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网-近年来我国低碳烯烃产能概况

中国报告网-近年来我国低碳烯烃产能概况
中国报告网-近年来我国低碳烯烃产能概况

近年来我国低碳烯烃产能概况

导读:以乙烯、丙烯为代表的低碳烯烃是化学工业的最基本原料,可以用于生产如聚乙烯、聚丙烯、丙烯腈、环氧乙烷、乙二醇等有机化合物。制取低碳烯烃的方法主要有两大类:一是以天然气或轻质石油馏分为原料的传统工艺,采用蒸汽裂解工艺生产低碳烯烃;二是以煤为原料经甲醇制取烯烃。

参考《中国烯烃行业发展现状与投资前景评估报告(2015-2020)》

以乙烯、丙烯为代表的低碳烯烃是化学工业的最基本原料,可以用于生产如聚乙烯、聚丙烯、丙烯腈、环氧乙烷、乙二醇等有机化合物。制取低碳烯烃的方法主要有两大类:一是以天然气或轻质石油馏分为原料的传统工艺,采用蒸汽裂解工艺生产低碳烯烃;二是以煤为原料经甲醇制取烯烃。

多年来,尽管我国乙烯、丙烯及聚乙烯、聚丙烯产量逐年增长,但仍不能满足需要。2013年我国乙烯、丙烯产量分别为1621.8万t(其中甲醇法产量83万t)和1626.9万t(其中甲醇法产量83万t),合计产量为3249万t,而包括聚乙烯和聚丙烯在内的下游产品当量消费量分别达3418万t和2516万t,合计当量消费量达5934万t,乙烯和丙烯合计供应缺口为2700万t左右,对外部的依存度高达45.5%。

截至2013年,我国煤制烯烃已形成267万t/a的产能,其中中国石化中原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60万t/a甲醇制烯烃(S-MTO)项目于2011年投产,产出合格乙烯、丙烯,实现装置一次开车成功。

该项目原料甲醇采用就近外购的方案,中原石化与河南煤业化工集团中原大化公司签订《年购销36万t甲醇合同》。该项目所用的甲醇制烯烃(S-MTO)技术由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SEI)和北京燕山石化公司联合开发,该技术所用催化剂由中石化催化剂上海分公司生产。

参考:

中国烯烃类弹性体(tpo)行业研究及未来五年发展定位分析报告中国α-烯烃市场监测分析及未来五年发展商机研究报告

中国甲醇制烯烃产业竞争态势及未来五年发展商机研究报告

中国聚烯烃市场深度调查与发展态势预测报告

关于报告调研机构

关于我们(Intoduction)

观研天下(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简称观研天下)

Insight & Info Consulting Ltd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Insight & Info)

公司主要针对企业单位、政府组织和金融机构,在产业研究、投资分析、市场调研等方面提供专业、权威的研究报告、数据产品和解决方案。

The company mainly provides enterprises, 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 with professional, authoritative research report, data product and solution on industrial research, investment analysis, market survey, etc.

核心理念(Core Values )

持续创新>>企业的发展之源。只有创新才能生存、才能发展

精益求精>>企业生存之基。只有精品才能得到市场的最终认可,发展才可持续

和谐发展>>企业的文化核心。只有企业与社会、企业与员工在发展上形成一致,

企业才能展现出生命力。

Continuous i中国**产业竞争态势及未来五年发展动向预测报告ovation>> Development resource of the Corporation:Onlyi中国**产业竞争态势及未来五年发展动向预测报告ovation enables the Corporation to survive and develop.

Refinement>> Existence foundation of the Corporation:Only fine productscan achieve ultimate acceptance of the market and facilitate sustainable evelopment of the Corporation.

Harmonious development>> Core of the corporate culture:Developmentconsistency between the Corporation and society, as well as between the Corporation and employees is required to fully exhibit the Corporation’s vitality.

业务领域(Scope of Business)

THANK YOU

第三章 低碳经济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及政策()

第三章?低碳经济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及政策 第一节全球气候变暖与发展低碳经济 一、全球及中国气候变暖现状 地球的气候一直是呈波动式变化的,冷暖交替出现。近一万年来,地球上气温的波动幅度在摄氏2度到摄氏3度之间,期间一共经历了3次暖期,即全新世大暖期(距今8000年至3000年前),中世纪温暖期(10世纪至13世纪),以及从19世纪中后期开始的这次暖期。目前地球的气候系统正经历一次以全球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着变化,这是近万年来地球上出现的第3次暖期。 在目前的这个暖期中,气候也是波动的,从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40年代温度一直上升。上个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变冷,以后又上升,90年代是近百年最暖的时期。自20世纪初以来(1906—2005年),全球地表气温显着升高,全球平均表层温度已上升了0.74℃,海平面上升17em。在北半球过去1000年的任何世纪中,此次升温最为剧烈。21世纪高温、热浪、热带气旋(台风和飓风)及强降水频率增加明显。 百年来,中国气候也发生明显变化,20世纪中国年均气温升高了0.5~0.8℃;年均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区域降水量变化波动较大;我国气候变暖最明显的地区在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特别是西北变暖的强度高于全国平均值,长江以南地区变暖趋势不显着,有些地区如四川甚至出现变冷的情况。我国已连续出现了16个大范围的暖冬,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降水逐渐减少。2007年为中国1951年以来最暖的一年,年平均气温10.1℃,为有观测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据预测,21世纪中国地表气温将继续上升,降水也呈增加趋势。2040年以前,不同情景下中国地区变暖趋势差异不大,而2050年以后则可能出现明显的变暖程度的差异。低排放情景下,增温趋势缓慢,到21世纪末变暖不会超过1-3℃,高排放情景下,则将会增加3~6℃。(全球气温再上升2摄氏度,上海将被淹没)。 二、全球气候变暖的应对 1、欧盟加大开发可再生能源 气温升高造成的极端天气和水资源紧缺正袭扰欧洲:英国遭遇了60年不遇特大洪灾;强风暴降临法国;阿尔卑斯山冰川在过去150多年消退了近200米;西班牙遭遇40年未遇的大旱,第二大城市巴塞罗那不得不紧急调派轮船从法国买水供应居民;沙漠化威胁着伊比利亚半岛,有报告说,西班牙的气候已经开始“非洲化”;热浪和干旱引发的森林火灾频仍,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希腊等国深受其害;气候变暖还影响到南欧一些地区的葡萄种植,农民不得不考虑毁掉葡萄园,到海拔更高的地区开辟新的种植区。 为应对气候变暖,欧盟准备在2013年前投资1050亿欧元发展“绿色经济”。加大开发可再生能源力度,减少对化石能源依赖,计划到202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减少20%。到2020年把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的比例提高到20%,把用于交通

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要点

中国出入境旅游市场分析 【摘要】: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国民收入水平的迅速提高,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国潜力巨大的出境旅游市场已引起全球瞩目,但是入境旅游市场却持续低迷,出境旅游这一高额利润市场也受到国内外旅行社的普遍关注。本文采用市场学中的消费者行为理论对中国出入境旅游市场现状的分析,揭示我国旅游贸易逆差的原因,以及入境旅游市场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个人建议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 出境旅游入境旅游旅游逆差 旅游业是为满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产生的食、行、游、住、购、娱等需求,提供相关旅游产品与服务为主的复合性产业,主要包括:观光产业、度假产、康体产业,商务产业、文化产业、娱乐产业、教育产业等等。而在一定条件下商业、餐饮业、旅游地产业等产业也由于本身具有重要特色而会归入其范围内。因而,旅游业可说是一种无烟产业,优势明显。 在当今时代,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解决就业,帮助扶贫开发方面成效显著,产业不断提高。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的中国旅游业对社会经济的拉动、社会就业的带动、以及对文化的提升与环境的改善作用也日益显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我国旅游人数逐年增长,旅游资源日益丰富,旅游市场日趋完善。在中国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的现象之下我们来看一下中国出入境旅游业发展的分析。 一、我国出入境游客数量状况 据国家旅游局发布的《2013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32.6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3%。全国国内旅游收入26276.12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5.7%。入境旅游人数12907.78万人次,比上年下降 2.5%。其中:外国人2629.03万人次,下降 3.3%;香港同胞7688.46万人次,下降2.3%;澳门同胞207 4.03万人次,下降2.0%;台湾同胞516.25万人次,下降3.3%。中国国家旅游局3日宣布,截至2014年11月,中国内地公民当年出境游首破1亿人次。 从旅游局发布的数据来看,我国旅游市场中出入境游客数量分布不均,我国入境旅游市场处于低迷状态,出境旅游市场则发展良好,这就造成了我国旅游业的贸易逆差,近几年来我国旅游业贸易逆差持续增大,据有关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旅游业境外消费1020亿美元,贸易逆差519亿美元;2013年境外消费1287亿美元,贸易逆差769亿美元;2014年前6个月境外消费700亿美元,逆差470亿美元,预计2014年贸易逆差会超过1000亿美元。 二、出现旅游贸易逆差持续增长的原因

发展低碳经济的建议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建议 摘要:在全球变暖的趋势的影响下,人类的可持续发受到极大的威胁,西方发达国家纷纷提出发展低碳经济,大力发展和研究课替代的经济能源。我国由于在这一方面起步较晚,所以与发达国家在技术和政策上都有较大的差距。本文通过对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必要性的分析,结合当前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提出相关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给出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低碳经济必要性问题建议 中东部地区出现大规模的雾霾天气,给社会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损失,人民的出行、工作都受到了或多或少的影响。各大中小学校更是停止了上课,人们在积极应对雾霾灾害的同时更是展开了对这种极端天气和对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思考,把低碳经济这个概念更加深刻的引入人们的脑海,唤醒了广大群众对低碳经济的重视。 一、低碳经济的概念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面对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短缺等问题,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世界各国应对危机的重要战略选择。我国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失衡,给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了长期的包袱和隐患,制约了我国的经济稳定、高效和可持续发展。因此,探索低碳经济发展路径,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原因和必要性 1、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国际社会要求的压力 国际社会普遍存在这样的共识“:碳排放”将成为今后重要的国际战略资源金融危机以来,各国纷纷以低碳经济作为经济的新增长点,有的国家甚至为保护“碳技术”设起了“碳关税”。而中国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在国际贸易中,出口的产品主要是资源和能源密集型产品,因此对能源消耗特别大。这就造成了国际上对中国的雅致与误解,使得我国在进出贸易中常常处于不利的位置。更何况,为了避免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为了保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全球各国必须要团结一致,采取切实有效的强有力措施来控制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变化,以此保证全球气候不会发生剧烈变化。我国作为第三大经济体,应该以一种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处理全球气候治理问题,更要积极的参与到这中间来。 2. 我国的能源需求现状和生态安全面临威胁 我国传统的发展道路是“高污染,高消耗”的。但传统的高碳经济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不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模式,我国是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但因人口众多,人均资源能源占有量与世界整体水平还存在明显差距,这样的发展模式显然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我国现在发展的需求。 其次,我国能源利用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温室气体排放量高于其他国家,经济发展与减排目标双重压力矛盾突出。我国未来的碳排放形势相当严峻,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三、发展低碳经济时存在的问题 1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导致高耗能和高排放,产业结构调整尚需时日 长期以来中国走的是粗放式的发展方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传统的粗放型产业结构正在向集约型产业结构转化,成效显著,但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全面优化尚需时日。中国现有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比重过大,第二产业基础薄弱,第三产业依然落后,这导致了资源浪费严重,污染率很高,再加上有些地区仍旧有着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思想,使得第三产业的发展一直受到限制,低碳经济的发展周期延长

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文献综述

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文献综述 商丽09财政学2009020203016 一、引言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飞速发展,我国GDP每年都以较高的增速运行,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和第三大出口国,工业化和城市化仍处在快速发展中,并且还将在今后的一个较长的时期内持续这种快速的增长。30年的高速发展使我们不但从传统的“短缺经济”走向了真正意义的“买方市场”,而且基本解决了13亿人口的温饱问题,除了外汇储备世界第一,我们的钢铁产量、煤炭产量、水泥产量、发电量、玻璃产量均成为世界第一。 但是目前,无论是经济增长方式,还是工业化进程中的产业布局和结构,都存在着过分依赖资源、资本、环境的投入,充分利用但又比较倚重低价劳动力资源和土地资源,而自主创新技术和人力资本的作用不足等问题。特别是沿海地区的外向型、外源型的产业结构在这次金融危机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也充满着不确定性和变化。我国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不具有可持续性。 我国对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导致增加对进口能源(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依存度。气候变化导致的水资源短缺、极端天气也使得农作物大幅度减产。如果这种气候变化趋势得不到缓和,将严重影响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目前我国的“三高”企业较多,单位GDP能耗大排污多,严重的破坏生态平衡,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高。全国企业存在着工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弱、产业层次偏低、企业整体素质不高的特点。我国经济面临着一系列挑战,突出表现在: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资源环境压力加大,面临着应对气候变化的新挑战:产业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传统的低成本比较优势明显削弱,亟待形成新的优势。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倡导低消耗、低排放,它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经济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要求,为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提供了一条新的更加有效的途径。 二、关于低碳经济的产业结构理论文献综述

关于发展新媒体网红经济的调研报告

关于发展新媒体网红经济的调研报告 2019年,可谓是中国网红经济的爆火年,从近几年的变化可以看出,网红已不仅仅是以往单纯的娱乐性质,“网红+供应链”这种新型的商业模式也逐渐成长并扩大起来,成为互联网经济的一支主力军。 如何利用“网红经济”、如何将处于“风口期”的经济模式与我们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将是本文的调研课题。 一、我国新媒体网红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网红经济的概念 “网红”可以算是一种新型媒体,但他不能直接产生价值和税收,网红一般依托其背后的“操盘手”和“中介”——MCN 公司,由MCN公司对接上游优质内容和产品,通过广告、产品销售等方式推广至下游平台实现变现,创造经济效益。因此网红经济的概念是“网红+MCN+供应链”的有效结合。 (二)国内网红经济发展情况 近年来,新媒体网红经济市场规模逐年增长,据艾媒数据中心统计,2016年网红经济市场规模为200亿,2018年1400亿,至2019年已达到4400亿,预计2020年将达到9600亿。从成倍的快速增长中能看到,网红与供应链的结合越来越紧密,越来越多的供应链也开始选择利用网红帮助推销产

品。 2019年“双十一”期间,仅淘宝直播两大王牌——薇雅和李佳琦直播房间的同时观看人数就超过3000万,李佳琦实现成交额10亿元,薇雅实现成交额27亿元,带货能力甚至超过了顶级电商。李佳琦更是凭借直播推销金字火腿旗下产品“麻辣香肠”,创造了五分钟狂卖10万包的奇迹,就连金字火腿的股价也在两个成交日内增涨13%,市值升至7亿元,网红带货不仅带来列入销量增加,甚至可以带动股市上涨。 另一方面,MCN机构的发展也迎来井喷,2019年MCN 市场规模已经突破百亿,机构数量也已达到6500家,特别是疫情期间,越来越多的人和机构涌入线上短视频和直播赛道。正是看到了产业发展的巨大的流量和利益,资本市场上,越来越多的投资机构开始追捧MCN机构,据《2019中国MCN 行业发展研究白皮书》中记录,2018年有59.3%的MCN完成过融资,其中半数以上融资轮次集中在A轮(28.6%)和天使轮(23.8%),融资总额在亿元人民币规模以上的案例不在少数。 (三)其他地区支持网红经济发展的做法 2019年以来,我国不少地市意识到网红经济所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出台政策、建设产业聚集区等方式纷纷试水网红经济,打造了各具特色的网红经济产业。 1、2020年3月,广州市商务局在国内率先出台《广州市

“网红经济”发展原因及趋势分析

“网红经济”发展原因及趋势分析 发表时间:2018-12-04T21:17:31.573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1月下作者:欧阳航 [导读] “网红经济”是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新型经济模式。本文通过梳理近年来“网红经济”的发展历程,总结了“网红经济”发展的时代背景 (湖南省南县第一中学 413200) 摘要:“网红经济”是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新型经济模式。本文通过梳理近年来“网红经济”的发展历程,总结了“网红经济”发展的时代背景,与在短时间内其迅速发展的原因。同时,对于未来“网红经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网红;“网红经济”;发展趋势 一、引言 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红”产业兴起,并发展形成了“网红经济”。在“网红”对社会影响日益加剧的今天,如何使“网红经济”良性发展,成为了新时代需要思考的问题。[1] 二、中国“网红经济”发展的时代背景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市场化的转变,国民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从传统的现代化阶段跨入了互联网社会发展阶段。坚实的社会经济基础,使得互联网经济在我国快速发展,并产生了一批依托互联网平台走红的“网络名人”,从而产生“网红经济”。[2] 三、中国网红经济形成发展的原因 1、互联网应用的普及 网红的产生,离不开当今社会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而对于“网红经济”来说,草根崛起、个性文化、名人效应、以及即将到来的IP时代,都能进一步促进社会的经济发展。今天的人们已经不只是停留在论坛、网站、微博等时代,更多的是以平台直播和短视频的形式进行自我表达;这个时代更加注重是用户的感受,如现在流行的抖音、微信、斗鱼、还有很多的直播平台等,都直接促进网红经济的快速发展。 正如我们营销某件产品的时,拿单纯的用文字或海报作营销与通过直播的方式给你做详细的产品介绍,那个效果好呢?结果是显然易见的,这就体现了互联网时代的优越性,它拉近了人与人之的距离,让你感觉身临其境,乐在其中。所以,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创造了网红的产生,更推动了“网红经济”的前进。 2、消费群体的年轻化 根据相关统计,中国网红粉丝有近六亿的规模,而在这些粉丝中,其中25岁以下的粉丝占到了一半。我们看出这是一个快速成长的年轻的消费群体。他们是时代的追逐者,许多网粉的看来,网红就是现代潮流的领跑者。所以,两者必然能产生一种特殊的供需关系。如果让网红与明星比较,可以发现网红更加的贴近生活,他们的各种的生活方式也会使粉丝深有同感。所以,网红的语言、行为等往往会对许多粉丝产生导向的作用。导致价值观的趋同,正是这些方面的原因,粉丝在网红的影响下必定对网红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作用。[3] 3、网红多方位的吸粉模式多样化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红发展开始多样化,许多的网红除了涉足直播、短视频这些领域外,更多的开始涉足娱乐圈。像拍短电影、微视频、做网络歌手或者参加各类的综艺节目等。这样一来,网红通过多方位的吸引方式,让网粉数量不断的增加。至此,也推动了网红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今天,网红经济作为一种与传统经济完全不一样的社会现象,在体量上呈现出了一个突进式的增长。而推动网红经济不断发展的原因之一,就是有一群全心全意的跟随网红,模仿网红而愿意买单的网粉们。 四、网红经济的发展趋势 1、网红人群男女比例走向平衡,年龄趋于成熟化 根据相关社会机构的统计,近年来网红在性别方面,已由过去的女性垄断局面转向男女平衡。2018年最新统计,男性网络红人的数量已接近50%,占据了网红界的半壁江山。同时,伴随着互联网用户群体年龄的增长,网红群体的年龄也不断增大趋于成熟化。 2、涉及领域将会多种多样,但传统网红领域依旧将会占据主导位置 随着网红人数与粉丝人数的持续增长,那么网红经济规模也随之增大;网红经济更加繁荣,网红人数和粉丝规模的增长为相关服务的产业发展及完善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如物流等。社会互联网技术的革新,网红涉及的领域也在不断扩大,将从早期的娱乐、作品创作向知识分享、信息共存发展,新兴垂直领域如现在的美食、财经等亟待挖掘,都在成为孕育新生代网红提供的合适的条件。网红经济的多样化表现在人们对新奇事物的不断渴求。年轻一代的互联网用户对虚拟形象的接受度提高,新一代的“虚拟网红形象”逐步成熟成为“网红经济”的一部分。可塑性高和趣味性强,是这一类“网红形象”的固有特色,这样的特性大幅提高了其传播速度。同时,虚拟的形象较难出现负面新闻,其自身形式和内容的多样性也赋予了其较大的营销能力,更容易博得了广大粉丝的青睐。虽然各类新型网红类型层出不穷,但据最新统计显示,传统的文娱类网红在“网红经济”中仍占有30%的主导地位。

我国旅游业的现状跟未来的发展趋势

我国旅游业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摘要:由于世界经济的总体格局和经营趋向、消费趋向的种种因素不断变化且相互交织.共同作用于世界旅游经济,旅游业将在新的变化中发展,在新世纪中呈现新的姿态。本文从分析我国旅游业的现状入手,及就所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和我国未来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旅游业现状;问题;对策;发展趋势

绪论旅游业起源 随着人类社会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带来的劳动剩余物归奴隶主占有,他们已不再满足生活起居上的享乐,而开始了以巡视、巡游为名义的享乐旅行。在旅行中,其臣仆簇拥前后,除随时侍奉外,实际上也起着旅行向导的作用。到了封建社会,除帝王将相的巡游外,还出现了士人、学子的漫游,特别是在封建社会的中后期,以求学为目的的教育旅行、以探险为目的的航海旅行、以经商为目的的跨国旅行等发展了起来。在这些旅游活动中,往往配有熟悉路途的人做向导,他们不仅引路,还介绍沿途的名胜、景点和当地的风俗民情。他们提供的服务在某些方面已有些类似于现代的导游服务。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1841年7月5日,英国人托马斯·库克包租了一列火车,运送了570人从莱斯特前往拉夫巴勒参加禁酒大会,往返行程22英里,团体收费每人一先令,免费提供带火腿肉的午餐及小吃,还有一个唱赞美歌的乐队跟随,成为公认的近代旅游活动的开端。在这次旅游活动中,库克自始至终随团陪同照顾,可以说是现代旅行社全程陪同的最早体现。 同欧美国家相比,中国的近代旅游业起步较晚。1923年8月,上海商业储备银行总经理陈光甫先生在其同仁的支持下,在该银行下创设了旅游部。1984年以后,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社的数量增长很快,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国际旅行社和国内旅行社像雨后春笋般地涌现。 第一章:目前我国旅游业的现状及所在的问题 一、我国的旅游市场长期受国家的高度保护,始终处于封闭状态 由于旅游业是一个投人少、利润高、创汇多的行业,国家以垄断手段实行保护,如对作为旅游业龙头的旅行社不准外资染指,一直未允许外资以中外合资和外方独资方式经营,导致旅游市场迄今为止仍处于封闭状态。目前,我国主要经营旅游业务的国际旅行社,在世界范围内既缺少网络,实力又单薄,“守株待兔”,办法不多,以致统而不活。 二、我国旅游设施和基础设施落后,国家投资少 “软”、“硬”环境都不够完善。由于财政困难,我国对旅游设施的资金投人少,基本上是贯彻“以旅游养旅游”的方针,花钱多的项目上不去,只能因陋就简,以致设施不全。位于我国中西部的有些旅游景点,交通不够便捷,民航不能直接到达,或由于航班限制,客运能力差;铁路也经常处于超载状态运营;加上邮电传递、信息通讯也欠完善,这些都严重制约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三、旅游设施不配套,服务质量差 所谓旅游业,实际包括住、吃、行、游、娱、购六个要素。改革开放十几年来,由于我国对上述旅游服务设施仅有少量直接投资,而在利用外资方面,因有的项目开放,有的不开放,以致服务设施不配套。从总体上看,外资主要局限于饭店、宾馆,其他旅游配套设施项目如交通、商业购物尽管也都涉及,但比重很小,投资十分有限。对景点建设,除国家指定的度假区外,外资不能插足,因而景点内设施落后,其中突出的是卫生条件差。 四、旅游业组织结构不合理,缺乏市场竞争机制 我国国际旅游业在国家高度保护下,国有企业享有经营特权,缺乏引进和激励机制,不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在这种情况下,使旅游业分散竞争力,在国际旅游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显得软弱无力。 五、旅游经营服务中诚信危机的现象比较突出 尽管我国旅游法制建设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不容回避的是旅游行业依然存在恶性竞争、欺

关于低碳经济与绿色出行的调查报告

关于低碳经济与绿色出行的调查报告系部名称:法学院 专业:法学 年级:班级:姓名:学号: 实践单位:济南重汽、济南环保局、济南公交总公司 实践时间:2013年12月1日至2014年3月1日 已是远离了用“一骑红尘”以博美人之笑的时代了,在这个交通发达,飞速运转的快餐社会,朝发夕至的交通工具引领着我们穿梭于莽莽大地。可在庆幸着地理的距离不再坚不可摧的同时,越来越严峻的环境现实也开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据相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国约五分之一的城市大气污染严重,113个重点城市中三分之一以上空气质量达不到国家二级标准,而机动车排放则是绝大部分大中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事实上,我们失去的又何止是在在洁净的空气下生活的权利。君不见,愈渐拥堵的上班路,愈加沉重的自然资源负担,因那急促繁杂的汽车噪音而导致的都市躁动的氛围;君又何尝不见,为了庞杂的车流顺利流通,我们有强行扩张了多少道路,这其中,又有多少路旁的民居,古迹,树木惨遭破坏?顶着发展经济,效率优先的口号,我们伤害着一个环环相扣、链链相接的生命世界的完整体系。 初时,组长提出要做绿色出行的主题时,大家其实是存在着巨大分歧的。有人认为,绿色出行这题目过于传统,无法出新,并且从前

面做过的社会实践来看,所起的实际效果并不明显。但是,最终大家还是决定以绿色出行为主题,这并不是我们有多大的自信能推陈出新,更不是说我们有十足的把握将其尽善尽美化,只是凭藉着对社会的责任感,对生态环境深切的担忧,希冀着以满腔青年的热血与勇气,力挽挽狂澜于即倒。 何为绿色出行,即采用对环境影响最小的出行方式。简言之,只要是能降低自己出行中的能耗和污染,就叫做绿色出行。 当代中国正面临着一个比较尴尬的问题:世界十大环境问题,中国所起的反面作用是那么令人瞩目。全世界三大酸雨区,其中之一就在我国的长江以南地区,而全国酸雨面积占国土资源的30%;温室效应的主要祸首二氧化碳,我国就是世界第二大排放国,而目前二氧花硫的排放已是世界第一;与日俱增的工业垃圾、生活垃圾已包围了我国三分之二的城市;大气污染已使我国600多座城市的大气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的不到1%。 汽车的发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方便,但是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的问题。从汽车尾气中排放出来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严重的污染了大气,影响了空气的质量,甚至于伤害了人们的整个呼吸系统。而且二氧化硫再上升到对流层,与雨水结合,是雨水变成了酸性,变成了酸雨,腐蚀植被,建筑物等;随着科技的发展,一座座工厂从城市中窜出来,有些工厂为了节省成本,向河流里排放工业污水,严重的影响了河水的质量。虽然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但是,环境形势仍然相当严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迫在眉睫。通过绿

(发展战略)第三章 低碳经济在国内外的发展状态及政策

第三章低碳经济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及政策 第一节全球气候变暖与发展低碳经济 一、全球及中国气候变暖现状 地球的气候一直是呈波动式变化的,冷暖交替出现。近一万年来,地球上气温的波动幅度在摄氏2度到摄氏3度之间,期间一共经历了3次暖期,即全新世大暖期(距今8000年至3000年前),中世纪温暖期(10世纪至13世纪),以及从19世纪中后期开始的这次暖期。目前地球的气候系统正经历一次以全球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这是近万年来地球上出现的第3次暖期。 在目前的这个暖期中,气候也是波动的,从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40年代温度一直上升。上个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变冷,以后又上升,90年代是近百年最暖的时期。自20世纪初以来(1906—2005年),全球地表气温显著升高,全球平均表层温度已上升了0.74℃,海平面上升17em。在北半球过去1000年的任何世纪中,此次升温最为剧烈。21世纪高温、热浪、热带气旋(台风和飓风)及强降水频率增加明显。 百年来,中国气候也发生明显变化,20世纪中国年均气温升高了0.5~0.8℃;年均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区域降水量变化波动较大;我国气候变暖最明显的地区在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特别是西北变暖的强度高于全国平均值,长江以南地区变暖趋势不显著,有些地区如四川甚至出现变冷的情况。我国已连续出现了16个大范围的暖冬,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降水逐渐减少。2007年为中国1951年以来最暖的一年,年平均气温10.1℃,为有观测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据预测,21世纪中国地表气温将继续上升,降水也呈增加趋势。2040年以前,不同情景下中国地区变暖趋势差异不大,而2050年以后则可能出现明显的变暖程度的差异。低排放情景下,增温趋势缓慢,到21世纪末变暖不会超过1-3℃,高排放情景下,则将会增加3~6℃。(全球气温再上升2摄氏度,上海将被淹没)。 二、全球气候变暖的应对 1、欧盟加大开发可再生能源 气温升高造成的极端天气和水资源紧缺正袭扰欧洲:英国遭遇了60年不遇特大洪灾;强风暴降临法国;阿尔卑斯山冰川在过去150多年消退了近200米;西班牙遭遇40年未遇的大旱,第二大城市巴塞罗那不得不紧急调派轮船从法国买水供应居民;沙漠化威胁着伊比利亚半岛,有报告说,西班牙的气候已经开始“非洲化”;热浪和干旱引发的森林火灾频仍,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希腊等国深受其害;气候变暖还影响到南欧一些地区的葡萄种植,农民不得不考虑毁掉葡萄园,到海拔更高的地区开辟新的种植区。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2020)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2020) 未来十年有望削减二氧化碳排放4.7亿吨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5日发布《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2012)》.报告作者之一、国 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朱跃中表示,如果中国严格实施节能减排,在未来十年内将单位gdp能耗强度下降30%,那么一次能源需求总量 将降低到51亿吨标准煤,可节省20亿吨标准煤,相当于削减二氧化 碳排放4.7亿吨. 报告称,中国政府制定了绿色能源发展目标,要在2020年将非化 石能源利用量提高到7亿吨标准煤,这意味着非化石能源利用量将在2010年2.77亿吨标准煤的基础上至少增加4亿多吨标准煤的能源 供应,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国的能源急缺. 报告指出,近年来中国的能源需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态势.2010年,一次能源消费总量达到32.5亿吨标准煤,比2000年增 长了1.2倍.朱跃中认为,从实际发展趋势看,未来十年中国gdp的年 均增速很可能达到8.5%左右,到2020年中国gdp总量将达到71万 亿元(2005年价格).如果中国严格实施节能减排,未来十年内将单 位gdp能耗强度下降30%,那么一次能源需求总量也将降低到51亿 吨标准煤,可节省20亿吨标准煤,相当于削减二氧化碳4.7亿吨. 报告称,中国是石油资源总量较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但由于能源需求大大超过供给,使中国从石油出口国变成石油进口国,原油对外依 存度已高达54.8%,成为除电力外各种一次能源均需进口的国家.报 告主编、名古屋大学教授薛进军教授表示,大量的石油进口造成了中 国能源的对外高度依赖,将会增加中国能源安全的危险度.(倪铭娅)

(发展战略)绿色基金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报告最全版

(发展战略)绿色基金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报告

中国经济报告发表文章系列: “绿色基金”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京缘资本执行总裁龙黎明壹、“绿色基金”的形成和发展 绿色产业基金,专指由基金管理X公司管理的专门投资于能够促进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事业发展的X公司股票的共同基金。绿色基金的投资理念是:环境保护和金融投资的目标融合,绿色基金的核心是强调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它将投资者对社会以及环境的关注和他们的金融投资目标结合在壹起。它不是追求纯粹物质利益的最大化,而是整体社会福利的最大化。绿色基金不仅仅从经济角度出发,而且考虑投资对象对自然和环境的影响。 英国于1988年率先推出了第壹只绿色基金——Merlin生态基金(即当下的Jupiter生态基金),人们能够将钱投入到他们较为关心的环保型企业中去。受20世纪80年代后期环保主义的影响,全球范围内绿色基金得到迅速发展,各种各样的生态基金、可持续发展基金、环境共同基金纷纷涌现。 国外的很多实证研究表明,绿色产业基金的投资效率且不壹定比壹般股权投资基金的投资效率低。由于其投资对象的特定性使得他们对这些X公司的了解更为深入,投资目标的选择更加合理,总体的投资收益从长期来见反而可能高于壹般的投资基金。例如,作为国际绿色投资基金中的壹员,施罗德气候变化基金(SchrodersClimateChangeEquity)12个月回报率为20%,高于其参照标准MSCI全球指数。 作为国际绿色投资基金中的壹员,CCC英国气候变化资本集团是全球专门从事清洁能源和低碳投资的投资银行集团。CCC管理着全球最大的碳基金,管理三只共

计8.5亿欧元的碳基金,投入能产生碳减排信用的X公司和项目。2005年进入中国市场,项目涉及可再生资源、合同能源、甲烷气体、城市垃圾填埋、煤气层利用等众多领域。如吉林长岭风电、深圳下坪垃圾填埋气利用、平顶山煤业集团煤矿瓦斯利用。至今,CCC英国气候变化资本集团在中国低碳领域投放的资金达到了10亿美元。 不过,尽管国外的绿色基金发展较为迅速,但我国仍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绿色产业投资基金。 二、中国迫切需要设立“绿色基金”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单位GDP的碳排放强度很高,加之能源安全存在隐患,生态承载力不断下降,自然环境逐渐恶化,使中国的经济增长面临着资源瓶颈和环境代价的双重困境,而发展低碳经济、促进绿色增长则成为破解这种困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此背景下,从2009年9月下旬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的召开到12月哥本哈根气候变化谈判会议召开前夕,中国政府从首次正式使用碳排放强度指标的概念,到宣布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再到明确量化碳减排目标(到2020年,单位GDP 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展示了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履行大国责任方面的积极姿态。其后于2009年12月7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显示中国正转向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由此,中国亟待制定和完善包括碳金融、碳排放交易、碳税收在内的壹系列经济激励措施。 当前,发达国家促进低碳产业经济发展的金融工具正趋于成熟。在此形势下,我国需借鉴发达国家在“绿色基金”、“绿色金融”等方面的运营经验,制定和完善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和前景分析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和前景分析 刘莎5000109092 新闻091 摘要:“低碳经济”这一最早见诸于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低碳经济》的词汇,已经深深烙进了当今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2010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确定在5省8市开展低碳产业建设试点。“金砖四国”之一的中国,以当今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如何面对时下的低碳经济发展,今后又可能遇到怎样的经济挑战?有没有什么可行性策略?本文将对这些问题展开分析。 关键词:低碳经济发展中国家经济挑战可行性策略 一、低碳经济概念界定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知道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1】 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除酸雨、光化学烟雾、臭氧层空洞等大气灾害之外,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成了不争的事实,当下已经显现的气候异常和预测可能出现的灾难,是人尽皆有的体验和担忧。摒弃20世纪以来经济的传统增长模式,迈向生态文明的新路子,是世界经济的出路,也是中国经济关注度重点。 二、世界走向低碳经济 近年来,世界正在酝酿着低碳的技术创新,低碳经济的突破可能成为经济危机后新一轮的主要带动力量,首先突破的国家可能成为新一轮世界经济增长的领跑者。 我们来看看世界各大国都在低碳经济这场经济“赛跑”中处于怎样的位置。 美国:将低碳产业作为重振经济的战略选择。主要的措施可以分为节能增效、开发新能源、应对气候变化等多个方面,其中锁定新能源为核心。 日本:将低碳社会作为发展方向。提倡物尽其用的节俭精神,通过更简单的生活方式达到更高质量的生活,从高消费社会向高质量社会转变。同时发展提高新能源利用技术,削减温室气体排放。 巴西:大力推动生物燃料发展。进一步完善乙醇、生物柴油等的提炼和利用技术,利用政府推出的一些列金融支持政策,发展农业种植,以满足生物柴油的原料需求。 韩国:将“低碳绿色增长作为国家战略。这一战略通过减少能源依赖、提升绿色技术、发展再生能源,促进就业和人民增收。 世界各国都根据自身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源,发挥各自的优势发展本国的低碳经济,以便在新一轮的经济赛跑中抢占先机。中国的情况又是如何呢? 三、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和未来 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阶段,又面临着人口基数大、农村人口比重大、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技术落后、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积重难返等问题,在发展经济、消除贫困和节能减排上形势严峻。 基于这些原因,有人说,经济要发展,工业是先导,要发展工业就必然有排放。保持低碳状态,除非人们不开车,不烧煤,放弃重工业发展。这种说法显然是极端的。中国有些城市一开始对低碳经济、低碳城市很有热情,但后来却不愿意高调践行,就是英文害怕大型的化工、钢铁行业投资受到限制。任何社会都需要一些高耗能、高排放的产业和产品来保障经济的运行和生活的质量,否则社会将无法运转。低碳经济不是要排斥高耗能、高排放的产业和产品,而应该想办法提高碳效率。在这一点上,科技的力量不可或缺。

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背景

低碳发展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背景 所谓低碳经济,就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的减少煤炭等化石燃料的消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近几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据预测,中国在2020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将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中国在节能减排问题上将会面临越来越多的国际压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还要根据自身的资源和环境条件,提倡节能减排,避免走很多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子。 二、中国经济发展与能耗现状 (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带来了能源消耗量的急速上升在建国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发展历程中,中国经济的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国民经济迅速增长,到现在已经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带来能源消耗的急剧上升。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近几年的能源消耗总量较七十年代已经增长了近50倍。这一发展趋势显示出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偏高,这严重影响了我国的能源安全。我国一旦成为能源净进口国,在以后的经济发展中必将处于被动地位,严重影响中国将来的社会经济发展。 (二)中国社会生态环境系统急剧恶化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是以付出巨大的环境为代价的。局统计数据显示,我国2008年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321.2万吨,废水排放量为571.7 亿吨,工业固体废弃物19亿吨。与此同时,我国的矿产和水资源利用率只有发达国家综合利用率的25%左右,也就是说我国每单位GDP的资源能耗是发达国家的4倍以上,是发展中国家的2倍以上。 “厄尔尼诺”现象和“反厄尔尼诺”现象等自然灾害频发。伴随着工业社会的进步发展,人们不断地向自然界强取豪夺,破坏了地球生态循环系统。1998年长江洪水,200年济南特大暴雨,2008年年初南方雪灾和5月汶川大地震再到近期全国各地各种极端气候和自然灾害频发,这些都是大自然像人们无休止的破坏敲响了警钟。 三、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一)发展低碳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主要特征的绿色经济。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举措。温室气体导致南极冰川迅速融化,海平面上升。专家预测,到2100年,还行面将上升一米左右,世界上2%生活在低洼地区的人口将失去家园,部分沿海城市将永久消失。因此,自2003年英国率先开始节能减排行动之后,意大利、日本等发达国家相继颁布了一系列节能减排措施,开始了世界低碳经济的发展历程。 (二)发展低碳经济是由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全球气候变化不仅给工业带来影响,也将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危害。有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的负面影响日益严重,到本世界末世界农作物将会减产10%-12%.中国地域广阔,横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三种大陆性气候,气候变化将会对我国的农业生产产生很大的影响。首先,我国的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农业危机会影响我国社会的稳定和团结;其次,我国的工业发展是以农业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农业受到影响,必然会波及工业的发展;最后,中国的农业十分薄弱,对自然条件特别依赖。 农业在中国的基础地位决定了我国必须发展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对中国社会经济系统的不利影响。

网红经济研究文献综述

“网红经济”研究文献综述 小组成员:景嘉辰、李程、杨志远、尹文强、钟源、金鑫成、杨晨一、摘要 本文先从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中引出“网红经济”这一独特的新兴经济体,表明研究“网红经济”的原因及意义,而后又具体探讨了近期对“网红经济”的研究,并构建出我们对其探讨和研究的思路,即分别从明星效应、网络营销、事件营销、KOL(关键意见领袖)等方面具体探讨“网红经济”效应及其发展趋势,最后综合上述内容对其作出概括性的总结并列出相关参考文献。 二、关键词 明星效应、网络营销、事件营销、KOL 三、正文 (1)前言 近年来,在国民经济总体发展趋势放缓的背景下,“网红经济”这一新兴经济体却以其迅速的崛起猛然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网红经济”,即以一位网络达人为 形象代表,以红人的品味和眼光为主导,进行选款和视觉推广,在社交媒体上聚集 人气,依托庞大的粉丝群体进行定向营销,从而将粉丝转化为购买力。随着微博等 社交媒体以及一些视频直播网站的迅速发展,网红的数量以及网红所集聚的粉丝数 量也不断增多,因此,网红的影响力也渐趋强大,而依托于淘宝平台的开放性,网 红们可以成功地将人气变现,更甚于此,网络红人“papi酱”近日获得1200万元 投资更是让我们预见了“网红经济”更大的潜在可能,也让我们不能无视“网红经 济”这一新兴经济体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此,研究这一新兴经济体的 意义不言而喻。通过收集整理相关数据并进行量化的可视性分析,我们可以从中发 现有关于“网红经济”效应及其发展趋势的结论,例如,网络红人是如何有效地将 其粉丝成功变现并且转化率有多高,另外,如果网络红人一味地在其粉丝中推销自 己的产品是否会引起粉丝资源的丧失,又或者,“网红经济”能否在未来持续发 展…… (2)主体 “网红经济”作为近年来骤然崛起的一股新生力量,人们对其虽有较多关注,但是针对其所进行的系统化研究却较少,因而在这里我们将会引述一些针对其较科 学但并不十分学术性的观点来简述近期关于“网红经济”的研究,其中包括网红的 诞生和由来、网红经济的主要平台和运作模式、针对个别具体网红的分析等。近期 研究表明,社交媒体是网红诞生的主要场所,也是网红和粉丝互动的主阵地,常见的 网红活跃平台可分为综合类社交平台、视频网站、社区论坛、社区电商四类。新浪 微博由于其庞大的用户规模、平台的媒体属性和用户的消费属性,成为网红的主要 聚集地。网红经济的主要平台是新浪微博和淘宝网。【1】据悉,淘宝平台上已经有 超过1000家网红店铺。2014年“双11”活动,销量排名前十的女装店铺中红人店 铺占到整整七席;部分红人店铺上新时成交额可破千万元,表现丝毫不亚于一些知 名服饰品牌。 网红经济的运作模式为:在网红经济渐渐兴起时,淘宝平台上已经出现了以莉家和榴莲家为代表的网红孵化公司。这些孵化公司原本是比较成功的淘宝商家,但 在跟网红的合作中,网红们负责和粉丝沟通、推荐货品,孵化公司则将精力集中在 店铺日常运营和供应链建设以及设计上。这种强强联手的模式,已经体现出了威力。

关于低碳经济与生活调查报告

关于低碳经济与生活调查报告

大学生党员访万家寒假社会实践活动 ——关于“低碳经济与生活”调查报告为了了解和掌握居民个人对于低碳经济的认知和实施意愿,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对低碳经济的相关拓展研究,服务于中国新时期低碳经济形态转变,更好地促进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利用寒假时间进行了此次问卷调查,主要涉及各个阶层家庭基本情况和低碳经济意愿。调研报告主要包括调研数据说明、调研背景、调研结果、调研体会、调研建议等内容。 一、调研数据说明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调查时间: 11月20日—12月11日 调查地点:广东省 问卷数量:100份 调查范围:社会管理者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农业劳动者 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 者阶层 二、调研背景 近年来,气候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低碳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而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

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将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经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在此背景下,“低碳生活”、“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而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经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了解人们关于低碳的认识程度,开展了“低碳经济与生活”的调研。 三、调研结果 (一)家庭居民对低碳生活的了解情况 “低碳减排.绿色生活”是 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这表明了中国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人力推行绿色新政的理念,实现绿色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坚强决心。当然这个过程需要人们树立“低投入、低能耗、能循环、可持续”的理念,在日常生活中做起,节约用水用电用油,企业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淘汰高耗、低效、高污染的产品,极力促进市场低碳消费的导向,传递绿色低碳消费理念。经过对家庭居民对低碳生活的了解程度的调查,才能做好进一步的宣传和推广,促进低碳的普及。其中大约100%的人知道全球变暖,85%左右的人知道气候变化,大约60%---100%的人们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