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4课 日本近代化

2019年高中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4课  日本近代化
2019年高中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4课  日本近代化

2019年高中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4课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岳麓版课后练习第五篇

?第1题【单选题】

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戊戌变法,虽然内容基本相同,但是结果却相反,下列原因中不包括

A、新兴阶级力量的强弱有关

B、国际环境是否有利

C、群众发动的程度与领导的强弱有关

D、皇帝(天皇)是否支持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对近代日本锁国政策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有利于防止外国殖民势力渗透

B、目的在于维护日本独立

C、是日本落后的原因之一

D、禁止一切外国船只来日本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关于1861 年俄国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表述,正确的是

A、改变了地主土地占有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

B、使两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但保留了封建残余

C、在农民起义基础上的资产阶级革命

D、使两国成为名列前茅的世界资本主义强国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图漫画体现了作者希望将日本联结成为一体,喻指日本明治维新中的哪一改革举措( )

A、“四民平等”

B、“文明开化”

C、“废藩置县”

D、“殖产兴业”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日本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未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而是建立了近代天皇制,最重要的原因是( )

A、明治政府的领导者与封建制度联系密切

B、资产阶级还没有能力克服封建专制主义

C、倒幕中人民没有受到民主思想的熏陶

D、日本1889年宪法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日本政府决定

A、废藩置县,取消武士特权

B、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C、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

D、殖产兴业,大力发展近代工商业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西方资本主义入侵给日本社会各阶层带来的影响有①农民更加贫困,生活更加困苦②某些生产和经营生丝、茶叶等的富裕农民、工场主和商人经济实力有了增长③某些大名开始进行自强改革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1872年日本政府发布告谕:“苟有国则有兵备,有兵备则人民不得不各就其役。”这最能说明( )

A、日本实行征兵制

B、日本以武士道精神来教育熏染军队

C、日本发展军事企业

D、日本积极准备对外扩张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20世纪初日本完全废除了不平等条约,获得了民族独立,并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的一员。这主要说明( )

A、帝国主义忙于宰割中国,无暇顾及日本

B、明治维新领袖们的“富国强兵”梦开始得到实现

C、大力倡导“文明开化”,与西方生活方式接近

D、建立了现代化的军队,军事实力超过西方列强

【答案】:

【解析】:

?第10题【单选题】

有学者认为,“似乎十分有悖常理但又千真万确的是,对西方实际统治的反抗已大大有助于完成西方文化对世界的征服。”符合文中所说的“反抗”包括( )

A、太平天国运动和美国独立

B、维新运动和义和团运动

C、洋务运动以及新文化运动

D、明治维新以及五四运动

【答案】:

【解析】:

?第11题【单选题】

刘天纯在《日奉改革史纲》中说:“因为当时的日本,资本家阶级还没达到独立经营的程度,依然有政府保护助长之必要。不过保护助长的方法和性质,都不同从前官营模范工厂制度的封建式了……其变化是更加趋向全面实行保护政策。”文中所述的“更加趋向全面”的保护政策是( )

A、保护新兴地主的土地私有制

B、工部省接管幕藩的矿山和工场

C、政府投资推动近代企业发展

D、将大部分官营企业廉价转让给政商

【答案】:

【解析】:

?第12题【单选题】

倒幕运动的根据地主要分布在( )①长州②萨摩③北海道④土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13题【单选题】

日本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统治秩序基本确立的标志是( )

A、1868年以天皇为首的新政府成立

B、1869年明治政府迁都东京

C、1885年日本实行内阁制

D、1889年《日本帝国宪法》的颁布

【答案】:

【解析】:

?第14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日本“尊王攘夷”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尊王攘夷”运动开始的标志是幕府实权人物井伊直弼被暗杀

②尊攘派主要是一些中下级武士

③得到了部分大名、富农、手工工场主和商人的支持

④尊攘派明确提出推翻幕府统治的要求

⑤“尊王攘夷”运动胜利后又进一步演变为倒幕运动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

【答案】:

【解析】:

?第15题【单选题】

如图是1865—1905年日本女子基础教育的普及率图。日本是个重男轻女的国家,1865年前,日本女子受教育率不足5%,之后某一时期突然上升,到1905年高达95%以上。日本女子受教育率突然上升的原因可能是( )

A、幕府放松了对女子的教育限制

B、日本文部省颁布了教育改革法令

C、日本天皇下达了《教育敕语》

D、日本政府确立了殖产兴业的方针

【答案】:

【解析】:

?第16题【单选题】

《全球通史》评述:“日本新领导人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部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从材料可判断,近代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是( )

A、结合国情,有选择地学习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全盘西化,全方位地学习

D、对西方文明完全排斥

【答案】:

【解析】:

?第17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日本明治维新与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都使本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B、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C、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D、都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

【答案】:

【解析】:

?第18题【单选题】

下列哪一事件使日本的景物风貌已由本来的“汉唐遗风”一变而“趋欧

俗”( )

A、大化改新

B、明治维新

C、甲午中日战争

D、工业革命

【答案】:

【解析】:

?第19题【单选题】

在现代化进程中,各国对土地所有制的处置方式不一,有的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有的废除土地私有制。以下分别对应这两种方式的是( )

A、圈地运动/明治维新

B、明治维新/十月革命

C、十月革命/1861年改革

D、1861年改革/圈地运动

【答案】:

【解析】:

?第20题【单选题】

19世纪上半叶的日本人曾经这样记述日本社会中封建统治阶级与商人的关系:“今世的诸侯,不论大小……都是对富商卑躬屈膝,以期能向他们借钱,并仰赖江户、京都等地的商人以维生计。”下列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日本封建统治者十分重视商业的发展

B、日本商人的政治地位高于诸侯

C、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富商地位、实力有所上升

D、商人成为日本封建幕府统治的阶级基础

【答案】:

【解析】:

?第21题【单选题】

日本1870年的地理教科书《舆地志略》中对比中日两国:“贵古贱今,妄自尊大,自称中华,视外国为夷狄禽兽,屡失信于外国,虽蒙其侮辱,却依然固守旧习……止步于数千年前之开化之域”;“方今我邦,朝纲一振,转为开化之方向,国势将大为隆盛,是东洋诸国中,绝无仅有之类”。这段文字( )

A、客观分析了中国的旧习弊端

B、体现出强烈的海外扩张意识

C、尚未突破传统的儒学华夷观念

D、显示出西方文明观念影响日本

【答案】:

【解析】:

?第22题【单选题】

“三千年来独立不羁之大日本,一旦受人羁缚,有血性者岂能忍视之乎?”吉田松阴这段话表明( )

A、幕府统治阻碍了社会进步

B、天皇专制阻碍了日本发展

C、美国叩关唤醒了民族意识

D、封建藩国林立成为了束缚

【答案】:

【解析】:

?第23题【单选题】

漠视个人自由权利、拒绝现代文明民主化原则的日本明治维新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国力因之迅速膨胀,但也正是这些“成功”,把日本一步一步引向1945年的大崩溃。这说明( )

A、国家发展现代化绝对不能优先发展经济现代化

B、经济现代化的地位不如政治现代化的地位重要

C、缺乏政治民主化的现代化是不完全的现代化

D、国家现代化的前提必须首先实现政治民主化

【答案】:

【解析】:

?第24题【单选题】

英国学者韦尔斯在研究日本发展的历史时这样说:“……1866年,它还是一个中世纪的民族……1899年,它已经是一个完全西方化了的民族。”促使日本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即完成了历史的重大跨越的最根本因素是( )

A、门户开放,受西方国家的影响

B、推翻幕府统治,扫除封建障碍

C、明治维新,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D、发动战争,开拓海外殖民市场

【答案】:

【解析】:

?第25题【单选题】

明治维新的措施中,最能体现新兴地主要求的是

A、废除封建身分制度,取消武士特权

B、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

C、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发展近代工业

D、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答案】:

【解析】:

?第26题【单选题】

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主导因素是( )

A、天皇权力至高无上,支持革新力量进行改革

B、倒幕派掌握政权,力行革新,顺应了时代潮流

C、废藩置县,建立近代统一国家,形成统一市场

D、引进西方科学技术,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答案】:

【解析】:

?第27题【单选题】

明治维新中最有远见的改革措施是( )

A、改革落后制度,建立新的体制

B、大力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C、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D、大力发展教育,培养建设人才

【答案】:

【解析】:

?第28题【材料分析题】

向西方学习是日本明治维新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日本1871年明治政府派使节团考察西方。实地接触西方世界后,对成员们的思想引起了巨大的冲击,使之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正如随行的福田德兰所说的,在西方文明面前,他们“简直像乡下姑娘来到了上野火车站,看到行走着的时髦女郎时,愈觉得自己土里土气,恨不得钻进地洞里去”。大久保利通也发出了“深感我们不适应这个世界”的感慨……因而最终他们“无所畏惧的放弃了自己的喜好,吸纳了外国的文明”。

——吴延谬《日本史》

材料二(日本明治政策)改变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是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的模式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

——(英国)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三由于日本有向伟大的中国文化世界借用某些东西的悠久传统,因而,19世纪在同样地借用西方世界的东西时,发生的冲突较少、痛苦较少。过去,日本以“日本精神,中国知识”为口号,适应了经过挑选的中国文化的某些方面。现在,日本又以“东方道德,西方技艺”为口号,向西方借用了它所盼望的东西。

——(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据材料一,指出日本使节团成员接触西方后的感受。分析他们有此感受的主要原因。""

据材料二,概括回答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时代的西化给日本带来的重要影响。

""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日本西化取得成功的原因。

""

【答案】:

【解析】:

?第29题【材料分析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代匠籍制度下的工匠必须定期到官府作坊服役,在政治上社会地位低下。明代民户为三等,“曰民、曰军、曰匠”,匠户最为卑贱。其中“匠”世代不能转业脱籍,不得做官。明成化二十一年(公元一四八五年),发布了班匠以银代役的法令,根据法令,凡愿出银者可以出银代役,不愿者仍旧当班,这是双轨并行的办法。清王朝建立后,于顺治二年就下令废除匠籍。班匠制度废除后,官营手士业缺乏必要的技术工匠和一般工匠,致使官营手工业逐渐趋于衰落

——转引自《中国古代经济简史》

材料二:1591年,丰臣秀吉颁布《身份统制令》,严禁士、农、工、商横向流动,农民不得弃农从商,武士不可获取町人与农民身份。明治政府成立不久就着手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取而代之的是皇族、华族、士族和平民四种身份,并宣布四民平等,取消武士特权。

——转引自《日本的政治进程:从明治维新到“55年体制”》

依据材料指出中国和日本古代身份制度的共同特点。

分析中国废除班匠制度和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身份制度改革的影响。

高中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择题集)

《历史人物评说》选择题集 1、秦能完成统一的历史原因有:①秦国经商鞅后日益强大;②春秋战国时期争霸、兼并战争使诸候国数 目减少;③长期战争使人民渴望统一;④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③ 2、秦灭六国的先后顺序是:①韩;②赵;③魏;④燕;⑤楚;⑥齐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③②④⑤⑥ C.②①③⑤④⑥ D.①②③⑤④⑥ 3、自古以来,封建帝王就特别注意对官吏进行监督。秦朝时期,中央负责监督其它官员的是 A.刺史 B.丞相 C.御史大夫 C.太尉 4、秦始皇征服百越后,增设了南方四郡,其中郡所在相当于今天广州地区的是 A.象郡 B.南海郡 C.桂林郡 D.闽中郡 5、班固在《汉书》中写到:“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这表明班固认识到秦统一的意义是 A.使人民可以有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从事生产 B.使人民脱离了弱小的诸侯国 C.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D.为我国的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 6、秦朝之所以能够实现“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主要原因是 A.实现了国家大统一 B.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C.生产力显著提高 D.秦始皇的雄才大略 7、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目的是:①崇法反儒;②防止旧势力复辟;③摧毁文化;④加强思想控制;⑤ 巩固统一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8、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的根本目的是 A.成为贤明君主 B.笼络人才 C.维护封建统治 D.减少决策失误 9、关于《唐律》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以《隋律》为借鉴 B.轻罪重罚、细密严苛 C.仁义为本,刑罚为末原则 D.删繁就简、化重为轻 10、唐太宗经常引用古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比喻告诫大臣们,反映了的什么思想 A.存百姓 B.善于用人 C.善于纳谏 D.反对铺张浪费 11、唐朝时,我国与各国的友好往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其原因不包括 A.中国的对外交通比过去发达 B.中国的经济文化处于世界先进地位 C.唐朝的疆域比过去扩大 D.唐朝的一些皇帝推行较开明的政策 12、唐政府不同以前历代统治者“贵中华,贱夷狄”的做法,而采取“挟九族以仁”的政策,说明 A.唐朝国力十分强大 B.唐政府支持少数民族建立自己的政权 C.唐朝民族政策比较开明 D.唐朝依靠少数民族巩固边疆 13、唐太宗对大臣们说,他勤于政事,不仅仅是体恤百姓,更想让大臣们长守富贵。由此可见,唐太宗“励 精图治”的本质是 A.稳定社会秩序 B. 缓和阶级矛盾 C. 维护地主阶级长久的利益 D.完善各项政策 14、康熙帝亲政后在巩固国家统一方面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 A.鳌拜专权 B.台湾问题 C.“三藩”割据 D.沙俄侵略 15、清朝“三藩之乱”主要反映了 A.汉族和满族之间的矛盾 B.汉族贵族与满族贵族之间的矛盾 C.地方割据势力与中央政府之间的矛盾 D.明朝遗臣与当朝君主之间的矛盾 16、下列战争的性质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A.雅克萨之战 B.施琅收复台湾战争 C.乌兰布通战役 D.昭莫多战役 17、康熙帝在孔子故乡曲阜亲书“万世师表”悬于孔庙大成殿上,其作用不包括

2019-2020年高中历史选修4第3章第2节 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教案)

2019-2020年高中历史选修4第3章第2节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教 案) [课标要求]概述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和建国初期的主要事迹,评价其历史贡献。 一、独立战争中大陆军的总司令 1.临危受命的总司令 (1)青少年时代:乔治·华盛顿1732年2月22日出生在弗吉尼亚,在农场里度过了少年时代。后来,他在英国殖民军中服役,多次参加对法国人的战斗,到1758年回到弗吉尼亚过了十多年种植园主的生活,逐渐对英国在北美的殖民政策感到不满。 (2)出席第一届大陆会议:1774年9月至10月,他以弗吉尼亚代表的身份,出席了在费城举行的第一届大陆会议。大陆会议宣布可以用武力反抗英国的压迫。 (3)受命于大陆军总司令:1775年4月举行第二届大陆会议。大陆会议决定:把汇集在波士顿附近的民兵整编为大陆军。华盛顿被大陆会议任命为大陆军总司令。 2.为美利坚的独立而战 (1)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华盛顿下令向全体官兵宣读这个文件,以此激励每一个官兵更加忠诚英勇地战斗。 (2)战争初期,大陆军曾连连失利,华盛顿更加坚定沉着,并且充分施展出高超的指挥艺术。 (3)1776年华盛顿指挥军队奇袭特伦顿;1777年1月3日,巧袭普林斯顿;接连的胜利使美军士气大振,也赢得了一个休整的机会。1777年10月,在华盛顿的指挥下,美军终于在萨拉托加战役中取得了开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不仅使美国摆脱了军事上的劣势,而且也直接促成法国与美国签订了同盟条约和通商条约。 (4)美国独立战争已扩大为国际性的反英战争,英国陷入空前孤立的境地。在这种情况下,华盛顿既不依赖外国,也不为英国的诱降所惑,始终忠于美国人民的独立事业,指挥大陆军继续进行斗争,并逐渐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5)1781年以后,华盛顿认识到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成熟。9月5日,华盛顿率领秘密南下的美军与法军会师。10月9日,在约克镇华盛顿亲自点燃了向英军发起总攻的第一炮。在美法联军猛烈炮火持续数日的轰击下,英军终于投降了。反攻决战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6)1783年9月3日,美英代表正式签署《巴黎和约》,美国的独立终于得到英国承认。华盛顿作为大陆军的统帅,为美国的独立建立了不朽的功勋,赢得了各界人民的崇敬和拥戴。但他对权位毫不留恋,战争结束后,他即辞去总司令职务回乡。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测试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测试题1.(2019·永州一模)材料明朝中叶,土地兼并的情况相当严重。全国纳税的土地,约有一半为大地主所隐占,贵族大地主疯狂掠夺土地,租种官田的农民生活极苦,有“一亩官田七斗收,先将六斗送皇州,只留一斗完婚嫁,愁得人来好白头”的民谣。此外,政府的财政危机日渐加重。明洪武年间,夏秋两税米2 473万石,麦471万石。但到嘉靖后,税收则降到了米1 822万余石,麦462万余石。官员冗腐现象也日益严重。明宪宗成化时(1465~1487年),明政府文武官员已达10万人,至嘉靖时(1522~1566年),更是“岁增月益”;官员“无功可以受赏,有罪可以逭诛”,官风极坏。张居正为扭转这种局面,从整顿吏治着手,裁汰冗官。同时,对有才能之人,一概以“功实为准”,大胆提拔。万历元年,他修订“考成法”,以六科控制六部,以内阁控制六科,凡各项法令、章程的实施情况都必须在簿册上加以注明。六部和都察院按账簿登记,对所属官员承办的事情逐月进行检查;六科亦可根据账簿登记,要求六部每半年上报一次执行情况,违者限事例进行议处;最后内阁同样亦依账簿登记,对六科的稽查工作进行查实。“考成法”是张居正推行其他各项改革的有力武器。此法实行后,当时朝廷命令“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居正政治改革的背景及措施。(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居正推行“考成法”的作用。(6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明朝中叶,土地兼并的情况相当严重”可知明朝土地兼并严重;据材料“贵族大地主疯狂掠夺土地,租种官田的农民生活极苦”可知封建剥削加剧;据材料“政府的财政危机日渐加重”可知明朝财政危机加重;“官员冗腐现象也日益严重”可知官员冗腐现象严重。第二小问,据材料“张居正为扭转这种局面,从整顿吏治着手,裁汰冗官。同时,对有才能之人,一概以‘功实为准’,大胆提拔”可知他裁汰冗官,提拔人才;据材料“修订‘考成法’,以六科控制六部,以内阁控制六科”可知制定考成法,对官员进行考核。第(2)问,据材料“‘考成法’是张居正推行其他各项改革的有力武器。此法实行后,当时朝廷命令‘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可知成为张居正推行其他各项改革的有力武器,加强中央集权。 答案:(1)背景:土地兼并严重;封建剥削加剧;严重的财政危机;官员冗腐现象严重。措施:裁汰冗官;提拔人才;加强对官员的考核。 (2)作用:成为张居正推行其他各项改革的有力武器;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中央集权。 2.材料“晋自中原丧乱,元帝寓居江左,百姓之自拨南奔者,并谓之侨人。皆取旧壤之名,侨州郡县。”中国中古时代是一个家族时代,呈现出鲜明的家族政治、家族经济与家族文化的特征。东晋南朝时代,侨州郡县普遍设置乃至成为一种制度。侨流人口的迁徙与定居新地,基本上保持着乡族集团的形式,这就使得安辑侨流采取设立郡县的方法比较简便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选修题汇编(含答案及解析)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1)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从秦朝铸造“半两”钱开始,铜币主要以重量为名。汉代的“五铢”钱,“重如其文”,直到隋代,都被视为标准性的钱币,由于盗铸、剪凿良币以取铜等原因,钱币实际重量与钱币上铭文不符的现象时常发生。隋末,劣币盛行,“千钱初重二斤,其后愈轻,不及一斤”。币值混乱、影响流通。针对这种情况,武德四年(621)唐高祖下诏铸“开元通宝”钱,即在钱币上铸“开元通宝”字样(或识读成“开通元宝”),大小仿汉“五铢”,称作一文,亦称一钱,每十钱重一两,“新钱轻重大小最为折衷,远近甚便之”。这成为衡法由十六进位制度变为十进位制的关键,“钱”取代“铢”成为“两”以下的重量单位,此后历代钱币均称“通宝”或“元宝”,钱币上不再标识重量。宋代以后,使用皇帝的年号作为钱名逐渐成为常制,如“熙宁通宝”“光绪元宝”等。 ——摘编自彭信威《中国货币史》等(1)根据材料,指出唐代币制改革的主要内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币制改革的意义。(9分) 【答案】 (1)推动了衡法向十进位制转变;不再直接以钱币重量体现币值。(6分) (2)终止了五铢钱长期流通的历史,开启了新的货币体系;币值与钱币重量脱钩,为非金属货币产生创造了条件;方便了流通,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年号钱的出现奠定了基础。(9分)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唐代币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从材料中归纳概括即可,材料信息“这(铸造开元通宝)成为衡法由十六进位制变为十进位制的关键”、“钱币上不再标识重量”等可归纳为推动了衡法向十进位制转变、不再直接以钱币重量体现币值等。 第(2)问“唐代币制改革的意义”,材料信息“‘钱’取代‘铢’成为‘两’以下的重量单位。此后历代钱币均称‘通宝’或‘元宝’,钱币上不再标识重量。宋代以后,使用皇帝的年号作为钱名逐渐成为常制,如‘熙宁通宝’‘光绪元宝’等”可归纳出“终止了五铢钱长期流通的历史,开启了新的货币体系”“为年号钱的出现奠定了基础”等。依据所学知识可从“币值与钱币重量脱钩,为非金属货币产生创造了条件”、“方便了流通,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等角度补充。 【题文】 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此次中国共产党发表之宣言(指《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即为民族意识胜过一切之例证。宣言中所举诸项,如放弃暴动政策与赤化运动,取消苏区与红军,皆为集中力量,救亡御侮之必要条件……对于国内任何派别,只要诚意救国,愿在国民革命抗敌御侮之旗帜下共同奋斗者,政府自无不开诚接纳,咸使集中于本党领导之下,而一致努

2016新课标三维人教历史选修4 第三单元 第2课 美国国父华盛顿

清单一华盛顿的成长历程 维农山庄的主人 1.童年 出生于弗吉尼亚的一个大种植园主家庭,从小培养起各种优秀品质。 2.少年 掌握了土地测量、牲畜饲养等技术,学会用自己的技能去挣钱。 3.青年 20岁左右继承了哥哥的维农山庄,30岁左右经营一个较大的种植园。参加过七年战争,积累了作战经验和领导艺术。 清单二华盛顿的军事成就 领导独立战争 1.背景 (1)原因:英国加重了对北美人民的剥削,影响了北美经济发展,引起北美人民的不满。 (2)导火线: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双方矛盾激化。 2.进程 (1)开始:1775年4月,来克星顿的枪声,北美人民打响了反抗英国殖民者的第一枪,战争爆发。 (2)整编大陆军:在第二届大陆会议上,华盛顿被推举为大陆军总司令。制定严明的纪律,改进部队装备,招募新兵。 (3)首次胜利:1776年初,攻占波士顿,这是北美人民取得的首次胜利。 (4)建国:1776年7月4日,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宣告美利坚合众国成立。 (5)传奇胜利:指挥突袭特伦顿和普林斯顿并取得了传奇性胜利。 (6)转折:1777年10月取得萨拉托加大捷,成为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7)战争结束:1781年,取得约克镇战役的胜利,战争结束。1783年,美英在巴黎签订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深化认知] 美国独立运动既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具有双重性。 清单三华盛顿对美国国家建设的贡献 主持制宪与首任总统1. (1)背景: ①1781年3月生效的《邦联条例》确定美国为一个邦联国家,邦联政府无权干涉各州内政。 ②1786年,谢司领导的起义,使统治集团认识到强化中央权力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2)制定联邦宪法:1787年制宪会议,通过了《联邦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 2.首任总统 (1)第一任期: ①网罗人才,组建内阁。 ②建立国家银行以巩固国家信用。 ③改善与英国的关系,与周边印第安人签订友好条约。 ④创立了总统否决权制度,完善民主制度。 (2)第二任期: ①巩固了第一任期的成果。 ②1793年签署宣言,宣布“严守中立”政策,不介入欧洲战争。 ③展开西进运动。 (3)急流勇退: ①1796年9月,发表告别辞,成为美国孤立主义的先导。 ②不当终身总统,开创总统连任不得超过两届的制度。 清单四对华盛顿的评价 “美国国父” 为“美国国父”。 [深化认知] 华盛顿是美国历史上首位总统,为美国的独立和民主制的完善作出了突出贡献,也为世界其它国家的革命者与领导人开展革命与建设工作树立了榜样。

高考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例题

高考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例题1.(2018·海南卷单科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710年,唐睿宗李旦登基,改年号为“景云”。其时,吐蕃、突厥、契丹等与唐关系紧张,以前采取的临时任命将领率兵出征的办法,已难以应对边境危机。景云二年,唐朝派出河西节度使,募集军队,驻守河西走廊,“自此始有节度之号”。同年,改变以前朝廷临时遣使分“道”巡察地方的办法,设置十三道按察使,驻地相对固定,大多由所在地行政长官兼任,代表朝廷纠举、处理所在道的州、县官员违法乱纪行为,“风俗一变”。712年,唐玄宗正式即位,随后十余年间,节度使制度在边境地区广泛推行,十三道增为十五道。这些制度成为“开元盛世”的重要保证,也给唐玄宗晚年的政治动荡埋下了隐患。 ——摘编自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通史》等 (1)根据材料,说明唐代景云年间改革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代景云年间改革的影响。 【解析】(1)唐代景云年间改革的目的,据材料“吐蕃、突厥、契丹等与唐关系紧张”“已难以应对边境危机”,可得出应对边防危机;据材料“代表朝廷纠举、处理所在道的州、县官员违法乱纪行为”,可得出整顿地方吏治。 (2)唐代景云年间改革的影响,据材料“派出河西节度使,募集军队,驻守河西走廊”,改变“以前采取的临时任命将领率兵出片的办法”,可得出形成新的边防体制;据材料“改变以前朝廷临时遣使分‘道’巡察地方的办法,设置十三道按察使,驻地相对固定,大多由所在地行政长官兼任”,可得出促时监察体制完善;据材料“这些制度成为‘开元盛世’的重要保证”,可得出促成“开元盛世”;据材料“也给唐玄宗晚年的政治动荡埋下了隐患”,可得出节度使掌握兵权成为“安史之乱”爆发的一个原因。 【答案】(1)目的:应对边防危机;整顿地方吏治。 (2)影响:形成新的边防体制;监察体制完善;促成“开元盛世”,节度使掌握兵权成为“安史之乱”爆发的一个原因。 2.(2018·江苏卷文综历史)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戊戌变法时期,改革科举制度的主张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梁启超提出了比较系统的改革科举制度的方案。他的上中下三策从

高中历史选修4笔记整理

高中历史选修4笔记整理 一、秦统一六国(1客观条件:①社会经济发展,各民族、各地区间联系加强,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②久经战乱,人民渴望统一。③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奠定基础。(2主观条件:①广泛吸引各国贤士②制定正确的统一方略——“先弱后强远交近攻”③接受法家思想理论2、历史意义:符合人民愿望,推动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 二、建立集权统一国家1、政治上: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内容:①确立皇帝制度;②中央设三公九卿;(三公名称及职责③地方实施郡县制度(2特点:①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②地方绝对服从中央(通过郡县制③皇帝直接任免官吏(3影响:①巩固统一,加强了对人民统治,②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2、军事:南征百越设四郡、北击匈奴,修筑长城意义:拓展了疆土,奠定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域3、文化:统一文字(小篆4、经济:①统一度量衡制②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5、交通:统一车轨,修筑驰道、直道,建立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网络。(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6、措施颁布意义:①有利于巩固统一; ②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三、暴政1、表现:a“焚书坑儒”:摧残文化,钳制思想(2严刑酷法轻罪重罚(3大兴土木徭役兵役繁重:修长城建宫殿、陵墓2、影响:激化了阶级矛盾,导致秦朝很快灭亡。 四、评价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政治家、有作为的皇帝。①统一中国②创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等,对巩固国家统一,促进经济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重大贡献。 ③“焚书坑儒”摧残了古代文化,钳制了思想发展。④秦始皇的暴政激化了阶级矛盾,是导致秦朝很快灭亡的根本原因。 一、贞观之治(627——649 (一表现: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生产发展民风淳朴社会和谐民族关系融合对外开放(二原因①主观上:吸取隋亡教训,个人作用;②客观上:隋朝的经济繁荣;劳动人民辛勤劳动(三措施a政治:选贤任能,虚怀纳谏,从民本思想出发,慎用刑法,完善三省六部制b.经济: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不夺农时,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c.思想文化: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d.民族:开明的民族团结政策利于民族融合,国家统一e.对外:友好开放,兼收并蓄(四民族:平靖边疆,设机构管辖,册封,和亲(五自省:撰写帝范

高中历史选修材料题专项训练

高中历史选修材料题专项训练 选修一《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叫克里埃尼图斯的青年。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职的财产资格。后来,他开办了手工作坊,生产葡萄酒并销往市场。5年后,他的年总收入达到了280麦斗,跻身于第三等级。 (1)按梭伦立法,跻身第三等级的克里埃尼图斯能享受什么政治权利?如果生活在秦国,依据商鞅之法,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提高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 (2)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剥夺了贵族特权,在此过程中,两者采取的策略有何不同? 2、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是古代东西方比较典型的改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不同等级的人则待遇不有所不同。……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一切公职人员,决定宣战等一切国家大事。奖励国外技工迁居雅典,对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鼓励橄榄油出口。材料二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全国划为41县,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凡从事“本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业”者……入官府为奴。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依据材料,概括两次改革内容所涉及的共同方面。其目的分别是什么? (2)两次改革对本国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各产生了什么影响? 3、中外历史上的许多重大改革,往往通过限制、冲击原有特权的方式来追求社会的公平与公正。请回答: (1)试从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和梭伦改革的措施中各举一例,说明他们是怎样限制特权、追求社会公平与公正的? (2)上述改革都遭到了旧势力的强烈反对,商鞅被车裂而死,王安石被罢官,梭伦被迫到国外游历。作为一个改革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4、王安石变法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人们对此却评价不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介甫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 3.2材料题:美国国父华盛顿

材料题:美国国父华盛顿 1.(20i5·江苏南通中学)华盛顿是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1774年10月9日致麦肯齐上尉的信中,华盛顿写道:“我深感满意的是在整个美洲,任何有头脑的人并不企求独立恰恰相反,他们所馨香祷祝的是获得自由”。在1776年2月10日致约瑟夫。里德的信中,华盛顿写道:“告诉他们,如果除了奴役就不能使暴君及其凶狠的大臣满意,我们已决心与如此不公正、不人道的国家一刀两断。” 材料二华盛顿认为宪法所赋予的政府权力来自于人民、属于人民,政府需要通过人民给它的这种权力来进行政治统治,要受到宪法对政府权力的限制。……在一个自由的国家里人们一定要习惯去思考如何在宪法所限制的范围内进行活黄,不要越过宪法的范围也不要侵犯到他人的权利。 ——摘编自赵天越《华盛顿的宪政思想及影响述评》材料三他当时是没有必要离开总统宝座的。他可以轻易地赢得第三任。……华盛顿的让权使得总统选举能在他的有生之年,在他的赞许下举行。他的让权之举明确无误地指出,民众和宪法是这个新生国家里的唯一主人。 ——(美)雅各布·尼德曼《美国理想一部文明的历史》回答问题: (1)据材料一,华盛顿的政治要求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华盛顿宪政思想的主要内涵。据材料三,分析华盛顿对美甲民主政治作出的贡献。 2.(2015·福建双十中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世谓华盛顿创西国民主之局,非也。……纵观西国英雄,如法之拿破仑,英之格朗它(即交伦威尔),其初皆起于民主党,及功成名立,仍谋世袭,独华盛顿坚拒诸将奉为皇帝世袭之请,异矣。 ——宋恕《六字课斋津谈》(1895年)材料二若华盛顿,若拿破仑,此地球人种所推尊为大豪杰者也,然一华盛顿、一拿破仑倡之,而无百千万亿兆华盛顿、拿破仑和之,一华盛顿何如?一拿破仑

高中历史选修四主观题答案

【1.】(1)丞相绾等主张实行分封制,李斯主张实行郡县制(4分) (2)有人认为秦亡与没实行分封制有关;柳宗元认为秦亡于暴政引起人民反抗,而非郡县制的过失;王夫之认为郡县制的推行是历史的必然。(6分) (3)制度创新能促进社会进步,王朝兴衰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采用何种制度必须符合当时的社会实际。(4分,言之成理均可酌情给分) 【2】.(1)三藩割据严重威胁清朝的统治与国家的统一。(2分) (2)缓和满汉民族矛盾。(答“利用儒家文化,维护清朝统治”也可。2分) (3)平定噶尔丹叛乱;尊重喇嘛教;多伦会盟;册封活佛(6分,举出其中任意三点皆 (4)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分) 【3】.(1)材料一认为皇帝应总揽全国一切大权。材料二则认为权力来自于人民,反抗残暴统治是上帝授予人民的权利。 (2)明清时期中国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英国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3)中国的政治体制虽然有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但它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落后于世界潮流。英国的政治体制有利于资产阶级的发展,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 【4】.(1)特点:开明平等;武力与怀柔并用;实行羁糜政策;重用少数民族首领。(4分)(2)主要措施:三征噶尔丹;抗击沙俄。(2分) (3)方式:唐太宗主要采取平等发好方式;康熙帝主要采取武力征服方式。(2分) 时代特征:唐朝时期封建社会繁荣,中华文明世界领先;清朝时期封建杜会渐趋衰落,西方资本主义兴起。(2分) 【5.】(1)原因:存百姓,与民休息的民本思想;吸取隋亡的教训;慎用刑法;善于用人、纳谏。(4分) (2)变化:大兴土木,耗费巨资。(1分) (3)目的:总结反省,告诫后世;以求长治久安。(2分) (4)评价: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出现“贞观之治”(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具有自我反省(批判)的良好品质;作为封建君主不可避免出现了骄惰奢纵的行为。(3分) 【6】.(1)提出逻辑学上的“三段论”,(1分)首次对科学进行分类。(1分) (2)分类: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共和政体、僭主政体、寡头政体、平民政体。 (3分)标准:执政者的人数;维护的利益群体。(2分)共和政体(或民主政体)。(1分)(3)尊师,不盲从,敢于独立思考。(2分) 【7】.(1)孔子作为中国古代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不仅对中华民族影响深远,而且对亚洲及对世界都有重大影响,所以被奉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尊敬。(3分) (2)中庸思想。(2分) (3)孔子思想包含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今天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具现实意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身也。”重义轻利,倡导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这些思想仍是我们今天需要弘扬的。 (4分) 【8】.(1)思想:仁者爱人(包含仁爱、关怀、体谅、容忍等一切美德);以德治民,取信于民;贵贱有序(或长幼有序、建立规范和谐的人际关系等。)(3分) (2)主张:统治者应该由哲学家出任;理想国家由三个阶段构成,各守其位,国家必然和谐;统治者应该以道德和智慧治理国家(或政治权利和哲学理智结合起来)。(每点1分,任答2点,共2分)时间:三次游历徐拉古,找到哲学王的雏形阿启泰。(1分) (3)主张:国家应为人民创造幸福、荣誉的生活;政治追求高尚的道德。(2分) (4)相似处:道德与政治结合(或对政治者提出了道德建设方面的要求);主张建立一种和谐、稳定、协调的理想社会;都体现了对民主的关心。(每点1分,任答2点;共2分)启示:构建和谐社会;关注民主;加 强官员的政治修养(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每点1分,任答2点,共2分) 【9】(1)主张:孔子提出“仁”(或“礼”、“中庸”);亚里士多德提倡理性,主张由中产阶级执政(或主张“中道”)。 (2分)缺陷:模糊了等级差别和阶级压迫。(2分) (2)孙中山“三民主义”(或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4分) (3)不同:解放发展生产力,消灭阶级差别和两极分化,最终共同富裕。 (2分) 认识:中共代表全体人民的利益,只有在中共的领导下,才能建立起真正的和谐社会。(2分)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美国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一)》word教案

[高中历史]

绪论: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 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 (1) 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 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 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 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 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 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 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 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9) 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就比较容易记住。 (10)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 (16)对比记忆法:在记忆相类似的事物时,可将两种事物进行对比,找出异同。 (17)归类记忆法:把要记忆的内容列出提纲,分门别类整理归纳,然后进行记忆。 (18)重点记忆法:记住整个内容中的公式、定理、结论、基本概念、重要句子等重点,作为记忆的“链条”来联系全部内容。 (19)理解记忆法:只有深刻理解了的知识才能牢固地记住它。 (20)推理记忆法:利用一事物引出接近的事物或引出有因果关系的事物来记忆。 (21)网络记忆法:如能把所学的各知识点连成线,组成面,编成网的话,那么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也就清晰可见了。 最后, 需要提醒同学们的是:重复是记忆之母。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学者顾炎武,可以背诵14.7万字的十三经。据《先正读书诀》记载:“林亭(即顾炎武)十三经尽皆背诵。每年用3个月温故,余月用以知新。”我国当代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80多岁高龄还能熟练地背诵圆周率小数点后一百位以内的数。有人向他请教记忆诀窍,他的回答是:“重复!重复!再重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记忆就是如此。 专题三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第二分专题美国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 【课标要求】

高中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知识点及答题技巧

选修1——重大历史改革回眸 第一部分历史上重大改革的规律性总结 ⒈改革的分类 从改革的程度看,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从改革的性质看,有奴隶制度的改革、封建主义的改革、资本主义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的改革。 从改革的内容看,有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和文化改革。 ⒉改革的实质 改革是统治者对生产关系所进行的调整。它与社会革命不同,并不否定现存制度,而是对现存制度加以改良,使之尽量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 ⒊改革的原因(背景)及相应目的 总的来讲,古代重要政治改革的发生都是由于旧的生产关系或上层建筑不适应新的生产力或经济基础的发展的需要。 具体来讲,这些原因大体可以表述为: ①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 ③统治阶级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为抑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增加财政收入,实现富国强兵; ④旧制度、习俗、思想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 ⑤民族危机严重 ⒋改革成败原因的分析及认识 ⑴决定改革成败的几个要素 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因时改革,是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 ②看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 ③改革必然会损害部分人的利益,必然会遇到阻力,不会一帆风顺,这就要求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④改革的措施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是否行之有效。 ⑤当时的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 2)、改革成败原因的分析 决定改革成败的几个要素: 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因时改革,是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 ②看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 ③改革必然会损害部分人的利益,必然会遇到阻力,不会一帆风顺,这就要求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④改革的措施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是否行之有效。 ⑤当时的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 之路。 4.改革的认识和启示 ①改革的必要性。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必须与时俱进,敢于改革。改革是革除弊政、促使国家富强的重要手段,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

高考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高考试题

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2014·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48)(15分) 材料一北宋时,皇帝鼓励官员议政。苏轼称:“自建隆(北宋第一个年号)以来,未尝罪一言(谏诤)者。”士大夫也以天下“安危治乱”为己任,积极议政,上书言事蔚为风气。包拯任监察御史时,曾弹劾包括宰相在内的多名朝中大员;后任开封府尹,善于断案,执法刚正不阿,对贪官嫉恶如仇。“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平民)时”。 ——摘编自漆侠主编《辽宋西夏金代通史》等材料二与包公有关的笔记,话本在宋代即开始流传。元代出现了《陈州粜米》等多种包公题材的杂剧。清代小说《三侠五义》、戏剧《铡美案》等深入人心。包拯遂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后世人称“包青天”。 ——摘编自徐忠民《包公叙事》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包拯勇于弹劾官员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包青天”在后世广为传颂的原因。(9分)2.(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48)(15分) 材料甲午战败后光绪帝痛感危亡在即,锐意变法,他曾对庆亲王奕劻说:“太后若仍不给我事权,我愿退让此位,不甘做亡国之君。”1895年6月,光绪帝读康有为的上书深受启发,遂于1895年至1897年间屡颁改革性质的法令。1898年6月11日,慈禧太后面告光绪帝:“前日御史杨深秀、学士徐致靖言国是未定,良是。今宜专讲西学,明白宣示。”于是,光绪帝颁布了变法诏书。15日,慈禧太后迫使光绪帝下诏将他的老 师翁同龢开缺回籍,并令授任新职的高官大员,须向慈禧太后谢恩。16日,光绪帝在一度“战栗变色”后,仍如期召见康有为,商讨变法事宜。9月4日,光绪帝下令将阻止变法的礼部尚书怀塔布等6人革职,后又把阻挠变法的李鸿章逐出总理衙门。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光绪帝为推行变法所采取的主要措施。(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戊戌变法中光绪帝的作用。(7分)

历史选修4华盛顿

美国国父华盛顿 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1732年2月22日-1799年12月14日),1775年至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时大陆军(Continental Army)的总司令,1789年成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其同时也成为全世界第一位以“总统”为称号的国家元首),在接连两次选举中都获得了全体选举团无异议支持,一直担任总统直到1797年。 华盛顿早年在法国印第安人战争(French and Indian War)中曾担任支持大英帝国一方的殖民军军官。之后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率领大陆军团赢得美国独立,他拒绝了一些同僚怂恿他领导军事政权的提议,而回到了他在维农山(Mount Vernon)的庄园回复平民生活。 在1787年他主持了制宪会议,制定了现在的美国宪法,并在1789年,他经过全体选举团无异议的支持而成为美国第一任总统。他在两届的任期中设立了许多持续到今天的政策和传统。在两届任期结束后,他也自愿地放弃权力不再续任。之后他便再次恢复平民生活,隐退在弗农山庄园。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从华盛顿揭竿而起的那一天起,他的一生就是整个国家的缩影。华盛顿始终被学者排名为最伟大的美国总统之一。2006年,华盛顿被美国的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第2位。在美国学者麦克·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华盛顿名列第27位,是该榜排位最靠前的美国人。 知识点一维农山庄的主人和领导独立战争 1.维农山庄的主人 (1)童年:1732年,出生于弗吉尼亚的一个大种植园主家庭,从小培养起各种优秀品质。(2)少年:20岁左右继承了维农山庄,30岁左右经营着一个较大的种植园。 (3)青年: ①参加过七年战争,积累了作战经验,锻炼了领导能力。 ②由于对英国殖民者作战的前景感到失望,又回到了农庄。 2.领导独立战争 (1)战争原因 ①根本原因:英国政府对北美的殖民政策加重对北美人民的剥削,压制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美利坚民族的形成; ③启蒙思想的传入; ④直接原因(导火线):波士顿倾茶事件(1773年)——矛盾激化 (2)战争爆发 1775年4月,在莱克星顿,北美人民打响了反抗英国殖民者的第一枪。 (3)整编大陆军 ①制定严明的纪律,改进部队装备,招募新兵。 ②请普鲁士军官训练大陆军。

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第一单元梭伦改革

与古代的埃及、印度和中国文明相比,古希腊文明产生的地理环境有什么不同?这种环境造成了什么结果? 古希腊文明产生的地理环境与埃及、印度和中国背靠大陆,腹地开阔,依托平原大河的形势具有极为显著的不同。希腊全境满是千形万态的海湾。这地方普遍的特质便是划分为许多小的区域,同时各区域间的平原,小小的山谷和河流;这里并没有大江巨川,没有开阔的平原流域;这里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 地理环境的复杂使他们的生活方式具有多样性。近海地区的居民,主要依靠捕鱼、制盐和经商谋生。山地的居民,主要从事游牧业。只有占据了那些谷地平原的居民,才能从事农业。这种多样化的适应方式和狭小的地理空间,从远古起,就使希腊人的商业航海贸易发达起来。这种地理环境,又不利于中央集权的专制政治的出现。如果说在大平原地区,极易通过军事征服实现统一,建立一个专制主义的大帝国,如古代埃及、中国,以及印度,从而将每一个人都纳入某种高度集中统一的政治体制之下,那么希腊这种被高山海洋分割成小块的山地半岛,就不便于做到这一点。这就是造成希腊城邦文明的地理根源。 2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 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 - 3 –

商鞅变法 4

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 对秦的影响主要是积极的:在商品经济不发达的秦国,农业是经济基础,保证了封建国家的财源和兵员,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为秦国的统一准备了物质条件,这一政策对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封建制度的巩固曾起过积极的作用。 对后世的影响主要是消极的:历代统治者在商品经济逐渐发展的时候,仍然推行此政策,抑制了商品经济和工商业的发展,阻碍了明朝中期后的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进而造成中国近代落后,.同时,重农抑商政策,往往限制了社会经济的平衡发展,导致经济结构过分单一。历史上往往因为政策上的原因、认识上的偏差,造成一定消极影响。如为扩大耕地面积,人为地毁林开荒、围湖造田,导致了环境的恶化。 启示:商品经济、农业经济都是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忽视任何一方;品经济的发展有其内在的发展规律,不应该认为地禁锢他的发展;当今世界经济的多极化发展,商品经济前途广阔,随着现代化步伐加快,他将居于主导地位 - 5 –

高中历史选修四总复习提纲

选修四总复习提纲 ㈠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一、秦始皇能够统一六国的原因①根本原因:统一是历史必然趋势;②国力因素:商鞅变法奠定经济和军事基础;③民心因素:人民渴望统一;④个人因素:嬴政具有雄才大略。 二、秦始皇巩固统一采取的具体措施 ①政治上:建立皇帝制,推行郡县制和三公九卿制,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②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促进经济发展;③军事上:修筑长城,北击匈奴,南征百越,增设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域;④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国内经济文化的交流;⑤交通上:建立起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网,有利于各地经济的发展和交流。 三、秦始皇的暴政的表现和暴政的影响 ⑴表现:①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②大兴土木,劳民伤财。③徭役繁重。④刑法严酷。⑵影响:激化阶级矛盾,加速秦的灭亡。 四、评价秦始皇 ①秦始皇统一中国,结束诸侯割据的政治局面,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新纪元;另一方面他的暴政又导致秦朝很快灭亡;②秦始皇是封建社会初期地主阶级杰出政治家,但是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 ㈡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一、“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和表现 ⑴原因:①客观上: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总结历代兴衰的经验。②主观上:唐太宗心存百姓,选贤与能,励精图治,善于用人与纳谏,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和发展。 ⑵主要表现:①政治上:虚心纳谏,选贤与能,加强中央集权,使唐朝政治清明,社会安定; ②经济上:强调存百姓思想,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使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③法律上:

慎用刑法,使社会风气得到了很大改观;④思想上:文德治国,崇儒尊孔,有利于提高官员素质,扩大统治基础;⑤民族关系上:采取民族平等政策,加强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往来或控制,促进民族关系发展;⑥对外关系上:采取积极友好态度和开放政策,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二、唐太宗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①唐太宗励精图治,使唐朝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阶级矛盾缓和,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这就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②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同周边各族之间的联系,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过入了鼎盛时期。③唐太宗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这使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色彩; ㈢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一、康熙帝初年面临问题 ①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坚持抗清;②沙俄势力正在东来;③游牧于漠西和漠北的蒙古各部需要加强管理;④地方割据实力的威胁尚未清除⑤满汉矛盾尚未平复。 二、康熙帝巩固中国统一的举措 ①平定三藩,有利于安定统一;②收复台湾:启用郑氏降将施琅。收复后台湾设一府三县,隶属福建省。加强了台湾和大陆联系,促进了台湾开发,巩固了海防。台湾正式隶属于清朝中央政权的行政管辖之下;③三征噶尔丹,打击了新疆蒙古分裂力量。④册封五世班禅,加强对西藏的管理。⑤尊重中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崇尚儒家文化,恢复开科取士,延揽汉族文士,缓和了阶级、民族矛盾,加快了满族文化的发展步伐。 三、康熙帝维护国家主权表现和历史影响 ①表现:抗击沙俄入侵,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签订《尼布楚条约》确定中俄东段边界 从法律肯定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②历史影响:扫除了地方割据势力,抗击了外来侵略,基本奠定了中国版图,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统一和安宁。 四、评价康熙帝 ①功绩:康熙扫除了地方割据势力,抗击了外来侵略,基本奠定了中国版图,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安宁,为康乾盛世的到来奠定基础。②消极:大兴文字狱;实行闭关政策。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 3.2历史人物:华盛顿

华盛顿 华盛顿(1732—1799)美国独立战争的领导人,美国第一任总统。1732年2月22日出生在弗吉尼亚东部的一个大种植园主家庭。从1748年起,在弗吉尼亚当过三年土地测量员。后来,曾在英国殖民军服役,获上校军衔。曾参加1756年爆发的英法“七年战争”,随英国军队对法国作战,为英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并受到军事锻炼,成为具有军事才能的人。他还参加过对西部印第安人的大屠杀。1759年至1774年为弗吉尼亚议会议员,反对英国殖民统治。1774年初和1775年先后当选为第一、二届大陆会议代表。1775年,第二届大陆会议任命他为大陆军总司令。在人民群众的推动和支持下,他率领大陆军经过特伦敦(1776)、普林斯顿(1777)……和约克镇(1781)等战役,击败了英军,取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赢得了人民的爱戴。1787年5月,华盛顿在费城主持召开制宪会议。会议制定了联邦宪法,决定建立联邦政府。1789年1月,华盛顿当选为美利坚合众国第一任总统,4月,在美国临时首都纽约就职。1793年连任。任内,他尽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对外贸易;设立合众国银行;成立联邦最高法院。但他主张保存奴隶制。1797年,华盛顿任第二届总统期满,退居弗吉尼亚的维农山庄。1799年12月14日因患喉头炎逝世。 华盛顿受到美国人民的高度尊敬,被誉为“美国之父”。他的功绩,不仅在于作为大陆军总司令,领导美国人民最终取得了北美独立战争的胜利,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还在于他拒绝了独立之初一些人提出的君主立宪和称他为国王的主张,领导制定了美国宪法,从而确立了美国的民主共和制。 华盛顿留给后人最重要的遗产之一,是他拒绝了终身制,开创了美国总统任职不超过两届的先例。关于总统的任期,美国宪法只规定“任期四年”(第二条第一款),至于可否连任则只字未提,实际上为总统终身制留下了余地。独立之初,华盛顿威望极高,甚至有被神化的倾向。1789年,他以全票当选合众国第一任总统,4年后再次当选。以他的声望,加之联邦政府内部汉密尔顿派和杰弗逊派的不和,大家都希望他留任。当时即便华盛顿要当终生领袖,也顺理成章。但是,出于对民主共和制度的坚定信仰,他不居功,不恋权,而是功成身退。1796年9月17日,在第二届任满前5个多月,华盛顿发表了《告别词》,申明不再寻求第三届总统连任的决心,从而在美国政治生活中确立了总统任职不超过两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