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方法

统筹方法
统筹方法

修改意见

《统筹方法》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事理说明文的特点,学习本文举例子、作比

较、列图表的说明方法。

2、体会课文文通俗、简明、易懂的语言特点。

3、了解统筹方法的基本原理、学习合理利用时间提

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学习说明方法、体会语言特点。

三、计划课时:1课时。

四、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师:在《史记》的《孙子吴起列传》中记载了这么一

则故事:齐国的大将田忌和齐威王打赌赛马。双方的马都

分上、中、下三等,而齐威王的三个等级的马分别都比田

忌的三个等级的马稍强一些,所以,每次用相应等级的比

赛,田忌都以失败告终,这是田忌的谋士孙膑给田忌出了

个主意,最后田忌终于赢了齐王,同学们知道孙膑用的是

什么方法吗?(ppt列出图表)

答案预设:孙膑先以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虽先

输一局,但后两局,孙膑以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以

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比赛结果是三局两胜,田忌赢

了齐威王。

师:你认为田忌取胜的原因何在?

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还是同样的马匹,由于调换了

一下出场顺序,就得到了转败为胜的结果。孙膑的这则事

例中运用的就是统筹方法。

师:我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劳动,或是工业、农业

及各行各业工作的过程中,无不想节省时间、提高效益。

如何才能少费时、少费事、多干活、干好活呢?今天我们

学习的课文《统筹方法》就是专门解决这一问题的,我们

认真研究,肯定能大有裨益。

(二)、作者介绍:

1、师:(1)在学习课文之前,同学们知道这篇文章

是谁写的吗?

(2)华罗庚的身份是?(出示ppt介绍)

人民数学家、中国现代数学之父——华罗庚

华罗庚,中国现代著名数学家。1914年金坛中学

初中毕业后刻苦自学,1930年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36

年赴英国剑桥大学学习,1938年回国后任西南联大教

授,1946年赴美国,任普林斯顿大学和伊利诺伊大学

教授,解放后,回国,历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

院数学研究所所长等职。他在数学领域成就突出,在

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就有“华氏定

修改意见理”、“怀依—华不等式”、“华氏不等式”等。

华罗庚不仅对中国数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也是我国最早把数学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

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从五十年代末期开始,他就

走出书斋和课堂,来到广阔的工农业生产实践之中。

他把数学方法创造性地应用于国民经济领域,筛

选出了以改进生产工艺和提高质量为内容的“优选法”

和处理生产组织与管理问题为内容的“统筹法”(简称

“双法”),并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写出了《优选法平话

及其补充》和《统筹法平话及补充》两本科普读物。

(二)初读课文,掌握概要:

1、通读课文,标出段的序号,圈点出文中的生字词,

查字典或看注释解决字音、字义问题。(ppt出示)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华()罗庚裨()益卑()

(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卑之无甚高论:见解很一般,没什么高明的见解。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比喻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好了,

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

通力:一同尽力,齐心协力。

裨益:益处。

2、理清文章脉络层次:

(1)问:这篇课文为我们介绍了什么科学知识?(说

明对象)——统筹方法。

(2)问:快速阅读课文,说说这篇文章介绍了有关

于统筹方法的哪几方面内容?(提示:抓住过渡性语句是

划分文章层次和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有效途径。)

过渡句:“如何运用呢?”(承上启下)“当然,这种

方法”(承上小结)

归纳说明内容:第1节:统筹方法的定义。

第2—14节:统筹方法的原理及应用。

第15、16节:统筹方法的应用前景。

(三)研读课文:(研究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师:统筹方法是一种深奥的数学理论,要让文化程度

不高的广大生产者能读懂是要讲究一定的方法的,让我们

来看看华罗庚是怎么做到的。

1、分析文章第一部分:

问题:

(1)什么是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

方法。

(2)同学们知道这叫什么说明方法吗?下定义。(用

简明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

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修改意见“安排工作进程”是统筹方法的内涵和本质属性,“数

学方法”界定了统筹方法的所属,它是一种数学方法而非

其他,这句话简明、扼要、准确、科学地说明了什么是统

筹方法。

(3)结合上下文,说说作者开篇就用下定义的方法

说明“统筹方法”有何好处?

使读者对统筹方法的概念有个正确的认识,便于下文

的具体说明。

(4)第一段还讲了什么内容?

统筹方法的实用范围。正是因为运用范围广泛,所以

才有研究、介绍和普及的必要。

2、分析第二部分:

“统筹方法”既然如此有用,那“应该如何应用呢?”

这是读者最关心的问题,最能引起读者的兴趣,因此作者

在第二段用一个“设问句”开头,在结构上起了承上启下

的过渡作用。

问题:

(1)快速阅读课文,说说那么作者是怎样说明统筹

方法的应用的呢?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举例子:以“泡茶”为例说明统筹方法的应用。

(2)课文中用了很大的篇幅写烧水泡茶喝,请再次

阅读课文,从文中找出共写了几次“泡茶”这几次以“泡

茶”为例有何不同?分别说明了什么道理?

第一次泡茶:第3—8段。

第二次泡茶:第9—11段。

第三次泡茶:第12、13段。

(3)分析第一次泡茶:

○1问:你能将“烧开水泡茶”的过程讲出来吗?泡茶

有几道工序?五道。

○2问:在文章中,作者说这五道工序有几种安排方

法?3种。

○3问:哪种办法最好?甲。圈划作者介绍这三种

办法的字词,说说哪些词最能表明作者对办法甲、乙、丙

的肯定或否定态度?

如:“等”水开了的“等”:体现从容不迫、顺理成章

的意思,表现了办法甲的合理性。

“坐待”:坐以等待,坐以等待,有白白浪费时间之

感,不合理。

“急急忙忙”:更是有手忙脚乱之感,体现了工序安

排不合理。

“窝了工”,因调配不当,工作人员无事可做。

○4作者为什么要例举甲乙丙三个办法?

通过甲乙丙三个办法的比较,得出了“甲”办法因为

工序安排的好而节省了时间,而乙、丙都因为工序安

修改意见排不当而浪费了时间,从而让读者理解了合理安排工序的

重要性,揭示了“统筹方法”的实质:科学合理的安排工

序,进而引出统筹方法是生产管理的有用办法,使读者对

统筹方法的内涵和使用有了初步认识。

(4)分析第一处图表作用:

○1问:书上配上的图表1—1是对哪种方法的说明?

有谁知道这是叫做什么说明方法?

办法甲。列图表。

○2问:看看这幅图表,想想,如果没有文字的解说,

只有图表,看不看的懂?(请一位同学解说这幅图表)说

说列图表的好处。

这幅图表清晰直观地说明了“泡茶”各个工序所需的

时间及相互关系,初步说明了统筹方法的原理及其运用。

(5)分析第二次以“泡茶”为例:作者一例多用,

在第一次举“烧水泡茶”为例时,已经指出统筹方法能在

生产管理方面运用,但这还不够,作者继续以“泡茶”为

例,“拓展深入”,是想说明什么道理?

以“泡茶”为例,说明办法甲优于另外两种方法的原

因在于:“抓住了烧开水这个环节”,运用统筹方法的关键

是抓主要环节,这样才能缩短工时、提高工作效率。

当然,统筹方法是为知道工业生产服务的,在“泡茶”

中抓住“烧开水这个主要环节”,进而推理得出,在近代

工业错综复杂的工艺过程中,想要缩短工时、提高工作效

率,也必须抓关键、抓主要环节,才能找出安排工作进程

的最佳方法。

(6)第三次以“泡茶”为例,作者说明了什么道理?

次要环节可以合并。

(7)分析第二幅图表作用:

问:图1—2和图1—1相比,有何差别?

比图1—1更简化,将次要环节合并,说明了运用统

筹方法,可以合并次要环节的道理。

(8)分析第三幅图表作用:

问:比较图1—2和图1—3,说说图1—3相较图1—

2有何优点?

进一步简化,用数字代替了文字,将其过程图抽象为

数学公式。这是因为,复杂的工序有可能包含几百、几千

甚至好几万个任务,难以一一用文字表述,改用数字语言

表示,使图表有更强的概括力,更广的适应性,有利于指

挥施工。第三幅图表无疑更加科学、简明。

(9)小结举例子、列图表作用:

问:作者为何要以“泡茶”为例?

设日常生活实例,贴近生活,通俗易懂,便于理解。

能够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有趣。

修改意见小结:三次泡茶,都用了图表来概括说明,省去了不

少说明文字,且形象、直观、清晰地显示了问题的实质。

(四)学习语言特色:

为了将统筹方法这一高深的数学方法说清楚,让人理

解,我们还应注意本文的说明语言,快速阅读课文,说说

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色呢?请你举出一两个例子来说说。

(1)口语:“好像是废话”“走路要两条腿走,吃饭

咬一口一口吃”,通俗,风趣。

(2)成语与文言词汇:错综复杂、“卑之无甚高论”、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活泼,简明易懂

(五)自我总结:

问:这是一篇科普作品,是说明文的一种,今后我们

再遇到这类说明文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1、明确说明对象、抓说明对象特征。

2、把握说明方

法及其作用。

3、分析说明顺序。

4、研究语言风格。

(六)拓展延伸:

1、提出生活中的现象,懂得统筹方法在生活中的运

用:

张宏每天下午放学后5点10分到家,他要做这几件

事:○1、做作业(30分钟)○2烧饭(40分钟)○3叠衣服(30

分钟)○4洗碗(2分钟)○5整理书桌(2分钟)

他必须赶在父母亲6点10分下班回来吃饭前做好。

你能用统筹方法原理,为张宏安排好做事的先后顺

序,并用图表把这七件事的合理顺序表示出来吗?

2、动脑筋:有三张饼,每张饼的一面烤熟需要一分

钟,那么烤熟一张饼所需时间即为两分钟,现在有两个烤

炉,请问最快几分钟,能把三张饼全烤熟?

请将其过程进行合理设计,列出图标,并辅助说明文

字。

《统筹方法》教案

《统筹方法》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统筹方法的简单原理,认识统筹方法在现实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2.学习本文下定义、举例子、画图表的说明方法的使用。 3.培养学生实际运用统筹方法的初步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难点:将统筹方法用于社会实践中去。应引导学生多设例,并将这些例子绘制成图表示意,掌握画图表这一说明方法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方法: 采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方法,可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适当拓宽,让学生生活中的统筹知识,将本文的学习与调查实践结合起来,体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提高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 课前准备 1. 教师分析教材,准备PPT课件及相关视频。 2.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作家作品,借助工具书和网络搜集有关统筹方法的事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出示课件:生活事例 负责人王工程师讲,造一座桥,总部要求他们必须在25天内完成任务。可是,大梁浇注要5天,大梁凝固要20天,围堤抽水要5天,砌桥墩要15天,加起来共需要45天,同学们,25天的时间做45天的活儿,能完成吗? 我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劳动中,或是工业、农业以及各行各业工作过程中,无一不想节省时间、提高效益。如何才能少费时、少费事、多干活、干好活呢?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写的《统筹方法》就是专门解决这一问题的,我们认真研究,肯定会大有裨益。 2.介绍作者华罗庚。

华罗庚,我国现代著名的数学家。他在数学理论的研究上有卓越的贡献,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生前曾担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为了使数学更好地为祖国的工农业生产建设服务,他致力于研究并推广数学在实际中的应用,使小、数学在工农业生产实践中发挥巨大威力。他重视实用数学的普及工作,为了使文化水平不高的广大生产者了解有关数学原理,并懂得其原理在生产中是怎样运用的,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写下了《统筹方法平话》、《统筹方法平话及补充》《优选法平话》等科普读物。以为外国数学家曾感叹说:“我们从来没有见过一位数学家和群众有这样的关系。”这说明了华罗庚致力于科学普及工作的突出成就。 (观看华罗庚视频) 二、新课学习 1.课题为“统筹方法”,讲的是一种方法,因此它是一篇事理说明文。那么,什么是统筹方法呢?请大家找出课文中严谨、科学地说明这一概念的语句。(理解“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的特点及作用) 学生思考,很容易地找到第一段的第一句话: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2.这句话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下定义的说明方法。 教师讲析“下定义”的特点:定义=内涵+外延。在这儿,安排工作进程是统筹方法的内涵,本质属性,数学方法是精确地计算(时间或路程)的方法,并非其他方法,这是它的所属,是外延,两者合在一起准确而简明地指出统筹方法的性质特点。 3.作者为什么开篇即用下定义的方法说明“统筹方法”? 学生能想到:这是使读者对这种数学方法的性质和内涵有所了解,以便于下文具体说明。 4.第一段还讲了什么内容? 明确:统筹方法的应用范围,正因为运用范围广泛,所以才有研究、介绍、普及的必要。 三、学习语言特色 理解作者是怎样通俗、生动地把这一数学方法介绍得清楚、明白的。 “统筹方法”既然如此有用,那“如何应用呢”?这是读者最关心的问题,最能引起兴趣,因此作者在第二段用一个“设问句”开头,在结构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过渡作用。(可以由老师步步设问,学生跟着回应,启发学生的思考。) 1.问:那么,作者是怎样说明统筹方法的应用的呢?

《统筹方法》习题

《统筹方法》习题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黑的字注音: 裨()益卑()之无甚高论耽()误统筹()2.给下列一段话加上标点: 比如□想泡壶茶喝□当时情况是□开水没有□水壶要洗□茶壶□茶杯要洗□火已升了□茶叶也没有□怎么办□ 3.用关联词连接下列短句,成为一段话。 (1)不能泡茶 (2)这些又是泡茶的前提 (3)没开水、没茶叶、不洗茶壶茶杯 4.解释下列词语: (1)统筹 (2)不无裨益 (3)错综复杂 (4)小题大做 (5)卑之无甚高论 二、综合训练 课内阅读 水壶不洗,不能烧开水,因而洗水壶是烧开水的前提。没开水、没茶叶、不洗茶壶茶杯,就不能泡茶,因而这些又是泡茶的前提。它们的相互关系,可以用下面的箭头图来表示:箭杆上的数字表示,这一行动所需要的时间,例如15表示从把水放在炉上到水开的时间是15分钟。 从这个图上可以一眼看出,办法甲总共要16分钟(而办法乙、丙需要20分钟)。如果要缩短工时、提高工作效率,应当主要抓烧开水这个环节,而不是抓拿茶叶等环节。同时,洗茶壶茶杯、拿茶叶总共不过4分钟,大可利用「等水开」的时间来做。 1、第9节画线句中的“这一行动”指的是

2、第10节中“洗茶壶茶杯、拿茶叶总共不超过4分钟”,“不过”一次能否删去,为什么? 3、文中介绍了统筹方法是 用了的说明方法,作用是 4、文中三次以泡茶为例,分别说明了什么? 第一次是为了说明 第二次(第十段)是为了说明 第三次(第十二段)是为了说明 5、文中用了制图表的说明方法,请你说说它的作用是什么? 6.第一自然段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它在全篇中起什么作用? 7.“如何应用呢?”这一设问有何作用? 8.作者用烧水泡茶这一设例引出的是什么原理?体现在哪些方面? 9.统筹方法这一原理是否只能用在工业上呢? 10.本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否可以削减? 课外语段阅读练习 “多才多艺”的气象卫星

语文阅读理解24个满分秘笈

语文阅读理解24个满分秘笈 (一)文章开头的作用 1、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记叙文) 2、开篇点题,提出中心(中心论点) 3、用故事或典故引出论点或论题(说明对象),激起读者阅读兴趣。 (二)文章结尾的作用 1、深化中心,升华感情 2、篇末点题,提出中心或中心论点 3、总结上文,提出倡议,发出号召 (三)一句话或一段话的作用 1、结构上的作用是: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①、充当事实论据,证明前(后)一句话,进而证明中心论点;②充当道理论据,证明前(后)一句话,进而证明中心论点;③说明了前(后)一话(说明事物的特征)(四)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欲扬先抑、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物抒情、借古喻今、运用典故、直接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 (五)“这”、“它们”等指代什么 1、一般是往前找,不会超出前三句; 2、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六)仿句 1、话题。首先,仿句在话题上要与例句保持一致,做到材料紧扣中心,事例典型合理。如例,画线句列举的是“春光里的花”“秋风里的叶”,再依据句末的“永远伴随着你”,可以判定仿句应扣住夏、冬两季的特征来写。 2、句式。仿句句式要与例句相同。句式包括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主动句、被动句,长句、短句,散句、整句,单句、复句,等等。 3、修辞。仿句时应当运用与例句相同的修辞方法,所以应仔细研读例句所用的辞格,如比喻、排比、对比、拟人、反复、设问、反问、引用等。 4、结构。仿句的成分组合方式、修饰限制语的构成方式,均应与例句保持一致。 5、表达。仿写的句子应做到语言通顺、用词得当、简洁明确,不能出现不合逻辑、牵强附会、浅薄幼稚的说法。 6、色彩。这里“色彩”包括语体色彩和感情色彩。比如例中洋溢着欢快、喜悦的感情,仿句时就不能违背这一点。 7、字数。对于某些仿句题,仿写时还应注意,字数上应与例句完全相当。 (七)语句特色评价 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八)限字题的解答 1、根据题目要求作完全准确的表述(此时不要过多地考虑字数的多少); 2、对照字数要求进行简缩:①去除无关紧要的修饰语,②多音节词改为单音节词,③用简称(尤其是地名)。 3、将符合题意和字数要求的句子连起来读一遍,是否有语病,有,必须修改。要做到句子简明、完整、通顺、明确。

《大学语文》模拟试题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 一教材:徐中玉主编,陶型传副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教材为指定教材。文学常识可参考徐中玉钱谷融共同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和严廷德冯川编著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中国文学史概要部分。 二考试内容:重点考核语言知识、文学知识、阅读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 1.语言知识 现代语体文中的疑难词语的意义; 现代语体文中的成语或所引古书中的词句与典故的意义; 教材所选文言文(包括古典诗词)中常见实词的意义,辩析它们的多义性和古今意义的差异; 识别教材中出现的常见文言虚词“于”“以”“而”“之”“为”“虽”“则”“其”“或”“莫”等的意义和作用, 了解文言文中词类活用、被动句式、宾语前置、主谓倒装等特殊语法现象。 2文学常识:包括作家作品知识和文体知识。 (1)作家作品知识 以教材中的作者介绍为依据,认知作家的姓名字号,所属时代及地域;识记在历史上的地位及主要成就,主要思想倾向及文学主张,所属文学流派或文学团体,代表作名称及相关别集的名称,与课文有关的专书的编著者和编著成书年代等。 (2)文体知识 根据教材出现的有关文体术语识别课文的文体属性: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诗、词、曲、赋。

议论文:社论、杂文、演讲稿、文艺专论、文艺评论、语录、奏疏、书信、立论文、驳论文;识记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识别论证方法和驳论方法(从一般到个别的演绎法,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法,从个别到个别的比较法;反驳论点,反驳论据,反驳论证);认知论据的类别(事实论据:概括事例,典型事例;经验性论据,假设性论据;历史事实;现实生活事例。理论论据:名人名言;格言警句;公理定律;谚语熟句)。 说明文:抽象事理说明文,实体事物说明文;非文艺性说明文(科学语体和应用语体),文艺性说明文(文学语体,又叫科学小品);说明文的结构和说明顺序;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记叙文:识记记叙文的种类,如记事散文、写人散文、游记、传记、寓言等;区别记叙文的叙事方法-顺序、倒叙、平叙(分叙)、插叙;认知记叙文的描写方法,人物描写-肖像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景物描写、-自然景物描写、社会场景景描写;认知记叙文的抒情方式: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在叙事中抒情、在说理议论中抒情)。 诗词曲赋:识记古体诗、近体诗,五言古诗、五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古诗、七言律诗、七言绝句;乐府古题、新乐府诗;词牌、词题;曲的特点、散曲,杂剧;赋的表现形式。 (3)常见表现手法:认知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铺垫、反托、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等表达技巧;识记比喻、比拟(拟人和拟物)、象征、借代、设问、反诘、排比、夸张、对偶、层递等修辞手法。 3、阅读分析 以教材课文为主要阅读对象,以课文的“阅读提示”为阅读导向,牢记每篇诗文作品的思想意义;识记每篇文章的最突出的艺术特色和主要表现手法;记住并正确理解诗文中作品含义深刻的名言警句;正确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和段落层次;正确解释课文中疑难词语及古文中古今词义有所不同的词语。 背诵古代诗词和散曲中短小精炼的篇目,熟读较长的诗歌作品。

最新小学六年级语文《统筹方法》教案范例三篇

最新小学六年级语文《统筹方法》教案范例三篇 本文是数学家华罗庚的一篇科普说明文,主要是向读者介绍统筹方法的科学原理及其运用方法.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六年级语文《统筹方法》教案范例,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六年级语文《统筹方法》教案范例一 教学目标: 1、了解通俗活泼的语言; 2、学习设例子,配图表等说明方法; 3、学会运用统筹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了解统筹方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设例子、配图表的说明方法以及通俗活泼的语言.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掌握字词及文章结构; 2、了解统筹方法的定义,初步感知设例子、配图表等说明方法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板书课题. 由日常生活时间安排导入. 二、示标. 三、结合课后注释,简介作者. 华罗庚,现代数学字,江苏人. 四、检查预习. 1、注音. 2、解词. 五、解题及理清课文结构. 1、说明什么是统筹方法及其衫范围. 2~15设置烧水泡茶的事例,并配以图表,具体说明统筹方法的应用特点.

16指出统筹方法应用的广阔前景. 六、学生自学课文. 1、划出统筹方法的定义,思考统筹方法的本质属性是什么,在应用上有什么特点. 2、甲乙丙三种方法是按什么次序排列的?哪一种最省时,为什么? 3、你能理解设例子和举例子的区别吗?(P88) 4、三幅图表之间有什么不同? 生读课文,小组讨论解决问题.教师边巡视边点拨引导. 七、师生讨论明确. 1、下定义: 统筹方法的性质:数学方法. 特点:安排工作进程. 实用价值:应用极为广泛. 2、合理不合理的顺序. 第一次设例,表明安排好工序的好处在于节省时间,提高了效率. 第二次再次设例分析并将几个工序之间的关系归结为箭头图,据图解说,进一步指出要缩短工时,提高工作效率,要抓主要环节(怎样应用)安排好工序的必要性. 第三次,举泡茶为例进行分析,说明次要环节可以合并. 说明统筹方法应用时,可以合并次要环节. 3、(P88) 4、繁》简,具体》抽象 八、课堂小结. 九、练习. 见课课练. 板书: 统筹方法 华罗庚 1.统筹方法 烧水泡茶:甲乙丙

七年级语文专项练习 说明文阅读【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说明文材料 1.说明文 (一).说明文的特点说明文是三大实用文体之一。它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能、制作方法、发展过程和事理的,使读者对这一实物或事理有所了解,给人以知识。 (二).说明文的分类 1.说明文按说明对象分可分为:实物性说明文和事理性说明文。 2.说明文按写作方法分可分为:一般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 (三).说明文的阅读步骤 1.抓住文体,弄清说明对象(1) 标题是名词性的,一般是说明事物的,如《松鼠》。《北京的立交桥》,《雄伟的人民大会堂》等;而标题是抽象名词的,一般用“......方法”作标题多是事理性的说明文,如《统筹方法》。 (2) 标题是动词性的,往往是说明事物的发展过程、操作过程或事理的,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向沙漠进军》等。(3) 标题中带有疑问性的,常常是解释原因,说明事理的,如《什么是生态系统》。 2.弄清顺序说明顺序大体有三种:(1) 空间顺序。(2) 时间顺序。(3) 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通常包括下面几种情况: a.从整体到部分;b.从原因到结果;c.从特点到用途; d.从主要到次要; e.从概括到具体; f.从现象到本质。 3.把握结构形式说明文常见的结构形式有以下几种:(1) 并列式。各层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平等的。(2) 连贯式。各层之间按照事物过程安排层次,前后互相承接。(例如:按照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为线索)(3) 递进式。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如《万紫千红的花》 用心爱心专心 1

一文,先说花有各种颜色的原因,第二步说明花变色的原因,第三步说明花与昆虫的关系,第四步说明花与人的关系,逐层深入,各层之间的关系是递进的。《向沙漠进军》一文,也是典型的递进式结构。(4) 总分式。这种结构形式大致有三种情形: A.总--分式; B.分--总式; C.总--分--总式。 4.掌握说明方法主要掌握以下六种:(1) 下定义 (2) 举事例 (3) 作比较 (4) 打比方 (5) 分类别 (6) 列数字其余的还有:摹状貌、画图表、作诠释、引古籍(引证法)等。 *说明文中的打比方说明方法与记叙文.散文中的比喻有何不同? answer 说明文中的打比方说明法与记叙文.散文中的比喻从形式上说都是比喻的修辞格,都能增加文章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但二者在各自文章中的作用和目的不同。说明文中的打比方目的是给人以所“知”,给人以知识,是为了使被说明的事物更清楚.明白。而记叙文.散文中的比喻是为了给人以所“感”,是为了加深对比喻事物的感受,增强对读者的感染力。 5.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同其他文体的文章相比,说明文更要求语言的准确,即一定要符合客观实际。说明事物要求在时间、空间、数字、范围、程度等方面都要求准确无误。在准确的前提下,语言风格可以平平实实,也可以生动活泼。例如《地球是圆的吗》语言属平实说明,《看云识天气》语言属生动说明,而《苏州园林》语言又平实又生动。无论采用哪种语言,都必须注意准确。 6.分析归纳说明文的中心思想说明文的中心思想是由说明内容所体现出来的观点。分析说明文的中心思想,一般地说,要在阅读后回答三个问题:(1) 全文自始至终围绕什么是事物或什么是事理进行说明的?作者的意图是什么?(2) 作者从哪些方面对该事物或事理进行介绍或阐释的?(3) 什么 用心爱心专心 2

《统筹方法》教案[整理版]

《统筹方法》教案[整理版] 《统筹方法》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统筹方法的简单原理,认识统筹方法在现实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2(学习本文下定义、举例子、画图表的说明方法的使用。 3(培养学生实际运用统筹方法的初步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难点:将统筹方法用于社会实践中去。应引导学生多设例,并将这些例子绘制成图表示意,掌握画图表这一说明方法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方法: 采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方法,可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适当拓宽,让学生生活中的统筹知识,将本文的学习与调查实践结合起来,体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提高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 课前准备 1. 教师分析教材,准备PPT课件及相关视频。 2.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作家作品,借助工具书和网络搜集有关统筹方法的事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出示课件:生活事例 负责人王工程师讲,造一座桥,总部要求他们必须在25天内完成任务。可是,大梁浇注要5天,大梁凝固要20天,围堤抽水要5天,砌桥墩要15天,加起来共需要45天,同学们,25天的时间做45天的活儿,能完成吗, 我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劳动中,或是工业、农业以及各行各业工作过程中,无一不想节省时间、提高效益。如何才能少费时、少费事、多干活、干好活呢,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写的《统筹方法》就是专门解决这一问题的,我们认真研究,肯定会大有裨益。 2.介绍作者华罗庚。 华罗庚,我国现代著名的数学家。他在数学理论的研究上有卓越的贡献,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生前曾担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为了使数学更好地为祖国的工农业生产建设服务,他致力于研究并推广数学在实际中的应用,使小、数学在工农业生产实践中发挥巨大威力。他重视实用数学的普及工作,为了使文化水平不高的广大生产者了解有关数学原理,并懂得其原理在生产中是怎样运用的,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写下了《统筹方法平话》、《统筹方法平话及补充》《优选法平话》等科普读物。以为外国数学家曾感叹说:“我们从来没有见过一位数学家和群众有这样的关系。”这说明了华罗庚致力于科学普及工作的突出成就。 (观看华罗庚视频) 二、新课学习 1(课题为“统筹方法”,讲的是一种方法,因此它是一篇事理说明文。那么,什么是统筹方法呢,请大家找出课文中严谨、科学地说明这一概念的语句。(理解“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的特点及作用) 学生思考,很容易地找到第一段的第一句话: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统筹方法

《统筹方法》 【教学目标】 1、了解并初步掌握什么是统筹方法 2、了解本文采用的主要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3、了解统筹方法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并掌握本文采取的主要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难点:1、烧水泡茶的例子在文中三次不同的作用 2、明确安排好工序、抓主要环节的重要性,将统筹方法用于社会实践中【教学方式】 采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方法,可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适当拓宽,让学生把生活中的统筹知识与本文的学习与调查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课前准备】 1. 教师分析教材,准备PPT课件及相关视频。 2.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作家作品,借助工具书和网络搜集有关统筹方法的事例。【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 1.出示课件生活事例:教室卫生大扫除 完成:洒水、扫地、擦桌凳、窗户玻璃、 清除墙壁污垢、蜘蛛网等 怎么安排较为合理呢? 得出结论:合理安排工序,节省时间、提高做事效率。(引出统筹方法) 师提问:那么什么是统筹方法呢,运用统筹方法有何作用呢?“统筹方法”,讲的是一种方法,因此它是一篇什么说明文呢?,请大家找出课文 中严谨、科学地说明这一概念的语句。(生读课文) 明确: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下定义(学生板书)→事理说明文(学生板书) 统筹方法的作用是把工序安排好,缩短工时,提高工作效率。(可根据 课前热身的生活事例简单总结) 师总结:我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劳动中,或是工业、农业以及各行各业工作过程中,无一不想节省时间、提高效益。如何才能少费时、少费事、多干活、干好活呢?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写的《统筹方法》就是专门解决这一问题的,我们认真研究,肯定会大有裨益。 二、【新课学习】 1、出示本课学习目标:1、了解并初步掌握什么是统筹方法 2、了解本文采取的主要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3、了解统筹方法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的意义 2、介绍作者华罗庚。 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国际数学大师,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安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他为中国数学的发展作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中国数学之神”、“人民数学家”。

语文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统筹方法》教案一

统筹方法 教学目标: 1、掌握下定义、举例子、列图表的说明方法 2、理解统筹方法的原理并能够运用于简单的学习生活安排中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下定义、举例子、列图表的说明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张的爸爸晚上要带小张去看演唱会,但演唱会晚上6点开始,小张一家必须提早出门,否则就不能带上小张一起去看演唱会了。小张每天放学后5点到家,到家后他要做这样几件事情: (1)做作业(30分钟) (2)把米饭煮上(40分钟) (3)收晾晒的衣服(8分钟) (4)洗碗(4分钟) (5)整理书桌(2分钟) 小张最快能在几点做完这些事情?请你给小张出个主意。 2、“时间就是金钱”,无论是企业生产还是我们学习,都要抓紧时间,把工作完成得又快又好。我们能不能通过小张的例子归纳出一种面对各种情况都适用的节约时间的方法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学家华罗庚的《统筹方法》 二、初读课文,掌握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1、指名朗读课文

2、统筹方法指的是什么?它运用的范围如何? 下定义的好处:简介明确 3、为了更清楚明白地向读者介绍统筹方法的是如何操作的,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举例子 4、文中哪一个泡茶的方法最好?这种方法最好的原因是什么? 要缩短工时,提高工作效率,应当抓住关键环节 5、选择泡茶这个例子的好处是什么?能不能选择制造汽车、电脑、发射火箭的例子呢? 举例子的作用是为了更具体,还要让读者更容易理解。 三、画图表的说明方法 1、这篇文章说明时还采用了一种不常见的方法,哪一位同学最先发现? 2、相比纯文字说明,本文使用列图表的说明方法有怎样的好处? 列图表的好处:清楚直观、一目了然 3、讨论:本文三次列图表,内容一样吗?你认为能不能简化成为一幅图? 第一幅:通过详细的示意图指名烧水环节间的关系 第二幅:告诉读者应当抓住关键环节,合并次要环节 第三幅:用数字表示,在工作环节过多的时候能够节约精力,会很有帮助。 各有侧重、层层深入

(新)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统筹方法》同步习题(含答案)

《统筹方法》同步练习 1.《统筹方法》体裁_______,作者_________。 2.选出词义的解释有误的一项() A、临事而迷:遇到事情就糊涂。引子:比喻引起正文的话或启发别人发言的话。 B、千头万绪:形容头绪很多。就绪:事情安排妥当。 C、小题大做:比喻很认真地对待小问题,有赞赏的意思。前提:事情发生或发展的先决条 件。 D、错综复杂:纵横交错,十分复杂。关键:比喻事情最关紧要的部分,对情况起决定作用 的因素。 3.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窝了工: (2)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3)不无裨益: 4.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1)本文作者举了什么样的例子? (2)默读文中所列三种方法。思考: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3)为什么办法甲能省时呢? 阅读下面的文段,并按要求回答5—7题。 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它的实用范围极广泛,在企业管理和基本建设中,以及关系复杂的科研项目的组织与管理中,都可以应用。 怎样应用呢?主要是把工序安排好。 比如,想泡壶茶喝。当时的情况是:开水没有;水壶要洗,茶壶,茶杯要洗;火已生了,茶叶也有了。怎么办?

办法甲:洗好水壶,灌上凉水,放在火上;在等待水开的时间里,洗茶壶、洗茶杯、拿茶叶;等水开了,泡茶喝。 办法乙:先做好一些准备工作,洗水壶,洗茶壶茶杯,拿茶叶;一切就绪,灌水烧水;坐待水开了泡茶喝。 办法丙:洗净水壶,灌上凉水,放在火上,坐待水开;水开了之后,急急忙忙找茶叶,洗茶壶茶杯,泡茶喝。 哪一种办法省时间?我们能一眼看出第一种办法好,后两种办法都窝了工。 这是小事,但这是引子,可以引出生产管理等方面的有用的方法来。 水壶不洗,不能烧开水,因而洗水壶是烧开水的前提。没开水、没茶叶、不洗茶壶茶杯,就不能泡茶,因而这些又是泡茶的前提。它们的相互关系,可以用右边的箭头图来表示:箭头上的数字表示,这一行动所需要的时间,例如15表示从把水放在炉上到水开的时间是15分钟。 从这个图上可以一眼看出,办法甲总共要16分钟(而办法乙、丙需要20分钟)。如果要缩短工时、提高工作效率,应当主要抓烧开水这个环节,而不是抓拿茶叶等环节。同时,洗茶壶茶杯、拿茶叶总共不过4分钟,大可利用等水开的时间来做。 5.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种方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烧开水的前提是什么?泡茶的前提又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泡茶的五个环节,哪个环节是主要环节?请在下列备选答案中选出,将字母写在括号中 ( ) A.洗水壶 B.拿茶叶 C. 烧开水 D.洗茶杯 E.洗 茶壶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达标 1.【答案】说明文,华罗庚 2.【答案】 C

如何提升自己的统筹规划能力

如何“烧水沏茶”一一统筹规划解析 以下是摘自华罗庚教授1965年发表的《统筹方法平话》的一个事例。 想泡壶茶喝。当时的情况是:开水没有。开水壶要洗,茶壶茶杯要洗,火已升了,茶叶也有了,怎么办? 办法甲:洗好开水壶,灌上凉水,放在火上,在等待水开的时候,洗茶杯,拿茶叶,等水开了,沏茶喝。 办法乙:先做好一切准备工作,洗开水壶,洗壶杯,拿茶叶,灌水烧水,坐等水开了沏茶喝。 办法丙:洗开水壶,灌上凉水,放在火上坐待水开,开了之后急急忙忙找茶叶,洗壶杯,沏茶喝。 谁都能一眼看出第一种办法好,因为后两种办法都〃窝了工〃。 开水壶不洗,不能烧开水,故洗开水壶是烧开水的先决条件。没开水、没茶叶、不洗壶杯,我们不能沏茶,因而这些又是沏茶的先决条件。尽管这是一个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通的片段,但却反映了统筹规划的重要性。统筹规划是一项重要的能力素质,它对于进行合理调度、加快工作进展、提高工作效率是十分有效的。 一、什么是统筹规划 是指通过对工作任务的整体分析,制定周密的工作计划,恰当合理地配置与整合资源,以实现组织的发展目标。 具体而言,统筹规划包括以下的要素: 整体规划能够基于组织战略、具体工作以及相应的目标要求,对内外部资源进行全盘考虑,理清内外部利益相关方的关系。 预见问题能够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为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准备对策预案,将意外事件带来的影响最小化。 制定计划制订系统全面、弹性可调、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将目标转化成可执行的具体完成标准,并做岀相应的时间安排。 轻重缓急根据事务的重要性和紧迫程度,对现有资源进行优化和统筹配置,优先处理重

要紧急的工作,确保要事急事第一。 在工作过程中>不注重计划安排工作各项流程,做到哪里篦哪里-时常处于忙碌的状态,感到时间紧迫,不够用;不能分清楚爭情的轻重缓倉>眉毛胡子一把抓>对 工作的抚筹安排能力较差,手头的爭务繁杂无序;工作中遇到由于资源不足而导致工作 较难开展的情况,缺乏主动寻找.整合资憑的意识和行动. 工作遵照爭先计划执行■能够较合连的安排和完成各项任务■但对计划外的问题应对不足;能够明确芫成目标所需要的资源>但统一调配的能力欠缺>须得到更高层的 支持与协助才能持续实施计划. 能够事先拟定具体内容及步骤,能够对内外部资源进行盘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忧化和统筹配巻■尽力发挥现有资源的价值;系统考虑各种潜在的影响因素和苴它利 益相关方的诉求■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并预计可能岀现的问题;遇事临危不乱> 稳重成塾,不会因额外因素的千扰而尿易改变计划. 偃长于从爭规划性的工作■任务合理布局且兼顾具体细节>对于未来可能遇到的问题了然于胸>敏税识别机遇和风险>并预备了充足的应对措施;着眼于对组织未来 发展要求所需的内外部资源■并着手加以整合,逐步建立整体性的资源优势. 二、如何提升你的统筹规划能力 统筹规划的本质是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即尽可能在合理优化资源的前提下,努力争取获得在允许范围内的最佳效益。在实际工作中提高统筹规划能力,可以尝试采用这样的一些方式进行。 首先,工作中的统筹规划一般会涉及计划、方案的构思和制作,以及人际关系、组织关系、供求关系、配合关系等协调以及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这需要形成框架结构的思考方式,这对于工作经验相对不丰富的员工来说非常重要。 其次,在头脑里面要对所做的事情有一个大致的轮廓框架。比如,今天都有哪些文件需要在什么时候汇报上级?哪些资料是需要准备就绪并与客户确定工作流程?有多少个电话需要沟通确认?等等,分别需要多少时间,还有多少由自己个人支配的时间?事务繁多忙乱,不是因为工作太多,而是因为没有把握好工作重点、工作目标不明确。对工作中的各项事务按照紧

统筹方法平话及补充(全)华罗庚

统筹方法平话及补充 (修订本) 华罗庚

中国工业出版社 重印序 在这本小册子重印的时候,乘便讲几点意见。 由于领导重视,群众努力,统筹方法在实际工作中试用,已经开始出成果了。在缩短工期、提高工效等方面,都有显著的收效。那么,我们对这些成果如何估价呢?笔者认为,统筹方法充其量不过是一个数学方法,不应当把一切效果都归功于统筹方法。我们称之为统筹方法,只不过是想为毛主席所提的“统筹兼顾”的大统筹、全面统筹,作一个小的注脚,提供一个工作方法,以便于搞管理工作的同志参考采用而已。特别是,政治挂帅的因素,人的因素,技术革新的因素,都必须考虑进去,而实际上,这些因素才是本质的,主要的。目前各单位都在大搞革命化运动,而统筹方法则是适逢其会,恰遇其时,在这些有利的客观条件下,进行了比较合理的安排而已。 当然,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要因为虽用了统筹方法,但还没有完成任务,而低估或否定这一方法。诚如有位同志所说,这个方法的一个好处是,即使任务完不成,也知道完不成任务的道理所在。比如,如果是由于“外协”定货延误的原因,那来就注意“外

协”,注意更大的统筹。如果由于某项技术没有过关,那我们就应当加强技术革新、技术革命。在技术水平没有提高之前,我们必须根据现有技术状况实事求是地确定工序完成时间(包括检验、返工的时间),而不要由于与统筹方法无关的其他因素,延误了完成时间,过早地不加分析地否定统筹方法。 有人说,某一工序仅需一分钟的时间,但就是技术不过关,老是要返工,因而统筹方法用不上。其实,这是不对的。这道工序所需要的时间,确定为一分钟是错误的。如果要试一百次才成功,那我们应当填上的时间,是一百分钟而不是一分种。在必要的时候,还应当添加一些检查质量的工序并在箭头图上。因为对零件的检查,往往比对总装后的成品检查方便得多。 我们试用统筹方法,从简单开始,但目的不仅仅是满足于简单,而是为了要应用于更大范围更复杂的任务,因而不要怕大、怕复杂。越大越复杂,这个方法愈有用武之地,愈可以帮助我们安排计划,揭示矛盾,解决问题。至于那些繁杂的计算工作,我们还可以求助于电子计算机。 这本书所讲的箭头图,远不是我们所设想的统筹方法的全部。为了容易普及,我们尽可能地把内容讲得集中些。那么,统筹方法的范围究竟有多大呢?这就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摸索。找出真正需要进一步做的课题,探索它的数学模型和合适地处理这个数学模型的工具。例如,上面所说的必须返工一百次才合适,难道真是不多不少的整整一百次吗?当然不是,而问题的实质是一个统计问题,应当用统计方法来处理。例如,在保证成功率85%的要求下,看应当确定多长的时间更为合适。又如,如果在一个车间里,我们发现时间花在计算上等,比花在加工操作上的还要多,那我们就应当为它搞一套简单实用的计算工具。再如时间的缩短,工效的提高,必然反映在整个产品的增加上,因而合理规划的问题来了。如果要求提高产品的合格率,那么,质量评估、配方优选等方

五年级上册语文试题-第五单元综合测试A卷(含答案)人教部编版

2020-2021学年度上期五年级上册语文试题 第五单元综合测试A卷 姓名:班级:( 时间:90 分钟满分:100 分 ) 一、书法小擂台。( 看拼音 , 写词语 )(10 分 ) shè yǐng fán zhí kǒu liáng xì jūn s hān qū lǎo shǔ guāng huázhì liáo líng lóng 二、一锤定音。( 用“√”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4 分 ) 野兽(shòu shàn) 雨露(lù lòu) 治疗(liáo le) 驯良(chuān xùn) 苔藓(xiǎn xuǎn) 塞满(sāi sài) 踏平(tā tà) 暖和(huo hé) 三、我会辨字组词。(9 分 ) 聂 ( ) 估 ( ) 杀 ( ) 植 ( ) 杈 ( ) 玲 ( )摄 ( ) 姑 ( ) 希 ( ) 殖 ( ) 权 ( ) 岭 ( ) 梳 ( ) 遍 ( ) 橡 ( ) 流 ( ) 编 ( ) 像 ( ) 四、我能在括号里填上最恰当的词语。(5 分 ) 密切的 ( ) ( ) 地走无数的 ( ) 愉快地 ( ) 高大的 ( ) 轻快地 ( ) 强烈的 ( ) 响亮地 ( ) 晴朗的 ( ) 愤怒地 ( ) 五、我会补充词语并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11 分 ) ( )( ) 不生 ( )( ) 疾病面容( )( ) ( )( ) 矫健 蛰伏( )( ) 连( ) 带( ) ( )( ) 宽敞 ( )( ) 溜溜 1. 这里原来是一片荒山,( ) 。 2. 这是一个( ) 的小姑娘。 3. 松鼠( ), 四肢轻快。 六、我能按照一定顺序重新排列下列句子。(5 分 ) ① 踏着溪中的几块垫脚石过了溪 , 路旁有茅棚 , 住着一两户人家。 ② 右手下坡去约十来步 , 就是一条小溪 , 水却不深。

六年级语文统筹方法

华罗庚《统筹方法》学习参考 【学习目标】 1.学习合理利用时间、提高学习的效率。 2.了解举例子、制图表在说明中的作用。 3.用科学的眼光审视生活,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课文提示】 1.华罗庚,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 2.本文是一篇科普说明文。 【正音正字】 裨bì 【词语积累】 错综复杂千头万绪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急急忙忙小题大做不无裨益通力合作 【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第1段),运用下定义说明方法介绍什么是统筹方法,总领全文。 第二部分(第2—14段),介绍统筹方法的原理及应用。这部分由两层构成。 第一层(第2—8段),写统筹原理运应用到生产管理方面。 第二层(第9—14段),由“抓烧开水这个环节”引出在近代工业管理中要抓住主要环节、主要矛盾,统筹方法在近代工业管理中的应用。 第三部分(第15、16段),说明统筹方法在其他领域的运用。 【课文分析】 本文主要是向读者介绍统筹方法的科学原理及其运用方法。 本文讲述的科学方法虽然知识性、科学性都很强,但是由于作者列举了生活中最常见的例子——泡茶加以说明,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有趣,文章显得通俗易懂。 【思维训练】 1.统筹方法是什么方法?在应用时,它的主要点是什么? 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它的主要点是把工序安排好。 2.从全文看,运用统筹方法的好处是什么? 运用统筹方法的好处是:缩短工时,提高工作效率。 3.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说明。

本文主要运用了下定义、举例子、列数字、制图表等说明方法。 4.列数字、制图表有什么作用? 在复杂的工序中,难以用文字一一表述清楚。改用数字和图表说明,就变得简单明了,具有直观形象、清楚醒目的特点。 5.举例说明,你自己是怎样合理安排,提高效率的?

语文:《统筹方法》教学实录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统筹方法》教学实录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Teaching Record of "Coordination Method"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统筹方法》教学实录 魏书生 师:同学们会在主席台上,台下千万位教师听课,大家有些紧张吧?我教大家一种放松的方法,双手放在膝上,闭上两眼,内视鼻尖……(边讲方法边指导,学生按教师要求做动作) 师:同学们有什么感觉? 生:感觉心情轻松多了! 师:心情轻松了,咱们上课。(全体起立,师生互相问好)师:老师要讲的这篇课文大家可能不愿意学。同学们愿学小说、散文、诗歌、不愿学说明文。今天我们学一篇说明文,施加一个意念,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学。不愿学的文体学起来都快乐,那语文学习不就是一件乐事吗?我们这节课学《统筹方法》。(用隶书体板书:《统筹方法》) 师:先不要翻开书,同学们知道这篇课文是谁写的吗? 生:(集体)华罗庚。 师:华罗庚的身份? 生:(集体)我国著名数学家。

师:我再提一个问题,什么叫“统筹方法”?谁能不看书,凭自己独立思考,回答这个问题? 生:就是笼统说明事物的方法。 师:她敢于独立思考。 生:就是系统的完成一件事的方法。 师:有点接近正确答案。下面不再猜了,大家一定非常想知道什么是统筹方法吧?那好,请同学们到书中去找答案。争取一分钟内找到并记住这个概念,现在开始!(学生看书,半分钟后陆续举手要求回答) 师:请找到答案的同学一起回答。 生:(齐)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师:对,同学们没用一分钟就找到并记住了这个概念。同学们说,这叫什么说明方法? 生:下定义。 师:对。作者用下定义的方法说明什么是统筹方法。谁愿意到前面,在黑板上默写这个定义?男女同学各推荐一名写字好的同学到前面来比赛好吗?(学生们热情的推荐,被推荐的男生说:“我一定能取胜”。教师赞许,男生同女生上台板书。) 师:写得正确,字很工整,看上去男同学写得更好一些。(男同学会心地笑) 师:学习这篇课文,教师准备教会大家哪几件事呢?(学

选择题:修改病句题与答案解析(3张考前练习)

中考修改病句题模拟试题及答案(12+4答)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当我们来到天安门广场时,望着庄严雄伟的天安门城楼,都非常激动。 B、关于事故的详细情况,以后再作汇报。 C、记者又到学校采访到许多老师的事迹。 D、在他快走到门口之前,他看见了我。 2、找出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 A、同志们亲手纺的线织的布做成衣服,穿着格外舒适,也格外爱惜。 B、回到故乡,我又看到那阔别多年的老师,那熟悉的可爱的乡音和那爽朗的笑声。 C、实践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的程度。 D、那时正值三月,春天几乎从山沟里溢出来了。 3、下列病句属于主谓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A、他的崇高精神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B、我的家乡像跨上了骏马,日新月异地奔驰在社会主义大道上。 C、上星期,我们参观学习了兄弟学校开展课外活动的先进经验。 D、这时要防止以偏概全、一叶蔽目的片面、急躁情绪。 4、与“练武术跟练舞蹈,完全是截然不同。”一句错误相同的一项是()。 A、学习是否努力,是学习成绩好的关键。 B、今天来了几个的编辑。 C、就目前来讲,我国人民的文化素质确切需要大大提高。 D、市纪委严肃处理了天海公司经理贪污腐化。

5、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由于你的艰苦努力,又为国家节省了300万元的损失。 B、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人们引起安静闲适的感觉。 C、因为马克思有广博的知识作基础,因而他能建筑起他的学术的高塔。 D、剧本的结构必须遵循空间和时间高度集中的原则。 6、下列有语病的一项是()。 A、语文教学要牢牢把握语文学科综合性的特点,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职能。 B、公安机关将涉嫌贩买盗版光盘的11人拘留接受调查。 C、死海是一个咸水湖,它的形成是自然界变化的结果。 D、现代科学技术正在经历着一场大的革命。 7、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运动会上,我班男女运动员一共夺得8枚。 B、1960年建成的图书馆,现在几乎成了危房。 C、我看到阔别多年的老师,那充满希望的笑声。 D、今天的青年肩负着把我国建成现代化强国。 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实行改革以后,有了很大的提高。 B、食物是一种能够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 C、小学打下的坚实的基础知识,为他现在的学习创造了条件。 D、宇航员连续可以在舱外工作六七个小时。 9、下列各句中与例句错误不同的一句是()。 例句:教授潜心研究十余年,终于解决了这个没有人能解决的世界难题。

统筹学

研究如何在实现整体目标的全过程中施行统筹管理的有关理论、模型、方法和手段,是数学与社会科学交叉的一个学科分支。它通过对整体目标的分析,选择适当的模型来描述整体的各部分、各部分之间、各部分与整体之间以及它们与外部之间的关系和相应的评审指标体系,进而综合成一个整体模型,用以进行分析并求出全局的最优决策以及与之协调的各部分的目标和决策。统筹学的理论与方法已渗透到了管理的许多领域。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国数学家华罗庚在研究了国外的CPM(关键路线法)、PERT(计划评审技术)、AN(网络计划法)等几十种方法的基础上,吸收其科学的部分,结合实际情况,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方法,统称之为统筹方法,并在中国应用推广,在企业管理、重大项目的研究与管理、规划与方案的论证等许多方面得到开发利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基本统筹模型统筹方法中的基本模型,是统筹图(网络图)。它是用节点、箭头和与之相应的数来描述整体和各部分、各部分之间以及它们和外界之间的关系。从基本模型出发,根据不同的整体目标,还需选取与之相适应的其他模型。 当整体目标为完工时间的情形,可用箭头表示各部分的内容,称之为活动;节点表示事件,如某些活动完成,某些活动开始等;与箭杆相应的数字表示完成该活动所需的时间等;箭头之间的衔接关系表示各部分之间的顺序关系。从统筹图的起点出发,沿着箭头方向走到表示整体工作完成的节点(结束点),可以有一条或多条路线。其中花费时间最多者称作主要矛盾线或关键路线,关键路线上的各活动称为关键活动。关键路线可能不止一条,但是任一条关键路线所用的时间均相同,等于整体工作最早可能完工时间。据此,还可算出为保证整体完工的时间各活动的最迟必须开工时刻和最迟必须完工时刻、各活动的最早可能开工时刻和最早可能完工时刻。每个活动的最迟必须完工时刻与最早可能完工时刻之差称为该活动的总时差。 以建造一幢房子的工程为例,如果该工程的各部分活动(工序)经简化后如表所列,则可以用双标号统筹图(图1)来描述这项工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