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办学及发展情况的汇报

010办学及发展情况的汇报
010办学及发展情况的汇报

关于仙桃广播电视大学办学及发展情况的汇报

一、基本情况

仙桃广播电视大学其前身为1979年10月建立的荆州电大仙桃工作站,1993年7月仙桃工作站升格为荆州电大仙桃分校,1995年4月经省政府批准成立仙桃广播电视大学。1990年1月,当时的荆州电大仙桃工作站与仙桃市教师进修学校和仙桃市教育函授站合并,成立一套机构、几块牌子的办学单位,借助广播电视大学远程高等教育资源和高等函授教育资源,为仙桃地区的教育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为满足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学习需要服务,为满足广大中小学教师补偿和提高学历、开展继续教育服务。

仙桃电大的原校址在仙桃市郊的杜台村,农村的学员们乘车进城后,还要再乘车到杜台,既增加了经济负担,也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学习极不方便。两校合并后,学校筹集资金,在城区购置土地,修建校舍,并在办学过程中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积累资金搞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终于建成了今天这样一座环境幽美、设备齐全的地方成人高等学校。

仙桃广播电视大学成立以来,各级领导对学校建设与发展十分重视,中央电大副书记、副校长陈志龙、湖北电大党委书记张春风、校长曾繁辉、副校长刘刚军、梁赵清、刘建安多次到学校考察、检查、指导工作。教育部师范司、教育厅师管处、省教院、省继教中心的领导也多次到校调研、检查、指导。

由于仙桃电大对仙桃地区的经济建设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仙桃地方党政领导十分重视电大的建设与发展,市政府以仙政发[1999]29号文件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办好仙桃广播电视大学的通知",仙桃市政府第34次常务会议曾专门研究落实电大普通生安置工作。市教育局把电大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工作来抓,市教育局局长邹汉林、副局长王章爽、王明轩、徐红兵,副书记丁柏和到校参加开放教育活动,了解开放教育工作情况。

目前,学校设有校委会、校务办公室、教务处、导学中心、继教培训处、招生与毕业生办公室、总务处等机构。学校教职工总数104人,其中在职70人,离退休34人。在职职工中,教学人员44人,行后及退养人员26人。教学人员中,高级职称10人,中级职称19人,初级职称15人。学历层次均在本科以上。外聘兼职教师23人,高级职称10人,中级职称13人。

学校现有学历教育在校生总数2274人。其中电大系列学历教育在校生1976人,电大生中中专208人,大专1533人,专升本235人;师训系列学历教育在校生298人,全部为专升本。

另外,学校安排有校长岗位培训、教师岗位培训、校长提高培训、骨干教师培训、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新课程培训、新教师培训及社会各类培训等继续教育短期班平均每年2600余人次左右。

当第二代远程教育向第三代远程教育发展之时,学校确定了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思路:"以五项建设为基础,以教育科研为动力,发挥网络资源优势,突出信息技术特色,强化过程管理,严格质量监控,办好远程学习中心,构建地方终身学习体系。

二、设施、资源、队伍三项基本建设情况

(一)基础设施建设

为了适应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需要,学校在原有硬件设施的基础上,投资140余万元,加大现代化教学设施建设。这些设施包括:

设施完备的网络运行管理中心。电路电器、光端机、交换机、jv转换器、不间断电源、摄像头、桌面会议系统、www服务器、邮件服务器等网络主控系统和公共服务系统组成,负责网络运行、管理、维护与监控。

四网结合的教学信息中心。连接天网、地网、校园网、广电网,由c波段ku波段两套接收系统、教学资源摄制刻录存储系统、教学信息调制播放系统组成,负责教学信息的接收、制作、整理、集成、存储、安装与发送。

功能配套的远程学习中心。由闭路电视播课系统、多媒体教室、视频会议系统、网上视听阅览室(大小两个)、网络教室、基础微机室、电工电子实验室、语音教室、内部程控电话答疑系统、网上办公备课交互系统、网上仙桃电大主页虚拟课堂和地方广播电台仙桃电大空中学院组成,负责向学习者自主学习提供全方位自主学习环境。

本校网站2000年初即被中国教育科研网链接,成为湖北省首批上网学校,为全国首家地市级上网电大。

中国-欧盟工业职业教育培训项目办公室欧方主任瑞切卡博士来校考察时,对学校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肯花大钱建设高科技的学习中心,为学员提供良好的教学服务表示非常钦佩,他们在留言薄上写道:"你们教职员工的专业化水平和教学过程中的敬业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们!"

(二)教育资源建设

学校高度重视教育资源建设。1999年10月,学校就提出:"抢占科技制高点,充分利用国内外教育资源发展地方高等教育"的口号,以本校网站为基础,建立地方教育资源库,以海量的学习资源成为广大学习者知识的源泉。学校注重教育资源搜集、制作、整合与利用。学校设立教育资源信息中心,将天网资源、地网资源、校园网资源、邮递采购网资源、引进资源与自制资源、教学资源(教材、课件)、助学资源(相关学习材料、练习、实验资料、参考资料)、导学资源(课程安排、参考计划、学习指导)、交互及反馈资源(提问、答疑、学习评价、成绩、讨论、学习心得、反思日记)等按数字化资源(文本、音频、视频、多媒体课件)下载于服务器,链接到学校主页,物资化资源(印刷教材和音像盘、带)存放在物质资源库,分设目录,供学生和教师使用。部分自制资源除上网外,还在

空中学院播放。

这些资源,学习者可在多媒体教室或视听教室集体收看课程,可在校或在家直接通过仙桃电大网站主页上网收看视频点播,直播课堂以及其他教学资源;学校可将音像盘带复制给学员自主学习;学校全天候开放网络教室、语音室、视听阅览室等教学设施,以尽量满足学生学习,让学习者自选时间、自选地点、自选课程,自选学习方式;学校同时将文本资源下载后印发给学习者利用。

(三)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适应信息化教育的需要,学校对师资队伍素质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教职工除了应具有一般教师和管理人员的能力外,还应具备以下能力:一是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多媒体技术、电脑技术)应用与设施操作能力;二是教学资源搜集整合与课件制作能力;三是教学媒体选择与多种媒体整合能力;四是教学过程设计、实施与监控能力;五是教学互动组织协调与教学团队协作能力; 六是现代远程教育研究与项目开发能力。

学校建设了教师网上备课办公交互系统,除了供教师办公外,还帮助教师接受最新的教育观念,获取最新的教育信息,训练熟练的现代教育技能,随时进行网上交互。

学校提出"五导""五助"的教学模式帮助教师实现角色的转变。五导是:一导学习观念;二导学习计划;三导学习技术;四导学习内容;五导学习方法。五助是:一助学习环境;二助学习资源;三助答疑解难;四助互动交流,五助实习实践。这样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员自主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和帮助者

同时学校加强科研队伍建设,坚持教研、用研、研训结合;成立仙桃广播电视大学学术委员会和仙桃广播电视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研究会,制定现代远程教育研究会章程,组织教职工参加科研活动,提高队伍素质。

三、教学活动组织与管理的主要特色

1.以集中辅导和个别化自主学习为主体,运用在学校集中进行集中辅导、"小组合作学习"、在家或在校个别上机上网等多种学习方式组织学员学习。以《学生学习指南》指导学员学习,按《导学工作手册》要求辅导学员学习;利用《学生学习指南》强化了学员自主学习的过程管理和形成性考核;利用《导学工作手册》对试点专业专兼职辅导教师的备、教、改、辅、研日常考核,全程监控。

2.坚持三代远程教育手段的有机结合,运用多种媒体指导学习者自主学习。学校与仙桃广播电台共建仙桃电大空中学院为学员播课,建设现代远程教育网站,配合文字教材和辅导教学,保证学员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学习。学校通过建立空中学院,抢占空余时间;全天开放设施,保证随到随学;网站日夜运行,时时都可访问;变更双休时间,解决工学矛盾等做法,营造自主学习环境,满足自主学习要求,提供自主学习服务,将设施、资源、师资、管理、服务按学员个别化自主学习规律和质量保证体系要求进行整合与排序,为学员个别化自主学习提供全方位支持服务。同时以省校《管理工作手册》为基础,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管理,制定适应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管理制度,强化教学过程管理与质量监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四、办学成果

1.为地方培养了为数众多的各类人才

建校以来电大师训两系统共培养各类学历教育毕业生12228人,其中中专5427人,大专6324人,本科477人。毕业生中,电大系统毕业5648人,其中中专187人,大专5260人,本科201人;师训系统毕业6580人,其中中专5240人,大专1064人,本科276人。

2.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效益

93年以来由本校毕业的学生总数为8622人,其中中专3552人,大专4593人,本科477人。毕业生中,电大系统毕业4363人,其中中专187人,大专3975人,本科201人;师训系统毕业4259人,其中中专3365人,大专618人,本科276人。

93年以来政府财政对本校经费投入总数7129000元,其中93年508000元、94年789000元、95年709000元、96年635000元、97年793000元、98年739000元、99年834000元、00年833000元、01年794000元、02年1-8月495000元(含人头费、基建费、师训费等全部财政拨款)。

93年以来每培养一名毕业生政府平均投入826.8元。这是任何学校也无法与之相比较的。

与此同时,学校还为地方积累了一笔数额不小的教育资产。93年以来,学校购置土地、建设教学楼和各种公用设施、购置现代化教学设备,实现约600万元的固定资产。

学校以办学实绩为仙桃教育事业争得了荣誉--国内外专家学者给本校以高度赞誉;师范司两次组织全国会议代表到本校考察;国内八省市教育系统组团考察本校--这些品牌效应也是学校为地方积累的无形资产。

3.本校毕业生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是地方经济建设的骨干力量。

--先后有近300人担任副局级以上职务,有两人担任副厅级干部,有十多人目前正担任部办委局和乡镇的主要领导。

--地方教育系统75%的教师通过本校实现了学历达标和学历提高,为本市普九工作和科教兴市做出了突出贡献。

--培养了一大批各行业急需的专业人才,解决了地方建设的燃眉之急。如公路局的路桥人才、交通局的路管人才、国税局的征管人才、电业局的电管人才、金融系统的金融人才。这些局的领导对电大办学无不交口称赞。

--从本校走出了两名博士研究生毕业生张谨和肖春阳,他们的学术成就令世人对仙桃电大刮目相看。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