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体育学》教学大纲

《社会体育学》教学大纲
《社会体育学》教学大纲

《社会体育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大纲编写的依据和目的

本大纲目的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体育工作者,从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适应社会需要出发,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更加热爱自己的职业,明确自己未来的使命。

(二)教学的基本任务

让学生掌握身体锻炼的基本理论、不同职业年龄群众体育活动特点以及社区体育、职工体育、农民体育、妇女体育、老年人体育、残疾人体育、社会体育的队伍培养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介绍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标准和资格证书制度等内容,为社会体育专业各门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大纲内容编写的原则和要求

本大纲以高等学校教材《社会体育学》(卢元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4)为蓝本,借鉴国内近年来相关研究的新成果、新动向,并吸取其他版本相关教材的精华部分作为教学内容,突出先进性、科学性、应用性的特点。

(四)完成大纲应注意的问题

在完成大纲的过程中,在教学中以课堂讲授为主,突出人文教育思想,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结合自学、辅导、课堂讨论等方式进行,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审美,学会创造。此外还可适当组织参观访问,调查研究,以巩固、加深和理解所学理论。

1.6 与教学计划中前后课程的联系

三、课程内容

绪论

[目的要求]

了解社会体育学的研究对象、性质和体系,掌握社会体育的学科性质。

[讲授内容]

建立社会体育的社会实践和理论需求,社会体育的研究对象和概念体系以及介绍社会体育的发展前景。

第一章社会体育概述

[目的要求]

掌握社会体育的概念体系。了解社会体育的历史与现状。学习社会体育的结构与功能,展望社会体育的发展趋势。

[讲授内容]

(1)社会体育的概念体系

①社会体育的概念

②与社会体育相近的概念

(2)社会体育的历史与现状

①新中国社会体育发展简史

②国外大众体育蓬勃发展的经济与社会背景

(3)社会体育的结构与功能

①社会体育的结构与构成要素

②社会体育的功能

(4)社会体育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社会体育参与

[目的要求]

使学生了解社会体育参与,掌握体育人口的概念和判定标准。

[讲授内容]

(1) 社会体育参与概述

①扩大体育参与是体育的根本任务之一

②社会体育参与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③参与程度是衡量国家社会体育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

④ 影响社会体育参与的基本因素

(2) 体育人口概述

①体育人口的概念

②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

(3) 我国体育人口的基本状况

①体育人口的基本状况

②体育人口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况

③我国体育人口状况的评价

第三章社会体育与生产方式

[目的要求]

了解掌握社会体育与生产方式之间的相互关系。

[讲授内容]

(1) 生产方式及其变迁

①社会生产方式即人们需要的满足方式

②人类生产方式的变迁

(2) 社会体育与生产方式的关系

①生产方式对社会体育的影响和制约

②社会体育对生产方式的制约

第四章社会体育与生活方式

[目的要求]

使学生了解在社会转型期,生活方式向社会体育提出的新要求。

[讲授内容]

(1) 生活方式概述

①生活方式的概念

②影响生活方式的因素

③生活方式中影响社会体育的几个因素

(2) 急剧变化中的生活方式

①社会转型期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

②生活方式转变向社会体育提出的问题

(3) 亚健康与社会体育

①亚健康概述

②亚健康与社会体育

第五章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目的要求]

使学生了解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出台的社会背景,掌握全民健身计划的性质及概念。

[讲授内容]

(1)《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概述

①《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

②《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基本思路

③《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法律性质

④《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意义

(2)《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主要内容与组织实施

①《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主要内容

②《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的组织与措施

第六章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目的要求]

使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建立及意义、《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标准》的主要内容。

[讲授内容]

(1)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概述

①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地位作用

②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建立及其意义

(2)职业标准的内容与实施

①制定职业标准的意义

②职业标准的主要内容

③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考核鉴定、申报与审批

第七章体育锻炼原理与方法

[目的要求]

使学生了解体育锻炼具有多方面提高人体健康的意义以及体育锻炼的原则、内容与方法。

[讲授内容]

(1)体育锻炼的生物学意义

①身体锻炼的人类进化论基础

②身体锻炼的生理学、生物化学及其医学价值

(2)体育锻炼的心理学意义

①心理健康及其标准

②身体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③身体锻炼产生心理效益的机制

④参加身体锻炼的动机

⑤获得身体锻炼较大心理效益的方法

⑥影响坚持锻炼的因素

(3)体育锻炼的美学意义

①人体美的含义

②人体美与身体锻炼

(4)身体锻炼的原则、内容与方法

①身体锻炼的原则

②身体锻炼的内容

③身体锻炼的方法

第八章娱乐体育原理与方法

[目的要求]

使学生了解娱乐体育是实现社会体育目的的基本途径之一,掌握娱乐体育的内容和分类。

[讲授内容]

(1)娱乐体育的一般概述

①消遣、娱乐的概念和性质

②消遣、娱乐与教育、体育运动

③娱乐体育的特点

(2)娱乐体育的内容和分类

①消遣活动的内容

②娱乐的内容

③娱乐体育的内容

④娱乐体育的分类

(3)娱乐体育方法的选择与活动原则

①娱乐体育的社会定位

②娱乐体育方法的选择

③参加娱乐体育活动应注意的事项

第九章职工体育

[目的要求]

了解职工体育的意义和任务和当前职工体育的发展趋势。

[讲授内容]

(1) 职工体育的意义和任务

①职工体育的意义

②职工体育的任务

(2) 职工体育管理

①职工体育的组织管理

②职工体育的资金管理

③职工体育的设施管理

④职工体育竞赛的管理

第十章农村体育

[目的要求]

使学生了解农村体育的意义与任务,以及农村体育组织机构的种类、组织管理方式。

[讲授内容]

(1) 农村体育的意义和任务

①农村体育的意义

②农村体育的任务

③农村体育的特点

(2) 农村体育管理

①农村体育的组织管理系统

②农村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方式

③中国的体育先进县评选

第十一章社区体育

[目的要求]

使学生了解社区体育作为一种新的体育形态,在功能作用、组织管理等方面也有其特点。

[讲授内容]

(1)社区体育概述

①社区体育的概念与构成要素

②社区体育的功能

③我国社区体育的基本特征

(2)社区体育管理

①社区体育管理原则

②社区体育的组织管理

③社区体育管理的基本环节和内容

第十二章老年人体育

[目的要求]

使学生老年人体育的发展标志着一个国家社会进步的程度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是制定老年人体育锻炼指导原则的主要依据。

[讲授内容]

(1)老年人体育概述

①社会老龄化趋势

②老年人体育的特点

③老年人体育的社会价值

(2)老年人的生理特点

①老年人的生理特点

②老年常见病

(3)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①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②老年人常见的心里问题

(4)老年人身体锻炼的指导原则

①身体锻炼的指导原则

②心理指导原则

第十三章妇女体育

[目的要求]

使学生了解妇女参与体育的目的、原因以及形式、方法的特点。

[讲授内容]

(1)妇女体育概述

①妇女体育的社会意义

②妇女体育的特点

(2)女性特殊时期的体育锻炼

①月经期的体育锻炼

②妊娠期的体育锻炼

③更年期的体育锻炼

④女性健美

第十四章残疾人体育

[目的要求]

使学生了解残疾人体育是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的重要内容,掌握残疾人体育的特点、原则。

[讲授内容]

(1)残疾人体育概论

①残疾人体育发展状况

②残疾分类与残疾人体育

③残疾人体育活动的法律地位与社会意义

④残疾人体育的特点

(2)残疾人体育活动原则与方法

①残疾人体育活动原则

②残疾人体育活动方法

③残疾人体育活动注意事项

四、考核方式与要求

本课程是在学生入学第三学期开设的,使学生从总体上对社会体育有概括的认识,并为学习后续的专业学科打下必要的基础。第三学期结束进行考试,考试方式采用笔试。

五、完成大纲的措施

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应坚持辩证唯物主义、批判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观点,在教学中还要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体育的实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观点正确,资料可靠,要密切注意国内外社会体育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动态,了解并研究社会体育科学研究中的新课题、新动向、新成果。对于符合客观规律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应结合实际有选择地继承和吸收。注意内容的逻辑性及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性,避免不必要的重要。必备的教学设备是具有完成教学演示的电化教学设备和多媒体教室。

六、主要参考书目

[1] 卢元镇.《社会体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社,2000年

[2] 卢元镇.《体育社会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社,2000年

[3] 体育学院通用教材.《群众体育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年

[4] 课题组.《中国群众体育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年.

[5] 王则珊,卢元镇.《群众体育学》.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87年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