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45学前教育思想史第1章
学前教育史第一章

古代儿童生活常规的教育,要求严格、内容繁多,处处 带有向儿童灌输封建礼教的色彩。其中,剔除封建礼教对 儿童的束缚,也有一些规矩是对儿童成长有益的。(两个 表现)
(四)初步的道德教育
中国古代教育,以道德教育为主体,儿童教育也不例外。幼儿 期道德教育只能是初步的,重点是树立必要的、儿童可以接受 的道德观念和养成一些良好的道德习惯。
6、有教有爱:父母爱子女乃人之常情,但对孩子 既要爱又要教,既要慈又要严,爱与教结合,慈 与严相济,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儿童家庭教育的方法
1、游戏
游戏始终是儿童生活所不可缺少的内容,在中国传统 儿童教育中,游戏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儿童游戏 的种类繁多,常有骑竹马、斗草、荡秋千、捉迷藏等 。
3、这个教育计划反映的是西周王公贵族子弟的教育 状况,包括20年的教育计划。这里引用的是学龄前教 育计划,主要包括生活常规教育、文化知识教育、道 德教育。
4、这个西周时期的教育计划反映了当时我国学前教 育发展的状况,它对我国封建社会的学前教育有很大 影响。
4、我国古代的中医学者,也很注重对婴幼儿养育的 研究,他们善于将保健与教育结合,形成保教统一的 教养计划。
三、宫廷儿童教育制度
宫廷中的儿童教育与一般家庭的儿童教育的主要区别 之一就是有制度作为保证。即:
保傅制度: 宫廷专门选出贵族和官僚大臣中的出类拔 萃的男子,负责对太子、王子们的道德、知识、身体 训练,即为保傅制度。这些人员称师、保、傅,又分 太师、太保、太傅和少师、少保、少傅,统称"三公" 和"三少"。"三少"是"三公"的副职和辅助人员。
注意:乳母较其他三母更有特殊的意义。身体健康、品 德。
江苏省自考2004年01月《学前教育思想史28045》试卷【真题】

2004年下半年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28045学前教育思想史中国部分(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6分)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提出“小学者,学其事”的南宋教育家是( B )A.张履祥 B.朱熹 C.王守仁 D.颜之推2.在《大同书》中为学前儿童设想了公育体系的教育家是( B )A.张之洞 B.康有为 C.蔡元培 D.恽代英3.陈鹤琴于1923年创办的我国第一个幼教实验中心是( C )A.燕子矶幼稚园 B.星荫幼稚园 C.鼓楼幼稚园 D.劳工幼儿团4.陈鹤琴认为“小孩子生来好动的,以( D )为生命的。
”A.体育 B.娱乐 C.上课 D.游戏5.张宗麟认为幼稚园的课程应该是( A )的幼稚园课程。
A.社会化 B.自然化 C.学科化 D.生物化6.“幼儿园( D )课程”是对我国原有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继承和发扬。
A.活动教育 B.活动整合 C.生存 D.综合教育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6分)7.西汉教育家___贾谊____________主张对太子“早谕教…‘选左右”。
8.明清之际教育家____陆世仪____________主张启蒙教育必须“自五六岁始。
”9.我国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是《奏定___蒙养院_________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
10.张雪门实验研究了幼稚园的_____行为____________课程。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13.《颜氏家训》是南北朝时期,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颜之推写的一本论述家庭教育的专著,他把自己立身、为学、治家、处事经验体会加以总结,写成《颜氏家训》,用以训诫子孙,勉励他们努力学习,继承家风,扬名于世。
这本著作是我国历史上最为系统的论述家庭教育的专著,《颜》提出了士大夫家庭教育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对后世影响很大。
古代家训,以此为祖。
在封建社会家庭教育发展史上,它是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14.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直隶南皮人(今河北交河县人)。
28045学龄前教育思想史

28045 学前教育思想史南京师范大学I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学前教育思想史》是江苏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自学考试学前教育专业(本科)课程中的必修课、必考课,也是该专业自学考生的专业基础理论课。
本课程是以历代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为主线,研究古今中外学前教育思想的发展与演变的学科。
其特点是:具有教育学科和历史学科的双重性质,着重于理论视野的拓宽和学科历史感的养成。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了解中外、古今学前教育思想发展的基本过程及一般规律,能以“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继承发扬本国与外国学前教育思想的精华,为深入学习学前教育基本理论打好基础。
Ⅱ、课程内容(注)与考核目标上编中国学前教育思想第一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古代学前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贾谊、颜之推、朱熹、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掌握各自的主要教育主张。
[学习内容]第一节贾谊的太子儿童教育思想一、论幼年太子教育的意义二、论“早谕教”(一)胎教(二)学前教育三、论师保博第二节颜之推的儿童家庭教育思想一、论学前家庭教育的意义二、论学前家庭教育的内容三、论学前家庭教育的原则、方法(一)及早施教(二)严慈结合(三)均受勿偏(四)熏渍陶染四、《颜氏家训》述评第三节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一、论儿童教育的意义二、论学“眼前事”与编著《小学》三、首创《须知》、《学则》的教育形式,编著《童蒙须知》第四节王守仁儿童教育思想一、对传统儿童教育的揭露和批判二、论儿童教育的目的、内容三、顺应性情,激发兴趣四、量力施教,“随人分限所及”[考核知识点](一)贾谊的太子学前教育理论(二)颜之推的儿童家庭教育理论及《颜氏家训》(三)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四)王守仁对传统儿童教育的批判和改革儿童教育的主张[考核要求](一)识记1、贾谊、早喻教、选左右、师保傅。
2、颜之推、《颜氏家训》。
3、朱熹、《小学》、《童蒙须知》。
4、王守仁、顺应性情、量力施教。
28045学前教育思想史

28045学前教育思想史28045 学前教育思想史南京师范大学I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学前教育思想史》是江苏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自学考试学前教育专业(本科)课程中的必修课、必考课,也是该专业自学考生的专业基础理论课。
本课程是以历代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为主线,研究古今中外学前教育思想的发展与演变的学科。
其特点是:具有教育学科和历史学科的双重性质,着重于理论视野的拓宽和学科历史感的养成。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了解中外、古今学前教育思想发展的基本过程及一般规律,能以“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继承发扬本国与外国学前教育思想的精华,为深入学习学前教育基本理论打好基础。
Ⅱ、课程内容(注)与考核目标上编中国学前教育思想第一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古代学前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贾谊、颜之推、朱熹、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掌握各自的主要教育主张。
[学习内容]第一节贾谊的太子儿童教育思想一、论幼年太子教育的意义二、论“早谕教”(一)胎教(二)学前教育三、论师保博第二节颜之推的儿童家庭教育思想一、论学前家庭教育的意义二、论学前家庭教育的内容三、论学前家庭教育的原则、方法(一)及早施教(二)严慈结合(三)均受勿偏(四)熏渍陶染四、《颜氏家训》述评第三节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一、论儿童教育的意义二、论学“眼前事”与编著《小学》三、首创《须知》、《学则》的教育形式,编著《童蒙须知》第四节王守仁儿童教育思想一、对传统儿童教育的揭露和批判二、论儿童教育的目的、内容三、顺应性情,激发兴趣四、量力施教,“随人分限所及”[考核知识点](一)贾谊的太子学前教育理论(二)颜之推的儿童家庭教育理论及《颜氏家训》(三)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四)王守仁对传统儿童教育的批判和改革儿童教育的主张[考核要求](一)识记1、贾谊、早喻教、选左右、师保傅。
2、颜之推、《颜氏家训》。
3、朱熹、《小学》、《童蒙须知》。
4、王守仁、顺应性情、量力施教。
江苏省自考2008年10月《学前教育思想史28045》试卷【真题】

2008年10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28045学前教育思想史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4分)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贾谊对太子的老师“三公”规定了职责:“保,保其身体;傅,傅之德义;师,道之教训。
”这体现了他注重( )A.及早施教 B.慎重择师 C.三育并举 D.深浅适宜2.我国古代教育家颜之推的代表作是( )A.《学记》 B.《颜氏家训》 C.《童蒙须知》 D.《幼训》3.能够体现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的著作是( )A.《童蒙须知》 B.《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C.《论小学》 D.《训子语》4.主张幼稚园课程应实施“整个教学法”的教育家是( )A.张雪门 B.张宗麟 C.陶行知 D.陈鹤琴5.陆世仪说:“教子须是一身率先。
每见人家子弟,父母未尝着意督率,而规模动定,性情好尚,辄酷尚其父,皆身教为之也。
”这体现了他的哪种教育思想?( )A.强调以身示范 B.加强礼乐教化 C.注意难易适中 D.力求宽严得当6.张履祥的蒙养教育思想区别于其他儒家学者的重要特征是( )A.正其心术 B.耕读相兼 C.谦虚笃实 D.恭俭勤谨7.能体现崔学古的“爱养”教育思想的是( )A. “人不能无过,但期于改” B.“童子自有童子的格物致知”C.“弟子聪明有志者,可以责扑骂愧耻之”D.“不问智愚,皆当用好言劝谕”8.属于唐彪的“善诱”教育思想的是( )A.儿童“良知方长,智识初开”,故“宜取古人嘉言善行以涵养之”B.“随读随解,则能明晰其理,久久胸中自能有所开悟”C.“为学之实,固在践履。
苟徒知而不行,诚与不学无异”D.“人在年少,禅情为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
潜移暗化,自然似之。
”9.我国近代第一个正式颁布实行的近代学制是( )A.《钦定学堂章程》 B.《奏定学堂章程》C.《女子小学章程》 D.《变通初等小学章程》10.属于康有为的学前教育主张的是( )A. “公育” B.“美育” c.“早谕教” D.“宽严相济”11.提倡“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办学方针的教育家是( )A.朱熹 B.陶行知 C.蔡元培 D.陈鹤琴12.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内容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 )A.保教结合 B.教学做合一 C.做中学 D.教学合一13.陈鹤琴创办的我国最早的幼稚教育研究刊物是( )A.《家庭教育》 B.《幼稚园的新大陆》C.《儿童科学丛书》 D.《幼稚教育》14.第一次以唯物史观论述了儿童公育的重要性和实施途径的教育家是( )A.康有为 B.蔡元培 C.陶行知 D.恽代英15.提出了社会化的幼稚园课程的教育家是( )A.张宗麟 B.恽代英 C.陶行知 D.陈鹤琴16.不但否定了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恢复了赫尔巴特所倡导的“三中心”思想,并且他所主编的《教育学》及其教学思想在20世纪50年代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教育的教育家是( )A.凯洛夫 B.马卡连柯 C.维果斯基 D.乌申斯基17.提倡多元智能理论的教育家是( )A.皮亚杰 B.维果斯基 C.加德纳 D.布鲁纳18.在西方第一次提出并详尽论证了客观唯心主义思想的人是(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夸美纽斯 D.昆体良19.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是( )A. “理念论” B.“灵魂论” C.“白板说” D.“原罪说”20.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并论证了教育要与人的自然发展相适应的原则的教育家是( )A.柏拉图 B.夸美纽斯 C.亚里士多德 D.卢梭21.教育史上第一次把游戏作为单项的行为类别提出来的教育思想家是( )A.亚里士多德 B.昆体良 C.夸美纽斯 D.柏拉图22.夸美纽斯认为最适合儿童的活动方式是( )A.游戏 B.作业 C.劳动 D.练习23.世界上第一部论述学前教育的专著是( )A.《母育学校》 B.《幼儿园教育学》C.《爱弥儿——论教育》 D.《教育漫话》24.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详细地论述如何训练儿童感官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洛克 C.赫尔巴特 D.卢梭25.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 B.卢梭 C.杜威 D.裴斯泰洛齐26.赫尔巴特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其所依据的原理是(A. “统觉作用” B.“同化作用” C.“白板说” D.“顺应作用”27.福禄倍尔的恩物通常有( )A.5种 B.6种 C.7种 D.8种28.美国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创始人是( )A.弗洛姆 B.杜威 C.马斯洛 D.罗杰斯29.蒙台梭利要求新教育遵循的原则是( )A.自由原则 B.自然性原则 C.自动性原则 D.做中学原则30.《童年的秘密》一书的作者是( )A.裴斯泰洛齐 B.福禄倍尔 C.卢梭 D.蒙台梭利31.克鲁普斯卡娅认为幼儿园德育的核心是( )A.民族主义教育 B.集体主义教育 C.国家主义教育 D.理性主义教育32.罗杰斯是哪种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 )A.自然主义 B.要素主义 C.人本主义 D.结构主义33.人本主义心理学创造观的核心是马斯洛的( )A.潜能说 B.情感说 C.结构说 D.主知说34.布鲁纳主张安排课程的主要依据是( )A.学生的兴趣 B.学科的基本结构C.年龄特征 D.生活经验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35.张之洞在《劝学篇》中提出的核心思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对清末教育产生了很大影响。
中国学前教育史》第一章——第三章

三、教以正,守以常
(一)坚持正面教育;重视教育者的 言传身教 (二)在教育内容上“教之以义方” (三)教以正须守以常 (四)父母教育子女时应要求一致
四、信而勿诳
在坚持正面教育过程中,家长
应守信用,不欺骗儿童。否则 儿童会效仿家长而养成不诚实 的、欺诈的坏毛病,同时也会 降低家长的威信。
欧美学前教育机构在19世 纪二三十年代以后不断出现 , 19世纪末已有相当发展,正适应 了欧美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的需 要。
自鸦片战争后,中国出现了近代工业,
就其性质可以分为三种:外国资本主义在
中国非法开设的工厂; 清政府洋务派官僚兴
办的工业企业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适
应这三种近代工业的需要,教育上也出现
湖北幼稚园已经附设女子学堂,招收15—35岁 的女子专门学习幼儿师范课程,这是我国幼儿 师范最初的萌芽。 张之洞开办敬节学堂和育婴学堂,培养乳媪和 家庭教师,主要为官宦之家服务。 1902年,严修创办严氏女塾。 1902年,吴馨在上海创办务本女塾。 1907年,清政府颁发《学部奏定女子师范学堂 章程》,明确规定了师资问题。 1909年中国图书发行公司发行《保姆传习所讲 义初集》,为我国最早的幼儿师范教科书之一, 1907年,由中国图书发行公司印行、顾倬编辑 的《幼儿保育法》也是参考了日本、德国的幼 教书籍,选择最重要的内容编辑而成。
五量资循序与培养兴趣?一量资循序既要儿童的年龄特点又要教育内容本身的特点一量资循序既要儿童的年龄特点又要教育内容本身的特点?二采用儿童喜闻乐见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来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二采用儿童喜闻乐见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来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三及时调整活动内容来维持儿童的学习兴趣三及时调整活动内容来维持儿童的学习兴趣第三节论婴幼儿保育的原则和方法?一正本优生观?二抑爱节欲的保健观?一戒饱暖?二节嗜食?三任啼哭?四绝惊扰?五避险物第二篇中国近代的学前教育第三章清末学前教育机构产生与制度的实施第一节章学前教育机构产生的社会基础一经济基础大工业生产的需要经济基础大工业生产的需要经济基础决定了包括学前教育在内的教育制度
2024年学前教育学第一章绪论课件

2024年学前教育学第一章绪论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学习的是《学前教育学》第一章绪论的内容。
具体包括:学前教育的定义、特点、任务和原则,以及学前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涉及的教材章节为第一章,内容详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学前教育的定义、特点、任务和原则,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2. 使学生了解我国学前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提高教育敏感度。
3. 培养学生的教育情怀,激发他们对学前教育事业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学前教育的特点、任务和原则。
教学重点:学前教育的定义、现状与发展趋势。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教材、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实践情景,引发学生对学前教育的好奇心,进而导入新课。
2. 新课内容:(1)学前教育的定义、特点、任务和原则a. 教师讲解,学生做好笔记。
b. 举例说明,帮助学生理解。
c. 学生阅读教材,加深理解。
(2)学前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a. 教师展示相关数据、图表,引导学生分析。
b. 学生分享自己对学前教育现状的看法。
c. 教师讲解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学生做好笔记。
3.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与新课内容相关的题目,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4. 随堂练习:布置与新课题相关的练习题,学生当堂完成,教师解答疑问。
六、板书设计1. 学前教育学第一章绪论2. 内容:学前教育的定义、特点、任务和原则学前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学前教育的定义、特点、任务和原则。
(2)谈谈你对我国学前教育现状的认识,以及你认为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
2. 答案:(1)定义:学前教育是指在儿童进入小学之前,对其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特点:全民性、公益性、启蒙性、生活化、个性化。
任务: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为儿童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原则:尊重儿童发展规律、因材施教、家园共育、环境育人。
学前教育思想史

南京师范大学??? I?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学前教育思想史》是江苏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自学考试学前教育专业(本科)课程中的必修课、必考课,也是该专业自学考生的专业基础理论课。
??? 本课程是以历代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为主线,研究古今中外学前教育思想的发展与演变的学科。
其特点是:具有教育学科和历史学科的双重性质,着重于理论视野的拓宽和学科历史感的养成。
???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了解中外、古今学前教育思想发展的基本过程及一般规律,能以“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继承发扬本国与外国学前教育思想的精华,为深入学习学前教育基本理论打好基础。
??? Ⅱ、课程内容(注)与考核目标上编? 中国学前教育思想第一章? 古代学前教育思想???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古代学前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贾谊、颜之推、朱熹、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掌握各自的主要教育主张。
??? [学习内容]第一节? 贾谊的太子儿童教育思想??? 一、论幼年太子教育的意义??? 二、论“早谕教”??? (一)胎教??? (二)学前教育??? 三、论师保博第二节? 颜之推的儿童家庭教育思想??? 一、论学前家庭教育的意义??? 二、论学前家庭教育的内容??? 三、论学前家庭教育的原则、方法??? (一)及早施教??? (二)严慈结合??? (三)均受勿偏??? (四)熏渍陶染??? 四、《颜氏家训》述评第三节? 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 一、论儿童教育的意义??? 二、论学“眼前事”与编着《小学》??? 三、首创《须知》、《学则》的教育形式,编着《童蒙须知》第四节? 王守仁儿童教育思想??? 一、对传统儿童教育的揭露和批判??? 二、论儿童教育的目的、内容??? 三、顺应性情,激发兴趣??? 四、量力施教,“随人分限所及”??? [考核知识点]??? (一)贾谊的太子学前教育理论??? (二)颜之推的儿童家庭教育理论及《颜氏家训》??? (三)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 (四)王守仁对传统儿童教育的批判和改革儿童教育的主张??? [考核要求]??? (一)识记??? 1、贾谊、早喻教、选左右、师保傅。
2024版中国学前教育史(一)PPT课件

加强师资培训
为了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近现 代学前教育实践中注重加强师资 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
育能力。
2024/1/30
12
近现代学前教育特点与影响
特点
近现代学前教育具有儿童中心、全面发展、课程改革等特点,强调儿童的主体 地位和个性发展。
影响
近现代学前教育对中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教育观念的更新 和教育制度的变革。同时,近现代学前教育也为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奠定了坚 实的基础。
当代学前教育改革策略与措施
扩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鼓励社会力 量参与办学。
2024/1/30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完善培训 机制和激励机制。
25
05
中国学前教育史(一)总结与展 望
Chapter
2024/1/30
26
中国学前教育史(一)总结
古代学前教育
家庭教育为主,注重德育 和礼仪教育,为儿童打下 坚实的道德基础。
近现代学前教育思想强调儿童在教育 中的中心地位,注重儿童的个性发展 和自主学习。
2024/1/30
11
近现代学前教育实践
建立学前教育机构
在近现代,中国建立了许多学前 教育机构,如幼稚园、托儿所等, 为儿童提供了接受学前教育的机
会。
推行课程改革
近现代学前教育实践中,不断推 行课程改革,以适应时代发展的
18
当代学前教育发展趋势与挑战
2024/1/30
01
教育方式多样化,注重游戏化教学 和环境创设。
02
家园合作共育成为重要趋势,强调 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
19
当代学前教育发展趋势与挑战
挑战
28045学前教育思想史第1章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试卷及答案(A4打印版)班级:姓名:分数:考试时间:90分钟一、看拼音,写词语。
pǐn déxǐ quèmínɡ chán jiǎn yuèjù lídēnɡ míshànɡ wèi qīnɡ xiéjiū zhùshēn yín二、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拼音。
蒙.古包(méng měng)婆娑.起舞(suō shā)绷.着脸(bēng běng)用眼瞟.(piáo piǎo)囫.囵吞枣(hú hū)入场券.(quàn juàn)三、辨字组词。
胯(_________)缚(_________)锦(_________)焰(_________)跨(_________)傅(_________)绵(_________)滔(_________)四、先补全词语,再照样子写一写。
①呆(____)呆(____)②轻(____)轻(____)③别出(____)(____)④前功(____)(____)⑤化为(____)(____)⑥龙凤(____)(____)1.写出两个与①②形式相同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
2.“独创一招,与众不同”是上面______的意思。
(填序号)五、选词填空。
严肃严厉严格严峻1.老班长忽然(_____)地说:“小梁同志,共产党员要服从党的分配。
”2.张老师对学生的要求非常(_____),但同学们却很敬佩他。
3.升国旗的时候,同学们立正敬礼,显得很(_____)。
4.望着他那十分(_____)的脸,我一句话也说不上来,竟扑倒在他怀里哭了。
六、按要求写句子。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忽然背后有一位游客说:“多好啊!”(改为不用“说”表达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他凑到我的耳朵边轻轻地问:“记者,你见过电灯吗?”(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露出胜利的喜悦。
学前教育思想史笔记

28045学前教育思想史笔记中国第一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贾谊(西汉初年)基本观点 1.及早施教:早谕教(胎教)2.慎重择师:“三公”:太子的老师:太师、太傅、太保3.三育并举:三公职责:保,保其身体;傅,傅之德义;师,道之教训(体、德、制)4.深浅适宜:根据学习能力确定教学速度与内容多少思想特点优:重视早期教育,提出深浅适宜、快慢得当、最大限度发挥学生智慧潜能的原则,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
缺:针对君主提出,具有一定局限性。
颜之推(南北朝)《颜氏家训》中国古代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科书基本观点 1. 家教奠基,父母有责2. 教儿婴孩,勿失良机3. 德艺双修,博专统一艺教:“修以学艺”,一人有一技之长,可安身立命艺:“文艺”(六经、百家之书)“杂艺”(琴棋书画医数射卜)4. 偏宠有害,严教是爱5. 风化熏陶,闻见结合风化:父母为儿童创造良好家庭环境眼学:重视亲身直接观察以获取知识思想特点优:重视家庭教育、早期教育,对于家庭教育的意义、内容、方法提出有价值的观点,对当今家庭教育仍有教育意义缺:受阶级和时代局限,家庭教育中存在消极思想,如:重劳心、青劳力,想出人头地、光宗耀祖、主张体罚等朱熹(南宋)儿童教育意义小学(儿童教育)与大学统一,前后一贯,抓好幼期教育,才能使心智充分发展儿童教育内容《小学》:以生动形象、激发兴趣为原则,广泛采集道德格言、训诫诗、故事等作为童蒙教材。
《童蒙须知》:从“衣服冠履”“言语步趋”“洒扫涓洁”“读书写文字”“杂细事宜”五个方面对儿童日常行为规范作了详细规定。
教育原则 1.正面教育,防患未然2.认真专一,知行并重主敬:一种学习态度“敬”:(1)认真严谨(2)专心一致3.循序渐进,启发诱导思想特点重视儿童教育、童蒙教材,重视规范的教育思想王守仁(明代)一位理学家,继承发展陆九渊的“心学”,提出“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主张自求自得,提倡独立思考教育目的明人伦:明白处理人际关系准则——培养德性是儿童教育的主要任务儿童教育的程序和形式考德:考察学生在家里的行为表现读书:增长知识,开发智力习礼:培养儿童品德习惯的重要途径歌诗:陶冶心灵,激发儿童志趣意向,排解忧闷烦恼教育原则与方法1.顺其性情,寓教于乐2.随人分限,因材循序:儿童有个性能力的差异,按照儿童的接受能力,循序渐进教学3.分班教学,相互观摩思想特点提倡顺应儿童性情,按照儿童能力,寓教于乐,提出了四种教学手段,设计每日功课表,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发展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为近代教育理论的产生开创新河陆世仪(明清之际)教育观点 1.重视早期教育 2.强调以身示范 3.加强礼乐教化4.注意难易适中《节韵幼仪》:陆世仪从而特点出发,选择古今有关幼儿礼仪的知识,编成三五字一句的书,易读易解,朗朗上口,便于记忆。
江苏自考28045学前教育思想史重点知识点汇总速记宝典

学前教育思想史(28045适用江苏)速记宝典简答题命题来源:围绕教育思想的内容、原则、特点等。
答题攻略:(1)不能像名词解释那样简单,也不能像论述题那样长篇大论,但需要加以简要扩展。
(2)答案内容要简明、概括、准确,即得分的关键内容一定要写清楚。
(3)答案表述要有层次性,列出要点,分点分条作答,不要写成一段;(4)如果对于考题内容完全不知道,利用选择题找灵感,找到相近的内容,联系起来进行作答。
如果没有,随意发挥,不放弃。
考点1:简述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
答:(1)家教奠基,父母有责;(2)教儿婴孩,勿失良机;(3)德艺双休,博专统一;(4)偏宠有害,严教是爱;(5)风化熏陶,闻见结合。
考点2:简述朱熹儿童教育的内容。
答:朱熹认为,儿童年幼,智识未开,思维能力较弱,根据这一特点,儿童教育的内容应当力求浅近、具体。
提出:“小学者,学其事”;“小学之事,知之浅而行之小者也”。
“小学之事”是眼前日用之事,具体包括:(1)在礼仪规范方面,学习“洒扫、应对、进退之节”;(2)在文化知识方面,学习“礼乐射御书数”;(3)在道德品质方面,学习“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
考点3:简述朱熹儿童教育的原则。
答:(1)正面教育,防患未然;(2)认真专一,知行并重;(3)循序渐进,启发诱导。
考点4:简述王守仁考德的主要内容。
答:考德即考察学生在家里的行为表现。
每日清晨,教师首先要逐一询问每个孩子:在家里一切言行举止是否都符合道德规范?是否真正做到了“言信笃敬”?儿童要如实回答,“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然后,教师根据每人的具体表现,“随时就事,曲加诲谕开发”,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考德是王守仁“知行合一”学说在儿童教育中的具体体现。
要求儿童将所学到的行为准则落实到一切言行举止中去,每日清晨老师逐一检查,有效地促进儿童品德习惯的形成。
考点5:简述唐彪“善诱”的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答:(1)尊重蒙师,教之前提;(2)读书为本,识字为先;(3)先易后难,分层致功;(4)随读随解,启发思考;(5)奖功督过,赏罚分明。
《中国学前教育史》-第一章古代慈幼观念及实施

命名
一、尊古 二、述志 三、祈福 四、消灾 五、添寿
张氏宗谱
忠良胜金玉 逢时耀盛名 华国振家声
二、婴幼儿身体的养护
(一)“正本”优生观
1.同姓不婚 2.门当户对 3.反对早婚,主张优生、少育 4.重视胎教
(二)抑爱节欲的保健观
一、慈幼观念的发展、慈幼政令与机构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释义: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
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孩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 关系的小孩。 主要是出于政治统治与发展的需要。 作用:慈幼之政客观上保护婴幼儿健康
二、慈幼观念的发展与家庭教育
7
第一编 中国古代的学前教育
(远古社会至鸦片战争前)
8
第一章 古代慈幼观念及实施
慈幼是中国古代婴幼儿教育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9
第一节 慈幼观念的产生及原始氏族社会 的儿童公育制度
一、慈幼观念的产生
保护抚养儿童是一种天然的观念及共同责任——“本能”
二、慈幼与最古老的教育机构
“庠”
1、古代的学校 2、场所——赡养、教育 3、“公堂”——集会娱乐场所
机构。
法令:
《清朝通典﹒蠲juan赈下》 《长芦育婴堂实行简章》
15
第三节 慈幼礼俗与婴儿养护
一、慈幼礼俗
定义:P9 内容:生子;试儿(试晬);命名;满月······· 意义:虽有一定迷信成分,但是寄托了父母对于儿女的
慈爱情感和期待,期望儿童健康成长,也是古代儿童教 育和规范人生正确发展方向的重要起点。
1 .戒饱暖 2 .节嗜食 3 .任啼哭 4 .绝惊扰 5 .避险物
中国学前教育史第一二章 ppt课件

◆元明清时期,随着医学的分化,使得我 国胎教学说又有了一定的充实与提高。
第二节胎教的作用
良好的胎教能孕育出健康、少疾、长寿、 形貌端正的后代。(P16)
第三节 古代胎教的内容 ◆精神 (一)“目不观恶色” (二)“耳不听恶声” (三)“口不出恶言”
2、概念:指母亲在怀孕期间所采取的一系 列自成的和外部的措施,用以对胎儿发生作用, 使胎儿得到良好的发展。(P13)
3、西周在宫廷中已施行胎教。
第一节 胎教的产生和发展
一、中国是胎教的策源地之一
最早在西周时期(王室)。
“目不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能以胎 教。” ——《烈女传》
“周妃后妊成王于身,立而不跛;坐而不差,笑而不諠, 独处不倨,虽怒不骂,胎教之谓也。” ——《新书·胎教》
二、慈幼观念的发展与家庭教育
发展方向:1、强国、治国;2、家庭教育私有制产生, “公养公育”→→→“个亲其子”
三、慈幼与禁溺女婴
重男轻女观念,政令保护女婴 措施:受罚;奖励收养 溺婴原因:1.计产育子,直接发硬了人口增长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2.害怕多子分家 3.人丁税荷重,不堪承受。由于福建历史上多数朝代都有重税现 象,所以,负担不起税收一直是产生溺婴的重要原因。 4.害怕厚嫁破产,中国历史上有句谚语,“盗不过五女之门”, 是说女儿养多了家要穷,连盗贼都不愿意光顾。
◆饮食 ◆环境 (一)“居处简静” (二)“行坐端严” (三)“避寒暑” (四)“劳逸结合” ◆起居与生活习惯
三、评价 ◆古代胎教的经验: 第一,注重外界环境对胎儿的影响 第二,注重母体的精神因素对胎儿的影响 第三,重视母亲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 第四,注重胎教和母教的结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核知识点】1.贾谊关于及早施教、慎重择师、三育并举、深浅适宜的观点。
2.颜之推关于家庭教育的奠基作用,教育儿童的时机,德艺双修的教育内容,严格要求、熏陶感染及闻见结合的教育原则。
3.朱熹关于儿童教育的意义、内容和原则。
4.王守仁关于儿童教育的目的、任务、程序、形式、原则与方法。
5.陆世仪关于重视早期教育、强调以身示范、加强礼乐教化、注意难易适中、力求宽严得当的观点。
6.张履祥关于正其心术、耕读相兼、谦虚笃实、恭俭勤谨、知耻改过的观点。
7.崔学古关于爱护儿童、因人而异、宽严相济、正面引导和家馆合作的观点。
8.唐彪关于尊重蒙师、分层致公、随读随解、启发思考和奖功督过的观点。
【考核要求】(一)概念掌握三公、《颜氏家训》、艺教、风化、眼学、《小学》、《童蒙须知》、主敬、考德、习礼、歌诗、随人分限、《节韵幼仪》、《初学备忘》、耕读相兼、《幼训》、爱养、《父师善诱法》、分层致功。
(二)理解分析贾谊、颜之推、朱熹、王守仁、陆世仪、张履祥、崔学古、唐彪关于学前教育的基本观点及其特色。
本章小结考核知识点(一)贾谊的太子学前教育理论(君主)(二)颜之推的儿童家庭教育理论及《颜氏家训》(三)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小事)(四)王守仁对传统儿童教育的批判和改革儿童教育的主张考核要求(一)识记1、贾谊、早喻教、选左右、师保傅。
2、颜之推、《颜氏家训》。
3、朱熹、《小学》、《童蒙须知》。
4、王守仁、顺应性情、量力施教。
(二)理解分析1、贾谊论太子教育的目的和实施。
2、颜之推儿童家庭教育的意义、内容、原则、方法。
3、朱熹论儿童教育的意义、学眼前事主张。
4、王守仁对封建传统儿童教育的批判,自然教育论的意义、内容和原则。
(论述题)古代中国历史背景中国封建社会一直以来主要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因此儒家的教育观也就成为古代正统的教育观,尤其是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倡人本、主仁义、重育人影响深远。
一、重人生,以人为本。
二、重道德,仁义并举。
三、重教育,诲人不倦。
从以人为本出发,主张尊重人、爱护人,以仁义道德协调人际关系,通过教育来培养人、完善人,以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追求。
第一节贾谊的早期教育思想1. 及早施教2. 慎重择师3. 三育并举4. 深浅适宜人物历史背景:贾谊,西汉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教育家,拥有两度八年的太傅生涯,积累了丰富的君主教育的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他的君主早期教育理论。
著述颇丰,今人辑为《贾谊集》内有《新书》10卷等。
有关君主早期教育的理论,主要见之于《新书》的《胎教》、《保傅》、《傅职》、《劝学》诸篇中。
知识点1 及早施教(教育作用观)一、为什么: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
二、怎么做:1.在太子出世前进行胎教,注重环境的影响。
2.太子出生后进行直接的教育。
三、意义:1.及早施教容易形成良好的品格,婴幼儿还未受到外界影响。
“少年若成性,习惯成自然”。
2.若养成恶习再加矫正就失去了最佳教育时机,效果也是事倍功半。
“心未滥而谕教,则化易成也”。
知识点2 慎重择师(教师观)一、为什么:慎重择师是对君主进行早期教育的根本保证。
二、怎么做:1.太子选择太师、太傅、太保和少师、少傅、少保为老师,合称“三公”和“三少”。
2.“天下之端士、孝悌博闻有道术者”,方能充任。
三、意义:1.古代贤士为老师,教育出来的君主即为明君。
(作用)2.人性相差不大,后天成长的差别在于不同的老师,因此择师需慎重。
知识点3 三育并举(教育内容观)一、是什么:“保,保其身体;傅,傅之德义;师,道之教训。
”二、怎么做:1.“保其身体”置于首位,符合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
2. 在保证太子健康发育的前提下,要特别关注道德教育。
3.“道之教训”属于智育,但不离道德范畴。
4. 三育并举,德育为本。
三、意义:1.道德品质的形成是一个由小而大逐步发展的过程,“善不可谓小而无益,不善不可谓小而无伤”。
2.无论善端恶端,都需在萌芽阶段及时加以正确引导,方能存善去恶。
知识点4 深浅适宜(教育原则观)一、是什么:对君主进行早期教育要深浅适宜,“太浅则知暗,太博则业厌。
”二、怎么做:1.“适疾徐,任多少”,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来确定教学的快慢和内容的多少。
2.“造而勿趣,稍而勿苦”,要积极引导学生而不加强制,让其逐渐积累,不产生厌苦之情。
3.“省其所省,而堪其所堪”,减少不必要的内容,使其能够胜任。
三、意义: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及时施教”和孟子的“循序渐进”,提出了深浅适宜,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智慧潜能的教学原则,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
总结反思贾谊的教育思想是针对君主提出来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其基本精神对于一般儿童的早期教育也是适用的,他的思想为我国古代学前教育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及早施教(教育作用观)二、慎重择师(教师观)三、三育并举(教育内容观)四、深浅适宜(教育原则观)五、反思总结(对君主,但适宜,奠基础,有局限)例:【单选题】贾谊的早期教育思想不包括()。
A、及早施教B、慎重择师C、三育并举D、德艺双修【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贾谊的教育思想主要分为四部分,及早施教、慎重择师三育并举和作为教育原则观的深浅适宜。
德艺双修是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
【答题技巧】:系统识记贾谊教育观念,构建记忆宫殿:首先是要尽早开始教育,其次慎重选择好的老师,老师要教德智体三方面的内容,在教的过程中要深浅适宜。
补充知识一、以礼教作为治国的根本。
贾谊认为“违礼仪,弃伦理”是造成社会风气秽乱的根本,拥有儒家思想的他强调以礼治国,是以非常严谨的思维强调了教化的首要地位。
二、论君主教育的意义。
古代封建社会是以君主专制制度为准,因此对于太子也就是君主继承人的教育极其重要,君主极其继承人的教育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三、论胎教和保傅制度。
贾谊认为,人们的天性差别不大,大的差异主要存在于孕育时期和后天的培养中,也就是说在胎教和出生后。
胎教思想是中国古代教育理论极其有特点的内容。
而保傅所说的就是为太子创造良好的教育条件。
试析贾谊“早喻教”的主张。
第二节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1. 家教奠基,父母有责2. 教儿婴孩,勿失良机3. 德艺双修,博专统一4. 偏宠有害,严教是爱5. 风化熏陶,闻见结合人物历史背景:颜之推,南北朝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家学渊源,当时入学衰微,玄学和佛学并兴,他又经历了几十年改朝换代的风波,最后根据自己一生的经历写成《颜氏家训》20篇,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科书,被人们视为家训的鼻祖和家教的典范。
知识点1 家教奠基,父母有责(教育作用观)一、为什么:1.从维护自己的家族乃至整个士族的利益出发,提出了学习的极端重要性。
2.家庭教育关系到个人的成败和家族的兴衰。
3.家庭教育具有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难以取代的效果。
二、意义:1.家庭中父母与子女的深厚感情可以使家庭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家长的责任重大,其教育作用是任何师友圣贤所不能代替的。
知识点2 教儿婴孩,勿失良机(教育作用观)一、为什么:一个人的发展,幼年时期是奠定基础的重要阶段。
二、怎么做:1.家庭教育应当抓住时机,及早进行,有条件的可从胎教开始(帝王之家)。
2.一般家庭可以在孩子开始能够认识外界的人和事物时及时进行教育。
“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
3. 及早施教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其一在于“人在年少,神情未定”,因而可塑性大。
其二在于“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知识点3 德艺双修,博专统一(教育内容观)一、为什么:家庭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对国家有用的人才,这种人才须德行和学艺兼备。
二、怎么做:1.要重视对儿童进行道德理想和道德情操的教育。
父母要教育子女从小立志,树立高尚的生活理想,确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分清是非善恶,这是家庭教育最主要的内容。
2.要对儿童进行广泛的“艺”教,即“修以学艺”。
“艺”包括“文艺”和“杂艺”,文艺主要指六经以及百家之书,杂艺包括琴棋书画农等。
3.主张博专统一。
博闻有助于开阔眼界,避免犯片面性错误。
但浅尝辄止也不行,还须专一,掌握精要。
知识点4 偏宠有害,严教是爱(教育方法观)一、为什么:1.溺爱孩子使孩子难以梳理正确的是非观念,久而久之成恶习且难以改变。
2.偏爱孩子则会养成骄、娇二气,也难以健康成长。
二、怎么做:1.将爱与教结合起来,寓爱于教。
教育孩子一定要严格,“使为则为,使止则止”。
2.必要时可采取打骂等强制性措施,要“威严而有慈”。
三、意义:将体罚作为管教子女的有效手段,这是不正确的,但对子女提出严格要求,却是有道理的。
知识点5 风化熏陶,闻见结合(环境观)一、为什么:1.儿童正处于生长发展的阶段,极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2.儿童的发展还未定型,却时时受到“熏陶”和“潜移暗化”。
二、怎么做:1.父母应当为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以家长的模范行为为孩子树立榜样,这种示范作用成为“风化”。
好的家庭教育,不在长篇说教,而在长辈示范。
2.父母要关心孩子的交友情况。
要求家长引导儿童“慎交友”、“交益友”。
3.闻见结合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不赞成重耳闻、轻眼见,提倡“眼学”,主张闻见结合,才能获得真正的学问。
总结反思1.颜之推将自己立身、为学、治家和处事的经验体会加以总结,写成《颜氏家训》,提出了士大夫家庭教育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对后世影响很大。
在封建社会家庭教育发展史上,它是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2.颜之推受阶级和时代局限,其家庭教育思想中存在重劳心、轻劳力,想出人头地、光宗耀祖以及主张体罚等消极因素,应加以批判。
3.颜之推重视家庭教育,在教育的意义、内容、原则和方法等方面提出了很多具有启发和借鉴的观点。
一、家教奠基,父母有责(教学作用观)二、教儿婴孩,勿失良机(教育作用观)三、德艺双修,博专统一(教育内容观)四、偏宠有害,严教是爱(教育方法观)五、风化熏陶,闻见结合(环境观)六、总结反思(《颜氏家训》很重要,阶级局限不可轻,家庭教育贡献多)例:【名词解释】闻见结合【正确答案】:颜之推认为,闻见结合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要有眼见方能知其真伪,他提倡“眼学”,重视直接观察以获取知识。
所谓“眼学”包括书本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听闻也可开阔眼界,但不能轻信,主张听闻结合,既要耳闻,更需目睹,只有这样方能获得真正的知识。
【答案解析】:颜之推的闻见结合是其环境观中的重要观点,由于个体极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因此颜之推主张要耳闻目见,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
【答题技巧】:颜之推的家庭教育主要从父母的重要作用出发,要抓住时机及早进行教育,教育内容要品德和技艺结合、既博且专,在教的过程中要避免偏宠、注重严教,最后要看到环境对个体的风化熏陶,学习知识要闻见结合。
及早施教、严慈结合、均爱勿偏、熏渍陶染。
补充知识一、儿童教育是颜之推实现改良衰微的士大夫教育的前提,颜之推提倡儿童教育的根本目是维护士族阶层的利益和地位,但是摒弃其统治阶级的政治目的,颜之推关于儿童教育的诸多见解是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