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民间艺术走进课堂
民间艺术进课堂活动方案

民间艺术进课堂活动方案一、活动背景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下,传统的民间艺术逐渐减少了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影响力。
为了保护和传承民间艺术,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各地教育部门开始推行“民间艺术进课堂”活动。
这一活动旨在将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引入学校教育中,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民俗文化,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和传承。
二、活动目标1. 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通过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民间艺术,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传统民间艺术具有丰富的创意和想象力,参与进课堂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 传承民间艺术:通过将民间艺术进入课堂,可以有效传承和保护传统艺术形式,将其延续至今。
三、活动内容1. 民间音乐欣赏与演奏:邀请专业的民间音乐演奏者来学校进行演示与讲解,并组织学生进行民间乐器的演奏和合奏。
2. 传统戏曲表演观赏:请专业的戏曲演员到校进行戏曲表演,学生可以观赏并学习其中的经典唱腔和表演技巧。
3. 传统手工艺制作体验:组织学生亲自参与传统手工艺制作,如剪纸、捏泥人、编织等,让他们亲手制作出传统手工艺品,并了解其背后的文化意义。
4. 民间舞蹈学习与展示:邀请专业的舞蹈艺术家来学校教授传统民间舞蹈,学生们可以学习其中的舞蹈动作和技巧,并在学校开展展示活动。
5. 传统节日庆祝活动:在传统节日的时候,组织学生进行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如制作元宵、猜灯谜等,让学生体验传统节日的氛围和习俗。
四、活动实施方案1. 安排活动时间: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时间安排“民间艺术进课堂”活动。
2. 邀请专业人士:联系专业的民间艺术表演者、艺术家和教师,邀请他们到学校进行演示、讲解和指导。
3. 安排活动场地:根据活动内容,选择适当的场地进行演出、制作和展示活动。
4. 让学生积极参与:在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与艺术家和教师进行互动交流。
5. 组织评选与展示:根据学生的表现和作品,组织评选和展示活动,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提高其自信心和艺术修养。
如何让年画真正走进小学美术课堂

如何让年画真正走进小学美术课堂年画是中国民间最普及的艺术品之一,年画艺术教案学生通过欣赏各种民间年画,分析年画的色彩和构图的艺术特点,让学生了解一些民间习俗,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年画艺术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初步了解年画的造型、色彩、构图的艺术特点。
年画艺术教案2、鼓励学生大胆用语言表达对年画的感受。
3、让学生了解民间年画的寓意。
[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回忆、询问长辈、翻阅书籍、上网查询、参观展览等方式了解什么是年画,了解年画的历史及发展。
通过收集年画、年画故事以及年画的装饰物等,进一步加深对年画的认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2、通过让学生动手涂绘年画,感受年画独特的美。
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传统绘画艺术,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重点:感受传统年画的造型、色彩、构图等特点。
年画艺术教案教学难点:通过欣赏,能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绘画欣赏活动。
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用两周的时间通过询问父母、老师,查阅书籍或上网查询,了解什么是年画,并搜索年画以及与年画相关的艺术饰品,筹备班级年画艺术展。
2、老师尽量多搜集一些年画,并制成课件。
3、老师准备供学生涂色用的年画线描稿。
一、课前播放新年的音乐,创设过年的气氛,引入新课。
师问:同学们,听到这段音乐,是否觉得就象回到了过年哪天?同学们喜欢过年吗?生答:略)师:你们在知道过年有些什么习俗呢?生答:略)放鞭炮、穿新衣、放烟花、包饺子、贴对联、贴年画等等。
同学们,你们看,这些画漂亮吗?你见过这些画吗?给你什么感觉?这些就是年画。
年画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民间艺术,大多数的年画艺人都是生活在乡镇的农民。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年画,了解年画!课件播放课题:走近年画艺术)师问:同学们,到底什么是年画?师:年画就是过年时张贴的画,用以增添节日的气氛,又因为一年更换一次,故称为年画。
把民族民间音乐引进课堂的意义

把民族民间音乐引进课堂的意义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博大精深,民间音乐是东方民族的文化瑰宝。
享誉傩戏之乡、天麻之乡、山歌之乡的德江土家族,其境内世代聚居的土家儿女与艺术结下了深深的情缘,其土家民族音乐文化历史悠久,民间音乐风格委婉秀丽,尤其是土家人对歌、舞艺术超乎寻常的爱好和依赖,使其艺术个性独具特色。
如优美动听的武陵山歌,古朴雅致的民间吹打乐等等就像滚滚乌江三峡,婉转动人。
特别是《舞龙炸龙之歌》、《土家汉子》、《大田栽秧行对行》等歌曲具有浓郁的民族民间特色和鲜明的武陵山脉风格,为了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土家优秀民族民间文化,我尝试着在平常的音乐课中把德江土家经典移植进入音乐课堂,以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之情。
1 大胆创新,让学生更多的了解民族音乐文化民间音乐文化引进课堂教学,是让民族音乐文化的精髓渗透于学生的心灵,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历史、语言风格,音乐异彩纷呈。
我收集了大量的民间音乐文化资料,比较透彻地了解民间音乐文化,为教学作铺垫。
教师本着《课标》的要求,开发与利用各种校外各种音乐课程资源。
重视学生情感的培养,通过多种形式与方法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教师不断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结合学生的实际,从教学的特点、内容及形式上入手,在高年级选取了土家山歌的教学。
《大田栽秧行对行》却具有自己的唱腔特点。
它是由四个乐句组成的土家山歌民族调式,四个乐句的落足音分别是2→5→5→1。
旋律清新明亮,歌词贴近生活,朗朗上口,山歌韵味十足,学生发自内心情感,唱出了土家人民热爱劳动丰收喜悦之情更为真切。
唤起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更加爱自己的家乡。
通过听、看、奏、赏,学生了解到土家音乐文化源远流长,《大田栽秧行对行》斐声海外,老师的大胆创新使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十分浓厚,学生更清楚的看到了乌江三峡百里画廊无不闪烁土家族的智慧之光。
在馥沃芬芳的民间土壤里铸就土家人民的民族艺术和审美情操。
民间艺术进课堂活动方案

民间艺术进课堂活动方案一、活动背景随着现代化教育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民间艺术逐渐被忽视和淡忘。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民间艺术,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鉴赏能力,本文提出了一项“民间艺术进课堂”活动方案。
二、活动目标1. 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增加学生对民间艺术的了解和认知。
3. 提高学生对民间艺术的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4. 增强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三、活动内容1. 传统艺术形式介绍:通过讲座、视频等形式,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如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绘画等。
2. 专家讲解与示范:邀请专业民间艺术家或学者来校进行讲解和示范,给学生全面展示民间艺术的魅力和技巧。
3. 课堂互动体验: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民间艺术表演或创作,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去感受和体验民间艺术。
4. 走进艺术家工作室:组织学生参观民间艺术家的工作室,了解他们的创作过程和生活状态,与艺术家进行交流和互动。
5. 大型艺术展览:组织学生参观大型民间艺术展览,让学生亲自欣赏和鉴赏各种民间艺术作品,增加他们对艺术的审美能力。
四、活动方案1. 活动时间:将活动安排在学校的文化艺术周或主题活动中,以确保学生们可以充分参与。
2. 活动组织:由学校文化艺术部门或相关教师协助组织和实施活动。
3. 活动形式:结合讲座、表演、互动体验和参观展览等形式,让学生全方位了解和体验民间艺术。
4. 分组情况: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小组的学生能够有机会参与到创作和表演中。
5. 活动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创作水平和艺术鉴赏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以确定活动的效果和改进方向。
五、活动效果通过这项活动,学生们将更深入地了解和体验民间艺术,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同时,他们的创造力、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也将得到有效提升。
此外,活动还将为学校的文化艺术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和内容,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六、总结“民间艺术进课堂”活动方案旨在通过多种形式使学生们更好地了解、体验和传承民间艺术,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民间美术走进高中美术课堂的教学实

教学篇誗教学研究民间美术走进高中美术课堂的教学实践研究潘凯(江苏省无锡市第三高级中学,江苏无锡)在新课改背景下,利用美术课程提升学生艺术素养水平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如何更好地开展高中美术课堂教学是一线教师思考和研究的核心问题。
中国民间美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瑰宝,以其多样性、独特性受到学生的喜爱。
民间美术充分融入高中美术课堂中,能够在美术作品鉴赏时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1]。
在高中美术课堂中引入民间美术,学生在获得美术知识的同时能感受民间美术作品中所传达的民族风情和人类智慧,在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同时也使其进一步深入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民间美术丰富了高中美术课堂的教学内容,改变了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一、民间美术走进高中美术课堂的意义民间美术,泛指劳动者而非专业美术工作者创造的美术;或相对于官方来说,在乡村、城镇中由民间艺人创作并广为流行的美术,如年画、剪纸、印花布、挑花、刺绣、皮影、木偶、木雕、石雕、砖雕、泥塑、玩具、陶器等。
它们和民俗生活有密切的联系,为老百姓喜闻乐见。
形形色色的民间美术造型和装饰纹样,在延续和继承中不断丰富和创新,形成各具民族风格和乡土特色的艺术形式。
民间美术分布于我国各地[2],由于地域广阔,民族众多,不同的地理条件、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审美情趣,在民间美术中形成了丰富的品类和多彩的风格,表现出夸张、活泼、清新、淳朴的艺术特征,具有鲜明的现实和浪漫色彩。
民间美术是一切美术形式的源泉。
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艺术,战国秦汉的石雕、陶俑、画像砖石,其造型、风格均具有鲜明的民间艺术特色;魏晋后,虽然士大夫贵族成为画坛的主导,但大量的版画、年画、雕塑、壁画则以民间匠师为主,而流行于普通民众中的剪纸、农民画、刺绣、印染、服装缝制、风筝等更是直接来源于群众之手,装饰、美化、丰富了社会生活,表达了人民群众的心理、愿望、信仰和道德观念,世代相沿且不断创新、发展,成为富有民族乡土特色的优美艺术形式。
如何让民间艺术走进中学生课堂

唱、 传统舞 蹈 比赛 、 剪纸大赛 等 , 动全校师 生形成热 推
爱优 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 围。 五 、 民间艺术走进学生们的生活 让 从 日常生 活 中培养孩 子 们对 民间艺 术 的审 美 能 力, 利用各种优秀 的民间艺术 , 如传统 舞蹈 、 传统音乐 、 传统 戏剧 、 统美术 、 传 传统手丁 技艺 、 统体育 等进行 传
自豪
236 —
教学 。把生活 中所能接触 到的这些优秀的 民间艺术之
二、 与教学相结合 , 让学生 了解 民间艺术
将优 秀的民间艺 术教育普及纳入教学体系 ,是巩 固活动成果 , 建立 民间艺术传播 制度 , 形成长效教育机 制的基础保障。积极探寻新 的工作方式和方法, 把优秀 民间艺术传播教育活动更好地纳人教 学T作范 围。优 秀民间艺术虽然跨越 了人文 、 音乐 、 戏剧 、 术 、 美 体育等 多门学科 , 但在教育体系 中 , 至今也未形成 系统的理论 和学科体 系, 各个学校可 以根据 自身 的专业特 点 , 积极 尝试把 民间艺术纳入本校学科建设 , 或是在 课程设 置 、 教材设计上加大优秀 民间艺术学科 的比例。利用课 堂 教学对学生进行 民间艺术 的知识传播 ,如在美术课 上 可以进行剪纸 、 面塑 、 刻 、 扎 染织 等传统 民间美术 方面 的教学及欣赏 ; 在音乐课 上 , 进行 传统音乐 、 传统 舞蹈 的教学和欣赏 ;在体育课上 ,进行传统武术 方面的教 学, 同学们通过 学习 , 既增 强 了体 质 , 到中 国文化 的 悟
况。
利用学校 的橱窗 、 板报 、 报 、 校 校园广播 、 园网等 校 阵地 , 展示 中国优 秀传统 文化 , 营造浓厚 的民族文化 氛 围, 使学 生在耳濡 目染 中接受 教育和熏 陶, 使更 多的人 了解 和喜爱 民族 优秀传统文化 ;以中华传统文化 为主
让贵州民间剪纸教学走进高中美术课堂

让贵州民间剪纸教学走进高中美术课堂摘要:学生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积极的引导,在美术教学中,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感受艺术的美,获得美的知识,通过教师的辅导获得表现的技能,并展现自己的个性。
民间美术教学活动在校园在开展既能活跃校园文化的氛围,也能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对青少年一代了解我国传统民间文化,掌握民间美术的一些基本技巧和方法十分有意义。
剪纸课程的开设的克服了学校设备条件的不足,学生学习工具准备简单、学习兴趣浓厚,课堂反馈良好。
关键词:模块办学条件兴趣民间艺术课堂教学新课改高中美术课程设置了五个学习模块,为高中学生开辟了一片新的专业实践领域。
俗语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术教师喜欢的专业不代表学生的意愿,如果学生不感兴趣,一切都没有意义。
国画、油画、水粉、等专业受学生专业基础限制较强,而目前普通高中学校的学生,没有专业基础,但是这些专业没有一定的基础很难达到教学目的,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开设模块时,一定要找到学生的兴趣点,学校条件要与学生兴趣相结合。
学生愿意学,喜欢学,才能给我们的教学注入活力。
作为县级高中,按照目前学校的办学条件、学生的实际情况,无法满足模块开设的要求,如何根据当前情况,解决教学要求与教学条件的矛盾,开设模块专业教学。
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和具体条件,开发出具有自己特色的美术教学资源,根据进行的教学探索,在现有的条件下也能开设适合自己条件的模块。
因此,我选用贵州民间剪纸作为地方课程引入课堂。
剪纸课程的开设既克服了学校设备条件的不足,学生学习工具准备简单、学习兴趣浓厚,课堂反馈良好。
为此,我把开设民间剪纸课程经验总结如下:《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理解。
”民间艺术是民间群众最纯朴的思想表现,是民族民间生活最朴实的追求。
内容丰富多彩,有明显的地域特色。
民间美术教学活动在校园在开展既能活跃校园文化的氛围,也能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对青少年一代了解我国传统民间文化,掌握民间美术的一些基本技巧和方法是十分有意义的,而且使学生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热爱自己的家乡。
烙画:让传统文化走进课堂

烙画:让传统文化走进课堂摘要:烙画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它根植于民间,凝结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
从美学方面来讲,烙画极具传统文化特色,有着很强的生命力,能满足人们多样化、个性化的生活需求。
电烙画是一种特殊的作画方式,图案新颖,美观大方,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观赏价值。
通过开设烙画课程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对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烙画传统文化艺术素养烙画又称烫画、火笔画,汉族传统艺术珍品,用火烧热烙铁在物体上熨出烙痕作画。
烙画创作在把握火候、力度的同时,注重“意在笔先、落笔成形”。
烙画不仅有中国画的勾、勒、点、染、擦、白描等手法,还可以烫出丰富的层次与色调,具有较强的立体感,酷似棕色素描和石版画,因此烙画既能保持汉族传统绘画的民族风格,又可达到西洋画严谨的写实效果。
烙画艺术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它根植于我国民间,凝结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从美学方面来讲,烙画凝结了传统的艺术特色,有着很强的生命力,能满足人们多样化、个性化的生活需求。
另外,从烙画的主题内容上来看,也充满着浓浓的传统文化气息。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烙画正是用手中的剪刀进行创作的一门艺术,学校开展烙画艺术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心灵手巧,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还可以为传承民族烙画艺术培养后备人才,更有利于让传统文化在课堂教学中闪光。
在弘扬传统文化的这个时代,课堂成为我们文化传承的载体和关键,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则成为我们课堂教学的关键。
一、关注烙画艺术的历史源流烙画古称“火针刺绣”,近名“火笔画”“烫画”等,是中国古代一种极其珍贵的稀有画种。
据史料记载,烙画源于西汉、盛于东汉,后由于连年灾荒战乱,曾一度失传,直到清光绪三年,才被河南南阳一名叫“赵星”的民间艺人重新发现整理,后经辗传,逐渐形成了以河南、河北等地为代表的几大派系。
烙画以前仅限于在木质材料上烙绘,如木板、树皮、葫芦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民间艺术走进课堂
民间艺术是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实践活动中总结创造出的艺术,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融歌唱、舞蹈、杂技、美术于一炉,表演上讲究唱、念、做、打等技巧,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来
表现社会生活的高雅民族艺术,带给观众以美的享受。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课堂引进民间艺术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反映的是中华民族的历史
传统或地方名人贤士、风土人情、生活习惯,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高尚道德情操培
养的好教材。
好的剧本、好的唱词、好的动作都是非常好的课外阅读材料,又是积累语言词
汇的好形式。
而要演好一个戏、配合好某个角色,对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锻炼他们合
作的能力是大有好处的;另外对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的艺术
鉴赏水平、审美能力、理解能力及人文素养也大有益处。
一、开通课堂渠道
课堂引进民间艺术绝不是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而是补充音乐内容、提高课堂品味。
民间艺
术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要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利用音像制品和戏剧的特点来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音乐教材和艺术教材有机结合起来相得益彰。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让
学生注意各个地区以及各民族方言的特点,有针对性、有目的性、有实效地进行学习。
通过
一个环节可以了解各民族的语言特点以及一些民族习惯,增加学生的知识,丰富学生的大脑。
学校在实施教学的同时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让学生通过多看一些民间艺术音乐的录像、多听
一些民间艺术音乐,开拓视野,充分感受民间艺术音乐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
学生学习民间艺术音乐的欲望。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材料,教师应在结合教材的基础上,引导
学生学会使用教材、创造教材。
民间艺术教材的发展与继承离不开表演与欣赏,让学生多模
仿民间艺术中的一些动作,掌握表演的技巧,一方面可以锻炼身体,另一方面可以感受民间
艺术的内在美。
通过“结合方言、结合媒体、结合教材、结合表演、结合欣赏、结合提高”的“六结合”,学生不仅能准确熟练地学习民间艺术,而且会唱会表演某些东西,在校内形成了
人人懂民间艺术、人人会民间艺术的局面,从而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二、沟通课外多条线
民间艺术引进课堂,不光是靠课堂教学,还要沟通课外活动。
少先队广播站可开设民间艺术
欣赏专栏,每年的“六·一节”也要有民间艺术的东西。
学生也可以在周末、假期自愿地参加一
些民间艺术活动,深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体会民间艺术音乐给人们带来的乐趣,学习民间
艺术音乐的知识。
总之,可通过多种渠道来练习、巩固,提高民间艺术教学的实效。
从普及
到提高,虽说不能要求每个学生都成为民间艺术的名家,但学生应对传统民间艺术的文化价
值和审美意义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认识。
三、尊重学生对艺术材料的“自主选择”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材料,要有开放性和弹性,提倡突破教材对学生教育
的禁锢,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做教材的主人而不能成为教材的奴隶,既遵循教材又要跳出教材。
”民间艺术正是在此基础上走进了课堂。
它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化选择出发去拓深、拓宽音乐课程的内涵和外延,并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教材作了适当“重组”、“裁剪”。
民
间艺术是丰富的,它包含的内容很多很多,学习民间艺术并不是让学生必须掌握它的方方面面,而是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例如:有的学生愿意听吕剧,那么他就可以学习吕剧;有的学生愿意扭秧歌,那么就让他学秧歌舞……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民间艺术熏陶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四、激发创新精神,培养自我探索能力
民间艺术音乐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艺术的精华。
学生在继承优良文化的基础上,也可以自
主进行发挥和创造。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启发、引导学生,让学生结合民间艺术的特点、
发展的趋势,尝试自己编写教材、自己学习教材、自己表演教材,多写多练,多问多学,在
锻炼学生综合素质的条件下,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自我探究的过程可采用小组进行交流、
合作、整体汇演等形式,充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自我探究的能力。
课堂引进民间艺术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素质,民间艺术也得到了发展与继承。
努力把艺
术教育与学校素质教育结合在一起,真正收到了以艺辅德、以艺增智、以艺滋体、以艺怡美、以艺补劳的整体效果,逐步形成了以传统艺术教育为主的建校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