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缓冲器工作原理

液压缓冲器工作原理
液压缓冲器工作原理

液压缓冲器

液压缓冲器(hydraulic damper)

借液压阻尼作用对在作惯性滑行的车皮进行缓冲减速至停止

工作原理

当液压缓冲器受到碰撞压力时,动能经塞头和加速弹簧转给活塞,使其向右运动。原来缓冲器工作腔内装有一个复位弹簧、顶杆以及油液。活塞的运动挤压工作腔内的油液,使其复位弹簧压缩,同时使油液从活塞与顶杆之间的环形间隙挤压出来,进入贮油腔。在活塞开始运动时,由于与顶杆之间的环形间隙较大,油液容易被挤出;在活塞继续运动时中,这一环形间隙变得越来越小,即活塞阻力不断增大,到顶杆的圆柱形阶段后,环形间隙为为难能告知,阻力也稳定于最大值。缓冲器被压缩的过程是通过活塞挤压油液做功的过程。这一过程消耗了大量动能,起到缓冲作用。当工作完毕,活塞被复位弹簧推至原始位置,完成一个工作循环。

HY系列液压缓冲器

应用领域

液压缓冲器(hydraulic buffer)适用于起重运输、冶金、港口机械、铁道车辆等机械设备,在运输过程中防止硬性碰撞防止机件损坏的安全缓冲装置。

液压缓冲器保管注意事项

A 液压缓冲器应水平安装冲击偏小不超过正负1度

B 环境温度为22-80摄氏度

C 防止不要倒置,以防液压油溢出。

D 库存保管是应放置于通风处,湿度在百分之八十以下为宜。

E 注意防火,不要置于火源处

详细讲解VGT可变截面涡轮增压器

详解VGT可变截面涡轮增压器 2010年11月27日 08:12 来源:Che168类型:转载编辑:胡正暘 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汽车发动机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不仅要拥有强劲的动力,还必须拥有极高的效率和足够清洁的排放。这就要求发动机在各种工况下都能要达到其最高效的工作状态,因此就必须满足发动机各个工作状态下对于进气量的需求。这就要求发动机的各部件都能够通过“可变”来满足在不同工况下的条件。比如我们所熟悉的可变气门正时/升程技术,可变进气歧管技术都是如此。那么在柴油发动机上常见的VGT可变截面涡轮增压技术,又有些什么作用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废气带动涡轮,涡轮再带动叶轮对空气进行增压,从而有效增大进气量』 涡轮增压技术是发动机上常见的技术之一,它的原理其实非常简单:涡轮增压器就相当于一个由发动机排出的废气所驱动的空气泵。在发动机的整个燃烧过程中,大约会有1/3的能量进入了冷却系统,1/3的能量用来推动曲轴做工,而最后1/3则随废气排出。拿一台功率200千瓦的发动机举例,按照上面提到的比例,它在排气上的消耗的动力大约会有70千瓦。这部分功率有一大部分随着高温的废气以热能的形式消耗掉,而废气本身的动能可能只有十几千瓦。但是千万别小看这十几千瓦,要知道家用的落地扇功率不过60瓦左右!也就是说,即使十几千瓦也足够驱动两百多台电风扇了!可想而知,用废气涡轮驱动空气所带来的增压效果非常可观。

『BMW的并联双涡轮技术』 虽然发动机全负荷状态下时排气能量非常可观,但当发动机转速较低时,排气能量却小的可怜,此时涡轮增压器就会由于驱动力不足而无法达到工作转速,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在低转速时,涡轮增压器并不能发挥作用,这时候涡轮增压发动机的动力表现甚至会小于一台同排量的自然吸气发动机,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涡轮迟滞(Turbo lag)”现象。

全液压制动阀介绍

一种全新的全液压制动系统介绍 1、技术背景 工程机械制动系统是行走机械的关键部件。现有行 走类工程机械大都采用气/液助推制动系统,即以压缩 空气作为助推介质,通过一气液增压缸(俗称加力 器),将制动总泵内制动液增压后送入制动分泵实施 制动,属于双流体(气体液体)制动,该系统技术成 熟,价格低廉,在国内应用广泛。但同时也存在不可 避免的缺陷:需单独的压缩气源,元件数量多,且尺 寸较大需气液两套管路,排气时噪声大,液压管路内易进入空气而造成制动不灵等故障。近年来,国外的主要装载机厂商(如卡特、小松)对其主机制动系统进行全面改造,采用全液压制动系统,其原理是以液压油作为一介质,传递制动力,借用装载机液压系统作为其动力油源,通过液压控制元件,直接将压力油送至制动分泵实施制动,解决了气液助推制动系统的上述不足,成为今后轮式工程机械制动系统发展方向,是目前气动、气液制动系统工程及元件理想的替代产品。 一种用于工程机械的全液压制动阀,其特点是利用工作系统的油液进行全制动系统控制。主要由充液系统、保压系统、管路防爆系统、双路制动系统、紧急制动系统、动力切断系统和止回阀及各连接制动器的油口和信号接口。其优点在于一个阀包含了整个制动系统。从而简化了工程机械的全液压制动系统元件的安装和管路连接。该阀能完成优先充液、系统保压、制动压力输出、动力切断和多重保护等功能。 2、工作原理如下,

全液压制动系统主要由充液系统、保压系统、管路防爆系统、双路制动系统、紧急制动系统、动力切断系统和止回阀及各连接制动器的油口和信号接口等组成。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从油泵来油首先进入充液阀P口,通过滤芯2、单向阀3、压力调节阀4,到畜能器6。在畜能器6内的压力没有达到压力调节阀4设定压力时,充液阀1的后腔被封闭,阻止了油液流向下一个回路N,油液通过单向阀3进入畜能器6。双路制动阀7没有踏下工作时,a回路是封闭的,此时畜能器6被充压。当畜能器内的压力达到压力调节阀4的开启压力时,压力调节阀的调压前腔的压力推动阀芯使充液阀的后腔与回油腔相通,充液阀后腔的压力下降,进油口P处的压力就推动充液阀芯后腔的弹簧,打开另一路油口N,油液流向下一个工作装置。畜能器的油液由于有进油单向阀3和压力调节阀4作用而封闭,在畜能器6中形成保压。

液压传动考试简答题及答案

习题 1.容积式液压泵共同的工作原理的特征是什么? 容积式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和基本工作特点:容积式液压泵都是依靠密封容积的变化的原理来进行工作的。容积式液压泵具有以下基本特点:1.具有若干个密封且又可以周期性变化的空间。2.油箱内的油液的绝对压力必须恒等于或大于大气压力。3.容积式液压泵具有相应的配流机构 2.液压泵在液压系统中的工作压力决定于什么? 液压系统的工作压力主要取决于负载。 3.什么叫液压泵的容积效率、机械效率、总效率?相互关系如何? 液压泵的总效率是实际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之比,等于容积效率与机械效率的乘积。其中容积效率指的是实际输出流量与理论输出流量之比。 机械效率等于理论流量乘以前后压差,再除以输入功率。 速度取决于流量,压力取决于负载,负载增加,压力也相应增加了,压力增大,液压泵的内泄也就加剧,容积效率也就降低了。总效率是容积效率与机械效率的乘积,机械效率是不会随着负载的变化而变化,那么,总效率也就会睡负载的增加而降低。 4.什么是齿轮泵的困油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如何消除困油现象? 因为为了保证运行平稳,所以齿轮泵的齿轮重合度大于一,也就是说当一对齿开始进入啮合时,另一对齿未能脱离啮合,这也就使得在两对齿之间形成了一个封闭区间,该区间既不与高压压油区相通,也不与低压区吸油区相通,当齿轮继续旋转,在高压区啮入的齿之间油压迅速增加,形成超高压,当该队齿转过中间点,这对齿之间空间增大,形成吸空现象,出现大量气穴,在增压时,使得齿轮啮合阻力激增,对浮动侧板上的滑动轴承形成很大压力,而在低压区形成气蚀和较大噪音。这种现象叫做困油现象 解决办法通常是在浮动侧板上开卸荷槽,卸荷槽开法是在高压啮合区开槽,使得啮入时形成的高压油流入压油区,也就是压油口,而低压区开槽使得啮出时形成的真空区与吸油口相通,这样就解决困油现象但是原理上内啮合齿轮泵没有这个问题 5. 外啮合齿轮泵工作压力低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6. 外啮合齿轮泵的内泄漏途径有哪些?如何减少端面泄漏? 外啮合齿轮泵的泄漏方式:一、泵体内表面和齿顶径向间隙的泄漏。二、齿面啮合处间隙的泄漏。三、齿轮端面间隙的泄漏(泄漏量最大)。7. 单作用叶片泵与双作用叶片泵之间的区别。 主要区别如下:1、单作用叶片泵一般为变量泵(比如限压式变量叶片泵); 2、双作用叶片泵只能做定量叶片泵使用; 3、关于叶片的倾角也有区别:“单前双后”。 双作用有两个吸油口,两个压油口,转子转动一周,吸、压油两次,定子与转子同心安装,定子为椭圆形,不可变量,压力脉动小,无径向作用力。单作用只有一个吸油口,一个压油口,转子转动一周,吸、压油一次,定子与转子偏心安装,定子为圆形,可变量,偏心距大小决定变量的大小,压力脉动比双作用的大,存在径向作用力。 8. 液压传动的概念。 答:(1)液压传动是以液体为工作介质,利用液体的压力能来实现运动和力

液压传动基本知识.(DOC)

第一讲 液压传动基础知识 一、 什么是液压传动? 定义:利用密闭系统中的压力液体实现能量传递和转换的传动叫液压传动。液压传动以液体为工作介质,在液压泵中将机械能转换为液压能,在液压缸(立柱、千斤顶)或液压马达中将液压能又转换为机械能。 二、液压传动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液压传动系统由液压动力源、液压执行元件、液压控制元件、液压辅助元件和工作液体组成。 三、液压传动最基本的技术参数: 1、压力:也叫压强,沿用物理学静压力的定义。静压力:静止液体中单位承压面积上所受作用力的大小。 单位:工程单位 kgf/cm 2 法定单位:1 MPa (兆帕)= 106 Pa (帕) 1 MPa (兆帕)≈10 kgf/cm 2 2、流量:单位时间内流过管道某一截面的液体的体积。 单位:工程单位:L / min ( 升/ 分钟 ) 法定单位:m 3 / s 四、职能符号: 定义:在液压系统中,采用一定的图形符号来简便、清楚地表达各种元件和管道,这种图形符号称为职能符号。 作用:表达元件的作用、原理,用职能符号绘制的液压系统图简便直观;但不能反映元件的结构。如图: 操纵阀双向锁 YDF-42/200(G) 截止阀 过滤器 安全阀 千斤顶液控单向阀 五、常用密封件: 1.O 形圈: 常用标记方法: 公称外径(mm ) 截面直径 (mm ) 2.挡圈(O 形圈用): 3.常用标记方法: 挡圈 A D × d × a

A型(切口式); D外径(mm);d内径(mm);a厚度(mm) 第二讲控制阀;液控单向阀;单向锁 一、控制阀: 1.定义:在液压传动系统中,对传动液体的压力、流量或方向进行调节和控制的液压元件统称为控制阀。 2.分类:根据阀在液压系统中的作用不同分为三类: 压力控制阀:如安全阀、溢流阀 流量控制阀:如节流阀 方向控制阀:如操纵阀液控单向阀双向锁 3.对阀的基本要求: (1)工作压力和流量应与系统相适应; (2)动作准确,灵敏可靠,工作平稳,无冲击和振动现象; (3)密封性能好,泄漏量小; (4)结构简单,制作方便,通用性大。 二、液控单向阀结构与原理: 1.定义:在支架液压系统中用以闭锁液压缸中的液体,使之承载的控制元件为液控单向阀。一般单向阀只能使工作液一个方向流动,不能逆流,而液控单向阀可以由液压控制打开单向阀,使工作液逆流。 2. 3. 作用(以立柱液控单向阀为例): ①升柱:把操纵阀打到升柱位置,高压液打开液控单向阀阀芯向立柱下腔供液,立柱活塞杆伸出。 ②承载:升到要求高度时继续供液3~5s后停止供液,此时液控单向阀在立柱下腔高压液体的压力作用下,阀芯关闭,闭锁立柱下腔中的液体,阻止立柱下腔的液体回流,使立柱承载。 ③降柱:把操纵阀打向降柱位置,从操作阀过来的高压液一路通向立柱上腔,一路打开液控阀阀芯,沟通立柱下腔回路,立柱下降。 4. 规格型号:

几种常用液压缸缓冲装置结构设计

几种常用液压缸缓冲装置结构设计 摘要:本文对高速液压缸;大缸径、长行程液压缸及各种自卸车液压缸的缓冲装置提出了不同的结构设计,有针对性的解决了液压缸活塞与缸盖发生机械碰撞。 关键词:液压缸缓冲装置 1、引言 在液压系统中使用液压缸驱动具有一定质量的机构,当液压缸运动至行程终点时具有较大动能,如未作减速处理,液压缸活塞与缸盖将发生机械碰撞,产生冲击、噪声,有破坏性。为缓和及防止这种危害发生,因此可在液压回路中设置减速装置或在缸体内设缓冲装置。 2、几种液压缸缓冲装置结构设计 2.1高速液压缸缓冲装置结构设计 (1)液压缸特点及缓冲装置结构设计 高速液压缸工作时,活塞终端速度可以达到5m/s以上,若直接与端盖相撞,在惯性力和液压力的作用下,不但会损坏端盖,而且会产生较大的冲击载荷,对系统产生不利的影响。高速液压缸缓冲装置如图1a所示,主要由液压缸体、活塞、挡块、活塞杆、固定螺母、复位弹簧组成。其中活塞杆有四个台阶轴用来放置和固定活塞和挡块,螺母将活塞与活塞杆固定于一体。挡块为圆锥形,所以过流面积不断变化。 (2)工作原理 当活塞杆走到行程末端时,挡块3被液压缸端部限位停止运动,而活塞2、活塞杆4,固定螺母5继续向前运动,这时活塞与挡块形成节流缝隙,活塞与挡块之间的容腔压力增加,与活塞的惯性力和作用在活塞左端的液压力相对抗,从而达到缓冲的目的。 2.2大缸径、长行程液压缸缓冲装置结构设计 (1) 液压缸特点及缓冲装置结构设计 对于水平安装的大缸径长行程液压缸,由于活塞杆和活塞的巨大自重、零件的机械加工误差及安装误差等原因,液压缸在运行的过程中易引起导向部分靠近承重一侧的快速磨损,从而导向元件的偏心,体现到缓冲元件上,就是缓冲环和缓冲孔之间过大同轴度,将引起运行困难或产生机械故障。大缸径、长行程液压

盘式制动器工作原理

盘式制动器工作原理 盘式制动器又称为碟式制动器,顾名思义是取其形状而得名。它由液压控制,主要零部件有制动盘、分泵、制动钳、油管等。制动盘用合金钢制造并固定在车轮上,随车轮转动。分泵固定在制动器的底板上固定不动。制动钳上的两个摩擦片分别装在制动盘的两侧。分泵的活塞受油管输送来的液压作用,推动摩擦片压向制动盘发生摩擦制动,动作起来就好象用钳子钳住旋转中的盘子,迫使它停下来一样。这种制动器散热快,重量轻,构造简单,调整方便。特别是高负载时耐高温性能好,制动效果稳定,而且不怕泥水侵袭,在冬季和恶劣路况下行车,盘式制动比鼓式制动更容易在较短的时间内令车停下。有些盘式制动器的制动盘上还开了许多小孔,加速通风散热提高制动效率。反观鼓式制动器,由于散热性能差,在制动过程中会聚集大量的热量。制动蹄片和轮鼓在高温影响下较易发生极为复杂的变形,容易产生制动衰退和振抖现象,引起制动效率下降。 当然,盘式制动器也有自己的缺陷。例如对制动器和制动管路的制造要求较高,摩擦片的耗损量较大,成本贵,而且由于摩擦片的面积小,相对摩擦的工作面也较小,需要的制动液压高,必须要有助力装置的车辆才能使用。而鼓式制动器成本相对低廉,比较经济。 所以,汽车设计者从经济与实用的角度出发,一般轿车采用了混合的形式,前轮盘式制动,后轮鼓式制动。四轮轿车在制动过程中,由于惯性的作用,前轮的负荷通常占汽车全部负荷的70%-80%,因此前轮制动力要比后轮大。轿车生产厂家为了节省成本,就采用前轮

盘式制动,后轮鼓式制动的方式。 四轮盘式制动的中高级轿车,采用前轮通风盘式制动是为了更好地散热,至于后轮采用非通风盘式同样也是成本的原因。毕竟通风盘式的制造工艺要复杂得多,价格也就相对贵了。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及成本的降低,在汽车领域中,盘式制动有逐渐取代鼓式制动的趋向。鼓式制动器是最早形式的汽车制动器,当盘式制动器还没有出现前,它已经广泛用于各类汽车上。但由于结构问题使它在制动过程中散热性能差和排水性能差,容易导致制动效率下降,因此在近三十年中,在轿车领域上已经逐步退出让位给盘式制动器。但由于成本比较低,仍然在一些经济类轿车中使用,主要用于制动负荷比较小的后轮和驻车制动。

涡轮增压发动机的构造、原理及使用全解

论文封面成绩: 科技大学2015-2016学年第1学期 《过程装备与控制专业概论》 班级:装控153 学号:1505020312 :明海 开课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任课教师:栾德玉、翟红岩

涡轮增压发动机的构造、原理及改进 摘要 涡轮增压简称Turbo,我们经常可以在汽车尾部看到Turbo或者T的标志,这些标志表明该车采用的发动机是涡轮增压发动机。本文介绍了涡轮增压器的构造和原理,对它的保养及使用进行了阐述,同时,通过分析常见故障,对改进措施以及发展方向有了一定的看法。 关键词:涡轮增压废气常见故障改进措施 【引言】 涡轮增压器,一个近十年出现的词语。人们只知道汽车排量后面带T的车辆就是带有涡轮增压器的发动机,汽车的加速就会快,性能也好。 涡轮增压器会产生更大的扭矩以满足驾驶乐趣。为了满足发动机不同转速下的需求,1989年出现了可变增压的涡轮增压器(VNT)。在发动机低速时,涡轮增压器减小喉口,提高增压;在发动机全速运转时,涡轮增压器喉口增大,保证增压不会超出需求。喉口可用真空管控制。优点是提高了发动机低速时的加速性能。目前,涡轮增压器已经占到了50%,在亚洲、美国也都在增长。现代涡轮增压器也改变了人们对柴油机的看法,涡轮增压器已经成为提高动力性能的主流方向。 一.涡轮增压器的作用和构造以及工作原理 (一)作用

涡轮增压器按增压方式分为废气涡轮增压器、复合式废气涡轮增压器和组合式涡轮增压器。他们的作用分别如下: 1.废气涡轮增压器是利用发动机排出的具有一定能量的废气进入涡轮并膨胀做功,废气涡轮的全部功率用于驱动与涡轮机同轴旋转的压气机工作叶轮,在

液压缸缓冲结构和缓冲原理的研究

1-缸盖;2-单向阀;3-端盖凹缘;4-锥形柱塞; 5-活塞;6-缸体;7-压力油;8-活塞杆;9-调节螺钉 图 1 节流缓冲原理图 液压缸缓冲结构和缓冲原理的研究 李艳利 1 刘志奇 1 董 朋 2 许保亮 3 熊 喆 1 ( 1.太原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山西太原 030024 2.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河北秦皇岛 066004 3.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型钢炼铁厂 山东莱芜 271104 ) 摘 要:介绍具有不同缓冲结构的液压缸,并对不同缓冲结构液压缸的缓冲过程进行分析,建立了五种缓冲结构液压 缸在缓冲过程不同阶段的流量方程,探讨了各缓冲结构的主要结构参数对缓冲的影响规律,指出了相应缓冲结构适用 的场合,总结了设计缸内缓冲装置要考虑的一些因素。 关键字:液压缸;缓冲结构;缓冲原理 中图分类号:TH137.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8904-(2013)06-0005-004 液压缸有时运动速度很快,当活塞运动到液压缸 两端时,会与端部发生冲击,产生噪声,严重时会引起 损坏。为了防止这种冲击,一些特定工况下应用的液 压缸上需设置缓冲装置。液压缓冲是利用油液的不 可压缩性和流动性。缓冲装置一般是基于这样的原 理:当活塞运动到接近端部时,使回油阻力增大,活塞 在回油腔受到较大的反压力或者使进油腔卸荷,降低 运动速度,从而达到避免冲击缸盖的目的。 液 压 缸 缓 冲 方 法 可 以 分 为 节 流 缓 冲 和 卸 压 缓 冲。从装置方式上也分为两种:一种是外置式缓冲液 压缸,也就是在液压系统中设置溢流阀、顺序阀、节流 阀或者蓄能器等这类流量控制装置进行缓冲,外置缓 冲的优点是,在工况变化时,容易对缓冲元件进行调 整,缺点是系统回路复杂,且缓冲效果易受系统其他 部分的影响。另一种是内置式缓冲液压缸,是在液压 缸内部设计一定的缓冲结构来实现缓冲,而不需要另 加元件,结构简单,加工和使用方便,因而得到广泛的 应用。本论文主要对内置式缓冲液压缸进行讨论。 间的节流环隙中流出,从而在封闭空间造成高压,迫 使活塞减速制动而实现缓冲。 图 1 所示为节流缓冲原理,锥形柱塞 4 进入端盖 凹缘 3 处开始减速,限制了缸体内的液压油向油口的 流量。当柱塞进入最后部位时,液压油应通过调节螺 钉 9 处的可调油口排出。缓冲器上装有一个单向阀 2 允许活塞反向时液压油能自由流入。 1 液压缸缓冲结构介绍及原理分析 内置式缓冲液压缸一般是利用与活塞相连的缓 冲柱塞和与缸体相连的缓冲孔之间的间隙,在油流过 时产生阻力,达到缓冲目的,故称之为节流缓冲。在 工作中,利用了节流阻尼的作用,当缓冲柱塞插入排 油孔口中后,使活塞与液压缸端盖之间形成封闭空 间,封闭空间中油只能从节流小孔或柱塞和排油孔之 图 1 所示为圆锥形缓冲装置,除此之外,缓冲柱 塞还有圆柱形、台阶形、抛物线形或排孔形等不同类 型,即缓冲装置会有不同的缓冲结构。这些结构中只 收稿日期:2013-08-07 作者简介:李艳利(1988-),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流体传动与 控制。

XE93 Trebu液压制动器使用手册

湘电风能XE93-2000型风力发电机主轴/偏航制动用 液压动力单元 安装/维护维护使用使用使用说明书说明书 版本 WU-2011-11-20

索引 1.0 概要 1.1 液压动力单元概述 (3) 1.2 液压系统加压 (3) 1.3 正常工作情况 (4) 1.4 低温起动 (4) 1.5 主轴制动系统 (5) 1.6 偏航制动系统 (5) 1.7 偏航紧急制动 (6) 1.8 泄漏检测系统 (6) 2.0 安装 2.1 液压原理图 PE-112901.1 (7) 2.2 电气接线盒 PE-112901.3 (8) 2.3 液压站安装图PE-112901.2 (9) 2.4 液压站图文说明……………………………………………………10-11 2.5 零部件清单PE094401.1 (12) 3.0 连接液压 连接液压站站 3.1 液压接口 (13) 液压油规格 (14) 4.0 液压油规格 5.0 开机起动 5.1 加注液压油 (15) 5.2 电机旋向 (15) 5.3 液压系统排气 (15) 6.0 维护 6.1 维护周期 (16) 6.2 液压系统卸压 (16) 6.3 故障诊断 (17) 7.0 液压站文件 7.1 零部件订货须知 (18)

1.0 概要 1.1 液压动力单元概述 此液压动力单元用于控制湘电风能XE93-2000型风力发电机主轴型风力发电机主轴、、偏航制动及1个液压顶升缸。 此液压动力单元包括以下主要部件此液压动力单元包括以下主要部件:: 容积为13L 的油箱 泵、电机总成 集成了各种阀及压力开关的集成块 隔膜式蓄能器,运用于主系统 隔膜式蓄能器,运用于偏航系统 1.2 液压系统加压 电机在1500转/分钟时齿轮泵的排量为2.4L/min 。启动电机,系统压力将升高。压力传感器 8将发出4~20mA 的电信号。当工作压力为180bar 时,发出15.52mA 的电信号,此时电机停转。当压力降低至160bar 时,发出14.24mA 的电信号,此时电机将重新启动。 单向节流阀9安装于主蓄能器11的出口处。通过调节此阀,进入偏航,主轴系统或液压顶升缸内的油液流速将随之改变,由此便可调定偏航或主轴制动时的响应时间。 从齿轮泵出来的液压油将由安装于集成块内的10μm 高压过滤器过滤。为了检测过滤器是否被污染,在集成块内还安装了污染指示器。当经过过滤器的油液压力降超过5 bar (+/- 10%)时,指示器将顶出(露出红色警示)。 未被污染 遭污染后

液压缸结构图示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液压缸的结构 · 液压缸通常由后端盖、缸筒、活塞杆、活塞组件、前端盖等主要组成;为防止油液向液压缸外泄漏或由高压腔向低压腔泄漏,在缸筒盖、活塞与活塞杆、活塞与缸筒、活塞杆与前端盖之间均设置有密封在前端盖外侧,还装有防尘装置;为防止活塞快速退回到行程终端时缸盖,液压缸端部还设置缓冲装置;有时还需设置排气装置。 上图给出了双作用单活塞杆液压缸的结构图,该液压缸主要由缸缸筒6、缸盖10、活塞4、活塞杆7 和导向套8 等组成;缸筒一

焊接,另一端与缸盖采用螺纹连接。活塞与活塞杆采用卡键连接,为证液压缸的可靠密封,在相应位置设置了密封圈3、5、9、11 和防 下面对液压缸的结构具体分析。 3.2.1 缸体组件 ·

缸体组件与活塞组件形成的密封容腔承受油压作 用,因此,缸体组件要有足够的强度,较高的表面精 度可靠的密封性。 3.2.1.1 缸筒与端盖的连接形式 常见的缸体组件连接形式如图 3.10 所示。 (1)法兰式连接(见图a),结构简单,加工方便,连接可靠,但是要筒端部有足够的壁厚,用以安装螺栓或旋入螺钉, 它是常用的一种连接形式。 (2)半环式连接(见图b),分为外半环连接和内 半环连接两种连接形式,半环连接工艺性好,连 接可靠,结构紧凑,但削弱了缸筒强度。半环连 接应用十分普遍,常用于无缝钢管缸筒与端盖的连接中。 (3)螺纹式连接(见图f、c),有外螺纹连接和内螺纹连接两种,其是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紧凑,但缸筒端部结构复杂,这种连接形式 用于要求外形尺寸小、重量轻的场合。

汽车制动的原理

汽车制动的原理 众所周知,当我们踩下制动踏板时,汽车会减速直到停车。但那个工作是怎么样完成的?你腿部的力量是如何样传递到车轮的?那个力量是如何样被扩大以至能让一台笨重的汽车停下来? 首先我们把制动系统分成6部分,从踏板到车轮依次解释每部分的工作原理,在了解汽车制动原理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些差不多理论,附加部分包括制动系统的差不多操作方式。 差不多的制动原理 当你踩下制动踏板时,机构会通过液压把你脚上的力量传递给车轮。但实际上要想让车停下来必须要一个特别大的力量,这要比人腿的力量大特别多。因此制动系统必须能够放大腿部的力量,要做到这一点有两个方法:?杠杆作用 ?利用帕斯卡定律,用液力放大 制动系统把力量传递给车轮,给车轮一个摩擦力,然后车轮也相应的给地面一个摩擦力。在我们讨论制动系统构成原理之前,让我们了解三个原理:?杠杆作用 ?液压作用 ?摩擦力作用 制动踏板能够利用杠杆作用放大人腿部的力量,然后把那个力量传递给液压系统。

如上图,在杠杆的左边施加一个力F,杠杆左边的长度〔2X〕是右边〔X〕的两倍。因此在杠杆右端能够得到左端两倍的力2F,然而它的行程Y只有左端行程2Y的一半。 液压系统 事实上任何液压系统背后的差不多原理都特别简单:作用在一点的力被不能压缩的液体传递到另一点,这种液体通常是油。绝大多数制动系统也在此中放大制动力量。下图是最简单的液压系统: 如图:两个活塞〔红色〕装在充满油〔蓝色〕的玻璃圆桶中,之间由一个充满油的导管连接,假如你施一个向下的力给其中一个活塞〔图中左边的活塞〕那么那个力能够通过管道内的液压油传送到第二个活塞。由于油不能被压缩,因此这种方式传递力矩的效率特别高,几乎100%的力传递给了第二个活塞。液压传力系统最大的好处确实是能够以任何长度,或者曲折成各种形状绕过其他部件来连接两个圆桶型的液压缸。还有一个好处确实是液压管能够分支,如此一个主缸能够被分成多个副缸,如下图:

液压传动工作原理与系统组成-教案

液压与气压传动__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液压与气压传动授课班级17级电气授课课题1-2 液压传动工作原理与系统组成教具准备课件、视频授课日期第二周课时安排3学时 教学目标1.掌握液压传动工作原理。 2.掌握液压传动系统各组成部分及在系统中的作用。3.了解液压系统图的表达方式。 4.了解液压油的性能指标与选用原则。 教学重点液压传动系统各组成部分及作用教学难点液压系统图的表达方式及应用 教学方法根据学生接受知识和学科特点,选择任务驱动法、演示教学法、直观讲解法和微视频相结合的方法,突破难点,突出重点,易于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流程课时分配 1、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出勤情况)2分钟 2、复习提问及导入(情景动画导入)8分钟 3、新课教学(多媒体课件投影+视频播放)60分钟 4、课堂练习(习题集)40分钟 5、教学小结(突出重点,梳理思路)8分钟 6、布置作业(课本习题) 2分钟 教 学 流 程 及 授 课 时 间 分 配 教学反思:1、采用鼓励、协作、指导的方法开展多种教学活动,较好地 完成了教学计划和授课计划。2、利用多媒体、液压案例演示动画辅助教 学提高了学习的直观性;采用引导、启发讨论、竞赛法等加大师生互动, 让学生畅所欲言,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享受学习过程、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案正文】 教学程序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思路 第一环节组织教学(2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开始上课, 考勤并填写教室日志 1、全体向老师问好; 2、班长向老师报告 出勤情况 集中学生的精力,做 好上课的思想准备 第二环节复习提问及导入(8分钟)说明:因表格内插入文档 显示不出图形,故将详细 内容放在下面,请查阅。) 思考问题 回答问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对液压传动工 作原理与系统组成有 个全新的认识。 第三环节新课教学(60分钟)(说明:因表格内插入文 档显示不出图形,故将详 细内容放在下面,请查阅。 ) 听讲 思考 观看PPT 观看视频 学生通过观看液压传 动工作原理与系统组 成相关知识的视频,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并能承上启下地接受 新课知识。 第四环节课堂练习(40分钟)(说明:因表格内插入文 档显示不出图形,故将详 细内容放在下面,请查阅。 ) 自主学习,分组讨 论,回答练习内容, 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学生课堂练习, 巩固所学知识。了解 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 握程度,及时调整教 学进度。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5分钟)在每组选一名学生分别谈 谈本次的收获。然后老师 小结本次课的主要内容和 点评同学完成课堂练习的 情况。 学生思考,小组讨 论分组陈述。 通过学生课堂练习, 检验学生是否真正学 会知识。通过学生的 反馈,指出不足,鼓 励进步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3分钟)1、通过上网了解液压传动 工作原理与系统组成在液 压系统中的应用。 2、预习下节课内容。 看板书 抄写作业题 1、让学生通过网络查 询,学习搜集信息的 能力;2、通过课后自 学,培养学生的自学

液压缸结构图示

液压缸的结构 · 液压缸通常由后端盖、缸筒、活塞杆、活塞组件、前端盖等主要部分 组成;为防止油液向液压缸外泄漏或由高压腔向低压腔泄漏,在缸筒与端盖、活塞与活塞杆、活塞与缸筒、活塞杆与前端盖之间均设置有密封装置,在前端盖外侧,还装有防尘装置;为防止活塞快速退回到行程终端时撞击缸盖,液压缸端部还设置缓冲装置;有时还需设置排气装置。 上图给出了双作用单活塞杆液压缸的结构图,该液压缸主要由缸底1、 缸筒6、缸盖10、活塞4、活塞杆7 和导向套8 等组成;缸筒一端与缸底焊接,另一端与缸盖采用螺纹连接。活塞与活塞杆采用卡键连接,为了保 证液压缸的可靠密封,在相应位置设置了密封圈3、5、9、11 和防尘圈12。 下面对液压缸的结构具体分析。 3.2.1 缸体组件 ·

缸体组件与活塞组件形成的密封容腔承受油压作 用,因此,缸体组件要有足够的强度,较高的表面精 度可靠的密封性。 3.2.1.1 缸筒与端盖的连接形式 常见的缸体组件连接形式如图 3.10 所示。 (1)法兰式连接(见图a),结构简单,加工方便,连接可靠,但是要求缸筒端部有足够的壁厚,用以安装螺栓或旋入螺钉, 它是常用的一种连接形式。 (2)半环式连接(见图b),分为外半环连接和内 半环连接两种连接形式,半环连接工艺性好,连 接可靠,结构紧凑,但削弱了缸筒强度。半环连 接应用十分普遍,常用于无缝钢管缸筒与端盖的连接中。 (3)螺纹式连接(见图f、c),有外螺纹连接和内螺纹连接两种,其特点是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紧凑,但缸筒端部结构复杂,这种连接形式一般用于要求外形尺寸小、重量轻的场合。

· (4)拉杆式连接(见图d),结构简单,工艺性好,通用性强,但端盖的体积和重量较大,拉杆受力后会拉伸变长,影响效果。只适用于长度不大的 中、低压液压缸。 (5)焊接式连接(见图e),强度高,制造简单,但焊接时易引起缸筒变 形。 · 3.2.1.2 缸筒、端盖和导向套的基本要求 ·缸筒是液压缸的主体,其内孔一般采用镗削、绞孔、滚压或珩磨等精密加工工艺制造,要求表面粗糙度在0.1~0.4μm,使活塞及其密封件、支承件能顺利滑动,从而保证密封效果,减少磨损;缸筒要承受很大的液压力,因此,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完整版)液压传动发展概况.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液压传动发展概况 自18世纪末英国制成世界上第一台水压机算起,液压传动技术已有二三百年的历史。直到20世纪30年代它才较普遍地用于起重机、机床及工程机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战争需要,出现了由响应迅速、精度高的液压控制机构所装备的各种军事武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后液压技术迅速转向民用工业,液压技术不断应用于各种自动机及自动生产线。 本世纪60年代以后,液压技术随着原子能、空间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迅速发展。因此,液压传动真正的发展也只是近三四十年的事。当前液压技术正向迅速、高压、大功率、高效、低噪声、经久耐用、高度集成化的方向发展。同时,新型液压元件和液压系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测试(CAT)、计算机直接控制(CDC)、机电一体化技术、可靠性技术等方面也是当前液压传动及控制技术发展和研究的方向。 我国的液压技术最初应用于机床和锻压设备上,后来又用于拖拉机和工程机械。现在,我国的液压元件随着从国外引进一些液压元件、生产技术以及进行自行设计,现已形成了系列,并在各种机械设备上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机械的传动方式 一切机械都有其相应的传动机构借助于它达到对动力的传递和控制的目的。 机械传动——通过齿轮、齿条、蜗轮、蜗杆等机件直接把动力传送到执行机构 的传递方式。 电气传动——利用电力设备,通过调节电参数来传递或控制动力的传动方式 液压传动——利用液体静压 力传递动力 液体传动 液力传动——利用液体静流 动动能传递动力 流体传动 气压传动 气体传动 气力传动 第二节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及其组成 一、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 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可以用一个液压千斤顶的工作原理来说明。

液压缸缓冲

缓冲装置说明 缓冲装置是利用缝隙式薄壁型小孔对油液的节流作用而工作的,当液压缸活塞或活塞杆运行到终端时,缓冲柱塞(凸肩)将回液通道逐渐遮盖,形成节流而建立起背压,以平衡惯性力,达到缓冲的目的。 缓冲装置的类型,可根据节流小孔(或缝隙)的通流面积在缓冲过程中是否自动(行)改变来分类,通常可分为恒节流型和变节流型。 当节流阀l的节流面积是可调节时,又称可调恒节流缓冲。如图4-44所示,缓冲柱塞外径与缓冲凹槽内径的名义尺寸是相同的。在行程末端,当缓冲柱塞尚未进入缓冲凹槽时,回液经回液口排出,回液压力p2 =0;当缓冲柱塞进入缓冲凹槽瞬间,回液通道被封死,油液只能经过节流阀1的节流口排回油箱,液压缸缓冲腔(缓冲面积为A)压力迅速升高,从而达到缓冲目的。 在缓冲节流过程中,节流面积保持恒定不变时,称恒节流缓冲装置。在图4-45中,缓冲柱塞与凹槽构成环形节流缝隙,当缓冲柱塞进入凹槽后,回液阻力升高,从而达到缓冲目的。 使用节流阀的恒节流缓冲装置,由于节流面积与缓冲腔压力是可调节的,适用性强,因此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节流装置。 在具体使用中,节流阀一旦调定,就固定不变,除非液压缸工况发生变化。 必须指出,上述缓冲装置,只能在液压缸全行程终了时才起缓冲作用,当执行元件在行程中停止运动时,上述缓冲装置不起作用。这时可在回油路上设置行程节流阀来实现缓冲。 液压缸调试规范 1) 排气装置调整。先将缸内工作压力降到

(0.5--1)MPa 左右,然后使活塞杆往复运动,打开排气塞进行 排气。打开的方法是:当活塞到达行程末端,压力升高的瞬间打开排气塞,而在开始返回之前立即关闭。排 气塞排气时,可听到嘘嘘的气声,随后喷出白浊色的泡沫状油液,空气排尽时喷出的油呈澄清色。可以用肉眼判别排气是否彻底。 2) 缓冲装置调整。在装有可调节缓冲装置的情况下,而活塞又在运动中,应先将节流阀放在流量较小的位置上,然后逐渐调节节流口大小,直到满足要求为止。3) 液压油缸各部位的检查。液压油缸除做上述调整工作外,还要检查各个密封件的漏油情况,以及安装联结部件的螺栓有无松动等现象,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4) 定期检查。根据液压油缸的使用情况,安排定期检查的时间,并做好检查记录。 液压站调试规范 1.制作检验:按照油站系统原理图及装配图检查各部件是否按设计要求采购、 制造和装配。 2.调试准备:在油箱中加入设计要求的工作介质,接好油站电机线(油站调试 必须在附近设置一个空气开关以便快速启闭油站电机),点动电机测试电机转向是否符合要求。用堵头将油站出油口封上。 3.试压检验:开启电机,将油站溢流阀压力调低为1MPa左右,低压运行20分 钟以排气及冲洗系统。用吸水性好的纸擦拭干净各密封处,然后注意观察有无渗漏现象。调节溢流阀逐次升高压力(每级5MPa,保压3分钟)看有否渗漏,直至压力升到设计压力的1.2倍时止,保压10分钟,最后全面检查必须保证所有焊缝、接口和密封处无漏油,管道无永久变形。一切正常后调节溢流阀将压力调定为系统设计压力。在试压中注意观察调节溢流阀时压力表显示的压力升降是否平稳、灵敏。 4.油泵检验:在工作压力下运行,液压站油泵不能有异常噪音,如为变量泵, 则其调节装置应灵活可靠,油泵发热应正常。 5.换向检验:反复操纵换向阀3~5次,要求换向阀换向灵敏、可靠,无卡滞 现象。 6.节流阀检验:取下油站一组出油口堵头,用软管连接一个相同设计压力的油 缸,将单向节流阀全开(顺时针拧死),操作换向阀,用秒表计算油缸伸缩的速度,统计10次后计算系统流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同时注意溢流阀中不得有溢流现象,也就是观察压力表显示压力不会超过调定好的系统设计压力)。 然后拧松单向节流阀,记录油缸的伸缩速度,看单向节流阀调节流量是否平稳可靠。类似调节剩余的几组确定单向节流阀的性能。 7.系统过滤检查:调试完毕后需要检查系统的过滤器,如果在过滤器滤芯背面

液压制动器和电磁制动器的比较

1、常用制动器种类 目前,我国塔式起重机、桥式起重机、门式起重机、轧钢机、晋升卷扬机、带式输送机等,配套使用的制动装置种类良多,常用的大致有下列几种: https://www.360docs.net/doc/7a17698283.html, (1)交流电磁铁制动器 https://www.360docs.net/doc/7a17698283.html, (2)直流电磁铁制动器 (3)液压电磁制动器 (4)液压推杆制动器

上述四种类型的制动器,从动作原理及工作形式上区别,前三种属于电磁铁式,其动作原理都是利用磁铁(即衔铁)的吸台,压缩制动器上的弹簧,使制动瓦松闸。停机时利用弹簧的复弹作用力使制动瓦抱闸,达到制动目的。而后一种则是由电机带动液压叶片离心泵产生压力差,推动活塞及连接杆(单杆或双杆)上升,并通过杠杆传动,压缩制转动簧,使制动瓦松闸。停机时也是利用弹簧作用使制动瓦拖闸,达到制动目的(详见图1、图2)。 图1 电磁铁制动器 1~7 制动器架子各部门8、电磁铁

图2 液压推杆制动器 1~6、制动器架子各部门7、电力液压推动器 2、电磁铁制动器的特点及存在题目 电磁铁制动器在我国的应用已有很长时间了,它具有结构简朴、制动迅速的特点,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着一些题目,如耗电多、噪音大、磁铁线圈轻易烧坏,使用寿命短等,匿而在使用中线圈更换与安装频繁,维修难题,造成人力与物力的铺张。如华东某大型水泥厂联台库使用的电磁铁制动器,均匀每台起重机每月要烧坏磁铁线圈10多个,最高月份竟连鳞烧坏40多个。再如某冶炼厂熔炼车间使用的电磁铁制动器,均匀每年更换磁铁线圈要耗资2~3万元。不仅造成巨大的铺张,而且直接影响出产,同时,电磁铁制动器还存在着制动时刹车过猛,振动冲击大等缺点,因而从技术机能及实际应用方面,我国的电磁铁制动器已不。能适应出产发展的需要。

浅析液压缸的缓冲装置

浅析液压缸的缓冲装置 液压缸带动工作部件运动,当达到行程终点时,由于运动件的惯性作用,会产生液压冲击以及使活塞与端盖之间产生机械撞击。加速各部件的损坏。为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通常当活塞运动速度大于0.2m/s 时,需采取缓冲措施,即在液压缸末端设置缓冲装置。 缓冲装置结构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原理是一样的,都是利用对油液的节流措施产生背压来降低运动部件的速度。液压缸中使用的缓冲装置,常见的有环状间隙式、可调式以及外加缓冲回路等。 图1所示是环状间隙式缓冲装置。它由活塞上的圆柱形凸台和缸盖上的凹腔组成。当活塞运动近端盖时,凸台进入凹腔中,将封闭在活塞与端盖间的油液从环状间隙&中挤出。这样活塞就受到一个很大的阻力,运动速度就减慢下来,这就是缓冲。这种形式的缓冲只适用于运动惯性不大、运动速度不高的 场合。环状间隙的凸台也可以制成圆锥形的。 图2所示是一种可调式的缓冲装置。液压缸同样具有由缓冲头和缓冲室所形 成的油腔,且在端盖上设有针形节流阀和单向阀。当活塞移近终端时,活塞缓冲头进入缓冲室,油液须经针形节流阀的油口流出,借助节流阀的节流作用,达到缓冲目的。单向阀的作用在于保证活塞返回时油液能进入缓冲室,使活塞能按正常速度启动并避免推力不足现象。这种缓冲装置可按负载情况调整节流阀的开口、改变吸收能量的大小。

图3(a)所示为采用溢流阀的液压缸端部缓冲装置。图3(b)为采用溢流 阀的缓冲回 路。在这两 种缓冲装置 中,是在液 压缸两侧的 油路上设制 灵敏的小型 直动式溢流 阀(安全 阀),当缓冲 柱塞1进入 柱塞孔2内 (图3a)或 换向阀处于 中位(图3b) 时,液压缸 回油腔的油 液要开启相 应的溢流阀 方能回油, 借此消除活 塞在行程中 停止或换向 时出现的液 压冲击。液 压缸的缓冲 装置的形式 还有弹簧 式、行程开 关式等等。 每种形式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在实际应用中,采取何种缓冲形式要根据液压缸的使用工况、使用要求来确定。 参考书目 (1)《液压传动》江苏省《液压传动》编写组编,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年(2)《液压传动与控制》林国重、盛东初主编,北京工业学院出版社,1985年 (3)《液压传动系统》官忠范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1981年

液压制动器

电力液压制动器包括电力液压推动器和块式制动架两部分组成。涉及机械、流体力学、液压、电磁等学科。其工作原理是通过驱动装置的电能变成机械能,通过叶轮旋转,使缸体内液流形成高低压腔推动活塞向上运动,从而通过杠杆机构将垂直运动转变成制动臂的左右摆动,完成松闸。产品的主要辅助功能退距自动均等装置,技术工作原理是将等距装置与制动臂刚性相连,通过左右连板的传动副使制动臂打开时保持两边退距自动均等。我公司进行的该项目技术研究成果,处国内先进水平,尤其在温升和上升下降时间的关键技术指标上,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产品具有重量轻、噪音小、散热性能好、工作质量稳定、价格合理的优点。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安全控制装置,广泛地应用在起重、冶金、矿山、港口、建筑等机械中 主要产品有: 电力液压块式制动器系列 YWZB YWZ3B YWZ4B YWZ5 YWZ8 YWZ9 YWZ12 YWZ13 YW YWL TYWZ2 YWP 电磁块式制动器 JZ(TJ2A) MW(Z) ZWZA ZWZ2 ZWZ3A DCW3 电磁失效保护盘式制动器 5SE 561SE 560SE 56SE DCPZ12.7 4SE 3SE ST1SE ST2SE 450SE 液压失效保护盘式制动器 5SH 4SH 3SH 450SH ST1SH ST2SH ST3SH ST4SH SB(YQP) SBDST5SH ST10SH ST16SH ST25SH ST25SH-A ST40SH 904SH SBB 电力液压臂盘式制动器 YPZ2Ⅰ、Ⅱ、ⅢYPZ2Ⅳ、Ⅴ、Ⅵ 气动钳盘式制动器 QP12.7 5SP4SP3SP450SP PD ADP60M-ADP61M-ADP62M 液压直动盘式制动器 DADH75 ADH60 ADH90 ADH120 DADH80 DADH90 DADH120 DADH103 DADH195 电力液压推动器 YT1 Ed 防爆电力液压推动器 BYT1 BED

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及定义

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及定义 定义: 液压传动是用液体作为工作介质来传递能量和进行控制的传动方式。 液压传动的基本原理: 液压系统利用液压泵将原动机的机械能转换为液体的压力能,通过液体压力能的变化来传递能量,经过各种控制阀和管路的传递,借助于液压执行元件(液压缸或马达)把液体压力能转换为机械能,从而驱动工作机构,实现直线往复运动和回转运动。其中的液体称为工作介质,一般为矿物油,它的作用和机械传动中的皮带、链条和齿轮等传动元件相类似。 优缺点: 1、优点 (1)体积小、重量轻,例如同功率液压马达的重量只有电动机的10%~20%。因此惯性力较小,当突然过载或停车时,不会发生大的冲击。(2)能在给定范围内平稳的自动调节牵引速度,并可实现无级调速,且调速范围最大可达1:2000(一般为1:100)。 (3)换向容易,在不改变电机旋转方向的情况下,可以较方便地实现工作机构旋转和直线往复运动的转换。 (4)液压泵和液压马达之间用油管连接,在空间布置上彼此不受严

格限制。 (5)由于采用油液为工作介质,元件相对运动表面间能自行润滑,磨损小,使用寿命长。 (6)操纵控制简便,自动化程度高。 (7)容易实现过载保护。 (8)液压元件实现了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便于设计、制造和使用。 2、缺点 (1)使用液压传动对维护的要求高,工作油要始终保持清洁。(2)对液压元件制造精度要求高,工艺复杂,成本较高。 (3)液压元件维修较复杂,且需有较高的技术水平。 (4)液压传动对油温变化较敏感,这会影响它的工作稳定性。因此液压传动不宜在很高或很低的温度下工作,一般工作温度在-15℃~60℃范围内较合适。 (5)液压传动在能量转化的过程中,特别是在节流调速系统中,其压力大,流量损失大,故系统效率较低。 (6)由于液压传动中的泄漏和液体的可压缩性使这种传动无法保证严格的传动比。 应用领域: 1、一般工业用的塑料加工机械、压力机械、机床等; 2、行走机械中的工程机械、建筑机械、农业机械、汽车等; 3、钢铁工业用的冶金机械、提升装置、轧辊调整装置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