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三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试卷总分为150分。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答题时间为150分钟。

3.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I卷阅读题(70分)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題.

“自然世界”是由纯粹的自然事实和事件所构成,在人的因素介入之前由“盲目的”自然力量所支配;在人的因素介入之后,自然世界事实上成了“人化的自然”,在自然界中可以随处发现人类价值实践的痕迹。但是,人类主体性实践在这里所能达到的程度和范围同样受着自然规律的制约。“社会世界”是在“自然世界”基础上构建的整体,包括了各种各样的社会躯体、语言、规范、组织、机构、活动,等等。在这些要素中,是社会价值规范而不是其他那些社会事实和事件构成了社会世界的核心,社会价值规范在“社会世界”的形成中发挥了自然规律在“自然世界”的形成中所发挥的同样的作用。如果说“社会世界”是按照人的意志来运行的话,那么这个意志的实质不是一些人所说的“求真意志”“求权意志”“求爱意志”,而是“求价意志”,即追求“价值”的意志。其他的意志都是这种意志的具体表现形式。因此可以说,“价值”要素是自然世界和社会世界的分水岭。人文世界是在社会世界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由一系列对社会价值规范及其实践的总体反思和内心体验活动及其产品、组织、制度、符号等所构成。简而言之,是由社会“价值”以及对这种价值进行总体反思和体验而形成的“意义”所构成。但是,在人文世界里,意义取代价值成为核心要素。价值及价值实践在人文世界里只不过是主体用来进行总体反思和体验的材料。人文世界究其根源而言是一个人的“意义”的世界,而不是一个人的“价值世界”或人的“自然世界”,具有强烈的历史性、个体性和主观性。“人的问题”不能笼统的说成是人文世界的问题,因为“人的问题”既可能是一个有关人的事实性问题,也可能是一个有关人的价值性问题,而真正与人文世界相关的问题是人生的意义性问题。

(选自石中英著《只是转型与教育改革》,有删改)

1.下面对“自然世界”和“社会世界”的理解,符合

..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自然世界”在没有人类介入之前由纯粹盲目的自然力量支配,当出现人类实践痕迹之后,则受人类价值规范制约,成为“人化的自然”。

B.“自然世界”是“社会世界”得以建立的基础,因此,自然规律在“社会世界”形成中发挥的作用与它在“自然世界”形成中发挥的作用相同。

C.“自然世界”自身并无价值追求可言,而在“社会世界”中,社会价值规范则是社会世界的核心。

D.“求价意志”是“社会世界”的实质,求真意志、求权意志、求爱意志并非社会世界中的人类追求。

2.下列言行属于

..该文所说“人文世界”范畴的一项是

A.李先生发现超市多收了他一元钱,便花十元钱打车回去理论。他说:“我就是要较这个真儿,值!”

B.朱峰同学当选学生会主席后,发表感言说:“感谢同学们给了我这个服务师生、施展才华的机会。我一定努力工作,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C.漂亮姐姐一心想嫁个白马王子,她说:“我就是想找个配得上我的人。”

D.魏越放弃了大城市的高薪工作,到边远山区支教多年。他说:“在这里我才实现了真正的价值。”

3.下面对文意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

...的一项是

A.“价值”与“意义”分别是区分“自然世界”与“社会世界”,“社会世界”与“人文世界”的关键词。B.“人文世界”是人在“社会世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具有强烈的历史性、个体性和主观性,因此“人文世界”即“人的世界”。

C.人类介入“自然世界”,构建“社会世界”和“人文世界”,是人类改造自然,实现社会价值,完善人生意义的过程。

D.“人文世界”体现出人类对人生价值的体验与反思,因此人文教育在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中都应占有重要地位。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卢象昇,宜兴人。象昇虽文士,善射,娴.将略。(崇祯)六年,贼流入畿辅,据西山,象昇击却之。贼走还西山,围冷水村,象昇设伏大破之。象昇每临阵,身先士卒,与贼格斗,

刃及鞍勿顾,失马即步战。逐贼危.崖,一贼自巅射中象昇额,象昇提刀战益疾。贼骇走,相戒曰:“卢廉使遇即死,不可犯。”

(十年)九月,清兵驻与牛兰。召宣、大、山西三总兵杨国柱、王朴、虎大威入卫。赐象昇尚方剑,督.天下援兵。象昇麻衣草履,誓师及郊。当是时,嗣昌、起潜主和议。象昇闻之,顿足叹曰:“予受国恩,恨不得死所,有如万分一不幸,宁捐躯断脰耳。”决策议战,然事多因嗣昌、起潜挠。疏请分兵,则议宣、大、山西三帅属象昇,关、宁诸路属起潜。象昇名督天下兵,实不及二万。次顺义。

清兵南下,三路出师······象提昇残卒,宿三宫野外。十二月十一日,进师至贾庄。起潜拥关、宁兵在鸡泽,距贾庄五十里,象昇遣廷麟往乞援,不应。师至蒿水桥,遇清兵。象昇将中军,大威帅左,国柱帅右,遂战。旦日,骑数万环之三匝。象昇麾兵疾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炮尽矢穷。奋身斗,后骑皆进,手击杀数十人,身中四矢三刃,遂仆。杨陆凯惧众之残其尸而伏其上,背负二十四矢以死。一军尽覆。

侯弘文者,奇士也。散家财,募滇军随象昇讨贼。弘文率募兵至楚,巡抚王梦尹以扰驿闻。象昇上疏救,不得,弘文卒遣戍。天下由是惜弘文而多象昇。

赞曰: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

(选自《明史·卢象昇传》,有删改)

【住】①嗣昌、起潜:指杨嗣昌、高起潜。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善射,娴.将略熟习

B.逐贼危.崖高峻

C.督.天下援兵督促

D.次.顺义驻扎

5.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

B.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

C.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

D.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卢象昇作战总是勇往直前,甚至身负重伤也斗志不减,令贼寇闻风丧胆。

B.杨嗣昌、高起潜主张同清军和谈,卢象昇反对这种妥协行为,决心以死报效祖国。C.卢象昇陷入清军的重围之中,仍然奋勇杀敌,体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D.侯弘文追随卢象昇讨伐贼寇,在驿站受到围攻,卢象昇赶去救援,但未成功。

7.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10分)

①象昇麾兵疾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炮尽矢穷。(5分)

②天下由是惜弘文而多象昇。(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8.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6分)

9.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每空1分)

(1)吾视其辙乱,_________________,故逐之。(《曹刿论战》)

(2)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劝学》)

(3)万里悲秋常作客,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4)_________________ ,铁骑突出刀枪鸣。(自居易《琵琶行》)

(5)予谓菊,_________________;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周敦颐《爱莲说》)

(6)持节云中,_________________?(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钱穆:一生为故国招魂的史学大师

钱穆(1895-1990),江苏无锡人,一代国学大师。钱穆读书治学始终充满一种理想和激情,一种民族情怀。钱穆的学生、著名学者余英时曾说:“他给人的第一个印象,是个子不高,但神定气足,尤其是双目炯炯,好像把你的心都照亮了。”当时,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

研究所所长傅斯年认为史学就是史料学,史学的工作是整理史料,不是作艺术的建设,不是做疏通的事业。这种思想在历史学界有很大影响,并得到政府支持。但是钱穆却坚持自己的理想,做贯通的历史。他在北京大学争取到一人把一门通史课讲完,其目的就是要说明历史应该是能融会贯通的,而不仅仅是考证史料,更重要的是他要说明中国历史是有其独特的规律和模式的,教师的任务就是让学生掌握它并对它保持信念。通过多次备课和讲授,钱穆终于将上自太古,下至清末贯通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钱穆的民族情怀也贯穿在平时的生活中,在他初入北平,进燕京大学讲课时,就对校方用英文字母给教学楼命名表示不满。在他的提议下,燕京大学把外国名字均改为中国名字,也有了以钱穆名字命名的穆楼。据说,今天北京大学校园内的未名湖,也是钱穆命名的。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钱穆随学校南迁。学校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联合组建西南联合大学。生活一度非常艰苦,钱穆曾和吴宓、闻一多、沈有鼎四人合住一屋。在西南联合大学,钱穆继续讲授中国通史课程,局面更胜以前。著名历史学家、后来曾师从钱穆的严耕望讲述当时盛况:“校外旁听者争坐满室,先生上讲坛,须登学生课桌,踏桌而过。”也是在这里,钱穆开始手不停挥毫编写《国史大纲》,因为正值抗战期间,钱穆笔间感情更加充沛。《国史大纲》跨越了几千年的风雨,不断重演着外族人入侵与被同化的历史、中国人在面对外来挑战时所表现出的气节与智能……在一个西方世界占据优势,中国正在跌落自信的谷底时,钱穆希望中国人对于自己的历史保持着“温情与敬意”,该书一经出版发行,就成为全国大学的教科书,风行至今。抗战胜利,北大复校,傅斯年主持校务,钱穆没有得到聘书,就闭门著书立说。

1949年,钱穆经由广州去了香港,离开大陆,此后再也没有机会回归故土。

当时的香港成了一个大的流亡场,各色人物从大陆逃亡香港,其中也有无数流亡学生。这些流亡学生,就像在大海上四处飘泊,前途渺茫,失去了精神依托。在这种情况下,钱穆放弃了较为闲适的教书生活,在极为艰苦的情况下创建新亚书院,为内地流亡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工作的场所。严耕望后来感叹,钱穆此时正是学养成熟而精力未衰的阶段,正当更有高度发挥,却因时局动荡,被迫到香港办学,十余年间耗尽心力,对于学术界是一项不可弥补的损失。但是,对于当时的学生,却有了精神的依归,更是为中华传统的存亡续绝。钱穆回忆新亚书院初创办时,“彼辈皆不能交学费,更有在学校天台上露宿,及蜷卧三、四楼之楼梯上者。予于晚间八九点返校,楼梯上早已不通行,需多次脚踏铺被而过”。在这时代巨变的无可奈何中,钱穆是要努力去培养传递文化的薪火。新亚书院是当时香港唯一不牟利的学

校,许多老师来此授课,纯粹都是尽义务。学校还在每周末设公开学术讲座,吸引校外人士来听讲。

新亚书院位于香港著名的贫民区,条件十分艰苦。钱穆只有两间小屋,一间居住,一间办公。办公室给余英时的印象是“一张长桌子已占满了全部空间”。支撑着他的,是中国传统精神。余英时回忆,在一个炎热、潮湿的夏天,他发现钱穆正躺在地板上,病了。

钱穆叫余英时去买二十四史给他读,仿佛这足以驱逐其所有的痛苦。钱穆亲自给新亚书院写了校歌:“……乱离中,流浪里,饿我体肤劳我精。艰险我奋进,困乏我多情。千斤担子两肩挑,趁青春,结队向前行。珍重珍重,这是我新亚精神。”新亚书院最终成为20世纪后半叶中国教育的奇迹之一。而钱穆从香港到了台北,他再未回到大陆。1990年8月30日,钱穆在台北寓所辞世,享年96岁,身后留下一千四百万言的著作。1992年,家人将钱穆骨灰撒入茫茫太湖,以示其魂兮归来。

2009年8月8日,国学大师钱穆、傅斯年墨宝在香港拍卖。其中钱穆的信札,用行书写就,字体飘逸、秀雅,信中钱穆写道,“今日之国运,吾侪从事学术教育工作者皆不得辞其咎”。短短一句话,可见一代国学大师“以天下为己任”的胸襟。

(摘编自任士英主编《20世纪国学大师档案》)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在20世纪三十年代,钱穆著书立说,主张国人要对国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就是希望国人能够对自己祖先的历史有一种深厚的情感,尊重自己的传统。

B.文章引用钱穆的学生、著名学者余英时的话“好像把你的心都照亮了”,说明钱穆先生是一位善于理解学生、把学生作为知己的好老师。

C.北大复校后,在傅斯年主持校务的情况下,钱穆没有得到聘书,所以他在1949年离开大陆由广州去香港,这也是钱、傅二人观点不同所致。

D.在严耕望看来,钱穆创建新亚书院时正是学养成熟阶段,如果把精力用在学术上,会收效更大,但终因创业耗尽心力而十余年无学术成果。

E.作为一代国学大师,钱穆有着非比寻常的治学精神和民族情怀,他秉承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经世救国的抱负,一生为国学复兴鞠躬尽瘁。

(2)第二段中,作者引用严耕望对钱穆在西南联大讲课盛况的描述,具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钱穆在香港创建新亚书院,新亚书院的创立具有怎样的意义?请简要分析。(6分)

(4)文章题目为“一生为故国招魂”,老一代知识分子钱穆先生的故国情怀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II卷表达题(80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近代中国内忧外患,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促使知识分子自觉自愿又步履维艰

....地开始了从器物技术到思想文化的现代性追求。

B.经过长达两个星期的鏖战,本届世界锦标赛最终尘埃落定

....,中国队在赛程极其不利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获得冠军。

C.有人认为天才之作总是合天地之灵气,妙手偶得

....,据说《蓝色多瑙河》就是作者在用餐时灵感一来随手写在袖口上的。

D.碳排放过量会给地球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如果不设法加以遏制,必然会威胁

人类生存,全球性大灾难指日可待

....。

13.下列各句中,没有病句的一句是(3分)

A.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的重要因素,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课题。

B.为了更好地提高服务质量,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为旅客创造和谐的候车环境、快乐的人性化服务。

C.这种感冒新药经过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开封等地医院的400多个病例中临床试用,80%反映确实有疗效。

D.校庆在即,学校要求全体师生注重礼仪,热情待客,以带给从全国各地回母校参加庆祝活动的校友感到宾至如归。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我国是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才能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增强消费安全感。

①强化执法措施,严惩违法犯罪分子

②食品产业涉及环节多,哪一环出现漏洞都会给食品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③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④坚决淘汰劣质企业,以震慑所有企业使之不敢越雷池半步

⑤保障食品安全需要生产经营者诚信自律,更需要严格的法律制度约束和有效监管

⑥因此,必须保持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态势,及时消除各环节的隐患

A.②⑥①③④⑤ B.②⑤⑥①④③ C.⑤②⑥③①④ D.⑤⑥②④③①

1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空白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逻辑严密,前后连贯。

每处字数不得超过所给空格数(含标点符号)。(6分)

产品说明书的出现是商品生产的一大进步。随着社会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商品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许多商品的使用方法已远远地超出了人们的常识。①,就可能给消费者带来不便,如不会使用或使用不当。可见说明书是不可或缺的。②,否则,文字的任何错误都有可能使消费者乃至生产者付出沉重的代价。除了文字错误以外,产品说明书还存在诸如专业术语艰涩难懂、产品说明与实际不符等各种问题。现在关注产品质量问题的人越来越多,③,许多人甚至不看说明书或者不按说明书来使用产品,这意味着大多数消费者还没有意识到说明书的重要性。

16.下图是北京市控烟协会遴选的两个劝阻吸烟的手势,分别是“我介意”和“不可以”。请写一段话分析这两个手势的劝阻效果。要求语意完整,前后连贯,不少于50字(含标点符号)。(5分)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看天光云影,能测阴晴雨雪,但难逾目力所及;打开电视,可知全球天气,却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

漫步林间,常看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但未必能细说花鸟之名、树木之性;轻点鼠标,可知生物的纲目属种、迁徙演化,却无法嗅到花果清香、丛林气息。

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

1.答案:C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A项,“则受人类价值规范制约”错误,原文说,“人化的自然”中,人类主体性实践受“自然规律”的制约。B项,曲解原文,原文的意思是社会价值规范在“社会世界”的形成中发挥的作用跟自然规律在“自然世界”的形成中发挥的作用一样。D项,否定失当,“求真意志”“求权意志”“求爱意志”都是“求价意志”的具体表现形式。

2.答案:D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原文最后一句说“真正与人文世界相关的问题是人生的意义性问题”。D项,“实现了真正的价值”,就是人生的意义。A、B、C三项分别为求真、求权和求爱,属于个体的价值体验。

3.答案:B 。本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和推断。B项,扩大范围,原文“人文世界究其根源而言是一个人的‘意义’的世界”,而不是一个人的“价值世界”或人的“自然世界”。“人文世界”不能等同于“人的世界”。

二、

(一)4.C 督:督率,领导

5A “顾”表示只是,明显是一句话的开头。“用矣”独立成句。“要之”的意思是总而言之,表示下文是总括性的话。6 D 侯弘文被问罪时,卢象昇曾上疏救援,但并未赶赴事发地救援。

7.①卢象昇指挥士兵奋勇作战,呼声震天动地,从辰时直到未时,炮弹、箭矢都已用尽。(麾,1分;疾战,1分;自……迄,1分;大意2分)

②天下人因此为侯弘文感到惋惜并赞美卢象昇。(由是,1分;惜,1分;多,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卢象昇,字建斗,宜兴人。象昇虽然是一个文人,但善于射箭,武略娴熟,有领兵的才干。六年,山西的贼兵涌入京师郊区,占领了临城的西山。象昇打退了他们的进攻,与总兵梁甫、参议寇从化接连打败贼兵。贼兵逃回西山,把游击董维坤围困在冷水村。象昇在石城南部设下埋伏,大败贼兵,又在青龙冈、武安先后获胜,接连斩杀贼首十一名,歼灭了他们的党羽,收降、遣返男女群众两万人。京郊三府的百姓因此几年中间得以安居乐业。象昇每次上战场,都身先士卒,跟贼兵格斗时,贼兵的兵刃砍到他的马鞍他都不顾,战马死掉就步行作战。有一次他在险峻的山崖边追赶贼寇,一名贼兵从山顶上放箭射中了象昇的额头,又一支箭飞来,象昇的仆夫死于马下,象昇提刀更加勇武地作战。贼兵吓得逃走了,相互告诫说“:卢廉使这个人,谁撞上谁死,不可碰他。”

九月,大清部队进入墙子岭、青口山,杀掉了总督吴阿衡,捣毁了山海关正门,直至在石匣修筑了城墙,把部队驻扎到牛兰来。庄烈帝召宣府、大同、山西的三个总兵杨国柱、王朴、虎大威入卫京师,第三次赐予象昇尚方宝剑,让他指挥全国各地来增援的部队。象昇披麻戴孝,脚穿草鞋,誓师后来到京城郊区.这个时候,嗣昌、起潜主张和议。象昇得知后,跺着脚感慨说:“我蒙受国家于是下定决心考虑作战。但是很多事都受到嗣昌、起潜的阻挠。象昇上书请分编部队,朝廷就决定宣府、大同、山西三位总名的部队归象昇指挥,山海关、

宁远等各路部队归属于起潜。象昇名义上统率全国各地的部队,实际上领的兵不到两万人,驻扎在顺义。

大清部队南下,分兵三路……象昇统领剩下的弱卒,驻扎在京师野外。十二月十一日,象昇进兵到了巨鹿的贾庄。当时起潜率领山海关、宁远的部队在鸡泽安扎,离贾庄只五十里这么近,象昇派廷麟前往求援,起潜不接应。象昇的军队开到蒿水桥时遇上了大清部队。

象昇带领中路部队,大威率左路,国柱率右路,双方展开了激战。当时是夜半时分,篥声四面吹响,天明时,大清部队几万骑兵里里外外把他们围了三重。象昇指挥部队穷攻猛打,呼声动天,从清晨一直打到午后,炮药完了,箭也没了。象昇挺身而出进行短搏,后边的骑兵也都跟了上来,他亲手杀死了几十个人,身上中了四箭,挨了三刀,于是倒下去了。掌牧杨陆凯怕敌人乱砍他的尸体,就自己盖在上边,背上挨了二十四支箭死掉了,象昇的仆人顾显自杀,整个部队都覆灭了。

高平知县侯弘文,是有特殊才能的人,侨居襄阳,散发家中的财产,招募滇军跟随象昇讨伐贼寇。象昇调往宣、太,弘文率领招募的士兵到茎,巡抚王梦尹以骚扰驿站上报。象昇上疏救援,没有成功,弘文最终发配戌守。天下的人因此可惜弘文而推重象昇。

赞曰:危亡混乱的时代,并不是缺乏人才,只是往往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用了,或限制他而把他赶到必死的境地。像这样的情况,实在是人为的,总的说来也是天意。

(二)8.○1选取景物,铺陈描摹(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药);○2移步换景,富有层次(由远及近、由外而内);○3虚实结合;○4视觉描写,“碧松”“红药”(每点2分,任选3点6分,结合诗句分析)

9.赞美恭维之意;羡慕向往之情;志趣相同之感。(答对1点2分,2点4分,3点5分)

【赏析】秋日的一天,刘禹锡受朋友窦员外之邀,参观了他在京城长安买的新居。参观完毕,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相赠。首联“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诗人谪居多年,心情苦闷,受朋友窦员外邀请,来到他的崇德里新居,看到街西美丽的风景,禁不住喜笑颜开。“开颜”二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颔联“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实写院外之景。清光门外,有一溪渠水缭绕着院子,从墙头望出去,可以看到远山的点点秋色。

颈联“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是写院内之景:院子里种植着几棵松树,晚上可以欣赏明月松间照的美景,院子里还栽种了很多芍药,等到春天就可以欣赏芍药花开满园的美丽景色。前一句是实写,后一句是虚写。

颔联和颈联,从写景的艺术来看,两联选取“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药”等景物进行铺陈描摹;颔联写院外的远景,然后移步换景,由院外写到院内;

颈联写院内的近景;这样由远及近,由外而内,富有层次。这两联前三句是实景,第四句是虚景。

尾联“莫言堆案无馀地,认得诗人在此间。”这一联写诗人和窦员外“在此间”相识,成为志趣相投的好朋友,表达了闲适愉悦的心情。整首诗语言清新隽秀,景色秀丽幽静,表现出诗人积极乐观的心态。

全诗表达了诗人的赞美恭维之意;羡慕向往之情;志趣相同之感。

译文:

秋日的一天,诗人长久喜爱街西悠闲的风景,来到窦员外新居之处突然喜笑颜开。清光门外,有一溪渠水缭绕着院子,从墙头望出去,可以看到远山的点点秋色。院子里种植着几棵松树,晚上可以欣赏明月松间照的美景,院子里还栽种了很多芍药,等到春天就可以欣赏芍药花开满园的美丽景色。不要说室内案牍堆积满地,我在此和你相识成为志趣相投的好朋友。

(三)10.(1)望其旗靡(2)风雨兴焉(3)百年多病独登台

(4)银瓶乍破水浆迸(5)花之隐逸者也(6)何日遣冯唐三、

11.(1)B.“理解学生、把学生作为知己”理解过窄,余英时是从赞赏钱穆先生的学识人品的角度说的,紧接着的一段话,可以作为注脚。C.因果关系不当,把钱穆离开大陆的直接原因归为“没有得到聘书”,文章没有说明;把它进一步分析为“钱、傅二人观点不同所致”也于文无据。D.说钱穆“十余年无学术成果”有误,只是这时精力用在办学上,使学术界受到了“不可弥补的损失”。

答A给3分,答E给2分,答B给1分,答C、D不给分。

(2)①学生中有“校外旁听者”,说明钱穆学识渊博,所讲课程在校内外有较大影响力,他的课堂具有独特的个性和魅力;②学生们“争坐满室”,说明钱穆的讲座激起了抗战期间学子们的求学热情,在当时产生了很大影响;③“登学生课桌,踏桌而过”一句极写听众之多,

引用名家的原话,使文章的叙述具有可靠性和感染力,更具体形象地使当日的盛况再现。(每条2分)

(3)①能够为内地流亡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工作的场所,使他们有一个存身之处和精神归依;

②能够培养在民族存亡之际,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传递文化薪火之人;③更有助于唤起青年人在艰苦时期经世救国的远大人生抱负,即“艰险我奋进,困乏我多情”“千斤担子两肩挑”的不屈精神。(每条2分)

(4)观点一:心怀祖国,就要把民族精神传扬下去,使之发扬光大。①要传扬民族精神就要做有益于民族精神传扬的工作。②发扬民族精神,葆有民族情怀也表现在平时的生活中,使民族情怀落在实处。③当外族入侵、民族危机的时候,更要多做一些对传扬民族精神有用的实事。

观点二:在民族危机的时候,更需要有人担当,把民族精神传扬下去。①在民族危难时,民族精神的传扬尤为重要。②要传扬民族精神,就要做一些有利于发扬民族精神的具体之事,要有所担当。③传扬民族精神,尤其要有一种不慕名利的奉献精神。(观点2分,分析每条2分)

四、

12.答案:D

解析:指日可待:指日,可以指出日期,为期不远;待,期待。为期不远,不久就可以实现,含有褒义,不能用在表示灾难很快来临。步履维艰:指行走困难行动不方便。尘埃落定:比喻事情有了结局或结果。妙手偶得:技术高超的人,偶然间即可得到。也用来形容文学素养很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作。

13.答案:A

解析:B并列词语搭配不当,应为“提供快乐的人性化服务”;C介词错误,“经过”改为“通过”;主谓搭配不当,在“80%”后加“的患者”;D、结构混乱,改为“以带给从全国各地回母校参加庆祝活动的校友宾至如归的感觉”或者“让从全国各地回母校参加庆祝活动的校友感到宾至如归”。

14.答案:C

解析:⑤起领起作用,应位于开头;②⑥由“因此”连接;③①④是具体措施,先有机制,在执法,之后是淘汰、震慑,是后文“这样”指代的对象,应在最后。

15、①产品如果没有说明书②说明书的语言表达必须准确严谨③而关注产品使用问题的人却未能相应增加

16、“我介意”以个人不适体验来提示吸烟者的自觉克制吸烟行为,委婉易被接受;“不可以”从受众的感受出发,明确禁止吸烟者的行为,警示效果明显。

五、

17.立意参考:(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感知自然,就要亲近自然,只有全身心融入其间,方能感受其中之美。

(2)信息时代的,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便捷,更是丰富的知识,我们完全可以从这些丰富的资源当中方便

快捷的丰富自己的头脑,武装自己的思想,没有事必躬亲的必要,因为这种做法已经完全背离了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我们应予以坚决摈弃。

(3)读万卷书,可以丰富思想,行万里路,可以开阔视野,二者可以有机结合,知行合一,方能成就真正的学问。

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 第I卷(选择题共45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口角(jué)匹(pǐ)配当(dāng)机立断 B.勉强(qiǎng)联袂(mèi)垂涎(yán)三尺 C.龟(jūn)裂给(gěi)予否(pǐ)极泰来 D.抨(pēng)击赝(yàn)品揠(yǎn)苗助长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塑象赡养噤若寒蝉徇情枉法 B.暴戾幅射煞费苦心前倨后恭 C.校勘陷阱黯然消魂棉里藏针 D.魁梧缥缈天花乱坠瑕不掩瑜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冰心老人一生都在用爱心关爱众生,以一贯的从容和,燃烧自己,烛照世间的人。 ②这种难度极高的动作,受过专门训练,一般的人是根本无法做到的。 ③对古人写文章,我还是出了一点道理:古代散文家的文章中都有节奏,有韵律。 A.幽雅除了琢磨B.优雅除非琢磨 C.幽雅除非捉摸D.优雅除了捉摸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这条路原先设计路宽50米,最后专家们还是从长计议 ....,决定改为60米。 B.大街上,商场里,到处是游玩的、购物的人,熙熙攘攘,不绝如缕 ....。 C.他这个人平时看上去和和气气、嘻嘻哈哈的,但只要有损害他人的利益,哪怕是一 点点,他也会老羞成怒 ....。 D.他已经逃到美国,你叫我们在国内找,这和海底捞月 ....有什么两样。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银行对申请贷款购车的客户的还贷能力的核查,是决定发放贷款的一项重要内容。 B.这两起走私案件,不仅数额巨大,而且长期作案,竟一直没有被发现。

2018届高三英语3月联考试题

湖北省八市2018届高三英语3月联考试题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做题时,先将答案划在试卷上。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五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at’s the season now? A. Summer. B. Fall. C. Winter. 2. Which dress will the woman wear? A. The red one. B. The blue one. C. The green one. 3. What can we learn about the old oven? A. It s not in style. B. It’s broken. C. It isn’t multi-functional. 4.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probably take place? A. In a studio. B. In a CD store. C. In a car. 5. What does the woman think of the painting? A. Worthless. B. Just so-so. C. Wonderful.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6. How does the man feel about the weal her forecasts? A. Inaccurate. B. Reliable. C.

2015年上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详细解析

2015年上海语文 一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7分) 地图与理论模型 ①工程师在设计汽车时会按比例制作汽车模型,这种实物模型可以直观地呈现出汽车的构造,而且可以让一些实验更加便捷。举办一场宴会前,我们会思考应该邀请谁参加、需要准备哪些食物等,这时我们其实也构建了一个模型。这种模型与汽车模型不同,它不是一种实物,而是一种“理论”。科学家的工作与此相似,也是构建某种理论模型,只是这类模型的特点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②地图也是一种模型。地图与理论模型的类比有助于我们了解理论模型的特点。我们先来做一个练习。请看一张某大学校园的局部地图: ③这张地图的右边画有一个箭头。请问:箭头指示的东西足什么? ④人们通常会回答:箭头指示的是一幢建筑。如果我说这答案不仅是错的,而且根本不着边,你会怎样想?你肯定会怀疑这是个把戏。没错,你的怀疑是正确的,但这个把戏的背后却是最为核心的问题。 ⑤正确的答案是,箭头指示的是一个矩形图框。这就是真正为箭头所指的东西。人们会回答箭头指向了一幢建筑物,是因为根据地图和与之对应的实际环境,矩形图框显然表示一幢建筑物。但建筑物只是矩形图框所表示的物体,而不是矩形图框本身。 ⑥这个练习的目的是指出地图与其所表示的对象不是一码事。当然,这只是一个把戏, ,你可以将一张街道生活中没有人会混淆地图上的一个矩形图框和现实中的一幢建筑。毕竟 .. 地图折起来放进你的口袋,却不可能把一个街道折起来放进口袋。而理论模型与客观对象间的差别却容易被人忽略,这需要我们格外注意。 ⑦我们都知道地图和它所表示的对象是不同的,但二者之间又存在着重要的联系。那么,地图是如何与一个特定空间发生联系的呢? ⑧第一,地图与它所表示的对象在结构上具有特定相似性。就地图而言,结构的特定相似性是空间上的。例如,地图中的线条的空间关系,与地图所表示的街道的空间关系相对应。 ⑨第二,我们拥有一套社会约定来绘制和阅读地图。没有这些约定,地图只是绘有不同线条的纸。这套约定十分浅显,并为人们熟知,所以大多数人在看地图时,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使用了这些约定。 ⑩理论模型也离不开约定,只是具体情况有所不同:没有几个人知道用来解释宇宙大爆炸这一理论模型的约定。人们需要了解更多的学科专业知识,才能“绘制”和“阅读”理论模型。 ?通过地图与理论模型的类比,我们还发现了值得进一步追问的有趣的问题:存在完美的地图吗?答案依赖于什么是“完美的地图”。如果“完美的地图”是指对一个地方的所有特

2019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绝密★启用前 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本试卷分为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第I卷第1页至6页,第II卷第7页至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的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选择题(第I卷1 ~ 6题,第II卷15 ~ 17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 ....所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第I卷7 ~ 14题,第II卷18 ~ 21题)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 笔在答题卡 ...的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 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 ................ 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 4.考试结束后,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阅读题,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 3题。 ①当今的艺术仿佛在兴致勃勃地享受一场技术的盛宴。戏曲舞台上眼花缭乱的灯光照射,3D电影院里上下左右晃动的座椅,魔术师利用各种光学仪器制造观众的视觉误差,摄影师借助计算机将一张平庸的面容修饰得貌若天仙……总之,从声光电的全面介入到各种闻所未闻的机械设备,技术的发展速度令人吃惊。然而,有多少人思考过这个问题:技术到底赋予了艺术什么?关于世界,关于历史,关于神秘莫测的人心——技术增添了哪些发现?在许多贪大求奢的

2020年4月山东济南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保密★启用前 2020年4月山东济南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我们应该把焦点放在人类会话的形式上。我形象地使用“会话”这个词,并不仅仅指语言,同时也指一切使某个文化中的人民得以交流信息的技巧和技术。在这样的意义上,整个文化就是一次会话,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以不同象征方式展开的多次会话的组合。信息内容在缺乏媒介的世界里是不能存在的。我并不是说,火灾战争这些从来没有在这个世界的任何地方发生过,我想说的是,如果没有用来宣传它们的技术,人们就无法了解,无法将这一切纳入自己的日常生活,这些信息就不能作为文化的内容而存在。马歇尔·麦克卢汉有一句著名的警句“媒介即信息”。他认为,深入一种文化最有效的途径是了解这种文化用于会话的工具。语言无愧为一种原始而不可或缺的媒介,它使我们成为人,保持人的特点,事实上还定义了人的含义。但这并不是说,除了语言之外没有任何其他媒介,人们还能够同样方便地以另一种方式讲述同样的事情。虽然文化多是语言的产物,但是每一种媒介都会对它进行再创造——从绘画到象形符号,从字母到电视。和语言一样,每一种媒介都为思考、表达思想和抒发情感的方式提供了新的定位,从而创造出独特的话语符号。这就是麦克卢汉所说的“媒介即信息”。 摘编自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材料二: 最深的恐惧是对未知的恐惧,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这一全然陌生的敌人,阅读新闻,成为一个公民在如此灾难面前,保持知情、消解恐慌、积极防护最简单最有效的办法。这场灾难影响多维复杂,涉及多个专业领域,在撬动事实时,媒体选择让谁发声,成为了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RUC新闻坊对2286篇相关报道做了全面的观察、分析,有以下发现: 一、疫情前期媒体发声受限,导致预警滞后。学界普遍认为,健康传播的透明公开能帮助公众正确认

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含答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 语文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在此背景下,宋代的货巾流通和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开创了古代金融的新篇章。 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信用形式有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多种形式。借贷分为政府借贷和私人借贷。政府借贷主要表现为赈贷的形式,在紧急情况下通过贷给百姓粮食或种子的方式,帮助他们度过困境。私人借贷多为高利贷,它可以解决社会分化和“钱荒”带来的平民百姓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满足特殊支付和燃眉之急的需要。质、押是借贷的担保形式,由质库、解库等机构经营。质属于动产担保,它必须转移动产的占有;押属于不动产担保,通常将抵押物的契约交付债权人即可。债务人违约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典作为不动产转移的一种形式是在宋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典权人向出典人支付典价后,在典期内就占有了出典人典产的使用权和收益支配权,出典人也不必向典权人支付利息。宋代的商业贸易非常发达,但存在着通货紧缩现象,故赊买赊卖行为也很普遍,几乎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所有物品都能进行赊买赊卖。从实际效果看,它解决了军需、加强了流通,更重要的一点,它对束缚生产流通扩大和发展的高利贷构成了冲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商业贸易对货币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社会中货币供给和流通状况不尽理想,表现为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货币供给数量的有限性,以及大量流通的铜铁钱细碎和不便携带的特性,其结果是抑制了经济发展。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在高度发达的造纸和印刷技术保障下,通过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和官府的强制推行,宋 语文试题第1页(共10页) 代社会陆续出如现了诸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纸质信用工具。茶引、盐引要求相关人员先用粮草或现钱的付出作为取得的条件,然后凭此类纸质信用工具异地兑取现钱或政府专卖货物。这些信用工具的使用,除了可发挥信用功能外,也使得政府和商人在专卖货物领域能够共同获利,既有利于商人从政府专卖的货物中分得一份利益,又有利于政府实现增加收入、补给军需等目标。早期的交子、关子、会子要求相关人员先交纳现钱作为取得的条件,然后再根据需要持交子、关子、会子到指定的地区兑取现钱。这类信用工具携带方便且具有汇票性质,可以保障大宗交易、跨地区交易货款的顺利结算。它们的使用,弥补了货币的不足,节省了货币流通需求量。此后这种交子、关子、会子逐步发展为纸币。可见,宋代新型信用工具的大量使用,是社会经济发展史中最具标志性意义的新生事物,它缓解或解决了交换过程中的诸多不便与矛盾,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绖济发展。(摘编自王芳《宋代信用的特点与影响》)

人教版2020届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2019高三第二学期三模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共36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114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第Ⅰ卷共4页,12小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选出的答案标号(A、B、C、D)涂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第I卷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是烟是雾,我们(辨识/辨别)不清,只见灰蒙蒙一片,把老大一坐.高山,上上下下,裹 了一个严实。古老的泰山越发显得崔嵬 ..了。我们才过岱宗坊,震天的吼声就把我们吸引到虎山水库的大坝前面。七股大水,从水库的桥孔(流出/跃出),仿佛七幅闪光黄锦,直铺下去,碰着嶙.嶙的乱石,激起一片雪白水珠,脱线一般, (撒/抛)在回旋的水面。这里叫作虬在湾:据说虬早已被吕洞宾渡.上天了,可是望过去,跳掷翻腾,像又回到了故居。我们绕过虎山, 站到坝桥上,一边是平静的湖水,迎着斜风细雨,懒洋洋只是欲步不前,一边却喑恶叱 ...咤.,,。黄锦是方便的比喻,其实是一幅细纱,,透 明的白纱轻轻压着透明的米黄花纹。――也许只有织女才能织出这种瑰奇 ..的景色。 我们沿着西溪,翻山越岭,穿过果香扑鼻的苹果园,在黑龙潭附近待了老半天。山势和 水势在这里别是一种格调,变化而又合谐 ..。 1. 文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和加点词语的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 绮丽(qǐ) 坐 B. 嶙嶙(lín)合谐 C. 喑恶叱咤(chà) 渡 D. 崔嵬(wéi) 瑰奇 2. 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辨识流出抛 B. 辨别跃出抛 C. 辨识跃出撒 D. 辨别流出撒 3. 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躲在绮丽的黄锦底下,似有千军万马护着一幅没有经纬的精致图案

东北三省三校2018届高三第三次联合模拟考试英语试卷附答案

2018届东北三省三校(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 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英语试题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 满分30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 5分,满分7. 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 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 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How much is the shirt? A. £19.15. B. £9.15. C. £9.18. 答案是C。 1. What i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A. Cool. B. Warm. C. Hot. 2. What does the man want? A. A one-dollar bill. B. Some coins. C. A parking place. 3. What are the speakers discussing? A. Whether to hire more workers. B. How to improve production. C. When to put the new orders. 4. Where are the speakers? A. In a park. B. In a lift. C. On a bus. 5. What has the woman done? A. She has changed her car for a new one. B. She has taken a new car for a test drive. C. She has finished recording a radio program.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 5分,满分22. 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 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

2020届 广东省广雅中学 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

广东省广雅中学2020届高三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奇幻电影是基于现实世界对超自然的人、神、妖共存的多维时空的重构,是对虚幻异域空间的想象性建构。它往往利用数字技术以夸张、变形、寓言或传奇等方式,表现超真实世界的拟态载体,折射生命的本质并传递创作者对世界的理解。 奇幻电影能够让观众接受的前提是讲好故事。目前奇幻电影大多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本位,杂糅了神魔、玄幻、武侠、动作等类型元素,借助特有的神怪文化资源完成阐释现实世界的意旨。中国古代神话作为人类共同的记忆载体,凝结着人类的集体无意识,使人类从中能够探寻到共同的情感。相当一部分奇幻电影选择了以民间传说、神魔故事作为文学叙事的母题,以多元化的视角去反观人性,借助不同世界的生灵重构超越自然的多维时空。如《捉妖记》《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奇幻电影将人、神、妖等不同世界的生灵放置在共生共存的空间中,试图唤起现代人心灵回归并实现精神层面的救赎。 作为本土民族文化色彩浓厚的电影类型,奇幻电影同时需要在传统经典故事文本基础上重新传达人类共同的心理情感,引发人们对现代文明危机进行反思,以追求人类共同的、永恒的价值。《庄子》中说:“齐谐者,志怪者也。”神怪故事的主题往往是诡异事件及妖鬼与人类的互动。中国观众对神怪故事并不陌生,具有一定的接受基础,《聊斋志异》《西游记》《山海经》《搜神记》等传统经典文本中的故事往往被其他文艺样式取材改编,同样给奇幻电影提供了新的叙事空间。 奇幻电影对于传统经典文本的取材改编其实是二度创作的过程,需要调整故事设置与矛盾冲突进而凸显电影的戏剧性。在人物刻画与塑造,场景的渲染与设置等方面需要更加生动,而往往设置出人意料的结局无疑会增加电影的趣味性与观赏性。就目前奇幻电影“西游系列”的改编而言,在重构“西游”经典奇幻世界的过程中,比较注重对打斗场景的设计与视觉效果,借助数字技术创造出较为恢宏的场面。然而,这些经过改编的奇幻电影,却在某种程度上割裂了原著的内在叙事性,形式大于内容的视觉奇观场景难以掩盖故事情节的缝隙与空洞,让观众感受不到要传达的核心精髓,无法塑造经典文本中那样生动的艺术形象。由此,奇幻电影对于经典文本的改编,需要在满足观众精神诉求与娱乐消费中,寻求主流价值与电影市场之间的共赢,力争在接受性和整合性等向度上建构属于自己的价值观念,引导观众在世俗生活中实现精神的自我疗愈与自我救赎。 奇幻电影需要新的思维模式推动整体叙事转型。以人工智能等重要科技成果为标志,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也引起了保护自然和人类的生存警醒。奇幻电影《流浪地球》改编的巨大成功,为中国电影工业及硬科幻文化产品带来发展的新趋势。该部电影设置了科幻的时空概念等科学范畴的命题,在充满科技特性与工业基因的叙事话语中,穿插了营救地球过程中战友合作、牺牲以及父子祖孙之间的亲情等人文元素,与年轻一代观众的生活相接近,被称为国产电影中的现象级作品。

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全国二卷----完整版

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全国二卷----完整版

2015年高考真题及答案——语文(青海、西藏、甘肃、贵州、内蒙古、新疆、宁夏、吉林、黑龙江、云 南、海南、广西)新课标II)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 的姓名、主考正好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卸载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 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品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观众、听众的再创作。 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 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否定”三个要素。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所谓“空缺”,是语言结构造成的各个图像间的空白,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现的图像片断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图像系统;所谓“否定”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现实具有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富意象. 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而只能是文本与“前理解”的统一。这样,文本与接受就呈现出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文本在相当程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方向,让理解朝它的本义靠拢;

高三语文高考模拟考试试题

高三语文模拟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西辽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地区及海岱地区这些新石器文化核心区衰落,中原核心区稳步崛起,中原中心趋势形成,这是中国史前文化格局改变的历程。旧大陆西部即我们传统上所说的中亚和西亚传来的农作物(大麦、小麦)和绵羊、山羊、黄牛和马等家畜,显然对中国史前文化格局的改变起了作用。同时,伴随着冶金技术的东传,青铜铸造技术在中原地区扎根、发芽、开花和结果,标志着青铜时代全球化的形成。然而,西来的新作物与家畜,对于中原地区的产业仅为补充,未起到多大的作用。青铜时代的全球化对于中原的崛起作用有限。因此可以说,青铜时代的全球化不是中国史前文化格局彻底改变的根本动因。 造成中国新石器时代传统核心区域文化衰落以及中国史前文化格局彻底改变的根本原因,是以长江流域为代表的史前商品经济基础与以黄河中游地区(后来的中原)为代表的小农经济基础之间长期博弈。最终,黄河中游地区由于其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总体和谐并充分适应东亚地区的生存环境,战胜了长江流域的商品经济,导致中国史前文化格局的改变。 以专营农牧两侧的中间商贸为经济基础的半月带社会政体或文化中心,是长江中下游地区传统商品经济文明中心衰落后兴起的,半月形地带的兴起得益于其农牧交错带的经济地理区位。 随着夏商周三代东亚文明中心的形成,半月带文化与文明衰落,半月带的功能从欧亚东西双方贸易的媒介,转变为在中原和欧亚草原之间的“保护膜”,如同

带有瓣膜的细胞壁,总体上起到阻隔东西方自由交流的作用。正如英国学者杰西卡·罗森夫人所认为的那样,东西双方只是透过半月带即她所谓的“中国弧”进行“接触”,并非“交流和融合”,中原仅仅是有选择地接受西方的文化因素与技术。中原透过半月带这一“保护膜”向西方输出的恐怕主要也只有丝绸和粟了。 考古资料表明,中原夏商周三代许多先进的发明和政治策略,都被视为国家机密——核心“秘密武器”而被禁止西传,比如发达的天文历法知识体系、完备的圭表测量技术,以及天下观、礼乐制度观念、玉礼器制度观念等等,从而进一步加大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与此相反的是,中原许多政治发明和技术,却对朝鲜半岛、东南亚地区开放,影响极为深远。显然,先秦时期中原政权始终将东亚大陆视为自己安全的腹地和大后方,而将欧亚草原高地视为外方。 先秦时期中原政权的这种亲疏观念,使得以旧大陆西部为策源地的“青铜时代的全球化”停留在浅表的金属、作物、家畜三类技术层面,并主要将青铜、牛羊、小麦引入“祀与戎”领域,这不仅加深了青铜时代东西双方的异质化,还进而使先秦时期的中原成为坚挺的东亚文明核心。 (摘编自何驽《中国史前文化格局与青铜时代全球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史前文化格局的改变表现为西辽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地区等新石器文化核心区的衰落。 B.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传统商品经济文明中心衰落后,半月带的兴起,与半月带独特的经济地理区位优势有关。 C.西来的新作物与家畜对中原地区的影响有限,中国史前文化格局的改变与西来文化、文明无关。

2020三校一模英语答案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1 2020年三校联考一模英语参考答案 2020.3.20 听力: 01—05 CACCC 06—10 ACBAA 11—15 BBBAB 16—20 CBCCA 阅读理解: 21. BAC 24. CDDC 28. BDBD 32. BCDC 36. AGEBF 完形填空: 41. CDBAD CDBAC BDCAB ADCBA 语法填空: 61. included 62. an 63. who 64. However 65. surviving 66. relatively 67. Worse 68. permission 69. with 70. have been left 短文改错: 1. 删除the ; 2. arrived 后加at ; 3. has 改成had ; 4. needing 改成needed ; 5. late 改成later ; 6. told 改成telling ; 7. where 改成how ; 8. which 改成whose ; 9. his 改成her ;10. thank 改成thanks 写作参考范文: Dear Mary, How’s everything going? With the fiftieth Earth Day approaching, our school is going to hold a poster exhibition related to it . I’m writing to invite you to attend the meaningful display. Scheduled on 22 April, 2020, the exhibition will be held in the school hall. With the aim of drawing attention to crit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 activity provides a platform for participants to remind people that we should care about nature. Additionally, well-designed works chosen from keen students cover various aspects relevant to protection issues. You can have access to posters that are a combination of art and education. Were you present, you would be treated to an instructive and touching feast conveying love and concern to our mother Earth. Time permitting, I sincerely hope that you can make it. Looking forward to your coming! Yours, Li Hua 听力原文: Text 1 W:Dad, I want to learn how to drive this summer vacation. M:That’s a good idea! You’d better hurry up before they’ve filled all classes. Many people are learning how to drive now. W:OK, I will. Text 2 M:I’m leaving now. What would you like me to bring you? W:Please get me some apples. Oh, I almost forgot! Buy me a notebook. Text 3 M:Mary,you are American, right? Can you teach me the rules of American football? W:I’m sorry, David. I don’t know much about them. But I can ask my brother Frank to help y ou. M:It’s very kind of you. Text 4 M:Did you receive my application? W:I did, but I have not had a chance to look it over yet. M:Not yet? It’s been over a week and I was hoping to get an answer today. Text 5 W:I’m writing a story for the high school newspaper. It is an article on people’s feelings about graduation. M:I’m so excited about it. How about you? W:Me? In fact, I feel a little scared. Text 6

2015年天津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5年天津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第I卷1至6页,第II 卷7至11页。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I卷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上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寂寥.(liáo)雾霾.(mái)瞋.(chēng)目潜.(qián)移默化 B.氛.(fēn)围吝啬.(sa)熹.(xī)微束.(shù)之高阁 C.发酵.(jiào)徘徊.(huái)滂.(pāng)沱叱咤.(chà)风云 D.模.(mó)板怯.(qia)懦签.(qiān)署断壁颓垣.(yuán) 2.下列词语中没有 ..错别字的一组是 A.透彻频律攻坚战振聋发聩 B.通谍竞聘节骨眼锋芒毕露 C.精悍杂糅识时务礼尚往来 D.坐标博取辩证法大相径庭 3.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散文能够真正地见出一位作家的个性和__________。阅读散文,我们能体会到鲁迅的________,冰心的________,梁实秋的幽默机智,丰子恺的清雅淡泊。“情”是散文的命脉和灵魂,对于散文的“情”来说,真挚_________。 A.情趣冷峻深沉温和娴雅至关重要 B.情趣冷峻深沉冲淡平和至关重要 C.情调冷峭阴沉温和娴雅举足重要 D.情调冷峻深沉冲淡平和举足重要 4.下列各句中没有 ..语病的一句是 A.“五大道历史体验馆”项目以五大道历史为背景,以洋楼文化为主线,结合历史图片、历史资料、历史物品、历史人物,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现当年的洋楼生活。 B.“全民阅读”活动是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引导市民多读书、读好书,使读书成为一种体现百姓精神追求的生活方式。

2021届浙江省三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英语试卷及答案

2021届浙江省三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 英语试卷 ★祝考试顺利★ (含答案) 第Ⅰ卷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 5 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 A、B、C 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 10 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at will the man do first? A. Learn more about prices. B. Find a supplier. C. Do reports. 2. When will the meeting be held? A. At 11:30. B. At 12:00. C. At 1:00. 3. Why is the woman leaving work early? A. To take care of her mother. B. To post a package. C. To pick up a car. 4. What are the speakers talking about in general? A. A trip. B. Food. C. The weather. 5. What relation is the man to the woman? A. Her customer. B. Her co-worker. C. Her boss.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 5 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 A、B、C 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 秒钟;听完后,各小题给出 5 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 6 段材料,回答第 6、7 题。 6. What will the woman do on Saturday afternoon? A. Do her homework. B. Enjoy a concert. C. Watch a game. 7. Where will the woman go on Sunday? A. To a park. B. To a hospital. C. To the man’s house. 听第 7 段材料,回答第 8、9 题。 8. What is the woman’s opinion about the computer screen? A. Big. B. Nice. C. Stylish. 9. What brings the man a bit of trouble? A. The screen. B. The keyboard. C. The mouse. 听第 8 段材料,回答第 10 至 12 题。 10. What is the purpose of the call? A. To accept a position. B. To advertise a job opening. C. To check on a job application. 11. For what day is the man’s appointment scheduled? A. Tuesday. B. Thursday. C. Friday. 12. What does the woman ask the man to do? A. Call her later. B. Meet with Victoria Smith. C. Wait at the front desk.

2015年北京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北京卷) 本试卷共10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 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印刷术,曾被誉为“文明之母”。毕昇的活字印刷,更是领先了西方数百年,揭开了世界印刷史的辉煌一页。然而,时至20世纪,中国印刷业遇到了巨大的危机和挑战。 20世纪40年代,美国发明了第一代打字机加照相机的手动式照排机,但该照排机效率不高,一旦按错键,改版很麻烦。1958年美国发明了光机式西文照相排字机,在计算机控制下依靠光学和机械方法选取字模,逐字照相形成版面,称为第二代排字机。1969年,日本也研制成功第二代汉字排字机。1965年西德成功研制出阴极射线管输出的第三代排字机。三代机的速度可以比二代机快10倍,适用范围也广。日本引进西德和美国的技术,于1975年也初步研制成第三代汉字排字机。1976年英国研制出第四代排字机,它采用激光技术,用激光束在底片上扫描打点形成版面。日本也正在研制第四代汉字排字机,但尚未成功。 此时此刻,中国的印刷业却仍在沿用古代的技术,在汉字的“丛林里”艰难跋涉。 从美国的第一代手动照排机,到英国的第四代激光排字机,世界照排技术的发展进步大大依赖于不同国家在科技方面的实力。就拿阴极射线管输出的第三代排字机来说,该类排字机对底片要求高,对所使用的阴极射线管分辨率也要求很高。这些困难,在中国当时的技术条件下难以克服。 汉字相比表音体系的文字,数量巨大。从印刷的基本需求看,排字机的字库通常要收7000多字。而从一般书报的需求来说,字体就有书版宋、报版宋、标题宋、仿宋、楷体、黑体、长宋、扁宋、长黑、扁黑等10多种;字号还有小六号、六号直到初号,共15种。如此一来,字库的收字就会成倍增长。 汉字的巨大数量,为排字机字库的存贮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再加上文字印刷质量上的需求,要保证字形美观、笔锋明晰,汉字带给排字机的技术困难就会更大。20世纪已进入信息时代,只有几十年历史的计算机,向拥有数千年历史的汉字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有外国人说:“汉字如果不废除,中国就不能进入现代文明,也永远无法真正走向世界。” (取材于1979年7月1日《汉字信息处理》) 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中国印刷业面临“巨大的危机和挑战”的原因,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研究进程的落后 B.计算机的历史短 C.汉字自身的特征 D.技术条件不具备 【参考答案】B 【解析】选项B中“计算机的历史短”是所有国家都面临的客观现实,并不是中国印刷业面临“巨大的危机和挑战”的原因。A选项“研究进程的落后”材料一的二、三自然段可以总结得出。C选项“汉字自身的特征”从第五自然段“汉字相比表音体系的文字,数量巨大……”可以得出。D选项“技术条件不具备”从第四自然段“……这些困难,在中国当时的技术条件下难以克服。”可以得出。 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汉字在信息时代遇到“严峻的挑战”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汉字数量大,排字机字库存贮困难 B.因字形字体的制约,汉字排版繁复

2019年高考语文试卷-(全国II卷与答案)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到他接触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美而无所偏失。 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论诗的话,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就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媸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一切人物情态,都能随物赋形,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风斜”;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哀悲响;写洗兵马之欢忭,写出一片欣奋祝愿之情、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 其次值得注意的,则是杜甫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我以为每一位诗人对于其所面临的悲哀与艰苦,都各有其不同的反应态度,如渊明之任化,太白之腾跃,摩诘之禅解,子厚之抑敛。东坡之旷观,六一之遣玩,都各因其才气性情而有所不同,然大别之,不过为对悲苦之消融与逃避。其不然者,则如灵均之怀沙自沉,乃完全为悲苦所击败而毁命丧生,然而杜甫却独能以其健全的才性,表现为面对悲苦的正视与担荷。所以天宝的乱离,在当时诗人中,唯杜甫反映者为独多,这正因杜甫独具一份担荷的力量,所以才能使大时代的血泪,都成为了他天才培育的浇灌,而使其有如此强大的担荷之力量的,则端赖他所有的一份幽默与欣赏的余裕。他一方面有极主观的深入的感情,一方面又有极客观的从容的观赏,如著名的《北征》诗,于饱写沿途之人烟萧瑟、所遇被伤、呻吟流血之余,却忽然笔锋一转,竟而写起青云之高兴,幽事之可悦,山果之红如丹砂,黑如点漆,而于归家后,又复于饥寒凛冽之中,大写其幼女晓妆一片娇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