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山体的生态景观设计——浅析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主山绿化工程

人工山体的生态景观设计——浅析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主山绿化工程
人工山体的生态景观设计——浅析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主山绿化工程

山体公园景观设计分析

山体公园景观设计分析 发表时间:2017-07-24T11:01:28.417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9期作者:王倩 [导读] 摘要:山体公园具备独特的山体特征,为公园的设计增加了想象的空间,也提高了本地的旅游价值。 天津市园林规划设计院天津 300191 摘要:山体公园具备独特的山体特征,为公园的设计增加了想象的空间,也提高了本地的旅游价值。山体公园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同时,也是人们休闲、游憩、娱乐的重要场所,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还会推动当地经济增长,提高城市的影响力 关键词:山体景观设计;问题探讨;发展策略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人们的生活环境的不断变化。城市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生存的主要集中地,当今,人们已经从传统的重视经济的发展转变为开始重视绿色生态环境的建设。山体景观设计作为城市建设中一个有生命力的设施给城市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无限生机。接下来阐述我国的山体景观设计设计中景观设计项目的中相关问题。 一、山体景观设计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1.规划建设过于模式化 园林景观的设计讲求的就是个性化,需要深刻的体现出该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所富有的历史内涵。到那时近些年我国的园林设计已经逐渐体现出西方园林设计的特点,已经逐渐失去本土的特点。在设计的时候往往体现出断章取义或者没有考虑到当地的气候条件以及地形特点。因此设计出来的作品缺乏深层次的内涵,仅仅停留在设计的表面。 2.山体景观设计建设的意识普遍不高 山体景观设计还会受到当地的经济以及设计人设计观念的影响,在我国,仍然还有很多城市没意识到山体景观设计的重要性,因此在设计的时候只是一味追求设计的潮流,设计的的景观往往只是具有观赏性,适用功能不强,忽视城市绿地的实用性与生态效益。因此,很多的城市在园林建设上往往片面的追求眼前暂时的利益,忽略了城市长远的发展。 3.山体景观设计缺乏以人为出发点 一般,我们在进行园林设计往往是为了不断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幸福指数,不断陶冶人的情操。因此在山体景观设计中坚持以人为本,一些景观设计需要按照人的要求来进行设计,但是需要明白人们的需求往往不仅仅停留在美的享受上,还需要注重园林本身的实际功能。事实却是:在现代山体景观设计中,设计人员往往过分追求美的享受,忽略了对人的关怀,例如我国很多大城市中的很多山体景观设计中,本来设计是为了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的,但是广场设计人员在设计的时候在偌大的广场上,地面主要铺设了草坪,而不是瓷砖,因此大量的娱乐设施只有暴露在露天中。在炎热的夏季或者多雨的季节,既没有大树庇荫,也没有遮雨设施,因此,即使再美的风景也没人久留于此。 4.缺乏历史文化底蕴 山体景观设计景观设计并不仅仅是简单的植树、栽花或者配草,而是一种源于自然并高于自然的有着丰富历史文化底蕴的植树、造景活动。因此,在园林设计中,要着重打造当地的风情特色以及文化特点。给予生态和自然的基础上,将生态和环境与当地的文化特色进行完美融合,在景观汇总体现出文化特色,在文化特色中表现出当地的景色。由于不同的城市有着不同的风土人情和文化背景,但是我国目前城市化逐渐体现出整齐划一的特点,忽略了自身的特征,偏离本身的历史文脉,在景观设计中很难看到其本身具有的特征,失去景观的独特魅力。 5.在进行设计时缺乏对园林植物进行合理配置 园林植物配置应尊重植物的生长特性以及生长规律,否则就难以生存下去。但是在我国的园林设计中,设计人员往往没有按照实际需要对植物进行配置。例如经常会出现一些设计人员在设计中为了突出对称美,在设计中忽略了植物本身的群落分布特征,只是种植一些种类单一的植物。因此在园林设计中不仅要考虑到植物本身就具有的特性,还需要对设计的地理环境进行分析。 二、山体景观设计的发展策略 1.应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山体景观设计景观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方便人的使用。因此我们在设计的时候需要从空间以及形状上进行设计,另外在设计的时候还需要主要色彩的搭配。设计人员在实际之前需要对当地居民生活需求进行调研,充分了解其生活需求。坚持以人为本是设计理念,从而努力创造出一定空间形态、舒适宜人的城市物质环境。因此在园林时候中需要设计人员注重人性方面是设计。 2.山体景观中要尽量实现动静合一 对于山体景观设计来说,我们在设计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到山、水的设计,自古以来,我们进行奥运林设计都是依山傍水。因此在山体景观设计中需要首先先考察当地的水质,以及水形成的景色,同时还需要水的排入和流出进行设计,注重水的净化问题。真正做到生态。我们在创造高水位的时候,可以使用瀑布的营造来实现,让水体自然的循环流动,进而产生溢水、涓流等动态水景观,增加水体与大气、沙石的接触,这样可以充分提高其含氧量。最终达到生态设计的设计理念。 3.体现地方特色历史文化特色 每个城市都有其自身的地域特征与地方历史文化特色,因此,应充分的挖掘城市植被特色、主题文化以及环境等重要的潜质,尽量保持原地的本土文化人情特点,打造出具有当地特色的城市化特点。并且在设计的过程汇总需要设计人员不断将可持续啊发展的理念融入到城市的山体景观设计中去,充分体现出城市化的个性特征。另外,在园林设计中需要设计人员首先理清当地的文化发展脉络,重视对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以自然化的景观为基点,完美融合当地的风土人情以及文化传统,力图增加园林设计中地域性的景观。从而增加园林的魅力和吸引力。 4.充分考虑其生态环境 第一,在山体景观设计的时候需要考虑到设计周围环境的布局,因此在山体的设计过程中,首先要有整体性的概念,设计人员在头脑里勾画出设计的整体布局,并且需要协调好绿地设计好整个生态系统和城市的功能之间的关系,将大自然的风景引入到城市的设计中来。充分利用大自然来提高城市居民的幸福指数。 第二,选择本地带野生或者栽培的建群种。山体景观设计需要参照设计当地的气候条件以及土壤条件来进行设计,主要是因为土壤以

景观设计主题与概念要点

【公园篇】 湿地公园 与鱼共乐,忘情山水——无锡五蠡湖 生长型的湿地——新疆克拉玛依东湖公园 以力学策略为向导的Xochimilco 生态公园 “边界共生”——沈阳浑河湿地公园 现代简约风的典范——悉尼5 号湿地生态设计与景观设计水力设施与园区景观和谐共处——查普尔科湖百年纪念公园旋转、继承——Laagland 公园 互动式的流水景色——默塞德公园 “地球天书”——大鹏半岛地质公园 修复与保护——铁岭莲花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二期设计方案穿越时空的绿廊——张家口城西河湿地公园 蓝河之心——石河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梦幻中国风——光明新城中央滨河公园 滨水公园 漕运文化与当代生活的交融——京杭大运河北京通州城市段滨海旅游风情带——南澳月亮湾海岸带景观改造深化设计蜿蜒的生态景观——多伦多当河下游滨水公园

“人在画中以作画”——内蒙古锡林浩特锡林湖景观规划 雄鹰落地,诗意飞行——天津空港加工区东西湖及中心广场景观江山依旧多娇——融侨?淮安环岛公园景观设计 城市与艺术,运动与生态——融侨公园景观设计 都市活力长廊——融侨江南水都?南滨江景观设计 极简风格与历史轨迹的统一——悉尼Pirrama 公园 再造城市滨水景观:东莞石龙绿道公园设计 多种唯一性原则——福州滨江马尾东江滨公园 “绿色海洋”的农耕景观——河北省徐水县滨河公园 都市生态商务花园——重庆永川兴龙湖总体景观概念规划 “一心、一岛、一环”——东营荟萃园 大地艺术式的造景——江宁河定桥城市公园 网趣生境,荡漾乐活——吴江市顾家荡景观方案设计 飘落的“绿色丝带”——波托马克河滨水公园 美学式滨水设计——东南佛斯港湾滨水公园一期工程 环境正义的呼唤者——猎人角滨水公园 对大地的记忆——长崎海滨公园 水边的梦幻桥——里肯公园 城市复兴的完美畅想——BP 公司遗址公园

浅析山地城市公园规划设计

浅析山地城市公园规划设计 山地城市公园对于城市景观的塑造和影响显然高于平原城市公园,因为它影响的不仅是城市的平面肌理,还影响了城市的立面景观,它是构成城市天际线重要而美丽的一部分。我国许多山地城市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人们已经有能力改造自然山水环境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但一味地改造往往会带来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反过来阻碍城市空间的发展和城市生活品质的提高,也并不能从根本上去解决城市中环境资源减少、绿地空间狭小等问题。因此,因地制宜有效利用自然山体环境建设城市公园,改善城市风貌,避免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浪费是山地城市公园设计的重点考虑因素。本文从国内外山地城市公园设计案例和文献浅析山地公园规划设计。 1山地城市公园相关概念 所谓“山地”,从地理学的角度来说,是指陆地表面形成的高耸的地貌形态。山地具备两个明显的地理学特征:有一定的相对高度和绝对高度;而从风景园林的角度来说,它是不同于平地概念的具备特殊地理环境特征的园林基地,也就是地形起伏比较大。而“山地公园”是在规划设计用地范围内基地地形为山地或具有山地的地形特征的公 园绿地。山地城市公园是利用山地的特征和植被所营造的游玩休憩场所,是一种复合生态系统。山地城市公园顾名思义就是山地公园在城市中的一种存在,是山地公园与城市公园的结合体。

2国外相关文献 (1)斯德霍格雷(Thomas?J?Stohlgren)等一行研究者以一定的技术为研究基础,分析美国洛杉矶国家公园的植物种类,重点分析其多样性景观,且对麋鹿生境和水岸生境的植物种类进行丰富度调查以及分析,统计出不同尺度下物种多样性和不同生境下物种多样性的相关科学数据。(2)拉福林(DanielC?Laughhn)等一行研究者对美国大峡谷公园的山地植物群落进行了研究。他们从森林防火、森林结构、可燃物载量以及地形学角度对不同海拔地区的下层植物群落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得出适宜较低山地的林地下层植物种类和适宜亚高地的林地下层植物种类。(3)国际上有名的“宫胁昭方法”是一种在城市中营造近自然林的方法,是由日本宫胁昭教授提出的。这种方法是将所选的乡土树种的幼苗,按自然群落的结构密集种植在接近天然森林土壤的种植带上。种植以后利用种群之间的自然竞争,优势种会被保留,2~3年便可郁闭,10年后便成林。这种“宫胁昭方法”管理粗放,种植简单,而其最后形成的植物群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3国内相关案例 案例分析总结———以兰山山地生态公园为例:兰山山地生态公园位于兰州皋兰山山顶,占地面积5200亩,整个公园以山体本身为基调,依山而建,是典型的根据山地本身的地形特点所建造的山地公园。兰山山地公园最独特之处在于黄河穿城而过,不仅仅让公园有山

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

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 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 Standard for Overall Design of Forest Parks LY/T5132—95 主编单位:林业部调查规划设计院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 施行日期:1996年1月1日 林业部关于颁发《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行业标准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农林)厅(局),东北、内蒙古国有森工(集团)总公司(总局): 根据林业部林计通字[1993]73号文下达的编制任务,由林业部调查规划设计院编制的《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业经有关单位和专家进行审查通过,现批准为林业行业推荐性标准,代号LY/T5132—95,自1996年1月1日起施行。 本《设计规范》的管理及解释工作由林业部负责。林业部调查规划设计院负责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 一九九六年一月二十一日 目次 1 总则 2 总体布局 2.1 一般规定 2.2 森林公园区划 3 环境容量与游客规模 3.1 环境容量 3.2 游客规模 4 景点与游览线路设计 4.1 景点设计

4.2 游览线路设计 5 植物景观工程 5.1 一般规定 5.2 植物景观设计 6 保护工程 6.1 一般规定 6.2 生物资源保护 6.3 景观资源保护 6.4 生态环境保护 6.5 安全、卫生工程 7 旅游服务设施工程 7.1 一般规定 7.2 餐饮 7.3 住宿 7.4 娱乐 7.5 购物 7.6 医疗 7.7 导游标志 8 基础设施工程 8.1 一般规定 8.2 道路交通 8.3 给、排水 8.4 供电 8.5 供热 8.6 通信 8.7 广播电视 8.8 燃气 9 设计文件组成 9.1 一般规定 9.2 设计说明书 9.3 设计图书 9.4 附件 附录A 术语解释 附录B 森林旅游资源调查 附录C 森林旅游资源与开发建设条件评价附录D 容量测算推荐公式

悉尼barangaroo山体公园景观设计案例

山体公园--- 发表于:2012年10月22日16:48转发0 悉尼Barangaroo,面积达22公顷的城市改建计划国际设计大赛本月即将开始。Barangaroo递送机构(BDA)将为这块地区需求优秀建议书,希望能找到一个团队并在2013年年初开始改建工作。 这块中央选区将主要由文化及市民设施组成,有丰富的娱乐空间。BDA总监John Tabart说,中央选区将成为一个新兴热门地带,商业文化重镇,为生活,工作和休闲创造空间。这块选区对于悉尼而言难能可贵,Barangaroo最终成型的样子将成为悉尼未来的模板。 Barangaroo位于悉尼CBD西部,原是一个面积22公顷的集装箱码头,现要成为一个城市新兴开发区,新国际金融中心以及Headland公园的所在地。 Tabart说,我们要寻求一支国际一流的队伍,能够和当局合作,对Barangaroo进行总体规划,使Barangaroo Central焕然一新。 彼得·沃克设计的思路是让人们接触到水,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与利用。

项目位置: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 客户:澳大利亚悉尼韦弗利议会 设计团队:景观设计顾问/首席顾问:ASPECT Studios 澳派景观设计工作室建成时间:2010年

成本:252万澳元 占地面积:515平米 所获奖项:2010年度澳大利亚木材协会室外木质小品提名奖 2010年度澳大利亚公共空间结构工程优胜奖 这条海景走廊长达9KM,从悉尼最南端延伸至马鲁巴滨海区,在整个澳大利亚享有盛名。 从邦迪海滩到勃朗特海滩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段,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 但地质结构、工程设计极为复杂。 悬崖上完整保存着原生态面貌,裸露的砂岩石台悬于半空中,石台中仍有原生态的沼泽地, 这一切在本项目中都会得到保留。 悬崖上方的走廊串起一个个嘹望台--身处其上,悉尼壮丽的海岬、砂岩矿脉和广袤的海岸线尽收眼底。 海景走廊沿着地势上下起伏,使游客能充分领略到悬崖顶端的景观, 设计采用简单的材料和较低的光照强度,充分尊重场地现状。 走廊顺着结晶地质和砂岩结构蜿蜒曲折,5个相态不同的嘹望台分布在5处转折点上。 在有植物覆盖的区域,走廊由木平台变成玻璃纤维土石栅格, 以保证走廊下方植物能够接受到充足的阳光和雨水。 整条海景走廊选用高品质、耐久、环保的材料。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设计师尽量减少栏杆的使用,让游客能最大限度地饱览沿途的风光。 该项目的场地非常复杂,需要进行非常严谨的土木工程设计与规划, 以保护裸露的岩层和岩墙侵入相成的自然遗产。

公园景观设计说明

北山公园景观设计说明 北山公园现为一个具有简单的游步道及休息凉亭的部分开发的山体公园。按照温岭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城市形态为“一带二轴八组团”,“一带”为由北山公园、中央生态水网保护区构成的绿色空间,南北向贯穿城市,是城市生态防洪、景观、旅游空间主体。“二轴”为以万昌路和76复线为交通通道;以中华路和城西大道为交通通道串联城市八个组团。因此北山公园位于“一带二轴”的核心交汇地带,其生态、景观、旅游休闲功能就显得更为突出。同时北山公园与温岭胜景石夫人峰隔城相望,其规划设计应设计应充分考虑与石夫人、东辉阁、下保山公园、塔下山公园等城市景观的统一性与协调性。是城市的主要景观点和观景点。 根据景区性质、地域特征、资源分布特点将公园共划分为六大功能区:1、自然风景生态区、2、中心景观带、3、休闲观景区、4、生态文化景区、5、娱乐休闲带、6、入口景区。 从景观地理环境特点及景区划分的实际出发,根据山体公园的特征以及景区地规划布置,本次规划形成了“一线、一环、四点”的结构。 “一线”指的是由南线公路入口——休闲度假别墅区——观景台——台地园的一系列景点所组成的空间轴线序列。“一环”指沿山脚下居民区附近的带状娱乐休闲区。“四点”是指别墅区、观景台、台地园、入口景观广场所组成的各具特色的景点。 “点”、“线”和“环”由园路游线加以沟通,以多种方式丰富了游览形式和游览内容,满足了不同游人的需要。 一、规划布局 表3-1景区功能划分 功能分区 景观功能 服务对象 区内特色 休闲观 景区 保持两座山头的互动关系,提供游人合适的观景扬所。

本市居民、周边城市游客和附近居住区居民。 俯瞰城市,观景为主 生态文化 景区 观光览胜、休闲度假、生态康体健身。 本地居民、周边地区的香客及居民。 健身休闲与生态文化的结合 中心景观带 为开发区城市中轴上的绿带,保持两座山体的连续性。 本市居民及开发区居民。 城市绿地 自然风景生态区 以生态植被与自然风景为主,山坡上分布有台地园、生态竹林,山顶上建立石塔,成为公园标志物,也是市西北区中的标志性景观。 本市居民及游客。 自然气息强烈,设计中体现自然生态特色。 娱乐休闲景区带 绿色教育、健身康体、结合废弃采石场的改造,创造良好的休闲环境等。 本地区市民,特别是北山附近的居民区、各类学校、厂矿。 娱乐休闲的典型范例、生态恢复的先进代表 入口景区 结合北山面水的优美环境,创造品味高雅的休闲环境,成为反映城市文化面貌的窗口 本市居民及游客。 文化品味高雅,档次高、优美的滨水环境。 (一)休闲观景区 位于南部山体的北端,这里植被相对稀疏,视野开阔,是俯瞰全市的绝佳景点。依附照山形走势在地势较高处规划三处观景建筑,彼此分隔,相得益彰。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规划设计解读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规划设计解读 让我们把时间追溯到2007年3月,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项目荣获第五届意大利托萨罗伦佐国际风景园林奖(TorsanlorenzuoInternationalPrize)城市绿色空间类奖项的一等奖。该奖是由国际建筑师协会(UIA)、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认可的国际风景园林奖,这是我国作品第一次获此殊荣。12月,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项目荣获北京市第十三届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而后的2008年,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项目再次荣获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亚太地区风景园林规划类的总统奖(一等奖)。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认为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是21世纪世界显著成就之一,是在大都市中完全人工建造的大型城市公园,其大胆的、富有挑战性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成为耀眼的亮点。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是距离北京市民最近的森林公园,占地面积680公顷,有10个北海公园那么大。位于北京南北中轴线的北端,奥林匹克公园的北区,是目前北京市最大的城市公园,被称作第29届奥运会的后花园。 一、生态战略下的人文成果 “通往自然的轴线”理念是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规划设计的灵魂。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磅礴大气的自然生态系统延伸了北京古城中轴线,使这条代表城市历史、承载古老文明的轴线完美地消融在自然山水园林之中,以丰富的生态系统、壮丽的自然景观诠释着“通往自然的轴线”理念。 ]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秉承了中华文明优秀而深厚的传统,以中国传统山水格局为特色,以地域文化和场地特色为根基,形成开阔豁朗的景观控制体系,重点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中国传统造园境界;山水错落、负阴抱阳的山水空间具有“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人文意境;绵延山水,跌宕起伏,凸显“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的气魄,表达人与自然相生共荣的和谐;“龙形水系”,取“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文化含义,将中国龙图腾传向世界。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闪耀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光芒,使“通往自然的轴线”理念不仅仅体现在空间概念上,更具有历史人文意义,成为对中国传统文化浓缩而精确的总结。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作为规模最大的在建奥运工程,从规划设计伊始,就将所有的工作纳入到“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体系中,以绿色为基础,展开全方位、近自然的生态体系规划;以科技为依托,展开各项综合课题的研究与实践;以人文为灵魂,营造富有中国文化气质的山水格局,架构现代公园多功能公共服务体系。森林公园全面应用当代最先进的景观建造技术和生态环境科技,制定出一系列重要的生态战略,形成大量生态设计成果,用科技营造和谐自然的生态公园,力求达到中国传统园林意境、现代景观建造技术与环境生态科学技术的完美结合。 二、完美的人工生态

景观设计优秀案例整理

俞孔坚教授作为土人景观的创始人,是世界顶尖的优秀设计师。他的“功能性景观”的概念与当代瑞士对农业的定义惊人地一致,在瑞士很久以前农业就不仅仅是为了提供农产品而存在。我们的文化景观,也就是我们所认为的自然,其生态和保护正在变得前所未有的更加重要。 “最小的投入最大的回报”——这是对如诗般的“红飘带公园”最为贴切的描述。 俞孔坚教授从回顾个人经历开始,展开了他在苏黎世市政厅的演讲。俞教授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中国,来自农村。这样的背景影响了他对自然和景观的培育之间的关系的理解。他相信,景观的培育只有适应自然条件才会有好的收益,这种生态经济的方法,成为了他规划设计中最明显的特色。 俞孔坚曾经是全中国几百候选人当中60个得到学习园林设计机会的学生之一,讽刺的是,他之前那些在植物方面的学习和工作经历与其说是为了志趣更不如说是为了谋生。直到后来在完成学业后的一次旅行当中,他忽然意识到环境状况的重要性,并从此投身其中力图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后来他得以带奖学金进入哈佛大学学习,获得博士学位后,这个谦逊有礼的中国人怀揣着不亚于发起一场“大脚革命”的决心,踌躇满志地回到了祖国。

红飘带不仅仅是装饰性的设施,其目的不是去征服和禁锢自然,而是更醒目地呈现自然之美。 镶嵌在长椅内的灯具在晚上不仅可以渲染出浪漫的氛围,同时也保证了步道的安全。 “大脚革命”是一种借喻,取自中国妇女解放以后破除缠足陋习这一史实。它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压制自然的文明发展意味着对资源的浪费和挥霍。相比之下,融合了生态学原则,并顺应自然法则的文明发展则会更加繁荣、多产。

俞孔坚教授开创了一条简单但是革命性的解决之道:运用生长于当地“繁殖力旺盛的植物”进行大面积的造景。这些俞孔坚教授以“杂乱无序”形容的植物无需修剪和灌溉,它们却有着天然的美。向日葵和稻谷则有着象征性的特质,它们的果实可以被收获。 红飘带公园:上千米长的长椅甚至可以从空中看到。 堤岸和河道被修建成公园,并为水体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沼泽植物比如莲花、芦苇、水稻等,可以为河堤提供自然灵活的防护。对于土人设计如此大尺度的项目来说,这种“自然的手段”可以用很短的时间使大面积被遗弃的土地重焕生机。 沈阳建筑大学校园 在沈阳建筑大学项目中,土人设计运用多产景观、自然水灌溉的理念,在六个月内就完成了校园

公园景观设计说明1

公园景观设计说明 公园现为一个具有简单的游步道及休息凉亭的部分开发的山体公园。按照温岭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城市形态为“一带二轴八组团”,“一带”为由北山公园、中央生态水网保护区构成的绿色空间,南北向贯穿城市,是城市生态防洪、景观、旅游空间主体。“二轴”为以万昌路和76复线为交通通道;以中华路和城西大道为交通通道串联城市八个组团。因此北山公园位于“一带二轴”的核心交汇地带,其生态、景观、旅游休闲功能就显得更为突出。同时北山公园与温岭胜景石夫人峰隔城相望,其规划设计应设计应充分考虑与石夫人、东辉阁、下保山公园、塔下山公园等城市景观的统一性与协调性。是城市的主要景观点和观景点。 根据景区性质、地域特征、资源分布特点将公园共划分为六大功能区:1、自然风景生态区、2、中心景观带、3、休闲观景区、4、生态文化景区、5、娱乐休闲带、6、入口景区。 从景观地理环境特点及景区划分的实际出发,根据山体公园的特征以及景区地规划布置,本次规划形成了“一线、一环、四点”的结构。 “一线”指的是由南线公路入口——休闲度假别墅区——观景台

——台地园的一系列景点所组成的空间轴线序列。“一环”指沿山脚下居民区附近的带状娱乐休闲区。“四点”是指别墅区、观景台、台地园、入口景观广场所组成的各具特色的景点。 “点”、“线”和“环”由园路游线加以沟通,以多种方式丰富了游览形式和游览内容,满足了不同游人的需要。 一、规划布局 表3-1景区功能划分 功能分区 景观功能 服务对象 区内特色 休闲观景区 保持两座山头的互动关系,提供游人合适的观景扬所。 本市居民、周边城市游客和附近居住区居民。 俯瞰城市,观景为主 生态文化 景区 观光览胜、休闲度假、生态康体健身。 本地居民、周边地区的香客及居民。 健身休闲与生态文化的结合

人工山体的生态景观设计-奥林匹克公园

人工山体的生态景观设计 刘晓路、丘荣,《2009北京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12-18 ——浅析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主山绿化工程摘要:本文通过对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主山的景观设计及施工过程的分析,总结其经验教训,探讨在城市园林中大型人工山体或荒山绿化的景观设计中,如何来进行生态景观设计。 关键词:人工山体;水土流失;水土保持;自然山林;维护管理 人工山体指在景观设计中完全由人工堆砌形成的山体,一般高度大于5米,平均坡度大于9度,小于此数值的地形我们一般称为园林微地形。人工山体由于体量大,坡度陡,缺乏植被覆盖,容易出现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所以在设计中应采取与普通园林微地形塑造不同的处理,以解决这些问题。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主山位于北京市城市中轴线的北端,为一完全由人工堆砌的山体,其面阔680米,与主湖的相对高度48米,基底面积约43.3公顷。前山平均坡度10.2度,后山平均坡度19.3度,为一典型的人工山体。为保证主山山体的稳固性,岩土工程采用了分层碾压的施工方式,施工后土壤密实度为0.92,山体表面有1米厚疏松种植土。如此大型的人工山体,是在以往的设计中是极为少见的,其超大的尺度,多变的坡度坡向,复杂的土壤地质情况,给我们的设计带来了许多难题。 1.人工山体易出现的生态问题 1.1水土流失的问题 人工山体由于初期没有植被覆盖,坡长坡度大,表层土光滑疏松易被侵蚀,下层土壤密实度大不利于雨水渗透等因素,水土流失情况比较严重。

1.2种植设计如何达到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人工山体与普通园林的微地形塑造相比,具有尺度大,坡度坡向复杂等特点,这些特点造成了在公园建成后维护管理的困难,故在种植设计中应在保证景观效果的前提下,建成具有一定自我维护及调节能力的植物群落景观,提高公园绿地的生态效益的同时,还可减少公园后期维护管理成本。 2.水土保持设计 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和水土损失,亦称水土损失[1]。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主山绿化工程中,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人工山体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进行合理的水土保持设计。 2.1山体排洪措施 山体径流的合理疏排能有效的防止雨水径流对山体土壤的大面积冲蚀,减少山体的水土流失。 首先,围绕山体设置排水横沟,在雨水径流对土壤形成大的侵蚀前对其进行截留。根据山体土壤的类型,可得出其最大不冲流速,再根据山体坡度等数据可算出其最大径流深度,最后便可算出截洪横沟的最大间距,根据计算,奥运森林

主题公园创意景观规划设计

主题公园创意景观规划设计 主题公园型旅游综合体创意建筑景观规划设计是一种人造旅游吸引物,按照一个或多个特定的主题进行规划设计,采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多层次空间活动的设置方式,成为集聚诸多娱乐内容、休闲要素和服务接待设施于一体的现代旅游场所。 主题公园是现代旅游业在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所孕育产生的新的旅游吸引物,1955年,美国著名动画片制作家沃尔特·迪斯尼在洛杉矶建造迪斯尼乐园,标志着主题公园的诞生距今已经50多年的历史。中国主题公园发展自1983年因拍摄四大名著而建设的大观园、西游记宫,至今已发展到第三代主题公园产品。

中国主题公园发展历程图 (一)开发条件 1、资源条件 主题公园是一种人造旅游吸引物,围绕一个或多个特定的主题,采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多层次空间活动的设置方式,形成聚集诸多娱乐内容、休闲要素和服务接待设施于一体的现代旅游场所。 创意性、具有启示意义的主题是主题公园的灵魂,是主题公园区别于其他商业娱乐设施的根本特征。因此,主题公园的主题选择就是其核心的资源。成功主题公园的运作经验表明,主题公园的主题必须鲜明,针对特定的细分市场,满足特定客源的需求。主题结构可以是一个主题多个次主题,也可以是一园多个主题。 其次,由于主题公园所提供的产品是一种以旅游方式被消费的文化产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主题公园是一种特殊的以旅游为经营形式的文化产品制造商。同时,文化的特性决定了文化产品应该具有鲜明特色,而且这种特色应该具有可以被欣赏的群众基础,就需要对基底的文化进行挖掘和适应,避免文化的滥用。 迪斯尼乐园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获得了巨大成功,可是在法国一度遭到失败,这正好印证了主题公园是以旅游方式经营文化产业的判断。美国式的快餐文化与法兰西文明在文化价值取向上的差异导致游客对主题公园产品的选择差异。本质上是一种文化认同风险所导致的运作失败。

世界有名地15个景观设计案例

尽管 Scot Gilbert Laing Meason 在1828 人类已经在周围设计景观。几世纪以来,年第一次使用了景观设计一词,但自从有了文明,人类、土地以及设计的相互作用使许多的社会、 文 化以及景观技术得以出现。 在当今装点世界的历史景观中,选 择了是不为人所知的。 15 个来进行讨论——一些是很出名的,而一些 1.橘院 橘院位于西班牙南部的 Mosque of C órdoba (或叫做 Mezquita de C órdoba,在西班牙很有名)内,被认为是欧洲最古老的花园之一。它是在 784 年大清真寺开始建造时建立的。 开始的时候植物有石榴树、柏树以及棕榈树,现在花园有许多的橘子树——准确的说是 98 棵——至少是在 18 世纪末成排种植的。由于花园环境、把灌溉转变成艺术品的需求以及自然与宗教结合的条件,设计师巧妙的设计让橘院独树一帜。

2.坎普广场 在意大利有 700 年历史的锡耶纳是欧洲主要的公共空间之一。原来的时候该广场是古 罗马广场,自 12 世纪建立市政厅以来,就是城市的文化中心。锡耶纳居民称它为 “Il Campo ”, 也因为其活跃的特性和社会聚会以及互动的优势,成为居民和社会空间。著名的丹麦设计 师兼城市规划师Jan Gehl 赞美坎普广场是人类标准的冠军作品,是“百分百完美的地方”。 3. Ry ōan-ji 花园 日本京都 Ryōan-ji 寺里的石头花园被认为是枯山水或者是枯山水花园最好的例子之一。 世人不清楚是谁以及何时建造的 Ryōan-ji 花园,推测是在 15 世纪末以及 17 世纪之间建 造的。花园本身是很简单的:四周墙面的土以及石块形成了 15 块石头,放在以白色倾斜的 砾石组成的矩形上。为使用者设计成视觉形式来达到意识的冥思状态,这个花园也是东方 神秘

景观设计主题与概念

景观设计主题与概念【公园篇】 湿地公园 与鱼共乐,忘情山水——无锡五蠡湖 生长型的湿地——新疆克拉玛依东湖公园 以力学策略为向导的Xochimilco生态公园 “边界共生”——沈阳浑河湿地公园 现代简约风的典范——悉尼5号湿地生态设计与景观设计 水力设施与园区景观和谐共处——查普尔科湖百年纪念公园 旋转、继承——Laagland公园 互动式的流水景色——默塞德公园 “地球天书”——大鹏半岛地质公园 修复与保护——铁岭莲花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二期设计方案 穿越时空的绿廊——张家口城西河湿地公园 蓝河之心——石河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梦幻中国风——光明新城中央滨河公园 滨水公园 漕运文化与当代生活的交融——京杭大运河北京通州城市段 滨海旅游风情带——南澳月亮湾海岸带景观改造深化设计 蜿蜒的生态景观——多伦多当河下游滨水公园 “人在画中以作画”——内蒙古锡林浩特锡林湖景观规划 雄鹰落地,诗意飞行——天津空港加工区东西湖及中心广场景观

江山依旧多娇——融侨?淮安环岛公园景观设计 城市与艺术,运动与生态——融侨公园景观设计 都市活力长廊——融侨江南水都?南滨江景观设计 极简风格与历史轨迹的统一——悉尼Pirrama公园 再造城市滨水景观:东莞石龙绿道公园设计 多种唯一性原则——福州滨江马尾东江滨公园 “绿色海洋”的农耕景观——河北省徐水县滨河公园 都市生态商务花园——重庆永川兴龙湖总体景观概念规划 “一心、一岛、一环”——东营荟萃园 大地艺术式的造景——江宁河定桥城市公园 网趣生境,荡漾乐活——吴江市顾家荡景观方案设计 飘落的“绿色丝带”——波托马克河滨水公园 美学式滨水设计——东南佛斯港湾滨水公园一期工程 环境正义的呼唤者——猎人角滨水公园 对大地的记忆——长崎海滨公园 水边的梦幻桥——里肯公园 城市复兴的完美畅想——BP公司遗址公园 移动公路,靠近自然——哈德逊滨河公园南区总体规划1-4期 漂浮的花园——永宁公园 滨水之上的一片绿洲——Light公园 城市前沿的草坪——巴尔的摩内陆港西岸公园 经典都市奇迹再现——Queens West滨水公园总体规划&Gantry Plaza State Park(一期工程)几何形状定义的休闲空间——Union Point滨水公园 现代元素与历史元素的纽带——喀什哈马海滨公园 机场跑道上的全新地貌——希腊Hellenikon城市公园

南山山体公园调研报告

南山公园调研报告 一、公园概况 南山公园位于九江轻机厂对面的十里老飞机场,南至南山路,北至昌九高速,西至十里大道,东至欣荣路。公园以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命名,据说总投资3.5亿。公园东至欣荣路,西至十里大道,南至南山路,北至昌九高速,用地面积1330亩。公园分为广场部分和山体公园部分,其中,山体公园面积约700亩,山下市民广场面积约130亩,其他用地面积500亩。而我们主要是呈现山体公园部分的调研介绍。 公园设计紧扣山水田园特色,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将园林文化、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相融合,重点打造集行政、休闲、文化、生态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主题公园。 二、公园设计分析 南山公园项目是我市实施“强工兴城”战略的一重大德政工程。公园建成后,将结束十里乃至整个城区西南片区无大型城市公园的历史,大大提升九江的人居环境和宜居指数,进一步彰显城市特色和个性,对于促进社会和谐、繁荣城市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突出优点: 1、紧扣山水田园特色,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南山公园的名称源起于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包涵了深厚的人文气息,而南山公园十字形的布局,更彰显出现代与自然的融合。与南山公园紧紧相依的是五柳湖,由于陶渊明非常喜欢柳树,并自称五柳先生,所以五柳湖因此得名,这着实体现了既南山公园特有的人文底蕴,也体现了南山公园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2、相地合宜,因地制宜。 南山用地西临十里大道,东至螺丝山东侧山体,北临规划道路(赣北商城),南至规划道路。公园建设共分三个区,即东南侧的螺丝山山体保护区及昌九高速公路南、北两个功能区。其中: ⑴螺丝山山体保护区:强化以人为本的生态理念,保留原有的山体植被,配套相应设施,完善旅游、体闲、健身、观赏及烈士纪念的功能。 ⑵北区:位于高速公路以北,完善配套公共设施,建设市民集会广场、商贸购物街区及部分行政办公设施等。(此区不在我们调研范围) ⑶南区:位于高速公路以南,规划设计与螺丝山一道,结合现有地形,完善旅游休闲、文化娱乐等公共设施,并形成与北区的“功能互补、景观衔接、空间统一、天人合一”的整体形象,同时强化日景与夜景的变化,使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有机统一,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协调融合。 3、彰显功能、生态、宜人设计原则。 南山公园整体由城市客厅、南山山体公园以及五柳湖公园三部分组成。且

[公园景观设计说明]72某山体公园景观设计说明

[公园景观设计说明]72某山体公园景观设计说明[公园景观设计说明]72某山体公园景观设计 说明 篇一:72某山体公园景观设计?说明 第一章项目背景 1.设计背景 根据2009年12月《平阳县昆阳镇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所确定的平阳县城南片“一核两轴,两廊四片”的功能结构。本次设计的平塔-龙山公园是城南片规划区中的人文生态廊道和自然生态廊道的交融处,是最具历史人文和自然山水特色的城南片的城市核心和人文景观核心。 平塔、龙山公园是整个平阳县昆阳镇南片区建设的排头 兵,它的设讣将对周边的环境起着指引的作用,因此在设讣前,首先对平塔和龙山公园的现状特点及发展条件进行分析和研究,结合当地的资源特色,提出了平塔、龙山公园共同发展的总体策略,最后确定本案的功能定位,合理地进行空间布局和规划控制,打造出一个集生态,文化,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中心公园。并以平塔,龙山公园的建设来提高整个南片区的区位优势和景观环境,并运用经营城市的理念盘活整个南片区,使之带来巨大的经济,环境,社会的综合效应。 2.区位 平塔公园位于昆阳镇平塔村中部的塔山范围,东临昆鳌快速通 道,西临西塘河,南临平阳一中,北接皇呑路,公园规划用地面积为2.832公顷。 龙山公园位于昆阳镇平塔村北部的龙山山体范圉,西临昆螯快速通道,东临新规划的高档居住区,南临牧坪下路,公园规划用地面积为15. 4364公顷。

3.自然条件 本地域气候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光照充足,雨水充沛。年平均气温17. 9摄氏度,最冷月平均气温7. 5摄氏度,极端最低气温摄氏度,最热月平均气温28.1摄氏度,极端最高气温38. 3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1632毫米,主要集中在春夏两季。梅雨和台风易造成山洪。地块内龙山地势较高,最高处约 40米,其他地势平坦,高程一般在3. 2-4. 5之间。 4.基地现状 1)用地性质:基地范围内现状主要是塔山和龙山的自然山体,以及山体周边的工业、仓储用地和办公住宅用地。现状有平阳县大小包装有限公司、平阳县广田集团经编厂、平阳县公安局消防大队、浙江国欣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平阳县经编厂等。 2)基地特征:从龙山东面视线所及,龙山山体天际线自然完整,植被覆盖率高,山下是良田万亩;但自龙山西面界面所示,山体破坏严重,岩石裸露,植被破坏,山下工厂和仓库杂乱无序,并有一处高耸的工用烟囱。塔山山体保留完整,周边民宅已经开始拆迁。 3)人文古迹:古迹一位于塔山山顶之文明塔,建于清朝光绪 十年,距今已有100多年,塔分七层,高35米。古迹二为建于南宋乾道元年的净明禅寺,宋时高僧道隆禅师和光禄禅师曾先后在净明禅寺静修,所以净明禅寺在平阳历史上有较高的地位和声望。其他保留的特色建筑还有龙山口马殿和塔下村坤灵宫。4)现状交通:基地周边主要交通路线有昆鳌大道、平师路、昆鳌路。基地内现状交通都为工厂办公场所的内部道路,通往龙山的只有一条厂间小路,从龙山西通往龙山白马殿,山间无其他成型的山路。 3)现状绿化:龙山山体植被杂乱无序,山体西面破坏严重,岩石裸露已无植被 覆盖,基地内需要重新建立新的生态植被系统。 第二章设计依据

烟台五彩文化创意产业园景观概念方案设计

一.愿景与理念 DESIRE AND IDEA

LOCATION ANALYSIS 本案位于港城东大街以南,金滩东路以北,西临长宁路,东街长安路。 地块北侧为烟台市政府,整个地块大致呈现非规则梯形。总投资23.85 亿元,占地面积21.84公顷,建筑面积约32.5万平米,主要包括市民广 场、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市民活动中心、七千年发现之旅、创意文化产 业基地、地下车库及广场配套服务用房六个功能区,是具有自主知识产 权、科技含量高、富有胶东文化特色,集文化、艺术、休闲、旅游、餐 饮、购物、健身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共文化事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主题公 园。SURVEY AND ANALYSIS 项目位于烟台市政治、文化中心区,毗邻大学城,与市政府隔街相望, 紧邻迎春大街市级商业圈,周边高档住宅小区及写字楼云集。 已建成部分现场照片

BUILDING ANALYSIS SURVEY AND ANALYSIS 文化产业基地(现代风格) 市民活动中心(现代风格) 创意大厦(现代风格)综合配套(现代风格) 海浪、浪花、天空、云朵、贝壳、海螺,烟台五彩文化广场的六组 建筑的设计元素都来自于“海洋文化”,建筑风格采用现代流线 形的表现手法,几栋标志性的建筑全都采用曲线设计,一气呵成, 部分建筑还加入了开埠文化和胶东文化两大元素,通过建筑形式 和商业模式的结合,再现烟台历史文化跨时空的对接。 建筑效果图

人流导向分析PEOPLE ORIENTED ANALYSIS 愿景与理念 SURVEY AND ANALYSIS 根据周边用地性质来分析,设定人流密集区,来最终确定广场入口及广 场大小。

国内外著名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国内外著名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华夏园林网2010-02-25 浏览量5588 化腐朽为神奇: 中山岐江公园的场地与材料再生于再用 中山岐江公园在粤中造船厂旧址上建设,占地11公顷,从1953年到1999年,走过了由发展壮大到消亡的简短却可歌可泣的历程。本案例以产业旧址历史地段的再利用为主旨,对产业旧址及构筑物和机器的采用了多种利用方式,在此基础上了新的设计形式,并由此引 发对生态设计概念的理解(俞孔坚,2001; 俞孔坚庞伟,2002,2003; Pudua,2003)。 (1) 保留:尊重没有设计师的设计 良好的景观不是职业设计师的凭空创造,它们经历时间而发展,创造良好而富有含意的环境的上策是保留过去的遗留。作为一个有近半个世纪历史的旧船厂遗址,过去留下的东西很多:从自然元素上讲,场地上有水体,有许多古榕树和发育良好的地带性植物群落,以及与之互相适应的生境和土壤条件。从人文元素上讲,场地上有多个不同时代船坞、厂房、水塔、烟囱、龙门吊、铁轨、变压器及各种机器,甚至水边的护岸,厂房墙壁上的“抓革命,促生产”的语录。正是这些“东西”渲染了场所的氛围。 公园设计组对所有这些“东西”,以及整个场地,都逐一进行测量,编号和拍摄,研究其保留的可能性:包括自然系统和元素的保留,水体和部分驳岸都基本保留原来形式,全部古树都保留在场地中,为了保留江边十多株古榕,同时要满足水利防洪对过水断面的要求,而开设支渠,形成榕树岛;构筑物的保留和再利用:两个分别反映不同时代的钢结构和水泥框架船坞被原地保留,一个红砖烟囱和两个水塔,也就地保留,并结合中在场地设计之中。机器的保留和再利用:大型的龙门吊和变压器,许多机器被结合在场地设计之中,成为丰富场所体验的重要景观元素。 (2) 改变:再利用 原有场地的“设计”必竟只反映过去人的工作和生活,以及当时的审美和价值取向,从艺术性来将,还需加以提炼,与现代人的欲望和功能需求有一定距离。所以,有必要对原有形式和场地进行改变或修饰。通过增与减的设计,在原有“设计”基础上产生新的形式,其目的是能更艺术化地再现原址的生活和工作情景,更戏剧化地讲述场地的故事,和更诗化地揭示场所的精神。同时,更充分地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和欲望。岐江公园中几个典型的加法和减法设计包括:旧水塔的利用和改造;烟囱与龙门吊的再利用,船坞的再利用,机器肢体的再利用。 除了大量机器经艺术和工艺修饰而被完整地保留外,大部分机器都选取部分机体保留,并结合在一定的场景之中。一方面是为了儿童的安全考虑,另一方面则试图使其更具有经提炼和抽象后的艺术效果。 (3) 再生设计 原场地内的材料,包括钢材、乡土物种等,都可以通过加工和在设计,而体现为一种新的景观、满足新的功能。经过再生设计后的钢被用做铺地材料,乡土野草成为美丽的景观元素。甚至场地的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也通过诸如“红盒子”的设计,而再现。 岐江公园注释了一个完整的生态设计概念:设计师的首要任务是阅读场地,保留“没有设计师的设计”,因为那是时间的作品,是自然过程和历史的积淀。 中山岐江公园 3.2 雨洪利用与野草之美:浙江台州永宁公园的生态化设计 这是一个关于河流生态恢复与重建的案例。把一个以防洪为单一目的的硬化河道,用最经济的途径,恢复重建为充满生机的现代生态与文化游憩地(俞孔坚等,2005)。永宁江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