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考试复习资料

理论考试复习资料
理论考试复习资料

排球理论考试复习资料

一排球运动的起源

排球运动和现代奥运会同时产生,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百年沧桑,百年巨变。排球运动走过百年的历史发展,是一个弃旧扬新的过程,也是排球文化积淀的过程。人们在认识排球、理解排球、改造排球的过程中所引发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即形成了一种排球知识、排球文化。它所蕴藏的魅力,远远超过排球运动本身。随着时代的发展,排球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与精髓——团结、坚韧、集体智慧。

1、排球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时间1895年,地点美国,发明人马萨诸塞州霍利约克市基督教青年会体育干事威廉·基·摩根。起源的背景是为了找到一种运动负荷适当、身体接触碰撞较少、参加人数多且富于趣味性的娱乐活动所创的一种游戏。游戏在篮球场上挂一副网球网,人员分别站在网的二侧用网球及篮球胆象打网球一样把球打来打去,这就是排球的雏形,亦称“Volleyball”。

2、排球发展

1905年排球运动由美国传教士带入中国。

1913年5月我国首次参加了在菲律宾举行的第1届远东运动会的排球比赛,这是第一次正式国际比赛。

1914广东一些学校就举行了第一次“Volleyball”比赛。受此系列活动的波及,被誉为排球之乡的台山县城,同年也举行排球比赛,继而“排球之岛”海南的比赛活动相继开展,逐步影响了广东乃至南方沿海一带。

1914年第2届全国运动会,男子排球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并将“Volley ball”改称“队球”,取成队比赛之意。

1930年第4届全运会之前,经中华全国体育协会研究,根据其球在空中被来回击打和参加者成一排一排站位这两个特点,将“队球”“掌球”统一取了个形象的中国名字—--排球。从此,排球这一名称和运动形式在我国传播开来。

现在排球的支项越来越丰富。例如:妈妈排球、气排球、墙排球、小排球、草排球、立体网排球、反弹排球、气排球及公园排球等,形成了竞技排球和大众娱乐排球互相关联,互相依托,双轨共存的排球文化格局。沙滩排球最早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加利福尼亚海滩。

1905年排球传入我国,经历了16人制、12人制、9人制、6人制的演变过程。

1950年7月,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第一次介绍了六人制排球比赛的规则。同年8月组成了新中国的第一支男子排球球-中国大学生代表队,赴布拉格参加世界大学生第二次代表大会的排球比赛。

1979年底,我国男、女队双获亚洲冠军,并取得了参加奥运会的资格。

1981年也是中国女排踏上“希望之路”,向“成功之路”挺进的第一年。她们东渡扶桑,参加第三届女排世界杯赛,以7战7捷的战绩,第一次获得世界冠军的称号。

1982年在秘鲁举行的第九届世界女排锦标赛中再次夺冠,

1984年中国女排在美国举行的第23届奥运会排球赛中再次问鼎,第一次在奥运会排球比赛大厅内升起了中国的五星红旗。

1985年在日本举行的第四届女排世界杯、1986年在捷克斯洛伐克举行的第十届世界女排锦标赛中,我国女排又相继夺得冠军,创造了世界女排大赛中五连冠的新纪录。

1987年至今,五连冠之后,中国女排陷入一个低谷,直到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郎平指挥整体实力并不强的中国女排一举夺取奥运会银牌。2000年悉尼奥运会,中国女排止步8强,1996年“职业”女排联赛起步之后,冯坤、杨昊、赵蕊蕊、周苏红等一大批优秀球员崛起。正是这“黄金一代”的涌现,让中国女排在21世纪初迎来了第二个黄金时期。

2003年夺取阔别17年之久的世界冠军,

2004年夺取阔别20年之久的奥运会冠军,中国女排重登巅峰。就是这一批人,支撑着中国女排。但是

2008年北京奥运会夺取铜牌的她们。

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中国男排无缘进入奥运会,中国女排回归到前8名。

二、排球运动基本打法

1、排球比赛基本打法:

排球比赛是以两支人数相等的球队,在长18米,,宽9米中间由一条中线和球网隔开的两个均等的场地上,队员以身体任何部位,将球从网上击入对方场区,防止球落在本方场区内的一种集体的、攻防对抗的体育项目。每队场上6名队员,分别站在前排和后排。前排三名队员的位置为4号位、3号位和2号位;后排三名队员位置为5号位、6号位和1号位。

4 3 2

(前排)(前排)(前排)

5 6 1

(后排)(后排)(后排)

比赛开始由后排的1号位队员在发球区内用一只手或手臂将球击过网,之后每方最多击球3次使球击过网,不得持球,同一名队员不能连续击球两次(拦网除外),比赛不间断直至球落地、出界或某队犯规。

2、场上的位置轮转:

发球队胜一球后,该队发球的队员继续发球。接发球队胜一球后,场上队员先按顺时针的方向轮转一个位置后,由2号位队员轮到1号位发球。

3、胜一局,胜一场

排球比赛赛制有五局三胜制、三局两胜制。当前的国际6人制排球比赛采用五局三胜制。比赛以每球得分制,1-4局每局25分制,先获得25分并超出对方2分的队胜一局,决胜局为15分并超出对方2分的队为胜。五局三胜制,胜三局的队为胜一场。三局两胜制,胜二局的队为胜一场。

三、排球运动基本技术

排球基本技术是指在比赛规则允许的前提下,运用人体解剖和运动生物力学的原理,采用各种合理而有效的特定的基本击球动作和配合动作的总称。它是排球运动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排球运动技术主要有步法和手法两部分。步法指脚步移动和起跳,手法指各种击球和控制球的动作。

(一)排球技术的分类与特点

1、排球技术的分类

排球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球技术,包括传球、垫球、扣球、发球和拦网;另一类是无球技术,包括准备姿势、移动、起跳及各种掩护动作等。

2、排球技术的特点

完成各种技术动作的时间短促。

完成技术动作都是球在空中飞行时完。

大多技术具有攻防二重性,如拦网、传球、垫球。

身体各部位都能触球,但不能停留。

(二)准备姿势和移动

准备姿势和移动是排球基本技术之一,它是完成发球、垫球、传球、扣球和拦网技术的前提和基础,

1、准备姿势:准备姿势是指为了便于完成各类技术动作而采取的合理的身体姿势。

准备姿势有以下三种

半蹲准备姿势: 半蹲准备姿势主要运用在各种传球,接发球和拦网。

稍蹲准备姿势: 一般用于扣球助跑之前、来球速度较慢,弧度较高的传球、垫球。

低蹲准备姿势: 低蹲准备姿势主要运用在防守以及速度快而力量大的低球。

2、移动:移动是指起动到制动的过程,目的是为了及时地接近球,调整人与球的位置关系。

移动包括起动、移动步法和制动3个环节。移动步法包括跨步、交叉步、跑步、综合步移动等。

(三)发球

发球是比赛的开始,也是进攻的开始。发球是排球技术中唯一不受他人牵制,独立完成的一项技术。有效的发球可以起到先发制人,破坏对方的一攻战术,给对方造成心理压力,为本方的防守反击创造有利机会。发球区的宽度为发球区短线之间(边线延长线),长度为端线至无障碍区底部。

1、发球技术的种类

发球的常用技术有:上手发球、下手发球、勾手发球、大力发球、跳发球等。

发球技术从站位方式来区分有正面发球、侧面发球。

从性能来区分有飘球、旋转球。

从击球挥臂位置来区分有上手发球、下手发球。

2、发球动作与球的性能

挥臂击球后,手臂突然下拖、突停、回收或平砍等动作,可以发出不同性能的飘球。

正面上手飘球是作用于球的力通过球的中心,球在飞行中不产生旋转。

正面上手发飘球的击球部位是手掌根。

(四)垫球

垫球是排球基本技术之一,是用手臂插入球的下部,利用来球的反弹力向各个方向击球的技术动作。垫球技术主要用于接发球、接扣球、接拦回球以及防守和处理各种球。是组织一攻、反攻的重要环节。绝大部分初学者都是从垫球技术进入排球领域的,而且练得最多,运用也最广泛。只要你在学会发球的基础上学会了垫球,就能打比赛,但是你要做到任何来球都能“迎刃而解”,就必须多加练习。

1、垫球技术的分类

垫球技术按动作方法可分为:正面双手垫球、垮步垫球、体侧垫球、低姿垫球、背垫、单手垫球、前扑垫球、滚翻垫球、鱼跃垫球、以及挡球等。初学者要求重点掌握正面双手垫球,侧面双手垫球。

2、垫球动作

正面双手垫球是双手在腹前垫击来球的一种垫球方法。是各种垫球技术的基础,也是最基本的垫球方法。击球点保持在腹前一臂距离处,将球保持在腕关节以上10厘米左右处的桡骨内侧平面正确位置上。

垫球击球的手形主要有三种

抱拳式:双手抱拳互握,两拇指平行向前

叠掌式:双手掌根靠近两手手指重叠互握,两拇指平行朝前

互靠式:两手自然放松,腕部靠近,两拇指平行朝前

背向出球方向的垫球动作称为背垫。

对本方近网扣球进行保护时,准备姿势应重心低,手臂前伸,仰头注视拦网手。

(五)传球

传球是排球基本技术之一,是利用手指手腕的弹击动作将球传至一定目标的击球行为。传球技术主要用于二传组织进攻,是比赛中一传与进攻的桥梁,它在进攻和反攻中起着串连和纽带作用。同时也是一种防守技术,可接对方的处理球、吊球和被拦回的高球,传球还可以用来吊球和处理球,起到进攻的作用。

1、传球技术的分类

传球动作按照球传出的方向,可分为正面传球、侧传球和背传球。

2、传球动作

两手自然张开成半球状,手腕稍接后仰,两拇指相对接近成“一”字形或“八”字形,两手间有

一定距离,以拇指内侧、食指全部、中指的二、三指关节触球的后下部,无名指和小指在两侧辅助控制传球方向。传球时主要用力的手指是拇指、食指和中指,无名指和小指起侧辅作用。

正面双手传球的击球点在额前上方一球距离。

身体侧对出球目标,并将球向体侧方向传出的传球动作叫侧面传球。

跳传是利用助跑或原地向上垂直起跳,在空中进行单手,双手的传球动作。

背传球的击球点应保持在头上。

(六)扣球

扣球是排球基本技术之一,是队员起跳在空中,将高于球网上沿的球有力地击入对方场区的一种击球方法。在比赛中,扣球是一攻和反攻战术最积极有效的进攻手段。扣球技术在比赛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得分的主要手段,是进攻中最积极有效的武器。也是一个队摆脱被动、争取主动的途径。

1、扣球技术分类

扣球技术按照动作方法,可分为正面扣球、单脚起跳扣球和勾手扣球等几种。

按扣球的节奏可分为强攻和快攻。

按扣球起跳的区域可分为前排扣球和后排扣球。

2、扣球动作要求

两步助跑起跳,最后一步需用脚跟部位先着地后再起跳。

扣球助跑起跳的节奏与步幅非常重要,应该步幅由小到大,速度有慢到快。

排球比赛中最积极、最有效的进攻手段是扣球。

扣球时,击球点应保持在扣球者的击球肩前上方,用全手掌包球击打。

近体快球是扣球队员距二传体前或体侧约50厘米左右扣出的球。

排球比赛中的接发球及其进攻,也称为一攻。

完整的扣球技术环节:准备姿势;助跑;起跳;空中击球;落地五个方面。

(七)拦网

拦网是球员靠近球网将手伸向高于球网处阻挡对方来球的行动。拦网是防守的第一道防线,也是反攻的重要环节。有效的拦网,可以减轻本方后排的防守压力,为反击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也可以直接得分。

1、拦网技术的分类

根据参与拦网人数的不同,可分为单人拦网与集体拦网。

在拦网时,球可以连续数次触及一名或多名拦网者,但须在同一动作中发生。

2、拦网动作要求

拦网是唯一一项能把手伸向对方场区击球的技术,但必须是对方击球在先。

拦网手触球后本方还可以3次触球。

四、排球运动基本战术

(一)排球战术的概念

排球战术是指运动员在比赛中,根据排球竞赛规则和排球运动规律、比赛双方的具体情况和临场变化,合理运用个人技术及集体配合所采用的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的个人和集体的配合行动。集体配合最终体现的是发挥个人的作用。这一点在排球比赛进攻中尤显突出,由于规则所限:每人只能一次击球,因此集体配合在比赛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只有在同伴的配合下才能发挥个人的技术特长,没有同伴的配合,技术再高超也不会充分发挥个人的特长。排球战术的特点是在集体配合下充分发挥个人的特长。

(二)排球战术的分类

战术分类

排球战术按人数分类可分为个人战术和集体战术两大类。

1.个人战术:个人战术是指在集体战术配合的基础上,队员根据个人的特点和战术的需要,巧妙地运用个人所掌握的绝技、进行个人战术的一些变化,以达到有效的进攻和防守的目的。个人战术可分为发球战术、一传战术、二传战术、扣球战术、拦网战术及防守战术等。

(1)发球个人战术

发球技术不受对方和同伴的制约,也没有集体配合的问题,全凭个人技术和个人战术的发挥。运(2)接发球个人战术

接发球个人战术的基本任务是在接对方发球时,为了组织本队的第一次进攻战术而采用有目的、有意识的击球动作。由于各种进攻战术对一传的要求不同,所以一传的方向、弧度、速度、落点也不一样。

(3)二传个人战术

二传个人战术的基本任务是有效地组织进攻战术,给扣球队员创造有利的进攻条件,突破对方拦网。

(4)扣球个人战术

扣球是战术配合的最后一环,一攻与反攻的成败,一般情况下是通过扣球来体现的。因此、扣球战术的运用;就是根据比赛中对方拦网和防守情况,选择合理的扣球技术和路线,更有效地突破对方的防御,达到得分的目的。

(5)拦网个人战术

拦网个人战术的任务是:拦网队员根据对方扣球的情况,利用时间、空间等变化因素,采用不同手法,达到拦阻对方进攻的目的。

(6)防守个人战术

防守个人战术是队员在防守时:选择最有利的位置,并采用合理的接球动作,以减轻防守的压力。

排球比赛的场地包括比赛场区集体战术可分为集体进攻和集体防守战术两种

2.集体战术:集体战术是指运动员在比赛中,为了突破对方防守或抑制对方进攻,灵活地运用合理的攻防技术,按照一定的形式,采取的有目的、有组织、有针对的集体配合行动。

两者的关系:个人战术是集体战术的组成部份,而集体战术是个人战术的综合体现,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互相制约。

(1)集体进攻战术

集体进攻战术是指在接对方发过来、扣过来、拦过来和传、垫过来的球后,全队所采用的有目的、有组织的配合进攻行为。按比赛中不同来球的情况,可分为接发球及其进攻、接扣球及其进攻、

接拦回球及其进攻、接传、垫球及其进攻4种相应的进攻战术体系。

进攻战术又可分为进攻战术阵形和进攻战术打法两方面。

进攻战术阵型有以下三种:

“中一二”进攻战术:是由3号位作二传,把球传给2号位或4号位队员进攻的组织形式。

“边一二”进攻战术:是由2号位队员站在网前做二传,将球传给3、4号队员进攻的组织形式。

后排“插上”进攻战术,是由站在后排的二传队员在对方发球击球后,或由本方队员将对方进攻的球防起之后;迅速插到网前担任二传,将球传给前排三个进攻队员中任何一个队员扣球进攻。根据后排队员插上时起动的位置不同,可分为1号位插上、6号位插上和5号位插上进攻战术进攻战术打法

进攻打法是指二传队员与扣球队员之间所组成的各种配合,进攻打法可分为强攻、快攻、两次攻及立体攻四大类。

强攻,强攻是指在无同伴掩护或掩护较小的情况下,主要凭借个人力量、高度和技巧强行突破对方的拦防,达到进攻得分的目的

快攻,快攻指扣二传传出的各种快球,以及由快球掩护下的背快、前快、短平快、平拉开、背溜、调整快、远网快、单脚起跳快。自我掩护进攻包括时间差、位置差、空间差的进攻以及各种快攻掩护进攻包括交叉进攻、夹塞进攻、双快进攻等。

二次攻,两次进攻指一传来球较高,落点在网前适合扣球位置时,前排队员跳起来直接扣球或攻击性吊球,

立体攻

立体攻是一种前排与后排、快攻与强攻、时间与空间上多方位的组合进攻。它吸取了各种打法的优点,使前后排融为一体、进攻点增多、进攻范围扩大,处处创造以多打少的优势。

3号位队员扣短平快佯攻掩护,4位队员跑到3号位队员与二传之间扣半高球的战术称为夹塞。

(2)集体防守战术

排球的防守战术是组织进攻或反攻战术的基础,没有严密的防守,进攻就无从组织。而一切防守战术都是为进攻或反攻创造条件。因此,防守战术包括接发球防守战术,接扣球防守战术,接拦回球防守战术,接传、垫球防守战术,攻防转换战术。

接发球防守战术

当对方发球时,本方接发球组织进攻称一攻。

当对方进攻时,本方防守后组织进攻称反攻。

按接发球人数通常采用5人接发球、4人接发球。

5人接发球站位阵型。通常以“W”站位阵形与“M”站位阵形

接扣球防守战术

接扣球的防守与组织反攻是密不可分的,只有防守成功才能富有成效的反攻。接扣球防守战术是前排拦网与后排防守的整体配合,根据对方进攻情况、本队队员特长、防守后的反攻打法,一般可分为不拦网、单人拦网、双人拦网和3人拦网防守。

防守阵形

双人拦网情况下,防守阵形主要有两种。“心跟进”防守阵形和“边跟紧”防守阵形:

“边跟紧”防守:这种防守阵形也称“马蹄形”或“1、5号位跟进”防守阵形。

“心跟紧”防守:这种防守阵形也称“6号位跟进”防守阵形。

(三)阵容配备

阵容配备是指比赛时场上人员的搭配。阵容配备的目的是合理地把全队的力量搭配好,有针对性地安排出场人员,有效地发挥每一个队员的特长和作用,发挥出最大的团队力量。比赛中常用的阵容配备有以下三种:

“四二”配备:即场上两个二传手、四个攻手(其中两个主攻手、两个副攻手)。分别站在对角线的位置上。

“五一”配备:即场上一个二传队员、五个进攻队员(其中一人为接应二传)通常情况下,该队员在二号位的进攻能力都特别强、技术比较全面、场上主要任务是以进攻为主。

“三三”配备:即场上三名进攻队员和三名二传队员组成、站位时,一名进攻队员间隔一名二传队员。

“四二”配备 “五一”配备 “三三”配备

“四二”配备 “五一”配备 “三三”配备

(四)位置交换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特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强攻防力量,同时,弥补由于队员身体、技术发展的不平衡所带来的阵容配备上的某些缺陷,比赛中在规则允许的条件下可以采用交换位置的方法组织战术。

位置交换的几种情况

1、前排队员之间的换位

(1) 为了便于组织进攻,把二传队员换到2号或3号位

(2) 为了加强进攻力量,把进攻实力强的队员换到便于扣球的位置。例:主攻队员换到4号位。左手扣球的队员换到2号位,善长打快球的队员挣到3号位。

(3) 拦网好、移动快、连续起跳能力强的副攻队员换到3号位打快攻。

2、后排队员之间的交换

(1) 为了便于运用行进间的二传插上战术,把后排的二传换到1号位防守。

(2) 为了实施后排进攻,把进攻能力强的队员换到1号位或6号位,缩断与二传的距离,便于组织 二传 1 主攻 副攻 二传 副攻 主攻 攻手 攻手 攻手 二传 攻手 攻手 二传

1 攻手 攻手 攻手

二传 二传

立体进攻。

3、前后排队员的换位

前后排队员的换位,主要是后排的二传队员换到前排做二传。

(五)“自由防守队员”战术

自由防守队员的设制是国际排球联合会在1998年正式实施的一项新规则,这是有利于防守战术的一项新规定。“自由防守队员”的设立就是为了加强防守,改变以往攻守不平衡的状态,增加排球比赛每个球的回合数,使比赛更加精彩,富有悬念。

1. “自由防守队员”的特点

(1)自由防守队员的上下,不受排球竟赛规则所规定的每局6人次换人制度。

(2)不受裁判员的制约,只要比赛成死球和裁判员鸣哨发球前,“自由防守队员”可以自由替换场上任何一名后排队员。

(3)“自由防守队员”防守区域变化多,后排所有防守的位置都能胜任。

(4)“自由防守队员”上下换人区域是记录台一侧的限制线与端线之间的边线。

(七)排球运动集体战术

五、竞赛规则简介

(一)比赛场地和场区

1、场地

和无障碍区。比赛场区为18米长、9米宽的长方形地面。场上所有的线宽5厘米。线包括在比赛场区的面积之内。限制线将比赛场区分为前场区(进攻限制区)、后场区(非进攻限制区)。比赛要求场地四周至少有3米,从地面量起高至少有7米。国际排联世界和正式比赛场地边线外的无障碍区至少宽5米,端线外至少宽8米,高12.5米。

2、球网

球网应为黑色,全长9.50米,宽1米,架设在中线中心线的垂直面上

球网的标准高度男子为2.43米,女子为2.24米。

标志带和标志杆

标志带:标志带是两条宽0.05米、长1米的白色带子,分别设在球网两端,垂直于边线。

标志杆:是两根有韧性的杆子,长1.80米,直径0.01米。它们分别设置在标志带外沿球网的不同侧面。标志杆高出球网80厘米。高出部分每10厘米应涂有明显对比的颜色,标志带和标志杆都被认为是球网的一部分,二根标子杆之间是球的有效过网区。

3、球

球的圆周为65-67厘米,重量为260-280克,气压:0.30-0.325公斤/平方厘米(294.3-318.82毫巴)

(二)比赛规则限定

发球

1、比赛由1号位队员发球,当接发球队获得发球权后,该队队员必须按顺时针方向轮转一个位置;由2号为队员转至1号位发球。

2、当发球队员击球时,场上队员必须站在其正确的位置上。

3、发球犯规瞬间(不当发球,轮转错误等)同时对方位置错误,应判发球犯规。

4、发球后犯规(不当发球,轮转错误等)同时对方位置错误,应判发球犯规。

5、发球掩护:发球时,发球队的队员个人或集体挥臂、跳跃或移动,或集体密集

站立遮挡了发球和球的飞行路线,构成发球掩护。

6、发球时发球队员必须站在发球区以内的区域,跳发球的助跑可以在发球区外助跑,但起跳点必须在发球区内。

7、发球队员必须在裁判鸣哨后8秒内把球发出。裁判鸣哨前发出的球是无效球,应重发。

8、发球触网,球落对方场区内是好球。

9、第一局和第五局由抽签选定发球权的队首先发球。其它各局由前一局未首先发球的队先发球。

10、球只能被抛起或撤离一次,没有发球试图。

11、比赛中队员无意触网,没有干扰对方比赛则不进行判罚。

12、发球时球必须抛起。

击球(传球、垫球、扣球)

1、在比赛区域内,球员不得以队友或任何建造物物体作为击球的支撑。但是若球员即将犯规(触网或越过中线等),队友可予以阻止或将其拉回。

2、在第一次击球时,允许身体不同部位在同一击球动作中连续触球。

3、在排球比赛中,一方将球击向对方无障碍区,同队球员可以将球从标志杆外击回到本方场区。

4、二个队员同一时间内同时碰到球,这样应算2次击球。

5、持球犯规的定义是:身体任何部位击球时,将球接住或抛出即为持球犯规。

6、后排队员在前场区扣球是否犯规的依据是:①起跳点是否在前场区,②过网的球是否高于球网上沿,③过网的球是否落在对方场区。

7、球可以触及身体的任何部位。

8、当进攻队员在自己的场区上空击球时,手在击球后可顺势越过球网。

9、队员在不妨碍对方球员的情况下,可进入对方的无障碍区。

拦网

1、拦网是队员靠近球网在高于球网处阻挡对方来球的行动,与触球点是否高于球网无关,只有前排队员可以完成拦网,触球时身体必须有一部分高于球网上沿。

2、拦网球员可在对方上空拦截扣球,但必须对方扣球在先。除拦网以外球员于对方空间内触及球或对方球员视为犯规。

3、双方球员于球网上方同时触球而比赛继续进行,则接球的一方仍有三次击球机会。

4、在拦网时,球可以连续数次触及一名或多名拦网者,但必须在同一动作中发生。

5、后排队员不得拦网,如参与完成拦网即判为拦网犯规。

6、自由防守队员不能拦网或试图拦网。

7、触及球的拦网行动为完成拦网,两名或三名队员彼此靠近进行拦网为集体拦网,其中一人触球则完成拦网。

8、不能拦对方发过来的球。

9、不能从标志杆以外伸入对方空间进行拦网。

10、从3号位向2号位或4号位移动拦网时,要注意制动向上,不能斜扑跳。

(三)比赛状态

1、第一局与决胜局(第五局)的第一次发球,以第一裁判主持的挑边决定谁先有选择权,可选择发球或场区,其它各局则由前一局未先发球的队开始发球。

2、决胜局前双方队长应重新选择场区与发球权。

3、比赛的开始是第一裁判员鸣笛后开始发球,而比赛的进行始于发球队员击球的瞬间。

4、在一场比赛中,同一队的任何成员造成不论任何类型的第二次以及其后的延误比赛,都给“延误判罚”,失一分并由对方发球。

5、正式比赛前,如果没有练习场地,当裁判员主持挑边,运动员进场后,两队还可以共同练习10分钟。

6、在比赛进行中,队员的一只(两只)脚部分越过中线触及对方场区的同时,其余部分接触中线或置于中线上空是允许的。

7、球必须从网区上空的有效过网区进入对方场区空间。

8、双方队员在球网上区同时将球“摁住”,比赛继续。

9、球从过网区以外进入对方无障碍区时,允许将球从同侧过网区以外击回来,然后从过网区击入

对方场区空间。

10、在不干扰对方队员比赛的情况下,允许队员身体部分进入对方空间或者整个人从网下穿越至

对方无障碍区,但干扰对方比赛或过网触及对方队员则视为犯规。

11、球网上空双方同时击球,如球落在甲方界外,裁判应判甲方失误。

12、比赛前的挑边是由第一裁判员主持下进行,参加人员除了第一裁判、双方队长还有第二裁判

员及记录员。

13、球完全通过球网的垂直面或触及对方球员的瞬间,便是完成进攻动作。

14、比赛的开始是第一裁判员鸣笛后开始发球,而比赛的进行始于发球队员击球的瞬间。

15、发球队员在击球时或发球起跳时,不得踏及场区(包括端线)和发球区以外地面,击球后可以

踏及或落在场区内或发球区以外。

16、记录员发现某队发球轮次错误后,不得提示,应等成事实后,立即鸣哨通知裁判员。

17、判断是否完成进攻动作的依据是,球是否通过了球网的垂直面或触及了对方球员。

界内球:

落在比赛场区地面(包括场区界线)上面的球。判断依据是球印。

界外球:

(1)球接触地面的位置完全在比赛场区地面以外

(2)球触及场外物体或者人员

(3)球触及球网标志带以外部分的球网部分、标志杆、网绳、网柱

(4)球的整体或者部分从过网区以外过网。

(四)比赛中的暂停、换人、交换场地、局间休息

1、每队每局比赛最多可以请求2次暂停,每次暂停时间为30秒。

2、比赛第 1-4 局中,每局有两次技术暂停,每当领先队达到 8 分和 16 分时自动执行。暂停时间国际比赛为60秒,国内比赛为30秒。

3、请求暂停,必须在比赛间断、并使用相应的手势。

4、每局比赛(除决胜局)之后,双方要交换场区进行下一局比赛,每局局间休息时间为3分钟。

5、决胜局某队获得8分时,双方要交换场区继续比赛。

6、比赛间断是完整的比赛过程后至下一次裁判员鸣哨发球之间的时间。

7、在同一次比赛间断中,同一个队可以请求 1 或 2 次暂停。

8、在同一次比赛间断中,同一队不得连续提出换人请求。再次请求换人必须经过一次完整的比赛过程,但在同一次换人请求中可以替换两名或更多的队员。

9、一局开始前请求换人是允许的,但应计算在该局的正常换人次数之内。

10、特殊换人都不计入换人的次数。

11、暂停时,比赛队员必须离开比赛场区到球队席附近的无障碍区。

12、记录台一侧边线外的范围为换人区。

13、替补队员每局只能上场比赛一次,替换开始阵容的队员。而且他/她只能由被他/她替换下场的队员来替换。

14、在比赛中,某队5号因受伤不能继续进行比赛,而该队场下只有1名已上过场的替补队员,裁判员可允许该队进行特殊替换。

15、比赛进行中,某队员严重受伤不能比赛,裁判应立即停止比赛及时处理:处理过程是:①要求该队进行合法替换;②特殊替换;③给伤者3分钟恢复;④判该队阵容不完整。

16、只有教练员或教练员缺席时场上队长可以请求正常比赛间断。

17、如果受伤队员已不能进行合法换人和特殊换人,则给予受伤队员3分钟的恢复时间。

18、在所有的暂停时,比赛队员必须离开比赛场区到球队席附近的无障碍区。

19、每局比赛首发阵容中的队员,在同一局比赛中可以被替补队员替换出场后再次上场,而且只能回到原阵容的位置。

20、排球比赛局间休息时间为3分钟。

21、发球次序错误是指发球队员没有按位置表上的顺序进行发球。

22、发球时,场上队员都必须在比赛场区内。

23、比赛的开始是第一裁判员鸣笛后开始发球,而比赛的进行始于发球队员击球的瞬间。

24、比赛中不能在对方场区上空击球,拦网除外。

25、换人区是在两条进攻线的延长线之间,记录台一侧边线外的范围。

26、当一名受伤队员被强制替换时,教练员(或场上队长)须做出换人手势。

27、除了受伤队员或局前的替换,教练员不必做出换人的手势。

(五)后排自由防守队员(自由防守队员):

1、比赛场上自由防守队员穿的衣服颜色与其它队员有明显区别。

2、自由防守队员的替换不记在该队的换人次数之内,而且没有次数限制。

3、两次替换之间必须经过完整的比赛过程(伤、病或判罚造成的位置轮转除外)。替换他的队员必须是由他替换出场的队员。

4、自由防守队员替换区是无障碍区的一部分,在替补席一侧的进攻线延长线和底线延长线之间。

5、自由防守队员可以替换在后排的任何一名队员。替换必须在比赛成死球后,第一裁判员鸣哨允许发球前进行。

6、自由防守队员不被允许的行为主要有:

①发球。

②拦网和试图拦网。

③在场上任何位置上对整体高于球网上沿的球完成进攻性击球。

④在前场区内用上手传出的球,同伴在球的整体高于球网时完成进攻性击球。

⑤担任队长或者场上队长。

(六)场上队员的位置关系:

1、场上前排

2、

3、4号位,后排5、6、1号位是同排的队员,他们是左右的关系。

2、场上前后排1、2;

3、6;

4、5号位他们各自是同列队员,存在前后的关系。

3、判断队员是否存在位置错误看脚的位置,每一名前排队员至少有一只脚的部分,比同列后排队员的双脚距中线更近;每一名右(左)边队员至少有一只脚的部分,比同排中间队员的双脚距右(左)边线更近。

4、发球击球后,队员可以在本场区和无障碍区的任何位置活动。

另:气排球比赛场地的长12米,宽6米,气排球场地的进攻线距中线是2米

气排球运动是一项集运动、休闲、娱乐、竞赛为一体的新型的排球分支项目,如今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欢。

软式排球20世纪80年代起源于日本。

(七)参赛人员

裁判职责

1、第一裁判有权判断发球一方位置错误,第二裁判判断接发球一方的位置错误。

2、比赛中第二裁判掌握和控制捡球员的工作。

3、国际排球比赛中,场内的裁判配备是一裁、二裁、司线4人。

4、排球比赛中,第一裁判员的手势步骤:

指向发球一方;

手势指出犯规性质;

必要时指出犯规队员。

5、比赛中,.向球队提出警告;对不良行为和延误比赛进行判罚;发球掩护;持球、连接等等,只有第一裁判员有权鸣哨判罚,

6、裁判员两手在胸前交叉指一场或一局比赛结束。

7、裁判员两臂屈肘上举手掌向后摆动是指界外球。

8、教练员在替补席或在教练员活动区,对场上队员进行叫喊指导。

9、在比赛中,当某队请求第二次暂停或累计换人已达五人次时,第二裁判员均应向教练员及时通知该队暂停的次数和换人人次。

10、场上队长上衣胸前号码下,应有一条与上衣颜色不同的长8厘米、宽2厘米的带状标志。

11、场上队长在球成“死”球时可以和裁判员讲话。被换下后视同其它队员。

12、当队长不在场上时,教练员或队长应指定除后排自由防守队员以外的另一名队员担任场上队长代行其职权,直至该队员被换下或队长返回场上,或至该局结束。

13、只有场上队长在教练员缺席的情况下可以请求暂停或换人。

(八)不良行为及其处理

1、不良行为有粗鲁行为、冒犯行为、侵犯行为三种。一旦发生前述三种行为,要视情况给予失一球、判罚出场、取消比赛资格的不同等级的判罚。

2、任何成员被判罚出场都必须坐在判罚区域内,不得继续参加该局的比赛。

3、教练员被判罚出场坐在判罚区域内,失去该局的指挥权利。

4、任何成员被判“取消比赛资格”,该队员必须离开比赛控制区,不得继续参加该场的比赛。

5、不良行为的判罚是针对个人的,对全场比赛有效,记录在记分表上。

6、判罚区域位于场地两端端线的延长线后,用5厘米宽的线划成长宽各为1米的正方形,内放两把椅子。

四川大学文学理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文学是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一门特殊的艺术,它运用语言媒介对人类的社会生活进行评价性的审美反映。 理论的任务:①从现象中概况出普遍性问题→解释现象;②实现价值构建。 艾泽拉姆斯的四个视点理论:文学与世界、文学与作家、文学与作品、文学与读者 : 再现论 1、含义:文学本质是人类对于外在自然和社会生活的模仿和再现。 2、发展:①古希腊罗马时期:摹仿说(德谟克利特、亚里士多德、赫拉克利特);②文艺复兴时期:镜子说(达芬奇);③19世纪:再现论(别林斯基);④20世纪:反映论(毛泽东)。 , 表现论 1、含义:文学本质是主体内在性的一种表现。*主体内在性:包括思想、心灵、情感、想象、灵感、趣味、人格等非常复杂而具有个体性的东西,既具有有条理的理性思想,更具有朦胧的无意识的因素。 2、表现论的优点与缺点:A优点:一是把握到了文艺的主体性、自由性、创造性、虚构性特征。二是把握到了文学的情感性特征。三是能够认识文学的个体性,文学是主观的表现,不同的文学作品是不同人的心灵的外化。B缺陷:它忽视了文学与外在世界的关系,忽视了文学语言的审美特性。而且,它是一种基于主体性哲学视野下的一种文学本质的认识。它容易走向极端,把表现束缚在个人狭隘的主观空间,成为一种狭隘的情感的宣泄,倘若如此,这样的文学就不再是感人的文学,也不是美的文学。 文本性理论 ` 1、文学文本:指语言形态的实体。 2、形式客体论:它是在对抗文学是社会反映观念基础上出现的,主要以俄国形式主义、语义学和新批评、法国结构主义为代表。 3、意向客体论:认为文学的本质是文学在作者创作、读者阅读、欣赏、接受过程中产生的意向性的存在,是一种意向性客体。<意向性客体论避免了形式主义文学本质观的片面性和及极端性,认识到文学的本质是一种互动的意向性过程,而并非静态的纯客体的形式。它强调了读者意识,为接受美学的文学本质观念奠定了基础。> 读者反应说 * 1、读者:文学作品创作的参与者和消费者。 2、特点:①强调读者参与意义生产过程;②极大地抬高了读者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关注读者心理个体和社会环境的差异性。 3、评价: 从读者视点来思考文学的本质,强调了文学是读者与文本的一种关系,读者及其阅读是成为文学的一个决定性维度。这种看法改变了以往单纯从作者、世界或作品视点去看文学本质的局限性,打开了文学本质探讨的新维度。但过分强调读者的地位,容易陷入对文学界定的主观主义或相对主义的泥潭中,以至于丧失文学的特殊性。

教育理论考试试卷(A卷)带答案

A、学校 B、教育主管部门 C、家长 D、公安机关 9、王某担任某县高二英语教师期间通过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学校以王某服务 期未满,学校英语教师不足为由不予批准王某在职学习。王某欲以剥夺其参加进修权利 为由提出申诉,受理申诉的机构应当是(A ) A、当地县教育局 B、当地县人民政府 C、地市教育局 D、省教育厅 10、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B ) A、充分地传授知识 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D、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 11、当一位胆小的学生敢于主动向教师提问时,教师耐心解答并给与表扬和鼓励。 教师的这种做法属于行为改变方法中的(A ) A、强化法 B、示范法 C、消退法 D、行为塑造法 12“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反映了人格的(A )的特点 A、独特性 B、稳定性 C、统合性 D、功能性 13、注意的两个最基本的特点是(B ) A、指向性与选择性 B、指向性与集中性 C、紧张性与集中性 D、紧张性与选择性 14、“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 A )德育方法? A、陶冶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品德评价法 15、“关键期”的存在表明了个体身心发展具有(C )的特征。 A、差异性 B、连续性 C、不平衡性 D、顺序性 16、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B ) A、备课 B、上课 C、课外辅导 D、学习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7、人们常说“聪明早慧”“大器晚成”,这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D )。 A、阶段性 B、互补性 C、顺序性 D、差异性 18、(C )是教师最基本的权利。 A、管理学生权 B、民主管理权 C、教育教学权 D、获取报酬待遇权 19、教师自我教育能力的核心是(B ) A、反思能力 B、思考能力 C、自学能力 D、教学能力 20、启发性原则的实质在于(D ) 第 1页(共6页)第2页(共6页)

学生在线考试系统

学生在线考试系统 设计报告 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 课题:学生在线考试系统 组长:马泽娜 组员:陈锐华、林燕旋、朱伟兰、刘秋宜 杨秋婷、郑金豪、怀艳秋 日期:2015年01月06日

一学生在线考试系统需求分析报告 1.引言 1.1 编写目的 编写在线考试系统需求分析报告目的是为了需求提供者和开发方明确对所建信息管理系统所达到的功能和目标。通过双方不断的讨论和交互,最终形成具有建设目标的书面条款。经双方确认后,将作为开发方设计开发的基本依据和需求方的软件验收标准,同时,通过该需求分析报告,开发方可以更加进一步了解客户的需求,从而严格按照流程及时、准确地完成系统的开发,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同时,该文档也作为概要设计及后续设计的基础。 1.2背景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现在很多国外的大学和社会其他部门都已经开设了远程教育,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异地教育和培训。但是,远程教育软件的开发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这项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就要求有更好、更完善的软件系统应用到远程教育当中去,这就给软件设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设计要求。 远程教育包括很多环节,例如教学系统、答疑系统和考试系统等等。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在线考试系统,同时它也是最难实现的环节。在我国,虽然远程教育已经蓬勃地发展起来,但是目前学校与社会上的各种考试大都采用传统的考试方式,在此方式下,组织一次考试至少要经过五个步骤,即人工出题、考生考试、人工阅卷、成绩评估和试卷分析。显然,随着考试类型的不断增加及考试要求的不

断提高,教师的工作量将会越来越大,并且其工作将是一件十分烦琐和非常容易出错的事情,可以说传统的考试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考试的需要。随着计算机应用的迅猛发展,网络应用不断扩大,如远程教育和虚拟大学的出现等等,且这些应用正逐步深入到千家万户。人们迫切要求利用这些技术来进行在线考试,以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及提高工作效率,与此同时也提高了考试的质量,从而使考试更趋于公证、客观,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目前许多国际著名的计算机公司所举办的各种认证考试绝大部分采用这种方式。 伴随着远程教育的蓬勃发展,作为教学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在线考试系统也得到了当今远程教育研究者的关注,考试是考察学生对所学习知识的接受和理解程度的重要手段,无纸化的考卷,考试的随时性,随地性,这些特点都是研究并开发网络考试系统主要的原因,网络考试系统远远超越了传统考试固定时间,固定地点的考试模式的限制,将给学生和老师带来极大的便利。随着Internet的相关技术的发展,特别是Web技术的出现,人们开始致力于研究和开发基于Internet考试系统,这也大大推动了远程教育的发展。 如今世界上对于基于Internet的远程考试系统所进行的研究开发工作不是很长,但是基于web技术构建的在线考试系统已然成为发展的主流。数据库安全、共享、数据传输过程的安全性、访问控制技术、身份识别技术都是构建考试系统要考虑的问题。目前,一些远程教育机构已经开发出了在线考试系统,基本实现了基于Internet的B/S结构在线考试。通过Server端的后台试题库动态生成考卷和对于

文学理论期末复习题

文学理论课后习题 1、文学理论: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分支学科之一。它与其他四个分支关系密切,它通过横向的审视,侧重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的普遍规律,它指导和制约着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等分支的研究,但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2.文学批评:文艺学三分支之一,指分析评价具体的文学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的学科,是批评主题按照一定的理论思想和批评标准,对批评对象进行分析鉴别阐释判断的理性活动,表达着主体的立场观点和价值取向。 3.文学史:文艺学三分支之一,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理清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4.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 答: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的三个分支之一,与其他分支有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普遍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其他分支的研究。 从对象任务上看,1、对象以文学的普遍的规律为研究对象,具体地说,是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2、任务: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从学科品格上看,具有实践性和自身独特的价值取向。 5.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及划分依据答:基本形态有: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划分依据是: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和文学创造——艺术价值——文学消费。 6、文学活动的四要素;作品、作家、世界、读者 第三章 1.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即通过主体的活动,把自己的本质力量体现在客体当中,使客体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和展示。 2.文学活动的对话性结构:指文学活动不同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围绕作品这个中心,作者与世界、读者之间建立起来的是一种话语伙伴关系。其中,分别够成了若干对主体间性关系,包括自我与自我、自我与现实他者、自我与超验他者以及自我与潜在他者。在文学活动中,主体和对象的关系始终处于发展与变化之中。 3.游戏发生说的代表人物:康德、席勒、谷鲁斯 4.简要论述文学起源上的“劳动说”。 答:把劳动作为文学发生的起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①、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 ②、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③、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④、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5.试辨证说明文学发展的诸多原因。 答:1、经济因素决定着文学的发展。2、上层建筑各部门的相互影响制约着文学的发展。3、诸多因素形成合力,共同影响着文学发展。 第四章 1.话语蕴藉: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2.审美意识形态:是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 3.怎样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答: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是指文学的审美表现过程与意识形态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表明审美中浸透了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巧借审美传达出来,具体的说,文学的双眸意识形态表现在,文学成为具有无功力性、形象性和情感性的话语与社会权利结构之间的多重关联域,其直接的无功力性、形象性、情感性总是与深层的功利性、理性和认识性等缠绕在一起。如果从目的、方式和态度三方面来看,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为无功利性与功利性、形象性与理性、情感性与认识性的相互渗透状况。 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在无功利、形象、情感中隐含功利、理性和认识。文学具有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这实际上告诉我们,文学的属性不是单一的而是双重的;审美与意识形态复杂地缠绕在一起,由此看,文学具备审美与社会的双重属性;即是审美的又是社会的。 4.怎样理解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

教育理论考试

(一).教学的一般任务是: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其中)思维力是核心;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4.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二).我国中小学教学原则及运用 (1)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②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③重视运用语言直观。(2)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③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④发扬教学民主。(3)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入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贯彻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②重视组织各种复习③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4)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贯彻循序渐进的基本要求是①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②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③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5)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的区别的教学②采取的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②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③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④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三)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概述 ⑴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⑵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①教学目我和任务的要求;②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③学生特点;④教学时间、设备、条件;⑤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2.中小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和实验法等。⑴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可分讲述、讲解和讲演三种方式。⑵谈话法,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谈话法特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述的能力)⑶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辩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⑷演示法,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特点在于加强教学的直观性)⑸练习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完成一定的操作,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⑹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时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 心理学 1.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5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自我实现作为一咱最高级的需要。 2.增进记忆的方法有:①直观形象法;②图表法;③谐音记忆法;④归类比较法;⑤联想法;⑥歌诀法。 3.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①教师应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学生应明了、理解观察的目的和意义。 ②要有充分的观察准备,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制定观察的计划。③在观察中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有针对的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④还要引导学生学会记录并整理观察结果,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观察报告、日记或论文。 4.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①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创造性活动,增强创造意识。②保持好奇心,激发求知欲。③加强发散思维的训练。④发展学生的想象力。⑤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5.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①注重学生早起能力的培养②加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基础③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基础④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新课程 1.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学生在线考试系统需求分析设计

学生在线考试系统需求分析报告 1.引言 随着Internet的迅速发展和广泛普及,网络化教育代表了教育改革的一个发展方向,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特征,并对教育的发展形成新的推动力。远程教育成为现代教育技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考试测试作为远程教育的一个子系统也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Internet技术的发展使得考试的技术手段和载体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Internet的开放性、分布性的特点和基于Internet的巨大的计算能力使得考试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与传统考试模式相比,在线考试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它可以将传统考试过程中的试卷组织、审定印制、传送收集、登记发放、评判归档各个环节缩小到一至两个环节,几乎屏蔽了所有人工直接干预考试活动的可能性,不但能够节约大量的时日、人力、物力与财力,而且还可以大幅度增加考试成绩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传统的考试方式一般要经过人工出卷、考生考试、人工阅卷等过程。对于一些课程来说,随着考生数量的增加,教师出卷阅卷的工作量将会越来越大,并且其工作十分烦琐

和非常容易出错。在线考试系统课题产生的背景是当今教育信息化的趋势及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系统的建设,目的是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计算机软、硬件和网络资源实现无纸化考试以避免传统手工考试的不足。与传统考试模式相比,网上考试渗入了更多的技术环节,对实现安全性的途径、方法也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通过Internet来实现网上考试,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个具体实现,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实现教考分离以及考务工作的全自动化管理,可以有效利用校园网的软硬件资源,使其发挥最大效力,更好的为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可以大规模的实行考试,实现考试的客观性、公证性,自动化组卷、阅卷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强度。传统考试要求老师刻试卷、印试卷、安排考试、监考、收集试卷、评改试卷、讲评试卷和分析试卷。这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在线考试系统是传统考场的延伸,它可以利用网络的无限广阔空间,随时随地的对学生进行考试,加上Web数据库技术的利用,大大简化了传统考试的过程。 本文以Internet为平台,研究了基于Web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包括系统需求分析和系统功能设计以及数据库设计。重点阐述了用户注册模块、用户登录模块、在线考试模

(完整word版)文学理论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文学理论期末考复习 1、生活活动对文学活动的意义 人的生活活动是文学活动的前提。人的创造是依靠自己头脑的思考,在创造过程开始之前就已考虑到了自己创造的结果。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说明人的生活活动对文学活动的美学意义。 ①生活活动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 “对象”指客体,“诗意情感”是指诗化客体。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对象化是指外化,呈现,形式化。人的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在于,人作为与自然相对的一方,其感觉可以和对象保持一种自由的关系,这样才能生发出诗化的关系,而不像动物的生命活动完全从属于自然。在生活活动的过程中,人可以根据自身所处的条件自由地选取感觉事物的角度,人感觉事物的角度又是多样化的,人的生活活动除了经济技术和革命实践意义之外,就是审美创造意义。 ②生活活动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 “自觉”在哲学意义上自己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存在,“能动”指能通过自己的力量去改变。人的生活活动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合目的性”是指人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根据一定的需要而设计的,“合规律性”是指人的生活活动不是主观随意的,而是合乎或遵循一定规律的。文学作为人的一种活动形态,它不是被动的消极的,而是一种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自觉能动的创造,在这种创造中,可以达到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也就是达到全面地表现人的本质特性。 ③生活活动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 人的生活活动是对人“本质力量的确认”。人的生活活动作为对人的本质

力量的确认,实际上是审美产生的基础。在审美活动中,人在直观的层次上是审“对象”,而在深蕴的层次上,却是通过对象来审“自己”。只有在先在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过程中,才能实现“审己”。同时,文学活动作为一种审美活动,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认。通过创造和欣赏文学,人的本质力量可以尽情展现出来,使人更深切地体会到自身存在的价值。 2、模仿论和表现论有什么区别。 ①在文学本质论上突出作者的决定作用。模仿论认定文学是世界的 反映,表现论则认定文学是作者心灵的表现,英国浪漫诗人华兹 华斯曾说:“诗是强烈情感的自我流露。” ②表现论强调作者对作品意义的生成作用。模仿论虽不否认这一 点,但更强调了解作品所描写的世界和写作背景,因而看重考据 式的批评。 ③表现论不强调文学创作应遵循的客观规律,而是将文学创作同科 学研究等活动对立起来,高扬“文学天才”的作用。 3、劳动在文学发生中的意义。 ①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人类的生产活动是一切其他基 本活动的前提,这一方面在于人要满足基本生存需要后才能从事 其他活动,另一方面在于人就是在这种生产活动中生成的。 ②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人的活动都伴随着一个自觉的目 的,而这一目的又是源于某种需要而设定的。如,史前人类在集 体进行的劳动中,为了协调行动,交流情感与信息,减轻疲劳等,就由这些需要产生了语言和最初的文学。 ③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远古时代遗存的作品中大都描

领导干部政治理论考试100题及答案

干部政治理论考试题 单位 一、单项选择题(20题) 1、解决好()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A、资源、环境、人口 B、环境、发展、资源 C、改革、发展、稳定 D、农业、农村、农民 2、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首次提出要切实提高党的建设( )水平。 A、制度化 B、科学化 C、规化 D、现代化 3、()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 A、革命性 B、群众性 C、先进性 D、科学性 4、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 A、马克思主义 B、社会主义 C、党的领导 D、理论 5、积极发展党要坚持和健全()。 A、批评和自我批评 B、集中制 C、从严管党 D、纪律约束 6、()是党的生命,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保证。 A、党 B、思想理论建设 C、党的建设 D、反腐倡廉 7、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使之更具生机活力,是中共十七届

四中全会讨论研究的一个重点。 A、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B、党的农村基层组织 C、基层党组织建设 D、党的先进性建设 8、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必须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和时代特征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 A、中国化时代化科学化 B、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C、中国化大众化现代化 D、科学化中国化大众化 9、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能力培养,优化领导班子配备,选好配强党政正职领导干部,应着力抓好()队伍建设。 A、乡镇党委书记 B、农村基层干部 C、年轻干部 D、县委书记 10、党的各级委员会按照集体领导、()、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决定重大事项。 A、集中决定 B、领导决定 C、群众意见 D、集中 11、制造业发展重点是(),改善品种质量,增强产业配套能力,淘汰落后产能。 A、优化结构 B、转型升级 C、高新技术 D、加大投资 12、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应发展()、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A、结构优化 B、竞争力强 C、特色鲜明 D、高度集聚 13、城市规划和建设要注重()、节地节能、生态环保、安全

教育理论考试试卷(A卷)

4、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教学秩序或者破坏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由( D )来处罚。 A、学校 B、教育主管部门 C、家长 D、公安机关 9、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把学生当做教育过程的主体和重心,充分尊重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班主任工作的( A )原则。 A、学生主体 B、因材施教 C、集体教育 D、民主公正 10、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 B ) A、充分地传授知识 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D、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 11、当一位胆小的学生敢于主动向教师提问时,教师耐心解答并给与表扬和鼓励。教师的这种做法属于行为改变方法中的( A ) A、强化法 B、示范法 C、消退法 D、行为塑造法 12、“矮子里找高个”、“水涨船高”是一种( A )。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定性评价 D、定量评价 13、注意的两个最基本的特点是( B ) A、指向性与选择性 B、指向性与集中性 C、紧张性与集中性 D、紧张性与选择性 14、“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 A )德育方法? A、陶冶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品德评价法 15、“关键期”的存在表明了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C )的特征。 A、差异性 B、连续性 C、不平衡性 D、顺序性 16、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B ) A、备课 B、上课 C、课外辅导 D、学习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7、人们常说“聪明早慧”“大器晚成”,这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D )。 A、阶段性 B、互补性 C、顺序性 D、差异性 18、( C )是教师最基本的权利。 A、管理学生权 B、民主管理权 C、教育教学权 D、获取报酬待遇权 19、教师自我教育能力的核心是( A ) A、反思能力 B、思考能力 C、自学能力 D、教学能力 20、启发性原则的实质在于( D ) 第 1页(共6页)第2页(共6页)

在线考试系统设计方案

在线考试系统设计方案 一、概述 传统的考试方式组织一次考试至少要经过人工出卷、考生考试、人工阅卷、成绩统计和试卷分析五个步骤。随着考试规模的不断扩大,工作量将会越来越大而且容易出错。因此开发一套在线考试系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在线考试突破了时空限制。在线考试系统突破了传统考试模式的时间、空间的限制,有利于组织大规模异地实时考试,可以满足任何授权的考生在规定的时间段内在任意时间和可用地点参加考试,大大提高了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的灵活性。 2、提高了工作效率。在线考试系统减轻了考试主管部门人员尤其是教师在命题、组卷、阅卷等方面繁重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3、节省财政开支。在线考试真正实现了无纸化办公,节省了纸张、印刷等考核费用。 4、在线考试更能体现考核的客观公正性。在线考试采用试题库方式提供试卷来源,考前无任何成套试卷,考试时各考生随机抽卷,试卷不完全相同,避免了互相参看导致的不公平成绩。自动阅卷功能增加了考核的透明度,考生在交卷同时看到自己的成

绩,降低了错误出现的概率和教师主观因素的干扰,更能体现考核的客观公正性。 二、“在线考试系统”环境要求 软件环境:开发语言采用JAVA,数据库服务器方面则有MySQL,其灵活性、安全性和易用性为数据库编程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三、系统设计方案 系统设计方案描述 该考试系统是基于WEB技术系统开发的一种,采用B/S的三层结构模式,使用jsp动态网页技术开发。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可以随机出题。管理员可以管理角色,并对系统模块、用户等进行处理;教师在题库添加试题,对用户的成绩进行管理。用户则通过选择不同类别的试卷,系统随机生成试卷并开始考试,查询成绩。 在系统设计和开发上,运用软件工程的思想,分析和设计了数据模型和功能模型;给出了主要功能的算法设计,包括题库组织、试卷生成、身份认证、考生答案存储、自动阅卷等。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提供一个基于B/S模式用户接口,能实现在线的用户认证、

文学理论期末考试试题库整理

1、什么是文艺学? 2、什么是文学理论?(学科归属、研究对象、品格) 3、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 4、艾布拉姆斯《镜与灯》中的“镜”与“灯”各指什么? 5、文学活动的构成?例:什么是模仿论/表现论等?(四要素即四种理论视角) 6、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例:巫术发生说等概念?哪一种最合理?为什么?文学活动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的原因? 7、文学的含义?(三种含义) 8、什么是审美?审美指什么? 9、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的属性? 10、怎么理解文学是一般意识形态/审美意识形态? 11、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的表现? 12、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 13、文学语言的主要特征? 14、什么是话语蕴藉? 15、什么是精神/物质生产?关系? 16、文学创造与科学、宗教活动的区别? 17、文学创造的客体与主体? 名词解释 1.话语:文学是一种话语。话语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 即一定的说话人和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的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包含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等要素。 2.陌生化(P142):以不常见的称谓来描写事物,而以作者或任务似乎从未见过此事物。 而不得不以陌生化的眼光把事物原原本本的具体的描写出来。从而使艺术描写不落俗套,产生一种奇特的新鲜感。 3.有意味的形式(P176):由英国文艺批评家克莱夫·贝尔提出,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有 意味的形式”。“意味”是指形式背后表现或隐藏的艺术家的独特的审美情感,情感是意味的唯一来源。艺术是艺术家创造的,能激发观赏者审美情感的纯形式,是美的形式,即“有意味的形式”。 4.艺术真实(P153):作家在假定性情境中,以主观性感知与诗意性创造,达到对社会生 活的内蕴,特别是那些规律性的东西的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识和感悟(这是一种特殊真实,是主体把自己的“内在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儿创造出来的审美化真实。) 5.熟悉的陌生人:别林斯基认为,每一个典型对于读者都是熟悉的陌生人。“熟悉”是因 为它来自生活,使读者能从这一典型形象联想到某些类似的人物。“陌生”是因为有这样个性特征的人似乎从来没有过,是寄托作家审美理想的新生命,指文学典型具有独特的个性,文学典型来自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既有个性又有共性,是古今唯一的独创,是一个读者熟悉的陌生人。 6.艺术发现(P127):作家在内心积累了相当多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无意识地依据自己 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领悟。 7.期待视野P324:在文学阅读之先河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与社会 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即成的思维指向与观念结构。读者这种据以阅读文本的既定心理图示,叫做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简称期待视野。

教育理论考试试卷(B卷)

德州交通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2014年教师教育理论考试(B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39分) 1、在学习过程中,()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和效率。 A、学习方法 B、学习态度 C、学习调控 D、学习目标 2、()的学生受环境影响明显,他们更容易在集体情境的学习中获得快乐,并在集体中表现出顺从、和谐与协调,具有良好的融合性,情境性明显。 A、场独立型 B、整体型 C、场依存型 D、聚合型 3、最近发展区理论是()提出来的。 A、苏霍姆林斯基 B、巴班斯基 C、维果斯基 D、布卢姆 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这句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陶治教育法 B、说服教育法 C、榜样示范法 D、实践锻炼法 5、需要层次理论是()提出来的。 A、斯金纳 B、马斯洛 C、海德 D、班杜拉 6、人们常说“聪明早慧”“大器晚成”,这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阶段性 B、互补性 C、顺序性 D、差异性 7、学校实施青年教师成长“导师制”,作为导师的李老师手把手地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体现了李老师()。 A、廉洁从教、勤恳敬业 B、因材施教,乐于奉献 C、团结协作,甘为人梯 D、治学严谨,勇于创新 8、变经验型为科研型,是指靠()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A、继承教育传统 B、教育科学研究 C、在学生身上多花时间 D、多次重复加深记忆 9、“为人师表”作为教师行为规范,这是由教师职业道德的()决定的。 A、示范性 B、责任性 C、继承性 D、特殊性 10、()是教师最基本的权利。 A、管理学生权 B、民主管理权 C、教育教学权 D、获取报酬待遇权 11、孔夫子所说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止”,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可以理解为() A、走路身体一定要端正 B、对学生下命令一定要正确 C、自己做好了,不要教育学生,学生自然会学好 D、教师自己以身作则,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 12、教师自我教育能力的核心是() A、反思能力 B、思考能力 C、自学能力 D、教学能力 13、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A、为人师表 B、清正廉洁 C、敬业爱业 D、团结协作 14、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经过自觉学习、自我反思和自我行为调节,使自身品德不断完善的一种德育方法是() A、实际锻炼法 B、自我调节法 C、道德修养法 D、品德评价法 14、“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反映了人格的()的特点 A、独特性 B、稳定性 C、统合性 D、功能性 15、启发性原则的实质在于() A、教师多提问,让学生多回答 B、教师少讲让学生多活动 C、教师要讲深、讲透、讲全 D、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16、“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符合的教育原则是()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理论联系实际 D、启发性 17、背诵短文时,前后端的内容容易记住,中间的内容难记且易遗忘,这是()影响的结果。 A、同化说 B、痕迹消退说 C、动机说 D、倒摄抑制与前摄抑制 18、“关键期”的存在表明了个体身心发展具有()的特征。 A、差异性 B、连续性 C、不平衡性 D、顺序性 19、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 B、上课 C、课外辅导 D、学习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20、教师通过“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其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 B、实际锻炼法 C、情感陶冶法 D、道德修养法 第 1页(共6页)第2页(共6页)

大一文学理论复习要点

1.文学理论: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以文学的普遍规律为研究对象, 是一门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并配合作品分析的学科。 2.视角:视角也称为聚焦,就是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 3.领悟:领悟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后的一种更高境界,是指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 时,继共鸣和净化后而进入的更高阶段,包括潜思默想、洞悉宇宙奥妙、体悟人生真谛、提升精神境界等状况和过程。 4.广义文学:是指一切口头或者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的统称,包括今天所谓文学和政 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 5.共鸣: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的一个标志,通常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在阅读文学 作品时,读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和人物的命运遭际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另一个意义是指不同的读者,包括不同时代、阶级和民族的读者,在阅读同一文学作品时可能产生的大致相同或相近的情绪激动和审美趣味趋同现象。 6.情节:情节是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 7.精神生产:精神生产指的是人类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的精神资料而进行的对于 自然、社会的观念活动。 8.话语蕴藉:话语蕴藉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的语言与意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 会性话语活动蕴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9.诗:诗是一种语词凝炼、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 思想情感的文学体裁。 10.审美批评:审美批评是一种情感性评价也是一种体验和超越矛盾统一的批评,而且 常常是形式或形象的直觉批评。 11.文学风格:文学风格是作家创作个性与具体话语情境造成的相对稳定的整体话语特 色。 12.现实型文学: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 13.材料:文学创造材料是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有意接受或无意获得的一切生 动、丰富但却相对粗糙的刺激或信息。 14.文学批评:文学批评是对以文学作品为中心兼及一切文学活动和文学现象的理性分 析、评价和判断。 15.文学的审美属性:文学作品从情绪情感上打动读者、感染读者,给读者带来美的享 受的属性,就是文学的审美属性。 16.文学消费:文学消费主要是指读者的阅读。 17.点评:点评也叫评点,是我国一种传统批评文体。它不需要谋篇布局,精心构思, 它一般都是具有相当鉴赏水平和学识功底深厚的读者在阅读作品时偶有感悟的随意挥洒。 18.即兴:即兴是作家因受某一外在刺激或内在冲动的作用,兴会来临,在文字操作过 程中迅速地创造出某种作品的情况。 19.文学活动的“四要素”: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或者构成环节包括世界、作者、作品 和读者。这四个要素在文学活动中应该形成互相渗透、依存和作用的整体性关联。 20.推敲:推敲是指作家在文字操作过程中反复选择、调动词句,以求准确、妥帖地把 心象物化为定型产品的操作过程。 21.隐含的读者:是指本文本身设定的能够把本文提供的可能性加以具体化的读者。

领导干部理论知识测试题

领导干部理论知识测试题 (时间:60分钟方式:闭卷、署名) 一、单项选择题 1、从组织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建立一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奠定了基础。(C) A.井冈山会师 B.工农武装割据 C.三湾改编 D、遵义会议 2、1942年,中国共产党在全党范围内进行了一次整风运动,其主要任务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反对党八股以整 顿。(A) A.学风、党风、文风 B.党风、学风、文风 C.文风、党风、学风 D、学风、文风、党风 3、“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下列能够证明恩格斯这一论断的事件是。(B) A.镇压反革命运动 B.“大跃进”运动 C.增产节约运动 D、文化大革命 4、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_____,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D) A、生机活力 B、务实清廉 C、执政能力 D、生死存亡 5、___是反腐倡廉建设的责任主体,担负着全面领导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政治责任。(C) A、各级政府 B、地方政府 C、各级党委 D、地方党委 6、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C) A、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B、人民具有更高的文明素质 C、人民当家作主 D、依法治国 7、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D)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以执政兴国作为第一要务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 力 8、“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这一著名论断是由提出的。(A) A、列宁 B、马克思 C、恩格斯 D、毛泽东 9、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B) A. 人类-自然-科技-发展 B.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C. 人类与自然 D、城市、生活、自然的和谐 10、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B)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五四运动; C、二七大罢工 D、南昌起义 11、“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是周恩来在 后对国民党蒋介石的控诉和回击。(C) A.七七事变 B.八一三事变 C.皖南事变 D、华北事变 12、中国共产党党员标准主要是由决定的。(A) A.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 B.党在各个时期的方针政策 C.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D、党的历史 13、20世纪站在时代前列的三位伟大人物是。(B) A.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 B.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C.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 D、毛泽东、朱德周恩来 14、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必须放到去考察。(C) A.保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历史进程中 B.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中 C.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中 D、中国国情 15、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A) A、爱国主义 B、集体主义 C、社会主义 D、合作主义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知识点 积累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知识点积累 【第一部分教育学】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中国文学理论史复习资料

《中国文学理论史》200601考试考前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考核方式介绍 (1) 第二部分复习指导 (1) ?单项选择题复习指导 (1) ?命题阐述题复习指导 (3) ?问答题复习指导 (8)

第一部分考核方式介绍 一、考核形式:闭卷。 二、考试时间:2小时。 三、试卷结构: 本课程考试采用三种题型:单项选择题、命题阐述题、问答题。 (1)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2)命题阐述题:共8题,每题5分,共40分。 (3)问答题:共2题,每题20分,共40分。 第二部分复习指导 单项选择题复习指导 一、答题技巧 此类题型旨在考核对基本知识的记忆情况。题干常以陈述句或问句提出解题依据、目标、要求和方法等。备选答案是4个,但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其难点在于几个备选答案多是相似的,容易混淆。此类题的目的是测试考生分辨正确和错误的能力,检查考生对课程基本内容,特别是基本概念掌握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此类题型实际上也是判断题,只有经过判断才能将正确的、符合题意的答案选出。而能否选择正确,关键在于对课程内容和基本概念的熟悉和掌握程度。 二、复习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儒家文学理论的思想基础:“仁人”、“仁政”;儒家文学理论的主要内容;孔子的“兴观群怨”说;孟子的思想及诗论;道家文艺思想的代表:《淮南子》;《周易》对“文”的观念的理解。 第二章:南北朝的“文笔之辨”及作品论;曹丕的《典论?论文》;钟嵘的《诗品》;挚虞的《文章流别论》;殷璠《河岳英灵集》中的诗论观点。 第三章:诗文革新运动;司空图文论及意义;黄庭坚的文学理论;严羽《沧浪诗话》的三大理论要点。 第四章:李东阳的“诗在六经中别是一教”;李梦阳的文学观;李贽的文学思想;汤显祖的文学思想;李渔的戏曲观;王夫之的诗论观点;叶燮《原诗》中的诗歌理论;桐城派姚鼐的文论;朱彝尊的词学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