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护理新进展

脑出血护理新进展
脑出血护理新进展

脑出血护理新进展

文章来源:健康之路 2008-11-25 10:36:23

脑出血护理新进展

脑出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四大疾病之一,在美国占人口死亡原因的第三位,日本占第二位,我国占第一位。

一、日常生活动作锻炼:

家庭护理的最终目的是使病人达到生活自理或协助自理。逐渐训练病人吃饭、穿衣、洗漱、如厕及一些室外活动,由完全照顾过度到协助照顾,直至生活自理。

二、心理护理:

病人常有忧郁、沮丧、烦躁、易怒、悲观失望等情绪反应。因此,家属应从心理上关心体贴病人,多与病人交谈,安慰鼓励病人,创造良好的家庭气氛,耐心的解释病情,消除病人的疑虑及悲观情绪,使之了解自己的病情,建立和巩固功能康复训练的信心和决心。

三、保持功能位:

保持瘫痪肢体功能位是保证肢体功能顺利康复的前提。仰卧或侧卧位时,头抬高15~30度。下肢膝关节略屈曲,足与小腿保持90度,脚尖向正上。上肢前臂呈半屈曲状态,手握一布卷或圆形物。

四、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每日3~4次,幅度次数逐渐增加。随着身体的康复,要鼓励病人自行功能锻炼并及时离床活动,应严防跌倒踩空。同时配合针灸、理疗、按摩加快康复。

1、上肢功能锻炼:护理人员站在病人患侧,一手握住患侧的手腕;另一手置肘关节略上方,将患肢行上、下、左、右、伸曲、旋转运动;护理人员一手握住患肢手腕,另一手做各指的运动。

2、下肢功能锻炼。护理人员一手握住患肢的踝关节,另一手握住膝关节略下方,使髋膝关节伸、屈、内外旋转、内收外展。护理人员一手握住患肢的足弓部,另一手做个趾的活动。

五、预防并发症:

1、每日定时帮助病人翻身拍背4~6次,每次拍背10分钟左右。一旦发现病人咳黄痰、发热、气促、口唇青紫,应立即请医生诊治。

2、鼓励病人多饮水,以达到清洁尿路的目的。并注意会阴部的清洁,预防交叉感染。如发现尿液混浊、发热,是泌尿系感染的征兆,应及早治疗。

3、病人瘫痪在床,枕骨粗垄肩胛部、髋部、骶尾部、足跟部等骨骼突出处易发生褥疮。应用软枕或海面垫保护骨隆突处,每2~3小时翻身一次,避免拖拉、推等动作,床铺经常保持干燥清洁,定时温水擦澡按摩,增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营养状况。

4、每日行四肢向心性按摩,每次10~15分钟,促进静脉血回流,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一旦发现不明原因的发热、下肢肿疼,应迅速诊治。

5、瘫痪病人多有便秘,有的可因为用力排便致使脑出血再次发生。因此需注意饮食结构,多给病人吃低脂、高蛋白、高能量饮食及含粗纤维的蔬菜、水果等,并给以足够水分。定时定点给便器排便,必要时应用通便药物、灌肠。

脑出血病理生理机制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既往认为,活动性脑出血是一次

ndcc5eekmakyvsw3efpq1bbv8fmxb16p性的,脑出血后血肿压迫微循环是引起脑组织损害的主要因素。但目前多数学者认

xnyjcxrh0xb7x7f3x7pdrqg6re047qmx为,脑出血患者于发病后有继续出血现象,这种现象可导致早期病情恶化。脑出血

b1kx0c2f3fssv7w1r76mg0xgntbn9t6y后血肿分解释放多种活性物质对脑组织具有损害作用,可表现为局部脑血流和代谢

bd6j5y0edvhgsfdg7ck6r49gpwm6534n的变化、脑水肿、血脑屏障的损害及对脑细胞的毒性损伤等诸多方面。

脑出血护理的新进展:脑出血的发生率、死亡率和致残率均较高,目前临床上除运用传统脱水药外,治疗

97mv7ekvpnt1kd8874v5gp9dsyc2ua55

手段较少。人们希望通过对脑出血病理生理机制的进一步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

7m8augshhjkau08h0fnfspv9uj1w8dn2依据和方法。本文就脑出血后脑内血肿病理的重新认识,尤其是局部脑血流的变化

df52mqqmgj9gdqd9aw84evamjb2duq42、脑水肿、血脑屏障的改变和脑细胞的毒性损伤等方面作一综述。

dgp49m1e65129jywawfc30f2dq7vkn60

脑出血护理的新进展1 对脑内血肿病理作用的重新认识

u57spx34u6uuwdanunau72mp8shkd0j0

既往认为,活动性脑出血多是一次性的,很少持续1 h以上,现在发现起病1 h后出

w8baft131kenns6qccng0gq1mkbnc27k

血仍可持续。brott等[1]报道,至少有38%患者的血肿在脑出血后24 h内有扩大,

tgc3b7k86m5duv9v40kv9hcavpxcke9g其中多数出现在3~4 h。少数病后2~14 d内病情加重者也系血肿扩大所致[2]。因此

7bae6whq67m47tvk0ectpvp4j0gwx20u,脑出血发病后仍有继续出血现象,血肿扩大多与病情,尤其是早期病情加重有关

aq7wbjpwbenemr9e93npq4x7udg3wndf[3]。血肿继续扩大多发生于以下情况:(1)年龄较轻;(2)病变部位较深,如丘脑

yqsm4y8hrw6xj8tfas5s4syv740n46wm、壳核和脑干;(3)高血压未能得到有效控制;(4)急骤过度脱水治疗;(5)病前服

n09mfrnbwq3fafv17qx3pg8up3gw1mur用阿司匹林或其他抗血小板药;(6)血肿不规则。既往认为,源于脑内血肿的脑损

mhetkehjppenvwmf5wxmx2xhgbkuvwqb伤是血肿本身压迫周围脑组织的微循环,产生血肿周围区域的脑缺血和水肿所致。

98uuwabh896rurnr4uyyp978xkxpp69d但目前认为,除血肿本身的占位性损害外,尚有周围脑组织血液循环障碍、代谢紊

tkqjj37vp6r6c5dmck4jnedpa54q0wpm乱(如酸中毒)、血管运动麻痹、血脑屏障受损和血液分解产物释放多种生物活性物

hm6qgr2x2rjhvjvaeb08rk3me0hncjb2质对脑组织的损害。有学者用50 μl微气囊充胀模型研究了单独占位效应引起的缺

01pk3ejm1kn3j37x5vxds26g2gbwdyx1血性改变,发现远隔区缺血性损伤明显轻于注入同等血量的脑出血模型,说明血液

2xde089tpwnnb5fh14uact0fns63fgh2分解释放的多种活性物质对脑组织有损害作用。

673atc78791mjnfxm0hkyfc9r9xfp6mf

脑出血护理的新进展2 局部脑血流的变化

tatxw79q27qpb1tm7j4048av8kmkrrev

实验研究发现,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的血流可出现短暂下降,其下降程度与血肿大

f2pbbquc9t8wmq155wadvr66p664rd80

小呈正相关。在出血量相同的情况下,随着时间的延长局部脑血流(rcbf)一般也逐

hbbk6dbda6cd74pa86qyh768uhkxetuw渐下降。脑出血后虽存在缺血,但梗死的出现取决于缺血程度和持续时间。实验表

emp6bkuyhw6r1vxff7jh604yrd5cjeyp明,猴脑血流下降至10~12 ml/(100 g·min)达2 ~3 h才出现梗死,而血流量在25

f61m9qsa0ywn9psmy1qepv41fakwm4fbml/(100 g·min)时,即使持续较长时间也不会出现梗死[3],而脑出血后脑血流的

vjea2kff9w7g7f0qppnn9x75j4048eee改变均在缺血性损害的阈值15~20 ml/(100 g·mi n)以上,并且4 h内均已恢复正常

gkkp79b2t776vdarmxknwarrha2m40xn。因此,脑出血后局部组织缺血的程度和时间均不足以导致缺血损害。

9g8w4wveffsvkegmga7xnpv6hxj6anr9

脑出血护理的新进展3 脑水肿

xa2xgv954q2es47734xd4r4bx2je5kg5

既往认为,脑出血后血肿压迫微循环可引起周围组织缺血,在脑出血后水肿的产生

dtbq5afs7r4gfm3cy42jhdavqkrwb3r9

中起主要作用。近年来的研究更多地集中在脑出血后局部血肿在脑水肿形成中的作

bb8fneya0exfnrbtyywr8mds2eb2j5dv用,血肿释放的某些活性物质或血液本身的成分可能是脑水肿产生的物质基础。研

gmu0nrch6kws1gvqpympnx7wy6vf03tb究发现,大鼠脑内分别注入全血和阳性脑脊液后,前者产生的水肿更为显著,表明

jwtvbskc24prrp22snckxgv9rb0hw1x8脑出血后脑水肿与血肿本身的关系更为密切。

s0d8vgnj8vxyv43as9hg7gj7w8yataj2

3.1 凝血酶

peu70gsvpcqscjffsgaceqbg13ejwkut

近年来,在脑出血后脑水肿形成的机制研究中,凝血酶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一个焦

1pybb7kdhr3m03ddxju3x21k08admyu0

点。凝血酶可诱发脑水肿形成,凝血酶抑制剂则可阻止凝血酶诱发的脑水肿形成,

dbe5x2w1cnba9xhe7akuh8trchqbck06因此,凝血酶被认为是脑出血后脑水肿形成中较为重要的物质[4-6]。1996年,ke

axnx5c096hs0gjcnneuc52kvm2sb2qqevin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将全血或加入凝血酶原复合物的血浆注入大鼠基底节区可

yd5wx87pgkayu43wna69y3h84avemj9s诱发脑水肿,而将同样未凝血的血浆或凝血后产生的

血清注入大鼠脑内却未能诱发

cv28an424vg0xn6aufbx5f9ngp8bxeam脑水肿。另一方面,如果在全血中加入特异性的凝血酶抑制剂水蛭素,进行同样的

h2m5y1srs6b9v7cnxx859k8nkp9vbfg1实验,则脑水肿亦不会出现。因此,kevin认为,凝血酶在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形成

7b0wvegm411x2kqje22a5m1tsrtfgrge中起重要作用[5]。同一年,lee等用类似方法证实,另一种凝血酶抑制剂α-napa

5ddepqhvwa3nvp6gmxqpen8fhgc4w2fpp可减轻脑内血肿边缘脑水肿,而α-napap并不能改变血凝块的实际容积,这表明

mj7a2tn4yceedg6t031tf0wm09hm8u8a凝血酶本身的化学刺激作用大于血凝块的机械压迫作用。kevin在1997年的研究中

2sk212h7g88wedfdfjmv5tnb1k16ja16发现,脑组织中注入凝血酶后可破坏血脑屏障。他的实验还表明,通常脑出血的血

sbcbyyaqt3b2hf5emmee5w9eqcgq1ae4凝块所产生的凝血酶能够破坏脑细胞。上述结果表明,凝血酶对神经细胞的毒性作

vwxf2qkb6hapn6pc4k1n0jfcunamh6uv用和对血脑屏障的破坏可能是脑出血后脑水肿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研究表明,脑

5v0tus82arsy6wa3bupeu296k9xvup69和脊髓组织中含有大量的凝血酶结合位点,低浓度凝血酶对脑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hgtuwk1ct1e38b00yusewn8ux4x4kyhs而高浓度凝血酶则会损伤脑细胞[7],xi等[8]在1999年的实验中发现,低浓度凝血

ww1juw89cj5f186rgfy6dabdjn8x18ew酶对神经细胞有保护作用,小剂量凝血酶预处理可减轻大剂量凝血酶注入大鼠尾状

0v7b3pkcn9dmegbe4qp8k467n2gkeb9g核后产生的脑水肿,这种作用可能与热休克蛋白27(h sp27)的表达有关。由此可见

btcans262aqwyw8uyybw177wbmvqd31u,凝血酶本身和凝血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物质是引起脑出血早期脑水肿的重要因素

v2yme4csys9pvb8nqkh73b4pwmvhr69y。临床资料表明,脑出血后血凝块释放凝血酶的时间大约持续2周左右,与脑出血

b2etgeu5pn0pxj6r3nm2xbw85dv8udew后脑水肿持续的时间相符,也表明凝血酶是引起脑出血后脑水肿形成的主要原因。

be5eg3x2ju9h4cj80tjd81sw66x3ywt7水蛭素是凝血酶的特异性抑制剂,理论上可用于临床治疗。目前水蛭素肽ⅰ已进入

fj5tk458c3xhrn7btfyskgq5g2ej9pjy了临床试验阶段。

newy7auwv0njse3q65ff6mqc4jhwh5jx

3.2 血红蛋白

5xadtafssd05dyxbkxcmx6u2w0d1qwqw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脑内注入浓缩血细胞或红细胞并不能产生显著的水肿。1998年

p7rfy9ws4a26pcs56vxbag15g9pvjh3j

,xi等[9]用动物实验研究了红细胞对自发性脑出血后脑水肿形成的影响。他们分

mg642569v5xjdnv022q7vjdcguve5b4m别将全血、压积红细胞、溶解红细胞、鼠血红蛋白和凝血酶注入大鼠右侧基底节,

3x4g6g90xbxmk03ehf003p1smrxq0j5x然后将大鼠在不同时间处死,检测脑组织水分和盐离

子含量,结果发现,注射溶解

1dbvcu2p33kueyt1uvae9bybycgmbayg红细胞后24 h产生明显脑水肿,而注入血红蛋白可以模拟这种脑水肿的形成,注入

y17rxcaev4h4vywrdgdmjsymvqh1uhp2凝血酶后24~48 h出现脑水肿的高峰期,注入压积红细胞3 d后才引起脑组织水含量

utw1nc5pa6j9d7xfxu2jbak8g5vdp8k1增高[10]。因此,在脑出血后脑水肿形成的中、晚期,红细胞的内容物,如血红蛋

7feft7d7w47atfp1myphwdhnwgbcs3ft白和adp等起重要作用。

q2f6tqhtmqqumjkhfbf8pw4p41ppqjft

3.3 血浆蛋白

m0g3wudw8twas06h02puyrpnbse77p5k

1996年,wagner等[11]观察到,猪脑叶出血后1 h,血肿周围脑水分含量高于对侧

7kwr5p9ne5fppjp1btqxuteuh8v7psnm

10%,血肿周围区域血清蛋白免疫活性很强,此时血管内的evans蓝尚未进入脑组织

v553qh3uky4d2m9g2gbd7a1yqp2c1mr9,提示血脑屏障完整。这一结果表明,来源于血肿的血浆蛋白,聚积于血肿周围白

0by5euebp9v7gxs1veybqnw52r12rtt7质并迅速引起了脑出血后脑水肿。

0yx66xtrm4w9h028qpmbqj67avcm07aq

3.4 其他影响因素

脑出血的护理措施

脑出血的护理措施 1、预防并发症 (1)每日定时帮助病人翻身拍背4~6次,每次拍背10分钟左右。一旦发现病人咳黄痰、发热、气促、口唇青紫,应立即请医生诊治。 (2)鼓励病人多饮水,以达到清洁尿路的目的。并注意会阴部的清洁,预防交叉感染。如发现尿液混浊、发热,是泌尿系感染的征兆,应及早治疗。 (3)瘫痪病人多有便秘,有的可因为用力排便致使脑出血再次发生。因此需注意饮食结构,多给病人吃低脂、高蛋白、高能量饮食及含粗纤维的蔬菜、水果等,并给以足够水分。定时定点给便器排便,必要时应用通便药物、灌肠。 (4)病人瘫痪在床,枕骨粗隆、肩胛部、髋部、骶尾部、足跟部等骨骼突出处易发生褥疮。应用软枕或海面垫保护骨隆突处,每2~3小时翻身一次,避免拖拉、推等动作,床铺经常保持干燥清洁,定时温水擦澡按摩,增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营养状况。 (5)每日行四肢向心性按摩,每次10~15分钟,促进静脉血回流,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一旦发现不明原因的发热、下肢肿疼,应迅速诊治。 2、保持功能位 保持瘫痪肢体功能位是保证肢体功能顺利康复的前提。仰卧或侧卧位时,头抬高15~30度。下肢膝关节略屈曲,足与小腿保持90度,脚尖向正上。上肢前臂呈半屈曲状态,手握一布卷或圆形物。 3、心理护理 病人常有忧郁、沮丧、烦躁、易怒、悲观失望等情绪反应。因此,家属应从心理上关心体贴病人,多与病人交谈,安慰鼓励病人,创造良好的家庭气氛,耐心的解释病情,消除病人的疑虑及悲观情绪,使之了解自己的病情,建立和巩固功能康复训练的信心和决心。 4、日常生活动作锻炼 家庭护理的最终目的是使病人达到生活自理或协助自理。逐渐训练病人吃饭、穿衣、洗漱、如厕及一些室外活动,由完全照顾过度到协助照顾,直至生活自理。 5、功能锻炼

脑出血的护理常规

脑出血的护理常规 概念: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也称自发性脑出血。占急性脑血管病的20%-30%。80%为大脑半球出血,20%为脑干和小脑出血。 主要症状主要取决于出血量和出血部位。出血量小可表现为某一症状和体征,出血量大发病后立即昏迷,出现脑水肿或脑疝。发生在脑干的出血,即使出血量不大也较凶险。 主要体征:言语障碍,运动障碍感觉障碍意识障碍 特异检查:头颅CT 、MRI 脑脊液DSA 治疗原则:脱水降颅压、调整血压。防止继续出血、减轻血肿所致继发性损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加强护理防治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 1、脑疝 2、肺部感染 3、消化道出血 4、尿路感染 5、压疮 6、外伤坠床 护理措施 (一)执行神经内科一般护理常规.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确定并实施分级护理. 二)常规护理 1心理护理多与病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使其了解该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的客观规律,主动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饮食 2.1清醒患者给予高蛋白和高维生素、纤维素,易消化的食物。 2.2昏迷或吞咽障碍患者留置胃管。 3 体位与活动:根据病情决定活动方式。 3.1早期绝对卧床休息,尽量减少搬动,病情稳定后尽早康复锻炼。 3.2指导患者避免做使颅内压增高的动作:如用力咳嗽、打喷嚏、屏气、用力排便等。 3.3保持病房安静,减少探视,以免造成患者情绪激动。 4..加强基础护理 4.1眼睛护理:眼睑闭合不全的患者,可引起角膜损伤,可使用眼药水滴眼 或眼膏涂于眼部,再用无菌纱布覆盖。 4.2做好口腔护理,导尿管护理,保持口腔会阴清洁。 4.3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完整,高危患者加强翻身使用气垫床, 预防压疮。 4.4保持大小便通畅,3天无大便患者可用轻泻剂,忌高压大剂量灌肠。

脑出血和护理诊断和措施

脑出血得护理诊断及措施 常见脑出血得护理诊断问题包括:①生活自理缺陷;②肢体活动障碍;③语言沟通障碍;1)、说话时用短而清楚得句子,速度比正常缓慢一点、 2)、鼓励说话,不要强逼,发问时用简单直接得问题,使病人能答“就是”或“不就是”、 3)、对于有严重沟通问题者,可以用手势及面部表情表达您得意见,亦可鼓励病人用手势去沟通、 4)、每次与病人交谈时,要给予足够时间让她思考,组织说话内容、 5)、用她熟悉得名称及术语跟她交谈、 ④有发生褥疮得危险;防治褥疮得方法: 1、经常变换体位,每2~4小时即帮病人翻身一次; 2、保护皮肤,每天早晚二次用温水(或50%酒精)以海绵擦、揉受压处; 3、床铺要平整、柔软,不要放零星小物品或食物,更不要放锐利物以免损伤皮肤,及时扫去碎屑,更换湿污得床单,避免皮肤擦伤及潮湿得排泄物得刺激.保持皮肤干燥。 ⑤有误吸得危险;⑥清理呼吸道无效;⑦舒适得改变:头痛;⑧潜在并发症--脑疝;⑨潜在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⑩便秘;⑾大小便失禁、 锻炼方法: *开始时做深呼吸及简单得主动运动,着重偏瘫一侧手脚得伸展运动:肩外展,上肢伸展,下肢弯曲、 *运动间隙用枕垫,木架维持肢体功能位,防止上肢屈曲,足下垂等畸形、 *可逐步增加坐,立,行走练习,进行正确步态行走,上下楼、注意加强保护,防止跌伤等意外、 *上肢活动功能初步恢复后,着重做爬墙,抓放物品,盘核桃等运动,加强自理能力练习:进餐,梳洗,穿脱衣等、 *情况进一步好转,可进行写字,编织,园艺等劳动治疗、 健康宣教 1、患者需要一个安静,舒适得环境,特别就是发病2周内,应尽量减少探望,保持平与,稳定得情绪,避免各种不良情绪影响、 2、绝对卧床休息2周,头部可轻轻向左右转动,应避免过度搬动或抬高头部,四肢可在床上进行小幅度翻动,每2小时一次,不必过分紧张、大小便须在床上进行,不可自行下床解便,以防再次出血得意外发生、 3、有些病员会出现烦躁不安,躁动得症状,对这样得病员我们会采取约束带,床档等保护措施,这样可防止病员自行拔除输液管或胃管,坠床等不必要得意外、可能有些家属于心不忍,我们理解家属得心情、一旦病情稳定,不再烦躁后,我们就会立即撤离对躯体得约束,但床档还需时时加护,特别就是有气垫床得病人,严防坠床、希望大家能配合、 4、病程中还会出现不同程度得头疼,例如头部胀痛,针刺样痛,剧烈疼痛等,这就是最常见得症状、我们会予以合理得治疗、随着病情得好转,头疼会逐渐消失,因此您不必过度紧张,要学会分散注意力、如在治疗过程中,仍觉得痛得很厉害,不能耐受,请及时通知我们,以便医生能采取更有效得治疗方法、 5、老年病人,心脑血管老化,脆性程度高,季节变化易诱发疾病、长期卧床易肺部感染,痰多不易咳出,药物祛痰,加强翻身,拍背,使痰液松动咳出,减轻肺部感染、无力咳痰者,采取吸痰措施,望能配合、 6、长期卧床,皮肤受压超过2小时,易发生褥疮,应加强翻身、按摩受压处,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肢体放置功能位,防畸形、

脑出血的护理常规

脑出血的护理 一、概念 脑出血也称脑溢血是指脑实质内血管破裂,血液溢出。 二、护理问题 1、疼痛与颅压增高有关 2、生活自理能力缺陷与限制活动卧床休息有关 3、躯体移动障碍与偏瘫有关 4、语言沟通障碍与失语有关 5、便秘与长期卧床、肠蠕动减慢有关 6、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偏瘫、感觉障碍、尿失禁有关 7、清理呼吸道无效与肺部感染长期卧床、昏迷有关 8、有误吸的危险与昏迷有关 9、营养失调:低天机体需要量与天咽困难、昏迷有关 三、护理措施 1、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2~3周,避免一切可能使患者血压和颅内压增高的因素,包括移动头部、用力大便、情绪激动等。有精神症状如躁动时,加床栏。 2、给予低盐、低脂、低胆同醇、丰富维生索及易消化饮食。发生应激性溃疡者应禁食。有意识障碍及乔咽障碍者予以鼻饲流质。 3、根据医嘱治疗和观察药物疗效。静脉滴注20%f甘露醇时,应防止药物外渗,保证脱水效果,做到每次在30分钟内快速滴完,并观察尿量,如4小时内尿量<200ml应慎用或停用。 4、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再出血、消化道出Jf|L、脑疝等并发症。及时测量体温、血压、脉搏、呼吸、神志、瞳孔变化,监测尿量和水、电解质变化。如出现头痛、呕吐、视神经盘水肿、血压升高、神志障碍加深、脉搏变慢、呼吸不规则等,应警惕脑疝形成。若患者出现呃逆、腹部饱胀、胃液呈咖啡色或解黑色大便,提示消化道出血,应立即通知医师及时给予止血药物。 5、保持呼吸道通畅,神志不清者头偏向一侧,勤吸痰,防异物及痰液堵塞。定时翻身拍背,预防吸人性肺炎和肺不张。

6、对于拟手术治疗者,协助做好手术准备。 7、保持瘫痪肢体功能位置和预防压疮护理,尽早进行肢体功能和语言康复训练。 8、给予心理安抚和支持,鼓励积极治疗。 四、健康指导 1、坚持低盐、低脂饮食,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戒烟酒,忌暴饮暴食,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突然用力过度等不良刺激,预防再出血。 2、遵医嘱服药,控制血压、血脂等。高血压者不应自行增减或停用降压药。 3、指导肢体功能瘫痪者尽早进行肢体功能康复训练。

(完整版)脑出血病人的护理查房2

脑出血的护理查房 时间:2012年09月18日 地点:医生办公室 主题:脑出血病人的护理查房 护士长陈太琼主持:大家下午好!欢迎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各科护士长及护士姐妹们来参加我科的护理业务查房。今天所查疾病是脑出血,本病是我科的常见病之一,虽然时间仓促,但是我们也做了充分、认真的准备!希望通过本次查房,共同提高该疾病的相关医学知识,共同探讨该疾病的常规护理措施和方法。请大家多多指导。 下面请助理护士长付默谈谈该病的临床特点。 付默主管护师:脑出血系指原发性非损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脑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10%—30%,好发于50岁以上的人群,男性>女性,目前发病有年轻化趋势。该病起病急,多在活动状态下突然发病,发病前多无先兆,发病时多有情绪激动,血压上升,常有呕吐、偏瘫、失语、昏迷等,意识障碍呈持续加重,意识清楚者常感剧烈头痛、头昏不适。预后取决于出血量、出血部位及有无并发症。轻型可恢复

工作,重症者病死率高。脑出血发病后立即出现高密度影,CT可显示出血量、出血部位。 下面由管床护士陈小菊介绍C3床腾树英的简要病史。 管床护士:大家好!我叫陈小菊,是C3床藤树英的管床护士。 C3床藤树英,女性,51岁,因“头昏伴右侧肢体乏力1+天”于2012年09月03日入院,平车推入病房,查:T36.7℃,P:84次/分,R:22次/次,Bp:250/150mmHg,发育正常,营养肥胖,急性面容,神志清醒,精神萎靡,回答切题,双侧瞳孔圆形等大,直径3mm,对光发射灵敏;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未见皮疹,全身皮肤无出血点及瘀斑;口腔黏膜无溃疡,全身各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颈软,胸部:扣诊为轻音,听诊呼吸音规整,双肺未闻及干湿罗音;心脏:心尖搏动正常,心率齐;腹部: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四肢:无畸形,右侧肢体肌力4级,肌张力正常。既往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10+年,长期服用“泼尼松”治疗,“高血压”病史1+年,血压高达200/100mmHg,平时服用“卡托普利”治疗,用药不规律,血压未监测,否认“肝炎、伤寒、结核”传染病,否认“心脏病、糖尿病”疾病,无手术、输血及外伤史,无药物、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辅助检查:头颅CT示:左侧顶叶脑出血(出血量约4.8ml) 入院诊断:1、左侧顶叶脑出血 2、原发性高血压3级(极高危组) 3、类风湿性关节炎 入院处理:入院后遵医嘱给予止血,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控制血压,营养脑细胞,护胃,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吸氧等治疗。按内科

脑出血的护理措施

脑出血的护理措施 定义 脑出血(cerebral hemorrhage)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急性期病死率为30%~40%。发生的原因主要与脑血管的病变有关,即与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血管的老化、吸烟等密切相关。脑出血的患者往往由于情绪激动、费劲用力时突然发病,早期死亡率很高,幸存者中多数留有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认知障碍、言语吞咽障碍等后遗症。 病因 常见病因是高血压合并小动脉硬化,微动脉瘤或者微血管瘤,其他包括脑血管畸形、脑膜动静脉畸形、淀粉样脑血管病、囊性血管瘤、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特异性动脉炎、真菌性动脉炎,烟雾病和动脉解剖变异、血管炎、瘤卒中等。 此外,血液因素有抗凝,抗血小板或溶栓治疗,嗜血杆菌感染,白血病,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症以及颅内肿瘤、酒精中毒及交感神经兴奋药物等。 用力过猛、气候变化、不良嗜好(吸烟、酗酒、食盐过多,体重过重)、血压波动、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等为诱发因素。 临床表现 高血压性脑出血常发生于50~70岁,男性略多,冬春季易发,通常在活动和情绪激动时发病,出血前多无预兆,半数患者出现头痛并很剧烈,常见呕吐,出血后血压明显升高,临床症状常在数分钟至数小时达到高峰,临床症状体征因出血部位及出血量不同而异,基底核,丘脑与内囊出血引起轻偏瘫是常见的早期症状;少数病例出现痫性发作,常为局灶性; 重症者迅速转入意识模糊或昏迷。

1.运动和语言障碍 运动障碍以偏瘫为多见;言语障碍主要表现为失语和言语含糊不清。 2.呕吐 约一半的患者发生呕吐,可能与脑出血时颅内压增高、眩晕发作、脑膜受到血液刺激有关。 3.意识障碍 表现为嗜睡或昏迷,程度与脑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和速度有关。在脑较深部位的短时间内大量出血,大多会出现意识障碍。 4.眼部症状 瞳孔不等大常发生于颅内压增高出现脑疝的患者;还可以有偏盲和眼球活动障碍。脑出血患者在急性期常常两眼凝视大脑的出血侧(凝视麻痹)。 5.头痛头晕 头痛是脑出血的首发症状,常常位于出血一侧的头部;有颅内压力增高时,疼痛可以发展到整个头部。头晕常与头痛伴发,特别是在小脑和脑干出血时。 检查 (一)实验室检查 1.脑脊液检查 诊断明确者,一般不做脑脊液检查,以防脑疝发生,但在无条件做脑CT扫描或脑MRI 检查时,腰穿仍有一定诊断价值,脑出血后由于脑组织水肿,颅内压力一般较高,80%患者在发病6h后,脑脊液呈血性或黄色,但腰穿脑脊液清亮时,不能完全排除脑出血的可能,术前应给脱水剂降低颅内压,有颅内压增高或有脑疝的可能时,应禁忌做腰穿。 2.血常规,尿常规和血糖 重症患者在急性期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增高,可有尿糖与蛋白尿阳性,脑出血急性期血糖增高由应激反应引起,血糖升高不仅直接反映机体代谢状态,而且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血糖越高,应激性溃疡,脑疝,代谢性酸中毒,氮质血症等并发症发生率越高,预后越差。 (二)神经影像学检查

中风病人的中医护理常规

中风病人的中医护理常规 因素体痰热内盛、阴虚阳亢或气血亏虚,遇饮食、情志、劳倦诱因等所致。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舌歪斜、半身不遂、语言謇涩,或仅见口眼歪斜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脑,涉及肝肾。脑血管意外可参照本病护理。 护理评估 1、生命体征、意识、神志、瞳孔、肢体活动、语言表达等情况。 2、生活方式及休息、排泄等状况。 3、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风火蔽窍、痰火闭窍、痰湿蔽窍、元气衰败之中脏腑证;肝阳暴亢、风痰阻络、痰热腑实、气虚血瘀、阴虚风动之中经络证。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急症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卧床休息,取适宜体位,避免搬动。若呕吐、流涎较多者,可将其头偏向一侧,以防发生窒息;对烦躁不安者,应加床档保护。 3)注意患肢保暖防寒,保持肢体功能位置。 4)加强口腔、眼睛、皮肤及会阴的护理。用盐水或中药液清洗口腔;眼睑不能闭合者,覆盖生理盐水湿纱布;保持床单位清洁,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尿失禁者给予留置导尿,定时进行膀胱冲洗。 5)伴神昏者参照神昏护理。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四肢活动等情况。 2)发生头痛、颈项强直、呕吐、呕血时,应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3、给药护理 1)服中药后避免受风寒,汗出后用干毛巾擦干。 2)服药后观察患者病情的逆顺变化。 3)及时记录服至宝丹、牛黄清醒丸、苏合香丸等辛香开窍、急救醒脑之品的时间,神志清醒后立即报告医师。 4)服降压药、脱水药时,应观察血压变化,防止头晕,注意安全。 4、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少油腻、易消化,以新鲜蔬菜、水果为主。 2)昏迷和吞咽困难者,可采用鼻饲,以保持营养。 5、情志护理 1)中风患者多为心火暴盛,应耐心做好情志护理。解除患者的恐惧、急躁等情绪,避免不良刺激。 2)对神志清醒患者及家属进行精神安慰,使其消除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积极治疗。 6、临证(症)施护 1)高热者,头部给予冰袋冷敷。 2)元气衰败者,突然出现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开、手撒

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常规

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常规 一、病因 有些诱因可导致血压突然升高,如:剧烈运动、情绪波动、咳嗽排便等,也可无明显诱因而在休息、睡眠等安静状态下发病。部分病人可有一定的先兆。起病突然,进展迅速,多数是剧烈头痛、呕吐,很快出现意识障碍和神经功能缺失。出血量少者病人可清醒,但多数有意识障碍,轻者嗜睡,重者迅速昏迷。部分已癫痫发病或大小便失禁为首发症状。常有对侧偏瘫和偏身感觉障碍,优势半球出血可有失语。如病程进展快,发生脑疝,会出现肌张力增高,病理征阳性等相应表现。眼底可有视网膜出血或视盘水肿,瞳孔可不等大,双侧缩小或散大,呼吸深大,节律不规则,脉搏徐缓有力,血压升高,体温升高,部分病人可有急性消化道出血呕吐咖啡色胃内容物。按出血部位不同,可有不同的临床特点。 二、临床表现 1、基底节出血是脑出血最常见部位,主要临床表现除了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一般障碍外,因内囊受压或破坏出现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同向偏盲,即所谓的“三偏”征象。优势半球出血可有失语表现。 2、丘脑出血约占脑出血的10%-15%。丘脑出血的源动脉为供应丘脑的穿动脉。当血肿较小且局限在丘脑本身时,可出现嗜睡及表情淡漠,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如病变累及脑干背

侧,可出现双眼向上凝视、瞳孔大小不等。累及内囊可有不同程度“三偏”,下丘脑出血可出现高热、昏迷、脉搏加快、血压升高级内环境紊乱等。 3、脑干出血脑桥出血约占脑出血的10%,脑桥是较为重要的生命中枢,这种类型的出血病情相当危重,临床表现为起病急骤,突发剧烈头痛呕吐,可立即出现意识障碍,迅速深昏迷状态,针尖样瞳孔是桥脑出血的特征性改变。可出现四肢瘫痪,还可出现急性应激性溃疡,出现中枢性顽固高热和呼吸节律紊乱等,预后极差。 4、小脑出血临床表现为突发剧烈呕吐、枕部疼痛,眩晕及因共济失调而摔倒,查体可有颈项强直,眼球震颤及构音不清。出血量大,可致四脑室受压或出血破入四脑室导致急性梗阻性脑积水,可使颅内压迅速增高,导致枕骨大孔疝,严重者迅速死亡。 5、脑室出血主要临床表现为脑膜刺激症状和脑脊液循环受阻引发的颅内高压症状,以及出血部位脑组织损伤或受压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症状轻重与出血量关系密切。轻者可只有头痛呕吐,重者除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外,还有昏迷、抽搐、高热、瞳孔变化等表现。 三、护理评估 1.询问病人起病的情况。 2.观察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的情况。

脑出血患者护理查房

脑出血患者护理病例讨论时间:2016、8、2 地点:**** 参加人员:**** 主持:*** 记录:*** 内容记录: 今天我们进行脑出血的护理查房,讨论一下脑出血的有关知识及护理,首先请责任护士简要汇报一下病史。 责任护士:*** 内科、31床、患者,***、男,78岁,农民。入院诊断:1脑出血;2.高血压;3.心律失常,;4.脑萎缩。家属代诉:因“意识障碍一月余”入院。一月前突然出现昏迷,意识障碍、呼之不应。到市级医院住院一月余,病情无明显好转,仍然意识不清,带留置尿管,胃管、遂转入我院继续治疗。入院时:T:36.6摄氏度,P:82次/分,R:12次/分,BP:154/100mmHg.抬入病房,神志模糊,言语不清晰,双侧瞳孔不等圆等大,右侧直径约4mm,左侧直径约3mm,对光反射灵敏。四肢肌力检查不配合,骶尾部见一约5x6cm2大小的褥疮,已破溃,但干燥无液体渗出。在我院未做辅检。 既往史:有“脑出血”病史四年,高血压病史10年,左侧面肌痉挛病史多年。 入院处理:嘱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流质饮食。给予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改善循环监控血压,营养脑细胞,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吸氧,留置导尿、褥疮护理等治疗。 主持人***:下面请***护士谈谈该病的临床特点。 护士***:该病好发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起病急,发病时多有情绪激动,血压上升,常有昏迷,持续加重,意识清楚者常感头昏,头痛,多有呕吐及偏瘫,预后取决于出血量、出血部位及有无并发症。轻型可恢复工作,重症者病死率高。 主持***:下面请护士***说脑出血的定义 ***护士:脑出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动脉、毛细血管或静脉破裂而引起的出血。占全部脑卒中20-30%,本病好发于50-65岁,男女发病率相近,年青人患高血压可并发脑出血。 主要临床特征:为突然发病、头痛、呕吐、偏瘫、偏盲、大小便失禁、失语和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病因:半数是因高血压所致,以高血压合并小动脉硬化最常见,其他病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脑血管淀粉样血管病变、脑动脉炎、先天性血管畸形、梗死性脑出血、抗凝或溶栓治疗等。 主持***:请责任护士提出主要的护理措施。 ***责任护士: 1.患者烦躁、有跌倒坠床,拔管的风险、与意识不清有关。 护理措施: 基础护理:a、绝对卧床休息,采取头部抬高15-30度,促进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b、保持病室安静,空气流通;c、

11月脑出血中医护理常规

脑出血中医护理常规 因脑血管阻塞或破裂所致的脑血液循环障碍和脑组织机能或结构损害,以突然头痛、头晕、恶心、呕吐,随即有偏瘫、失语、意识障碍及大小便失禁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多发生在大脑半球深部基底神经节,其次在脑桥及小脑等处。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引起的高血压性脑出血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出血的部位、量、色、范围。 2.心理社会状况 3.生活自理能力 4.辩证中经络证、中脏腑正。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外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加强营养,纠正贫血,注意休息,提高患者抵抗力。 (3)观察病情,做好护理记录。 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改变。血压逐渐升高,脉搏慢而有力,提示颅内压增高;呼吸频率不规则,提示呼吸中枢受损,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对症处理。 2)体温升高,提示有中枢性高热或感染的可能。 3)经常呼唤患者或做压眶反应,及时观察瞳孔的大小、形态、对光反应。瞳孔散大、缩小、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无反应,均提示病情有变化,立即报告医生,给予处理。 4)观察肢体运动功能。 2.用药护理 (1)按医嘱准确于降压药,做到发药到口,注意观察服药后效果和反应。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2)输液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增加心脏负担,影响颅内压,每天放量不宜超过2000ml,注意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3.饮食护理 (1)不能由口进食者术后48小时鼻饲,鼻饲时抬高床头,防止误吸发生坠积性肺炎。 (2)给予清淡、低脂、低糖饮食。 4.神志护理 (1)患者术后出现躁动时,应及时查找原因,对症处理,切不可对患者强加约束,以免其挣扎引起再出血。 (2)可加床档以防患者坠床,必要时按医嘱用镇静剂。 5. 临证护理 (1)引流管的护理 1)根据头颅CT显示的血肿与病灶侧脑室的关系决定引流管的高度。 2)适当制动头部,避免牵拉引流管,对昏迷躁动患者以绷带约束其健侧肢体,防止抓托引流管。观察引流量、颜色,引流袋每24小时更换一次。防止引流液逆流导致颅内感染。 (2)血压监护 1)血压超过21/13KPa(160/100mmHg)应给予降压处理,血压下降应注意补充液体入量,注意有无心脏合并症及消化道出血等。 2)保持出入量平衡,减轻心脏负担,防止脑水肿。

脑出血病人的护理查房

脑出血病人的护理查房 日期:年月日 参加人员: 查房者: 查房内容:脑出血病人的护理 护士长:今天进行查房的目的: 1.查病人相关健康问题的护理措施落实情况。 2.修订护理方案,解决专科护理难点,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3.了解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和要求,不断改进工作,提高护理质量。 4.让护生、进修护士、护士了解复习对脑出血的病理、生理、解剖及疾病护理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请护士汇报病历。: 患者000,女,55岁,农民。主因胸骨后不适3天,意识不清2小时急诊送我院就诊。急查头颅CT示:左侧外囊区脑出血,出血破入脑室。于2010年7月21日12:25以“脑出血”收住院。T36.5 P55次/分 R20次/分 BP150/80mmHg. 呈中度昏迷,双侧瞳孔正大等圆,约2毫米;对光反射灵敏。左侧肢体肌力查体不合作,肌张力正常;右侧肢体肌力零级,肌张力增高。GCS评分5分,(不能言语,不能睁眼,刺激肢体屈曲)。右侧巴氏征阳性,左侧巴氏征阴性。立即给予内科特级护理,病危。多参数监测。氧气吸入,保留尿管。暂禁食水。降颅压、醒脑、抑酸、抗炎等治疗。 17:40时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术中顺利。术后每8小时/次尿激酶2万单位氯化钠2毫升行颅内血肿引流管冲洗。夹闭2小时后开放,引流管保持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状。引流出暗红色血性液体。22日意识无变化,双侧瞳孔正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进一步确定诊断为:1脑出血,2高血压2级(极高危组)。今日开通胃肠营养,(保留胃管,鼻饲流食)。23日患者鼻饲流食后无胃潴留。可增加鼻饲量。24日体温最高38.4,给予退热药物及物理降温后恢复正常。患者呼之能睁眼,GCS评分七分。27日出现低热在37.3-38.0之间。入院后未大便,给予灌肠导泻。夜间血压偏高,加用降压药,卡托普利口服。28日.请针灸科针灸治疗,促进肢体功能恢复。29日,尿常规出现酮体(+)考虑为饥饿性酮体。.继续增加鼻饲量,8月1号神志清反应极迟钝。复查头颅CT示:左侧外囊区脑出血破入脑室碎吸术后吸收期改变。左侧脑室受压变窄,中线结构向右侧移位。8月2日BP115/75mmHg。暂停降压药。意识较前好转转出ICU至10床。即给予内科病危二级护理。测血压2/日。8月5日神志清楚反应迟钝,运动型失语。嘱家属加强患者语言训练及瘫痪肢体功能锻炼。8月7号反应较前略灵敏。可说处简单的字词。经口进食后无呛咳,拔除胃管,给予低盐低脂饮食。8月9日拔除尿管。可自行排尿。现患者神清,言语可说简短词句。进食无呛咳。右侧肢体肌力为0级,左侧肢体正常。可在家属协助下床边坐起,患者八月十四日出院。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我们提出了以下护理问题:

脑出血的护理诊断及措施

脑出血的护理诊断及措施 常见脑出血的护理诊断问题包括:①生活自理缺陷;②肢体活动障碍;③语言沟通障碍;1).说话时用短而清楚的句子,速度比正常缓慢一点. 2).鼓励说话,不要强逼,发问时用简单直接的问题,使病人能答“是”或“不是”. 3).对于有严重沟通问题者,可以用手势及面部表情表达你的意见,亦可鼓励病人用手势去沟通. 4).每次与病人交谈时,要给予足够时间让他思考,组织说话内容. 5).用他熟悉的名称及术语跟他交谈. ④有发生褥疮的危险;防治褥疮的方法: 1、经常变换体位,每2~4小时即帮病人翻身一次; 2、保护皮肤,每天早晚二次用温水(或50%酒精)以海绵擦、揉受压处; 3、床铺要平整、柔软,不要放零星小物品或食物,更不要放锐利物以免损伤皮肤,及时扫去碎屑,更换湿污的床单,避免皮肤擦伤及潮湿的排泄物的刺激。保持皮肤干燥。 ⑤有误吸的危险;⑥清理呼吸道无效;⑦舒适的改变:头痛;⑧潜在并发症--脑疝;⑨潜在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⑩便秘;⑾大小便失禁. 锻炼方法: *开始时做深呼吸及简单的主动运动,着重偏瘫一侧手脚的伸展运动:肩外展,上肢伸展,下肢弯曲. *运动间隙用枕垫,木架维持肢体功能位,防止上肢屈曲,足下垂等畸形. *可逐步增加坐,立,行走练习,进行正确步态行走,上下楼.注意加强保护,防止跌伤等意外. *上肢活动功能初步恢复后,着重做爬墙,抓放物品,盘核桃等运动,加强自理能力练习:进餐,梳洗,穿脱衣等. *情况进一步好转,可进行写字,编织,园艺等劳动治疗. 健康宣教

1.患者需要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特别是发病2周内,应尽量减少探望,保持平和,稳定的情绪,避免各种不良情绪影响. 2.绝对卧床休息2周,头部可轻轻向左右转动,应避免过度搬动或抬高头部,四肢可在床上进行小幅度翻动,每2小时一次,不必过分紧张.大小便须在床上进行,不可自行下床解便,以防再次出血的意外发生. 3.有些病员会出现烦躁不安,躁动的症状,对这样的病员我们会采取约束带,床档等保护措施,这样可防止病员自行拔除输液管或胃管,坠床等不必要的意外.可能有些家属于心不忍,我们理解家属的心情.一旦病情稳定,不再烦躁后,我们就会立即撤离对躯体的约束,但床档还需时时加护,特别是有气垫床的病人,严防坠床.希望大家能配合. 4.病程中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头疼,例如头部胀痛,针刺样痛,剧烈疼痛等,这是最常见的症状.我们会予以合理的治疗.随着病情的好转,头疼会逐渐消失,因此您不必过度紧张,要学会分散注意力.如在治疗过程中,仍觉得痛得很厉害,不能耐受,请及时通知我们,以便医生能采取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5.老年病人,心脑血管老化,脆性程度高,季节变化易诱发疾病.长期卧床易肺部感染,痰多不易咳出,药物祛痰,加强翻身,拍背,使痰液松动咳出,减轻肺部感染.无力咳痰者,采取吸痰措施,望能配合. 6.长期卧床,皮肤受压超过2小时,易发生褥疮,应加强翻身.按摩受压处,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肢体放置功能位,防畸形. 7.饮食:要营养丰富,低脂,清淡软食,如鸡蛋,豆制品等.进食困难者,可头偏向一侧,喂食速度慢,避免交谈,防呛咳,窒息. 8.保持大便通畅,可食用香蕉,蜂蜜,多进水,加强适度翻身,按摩腹部,减少便秘发生.病人数天未解便或排便不畅,可使用缓泄剂,诱导排便.禁忌用力屏气排便,防再次脑出血. 9.恢复期据医嘱摇高床头10~15○,后按耐受及适应程度逐渐摇高床头至半卧位,每天30分钟,1~2小时不等. 10.高血压是本病常见诱因.服用降压药物要按时定量,不随意增减药量,防血压骤升骤降,加重病情. 11.出院后定期门诊随访,监测血压,血脂等,适当体育活动,如散步,太极拳等. 偏瘫患者的日常护理 一、功能锻炼:这是偏瘫病人家庭护理的重要环节,因为病人长期卧床不能活动,全身器

中风科中医护理常规

中风 因素体痰热内盛、阴虚阳亢或气血亏虚,遇饮食、情志、劳倦诱因等所致。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舌歪斜、半身不遂、语言蹇涩,或仅见口眼歪斜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脑,涉及肝肾。脑血管意外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生命体征、意识、神志、瞳孔、肢体活动、语言表达等情况。 2、生活方式及休息、排泄等情况。 3、心理社会状况。 4、辩证:风火蔽窍、痰火闭窍、痰湿蔽窍、元气衰败之中脏腑证; 肝阳暴亢、风痰阻络、痰热腹实、气虚血瘀、阴虚风动之中经络证。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急症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卧床休息,取适宜体位,避免搬动。若呕吐、流涎较多者,可将其头偏向一侧,以防发生窒息;对烦躁不安者,应加床挡保护。(3)注意患肢保暖防寒,保持肢体功能位臵。 (4)加强口腔、眼睛、皮肤及会阴的护理。用盐水或中药液清洗口腔;眼睑不能闭合者,覆盖生理盐水湿纱布;保持床单位清洁,定期为患者翻身拍背;尿失禁者给予留臵导尿,定期进行膀胱冲洗。

(5)神昏者参照神昏护理。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四肢活动等情况。(2)发生头痛、颈项强直、呕吐、呕血时,应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3、给药护理 (1)服中药后避免受风寒,汗出后用干毛巾擦干。 (2)服药后观察患者病情的逆顺变化。 (3)及时记录服至宝丹、牛黄清醒丸、苏合香丸等辛香开窍、急救醒脑之品的时间,神志清醒后立即报告医师。 (4)服降压药、脱水药时,应观察血压变化,防止头晕,注意安全。 4、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少油腻、易消化,以新鲜蔬菜、水果为主。(2)昏迷和吞咽困难者,可采取鼻饲,以保持营养。 5、情志护理 (1)中风患者多为心火暴盛,应耐心做好情志护理。解除患者的恐惧、急躁等情绪,避免不良刺激。 (2)对神志清醒患者及家属进行精神安慰,使其消除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积极治疗。 6、临证(症)护理 (1)高热者,头部给予冰袋冷敷。 (2)元气衰败者,突然出现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开、手撒肢冷、脉微欲绝时,遵医嘱艾灸等救治。

最新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pdf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护理常规 一般护理常规 1. 接待患者,初步分诊。根据患者病情,送至抢救室或观察室,并立即通知医师。 2. 做好输液、给药、配血、输血及相应准备。 3. 急诊室环境 (1) 环境清洁、舒适、安静,空气流通。 (2) 根据病证性质,调节病室内温湿度。 (3) 每日定时空气消毒。 4. 入院介绍 (1) 介绍主管医师、护士。 (2) 介绍就诊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5. 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 (1) 测量即刻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2) 新入急诊室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连续3日。 (3) 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 (4) 若体温39℃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5) 留观患者体温正常3日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6) 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6. 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 7. 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8.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注明执行时间。 (1) 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神志、舌脉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2) 根据病情,给予正确体位。对烦躁不安患者加床栏或用约束带妥善约束,防止发生意外。 (3) 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对疑似服毒、诊断不明的昏迷患者,按病情及时收集相应标本送检。 (4) 注意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5) 随时检查各种管道是否通畅,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6) 对诊断不明的急腹痛患者禁用镇痛药物。 (7) 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8) 凡涉及法律纠纷的患者在抢救的同时,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9. 遵医嘱准确给药,注意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10. 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11. 关心患者,做好情志护理。 12. 根据患者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13. 需急诊手术患者,遵医嘱做好术前准备,并通知手术室。 14. 对转科、转院的垂危患者做好护送及交接工作。 15. 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1)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 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16. 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脑出血患者的观察要点和护理措施

脑出血患者的观察要点及护理措施 脑出血,俗称脑溢血,属于“脑中风”的一种,是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一种常见的严重脑部并发症。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脑动脉硬化、颅内血管畸形等,常因用力、情绪激动等因素诱发,故大多在活动中突然发病,临床上脑出血发病十分迅速,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肢体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的损害。它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死亡率非常高,是目前中老年人致死性疾病之一。 脑出血患者的观察要点 (1)降低血压是控制出血的关键。24小时内是否能将收缩压降至理想水平直接与预后有关。每2—4小时测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1次,了解病情变化。若压眶反射消失或昏迷加深,血压升高,瞳孔散大,脉搏缓慢并出现去大脑强直或呼吸不规则时,提示出血扩展,要及时处理 (2)及时发现脑项前驱症状。如剧烈头痛,频繁呕吐,障碍加深,血压急剧升高,脉搏变慢或出现一侧瞳孔散大,反射迟钝等,应紧急处理 护理措施 1、加强病区空气及环境管理,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开窗通风,2次/d,室温控制在20~22 ℃,湿度60%~70%。避免患者受凉,因寒冷可使患者气道血管收缩、黏膜上皮缺血缺氧,抵抗力下降,细菌容易侵入。流感流行时限制或减少人员探视,以防交叉感染。 2、患者取正确卧位,严防误吸、误咽平卧、床头角度过低均增加向食管反流及分泌物逆流入呼吸道的机会,患者应取侧卧位或平卧位,床头抬高10~15 cm,头偏向一侧,利于分泌物引流。 3、严格掌握进食的时间和方法 3.1 在发病24 h内,暂禁食,由于脑血液循环障碍,致使消化道功能减退,进食后会引起胃扩张、食物滞留,压迫腹腔静脉使回心血量减少。加之患者常伴有呕吐,易造成吸入性肺炎。24 h后仍昏迷者,给予39~41 ℃的流质鼻饲,鼻饲速度﹤25 ml/min,通常每天鼻饲总量以2 000~2 500 ml为宜。鼻饲前应先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鼻饲前后应抬高床头20°~30°,为防止鼻饲物反流,鼻饲前应翻身,吸痰,鼻饲速度不宜过快,每次鼻饲量200 ml,鼻饲后短时间尽量不翻身、吸痰,以免引起呕吐。 3.2 神志清醒者鼓励进食,给予高蛋白质、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为宜,少量多餐,使胃能及时排空。每次进食量在300~400 ml为宜,速度不宜过快,时间控制在20~30 min,温度在40 ℃左右,以免冷、热刺激而致胃痉挛造成呕吐。 3.3 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 3.3.1 鼓励清醒患者充分深呼吸,以伸展肺的不活动部分。定时翻身,一般间隔2 h为佳,夜间每3~4 h 1次。翻身时宜缓慢进行,将患者逐步翻至所需体位,同时给于叩背。叩击时注意观察患者面色、呼吸,防止窒息,边叩边鼓励患者咳嗽排痰,不能咳嗽排痰者在操作后立即吸痰。对有意识障碍的患者,要定时进行刺激吸痰,吸痰时要注意操作方法及次数,同时避免喉部黏膜损伤。昏迷患者注意观察呼吸道是否通畅,正确掌握吸痰指征。 3.3.2 给予氧气雾化吸入。 3.4 减少口腔细菌的感染加强危重患者的口腔护理。 3.5 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避免仪器的医源性污染,污染的氧气湿化瓶、输氧管、雾化器、管道等是造成交叉感染的重要传染因素,所以上述物品进行严格消毒处理。护士在执行吸氧、雾化吸入、吸痰、插胃管等操作时必须严格无菌技术,切实防止微生物的侵入。 3.6 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正确、及时留取痰液标本做痰培养,以指导抗生素的准确应用。

脑出血病人的护理常规

脑出血病人的护理常规 定义:脑出血是指脑实质内的血管破裂,血液溢出即为脑出血。 临床表现:脑出血的临床表现因出血的部位和出血量不同而不同,主要表现有意识障碍、呕吐、头痛、肢体瘫痪、大小便失禁等。 一、主要护理问题 1、焦虑:与担心疾病预后有关。 2、自理缺陷:与出血压迫神经引起的失语、肢体瘫痪等症状有关。 3、肢体失用性萎缩、畸形:与肢体运动障碍有关。 4、潜在并发症:颅内出血(再出血)、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 二、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安慰病人,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耐心向病人解释头痛的原因:颅内出血、水肿致颅高压引起头痛。并向病人仔细解释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过程,取得患者配合。 (2)饮食:需要手术的病人严格禁食禁水,以防术中误吸。非手术治疗且意识清楚、吞咽情况好的病人可给予半流质,吞咽障碍的病人应给予鼻饲饮食。 (3)体位肢体偏瘫的病人,应尽量避免患侧卧位,患肢摆放功能位,加放床档,及时给予翻身。颅内压增高病人,呕吐时侧卧位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免引起误吸、窒息。 (4)症状护理:颅内压增高的护理: ①严密注意病人意识、瞳孔、血压、呼吸、脉搏的变化及神经功能损害程度的变化,以了解病情进展和严重程度,防止脑危象形成。

②遵医嘱定给予脱水剂,降低颅内压。 ③限制探视人员,保持病房安静及病人情绪的稳定,告诫家属不要刺激病人。 ④做好皮肤护理,防止压疮形成,进行呼吸道管理防止肺炎的发生。 ⑤高热的病人,尽量使用物理降温方法控制体温,可用冰袋、冰囊、乙醇擦浴等持续物理降温。 ⑥持续吸氧,防止缺氧加重脑水肿。 ⑦准备好吸痰、气管切开、气管内插管以及各种抢救药品,以备急用。 (5)术前准备: ①急诊手术准备:立即采血进行血型、凝血象等检查,备血、剃头,清理病人呼吸道分泌物等。②控制高血压,防止再出血。 2、术后护理: (1)对神志不清、躁动或有神经症状的病人,床应加护栏,并适当约束,以防止发生意外。 (2)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并协助病人轻扣背部,以促进痰痂的脱落排出,但急性期应避免刺激咳嗽,必要时可给予负压吸痰、吸氧及定时雾化吸入。 (3)体位: ①麻醉未清醒前应去枕平卧,头偏向键侧,以防呕吐物吸入呼吸道。 ②清醒后血压平稳者,可抬高床头15°-30°,以利于颅内静脉回流。 (4)饮食:术后24小时意识清楚地病人给予清淡、低脂、低钠

脑出血病人标准护理计划

脑出血病人标准护理计划 脑出血是由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或其他原因造成的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临床主要表现为突然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偏瘫,失语,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等。常见护理问题包括:①生活自理缺陷;②肢体活动障碍;③语言沟通障碍;④有发生褥疮的危险;⑤有误吸的危险;⑥清理呼吸道无效;⑦舒适的改变:头痛;⑧潜在并发症--脑疝;⑨潜在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⑩便秘;⑾大小便失禁。 生活自理缺陷 肢体活动障碍 语言沟通障碍 有发生褥疮的危险 有误吸的危险 清理呼吸道无效 以上一∽六均参照脑梗塞病人标准护理计划中的相关内容。 舒适的改变:头痛 [相关因素] 颅内出血、水肿。 颅内压增高。 [主要表现] 突发性头痛、头晕。 严重者剧烈头痛,伴有恶心、呕吐。 [护理目标] 病人叙述疼痛减轻。 病人叙说疼痛消失,感觉舒适。 [护理措施] 安慰病人,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耐心向病人解释头痛的原因:颅内出血、水肿致颅高压引起头痛,并向病人仔细解释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过程,取得病人配合。 提供安静、舒适、光线柔和的环境,避免环境刺激,加重头痛。 指导病人使用放松术,如缓慢的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等。 各项护理操作动作应轻柔,以免加重病人疼痛。 减少探视人员,保证病人充足的休息时间。 遵医嘱给予脱水剂(如甘露醇、速尿)和止痛剂。 给药半小时后观察头痛有无缓解,无缓解时应通知医师。 认真观察病人头痛的性质、持续时间、发作次数、程度及伴随症状等,并作好记录,报告医师。 [重点评价] 病人能否述说头痛的性质,持续时间、程度及伴随症状。 病人能否针对头痛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 头痛是否减轻或消失。 潜在并发症--脑疝 [相关因素]颅内压增高。 [主要表现]剧烈头痛,喷射状呕吐,血压升高,脉搏加快,呼吸不规则,意识障碍加重,一侧瞳孔散大等。 [护理目标] 避免脑疝的发生,或尽量减轻脑疝的症状、体征。 减轻脑疝对脑实质的损伤。 争取抢救时间:挽救病人生命。 [护理措施]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瞳孔和意识状态的变化,每1∽2小时1次,或遵医嘱监测并记录。

脑出血的护理常规

脑出血的护理常规 一、目的: 1、积极抢救,认真观察病情,及时发现文体并预处理。 2、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 3、积极给予康复指导和训练,降低致残率。 4、进行健康知识宣教,提高患者自理能力,实现高质量生活。 二、护理评估: 1、评估既往史、是否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脑动脉病变等疾病,起病前有无情绪激动、过度兴奋、劳累、用力排便等。 2、评估有无头痛、呕吐、应激性溃疡、肢体瘫痪、失语及吞咽困难等症状。 3、了解实验室等检查结果,如血糖、血脂、CT、MRI等。 4、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心理状态。 三、护理措施: 1、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2-4周尽量减少搬动,抬高头部5-30度。给予侧卧位,身体呈30度,头偏向一侧。 2、根据医嘱治疗和观察药物疗效。静脉滴注20%甘露醇时应防止药物外渗。并观察尿量,如4小时内尿量<200ml 应报告医生。 3、禁食24小时,防止颅内压增高而引起呕吐。

4、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和预防呼吸道并发症防止误吸,吸痰时动作要轻柔,以免损伤气管粘膜,由舌后坠者应将下颌托起或用钳子将舌拉出。并给予吸氧低流量吸入,防止脑缺氧。 5、如病人的意识障碍逐渐加重,双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应消失,呼吸不规则,血压升高,脉搏缓慢,提示脑疝发生的可能,应尽早抢救。 6、在饮食上,病情较轻者,无意识障碍,无吞咽困难者,应近普食或半流食,宜选择清淡食物,少食多餐,进食不要过急,以免引起呛咳,因食物残渣宜存留在瘫痪侧齿颊之间,饭后帮助病人漱口或做口腔护理。 7、昏迷或吞咽困难者,应给予鼻饲,鼻饲前先抽胃液,检查胃管是否早胃内,是否有出血等,注意病人的消化情况,出现付账,腹泻应了解有无低血钾或过多的进食糖类。对牛奶不适应及因卧床肠蠕动减慢等。 8、协助做好脑血管造影、介入等检查和治疗准备。 9、给予心理安抚和支持鼓励积极治疗。 10、在恢复期要加强瘫痪肢体的功能锻炼。市瘫痪肢体被动 活动,从简单到复杂,逐渐增加活动,防止肌肉挛缩,注意劳逸结合,鼓励病人作适当体育锻炼,控制饮食,生活要规律防止情绪波动防止再出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