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基础知识

光的基础知识
光的基础知识

光的基础知识

光的基础知识

1、光的本质:

光的本质是电磁波,是整个电磁波谱中极小范围的一部分光是能量的一种形态;

可见光是电磁辐射谱中能够引起人眼视觉的部分。

可见光组成了所谓电磁光谱的一部分,电磁光谱存在于收音机和电视信号中,包括红外和紫外辐射,x射线,核辐射和宇宙辐射。在这些电磁辐射中,只有光波是动物和人眼可见的。该光谱也包括标准的50赫兹交流电(波长6000千米)和波长380-780纳米(=10-9米)的可见光部分。不同的波长给人眼造成不同的颜色感觉,从红、橙、黄、绿、蓝、靛(即蓝紫)到紫。

2、光通量(光束):

为光源所发出的光线(条数),单位为流明(lm),例如一节能灯的发出780(条)光线,则总光通量(光束)为780流明。

3、照度:

为每一单位面积所通过的光线,单位为lx.(lm/m2)

4、亮度:

与照度定义几乎相同,如果我们把每一物体都视为光源的话,那么亮度就是描述光源光亮的程度,而照度正好是把每一物体都作为被照物体,用一块木板来举例说明,当一定光束照到木板时我们讲木板有多少照度,然后木板将多少光束反射到人眼,就称为木板的多少亮度,那么有如下式子:亮度等于照度乘以反射率。

在同一房间同一位置一块白布和一块黑布的照度是相同的,而亮度是不同的。

5、光强:

为通过1立体角的光线条数,(通光束的密度)。光强的单位是光度测定的基本单位,也是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之一。为了复现光强度的单位,光的基准器最初为蜡烛,所以光强度单位早称为(烛光)。后来随着科技发展,光基准器改为钨丝灯,又改为黑体,1948年后,光强度单位正式定名为坎德拉(cd)。

6、眩光、怎样控制眩光:

视野内有亮度极亮的物体或强烈的亮度对比,则可引起不舒适或造成视觉降低的现象,称为眩光。造成人眼视力降低的眩光称失能眩光;使人有不快之感的眩光称为不舒适眩光。一般有两种控制眩光的方法:1、直接控制光源的亮度或采用透光材料减弱眩光;2、用灯具保护角控制眩光。

7、光源的色表(色温),色温与心理:

由于人们是用与光源的色度相等或近似的完全辐射体的绝对温度来描述光源的色表,因此光源的色表又称为光源的色温。

色温:光源发射光的颜色与黑体在某一温度下辐射光色相同时,黑体的温度称为该光源的色温。色温在3300K以下有稳重的气氛,温暖的感觉;色温在3000--5000K为中间色温,有爽快的感觉;色温在5000K以上有冷的感觉。高色温光源照射下,如亮度不高则给人们有一种阴气的气氛;低色温光源照射下,亮度过高会给人们有一种闷热感觉。在同一空间使用两种光色差很大的光源,其对比将会出现层次效果,光色对比大时,在获得亮度层次的同时,又可获得光色的层次。

显色性是指光源的光照射到物体上所产生的客观效果。如果各色物体受照的效果和标准

光源(黑体或重组日光)照射时一样,则认为该光源的显色性好(显色指数高);反之,如果物体在受照后颜色失真,则该光源的显色性就差(显色指数低)。显色性也称演色性或传色性。

8、色觉的生理基础:

物体发出的光线通过角膜、房水、晶体及玻璃体,使物象聚焦于视网膜,由视网膜的感光细胞转化为神经冲动,再传导到大脑的高级视觉中枢,产生视觉。人类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有两种:杆状细胞和锥状细胞。杆状细胞对光的感受性很高,锥状细胞对光的感受性很低。因此在微弱的照度下只有杆状细胞工作,随着亮度不断增加,锥状细胞的作用出不断增大,最后锥状细胞起主导作用。杆状细胞不能分辨颜色,只要锥状细胞才有色觉。

9、效率

a)、光源发光效率

是指一个光源所发出的光通量φ与该光源所消耗的电功率P之比。

b)、灯具效率

灯具效率是指在规定条件下测得的灯具所发射的光通量值与灯具内所有光源发出的光通量测定值之和的比值。

10、制造厂家一般会给出哪些参数说明电光源的特性:

a) 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按光源预定要求进行工作所需要的电压和电流。在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运行时具有电好的功率

b) 额定功率:电光源在额定工作条件下所消耗的有功功率

c) 额定光通量和发光效率:额定光通量是反映电光源在额定工作条件下发出的光通量,平时简称光通量;发光效率是指电光源每消耗1W电功率所发出的光通量。在产品目录中提出的光通量和发光效率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下降。

d) 寿命:电光源的寿命有全寿命、有效寿命(指电光源的发光效率下降到初始值的70%时为止的使用时间)、平均寿命

e) 光谱能量的分布曲线:光谱能量分布曲线表示电光源所辐射各波长的光的成分和相对强度的分布状况,这种按不同波长所对应的相对强度绘制的曲线称为电光源相对光谱能量分布曲线。

f) 色温

g) 显色性

h) 频闪效应:电光源采用交流电源供电时,由于交流电作周期性的变化,因而电光源所发出的光通量也随之作周期性的变化,这会使人眼产生闪煤油的感觉。热辐射光源的发光体的热惰性大,所以闪烁感觉不明显,但气体放电灯较为明显。

关于色温的知识

关于色温的知识

色温:光源发射光的颜色与黑体在某一温度下辐射光色相同时,黑体的温度称为该光源的色温。

因为大部分光源所发出的光皆通称为白光,故光源的色表温度或相关色温度即用以指称其光色相对白的程度,以量化光源的光色表现。根据Max Planck的理论,将一具完全吸收

与放射能力的标准黑体加热,温度逐渐升高光度亦随之改变;CIE色座标上的黑体曲线(Black body locus)显示黑体由红——橙红——黄——黄白——白——蓝白的过程。黑体加温到出现与光源相同或接近光色时的温度,定义为该光源的相关色温度,称色温,以绝对温K(Kelvin,或称开氏温度)为单位(K=℃+273.15)。因此,黑体加热至呈红色时温度约527℃即800K,其他温度影响光色变化。

光色愈偏蓝,色温愈高;偏红则色温愈低。一天当中画光的光色亦随时间变化:日出后40分钟光色较黄,色温3,000K;正午阳光雪白,上升至4,800-5,800K,阴天正午时分则约6,500K;日落前光色偏红,色温又降至纸2,200K。其他光源的相关色温度。

因相关色温度事实上是以黑体辐射接近光源光色时,对该光源光色表现的评价值,并非一种精确的颜色对比,故具相同色温值的二光源,可能在光色外观上仍有些许差异。仅凭色温无法了解光源对物体的显色能力,或在该光源下物体颜色的再现如何。

不同光源环境的相关色温度

光源------------------色温

北方晴空8000-8500k

阴天…………………6500-7500

夏日正午阳光………5500k

金属卤化物灯………4000-4600k

下午日光……………4000k

冷色营光灯…………4000-5000k

高压汞灯…………3450-3750k

暖色营光灯………2500-3000k

卤素灯………………3000k

钨丝灯………………2700k

高压钠灯…………1950-2250k .

蜡烛光……………2000k

光源色温不同,光色也不同,色温在3300K以下有稳重的气氛,温暖的感觉;色温在3000--5000K为中间色温,有爽快的感觉;色温在5000K以上有冷的感觉。不同光源的不同光色组成最佳环境,如表:

色温……光色……气氛效果

>5000K…清凉…(带蓝的白色) 冷的气氛

3300-5000K…中间…(白) 爽快的气氛

<3300K…温暖…(带红的白色) 稳重的气氛

a. 色温与亮度高色温光源照射下,如亮度不高则给人们有一种阴气的气氛;低色温光源照射下,亮度过高会给人们有一种闷热感觉。

b. 光色的对比在同一空间使用两种光色差很大的光源,其对比将会出现层次效果,光色对比大时,在获得亮度层次的同时,又可获得光色的层次。

《光现象》基础知识复习.doc

姓名:_________ 1、光源:自身能够的物体叫光源。分为:和0 2、一束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它会分解成___ 、_____ 、____ 、____ 、 ____ 、 ____ 、 ___ 依次排列的 彩色光带。这个实验显示的现象叫做,第一个研究这一现象的物理学家是。 3、光的三原色:(如电视机的荧光屏),将它们按等比例混合后就得到____________ 色;颜料的三原 色:,将它们按等比例混合后就得到色。 4、红外线最显著特征:—效应,应用:取暧、摇控、探测、夜视等,太阳热主要以形式传到地球。 5、紫外线最显著特征:能使o应用:等,适量照射紫外线有利于身体健康。 工人焊接时要戴面罩,防1上紫外线。大气中臭氧可以减少紫外线(氟利昂或氟氯破化物形成臭氧空洞)。 6、光的直线传播:光在中是沿传播。如:、、 等。光在真空中(或空气中)传播速度是m/so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8、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的光我们的眼睛。 9、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上;反射光 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在法线两侧,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 的)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 10、平面镜成像特点:(1)像与物体大小(2)像到镜面的距离 物体到镜面的距离。(3)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4) 平面镜成的是像。物体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是平面镜成像,像是、、O 11、平面镜的应用:(1)可以(2)。应用:照镜了、潜望镜、扩大视野等。 12、红光照在上身白衣服、下身蓝裤子时,上身呈、下身;白色物体能反射,黑色物体 吸收;有色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色光,其他光被吸收。有色透明物体透过 色光,其他色光被吸收。 13、小孔成像的原理是:,所成的像、、(放大、缩小、等大)。 (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倒立的实像,一定是圆的,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基本练习 1、下列四句词语所描述的光现象中,光源的事() A.红光满面 B.金光闪闪 C.波光粼粼 D.火光冲天 2、透过蓝色玻璃看周围的物体,正确的事() A.观察红色物体,可以看到黑色 B.观察黄色物体,可以看到绿色 C.观察绿色物体,可以看到蓝色 3、能够不停的向外辐射红外线的是 A.只有发红光的物体才能辐射 B. C.只要是发光体都向外辐射0.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红外线是红色的,紫外线是紫色的 C.所有的光人眼都能看到 D.观察任何颜色物体,看到的都是蓝色 《光现象》基础知识复

摄影光学基础知识

摄影光学基础知识 照相机的工作过程,概略地说是应用光学成象原理,通过照相镜头将被摄物体成象在感光材料上。下面将粗略地介绍摄影光学成象原理:人类对于光的本性的认识,光线的传播及透镜成象原理。 人类对于光的本性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又曲折的过程。在整个18世纪中,光的微粒流理论在光学中仍占优势,人们普遍认为光是微小的粒子组成的,从点光源发出并以直线向四面八方辐射。19世纪初,以杨氏(Young)和菲涅耳(Fresnel)的著作为代表逐步发展成今天的波动光学体系。如今对光的本性认识是:光和实物一样,是物质的一种,它同时具有波的性质和微粒(量子)的性质,但从整体来说,它既不是波,也不是微粒,也不是它们的混合物。 从本质上,讲光和一般无线电波并无区别,光和电磁波一样是横波,即波的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一个发光体就是电磁波的发射源,发光体发射的电磁波向周围空间传播,和水波波动产生的波浪向四周传播相似。强度最大或最小的两点距离称为波长,用λ表示。传播一个波长所需的时间称为周期,用T表示,一个周期就是一个质点完成一次振动所需要的时间。1秒内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用ν表示。经过1s振动传播的距离称为速度,用“v”表示。波长、频率、周期和速度之间有如下关系: v=λ/T ,ν=1/T,v=λν 由此可见,光的波长与频率成反比。实际上光波只占整个电磁波波段的很小一部分, 见图1-2-1。 波长在400~700nm的电磁波能够为人眼所感觉,称为可见光,超过这个范围人眼就感 觉不到了。不同波长的可见光在我们的眼睛中产生不同的颜色感觉,按照波长由长到短, 光的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青、蓝、紫等色。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在真空中具有完全 相同的传播速度,数值是c=300,000km/s。

初二物理经典 光的反射(基础)知识讲解

光的反射(基础) 【学习目标】 1.了解光在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 2.掌握光的反射定律,并能用光的反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3.理解在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4.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区别。 【要点梳理】 要点一、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光射向物体表面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基本概念: 一点入射点光线射到镜面上的点,用“O”表示。 三线法线通过入射点,垂直于镜面的直线,用虚 线表示如图ON 入射光线射到反射面上的光线,如图AO。 反射光线被反射面反射后的光线,如图中的OB。 两角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如图所示“i” 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如图所示“r”。 1、入射角和反射角分别是指,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不能误认为是光线和平面镜的夹角。 2、法线是过入射点垂直平面镜的虚线,是为了研究问题方便引入的。 3、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都有方向,所以在描述的时候要注意按光的传播方向叙述字母。如上图中:入射光线AO,反射光线OB。 4、发生反射现象时,光又反射回原介质中,所以光的传播速度不变,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5、我们能够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的反射,反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如下图所示: 要点二、【高清课堂:《光的反射》】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1、实验探究 (1)提出问题:光在反射时遵循什么规律?(反射光沿什么方向射出) (2)实验器材:激光笔、白色硬纸板、平面镜、量角器等。 (3)实验步骤: ①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如图甲所示:

②在纸板上画出两条入射光线,用激光笔沿入射光线射入,找到对应的反射光线。 ③观察两组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猜想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 a、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镜面的夹角相等; b、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关于法线对称。 ④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如图乙,观察还能看到反射光线吗? ⑤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角i和r。 表格: 实验次序 角 i 角 r 第一次4 5o 45o 第二次6 0o 60o (4 ①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共面 ②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法线居中 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两角相等 2、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让光逆着原来反射光线的方向射到平面镜,那么,它被反射后逆着原来的入射光的方向射出。如下图所示: 要点诠释: 1、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观察不到反射光线,证明三线共面;通过测量比较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关系可以证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对称,并且对称还意味着分居法线两侧。 2、反射定律是用来确定反射光线位置的,对应每一条确定的入射光线而言,反射光线是唯一的。 3、如果光线垂直射向平面镜,入射角为0o,反射角为0o,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重合。 要点三、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镜面反射:光线照到平滑的表面上(如:平静的水面、抛光的金属面、平面镜),发生镜面反射。这时入射光平行,反射光也平行,其他方向没有反射光。 2、漫反射:光线照到凸凹不平的表面上,发生漫反射。凸凹不平的表面会把光线向四面八方反射。

光现象总复习-知识点例题习题全

分析:红、绿、蓝三种色光叫色光的三原色; 红光和绿光混合是黄色,红光和蓝光混合是品红色,绿光和蓝光混合是黄色;三种色光混合是白色.解答:解:转盘上红色部分反射出红光,黄色部分反射出黄光,红光和黄光混合是白色. 故选D. 例3 五一佳节,在常州紫荆公园月季花展上,小明将红色滤色镜(即红色玻璃)挡在照相机镜头前给一株绿叶黄花的月季拍照,照片上该花卉的颜色是() A、绿叶黄花 B、黑叶红花 C、黑叶黑花 D、红叶红花 考点:. 专题:. 分析: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所决定的,其它色光照在它上面时全部被吸收;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光色决定; 解答:解:月季的绿叶只能反射绿光,黄花只反射黄光,而红色玻璃只允许红光通过,所以月季的绿叶黄花所反射的绿光和黄光照到红色玻璃上时,绿光和黄光都不会通过红色玻璃,没有光线进入照相机,于是拍摄的照片是黑叶黑花,选项C正确; 故选C. 例4 在太阳光下我们能看到鲜艳的黄色的花是因为() A、花能发出黄色的光 B、花能反射太阳光中的黄色光 C、花能发出白色的光 D、花能吸收太阳光中的黄色光 例5 在没有其他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舞灯发出的红光照在穿白色上衣、蓝色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 A、上衣呈红色,裙子呈黑色 B、上衣、裙子都呈红色 C、上衣呈白色,裙子呈蓝色 D、上衣、裙子都呈黑色 考点:. 专题:. 分析: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白色的物体能反射所有的色光,反射什么色光就是什么颜色;单色物体只反射与本身相同的色光,其它色光不反射. 解答:解:白上衣能反射所有的色光,红光照上就反射红光,呈现红颜色;蓝裙子只能反射蓝光,红光照上不反射,呈现为黑色,所以现象A正确. 故选A. 例6 如果一个不透明的物体是红色的,是因为它只;如果一个透明的物体是蓝色的,是因为它只. 考点:. 专题:. 分析:(1)彩色不透明的物体只能反射和它本身相同的色光,白色不透明物体反射所有的色光,黑色不透明物体吸收所有的色光. (2)无色透明的物体能透过所有的色光,彩色透明物体只能透过和它本身相同的色光. 解答:解:(1)红色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红光. (2)蓝色透明物体只能透过蓝光.

机器视觉基础知识详解

机器视觉基础知识详解 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机器视觉在智能制造业领域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了能让更多用户获取机器视觉的相关基础知识,包括机器视觉技术是如何工作的、它为什么是实现流程自动化和质量改进的正确选择等。小编为你准备了这篇机器视觉入门学习资料。 机器视觉是一门学科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制造检测等工业领域,用来保证产品质量,控制生产流程,感知环境等。机器视觉系统是将被摄取目标转换成图像信号,传送给专用的图像处理系统,根据像素分布和亮度、颜色等信息,转变成数字化信号;图像系统对这些信号进行各种运算来抽取目标的特征,进而根据判别的结果来控制现场的设备动作。 机器视觉优势:机器视觉系统具有高效率、高度自动化的特点,可以实现很高的分辨率精度与速度。机器视觉系统与被检测对象无接触,安全可靠。人工检测与机器视觉自动检测的主要区别有:

为了更好地理解机器视觉,下面,我们来介绍在具体应用中的几种案例。 案例一:机器人+视觉自动上下料定位的应用: 现场有两个振动盘,振动盘1作用是把玩偶振动到振动盘2中,振动盘2作用是把玩偶从反面振动为正面。该应用采用了深圳视觉龙公司VD200视觉定位系统,该系统通过判断玩偶正反面,把玩偶处于正面的坐标值通过串口发送给机器人,机器人收到坐标后运动抓取产品,当振动盘中有很多玩偶处于反面时,VD200视觉定位系统需判断反面玩偶数量,当反面玩偶数量过多时,VD200视觉系统发送指令给振动盘2把反面玩偶振成正面。 该定位系统通过玩偶表面的小孔来判断玩偶是否处于正面,计算出玩偶中心点坐标,发送给机器人。通过VD200视觉定位系统实现自动上料,大大减少人工成本,大幅提高生产效率。 案例二:视觉检测在电子元件的应用: 此产品为电子产品的按钮部件,产品来料为料带模式,料带上面为双排产品。通过对每个元器件定位后,使用斑点工具检测产品固定区域的灰度值,来判断此区域有无缺胶情况。 该应用采用了深圳视觉龙公司的DragonVision视觉系统方案,使用两个相机及光源配合机械设备,达到每次检测双面8个产品,每分钟检测大约1500个。当出现产品不良时,立刻报警停机,保证了产品的合格率和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生产效率。

光器件基础知识

光器件基础知识 目录 一、光纤通信基础 (2) 1、光纤通信的概念 (2) 2、光纤通信的优点 (2) 二、光纤基础知识 (2) 1、光纤的结构 (2) 2、光纤的工作波长 (3) 3、光纤的分类 (3) 3.1按照光纤的模式分类 (3) 3.2按照光纤的材料分类 (3) 3.3按照光纤的折射率分类 (4) 4、光纤的尺寸 (4) 5、光纤接头类型 (5) 6、光功率的换算 (6) 7、光纤损耗 (6) 三、常用光器件介绍 (6) 3.1法兰盘 (6) 3.2光衰减器 (7) 3.3光模块 (8) 2、光模块的主要参数 (8) 3、光模块的种类 (9) 四、光器件的工程应用 (11) 1、单收光模块的使用 (11) 2、双纤双向模块的使用 (11) 3、长距离高灵敏度模块的使用 (11) 4、QSFP+ MPO模块的使用 (12) 5、万兆高速电缆的使用 (12) 六、光模块和光纤使用注意事项 (13) 七、光模块和光纤的故障排查方法 (14) 八、光功率计的使用 (14)

一、光纤通信基础 1、光纤通信的概念 所谓光纤通信就是利用光纤来传输携带信息的光波以达到通信的目的。一般由数据源、光发射端、光纤、光接收端组成。 2、光纤通信的优点 1)通信容量大,比传统的电缆、微波等高出几千乃至几十万倍的通信容量。 2)传输距离远,光纤具有极低的衰耗系数,传输距离可达一千公里以上。 3)保密性能好,光信号不具备向外辐射的特点,不易被侦听。 4)适应能力强,具有不怕外界强电磁场的干扰、耐腐蚀等优点。 5)体积小、重量轻。原材料丰富、价格低廉。 二、光纤基础知识 1、光纤的结构 如上图所示,光纤呈圆柱形,主要由纤芯和包层和保护套三部分组成。 1、纤芯:位于光纤的中心部位,成分为高纯度的二氧化硅,掺有极少量杂 质,折射率较高,用来传送光。 2、包层:位于纤芯的周围,其成分也是含有极少量掺杂质的高纯度二氧化 硅,折射率较低,与纤芯一起形成全反射条件。 3、涂覆层:光纤的最外层,由丙烯酸酯、硅橡胶和尼龙组成,强度大,能

光的传播颜色

光的传播颜色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3.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 m/s. 4.了解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三原色是不同的. 二、能力目标 1.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2.阅读“科学世界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内容,了解光可以反映宇宙的信息,感悟宇宙之宏大. 3.探究色光的混合与颜色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三、德育目标 1.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继学习打基础.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 光的直线传播. ●教学难点 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简单的光现象. ●教学方法 探究法、实验法、观察法. ●教学用具 演示用:激光演示器、盛有水的水槽、手电筒、白炽台灯、棱镜、带狭缝的屏、白屏 学生用:两块带有小孔的硬纸板、彩色蜡笔、陀螺、水彩、毛笔、水、白纸. ●课时安排 1.5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在生活中有很多奇妙的现象:如打雷时,雷声和闪电在同时同地发生,但为什么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人的影子为什么早晚长中午短呢?在开凿大山隧道时,工程师们用什么办法才能使掘进机沿直线前进呢?神话中传说王母娘娘拆散了牛郎和织女的幸福家庭,他们化作天上的两颗星,只能在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渡过银河相会一次,他们能否每年相会一次呢?大家想知道上述问题的答案吗? 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想. 教师紧接着进入新课教学. 二、新课教学 (一)光源

2020年中考物理基础知识点:光现象

2020年中考物理基础知识点:光现象 1、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同一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小孔成像 3、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c=3108m/s 。在水中约为真空中的3/4,玻璃为真空的2/3 。 4、光年是长度单位,指光在1 年中的传播距离。 5、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 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镜面反射与漫反射都遵循反射定律) 6、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原理:光的反射现象。所成的是虚像。 7、球面镜的利用:凸面镜:汽车观后镜凹面镜:太阳灶,手电筒的反光装置 8、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 9、光的折射定律:光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线从空气中折射入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线从介质中折射入空气时,

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10、光发生反射与折射时,都遵循光路可逆原理。 11、色散:复色光被分解为单色光,而形成光谱的现象,称为色散。 12、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 13、光的三原色: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 14、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 15、不透明的物体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16、当白色光(日光等)照到物体上时,一部分被物体吸收,另一部分被物体反射,这就是反射光,我们看到的就是反射光,不反射任何光的物体的颜色就是黑色。

机器视觉检测的基础知识[大全]

机器视觉检测的基础知识~相机 容来源网络,由“机械展(11万㎡,1100多家展商,超10万观众)”收集整理! 更多cnc加工中心、车铣磨钻床、线切割、数控刀具工具、工业机器人、非标自动化、数字化无人工厂、精密测量、3D打印、激光切割、钣金冲压折弯、精密零件加工等展示,就在机械展. 相机都有哪些种类?我们常说的CCD就是相机么?除了2D平面相机,是否还有其他种类的相机,原理又是什么?下面这篇文章给您一一道来。 一,相机就是CCD么? 通常,我们把所有相机都叫作CCD,CCD已经成了相机的代名词。正在使用被叫做CCD的很可能就是CMOS。其实CCD和CMOS都称为感光元件,都是将光学图像转换为电子信号的半导体元件。他们在检测光时都采用光电二极管,但是在信号的读取和制造方法上存在不同。两者的区别如下: 二,像素。 所谓像素,是指图像的最小构成单位。电脑中的图像,是通过像素(或者称为PIXEL)这一规则排列的点的集合进行表现的。每一个点都拥有色调和阶调等色彩信息,由此就可以描绘出彩色的图像。 ▼例如:液晶显示器上会显示「分辨率:1280×1024」等。这表示横向的像素数为1280,纵向的像素数为1024。这样的显示器的像素总数即为1280×1024=1,310,720。由于像素数越多,则越可以表现出图像的细节,因此也可以说「清晰度更高」。

三,像素直径。 所谓像素直径,是指每个CCD元件的大小,通常使用μm作为单位。严谨的说,这个大小中包含了受光元件与信号传送通路。(=像素间距,即某个像素的中心到邻近一个像素的中心的距离。)。也就是说,像素直径与像素间距的值是一样的。如果像素直径较小,则图像将通过较小的像素进行描绘,因此可以获得更加精细的图像。可以通过像素直径和有效像素数,求出CCD元件的受光部的大小。 假设某个 CCD 元件的条件如下所示: ·有效像素数…768 × 484 ·像素直径…8.4 μm× 9.8μm 则受光部的大小为 ·横向768 × 8.4μm= 6.4512 mm ·纵向484 × 9.8μm= 4.7432 mm 四,CCD的大小。 ▼CCD感光元件的大小,一般分为采用英寸单位表示和采用APS-C大小等规格表示这2种方式。采用英寸表示时,该尺寸并不是拍摄的实际尺寸,而是相当于摄像管的对角长度。例如,1/2英寸的CCD表示「拥有相当于1/2英寸的摄像管的拍摄围」。为什么如此计算呢,这是由于当初制造CCD的目的就是用来代替电视机录像机的摄像管的。当时,由于想要继续使用镜头等光学用品的需求比较强烈,由此就诞生了这种奇怪的规格。主要的英寸规格的尺寸如下表所示。

光的反射(基础)知识讲解

光的反射(基础) 撰稿:史会娜审稿:蒙阿妮 【学习目标】 1.了解光在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 2.掌握光的反射定律,并能用光的反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3.理解在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4.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区别。 【要点梳理】 # 要点一、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光射向物体表面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一点入射点光线射到镜面上的点,用“O”表示。 , 三线法线通过入射点,垂直于镜面的直线,用虚线表示如图ON 入射光线射到反射面上的光线,如图AO。 反射光线 被反射面反射后的光线,如图中的OB。 两角入射角| 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如图所示“i” 反射角 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如图所示“r”。 1、、 2、入射角和反射角分别是指,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不能误认为是光线和平面镜的夹角。 3、法线是过入射点垂直平面镜的虚线,是为了研究问题方便引入的。 4、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都有方向,所以在描述的时候要注意按光的传播方向叙述字母。如上图中:入射光线AO,反射光线OB。 5、发生反射现象时,光又反射回原介质中,所以光的传播速度不变,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6、我们能够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的反射,反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如下图所示: ] 要点二、【高清课堂:《光的反射》】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1、实验探究 (1)提出问题:光在反射时遵循什么规律(反射光沿什么方向射出)

(2)实验器材:激光笔、白色硬纸板、平面镜、量角器等。 (3)实验步骤: ①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 面,如图甲所示: ②在纸板上画出两条入射光线,用激光笔沿入射光线射入,找到对应的反射光线。 ③观察两组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猜想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 a、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镜面的夹角相等; b、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关于法线对称。 " ④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如图乙,观察还能看到反射光线吗 ⑤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角i和r。 表格: 实验次 序 角 i 角 r 第一次 ~ 45 o 45 o 第二次60 o 60 o (4)结论: ①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共面 ②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法线居中 ^ 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两角相等 2、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让光逆着原来反射光线的方向射到平面镜,那么,它被反射后逆着原来的入射光的方向射出。如下图所示: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 光现象基础知识点总复习讲义

光现象 一、光的传播 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自然光源:太阳、星星、萤火虫、灯笼鱼等。 人造光源:火把、电灯、蜡烛等。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影子、日食、小孔成像等) 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排队、射击、激光准直等 光线: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方向,我们用一根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10 m/sC=3×10。,计算中取光的传播速度: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2/3)(水中88 m/sC=2.99792 是真空的3/4,玻璃中是真空的12 km 光年=9.4608×101年内传播的距离。(距离单位)光在1光年:二、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光射到介质的表面,被反射回原介质的现象。 实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光的反射定律: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两种反射: 1、镜面反射: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也平行,其他方向没有反射光。(如:平静的水面、抛光的金属面、平面镜) 2、漫反射:由于物体的表面凸凹不平,凸凹不平的表面会把光线向四面八方反射。(我们能从不同角度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的表面发生漫反射) 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三、平面镜成像 平面镜的作用:(1)成像 )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对光线既不会聚也不发散,只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2(. 探究平面镜成像: 1.将玻璃板和桌面垂直放置(若不垂直,蜡烛的像没有成在桌面上,会造成放到B位置的蜡烛和A蜡烛成的像无法重合) 2.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竖直放置的玻璃板前(A),观察蜡烛成的像(B)(正立、等大、虚像) 3*.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像(无像,因为成的是虚像) 4.将另一支完全一样的蜡烛点燃放到像的位置,观察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大小相等) 5.用直尺测量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距离相等) 6、改变蜡烛A的位置再重做2次(多次实验,排除实验的偶然性) 注:(1)实验中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的关系; (2)实验中用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大小的关系; (3)实验时选用玻璃板而不选用平面镜。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2)像和物的大小相等(3)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4)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5)左右相反 理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光学基础知识

光学基础知识 可见光谱只是所有电磁波谱中的一小部分,人眼可感受到可见光的波长为400nm(紫色)~700nm(红色)。 红、绿、蓝被称为三原色(RGB)。红色、绿色、蓝色比例的变化可以产生出多种颜色,三者等量的混合可以再现白色。 补色的概念:从白色中减去颜色A所形成的颜色,称之为颜色A的补色(complementary color)。 白色-红色red=青色cyan 白色-绿色green=洋红magenta 白色-蓝色blue=黄色yellow 白色-红色-绿色-蓝色=黑色 补色的特点:当使用某个补色滤镜时,该补色对应的原色会被过滤掉。 原色以及所对应补色的名称: 颜色再现有两种方式: 原色加法:三原色全部参与叠加形成白色,任意其中两种原色相加形成不参与合成的颜色的补色。 原色减法:三补色全部参与叠加形成黑色,任意其中两种补色相加形成不参与合成的颜色的原色。

原色加法比较简单,由原色叠加而形成其他颜色,但是应用较少;而原色减法是从白色中减掉相应原色而形成其他颜色,就是用补色来叠加形成其他颜色,应用的场合比较多。 光的直线传播定律: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费马定律:当一束光线在真空或空气中传播时,由介质1投射到与介质2的分界面上时,在一般情况下将分解成两束光线:反射(reflection)光线和折射(refraction)光线。 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i = i' 镜面表面亮度取决于视点,观察角度不同,表面亮度也不同。 一个理想的漫射面将入射光线在各个方向做均匀反射,其亮度与视点无关,是个常量。 折射定律:n1 sin i = n2 sin r 任何介质相对于真空的折射率,称为该介质的绝对折射率,简称折射率(Index of refraction)。公式中n1和n2分别表示两种介质的折射率。

初中物理光学知识点归纳资料

初中物理光学知识点归纳 五、光的反射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 3、光速 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 3×108 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C,玻璃中为2/3C 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5、光线 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 6、光的反射 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7、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可归纳为:“三线一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理解: (1)由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叙述时要“反”字当头 (2)发生反射的条件: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处:入射点;结果:返回原介质中 (3)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入射角为零时,反射角也变为零度 8、两种反射现象 (1)镜面反射:平行光线经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线

(2)漫反射:平行光经界面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9、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 10、平面镜对光的作用 (1)成像(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1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2)像和物的大小(3)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的距离相等 理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 12、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 13、平面镜的应用 (1)水中的倒影(2)平面镜成像(3)潜望镜 六、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理解: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而折射光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在两种不同的物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 注意: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既发生折射,同时也发生反射 2、光的折射规律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抽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在折射中光路可逆。 理解:折射规律分三点:(1)三线一面(2)两线分居(3)两角关系分三种情况:①入射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③光从水等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1 光与视觉的基础知识介绍

光与视觉的基础知识 郭奉杰 杭州浙大三色仪器有限公司

人眼的视觉特性 ?光是一种电磁波,广义上它的波长从几个纳米至一毫米左右,而人眼所能看见的只是一小部分,通常波长范围为380nm至780nm,我们把这部分光称为可见光。

?可见光的波长不同,引起人眼的颜色感觉就不同。 单色光波长由长至短,对应的颜色感觉由红到紫。 一般认为: ?红色780nm~620nm 橙色620nm~590nm 黄色590nm~560nm ?黄绿色560nm~530nm 绿色530nm~500nm 青色550nm~470nm ?蓝色470nm~430nm 紫色430nm~380nm ?上述的范围只是根据人们的习惯大致划分。实际 上随着波长的变化,颜色是连续渐变的,没有严 格的界限。

?物体分为发光体和不发光体。 ?发光体的颜色由它本身发出的光谱所确定,如白炽灯发黄和日光灯发白。 ?不发光体的颜色与照射光的光谱和不发光体对照射光的反射、透射特性有关。如绿叶反射绿色的光、吸收其他颜色的光而呈现绿色;绿叶拿到暗室的红灯下观察成了黑色。 ?由此可见,光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而色是人眼对这种物质的视觉反应

白炽灯卤粉荧光灯低压汞灯 三基色荧光灯三基色绿粉蓝色LED

色温与标准光源 ?照明光源的作用非常重要,其光谱功率分布情况会直接影响被照物体的颜色。通常的照明光源,如太阳光、日光等发的光虽然都是白光,但它们的光谱成分相差很大,用它们照射相同物体时,呈现的颜色则相差较大。根据CIE (国际照明委员会)的规定,使用的标准光源主要有A、B、 C、D 、E五种,并以“色温”来表征。 65 ? 1. 色温 ?光源的色温是用来描述光源的光谱分布的物理量。在色度学上,它通常用光源的光与绝对黑体发出的光相比较,并用绝对黑体的绝对温度来表征。

光的反射基础知识讲解

光的反射基础知识讲解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光的反射(基础) 撰稿:史会娜审稿:蒙阿妮 【学习目标】 1.了解光在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 2.掌握光的反射定律,并能用光的反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3.理解在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4.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区别。 【要点梳理】 要点一、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光射向物体表面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基本概念: 1、入射角和反射角分别是指,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 不能误认为是光线和 平面镜的夹角。 2、法线是过入射点垂直平面镜的虚线,是为了研究问题方便引入的。 3、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都有方向,所以在描述的时候要注意按光的传播方向叙述 字母。如上图中:入

射光线AO,反射光线OB。 4、发生反射现象时,光又反射回原介质中,所以光的传播速度不变,传播方向发 生改变。 5、我们能够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的反射,反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如下 图所示: 要点二、【高清课堂:《光的反射》】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1、实验探究 (1)提出问题:光在反射时遵循什么规律?(反射光沿什么方向射出) (2)实验器材:激光笔、白色硬纸板、平面镜、量角器等。 (3)实验步骤: ①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 面,如图甲所示: ②在纸板上画出两条入射光线,用激光笔沿入射光线射入,找到对应的反射光线。 ③观察两组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猜想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 a、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镜面的夹角相等; b、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关于法线对称。 ④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如图乙,观察还能看到反射光线吗? ⑤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角i和r。 表格:

光通信模块基础知识

光模块基础知识 一、公司光模块及命名规则介绍 ?1. GBIC部分 GBIC是将千兆位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的接口器件。GBIC设计上可以为热插拔使用。GBIC是一种符合国际标准的可互换产品。采用GBIC接口设计的千兆位交换机由于互换灵活,在市场上占有较大的市场分额。 GBIC是光纤的转接设备。 GBIC是千兆位接口转换器的简称。本公司生产的GBIC产品一头是一个通用的GBIC头,另一头可以是走光信号的SC,也可以是走电信号的RJ45。 1) 1.25G/bps 双纤/ BIDI模块 2) 连接器SC,RJ45 3) VCSEL / FP / DFB / CWDM 发射激光器 4) 符合RoHS 标准 5) +5V电源供电 ?2. SFP部分

? SFP可以简单的理解为GBIC的升级版本。SFP模块(体积比GBIC模块减少一半,可以在相同面板上配置多出一倍以上的端口数量。由于SFP模块在功能上与GBIC基本一致,因此,也被有些交换机厂商称为小型化GBIC(Mini-GBIC)。 ? 1) SFP 双纤模块 ? 2) 连接器LC ? 3) VCSEL / FP / DFB / CWDM 发射激光器 ? 4) 符合RoHS 标准 ? 5) 符合SFF-8472协议 ? 6) +3.3V电源供电 ?SFP/GBIC系列命名规则 ? 说明:此命名规则只适用于公司内部,销售对外使用时,不需区分外壳以及TOSA类型(绿色部份),且应根据客户应用不同,分为Fiber Channel、SDH/SONET等标准,对内模块不需做此划分,详见datasheet。 ?3. BIDI部分

(完整版)初中物理光现象知识点总结

光线: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和径迹。 光学 1 光的产生: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自然光源:太阳,星星,萤火虫… 人造光源:蜡烛,电灯… 月亮不会发光所以不是光源 2 光的传播 光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光在真空中传播最快 为3×108 m/s=3×105 km/s 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比真空中慢 但可近似为3×108 m/s 光在固体中传播最慢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光由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一部分光返回原介质发生反射; 光的折射:光由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一部分光进入另一种介质发生折射。 光的色散:光通过棱镜折射后会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的现象叫光的色散 2.1光的直线传播 能说明光的直线传播的例子:小孔成像(树荫下的光斑);日食月食;影子的形成等。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排队看齐;射击瞄准;激光准直等。 实验:小孔成像:说明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结论:呈倒立的实像,像的大小决定于蜡烛到小孔的距离及光屏到小孔的距离(孔应该适当小) 2.2光的反射 平面镜成像、水中的倒影、潜望镜、光污染、晃眼、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汽车后视镜(凸面镜)、太阳灶做饭(凹面镜)、人能看到物体的颜色,一定是物体表面反射了这种色光进入了人眼 (晚上看到物体都是黑色的原因:没有光进入人眼)。

实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实验器材:激光光源,可折叠硬纸板,量角器,尺子,笔等 当右半个硬纸板向后(或向前)折时会看不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上;反射光线和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一切光的反射光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平行光(如太阳光)射到光滑平整的表面时,反射光也平行,且向着同一方向;这样的反射称为镜面反射(黑板反光) 平行光(如太阳光)射到凹凸不平的表面时,反射光不平行,且向着四面八方;这样的反射称为称为漫反射(能看到黑板上的字) 平面镜成像 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器材: 玻璃板、两只大小完全相同的蜡烛、刻度尺、光屏、火柴等 结论: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 直;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是正立的虚像 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成像原理见图: 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用两根大小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及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3玻璃板必须垂直于水平桌面放置的 目的:便于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4通过玻璃板会看到两个像的原因:两个表面两次反射成像。 5在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 都无法与A 的像重合:玻璃板没有与水平面垂直。 6不用厚玻璃板的原因:两个表面使光反射成两个不重合的像。

光的传播教学设计(参赛)

《光的传播》教案设计陈水云 广东云浮市罗定廷锴纪念中学 一、教学背景: 光的传播这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初二学生刚开始接触物理,但他们对光有非常丰富的感性认识,虽然他们整体实力不强,但是他们也勤于思考,善于动手,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课堂教学中,要结合实验和日常生活的应用,使学生对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有更全面的、更深刻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光学知识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光的传播是光学的基础,是在小学科学课学过的有关基础知识上的延续与补充,是学习光现象以及相关知识所必须的首先要知道的内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光源; (2)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知道光在真空中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与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2)经历“光是怎样传播的”探究过程,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领略色彩斑斓的光之美,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 (2)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的; 2、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五、教学难点: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来解释一些简单现象的能力 六、教具仪器:激光手电、蚊香、玻璃砖、火柴、蜡烛、光屏、中间有孔的不透 明硬纸板、盛水的小烧坏(水中放适量牛奶)、果冻。 七、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动手操作实验和演示实验、板书 八、教学过程: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探究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知道光的直线传播产生的各种现象以及光速。学习时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实验,并注意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重要现象.如小孔成像、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实现了教学目标介绍或启发学生如何让光在水中、空气中现形,水中加入少许牛奶或粉笔灰,空气中喷洒烟雾,观察光在水或空气中的传播路线。并且在课堂中除了丰富的探究实验以外,还增加了很多唯美的图片和视频,目的是加深学生对光的传播的理解和应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去解决相关的物理现象。 不足之处是,学生演示的实验效果不太好,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较弱,实验器材较为简陋,由于课堂容量较多,加上图片、视频有点过多,所以巩固练习练得较少。

光的反射和折射基础知识点归纳

光的反射和折射基础知 识点归纳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

光现象 主要内容:1.光的直线传播2.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3.平面镜成像特点4.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考察方式:选择填空和作图,并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 主要知识点: 一、光的直线传播与光的反射 1.光在同种介质中沿()传播,光在两种介质的交界面能发生反射和 ()现象。 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这个速度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光在其他介质中比在真空中()一些。 3.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晴天树荫下出现的圆形光斑、日食和月食、坐井观天所见甚小等都是由于()形成的。射击瞄准、激光准直、排成一列整齐的队伍等都应用了()。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以及法线在();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反射角等于()。 5.在反射时,光路具有()性。 6.物体表面对光的反射有()和()两种情形。正是由于(),我们才能从各个不同的方向看到同一个物体。 7.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像与物体的大小();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8.平面镜成像、不同位置的学生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岸边看到树的倒影、水中明月镜中鲜花等都是由于光的()形成的。 二、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折射角()入射角;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2.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 3.潭清疑水浅、池底游鱼、水面“折”枝、海市蜃楼、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等都是由于()形成的。 4.透镜分两类: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 5.凸透镜对光有()作用;凹透镜对光有()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