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规律

尊重规律
尊重规律

尊重规律,教孩子“学会学习”

——要想孩子学习好,家长应当怎么办?(转载)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好。要想孩子学习好,家长应当怎么办?成功家长的经验是:不要眼睛只盯着孩子的分数、名次,而要“授之以渔”,在教会孩子学习上下功夫。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愿意学习,学得进去,学得轻松。

一、用浓厚兴趣,把孩子引上好学之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最大的动力,是孩子求知欲望的源泉。孩子的天性是对所有自己不知道的事物都想知道,不明白的事物都想明白。家长抓住孩子的这一天性,就能激发起孩子的学习兴趣,把孩子引入好学之路。

一要抓早抓小,着眼提高能力,抓好孩子视、听——说、读——写、做训练。

孩子的求知欲从来到这个世界就开始了,只是那时只是个萌芽。随着孩子不断长大,他的求知欲望会不断增强。如果他的求知欲能不断得到满足,这种求知欲就会升华为学习热情、专注精神;反之,他的注意力就会转移,也就不会产生学习热情了。所以,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必须抓早抓小,让孩子还处于萌芽之中的好奇心、求知欲,不断膨胀成一种强烈的心理需求,一种浓厚的学习兴趣。

孩子对未知世界的认知兴趣,是与他的认知能力成正比的。要把孩子天性中的好奇心从萌芽中培养起来,必须不断赋予他相应的能力。

开发孩子智力,第一步要抓好的是视、听能力训练。因为孩子好奇心是由他听到的声音、看到的景物引起的。他听到的声音越多,看到的景物越多,头脑中的疑问也就越多,要弄懂疑问的愿望也就越强烈。于是,最初的学习兴趣也就产生了。

第二步要抓好的是说、读能力训练。孩子学会了说话,才能与人交流,才能把心中的疑问表达出来,才能从大人的回答中找到答案,知道那些与自己看到、听到的东西有关,却又无法直接看到、听到的东西。孩子学会了认读,才能获取认知世界的自由,才能自己到书画中、影视中去寻找答案。

第三步要抓好的是写、做能力的训练。孩子学会了写字、做事,就又有了进一步与人交流的能力,活动范围大大扩大,认知能力会大大提高,头脑中收集的信息越多,越会发现自己不知道的东西还很多,求知的欲望才会越强。总之,培养学习兴趣,才是早期教育的真正目的,着眼提高能力,才是正确的教育方法。至于孩子各种能力应当如何训练,我们将做专题讨论,这里就不讲了。

二要因势利导,不断拓宽视野,把孩子领进一个个未知世界。

孩子最初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随意性,往往不求甚解,很容易转移。要把他们的兴趣引导到真正意义的学习上来,家长必须因势利导。认真回答孩子的提问,同时顺势向孩子提问;根据孩子接受能力给他讲故事,让他按故事情节发展提出自己的设想;孩子在专注地玩时不要打扰他,把握时机和他一起讨论他观察到的现象;利用孩子喜欢的游戏形式,向他灌输一些科普知识;用大人的兴趣、爱好引导、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都不失为因势利导的好办法。孩子的求知欲望是随着视野的不断扩大而扩大的。当他的活动范围是在几十平米的房间中,他看到的只有门窗、桌椅、床铺及上面摆放的东西,他想认识、了解的东西也只能在这个范围内。如果大人把他抱到了室外,到了院子里,他会看到树木、花草、楼群、小路,带到大街上,他会看到行人、汽车、路灯、牌匾。他想认识、了解的东西就要比在房间里多得多了。如果大人把他带到了公园、书店、商店、集市,他想认识、了解的东西又会比刚出家门多得多。如果大人再带他到外地去旅游,参观一些名山大川、名胜古迹,他想认识、想了解、想弄明白的东西就更多。另外影视、图书、网络,只要孩子有了相应能力,也都是他认识大千世界的便捷途径。家长要想办法给孩子提供更大的活动空间,让他有机会增长见识、增加疑

问,这样他才能在求知欲望的驱动下,学习兴趣越来越浓。

三要有个计划,鼓励刨根问底,让孩子尝到揭开谜底的快乐。

孩子出于好奇心的学习大多是无意识、无计划的。家长对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则要有意识、有计划,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认知能力,不断用新的知识来吸引他,让他对更多的事物感兴趣。当孩子问鸟为什么会飞,家长在做出回答后还要问他,人能不能在天空中飞行;当孩子知道了人发明了飞机以后也能在天上飞了,家长又问他,鱼和船为什么能在水里游,并把浮力的概念告诉孩子;当孩子坐汽车上看窗外的景色时,问到为什么路边的树向后走时,家长可以把相对运动的概念讲给孩子听,再问他地球是不是也在运动;当孩子看到春天树叶绿了,小草长出来了,问为什么树叶和小草是绿色的时,家长就把叶绿素的概念讲给孩子,告诉他植物也要“吃饭、喝水、呼吸”,只是它们的吃饭、喝水、呼吸和人不一样……总之,有计划就是家长的心中要装着孩子应当知道的各种知识,不怕孩子刨根问底地提出问题,当他不问的时候还要设法引导他继续问下去。

孩子的心理特点是喜欢成功、喜欢表扬。家长在实行计划时一定要让孩子体会到获得新知识的快乐。当孩子发问时一定要表扬他、鼓励他;当孩子提出的问题幼稚可笑时,千万不能讥笑他,而应当有意转移话题,把孩子的兴趣转到其他问题上去。让孩子体验到求知的愉快,自然包括给予适当的奖励。奖励可以是精神的,也可以是物质的,最好不要随意决定,而是与孩子事前有约定。约定当然是指什么样的情况,孩子可以得到奖励,什么样的情况不能得到奖励。这会让孩子有意识地表现自己的求知欲,又使发问得到正确的引导。其实奖品并不需要特别准备,每逢换季要给他添新衣,每逢节假日要带他去玩,每个学期要给他买学新学具或是喜欢的玩具,这些都可以作奖品,但要在他经过努力学有所得时才能得到。这不仅会对他起到激励作用,还会让他从中明白“世上没有可以不劳而获的东西”,懂得珍惜自己和他人的劳动成果。

四要讲究方法,教会独立探索,培养孩子热爱科学的精神。

孩子天性爱玩,幼儿时期的教育只要寓教于乐,孩子就会兴趣不衰。到了入学年龄,家长要给孩子一个过渡期,学习方法仍要充分体现趣味性,让孩子感到形式新颖、内容有趣,学起来仍像在玩一样让人快乐。比如:可以用比赛的方法锻炼提高孩子的心算、速算能力;用唱歌、对话的形式让孩子学习外语;用背儿歌、背古诗的办法教孩子认生字;用讲故事、看图画的办法学成语……总之,仍然要尽量让枯燥的东西变得活泼起来,把不好记的东西变成容易记忆的东西。

当然,最终真正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还要靠让孩子真正懂得学习的意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让孩子产生自觉的学习兴趣,最好的办法莫过于用生动的事例来说明学习知识、掌握科学、追求真理的重要性。介绍伟人、名人传略,特别是科学家小时候勤奋学习故事,最能让孩子产生“做一个对人类有杰出的人”的崇高理想,并愿意为之去奋斗。此外,对孩子最有效的影响就应当是父母的一言一行了。父母和孩子生活一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又是对孩子人生影响时间最长,影响力度最大的老师。父母爱学习,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就为孩子树立了一个近在身边的榜样。如果父母整天讲究吃穿,爱好打麻将、玩游戏机、上网聊天,却要求孩子爱学习,那是很困难的。要培养孩子浓厚的学习兴趣,父母首先要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这是无争的事实。

二、用良好习惯,帮孩子扫除成材障碍

常言道:“从小看大,三岁至老。”又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都是说一个人的个性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小事重复多了,就变成了习惯。习惯决定了人的性格,性格决定着人生的成败。家长一定要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孩子扫除成材障碍。

(一)生活习惯是学习习惯的基础,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从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入手。

每个人的行为习惯,都是他的生活经历在他身上留下的烙印。孩子的行为习惯主要源于家庭,首先源于父母。孩子的行为习惯在生活中和在学习上的表现是一致的。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从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开始。

第一要养成孩子不任性的好习惯,也就是说要让孩子学会“服从”,听爸爸妈妈的话。这种“服从”是在父母的要求正确,孩子懂得什么是对、什么是不对的前提下的服从,不但不会使孩子失去个性,还会从小养成良好习惯、形成良好个性。培养这一习惯的最好办法,是从小就给孩子制定严格的作息制度。什么时间睡觉、什么时间起床、什么时间吃饭、什么时间玩耍,都有明确的规定,而且决不轻易改变。这样,孩子的生物钟就会有规律地运转,使他养成“守时”的良好习惯;当学习提上日程的时候,他才能该学习的时候就学习,该玩的时候才去玩。如果孩子学前没有这方面的好习惯,上学后就会晚上贪看电视、贪玩游戏,不准时睡觉,第二天就会不能按时起床,来不及吃早餐,时间一长就会影响孩子的大脑发育和智力发展。孩子如果有任性的个性,还会表现在不愿遵守学校纪律、不愿意接受老师教育上,这自然都要影响学习,甚至导致更严重的问题发生。

第二要养成孩子不依赖的好习惯,也就是说要让孩子学会独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当然,这要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能力的增长一点点教会他。不要小看让孩子自己穿衣、吃饭、系鞋带和自己收拾玩具、收拾房间这些小事。这些事情锻炼的是孩子的小手,开发的却是孩子的大脑,能培养孩子自理的能力、自立的意识,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在一天天长大。孩子有了这种能力和意识,到了入学年龄,才能渴望学习,独立完成学习任务,而不需要大人跟在身后当书童,替他收拾书包、整理文具,催促他完成作业。如果孩子没有这种好习惯,事事依赖大人照顾,入学时就会很难适应学校生活,做事、写字比别人慢。这不仅会影响孩子学习成绩,还会让孩子产生自卑感和畏难情绪,从而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

第三要养成孩子不磨蹭的好习惯,也就是做什么事都有个麻利劲,不浪费时间。孩子刚学做事的时候,慢是正常的,大人还真不能催他。如果你催他,他会越发做不好,甚至从此拒绝再做。有时孩子也会因为做不好、不愿做,故意慢慢磨,希望惹得大人性急起来,就不用他做了。大人绝不能迁就他,一定要在对他耐心教育的同时,坚持让他做完,而且要给他规定完成时间,只要他做得比较快比较好,就及时表扬、奖励。如果家长不从小培养,让孩子养成了做事慢慢腾腾的习惯和性格,那他上学后就会无法适应学习生活的节奏,跟不上教学进度。而且,这种矛盾还会随着孩子年级不断升高,暴露得越发充分,到那时想改可就晚了。要培养孩子做事讲究效率,不磨蹭的习惯,家长要特别注意,自己对孩子一定要守信。即绝不在孩子按规定时间,提前完成了规定的学习任务后又额外加码,只要质量没有问题,剩下的时间就留给孩子自己支配。否则,孩子会因为对爸爸妈妈的做法不满,故意不抓紧时间学习,时间一长竟成了习惯。

第四要养成孩子不对付的好习惯,也就是要让孩子做什么事情,都“做就一定做好”,绝不敷衍了事。孩子学做事情,开始时做不好很正常,大人不要责怪他,否则他也会从此不愿意再做了。可是如果孩子因为贪玩或怕苦怕累,想偷懒不做或故意不好好做,那就不行了。家长一定要坚持让他做而且有质量要求,达不到要求还必须重做。为了防止孩子出现上述倾向,家长也要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对他该做的事提出不同的要求,有奖有罚,约法在前。如果孩子没有从小养成这种好习惯,他上学后就不会有很强的上进心,也不会去努力把功课学好;更不会长大后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成为出类拔萃的一个人。

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不难,关键是家长不能溺爱孩子。其实只要家长想得远一点,心就能“硬”得起来,舍得严格规范孩子的行为,耐心训练孩子的能力,让他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理个性。

(二)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首先抓好“精力集中”、“姿势正确”、“做题认真”三个要点。

孩子上学以后,学习习惯是决定学习成绩好坏的重要因素之一。孩子有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只是有了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要想让孩子学习好,还必须在抓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上下一番功夫。经验证明,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首先要抓好“精力集中”“姿势正确”“做题认真”三件事。

1、要教会孩子学习时精力集中,上课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课,不在下边做小动作,不和同学小声说话;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功课时不三心二意、边学边玩、精神溜号。同一个班的同学,有学习成绩好的,有学习成绩不好的。为什么呢?不可否认孩子们的接受能力略有差别,但这不是主要的,主要在于孩子上课是否认真听讲了。那怕你的孩子只是每堂课有一小会儿精神不集中,就可能没听到老师讲的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或是虽然也听到了却没过脑子,自然印象不深,过后很容易忘记。时间一长,他头脑中所学的知识就有很多地方连接不上了,并在学习成绩上反映出来。家长往往到了这时才能发现,如果纠正及时又方法得当,要补还来得及;如果纠正不及时或方法不当,那欠账将很难还上。家长会说:“孩子在学校认不认真听课,我当时也不在场,怎么能知道呢?想管也管不了哇!”其实,孩子放学你一检查就能发现,只要及时配合老师进行教育,孩子就可能第二天不再犯了。检查的方法也很简单,问问他在学校的表现,孩子不说谎的话,他自己就会告诉你。如果你没让孩子养成向你如实汇报在校表现的习惯,也可以通过检查他当天功课,来推断出他在课上的表现。还有,孩子学习时精力不集中的毛病能在学校犯,也一定会在家里有表现。家长对孩子在家学习时的精力不集中认真纠正了,他到学校后也会想起爸爸妈妈的嘱咐,有意控制自己的行为。

2、要教会孩子学习时姿势正确,做到身离书桌一拳远;眼离书本一尺远;手离笔尖一寸远。这个问题对学习的影响不像上一个问题那样直接,也不像上一问题那样容易引起家长的重视。可是害处比前一个还大,不仅影响孩子的学习效果,还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和视力。孩子小,很难明白其中的利害,更需要家长格外重视才行。特别是孩子在家学习时,家长的检查、督促非常必要,孩子越小,越应当放在首位,甚至是“陪学”的主要任务。还有,孩子在家学习时,每次时间不可太长,否则他也会因为疲劳躬身驼背,眼睛离书越来越近,学习效率越来越低。所以,抓孩子学习千万不能靠延长时间来解决问题,一定要讲究实效,如果孩子已经学不进去了,就不如让他按时就寝或暂时休息一下。

3、要教会孩子认真做题,从一入学就认真抓起、严格训练,让他不犯、少犯“小马虎”的毛病。在孩子学习上最让家长头痛的毛病是“小马虎”,明明会的做题却做错了,而且越是容易的题他越做错。孩子犯这类错误,有的是懒惰,不愿意把题多看一眼,更不愿意做完再验算一下;有的是自负,认为题很容易,闭着眼睛也能做对;有的是贪玩,做着题心已经想别的事了;还有的是知识点掌握得不牢,学的时候没会以为会了,做题时一用就错……归根结底都是在学习上缺少认真的态度。家长要让孩子不犯或少犯这类这错误,一要让他懂得这个毛病不改的严重后果;二要找到孩子犯这类错误的真正原因,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三要教给孩子认真做题的方法,并严格地训练,让他逐渐养成习惯。具体对策我们在专题中再详细去讲。

(三)纠正孩子已经养成的不良学习习惯,家长一定要有信心、有耐心、有恒心,既不“简单急躁”,又不“放任不管”。

谈到学习习惯,很多家长更关心的问题是,孩子已经有了不良学习习惯怎么办。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赶紧帮孩子克服。帮助孩子克服一个不良习惯,难度要比直接培养一个好习惯大得多。一个六岁孩子,在六岁之前形成的一个不良行为习惯,在各方面都配合得很好的情况下,大约需要一年的时间才能改掉。孩子身上的行为习惯形成的时间越长,改正的难度越大,需要的时间也就越长。但不管怎样,习惯是后天的产物,只要下决心去改变它,还是能成功的。父母既要对纠正孩子不良习惯的难度有充分的认识,又不能因此就放弃努力。

1、发现孩子的问题后,家长要做的第一件事应当是反省自己。因为孩子是父母的影子,

各种行为习惯主要是受父母影响慢慢形成的;只要求孩子改,父母的各种习惯一点不改,有时是很难奏效的。比如,孩子每天上课爱打瞌睡,家长只跟他讲“上课要注意听讲,不许打瞌睡”是没用的,必须解决他缺觉的问题。一个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每天需要睡9到10个小时。要他第二天早晨6点钟起床,头天晚上就一定要让他在晚9点之前睡觉,洗漱时间就应当定在8点半之前。一些孩子上床睡觉不守时,原因完全在家长。有的是家长对孩子应当睡多少觉,从来没有认真考虑过,习惯了让孩子跟大人同时作息,而大人是不会睡那么早的;有的是孩子养成了必须有爸爸、妈妈陪着、摸着才肯入睡的坏习惯,而父母又时常会因为有事没顾上他;还有的是家长晚上常有聚会,还总爱带上孩子,一弄就回来很晚,不仅浪费了孩子很多时间,也打乱了他的生物钟,同时让他对按时睡觉不再当回事了,以后遇到自己想多看会儿电视或玩一会儿时,也会不顾父母的提醒坚持晚睡。解决这类问题只能从父母身上找原因,并采取相应对策。

2、纠正孩子的不良学习习惯,最好的办法是鼓励孩子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并用不断地鼓励,帮他把进步巩固下来。可是在这一点上,很多家长的习惯做法是批评、指责,拿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每次都急风暴雨地训一顿,之后又希望孩子能在短时期内有较大变化。结果,每次自己的气生了,孩子的决心表了,并没有见到什么实际效果。

如果家长想让孩子克服一个缺点,最好的办法是鼓励。因为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有限,对于比较困难的事情比大人更容易缺少信心。他们在困难的时候,最渴望的就是能得到父母的理解和帮助。如果这时得到了鼓励,就会增强信心、获得勇气。相反,就会失去信心和勇气,在完全无奈的情况下选择放弃——破罐破摔。即使孩子懂了某一不良行为习惯的害处,自己也下决心改正,也会由于习惯势力的作用,很难一下改彻底,并会因为经常出现反复而灰心。家长在这时千万不能火上浇油,比孩子还没信心,又来一顿批评和指责。

我和爱人这几年做代理家长,遇到不少这样的例子,家长说:“我这孩子就是不听话,坏习惯改不了。”可是孩子送到我家以后,环境变了,方法变了,他的习惯也变了,变化之大、变化之快,常让他们的父母都很吃惊。我们的办法就是:即讲清道理、明确要求,又有耐心,并不要求孩子立即发生突变,只要他有一点进步就给予充分肯定。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体会是“欲速则不达,还是循序渐进更容易收到好的效果。”

三、用正确方法,为孩子插上腾飞翅膀

要过河就要有桥和船。做事情经常是,方法对,事半功倍;方法不对,事倍功半。在学习上也是同样,如果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就很难过有理想的成绩,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家长的又一个任务就是,教会孩子正确的学习方法。对于一个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有了“我要学”强烈愿望的孩子,教会了他正确的学习方法,就是给他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孩子的情况千差万别,适于他们的学习方法也会各不相同。这里只能提示几个值得家长注意、带有普遍规律的问题。

(一)“学校为主、课堂为主、课本为主”,是家长和孩子任何时候都不可忘记的原则。由于社会上人才竞争日益激烈,家长出于对孩子未来前途的担心,都一心希望孩子能考上重点中学、重点大学。因为担心孩子考不上,就不管孩子学习成绩如何、有无潜力,都急着送孩子去补习班补课;即使不送补习班,也会给孩子买大量的参考书、练习题,让孩子埋头去做。其实,盲目地让孩子补习和盲目地让孩子做题都很不可取,十之八九会事与愿违。

我们的看法是,校内上课与校外补习,要以校内为主。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到某个补习班去上课,竟不让孩子参加学校周三下午的活动课。先不说那种一个班80多人的补习效果会怎样,也不说四年级的孩子抢先一年学五年级的课程是否科学,就是家长只让孩子参加学校文化课的学习,不让孩子参加课外活动的做法,就很不可取。因为按现在的实际情况来看,孩子在小学课外活动中能接触到的东西,只怕是以后一生都难得再有机会接触到了。而人的生活,本应是五彩缤纷的。如果孩子缺少了体、音、美、劳等方面的发展,将来的人生就很难

丰富多彩了。家长的这种剥夺是不是太近视、太残忍了。

再有,现在的市场,参考书、习题集泛滥成灾。如果家长想让孩子把所有的习题集都做了,只怕是24小时不睡觉也办不到。只要接触一下现在的教育,就会让人对现在的孩子倍感同情。他们真是太可怜了,不管学习成绩如何,几乎都成了习题的奴隶。其实很多习题集里的题是重复的,只要选一套质量较好的认真做了,也就差不多了。如果孩子对哪种题型掌握欠点,那就多做几道,但完全没必要做那么多本。

从我们做代理家长的实践体会来看,我认为现在孩子们欠缺的倒是对书本上的知识吃透、弄懂。一个学期学完了,有的书本还是干干净净的,这很难说是好学生所为;有的书上知识点明明印刷时就用彩色醒目地标了出来,竟然不知道在什么地方能找到;有的书上的习题还没会做,家长却忙着逼孩子去做什么“奥数题”。这怎么可能有好成绩呢?其实只要孩子上课好好听课,补课大可不必;就是要补,也应缺啥补啥,没有必要全都学一个二遍。

(二)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年龄阶段、个性特征和所学功课的学科特点,来帮助他选择最适宜的学习方法。

“学无定法”,具体的学习方法很多,但绝不是没有规律可以遵循。首先,必须根据孩子的年龄阶段选择学习方法。孩子在不同年龄有不同的接受能力,不同的学习任务,当然应当选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对孩子最初的启蒙教育家长采取的是“随机教学法”,之后注意的问题是“寓教于乐”,孩子的学习是随意的,不必讲什么方法。孩子上学后,真正意义的学习开始了,学习方法问题就提上了日程。孩子上小学低年级时,家长只要教会他掌握“四步学习法”就足够了;到了小学中、高年级就要逐步教会他“记笔记”、“整理错题集”、“知识点的筛选复习”等方法;上了初中,必须教会他“学习要有计划”、“科学安排时间”、“重点循环记忆”、“难点集攻关”、认真归纳“阶段小结”等方法;到了高中,学习方法的作用更突出了,在选择上“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也成了首要原则。

这就是选择学习方法必须遵循的第二条规律——根据孩子的个性特征来选择学习方法。孩子在不同的家庭中长大,受先天和后天诸多因素的影响,彼此有很大的差异性。对孩子必须因材施教,孩子在学习方法的选取上也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同样是学外语,有的孩子口语能力强,可是对语法的理解力有欠缺,他就要有攻克语法的学习,有的孩子语法理解记忆难度不大,口语能力欠缺,就要侧重研究提高口语能力的方法。同样是要提高口语能力,有的孩子性格外向,喜欢通过与人对话的办法来达到目的,有的孩子性格内向,喜欢自己借助词带来练习。尽可以因人而异,没必要强求一致。

在方法选择上要遵循的第三条规律,就是还要教会孩子根据学科特点来进行学习。也就说,数学需要用数学思维方法才能学好,语言需要按语言学习规律来学习。在孩子到了初、高中以后,如果对这一点还认识不足,学习就会很吃力。我们辅导过的学生大多都存在学习上的问题,在教给他们学习方法时,我们都既注意了共性问题,又按他们的各自情况给因人而异给予了不同指导。只要是“我要学”的问题初步解决了,效果都比较好。好几个孩子还从原来的中等、甚至中下等水平,一跃变成了班里的学习尖子。

(三)要告诉孩子,什么样的学习方法都要以“勤奋刻苦、不懈努力”作为前提,学习没有捷径可走。

不讲方法就是不讲科学,任何人任何时候都不可否认正确方法对于学习的重要作用。可是学习是艰苦的脑力劳动,家长要告诉孩子,学习上没有捷径可走,无论什么样的学习方法,都要以“勤奋刻苦、不懈努力”作为前提。只有勤奋刻苦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只有不懈努力才能用好、用活学习方法。“在科学的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只有在崎岖小路上攀登的人才能到达光辉的顶点。”好的学习方法只帮助那些勤奋好学、不懈努力的人。如果想不费力气就能学好功课,那无疑于希望天上掉下馅饼来,世上绝对没有这样的学习方法。

尊重客观规律

尊重客观规律 有一个湖,叫天鹅湖,湖中有一个小岛,住着一个老渔翁和他的妻子。渔翁摇船捕鱼,妻子养鸡喂鸭。除了买些油盐,他们很少与外界往来。 有一年秋天,一群天鹅来到岛上,它们是从遥远的北方飞过来的,准备去南方过冬。老夫妇看到这群远方来客,非常高兴,因为他们在这儿住了这么多年,还没有谁来拜访过。 渔翁夫妇拿出喂鸡的饲料和打来的小鱼招待天鹅。渐渐地,这群天鹅就和渔翁夫妇成了朋友。它们在岛上不仅敢大摇大摆地走来走去,而且在老渔翁捕鱼时,它们随船而行,嬉戏左右。 冬天来了,这群天鹅竟然没有继续往南飞,它们白天在湖上觅食,晚上在小岛上栖息。当湖面封冻,它们无法觅食的时候,老夫妇就敞开他们的茅屋,让它们进屋取暖,并给它们食物。这种关爱一直持续到春天的来临,湖面解冻。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年冬天,老夫妇都这样奉献着他们的爱心。有一年他们老了,离开了小岛,天鹅也从此消失。不过它们不是飞向南方,而是在第二年湖面封冻的时候冻死了。 有时候,爱太多也是一种伤害,并且致命。 有一首诗:禾苗干涸,需要浇水,但不能太多,水多了就会淹死;车胎瘪了,需要充气,但不能太足,充多了就会胀破;生命很短暂,需要关爱,但不能太多,爱得多就成了伤害。 一群科学家在海边考察,发现一只小海龟从沙滩洞穴里探出头来四处张望,确认没有危险后慢慢地朝海里爬。这时一只海鸟发现了它,向它冲下来。科学家恻隐之心顿生,他们跑过去抱起小海龟,把它放到海里。正当他们为自己的“义举”沾沾自喜的时候,始料不及的事发生了。洞穴里其他小海龟以为外面安全了,纷纷往外爬。这立即引来了一大群海鸟。科学家们急得不知所措,每人抱起三五只海龟往海边跑。但是满海滩的海龟怎么救得过来?这窝小海龟活下来的不多。科学家们十分后悔:“真不知道我们在干什么!” 实际上,大自然有自己的法则和规律,并且许多法则和规律是我们不能掌握的。人为的干涉往往是好心办坏事,帮倒忙。

尊重自然造福人类

尊重自然造福人类 教学目标: 1.掌握如何合理地利用自然环境造福人类。 2.掌握违背自然规律的后果。 教学重点: 合理地利用自然环境造福人类。 教学难点: 违背自然规律的后果。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让学生阅读都江堰的相关材料,找出李冰是如何利用自然环境来建造都江堰实现泄洪,灌溉的? a)鱼嘴分水堤 b)飞沙堰泄洪道 c)宝瓶口引水口 二、合理地利用自然环境造福人类 1、树立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作为地球上的生命,同为地球的孩子,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存在是息息相关,不可缺少的,在从个意义上看,是平等的;但是作为生命发展形式的高级阶段,人是地球的主宰,目前人类拥有的破坏力可以瞬间摧毁世界上任何其他生命,这是不平等的。因此我

们在开发自然,利用自然的过程中,要转变“以人为中心”和人控制自然、统治自然的价值理念,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共同进步的观念。由以往的经济增长为唯一目标,转变为经济增长与生态系统保护相协调,统筹考虑各种利弊得失,在改造自然满足人类需要的同时,约束人类自身的行为,兼顾自然界的和谐与稳定。 2、把尊重自然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紧密结合起来 日月运转不止,江河奔流不息,大自然有其自身运行的规律;在实践中不断发现规律、认识规律,并遵循规律、利用规律,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遵循自然规律,尊重和慎重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陆地、水系、生物圈共同组成的复杂动态系统和谐发展上,思考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人类的利益须得到必要的保护和满足,但是,从长远看,保护了整个自然界、保护了生态系统,归根到底还是保护了人类自身。 三、违背自然规律的后果 人定胜天,是用来激励人们正确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语,实际上是违背大自然规律的一句话。就现阶段看,人还没有能力和大自然抗争,因为我们对天灾的远期预报还做不到。正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我们在利用自然的过程经常会产生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这些破坏积累到一定程度,大自然必然会对我们的不当行为进行惩罚。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一、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世界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而事物的运动发展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规律的。人们必须认识世界的发展规律,并自觉地遵守客观规律。 (一)规律及其客观性 1.规律的定义:规律揭示的是事物发展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和稳定的联系。(见书P46) 2.规律的特征: 第一,规律是事物的本质联系。客观世界的事物、现象和过程之间是普遍联系的,联系的形式又是多种多样的,但非本质的联系是不能称之为规律的。规律所反映的关系或联系都是本质的,即体现了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内在的根本性质和发展过程。 第二,规律是事物的必然联系。规律所揭示的是事物必定如此、确定不移、不可改变的趋势。 第三,规律是事物的稳定联系。规律是变动不居的现象中相对稳定和巩固的联系。规律

的稳定性突出地表现为它的重复性。就是说,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只要具备了一定的客观条件,就必然会表现出某种特定的自然过程和规律,某种合乎规律的现象就必定会重复出现。 第四,规律是客观的。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它是指规律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唯心主义否认规律的客观性。人们在实践中可以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创造和消灭规律。如:A、四季更替、昼夜的无限循环、生物的生死、古人云:“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B、可讲拔苗助长的故事。C、我国有的地方如湖北、福建等省由于气候条件适宜,可以种双季稻。如果我们不考虑这个客观规律,在全国各地都种双季稻,那肯定是不行的。可是,在“文革期间”有许多地区搞一刀切,强行一律种双季稻。有人甚至把双季稻说成是“方向稻”、“路线稻”、“革命稻”。谁要是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对待双季稻的推广,谁就“不革命”,甚至是“反革命”!这样做的后果可想而知

关于尊重规律的名言

关于尊重规律的名言 1、信仰那些向上的常识的人,有时会被周围人揶揄为“理想主义者”。但理想主义和实用主义并不矛盾,所谓的“理想主义者”只是深刻的理解了现实:这世上有那么些叫“规律”的东西,他/她愿意受它们的影响,然后付出力气,去做一个更值得自己尊重的人。作者:宋涵出处:不可慢待的孤独 2、何谓和谐?连人是什么东东都弄不明白谈的是什么“和谐”?!尊重事物的规律,包括人性的规律处理问题,才是真正真实有效的,尤其是立法和监督机制不断完善方面! 3、与下面花坛的相比,栽在阳台上的花盆的两兜,虽然也活过来了。但叶片显然没花坛的宽大、舒展,我将鼻子贴近闻,也没什么香气,更不用说开花。花朵原来是属于大自然的,也需要广阔的空间,在大自然中她们自由自在,不受拘束,只遵循着自然法则。与其他植物争夺阳光、水分、营养,经历风吹雨打,因为不这样就不能生存。很多时候,有竞争才有活力,才有动力!像花盆的花朵没谁与她争夺生存资源,因此,就显得懒懒散散,养尊处优,因而也就没有旺盛的生命力。她原本也能开出淡雅花朵,释放沁人心脾的幽香,给自然添上一丛绿,是我的自私埋葬了她生命的精彩!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其实

都有着它们内在的规律,人类不应该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它们,人应该充分尊重它们,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 4、发现规律,寻找规律,揭示规律,尊重规律,利用规律。你就可以比不知规律、不懂规律、不解规律、不认规律、不从规律的人活得更幸福更从容。作者:ayawawa 5、总是担心别人说她冷漠,心不好。其实她冷漠她的。你笑你的。她心好不好也与别人无关,也许当初你也没有多好心给人家。或是当初人家好心给你,你又嫌弃,就不要怪人家给你不好心或是冷漠了。反省自已的行为。人家也不过是回报而已。尊重好自已平时的言行,不知哪一天什么就回到自已身上了。这是宇宙的规律。你 6、由于对象的载体是人,因此,对象必以另一个孤独者的形态出现。在与对象(载体)交往时,知心的交谈、规律性的会面、共同经验的制造是比较有效的形式。尤为重要的是,需与对象保持一种“遥远的亲近”。所谓“遥远的亲近”,亦即尊重对方身上美的、孤立的那部分特性,以维持一种陌生的感受。作者:林有狐 7、的日本人,在上有总体规划,又尊重经济,让激情与想象的热流注入客观规律的模子,浇铸出切实的产品,而不是恣意妄为及以主观想象的方式从事经济建设。 8、1.成长。几乎所有人没有人真正不想去成长。有人是害怕面对改变,拒绝成长;有人持之以恒,每天如蜗牛般努力前进,只是没有找到关于成长裂变的速度;有人早已将生命通过经历变成了核燃料储备堆,一旦遇到点火,生命瞬间以光的速度引发核爆炸。

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班级:商132 姓名:易晓东学号:201308020225 通过我们对知识的学习,我对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性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我们生活在一个现实社会中,我们会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然而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一定要考虑事物的客观规律,好好把握事物的客观规律。反过来我们又不能一味的关注规律而忽略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由此可以看出二者存在着一个辩证关系,如何把握二者的关系是事物成功的首要前提。因此,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更加应该注重二者关系的学习和探讨。 首先,我们一定要知道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人的主观能动性要受到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否取得积极效果以及效果的大小,取决于是否尊重客观规律以及对客观规律掌握的程度。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也应如此,学习并非一日之功。例如英语的学习的就有着一定的客观规律性,英语的学习必须经过长时间的学习,每日的积累才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是完全行不通的。我们大学生如果想要在英语方面有一个很好的成绩,必须遵循英语学习的规律,不要只靠考前突击,考前即使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也必将导致一个不理想的后果。因此,我们应该在英语学习方面努力把握客观的规律,在把握规律性的前提之下,努力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可以达到一个很好的效果。一味的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而忽略了其中的客观规律性,必将导致事倍功半的后果。 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我们大学生活理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和挫折,大部分的人努力去寻找解决的努力的方法,也借鉴了许多前辈们的经验。有些人通过了自己的不断奋斗和拼搏,最终克服了困难,得到了胜利的果实。然而也有些人失去了自我挑战的信心,甘于堕落,最终等待他的必将是失败的结局。造成这两种结果的原因是他们都不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规律吗?答案为不是的。原因是有些人知道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克服困难,而有些人只不过是掌握了规律而丧失了自己解决问题的勇气和信心。这种丧失主观能动性的人在大学生非常常见的,许多人到了大学放弃了那可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学案 广州市禺山高级中学卢蔼玲 一、【研学目标】 知识目标: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 能力目标:掌握、运用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自觉地按客观规律办事,反对否认规律的客观性或认为规律可以创造和消灭的唯心主义观点;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冒险盲干的主观主义。 二、【研学重点难点】 重点:人与规律的关系难点: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三、【学习路线图】 主程序:展示情景——提出问题——探讨问题——归纳延伸、实际运用 学生:感知情境——思考问题——讨论质疑——整理观点、举一反三 四、【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 )理由: (2)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理由: 【问题探究】 1.你从“拔苗助长”的寓言故事中,得到什么哲学启示? 2.“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而辍广。”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荀子的两句话说明规律具有什么特征? 3.(1)“广州水浸街”是天灾还是人祸?体现什么哲学道理? (2)面对“广州水浸街”这一顽疾,市民纷纷发表见解

一种观点认为: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我们的政府绝对能够杜绝水浸街现象。因此,人类可以改变、消灭规律。 另一种观点认为:南方的气候台风多、降雨多,“广州水浸街”属于正常的自然现象,政府不可能根治。因此,人类只能顺从规律,听天由命。 评析上述两种观点。 (3)如何处理好“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五、【达标检测】 【基础达标】 1. 右侧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B.节能环保,防止污染 C.尊重规律,保护环境 D.白色污染,祸国害民 2.“树上结西瓜”,这原本是讽刺一些人不懂农业生产异想天开的笑话,如今却在河北省新乐市的邯邰镇变成了现实。当地瓜农开始试验搭架,使西瓜吊在空中,由于上下四面透气,成熟期提前5—8天,而且瓜形好,甜度也增加了不少。这一事例说明() ①随着科技发展,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事物运动的规律 ②规律是客观的,但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③人们在任何条件下都可以把握规律 ④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去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3.“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其中“制天命而用之”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B.肯定了人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C.认为人必须听从天命 D.认为人能够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4.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的国家。在抢险救灾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救灾,要科学安排、科学处置、制定科学方案并科学实施。这反映了我国在战胜自然灾害过程中( ) ①坚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能动作用结合起来②已经掌握了客观规律,做到万无一失 ③不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④自觉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5.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看,原始文明是人类被动接受自然的阶段,对自然没有伤害;农业文明是人类对自然初步开发的阶段,对自然伤害很小,自然基 本可以自行修复;工业文明是人类社会征服、改造自然的阶段,对自然造成的破坏,许多方面已难以修复。

对于自然规律的尊重

对于自然规律的尊重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在这里孔子讲到,我十几岁的时候,立志于学习,三十能够自立生活,四十岁时可以不被外界环境所困扰,五十岁的时候了解到自己的命运状态,六十岁包容各种不同观点,七十岁时可以随心所欲而不超越规矩。 这篇文章让我们认识到,人从小到大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阶段的人所具备的心态是不同的,从年轻时候的天不怕、地不怕,再到中年的所面对的坎坷经历,心态变得淡然,最后到老年的超脱,这就像是一个轮回,在这个循环中每个人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经历着各自的心路历程,春去冬来,时间悄然的在改变着我们的肌、我们的灵魂,有时候不得不面对时间改变了一切,回忆看起来迷幻,却像一去不复返的流水,于是许多事在一张年轻的画布上展现,并且不断的重叠,直到颜色慢慢变得沉重,然后我们好像看到黑夜的一丝曙光,我们脸上残留的冬天的寒冷,但内心渐渐的明朗起来,这就是人生,每个人都要经历该有的一切,慢慢成长。孔子这篇文章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当我们年纪越来越大的时候,其实内心放下就变的十分重要,心性的空灵、恍惚往往是人生对于世界最终的状态,一切不在执着,没有了内心的欲障,真正的能够顺其自然,面对大千世界,万事万物。不管发生什么事情可以心态平稳,坦然面对。孔子七十岁的时候,做到了道法自然,随心所欲而不逾越规范。我想这非常的不简单,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是做不到这一点的,年轻人心态浮躁,年龄大的内心也不一定平静。老子说;要想天长地久,就必须与道同体,绝学弃智,放下私心杂念,才可以得到老天的恩惠。所以,这种心态,这种气场需要我们细细揣摩,日益精进。 而当我们创办印刷企业的时候,这种心态也是十分重要,首先要有谦卑的心态,筹划一切,包括原料采购、生产管理、产品营销等等方方面面,都要熟练掌控。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各种困难不可避免,这时不能逃避,必须直面现实、解决问题,每次超越都是对心性的磨练,而只有在实践中悟性才可以得到提高。在印刷企业经营管理中,要尊重客观规律,不能拔苗助长,以自己主观意志为转移,刚愎自用,这对企业发展是不利的。 总之,虽然我们无法达到孔子所说的状态,但我想只要付出努力就会有所进步。 除非注明,文章均为印刷旁通原创,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谢谢。https://www.360docs.net/doc/7c12102481.html,/new/yinshuahi

浅谈尊重教育规律

浅谈尊重教育规律,依法执教 每当与同事谈论学生的时候,都会发出这样的感概,现今的学生怎么这样难教?现今的教师怎么这样难当?现今的教育怎么这样无力?在这样一个社会变革异常迅速的年代里,生活中的每一天都充满着挑战。现代的孩子是在父辈未曾经历过的社会中生活,几乎没有哪个成年人曾经料想到世界会变成今天这个样子。时代变了,人也会改变,师道尊严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在国家民主、法制不断建全的背景下,教育的思想观念、方式方法等等,也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使之与时代的发展节奏相合拍,与人的发展变化相适应,要与时俱进!教育要取得成功,首先要尊重现代教育教学的规律,其次要依法执教。接下来我就谈谈个人对这两方面的看法。 在教育教学规律中,首先作为教师,要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要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的,尊重学生是关键。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渗透于一言一行中,教师的点滴言行都会影射在学生的心里,通过和老师的接触,学生能深切感受老师是否关注自己、尊重自己。那么,我们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尊重学生:一、信任是尊重的前提,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做到信任学生。渴望得到别人特别是老师的信任,是学生的普遍心理需求。学生喜欢老师真诚地对待自己,讨厌老师动不动就怀疑和否定自己。只有对学生的信任,教师才能真诚、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才能使学生不断获得积极向上的力量源泉,从而自觉地向着更高的人生目标发展。信任学生是尊重学生的重要体现,也

是教师必备的职业道德。如何才能做到信任学生呢?其一,相信学生的人品。事实上所有的学生都想成为好学生,在学生犯错的时候,教师都应该从关爱的目的出发,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人品。不要用所谓的“好学生”、“坏学生”加以区分,给学生贴上不同的“标签”,从而给学生的心理蒙上阴影。教师对学生满怀信任和期望,就会在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热情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实践告诉我们,无论有怎样不良习惯的学生,都在内心深处希望他人信任自己,理解并尊重自己。相信学生的人品,也是教师尊重学生的一种重要体现。其二,要相信学生的能力。部分教师对学生的照顾可谓“无微不至”,事必亲躬,这样做其实就是不相信学生能力的一种表现。久而久之,不但教师身心疲惫,而且养成了学生的惰性。教师的爱,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转化成学生对学习的爱,对生活的爱,应该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不断的锻炼,获得学习和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大教育家魏书生在一次报告中说,老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学生们自己能干的事老师就不必多操心,让他们自己去干就行了。他举例说,他们班学生的学费,他从来没收过,都是小组长带着组员去总务交。从没出过差错。班里好多事都让学生处理,这很锻炼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更体现教师对学生能力的信任和尊重。二、尊重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心态发展。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信任是人的一种普遍要求。青少年学生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更需要为师者给予他们更多的尊重,并使他们学会如何获得他人的尊重。一个好的教师应该去研究学生的“尊重需要”心理,懂得如何去尊重学生。一位班主

第二课第三节第一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

(a)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规律是客观的,人不能创造和消灭规律,但人能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懂得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是辩证统一的。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课前收集和整理青藏铁路建设情况,为课堂学习做材料上的准备;课内讨论、分析、交流,使感性材料变为理性知识,深入领悟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辩证统一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懂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把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地统一起来,增强为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二、课前准备 (一)学生准备 1、预习课本相关内容。 (二)教师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 2、与各小组分别进行交流,及时了解各组学生网上资料的收集情况和所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视频、图片、文字、数据等多种手段全面客观地进行专题研究。注意帮助学生学会合理分工,协调配合的工作方式。 3、收集整理学生的活动成果,印发给全体同学。 三、教学过程 【课前十分钟】青藏铁路的图片展示,同时播放歌曲《天路》 一、导入新课 【提问】 一首《天路》唱出了2005年中国的一件盛事,大家知道吗? 学生:(略) 教师:都说这是一条天路。都说天路上不可能通火车,然而当代中国建设者却创造了奇迹,让火车开上了天路。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这其实是一个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过程。(引出课题) 二、攻克三大世界难题 教师:这是一个世纪工程,也是一个世纪梦想。早在20世纪初,修建进藏铁路就是孙中山先生的二大梦想之一,尽管将它写入建国方略,也画到地图上,但是没能实现。新中国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一直极为重视修建青藏铁路,但把梦想变为现实是多么漫长而艰难。【播放视频】青藏铁路一期工程建设情况。(文字说明:1958年,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分别在西宁和关角隧道开工。由于国家面临严重经济困难,1961年不得不停建。1974年7月,青藏铁路一期工程重新全面开工,经过几十万以铁道兵为主体的建设者艰苦奋战,1979年全线铺通,1984年交付运营。) <思考1> 为什么青藏铁路只从西宁修到格尔木? 学生:略 <思考2> 在当时条件下,如果再继续修下去行不行?请讲出你的理由。(学生经过充分讨论以后,结合材料分析说明。)

高二政治 《生活与哲学》重要知识点专题复习试题2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新人教必修4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专题复习试题 1.我国科学家利用转基因羊体细胞克隆了两头羔羊,还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培育了一头携带有人血清蛋白基因的转基因试管牛。这表明 A.有些自然界中的东西是人的意识的产物 B.新物种的产生依赖科技的进步和人的意识 C.只要有创新精神,就能创造新物质 D.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培育出新的物种 【解析】科学家能够利用转基本细胞克隆动物,说明世界虽然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新物种是根据自然物本身的属性和规律培育出来的,并非人的意识主观臆造的。故D正确。 2.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年,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党的领导是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各级党委要准确把握发展趋势,科学谋划发展蓝图,努力创新发展模式,加强对发展的统筹协调,切实提高发展质量。上述要求体现的辩证唯物论道理是 A.中国共产党要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B.做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解决主要矛盾 C.正确的意识的对社会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D.要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统一 【解析】A属于政治生活范畴,不选;B是唯物辩证法的内容,不选;C说法错误,意识不起决定作用:“努力创新发展模式”体现了发挥主观能动性,“科学谋划发展蓝图”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所以选D。 3.“2012年12月21日的黑暗降临后,12月22日的黎明永远不会到来。”这是电影《2012》的台词,它是一部关于全球毁灭的灾难电影,讲述由于自然环境和资源长期遭受掠夺性破坏,人类即将面临空间的自然灾害,最后在“方舟”中度过了这一全球性的灾害,获得了继续繁衍和发展的希望。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A.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 B.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主观的 C.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D.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改造规律

尊重人才成长规律

[尊重人才成长规律] 把握并尊重人才的成长规律,是培养人才、凝聚人才、有效发挥人才作用的前提和基础,尊重人才成长规律。要建设高素质的创新人才队伍,我们就必须深入研究,全面、系统地把握不同人才的成长规律。理想追求和事业心是人才成长的内在动力。我们要善于引导各类人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理想追求,培养和鼓励他们的事业追求。爱因斯坦曾经说过:

“人只有献身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对真理和知识的追求并为之奋斗,是人的最高品质之一。”这些正是他一生奋斗的根本动力。对科学的热爱,使他能够义无反顾地投身于科学创新与服务人类和平与正义的事业,成为20世纪举世公认的科学巨人。不断学习和实践是人才成长的关键要素,教育学论文《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分享好文◆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要成为合格的科技创新人才,必须善于学习和掌握前人积累的知识。同时,科学活动的探索性和创造性,决定了科技人才的成长尤其需要坚持不懈地实践与尝试。正如华罗庚先生所说:“惟有学习,不断地学习,才能使人聪明;惟有努力,不断地努力,才会出现才能。”勇于创新和持之以恒是人才成功的前提。科学史上的成功例证表明,科学家首先要有创新的激情、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创新的信心和勇气以及坚韧不拔的求索精神。居里夫人曾经说过:“我从来不曾有过幸运,将来也永远不指望幸运,我的最高原则是:不论任何困难都决不屈服!”的确,“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华罗庚语)。团队与合作精神是现代科技创新人才的重要特征。现代科学技术重大问题的解决往往需要进行多学科、大团队的综合研究,这就要求科学家除了个人的努力和奋斗之外,还必须具有团队精神和协力创新的气度。要善于处理个人贡献与集体贡献的关系,形成尊重个人创造与团体成就的新的协力创新机制。 尊重人才成长规律

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准确把握规律的含义 2、深刻理解规律的客观性 3、理解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 能力方面: 通过对二者辩证关系的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觉悟方面: 1、使学生懂得按规律办事的重要性。 2、要爱护环境,增强环保意识。 [重点难点] 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投影动画片段:《一个女中学生的烦恼》(故事)。 故事梗概:女中学生路洁近来心里特别烦,常常一个人独处,想到伤心处有时甚至潸然泪下。这是什么缘故呢? 原来,路洁有一个挺丑的爸爸和一点也不美的妈妈,自己继承了父母的大部分缺点,长得十分对不起大家。先前,她小,并不怎么在意;现在,长成大姑娘了,爱美之心越来越强烈。看到漂亮的同学便充满羡慕,同时自己也很自卑。 她恨完爸爸恨妈妈,恨完上帝恨自己。她好想去美容,可家里太穷。她想退学,可实在舍不得。她想躲开大家,可一个人的时候,苦恼更多。 提问:路洁为什么会很丑? 遗传。 提问: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事物运动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规律可循的。 提问:那么,什么是规律呢? 二、讲授新课 板书:三、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1、规律及其客观性 分四组举例: 例1:(无机自然界): ①苹果落地 ②水往低处流 ③地球绕日公转 ④任何物体之间存在着引力作用 引导学生分析,说明①②③是事物现象的联系,④是本质的联系。现象 是浮现在事物表面的东西,通常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本质是隐藏在事物现象

背后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能通过人的抽象思维来把握。结论:①②③不是规律,④是规律。 例2:(生物界): ①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②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 ③老子英雄儿好汉 ④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引导学生分析:说明①②是事物现象的联系,③带有偶然性,不是必然的联系,④是本质的联系,同时也是必然的联系。结论:①②③不是规律,④是规律。 例3:(社会经济规律): ①供不应求时商品价格上涨;反之,价格下跌。 ②某种邮票身价百万 ③近年来我国物价持续低迷 ④商品价值量由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 础实行等价交换。 引导学生分析:说明①是事物现象的联系,②是个别的、偶然的联系,③是我国一个时期的情况,是暂时的、易变的联系,只有④是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结论:①②③不是规律,④是规律。 例4:(社会发展规律): ①毫不动摇地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毫不动摇地扶持和引导非公有制 经济发展。 ②彗星出现,地震频发,必主国运走衰,政权更迭。 ③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引导学生分析:说明①是事物现象的联系,②是人为臆测的、牵强附会的联系,不是事物固有的联系,只有③是固有的、本质的联系。结论:①②不是规律,③是规律。 小结:规律是指物质运动过程中所固有的本质的(而不是现象的)、必然的(而不是偶然的)稳定的(而不是易变的)联系。 板书:(1)规律是指物质运动过程中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战国时期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就是说,规律是客观的。 板书:(2)规律是客观的 讨论:先有牛顿,还是先有万有引力规律?(规律不等于定律) 点拨:先有万有引力规律。这说明: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管人们认识与否,承认与否,喜欢与否,它都客观存在着,并以一定的方式起作用。这就是规律客观性的第一个表现。 讨论:万有引力规律是牛顿创造出来的吗? 点拨: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规律,并把这一规律用语言文字表述出来,即万有引力定律。牛顿没有也不可能创造出规律。规律既不能被创造和消灭,也不能被改变,这是规律客观性的第二个表现。 讨论:人们把水引到高处去,把卫星送上太空,说明人们借助科学的力量可以利用万有引力规律。

尊重自然规律作文

尊重自然规律作文 尊重自然规律作文(一) 尊重自然的规律,不仅是一种品德,也是一种智慧。 孔明借东风,源于他对自然规律的把握有度,赤壁大捷,功不可没。草船借箭,故景再现,让人们不禁赞誉至今。 于是,我们开始明白什么是自然之理,什么叫“顺天利我”。老子教人以“隐忍”安于时命。从某个角度来讲,也便是顺其自然的翻版,这不是一种消极处世的麻木心态,而是一种把握自然心脉的道家经典。 很多时候,我们在争与不争中忖度俳徊;更多的时候,我们在顺之逆之间摇摆不定。然而有一点我们要恪守,那便是:人工与自然之理的巧妙结合,貌似相悖的两者,在智者的手中,浑然一体。 据说《夜》的作者,为了捕捉那最为自然的韵律,曾在山中露宿几夜,尚不敢因为人的行动,惊扰了鸟儿的生息。于是,才有了我们今日所欣赏到的空灵婉转的天籁之音。 诚然,这不是机械的巧合与寓言中的因果相承,这是一种处人处世的哲学,在岁月的冲刷之下愈益分明,让我们铭记于心。 因为懂得,爱美的人不会让牡丹开放于腊月;因为懂得,怀旧的人们不会让燕儿留滞过冬;因为懂得,善良的人们会安心地欣赏大自然安排的睿智与体贴,而不会妄求去颠覆自然法则赋予每种生物的起

勃音弦。 人世的自然规律何尝不是一样?只有心安于已所作为,方可无惑,无慌,无悔。 我们在瀑布下聆听自然之势的刚果;我们在荷池旁观看自然之美的灵韵;我们在雁阵下仰望自然之智的淋漓尽致。 在如此的境遇下,我们怎不心生敬仰? 自然,我的尊重。 尊重自然规律作文(二) 在《孟子》中,有一个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这样说到: 古时候宋国有个农夫,种了稻苗后,便希望能早早收成。每天他到稻田时,发觉那些稻苗长得非常慢。他等得不耐烦,心想:"怎么样才能使稻苗长得高,长很快呢?想了又想,他终了想到一个"最佳方法",就是将稻苗拨高几分。经过一番辛劳后,他满意地扛锄头回家休息。然后回去对家里的人表白:"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庄稼苗长高一大截! 他儿子赶快跑到地里去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可以说揠苗助长的故事发生在2000年前,到如今还能看到他们深远的意义,可见,保护生态环境,尊重自然规律是多么艰难的一件事情,同时也是多么恒久需要我们共同努力的一件事情。因此,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要尊重自然,尊重规律,树立按照规律办事的原则。当然,尊重的前提就是了解和掌握自然规律,学习更多自然方面的知识,那样,尊重和按照规律办事也就有了科学依据,不然,我们始终

尊重规律

尊重规律,教孩子“学会学习” ——要想孩子学习好,家长应当怎么办?(转载)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好。要想孩子学习好,家长应当怎么办?成功家长的经验是:不要眼睛只盯着孩子的分数、名次,而要“授之以渔”,在教会孩子学习上下功夫。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愿意学习,学得进去,学得轻松。 一、用浓厚兴趣,把孩子引上好学之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最大的动力,是孩子求知欲望的源泉。孩子的天性是对所有自己不知道的事物都想知道,不明白的事物都想明白。家长抓住孩子的这一天性,就能激发起孩子的学习兴趣,把孩子引入好学之路。 一要抓早抓小,着眼提高能力,抓好孩子视、听——说、读——写、做训练。 孩子的求知欲从来到这个世界就开始了,只是那时只是个萌芽。随着孩子不断长大,他的求知欲望会不断增强。如果他的求知欲能不断得到满足,这种求知欲就会升华为学习热情、专注精神;反之,他的注意力就会转移,也就不会产生学习热情了。所以,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必须抓早抓小,让孩子还处于萌芽之中的好奇心、求知欲,不断膨胀成一种强烈的心理需求,一种浓厚的学习兴趣。 孩子对未知世界的认知兴趣,是与他的认知能力成正比的。要把孩子天性中的好奇心从萌芽中培养起来,必须不断赋予他相应的能力。 开发孩子智力,第一步要抓好的是视、听能力训练。因为孩子好奇心是由他听到的声音、看到的景物引起的。他听到的声音越多,看到的景物越多,头脑中的疑问也就越多,要弄懂疑问的愿望也就越强烈。于是,最初的学习兴趣也就产生了。 第二步要抓好的是说、读能力训练。孩子学会了说话,才能与人交流,才能把心中的疑问表达出来,才能从大人的回答中找到答案,知道那些与自己看到、听到的东西有关,却又无法直接看到、听到的东西。孩子学会了认读,才能获取认知世界的自由,才能自己到书画中、影视中去寻找答案。 第三步要抓好的是写、做能力的训练。孩子学会了写字、做事,就又有了进一步与人交流的能力,活动范围大大扩大,认知能力会大大提高,头脑中收集的信息越多,越会发现自己不知道的东西还很多,求知的欲望才会越强。总之,培养学习兴趣,才是早期教育的真正目的,着眼提高能力,才是正确的教育方法。至于孩子各种能力应当如何训练,我们将做专题讨论,这里就不讲了。 二要因势利导,不断拓宽视野,把孩子领进一个个未知世界。 孩子最初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随意性,往往不求甚解,很容易转移。要把他们的兴趣引导到真正意义的学习上来,家长必须因势利导。认真回答孩子的提问,同时顺势向孩子提问;根据孩子接受能力给他讲故事,让他按故事情节发展提出自己的设想;孩子在专注地玩时不要打扰他,把握时机和他一起讨论他观察到的现象;利用孩子喜欢的游戏形式,向他灌输一些科普知识;用大人的兴趣、爱好引导、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都不失为因势利导的好办法。孩子的求知欲望是随着视野的不断扩大而扩大的。当他的活动范围是在几十平米的房间中,他看到的只有门窗、桌椅、床铺及上面摆放的东西,他想认识、了解的东西也只能在这个范围内。如果大人把他抱到了室外,到了院子里,他会看到树木、花草、楼群、小路,带到大街上,他会看到行人、汽车、路灯、牌匾。他想认识、了解的东西就要比在房间里多得多了。如果大人把他带到了公园、书店、商店、集市,他想认识、了解的东西又会比刚出家门多得多。如果大人再带他到外地去旅游,参观一些名山大川、名胜古迹,他想认识、想了解、想弄明白的东西就更多。另外影视、图书、网络,只要孩子有了相应能力,也都是他认识大千世界的便捷途径。家长要想办法给孩子提供更大的活动空间,让他有机会增长见识、增加疑

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

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 【教学目标】 ⑴知识方面: 理解:①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②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受到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制约; 运用:能够运用“发挥主观能动性制约它的因素之间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明确否认或夸大主观能动性都是错误的; ⑵能力方面: ①培养辩证思维能力;②提高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比较否认或夸大主观能动性的观点; ⑶觉悟方面:初步进行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重点】: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其所受的客观规律制约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①客观规律的制约恰恰要求人们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②客观条件的制约却又给人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了广阔的余地; 导入新课: 课前先播放流行歌曲《爱拼才会赢》 提问:这首歌与我们上节课所讲的内容有什么联系? 在我们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有时起,有时落”,“有好运,有歹运”,要有所作为,这就需要我们充分而又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这一节课我们就

一起来学习怎样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呢?是不是我们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就能正确认识事物,就能顺利地解决问题了呢?语文课上,讲过《孟子》中的“揠苗助长”的故事。那个宋国人有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其结果又如何呢? 一、充分认识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含义: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人的主观能动性 想即认识世界的能力与活动 包括的方面做 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精神状态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与动物的特点,它主要表现为想和做,即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想和做是有机联系不可分割的。 漫画:“纸上的包子” 学生讨论分析 总结:人们想发挥主观能动性把事情办好,就必须把想和做有机结合起来。但是,如果只是“想想”、“说说”而已,并不去实实在在地行动,那么再好的政策也只能是纸上的包子,永远也不能取得成功。 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过程。而把事情办好就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结合实际谈谈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结合实际谈谈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两个重要范畴。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类的意识所特有的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客观规律性是指事物运动发展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固性联系,它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地存在着。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必然要遇到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关系。要想达到预想的结果,必须处理好二者的关系。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首先,客观规律性制约着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符合客观规律性为前提。一方面,规律是客观的,具有稳定性和强制性,不依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这就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规律的客观性又要求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认识、利用客观规律,以正确思想为指导,才能使主观能动性得到正确有效的发挥。如果不尊重客观规律,不按客观规律性去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是盲目的能动性。这种能动性发挥愈大,损失就愈惨重。这就是规律的惩罚。其次,认识规律、利用规律也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尊重客观规律决不意味着可以不发挥 人的主观能动性。如果没有这种主观能动性,尊重客观规 律就成了一句空话。要获得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由 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 实践这样的多次反复,才能够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往往 要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只有经过主观的不懈努力和顽强斗争,才能达到目的。要利用客观规律改造自然和社会,更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1、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隐藏在现象背后的,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通过现象解释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万有引力定律自然界本身一直存在着的一种规律,但是之前人们只是看到苹果回落向地面,地面上的东西也不会随意飘到空中,但一直没有没有人知道这是为什么。直到有一天苹果砸到牛顿的头后,引

尊重自然_高中作文

尊重自然 本文是关于高中作文的尊重自然,感谢您的阅读! 那是洛阳城里富丽堂皇的牡丹,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笑靥绽放的一瞬,倾国倾城。中原的厚土,萌发了朝霞般热情的牡丹。 那是天山峰顶冰清玉洁的雪莲,美得脱俗,美得惊心,美得销魂,莞尔一笑的刹那,沁人心脾。天山的冰雪,滋养了明月般纯洁的雪莲。 那是干涸的罗布泊上寂寞的胡杨林,千年不死,死而不倒,倒而不朽,穿越生死的刚强,亘古不变。西北的烈风,催生了战士般无畏的胡杨林。 正是这每一方独一无二的水土,孕育了大自然独一无二的神奇。这是自然的法则,也是自然给予人类的恩赐。正如江南水乡“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那一片生机盎然的和谐。尊重自然,了解自然,顺应自然而发展,人与自然才会和谐共生。 尊重自然,了解自然,敬畏自然法则,掌握自然法则,人们才能获得与自然共生的机会。老子曾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是要人顺应自然的法则。美国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执政期间,曾为保护鹿而下令大肆捕杀狼,鹿的数量在一段时间激增后,超越了环境承载能力而锐减,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长时间难以恢复。违背自然法则行事的人类,定会受到自然的惩罚。顺应自然,不强求,不贪婪,自然会以真挚的笑脸回馈人类。 斗转星移,花开花落,幻化早已寻常事;时代更新,岁月交替,时光不依人意志。坐看日落星闪,享受自然,更重要的是需春种秋收冬藏,顺应自然,同时谋求发展,尊重规律,同时借势生利。自然法则虽然神圣不可亵渎,却可以加以利用。那种在深处的菱角、浅处的稻秧,还有不深不浅处婀娜多姿的荷花,不正

是因地制宜利用自然规律而留下的美好诗篇吗?勤劳的中华儿女,曾引来黄河水灌溉出了贺兰山脚下的塞上江南,也曾贯通五河水系开凿纵贯神州南北的京杭大运河,更曾推动滔滔江水带动电力的齿轮,给千家万户送去永恒的光明……合理利用自然法则求得发展,自然愿伸出双手鼎力支持。 自然法则下,人类在发展,自然在进步,人类与自然休戚与共;人类尊重自然、敬畏自然,自然就以她博大的胸怀与无私的爱心援助人类,互利共生的旋律訇然奏响,和谐世界的大门豁然敞开。当往日黄沙漫天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上再现茂密绿洲之时;当一度萎缩的白洋淀波光粼粼,苇荡依旧之时;当昔日已被破坏的亚马孙雨林中再次响起百鸟欢歌的交响之时,自然正用她如椽的画笔,描绘一幅幅美妙的图画。正如张晓风所言:“树在,山在,大地在,岁月在,我在,你还想要怎样更好的世界?” 冰心说:“爱在左,情在右,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我要说:“人类在左,自然在右,在地球的舞台上唱和共生的旋律。”我希望有一天,面向大海,春暖花开。让我们手握橄榄枝,走在蓝天下,心系大自然,且行且珍惜!

坚持尊重客观发展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统一

坚持尊重客观发展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统一 客观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联系和必然的趋势。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实践能力和作用。而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的。 正确理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一个重要问题。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2.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必须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坚持实践的基本途径;坚持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的原理,在社会历史领域必须认识和处理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 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有机统一起来。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尊重客观发展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统一 第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尊重客观发展规律。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反对唯心论,形而上学,反对“右”的和“左”的错误思想的武器,否认客观规律性,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陷入形而上学的泥坑,其表现为“精神万能论”,在革命和建设中往往会导致超越历史发展的阶段。在政治上会犯冒险盲动的“左”的错误。夸大尊重客观规律性,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陷入形而上学机械论的错误。其表现为“宿命论”,在革命和建设中,往往会导致落后于历史发展的阶段,在政治上开历史的倒车,犯“右”的错误。 第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社会主义四化建设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必须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才能开创新的局面,加速我国四化建设。既要反对不尊重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规律的唯心主义、精神万能论,又要反对拜倒在规律面前,否认发挥人民群众主动性、创造性的机械论,才能搞好四化建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