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醇催化剂说明书

甲醇催化剂说明书
甲醇催化剂说明书

一、 产品特点及用途

KF104催化剂适用于甲醇重整制

H 2+CO 的反应。它是以 CO 为主体,ZnO.AI 2Q 为间隔体

的铜锌铝系列催化剂。由于采用了新的共沉淀工艺技术,

增加了新型助剂,因而其有效

铜面积较大,活性及稳定性都好,且孔融大、孔径分布适宜。其各项性能测试结果表明, 本系列催化剂已处于国内外同类产品的领先地位。 二、 产品主要使用条件

使用温度:210C ?270 C (床层中部温度) 正常操作温度:220C ?260C (床层中部温度) 操作压力:W 2.5 MPa 液空速:W 1.2h -1

原料中S 含量:V 0.1 X 10-6 原料中Cl -含量:V 0.01 X 10-6 三、 采用标准

本系列催化剂执行四川亚联瑞兴化工新型材料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

Q/73771266-X.03-2011.

四、 催化剂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组分

KF104

催化剂物理化学性能

五、质量标准

活性测定条件:压力

1.2 MPa,床层中部温度215 C,液空速:1 h -1,原粒度装量75ml 。 原料组成:CH 3OH 50%,

H 2O 50%。

KF104

催化剂质量标准

1、转化器的清洗和准备

( 1) 将转化器上下封头拆下,检查其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再将转化器上下封头、 列管内、管板上的铁锈杂

质全部清除干净,必要时可以进行酸洗、水洗、再擦 净、吹干备用,要求无铁锈,无杂质。

( 2) 下封头花板上放 2 层 20 目不锈钢丝网。 往花板上堆满已经吹洗干的制氢为直径 10mn r 20mm 的氧

化铝瓷球,将瓷球上表面推平,要求瓷球上表面与下板面保持 有lOmnr v 20mm 的空间。

( 3) 仔细装好下封头,要求垫片必须用新的,保证一次安装成功,下封头后的管线 暂不装。

2、 催化剂装填 2.1 准备

( 1 )装填前应筛去细粉及碎片。

( 2)检查检修工具及防护用品是否齐全完好。 ( 3)准备好装催化剂的量杯、漏斗、标尺等工具。

(4)对催化剂开桶进行质量检查, 用6目?10目的钢网筛将催化剂中的碎粉筛除备用。 因运输、搬运或库存

不当受到污染或被水浸泡变质的催化剂一般不能使用。只有确认 催化剂质量符合要求后,才能装入转化器。

2.2 装催化剂

( 1 )用量杯、 漏斗逐跟往反应管内装催化剂, 每装 200ml 催化剂应以标尺量一次高度, 保证每根反应管

内催化剂数量、高度相等。

( 2)装填时一定要慢并逐根加入,不能急于求成,以防止出现架桥现象,当万一出现 架桥现象时应做好标

记,用吸附器将催化剂吸出再重新装。

( 3)逐根装完后,再检查一遍有无漏装,当确认无漏装并已处理好架桥现象,再补充 装一遍,使每根管内的

催化剂至上管板平面。

( 4)对转化器每根转化管进行吹扫,以除去装填过程中产生的粉尘,装好转化器上盖 及管线,再仔细对转化

器进行吹扫后装好下封头的管线。

( 5)装好封头后应对系统进行试严、试漏。

3、 装填注意事项 催化剂装填至关重要,关系能否正常使用,因而要严格按以上要求进行装填,同时要

注意:

( 1) ( 2) ( 3) ( 4)

4、 催

化剂升温还原

KF104 催化剂是以氧化态供给的,投入运行前要进行还原,把氧化铜还原成晶粒细小 的铜微晶。 金属铜微晶

是反应的活性组分, 还原后催化剂中铜微晶越小, 比表面积就越 大,活性就越好,所以还原要小心,防止超温,以免损坏催化剂。催化剂还原为强放热 反应,还原反应如下:

CuO+H=Cu+HO (g ), △ H 298=-86.6KJ/mol

还原后的微晶铜遇氧气会迅速氧化,产生高热,烧毁催化剂。因此,在停车、检修设备 过程中。要小心保护好催化剂,防止与氧接触。

4.1

催化剂升温

不要在阴雨天装填,以免雨水浸泡或催化剂吸潮而降低活性、强度。 催化剂装填好后即进行升温还原。

装填结束后,应记录装填情况,包括催化剂装填,装填高度等。 吹扫催化剂床层,以除去装填过程中产生的粉尘。

4.1.1

升温介质

氮气可作为催化剂的升温介质和还原载气。

4.1.2

升温空速

常用空速一般为200h -1~~400h -1。较高的空速,有利于床层温度分布均匀,也有利于带走 还原水气。

4.1.3 升温中注意事项

KF104型催化剂在升温中, 于50C ??130C 之间温度可能会发生停滞现象,

这是因为催化

剂在脱除物理水。

KF104型催化剂的还原特点是速度快,

还愿实践证明,进口温度为160C,进塔氢浓度为

1.0%~~1.2%时,耗氢量可达到 1%以上,因此,催化剂可在较低氢浓度下完成还原反应。 4.

2.1

分析载气中O2<0.2%后,可进行配氢试验, 配氢试验可在110C 进行,在此温度下,耗氢 反映不明显, 故在此阶段试验配氢阀门开启度和浓度的关系,

系统是否准确无误。

还原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快。高温度效应和高浓度效应叠加会使催化剂床层温升难以控 制。催化剂CuO 的还原反映在110C 比较明显,稳定此温度逐渐增加氢浓度。

增加到 2%左右稳定下来,尽量不超过 3%。

4.2

催化剂还原

氢源

KF104 型催化剂还原的氢源可以用钢瓶高纯氮, O2<0.1% 不含氯、硫和油。

4.2.2

配氢试验

还可检查整个配氢系统、 分析

4.2.3

还原温度

4.2.4

还原压力

加压下氢分压高,反映速度快,温度难以控制。因此还原压力通常控制在

0.3Mpa 以下。

4.2.5

配氢浓度

催化剂的还原反应是一个强烈的放热反应,故还原反应必须在低氢浓度下进行,

根据温

升情况将进口温度稳定在能较好进行还原的温度,逐步使氢浓度由

0.2%、 0.4%、 0.6%逐渐

4.2.6

空速(载气量)

空速大小直接影响还原的速度。配氢浓度一定的情况下,加大空速, 加氢量增多,还原

就快, 放出的热量也容易带出, 条件许可时应尽量采用较大的空速。

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选

择适当的空速,但要求气流的空炉线速度 >0.5m/s ,因为过低的线速度容易产生偏流。 还原初期(诱

导期)

最初配氢可间断进行,如配氢后氢消耗,可在该温度、浓度下连续配氢。还原初期采用 低浓度和较低温度还原时,还原可能有较长的诱导期。

本阶段注意要点:配氢在 160 C (导热油进口装置温度)进行。

4.2.7

4.2.8

还原主期

当还原进入主期时,进装置温度为

200 C 。视温升情况,可逐渐递增清气浓度至

本阶段注意要点:以提温不提氢,提氢不提温的原则,控制耗氢量不大于 勤分析;防止氢累计引起超温;一旦温度有飙升迹象,应及时降低进口氢浓度。

还原末期

当床层各点的温度逐渐趋于一致,仅尾部温度居高不下,进口温度逐渐增加,理论耗氢 量与实际耗氢

量相差不大于

5%可认为还原基本结束,系统进入最后考察期。

本阶段注意要点:该期还有一定的氢耗,应根据各种数据、现象,掌握还原进程,做到 心中有数,不要操之过急,引起错误判断而超温。

理论耗氢量(M )=实际装填量(吨)X 1000 X 22.4 X CuO 含量/79.5

还原考察期

在氢耗逐渐降低至 0.2%左右时,可先将油温度提高至 230 C,此时氢耗又可能增加,温

度不大时,则可将氢浓度从 2%逐渐提至15%~~20%若此时催化剂床层温度不见升高,视为

催化剂已还原好,准备投入生产。

催化剂升温还原进度表(以氮气作载气,仅供参考)

4.2.11

由于有些厂家条件限制,没有氢源和氮气,我公司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定制一套符合

需求的甲醇液体还原方案。 七、催化剂的操作及注意事项

由于催化剂的主要成分是 Cuo,因此决定该催化剂在使用中应注意一下几点, 化剂的低温活性和延长催化剂的使用寿命。 甲醇裂解制氢反应机理:

2%少加氢、

4.2.9

4.2.10

以保护催

CH0H(g)=C0+2H,A *298=-90.64KJ/mol CO+H0(g)=CQ+H 2,A H 0298=-41.00KJ/mol

1 、 操作原理

床层温度分布为从上至下一次升高,

床层上部为最低点,因此,保持进口气温度> 230C,

以避免上部温度过低产生副产物, 致使催化剂活性降低, 长期低温运行会导致石蜡覆盖催化 剂而引起失活。

增加水醇比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但要达到很高的甲醇转化率, 往往需要大量的水, 这在 经济上不合理,而且还会由于蒸汽过多,相对缩短有效组分的接触时间,转化率反而下降。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 反应速度、 压力、水醇比几项因素是相互影响的。 各使用厂家应根 据自身的工艺特点和生产要求,结合催化剂的性能进行综合选择。

2、 催化剂的保护

新还原好的催化剂应在低负荷下运转一段时间, 以便催化剂的活性稳定下来, 催化剂采 用铜为活性组分,在较低温度(210C ~270 C 出口气体温度)范围内,即可达到较高的转化 率。但是铜具有较低的熔点,因此铜催化剂对热很敏感,在催化剂中加入

Zno 、Al 203虽然改 善了铜微晶的热稳定性, 但并未根本上改变金属铜易于“半溶”的本性, 不适当地提高催化 剂的操作温度或事故性质的超温都会加速其“半溶”

。性能良好的催化剂在

250 C 以下,因

烧结而降低其活性是不明显的,但在温度高于

280C 时,分散细小的铜微晶易烧结失活。

正常的进口温度操作范围大于

230 C 以上,但在满足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在较低

的温度下操作,这有利于延长催化剂的使用寿命。催化剂使用末期,温度可逐渐提高到 280 C ,但每次提温不要超过

3、 影响催化剂寿命的因素 在多数情况下催化剂不是因为强度不够引起片剂破碎和粉化,

被迫更换,而是因为热衰减和中毒,造成催化剂失活,寿终更新。

3.1 硫和氯的影响

由于催化剂中的铜和锌对硫化物都有很高的化学活性, 这使得催化剂对硫、 氯的化合物 也很敏感,容易受到其毒害。铜锌铝氯化物在

200 C 左右便会升华,可以穿透整个催化剂床

层,是最严重的毒物。硫主要来源于原料,氯主要来源于脱盐水和润滑油。 因此为了保护催

化剂的使用寿命,应特别注意硫和氯的毒害作用。

3.2 甲醇质量

甲醇中还有 Cl -、乙醇和高级醇、丙酮、油类等物质,这些物质均会对催化剂造成很大的伤 害,引起活性丧失。 因此, 建议不要使用以煤为原料生产的联醇。原料甲醇必须符合国家工 业甲醇一等品标准。

3.3 水汽冷凝的影响

水蒸气在催化剂上的冷凝和蒸发, 将损害催化剂的物理强度, 引起片剂破碎和粉化。 水汽的 冷凝还将加速可溶性毒物向催化剂下层迁移,而且水汽冷凝造成的催化剂失活是永久性失 活,无法再生。

3.4 超温烧结

进口气中含氧量突然超标,将会加速催化剂的烧结。

3.5 其他因素

床层温度低于210C 时,会导致有机副产物增多,有机物覆盖催化剂表面,导致催化剂 失活。因此应保证床层最低点温度>

Fe 、Co Ni 、SiQ 等的存在会导致石蜡

的产生。

碱金属的氧化物会导致副产物高级醇生成,高级醇也会使催化剂失去活性,且 用过程中会向粗话机表面迁移,使催化剂活性中心减少,活性降低。

5C 。

从而导致床层阻力增大而

210C 。

Na 在使

4、 停车

4.1 不需要打开转化器的停车 催化剂短期停车或长期停车但不需要打开转化器时,可用干燥的惰性气体(如:氮气) 或氮 -氢气置换系统,保持系统属于正压,然后将出口关闭,防止蒸汽冷凝和空气进入。在 以后开车时, 催化剂仍为还原态, 只要用惰性气体将催化剂加热至正常运行温度, 催化剂就 能很快的重新获得它的活性。 注意催化剂不能在工艺气中冷却, 因为这可能引起水蒸气冷 不 要把催化剂钝化, 因为即使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催化剂的氧化, 4.2 需要打开转化器的停车 需要打开转化器卸出催化剂时,必须对催化剂进行卸压降温钝化。 /h~30 C /h 的降温速度降至 150C ,切换为氮气或蒸汽,当炉内 正压,在气流中配入 0.1%~0.3%的氧,小心调节温度使其不超过 在50C ~60C 左右,稳定一段时间,当温度趋于下降重新达到 氧含量,知道全部为空气,继续降温至 催化剂的钝化实际上是部分氧化,并非全部。 若催化剂不再使用,可不比钝化。当床层温度降至 80 C 以下,可对炉内进行冲水降温 并打开下封头,将催化剂卸出,边卸边冲水,防止催化剂氧化过猛,引起其他不必要事故。

催化剂的包装、运输和储存

1 )催化剂采用塑料桶或铁通包装,桶内附有产品合格证及产品型号、生产日期、 KF104催化剂(净重)40Kg/桶。 2) 运输、装卸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撞击。

3) 催化剂在空气中易受潮应密封储存,放于干燥场所。 4) 催化剂易受毒物污染,存放场所应无硫化物、

氯化物存在,以免影响催化剂的

因为这可能引起水蒸气冷 对催化剂也有一定的损坏。 催化剂以 CO+H<0.1% 后, 210C ~230C , 150C ~170 C 时, 50 C 左右,这时才能打开转化器检查或卸出催化剂。 20 C 保持炉内微 即温升控制 可缓慢提高 八、 批号等。 性能。

甲醇合成催化剂生产工艺

甲醇合成催化剂生产工艺 甲醇合成催化剂分两期进行生产,甲醇合成催化剂每批生产周期(从物料加入到得到产品)为24小时,每批产品为500kg,一期年生产批数为2000批,总计为1000吨。一期甲醇合成催化剂以电解铜、电解锌、碱式碳酸铜、碱式碳酸锌、碳酸氢钠、硝酸、氧化铝、石墨为原料,经备料、反应、过滤、烘干、焙烧、成型得到产品。 (1)备料 ①化铜 先将电解铜和水加入5m3化铜罐中,再加入95%硝酸,化铜罐内设有冷却水盘管,用冷却水控制反应温度为60~70℃,铜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该工序涉及反应方程式如下: 3Cu + 8HNO3 = 3Cu(NO3)2 + 2NO↑+4H2O ②化锌 先将电解锌和水加入5m3化锌罐中,再加入95%硝酸,化锌罐内设有冷却水盘管,用冷却水控制反应温度为60~70℃,锌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锌。该工序涉及反应方程式如下: 3Zn + 8HNO3 = 3Zn(NO3)2 + 2NO↑+4H2O 将上述制备好的硝酸铜和硝酸锌溶液打入15m3混合液罐中进行混合,混合均匀后打入计量罐用作反应工序原料。 备料过程会有含氮氧化物废气产生,送二级低温水+二级尿素水溶液吸收系统处理。 (2)反应 先向12m3反应罐加入一定量水,再夹套内通入蒸汽升温至60~65℃,开启搅拌器,然后加入碳酸氢钠。保持罐内温度为60℃~65℃,将制备的硝酸铜、硝酸锌混合液经过计量后匀速加入反应罐中,硝酸铜、硝酸锌与碳酸氢钠发生反应生成碱式碳酸铜、碱式碳酸锌沉淀,碱式碳酸铜、碱式碳酸锌为难溶性物质,溶解度均小于0.01g/100g 水。该工序涉及反应方程式如下:

2Cu(NO3)2 + 4NaHCO3 = Cu2(OH)2CO3↓+4NaNO3 + H2O + 3CO2↑ 2Zn(NO3)2 + 4NaHCO3 = Zn2(OH)2CO3↓+4NaNO3 + H2O + 3CO2↑ 反应结束后,将称量好的碱式碳酸铜、碱式碳酸锌、氧化铝依次放入反应罐中,继续搅拌20~30分钟,然后静止沉降得到反应浆液。 (3)过滤 将制得反应浆液加入板框压滤机进行过滤,滤饼用水进行洗涤,洗涤水回用于反应工序补水,含有硝酸钠的滤液送硝酸钠浓缩装置进行处理,洗涤后滤饼送烘干工序。 (4)烘干 将过滤得到的滤饼放入托盘,然后送入烘干机进行烘干,烘干机内设有蒸汽盘管,烘干控制温度为120~150℃,烘干后物料送焙烧工序。 (5)焙烧 甲醇合成催化剂物料焙烧采用燃气回转炉,炉体分升温段、恒温段和冷却段三段,内部分为物料通道和燃气通道,以天然气为燃料,采用间接加热方式。 将烘干好的物料送入回转炉中进行焙烧,焙烧控制温度为400~550℃,焙烧结束后得到焙烧料送成型工序。该工序涉及反应方程式如下: Cu2(OH)2CO3 = 2CuO + H2O + CO2↑ Zn2(OH)2CO3 = 2ZnO + H2O + CO2↑ 物料焙烧过程会有含尘废气产生,由布袋除尘器回收粉尘后通过15m排气筒排放。回转炉以天然气为燃料,烟气由15m烟囱排放。 (6)成型 先将焙烧好的物料放入3m3双锥混合机,再加入10kg石墨、8kg 水,混合均匀后将物料送入ZP-25压片机中进行压片成型,成型结束后得到产品甲醇合成催化剂,包装后入库存放待售。 甲醇合成催化剂生产工艺流程简图如下:

甲醇说明书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S D S)修订日期:2014-7-14 SDS编号:****** 产品名称:甲醇版本:******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甲醇 化学品英文名称:Methyl alcohol 企业名称:****** 生产企业地址:****** 邮编:****** 传真号码:****** 应急咨询电话:****** 电子邮件地址:****** 技术说明书编码:****** 产品推荐用途及限制用途:用于制造甲醛和农药等,并用作有机物的萃取剂和酒精的变性剂等。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物理和化学危险性信息:高度易燃,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该产品可发生静电累积可能导致放电起火。 人体健康危害: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具有明显的麻醉作用。对神经细胞有直接毒害作用,可引起豆状核和小脑皮质变性坏死,导致视网膜和视神经病变。还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慢性中毒:长期接触可发生神经衰弱综合征,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粘膜刺激,视力减退等。皮肤出现脱脂、皮炎等。急性中毒:短时大量吸入出现轻度眼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口服有胃肠道刺激症状);经一段时间潜伏期后出现头痛、头晕、乏力、眩晕、酒醉感、意识朦胧、谵妄,甚至昏迷。视神经及视网膜病变,可有视物模糊、复视等,重者失明。代谢性酸中毒时出现二氧化碳结合力下降、呼吸加速等。

环境危害: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应给予特别注意。 GHS危险性类别:易燃液体-2,急性毒性-经口-3,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1,急性毒性-经皮-3,急性毒性-吸入-3;严重眼损伤/眼镜刺激性,类别2 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危险信息:高度易燃液体和蒸气; 吞咽会中毒; 一次接触致器官损害; 引起严重眼睛刺激; 皮肤接触会中毒; 吸入会中毒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 远离热源、火花、明火,禁止吸烟;保持容器密闭,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容器和接收设备接地、连接;使用防爆电器、照明及其他设备;只能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采取防止静电措施;戴防护手套、防护眼镜、防护面罩【事故影响】 如皮肤接触:立即脱掉所有被污染的衣服,用水冲洗皮肤、沐浴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给输氧气;停止呼吸,立既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喝足量温水,催吐,用清水或1%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就医 火灾时,使用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安全储存】 在阴凉、通风良好处储存;仓库温度不得超过30℃ 【废弃处置】 本品或其容器采用控制焚烧法处理

最新版甲醇安全技术说明书SDS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根据GB/T 16483-2008标准和UN GHS 4.0修订版编写 甲醇 1.0版本 打印日期:2014年12月26日 修订时间:2014年12月26日SDS编号:10000685281 1.1 产品的确认 产品名:甲醇 其他名称:木精;木醇;木酒精。 产品的识别信息:CAS#67-56-1 ;EC#200-659-6 1.2 产品的推荐用途与限制用途 1.2.1 推荐用途:基础的有机化工原料和优质燃料。 1.2.2 限制用途:未知。 1.3 供应商的具体信息 名称:***公司 地址:(工商营业执照上的注册地址) 联系人(电子邮箱): 固定电话: 传真: 1.4应急咨询电话(24h):个人拥有近8万种SDS,全球120种语言。 2.1物质或混合物的分类 2.1.1 GHS危险性分类: 物理危险易燃液体类别2 健康危险急性毒性-经口类别3 急性毒性-经皮类别3 急性毒性-吸入类别3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类别1 环境危险未被分类 2.2 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危险性说明:高度易燃液体和蒸气。 吞咽会中毒。 皮肤接触会中毒。 吸入会中毒。 会损害器官。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远离热源/火花/明火/热表面。禁止吸烟。 保持容器密闭。 容器和接收设备接地/等电位连接。 使用防爆的电气/通风/照明/设备。 只能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 采取防止静电放电的措施。 不要吸入粉尘/烟/气体/蒸气/喷雾。 作业后彻底清洗双手。 使用本产品时不得进食、饮水或吸烟。 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之处使用。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事故响应:如误吞咽: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 如皮肤(头发)沾染:立即去除所有沾染的衣服。用水清洗皮肤/淋浴。 如误吸入:将人员转移到通风环境,保持呼吸顺畅。 如接触到或有疑虑:呼叫解毒中心/医生。 呼叫解毒中心/医生。 漱口。 立即脱去所有沾染的衣物,清洗后方可使用。 火灾时:使用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安全储存: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保持容器密闭。 保持低温。 存放处需加锁。 废弃处置:依据地方法规处置内装物/容器。 物质或混合物:物质 成分: 4.1 措施概述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 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用清水或1%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就医。 4.2 急性和迟发效应:吞咽会中毒。皮肤接触会中毒。吸入会中毒。会损害器官。 4.3 急救人员的个体防护:务必让医务人员知道所涉及的物质,并采取防护措施以保护他们自己。 4.4 对医生的特别提示:提供一般支持措施,并根据症状进行治疗。

最新甲醇安全技术说明书

最新甲醇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产品名称:甲醇按照GB/T 16483、GB/T17519编制修订日期:2015年3月10日SDS编号:********** 最初编制日期:*********** 版本:********** 第1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甲醇别名:木醇;木精 化学品英文名:Methanol 企业名称:**********企业地址:************ 电话号码:************* 电子邮件地址:********** 应急咨询电话:********** 邮编:********** 传真:************* 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甲醇是多种有机产品的基本原料和重要的溶剂,广泛用于有机合成、染料、医药、涂料和国防工业等。甲醇是容易输送的清洁染料,可以单独与汽油混合作为汽车染料。 第2部分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 GHS危险性类别:

易燃液体类别2 急性毒性—经口类别3 急性毒性—经皮类别3 急性毒性—吸入类别3 特异性靶器官毒性—一次接触类别1 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危险性说明:高度易燃液体和蒸气,吞咽会中毒,皮肤接触会中毒,吸入会中毒,一次接触。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密闭操作,防止泄漏,加强通风。 ——注意防雷、防静电,厂(车间)内的储罐应按规定设置防雷防静电设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手套,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作业后彻底清洗。

甲醇钠甲醇溶液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甲醇钠甲醇溶液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甲醇钠甲醇溶液安全技术说明书 1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甲醇钠甲醇溶液 化学品英文名称:sodium methylate 别名中文名称:甲氧基钠溶液 别名英文名称:sodium methoxide 分子式: CH3ONa 分子量: 54.02 CAS No.124-41-4 2成分/组成信息 1.主要成分 本品为纯品,其中有害组分的品名和浓度范围见下表 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 甲醇钠27.5%~31.0%124-41-4 甲醇69%~72.5% 67-56-1 2.CAS No.124-41-4 3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3.2类中闪电易燃液体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属于Ⅲ级危害(中度危害)毒物。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具有明显的麻醉作用。对神经细胞有直接的毒害作用,可引起豆状核和小脑皮质变性坏死,导致视网膜和视神经病变。还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

环境危害: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对水体应给予特别注意。燃爆危险:本品易燃易爆 4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衣着,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保暖,静卧休息。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用清水或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就医。 5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可引起着火回燃。若遇到高热,容器内压力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燃烧时无光焰。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钠。。 灭火方法: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干粉。用水灭火无效! 6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立即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禁止产生火源。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的

甲醇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甲醇)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甲醇 化学品英文名称:Methanol 企业名称:XXXXXXX 地址:XXXXXXX 邮编: XXXXXXX 电子邮件地址:XXXXXXX 联系电话: XXXXXXX 传真号码: XXXXXXX 企业应急电话:XXXXXXX 产品代码: XXXXXXX 产品推荐用途:用作农用杀虫剂溶剂 产品限制用途:无资料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物理化学危险: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 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在火场 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轻,能在较高处扩散到相当 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健康危害: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对视神经和视网膜有特殊选 择作用,引起病变;可致代射性酸中毒。急性中毒:短时大量吸入出现

轻度眼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口服有胃肠道刺激症状);经一段时间潜伏期后出现头痛、头晕、乏力、眩晕、酒醉感、意识朦胧、谵妄,甚至昏迷。视神经及视网膜病变,可有视物模糊、复视等,重者失明。代谢性酸中毒时出现二氧化碳结合力下降、呼吸加速等。慢性影响:神经衰弱综合征,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粘膜刺激,视力减退等。皮肤出现脱脂、皮炎等。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GHS危险性类别:易燃液体类别2 急性毒性-经口类别3 急性毒性-经皮类别3 急性毒性-吸入类别3 特异性靶器官毒性-一次接触类别1 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危险信息:易燃液体和蒸气;吞咽会中毒;皮肤接触可能中毒;吸入可能中毒;对人健康有危害。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远离热源、明火,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作业;采取防

甲醇安全技术说明书

甲醇安全技术说明书 一标识 中文名:甲醇;木酒精 英文名:Methyl alcohol;Methanol O 分子式:CH 4 相对分子质量:32.04 CAS号:67-56-1 危险性类别:第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 化学类别: 二主要组成部分与性状 主要成分:纯品 外观与性状:无色澄清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主要用途:主要用于制甲醛、香精、染料、医药、火药、防冻剂等。 三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属Ⅲ级危害(中度危害)毒物。对呼吸道及胃肠道粘膜有刺激作用,对血管神经有毒作用,引起血管痉挛,形成瘀血或出血;对视神经和视网膜有特殊的选择作用,使视网膜因缺乏营养而坏死。 急性中毒:短时大量吸入出现轻度眼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口服有胃肠道刺激症状);经一段时间潜伏期后出现头痛、头晕、乏力、眩晕、酒醉感、意识朦胧、谵妄,甚至昏迷。视神经及视网膜病变,可有视物模糊、复视等,重者失明。代谢性酸中毒时出现二氧化碳结合力下降、呼吸加速等。 慢性中毒:长期接触可发生经衰弱综合征,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粘膜刺激,视力减退等。皮肤出现脱脂、皮炎等。 四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饮足量温水,催吐。用清水或1%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就医。 五燃爆特性与消防 燃烧性:易燃 闪点(℃):11 爆炸下限(%):5.5 爆炸上限(%):44 引燃温度(℃): 385 最小点火能(mJ): 0.215 最大爆炸压力(MPa): 无资料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汽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汽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六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汽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甲醇安全技术说明书正式版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产品名称:甲醇按照 GB/T 16483、GB/T 17519编制 修订日期:2014年10月23日 SDS编号:BCT-AH-2014031 最初编制日期:2008年12月26日版本:3.1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甲醇 化学品英文名称:methyl alcohol 企业名称:山东薛焦化工有限公司 地址: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临泉路68号 邮编:277000 电子邮箱地址:xjhggs@https://www.360docs.net/doc/7b2097572.html, 联系电话:0632-4460087 传真号码:0632-4412032 企业应急电话:0632-4411382 产品代码:(鲁)XK13-014-00005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物理化学危险: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有燃烧爆炸危险。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起回燃。健康危害:对中枢神经系统具麻醉作用,对视神经和视网膜有特殊选择作用,引起病变;可致代谢性酸中毒。急性中毒:短时大量吸入出现轻度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口服有胃肠道刺激症状);经一段时间潜伏期后出现头痛、头晕、乏力、

眩晕、酒醉感、意识朦胧,甚至昏迷。视神经及视网膜病变,可有视物模糊、复视等,重者失明。代谢性酸中毒时出现二氧化碳结合力下降,呼吸加速等。慢性影响:神经衰弱综合症,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粘膜刺激,视力减退等。皮肤出现脱脂、皮炎等。 环境危害: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水体的污染。 GHS危险性类别:根据《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 13690-2009)及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规范系列标准,该产品属于: 易燃液体-2,皮肤腐蚀/刺激-2,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3,特异性靶器 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2,严重眼睛损伤/眼睛刺激性-2,对水环境的危害-急性3,对水环境的危害- 长期慢性3,吸入危害-2, 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危险信息:高度易燃液体和蒸气; 引起皮肤刺激; 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可能引起昏昏欲睡或眩晕; 长期或反复接触可致器官损害; 引起严重眼睛刺激; 对水生生物有害; 对水生生物有害并且有长期持续影响; 吞咽并进入呼吸道可能有害;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 ——在得到专门指导后操作。在未了解所有安全措施之前,且勿操作。 ——远离热源、火花、明火、热表面。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作业。 ——采取防止静电措施,容器和接收设备接地、连接。 ——使用防爆型电器、通风、照明及其他设备。 ——保持容器密闭。

C207型甲醇合成催化剂在联醇工艺中应用总结

C207型甲醇合成催化剂在联醇工艺中应用总结 摘要:介绍C207型甲醇合成催化剂在兖矿峄山化工有限公司的装填、原始升温还原及应用情况。 关键词:C207联醇催化剂总结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207 type methanol synthesis catalyst in qinglong Yi mountain chemical Co., LTD. Of the packing and original warming reduc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C207 league alcohol catalyst summary 1、前言 兖矿峄山化工有限公司始建于1979年,现已形成年产合成氨30万吨、尿素50万吨、甲醇6万吨的生产规模,其甲醇合成工艺,采用杭州林达化工技术工程有限公司的Φ1200均温型合成塔内件,使用临朐瑞祥化工有限公司DC207型甲醇合成催化剂,通过一年来的高负荷生产来看,装置运行较为理想,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2、联醇工艺流程 压缩来原料气经油分分离油和水后,由主副线分两路进入合成塔。主阀由塔上部进入,副阀由下部沿中心管至塔顶部与主气汇合后,进入换热器换热。再进入触媒层进行反应。反应后的气体出塔进入水冷器冷却,再经过醇分分离。分离后的部分气体去醇洗,经高压软水洗涤后去铜洗岗位。部分气体经过循环机循环继续进行合成反应,粗甲醇去精醇岗位经过精馏生产出产品甲醇。 3、催化剂的装填及升温还原 3.1催化剂的装填 首次应确认合成塔内件已调整到位并固定后,方能进行催化剂的装填工作。由于铜基催化剂的强度较低,容易破碎产生粉末,装填时须经过筛,还需防止铁锈、铁屑、塑料、油污及其它杂技混入催化剂中。 在装填过程中,先用100—150Kg干净不含油渍的Ф10mm不锈钢球缓缓的从内件筒壁均匀导入底部,均匀填铺1—2层,然后装Ф5×5粒度催化剂,为了装填均匀,采用撒布法,使催化剂落入催化剂筐内时不断改变落点,防止局部过

_甲醇合成催化剂使用效果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第31卷第3期2010年6月 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 J o ur nal o f Chemical I ndus tr y&Engineering V ol.31N o.3 Jun.,2010 收稿日期:2010-03-28 作者简介:薛守标(1970-),男,回族,江苏高邮人,本科,工程 师,现从事新材料研发工作。 E-mail:xueshoubiao@https://www.360docs.net/doc/7b2097572.html, 甲醇合成催化剂使用效果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薛守标 (南化集团研究院,江苏南京 210048) 摘要:介绍了甲醇合成催化剂的制造及使用过程,探讨了催化剂的失活方式及其机理,提出防止或 消除这些因素、延长甲醇合成催化剂寿命的方法。 关键词:甲醇合成;催化剂;使用;对策 中图分类号:T Q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06(2010)03-0050-05 Affecting factor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methanol synthesis catalyst XU E S houb iao (Research Institute o f Na njing Chemical Industrial G ro up,N anjing210048,China) A bstract:T he manufacture and a pplica tion pr ocess of methano l synthesis catalyst are presented,and the deactiva tion ma n-ner s and mechanisms are discussed.T he co untermeasures fo r preventing o r removing the affecting f ac to rs and pro lo ng ing the li-fetime of methano l synthesis ca taly st a re put fo rw ard. Key words:M etha no l synthesis;Cataly st;A pplicatio n;Co unter measure s 自20世纪60年代英国ICI公司成功推出合成 甲醇的铜基催化剂以来,甲醇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目前,全世界75%以上的甲醇合成采用中低压法, 普遍采用英国ICI工艺和德国Lurgi工艺[1]。近年 来,国内低压合成甲醇催化剂的研究和制造水平取 得巨大进步,但综合性能特别是核心指标催化剂的 3.4 分离单元的定期作业 压力离心机/压力过滤机是分离PT酸的关键设备,因此需对压力离心机的母液管定期碱洗,将压力离心机/压力过滤机定期切出隔离碱泡,以清除在母液管或设备内件上产生的闪蒸积料,从而保证产品中PT酸的含量正常。 实际生产中还发现,同样工况下,压力过滤机去除PT酸的效果也明显优于压力离心机,见表4。 表4 离心机与压力过滤机的分离效果 项目3台离心机4台离心机压力过滤机PT酸/(mg·kg-1)135121115 4 结 语 通过对氧化TA料品质的控制,精制单元可根据产品质量及平均粒径的趋势,及时进行TA料的掺混、氢分压的调整、定期作业等有效手段,使全年因PT酸含量超标返料加工的一次不合格率降至0.01%。 主要措施有:(1)生产过程中,若过程控制异常,工艺人员应及时将产品切至中间疑似料仓,以免污染合格料仓,待加样分析合格后再送往大料仓;(2)产品质量跟踪过程中,若产品PT酸超过内控指标,工艺人员需加样分析,以确保过程控制中产品质量合格。 参考文献: [1] 张卓绝,王振新,徐欣荣.P T A产品中P T酸的控制 [J].聚酯工业,2002,15,(3):30-34. [2] 徐根东.影响P T A产品中P T酸含量的因素分析[J]. 合成技术及应用,2006,21,(2):52-54. [3] 孙静珉.聚脂工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5.

甲醇技术说明书

佛山市顺德区鸿枫化工有限公司 产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地址: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新隆工业区鸿枫化工有限公司 公司传真: 技术说明书编号:JMHS-601 第二章甲醇 第一节化学品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甲醇 化学品英文名称:Methyl alcohol 分子式:CH4OH CAS号:67-56-1? 第二节主要组成部分与性状主要成分:纯品 外观与性状:无色澄清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主要用途:主要用于制甲醇、香精、染料、医药、防冻剂等。 第三节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中闪点易燃液体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皮服吸收。 健康危害:对呼吸道及胃肠粘膜有刺激作用,对血管神经有毒作用,引起血管痉挛,形成瘀血或出血,对视神经和视网膜有特殊的选择作用,使视网膜因缺乏营养血坏死。急性中毒:表现以神经系统症状、酸中毒和视神经炎为主,可伴有粘膜刺激症状。病人有头痛、头晕、乏力、恶心、狂躁不安或视力模糊,对光反应迟钝,可因视神经炎而失明等慢性中毒,主要为神经系统症状,有头晕、乏力、眩晕、癫痫性麻痹及视神经损害。 环境危害: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水体的污染,引发中毒事故。 危险特性: 燃爆危险:易燃,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有燃烧、爆炸危险。 第四节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流动清水彻底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食者用清水或1%硫代硫酸钠溶液洗涤,就医。? 第五节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汽与空气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汽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

甲醇合成催化剂知识

甲醇合成催化剂知识 d i4 X+ }1 z! j0 v1 铜基催化剂的催化原理 + W7 b1 C1 Y9 W4 M1 h) o9 F0 t8 j* c: D q, |6 O 目前,低压甲醇合成铜基催化剂主要组分是 CuO、ZnO和Al2O3,三组分在催化剂中的比例随着生产厂家的不同而不同。一般来说, CuO的质量分数在40% ~80%, ZnO的质量分数在10% ~30%, Al2O3的质量分数在5% ~10%。铜基催化剂在合成甲醇时, CuO、ZnO、Al2O3三组分的作用各不相同。CO和H2在催化剂上的吸附性质与催化剂的活性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在铜基催化剂表面对CO的吸附速率很高,而H2的吸附则比CO 慢得多。ZnO是很好的氢化剂,可使H2被吸附和活化, 但对CO几乎没有化学吸附,因此可提高铜基催化剂的转化率。纯铜对甲醇合成是没有活性的,H2和CO合成甲醇的反应是在一系列活性中心上进行的,而这种活性中心存在于被还原的Cu-CuO界面上。在催化剂中加入少量 Al2O3的首要功能就是阻止一部分氧化铜还原。当催化剂被还原后,开始进行反应时,合成气中的H2 和CO都是还原剂,有使氧化铜进一步还原的趋势。 这种过度的还原,使得活性中心存在的界面越来越小,催化剂活性也越来越低。从合成的整个过程来看,随着还原表面向催化剂的内层深入,未还原的核心越来越小,作为被还原的Cu-CuO界面的核心表面积也越来越小,催化剂的活性降低,合成反应速率随之降

低。研究认为,Al2O3在催化剂中作为结构助剂起阻碍铜颗粒烧结的作用, CuO/ZnO/Al2O3催化剂的活性远高于双功能催化剂 CuO/ZnO的活性。q7 h- G8 n9 ]$ B5 m- Q: ?& ]/ D2 铜基催化剂助剂6 j8 } x5 L! ?0 V1 l1 K4 H$ Q! m% g\5 K8 e) C+ g5 A) E! ~ 铜基催化剂助剂的研究是甲醇合成催化剂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铜基催化剂耐热强度较低,使用时间过长或操作温度过高都会造成铜的晶体长大使催化剂失去活性。其热稳定性差,很容易发生硫、氯中毒,使用寿命短等缺点,一般通过加入其他助剂得以改善,由此形成具有工业价值的新一代铜基催化剂。 $ P3 d }9 z x* |/ t2 bf, Z6 f) K& R2 y( U q: b1 B) t3 @ 锌就是铜基催化剂的最好助剂,很少量的锌就能使铜基催化剂的活性提高。加入Al2O3,可以使催化剂铜晶体尺寸减小,活性提高。若在CuO ZnO/Al2O3催化剂中再加入Cr,则会表现出良好的助催化作用。在催化剂组成中增添硼、铬、锰、钒及稀土元素等,对合成甲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据报道,在铜基催化剂的基础上添加钒、锆等,可以提高合成甲醇的催化活性及催化剂的耐热性能。、 k* {7 a% M V3 铜基催化剂的失活 % v+ F, O2 ~ R8 Q8 催化剂的烧结和热失活是指由高温引起的催化剂结构和性能的变化。高温除了引起催化剂的烧结外,还会引起催化剂化学组成和相组成的变化5 a8 _5 K4 r#

甲醇安全技术说明书

技术说明书编码: 编制日期:2010.05.20 第一次修订日期:未修订 最后一次修订日期:未修订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产品名称:甲醇

XXX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甲醇 化学品英文名:methyl alcohol 企业名称:XXX地址: 邮编: 电子邮件地址: 传真号码: 企业应急电话: 登记号: 生效日期:2010年05月21日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纯品√混合物× 化学品名称:甲醇 有害物成分浓度CAS No. 甲醇>99.85% 67-56-1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对视神经和视网膜有特殊选择作用,引起病变;可致代射性酸中毒。 急性中毒:短时大量吸入出现轻度眼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口服有胃肠道刺激症状);经一段时间潜伏期后出现头痛、头晕、乏力、眩晕、酒醉感、 意识朦胧、谵妄,甚至昏迷。视神经及视网膜病变,可有视物模糊、 复视等,重者失明。代谢性酸中毒时出现二氧化碳结合力下降、呼吸 加速等。 慢性影响:神经衰弱综合征,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粘膜刺激,视力减退等。皮肤出现脱脂、皮炎等。 环境危害: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水体的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用清水或1%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 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 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 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 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 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 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 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 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 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 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金属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 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 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 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碱金属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MAC(mg/m3):50 TWA(mg/m3):25 STEL(mg/m3):50 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变色酸分光光度法

甲醇合成催化剂分类

甲醇合成催化剂分类 (1)锌铬催化剂 锌铬(ZnO/Cr2O3)催化剂是一种高压固体催化剂,由德国BASF公 司于1923年首先开发研制成功。锌铬催化剂的活性较低,为了获得较高的催化活性,操作温度必须在590 K-670 K。为了获取较高的转化率,操作压力必须为25 MPa-35 MPa,因此被称为高压催化剂。锌铬 催化剂的特点是: a)耐热性能好,能忍受温差在100℃以上的过热过程; b)对硫不敏感; c)机械强度高; d)使用寿命长,使用范围宽,操 作控制容易; d)与铜基催化剂相比较, 其活性低、选择性低、精馏困难(产品中杂质复杂)。由于在这类催化剂中Cr2O3的质量分数高达10%, 故成为铬的重要污染源之一。铬对人体是有毒的, 目前该类催化剂已逐步被淘汰[1]。 (2)铜基催化剂 铜基催化剂是一种低温低压甲醇合成催化剂, 其主要组分为 CuO/ZnO/Al2O3(Cu-Zn-Al),由英国 ICI公司和德国Lurgi公司先后研制成功。低(中) 压法铜基催化剂的操作温度为210℃-300℃,压力 为5MPa-10MPa,比传统的合成工艺温度低得多,对甲醇反应平衡有利。其特点是: a)活性好,单程转化率为7% -8%; b)选择性高,大于99%,其杂质只有微量的甲烷、二甲醚、甲酸甲酯,易得到高纯度的精 甲醇; c)耐高温性差,对硫敏感。目前工业上甲醇的合成主要使用铜 基催化剂。

(3)钯系催化剂 由于铜基催化剂的选择性可达99%以上,所以新型催化剂的研制方向在于进一步提高催化剂的活性、改善催化剂的热稳定性以及延长催化剂的使用寿命。新型催化剂的研究大都基于过渡金属、贵重金属等,但与传统(或常规)催化剂相比较,其活性并不理想。例如,以贵重金属钯为主催化组分的催化剂,其活性提高幅度不大,有些催化剂的 选择性反而降低。 (4)钼系催化剂 铜基催化剂是甲醇合成工业中的重要催化剂, 但是由于原料气中存在少量的H2S、CS2、Cl2等,极易导致催化剂中毒,因此耐硫催化剂的研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天津大学Zhang Jiyan研制出MoS2/K2CO3/MgO-SiO2含硫甲醇合成催化剂,温度为533K,压力为8.1MPa,空速3000 h-1,φ(H2)∶φ(CO)=1.42,含硫质量浓度为1350 mg/L,CO的转化率为36.1%,甲醇的选择性为53.2%。该催化剂虽然单程转化率较高,但选择性只有50%,副产物后处理复杂,距工业化应用还有较大差距。

甲醇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甲醇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表 标识中文名称:甲醇、木酒精英文名:methyi alcohol;Methanol 分子式:CH4O 相对分子质量:32.04 UN编号:1230 危规分类号:32058 危险性类别:第3.2类中闪点 易燃液体 CAS号:67-56-1 理化性质外观与性状:无色澄清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熔点(o C):-97.8℃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甘油,不溶于丙酮。沸点(o C):64.8℃相对密度(水=1):0.79 饱和蒸气压(kPa):13.33kPa(21.2℃)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1.11 临界温度(o C):240 燃烧热(kJ/mol):727.0 临界压力(MPa):7.95 最小点火能(mJ):0215 燃烧爆炸危险性燃烧性:易燃最大爆炸压力(MPa):无资料 闪点(o C):11 聚合危害:不聚合 爆炸极限(%V/V):稳定性:稳定 引燃温度(o C):385 禁忌物:酸类、酸酐、强氧化剂、碱金属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消防措施: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毒性及健康危害急性毒性:LD50:5628 mg/kg(大鼠经口);15800 mg/kg(兔经皮) LC50:83776mg/m3,4小时(大鼠吸入) 健康危害: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对视神经和视网膜有特殊选择作用,引起病变;可致代射性酸中毒。急性中毒:短时大量吸入出现轻度眼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口服有胃肠道刺激症状);经一段时间潜伏期后出现头痛、头晕、乏力、眩晕、酒醉感、意识朦胧、谵妄,甚至昏迷。视神经及视网膜病变,可有视物模糊、复视等,重者失明。代谢性酸中毒时出现二氧化碳结合力下降、呼吸加速等。慢性影响:神经衰弱综合征,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粘膜刺激,视力减退等。皮肤出现脱脂、皮炎等。

甲醇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屮醇 化学品英文名:methyl alcohol 技术说明书编码:登记号:1-464 生效日期: 国家应急电话: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纯品7混合物X 有害物成分浓度CAS No、 甲醇67-56-1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对视神经与视网膜有特殊选择作用,引起病变;可致代射性酸中毒。 急性中毒:短时大量吸入出现轻度眼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口服有胃肠道刺激症状);经一段时间潜伏期后出现头痛、头晕、乏力、眩晕、酒醉感、意识朦胧、谄妄,其至昏迷。视神经及视网膜病变,可有视物模糊、复视等,重者失明。代谢性酸中毒时出现二氧化碳结合力下降、呼吸加速等。 慢性影响:神经衰弱综合征,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粘膜刺激,视力减退等。皮肤出现脱脂、皮炎等。 环境危害: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得衣着,用肥皂水与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 立即进

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用清水或1 %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得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 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得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得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兩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得通风系统与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金属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配备相应品种与数量得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得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得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C。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碱金属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

甲醇合成催化剂反应机理及应用1

甲醇合成催化剂的反应机理及应用 新疆广汇新能源有限公司新疆哈密839000 杨林君 摘要:本文介绍了甲醇合成反应的机理,合成催化剂的制备;对XNC-98催化剂的使用情况做了介绍。 关键词:甲醇合成催化剂 甲醇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碳一化学的母体,广泛用于生产塑料、纤维、橡胶、染料、香料、医药和农药等,还是重要的有机溶剂。甲醇在发达国家其产量仅次于乙烯、丙烯和苯,居第四位。甲醇用作汽车发动机燃料,所谓甲醇汽油,今后随着石油不断开采资源日渐减少,直至枯竭,特别在我国少油多煤的资源下,甲醇用作汽车燃料将达亿吨/年以上,跃升化工产品的首位。研究开发应用推广近代甲醇合成工艺与合成塔技术和建设大型化生产装置,成为我国甲醇工业大发展的必由之路[1]。 随着甲醇工业的发展,以低压法铜基催化剂为代表的甲醇合成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国内近年来在合成催化剂的反应机理、性能及应用等方面研究不断深入,开发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合成催化剂。 一甲醇合成反应的机理 甲醇合成反应机理与活性中心的研究一直是甲醇合成反应过程的研究重点,其对高效催化剂的开发、实验现象本质特征的解释和反应结果的预测都具有重要意义。一个合理的甲醇合成反应历程能够为反应条件的优化以及催化剂制备过程等催化体系的改进提供理论依据,为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支撑。按合成甲醇直接碳源的不同,将机理划分为以下3种:CO与CO2共同作为直接碳源机理、CO作为直接碳源机理以及CO2作为直接碳源机理[2]。 1.1 CO直接作为碳源机理 长期已来,在铜基催化剂上加氢合成甲醇的碳源问题都是研究者争论的焦点问题。Herman 等研究了CO/H2体系在Cu/ZnO/Al2O3催化剂上的反应,认为反应的活性中心是Cu+,H2的解离吸附发生在ZnO上,并提出以下反应机理: CO+*(Cu2O)→CO*(Cu2O) H2+2*(ZnO)→2H*(ZnO) CO*(Cu2O)+H*(ZnO)→HCO*(Cu2O)+*(ZnO) H*(ZnO)+HCO*(Cu2O)→CH2O*(Cu2O)+*(ZnO) 2H*(ZnO)+CH2O*(Cu2O)→CH3OH*(Cu2O)+2*(ZnO) CH3OH*(Cu2O)→CH3OH+*(Cu2O) 式中:*指催化剂的活性吸附位。 1.2 CO2直接作为碳源机理 Graeme等[3]研究了Cu/ZnO/SiO2催化剂上CO2加氢合成甲醇反应机理,认为CO2在反应中首先与吸附在Cu上的表面氧负离子反应生成碳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再通过加氢脱氧反应生成甲酸盐,其中甲酸盐加氢生成甲氧基的反应为反应的控速步骤。反应机理见图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