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视检验GRR分析程序

目视检验GRR分析程序
目视检验GRR分析程序

目视检验GRR分析程序

1目的

保证公司品质目视检验活动的重复性、再现性,从而保证事业本部内所生产产品的品质

2适用范围

所有产品目视检验活动

3参考文件

公司《品质培训管理规定》

4定义

5职责

5.1 品质部QE科

5.1.1 GR&R培训计划制定。

5.1.2 标准样品收集。

5.1.3 标准样品编码及管理。

5.1.4 目视检查GR&R培训。

5.1.5 组织目视检查GR&R测试。

5.1.6 目视检查GR&R测试结果汇总分析。

5.1.7 目视检查GR&R测试人员上岗管理。

5.1.8 依要求主导标准样品的收集并对标准样品进行确认。

5.1.9 制定目视检查的检验规范。

5.1.10 标准样品目视检查GR&R测试记录制定,并提供标准样板评判结果的数据。

5.2 生产部车间

5.2.1 依要求安排全检人员参与目视检查GR&R的培训与测试。

5.2.2 保证目视检查GR&R测试在定期内达标。

6程序

6.1 GR&R培训及测试年计划制定

QE科根据公司的检验需求、检验状况、检验水平、人员发展状况每年

制定一到三次GR&R培训及测试计划,计划内容包括样品采集种类(分

项目采集或混项目采集等),样品采集发起时间,培训及测试部门安排,

培训及测试时间安排,培训及测试人员数量。

6.2 样品采集与管理

6.2.1 采集标准样品

QE科发起标准样品的采集。培训QE决定样品的收集时机及时期,并

通知现场品管对样品收集。样品收集依据客户或实际需要,从

30pcs~150pcs不等,标准样品采集后需经责任QE加以确认。

6.2.2 样品编码

QE科对所收集的样品依001、002、003……进行编号。

6.2.3 建立样品目视检查检验规范

培训QE与责任QE一起建立样品的目视检验规范,检验规范内容包

括:检验方法、环境与条件、缺陷分类、接受标准等内容。

6.2.4 建立标准测试结果

责任QE对标准样品进行目视检验,培训QE将检验结果记录入《标

准样品测试记录表》中;样品有效期为三个月;在样品有效期内,如

标准样品测试结果有争议(和标准样品测试记录内容有出入),经培训

QE和责任QE认可后再次发起标准样品的采集。

6.3 GR&R培训

6.3.1 生产部车间提报本部门GR&R管理联络人

生产部车间需指定一名人员,负责本部门GR&R培训的联络工作,并

将该负责人的名字及联络方式交于QE科,QE科将其备案。

6.3.2 要求被考核单位提报人员

QE科根据所制定培训计划,要求生产部车间提报全检岗位的人员参加GR&R培训与测试。

6.3.3 被考核单位提交参与GR&R培训人员名单

生产部车间依据要求安排本部门相关人员参与GR&R培训,并将所安排人员的名单提交于QE科。

6.3.4 GR&R培训月计划制定

QE科根据提报人员状况及年度培训计划每月制定培训计划,安排车间

全检人员及品管科检验人员参与GR&R培训。

6.3.5 GR&R培训

QE科依培训计划组织生产部车间的全检人员及品管科品管人员参与

目视检查检验的培训,让参与人员熟悉标准样板的各缺陷及接受标准;

加强参与者对各缺陷分类及接受标准的分辨能力。培训期限为半个月。

6.4 GR&R测试

测量系统分析报告(MSA)方法

测量系统分析(MSA)方法 测量系统分析(MSA)方法**** 1.目的 对测量系统变差进行分析评估,以确定测量系统是否满足规定的要求,确保测量数据的质量。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用以证实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所有测量系统分析管理。 3.职责 3.1质管部负责测量系统分析的归口管理; 3.2公司计量室负责每年对公司在用测量系统进行一次全面的分析; 3.3各分公司(分厂)质检科负责新产品开发时测量系统分析的具体实施。 4.术语解释 4.1测量系统(Measurement system):用来对被测特性赋值的操作、程序、量具、设备以及操作人员的集合,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 4.2偏倚(Bias):指测量结果的观测平均值与基准值的差值。 4.3稳定性(Stability):指测量系统在某持续时间内测量同一基准或零件的单一特性时获 得的测量平均值总变差,即偏倚随时间的增量。 4.4重复性:重复性(Repeatability)是指由同一位检验员,采用同一量具,多次测量同一产品的同一质量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的变差。 4.5再现性: 再现性(Reproductivity) 是指由不同检验员用同一量具,多次测量同一产品的同一质量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平均值的变差。 4.6分辨率(Resolution):测量系统检出并如实指示被测特性中极小变化的能力。 4.7可视分辨率(Apparent Resolution):测量仪器的最小增量的大小,如卡尺的可视分辨率为0.02mm。 4.8有效分辨率(Effective Resolution):考虑整个测量系统变差时的数据等级大小。用测量系统变差的置信区间长度将制造过程变差(6δ)(或公差)划分的等级数量来表示。关于 有效分辨率,在99%置信水平时其标准估计值为1.41PV/GR&R。 4.9分辨力(Discrimination):对于单个读数系统,它是可视和有效分辨率中较差的。 4.10盲测:指在实际测量环境中,检验员事先不知正在对该测量系统进行分析,也不知道所

测量系统分析指导书

测量系统分析指导书 1目的 本规定具体明确进行“测量系统分析”的方法,以确定测量系统是否具有恰当的统计特性,并根据对研究结果的分析来评估所使用的量具或设备的测量能力是否能达到预期的要求。 2 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由控制计划规定的量具或测试设备并指出其相对应的关键特性。 3 术语或缩语 3.1重复性Repeatability:是用一个评价人,使用相同测量仪器,对同一零件上的同一特性进行多次测量所得到的测量变差。 3.2再现性Reproducibility:是用不同的评价人,使用相同的测量仪器,对同一零件上的同一特性进行测量所得的平均值的变差。 3.3重复性和再现性(GRR):测量系统重复性和再现性联合估计值。 3.4Cg:检具能力指数。 4 程序 4.1流程图 4.2 职责 4.2.1 质量保证部负责对本工作规定的建立,保持和归口管理。 4.2.2 使用部门按控制计划要求,编制测量系统分析计划,上报质量保证部批准,使用部门准备样件,实施,提供报告。质量保证部负责结果评价。 4.2.3 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员培训。

4.2.4 量具使用部门归档保存相应记录。 5 测量系统分析: 5.1 根据客户的要求来确定MSA,现场使用的计量器具,用于大众产品用Cg值来评估,用于通用的产品的用GRR来评估,其余的产品根据客户要求来定,客户无要求的采用GRR分析。 5.2 计量仪器的MSA,采用GRR来分析。测量仪器按对应的测量产品来做评估,但对同一大类的产品,同一种工艺允许只选取一种零件作为代表性的来做GRR分析。 5.2.1 CMM的MSA,可从控制计划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零件进行,项目包括位置尺寸、几何尺寸进行GRR分析。 5.2.2 齿轮测量中心的MSA,可根据齿轮加工特性,选取对最终的齿轮精度有影响加工工艺(如插齿、剃齿、珩齿、磨齿、成品)进行GRR分析。项目选取:周节累积误差、相邻齿距误差、平均齿向角度误差、平均齿形角度误差。 5.2.3 圆柱度仪的MSA,在控制计划中涉及到使用圆柱度仪的根据加工特性可分为车加工、磨加工和零件特性分为轴类和盘类,对其分别进行圆度、圆柱度和母线平行度的GRR分析。 5.2.4 轮廓仪的MSA,根据加工特性,可在控制计划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如倒角、R圆角、距离等进行GRR分析。 5.2.5 粗糙度仪的MSA,按控制计划中规定的项目(Ra、Rz、Rt),每一类评定标准选一种公差小的,分别进行GRR分析。 5.2.6 卡板的MSA,进行GRR分析。 5.3对在控制计划中出现的万能量具,由使用部门按控制计划组织MSA,对同一类万能量具用于同一大类的产品、同一工艺、同一精度允许只选取一种作为代表性的来做GRR分析分析方法,根据客户要求分为GRR和Cg。 5.4 对带表检具全部实施MSA,但对一台多参数专用检具,允许只对最小公差的检测项进行MSA。分析方法根据客户要求分为GRR和Cg。周期为检具六个月。 5.5对卡板、塞规等专用量具,首次使用前由使用部门按控制计划组织MSA,分析方法为计数型。对同一大类的产品、同一工艺、同一精度允许只选取一种作为代表性的来做GRR分析评估。 5.6专用量检具首次使用前应进行MSA。对用于SPC过程控制点的专用量检具需定期做MSA,原则上参照检定周期。 6. MSA的实施方法: 6.1 计量仪器、带表检具及万能量具的GRR实施方法和结果评估。 6.1.1带表检具及万能量具由使用部门组织并确定三位测量者,并从过程中抽取有代表性的10个零件(选定的零件应考虑到零件加工过程中可能波及的范围),同时做好标记。每个测量者代号(A,B,C)测量10个零件三次,并分别记录在JJ/SQC-69“测量系统分析数据采集卡”输入电脑,电脑需计算的数据有: 测量者A,B,C各自的对各零件的第一至第三次的测量值及其对应的极差(最大值--最小值)R; 计算测量者A,B,C各自的第一次,第二次和第三次的测量值总和与平均值、、,以及极差的总和与平均值、和。 计算各零件测量值的平均值Xp。 计算极差的值和、、的极差,以及零件平均值Xp的均值和极差Rp。 计算重复性,即由量具变化而造成波动的变差EV,系数K1按每测量者重复测量次数而定。系数K1见附表《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报告》。 计算再现性,由于测量者变化而造成波动的变差A V,系数K2按测量人数而定。式中,n为零件数量,r为测量次数。系数K2见附表《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报告》。 计算重复性与再现性,GRR。

软件性能检验测试报告

Official Test Report正式的测试报告 测试项目:软件性能测试 Conclusion结论: Pass通过Fail 不通过 Other其它: Performed by测试: 樊佳伦Signature Date: 2015-12-22 Written by撰写: 邓文签名:日期:2015-12-23 Checked by核查: 董安庆2015-12-24 Approved by批准: 穆剑权2015-12-25

Revision History修订履历

Contents目录 Contents目录 (3) 1 Purpose目的 (4) 2 References 参考文件 (4) 3 Glossary术语 (4) 4 Sample Information 样品信息 (4) 4.1 General Information 基本信息 (4) 4.2 Hardware &Software Information 软硬件信息 (4) 5 Equipment & Device Information设备信息 (5) 6 Approach测试方法和步骤 (5) 7 Pass/ Fail Criteria 通过标准 (7) 8 Results 分析与结果 (7) 9 Conclusion 结论 (7)

Software Performance Test Report 1 Purpose目的 验证该BMS的软件性能指标是否在产品规范内。 2 References 参考文件 Specification 产品规格书: Standard 执行标准: GS95024-1, ISO26262 3 Glossary术语 4 Sample Information 样品信息 4.1 General Information 基本信息 4.2 Hardware &Software Information 软硬件信息 软件版本:V1.2

高低温与老化测试报告模板

高低温老化测试报告模板 产品型号及编号: XXX 测试日期: XXX 测试人: XXX 一、测试设备参数 表1:测试设备参数表 测试设备设备型号硬件版本软件版本 DUT XXX XXX XXX NuStream Smartbits 二、测试目的 ◆验证新开发产品在高温、低温条件下能否满功耗正常工作,不出现重启、死机等异常现象,且流 量稳定。 ◆验证新开发产品的主要发热器件,在高温环境下满功耗工作时的温度是否超出要求的温度。 ◆验证新开发的产品能否在高低温条件下正常启动。 三、测试要求和方法 3.1、测试要求 ◆所有新开发产品必需经过高温12小时、低温12小时的环境测试,且高低温下的设备性能必需与 常温时的一致。 ◆测试时必需使测试设备满功耗工作,并测量不同时刻下主要发热器件的温度。 ◆因尽量减小其它无线信号对被测设备的干扰。 ◆新开发产品必需能在高低温条件下正常启动 3.2、测试方法 3.2.1 IxChariot软件无线流量测试 ◆测试时要根据不同的产品选择合适的测试设备:1T1R的路由选择1T1R的网卡,2T2R的路由选择 2T2R的网卡。 ◆将待测设备的信号用馈线引出,固定好导温线后放入高低温箱内。 ◆榙建测试模型: 1、待测设备的信号用馈线引出,通过屏蔽箱与网卡连接。屏蔽箱内网卡可通过馈线或无线与无线 信号连接,无线信号需加适当的衰减(60dB)。 2、PC1连接2.4G无线信号,PC2连接有线信号。如果待测设备为双频设备,需新增一台PC3连接 5G信号。 3、其余端口可通过网线与NuStream或Smartbits连接。

图1:测试模型框图 ◆ 环境条件设置: 1、高温测试:湿度90%情况下先将温箱的温度调至25℃运行2小时,然后升高到45℃运行12小时,回到25℃运行2小时。 2、低温测试:湿度0%情况下先将温箱的温度调至25℃运行2小时,然后下降到-10℃运行12小时,回到25℃运行2小时。 ◆ 使用Chariot 软件无线向有线发包(测试要求:10Pair ,12小时以上),通常测试待测设备的发射能力(此时芯片的功耗大),可以根据情况跑双向。同时每隔一段时间记录下发热器件的温度。 3.2.2 高低温启动 ◆ 待测设备接上串口线,通过CRT 软件记录待测设备的启动信息。 ◆ 将待测设备放入温箱内,高温启动的环境温度为45℃,低温启动的环境温度为-10℃。 ◆ 控制供电设备定时上下电。 四、 测试步骤: 4.1、无线吞吐量测试 ◆ 准备好所要测试的网卡和路由,并验证其能正常工作。 ◆ 搭建好测试环境,PC 相互Ping 包确保连路是通的。 ◆ 运行Chariot Console 软件,新建一个测试档案,选择Add Pair ,配置好客户机和服务器的IP 地址,选择测试脚本程序,测试10个程线下的吞吐量(测试要求8小时以上)。 ◆ 测试时,待测设备应该加散热片(如果有机壳,加机壳测试),并使用相应的设备或工具使其满负载运行,同时每个时间段用点温计测量温度。 4.2、高低温启动 ◆ 准备好所要测试的网卡和路由,并验证其能正常启动。 ◆ 搭建好测试模型,启动供电设备。 ◆ 查看待测设备的启动信息是否有不正常启动的现象。 五、 测试数据: 5.1、 温度测试记录 待 测 设 备 2.4G 网 5G 网卡 衰减器 衰减器 屏蔽箱 PC1 PC3 PC2 2.4G 2.4G 2.4G 5G 5G 5G 以太网 NuStream

测量系统分析作业指导书(稳定性、偏移和线性研究)分析报告

有限公司作业文件 文件编号:版号:A/0 (MSA)测量系统分析 稳定性、偏移和线性研究 作业指导书 批准:吕春刚 审核:尹宝永 编制:邹国臣 受控状态:分发号: 2010年11月15日发布2010年11月15日实施

量具的稳定性、偏移、线性研究作业指导书JT/C-7.6J-003 1目的 为了配备并使用与要求的测量能力相一致的测量仪器,通过适当的统计技术,对测量系统的五个特性进行分析,使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已知,为准确评定产品提高质量保证。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使用的所有测量仪器的稳定性、偏移和线性的测量分析。3职责 3.1检验科负责确定过程所需要的测量仪器,并定期校准和检定,对使用的测量系统分析,对存在的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纠正预防措施。 3.2工会负责根据需要组织和安排测量系统技术应用的培训。 3.3生产科配合对测量仪器进行测量系统分析。 4术语 4.1偏倚 偏倚是测量结果的观测平均值与基准值(标准值)的差值。 4.2稳定性(飘移) 稳定性是测量系统在某持续时间内测量同一基准或零件的单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总变差。 4.3线性 线性是在量具预期的工作量程内,偏倚值的变差。 4.4重复性 重复性是由一个评价人,采用一种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获得的测量值的变差。 4.5再现性 再现性是由不同的评价人,采用相同的测量仪器,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的测量平均值的变差。 5测量系统分析作业准备 5.1确定测量过程需要使用的测量仪器以及测量系统分析的范围。 a)控制计划有要求的工序所使用的测量仪器; b)有SPC控制要求的过程,特别是有关键/特殊特性的产品及过程; c)新产品、新过程; d)新增的测量仪器; e)已经作过测量系统分析,重新修理后。 5.2公司按GB/T10012标准要求,建立公司计量管理体系,确保建立的测

系统测试报告详细

xxxxxxxxxxxxxxx 系统测试报告 xxxxxxxxxxx公司 20xx年xx月

版本修订记录

目录 1引言............................................................................. 1.1编写目的................................................ 1.2项目背景................................................ 1.3术语解释................................................ 1.4参考资料................................................ 2测试概要......................................................................... 2.1系统简介................................................ 2.2测试计划描述............................................ 2.3测试环境................................................ 3测试结果及分析................................................................... 3.1测试执行情况............................................ 3.2功能测试报告............................................ 3.2.1系统管理模块测试报告单 3.2.2功能插件模块测试报告单 3.2.3网站管理模块测试报告单 3.2.4内容管理模块测试报告单 3.2.5辅助工具模块测试报告单 3.3系统性能测试报告........................................

TS16949 MSA测量系统分析程序

TS16949 MSA测量系统分析程序 1 目的 1.1 本程序规定了测量系统分析的方法和接受准则。通过了解变差的来源,判断计量器具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以确保检测结果的有效性。 1.2 评价生产环境中的测量系统的统计特性:偏倚、重复性、再现性、稳定性和线性(参见“MSA手册”); 1.3 获得测量系统与环境交互作用时,该系统有关测量变差量和类型的信息; 2 范围 2.1 本指导书适用于特殊特性的计数、计量型测量系统。 3 定义 3.1 量具:任何可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装置;包括用来测量合格/不合格的装置; 3.2 测量系统:用来对被测量特性附值的操作、程序、量具、设备、软件以及操作人员的集合;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 3.3 测量系统分析(MSA):是指通过分析被测特性赋值的操作程序、量具、设备、软件以及操作人员的集合,来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所用的量具测量系统对每个零件能重复读数或能判断合格/不合格,但不包括非工业界的测量系统; 3.4 偏倚:测量结果的观测平均值与基准值的差值; 3.5 基准值:又称为可接受的基准值或标准值,是充当测量值的一个一致认可的基准,一个基准值可以通过采用更高级别的测量设备进行多次测量,取其平均值来确定; 3.6 重复性:由一个评价人,采用一种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

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变差; 3.7 再现性:由不同评价人,采用相同的测量仪器,测量同一零件特性时测量平均值的变差; 3.8 稳定性:也称“漂移”,是测量系统某持续时间内测量同一基准或零件的单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总变差; 3.9 线性:在量具预期的工作量程内,偏倚值的差值。 3.10 量具R&R:测量系统重复性和再现性的综合变差的估计值。 3.11 参考值:被认可并同意基于参考或基准值作为一被测量物的数值比较,它可能是:一个理论值或基于科学原理而建立的数值;基于一些国家或国际组织的一个指定值;基于在一科学或工程组织主持的合作研究实验工作下,一致确定的数值;或者用于一特定用途,利用一可接受的参考方法所获得一致同意的可接受数值。与某一特定量化定义并被接受的一致的数值,按照惯例有时被接受用于某已知的目的。 4 涉及部门 4.1 质量部 4.2 生产部 5 一般原则(测量系统的统计特性) 5.1 测量系统必须处于统计控制中,这意味着测量系统中的变差只能是由于普通原因而不是由于特殊原因造成的,称为统计稳定性; 5.2 测量系统的变异必须比制造过程变异小; 5.3 变异应小于公差带; 5.4 测量精度应高于过程变异和公差带两者中精度较高者,一般来说,测量

电子产品可靠性测试报告

XXXX股份有限公司检测中心 检测报告 报告编号: 2019-5-25 样品名称电子产品可靠性测试样品编号2019-5-25 委托单位XXXX实业有限公司型号/ 规格RC661-Z2 委托单位 XXXXXX检测类别委托试验地址 样品来源 委托方送样收样日期2019年 4月 15日方式 检测日期 2019 年 4 月 15日~ 样品数量120 2019年 5 月 15 日 1.高低温工作试验10.外箱跌落试验18.标签酒精测试 2.高温高湿工作试验11.外箱振动试验19.盐雾测试 3.外箱温湿度交变储存试验 12.稳定性测试20.外箱抗压测试 4.外箱高温高湿储存试验 13.铅笔硬度测试21.ESD测试 检测项目 5. 冷热冲击试验14.底噪测试22.电源通断测试 6.裸机跌落试验15.防水测试23.裸机振动试验 7.裸机微跌试验16.大头针缝隙安全测试 https://www.360docs.net/doc/7b14562876.html,B 线摇摆测试 8.彩盒包装跌落试验17.标签橡皮测试25.125℃高温存放 9.快递盒包装跌落试验 委托方提供 120 个样品用于本次试验,其中: 样品说明裸机 40台, PCBA 20块,带包装 3箱( 60 台)。 检测依据参考标准: YD/T 1539-2006 《移动通信手持机可靠性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检测结论样品按照要求完成了测试,测试结果见报告正文 备注--- 编制:审核:批准: 批准人职务:

XXXX股份有限公司检测中心 检测报告 报告编号: 2019-5-25 试验情况综述 序号项目1 工作 试验 2高温 高湿 工作 试验 3外箱 温湿度 交变 储存 试验 标准要求 温度45℃ 持续时间 6 小时 2温度45℃~ -10 ℃ 降温时间 2 小时 3温度-10 ℃ 持续时间 6 小时 4温度-10 ℃~ 45℃ 升温时间 1 小时 每循环时间15 小时 循环次数4 样品状态在线测试 温度40℃ 相对湿度90﹪ 持续时间96h 样品状态在线测试 1 温度70℃ 湿度40﹪ 持续时间12 小时 2温度70℃~ -20 ℃ 降温时间 2 小时 3温度-20 ℃ 持续时间12 小时 4 温度-20 ℃~ 70℃ 湿度40﹪ 升温时间 1 小时 每循环时间27 小时 循环次数4 样品状态包装、不开机 试验情况 试验完成, 样品外观 和功能正常 试验完成, 样品外观 和功能正常 试验完成, 样品外观 和功能正常 高低温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