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董斌

建筑工程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董斌
建筑工程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董斌

建筑工程基础工程施工技术董斌

发表时间:2018-12-16T15:03:44.567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7期作者:董斌

[导读] 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繁荣,人类活动规模逐步扩大,土地资源问题日益突出。

河南德宁园林建设工程限公司河南安阳 456550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人口密度的不断增加,土地平均用水越来越少,高层建筑的建筑发展越来越明显,建筑工程的建设要求也越来越高。基础是建筑物底部的构件,承载建筑物的所有负荷并将这些负荷传递到基础。建筑基础工程属于地下隐蔽工程。建设项目竣工后,很难检查基础的施工质量。如果建筑基础项目出现质量问题,将导致整栋建筑物沉降,歪斜,甚至造成难以补救的重大安全事故,造成灾难性后果。因此,研究和探讨地基工程事故的成因,采取有效的基础工程事故预防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措施

引言: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繁荣,人类活动规模逐步扩大,土地资源问题日益突出。为了减轻陆地压力,现代建筑倾向于以高度间隔的方式设计,增加建筑物高度和层数。虽然这种方法可以减少建筑物对土地的需求,但也对建筑设计和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建筑物的基本部分,作为整个建筑物的底部,承受建筑物的全部负荷,并承担将这些负荷转移到基础的重要责任。基础部分的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整体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水平。随着建筑物高度和楼层数量的增加,地基上的荷载会增加,基础的施工质量要求也会提高。

1建筑工程基础施工现状概述

高层建筑基础工程关系到高层建筑工程整体质量,是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重要组成部分。避免质量通病的发生,消灭安全隐患建筑基础工程施工中,基础轴线位移、基础标高误差和基础防潮层失效等,均为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若要提高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首先应避免这些质量通病的发生。

1.1基础轴线位移。基础轴线位移是指基础由大放脚砌至室内标高(±0.00)处,其轴线与上部墙体轴线发生错位。基础的轴线位移多发生在建筑工程的内横墙,这将使上部墙体和基础产生偏心压,影响整体结构的受力性能。由于基础一般是先砌外纵墙和山墙部位,待砌横墙基础时,基础槽中线被在纵墙基础外侧,无法吊线找中,轴线容易产生更大偏差,有的槽边控制桩保护不好,被施工人员或车辆碰撞发生移位,产生轴线位移。

1.1.1.基础轴线位移原因。由于大放脚收分寸掌握不准确砌至大放脚顶处时已产生偏差再砌基础直墙部位就容易发生轴线位移。施工中,横端基础轴线一般应在槽边打中心柱部分,施工员在实际放线时,在山墙处有控制桩,横端轴线由山端一端排尺控制。由于基础一般是先砌外纵墙和山墙部位,待砌横墙基础时,基础槽中线被封在纵墙基础外侧无法吊线,找中轴线容易产生更大偏差,有的槽边控制桩保护不好被施工人员或车辆碰撞发生移位产生轴线位移。

1.1.2控制措施

(1)在建筑物定位放线时,外墙角处必须设置标志板,并有相应的保护措施,防止槽边推土和进行其他作业时碰撞而发生移动。标志板下设永久性中心桩,标志板拉通线时,应先与中心桩核对。标志板也可以在槽开挖后钉设,从而便于机械开挖基槽。

(2)横轴线不宜采用基槽内排尺方法控制,应设置中心桩。横墙中心桩应打入与地面一样平,为便于排尺和拉中线,中心桩中间不宜堆土和放料,挖槽时候应该用砖覆盖,以便于清土寻找。在横墙基础拉中线时,要复核相邻轴线距离,验证中心桩是否有位移。

(3)为防止砌筑基础大放脚收分不均匀而造成轴线位移,应该在基础部分砌完后,拉通线重新核对,并以新定出的轴线为准,砌筑基础直墙部分。按施工流水分段砌筑的基础,应在分段处设置标志板。

1.2基础标高偏差。当基础砌至室内地平(±0.00)处,常出现标高不在同一水平面。基础标高相关较大时,会影响上层墙体标高的控制。基础下部的基层(沙土、混凝土)标高相差较大,影响基础砌筑时对标高的控制。

1.2.1偏差原因。基础下部的基层(沙土、混凝土)标高相差较大,影响基础砌筑时对标高的控制。由于基础大放脚宽大,基础皮数杆不能贴近,难以观察所砌每一基础与皮数杆的标高差。砖基础大放脚填芯砖采用大面积铺灰的砌筑方法,由于铺灰厚度不均匀或铺灰面太长,砌筑速度跟不上,砂浆因歇停过久挤浆困难,灰缝不易压薄而出现冒高现象。

1.2.2控制措施。加强对基层标高的控制,尽量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在进行基础砌筑前,应尽量将基土垫平。一般情况下,基础皮数杆可采用小断面方木或者钢筋制作,使用时,将皮数杆直接夹砌在基础中心位置。采用基础外侧立皮数杆检查标高时,应配以水准尺校对水平。另外,对宽大基础大放脚的砌筑,应采取双面挂线保持横向水平,砌筑填芯砖应采取小面积铺灰,随铺随砌,顶面不应高于外侧跟线砖的高度。

1.3基础防潮层失效。防潮层开裂或抹灰不密实,不能有效地阻止地下水分沿基础向上渗透,造成墙体潮湿。在防潮层施工前,基面上不作清理,不浇水或浇水不够,影响防潮层砂浆与基面的粘结,操作时表面抹灰不实,养护不好,使防潮层因早期脱水,强度和密实度达不到要求而出现裂缝。冬季施工防潮层因受冻而失效。

1.3.1防潮层失效原因。施工中浆混用,将砌筑基础剩余的砂浆作为防潮砂浆使用。在防潮层施工前,基面上不作清理、不浇水或浇水不够,影响了防潮层砂浆与基面的粘结。操作时,表面抹灰不实,养护不好使防潮层因早期脱水强度和密实度达不到要求而出现裂缝。冬季施工防潮层因受冻而失效。

1.3.2控制措施。施工前对基面进行清理,确保其干净、无杂物,从而保证防潮层砂浆与基面的粘结程度。施工过程中,要确保表面抹灰均匀,做好养护,对温度进行合理控制,确保防潮层的强度和密实度,避免出现裂缝。

2确保建筑工程基础施工质量的措施

2.1做好施工现场管理。建筑工程涉及到大量人力、物力、资金的运营,施工环节数量众多,彼此间多有交叉,互相影响。如果不能做好施工现场的组织、协调工作,工程不但不能顺利实施,反而会因为各道工序间的相互影响、干扰,给工程施工造成不可预知的混乱,甚至导致施工事故的发生。高水平的施工现场管理,是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有效进行,施工质量得到保障的重要前提。在施工正式开始前,要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