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广东中考语文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2016广东中考语文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2016广东中考语文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机密★启用前

2016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语文

说明:

1.全卷共6页,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试室号,

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答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的指定区域

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人总分,

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24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子夏曰:“博学而笃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仁在其中矣。”(《论语》)(1分)(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木兰诗》)(1分)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4)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说明了新事物终将取代旧事物的道理。(2分)

(5)请把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默写完整。(4分)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人,是jiàn wàng()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

(2)我母亲对我们的jié jū()生活感到非常痛苦,那时家里样样都要节省。.

(3)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又像一个rěn jùn bù jīn

()的笑容。

(4)峰环水抱的萨尔茨堡,高高低低的房屋lín cì zhì bǐ()。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C )(3分)

A.奶奶刚才还有说有笑,突然收敛起笑容,我们一脸茫然,不知哪儿冒犯起了她。

B.人生的价值不在于有多大的建树,只要你善于发掘快乐,再平凡的工作也是有意义的。

C.英语老师非常幽默,把语法讲得惟妙惟肖,让同学们觉得轻松,记得牢固。

D.他聪慧好学,多才多艺,阳光帅气,在我们年级鹤立鸡群,是校草的热门人选。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最近发生在马里北部加奥地区联合国维和人员营地的恐怖袭击事件,激起了全世界人民的无比愤怒和谴责。(删去“和谴责”)

B.只要聊起时事要闻,王林经常充当“主播”,原来他每天都看中央13台的“新闻24小时”,难怪对时事这么熟悉。(将“原来”改为“因为”)

C.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需要个人的努力,也需要他人的帮助,离不开家庭小环境,也离不开社会大环境。(删去“和发展”)

D.凭借《太阳的后裔》爆红的男神宋仲基在与广州粉丝的见面会上表示,会不会再来广州,关键看广州影迷欢迎。(在“欢迎”前加“是否”)

5.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4分)

思考是一种启迪心智的旅行,深入的思考能够活跃你的头脑,拓展你的思维,沉淀你的智慧,丰盈你的精神;阅读是一种照亮心路的对话,广泛的阅读能够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46分)

(一)(10分)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

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

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渔人甚异之()(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欣然规往()

7.把文字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记述了渔人的所见所闻,描绘出一幅环境优美、生活安宁的图画。

B.“咸来问讯”表现出桃花源人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说明他们与外界隔绝的时间很长。

C.文章写渔人虽“处处志之”,但终“不复得路”,暗示了桃花源觅不可得,用“世外桃源”来指

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D.文章语言简洁生动,涉及到的成语有些至今沿用,如落英缤纷、豁然开朗、怡然自乐、柳暗花明、无人问津。

(二)(9分)

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

大,莫与抗衡与。

(节选自《清朝艺苑》)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手不释书/即书诗四句

B.若与平生所闻不合/烨然若神人

C.必无所疑乃已/惧其不已也

D.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孙权据有江东

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

11.根据选文,概括亭林先生“所诣渊涵博大”的原因。(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0分)

悲加欢不等于零

叶春雷

①我想用一个数学公式来表达我的人生观:悲+欢≠零。

②人生常常出现这样的情景:一件让人开心的事情之后,紧接着就来了一件让人不开心的事,这不开心的事把刚才开心的事抵消了,幸福指数变成了零,或者甚至变成了负数,让人沮丧至极。

③但我想说的是:悲加欢不等于零,更不等于负数。古语说得好,人生不如意的事常八九,换而言之,人生如意的事仅一二。如果用数理逻辑来推理,人生的幸福指数,自然只是一个负数,而且还是一个大大的负数。那么,人生就根本没有幸福指数可言,只有“痛苦指数”这个概念了。

④但人生毕竟不是一道数学题,人生的逻辑也不简单的数理逻辑所能概括的。人生的逻辑是什么呢?苏东坡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是这样说的:“美中不足,好事多魔。”注意,他用的是“魔鬼”的“魔”,不是“磨难”的“磨”。两位绝顶聪明的文学大师,其实表达了一个共同的观点:人生是有缺憾的,不能求全责备。对于人来说,我们所能做的,一个是接受,一个是期待。接受现实的残酷,期待未来的美好,并为这个美好的未来,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⑤由此,我们不能仅仅从数理逻辑的角度,用数量看待人生的幸福指数。例如,一天.

之中,有两件开心的事,却有四件拂心的事,是否我这一天的幸福指数是负二呢?非也。换一个角度,拂心的事,往往能助人成长,甚至比开心的事对人的帮助更大。《菜根谭》中说:“二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行的砥石。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按照洪应明的说法,拂心的事,对人生有正面影响,应该是正数,倒是那些快心的事,容易让人得意忘形,在人生层面上,倒成了负数。这和我们通常把拂心的事看成负数,把快心的事看成正数,完全相反。这样,我举的这个例子,从常人的角度,用数学公式表达,是:(-4)+2=-2,从洪应明的角度,则是4+(-2)=2.

⑥其实,生活中逆耳的话、拂心的事,帮助我们进德修行,对我们的人生是正数;那些鼓励的话、开心的事,让我们人生充满信心。我们只要谦虚谨慎,不得意忘形,就可以把那些鼓励的话、开

心的事,同样看成是正数。那么,我们的幸福指数用数学公式来表达,就应该是4+2=6。由此可见,悲加欢,绝不等于零,更不等于负数。人生绝非没有意义,更不会让人背上沉重的包袱。事实上,人生的幸福指数,永远是一个整数,那些拂心的事越多,成为正数的可能性就越大。

⑦什么叫乐观主义?把拂心的事看成正数,把悲多余欢的人生看成是一个正数,这就是乐观主义。你怎么看待生活,生活就怎么对你。在这个意义上,丰子恺先生的话相当有道理:“不是生活选择了你,是你选择了生活。”

⑧悲加欢不等于零,悲加欢一定是一个大大的正数。生活是有意义的,值得我们用心去过。这就是我对生活的信念,我要把这个信念告诉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4年第19期,有删改)

1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开门见山,提出“悲+欢≠零”的观点,然后从不同的角度来说理,结尾重申观点,呼应开头。文章思路清晰,论证严密。

B.第⑤段,作者用数学公式把人生的逻辑和数理逻辑联系起来,指出不能仅仅用数量来看待人生的幸福指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C.作者善于运用引用论证的方法阐述道理。如引用苏东坡、丰子恺的名言,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说服力,也使文章富于文采。

D.文章告诉我们,人生难免缺憾,但是生活是有意义的,要坚定信念,热爱生活,特别强调要努力将生活中拂心的事看成正数。

分)3()下列与第⑦段中“乐观主义”含义不符合的一项是(13.

A.海伦·凯勒小时候因生病生活没有色彩,没有声音的世界里,她感到无助和迷茫,善良的莎莉文老师让她学会了微笑,无惧疾病。

B.身处茫茫沙漠,口干舌燥,这时旅行者发现身上只剩下了半瓶水,他平静地说:“太好了,还有半瓶水。”

C.格布雷西拉西耶出身贫寒,每天只能赤着脚上学,他不自暴自弃,不怨天尤人,后来成为闻名遐迩的“世界飞人”。

D.作家史铁生曾说过,哪怕是你正在经历着一场大的灾难,也应该感到幸福,因为你可以在灾难中学会坚强,看到曙光。

14.结合选文,谈谈如何看待生活中逆耳的话、拂心的事。(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17分)

平衡

陈国凡

①拎着几条刚钓来的鱼儿,我一路哼着小调,兴冲冲地往家赶。今天星期天,休息。老婆带孩子回了她乡下的娘家,我难得落个轻闲自在。我早计划好了,晚餐自己弄个鱼煲,再叫上几位朋友,好好聚聚,美美地享受一顿。

②咦,怪了?怎么钥匙不见了?我翻遍各个口袋,也找不到自家的钥匙。正窝火着,对门的小王探出了头:“回来了?找不到钥匙了吧?嘿嘿……”

③他怎么知道我丢了钥匙?正疑惑间,小王老婆手拿一串钥匙从房里走了出来,笑着对我说:“早上出门,见这串钥匙插在门上,我想许是你走得匆忙,忘了,就先给你放着了。现在该完璧归赵了!要是被陌生人拿去,可就麻烦大了。”我连说谢谢,接过钥匙,进了屋。

④我和小王一家虽然住对门有些年头了,可平时只是点头之交,彼此并不了解,我甚至连他

们具体在哪个单位上班都不清楚。

⑤他们该不会进过我家了吧?一想到这点,我就紧张起来,急忙把整个屋子查了个遍,见啥也没丢,东西摆放的位置也丝毫没动过,但我早已没了做鱼煲的念头。

⑥老婆回来听我说了这事,人都蹦了起来:“这还得了!说不定我们的钥匙他们已经拿去配了。我们要不在,他们可以随便进出啊。你呀你,我一不在,你就到外面自个快活!这谁叫自己这么粗心呢?可我连跟她计较的心思都没了。老婆又数落起我来了。”下出事了吧!.

他们手里有了钥匙,那我家不就成他的家了吗?那咋办?我问老婆。“咋办?还用说吗?换把新锁呗。”老婆斩钉截铁说道。“锁又没坏,干吗要换啊?再说,就为这事换锁,不好吧,他们会怎么看我们?会伤了两家和气的。”我说。

⑦“有什么不好的,难道要等到他们把我们家的东西搬空才好啊?真是的。你要不想换,我来换。”老婆的破嗓门喊得很响。我真担心被人听到。这时,门响了。我开了门,是小王。

⑧“有事吗?”我问。刚说完,我就只想掴自己下,废话,没事,敲你家门干嘛?记忆中,小王没事来敲门,一次也没有过。小王显得有些尴尬,吞吞吐吐地说:“就是我……我老婆,她……她要我来跟你们说个事。”见我老婆也在,小王说:嫂子也在啊,那最好了。

⑨老婆只好说:要不,你进来说话?不了不了。小王摆了摆手,“不了不了,就几句话,我说完就走。我老婆她要你们换把新锁。”小王憋足了劲儿,终于说出了一句囫囵话。

⑩呵,倒是他们先来说了,真个没想到。我和老婆面面相觑。“我老婆说,换了好,省得你们怀疑我们什么的。”话音未落,小王已转身,疾步进了屋子,身后传来“嘭”的一声,是关门声。

?我和老婆对视了一下,不约而同地捂着嘴巴,笑了!可是晚上睡觉时,老婆又提出了一个问题:两家的锁都好好的,凭什么要我家白白花钱去换新锁啊?

?第二天,我正在换锁,小王走出屋子,手拿一把新锁。我好生纳闷,隔墙有耳?问小王:“你家也要换锁?那锁不好好的吗?”

?你家这锁不也好好的吗?我老婆说了,我家也换,换了好,省得嫂子心里不平衡。

?我呆住了,半天说不出话来。老婆听了这话,心里更不平衡了,这话啥意思?

?小王急中生智,“不瞒你说,我老婆也曾把钥匙插在门上大半天,回家后才发现。”

?呵!两家四口齐声发出了和气平衡的笑……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5年11期,有删改)

15.根据选文内容,按要求填空。(4分)

情节发展丢钥匙还钥匙小王要“我”家换锁两家换了锁

(4)“我”的心情(1)))(2 (3

16.简析第④段在内容和结构上分别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下面两个句子写出了“我”我老婆说了,我家也换,换了好,省得嫂子心里不平衡。老婆的“不平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4分)

(1)我老婆说了,我家也换,换了好,省得嫂子心里不平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婆听了这话,心里更不平衡了,这话啥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有人认为,小说的标题“平衡”独具匠心;也有人认为小说以“锁”作为标题耐人寻味。请选择其中一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5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大千世界,色彩缤纷,引人遐想。在我们的心底,总有一个声音——我真想:单纯,乐观,坚强;享受成功的喜悦,体会真挚的情谊,品尝幸福的滋味;和往事轻轻挥手,走向诗意的远方……请以“我真想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

(2)自选文体;

(3)不少于500字;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附加题(10分)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1—3题。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象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

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是谁呢,有那么冷?认识的人告诉我说:他叫范爱农,是徐伯荪的学生。

我非常愤怒了,觉得他简直不是人,自己的先生被杀了,连打一个电报还害怕,于是便坚执地主张要发电,同他争起来。结果是主张发电的居多数,他屈服了。其次要推出人来拟电稿。

“何必推举呢?自然是主张发电的人罗——。”他说。

我觉得他的话又在针对我,无理倒也并非无理的。

……

从此我总觉得这范爱农离奇,而且很可恶。天下可恶的人,当初以为是满人,这时才知道还在其次;第一倒是范爱农。中国不革命则已,要革命,首先就必须将范爱农除去。

然而这意见后来似乎逐渐淡薄,到底忘却了,我们从此也没有再见面。直到革命的前一年,我在故乡做教员,大概是春末时候罢,忽然在熟人的客座上看见了一个人,互相熟视了不过两三秒钟,我们便同时说:

“哦哦,你是范爱农!”

“哦哦,你是鲁迅!”

不知怎地我们便都笑了起来,是互相的嘲笑和悲哀。他眼睛还是那样,然而奇怪,只这几年,头上却有了白发了,但也许本来就有,我先前没有留心到。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显得很寒素。谈起自己的经历来,他说他后来没有了学费,不能再留学,便回来了。

1、练习原著,概括鲁迅与范爱农交往的三件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开篇从和范爱农的矛盾冲突写起,这是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来突出范爱农的性格?请举一例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一、

1.

(1)切问而近思

(2)万里赴戎机

(3)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5)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1)健忘(2)拮据(3)忍俊不禁(4)鳞次栉比

3.C

4.B

5.示例:丰富你的知识,开阔你的眼界,陶冶你的情操,净化你的灵魂。

二、

(一)

6.

(1)异:感到诧异

(2)属:类

(3)规:计划

7.

(1)(祖先)带领妻子儿女以及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2)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他们(听罢)都感叹、惋惜起来。

8.D

9.C

10. 呼老兵诣道边酒垆/ 对坐痛饮 / 咨其风土 / 考其区域。

11.(1)勤奋好学(2)注重实地考察(3)治学严谨(4)学习专注

(任意答对三点即可)

(三)

12.D

13.A

14.

(1)人生是有缺憾的,生活中逆耳的话,拂心得事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要坦然接受。

(2)逆耳的话,拂心得事,往往能助人成长,我们要乐观面对,把它看成正数。

(四)

15.(1)窝火(2)紧张(怀疑,不安)(3)惊讶(高兴,惊喜)

(4)平衡

16.(1)内容上,交代邻里关系比较冷淡(2分)

(2)结构上: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写换锁的情节作铺垫。(2分)

17.(1)1.对小王一家的猜疑和不放心,2.对白白花钱换锁不甘心。(2分)

(2)1.心思被小王猜透点明而恼火;2.对小王直言的行为感到不快。(2分)

18.示例一:认同“平衡”为标题

(1)解释矛盾的根源,所有的矛盾都源于任务的心理失衡;

(2)以小见大,表面写反映邻里关系的生活琐事,实则揭示社会信任危机,深化主题。

示例二:认同“锁”为标题.

(1)“锁”是小说的线索,所有故事情节都围绕“锁”展开。

(2)含义深刻,“锁”阻隔了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和信任,含蓄地表现了主题。

三、见评分标准

附加题

1.(1)同乡会争执(东京初识)

(2)故乡重逢(叙旧)

(3)学校共事(绍兴共事,辅助鲁迅讲学)

2.欲扬先抑

作用:(1)为下文写两人冰释前嫌埋下伏笔。(1分)

(2)为刻画范爱农的形象和突出他的悲剧命运起了重要的作用(1分)

3.示例一:肖像描写(外貌描写),如:“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象在渺视”(2分)突出范爱农冷峻,孤傲,怪癖的性格特征。(2分)

实例二:语言描写,如:“何必推举呢?自然是主张发电的人啰……”突出范爱农孤傲,倔强的性格特征。(2分)

参考译文:

顾炎武先生从少年到老年,手中时刻都不放下书本,出门在外就用一头骡子,两匹马捆绑书籍随身携带。遇到边关壁垒,就呼喊老兵去道边酒肆与他一起痛快地喝酒,咨询当地的风土人情。考察当地的地理状况。如果这些情况与以前所听到的不一致,他就详细写下来,必定要没有疑问才作罢,骑在马上没有什么事情,就在马鞍上默诵诸经的注疏。遇到老朋友,就好像不认识一样,即使跌倒坠入悬崖深谷,也不后悔,他对学问精心勤奋到如此程度,难怪他的学问博大精深,其他人无法与他抗衡了。

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1.立意明确,中心突出,材料具体生动,有真情实感。一类卷 2.结构严谨,详略得当。 (50-45分) 3.语言得体、流畅。 1.立意明确,中心突出,材料具体。二类卷.结构完整,条理清楚。2 (44-40分).语言规范、通顺。3 .立意明确,材料能表现中心。1 三类卷 2.结构基本完整,有条理。 (39-30分) 3.语言基本通顺,有少数错别字。.立意不明确,材料难以表现中心。1 四类卷.结构不完整,条理不清楚。2 分)(29-15 .语言不通顺,错别字较多。

3 1.没有中心,空洞无物,严重离题。五类卷.结构残缺,不成篇章。2 分)—(140 .文理不通,错别字较多。3 1:一3分(加至本题满分为止)符合如下条件之一,可酌情加 1.立意深刻。加分.构思独特。2 .语言优美。3.

2016年哈尔滨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版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16年中考语文试卷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收敛(liǎn)炽痛(zhì)嶙峋(lín) B.翩然(piān)牟取(móu)归省(shěng) C.束缚(sù)梦寐(mèi)诘问(jié) D.鄙夷(bǐ)拮据(jū)冗杂(rǒng) 【考点】字音字形 【答案】D 【试题解析】此题考查常用字的正确读音。A项“炽”读“chì”;B项“省”读“ xǐng”;C项“束”读作“shù”。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骇人听闻妇孺皆知引颈受戳 B.无与伦比通霄达旦玲珑剔透 C.顾名思义人迹罕至根深蒂固 D.正襟威坐无可置疑变幻多姿 【考点】字音字形 【答案】C

【试题解析】此题考查常用字的正确字形。A项中的“引颈受戳”应该是“引颈受戮”;B项“通霄达旦”应该是“通宵达旦”;D项的“正襟威坐”应该是“正襟危坐”。 3.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语文学习之旅中,我们将领会到名人的光辉形象。将“领会”政为“领悟”。 B.中国梦不仅在国际社会产生强烈反响,而且在国内引发强烈共鸣。将“在国际社会产生强烈反响”和“在国内引发强烈共鸣”互换位置。 C.通过调查,使我们了解了真实情况。删掉“通过”或“使”。 D.为了防止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件,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了安全措施。去掉“防止”或“不”。 【考点】修改病句 【答案】A 【试题解析】此题考查病句的修改,A项的病因是“领会”“形象”搭配不当。“领悟形象”也不正确,可以将“领会”改为“感受”。 4.名著中的人物和情节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林冲——误入白虎堂(《水浒传》) B.周瑜——舌战群儒(《三国演义》) C.华子良——白公馆装疯(《红岩》) D.孙悟空——大闹天宫(《西游记》) 【考点】文学名著 【答案】B

2016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十九)

2016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十九) 一、积累与运用(18分) (一)古诗文背诵。(10分) 1.名句默写。(选填10处即可)(10分) (1)问君何能尔?。(陶渊明《饮酒》)(2)商女不知亡国恨,。(杜牧《泊秦淮》)(3)何当共剪西窗烛,。(李商隐《夜雨寄北》)(4)黑云压城城欲摧,。(李贺《雁门太守行》)(5),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6),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7),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8)《木兰诗》中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诗句是: “,。” (9)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借用典故表达自己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诗句是:“,?” (10)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正如《论语》中所言:“:“,。” (二)语言运用。(8分)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福清两地的海上门户。山上奇石层 白鸥竞翔,海天犹如一幅壮阔无比的油画。登高远望,你会滤尽尘嚣和烦恼,l íng tīng()到发自生命之源的呼唤。此情此景,只 有(亲自到了那个地方)才能有深切的感受。 (1 )根据拼音写出词语。(1分) líng tīng()

(2)根据释义写出成语。(2分) 亲自到了那个地方: (3。(1分) (4)请你参照示例,仿写句子。要求表意完整,内容不做限制。(4分)示例:银帆轻飘,白鸥竞翔,海天犹如一幅壮阔无比的油画。 二、阅读(54分)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3-6题。(17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二章》) 【乙】当今天下之病,臣请譬诸病者:其安时调养适宜,固不病矣;病在皮肤,医者能早去之,病且安矣。此二者皆已不及,而病在支①体,若得良医,可速愈也。天下之病,势已如是,于可医之时,陛下又选任良医,倘信任不疑,听其施设,非徒.愈病,又致民于寿。 若于此时,使②良医不得尽其术,则天下之病愈深。愿陛下拔贤材,收众策,不惮③改作,以成大功,天下幸甚幸甚! (选自蔡襄奏折《乞④用韩琦⑤、范仲淹》,有删改) 【注释】①支:通“肢”。②使:假使。③惮:怕,畏惧。④乞:乞求,请求。⑤韩琦:北宋政治家,名将。 3.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1)舜发.于畎亩之中() (2)劳.其筋骨()

2018广东高考语文试题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的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的思想提供理论之源。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就此而言,在“照着讲”之后,需要继之以“接着讲”。“接着讲”的基本精神,是突破以往思想或推进以往思想,而新的思想系统的形成,则是其逻辑结果。进而言之,从现实的过程看,“照着讲”与“接着讲”总是相互渗入:“照着讲”包含对以往思想的逻辑重构与理论阐释,这种重构与阐释已内含“接着讲”;“接着讲”基于已有的思想发展,也相应地内含“照着讲”。“新子学”应追求“照着讲”与“接着讲”的统一。(摘编自杨国荣《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广义上的诸子之学始于先秦,贯穿于此后中国思想史,也是当代思想的组成部分。

2016年广东省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6年广东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 语文 说明:1.全卷共6页,满分为120分。考试用时为12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用2B铅笔把对应该号码的标号涂黑。 3.答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的指定区域内相应位臵上;不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或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 5.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时,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24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子夏曰:“博学而笃志,□□□□□,仁在其中矣。”(《论语》)(1分) (2)□□□□□,关山度若飞。(《木兰诗》)(1分) (3)□□□□□□□,□□□□□□□。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4)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的诗句,说明了新事物终将取代旧事物的道理。(2分) (5)请把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默写完整。(4分)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 □□□□□□□,□□□□□□□。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切问而近思 (2)万里赴戎机 (3)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5)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人,是jiàn wàng()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 (2)我母亲对我们的jié jū()生活感到非常痛苦,那时家里样样都要节省。 (3)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又像一个rěn jùn bù jīn()的笑容。(4)峰环水抱的萨尔茨堡,高高低低的房屋lín cì zhì bǐ()。 (1)健忘(2)拮据(3)忍俊不禁(4)鳞次栉比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奶奶刚才还有说有笑,突然收敛 ..起笑容,我们一脸茫然,不知哪儿冒犯起了她。 B.人生的价值不在于有多大的建树 ..,只要你善于发掘快乐,再平凡的工作也是有意义的。 C.英语老师非常幽默,把语法讲得惟妙惟肖 ....,让同学们觉得轻松,记得牢固。 D.他聪慧好学,多才多艺,阳光帅气,在我们年级鹤立鸡群 ....,是校草的热门人选。 C(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不能修饰讲语法)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最近发生在马里北部加奥地区联合国维和人员营地的恐怖袭击事件,激起了全世界人民的无比愤怒和谴责。(删去“和谴责”)

2016年江西省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机密★2016年6月19日 江西省2016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语文试题卷 整理制作:青峰弦月工作室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0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确凿(záo)告磬如法炮制(pào)物竞天择 B.归咎(jiù)馈赠风雪载途(zài)通宵达旦 C.殷红(yīn)销蚀恪尽职守(kè)珠丝马迹 D.狡黠(xié)绰号叱咤风云(zhà)略胜一筹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经根深蒂固 ....。 B.那些对自己的事业有探索精神并乐此不疲 ....的人,最终都走向了成功。 C.谈起围棋,这孩子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 ....,连专家都惊叹不已。 D.邓稼先被张爱萍将军称为“两弹元勋”,是当之无愧 ....的。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因为超采地下水,月牙泉水域面积缩小了两倍。 B.这项工作能够顺利完成的原因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C.中学生书写水平下降的问题,广泛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D.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么广阔。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一部好小说或是一步好戏都要当作一首诗看。 ②一个人不喜欢诗,何以文学趣味就低下呢?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 ③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喜剧的人们大半在小说和喜剧中只能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 ④所以它们看小说和喜剧,不问它们的艺术技巧,只求它们里面有有趣的故事。 ⑤如果对于诗没有兴趣,对于小说喜剧散文等等的佳妙处也终不免有些隔膜。 ⑥诗比别类文学较严谨,较纯粹,较精致。 A.⑥①②⑤④③ B.②①⑥⑤③④ C.⑥②⑤①③④ D.②⑥①⑤④③ 5.下列句子变换后意思发生变化的一项是()(2分) A.原句: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 改句:如果宇宙没有生命,就不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 B.原句:傅雷的家书每一封都凝聚着他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 改句:傅雷的家书没有一封不凝聚着他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 C.原句:多少年过去了,风儿把山顶岩石的表层化作了泥土,瘠薄而细密。 改句:多少年过去了,山顶岩石的表层被风儿化作了泥土,瘠薄而细密。 D.原句: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改句:传统教育的目的不是寻求新知识,就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4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6-7题。(4分) 浣溪沙 (宋)张孝祥① 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②声里绣旗红。澹③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 【注】①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号于湖居士,著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此词调名下,乾道本《于湖先生长短句》有小题“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②鞘(shāo):鞭鞘,拴在鞭子头上的细皮条等。③澹(dàn):恬静安然的样子。 6.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词的上阕写边塞平原辽阔之景,还表明了此人对收复中原的信心。 B.上阕前两句描写了晴空万里、水天相接、鞭声响亮、红旗耀眼的景象。

广东省2016年高考生物试题及答案(Word版)

广东省2016年高考生物试题及答案 (全卷满分90分.时间40分) 第I卷 一. 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的 1. 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糖体、溶酶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B.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 C.蓝藻细胞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 D.在叶绿体中可进行CO2的固定但不能合成ATP 2. 离子泵是一张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呢量跨膜运输离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B.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阶梯进行的 C.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D.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3 3. 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均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试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B.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C.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D.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4 4. 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 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 C.突触后膜上受蛋白体的合成需要消耗ATP D.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 5. 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 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1

2016年广东省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广东省2016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语文答案解析 一、 1.【答案】(1)切问而近思 (2)万里赴戎机 (3)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4)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5)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解析】识记性知识。 【考点】古诗文默写 2.【答案】(1)健忘 (2)拮据 (3)忍俊不禁 (4)鳞次栉比 【解析】平时要注意常见字的积累。尤其要注意形近字的区分,如“健忘”不能写作“键忘”,“拮据”不能写作“节据”,还要注意“忍”“鳞”不要添加或减少笔画。 【考点】字形 3.【答案】C 【解析】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形象逼真,更强调形似,真假难辨。而句意是说老师把语法讲得生动形象,成语与句意不符。A收敛:(笑容、光线等)减弱或消失。B建树:建立的功绩。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考点】词语 4.【答案】B 【解析】“原来”和“因为”都表因果关系中的原因,不用改正。 【考点】病句

5.【答案】示例:丰富你的知识开阔你的眼界陶冶你的性情净化你的灵魂 【解析】解题时要注意观察例句的句子结构,发现画线部分都是“动词+你的+名词”结构,还要注意例句强调思考对人的益处,所以作答时要注意内容上要突出阅读对人的视野、性情等各方面的益处。 【考点】仿写句子 二、 6.【答案】(1)异:感到诧异 (2)属:类 (3)规:计划 【解析】(1)“异”后面带了宾语“之”,可以判断出“异”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为“对……感到诧异” (2)“属”是一词多义,在此处翻译为“类” (3)“规”是“计划”的意思,现在“规划”仍保留此意。 【考点】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思 7.【答案】(1)(祖先)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2)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他们(听罢)都感叹、惋惜起来。 【考点】文言文句子翻译 8.【答案】D 【解析】成语“柳暗花明”出自陆游的诗《游山西村》,并非出自《桃花源记》。 【考点】文章内容 9.【答案】C 【解析】A名词,书籍/动词,写;B如果/好像;C均为停止;D接着/占据。 【考点】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思 10.【答案】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 【解析】解题时要注意根据句中动作行为存在的时间先后顺序和句子结构来进行判断。句子的主语是亭林先生,“呼老兵诣道边酒垆”是其最初行为,“对坐痛饮”是接下来的行为,“咨其风土”与“考其区域”结构相同,都是动宾关系的句子,故在这三处中间断开。 【考点】文言文断句 11.【答案】①勤奋好学;②注重实地考察;③治学严谨;④学习专注。 【解析】解题时注意从人物的行为人手,进行归纳。如文中写亭林先生手不释卷,即使外出都带着书,可见其勤奋好学;注重到边塞考察风土人情,如他经常叫老兵和他同饮,询问边塞风土情况;他治学严谨,一旦发现与自己平生所听说的情况不同时,就要打开书本考证,可见其严谨认真;在马上背诵书籍时,即

湖北省黄冈市2016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黄冈市2016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试题 一、古诗词名句填写(8分,每小题1分) 1.晴川历历汉阳树,。(崔颢《黄鹤楼》) 2.,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主题班会上,同学们一起吟咏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其中“,”,不禁让我们想起中华民族的那段悲惨历史,也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深刻道理。 4.古人在诗歌创作中常常流露出一腔愁绪。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抒发了愁之多,李清照《武陵春》中“,”道出了愁之重。 5.王安石的咏杏诗有“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的诗句。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比其用意更为深沉的词句是“______,______”。 6.三年的初中生活结束了,有的同学满载而归,而有的却空空如也,这让我们明白了“业精于勤荒于嬉,______”的道理。 7.人生需要学习,也需要雕琢。这正如《礼记》中所说:“______,______;人不学,不知道。” 8.孝敬、回报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今天不少独生子女对此理解不够深刻,他们应该牢记《增广贤文》中的名句“__________,鸦有反哺之义”。 二、语言基础和语文实践活动(共23分) 9.请将下面语句准确、规范、美观地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3分)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0.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项()(2分) A.骊歌(lí)蜷曲(juǎn)吊唁(yàn)风驰电掣(chè) B.嗔怪(chēn)稽首(qí)藩篱(pān)即物起兴(xīng) C.亘古(gèng)坍塌(tān)阔绰(chu?)锲而不舍(qiè) D.蓦然(m?)炽痛(chì)酝酿(niàng)戛然而止(jiā) 11.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2分) A.针对一切善良的人,都应该做到真和忍:真者,真诚相待,不虚情假意。忍者,宽容忍让,不针锋相对。 B.“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这是韩愈盛赞同时代书法家张旭的话。 C.“海啸”究竟是一种什么现象?它是如何产生的?又该如何去预测?我们应该尽快搞清楚这些问题。 D.毕业50周年同学会现场,昔日的少年,今天的老人,你拉着我的手,我搂着你的腰,说啊、笑啊、哭啊……那场面真的是太感人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谈论东坡文化及其影响力,我们既要有文化自信,不妄自菲薄 ....,又要有全球视野,不盲目乐观。 B.漫步这里的景区,石林、溶洞、飞瀑显露出鬼斧神工的魅力,浓厚淳朴的苗家风情 及风姿绰约 ....的民族歌舞给景区增添了人文情趣。 C.这是一家国家级出版社,近几年来,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喜爱的 精品图书,不少作家对它趋之若鹜 ....。 D.蓝牙版自拍杆,利用手机蓝牙功能,使用方便,拍照效果好,投放市场后果然不孚 .. 众望 ..。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2016年广东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Ⅰ)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 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着。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从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2016年广州市花都区语文中考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WORD版)

2016年广州市花都区语文模拟试卷 一、积累运用(24分) 1.古诗默写。(每空 1分,共 10分) (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2)《钱塘湖春行》一诗中,借助莺燕的活动传达了春天来临的信息并透露出诗人喜悦之情的诗句是,。 (3)子夏曰:“,。,仁在其中矣。”《子张》(4)完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古诗默写。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 2.根据下面句子中拼音写出正确的词语(4分)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3分) A.童年时代小伙伴们快乐的歌声、活泼的身影,至今还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B.遭受挫折的人得到鼓励,眼里的天空会蔚蓝起来,干涸的心田会润泽起来。 C.通过参加沈从文作品研读会,使我对富含浓郁地方气息的文学作品兴趣更大了。 D.每天傍晚时分,身体瘦弱的张教授的父亲,总喜欢在这条幽静的小道上散步。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1)2015年4月25日上午,第68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在临沂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 24日下午,我国共有34个省(区、市)和地区的代表团报名参会,912家企业前来参展。 (2)一名独腿流浪大叔近日走红浙江金华,他耗时5小时用粉笔在地上画出一幅6平方米左右的《蒙娜丽莎》,的画像引得路人纷纷驻足观看,惊叹不已。 (3)毕淑敏说,参加“成语大会”的节目录制是一次极好的学习机会,在我最近的写作中,成语的使用地比以前多了,就像和老朋友见了面,对成语更有感情了。 A.截止栩栩如生不由自主 B.截止惟妙惟肖情不自禁 C..截至惟妙惟肖不由自主 D.截至栩栩如生情不自禁 5.根据语境,续写两个分句,使之构成一组语意相关的排比句。(4分) 一朵鲜花,点缀不出绚丽的春天;一个音符,谱写不了动人的乐章;,;,。只有万众一心,群策群力,才能建设好我们的家园。 二、阅读理解(46分)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 6—8题。(10分)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

2016菏泽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古诗文(30分) 1.默写唐代诗人高适的《别董大》一诗。(4分) 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②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范仲淹《岳阳楼记》) ③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3.依据提示默写。(4分) ①王维《使至塞上》中描写塞雄奇壮美景色的句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②李商隐《无题》中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常被后人用来赞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 (二)阅读下面一首宁诗,回答4-5题。(4分) 蜡梅杨万里 天向梅梢别出奇,国香未许世代知。 殷懃滴蜡缄封却,偷被霜风折一枝。 这是一首吟咏腊梅花骨朵刚刚绽放的一首诗。

“天向梅梢别出奇”,把全诗的主角,主动者都假设为一个人格化了的天公和一个与天公捣蛋的霜风,天公“别出奇”,诗人的构想也算得上是“别出奇”了。“别出奇”劈头一句,没头没脑,却在读者心中构成悬念:天究竟怎样“别出奇”,又怎样“向梅梢别出奇”呢? “国香未许世人知”,次句仍然只是加深这“别出奇”的悬念而并不仿解答。不过,读者心理上的铺垫还是有的,先出“梅梢”,次出“国香”,却也隐隐约约透露出一点蜡梅的消息了。 “殷勤滴蜡缄封却”,第三句的主张仍然是那个人格化的天公,仍然是“别出奇”的进一步的加强而不是答案,悬念还是没有解决。只用“滴蜡”二字,继“梅梢”“国香”之后又作了第三次点染,使形象更逼近蜡梅。古人寄信,将写好的信笺装入信封以后,还要在封口上滴蜡,以示殷勤珍重。蜡梅在枝头尚未开放时,也的确非常类似信缄封口上的蜡珠。“却”字在这里是语助词,表正在进行式。“缄封却”与第二句的“未许”互相呼应,也照应了首句的“别出奇”,仿佛这个人格化了的天公在别出心裁地恶作剧,故意要向“世人”保密,不让你偷窥我这深藏的“国香”似的。 “偷被霜风拆一枝”,陡起波澜,却又引入一个人格化了的“霜风”来与天公弄巧,故意漏泻春光,偷偷地把“梅梢”“滴蜡缄封却”的“国香”向“世人”透露。“拆”字的针对性非常强,你要“殷勤缄封”吗?我偏要偷偷地“拆”开;你要“未许世人知”吗?我偏要让“世人”知道。反复品味,真的觉得杨万里实在是非常善于“别出奇”的! 4.第三句描写了腊梅的什么状态?选择正确的一项(B)(2分) A.刚刚发芽B.含苞欲放C.迎风盛开D.即将破落 5.简要赏析最后一句的妙处。(2分) 最后一句,一个“偷”字下的既巧且隐,极形象极传神,不仅写出了蜡梅于不经意间悄然绽放的景象,而且写出了诗人对此景象的惊讶、欣喜之情。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8分)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2016年高考广东英语高考真题

2016英语试题 Ⅰ. 语言知识及应用(共两节。满分45分) 第一节完形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1~15各题所给的A、B、C和D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Robby was 11 years old when his mother dropped him off for his first piano lesson. I 1 that students begin at an earlier age, which I explained to Robby, but Robby said that it had been his mother’s 2 to hear him play the piano. So I took him as a student. Hard as Robby tried, he 3 the basic sense of music. However, he persisted, and at the end of each weekly 4 , he always said, “ My mom’s going to hear me play some day.” But it seemed 5 . He just did not have any inborn (天生的) ability. I only knew his mother from a distance as she 6 Robby off or waited in her old car to pick him up. She always 7 and smiled but never visited my class. Then one day Robby stopped coming to our lessons. He telephoned me and said his mother was 8 . Several weeks later I was preparing my students for the upcoming recital (独奏会) when Robby came and asked me if he could be in the recital. “Miss Hondorf… I’ve just got to9 !” he insisted. The night for the recital came. The high school gymnasium was packed with parents, friends and relatives. The recital went off well. 10 Robby came up on stage. I was 11 when he announced that he had chosen Mozart’s Concerto (协奏曲) No. 21 in C Major. I was not prepared for what I heard next. His fingers were light on the keys. He played so 12 that everyone rose to applaud him. In tears I ran up on 13 . “Oh! Robby! How did you do it?” “Well, Miss Hondorf… I kept on practicing at home. Remember I told you my mom was sick? Well, 14 she had cancer and passed away this morning. And well…she was born deaf, so tonight was the15 time she ever heard me play…” 1. A. prefer B. imagine C. suppose D. wish 2. A. plan B. belief C. need D. dream 3. A. held B. lacked C. hid D. showed 4. A. seminar B. lesson C. test D. show 5. A. meaningless B. senseless C. useless D. hopeless 6. A. put B. saw C. dropped D. sent 7. A. waved B. waited C. jumped D. left

2016广东省中考语文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机密★启用前 2016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语文 说明: 1.全卷共6页,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试室号, 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答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的指定区域 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人总分, 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24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子夏曰:“博学而笃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仁在其中矣。”(《论语》)(1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木兰诗》)(1分)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4)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说明了新事物终将取代旧事物的道理。(2分)(5)请把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默写完整。(4分)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人,是jiàn wàng()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 (2)我母亲对我们的jié jū()生活感到非常痛苦,那时家里样样都要节省。

2016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6年中考语文试卷(附每题答案及解析)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题。(15分) 行走丰盈生命。在澄明的清晨或ɡuīlì的黄昏,走过卓尔不群的泰山,走过A(浩浩汤汤/肆无忌惮)的长江;走过云烟氤氲,走过月色ménɡlónɡ。听斜风细雨, B ,赏桃红柳绿,让心灵行走在新雨后的空山,轻舞飞扬。细数阳光,chéndiàn在心的依然是生命留下的嫣然。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参考答案】瑰丽、朦胧、沉淀 【试题解析】“瑰”是形声字,要注意偏旁;因为是形容月色,所以要用“朦胧”;因为是“chéndiàn在心”,自然应该是比喻凝聚、积累的“沉淀”。 2.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短语填在A处横线上。(1分)A处的短语是___________。【参考答案】浩浩荡荡 【试题解析】形容长江的水势浩大、浩淼壮阔,自然是“浩浩荡荡”,而且与前面的“卓尔不群”照应。虽然“肆无忌惮”有点拟人味道,但“放肆到什么都不顾忌”的贬义特点与“丰盈”“澄明”“瑰丽”“卓尔不群”等词营造的语境实在不相称。 3.结合语境,在B处横线上仿写恰当的句子。(2分) 【参考答案】看山清水秀、观莺歌燕舞 【试题解析】“仿写”不是简单地“依葫芦画瓢”,“仿写”的“恰当”主要要求“仿”的句子在结构上、内容关联和逻辑联系上与上下句“有较高的一致性”。“听斜风细雨”、“赏桃红柳绿”句式结构上是动宾结构:单音节(一字)动词+ 四字并列短语(仔细推敲的话,“斜风细雨”是两个偏正词组构成的并列短语,“桃红柳绿”是两个主谓词组构成的并列短语)。内容上,前后句动词用的是“听”和“赏”,写的是“斜风”“细雨”“桃红”“柳绿”,“仿”的句子要在内容上与其相关,又要避免与这些词语重复。 4.知行中学学生会拟举行“中华经典伴我行”活动,请你参加。(9分) 活动一:且行且读,重温经典。 请你简述: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西游记》中孙悟空去火云洞解救唐僧,他变成的牛魔王是如何被红孩儿识破的,最终唐僧又是怎么得救的。(4分) 【参考答案】红孩儿问孙悟空自己的生辰八字,孙悟空回答不上来,说忘记了,因而被红孩儿识破。最后,孙悟空请来观音菩萨,降服了红孩儿,救出了唐僧。 【试题解析】“火云洞事件”是取经团队与牛魔王家族结仇的首发事件。孙悟空变化的牛魔王来得太快,又推三阻四不肯吃唐僧肉,于是,乖巧的红孩儿便用比较私密的“生辰八字”问题难倒“假魔王”,矛盾升级,最后,悟空被迫请来观音菩萨,降服了红孩儿,

2016年青岛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青岛市二0一六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语言积累及运用(本题满分27分) (一)诗文默写与理解(本题满分13分) 1.根据提示默写。(10分) ①阳春布德泽,。(《长歌行》) ②,燕然未勒归无计。(《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③大漠孤烟直,。(《使至塞上》王维) ④,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龚自珍) ⑤海日生残夜,。(《次北固山下》王湾) ⑥,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⑦鸡声茅店月,。(《商山早行》温庭筠) ⑧,往来无白丁。(《陋室铭》刘禹锡) ⑨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 ⑩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 1.【答案】①万物生光辉②浊酒一杯家万里③长河落日圆④落红不是无情物⑤江春入旧年⑥我寄愁心与明月⑦人迹板桥霜⑧谈笑有鸿儒⑨万钟于我何加焉⑩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2.下列各项中,对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由门前西流的溪水,联想到人生也可老当益壮,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 B.“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唐代诗人杜牧认为,假使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赤壁之战的结局恐怕会完全改变。 C.“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在李清照笔下,主人公深深沉醉于赏心悦目的秋景中,以至于人比黄花还要清瘦。 D.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两句表现了诗人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壮志凌云的豪迈情怀。 2.【答案】C (二)注音与书写【本题满分4分】 3.阅读下面的文字,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美观地填写汉字。(4分) (1)设计者和匠师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花草树木的映chèn。 (2)他们对自己所想象的这位文坛泰斗形象颔.首低眉,敬重有加,内心的期望扩大到诚huáng诚恐的地步。 () chèn huáng ()

2016高考全国1卷语文试题及作文解析

绝密★启用前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着。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从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辩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往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这些历史因素对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星期具有催生作用。1928年秋,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发掘殷墟,其最初的目的乃是继续寻找甲骨。而第二次发掘时,已从主要寻找甲骨编程了对整个遗址所有遗存的科学发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