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浙教版《科学》九年级全一册:物质的变化,物质的酸碱性培优有答案

2020浙教版《科学》九年级全一册:物质的变化,物质的酸碱性培优有答案
2020浙教版《科学》九年级全一册:物质的变化,物质的酸碱性培优有答案

2020浙教版《科学》九年级全一册:物质的变化,物质的酸碱性培优有答案一、选择题

1.

A.人体的尿液一定呈酸性B.人体的血液一定呈碱性

C.人体的胃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D.pH试纸可精确测得以上体液的pH 2.用pH试纸测定白醋的酸碱度时,如果先将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再把白醋滴到试纸上,则测得的结果与白醋实际的pH比较()

A.偏低B.偏高C.相等D.无法比较

3.如图所示A、B、C、D是两圆相交的部分,分别表示指示剂与酸、碱溶液作用时所显示的颜色,其中表示不正确的是(

A.紫色B.蓝色C.红色D.无色

4.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其中一种与其余三种类别不同的是()

A.冰雪消融B.葡萄酿酒C.粮食霉变D.烟花爆炸

5.下列说法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用食醋除水壶中的水垢B.用木炭除中冰箱中的异味

C.用酒精擦拭衣服上的油渍D.用铅笔芯替代石墨试验导电性

6.“烧不坏的手绢”是一个趣味实验,下列实验过程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酒精和水形成混合液B.手绢浸入混合液中

C.手绢上的酒精燃烧了D.手绢表面的水蒸发

7.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海水蒸馏B.木炭吸附C.干冰升华D.玉米酿酒

8.图表示土壤的pH和植物吸收营养元素的关系。栅栏(阴影部分)纵向宽度越宽,表示

A.土壤酸性越强,植物对三种元素的吸收率越高

B.土壤碱性越强,植物对磷元素的吸收率越高

C.土壤pH=8时,植物对三种元素吸收率最高的是钾

D.植物同时吸收三种元素的土壤pH最佳范围是5~6

9.小贝对柠檬汁、肥皂水、食盐水、草木灰水的pH分别进行了测定,其中pH最小的是()

A.柠檬汁B.肥皂水C.食盐水D.草木灰水

10.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海水晒盐B.“可燃冰"燃烧C.浓盐酸挥发D.洗洁精除油污

PH <7 <7 =7 =7 >7 >7 A.pH<7有可能不是酸溶液B.pH>7有可能不是碱溶液

C.pH<7有可能是碱溶液D.pH>7有可能是盐溶液

1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且颜色变化正确的是()

A.向有少量高锰酸钾粉末的试管中加水,所得溶液呈紫色

B.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盐酸,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红色

C.将烘烤过的木炭投入盛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中,红棕色消失

D.红色的铜在潮湿的空气一段时间后,逐渐变绿

13.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下列能说明CO2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

A.①变红,③不变红

B.④变红,③不变红

C.①、④变红,②、③不变红

D.④比①先变红,②、③不变红

14.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用铜丝作导线B.用石墨作铅笔芯

C.用粮食酿造酒D.用干冰作制冷剂

15.实验测得下列四种溶液的pH如图所示,其中溶液呈碱性的是()

A.氯化钠溶液B.稀硝酸C.硼酸D.碳酸钠溶液

二、填空题

16.下面是某化学实验探究的过程,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适当的内容.

实验:向KOH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成红色.

(1)提出问题:是什么微粒使无色酚酞试液变成红色呢?

(2)猜想:是0H-使无色酚酞试液变成红色.

(3)实验探究步骤及其说明:

①在一支干净试管中加入2 mL蒸馏水,再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不变色,说明

②在一支干净试管中加入 2 mL氯化钾溶液,再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不变色,说明;

③在一支干净试管中加入2 mL氢氧化钾溶液,再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成红色,说明.

(4)实验结论:猜想正确.

17.下表列出生活中一些液体的PH;

液体雨水蒸馏水厨房清洁剂厕所清洁剂

PH 5.6 7 12.5 1.6

(2)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其原因是()

(3)在厨房清洁剂中加入蒸馏水,厨房清洁剂的PH(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厨房清洁剂与厕所清洁剂不能混合使用,其原因是()

18.小红学习了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后,对教材中“元素周期表也可以竖着(按族)读,

每一竖列中元素的化学性质都很相似”这个说法产生了兴趣,她和同学们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查阅元素周期表后发现钙元素和镁元素同在一个竖列里,她已经知道氢氧化钙

溶液能使酚酞试液(一种指示剂)变红,她通过实验来探究不溶性的氢氧化镁是否也能使酚

酞试液变红:将适量氢氧化镁分别加入到盛有冷水和热水的烧杯中,搅拌并分别向两烧杯中

滴加酚酞试液,发现盛冷水的烧杯中酚酞试液没有变红,盛热水的烧杯中酚酞试液变红,但

放置后红色又消失了。盛热水的烧杯中酚酞试液变红、放置后红色又消失的原因是什么?

【作出猜想】①小红认为可能是在热水中氢氧化镁的溶解度大,溶液中OH-离子较多,使

酚酞试液变红;过一会儿温度降低,氢氧化镁的溶解度减小,溶液中OH-离子变少,酚酞

试液又变无色。②刘佳同学认为上述酚酞试液变红、放置后红色又消失的现象还可能是其他

因素引起的。

【实验验证】

①刘佳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请写出她的设计目的:

实验步骤设计目的

将氢氧化镁加入到热水中搅拌,滴入酚酞试液,并在上方滴一些植物油证明。

②小红设计了下列对比实验方案证明自己的猜想,请将其方案补充完整:

实验方法及可能观察到的现象结论

取A、B两支试管,都加入等质量的Mg(OH)2和等质量的热水,振荡,各滴入数滴无色酚酞。对A试管的操作及可观察到的现

象:;红色消失与氢氧化

镁的溶解度随温度

降低而减小有关。对B试管的操作及可观察到的现

象:。

特邀你协助完成下列活动与探究。

[提出问题] 紫卷心菜等植物的汁液能作酸碱指示剂吗?

[实验探究] 取紫卷心菜、牵牛花的花瓣、胡萝卜,分别在研钵中捣烂,加入酒精(乙醇与水的体积比为1:1)浸泡,用纱布将浸泡出的汁液挤出,分别加入到蒸馏水、稀酸溶液和汁液

在不同液体中的颜色变化

蒸馏水稀酸溶液稀碱溶液紫卷心菜蓝紫色红色绿色

牵牛花紫色红色蓝色

胡萝卜橙色橙色橙色

[、的汁液能做酸碱指示剂,的汁液不能做酸碱指示剂。

[拓展应用] 小林用上述的牵牛花汁液来测定某雨水样品的酸碱性,发现牵牛花汁液呈红色。则该雨水呈性(选填“酸”或“碱”或“中”)。

[反思与评价] 小林发现,上述汁液无法测出溶液的酸碱度,请你告诉他,在实验室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常用。

2

【提出问题】氯水中的哪些成分能使品红褪色呢?

【查阅资料】氯气溶于水,部分与水反应,方程式为Cl2 + H2O = HCl + HClO。其中,HClO 的名称叫次氯酸,是一种弱酸,具有强氧化性。

【猜想】猜想1:是氯水中的水使品红试纸褪色的。

猜想2:是氯水中的(填化学式)使品红试纸褪色的。猜想 3:是氯水中的盐酸使品红试纸褪色的。

猜想4:是氯水中的次氯酸使品红试纸褪色的。

【综合分析】:氯水中的(填化学式)使品红褪色,具有漂白作用(能使品红等有色物质褪色,因为品红具有强氧化性)。

【反思】若向氯水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预测能观察到的现象并分析可能的原因。

四、解答题

21.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网上看到:茶叶是碱性食品,喝茶可以溶浴解脂肪而减肥,他们设计了探究的课题是:比较不同产地茶叶泡出液的酸碱度及茶水是否能溶解脂肪而有减肥作用。他们的实验过程如塑下:

①.从市场上购买了三种不同产地的茶叶,编号为A.B.C。

②取A.B.C三种茶叶分别在相同的条件下,用开水冲泡。

③用pH试纸分别到杯中蘸取A.B.C三种茶叶的泡出液,和标准比色卡比对'测得它们的pH分别为5.4、6. 3、6. 0。

④将形状、大小、质量相同的脂肪小块,分别放入盛有三种茶叶泡出液的相同杯中,在适宜的温度下保温5小时后,分别滤出脂肪块,吸干表面水分并称量。根据脂肪块在茶水中浸泡前后的质量变化(不考虑脂肪块吸水),判定茶水能否溶解脂肪。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实验操作步骤中错误的是。

(2)在第②步实验操作中“相同的条件主要是指:水的温度、茶叶的质量、冲泡的时间及_ _ 应相同。

(3)组内看的同学认为,第④步实验设计不严密,需要改进的是。在第④步实验中,根据实验的目的,适宜的温度应控制在左右。

(4)有人将茶水倒入有水垢的热水瓶中浸泡一夏时间后振荡,发现水垢大部分消失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化学掌原理最可能是。

2020浙教版《科学》九年级全一册:物质的变化,物质的酸碱性培优有答案(参考答案)

16.①H2O分子不能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

②K+离子不能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填K+,C1-给分;填C1-不给分)

③OH一离子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

(微粒写符号或名称均给分,②③写物质的化学式和名称均不给分)

17.(1)(厕所清洁剂),(厨房清洁剂)

(2)(水里溶解了二氧化碳)

(3)(变小)

(4)(酸碱中和失效)

三、实验探究题

18.①红色消失与氧气和二氧化碳无关。

②A试管:A试管保持温度不变,红色不消失。

B试管:B试管自然冷却,红色消失。

19.紫卷心菜(或牵牛花)牵牛花(或紫卷心菜)胡萝卜

酸pH试纸(pH计)

20.【猜想】Cl2

【实验探究】把品红试纸伸入盐酸中

【综合分析】HClO

【反思】溶液先变成红色,后红色褪去。因为HCl 和 HClO 均显酸性,故溶液先变红色;又因为 HClO 具有强氧化性,能使石蕊溶液变为无色液体,故最后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四、解答题

21.(1)③

(2)水的质量或体积

(3)要设置对照实验,37℃

(4)茶水呈酸性,与水垢中的碳酸盐等物质发生反应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3.4简单机械(培优)

简单机械 【典型例题】 例1.将一根木头的一端搁在地上,另一端始终用竖直向上的力F向上抬起,在抬起的过程中,F的力臂将小将() A、保持不变 B、逐渐增大 C、逐渐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例2.在做“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时,挂钩码前,已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实验中只有10个相同的钩码,杠杆上每格距离相等,如图10-1所示,当在A点挂2个钩码时,为了使杠杆平衡,可以在() A、D点挂2个钩码或C点挂2个钩码 B、C点挂3个钩码或B点挂4个钩码 C、B点挂6个钩码或C点挂2个钩码 D、B点挂5个钩码或D点挂2个钩码 例3.如图10-2所示,轻质杠杆OA可绕O点转动, OA=0.3m,OB=0.2m,A点处挂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G, B点处加一个竖直向上的力F,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则物体G的重力大小为 N,力F大小为 N。 例4.如右图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为G,系着它 的一根竖直轻绳绕过光滑滑轮,它的另一端受的拉力为F,地面对 物体的支持力为N,下面关于这三个力大小的关系正确的是() A、F=G B、G=N C、F=N D、F+N=G 例5.下列工具中,没有利用杠杆原理的是() A、弹簧测力计 B、天平 C、杠杆 D、滑轮 例6.在水平地面放置一个重360N的物体,用如图11-2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拉动物体,(不计绳与滑轮的摩擦阻力应为() A、40N B、60N C、120N D、360N 例7.一位同学站在地面上,要利用如图11-3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物,已知物重1000N,而绳子最多只能承受400N的拉力,请你帮他在图中画出符合要求的绳子绕法。 例8.要用滑轮组将陷在泥中的汽车拉出来,试在图中画出最省力的绕绳方法。例9.如图所示,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ρ铁>ρ铝),挂在轻质杠杆AB的两端,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在下列情况下杠杆仍能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的是 ( ) A.将铁块和铝块同时浸没在水中 B.在杠杆两端各加挂一质量相等的钩码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培优试卷专题25 配方法

专题 25 配方法 阅读与思考 把一个式子或一个式子的部分写成完全平方式或者几个完全平方式的和的形式,这种方法叫配方法,配方法是代数变形的重要手段,是研究相等关系,讨论不等关系的常用技巧. 配方法的作用在于改变式子的原有结构,是变形求解的一种手段;配方法的实质在于揭示式子的非负性,是挖掘隐含条件的有力工具. 配方法解题的关键在于“配方”,恰当的“拆”与“添”是配方常用的技巧,常见的等式有: 1、2222()a ab b a b ±+=± 2、2a b ±= 3、2222222()a b c ab bc ca a b c +++++=++ 4、2 2 2 2221 [()()()]2 a b c ab bc ac a b b c a c ++---= -+-+- 配方法在代数式的求值,解方程、求最值等方面有较广泛的应用,运用配方解题的关键在于: (1) 具有较强的配方意识,即由题设条件的平方特征或隐含的平方关系,如2a = 能联想起配方法. (2) 具有整体把握题设条件的能力,即善于将某项拆开又重新分配组合,得到完全平方式. 例题与求解 【例1】 已知实数,,满足25,z 9x y xy y +==+- ,那么23x y z ++=_____ (“祖冲之杯”邀请赛试题) 解题思路:对题设条件实施变形,设法确定x , y 的值. 【例2】 若实数,b , c 满足2 2 2 9a b c ++= ,则代数式222 ()()()a b b c c a -+-+- 的最大值是 ( ) A 、27 B 、18 C 、15 D 、12 (全国初中数学联赛试题) 解题思路:运用乘法公式 ,将原式变形为含常数项及完全平方式的形式.

九年级数学培优练习题

(第2题图) A D C B P N M l 九年级数学培优练习题 1、二次函数542 +-=x x y 中,已知1≤x ≤4,则y 的取值围是 。 2、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与等腰直角三角形PMN 的腰长均 为4cm ,且AB 与MN 都在直线l 上,开始时点B 与点M 重合. 让正方形沿直线向右平移,直到A 点与N 点重合为止,设正方 形与三角形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cm 2 ),MB 的长度为x(cm),则 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 】 3、若抛物线2 (1)y x b x c =+-+经过点(12)P b --,,则b c +的值为 ;如果 3b =,则此条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 。 4、如图, 四边形OABC 为直角梯形,A (4,0),B (3,4),C (0,4). 点M 从O 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A 运动;点N 从B 同时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C 运动.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动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过点N 作NP 垂直x 轴于点P ,连结AC 交NP 于Q ,连结MQ . (1)点 (填M 或N )能到达终点; (2)求△AQM 的面积S 与运动时间t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 的取值围,当t 为何值时,S 的值最大; x

九年级数学培优练习题 1、如图,直线MN 和EF 相交于点O ,∠EOF =60°,AO =2,∠AOE =20°。设点A 关于EF 的对称点是B ,点B 关于MN 的对称点是C ,则A 、C 两点间的距离为 。 2、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A 点的坐标为(3,0),B 点坐标为(0,4),把线段AB 绕原点顺时针方向旋转,使AB 与y 轴平行,则A 点的坐标为 。 3、抛物线bx x y 23 22 +- =与x 轴的两个不同交点是O 、A ,顶点B 在直线x y 33=上,则关于△OAB 是 三角形。 4、如图,从等边三角形ABC 一点P 向三边作垂线,PQ =6,PR =8,PS =10,则△ABC 的面积是 。 5、如图①,OABC 是一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矩形纸片,O 为原点,点A 在x 轴的正半轴上,点C 在y 轴的正半轴上,OA =5,OC =4. (1)在OC 边上取一点D ,将纸片沿AD 翻折,使点O 落在BC 边上的点E 处,求D 、E 两点的坐标; (2)图②,若AE 上有一动点P (不与A 、E 重合)自A 点沿AE 方向向E 点匀速运动,运动的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设运动的时间为t 秒(0<t <5),过P 点作ED 的平行线交AD 于点M ,过点M 作AE 的平行线交DE 于点N .求四边形PMNE 的面积S 与时间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当t 取何值时,S 有最大值?最大值是多少? (3)在(2)的条件下,当t 为何值时,以A 、M 、E 为顶点的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并求出相应时刻点M 的坐标. A M N O F E

word完整版初中物理培优竞赛力学综合八附解析

初中物理思维训练综合训练(八) 一般情况下,河水越靠近河的中央,水的流速越大;越靠近河岸,水的流速越小,如图所示。假设水1.点A船相对水的速度不变),从河岸的流速与离河岸的距离成正比,一艘船船头始终垂直河岸方向 ( )B点。则在下列示意图中,能合理描述其行进路径的是(向对岸驶去并到达对岸下游处的 的B2.如图所示,把测量大气压强的托里拆利实验装置放在电子秤上,玻璃管A由支架固定,且跟水银槽5 若外界大气压强下,时,电子秤的示数为Q×底部不接触。当大气压强是1.010Pa )降时,电子秤的读数将( Q .大于A.等于Q B .小于Q D.无法确定C ,它们的下端平齐并固定,另一端自由,如图所3.一根大弹簧内套一根小弹簧,大弹簧比小弹簧长0.2m,小弹簧示,当压缩此组合弹簧时,测得弹力与弹簧压缩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大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1 ),则这两根弹簧的劲度系数k 和k (的劲度系数为k

=30 N/m =10 N/m D.k =20N/m 221 =30 N/m =10N/m k =10N/m k =20 N/m B.kA.k2211 kC.k =20N/m k2121 时,压力等于两压缩距离在0时,压力等于一根弹簧中的弹力.当压缩距离大于0.2m~0.2m解析: 根弹簧的弹力之 和. 图知,当x=0.2m.时,,由此得大弹簧的劲度系数为由(b) ,此时压力0.1m0.3m.时,小弹簧压缩当大弹簧压缩 由此得: 解得.B放入甲杯,℃;甲、乙两杯水质量相等,温度均为4.A、B两物体质量相等,温度均 为1050℃。现将A两物体的℃,乙杯水温降低了48℃,不考虑热量的损耗,则A、B放入乙杯,热平衡后甲杯水温降低了比热容之比为() 1:2 . 3:5 B .A4:9 . C2:3 .D - 1 - 初中物理思维训练的半球形铁块和立方体铁块构成的物块静止在水底,半球形铁块的半径和如图所示,由密度均为ρ5.',立方体在半球体的正上方,水的密度为ρ,容器中水的深立方体铁块的边长均为r 用含有题中物理.求:水对半球体的下球面所产生的压力F= .(度为3r )量符号的代数式填空,已知球的体积公式V=. gvρ【答案】分析:已知半球形铁块的半径和立方体铁块的边长,可求出它们的体积,根据公式F浮=求出上表面排可求出物体所受的浮力,根据公式P=ρgh可求物体上表面受到的压强,再利

2020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暑期培优“快人一步”讲义(三):物质的转化【含答案】

2020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暑期培优“快人一步”讲义(三) 物质的转化

例1、某工厂排出的废液中主要含有较多的Zn(N03)2和AgNO3,为了回收金属银和硝酸锌,某学生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 试推断:(1)X为,Y为。 (2))A为(均填化学式),B、C的主要成分分别是、。(3)操作Z的方法是 例2、已知在不同的温度下,CO与铁的氧化物反应能生成另一种铁的氧化物(或铁单质)和CO2。现利用下图1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反应过程中管内的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2。注:图1中的仪器甲是一种加热仪器,图2中A、B点的固体组成分别是铁的氧化物中的一种。⑴查阅资料发现,酒精灯加热时玻璃管的受热温度是400~500℃,酒精喷灯加热时玻璃管的受热温度是800~1200℃。实验室要利用图1来制取金属铁,仪器甲应选用的加热仪器是____(填“酒精灯”或“酒精喷灯”);若完全反应后图1中可以观察到哪些现象、。图l装置明显存在的不足之处是。 ⑵利用图2显示的相关信息,回答如下问题. ①在0~400℃温度范围内,管内固体质量不变,其原因是。 ②图中x= g. ③试据图计算并推断A点固体的合理化学式(要求有计算过程)

例3、某校化学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究 性学习课上展示了一套如图所示的实验装 置(假设每步化学反应都完全,氧化铁样品 中的杂质不参加反应).查阅资料:草酸在 浓硫酸存在时加热发生如下反应: H2C2O4CO↑+CO2↑+H2O (1)第一小组同学说:从实验安全和实验操作程序看,首先要,实验开始先加热A处,实验结束时,应先停止D处的加热;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此装置存在的明显不足是; (2)第二小组的同学说:其中B装置的作用除去CO2;装置C的作用是;用该实验装置可以检验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产物,E装置的作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第三小组的同学说,利用这套装置还可以测定氧化铁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他们的测定方法是:称取氧化铁样品10.0克,完全反应并冷却后再称量剩余固体的总质量为7.6克,计算实验测得氧化铁样品的质量分数为。 (4)第四小组同学说,利用这套装置还有其它测定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的方法:先称量氧化铁样品的质量,再分别称量E装置在反应前后的总质量,即可计算求得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但按此方法实际测定结果偏大,分析造成这种误差的原因可能是() A.B装置吸收二氧化碳不充分 B.氧化铁样品没有反应完全 C.外界二氧化碳进入的干扰

九年级数学下学期培优扶困计划

九年级数学下学期培优扶困计划 杨金花 本学期我担任初三(2)班的数学课,这一学期是非常关键的一个学期,做好培优扶困工作至关重要,我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如下: 一、多关注学生,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经常和学生谈心,关心他们,关爱他们,尤其对学困生更要挤时间找他们谈心,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因为他们更容易情绪化,分不清主次,针对这种情况,给他们讲道理端正他们的思想态度。距离中考越来越近了,每年到这个时候,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也是很关键的时候,中国有句古话叫"行百里者半九十",意思是说如果把走一百里的路看成一件事的话,前面走过的九十理路,仅仅完成了一半,也就是说最后虽然仅剩十里路,十整个路程的十分之一,但承担任务却是整个事情的一半。让学生从思想上非常重视最后这一段时间,这是根据学生的思想心态进行相应的辅导。 二、分析学情,因材施教 对于知识基础薄弱,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方法不理想的学生,一方面我们要对他们的闪光点及时鼓励,以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1.利用自习课、晚自习,根据他们的作业情况,以及试卷解答情况,及时寻找他们的知识盲点和易误点,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查漏补缺。并要求学生及时反思,了解自己巩固了那些知识点,又长了什么见识,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2、课上差生板演,中等生订正,优等生解决难题。

3、安排座位时坚持“好差同桌”结为学习对子。 4、优化备课,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练习,保证培优补差的效果。精编习题,习题设计要有梯度,紧扣重、难点,巩固“双基”。习题的讲评要增加信息程度,围绕重点,引导学生高度注意,教学生学会解答。解答习题要有多角度,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拓展思路,努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和变通性。解题的训练要讲精度,精选构思巧妙、新颖灵活的典型题,有代表性和针对性的题,练不在数量而在质量。 5、对于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要及时地检查,发现错误要及时订正。作业还要统一要求。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作业,按时交作业,做到堂堂清、天天清,有练必交,有错必改。及时做到知识内化,查漏补缺。对于差生的作业尽量面批面改,及时指导。 6、采用激励机制,对后进生提出适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对于他们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以此来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7、经常与家长联系,相互了解学生在家与在校的一些情况,共同督促孩子按时完成作业。 在不到一个学期的时间里,我会再接再厉,不断改进教育手段,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

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单元培优特训卷

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单元培优特训卷 一、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选择题 1.蛋白质是由丙氨酸(C3H7NO2)等多种氨基酸构成的。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丙氨酸由四种元素组成B.一个丙氨酸分子中含有13个原子C.丙氨酸中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1 D.丙氨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2.把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反应中a和b的质量比为2:1 B.d一定是催化剂 C.上表中X=3.2 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3.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见下表 依据上表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待测值为22 C.生成A和B的质量比为22:9D.D物质是该反应的反应物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镁条的质量等于它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 B.蜡烛燃烧时逐渐变短,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 D.12 g碳和16 g氧气反应,可生成28 g二氧化碳 5.将铜投入浓硝酸中,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可能为() A.二氧化碳B.氢气C.氯化氢D.二氧化氮 6.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C.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未发生变化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l22HCl 7.在化学反应A+B2=2C中,已知20gA和足量B2充分反应后,生成30gC。已知B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则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A.20B.32C.48D.96 8.元素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之一。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B.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中子数一定相同C.原子序数等于该元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D.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发生改变9.在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使之充分反应,反应前后测得有关数据如表: 物质甲乙丙丁 反应前质量/g181232 反应后质量/g X26212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为13g B.乙是反应物 C.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为5:4 D.物质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10.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 物质甲乙丙丁 反应前的质量(g)561820 反应后的质量(g)1002X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九年级科学培优练习

F 九年级科学培优练习 一、选择题 1.甲、乙、丙、丁四位同学设计了下列有关物质鉴别得方案:甲:利用CO 2气体就能区分NaOH 、Ca(O H)2与稀盐酸三种溶液;乙:若有BaC l2溶液,就有办法鉴别N aOH 、N a2C03、Na2S04与硫酸四种溶液;丙:有酚酞与BaCl 2溶液,就能鉴别盐酸、硫酸、Na 2C03、NaOH 与KN03五种溶液;丁:不用其它任何试剂就能将HCl 、BaCl 2、Na 2C03、NaCl 四种溶液鉴别出来。下列有关这些方案得评价正确得就是:( ) A.只有甲得可行 B.只有乙与丁得可行 C .只有乙得不可行 D.都可行 2.将50克A 物质与10克B 物质混合,加热后发生化学反应。经分析,反应后得混合物中含有20克A ,含C 、D 得质量比为11:9。若A、B 、C 、D 得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0、20、44、18,则它们之间发生得化学反应可表示为:( ) A 、A +B→C+D B 、A +2B→2C+D C 、2A+B→2C+ D D 、2A +B→C+2D 3.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得小车在拉力F 得作用下运动,在拉力逐渐减小得过程中,小车 得速度将: ( ) A 、逐渐减小 B 、逐渐增大 C 、保持不变 D 、先减小,后增大 4.如图所示,甲,乙,丙三种物质就是初温相同得液体,其中甲,乙为质量相等得不同液体,乙、丙为质量不等得同种液体,若给它们分别加热,则可根据它们吸收得热量与升高得温度在温度一热量图像上分别画出对应得三点甲、乙、丙,由此图象得出下列结论:①丙得比热比甲得比热大。②丙得比热比甲得比热 小。③丙得质量比甲得质量大。④丙得质量比甲得质量小。 正确得就是:( ) A.只有②正确 B.只有③正确 C.①④正确 D.①③正确 5.如图所示,在两个大小相等得力F1与F 2得作用下,质量为m 得木块可在两长板之间以v 得速度匀速向下滑落,如果保持两力F 1与F2得大小方向不变,能使木块 m以3v 得速度匀 速向上滑动,那么木块向上得推力应就是: ( ) A、F1 + F 2 B 、mg C 、2m g D、3m g 6.在厚度均匀得两块圆铁板上,分别挖掉一半径为r 得圆孔与一圆心角为α得扇形。当铁板温 度上升时,r 与α得变化情况为:( ) A .r 变小,α变大 B.r 变大,α变小 C.r 不变,α变大 D.r 变大,α不变 7.小刚用下图所示电路探究“一段电路中电流跟电阻得关系”。在此实验过程中,当A 、B两点间得电阻由15Ω更换为10Ω后,为了探究上述问题,她应该采取得操作就是:( ) A.保持变阻器滑片不动 B.将变阻器滑片适当向左移动 C.将变阻器滑片适当向右移动 D.适当减少电池得节数 8.M 就是一种活动性比铁强得金属,与其她几种离子构成得化合物得溶解性见下表: 难溶 难溶 难溶 易溶 易溶 易溶 3222M(OH)2+HC l;⑥M(NO 3)2+HCl ;⑦MCO 3+H Cl;⑧MS O4+Ba Cl 2,不能发生得就是:( ) A 、①②④⑦ B 、⑤⑥⑦⑧ C 、②④⑥ D 、①③⑤⑧ 9.有一组灯泡(共9颗),欲绕在圣诞树上,如图所示。若在灯泡组得电路上装定时开关,并由开关得定时切 换,使其中一小组灯泡产生亮、暗交替得闪烁效果,而其它两小组灯泡仍然持续发光,不受影响。下列线路设

九年级数学培优补差总结

九年级数学第一学期帮困总结 青化中学高伟 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1)(2)班数学课,从这两个班的整体情况来看,学生的数学成绩比较差,一学期的初三毕业班的教学工作终于结束了,回顾这一年来的点点滴滴,甜酸苦辣五味具全,下面我就这一年中的帮困工作做简单的小结: 本学期,我做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确立指导思想 以教师特别的爱奉献给特别的学生。“帮学生一把,带他们一同上路”。对差生高看一眼,厚爱三分,以最大限度的耐心和恒心补出成效。 1.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经常和学生谈心,关心他们,关爱他们,让学生觉得老师是重视他们的,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从而根据学生的思想心态进行相应的辅导。 2.定期与学生家长、班主任联系,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思想、课堂等各方面的情况。 二、差生原因分析 寻找根源,发现造成学习困难的原因有生理因素,也有心理因素,但更多的是学生自身原因。 1、志向性障碍:学习无目的性、无积极性和主动性,对自己抱自暴自弃的态度。 2、情感性障碍:缺乏积极的学习动机,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欠帐日益增加,成绩每况愈下,久而久之成为学习困难学生。 3、不良的学习习惯:学习困难学生通常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一般贪玩,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听讲,练习不完成,作业不能独立完成,甚至抄袭作业。 根据以上这些情况要做好后进生的思想工作。一些学生脑子也很聪明,但是

由于意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性,对学习似乎一点兴趣都没有,再加上平时紧张不起来,这样日久天长,基础知识变逐渐拉了下来,从而变成后进生;对于这部分学生,我准备从三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教师方面措施 利用课余时间,对各种情况的同学进行辅导、提高,“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根据学生的素质采取相应的方法辅导。具体方法如下: 1.课上后进生板演,中等生订正. 2.课堂练习分层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3.每一单元进行测试,重点分析他们的试卷。 (二)学生之间互相帮助 1.两人互相检测对方上课听讲效果,互相提问老师所讲知识点,重难点,概念,公式,定理,做题方法,技巧等,互相回答,直到双方均无问题。 2.以各种形式在教室黑板或教室内外地面画题,画重点记忆性知识点,命题,定理,互相督促,检查对方是否掌握。 3.及时将双方记性掌握情况汇报组长,组长做好课下监督工作。 (三).注重学生内心交流 其一,多传输一些名人事迹,特别是从他们过去那种艰难的环境入手,告诉他们学习机会的来之不易;其二,提高课堂教学技能,尽量把课堂讲得的生动些,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其三,尽量多从生活中取材,以让学生意识到,学习并不是没有用,而是用途很大,因此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这三项,来转化他们的学习态度,使他们从消极的学习态度转化为积极的学习态度。 其次,由易到难,提高后进生的自信心。后进生因为学习基础较差,所以学习起来,通常会较费劲,日久天长就会觉得很累,甚至没有兴趣,再加上心里上常常会觉得得不到师生的重视,因此可能会产生自暴自弃的念头,这是他们学习不积极的重要原因。还有部分后进生,本身学习欲望很强,但常常是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付出了很多,成绩缺依然很差,日久天长的打击,是他们感觉不到一

初中物理培优

物理培优试卷14 一、选择题 1.物理学研究中常常用到“控制变量法”、“等效法”、“类比法”“转换法”等科学方法。在下列研究实例中,运用了控制变量法的是:( ) A .研究电流的形成原因时,将电流与水流相比较,从分析水流的形成人手来分析电流的形成 B .研究电流的大小时,根据电流产生的效应大小来判断电流的大小 C .研究多个电阻组成的电路时,求出电路的总电阻,用总电阻产生的效果来代替所有电阻产生的总效果 D .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大小关系时,保持电阻大小不变,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值,观察电流如何随电压变化而变化 2.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滑动变阻器上标有“2A 20Ω”字样。以下四个图像中,能正确表示当开关S 闭合后,通过小灯泡L 的电流I 与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R 的关系的是:( ) 3.图2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为6V .闭合开关后,两个小灯泡均不发光,用电压表测得ac 与bd 两点间的电压均为6V ,则故障可能是:( ) A .L 1的灯丝断了 B .L 2的灯丝断了 C .R 的电阻丝断了 D .开关接触不良 4.小刚同学用如图电路探究“一段电路中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在此实验过程中,当A 、B 两点间的电阻由5Ω更换为10Ω后,为了探究上述问题,他接下来应该采取的一步操作是:( ) A.保持变阻器滑片不动 B.将变阻器滑片适当向左移动 C.将变阻器滑片适当向右移动 D.将电池个数增加 5.如图5所示,电源电压为9V ,且保持不变。灯L 1、L 2分别标有“6V3W ” 、“3V1.5W ”字样,当开关S 闭合时,灯L1、L2都能发光。则是下列说法中 不正确的是:( ) A.通过两灯的电流之比为1:1 B.甲、乙两电压表示数之比为2:1 二、填空题 8.某导体两端的电压为6V 时,通过的电流为2A ,则导体的电阻为_______;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为0时, c d A

九年级科学培优练习

F 九年级科学培优练习 一、选择题 1.甲、乙、丙、丁四位同学设计了下列有关物质鉴别的方案:甲:利用CO 2气体就能区分NaOH 、Ca(OH)2和稀盐酸三种溶液;乙:若有BaCl 2溶液,就有办法鉴别NaOH 、Na 2C03、Na 2S04和硫酸四种溶液;丙:有酚酞和BaCl 2溶液,就能鉴别盐酸、硫酸、Na 2C03、NaOH 和KN03五种溶液;丁:不用其它任何试剂就能将HCl 、BaCl 2、Na 2C03、NaCl 四种溶液鉴别出来。下列有关这些方案的评价正确的是:( ) A .只有甲的可行 B .只有乙和丁的可行 C .只有乙的不可行 D .都可行 2.将50克A 物质和10克B 物质混合,加热后发生化学反应。经分析,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含有20克A ,含C 、D 的质量比为11:9。若A 、B 、C 、D 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0、20、44、18,则它们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可表示为:( ) A 、A+B→C+D B、A+2B→2C+D C、2A+B→2C+D D 、2A+B→C+2D 3.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的小车在拉力F 的作用下运动,在拉力逐渐减小的过程中,小 车的速度将: ( ) A 、逐渐减小 B 、逐渐增大 C 、保持不变 D 、先减小,后增大 4.如图所示,甲,乙,丙三种物质是初温相同的液体,其中甲,乙为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乙、丙为质量不等的同种液体,若给它们分别加热,则可根据它们吸收的热量和升高的温度在温度一热量图像上分别画出对应的三点甲、乙、丙,由此图象得出下列结论:①丙的比热比甲的比热大。②丙的比热比甲 的比热小。③丙的质量比甲的质量大。④丙的质量比甲的质量小。 正确的是:( ) A .只有②正确 B .只有③正确 C .①④正确 D .①③正确 5.如图所示,在两个大小相等的力F 1和F 2的作用下,质量为m 的木块可在两长板之间以v 的速度匀速向下滑落,如果保持两力F 1和F 2的大小方向不变,能使木块 m 以3v 的速度匀 速向上滑动,那么木块向上的推力应是: ( ) A 、F 1 + F 2 B 、mg C 、2mg D 、3mg 6.在厚度均匀的两块圆铁板上,分别挖掉一半径为r 的圆孔和一圆心角为α的扇形。当铁板温 度上升时,r 和α的变化情况为:( ) A .r 变小,α变大 B .r 变大,α变小 C .r 不变,α变大 D .r 变大,α不变 7.小刚用下图所示电路探究“一段电路中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在此实验过程中,当A 、B 两点间的电阻由15Ω更换为10Ω后,为了探究上述问题,他应该采取的操作是:( ) A .保持变阻器滑片不动 B .将变阻器滑片适当向左移动 C .将变阻器滑片适当向右移动 D .适当减少电池的节数 8.M 是一种活动性比铁强的金属,+2M 与其他几种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的溶解性见下表: -2O -OH -23CO -Cl -24SO -3NO +2M 难溶 难溶 难溶 易溶 易溶 易溶 根据以上信息判断下列各反应:①M+HCl;②M(NO 3)2+BaCl 2;③MO+HCl ;④M(OH)2+NaCl ;⑤M(OH)2+HCl ;⑥M(NO 3)2+HCl ;⑦MCO 3+HCl ;⑧MSO 4+BaCl 2,不能发生的是:( ) A 、①②④⑦ B 、⑤⑥⑦⑧ C 、②④⑥ D 、①③⑤⑧ 9.有一组灯泡(共9颗),欲绕在圣诞树上,如图所示。若在灯泡组的电路上装定时开关,并由开关的定时切 换,使其中一小组灯泡产生亮、暗交替的闪烁效果,而其它两小组灯泡仍然持续发光,不受影响。下列线路设

浙教版八下数学第五章:特殊平行四边形培优训练(二)

浙教版八下数学第五章:特殊平行四边形培优训练(二) 一.选择题 1.如图,在△ABC 中,∠ACB=90°,BC 的垂直平分线EF 交BC 于点D ,交AB 于点E ,且BE=BF ,添加一个条件,仍不能证明四边形BECF 为正方形的是( D ) A .BC=AC B .CF ⊥BF C .BD=DF D .AC=BF 2.如图,在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 中,M 为边AD 的中点,延长MD 至点E ,使ME=MC ,以DE 为边作正方形DEFG ,点G 在边CD 上,则DG 的长为( D ) A .13- B .35- C .15+ D .15- 3.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C ) A .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B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C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D .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4.如图,在菱形ABCD 中,∠BAD=80°,AB 的垂直平分线交对角线AC 于点F ,垂足为E ,连接DF ,则∠CDF 等于( C ) A .50° B .60° C .70° D .80° 5.如图,将矩形ABCD 沿对角线BD 折叠,使点C 和点C′重合,若AB=2,则C′D 的长为( B )A. 1 B. 2 C. 3 D. 4 6.如图,在△ABC 中,AC=BC ,点D 、E 分别是边AB 、AC 的中点,将△ADE 绕点E 旋转180°得△CFE ,则四边形ADCF 一定是( A ) A. 矩形 B. 菱形 C. 正方形 D. 梯形 7.如图,在?ABCD 中,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点O ,过点O 作EF ⊥AC 交BC 于点E ,交AD 于点F ,连接AE 、CF .则四边形AECF 是( C ) A.梯形 B. 矩形 C. 菱形 D. 正方形 8.如图,正方形ABCD 中,点E 、F 分别在BC 、CD 上,△AEF 是等边三角形,连接AC 交EF 于G ,下列结论:①BE=DF ,②∠DAF=15°,③AC 垂直平分EF ,④BE+DF=EF ,

九年级数学培优计划

九年级数学培优计划 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契机,全面贯彻和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突出学生的发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课程改革,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重视基础,狠抓培优,为培养更多的优秀合格人才做出新的贡献。 培优目标: 1、在学期初找他们谈话,要他们戒骄戒躁,要更加努力学习,使成绩更上一层楼,从思想上积极起来。 2、平时在课堂上提问他们比较深的问题,从而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 3、在作业上对他们要求更严格。 4、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有效的学习方法。 5、对优等生,多提问一些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 我打算制定课外资料让他们阅读,布置要求较高的作业让他们独立思考,指定他们对其他学生进行辅导,使他们的知识扩大到更大的领域,技能、技巧达到更高的水平,使他们永远好学上进,聪明才智得到更好地发挥。 6、课堂教学中,鼓励优等学生自主探索、自我尝试,使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得到不断增强。 培优措施:在平时多设计有梯度,形式多样的练习。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积极探索、认真思考、刻苦钻研的精神,提高观察、想象、理解、分析、判断、推理、概括、记忆、创造等各种数学能力。在应用题教学中,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进行科学训练,提高解题能力,适当加强对比和变式练习。重视思考题教学,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展开思维过程,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全面开发各个层次学生的智力。 1、要对的优秀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渴求知识的兴趣和愿望。 2、首先抓住课堂教学,调动积极思维,既发挥他们的榜样作用,带动其他同学,又在面向全体的同时给他们吃偏饭,要有详实的辅导记录。 3、一学期对培训的学生进行一次考试和问卷,及时了解培训情况及学生的反映。 4、培优期间,要把对优秀生的辅导与学科竞赛结合起来,注意培养优秀生的自学意识和探究能力。

初中物理培优

初中物理培优练习 一、选择题 1、如图水平面上叠放着A、B两个物体,在水平方向力F1和F2作用下,两者以共同速度v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F1=3N,F2=2N,那么物体B的上、下表面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分别为() A、3N,1N B、2N,1N C、2N,3N D、3N,2N 2、现有密度分别为ρ1和ρ2的两种液体,且ρ1<ρ2,在甲杯中盛满这两种液体,两种液体的质量各占一半,在乙杯中也盛满这两种液体,两种液体的体积各占一半,假设两种液体之间不发生混合现象,甲、乙两个杯子完全相同,且上下均匀,则() A、液体对甲杯底的压力大 B、液体对乙杯底的压力大 C、液体对甲、乙杯底的压力相等 D、因为ρ1、ρ2不知谁在上,谁在下,所以无法判断压力大小 3、如图2所示,与水平方向夹角为20°的一束平行光线射向地面,若要用一块平面镜使反射光线竖直进入井中,平面镜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应为 [ ] A.55° B.45° C.35° D.30° 4、某同学做托里拆利实验,由于玻璃管中混入了少量的空气,玻璃管中水银柱的高度差略低于正常值,如果把玻璃管缓慢向上提(管口未离开槽内的水银面),则() A、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不变 B、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减小 C、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增大 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 5、现代照相机、摄象机所用的光学镜头是可变焦距的,当物距改变时,通过改变镜头到“屏”的距离(像距),仍可获得清晰的像,如果被拍摄物体远离镜头而去,则镜头焦距应() A、变小 B、变大 C、先变小,后变大 D、先变大后变小 6、下列有关内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体吸收了热量,内能一定增加 B、物体的温度不变,内能一定不变 C、气体体积膨胀,对外做功,内能一定减少 D、物体的内能改变了,温度可能不变 7、如图,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R,定值电阻为R0,已知R>R0,在滑动变

学而思初二数学上册培优辅导讲义(人教版新编)

第1讲 与相交有关概念及平行线的判定 考点·方法·破译 1.了解在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相交与平行. 2.掌握对顶角、邻补角、垂直、平行、内错角、中旁内角的定义,并能用图形或几何符号表示它们. 3.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并能根据直线平行的条件说明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经典·考题·赏析 【例1】如图,三条直线AB 、CD 、EF 相交于点O ,一共构成哪 几对对顶角?一共构成哪几对邻补角? 【解法指导】 ⑴对顶角和邻补角是两条直线所形成的图角. ⑵对顶角: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边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 ⑶邻补角: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有6对对顶角. 12对邻补角. 【变式题组】 01.如右图所示,直线AB 、CD 、EF 相交于P 、Q 、R ,则: ⑴∠ARC 的对顶角是 . 邻补角是 .⑵中有几对对顶角,几对邻补角? 02.当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时,共有2对对顶角; 当三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时,共有6对对顶角; 当四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时,共有12对对顶角. A B C D E F A C D E F P Q R

问:当有100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时共有 对顶角. 【例2】如图所示,点O 是直线AB 上一点,OE 、OF 分别平分∠BOC 、 ∠AOC . ⑴求∠EOF 的度数; ⑵写出∠BOE 的余角及补角. 【解法指导】解这类求角大小的问题,要根据所涉及的角的定义,以及各角的数量关系,把它们转化为代数式 从而求解; 【解】⑴∵OE 、OF 平分∠BOC 、∠AOC ∴∠EOC =21∠BOC ,∠FOC =21 ∠AOC ∴ ∠EOF =∠EOC +∠FOC =2 1∠BOC +2 1 ∠AOC =()AOC BOC ∠+∠21 又∵∠BOC +∠ AOC =180° ∴∠EOF =21 ×180°=90° ⑵∠BOE 的余角是:∠COF 、∠AOF ;∠ BOE 的补角是:∠AOE. 【变式题组】 01.如图,已知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OA 平分∠EOC ,且∠EOC =100°,则∠BOD 的度数是( ) A .20° B . 40° C .50° D .80° C E F E A A C D O (第1题图) 1 4 3 2 (第2题图)

初三下学期数学课外辅导计划

初三下学期数学培优辅差计划 一、指导思想 “希望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优生”是每一个教师的共同愿望,本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确保教好每一个学生”、“没有差生,只有差异”的原则,从后进生抓起,课内探究与课外辅导相结合,让学生克服自卑的心理,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在学生中形成“赶、帮、超”的浓厚氛围,使每个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提高数学学习成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认真落实“培优转差”工作计划,做好参加对象的辅导工作和思想教育工作,培优和转差同步进行。 2、加强对培优补差工作的常规管理和检查。 3、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克服自卑的心理。 4、在学生中形成“赶、帮、超”浓厚的学习氛围,使每个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 5、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经常和学生谈心,关心他们,关爱他们,让学生觉得老师是重视他们的,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从而根据学生的思想心态进行相应的辅导。 6、定期与学生家长、班主任联系,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思想、课堂 三、培辅对象: 培优:易梅惠、邵新跃、李硕、徐佳佳 辅差:每次质量检测后20%学生 四、“培优补差”工作措施 1、教师了解和正确对待学生中客观存在的个别差异,其实并不是以消灭差异为目的,而是推动有差异的发展。在“吃透两头”的基础上,通过分层教学目标的设计和实施,使快者快学,慢者慢学,先慢后快,全面提升。 2、教师坚持做到每节课“层级化”训练分明,练习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既有“双基”知识,也有拓展训练,保证后进生学有所获,优等生能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 3、平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努力做到多鼓励,多宽容。耐心细致地帮助,上课时多留意,多体贴,督促他们及时完成相关作业以及练习。

九年级化学培优计划

九年级化学培优补差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学生,真正体现教育平等,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突出学生的发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课程改革,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重视基础,狠抓培优,为培养更多的优秀合格人才、获取大面积丰收做出新的贡献,特制定本计划。 二、目标与任务: 1、通过培优补差,使全组教师对素质教育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人人争当素质教育领头雁,把培优补差当作自己的份内事,走在课改前列。 2、把培优补差作为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培优补差制度和激励措施,解决培优补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必须从理论上、实践上展开对培养尖子生、指导学困生研究和实验。体现出“尖子生吃好,中等生吃饱,学困生吃了。” 3、要求全盘考虑,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班级学生的实际, "培"文化课成绩相对好的群体、学生个体的优势方面;"补"文化课成绩相对差的群体、学生个体的劣势方面,力争在九年级化学差生人数不能超过年级总人数的十分之一,使学校化学教学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 三、方法措施: 1、确立分层目标,做到心中有数 首先,为自己确立一个目标。根据每个班学生学习基础,确定每个班最多能达到的优秀数、及格数,并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为这个目标而不懈努力。 其次,为学生确立一个目标。每节课用很短的时间揭示本课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清楚本节课的任务,这个目标必须具体、明确、切实可行,经过努力能够达到;这个目标必须有层次性,即

根据学生不同水平,确定不同层次的目标,由浅入深,由简到繁,体现由简单能力到综合能力;这个目标必须有可测性,针对目标要考虑到对应的检测题,便于课堂教学中随时进行反馈和矫正,以提高教学效果,保证大多数学生达到既定目标,促进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 2、实施分层教学,力争各得其所 根据学生学习水平分成A、B、C三个层次,每个层次为一组,在教学时,注意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如课堂提问、安排课内练习、布置课外作业及组织其它信息反馈活动时,都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交给学生的问题,应是他们经过努力能完成的。如学过某一概念或规律后,对于差生,要求他们掌握最基本的内容就可以了,练习也主要是模仿性的或稍加变化的;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让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在较高层次上体验成功的愉悦。力求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有所提高,尤其是学习成绩在及格、优秀边缘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更要关注他们,使他们能确保达到及格、优秀。 3、设计分层练习,争取全面丰收 (1)分层训练,分步提高 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根据当前任务,以及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课堂训练的内容,布置不同难度的习题,体现层次性和代表性,不搞“一刀切”、“齐步走”,作业尽量当堂独立完成,避免抄袭。对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可加与本节内容相关的且有一定难度的思考题,使他们“吃得饱,吃得好”。 (2)训练变式,提高技巧 我们每天都和习题打交道,只要掌握科学的方法,把有关典型习题的已知和未知改变一下,就可构成许多新的习题。对A、B类学生要求他们能把所学知识灵活迁移。C类学生仅训练只需稍微努力就能答对的习题,下次练习时,适当改变数据后再加训

初三化学培优计划教学文案

初三化学培优计划 根据我校九(4)班学情,结合中考目标,现将本学期对于化学课程培优计划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 做好优生思想工作,为提高优生的自主和自觉学习能力,进一步巩固并提高优等生的学习成绩,首先应多与其谈心,多关爱他们,从多了解其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方面来鼓励、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培优计划的落实,重在从培养其能力入手,训练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始,从而使其形成较为扎实的基础和较强的学习能力。 二、制定目标 1.全面提高优等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让优等生从心底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克服自卑心理,多锻炼其“处事不惊”的心理素质,以免其在中考中因紧张而出现“大考失常”现象的发生。 3.让优等生在“互帮、互追、互超”的学习氛围中,不断提升自己,不断进步。 三、培优对象 九(4)班:滑紫尧、荣甲、张伟宽、豆萌、于旭鹏 四、培优内容

目前阶段,对于化学学科来说,培优主要是继续提高学生的答题技巧以及深化探究能力的应用。就答题技巧来说,重点还应放在基础知识点的巩固记忆上,强调学生答题的规范用语,严格要求使用化学术语来答题,以免因言语不严谨而失分,因此,对于基础知识的反复记忆、提问不容忽视;而对于探究能力的培养,重在锁定中考出现的探究性考题来说,首先多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指导学生从给出材料中思考、假设、验证得出最佳答案,中考中探究性问题并不难,主要在于认真审题过程中找到与所学相关联的指示点,再加以整合、反复练习应用。究其根本,我认为,无论是优生还是潜力生,对于化学学习,基础知识点必须反复巩固记忆并会举一反三才能提高化学总体成绩。 五、主要措施 除课上多加关注外,利用课余时间和晚自习时间,对优等生“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根据学生的素质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辅导。具体方法如下: 1.课堂上多创造机会引导其用自己思维大胆展示,这一点毋庸置疑,在此不再赘述; 2.为强化基础知识,严格要求“三本”必须到位,即:练习本、笔记本和纠错本,必须严格要求其跟上进度,每天督查; 3.每天至少抽出5-10分钟时间听写提问当天知识点,避免优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