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作家或者作品

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作家或者作品
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作家或者作品

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作家及作品

现代主义文学是西方文学自身发展演变的结果。19世纪以前的欧洲文学受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说”影响较大,尤其是19世纪中期的现实主义文学,强调真实再现客观世界,认为艺术不仅可以摹仿自然,而且所摹仿的现实本身是真实的,把文学对现实世界描写之真实性的追求强调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19世纪后期一些作家开始感觉到,以往的文学,尤其是现实主义文学,在摹仿自然理论的指导下过于强调再现外部客观世界,使得文学自身应有的表现功能相对萎缩,艺术形象中的客观外部因素过于突出,而主观内在因素一定程度上遭排挤了。于是, 他们开始反其道而行之,抛弃传统文学对客观外在真实的刻意追求,转而重视对主观内心世界的真实展示。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则基本上倾向于表现一种超现实的真实。随着作家的文学观念的变化,现代主义文学在内容、形式和审美功能上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具有明显的反传统特征。

这一时期的主要有:德国哲学家叔本华(1788-1860)的唯意志哲学和悲观主义;德国哲学家尼采(1844-1900)的“权力意志论”;法国哲学家柏格森(1859-1941)的本体“生命冲动”的生命哲学和直觉主义理论;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1856-1939)的精神分析说关于潜意识的理论。

亚瑟·叔本华,德国哲学家。他继承了康德对于现象和物自体之间的区分。不同于他同代的费希特、谢林、黑格尔等取消物自体的做法,他坚持物自体,并认为它可以通过直观而被认识,将其确定为意志。意志独立于时间、空间,所有理性、知识都从属于它。人们只有在审美的沉思时逃离其中。叔本华将它著名的极端悲观主义和此学说联系在一起,认为意志的支配最终只能导致虚无和痛苦。他对心灵屈从于器官、欲望和冲动的压抑、扭曲的理解预言了精神分析学和心理学。他文笔流畅,思路清晰,后期的散文式论述对后来哲学著作的诗意化产生了较大影响。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他最早开始批判西方现代社会,然而他的学说在他的时代却没有引起人们重视,直到20 世纪,才激起深远的调门各异的回声。后来的生命哲学,存在主义,弗洛伊德主义,后现代主义,都以各自的形式回应尼采的哲学思想。

亨利·柏格森是上世纪重要的法国哲学家。可能现在很多知识人不太知道他,但在当时,他绝对是最流行最热门的哲学家,不仅因为他的哲学高扬了生命而符合时代需求,也因为他的哲学的通俗易懂和其文笔的轻松灵动。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心理学思想是逐渐发展起来的。直到1895年才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论著《歇斯底里论文集》;他的第二部论著《梦的解析》于1900年问世,这是他最有创造性、最有意义的论著之一。虽然该书开始非常滞销,但是却大大地提高了他的声望,他的其它重要论著也相继问世。1908年弗洛伊德在美国做了一系列演讲,当时他已是一位知名人士了。1902年他在维也纳组织了一个心理学研究小组,艾尔弗雷德·阿德勒就是其中的最早成员之一,几年以后卡尔·荣格也加入了这个行列,两个人后来都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对心理学做出了很大贡献,用简短的文字很难加以概括。他强调人的行为中的无意识思维过程极为重要。他证明了这样的过程如何影响梦的内容,如何造成常见的不幸,如口误,忘记人名,致伤的事故,甚至疾病。

后现代主义文学是西方后工业社会的产物。20世纪5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类进入了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第四次技术革命,即电子技术时代。科学知识和技术领域的空前扩张,深刻地影响乃至规范着人类的行为和价值观念。科学的成就使一切事物失去了神圣性、神秘性和历史性。知识和教育、科学和信息成了后工业社会的中心。另一方面,50年代以后,世界大战的危机,局部战争连绵不断,热核战争的恐怖阴影,东西方冷战,贸易

大战持续不断,西方人由恐惧绝望的悲观主义,转向吸毒、斗殴、性解放、摇滚乐的激进主义,在疯狂的渲泄中解脱自我。人们放弃了偏执的信仰和绝对的社会目标,不愿再承担政治家、哲学家的重任。西方社会形成了多元的生活准则,价值的变异,自由的变态,各种解放运动的风行,全球范围的分裂和派系倾轧,恐怖主义肆意嚣张,虚无主义、无政府主义盛行,构成了一幅没有权威,丧失中心,处于分解状态的世界图景。社会心理的随意性和多样性,成为了后现代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哲学和心理学基础,除叔本华、尼采、柏格森和弗洛伊德影响外,主要是海德格尔、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弗罗姆、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另外,诸如现象学、阐释学、分析哲学、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等,都不同程度上对后现代主义文学流派作家,产生过一定影响。其主要影响的是: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1905——1980)提出了存在主义的三大哲学命题:“存在先于本质”、“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人的自由选择”。德里达(1931-)法国后现代主义哲学家,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的核心代表人物。其主要理论主张:解构中心、解构结构、解构文本、.解构阅读。表现出彻底的怀疑主义和虚无主义特征,被公认为是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核心,至今仍有极大的影响。

让·保罗·萨特1905年6月21日生于巴黎,法国作家,哲学家,社会活动专家。1 9岁入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攻读哲学,后任中学哲学教师。1933年在柏林法兰西学院哲学系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被应征入伍。1940年被德军俘虏,次年获释,后参加法国地下抵抗运动。他很小就开始读大量的文学作品。中学时代接触柏格森、叔本华、尼采等人的著作。1924年考入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攻读哲学。1929年,获大中学校哲学教师资格,随后在中学任教。1933年,赴德国柏林法兰西学院进修哲学,接受胡塞尔现象学和海德格尔存在主义。回国后继续在中学任教,陆续发表他的第一批哲学著作:《论想像》、《自我的超越性》、《情绪理论初探》、《胡塞尔现象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意向性》等。1943年秋,其哲学巨著《存在与虚无》出版,奠定了萨特无神论存在主义哲学体系。

弗罗姆德国精神病学家,新精神分析学家,是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1922年获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次年入慕尼黑大学研究精神分析,并在柏林精神分析学院接受训练。1929年在法兰克福精神分析学院和法兰克福大学任教。1934年移居美国。先后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耶鲁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弗罗姆十分重视人与社会的关系的研究。他承认人的生物性,但更强调人的社会性,认为人的本质是由文化的或社会的因素而不是生物的因素决定的。人在现代社会中普遍具有孤独感,这是人在社会中达到个性化的必然结果。为了医治病态社会,他提出通过改善人的心理,解决有关人们的劳动组织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的问题,建立一个友爱、互助、没有孤独感的理想社会。著有《逃出自由》、《精神分析与宗教》、《论健全的社会》、《人类破坏性的分析》等。

后现代主义文学是对现代主义文学的继承、超越和悖离,它们都以非理性主义为基础,表现出激烈的反传统倾向。相比之下,?现代主义文学在摒弃传统文学以“反映论”为中心的创作原则之后,又试图建立起以“表现论”为中心的新规则和范例。而后现代主义则把反传统推向极端,不仅反对现实主义旧传统,也反对现代主义新规则。否定作品的整体性、确定性、规范性和目的性,主张无限制的开放性、多元性和相对性,反对任何规范、模式、中心对文学创作的制约。甚至试图对小说、诗歌、戏剧等传统形式及至“叙述”本身进行解构。

后现代主义小说辨析

东方论坛2002年第3期 后现代主义小说辨析 曾 艳 兵 内容提要:后现代主义小说是相对于现代主义小说、现实主义小说而言的,因此,我们只有在比较中才能认识和把握后现代主义小说。在现实主义那里,重要的是写什么;在现代主义那里,重要的是怎么写;而在后现代主义那里,重要的则是写本身。除此之外,后现代主义小说的最重要特征就是不确定性、多元性、语言实验和语言游戏。后现代主义小说不仅标志着艺术形式脱胎换骨的改造和革新,而且也意味着创作方式的极大混乱与无政府状态。 关键词:后现代小说;不确定性;多元性;语言实验;语言游戏 中图分类号:I0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7110(2002)03-0059-10 后现代主义小说自然是相对于现代主义小说而言的,如果不同现代主义小说进行比较,我们简直无从论及和把握后现代主义小说。当然,现代主义小说与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关系也并非泾渭分明、清晰可辨。就二者的关系而言,目前至少存在着三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后现代主义小说是对现代主义小说的超越、抛弃和否定,是一种新型小说对旧小说的取代,并且,由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过渡的基本特证是断裂、摧毁和颠覆;第二种观点认为,后现代主义小说与现代主义小说既有内在联系,又有本质区别,无论将二者等同起来或对立起来,都是简单片面的,所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错综复杂,难以分辨;第三种观点认为,后现代主义小说这一概念过于空泛、模糊,并没有概括出当今世界某些小说的共同倾向和共同特点,所谓后现代主义小说最多只是现代主义小说的延续,因此,他们对后现代主义小说这一提法提出质疑。总之,如何理解和界定后现代主义小说中的“后”,一直是世人关注的问题。它究竟是一个时间性概念,即它仅仅是指现代主义“之后”的小说呢?还是一个本质性或是理论性概念,即它是对现代主义小说的超越和扬弃,是一种完全不同于现代主义小说的新小说?抑或它只是一个权宜性概念,即它并没有明确的所指,只不过是将某些暂时还找不到合适的概念来加以概括的小说统统纳入它的名下?对这些问题,人们至今也没有达成共识,但是,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潮在世界范围内获得越来越大的影响和轰动效应,人们也就越来越多地谈论起后现代主义小说了。因此,尽管以上分歧仍然存在,但这并不妨碍人们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认识后现代主义小说。 一般说来,后现代主义小说是指后现代主义文学中的小说创作。后现代主义文学通常是指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在西方的一种主要的文学流派、文艺思潮和文学现象。它是西方社会进入后工业化时代的产物。它的正式出现是在本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期,其鼎盛时期是70年代和80年代,到了90年代其声势大减,并渐渐分化、沉寂。后现代主义至今仍然是一个开放的、未完成的文学流派和思潮,仍有不少后现代主义作家在继续进行创作。后现代主义小说不是一个内涵确定、清晰的概念,它还包括许多不同的小说流派,诸如新小说,黑色幽默、垮掉的一代、元小说、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等等。 关于现代主义小说与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区别,从下面的列表中我们大致可以获得一个粗略的认识: 95

现代主义设计与后现代主义设计比较研究

现代主义设计与后现代主义设计比较研究 摘要: 现代设计的发展需要不断更新和自我完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与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是现设计发展的重要阶段,我们应当正视后现代主义提出的问题和挑战,但同时也应看到,思想薄弱并且以文化上自由放任的态度为主旨的后现代主义设计到目前为止并没有解决所有现代主义运动带来的消极影响,两者之间矛盾的解决将促使现代设计积极发展。关键词:现代主义设计;后现代主义设计;矛盾 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A 相对于传统设计而言,现代设计是工业文明的产物,是对既有传统的扬弃与超越。现代设计所主张的民主,即设计为大众的思想,相对于为贵族服务的传统设计观念是一次伟大的变革和进步。但当现代设计逐渐发展为一种新的传统和固定的模式时,其自身的发展也同样要面临新的矛盾,即现代主义设计与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矛盾,所谓后现代主义设计思朝的兴起,正是这一矛的具体体现。 一、现代主义设计与后现代主义设计 现代主义是19世纪末期、20世纪初在欧美出现的一个内容庞杂的文化艺术、意识形态运动,包括的内容非常广泛, 具体到设计上则是把以往为权贵的服务方向改变为为广大人民服务为己任的探索,充满了社会乌托邦主义和社会工程动机,是一种具有高度民主化和社会主义色彩的知识分子的探索。它的目的不是创造个人表现, 而是努力于创造一种非人性的、能够以工业化方式大批量产的、普及的新设计,这样的设计很大程度上是基于降低成本、能够使设计为大多数人享用的目的。对于现代主义设计师来说,重要的不是风格, 而是动机,风格只是解决问题后的自然副产品而已。现代主义设计是充满民主色彩和革命色彩的设计运动,它目的明确,旗帜鲜明,直截了当。而在与之一脉相承的国际主义设计中,现代主义所提倡的高度理性日益显示出冷漠的气质和单调的作风。米斯?凡德罗所主张的“少即多”在国际主义风格中被形式化地遵循着,已经失去了以往功能主义应有的精神,甚至成为一种固执的教条模式,以技术主宰的工业文化造成的设计形式的单一与人性的温和关怀背道而驰,这意味着现代主义设计逐渐缺乏力量而最终被多元并存的时代精神所取代。所谓后现代主义思潮,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西方国家开始广泛出现的具有重大影响的文化思潮,涉及文学、艺术、语言、历史、哲学等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诸多领域。“后现代主义”这个词汇的含义的非常复杂,从字面上看,是指现代设计以后的各种风格或某种风格,因此它具有向现代主义挑战,否认现代主义的内涵。虽然设计上后现代主义至今仍处于风格繁杂、多元化发展的状态,但从总体上看,后现代主义设计宗旨非常明确,其中心是反对减少主义风格,主张以装饰手法达到视觉上的丰富,提倡满足心理要求和人文关怀,而不是单调的功能主义中心。因此后现代主义设计采用各种历史装饰,加以折衷处理,打破了现代主义一直以来的垄断,开创了新装饰主义新阶段。可以说,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的根基和传统进行的批判性反思。因此, 后现代主义设计思潮的兴起为观照现代主义设计提供了一面镜子,折射出现代主义设计自身的矛盾。 二、现代主义设计与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矛盾 福柯曾经指出,我们不应将现代性仅仅理解为处于前现代和后现代之间的一个时代, 而更应把现代性当作一种态度来加以看待。同样,我们也不应将后现代主义设计仅仅理解为

后现代主义文学

后现代主义文学 后现代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社会中出现的范围广泛的文化倾向,它在70至80年代达到了高潮。 重要流派和作家: 存在主义文学: 存在主义文学兴起30年的法国,流行于20世纪中期的欧美各国。存在主义文学是存在主义哲学在文学上的反映。法国作家萨特是其创始人,他的理论著作《存在与虚无》提出著名的“存在先于本质”的观点,从而建立了这一哲学体系。存在主义否定客观事物独立存在,强调人的价值高于一切,主张“重在行动”、“自由选择”和“积极进取”。但是,存在主义文学大多描写世界的荒谬和现实的肮脏,表现荒诞世界中孤独的人的失望和不幸,基调悲观。艺术上,存在主义文学力求寓哲理于作品,强调叙述的客观冷漠。存在主义文学主要是小说和戏剧。代表作家有萨特、加缪和彼伏瓦等。 法国,萨特《禁闭》,加缪《局外人》《鼠疫》,波伏瓦《女客》《他人的血》《一代名流》,梅勒《白色黑人》《一场美国梦》。 萨特 短篇小说《墙》,长篇小说《厌恶》,《哲学与虚无》,《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三幕悲剧《苍蝇》,代表作独幕悲剧《禁闭》,四幕悲剧《死无葬身之地》,独幕剧《恭顺的妓女》,长篇小说《自由之路》,三幕哲理论证剧《魔鬼与上帝》,最具争议的7幕悲剧《脏手》,自传性回忆录《七十岁自画像》。 思想倾向:表述存在主义的人学主张。 “存在先于本质” “文学介入论” 1.创作是为阅读而设的引导 2.阅读是引导下的创作 萨特的艺术风格: 1.极限境遇 2.自由选择的人物 《禁闭》最初取名《他人》 全剧只有四个人物,一个是不参与剧情的侍者。报社男编辑加儿散生、邮政局女职员伊内丝(同性恋)、贵妇艾丝黛尔(色情狂)。 名言“他人即地狱”的三层含义: 1.如果你不能正确对待他人,那么他人便是你的地狱 2.如果你不能正确对他他人对你的理解,那么他人的判断就是你的地狱 3.如果你不能正确对待自己,那么你也是自己的地狱 《禁闭》艺术特征: 1.题材的荒诞性 2.境遇的极限性 3.哲理的深刻性 荒诞派戏剧: 荒诞派戏剧出现于50年代法国文坛,后波及欧美各国,是二战后影响最大的现代主义戏剧流派。它在思想上受存在主义哲学影响,认为既然现实生活内容是荒诞的,那么其表现形式也应该是荒诞的。面对严酷的社会现实,人物虽有反抗,但方式消极。荒诞派戏剧强调

后现代主义:一种社会学的阐释

后现代主义:一种社会学的阐释 拉什 后现代主义已经成为美学、伦理学、哲学的话语对象,但是它还未成为严肃的系统的分析对象,尤其是还未成为严肃的社会学分析对象。本文作者的目的,就是本着严肃的态度对后现代主义进行系统的社会学描述。作者认为,后现代主义不是一种社会类型,而是一种文化范式。后现代主义表征的是一种非常特异的文化的意义状况。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结构特征是消解差异,因此后现代化的过程就是在文化领域消除分化和差异的过程。 如今,“后现代主义”一词已是家喻户晓了。在不少国家里,那些发行量很大的报纸连篇累牍地登载论述后现代主义的文章。电视里播放着无数的有关后现代主义问题的节目。从洛杉矶到柏林,发型设计师和年轻人经常光顾的时装店的营业员都听说过后现代主义,甚至可能对它还有自己的观点。在世界的主要都市里,那些能说会道的出租车司机总会把客人载到他们城市的市区,在那里就会发现新的后现代主义建筑物。 后现代主义一词在流行的同时,也变成了某种到处传播的陈词滥调。只要与文化沾上一星半点关系的学术刊物,都发表了关于后现代主义的专稿。各类出版社也不怕难为情地争相以后现代主义一词为自己的新丛书装门面,有的就直接把后现代主义标在书名中。然而,后现代主义一词却使不少具有左倾政治信念的严肃学者和知识分子感到心里很不自在。一些刊物的编辑自豪地宣称,他们从未刊登过一篇有关后现代性的文章。1987年12月在法兰克福由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政治和文化上的领袖人物格洛茨(P.Glotz )召集的德国社会主义知识界的一次历史性集会上,“后现代”一词频繁出现,当然,它只不过作为一个被嘲笑的字眼出现而已,而非漫骂。 可是当1989年夏我着手写作本书的时候,后现代主义已由5年前仅局限在对城市居住区的建筑风格的争论,发展成为知识分子和公众生活中的主要趋势,尤其对于年轻知识分子,后现代主义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今后,将会有更多的人,尤其是年

后现代主义文学

1.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①无视任何既定规范的、极度自由的、“破坏性”文学,是“反小说”和“反戏剧”, 即某种意义上的“反文学” ②不再追求终极价值,一切传统意义上对崇高事物的信念都是话语的短暂产物,不值 得“真诚”、“严肃”的对待它们,客观世界和人自身都被异化了,历史失去了方向和意义,社会体系不可改变,他们不愿意对重大社会、政治、道德、美学问题进行严肃认真的思考,不仅无视对这些问题的关切,而且无视这些问题本身,不再试图给世界意义 ③反对现代主义关于深度的“神话”,拒斥孤独感、焦灼感之类的深沉意识,将其消解 或平面化,它怀疑乃至否定文学的价值论和本体论 ④视世界为碎片,否定中心和结构的存在,还蓄意让作品中各种成分互相分解颠覆, 让作品无终极意义可以寻求,结构扑朔迷离,故事前后矛盾,难知究竟,人物的行为缺乏说得通的动机,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后现代主义的“不确定性” ⑤出现了明显的向大众文学和亚文学靠拢的倾向 ⑥写作原则和风格显现出两种十分不同的趋向,一是抛弃现代主义作家的艰深的文学 实验,从通俗文学、科幻小说、美国西部小说以及其他一些被看成是亚文学的体裁和作品中吸取养料,试图填平精英文学和大众文学间的鸿沟,另一种是继续推进现代主义的文学实验并超越它 ⑦冷漠性 2.存在主义流派的 是存在主义哲学的基础上形成的文学流派,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产生于法国,战后盛行于整个西方世界,代表:阿尔贝·加缪《局外人》、《鼠疫》 ①题材可能是现实的,也可能是神话的、虚构的,但不管怎样,它总表现出对人地生存状态的深切关注 ②基本主题是揭露世界和人的存在的荒诞性,肯定人的存在先于人地的本质,表现人在荒诞、绝望的境况中的精神自由和自由选择 ③抽出社会现象的历史性,对它们做架空的、抽象的、超历史的推论,他们还把人地自由绝对化,否定人的思想和行为要受外部世界和客观规律性的支配与制约,这正是历史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④反对宿命论,并不只是要人意识到自己陷入了精神的绝境,还试图以自我选择给在荒诞中苦苦挣扎的人们住处一条出路 3.荒诞派戏剧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久首先产生于法国,而后流行于许多西方国家的戏剧流派,它使荒诞本身戏剧化,使喜剧形式荒诞化,代表:让·热奈《女仆》,尤内斯库(秃头歌女)《椅子》①是对“某些存在主义和存在主义之后的哲学概念的艺术吸收,揭示了世界、人的处境和人自身的生存状态的荒诞性 ②它突破了传统戏剧的一切基本规律 4.新小说 5年代形成于法国,并不具有统一的美学纲领,它只是有一个松散的俱乐部式的文学团体,它的成员对很多问题的观点并不一致,但他们对小说和小说技巧的看法,激烈反传统,要彻底打破传统小说模式,全面革新小说艺术,心小说家贬低文学的思想性和倾向性,对文学

后现代主义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西方国家开始广泛出现的具有重大影响的社会文化思潮,它涉及文学、艺术(包括建筑的风格等)、语言、历史、哲学等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诸多领域。虽然这一思潮至今仍处于一种纷繁复杂、多元化的发展状态,但从总体上看,后现代主义思潮的目的性是非常明确的,就是要对现代文明发展的根基、传统等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批判性反思。因此,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可以说为观照现代性提供了一面新的镜子,既折射出现代性与传统的矛盾,又折射出现代性自身矛盾的方方面面。 后现代主义的哲学评价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指20世纪60年代以来整个西方以反传统哲学为特征的社会思潮和文化思潮,也是对现代文化哲学和精神价值取向进行批判和解构(deconstruct)的一种哲学思维方式和态度。这一反现代性思潮虽然孕育于30年代现代主义的母胎,但主要是后现代社会(又称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晚期资本主义)适应科学技术革命发展需要的产物,也是美国社会危机和精神异化的反映。在欧洲,以德里达、福柯、马尔特等为代表的后结构主义者企图由批判早期结构主义的一些基本观念出发来消解和否定整个传统西方体系哲学的基本观念;在美国,奎因、罗蒂等哲学家企图通过重新构建实用主义来批判、超越近现代西方哲学。他们既否定笛卡耳以来的西方哲学,又否定尼采以来的现代哲学。正是60年代兴起的后结构主义和新实用主义标志着后现代主义的建构。后现代主义者反对把历史看成是一个连续的、进步的过程。哈桑在《后现代转折》中对后现代主义的总体特征进行了一些概述,认为零乱性或片断性是后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后现代主义者只是割断联系,他们自称要持存的全部就是断片”。 后现代主义的核心主张就是反理性主义。反理性主义思潮的产生有其思想文化背景和社会历史背景。从思想文化背景上看,当代科学的发展出现了新的特点。尤其的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哥德尔的不完全定理等新的科学理论的提出,使传统理性主义对理性的绝对性、先验性的信念受到巨大冲击。这些新的科学理论为强调“不确定性”、“非中心性”、“非整体性”、“非连续性”等为核心内容的后现代主义所吸取和利用。从社会历史背景上看,传统理性主义者深信人类理性的力量,深信历史进步的必然,但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激化,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各种弊端也充分暴露出来,经过理性启蒙的世界并没有实现理性的许诺,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空前深重的灾难,正如霍克海默与阿尔多诺在1947年写就的《启蒙辩证法》中所指出的那样:“从进步思想最广泛的意义来看,历来启蒙的目的都是使人们摆脱恐惧,成为主人。但是完全受到启蒙的世界却充满着巨大的不幸”。后现代作为一种西方思潮,带有许多消极因素,如否定主义、虚无主义等,这些思想对于中国的文化建设是极为有害的,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挑衅。我们不仅要看到后现代思潮对我们的冲击,还要看到后现代主义给我们带来的严重的负面影响。 导致这种教育冲击的成因 1、思想的迷茫

美国后现代主义诗歌特征

保持骨骼轻盈:美国后现代诗歌概观 马永波 试着译一些英诗已有些年头,起初是由于对语言的兴趣,也是为了给自己的写作提供点儿新鲜的材料和视野,而我之对后现代主义诗歌感兴趣,大抵始于三年之前,那时“后现代”这一术语已渐渐流行、时髦起来,为广大诗人、批评家、社会学家所频繁使用,加之有些国内诗人纷纷自封为中国的“后现代”诗歌创始人,这一切都促使我产生了弄明白真正“原装”后现代主义诗歌的本来面目的想法。 依专家所言,后现代主义思潮起源于北美洲的文学批评,在六十年代,它几乎成了一个单单发生在美国的事件。其后,后现代主义的概念扩大到整个欧美大陆。所以,集中考察一下美国的后现代主义诗歌,则可以较为便捷地得到一个关于后现代思潮的典型景观。 当代的美国诗歌,较五十年代以前,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变得更重现实细节,更有地域色彩,更具体。这些转变与二战后美国对越南的侵略战争加诸人们意识上的影响有关,而现代科技,尤其宇航技术的发展,也给予了人们新的刺激,迫使人们以新的时空观念重新认识、估念人类在宇宙秩序中及个人在社会中的位置。美国当代诗歌在经历了第一次大战前夕,由庞德倡导的“意像派”所代表的童年期,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以艾略特为代表的鼎盛时期,已经进入它开阔的中年。二十世纪早期生活中所特有的种种剧烈的脱节,经济、政治、社会制度的土崩瓦解,现代人的自我与其种族历史的加速分离和异化,都已记录在艾略特的《荒原》、史蒂文斯的《风琴》等诗集里面。更年青的诗人已不满于艾略特式学院气的沉思和玄想,而是要更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去解剖真实,逃避个性的“非个人化”原则已被更深的沉入诗人的自我所代替。哲学也不再作为完整的认识世界的框架,而是分散在具体的现实感受之后,与生活结合得更紧密了。 这种转变的开始,则是始于一位艾略特的同时代者威廉.卡洛斯.威廉斯,一位儿科医生,同时也是一位抱负远大的诗人。和许多去英国取经的诗人,如庞德、艾略特不同,威廉斯一辈子生活在新泽西州的路特福德,也许,作为一个英国人的儿子,他比大多数美国诗人都更强烈地意识到去除英国诗歌的所有特征的必要性。艾略特对传统英诗格律的继承,对荷马以来整个欧洲文学传统的珍视,以及他阴郁的学院气质,都使得威廉斯认为《荒原》是对自由诗运动的背叛,是美国诗歌的一个灾难,一个误会。他决心抓住工业化美国的实质,从形式上、内容上发展一种美国自己的新诗。1946年,威廉斯苦心经营的五卷本巨著《佩特森》第一卷问世,这部富于地域乡土色彩的史诗性作品,将自我与广袤美国融为一体,显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一个从理论上难以精准下定论的一种概念,因为后现代主要理论家,均反对以各种约定成俗的形式,来界定或者规范其主义。目前,在建筑学、文学批评、心理分析学、法律学、教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诸多领域,均就当下的后现代境况,提出了自成体系的论述。他们各自都反对以特定方式来继承固有或者既定的理念。由于它是由多重艺术主义融合而成的派别,因此要为后现代主义进行精辟且公式化的解说是无法完成的。若以单纯的历史发展角度来说,最早出现后现代主义的是哲学和建筑学。当中领先其他范畴的,尤其是六十年以来的建筑师,由于反对全球性风格(International Style)缺乏人文关注,引起不同建筑师的大胆创作,发展出既独特又多元化的后现代式建筑方案。而哲学界则先后出现不同学者就相类似的人文境况进行解说,其中能够为后现代主义大略性表述的哲学文本,可算是法国的解构主义了。 ] 1 历史背景 2 哲学 2.1 文学批评及文化理论 2.2 社会批评 3 艺术创作及人文思潮 3.1 建筑 3.2 设计 3.3 文学 3.4 电影 3.4.1 堂皇语境的终结与多元化 3.4.2 解构主义的启示 3.4.3 社会文化领域的更迭态势 3.4.4 审美意识的新趋向 4 资料来源 5 外部连结 [编辑] 历史背景 若论者接受现代主义是战后社会的处境:人类以刻苦自强精神来重建文明,建立自工业革命以来最大的社会发展运动,当中又结合美国的清教精神,和冷战时代的美苏二元对立政治方式,那么我们就可了解到为何后现代主义衍生的文化信念会是反对主流方案、反对单一以理性为中心、反对二元对立,更反对功能主义和实用主义为主的美式文化生活。相反的,对于现代主义以前的旧式社会生活方式,人们却充满了怀念之情。建筑师对都市文明和乡间生活的反思,引发我们对现代工业社会和资本主义对人类正面和负面影响的思考。当然由于我们已经没有办法脱离现代生活方式的制约,而各种现代主义所带来的恶果,并

后现代主义小说的研究现状述评

第29卷 第5期2010年10月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J ou rnal of Lanzh ou J iaotong University V ol.29N o.5 O ct.2010 文章编号:1001 4373(2010)05 0031 03 后现代主义小说的研究现状述评 任红红 (兰州交通大学文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 摘 要:国内外后现代主义小说的研究成果可谓汗牛充栋,国外学者对后现代主义文学地研究起步较早,是伴随 后现代主义概念及其特征辨析与界定开始地。国内对后现代主义小说地研究始于19世纪80年代,与现代主义小说地译介与研究如影相伴,如 新小说和 黑色幽默等后现代主义小说流派,和存在主义小说、意识流小说等一起被引进。纵观近二十多年以来国内外后现代主义小说的研究成果,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后现代主义小说的总体特征研究、后现代主义小说写作模式研究、后现代主义小说的文化层面研究三个方面。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小说研究现状;总体特征;写作模式;文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国内外后现代主义小说的研究成果可谓是汗牛充栋,国外学者对后现代主义文学地研究起步较早,是伴随 后现代主义概念与特征辨析与界定开始地。国内对后现代主义小说地研究始于19世纪80年代,与现代主义小说地译介与研究如影相伴,如 新小说和 黑色幽默等后现代主义小说流派,和存在主义小说、意识流小说等一起被引进。 国内最早对后现代主义理论的介绍和传播得益于弗雷德里克!杰姆逊1985年在北大做的?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讲座。80年代后期在国内外国文学研究者中,王宁是最早向学界和国人大力推介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学者。1991年王宁等翻译出版了荷兰人佛克马和伯顿斯编选的?走向后现代主义#,1992年王岳川等人编译的?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美学#出版,1993年刘象愚等翻译出版了哈桑的?后现代主义的转折#一书,1994年柳鸣九主编?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一书出版,书中辑录了一些中国学者关于西方后现代主义理论和作品进行研究系列论文。1997年盛宁著?人文困惑与反思――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批判#一书,对西方后现代主义理论与文学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研究。关于后现代主义理论研究的著作还有很多,陈晓明在其?后现代主义# (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一书的导言中进行了详细梳理。 国外对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研究在这借用苏珊!桑塔格的一句话来概括: 20世纪后半叶的文学是一个研究得非常深入的领域,人们密切关注的几大语种里似乎不太可能还有什么杰作有待人们去发现了(见??巴登夏日%的序言#,?外国文学研究#,2006.3)。国外的研究史料集1994年以前的可参阅Contempo rar y L iterar y Criticism(Gale Gro up 1994)。柳鸣九编选的?新小说派研究#中也译介了一些国外评论家对 新小说的研究成果。近几年的研究史料,国内译介进来的很多,可谓是数不胜数。如在?外国文学研究#人大复印资料的2006年第3期,就有4篇国外学者关于后现代主义小说研究的文章:苏珊!桑塔格的??巴登夏日%的序言#,希利斯!米勒写的?文学中的后现代伦理:晚期德里达、莫里森及其他#。还有两篇都是研究拉美著名的后现代主义小说家巴尔加斯!略萨的小说?天堂在另一个街角#,分别是凯!巴赫的?巴尔加斯!略萨谈他的?天堂在另一个街角%#和芭!穆希卡写的?对?天堂在另一个街角%的评论#。 在国内,经过了80年代的理论论争,许多学者经历了质疑和批判&&&接受&&&理性批评等几个阶段。研究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学者越来越多,2002-2008年间是后现代主义小说研究的顶峰,取得了相当的成就,有多部专著和上千篇论文问世。专著如下:王钦峰著?后现代主义小说论略#、陈世丹著?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艺术论#、胡全生著?英美后现代主义小说叙述结构研究#、曾艳兵著?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研究#等。单篇的研究论文散见于各级各类期刊,对此笔者做了粗略统计,从1994&2008年共有论文(包括硕士、博士学位论文)一千多篇,其中:08年140多篇,07年近200篇, 06年150多篇,05年120多篇。以下将从后现代主义小说的总体特征研究、后现代主义小说写作模式地研究、后现代主义小说的文化层面研究三个方面对前人的成果进行梳理: 一、关于后现代主义小说总体特征的研究 1.传统文学类别完整性的复杂化。这种观点是后现代主义小说特征的最早认定,代表学者是莱斯利!菲德勒。菲德勒在其文章?超越界限,弥补鸿沟#(1969)中以?尤利西斯# *收稿日期:2010 06 10 基金项目:2009年甘肃省社科规划课题: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多元文化构建 作者简介:任红红(1978 ),女,甘肃临洮人,文学硕士,教师,主要研究西方当代文学、文论。

论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区别

摘要:本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从科学哲学的角度,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科学观作了较为全面的比较。全文共分为四章: 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设计首先从建筑开始。长期以来,建筑设计是为极少数权贵服务的,这一点从西方建筑发展史可以清楚地看出,因为其建筑设计不是为王公服务,就是为教会服务,或者为国家服务。美国评论家罗伯特·休斯(robert,hughes)所谓“穷人没有设计”。从20年代前后开始,欧洲一批先进的设计家、建筑家形成一股势力,掀起了现代意义上的所谓新建筑运动。尽管这个运动的内容非常庞杂,但是与现代主义的思想意识是相一致的。包括精神上、思想上的改革——设计的民主主义倾向和社会主义倾向;包括技术的进步,特别是新的材料——钢筋混凝土、平板玻璃、钢材的运用,也包括新的形式——反对任何装饰的简单几何形状,以及功能主义倾向,从而把阶级社会以设计为权贵服务的立场和原则打破了,把几千年以来建筑完全依附于木材、石料、砖瓦的传统打破了。 现代主义设计从建筑设计开始,很快便影响到城市规划设计、环境设计、家具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平面设计和几乎所有的传达设计等领域,成为一场前所未有的、声势浩大的设计运动。 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发展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人们对现代主义单一的设计艺术形式、单纯追求理性而忽视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导致产品形式的千篇一律而感到厌倦,越来越受到批评,于是就出现了所谓的“后现代主义”设计艺术。 关键词:比较;区别;单纯追求 一、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简介: 现代主义建筑是指二十世纪中叶,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导地位的一种建筑思想。这种建筑的代表人物主张:建筑师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要求的崭新建筑。因此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的色彩,又称为现代派建筑。 当时影响最大的是建筑设计,所以这里我也用建筑论述我自己所理解的现代主义风格。我觉得现代主义最主要的内容是设计为大众;强调功能性;反装饰;理性主义;经济主义;批量标准生产。像在1910年,格罗佩斯就开始提出探用工业手段批量生产,价格低廉的,为大众的住宅,同时也提出构件的建筑方法的设想。还有一位现代主义大师,科布西耶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建造公寓就是明显的功能主义的,六个面,反装饰的。科布西耶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建的公寓。 后现代主义设计一种具有明确宗旨的设计风格,而是一种在形式上对现代主义进行修正的设计思潮与理念。首先提出的一整套关于建筑的思想体系和设计方法,决定了后现代主义风格首先表现在建筑设计上,而后再影响到其他领域。其方式一是后现代主义已成为一股发展的潮流和一种时尚的象征,而后现代主义建筑师则是这一时尚的代表,同时又跨越了设计领域的界线,成为其他设计领域的设计师。二是建筑师认为产品设计是建筑设计的一部分,同样投入极大的热情,从而带动了其他设计领域后现代主义风格的发展。 二、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的背景: 现代主义设计是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德国等欧洲国家,在二三十年代达到高峰,二战以后通过美国影响到全世界,六七十年代走向衰落的一场国际性运动。它主张设计要适应现代化大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运用新技术、新材料进行设计,提出艺术与科技象相结合的“机——器美学”,反对因袭传统,厌恶附加装饰,强调功能主义,用科学的、客观的、理性的精神进行设计。希望通过现代设计来提高社会发展水平,改善人民生活,表现出强烈的民主主义和理想主义精神。

第十章 20世纪后现代主义文学

第十章 20世纪后现代主义文学 一、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节、概述(4学时) 第二节、海勒(2学时) 第三节、马尔克斯(2学时) 二、注意事项: 1、后现代主义是当代西方的“显学”,学生接受比较困难,讲授时一定要深入浅出; 2、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文化思潮,要注意此期文学的泛文化倾向。 第一节概述(2学时) 一、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1、系统介绍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产生和基本特征; 2、要求学生了解后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文化背景; 3、要求学生掌握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二、教学内容: 1、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产生 A、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 B、后现代知识状况 C、后哲学的发展 D、文化传统 2、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A、削平深度走向平面 B、颠覆体裁解构形式 C、元小说与元叙述 D、宇宙意识与迷宫模式 E、膨胀话语置换数码 F、毁灭性创造与裂变式重组 三、教学重点: 1、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四、教学难点: 1、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文化意义 五、教学内容的深化与拓宽: 1、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反美学倾向 六、教学方式与教具:教学方式以多媒体为主,教具为计算机、投影仪和屏幕 七、师生互动设计 组织学生思考并讨论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八、讲授提纲: 一、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产生 20世纪中期,随着科技和经济的迅速发展,现代西方社会进入了后工业阶段,而现代西方文化也经历了一次次新的裂变,随之全面推进到后现代时期。随着一次次理论撞击和兼容,后现代主义逐渐崭露头角,并迅速扬弃现代主义而成为风靡当代西方的“显学”。

1、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 其一、后现代主义思潮表现了一部分西方知识分子对当代资本主义官僚政治秩序的强烈不满,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对人的尊严的摧残的严厉控诉。 其二、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在传统上受人尊敬的人文科学和艺术的生成和发展构成了威胁,使得一部分艺术家和思想家的创作理想和学术目标发生了重大偏离。 其三、当代资本主义的文化危机还表现为知识分子的角色、职责、地位和存在价值的危机。 ? 其四,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商业活动已经全面地扩张到了文化领域,艺术创作和精神创造活动被强行纳入了商品生产的程式之中。 其五,随着资本主义社会工业化的基本完成,社会中的每一个个体已被完全职业化和角色化,因而失去了对自我价值的终极追求。 其六、信息时代刺激了各种理论迅速转化成商品,这就使当代理论成为不断膨胀的话语,一种夸张而刺激的广告,一种追新求变的“操作”。 其七、随着新技术革命的蓬勃发展,“科学技术”、“现代性”、“理性”等日益显示出它们的冷漠的压制人性或违反人性的一面。 2、后现代知识状况 在人类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的过程中,随着人类知识的空前膨胀,知识的本质已经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首先,科学知识是一种“话语”。现代最先进的“科技”无一不与“语言”相关。在这种情况下,任何无法变成数字信码而加以传递的知识都将有可能被淘汰,不易精密化、电脑化的人文科学前途未卜。 其次,随着电脑霸权的形成,一种特殊的逻辑应运而生:知识已不再是一种为专家或权威所独占的工具。在一个多元的世界里,人们将以异质的标准来面对各种知识。 其三,后现代来临之时,在知识领域悄悄地进行着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研究的范式发生了逆转:由外在呼唤人性解放、理想、正义等堂堂话语转入人的意识拓进、语言游戏和结构分析。 其四、通货膨胀是后现代主义文化知识的经济基因,它使一切都成为商品并进入流通领域,这就注定了一切物质和知识的产品均将迅速更新换代。 3、后哲学 后现代主义的文化哲学作为一种增生极快的超级边际理论,是现代西方哲学中的各种思潮、流派、观念的综合或拼贴,是与存在主义、唯意志主义、实用主义、弗洛伊德主义、新托马斯主义、结构主义、女权主义等哲学思潮及西方“新马克思主义”同步扩变的。在这样的基础上,后现代主义形成了自己的“后哲学”。这种理论反对人类中心主义,反对理性中心主义,反对普遍主义。它体现在哲学上,是“元话语”的失效和中心性、同一性的消失;体现在美学上则是传统美学趣味和深度的消失;体现在文艺上则表现为精神维度的消逝;体现在宗教上,则是关注焦虑、绝望、自杀一类课题,以走向“新宗教”来挽救合法性危机的根源──信仰危机。 4、文化传统 西方文学在经历了文艺复兴、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历史发展之后,几乎穷尽了所有的风格技巧和叙事模式,进入了其自身发展的极致。后现代主义对文学传统的解构则使得“西方文化史上由来已久的‘被置于主流之外的一股潜流的全面复兴成为可能’”,“意味着被现代主义‘废除’了的艺术风格的‘复兴’”。因此,后现代主义以一种与现代主义作家的精英意识彻底决裂的精神,对文化传统进行了全面的反叛。 二、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论述什么是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论述什么是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思潮本身具有很复杂的背景,严格地说,现代主义不是一个什么流派,而是由许多具有现代主义创作手法派别汇成的一股文艺思潮,包括美术、音乐、戏剧和建筑等等。十九世纪后期,第二次工业革命震碎了人类千百年来的文化传统。现代工业和城市化的兴起,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愈加疏远冷漠,社会变成了人的一种异己力量,作为个体的人感到无比的孤独。二十世纪初期的两次世界大战中,人类使用借助科技发明的武器大规模屠杀自己的同类,西方的自由、博爱、人道理想等观念被战争蹂躏得体无完肤,西方文明被抛进了一场深刻的危机之中,现代主义应运而生。在思想方面,非常突出地表现为对传统的叛逆态度,在人与世界、社会的关系上,现代派作家的作品表现了人与社会的分离,外在的世界作为人的异己的、陌生的、对立的环境包围了孤独无靠的人。人与人之间的隔绝是许多现代主义作品中常见的主义。在艺术特征上,现代主义主张表现论,反对再现论,强调主观性、自我表现。重视艺术想象,强调艺术直觉提出心里现实主义的理论吧内心的想象高置于客观现实之上。 后现代主义思潮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西方国家开始广泛出现的具有重大影响的社会文化思潮,它涉及文学、艺术(包括建筑的风格等)、语言、历史、哲学等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诸多领域。虽然这一思潮至今仍处于一种纷繁复杂、

多元化的发展状态,但从总体上看,后现代主义思潮的目的性是非常明确的,就是要对现代文明发展的根基、传统等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批判性反思。因此,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可以说为观照现代性提供了一面新的镜子,既折射出现代性与传统的矛盾,又折射出现代性自身矛盾的方方面面。 那么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有什么关系呢?从形式上讲,后现代主义是一股源自现代主义但又反叛现代主义的思潮,它与现代主义之间是一种既继承又反叛的关系;从内容上看,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源于工业文明、对工业文明的负面效应的思考与回答,是对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剥夺人的主体性、感觉丰富性的死板僵化、机械划一的整体性、中心、同一性等的批判与解构,也是对西方传统哲学的本质主义、基础主义、“形而上学的在场”、“逻各斯中心主义”等的批判与解构;从实质上说,后现代主义是对西方传统哲学和西方现代社会的纠正与反叛,是一种在批判与反叛中又未免会走向另一极端——怀疑主义和虚无主义——的“过正”的“矫枉”。

英国后现代主义文学

Part One Fiction: 1. New Writings of the Traditional writers Aldous Huxley (1894-1963) Ape and Essence (1948) 《猿与本质》 The Genius and the Goddess (1955) Island (1962) Joyce Cary (1888-1957) The Horse’s Mouth 《马嘴》1944 Second trilogy: A Prisoner of Grace (1952) 《荣幸的囚徒》 Except the Lord (1953) Not Honour More (1955). George Orwell (1903-1950) Animal Farm 《动物农场》1945 Nineteen Eighty-four 《1984》1949 Evelyn Waugh (1903-1966) The Sword of Honour (war trilogy): 《荣誉之剑》 Men at Arms 1952 Officers and Gentlemen 1955 Unconditional Surrender 1961 Graham Greene (1904-1991) The Heart of the Matter (1948)《问题的核心》 The Third Man (1949)《第三者》 The End of the Affair (1951) 《恋情的终结》 The Quiet American (1955)《沉静的美国人》 Our Man in Havana (1958)《我们在哈瓦那的人》 A Burnt-Out Case (1961) 《一例治愈的麻风病》 The Comedians (1966) 《喜剧演员》 Travels with My Aunt (1969) 《与姨妈旅行》 The Honorary Consul (1973) 《荣誉领事》 The Human Factor (1978)《人性因子》 Anthony Powell The Dance to the Music of Time (1951-1975)《与时代合拍的舞蹈》Charles Percy Snow (1905-1980) Strangers and Brothers series 《陌生人和兄弟们系列》 George Passant, 1940 《乔治·巴桑特》 The Light and the Dark, 1947 《光明与黑暗》 Time of Hope, 1949 《希望的年代》 The Masters, 1951 《院长们》 The New Men, 1954 《新人》 Homecomings, 1956 《回家》 The Conscience of the Rich, 1958 《富人的良心》 The Affair, 1959 《事件》

后现代主义

Postmodernism on the French lieutenant?s woman Postmodernism is a term describing large-scale changes in intellectual thought, cultural production, and global societies beginning in the mid 20th century. Postmodernist thought has had large implications in philosophy, art, critical theory, literature, architecture, history, and culture. The term has been stretched over many different debates, and many would argue that any single cohesive definition is impossible. However, most definitions of the term are undoubtedly related and a basic summary is possible. Postmodernist scholars tend to emphasize the cultural contingency or relativity of different forms of intellectual production, claiming that there is no way for human beings to communicate in a language completely emptied of myth, m Postmodernist writers often point to early novels and story collections as inspiration for their experiments with narrative and structure etaphor, or cultural bias. Postmodernist fiction rejects the notion of universal truths and plays with the possibilities of interpretations, multiple perspectives, uncertainties, and contradictions. The novel, therefore, does not profess to be a coherent whole, and subverts both the expectations of narrative closure and of the disclosures previously provided by the omniscient narrator. Christopher Norris suggests that: The main point of post-modernist narratives is to challenge, subvert, or paradoxically exploit the conventions in play when we make sense of texts. This involves a high-degree of self-conscious contrivance and, by implication, a manipulative stance outside and above the story-line flow of events. In this sense […] post-modernism carries along with it a strong …meta-narrative? tendency which precisely undermines the na?ve habit of trust in first-order natural narration. In other words, postmodernist fiction is characterised by a strong met fictional impetusPostmodernism encompasses a reinterpretation of classical ideas, forms and practices and reflects and rejects the ideologies of previous movements in the arts. The postmodern movement has made way for new ways of thinking and a new theoretical base when criticizing art, literature, sexuality and history. Postmodernism encompasses a reinterpretation of classical ideas, forms and practices and reflects and rejects the ideologies of previous movements in the arts. The postmodern movement has made way for new ways of thinking and a new theoretical base when criticizing art, literature, sexuality and history. John Fowles' 1969 novel "The French Lieutenant's Woman" has become a modern classic but it is a complex novel and can be daunting to study. This accessible guide offers detailed readings of the text as well as accounts of Fowle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