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概论复习资料(大二1)

史学概论复习资料(大二1)
史学概论复习资料(大二1)

史学概论复习资料(大二1)

史学概论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历史解释:即历史的主体(历史学家)通过历史的中介(主要是历史资料,如文献资料、实物资料)对历史的客体(如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过程、历史规律等)作出相应历史观的解释。

2.历史遗产:即人类活动过程中所创造的各种财富的综合,大致包括两类:一类是“物质文化”,诸如各种生产工具、设备、生活用具、居住房屋、衣饰装束、交通工具等;一类是“精神文化”,诸如科学文化知识、理想和情操、道德和礼仪、习俗和风尚、生活方式、情趣、爱好等。

3.历史学:是一门关于人类社会以往运动发展过程的学问。一般说来,它包括历史过程的记录、历史经验的总结、历史规律的探讨和历史发展趋势的预见。

4.史学本体论:也即是对客观历史本质的反思。历史认识论和方法论则是对历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对客观历史的认识和研究方法上的理论思考。也有学者把史学本体论称为历史理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称为历史学理论或史学理论。历史认识论:历史认识论是关于历史认识的理论,它与

历史本体论、历史方法论或史学方法论共同构成了历史哲学。具体说来,它是关于历史认识主体认识其客体的过程、特征、方法等等的理论,它主要涉及历史认识主体和历史认识客体各自的特点,二者之间的关系,涉及历史认识过程的特点、历史认识正误的原因及其检验方法,还涉及历史认识如何对实践乃至对现实发展进程的影响。严格说来,历史本体论是关于历史本体即客观历史进程的理论认识,也即历史理论,而史学方法论则涉及手段问题,因而历史认识论成为历史哲学的主要组成部分。

5.计量史学方法:历史学的计量方法,是指把数学方法特别是数理统计方法运用于历史研究的一套方法,即运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对历史资料进行数据处理,进行史料分析从而得到结论的一种方法。从17世纪到19世纪,统计学方法的发展和统计资料的日益完备,已使历史研究引入了计算,逐渐形成了历史统计学,主要研究经济史和人口史,但由于计算手法的初级,研究的性质、对象与传统史学大同小异,所以还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计量史学。进入20世纪之后,新史学家们对历史的定性研究感到日益不满足,

他们认为某种历史现象仅靠描述和定性往往是错误的,具有较大的主观随意性,而通过定量研究有可能对特定主题产生较精确的、有说服力的认识。计量方法远未能成为取代其他方法的唯一科学的手段,并不能完全排除主观因素。特别是其成果的枯燥,使其日益远离普通读者,失去了史学的社会功能,这些都是计量史学亟需解决的大问题。

6.史家四长:指的是要想做为一个史家必须具备的四种资格:即:史德、史识、史识。史德是对过去毫不偏私,善恶褒贬,务求公正。史学:是指要具备史学知识。史识是讲历史学家的观察力。史才是讲作史的技术。

7.“五德始终”历史循环论:一种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周而复始地经历同样阶段的理论。如中国战国末邹衍提出的“五德终始说”,认为历史变化和王朝更替,是土德、木德、金德、火德、水德的相继更替,周而复始循环的结果。主张人类社会的变化是简单的重复循环过程的历史理论。

8.历史系统方法:用系统论方法研究历史,它要求把历史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观念出发,认识历

史运动的整体过程,并进而从历史过程发展所表现的整体与部分(历史要素)结构、层次、环境的关系中,揭示历史的本质和规律,这就是历史系统方法的根本特点和要求。

9.三统三正:西汉董仲舒提出的历史循环论,并对邹衍的“五德终始说”稍加变通后提出的理论,以不同正朔为标志的改制法则。“三统”是指黑统白统赤统,中国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的黑、白、赤三统循环的神秘主义历史观。“三正”是指夏正商正周正,三正是春秋战国时代不同地区所使用的不同的历法制度。这种改制只是为了表明新的皇帝重新受天命统治人民,其实质却没有丝毫改变,这是一种唯心主义的历史观。

【史学概论简答题】

1.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

1)社会历史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历史运动的

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它

可以通过人们有目的的、自觉的活动才能实

现,因此历史必须重视研究人的活动和人本

身的价值,重视人在历史过程中的地位。

2)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社会

意识对社会存在起积极或消极的作用。因

此,必须深入到人们的社会存在中去研究人

们的思想、观点和立场,从社会存在中去寻

找产生的原因和答案。

3)社会性质、社会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存在于

生产方式之中,必须用社会经济结构去说明

社会的政治结构,用社会经济的变化去解释

社会文化、哲学、宗教、科技、政治、军事、伦理等的变化,去说明社会历史的运动。

4)阶级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现象,与

历史上特有的生产方式、经济关系相联系。

阶级分析方法是观察和研究阶级社会中历

史现象的基本线索和基本方法。正确运用阶

级分析方法是研究历史的基本要求之一。

5)由于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的主要承担者,是

最基本的生产力,因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

主人和创造者,研究历史应该以人民群众为

中心。同时要正确评价个别历史人物,特别

是伟大历史人物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正确

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2.史料鉴别的主要方法

1)校勘:有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和理校法。

2)辨伪:“核之《七略》,以观其源”、“核之群

志,以观其绪”、“核之并世之言,以观其称”、“核之异世之言,以观其述”、“核之文,以

观其体”、“核之事,以观其时”、“核之撰者,以观其托”、“核之传者,以观其人”。

3)考证:本证法、旁证法、理政法、人证、反

证、孤证。

3.现代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有哪些?

认为整个世界是以系统的形式存在着的有机整体;系统是结构与功能的统一体;系统论认为自然界是由不同层次的等级结构组成的;认为自然界的任何客体都是动态的开放系统;机体具有应变外界刺激的自动调节能力。

怎样正确运用整体系统分析方法?

(一)整体分析:这是系统分析方法的核心,它要

求在考察历史运动时,应当首先把历史看做一个整体过程。历史上的事件、人物、制度、思想等都不过是整体过程的一个部分,因而只有从历史的整体观念出发,才能更深刻理解局部以及整体与局部的内在关系。

(二)层次分析:历史系统内部由若干层次构成

的,研究历史要逐层次的探讨,包括考察不同

层次的特点及层次之间的联系和关系,以揭示历史整体的全过程和全貌。

(三)结构分析:结构反映了系统内部各要素之

间,以及要素和整体之间的联系的关系。因此考察历史过程时,应该划清楚它的结构,结构的内容和成分,然后才能研究这些结构在历史系统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环境分析方法:即历史过程的整体系统与环

境之间关系的分析,“环境”与“平衡”是系统论中两个相联系的基本概念。系统论认为一个开放性系统能保持自身的存在和发展,就在于系统本身与环境处于“平衡”状态,当“平衡”破坏,系统要么回到当初产生的原始平衡状态中去,甚至灭亡,要么改变系统本身不适应环境的要求,通过调节机制以达到对环境新的“平衡”。

(五)动态分析:即用发展变化的观点去观察历史

问题,在视野上应当树立开放观。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就要用动态分析方法。

4.怎样理解历史认识的三极能动统一?

历史认识的三极分别是历史主体、历史中介和历史客体。这三级是能动统一的。历史主体是

学习和研究历史的人,主要是指历史学家。历史中介是指历史资料。历史客体是指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从历史主体与历史中介的关系来看,挖掘丰富的历史资料决定历史学家的历史认识程度;历史学家不主动、积极地利用历史资料也不可能去认识历史事实。从历史中介与历史客体来看,没有历史资料就无法认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没有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也就没有历史资料。从历史主体与历史客体来看,历史事实要靠历史学家去发现、去认识;没有历史学家就没有历史主体的出现,也就不能发现、认识历史客体。

5.简述史学与哲学的关系

哲学从世界观的高度指导和高度影响史学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历史研究的科学指南;历史学的研究成果为哲学的发展提供材料和论据,是哲学的重要基础,从而推动哲学向前发展。

(一)哲学对历史学的指导作用

1)从理论上说,哲学为一般科学研究提供最基

本的理论、观点和方法。

2)从中外历史实践看,每一时代的哲学思潮都

给史学以深刻的影响,每一次重大的哲学形

态的变革都会引起一场史学革命。古代希腊

哲学学派林立,决定了古希腊形形色色的历

史学派;欧洲中世纪史学,神学居统治地位;

中国的西方资产阶级进化论和马克思主义

哲学。

(二)史学是哲学的重要基础

史学的成就充实和丰富着哲学的内容,为哲学提供史实的依据和素材,从而推动哲学的发展。(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史学的指导作用

可以指导在历史学习和研究中发现旧史学歪曲史实,任意评判历史的谬误;能帮助史学工作者提高理论思维的能力,以便认识历史的本质,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能有效地指导史学改革,更新史学观念,开创历史研究的新局面。

(四)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

1)历史研究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依据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历史研究的指南,而不是

一种现成的公式,不能随意用来套用,更不

能任意阉割使用。

6.为什么历史研究离不开史料?

1)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和前提

2)史料是否充备和正确,也是确定历史学家选择

研究方向的重要依据

3)史料可以使各种现象互相补充、相互论证,对正确描述历史事实、取得科学的结论和阐述观点有极大的帮助。

如何搜集和整理史料?

搜集史料的方法有:利用工具书;通过平时读书,阅读报纸、刊物等积累资料;注意从考古发掘中积累新资料;通过调查和采访搜集资料,特别是口碑资料。

整理史料的方法有:按性质分门别类的整理;按时间先后顺序整理。

7.重构历史过程的方法有哪些?

按时间观念重构历史;按空间观念重构历史;按内容和性质来重构历史。

8.简述当代西方计量史学的优缺点

优点:

1)利用电子计算机,可以使传统史学无法处理的大量史料得以合理的处理和适当利用

2)可以使原来不够确定的历史问题,得到可靠数据的证明

3)可以补充资料的欠缺,可以帮助进行历史预测

4)开拓了新的学科,扩大了新的研究领域

5)可以促进史学研究的现代化

缺点:

1)不利于历史知识的普及

2)适用范围和研究对象受到极大限制

3)不可避免地要融入历史学家的主观因素,从而使客观数据失去效用。

9.简述史学与文学的关系

(一)史学与文学有联系也有区别

1)区别:史实务求真实,文学可以虚拟夸张,

这是二者的基本区别。

2)联系:史学和文学都是客观的社会现实生活

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史学与文学在思维形

式和语言的运用上也有某种一致性。

(二)历史研究必须借助文学

1)文学在一定程度上能为史学提供研究历史的材料和观点

2)利用文学作品来证史和补史

3)文学的发展对史学产生巨大的影响

进步的文学思潮和优良的文风能促进史学的发展;落后的文学思潮和不良文风则对史学产生消极影响。

4)只有去伪存真,齐虚留实的文学材料才能为历

史研究所用。

10.史学论文选题的方式和依据是什么?

方式:选老师布置的题目;自己选题。

依据:

1)结合目前的学术动向

2)把握学术界近期内的研究动向和研究热点

3)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4)根据社会、群体的需要来选题

5)选题的个人经验:从老师讲课或听学术讲座中发现问题;多看论文、从论文中受到启发,从而发现问题;选题尽量地把题目选小一点;使用新方法、新角度去分析问题。

11.历史比较研究的类型有哪些?

横向比较:主要从空间角度出发,进行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历史比较研究。

纵向比较:主要是从时间观念出发,进行不同时期、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发展层次的历史现象进行比较。

宏观比较:就是指站在历史整体的角度,对不同的历史现象进行贯通的或者高度概括性的比较研究,对历史系统的认识,历史本质的揭示,历史规律的发现主要靠宏观比较研究才能获得。

微观比较:指不论从时间观念或是从空间观念出发,都是站在历史的特定角度,对各种不同的、特殊的历史现象进行具体的比较研究。

12.史学概论的内容是由哪几个板块构成?其主要内容有哪些?

史学概论的内容由历史学的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这三部分构成。史学本体论是关于历史现象(历史过程中出现的个人、人群、事件和过程)存在的本源和性质的观点或理论,其核心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社会历史观。主要研究历史学的对象、结构和功能;历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史学思想的发展与历史观的演变、历史学从潜科学发展成为科学的历程;历史唯物主义及其在历史研究中的反思和运用。

史学方法论是对各种历史研究方法的规则、步骤和指导原则的性质、特点和适用范围等所做的理论阐释。主要内容包括史料的收集、整理与鉴别;重构历史过程;新史学方法。

史学认识论是人们对于历史学的本体论和方法论的认识的反思。主要研究历史的可知性和历史学的科学性、历史认识的过程与思维方式的特征、历史认识的检验和历史真理的求索。

13.简述历史学的社会价值和功能

(一)历史认识对现实社会具有重大的指导和影

响作用

(二)历史的具体功用

1)指导人们社会实践的功能

2)认识历史发展规律、预见未来

3)陶冶人们的品格情操和启迪人们的智慧

4)增强参与意识,提高执政水平,积极参加社

会决策

【补充】:

1.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①关于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

②关于人类社会运动过程的原理;

③关于历史主义的原则。

2.历史创造者的命题:

①反对“普通老百姓”,帝王将相也有功,反对阶级观;

②历史的偶然性与必然性原理解释……(纳粹党)。

3.民族关系:

①反对只是单纯的注重到经济合作;

②应注意到民族关系的不平等;同化,战争……

③强调其实武力战争和同化也并不一定是坏事。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