如何开好一个会议

如何开好一个会议
如何开好一个会议

如何开好一个会议

一个进行得宜而具有效率的会议,通常是顺利解决待处理的事项,这是团队合作良好、士气高昂与向心力强的表现,也是组织健全的表征。

这样的会议,对你个人而言,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会。在会议上良好的表现,可以促成你职责的增加。有效的会议,可以集合众人的智慧和经验,群策群力,合作解决各种疑难的问题。

一、会议的准备

(一)几种会议类型的特征:

1、简报性质的会议

归集与分发有关的资讯,是主持一个新会议的重要起步,简报会议的目的是要分享每一个与会者的知识,建立权责范围并且沟通工作的目标。这种通常被称为[简报]的会议,也适用界定某些问题,所以,主持这类会议最好以正式的方式召开,并由强有力的主管来担任主席。

2、检讨性质的会议

进度检讨会议是专案管理、客户管理或经销商管理的重要工作。这种检讨会议,通常是配合该专案的需要,定期举行。这种会议进行时,先由每个人就其个人的工作进展提出报告,其他与会者则相互发问质询或公开讨论。主持这种会议需要较高技巧,因为大部分与会者彼此熟识,所以这种会议应以“有准备的非正式”方式来举行最为恰当。

3、解决问题的会议

这一类型的会议,如果时间允许,有时必须分为两次会议来讨论相同的问题:第一次先界定问题,第二次再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可利用两次会议中间的空档,研拟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由于问题经常很紧急,因此无暇做太多的准备,所以这类型的会议,通常是以非正式的形式召开。非正式的另一个好处是,可避免大家浪费时间在推卸责任、掩饰过错上。

(二)会议的准备

1、会议室内应准备的事项:出席者的名牌、隔音与空调设备、会议室内禁接电话(室外代接留言)、笔记本与铅笔、挂图架、影印机、电插头及延长线、会议桌、椅子、黑板(白板)、麦克风、投影机、幻灯机、茶水等等。

2、召开会议前的探讨事项:

. 召开这项会议的目的为何?

. 哪些人需要参加?

. 在何时何地召开较方便?

. 应采取何种方式(正式、非正式......)召开?

. 是否事先发出有关资料与议程表?

. 是否需要准备特殊的设备(麦克风、视听辅助工具......)?

. 各个议题的讨论顺序如何安排?讨论时间如何分配?

. 有无任何利益冲突之处?

. 需不需要事前的个别沟通?

. 采用何种记录最适合?能不能指定一位与会者做记录,还是需请秘书人员负责?

. 是否有新成员加入讨论,对他们是不是需要先作简报?

. 是否需要准备茶点?利用进餐时间继续会议,以节省时间。

. 是否需要有其它设施(如停车位、贵宾接待室等),以便利外界的与会人士?

二、如何参加会议

(一)出席会议前的准备

为了让自己在会议中的发言,能掌握重点,而有效达到目的,你在出席会议之前,应做下列的准备:

. 仔细阅读事先分发的文件,如有不清楚的地方,先查问清楚。 . 应明白自己的目的,设法争取别人支持你的立场。

. 事先准备你的提案,但是提案的内容要有弹性。任何的提案都需有应变的准备。

(二)在会议中应有的表现

. 敏锐地倾听:要多练习这种技巧。它可以诱导出有意义的问题,增进大家的了解,并且保持会议中的轻松气氛。

. 直接回答问题:可使会议不致离题,避免浪费时间。

. 澄清疑问:“你是说,在月底之前可以供应这些物料?”

. 控制进度:“现在已是下午三点半,我们目前进行到哪里了?” . 重申重要之处:“让我们再确认一下......”

. 必要时,要有改变你原定策略的准备。

. 表示愿意支持的态度:“我认为这项建议很不错......”。

. 针对问题:“我们真正的问题,究竟是什么?”

. 直截了当地问:“你真正的意思是什么?”

. 备有正确的资料来支持你的论点。

. 除非有紧急情况,否则在会议中不应接听电话。

. 不要打断别人的话。

. 不要害怕让别人知道你的感受。

. 避免做出会扰乱别人注意力的动作,例如轻敲铅笔等。

. 当别人发言时,不要与领座窃窃私语。

. 心平气和:除非故意表态,否则绝对不要发怒。

(三)出席会议的技巧

. 不要太急于发言。不妨先让别人发表意见,理性地整合他人的看法,然后则组成自己的见解,再发表出来。 . 顺水推舟。如果你知道某些人的看法与你相同,则先让他们发表意见,接着你再发言支持他们的论点,并补充遗漏之处。 . 临机应变。在会议进行中,要随时掌握状况的变化,于必要时,要采取变通办法。会议中发生不预期的状况,有时反而会带来更好的结果。

. 始终保持理性。要以平常心自处;要有幽默感(但并非尖酸刻薄);态度不要太过激动,既伤神又不易使人接受。失去冷静,通常也会输掉辩论。

. 倾听所有的意见。即使是反对意见,也可能带给你一些新想法,别人的意见,可能使你考虑到某些以前未曾涵盖的层面。

. 不要敷衍。如果你不知道某个问题的答案,就不要强充内行,随便敷衍。你可以允诺在会议后尽快回答,或者可能的话,征得主席许可,立即去查询资料,再提出回答。

三、如何主持会议

身为会议主席,你要特别注意议程的进展,须知如何有效领导会议,顺利产生结论,是你的主要责任。所以你自己不宜参与太多的讨论。如果对某些议题有许多意见要发表,则在讨论这项议题时,宜请别人代为主持。保护弱者,约束强者。不要只注意发言的人,也要观察听众的反应。确使会议达成结论,澄清问题,并就解决方法达成协议。通过各项进度的期限,决定下次会议的日期、时间、地点。会后快速将会议记录(决议事项及分工情形),分送给每位与会者及有关人士。

四、会议的运作技巧

·脑力激荡(Brainstorming)脑力激荡,是一种很好的开会技巧。但是由于一般人很难跳出眼前问题的范围,未能自由奔放脑力,而且当产生创意时,又不敢随便发表异想天开的话,所以真正有效的脑力激荡会议,并不可多得。若想通过召开会议来寻觅新的创意,主持会议者必须具有敏锐的驾驭技巧。这种会议如能召开成功,其效益将非常巨大,因为新的创意乃是企业成长的原动力。这种类型的会议最好以非正式的形式召开,气氛比较好(例如午餐会),主席应牢记要鼓励大家踊跃发表意见。

·仲裁(Arbitration)

仲裁也是一种很重要的开会技巧。举行仲裁性质的会议时,主持会议者的责任颇大。这种会议,必须做事先的协调安排工作。通常要先与出席者充分沟通,以了解他们的态度与立场。

仲裁会议的开会方式应由主席或召开主管视情况而决定,以期达

到预期的结果。请记住,意见的一致,并不是会议的目的所在。如果说,大家之所以一致通过一项决议,其目的只是为了暂时隐藏冲突的话,那就失去了意义。

附:会议形式

正式会议

委员会、董事会、大型简报和检讨专案进度会议等,大都采用这种方式。在人数较多或讨论主题较多时,唯有正式会议,才能有效控制整个场面。正式会议应具备的基本要素是:事先拟定结构化的议程,每项议题均做好时间分配,并将这两项安排征求出席人士同意后,由主席加以控制。

非正式会议

这可能是临时召开的讨论会或正式会议的会前协商会议。非正式会议,通常是用来解决某项特定的问题而不是讨论整体性的主题。非正式会议可以临时召集,不一定需要事先通知。会议的结果可能是一个计划,一个解决方案,或要求召开较大的正式会议(先开会来决定要不要开会),这种会议参加人数一般在两人到六人之间。

有计划的非正式会议

对企划人员而言,这是最常用的一种会议方式。您可以选定主题、准备讨论资料、选择与会人士,以一对一或团体的方式开会。事实上,所有的业务接洽与交涉,都应该当作是有计划的非正式会议来加以准备。如此可以掌握交涉的结果,以避免造成误解,或浪费时间。

五、有效会议应遵循的原则

会议前:

(1)研究是否有不必要开会或取代开会的办法;

(2)主管限制或减少自己的出席;

(3)减少出席人数,通常人数以七——十二人最佳;

(4)配合大家的时间,选择最适当的开会时间;

(5)选定最适当的开会地点;

(6)会议目的应公开,且要有明确的议程;

(7)估计会议成果,培养与会者的成本意识

(8)限制开会时间及各议题的时间。

会议中:

(1)准时开会;

(2)指定专人记时和记录;

(3)必要时不妨考虑“站立开会”,以免长篇大论,浪费时间;

(4)单刀直入,尽早进入主题;

(5)防止其他事妨碍会议的进行,尽量避免干扰;

(6)务以达成目的为尚,让大家有开会目的意识;

(7)将会议结论及任务复述一次,以加深大家的了解;

(8)准时结束会议,以使大家能安排自己其他的时间;

(9)有时不妨发送一份会议查核表,调查大家对会议的评估,应改进的方向与做法。

会议后:

(1)尽快编妥会议记录,且在二十四小时内印妥分送;(2)有关会议决定应确实执行,并应有进度报告;(3)定期调查,查询任务是否圆满完成。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