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过程管理程序(中英文)

生产过程管理程序(中英文)
生产过程管理程序(中英文)

生产过程管理程序

Production Management Procedure

(IATF16949-2016)

1.目的 Objective

规范生产运作程序,提高生产效率,使产品安全、合法以及质量随时随地得到有效控制,保证产品准时出货。

To regulate the production operation procedure and improve production efficiency to ensure the products safety, legality and quality can be controlled efficiently and to ensure the products can be delivered on time.

2.适用范围 Applicable Scope

适用于本公司生产部来料投入至成品入库全过程。

Be applied to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rom preparing the materials to warehousing the finished products.

3. 职责Responsibilities

3.1. 计划部负责制定《生产计划》,下发《生产任务单》给生产部。

PMC is responsible for making the and distributing to production department.

3.2. 生产部每日实行自检、互检制度,负责制程生产的实施与控制。

Production department shall implement self-inspection and mutual inspection everyday and implement and control the production process.

3.3.品质部负责产品合法性的确认、质量和安全等整个生产过程品质的监控与跟踪。

Quality department shall confirm the product legality, and monitor and follow the product quality and safety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3.4.工程部负责全过程的相关工艺及工装治具的管理、相关仪器的设备校准等。Engineering department shall manage the related production process and tools used in the production, and calibrate the related equipments.

3.5.仓库负责全过程的材料(包括辅料、工具)发放及成品保管。

The warehouse shall provide all materials used in the production, including auxiliary materials and tools and keep the finished products.

3.6.文控中心负责及时发放及通知相关产品生产工艺文件。

DCC shall distribute the related product production process documents timely.

3.7.人事行政部负责人员的招聘与培训安排。

Personnel administration department is responsible for personnel recruitment and training arrangement.

4. 程序内容 Procedure Contents

4.1.生产前准备 production preparation.

4.1.1.计划部下《生产任务单》到生产部,生产主管或部长根据当时生产现状进行适当安排,生产拉长接到生产任务单时,及时进行相关资源计划,例如人员培训、人员安排调配等事项。

The PMC shall send the to production department, production director or production department chief shall arrange the production based on the current production conditions. The production line leader shall plan the related resources, such as the employee training, the employee arrangement, etc. after received the production order.

4.1.2.生产文员将文控中心所发放的相关产品工艺文件(包括:作业指导书、工艺流程图等)进行登记、保管,同时通知生产线拉长.

Production clerk shall register and keep the related production process documents (including SOP,process flow chart and so on) distributed by the DCC and inform the production line leader.

4.1.3.生产拉长根据计划开工日期安排领料员及时根据:整机系列:计划物控提供领料单,生产物料员根据《生产领料单》进行订单套料领取。由计划物控根据最新制单、计划主管或部长审核批准后方可生效。电源系列、板卡系列、所有执行 ECN 物料,均由计划物控进行系统处理后,生产物料员直接按生产

任务单上提供的相关任务单号,由生产部条形码打印员直接进入 K3 系统打单领料。生产领料员凭《生产领料单》直接到相关仓管员处进行物料领取,物料领到产线后,按套料物料类型放到指定的区域 (如包材放置区;LCD 屏放置区;组装物料区等),并作好防护,防碰撞,防 ESD 和标示等处理具体按《搬运作业实施细则》。

Whole machine series: The production line leader shall arrange the material handler to get the sets of materials according to the provided by PMC based on the production plan. The can be taken into effect after approved by PMC director or department chief. For the power supply, PCB and all ECN material, after system processed by PMC control, production material personnel shall used the related task number provided in the to ask the bar code printer to print the note in K3 system and get the material. Production material handler shall get the material from the related warehouse keeper based on the , the materials shall be placed in the designated area of the production line by its type (e.g. packing material area, LCD screen area, assembly material area) and be protected well, refer to

4.1.4. 生产线拉长向文员领取全套作业文件:作业指导书、BOM、相关检验标准或规范、委外加工工艺要求、工程变更通知(如果有)。

Production line leader shall gain the total work documents from the clerk, including the work instruction, BOM, related inspection standards or regulations, outsourcing process technology requirements, Engineering Change Notice( if there are any).

4.1.

5. 老产品由生产线拉长依相应的作业指导书、相关检验标准或规范对作业人员进行讲解培训后,直接上线作业。其培训内容必需包含所生产产品的注意事项、品质、安全等方面。

For the old product, the production line leader will train the operators with the related SOP and related inspection standards or regulations, and the operators shall start working. The training contents must include the producing product precautions, quality, safety, and so on.

4.1.6. 新产品生产前由工程部 IE 给相关拉长、领班、物料员、作业员等培训作业方法与注意事项,同时生产部拉长需提前一小时通知相关部门主管及相关项目工程师到达生产现场协助指导作业

For the new product, the IE of the engineering department shall train the related production line leader, leader, the material management personnel and the operators of the work methods and precautions. The production line leader shall inform the related department chiefs and related project engineers one hour in advance to come to the production site to assist.

计量检测设备控制程序.

计量检测设备控制程序 ⒈目的 : 确保对证实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以下简称计量检测设备处于受控状态,保证设备的测量能力满足使用要求。 ⒉范围 : 适用于公司内所有计量检测设备(包括试验软件、比较标准的控制。 ⒊职责 : 3·1 计量室人员负责计量检测设备的校准、检修、送外检等工作,并保存所有记录。 3·2 计量室人员监督指导使用部门正确使用计量设备,并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周期送检等工作。 3·3 各车间负责对在用量具的正确使用和维护保养。 ⒋工作程序 : 4·1 计量检验设备的配置 4·1·1 使用部门根据生产需要,向计量室提出申请,要求配置相应的计量检测设备。 4·1·2 计量检测设备的配置参阅《计量设备的配置》。 4·2 进厂验收 4·2·1 进厂计量检测设备由计量人员负责验收,验收内容主要包括 : ①收集随机资料; ②核对装箱清单; ③检查说明书、合格证。

4·2·2 如验收不符合规定要求,则验收责任人将情况反馈给采购人员,如验收合格则进行首次检定。 4·3 首次检定 4·3·1 对本公司能力范围内的首次检定由计量员检定,对本公司无法检定的,则送第三方检定,并负责取回(包括相应资料。 4·3·2 检定人员必须是有资格认可证书的人员。 4·3·3 计量检测设备的检查经检定确认不合格(包括送第三方检定不合格计量室负责人将情况反馈给采购负责人,由采购责任人负责退回。 4·3·4 对检定合格的计量检测设备,由计量室检定人员编号,编号方法详见《计量器具编号方法》。 4·4 仓库保管员在计量检测设备入库前,应检查其 " 合格证 " 和首检记录。 4·5 周期检定 4·5·1 计量管理员应建立检测设备台帐,对在用计量检测设备进行周期检定。 4·5·2 所有的内校或外校,计量人员必须按国家检定规程进行校对,并作好符合规范的记录 4·5·3 对检定、校准完毕的计量检测设备,检定人员须做好标识。 4·5·4 必须强制检定的计量检测设备,计量室人员按检定周期提前 10天通知使用部门,并由计量人员送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检定,受检率 100%。 4·6 抽检:

5设备管理控制程序

3设备管理控制程序 1。目的: 使用全面的设备管理方法,加强设备维护和检查评估工作,以获得最经济的生命周期成 本和最高的设备综合效率原则,从而可以可靠地保证生产和产品质量。 2适用范围 适用于与聚酯生产直接相关的设备的管理和控制。 3责任 3.1技术质量办公室是设备控制的中央管理部门。在副总经理,负责生产技术的总 工程师的领导下,组织设备大修的准备和每周的检查计划,并对维修质量和计划执行情 况进行监督检查。 3.2每个车间负责部门内设备的维护和正确使用,以使其符合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 的要求。设置专职或兼职技术人员来负责设备维修和维护的管理。 3.3每个部门的维护和维修人员负责部门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4术语和定义 设备:指生产中使用的机电设备。 5控制程序 5.1设备管理原理 设备管理部门应贯彻依靠技术进步,促进生产发展,同等重视保存和维护,注重预防的方针。《专业管理与批量管理》,按照先进设备管理方法和维护技术逐步实施的原则,在安排生产任务时,应安排好所有维护任务,并处理好维护与生产的关系。 5.2设备的早期管理 5.2.1对于新购买的散装设备,技术质量办公室将根据公司提出设备更新计划’的 生产和开发需求,并提交给负责生产技术的总工程师和副总经理进行审查,然后再提交 给总经理’召开办公室会议,并召集有关部门参加技术经济示范,经总经理批准后,由 供销办采购。

5.2.2用户部门应根据生产过程的要求和设备选择的原则填写部分更新和零星购买的设备,并填写《新设备申请表》。并由供销处审查批准,由生产技术副总经理批准,然后由供销处进行采购。 购买的设备到货后,供销办事处负责取货。 5.2.3购买设备后,技术质量办公室会组织有关部门做好开箱,验收,安装,调试以及投入生产使用的“设备管理账户”。 5.2.4根据包装清单提供的包装材料目录,技术质量办公室将收集所有拆包的技术材料,并将原件提交给总经理办公室(数据室)进行存档。供销处将注册备件,并将其交给车间使用。 5.3设备资产管理 5.3.1技术质量办公室建立了“设备管理帐户”,以使帐户匹配。 5.3.2设备编号和分类管理 5.3.2.1企业对整个公司的生产设备进行了统一编号,以促进统一有效的管理。规定是:A:灯丝车间; B:电力车间; C:电气; D:其他。编号格式为:A1-0001,其中A1:长丝车间第一条生产线的第一台设备; CA:安装在灯丝车间的电气设备; CB:安装在电力车间中的电气设备。编号的具体实施由技术质量办公室统一完成。 5.3.2.2企业应根据设备的先进性和生产对分类管理的重要性将设备分为A,B和C。分类原则为A类:关键设备,进口主要生产设备和昂贵的设备。 B型:通用生产设备。 C类:辅助生产设备。 5.3.2.3各种类型的设备采用不同的维护方法。 A类设备侧重于预防性维护,B类设备侧重于生产维护,C类设备侧重于后期维护。 5.3.3设备转移管理 5.3.3.1企业内部设备的转移应由需求部门报告给技术和质量办公室,由其协调。经生产主管副总经理批准后,技术质量办公室将与有关部门办理移交手续。 5.3.3.2企业设备的对外转让,应当由技术质量办公室结合有关部门审查,并报主管生产的副总经理批准。技术质量办公室应与有关部门一道处理转让程序。 5.3.4如果设备无法使用或报废,则用户部门应向技术质量办公室提交申请报告,由技术质量办公室牵头组织有关专家进行鉴定。技术质量办公室总结鉴定意见并将其提

生产计划管理制度 ()

第二十五章生产计划管理制度 第一节总则 第一条生产计划是保证完成企业生产任务的具体执行计划,是企业日常生产活动的中心环节。为了科学、合理组织生产,保证公司合同及时交付,均衡调节生产进度,特制定本管理规定。 第二节分工与授权 第二条(一)生产计划的编制必须保证公司销售合同、新产品试制任务的完成。 (二)制定先进合理的“期量标准”,严格按生产周期组织生产,充分发挥企业的生产能力,确保生产均衡进行。 (三)生产计划的编制需有可靠的物资保障和技术组织措施保证,技术研发部及物资保障部必须严格按照生产计划提供技术支持和组织物资采购。 (四)各车间作业计划要经过综合平衡、合理安排,充分发挥各生产车间的加工能力。 第三节实施与执行 (一)生产计划编制的依据 第三条编制生产计划必须掌握可靠的依据并正确运用,以提高生产计划的编制质量。具体提供资料:产品订货合同和技术协议、新产品试制计划、设备大修计划、关键材料配套情况、产品工时定额。 第四条“期量标准”也是编制生产计划的重要依据。“期量标准”应根据公司生产体制和工艺调整因素及时进行修订。 (二)生产计划工作的任务

第五条根据公司年、月生产计划指标,把公司月份任务按日历进度计划要求,具体地、合理地分配到车间,使之相互配合、衔接,保证全面落实,按期、按质、按量全面均衡地完成。 第六条根据已确定的任务量进行劳动力和设备能力、作业面积的平衡,充分发挥生产能力,缩短生产周期,压缩生产资金占用,提高生产活动的经济效益。 第七条按生产计划量规模控制半成品库存,减少在制品和外协的资金占用。 (三)生产计划的程序 第八条每月十日前下达下月生产计划,并将生产计划下发至销售部、物资保障部、技术研发部、质量检验部、生产车间并上报有关领导,以便各部门了解合同投产安排。 第九条根据合同资源对急于交付未列入计划的工程项目,制定临时生产计划,合理调节车间进度,确保合同要求。 第十条每周早会,生产计划部将一周生产计划及合同进度情况作以总结,并提出需调度及协调问题,使各部门了解生产动态。 第四节监督与检查 第十一条生产计划人员要及时同设计、工艺及供应销售等部门进行信息沟通,及时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各种矛盾,满足用户要求。 第十二条接受主管领导的监督检查,按需要调整进度计划,满足市场需要。 第十三条计划变更或调整要履行有关手续,相关人员要签字盖章备案。 第五节附则 第十四条本制度由生产计划部负责解释。

计量管理程序文件

XXXXXXXXXXX有限公司 文件编号XXXX/XXX—2018 程序文件 版本: 01 受控状态:受控 编号:XXXX/XXX—2018 编制:日期:年月日审核:日期:年月日批准:日期:年月日 年月日颁布年月日实施

文件名称目录文件编号XXXX/XXX—2018 目录 1. XXXX/JLB01—2018 计量保证体系文件的编制与管理 2. XXXX/JLB02—2018 计量保证体系审核程序 3. XXXX/JLB03—2018 计量保证体系评审程序 4. XXXX/JLB04—2018 法定计量单位的管理程序保证 5. XXXX/JLB05—2018 计量设备的配备管理程序 6. XXXX/JLB06—2018 计量检测管理程序 7. XXXX/JLB07—2018 计量设备的储存与管理程序 8. XXXX/JLB08—2018 计量设备量值溯源管理程序 9. XXXX/JLB09—2018 计量设备的分类管理程序 10. XXXX/JLB10—2018 计量器具检定(校准)管理程序 11. XXXX/JLB11—2018 计量设备的标识管理程序 12. XXXX/JLB12—2018 不合格计量设备的管理程序 13. XXXX/JLB13—2018 计量记录管理程序 14. XXXX/JLB14—2018 环境管理程序 15. XXXX/JLB15—2018 计量人员培训、考核与监督的管理程序

文件名称计量保证文件的编制与管理文件编号XXXX/JLB01—2018 1 概述 计量文件是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编制与管理均应与企业接口相容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企业计量文件的编制和管理 3 引用文件 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江苏省企业计量保证确认规范》 4 工作程序 4.1 计量文件应包括计量手册,计量管理程序和计量技术文件三个部分,其内容的描述应符合“江苏省企业计量保证确认规范”所规定的要求及与实际状态相符合的计量技术文件,在编制文件时,其受控号均应是唯一的,其编制方法见WF/JLA01—2007计量保证体系文件的编制 4.1.1计量技术文件: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质量记录已包含计量技术文件,不再重复编制 4.2 计量文件的管理 4.2.1 计量文件的编制,审核和批准按《计量手册》中规定执行; 4.2.2 手册和程序文件的发放; 4.2.2.1 发放前应在文件的封面控制状态栏目加盖红色“受控”章,在发放代码栏目按照阿拉伯数字顺序用二位数表示从01开始; 4.2.2.2 发放时由归口职能部门负责,领用人在《文件发放登记记录》上签名领用; 4.2.2.3 领用人所领用的文件其发放号码应统一,不得交叉错号; 4.2.2.4 文件若遗失,损坏等原因需补发,应用《文件回收记录》申诉原因/理由,由计量管理者代表批准,补发时应按本程序 4.2.2.1和4.2.2.2执行,其发放号码不再重复使用,原发放的文件宣布作废,发放人在《文件发放登记记录》上注明以作废。 4.2.3 文件应用活页,利于更改或换页 4.2.4 文件的发放范围 4.2.4.1 “控制文件”发放对象,厂长,副厂长、各部门负责人、内审员,计量管理员以及厂长批准的发放人员; 4.2.4.2 “非控制文件”对上级部门,重要顾客和第三方确认机构 4.2.5 计量文件的更改与换版 4.2. 5.1 文件在运行过程中,各部门与计量直接有关的人员应对其符合性和适用

设备管理控制程序

1. 目的 本程序目的是为了确保所有生产设备具有充足的机器能力,使设备达到完好,保证产品加工过程的质量满足规定要求。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我公司生产设备的安装、使用、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全过程,进行一系列的技术、经济、组织等活动的管理。 3. 定义 3.1 设备的综合管理――对设备的寿命、全过程/全面的经济效益的管理. 3.2 机器能力――由公差与生产设备的加工离散度之比得出.通常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 测算和证明,此时只考虑短期的离散,尽可能地排除对过程有影响而与机器无关的因素. 4. 职责 4.1 制造部为设备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设备的综合管理. 4.2 采购课负责设备采购计划的编制、采购和组织有关部门对新采购设备安装、调试和验收。 4.3 技术课负责新增设备的选型工作,编制《设备采购清单》。 4.4 生产车间负责培训操作工正确使用设备及日常维护保养工作。 4.5 制造部负责生产设备采购计划的审核。 4.6 总经理负责生产设备采购计划的批准。 5. 工作程序 5.1 生产设备购置、选型、验收、移交和存档的控制。 5.1.1 新购设备的质量控制是保证新设备安装投产后,能否适应产品质量和生产要求的关键 工作,应认真负责地做好新购设备的选型、(包括选择合格的设备生产厂家)、采购及到货后验收及移交工作。 a. 技术课根据产品质量特性要求的实际需要,综合考虑设备的生产能力、技术性能、精 密度及可靠性、可维修性的要求,确定新购设备的型号、规格和数量及标准,形成文

件由制造部审核签署意见后交采购课。 b. 采购课根据技术课提供《设备采购清单》编制《设备采购计划》,报总经理批准后 采购设备,采购课负责与供货单位签订设备购置合同或协议。 c. 设备到货后,由使用部门配合供应商安装、调试。调试成功后,由供应商提供安装 调试报告,采购课填写《设备安装检验移交单》组织有关部门进行验收,各有关部门应在移交单上签署意见。针对关键设备由制造部组织有关部门确定调查的特性值和方式,进行机器能力测定,机器能力测定的特性须针对所加工有关的重要产品或过程特性。 d. 验收合格后,备件送仓库保存,技术资料送制造部归档,采购课组织有关部门办理 设备移交手续。 e. 制造部负责设备管理,在收到《设备安装检验移交单》后,将其建立档案,其内容 包括《设备安装检验移交单》《设备登记台帐》《生产设备运转情况记录单》《一、二级保养验收单》《设备维修记录》等。 f. 当关键设备生产新零件、加工公差缩小、工艺更改、大修后、搬迁后以及长期停止 使用后重新起用时须与顾客协商由制造部负责组织有关部门重新测定机器能力。5.2 设备的控制 设备使用部门必须严格按照规定实行定人定机,做好设备使用工作,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做好设备的日常保养工作。 a. 设备操作工人必须下班前除完成日常维护作业外,还必须认真记录当班设备运转情况、运 行中发生的问题、故障维护等情况,填写《生产设备运转情况记录单》,如发现情况不明的异常现象要加以认真处理。 b. 设备操作工人必须持有上岗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超负荷、超规格使用,不在装 卸工件或工具时使用锤猛力敲打,不擅开动他人使用的设备,当设备运行时不得擅自离岗。 c. 操作工如发现故障应立即停机,分析原因,及时排除。发生事故要保护好现场,立即 报告车间领导,操作者未经允许不得擅自处理。 d. 操作者应了解设备的结构、性能,精心维护和保养设备,做到: 1)设备安全,防护装置齐全,线路、管道完整,工件工具放置整齐;

生产计划部管理制度

生产计划部职责 1、负责编制集团公司年度、季度总计划及各子公司、各建设项目各阶段目标管理计划安排和重点控制环节的说明。 2、负责收受、索取、审查各子公司、各建设项目上报的各阶段目标管理计划安排和完成的实绩指标数据及说明。包括专业专项承包单位、施工单位、材料设备供应及本集团公司内部的其他资源需求的单位按期上报的各项计划和满足程度的说明文件。 3、必须保证生产要素和技术控制组织与个子公司、各项目总体 计划实现有利,有利于合同关系的准确衔接并与集团总体计划实现相适应。 4、负责监督、指导各子公司、各项目的阶段性生产状况,包括质量、进度及其它目标计划执行和完成情况。 5、对生产过程的流程、操作规程管理、成本管理、财产管理及制度落实情况进行巡检或随机抽查,记录和汇总检查结果并提出处置意见或建议,及时上报、按上级审核结果和要求转达或公示。 6、负责对计划执行状况进行跟踪、识别、分析、鉴定,并进行数据统计,为绩效考核和提高效率及纠偏提供准确依据。 7、参与在生产组织、实施过程中对总体计划进行优化、调整,确保科学、缜密、专业、可行。 8、负责各类计划审核结果的申报和编制专项执行报告,负责月报汇总资料的编制、上报。

9、负责与各子公司、各项目的各专业生产管理人员机一线岗位 工作人员充分沟通,使合同、计划和生产过程的管理实施与 集团公司制定的原则、范围及目标保持一致。 计划管理制度 一、总则 第一条计划管理工作的任务: 1、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为公司的发展方向,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提供依据,制定公司的长远规划,并通过工作内容和时间计划分解组织实施。 2、根据市场需要和公司能力,已签订的各项经济合同和拓展经营的潜力,编制公司的年度、季度计划,使公司各合同项目的管理和市场经营活动及各项工作在公司统一的计划下协调进行。 3、充分挖掘及合理利用公司的一切知本、信息、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明确各项计划技术经济指标,努力争取最佳的经济成果和管理提升。 第二条公司各级领导和管理人员的主要工作,应放在各种计划的编制、执行、检查和考核上。 第三条公司的计划管理根据“统一领导,归口管理”的原则,各个职能部门,都分别是各种职责范围专业计划的归口部门。

设备管理控制程序

1 目的 加强设备的选购、验收、运行、养护、维修和报废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控制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受委托管理的设备和各部门使用的服务设备设施(包括价值在1000元以上的工器具、备品、备件等)的管理控制。 3 职责 3.1 总经理或授权公司主管领导负责重大设备的添置、更换、改造、年度检修保养和报废的审批。 3.2 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管辖工器具的日常管理。 3.3 财务部负责公司所有设备的增减、报废、盘点、拆旧等业务活动的核算和帐务管理。 3.4 工程技术部负责设备运行、维护及档案资料的管理。 4 控制程序 4.1设备的选购、验收。 4.1.1购置设备要求先进、经济合理、适用并综合考虑其可靠性、互换性、配套性、节能性、安全性、环保要求和使用寿命等,对于托管设备的更新改造应以不降低设备技术性能为原则。 4.1.2添置和更新设备必须由使用单位、主管提出书面申请,阐明必要性、可行性及选型方案意见,报部门经理研究审定(重大贵重设备购置须上报公司主管领导审定)后填写(物资采购计划),并须注明进货检验要求,具体购置依据公司制定的文件执行。

4.1.3新购置的设备,由申购部门负责开箱验收,具体依据公司制定文件执行。 4.2设备的日常管理。 4.2.1设备的使用归口管理部门应于购进设备验收后,及时将随机资料交综合部资料员归档、需使用时按(技术资料、图纸管理办法)规定办理有关手续。 4.2.2新购置设备使用或归口管理部门应在设备验收合格后一个月内建立(设备卡片)一式三份,交财务部一份、资料室一份、使用或归口管理部门留存一份,对重要设备的操作应建立作业指导书。 4.2.3接管物业原附属的建安配套设备应在物业接管验收实施物业管理并对其实际使用运行半年内建立设备卡片,卡片存档处及使用管理要求同4.2.2条。 4.3设备的使用、运行操作管理。 4.3.1各工程系统的设备运行及服务设备、工器具操作,必须严格按照有关工种的作业指导书、设备使用说明书执行,正确、合理使用,确保各供应、服务系统的持续正常和经济合理、高效低耗运行,保证设备本身的安全和良好的工作状态。 4.3.2电力设备及特种设备(如电梯等)的运行操作控制,同时应执行国家及行业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及操作规程。 4.3.3机械设备的润滑油路系统保证畅通和正常工作,使用设备的班组按规定时间和数量添加、更换润滑剂(油)。 4.3.4保证满足设备工作环境条件要求,保持机房环境整洁、机房地

生产计划管理制度有哪些

生产计划管理制度 一、生产计划管理制度之一般日程计划 第一条制造期限的指定企划部要经常备有《标准完工工程表》、《制造处作业能力表》等表格,在考虑预定的加工传票及订货传票有关工程结束期限的要求和物资进货日期的基础上,确定结束设计及结束工程的时间,并把这个期限记入《制造指令》中。 第二条每月制造实施生产计划企划部要每月召开一次与制造加工有关部门的联合会议,以季度制造预算为基准,考虑营业部的要求,制订目标预算: 1.采购物资:按照一季中不同品种产品加工制造所需而进行,具体分解到各月。 2.接受订货:按照一季度实有时间(全部工作时间减去为完成以前的订货任务必须占用的时间)安排,具体分解到各月。 第三条完成报告 1.在产品加工制造结束并作为成品进入成品库后,就要办理规定的手续,手续完成后,即要填写完成报告。 2.企划部要每月汇总工厂、各车间的完成报告书,并写成综合的完成报告书,向有关部门分发通报。 二、生产计划管理制度之中间日程计划 第四条中间日程计划界定 1.中间日程计划是以每月制造实行计划为基础的不同部门、不同零件的工程计划。它是日程管理的基准。 2.中间日程计划以基准劳动日程表、作业能力表、标准劳动时间表的基准为基础制订。对偶发性事故要进行调查,做出处理。 第五条基准日程表 1.意义所谓基准日程,是指以标准作业方法和以正常的工作强度进行操作,为完成某一项

工程所需的时间。在机械加工厂,由于加工工序很多,基准日程也就是表现为从一道工序到下一道工序,或从这一车间到下一车间的时间。 2.设定内容基准日程表因产品、型号、马力等的不同具体内容也有所不同。通常需要设定以下的内容: (1)制造过程所需开动的机器台数。 (2)材料的下料时间。 (3)主要工程的开始与完成的时间。 (4)试验的时间。 (5)完成与入库的时间。 第六条能力调查表能力调查表主要为了解工厂中劳动力的情况而制作。通过算出不同职业工种、不同工程部门保有的劳动力,算出根据生产计划所需要的劳动力,进而算出劳动力的供需状况,并据此编制中间日程,进行人员配置。 保有劳动力=(1-无效作业率)×作业效率×工作天数×出勤率×有效人员说明: 1.单个劳动力为1天8小时的劳动时间,以P代之。 2.作业效率=〖SX(〗AP〖〗A(实际劳动时间)〖SX)〗 3.出勤率=〖SX(〗出勤人数〖〗出勤人数+缺勤人数〖SX)〗出勤天数为除掉休息日后的预定出勤天数,有效人员为扣除长期缺勤者、预定调走者以外的实有作业人员。 本文来自生管物控网 4.无效作业率=无效作业时间/作业时间无效作业时间是直接动员、间接动员、不良作业、修正作业、组织活动等所需时间的总和,其中实际完成为哪些项目,根据过去的实绩而定。5.所需劳动力的计算在每月实行计划时、按下面的公式计算所需的劳动力:所需劳动力=生产计划台数×P/480(分钟)(注:480为一个劳动力一天工作的时间,即8小时。) 第七条标准作业时间表标准作业时间是不同零件、不同作业的标准作业时间,它以所需劳动力计算为基础。 第八条每月实行生产计划以制造部门联合会议所定的制造计划为基础而制订,制定每月制造预定表后,要向各有关部门下达。 第九条期限 1.本厂作业的日程中间日程计划的期限根据进度表而定。进度表根据基准日程表、能力调查表而制订。工程期限要向材料、零件、焊接、组装等各作业部门下达。 2.订货日程按照能办调查表,制作订货卡片,按卡片所填的日程执行。 三、生产计划管理制度之生产分配规定 第十条材料零部件的数量确定 1.仓库常备物资、零件,要根据下面的资料确定所需的数量。 (1)每月制造实行生产计划表。 (2)库存余额表。 (3)其他。 2.本厂半成品生产所需物资本厂半成品生产所需物资按照以下资料确定所需数量: (1)半成品余额表。

生产计划控制管理制度

生产计划控制管理制度 文件编号:JS/QMP.SC-02-2013 (A版) 编制部门: 编制: 审核: 批准: 批准日期: 实施日期:

生产计划控制管理制度 1.0目的 为使本公司的产能安排有所依据,各生产环节能有序运作,满足客户订单品质及交期要求,以保证公司有履行合约的能力. 2.0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生产产品的生产计划控制. 3.0权责 3.1销售部:接受客户订单,组织评审及审核. 3.2生产部:客户订单的评审参与,生产计划的拟定及进度控制,生产物料的领用,生产进度控制及品质控制. 3.3采购部:生产物料的采购及交期控制. 3.4仓储部:物料的收发. 4.0运作程序 4.1生产负荷评估 4.1.1市场部接受客户订单,并交给生产部. 4.1.2生产部依据<工序加工流程卡>、物料库存状况及未完订单状况,依据客户订单要求交期回签计划交期于<客户订单>上。 4.1.3生产部门将业务订单汇总后,依订单的出货日期及产品数量等,评估产能负荷.如果产能负荷评估导致本公司不能按客户要求出货日期完成的订单,生产部应知会销售部,销售部联系客户协商调整新的交货日期,直到客户满意为止;如有客户订单发生变更时(交期、数量),销售部应通知各部门以作变更.

4.2生产计划拟定与分发 4.2.1各车间生产计划的编制时程为每1月. 4.2.2生产计划的拟定要综合考虑公司产能负荷,原物料、工模具及设备状况, <生产计划单>的拟定尽量以同类产品、同颜色、同模具、同机台为原则,以免模具的上落频繁及同一机台频繁转产.拟定完成的<生产计划单>要经总经理核准后方可分发. 4.3生产计划的执行 4.3.1生产部依<生产计划单>,在预定生产日期前1天核查生产条件是否完备,即核查工模状况、设备状况、生产线负荷状况,原物料状况等。 4.3.2仓储部签收<生产计划单>后,按生产要求日期提前确认物料到位状况,并依生产部开立的<领料单>进行备发料作业. 4.4.3各生产车间签收<生产计划单>后,即按生产计划表的生产顺序对生产条件再确认,同时依<生产计划单>开单领料. 4.4.4生产车间因物料或生产条件等导致<生产计划单>无法执行时,应在问题发生前2小时内通知生产部,生产部确认问题后,应立即对所反映问题予以协助解决或变更计划. 4.5生产计划进度控制 4.5.1各生产车间每日填写当日<生产日报表>,并于次日上午9:00前报生产部汇总追踪生产进度. 4.5.2对任何不能达成计划进度的产品,生产部应要求生产车间检讨改善,并达成要求进度。 4.6生产计划的调整 4.6.1生产计划分发后,如遇以下情形予以调整: 4.6.1.1客户增加、减少或取消订单生产量时. 4.6.1.2原物料供应无法配合时.

检测检验仪器设备控制程序

检测检验仪器设备控制 程序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一、目的 为保证所有仪器设备均能满足使用要求,满足量值溯源。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保证检验检测工作正常、有效开展。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开展检测工作用仪器设备的购置、验收、使用、校准,维护、修理、报废等管理工作。 三、职责 3.1质检中心:负责对检验检测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校准,和保养、定期维护和期间核查,使用记录,负责仪器设备的购置申请、仪器检定、维修和申请报废工作。 3.3财务资产部:负责检验检测仪器设备采购,和登记建档。 四、工作程序 4.1仪器设备的购置 4.1.1各部门根据的检测需要,提出合理有效的仪器设备配置方案,汇总给质检中心。 4.1.2质检中心提出仪器设备购置申请,填写《仪器设备购置申请表》,明确仪器设备名称、型号 规格、精度、用途、参考价格等;经技术负责人审核,总经理批准后交综合部汇总。 各申购部门有义务为质检中心提供技术上的支持,采购过程应满足《采购及委外加工控制程序》的要求。 4.2仪器设备的验收 4.2.1所购仪器设备到货后,应在合同规定期内进行验收,无验收期限规定的应在一个月内验收完 毕。 4.2.2仪器设备由质检中心组织验收,验收时应填写《仪器设备验收报告》,收集与验收工作有关 的证明材料(保修卡、售后服务保证等),必要时与供应方签订仪器设备应用技术培训协议。验收工作的有关资料及仪器调试报告汇总,交财务资产部存档。 4.3仪器设备档案管理 4.3.1质检中心负责建立仪器设备档案,内容包括:仪器设备的名称、购置日期、启用日期、使用 状态、制造商名称、标识、系列号、验收报告、检定(校准)证书、维修记录、使用说明书原件、操作规程(复印件交仪器使用者使用)、购置资料(如保修卡、售后服务保证等)、仪器设备报废单、仪器设备使用记录等。 4.3.2设备使用和维护的最新版说明书(包括设备制造商提供的有关手册)要方便相关操作人员取 用。

生产计划管理制度77398

生产计划管理制度 发布时间:2018-01-12 发布部门:总裁办版本:PS-01-2014A 1 目的 为保证订单的评审过程流程环节缩短、沟通有效、效率提高;确保生产有序和高效运转,满足客户要求。 2 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的生产计划运作。 3 职责 3.1公司高层:负责审核、批准年度生产计划、产能需求计划。 3.2营销中心:负责录入订单;提供年度销售计划、每月提供销售T+3滚动预测;提供订单资料信息;协调处理订单异常事项。 3.3生产中心生管部:负责编制生产中心年度/月度生产计划、资源需求计划;组织订单评审;编制生产作业计划;协调处理生产异常事项;做好报表的统计与分析。 3.4生产中心事业部/公司:按照生产计划组织生产和落实;产能需求计划的实施;协调解决生产异常问题。 3.5质量管理部:负责品质的归口管理,质量争议的仲裁。 4 过程及要求 4.1生产计划

4.1.1销售预测 a)营销中心每年11月份提供确定的《年度销售计划》给生产中心生管部; b)营销中心每月20日前提供确定的《销售T+3滚动预测》给生产中心生管部。 4.1.2生产计划及产能需求计划 a)生管部在收到《年度销售计划》后编制《年度生产计划》和《年度产能需求计划》,经各事业部审核后报公司高层进行审批; b)生管部根据订单接单及收到《销售T+3滚动预测》后编制《月度生产计划》和《月度产能需求计划》,经各事业部审核后实施并跟进产能需求计划的落实; e)备产计划,业务方面根据市场情况可提出备产需求,经营销中心领导和生产中心领导批准后,生管部向事业部下达备产生产计划。 4.2订单评审 a)业务员在接到客户订单产品的需求后,传递到生管部,生管部根据事业部提供的产能进行订单评审,从原材料采购、半成品到位周期、表面处理、装配、包装等各个生产环节进行预排期,确定后1天内回复业务员生产完成交期; b)订单变更的评审,涉及订单的变更业务员在OA中填写《订单修改单》,提交后交给各相关评审部门评审,评审完成后由业务员下发备案; c)订单评审通过后,业务员在全顺系统中按照要求描述清楚输入订单,生管部计划员在供应链平台中查找订单并确认,订单确认通过后系统直接导入ERP中,要求订单评审通过后2天内导入ERP系统。 4.3订单生成

计量器具管理程序

计量器具管理程序页码1/2 1.0目的 保证公司物业管理范围内计量器具的准确性,满足正常测量要求。 2.0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计量器具管理。计量设备主要指设备检查、安装维修时使用的万用表、钳型电流表及兆欧表、消防用压力表等。 3.0职责 3.1各物业服务中心机电部主管编制《计量器具清单》报公司工程技术部汇总。 3.2工程部负责编制年度《计量器具检验计划》实施检验。 4.0工作程序 4.1公司接受政府强制检验计量器具范围:万用表、兆欧表、压力表(生活水泵消防水 泵出口) 4.2检验实施 4.2.1工程部依据各物业服务中心的《计量器具清单》编制年度《计量器具检验计划》 实施检验。 4.2.2各物业服务中心机电部主管依照《计量器具检验计划》,按时将计量器具送验。 4.2.3对送检的计量器具进行检验并填写《校验记录》,凡检验合格的贴上合格证;检 验不合格的贴上停用证,暂停使用。 4.2.4检验不合格的计量器具需由工程技术部检验员进行调校及修理;经调校和修理都 达不到要求的计量器具,由各物业服务中心机电部主管填写《报废申请表》,经物业服务中心主任、工程技术部审核报公司领导批准后作报废处理。 4.2.5计量器具的管理按《设备设施管理》程序执行。 4.3物业服务中心指示器具管理 4.3.1电压电流指示器具管理

计量器具管理程序页码2/2 物业服务中心每半年依据《计量器具校验规程》使用效验合格的万用表效验电压电流指示器具,并填写《校验记录》。凡检验合格的贴上合格证;检验不合格的贴上停用证,暂停使用。 4.3.2压力表管理 1)消防生活水泵出口,锅炉进出口,空调系统生活安装压力表每年接受政府强检。2)物业服务中心每半年对压力表进行普查,通过压力表的读数进行互相比较,或换标准表进行比较,不能正确指示压力示数(指示压力示数与标准压力示数相差大于0.1个压)贴上停用证,检验合格的贴上合格证。 4.3.3检验不合格的指示器具需由工程技术部检验员进行调校及修理;经调校和修理都达不到要求的指示器具,由各工程主管填写《报废申请表》,经物业服务中心主任、工程部审核报公司领导批准后作报废处理。 5.0支持性文件与质量记录 5.1计量器具检验计划QR-16-01 5.2计量器具清单QR-16-02 5.3合格证(固定格式) 5.4停用证(固定格式) 5.5报废申请表QR-16-08 5.6计量器具校验规程QW-2.11-01 5.7校验记录QR-16-03

设备管理控制程序

设备管理控制程序 1、目的 本程序规定了公司设备的申购、验收、使用、维护保养、移交、校验、报废等流程,以加强设备管理,保障生产活动的正常开展,不断改善和提高公司的技术装备水平,为公司的发展服务。 2、适用范圉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所有设备的管理。 3、引用标准 无。 4、定义 本文件釆用下列定义: 4.1生产设备:与生产有直(间)接关系的设备及其附带设施,包括机械设备、电气设备以及维修 设备; 办公设备:用于办公经营的设备,如复印机、传真机等; 特种设备: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 4.2设备保养:指根据设备的特点和要求,对其进行检查和维护的行为,是为了提高生产率,延长设 备使用寿命所必须采取的行之有效的手段。 4.3技术档案:是指设备的安装、零部件、自制设备、特种设备、使用说明书、图纸等技术资料。 4.4状态档案:是指设备的分布、购进和安装日期、使用年限、维修记录、调拔记录等资料。 4.5闲置设备:山于生产任务不足或工艺调整等原因停用的生产设备。 5、职责 5.1总经理:生产设备新增、报废的批准。 5.2设备部 5.2.1公司生产设备的统一管理,主要包括生产设备的选型、釆购、验收、维护讣划的制定、执行 及故障维修。 5.2.2负责建立公司生产设备档案、台帐并及时更新。 5.2.3根据设备特性,分三级保养的实施,监督其它部门生产设备的一级保养、二级保养悄况,并 做好各级保养记录。 5.2.4工装夹具的制作。 5.3使用部门: 5.3.1协同设备的采购部门和管理部门进行设备的开箱清点、试用验收。 5.3.2使用过程中,根据设备使用状况及时提出故障维修、转移、报废等申请。 5.3.3负责本部门使用设备的日常保养。 5.4采购部:组织相关部门对新购回的生产设备的验收、外修设备的联络。 5.5文控中心:负责设备技术资料的保管。 5.6釆购部:报废设备的最终处理。 5.7财务部:建立设备的《固定资产明细帐》,成本核算,对报废设备进行价值评估。 6、工作程序 6.1生产设备的基础管理 6.1.1设备部对纳入固定资产(单价在1000元以上且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的生产设备按照《设 备编号规范》进行统一编号,建立设备台帐和设备档案。做到随机附件及技术资料齐全。 6.1.2设备部进行生产设备的定期盘查,并配合财务部进行固定资产定期盘点。 6.1.3新购回设备的技术资料原件文控存档,技术部复印需要的内容归入设备档案,设备档案资料发 生变更时,设备部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更新归档资料。 6.2生产设备的购置、验收

生产计划管理制度

第一节总则 第一条生产计划是保证完成企业生产任务的具体执行计划,是企业日常生产活动的中心环节。为了科学、合理组织生产,保证公司合同及时交付,均衡调节生产进度,特制定本管理规定。 第二节分工与授权 第二条(一)生产计划的编制必须保证公司销售合同、新产品试制任务的完成。 (二)制定先进合理的“期量标准”,严格按生产周期组织生产,充分发挥企业的生产能力,确保生产均衡进行。 (三)生产计划的编制需有可靠的物资保障和技术组织措施保证,技术研发部及物资保障部必须严格按照生产计划提供技术支持和组织物资采购。 (四)各车间作业计划要经过综合平衡、合理安排,充分发挥各生产车间的加工能力。 第三节实施与执行 (一)生产计划编制的依据 第三条编制生产计划必须掌握可靠的依据并正确运用,以提高生产计划的编制质量。具体提供资料:产品订货合同和技术协议、新产品试制计划、设备大修计划、关键材料配套情况、产品工时定额。 第四条“期量标准”也是编制生产计划的重要依据。“期量标

准”应根据公司生产体制和工艺调整因素及时进行修订。 (二)生产计划工作的任务 第五条根据公司年、月生产计划指标,把公司月份任务按日历进度计划要求,具体地、合理地分配到车间,使之相互配合、衔接,保证全面落实,按期、按质、按量全面均衡地完成。 第六条根据已确定的任务量进行劳动力和设备能力、作业面积的平衡,充分发挥生产能力,缩短生产周期,压缩生产资金占用,提高生产活动的经济效益。 第七条按生产计划量规模控制半成品库存,减少在制品和外协的资金占用。 (三)生产计划的程序 第八条每月十日前下达下月生产计划,并将生产计划下发至销售部、物资保障部、技术研发部、质量检验部、生产车间并上报有关领导,以便各部门了解合同投产安排。 第九条根据合同资源对急于交付未列入计划的工程项目,制定临时生产计划,合理调节车间进度,确保合同要求。 第十条每周早会,生产计划部将一周生产计划及合同进度情况 作以总结,并提出需调度及协调问题,使各部门了解生产动态。 第四节监督与检查 第十一条生产计划人员要及时同设计、工艺及供应销售等部门进行信息沟通,及时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各种矛盾,满足用户要求。 第十二条接受主管领导的监督检查,按需要调整进度计划,满足市场需要。

计量管理程序(中英文)

计量管理程序 Calibration Management Procedure (IATF16949-2016) 1.目的 Objective 为使生产设备及仪器能处于正确之工作状态,以防止不良品发生而将所有设备及仪器作统一之鉴定。 In order to make production equipment and instrument in right working condition and to prevent nonconforming product, regulate the equipments and instruments. 2.适用范围 Applicable Scope 适用于公司内所有已购置设备验收,校准,保养,储存,维修,报废等的过程。Be applied to all purchased equipments check and acceptance, calibration, maintenance, store, repair and disuse. 3. 定义 Definition 3.1. 校准: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的示值,参考物质或实物物质所代表的值与相对应由参考标准所确定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 Calibration: To check, adjust, or determine value by comparing with a standard under the regulated conditions.

3.2. 标准件:经外校合格且可溯源到国家基准和国际基准。 Standard parts: through external calibration and it is acceptable and can be traced to the related international or national measurement standards. 3.3.溯源性:通过一条具规定的不确定度不间断的比较链,使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能够与参考确定标准,通常是指国家测量标准或国际测量标准相联系起来。 Traceability: through the comparison chain to use the measured data or measurement standard to make the standard, usually connected with the national or international measurement standards. 3.4.设备转移通知(见附录7.13) ETN---EQUIPMENT TRANSFER NOTICE (Records 7.13)

设备管理控制程序(1)

设备管理控制程序 1 目的: 运用设备综合管理方法,加强设备维修保养和检查考核工作,以获得寿命周期费用 最经济、设备综合效能最高的原则,使生产和产品质量得到可靠的保证。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与涤纶生产有直接关系设备的管理与控制。 3 职责 3.1 技质办是设备控制的归口管理部门。在主管生产技术的副总经理和总工程师的领导下,组织编制设备大修和周检计划,监督检查维修保养质量和计划执行情况。 3.2 各车间负责本部门设备的维修保养和正确使用,使之满足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的要求。设置专职或兼职技术员,具体承担本单位的设备维修、保养的管理工作。 3.3 各部门的保全维修工,负责对部门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工作。 4 术语和定义 设备:指用于生产的机械和电器设备。 5 控制程序 5.1 设备管理的原则 设备管理要贯彻执行依靠技术进步,促进生产发展,保全、保养并重,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修理、改造和更新相结合”,“维护保养和计划检修相结合”,“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逐步推行先进的设备管理方法和维修技术水平,并在安排生产任务的同时,安排好各项维修工作,处理好维修和生产关系。 5.2 设备的前期管理 5.2.1 大宗设备新购,由技质办根据本公司生产和发展的需要,提出设备更新改造计划,报总工程师和主管生产技术的副总经理审核后提交总经理办公会议,召集有关部 门参加技术、经济论证,经总经理批准后,由供销办购置。

5.2.2 设备的部分更新与零星购置,由使用部门根据生产工艺的需要以及设备选型的原则要求,填写“新增设备申请单”,由总工程师组织技质办、经营办、供销办审核同意后,经主管生产技术的副总经理批准,然后由供销办购买。 购设备到货后,由供销办负责提货。 5.2.3 设备购进后,技质办组织有关部门做好开箱、验收、安装调试、投产使用,填写“设备管理台帐”。 5.2.4 技质办按装箱单所提供的装箱物资目录,收集开箱的所有技术资料并将原件交总经理办(资料室)存档。供销办将备件工具登记后交车间使用。 5.3 设备资产管理 5.3.1 技质办建立“设备管理台帐”,做到帐物相符。 5.3.2 设备编号及分类管理 5.3.2.1企业对全公司生产设备进行了统一编号,目的是便于统一有效地管理,其规定是A:长丝车间;B:动力车间;C:电气;D:其它,编号形式如:A1-0001,其中A1:长丝车间第一条生产线第一台设备;CA:安装在长丝车间的电气设备;CB:安装在动力车间的电气设备,编号的具体实施由技质办统一完成。 5.3.2.2 企业应按设备的先进性及生产的重要性将设备分为A、B、C三类进行分类管理。分类原则为A类:关键设备、引进的主生产设备、价值昂贵的设备。B类:一般生产设备。C类:辅助生产设备。 5.3.2.3 各类设备采用不同的维修方式。A类设备以预防维修为主,B类设备以生产维修为主,C类设备为事后维修为主。 5.3.3 设备的转移管理 5.3.3.1 企业内部设备转移,由需求部门报告技质办,技质办进行协调,经主管生产的副总经理批准后,技质办会同有关部门办理转移手续。 5.3.3.2 企业设备外部转移,由技质办会同有关部门审核,上报主管生产的副总经理批准后方可调出,技质办会同有关部门办理转移手续。 5.3.4 设备应无法使用而报废,由使用部门向技质办提出申请报告,由技质办牵头组织有关专家进行鉴定,技质办汇总鉴定意见报总工程师审核主管生产的副总经理批准后,设备方可报废,由技质办会同有关部门办理报废手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