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上皮肿瘤细胞能量代谢重编程及其临床意义

子宫上皮肿瘤细胞能量代谢重编程及其临床意义
子宫上皮肿瘤细胞能量代谢重编程及其临床意义

子宫上皮肿瘤细胞能量代谢重编程及其临床意义

温鑫

【摘要】在致癌因素的作用下,子宫上皮细胞稳态失调,出现能量代谢重编程。子宫上皮细胞代谢出现瓦博格氏效应,导致细胞内低氧和还原态微环境,激活氧感受器和缺氧信号传导通路,促使缺氧特异性转录因子-低氧诱导因子和第二信使-活性氧族活性增高,改变细胞色素等细胞蛋白的极性量值,使位居蛋白疏水核中的还原态铁原卟啉自由体(FH)析出。FH干扰细胞的微环境,催生多种自由基,引起细胞膜脂质、脂蛋白、细胞骨架、DNA等的氧化损伤,使子宫上皮细胞周期中的DNA损伤检查点失去阻滞作用,引起染色体端粒附近DNA序列丢失以及染色体的重排和基因扩增,细胞发生恶变。这种子宫上皮细胞能量代谢重编程,导致宫颈渗液中FH物质含量增加,FH析出量与子宫上皮细胞癌变程度呈正相关。测定宫颈渗液中FH物质含量,即可显示细胞是否稳定,是否存有细胞癌变及其程度。因此,FH 物质检测技术可以应用于子宫癌筛查和诊断领域。

【关键词】瓦博格氏效应;肿瘤细胞能量代谢;细胞周期;低氧诱导因子;活性氧族;p53基因;还原态铁原卟啉自由体;

充足的营养和能量供应是肿瘤细胞得以无限增殖、浸润和转

移的基础和前提。肿瘤细胞的葡萄糖、氨基酸和脂肪代谢都与正常细胞不同,存在着能量代谢重编程,ATP生成受阻。

细胞代谢依赖ATP提供能量。细胞产生ATP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糖酵解(glycolysis)和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OXPHOS)。糖酵解是指在细胞质中分解葡萄糖生成丙酮酸(pyruvate)的过程, 此过程仅产生2个ATP。正常细胞从糖酵解中获取大约20%~30%自身代谢所需的能量。在有氧条件下, 丙酮酸被转运至线粒体内进一步氧化分解生成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TCA cycle), 经氧化磷酸化完全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并产生ATP (此过程可产生36个ATP)和NADPH。这一过程提供了细胞代谢所需能量的70%。在有氧的情况下,有氧氧化过程对糖酵解产生抑制,称为Pasteur效应。诺贝尔奖获得者德国生物化学家奥托.海因里希.瓦博格(Otto Heinnich Warburg )发现肿瘤细胞主要通过有氧糖酵解、磷酸戊糖途径产能,使肿瘤细胞的耗糖速度是正常细胞的10倍,却仅产生1/10的能量。即便在有氧情况下有氧氧化过程也不能对糖酵解产生抑制,这称为瓦博格氏效应(Warburg effect)【1-2】。

磷酸戊糖途径(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是指从6磷酸葡萄糖(G-6-P)脱氢反应开始,经一系列代谢反应生成磷酸戊糖等中间代谢物,然后再重新进入糖氧化分解代谢途径的一条旁路

代谢途径。该旁路途径的起始物是G-6-P,返回的代谢产物是3-磷酸甘油醛和6-磷酸果糖,其重要的中间代谢产物是5-磷酸核糖和还原态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即还原性辅酶Ⅱ(NADPH)。整个代谢途径在细胞液中进行。关键酶是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磷酸戊糖途径的主要特点是葡萄糖直接氧化脱氢和脱羧,不经过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脱氢酶的辅酶不是氧化态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而是氧化态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产生的NADPH作为还原力供生物合成之用,而不是传递给O2,无ATP的产生和消耗。

【总反应式】

3 G-6-P+6NADP+ →3 CO2+6 NADPH +2 F-6-P

+3-P-甘油醛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吴缅教授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杨小鲁教授的合作研究结果“p53 regulates biosynthesis through direct inactivation of 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3】显示,这种代谢异常与抑癌基因p53等突变有关。p53基因是人类肿瘤中突变率最高的基因。它因编码是一种分子质量为53 kDa的蛋白质而得名,是一种抑癌基因。其表达产物为基因调节蛋白(p53蛋白)。当DNA受到损伤时表达产物急剧增加,可抑制细胞周期进一步运转。一旦p53基因发生突变,p53蛋白失活,细胞分裂失去节制,发生癌变。

吴缅教授等研究发现:在正常状态下,阻抑蛋白p53与磷酸

戊糖途径上第一步反应的关键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相结合,抑制它的活性,阻止磷酸戊糖旁路的进行。细胞中的葡萄糖主要通过三羧酸循环途径代谢,产生细胞生长所需的大量能量。但在p53发生突变或缺失的肿瘤细胞中,失去了p53与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结合能力和对该酶的抑制,大量的葡萄糖通过磷酸戊糖途径代谢,产生大量NADPH,只能进行大量的生物合成,使肿瘤细胞快速、无限生长。

NADPH在人体内的化学反应中起递氢体的作用,作为GSH 还原酶的辅酶,它可以使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还原成为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使肿瘤细胞内GSH含量增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以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作为供氢体来分解H2O2,生成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使细胞内GSH:GSSG的比率下降。形成肿瘤细胞的低氧和还原态微环境。细胞内环境的改变激活氧感受器和缺氧信号传导通路。细胞内氧化型/还原型谷胱甘肽(GSSG/GSH)的改变作用于氧感受器分子,使其构象发生改变,导致蛋白质的巯基由氧化型向还原型转变,促使缺氧特异性转录因子-低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HIF)HIF-1a的磷酸化并与HIF-1b结合而形成一个完整的HIF-1转录复合体。HIF-1转录复合体对糖代谢基因的调控是肿瘤能量代谢重编程的重要机制之一,它对肿瘤细胞糖代谢进行调控,对谷氨酸替代途径调节,与相应靶基因上的缺氧反应元件(HRE)结合,促进基因的表达.并通过第二信使-活性氧族(ROS)与激酶系统发生联

系并激活该激酶系统【4】。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使细胞内GSH:GSSG的比率下降。H2O2与细胞内的铁离子作用,通过Feton反应,产生OH·。OH·和GSSG都可与蛋白质分子上的巯基相互作用,影响蛋白质构象。Semenza GL等【5】最早提出细胞氧感受器是含FH的蛋白。低氧时H2O2浓度下降,使OH·的浓度随之下降,同时使GSH的浓度升高,导致蛋白质的巯基由氧化型向还原型转变,使一些转录因子(如HIF-1)的构象发生改变,激活其结合DNA的活性,促进低氧敏感基因EPO的转录表达。过氧化氢酶催化H2O2过程中可间接激活鸟苷酸环化酶(soluble guanylate cyclase,sGC),增加cGMP(鸟嘌呤核糖苷-3',5'-环磷酸酯)的水平。而cGMP 抑制低氧敏感基因的表达。低氧时H2O2浓度下降,使这条信号途径的活性降低。

Guhaniyngi等【6】(2001)提出,在氧含量正常的条件下,由NAD(P)H所脱下的电子迅速传递给氧分子,产生超氧阴离子,这在细胞浆中造成了一种相对高的氧化状态。超氧阴离子歧化生成过氧化氢,最终导致活性氧(ROS)的增加,在结合铁离子的部位容易引起feton反应(人体内的过氧化物与低Fe反应生成氧自由基的反应),诱导调节蛋白的位置专一性氧化【7】。在低氧条件下,氧含量的减少将引起这一系统氧转运率的降低,由此降低了ROS的产生速率,导致细胞内环境处于一个低氧和相对还原性的状态。低氧时血红素氧合酶及一氧化氮合成酶(NOS)

活性受到抑制,使内源性CO及NO产生量下降,调控cGMP的产生下降,从而对低氧敏感基因EPO的抑制作用减弱。

缺氧可使线粒体出现线粒体单价电子渗漏(univalent leak);胞内Ca2+超载,触发线粒体摄取Ca2+并使Ca2+在线粒体内积聚;抑制线粒体内脱氢酶的功能;以上改变可使线粒体肿胀、嵴断裂崩解、钙盐沉积、外膜破裂和基质外溢。线粒体损伤导致含还原态铁原卟啉自由体(FH)的蛋白,诸如细胞色素、氧感受器、FixL跨膜蛋白、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血红素加氧酶(heme oxygenase, HO)、NAD(P)H氧化酶、鸟氨酸氧化酶(guanylatc cyclase,GC)和一氧化氮合成酶(nityic oxide syathase,NOS)等外溢、游离、构象改变【8】。

FH位于上述细胞蛋白的肽链靠近表面的一个疏水核内,它主要依靠Fe2+与F8His的咪唑氮配位而挂在Pr链上【9】。但是它之所以能固定在蛋白质的固定位置上而且取向一定,主要是因为还有大约21个残基逼近FH,距离在4A°之内,这些残基中有60多处与FH比较靠近,可以发生极性与非极性的相互作用,足以保持FH在细胞蛋白中的位置。FH的极性部分丙酸基侧链伸向亲水的表面,在生理pH下解离成负离子,在α链中,有一个丙酸基与CD3His相连;在β链中,FH的两个丙酸基分别与CD3Ser和

E10Lys相连。FH与肽链之间的静电引力对于维持FH在细胞蛋白中的位置有很大作用。第二信使-ROS与激酶系统使一种亲脂性物质(Hydrophilic fatty molecules)进入细胞蛋白疏水核内,它

所带的负电荷中和了肽链上His、Lys所带的正电荷,使它们不再与FH丙酸基侧链保持静电吸引,从而使FH在细胞蛋白中析出。

还有的学者认为【10】亲脂性物质进入细胞蛋白疏水核,与FH 中心的Fe2+通过Fenton反应产生.OH,.OH具有极高的氧化还原势,反应力极强,几乎可以和生物细胞内所有类型的分子以109~1011mol-1 .s-1的反应速率(相当于几个飞秒,1飞秒只有1秒的一千万亿分之一)作用。但它寿命短暂,因而最靠近.OH 的部位受到攻击的可到性也最大,同Fe2+络合的FH卟啉环由于在空间位置上的态势,首先受到.OH的攻击,共价键断裂,其结构遭到不可逆转的破坏,FH析出。

FH物质是还原态铁原卟啉自由体(Free body of Iron protoporphyrin reduced state )的简称,它广泛存在于人体的每个细胞内,FH与不同蛋白质结合具有不同的生理功能。它在线粒体内存在最多。研究发现:FH物质是一种对细胞具有氧化损伤作用的活性基团,它干扰细胞增殖周期,破坏细胞的稳定性,使细胞增殖加速、凋亡减少,分化降低。

细胞的增殖(cell proliferation)、分化(cell differetiation)和凋亡(cell apoptosis)始终贯穿于生命的全过程,它们相互伴随,相互关联,既受细胞外信号的影响,又依靠细胞内的级联反应进行调控,使细胞的增殖、分化或凋亡有序地进行,这就是机体的稳态调节(steady-state adjust )。细胞始终处于增殖和死亡的动态平衡中,不断地增殖以补充衰老脱落或死亡的细胞,这种更新

称为稳态更新(steady-state renewing)【11】。

正常状态下,通过细胞增殖增加细胞的数量,通过细胞分化形成特定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子代细胞;通过细胞凋亡参与胚胎的发育和形态的造就,清除体内无能的、有害的、突变的或受损的细胞,以保证细胞的数量和质量。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始终贯穿于生命的全过程,它们相互伴随,相互关联,在机体的稳态调节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它们即受细胞外信号的影响,又依靠细胞内的级联反应进行调控,使细胞的增殖、分化或凋亡有序的进行。如果其中的任一环节发生障碍,可使机体内特定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的结构、功能和代谢异常,导致疾病的发生【12】。

细胞增殖周期分为四个阶段:G1期(first gat phase,DAN合成前期)、S期(synthetic phase,DNA合成期)、G2期(second gap phase,DNA合成后期)和M期(mitotic phase,有丝分裂期)。其中最关键的是S期,此期细胞进行DNA倍增和染色体复制。

细胞周期有如下特点:(1)单向性:细胞只能沿着G1 、S 、G2 、M方向推进而不能逆行。(2)阶段性:各期细胞形态和代谢特点有明显差异。(3)在各期交叉处存在着检查点(checkpoint),包括DNA损伤检查点(DNA damage checkpoint)、DNA复制检查点(DNA replication checkpoint)和纺锤体组装检查点(spindle assembly checkpoint)。(4)细胞周期是否顺利推进与细胞微环境密切相关【11】。细胞周期的主要检查点是DNA损伤检查点,分别位于G1/S和G2/M交界处。当它探测到DNA损

伤包括基因组或纺锤体损伤时,就会打断细胞周期进程。正是在检查点的正确调控下,确保细胞周期精确和有序地进行【12】。

P53基因是人类肿瘤中突变率最高的基因。在G1/S交界处,P53作为一个DNA损伤检查分子,能保证细胞在DNA损伤后,停顿于G1期,以使DNA在复制前有充分的时间对DNA进行修复。如果DNA损伤修复失败,P53则过度表达,通过直接激活bax凋亡基因或下调bcl-2抗凋亡基因表达而诱导凋亡。这样可以消除癌前病变细胞不恰当地进入S期,否则促进癌症的发生和发展。正常中心粒的复制开始于G1/S转变期。P53缺失时,通过FH的氧化损伤作用,使一个细胞周期可产生多个中心粒,最终导致有丝分裂时染色体分离异常,又导致染色体数目和DNA 倍数改变,细胞进一步逃避免疫监视而演变成恶性肿瘤细胞,同时可见肿瘤侵袭性和转移性的增加。DNA双链断裂还可在G2/M 转变期激活DNA损伤检查点,阻止细胞进入有丝分裂,以增加修复时间和诱导修复基因转录,完成DNA断裂损伤的修复。FH 物质使G2/M检查点失去阻滞作用,引起染色体端粒附近DNA 序列丢失以及染色体的重排和基因扩增。

P53缺失,FH物质析出,FH催生羟自由基、氧自由基、亚硝基自由基等多种自由基,引起细胞膜脂质、脂蛋白、细胞骨架、DNA等的氧化损伤,干扰细胞的微环境,干扰细胞周期,使组织细胞发生恶变。细胞增殖过度还与周期素D(cyclinD, bcl-1)过量表达有关。bcl-1是一种生长因子感受器,可导致基因扩增、

染色体倒位或易位。另外,细胞增殖过度还与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cyclin dependent kinase ,CDK)增多、CDK抑制因子(cyclin 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CDI)表达不足和突变有关【13】。bcl-2是第一个被确认有抗凋亡作用的基因。主要通过抗氧化、抑制线粒体释放凋亡诱导因子(AIF)、抑制凋亡蛋白酶(caspases)的激活等发挥细胞抗凋亡作用。另外,p53突变失去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反之驱动细胞周期。由于凋亡不足使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

除了细胞的无限增殖和凋亡不足之外,FH还使细胞表面特征改变,细胞骨架紊乱,核质比显著高于正常细胞(可达1:1),出现巨核、双核或多核,染色体呈非整倍性(aneuploidy),线粒体肿胀增生、呈多形性等。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脱耦联导致细胞异常分化:(1 )低分化:表现为形态上的幼稚性,失去正常排列极性和细胞功能异常;(2 )去分化或反分化:表现为表型返回到原始的胚胎细胞表型;(3 )趋异性分化:主要表现为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和分化方向的差异性。

FH物质在肿瘤的演进中扮演重要角色,表现于肿瘤细胞永生化、基因组不稳定性、肿瘤血管生成、肿瘤细胞能量代谢、肿瘤自分泌生长因子信号转导、肿瘤侵袭转移以及肿瘤耐药等各层面。细胞癌变经历细胞过度增生、细胞异样增生、癌前病变、原位癌、浸润癌几个阶段。随着细胞的上述演变,细胞膜损伤(膜通透性增强、流动性下降和受体功能障碍)愈重,溶酶体内蛋白

水解酶溢出引起细胞自溶愈重,加之瓦博格氏效应愈加明显,FH 物质渗出愈多。

如上所述:恶性肿瘤细胞能量代谢重编程,导致局部组织渗液中FH物质含量增加,在细胞自稳调节失调早期即可出现,且随着细胞癌变程度的加剧而增多。FH析出量与细胞癌变程度呈正相关。测定局部组织渗液中FH物质含量,即可显示该组织细胞是否稳定,是否存有细胞癌变及其程度。因此,FH物质检测技术可以应用于肿瘤筛查和诊断领域。当前,临床袭用的无创手段可以采集到宫颈、直肠、鼻咽部、支气管肺和前列腺等器官的组织渗液,检测其内含有的FH物质,分别用于子宫癌、直肠癌、鼻咽癌、肺癌和前列腺癌的筛查和诊断。

【参考文献】

【1】Gatenby R A,Gilles R J Why do cancer have hagh aerobic glycolysis? .Nat Rev Cancer,2004,4(11)891-899

【2】Hiroshi Kondon,Cellular life span and the Warburg effect 【J】.Exy Cell Res,2008,314(9)1923-1928

【3】Wu Mian. P53 regulates biosynthesis throuth direct inactivation of glucose-6-phosphate Nature Cell Biology 13,310-316(2011)【4】Band V,Karin M. Signal transduction by tumor necrosis fador and is relatives. Yrends Cell Biol,2001,11:372-377

【5】Semenza GL,Regulation of mammalian O2 homeostasis by hypoxia-mducible factor 1 Annual Review Cell Developmental

Biology,1999:15:551

【6】Guhaniyogi, J. and G. Brewer, Regulation of mRNA stability in mammalian cells. Gene, 2001. 265(1-2): p. 11-23.

【7】黄耿文,杨连粤.肿瘤细胞的缺氧信号传导通路.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2;10(12):1441-1444

【8】Hausenioy DJ,Yelion DM,Survivial kinases in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and postconditioning. Cardivascular Research,2006,70;240-253

【9】方允中,李文杰. 自由基与酶.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140【10】戴宇飞,等活性氧对血红蛋白的损伤机理的研究,卫生研究1999:01 5-8

【11】Lee MH,Yang HY,Reguiation of G1 cyclin-dependent kinases and ancers.Cancer Metastasis Rev.2003,22(4):435-449 【12】吴伟康: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异常与疾病,见:陈主初,主编,病理生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5-33 【13】Loyer P,Trembley JH,Kidd VJ,Lahti JM. Role of CDK/cyclin compiexes in transcription and RNA spicing. Cell Signal,2005,17(9);1033-1051

高中生物 细胞代谢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第十六章细胞代谢和基因表达的调控 细胞代谢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细胞代谢是一个完整统一的网络,并且存在复杂的调节机制,这些调节机制都是在基因表达产物(蛋白质或RNA)的作用下进行的。 重点:物质代谢途径的相互联系,酶活性的调节。 第一节物质代谢途径的相互联系 细胞代谢的基本原则是将各类物质分别纳入各自的共同代谢途径,以少数种类的反应转化种类繁多的分子。不同代谢途径可以通过交叉点上关键的中间物而相互转化,其中三个关键的中间物是G-6-P、丙酮酸、乙酰CoA。 一、糖代谢与脂代谢的联系 1、糖转变成脂 图 糖经过酵解,生成磷酸二羟丙酮及丙酮酸。磷酸二羟丙酮还原为甘油,丙酮酸氧化脱羧转变成乙酰CoA,合成脂肪酸。 2、脂转变成糖 图 甘油经磷酸化为3-磷酸甘油,转变为磷酸二羟丙酮,异生为糖。 在植物、细菌中,脂肪酸转化成乙酰CoA,后者经乙醛酸循环生成琥珀酸,进入TCA,由草酰乙酸脱羧生成丙酮酸,生糖。 动物体内,无乙醛酸循环,乙酰CoA进入TCA氧化,生成CO2和H2O。 脂肪酸在动物体内也可以转变成糖,但此时必需要有其他来源的物质补充TCA中消耗的有机酸(草酰乙酸)。 糖利用受阻,依靠脂类物质供能量,脂肪动员,在肝中产生大量酮体(丙酮、乙酰乙酸、β-羟基丁酸)。 二、糖代谢与氨基酸代谢的关系 1、糖的分解代谢为氨基酸合成提供碳架 图 糖→丙酮酸→α-酮戊二酸+ 草酰乙酸 这三种酮酸,经过转氨作用分别生成Ala、Glu和Asp。 2、生糖氨基酸的碳架可以转变成糖 凡是能生成丙酮酸、α—酮戊二酸、琥珀酸、草酰乙酸的a.a,称为生糖a.a。 Phe、Tyr、Ilr、L ys、Trp等可生成乙酰乙酰CoA,从而生成酮体。 Phe、Tyr等生糖及生酮。 三、氨基酸代谢与脂代谢的关系 氨基酸的碳架都可以最终转变成乙酰CoA,可以用于脂肪酸和胆甾醇的合成。 生糖a.a的碳架可以转变成甘油。 Ser可以转变成胆胺和胆碱,合成脑磷脂和卵磷脂。 动物体内脂肪酸的降解产物乙酰CoA,不能为a.a合成提供净碳架。 脂类分子中的甘油可以转变为丙酮酸,经TCA进一步转变为草酰乙酸、α—酮戊二酸,这三者都可以转变成氨基酸。 四、核苷酸代谢与糖、脂、氨基酸的关系 核苷酸不是重要的碳源、氮源和能源。 各种氨基酸,如Gly 、Asp 、Gln是核苷酸的合成前体。 有些核苷酸在物质代谢中也有重要作用:

宫颈上皮内瘤变护理查房

六月份护理查房 ----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护理查房日期:2016-6-13 主讲人:张青玉 参加人:于倩,杨晶,张艳君,张瑾,张晔,刘春娇,周妍等妇科护士 查房目的: 1.了解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定义及发病原因 2.了解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表现 3.了解宫颈上皮内瘤变术前术后的护理 患者姓名:朱红娟 性别:女 年龄:32岁 入院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 病历摘要:患者平素月经规律,LMP:2016.5.16.患者于入院前3+年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色白,无明显异味,无腹坠腰酸等不适,未予诊治。患者于入院前51天因阴道分泌物仍较前增多,就诊于我院门诊,查宫颈TCT提示ASC-H,HPV16阳性,查阴道镜提示Ⅱ型转化区,宫颈病灶完全可见,粗点状血管,镶嵌。阴道镜下取活检提示(3-4点,6点,8-9点)CINⅢ级,累及腺体,P16(+),Ki-67(+),12点慢性宫

颈炎,可见不典型凹空细胞,符合HPV感染。现为求进步治疗收入院。患者自发病以来,无发热,饮食睡眠可,二便如常,体重无明显减轻。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史,否认外伤史,2012年剖宫产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入院后查体:T:36.6℃,脉搏:108次/分,血压:136/97mmHg,呼吸:22次/分 一般情况: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晰,体位自主,面容安静。 妇科查体:已婚型外阴,阴道畅,宫颈中糜,无接触性出血,子宫前位,质中,无压痛,双附件区未及明显异常。 辅助检查: 宫颈TCT(2016.4.12我院门诊)ASC-H。 HPV16阳性。 阴道镜下活检(2016.5.30我院门诊)(3-4点,6点,8-9点)CIN Ⅲ级,累及腺体,P16(+),Ki-67(+),12点慢性宫颈炎,可见不典型凹空细胞,符合HPV感染。 (2016.5.26我院门诊)阴道分泌物阴性。 根据以上评估,提出护理问题:紧张,焦虑,知识缺乏。 给予患者的护理措施: 1.向患者介绍病室环境、主管医生、责任护士、病房的规章制度,做好入院宣教。与患者沟通时态度亲切,了解其心中的担忧,并对症进

2019年山东省潍坊市高考生物二模试卷(解析版)

2019年山东省潍坊市高考生物二模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36.0分) 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及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原核细胞的核仁可参与核糖体的形成 B. 纤维素组成的细胞骨架可维持细胞形态 C. 线粒体与细胞能量代谢密切相关,可完成有氧呼吸全过程 D. 细胞膜与高尔基体产生的囊泡融合进行成分的更新 2.对哺乳动物性腺某一细胞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未经复制的DNA进行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然后在普通培 养基上经分裂后产生4个子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若4个子细胞带有放射性,则一定进行减数分裂 B. 若1个子细胞不带有放射性,则一定进行有丝分裂 C. 若进行有丝分裂,则中期带有放射性的同源染色体分别排列在赤道板两侧 D. 若进行减数分裂,则第一次分裂后期移向细胞一极的一个染色体组中有两条染色体带有放射性 3.细胞中的酶与代谢密切相关。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在一只U型管底部中央放置了不允许二糖通过 的半透膜(对单糖的通透性未知);将U形管左侧和右侧分别倒入等量的质量分数相等的蔗糖溶液和麦芽糖溶液;在U形管的两侧同时滴入等量的麦芽糖酶溶液;观察右侧液面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液面的变化情况取决于半透膜的通透性 B. 液面可能会一直升高至一定高度后停止 C. 液面可能先下降后再上升至一定高度停止 D. 该实验可用来验证酶的专一性 4.下列关于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生长素均通过极性运输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 B. 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可引起植物激素的合成,进而调节基因组的表达 C. 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依赖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D. 植物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 5.基因转录出的初始RNA,要经过加工才能与核糖体结合发挥作用:初始RNA经不同方式的剪切可被 加工成翻译不同蛋白质的mRNA;某些初始RNA的剪切过程需要非蛋白质类的酶参与。而且大多数真核细胞mRNA只在个体发育的某一阶段合成,发挥完作用后以不同的速度被降解。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一个基因可参与生物体多个性状的控制 B. 催化某些初始RNA剪切过程的酶是通过转录过程合成的 C. 初始RNA的剪切、加工在是核糖体内完成的 D. mRNA的合成与降解是细胞分化的基础,可促进个体发育 6.下列有关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与基因重组无关 B. 原核生物的可遗传变异只能来源于基因突变 C. 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D. 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说明,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存在生殖隔离 二、探究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59.0分) 7.某科技小组的同学,欲测算农田中某种农作物在晴朗的白天6~9时有机物的制造量,进行了如下操作: 在农田中随机选取多个样方;用透明玻璃罩罩住样方内所有植株形成密闭气室,并与二氧化碳传感器相连;在该时间段内连续采集数据;然后将各样方的玻璃罩用黑布罩住,继续采集数据三小时。请回答下列问题: (1)6?9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主要是______,此时间段内测得罩内CO2浓度先升高后下降,CO2浓度升高的原因是______。 (2)6?9时,罩内CO2浓度最高时,叶肉细胞内光合作用强度______ (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原因是______。 (3)若该小组测得6?9时各罩内CO2平均减少量为a,黑暗处理3小时各罩内CO2平均增加量为b,则______表示6?9时样方内该农作物固定CO2的总量,进而可推算有机物的制造量。有同学分析后认为该结果与实际会有较大误差。请你从影响植物生理作用的主要非生物因素角度分析,造成误差的原因主要是______。 8.人体体温的相对恒定对于维持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临床常见的发烧也称发热,原因是致热 原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造成机体功能紊乱,或各种原因引起的产热过多、散热减少,导致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的情形。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极地工作人员与高温车间工作人员相比,体温仍能维持稳定,主要是在体温调节中枢的协调下,______细胞氧化放能、产热增多的结果,同时体内______ (填激素名称)的含量会明显升高。 (2)发热的原因有多种,如感染性细菌侵入人体后直接被吞噬细胞吞噬灭活的______免疫过程;结核杆菌、麻风杆菌等胞内寄生菌和病毒侵入细胞后的______免疫过程等均能引发人体不同程度的病理性发热。 (3)若人体患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______病,及HIV病毒攻击T细胞均能引起发热现象。对后者的治疗往往需要临床注射从小牛胸腺中提取的胸腺素,请分析胸腺素的作用是______。 (4)正常人一定程度的病理性发热对机体是______ (填“有利”或“不利”)的。发热严重者会出现四肢酸痛、头晕、抽搐等症状,这是由于体温过高影响了______使机体代谢活动发生紊乱所致。 9.在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一带的水乡,能见到一种基于“桑基鱼塘”的生态农业模式,如下图所 示。请回答相关问题: (1)该生态农业模式通过把多个生产系统优化组合,有机整合成为一个新的高效生态系统,这与单个生态系统(如鱼塘生态系统)相比,优点是______。据图分析,该生态系统中可做为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______。 (2)输入鱼塘生态系统的能量来自______;图中塘泥可以为桑树和甘蔗生长提供营养物质的原因是______。 (3)该生态系统受到少量未经处理的生活、农业和工业生产废水(含有化肥、农药、普通洗衣粉、石油、高含硫煤碳)污染时,能通过______等方式消除污染,污染严重时可使该鱼塘发生“水华”现象,上述废水中能促使“水华”现象发生的物质是______。 10.某小组利用某种雌雄异株(XY型性别决定)的高等植物进行杂交实验,杂交涉及的性状分别是:花色 (红、粉红、白)、叶型(宽叶、窄叶)、籽粒颜色(有色、无色)、籽粒发育(饱满、不饱满)。 实验结果如下表: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教案)

教案 教学内容细胞中的能量通货——ATP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写出ATP的分子结构简式,并简述ATP化学组成特点及其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解释ATP与ADP的相互转化以及ATP的形成途径. 2.过程与方法 分析比较生物体生命活动中ATP生成和消耗特点,总结其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ATP与ADP相互转化关系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通过分析ATP-ADP的循环及其对细胞内供能的意义,初步训练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重难点 1.教学重点: ATP的分子结构及其特点、ATP的分子简式 2.教学难点: 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ATP-ADP的循环及其对细胞内能量代谢中的意义 理解ATP作为“能量通货”的含义 教学用具与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PPT 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以讨论、探究、实验教学法为辅。 分组学习,问题讨论,激发思维,实施探究,分析归纳,总结梳理。 教学设计 教学安排:1课时 时间安排:用5-10分钟时间进行新课的导入,30-35分钟进行新课的展开,最后花5-10分钟进行课程总结。 教学进程 导入新课(10min) 首先让学生看一则有关萤火虫发光的故事 【提问】萤火虫发光的过程有能量的转换吗?那是什么能转化成了光能呢? 【副板书】设问:什么能转化成了光能 【回答】……可能是食物,可能是葡萄糖,也可能是化学能等等 【评论】同学们提供了很多答案,那这些答案是不是都对的呢?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进行下面的探究。 【通过故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提问】生物体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那主要的能源物质是什么?主要的储能物质又是什么?这些能量能直接被利用吗?如何证明呢? 【回答】 ……能(因为我们宏观看到的就是吃进去食物(主要是葡萄糖)之后就有了能量有了动力)。……不能(能源物质进入体内后还发生了一系列的化学过程才为生物体提供能量) 【总结】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主要是葡萄糖,主要储能物质是脂肪,但它们是不是能被直接利用呢,我们通过以下实验来进一步分析。 多媒体演示萤火虫荧光实验(发光器必须切割粉碎,如果发光器不切割粉碎,而是完整的结构,则加葡萄糖后仍会发光,因为葡萄糖被氧化,间接供能;必须放置一段时间等直接能源消耗完全才能开展实验)。 教师根据实验现象提问,学生讨论:从A、B试管的实验现象中你得出的结论是? 【回答】在无法进行能源物质的氧化分解时,葡萄糖不能使生物发光而ATP能。 【总结】ATP是可以作为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葡萄糖里的能量不能直接利用,我们把它比作是存折里的钱,那么ATP能直接供能,可以比作现金,即流通的货币,简称“通货”。 【引出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把思维指向ATP,从而进入ATP的学习。 通过“实验”锻炼观察现象,科学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认识“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的结论。帮助学生理解ATP是细胞内的“能量通货”】 新课展开 一.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10min) (这部分内容为教学重点,但比较简单,重在记忆) 多媒体展示ATP制剂,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回答以下问题: 1、ATP的中文名称? 2、ATP的分子简式? 3、简式中A,P,~分别代表什么? 学生回答后我再简单介绍各字母、符号代表的含义及高能磷酸键的名称由来和特点,加深印象。(ATP水解释放的能量高达30.54kJ/mol,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一般将水解时,能够释20.92 kJ/mol能量的化合物都叫做高能磷酸化合物) 【主板书】ATP的分子结构简式 二.ATP的利用 ATP作为直接的能源物质,那它是如何释放能量的呢 【提问】1、ATP供能时,释放哪个化学键中的能量? 2、ATP供能过程中,可形成哪些产物? 【回答】……释放高能磷酸键中的能量,形成ADP 【讲述】ATP的水解过程,指出这是一种放能反应。 【主板书】ATP ATP(水解)酶ADP+ P i+能量 【提问】ATP水解后的能量主要用于哪些方面?

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的原因有哪些

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的原因有哪些 少一些女性疾病,通常不能够得到人们的重视,比如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这是一种宫颈性改变,主要是由于细菌造成的,长期的延续下去,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不仅影响自己的身体状况,也会影响,自己的配偶的身体状况,下面我们就了解一下,引起该该种病症的原因。 1.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感染 近年来随着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与下生殖道关系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HPV感染与子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生有着一定的关联。HPV感染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性传播疾病,是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和宫颈癌发生的病因。分子生物学及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有致癌性。HPV根据其致癌性不同可分为不同类型:HPV16,18,45,56为高危型,HPV31,33,35等11种为中危型,HPV6,11,26等8种为低危型。CINⅠ及亚临床HPV感染常为HPV6、11型,80%CINⅢ为HPV16型感染。

子宫颈重度不典型增生者,其细胞内染色体常伴有HPV基因的整合,从而启动E1、E2基因,导致病毒基因在宫颈上皮内的表达,其后E6、E7基因编码合成多功能蛋白从而干扰细胞生长,在16、18型高危HPV感染的患者中起着重要的致癌作用。高危型HPV的E6蛋白可与肿瘤抑制基因p53结合,导致p53降解,E7基因产物是一种核磷酸蛋白与肿瘤抑制基因(retinoblastoma基因PRb)产物结合导致其功能灭活,从而影响其抑制细胞生长的作用。 2.其他因素 (1)吸烟吸烟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发生有一定关系,其降解物尼古丁与致肺癌类似的刺激性,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2)微生物感染淋球菌、单纯疱疹病毒(HSV)、滴虫感染可增加对HPV的易感性,从而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发生有关。 以上就是几种引起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的原因,他可能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习惯有关,比如吸烟,吸烟可以刺激一些肿瘤的病变,加快肿瘤的发育状况,加重肿瘤的传播性,从而导致全身

2020护士资格考试辅导试题及答案解析第十二节 宫颈炎和盆腔炎病人的护理

2020年第十二节宫颈炎和盆腔炎病人的护理 一、A1 1、慢性宫颈炎的治疗方法中最适宜的是 A、阴道冲洗 B、微波疗法 C、早期手术治疗 D、局部涂硝酸银 E、全身大剂量应用抗生素 2、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最主要的病变部位是 A、子宫附件 B、子宫内膜 C、子宫肌层 D、子宫旁结缔组织、输卵管及卵巢 E、盆腔腹膜和阴道黏膜 3、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的手术指征 A、月经过多 B、两侧输卵管增粗 C、不孕 D、炎性包块久治无效 E、痛经 4、下列属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表现之一的是 A、黄素囊肿 B、皮样囊肿 C、卵泡囊肿 D、输卵管卵巢炎 E、卵巢巧克力囊肿 5、慢性宫颈炎症的主要症状是 A、外因皮肤瘙痒 B、阴道分泌物稀薄 C、白带增多 D、泡沫状白带 E、腹痛 6、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表现不包括 A、不孕 B、月经不调 C、下腹隐痛 D、异位妊娠 E、恶心、呕吐 7、关于盆腔炎性疾病患者的护理和治疗措施,下列不正确的是 A、协助患者保持会阴清洁,防止感染因素

B、卧床休息,补充营养和水分 C、用含抗生素的溶液做阴道灌洗 D、选用足量、有效的抗生素全身使用 E、如有脓肿形成准备手术治疗 二、A2 1、患者女性,36岁,因急性下腹痛伴高发热就诊,妇科检查:宫颈充血有举痛。医生诊断为:盆腔炎性疾病,并考虑有盆腔脓肿存在,护士应配合进一步检查确诊的项目是 A、后穹窿穿刺抽出脓液 B、宫颈分泌物培养 C、尿培养 D、血培养 E、血常规 2、患者女性,37岁,已产,医生诊断为宫颈重度糜烂;宫颈TCT检查正常,需局部物理治疗。患者询问物理治疗的时间,护士告知最佳时间是 A、月经来潮前3~7天 B、排卵期 C、无时间限制 D、确诊后 E、月经干净后3~7天 3、患者女性,35岁,已产,医生诊断为宫颈重度糜烂,宫颈TCT检查正常,需局部物理治疗。患者询问禁止性生活和盆浴的时间,护士应回答 A、2周 B、4周 C、6周 D、8周 E、12周 4、患者女,32岁。因白带增多伴下腹坠痛3个月就诊,诊断为宫颈柱状上皮异位,2日前行宫颈锥形切除术,护士指导患者出院后禁止性生活及盆浴的时间应是 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4个月 E、5个月 5、某患者,女,47岁,既往曾患宫颈糜烂,此次因下腹不适,腰骶部疼痛,伴白带增多而就诊,正确的处理是 A、物理治疗 B、可暂时观察,定期随访至绝经之后 C、药物治疗 D、行宫颈椎切术治疗 E、先做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排除宫颈癌后,再做治疗

宫颈上皮内瘤变护理常规

宫颈上皮内瘤变护理常 规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类别护理常规生效日期 部门 B五西病区修改日期 题目宫颈上皮内瘤变护理常规页数 1/2 主任签名:护士长签名: 一、定义 宫颈上皮内瘤变是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一组癌前病变,它反映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连续过程,常发生于25-35岁妇女。CIN具有两种不同结局:一是病变自然消退,很少发生浸润癌;二是病变具有癌变潜能,可能发展为浸润癌。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CIN与性活跃、HPV(人乳头状病毒)感染、吸烟、性生活过早(<16岁)、性传播疾病、经济状况低下、口服避孕药和免疫抑制相关。 三、临床表现 无特殊症状。偶有阴道排液增多,伴或不伴臭味。也可在性生活或妇科检查后发生接触性出血。检查宫颈可光滑,或仅见局部红斑、白色上皮,或宫颈柱状上皮异位表现,未见明显病灶。 四、病情观察要点 1、观察阴道分泌物情况,有无阴道排液。 2、观察阴道出血情况,如有无性交后出血。 3、观察宫颈情况。 五、治疗原则

I 60%-85%CIN I会自然消退,每6个月复查一次细胞学或高危型HPV-DNA 者可仅观察随访。若在随访过程中病变发展或持续存在2年,应进行治疗。治疗方法有冷冻和激光治疗等。 II和CIN III约20%CIN II会发展为原位癌,5%发展为浸润癌,故所以的CIN II和CIN III均需要治疗。虽可用各种方法治疗CIN II和CIN III,但较好的治疗方法是宫颈环形电切除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经宫颈锥切确诊、年龄较大、无生育要求的CIN III也可进行全子宫切除术。 六、主要护理问题及相关依据 1、知识缺乏与缺乏相关疾病知识和预防保健知识有关。 2、焦虑与担心疾病会影响与配偶的性生活,影响生育,害怕转为恶性肿瘤有 关。 3、出血与子宫颈锥切术后出血有关。 4、宫颈狭窄与宫颈锥切术后宫颈粘连有关。 七、主要护理问题的护理措施 1、知识缺乏 (1)向其宣教疾病的原因、临床表现以及转归和大致治疗方案。 (2)积极开展宫颈癌的筛查工作,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3)告知根据CIN级别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及配合事项。 (4)术后的愈合情况及注意事项。 (5)针对病因做好预防措施,预防复发。 2、焦虑

医院实时无标记细胞多功能分析仪等购置招投标书范本

采购需求 一、采购标的需实现的功能或者目标,以及为落实政府采购政策需满足的要求: (一)采购标的需实现的功能或者目标 本次招标采购是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配置基本设备,投标人应根据招标文件所提出的设备技术规格和服务要求,综合考虑设备的适用性,选择需要最佳性能价格比的设备前来投标。投标人应以技术先进的设备、优良的服务和优惠的价格,充分显示自己的竞争实力。 (二)为落实政府采购政策需满足的要求 1.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根据《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暂行办法》规定,本项目投 标人为小型或微型企业且所投产品为小型或微型企业生产的,投标人和产品制造商应出具招标文件要求的《中小企业声明函》给予证明,否则评标时不予认可。投标人和产品制造商应对提交的中小企业声明函的真实性负责,提交的中小企业声明函不真实的,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监狱企业扶持政策:投标人如为监狱企业将视同为小型或微型企业,且所投产品为小型 或微型企业生产的,应提供由省级以上监狱管理局、戒毒管理局(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具的属于监狱企业的证明文件。投标人应对提交的属于监狱企业的证明文件的真实性负责,提交的监狱企业的证明文件不真实的,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促进残疾人就业政府采购政策:根据《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政府采购政 策的通知》(财库〔〕号)规定,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福利性单位在参加本项目政府采购活动时,投标人应出具招标文件要求的《残疾人福利性单位声明函》,并对声明的真实性承担法律责任。中标、成交供应商为残疾人福利性单位的,采购代理机构将随中标结果同时公告其《残疾人福利性单位声明函》,接受社会监督。残疾人福利性单位视同小型、微型企业。不重复享受政策。 4.鼓励节能政策:投标人所投产品如属于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最新一期的《节 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中的产品,投标人需提供证明材料。《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可以在中国政府采购网(http://https://www.360docs.net/doc/7b19203212.html,/)上查阅下载。

细胞代谢专题分类整理

细胞代谢专题分类分块研究 近年高考考了什么? 一、A TP的合成、利用及能量代谢 考查的角度:A TP部分命题较低,多融合有关代谢或生理过程综合考查。 例题: (2016卷.11)下列有关植物细胞能量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的ATP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B.加入呼吸抑制剂可使细胞中ADP生成减少,ATP生成增加 C.无氧条件下,丙酮酸转变为酒精的过程中伴随有ATP的合成 D.光下叶肉细胞的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有ATP合成【答案】D (2016新课标I.29)有关DNA分子的研究中,常用32P来标记DNA分子。用α、β和γ表示ATP或dATP(d表示脱氧)上三个磷酸基团所处的位置(A—Pα~Pβ~Pγ或dA—Pα~Pβ~Pγ)。回答下列问题; (1)某种酶可以催化ATP的一个磷酸基团转移到DNA末端上,同时产生ADP。若要用该酶把32P标记到DNA末端上,那么带有32P的磷酸基团应在ATP的(填“α”“β”或“γ”)位上。 (2)若用带有32P标记的dATP作为DNA生物合成的原料,将32P标记到新合成的DNA分子上,则带有32P的磷酸基团应在dATP的(填“α”“β”或“γ”)位上。 【答案】(1)γ (2) α

二、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1、考查形式:对酶的本质及酶在代谢中作用的理解,多和蛋白质的结构、功能等相关知识结合,以选择题为主;对探究酶的特性及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的考查主要是以实验形式进行,题型主要是非选择题,集中在对酶特性曲线的分析和实验设计与分析能力上。 2、命题趋势:高考对酶的作用及特性的考查将趋向于联系生活实际,结合图表、曲线等以实验分析或设计的形式进行,所占分值较大。考查形式灵活多变,多以选择形式出现,也会以非选择题形式出现。 3、考查的角度:酶相关的实验探究是高考的难点,近年来高考对酶的考查也不乏“亮点”与“创新点”如2016年全国卷I第3题考查测定酶活性的实验操作步骤,试题考查的知识简单,主要体现对考生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充分体现了生物学核心素养中的“科学探究”。预计2019年高考中,以“酶的作用机理”“酶的特性”或“酶活性的影响因素”等知识为背景的实验类试题出现的概率较高。试题中渗透着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等生物学核心素养。 4、例题: (2016新课标II.29)为了研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设置三个实验组:A组(20℃)、B组(40℃)和C组(60℃),测定各组在不同反应时间的产物浓度(其他条件相同),结果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三个温度条件下,该酶活性最高的是 组。 (2)在时间t1之前,如果A组温度提高10℃, 那么A组酶催化反应的速度会。 (3)如果在时间t2时,向C组反应体系中增 加2倍量的底物,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那么 在t3时,C组产物总量,原因是。(4)生物体酶的化学本质是,其特性有(答出两点即可)。【答案】(1)B (2)加快(3)不变 60℃条件下,t2时酶已失活,即使增加底物,反应底物总量也不会增加(4)蛋白质或RNA 高效性、专一性 (2016课标1卷.3)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均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试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B. 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C. 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D. 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2017?新课标Ⅱ卷.3)下列关于生物体中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细胞中,核外没有参与DNA合成的酶 B.由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没有催化活性 C.从胃蛋白酶的提取液中沉淀该酶可用盐析的方法 D.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最适温度和保存温度是37 ℃ (2018?新课标I卷.2)生物体DNA常与蛋白质结合,以DNA-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存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真核细胞染色体和染色质中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

宫颈上皮内瘤变护理常规

类别护理常规生效日期 2004.1 部门 B五西病区修改日期 2010.4 题目宫颈上皮内瘤变护理常规页数 1/2 主任签名:护士长签名: 一、定义 宫颈上皮内瘤变是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一组癌前病变,它反映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连续过程,常发生于25-35岁妇女。CIN具有两种不同结局:一是病变自然消退,很少发生浸润癌;二是病变具有癌变潜能,可能发展为浸润癌。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CIN与性活跃、HPV(人乳头状病毒)感染、吸烟、性生活过早(<16岁)、性传播疾病、经济状况低下、口服避孕药和免疫抑制相关。 三、临床表现 无特殊症状。偶有阴道排液增多,伴或不伴臭味。也可在性生活或妇科检查后发生接触性出血。检查宫颈可光滑,或仅见局部红斑、白色上皮,或宫颈柱状上皮异位表现,未见明显病灶。 四、病情观察要点 1、观察阴道分泌物情况,有无阴道排液。 2、观察阴道出血情况,如有无性交后出血。 3、观察宫颈情况。 五、治疗原则 1.CIN I 60%-85%CIN I会自然消退,每6个月复查一次细胞学或高危型HPV-DNA者可仅观察随访。若在随访过程中病变发展或持续存在2年,应进行治疗。治疗方法有冷冻和激光治疗等。 2.CIN II和CIN III约20%CIN II会发展为原位癌,5%发展为浸润癌,故所以的CIN II和CIN III均需要治疗。虽可用各种方法治疗CIN II和CIN III,但较好的治疗方法是宫颈环形电切除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经宫颈锥切确诊、年龄较大、无生育要求的CIN III也可进行全子宫切除术。 六、主要护理问题及相关依据 1、知识缺乏与缺乏相关疾病知识和预防保健知识有关。 2、焦虑与担心疾病会影响与配偶的性生活,影响生育,害怕转为恶性肿瘤有 关。 3、出血与子宫颈锥切术后出血有关。 4、宫颈狭窄与宫颈锥切术后宫颈粘连有关。 七、主要护理问题的护理措施 1、知识缺乏 (1)向其宣教疾病的原因、临床表现以及转归和大致治疗方案。 (2)积极开展宫颈癌的筛查工作,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3)告知根据CIN级别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及配合事项。 (4)术后的愈合情况及注意事项。 (5)针对病因做好预防措施,预防复发。 2、焦虑 (1)主动向病人介绍环境,消除病人的陌生和紧张感,经常巡视病房,了解病

宫颈上皮内瘤变护理查房

六月份护理查房 ----宫颈上皮瘤变的护理查房日期:2016-6-13 主讲人:青玉 参加人:于倩,晶,艳君,瑾,晔,春娇,周妍等妇科护士 查房目的: 1. 了解宫颈上皮瘤变的定义及发病原因 2. 了解宫颈上皮瘤变的临床表现 3. 了解宫颈上皮瘤变术前术后的护理 患者:朱红娟 性别:女 年龄:32岁 入院诊断:宫颈上皮瘤变Ⅲ级 病历摘要:患者平素月经规律,LMP:2016.5.16.患者于入院前3+年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色白,无明显异味,无腹坠腰酸等不适,未予诊治。患者于入院前51天因阴道分泌物仍较前增多,就诊于我院门诊,查宫颈TCT提示ASC-H,HPV16阳性,查阴道镜提示Ⅱ型转化区,宫颈病灶完全可见,粗点状血管,镶嵌。阴道镜下取活检提示(3-4点,6点,8-9点)CINⅢ级,累及腺体,P16(+),Ki-67(+),12点慢性宫颈炎,可见不典型凹空细胞,符合HPV感染。现为求进步治疗收入

院。患者自发病以来,无发热,饮食睡眠可,二便如常,体重无明显减轻。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史,否认外伤史,2012年剖宫产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入院后查体:T:36.6℃,脉搏:108次/分,血压:136/97mmHg,呼吸:22次/分 一般情况: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晰,体位自主,面容安静。 妇科查体:已婚型外阴,阴道畅,宫颈中糜,无接触性出血,子宫前位,质中,无压痛,双附件区未及明显异常。 辅助检查: 宫颈TCT(2016.4.12我院门诊)ASC-H。 HPV16阳性。 阴道镜下活检(2016.5.30我院门诊)(3-4点,6点,8-9点)CIN Ⅲ级,累及腺体,P16(+),Ki-67(+),12点慢性宫颈炎,可见不典型凹空细胞,符合HPV感染。 (2016.5.26我院门诊)阴道分泌物阴性。 根据以上评估,提出护理问题:紧,焦虑,知识缺乏。 给予患者的护理措施: 1.向患者介绍病室环境、主管医生、责任护士、病房的规章制度,做好入院宣教。与患者沟通时态度亲切,了解其心中的担忧,并对症进行开导。动员其家属对其进行心理支持,以排解患者心中的焦虑情绪。

宫颈癌

宫颈癌 【病史采集】 1.现病史:对病人主诉进行针对性问诊,有无自觉阴道下坠,有无性交不适或性交困难,有无阴道异常分泌物,其色、量、质地、气味等,有无阴道异常流血,其流血的诱因、时间、量、性质如何,有无小便异常,有无排便困难、里急后重、黑便等,有无短时间内身体明显消瘦等,外院诊疗情况及疗效。 2.既往史:有无类似病史,有无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有无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及传染病接触史,有无药物、食物过敏史。 3.家族史:家族中有无类似疾病史。 【病因及高危因素】 1.病因 宫颈癌是目前唯一一个病因明确的妇科恶性肿瘤,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es, HPV)的持续感染相关。根据HPV病毒与宫颈癌的关系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高危型与宫颈癌相关,常见的亚型有:16、18、26、31、33、35、39、45、51、52、56、58、59、66、67、68、73、82,宫颈鳞状细胞癌中HPV16型最多见,其次是18、45、31和33型;宫颈腺癌中HPV18和45亚型较常见。低危型与生殖道疣相关,常见的亚型有:6、11、40、

42、43、44、53、54、57、61、62、70、72、81、83、CP6108、MM4、MM7、MM9、MM9等。 2.高危因素 与宫颈癌相关的其它高危因素有: 1.性行为:过早开始性生活,多个性伴侣; 2.月经及分娩因素:经期卫生不良,经期延长,早婚,早育,多产等; 3.性传播疾病导致的宫颈炎症对宫颈的长期刺激; 4.吸烟:摄入尼古丁降低机体的免疫力,影响对HPV感染的清除,导致宫颈癌特别是鳞癌的风险增加; 5.长期服用口服避孕药:服用口服避孕药8年以上宫颈癌特别是腺癌的风险增加两倍; 6.免疫缺陷与抑制:HIV感染导致免疫缺陷和器官移植术后长期服用免疫抑制药物导致宫颈癌的发生率升高; 7.其它病毒感染:疱疹病毒II型(HSV-II)与宫颈癌病因的联系不能排除。 【组织发生和发展】 CIN形成后继续发展,突破上皮下基膜浸润间质,形成宫颈浸润癌。宫颈转化区上皮化生过度活跃,并在致癌因素作用下也可形成宫颈浸润癌。

细胞的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

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 新陈代谢 ?定义: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以及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自我更新过程叫做新陈代谢。一般都是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的。 ?意义: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分类 1.性质上分成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2.方向上分成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 ?同化作用(又叫做合成代谢):生物体把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的营养物质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且储存能量的变化过程。 ?异化作用:(又叫做分解代谢):生物体能够把自身的一部分组成物质加以分解,释放出其中的能量,并且把分解的终产物排出体外的变化过程。 新陈代谢类型比较表格 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是同时而交错进行的。同化作用为异化作用提供了物质基础,并储存能量,异化作用为同化作用提供了部分的原料和生命活动所需能量。 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时,生物表现生长现象;同化作用小于异化作用一般在病理条件下才能发生,会导致消瘦,甚至死亡。 很多动物在进化过程中保留了无氧呼吸的酶系统,但进行呼吸作用仍以有氧呼吸为主,故归入需氧型。 原核生物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或细胞膜所形成的特殊结构上) 几种典型特殊生物的代谢类型 酵母菌 生物种类:真核生物,真菌 分布:含糖量较高和偏酸性的环境 遗传物质:细胞核DNA线粒体DNA质粒DNA 生殖方式:主要是无性繁殖一一出芽生殖。 细胞结构:细胞壁(葡聚糖和甘露聚糖)、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质基质和内质网、核糖体、线粒体、液泡 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分解者 生产应用:酿果酒、发面、生产有机酸等 代谢类型:异养兼性厌氧型 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能量充足,繁殖快 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不能繁殖后代 呼吸过程表示: 硝化细菌 生物种类:原核生物,细菌 分布:土壤 生殖方式:二分裂 生态系统中的成分:生产者 生产应用: 代谢类型:化能自养需氧型

宫颈上皮内瘤变护理查房

六月份护理查房 -—--宫颈上皮内瘤变得护 理 查房日期:2016—6—13 主讲人:张青玉 参加人:于倩,杨晶,张艳君,张瑾,张晔,刘春娇,周妍等妇科护士 查房目得: 1、了解宫颈上皮内瘤变得定义及发病原因 2. 了解宫颈上皮内瘤变得临床表现 3. 了解宫颈上皮内瘤变术前术后得护理 患者姓名:朱红娟 性别:女 年龄:32岁 入院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 病历摘要:患者平素月经规律,LMP:2016、5.16.患者于入院前3+年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色白,无明显异味,无腹坠腰酸等不适,未予诊治。患者于入院前51天因阴道分泌物仍较前增多,就诊于我院门诊,查宫颈TCT提示ASC-H,HPV16阳性,查阴道镜提示Ⅱ型转化区,宫颈病灶完全可见,粗点状血管,镶嵌。阴道镜下取活检提示(3-4点,6点,8-9点)CINⅢ级,累及腺体,P16(+),Ki-67(+),12点慢性宫颈炎,可见不典型凹空细胞,符合HPV感染。现为求进步治疗收入院。患者自发

病以来,无发热,饮食睡眠可,二便如常,体重无明显减轻。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史,否认外伤史,2012年剖宫产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入院后查体:T:36。6℃,脉搏:108次/分,血压:136/97mmHg,呼吸:22次/分一般情况: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晰,体位自主,面容安静。 妇科查体:已婚型外阴,阴道畅,宫颈中糜,无接触性出血,子宫前位, 质中,无压痛,双附件区未及明显异常、 辅助检查: 宫颈TCT(2016.4.12我院门诊)ASC—H。 HPV16阳性。 阴道镜下活检(2016。5。30我院门诊)(3-4点,6点,8-9点)CIN Ⅲ级,累及腺体,P16(+),Ki-67(+),12点慢性宫颈炎,可见不典型凹空细胞,符合HPV感染。 (2016。5.26我院门诊)阴道分泌物阴性、 根据以上评估,提出护理问题:紧张,焦虑,知识缺乏、 给予患者得护理措施: 1。向患者介绍病室环境、主管医生、责任护士、病房得规章制度,做好入院宣教。与患者沟通时态度亲切,了解其心中得担忧,并对症进行开导。动员其家属对其进行心理支持,以排解患者心中得焦虑情绪。 2.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与治疗方法,耐心解答患者得疑问,使其对病情有一定得认识,缓解其对疾病得恐惧心理,增强病人战胜疾病得信心、

宫颈癌病历分析

病例宫颈癌 王某,女,45岁,因接触性出血近1年,加重1个月入院,于2011-4-16日收入院。 患者缘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性生活后出现阴道流血,色鲜红,量少,呈点滴状,可自行消失,无不规则阴道流血及排液,无下腹痛。1个月前性生活后阴道流血量增加,约为平素月经血量的一半,可自行消失。今为求进一步诊治而来我院。饮食睡眠尚可,大小便无异常,体重无明显下降。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体检:体温(T)36.5℃,脉搏(P)80次/分,呼吸(R)18次/分,血压(Bp)110/75mmHg。一般状态良好,心肺听诊未闻及明显异常,腹部平坦,质软,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妇科检查:阴道穹窿光滑,宫颈肥大,失去正常形态,后唇呈菜花样组织增生,质脆,触之易出血,宫旁无增厚。子宫前位,正常大小,质韧,活动度良好,双附件区未触及明显异常。 辅助检查:妇科彩超:子宫前位,大小形态正常,轮廓清晰。各壁反射均匀。宫颈大小为3.5×3.7×3.6厘米,内部回声不均匀。双侧附件未见明显异常回声。宫颈活检,病理结果回报:(宫颈)鳞状细胞癌。 思考题 1.本例诊断思考线索有哪些,本例诊断是什么病? 2.该病的诊断依据是什么? 3.该病的鉴别诊断有哪些? 4.对于本例诊断实验室检查价值较大的有哪些项目? 5.该病的治疗原则有哪些? 分析 本例的临床特点:①育龄期妇女;②以接触性出血近1年,加重1个月为主要表现;③妇科检查:阴道穹窿光滑,宫颈肥大,失去正常形态,后唇呈菜花样组织增生,质脆,触之易出血,宫旁无增厚;④妇科彩超:宫颈大小为3.5×3.7×3.6厘米,内部回声不均匀。宫颈活检,病理结果回报:(宫颈)鳞状细胞癌。 本例诊断思考线索本例以接触性出血为主要表现,妇科检查时后唇呈菜花样组织增生,质脆,触之易出血,妇科彩超影像回报提示宫颈回声不均匀,宫颈活检,病理结果回报:(宫颈)鳞状细胞癌。故可诊断为宫颈癌ⅠB期。 诊断为宫颈癌的主要依据: ①育龄期妇女;②以接触性出血近1年,加重1个月为主要表现;③妇科检查:阴道穹窿光滑,宫颈肥大,失去正常形态,后唇呈菜花样组织增生,质脆,触之易出血,宫旁无增厚;④妇科彩超:宫颈大小为3.5×3.7×3.6厘米,内部回声不均匀。宫颈活检,病理结果回报:(宫颈)鳞状细胞癌。 本病例的鉴别诊断: 主要依据宫颈活组织病理检查,与有临床类似症状或体征的各种宫颈病变鉴别: 1.宫颈良性病变: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宫颈息肉、宫颈子宫内膜异位症、宫颈结核性溃疡 2.宫颈良性肿瘤:宫颈黏膜下肌瘤、宫颈管肌瘤、宫颈乳头瘤 3.宫颈恶性肿瘤:原发性黑色素瘤、肉瘤、淋巴瘤、转移性癌, 对本例诊断实验室检查价值较大的项目:①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是筛检宫颈癌的主要方法,应在宫颈移行带区取材。②碘试验:正常宫颈阴道部鳞状上皮含丰富糖原,碘溶液

子宫上皮肿瘤细胞能量代谢重编程及其临床意义

子宫上皮肿瘤细胞能量代谢重编程及其临床意义 温鑫 【摘要】在致癌因素的作用下,子宫上皮细胞稳态失调,出现能量代谢重编程。子宫上皮细胞代谢出现瓦博格氏效应,导致细胞内低氧和还原态微环境,激活氧感受器和缺氧信号传导通路,促使缺氧特异性转录因子-低氧诱导因子和第二信使-活性氧族活性增高,改变细胞色素等细胞蛋白的极性量值,使位居蛋白疏水核中的还原态铁原卟啉自由体(FH)析出。FH干扰细胞的微环境,催生多种自由基,引起细胞膜脂质、脂蛋白、细胞骨架、DNA等的氧化损伤,使子宫上皮细胞周期中的DNA损伤检查点失去阻滞作用,引起染色体端粒附近DNA序列丢失以及染色体的重排和基因扩增,细胞发生恶变。这种子宫上皮细胞能量代谢重编程,导致宫颈渗液中FH物质含量增加,FH析出量与子宫上皮细胞癌变程度呈正相关。测定宫颈渗液中FH物质含量,即可显示细胞是否稳定,是否存有细胞癌变及其程度。因此,FH 物质检测技术可以应用于子宫癌筛查和诊断领域。 【关键词】瓦博格氏效应;肿瘤细胞能量代谢;细胞周期;低氧诱导因子;活性氧族;p53基因;还原态铁原卟啉自由体; 充足的营养和能量供应是肿瘤细胞得以无限增殖、浸润和转

移的基础和前提。肿瘤细胞的葡萄糖、氨基酸和脂肪代谢都与正常细胞不同,存在着能量代谢重编程,ATP生成受阻。 细胞代谢依赖ATP提供能量。细胞产生ATP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糖酵解(glycolysis)和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OXPHOS)。糖酵解是指在细胞质中分解葡萄糖生成丙酮酸(pyruvate)的过程, 此过程仅产生2个ATP。正常细胞从糖酵解中获取大约20%~30%自身代谢所需的能量。在有氧条件下, 丙酮酸被转运至线粒体内进一步氧化分解生成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TCA cycle), 经氧化磷酸化完全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并产生ATP (此过程可产生36个ATP)和NADPH。这一过程提供了细胞代谢所需能量的70%。在有氧的情况下,有氧氧化过程对糖酵解产生抑制,称为Pasteur效应。诺贝尔奖获得者德国生物化学家奥托.海因里希.瓦博格(Otto Heinnich Warburg )发现肿瘤细胞主要通过有氧糖酵解、磷酸戊糖途径产能,使肿瘤细胞的耗糖速度是正常细胞的10倍,却仅产生1/10的能量。即便在有氧情况下有氧氧化过程也不能对糖酵解产生抑制,这称为瓦博格氏效应(Warburg effect)【1-2】。 磷酸戊糖途径(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是指从6磷酸葡萄糖(G-6-P)脱氢反应开始,经一系列代谢反应生成磷酸戊糖等中间代谢物,然后再重新进入糖氧化分解代谢途径的一条旁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