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教育的发展研究

英国教育的发展研究
英国教育的发展研究

英国教育的发展研究

全球排名前100的名牌大学中,有四分之一在英国。牛津和剑桥这两所大学更是举世闻名,培养出许多政治家和科学家,仅剑桥就出现了82位诺贝尔奖得主。这让英式教育成为名副其实的“精英教育”;在国内,以“英国天线宝宝早教”为代表的纯正英式早教,也倍受中国家长追捧。英国教育,凭什么这么牛呢?笔者研究发现,英国始于18、19世纪的教育改革浪潮,为先进的英式早教奠定了基础。

1、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教育改革

英国是19世纪遥遥领先的世界大国和海上霸主,当时有着“世界工厂”的称号。在其顶峰时期,大英帝国曾经控制了世界四分之一的土地和三分之一的人口。因其控制的土地覆盖了地球大部分经度,太阳时刻都会照耀英属领土,英国还被称为“日不落帝国”。

但是19世纪中后期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浪潮席卷欧美时,英国人发现自己居然在技术上落后了,有人便提出教育体制落后是桎梏技术发展的罪魁祸首之一。

由中产阶级牵头、获得贵族积极参与、呼吁社会中下层阶级开始关注教育问题的教育改革就此展开。

2、教育是医治英国社会问题的良方

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给海峡彼岸的英国统治者上了意义深刻的一课。铺天盖地关于法国大革命的宣传让当时的英国统治阶层感到恐慌与震荡。如何引导中下阶级理性参政的需要已提上日程。

当政治家罗伯特·洛(Robert Lowe)于1867年在爱丁堡呼吁“我们不能放任这整整一代人在无知中长大,要知道他们的双手中握有我们的未来,也是这个国家的未来”时,人们已经意识到,全面、彻底的义务教育是改善英国下层阶级的最好武器,也是医治英国社会问题的良方。

1870这一年,英国颁布了第一部国家教育法案,标志着国家教育体系的建立。政府首次把教育纳入其工作职能,明确了学校的目标、任务。

3、宗教兴盛为教育改革提供动力

在欧洲的整个历史上,基督教一直是其文明的中心。

18世纪和19世纪,英国曾经是基督教多次运动的中心和海外传教的重要基地。在英国高等教育发展历程中,宗教这种特殊的社会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英国学校教育发端于基督教的修道院制度,英国大学社团最初也是一个宗教组织。

英国教会和王室之间为争夺高等教育权展开了激烈的斗争,这种张力不断提供着社会政治变革和高等教育发展的动力。

《周易》中有古语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虽然教育改革的成果非一朝一夕可见,而且其过程漫长而又令人备受折磨;但是,18、19世纪投身这场教育改革的英国人,最终欣喜地发现:一切付出都值得——因为改革让英国教育焕发出活力,并令其逐渐成为世界教育的典范。

英国高等教育状况、发展趋势与借鉴

英国高等教育状况、发展趋势与借鉴 摘要:介绍英国高等教育的基本情况与现状,大学的类型,发展阶段,发展趋势,涉及高校办学自主权、高教管理、质量监控机构与机制、科研与教学评估、教育拨款机制,学校收入与学生收费、海外招生、对非正规教育机构的清理整顿等方面,观察当前英国社会争论与关注的热点问题,提出我国高教值得注意和思考的若干问题。 关键词:英国高等教育现状趋势管理 2004年暑期,我赴英国学习考察,对英国高等教育增进了了解,开阔了视野,现将英国高等教育的一些情况与个人的思考作一介绍: 一、英国高等教育基本情况与现状。 英国高等教育办学历史悠久,具有良好的国际声誉。目前,英国有100多所大学,在校大学生有200多万人,其中规模较大的(如伦敦大学)有10多万人,规模小的(如皇家学院)仅几百名学生,一般大学在校生规模为1.5万~2万人。英国大学均由国家设立,除了一所白金汉学院为私立大学外,其他均为公立大学。从目前英国社会的民意看,仍普遍希望国家保持公立学校的性质,延续教育、公共医疗服务等社会福利事业的传统。

目前英国高校的分布: 地区大学学院合计 英格兰 91 43 134 苏格兰 13 7 20 威尔士 9 4 13 北爱尔兰 2 2 4 英国(总计)115 56 171 英国高校大致可分为四种办学类型,即普通大学、专业学院、开放大学、私人大学。前三类高校的办学资金均由政府提供,后一类高校仅1所,其办学经费主要靠收取学费来支持。 从英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时期看,可划分为六个发展阶段: 1、典型的传统大学,如牛津、剑桥大学,这些大学办学历史悠久(建于12世纪),声誉卓著,拥有高水平的教学与研究队伍,学生素质较高,办学质量可靠,办学经费充裕。为保证其办学质量,校方一直注意控制学校的办学规模,在教学与科研上实行富有盛名的导师制。过去,这些学校的

英国学前教育发展简史

英国的学前教育发展简史 在封建社会里,英国没有专门的幼教机构,受教育的只限于封建统治阶级,而且完全是家庭教育。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发生革命后,随着大机器生产的产生与发展,英国的早期教育也应运而生。1800年,英国出现了私立儿童保育机构,由年长的妇女担任教师,称为“保姆”,它是英国早期教育的雏形。 19世纪初期,英国才有了第一所学前教育机构,发起人是罗伯特欧文(Robert Owen ,1771---1858年),他于1816年在新拉纳克正式创办了英国第一所幼儿学校,专为工人阶级子女(1—6岁的儿童)提供教育,以培养善良的性格。学校包括托儿所、幼儿园和游戏场。儿童的许多时间都是在户外度过的。欧文认为培养儿童为社会服务的精神非常重要。在幼儿学校中教师和儿童经常进行关于自然、周围事物和现象的谈话。欧文反对在幼儿学校里用当时的教科书来教儿童,因为这些教科书里充满了宗教思想,对儿童是没有益处的。幼儿学校的教师由工厂里年轻的工人担任,欧文认为虽然他们没有教育学的素养,但都能关心和爱护儿童。1818年,欧文亲自去瑞士,参观了裴斯泰洛齐和费伦伯格的教育实践。回来之后,他便提倡“新法”,在校内装备玩具、图画、模型、地图和安全卫生的动植物等设施,并注重体育活动。1818年,兰斯登侯爵及布鲁姆勋爵等英国上流社会人士在伦敦威斯敏斯特开办了第二所幼儿学校,并邀请欧文幼儿学校教师布坎南担任校长。1820年,怀尔德斯平夫妇又在斯平脱场开办了第三所幼儿学校。后来幼儿学校被纳入英国学制系统之内。1824年,英国“幼儿教育协会”成立,进一步推动了幼儿学校的发展。 产业革命前,英国政府对幼儿教育不管不问,认为幼儿教育是一种纯慈善事业。所以,英国的学前教育在起步阶段发展并不快。英国自1833年开始实行从国库拨款的教育补助政策。1840年后,幼儿学校开始从这项政策受益。但同时,英国政府对幼儿学校的设施、设备以及教育内容和方法加强了控制。 19世纪50年代,福禄贝尔幼儿园开始在英国发芽、生根。60年代后,英国的福禄贝尔幼儿园因受政府政策的影响一度受阻。70年代后方踏上坦途,此外,自引进福禄贝尔幼儿园后,英国的幼儿教育出现两种制度并存局面:一种是幼儿学校及收容幼儿的小学,仍以贫民和工人的子女为对象;另一种则是幼儿园,以中上层阶级的子女为对象。但在19世纪,英国也出现了少量招收工人子女的慈善性质的免费幼儿园。第一所免费幼儿园由马瑟爵士(Sir William Mather)于1873年在工业城市曼彻斯特开办。同时,英国传统的幼儿学校也逐渐受到福禄贝尔运动的影响。 1870年,英国颁布了《初等教育法》。由学区设置办学委员会,就地筹款,举办学校,补充私立学校之不足。从此,英国有了与私立学校并驾齐驱的地方公立学校。80年代又颁布并落实了义务教育的规定,确定了儿童从5岁开始进行初等义务教育的规定,英国的幼儿学校被纳入这一系统。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和蒙台梭利的自由主义教育思想对英国的学前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英国的保育学校和幼儿学校都受其影响很大。1907年,蒙台梭利的“幼儿之家”在罗马成立后,英国也办起了一些蒙台梭利式的“幼儿之家”和幼儿师范学校。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英国幼儿教育的发展以保育学校(nursery school)的创立、发展和幼儿教育方法的改革为主要内容。幼儿园被纳入保育学校系统。英国

当代英国基础教育政策及其影响浅析

当代英国基础教育政策及其影响浅析 摘要:文章主要论述在英国当代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包括学制政策、课程政策、师资政策、管理政策、经费政策在内的基础教育政策。正是这些基础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使得英国基础教育在不断改革的基础上得到了迅速发展。 关键词:当代英国基础教育政策影响 在当代英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中,为了使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适应社会变革的需要,英国政府根据不同时期的情况在学制、课程、师资、管理、经费上制定了相应的政策。从英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来看,这些相关政策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正是通过这些基础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英国基础教育在不断改革的基础上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同时,在某种意义上,英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也就是基础教育政策制定和实施的过程。 一、基础教育政策的五个方面 二战后,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政府根据不同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基础教育政策,而且不断地对基础教育政策进行修正。正

是在基础教育政策的制定、实施和修正过程中,英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得以不断地向前推进。 (一)学制政策 1.实施普及义务教育 对英国基础教育来说,1918年颁布的《费舍法案》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因为从此以后英国实行了免费的初等教育。在20世纪前半期,英国在普及初等教育的基础上又开始了普及中等教育的努力,并在《1944年教育法》颁布后最终实行免费的中等教育。在二战后实施普及义务教育的过程中,英国坚持实行基础教育免费的政策。英国政府1992年发表的教育白皮书指出:“地方教育当局将继续负有最后责任,保证所有儿童入学或另外接受适当的教育。”与此同时,“家长也有义务确保其子女在5-16岁时定时入学或另外接受到适合的教育。”因此从1992年秋季开始,所有公立学校都必须在学校概况介绍和年度报告中公布没有正当理由的学生缺席的情况;从1998年起,这种学生缺席的情况将在地方发布的所有学校工作的排行表中公布。 2.推进中等教育综合化 20世纪50年代起,由于“三合一体制”(文法中学、现代中学和技术中学)阻碍了中等教育民主化的发展,且不能适应新的中等教育要求,因此这种“三合一体制”开始解体。尤其是工党政府,更是积极推行综合学校的政策,并把它作为其中等教育政策。1964年10月工党上台执政后不久,就发布一份通告声明其中等教育综合化的政

英美高等教育分类政策比较——以英国高等教育“双重制”和美国加州“高等教育总体规划”为例

#国际与比较高等教育# 英美高等教育分类政策比较 )))以英国高等教育/双重制0和美国加州/高等教育总体规划0为例 陈 厚 丰 (湖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长沙410082) 摘 要:英国高等教育/双重制0和美国加州/高等教育总体规划0都是在20世纪60年代 出现的政府干预高校分类的典型案例,但二者实施的结果、成效和最终命运却截然不同。以这两个政策作为典型案例进行比较研究,对世界高等教育特别是中国制定高等教育分类发展政策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关键词:高等教育;分类政策;英国高等教育/双重制0;美国加州/高等教育总体规划0 中图分类号:G6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4203(2009)1220088206 Comparison of Anglo 2American classific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policy )))To take Br itish binary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and the master plan for higher education in California for an example CH EN H ou 2feng (I nstitution of E duca tion science ,H unan Univer sity ,Changsha 410082,China) Abstract:British binar y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and the California H igher Education Master Plan are the typical cases of higher education classification with gover nment interven 2tion appeared in the 1960s,but both the results of the implementation,effectiveness and ul 2timate fate are very different.These two policies as typical cases for a comparative study of higher education,has an impor tant inspiration for the world higher education,especially for China developing the policy of higher education classification. Key words:higher education;classification policy;British binary higher education sys 2tem;the Califor nia H igher Education Master Plan 1966-1991年英国实施的高等教育/双重制0政策,是英国政府通过行政手段直接干预高校分层的典型案例;同一时期,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实施了5高等教育总体规划(1960-1975)6,这是加州政府 通过法令形式、运用司法及行政力量对公立高校进行分层的经典案例。这两个政策开始实施的时间都是20世纪60年代,当时英美两国的高等教育都处于大发展、大转变时代;实施的途径和方式都是政府 # 88#2009年12月第30卷 第12期 高等教育研究Jour nal of H igher Education Dec.,2009 Vol.30 No.12 *收稿日期:2009210220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0规划重点课题(DFA090214) 作者简介:陈厚丰(1963-),男,湖南攸县人,湖南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研究员,教育学博士,从事高等教育分类与评价研究。

英国史(自己整理)

阿尔弗雷德(古英语:?lfrēd, ?lfr?d,英语:Alfred;849年-899年10月26日)另译艾尔弗雷德、阿佛列等,是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时期威塞克斯王国国王,也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个以“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国王”自称且名副其实之人。他因率众抗击海盗民族维京人的侵略,使英格兰大部分地区回归盎格鲁-撒克逊人的统治,并且在政治上、文化上也都作出了杰出贡献,被后世尊称为阿尔弗雷德大帝(Alfred the Great)。阿尔弗雷德大帝是欧洲中世纪最杰出的君主之一,被后世尊称为“英国国父”,也是惟一一个被授予“大帝”(the Great)名号的英格兰皇帝。 七国时代(Heptarchy)或七大王国指从7世纪初叶~9世纪中叶,不列颠岛上出现的七国并立的时代。从5世纪中叶起,欧洲大陆上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和裘特人跨北海侵入不列颠岛。在征服当地克尔特人的过程中,许多小国逐渐合并为7个王国。南部有西塞克斯、南塞克斯和东塞克斯;东北部和中部有麦西亚、诺森伯里亚和东盎格里亚;东南部有肯特。相互争雄,战乱不已。埃格伯特建立起统一的英格兰王国。七国时代结束。 《末日审判书》指1086年,由英国国王威廉一世(为了对当时的社会经济进行调查)(为了解王田及国王的直接封臣的地产情况,以便收取租税,加强财政管理,并确定封臣的封建义务,)派遣官员到英格兰的每个郡(县)进行土地情况调查之后整理而成的全国土地调查汇编。其内容包括:当地地产归属情况,每个庄园的面积、工具和牲畜数量,各类农民人数,以及草地、牧场、森林、鱼塘的面积,该地产的价值等。由于调查是如此事无巨细,对接受调查者来说调查就犹如上帝在末日的审判一样,故此将其称作《末日审判书》。《末日审判书》的出台使王室准确地掌握了英国的土地及其生产状况,加强了王室对全国的统治,极大地促进了英国的封建化进程。 简述:威廉征服及其影响 1.封建制度在英国的引进和确立 (诺曼征服)以诺曼底公爵威廉(约1028~1087)为首的法国封建主对英国的征服。1066年初,英王忏悔者爱德华(1042~1066在位)死后无嗣,威塞克斯伯爵哈罗德二世被推选为国王。威廉以爱德华曾面许继位为理由,要求获得王位。 1066年9月25日,威廉公爵便率领一只诺曼大军在英格兰南部海岸登陆。(9月末,威廉召集诺曼底、布列塔尼、皮卡迪等地封建主进行策划,率兵)入侵英国。英王哈罗德迎战。10月14日上午9点,双方间的搏斗,即哈斯丁斯之战正式拉开帷幕。英军战败,哈罗德阵亡,伦敦城不战而降。12月25日,威廉在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加冕为英国国王,即威廉一世(征服者)。诺曼王朝(1066~1154)开始对英国的统治。残存的英国贵族顽强抵抗,均遭残酷镇压。1071年,威廉一世巩固了他的统治,获得征服者的称号。 影响:威廉及其追随者建立了以民族差异为基础的双层社会结构,使在威廉征服后的大约一个世纪中,英格兰社会上存在着以种族差异而形成的两个社会阶级:作为贵族统治阶级的诺曼人和作为普通平民的盎格鲁-撒克逊人。 在重组英格兰社会和政府的过程中,威廉将封建制度引入到了英格兰,建立了英国的封建制度,加速了英国的封建化进程。 2.对当时社会经济状况进行调查,《末日审判说》的出台 1086年,由英国国王威廉一世(为了对当时的社会经济进行调查)(为了解王田及国王的直接封臣的地产情况,以便收取租税,加强财政管理,并确定封臣的封建义务,)派遣官员到英格兰的每个郡(县)进行土地情况调查并在之后整理而成全国土地调查文册。其内容包括:当地地产归属情况,每个庄园的面积、工具和牲畜数量,各类农民人数,以及草地、牧场、森林、鱼塘的面积,该地产的价值等。由于调查是如此事无巨细,对接受调查者来说调查就犹如上帝在末日的审判一样,故此将其称作《末日审判书》。该书使王室准确地掌握了英国的土地及其生产状况,加强了王室对全国的统治,极大地促进了英国的封建化进程。 3.纠结的英法关系 在征服英格兰之后,威廉成为英格兰国王,但与此同时,他仍然是诺曼底大公。(由于诺曼底是法国的一个省,理论上讲,威廉仍然是法国国王的属臣)。随后几个世纪中的英格兰国王都一直保持着这种不正常的模式。作为在法国拥有土地的贵族,他们本应服从法国国王,但作为英格兰国王,他们又是独立的统治者,而且他们有着足够的实力来与法国国王抗衡。这种模式从征服者威廉一直持续到1453年百年战争结束。这就意味着,在这个漫长的时期内,大多数英格兰国王都会卷入法国境内的战争。 4.英国人文化生活习惯的变化(婚姻习俗、语言) 建立效率的地方行政管理体系 威廉征服后,继承了旧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并利用这一制度编写出台了《末日审判书》。威廉的继承人继续发展英格兰的行政管理制度。并开始实践“普通法”的司法体系,普通法在英格兰继续得到了发展,并最终成为美国法律制度的基础。

美国.英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趋势

美国.英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趋势 作者:聂鸿英 基础教育改革动态 2019年03期 一、美国、英国基础教育改革情况 (一)美国基础教育改革情况 1.突显个性化教育 由于美国的传统文化,使国民形成根深蒂固的个人主义、实用主义及各种各样 的生存与发展思想,促进美国儿童个性化教育基础的形成。个性化教育的核心是以学生为 中心的教育思想,把学生自身的发展放在教育的首要位置,在教育目标上强调以自我为核心,注重个性发展,培养学生个人的创造性,尊重学生的天性,让学生主动形成乐学、好 学的求知态度,以及各种社会活动与适应能力及人际交往能力。 在学生的小学阶段,个性化教育注重培养学生表现力与主动性。在学生的中学 阶段,个性化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进行选择。 2.面向全体儿童,实现教育优异 1990年,美国制定了《国家教育目标》,确定了教育的优先发展地位,并推行 至全国。1994年,这些目标被美国国会以法律的形式予以确认,各联邦、州、各地方政府共同努力,为把学生培养为有道德、有素质、有责任心的公民而不懈努力,让学生们迎接 新世纪的挑战。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学生与能力欠佳的弱势群体,体现 教育的民主性原则,而1998年的构建学习社会报告则指出其获得成功并解决其遗留问题。 二是着重体现教育优异性原则,努力提高各州与地方学校教学质量与成绩的标准,积极应对新世纪的挑战。1998年的全国儿童教育法案即反映了这一要求,提出应开办特许学校、专门学校。 开办“特许学校”。特许学校有四类:新建立的学校、改建原公立学校、特教 学校和教育改革基地。其具体做法是:地方政府与学校自愿签订合同,按合同办事履行其 中的义务并承担责任。特许学校必须按合同履行地方政府提出的卫生、安全的条款条例, 并不再受其他条例约束,但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设立校长、教师等职务,并按照实际来制定 课程,选择最佳教育方式,具有充分的自主选择权。学校还可以向社会筹集捐款,并允许 社会精英人士共同参与管理学校。因此,由学校职工与学生家长共同组成的管理机构是 “学政委员会”,其职责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而参与校长、教师以及资金与课程设置问

英国教育史

第八讲英国教育的发展 本讲内容索引:导学概述教材重点练习答 案图片 ▇导学(返回索引) 学习本章应按十七世纪至十八世纪末、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这样的历史分期,概括了解英国教育管理制度、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历史发展,从中总结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英国教育的基本特点。 ▇概述(返回索引) 英国是一个具有浓厚的封建传统的国家。在封建时代,它的教育是属于贵族及僧侣的一种特权,全部教育的领导与管理主要由罗马教廷属下的英国天主教教会所控制,16世纪宗教改革以后英国的学校教育转归英国国教掌管,一直到资产阶级革命后的十七、十八世纪,教育继续被视为宗教教派活动或民间事务,英国政府仍然不予过问。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从19世纪30年代起英国政府才开始干预教育,并在20世纪初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教育管理系统,同时确定了由国家统一领导与地方分权并存的教育领导体制。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英国教育一直具有明显的双轨性质。初等教育历来属于宗教、慈善事业。1870年“初等教育法”颁布后,政府才广设公立学校,逐渐普及初等义务教育,一般劳动者的子弟从中受到的宗教教育和粗浅的文化教育,是不足以升学的。中等教育为升学作准备,它有自己的预备学校,是达官贵人和富裕家庭的子弟求学的轨道,以文法学校、公学和牛津、剑桥等古典大学为主体。19世纪以后其他形式的中学、大学以及师范教育才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而陆续发展起来。在这三百多年时间里,特别是在后期,英国教育的宗教性和古典主义、经院主义虽然渐渐有所削弱,但仍然是英国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它们作为封建势力在教育上的反映,使英国教育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这是英国后来落后的原因之一。

第一节 近现代英国教育发展概述

第一节近现代英国教育发展概述 英国教育的历史渊远流长。其有组织的教育实践的开端,可以追溯到罗马统治时期,是与基督教的传入同时兴起的。尽管在基督教被奉为罗马帝国的国教以前,英格兰可能已有学校存在,但英格兰学校主要产生于公元5、6世纪。教育的动因是宗教的,教育的重心在教会和修道院,平民教育的水平甚为低下。 到了16世纪后期,英国封建制度日趋没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这时,文艺复兴时期创办的文法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逐渐趋于狭隘、繁琐和形式主义。1534年,英国宗教改革以后,学校受到国家教会方面严格的控制,当时科学技术的进步、工商业的发展、哲学上新的觉醒、伟大作品的出现,对学校都很难产生影响。教育与时代的要求严重脱节。 一、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1640—1660年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这场革命对英国近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革命阵营中的平等派和掘土派的领袖和思想家,把教育看作进行激进的社会改革的工具和主要手段。他们信奉“泛智”思想,主张进行彻底的教育改革,其中包括普及初等教育,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主张国家应干预教育,建立国民教育制度等。长期国会还邀请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到英国担任教育改革委员会的成员,国会下院和下院的各种委员会经常讨论教育问题,计划建立与苏格兰教区学校相类似的初等学校。1649年,国会通过法案在威尔士设立免费学校;并通过补助教育事业的法案,从没收的教会财产中每年拨款两万英镑补助教育。一时间,英国出现很多私立学校,同时建立了非地方性的文法学校。 但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具有浓厚的妥协性和不彻底性。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对革命力量进行了疯狂的反攻倒算,革命一度夭折。1688年政变,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订立长期同盟,建立了君主立宪的国家,实现了两者联合专政的资本主义制度,史称“光荣革命”。然而政权为大土地贵族所掌握,革命时期提出的许多教育改革主张无法实现。文法学校和大学在英国国教会的控制之下,对传统课程难以进行重大改革,教学活动刻板而了无生气。 在严重残存着封建教育传统的情况下,17世纪后半叶,英国教育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许多受迫害的、不信奉国教的非国教派的大学教师创办了一种称为学园的新型学校,为非国教派培养人才,也招收其他学生。这些学园能享受办学的自由,它不像旧大学那样单纯强调古典教育,而是设置了自然科学、近代语和商业方面的学科,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早期的学园,如伦敦的纽因顿·格林学园(1675)的课程除古典语外,还开设有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数学、自然科学、历史、地理、逻辑和政治。后期的学园,如沃灵顿学园(1757)学制为3年,开设有算术、代数、几何、三角、法语、自然科学、天文、化学、伦理、绘图和设计、簿记、地理等课程。1779年撤销了对非国教派人士办学的限制。在伦敦和一些大工业中心,创办了大量私立学校。他们仿效非国教派的学园,自由开设新课程,实验新思想,为以后中等教育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模式。 从17世纪后期开始,宗教组织和慈善团体对普及初等教育,也有一定贡献。1698年,基督教知识普及协会成立。该协会在英国各地创办了不少教义问答学校,在不到30年的时间内,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有近3万名儿童参加学习。这类学校的课程内容,有宗教教学和阅

英国基础教育改革

英国基础教育改革浅析 岑建君 https://www.360docs.net/doc/7c2014014.html, 2001-11-27 13:26:57 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 近10年,英国教育改革力度较大,但步履维艰,利弊俱存。80年代中期,英国政府、教育界及其他各界人士就如何改革教育体制,教育如何适应市场经济、为经济建设服务等问题展开了激烈争论。人们对此众说纷纭,意见不一。经反复辩论,政府达成如下几点意见:一、权力,尤其是中央“权力”,不能进入市场;二、把学校推向市场,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三、为受教育者及家长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四、教育要面向未来,迎接21世纪挑战。为此,英政府颁布了“1988年教育法”。本次“教育法”的颁布被视为英国教育改革的里程碑,它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英政府的办学思想及管理模式,使英国教育体制发生了一场深刻的变化。 “政校分家”,加速政府职能转变 1988年,英政府确立了“中央权力”不能进入市场、不能过多干预基层正常教学活动的观念,认识到中央政府应集中更多精力,去追踪世界教育发展趋势,并根据英国经济发展目标制定出相应的教育发展战略和中长期规划。英教育部自1988年以后,逐步成立了“英国教育标准局”、“英国继续教育拨款委员会”、“中小学教育拨款委员会”、“中小学教学大纲与评价总局”及“教师培训局”等半官方机构,负责具体行政事务。同时,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即学校人事编制、经费使用、教学大纲等均在校董会领导下由校长负责。上述机构确立后,与教育部不再维持行政上的隶属关系,而变为独立的行政部门,直接向英国教育大臣负责,每年根据政府对教育发展的原则性立场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并落实。政府职能分解后,教育部摆脱了过多的行政事务,政府宏观决策日趋科学化;同时加强了对各执行部门 的指导与监控,各行其职,教育管理体制日趋合理化。 加强宏观调控,扩大学校办学自主 权 80年代,由于权力过分地集中在中央和地方政府手里,学校没有办学自由,在招聘教师、经费使用及师资培训等方面都受到地方政府的控制,难以进行自身建设与发展。1988 年后,英政府采取一些有效措施,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引进竞争机制,把学校推向市场。90年代初,英国教育部创立了“公立自治学校”(Grant-MaintainedSchool),通过“拨款委员会”将教学经费直接拨付给学校;一切教学经费由学校校长支配,各级政府无权干涉学校正常教学活动;使学校在基建、招聘教师、教材选编等方面都充分享受办学自主权,依靠自身有利条件,创办具有自我特色的学校,以扩大“生源”,真正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中达到“优胜劣汰”之目的。同时,政府也加强了对学校的宏观指导及教学质量监督。1992年,教育部成立了“中小学教学大纲与评价总局”和“英国教育标准局”,一方面力争使全国教学大纲标准化;另一方面加强了对教学质量评价,严格把握“产品进出”二大关口,对不达标的学校则勒令其整顿或停办。

英国国家早期教育纲要(EYFS)教育目标解读

英国国家早期教育纲要(EYFS)教育目标解读 EYFS ( 全称“Early Years Foundation Stage”) 是英国政府于2008年以“给父母最好的选择,给幼儿最好的开始”为宗旨提出的早期教育方案,是“英国天线宝宝早教”等英式早教奉行的标准和原则,其教育目标有以下六大方面:情商、沟通和语言、解决问题、推理和数学能力、社交能力、体能发展、创造力发展。 情商 在社交中用不同的声音(咯咯的笑,咿呀,大声叫)交流,并关注他人的声音,使用越来越多的词汇表达越来越复杂的意思 2.用于思考的语言 对周围事件感到好奇,对简单的请求作出回应,对特定的人在熟悉语境下对其说出的不同事物做出反应,理解一些简单言语的意义 3.将声音和文字相联系

咿呀学语,尝试用不同的声音及词汇表达身边事物,关注并喜爱旋律及故事中的节奏感,重复熟悉故事中的词汇及表达,区别不同声音 4.阅读 关注熟悉的声音、词汇或手势,对词汇、故事、歌曲或歌谣表现出兴趣并作出回应(如拍手),有最喜爱的故事、歌谣、歌曲等 5.写 做标记,用手和工具随意作画,画出不同符号并能加以区分,对工具表现出一定的控制能力 对搭建和推倒、打开和关闭物体表现出好奇和兴趣,喜欢推拉或搭建物体,对使事情发生表现出好奇和兴趣 3.初步了解信息技术 对有科技元素的玩具表现出兴趣,按按钮使玩具发出声音、移动或出现新图案,开始初步学习打开和操纵信息技术工具 4.时间 开始了解并享受日常的规律作息(起床时间、吃饭时间、睡觉时间),将一系列行为和日常作息联系起来,理解“之前”“之后”“很快”这样的时间词汇,会预期特定时间事件的到来

英国教育体系

英国教育体系 英国教育体系一般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3岁到5岁的幼儿园教育; 第二阶段是5-11岁的小学教育; 第三阶段是11岁-16岁的中学教育。5岁-16岁为法律规定的强制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必须入学,由国家负责必须的学费、书籍和必要的供应。16岁-18岁是中学高级班(或大学预备班),为中学至大学的过渡期; 第四阶段为大学教育。一般从18岁开始,读本科需要3年-4年(医科为5年),可取得学士学位。硕士通常为1年-2年,博士为3年-5年; 第五阶段为16岁以后的继续教育。包括青年和成人的职业教育(正规大学不算在内),方式有全日、半日和业余时间。学制的长短在各地、各部门、各专业均不相同。 英国是一个有悠久教育传统的国家。它的教育体系经过几百年的沿革,相当的完善和复杂,且具有非常大的灵活性。总体来说分为三个阶段:义务教育(Compulso ry Education),延续教育(Further Education)和高等教育(Higher Education)。中英教育制度的差别使得两国的学生在年龄和学业程度上无法一一对应,因此中国的学生在考虑赴英留学的时候,必须要充分了解两种教育制度的区别,准确判定自己目前的受教育水平处于英国教育体系的哪一个位置。才能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课程和安排合理的学习计划。 一、义务教育(Compulsory Education) 英国的学生从四岁开始接受义务教育,享受全免费的国家福利,学校甚至还提供免费的午餐,所有的家长必须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学校读书。小学教育一般持续到11岁,然后进入中学。英国的中学不分初中高中,从中一(Form 1)到中五(Form 5)共五年的时间。 普通中学证书(GCSE-General Certificate of Secondary Education)是指完成中学教育最后两年(中四、中五)后取得的文凭。学习GCSE课程的中国留学生较少,只适合十六岁以下的少年学生选读。 GCSE的评分方法: Grade A* 杰出(A good result of exceptional quality) Grade A 进入延续教育和高等教育所需要的较佳成绩 (The higher grades needed for further and higher education) Grade B Grade C Grade D 达到平均水平,是进一步发展的良好基础成绩 (Regarded as average grades-a good base from which to grow) Grade E Grade F 成绩较低,总算有用。

英国幼儿教育

l 课程大纲: 很多家长经常问我英国的幼儿园和小学到底在教什么,老师是怎样给孩子上课的。在向大家详细讲解课堂内容之前,我想有必要跟大家解释一下英国的幼儿大纲和小学课程纲要,让大家有个大概的了解。 英国学前教育分的比较细致,公立的小学孩子3周岁以上就可以入学读nursery 一天只有3个小时,分为早上组和下午组。nursery和reception?(学前班孩子年龄在4周岁-5周岁)组成Foundation?Stage?(简称FS—基础阶段),对于这个重要阶段英国教育部有专门的教学大纲,即 Early?Year?Foundation?Stage?(EYFS),这个大纲并不是上课用的课本,但老师备课时却离不开它,大纲对孩子在每个年龄阶段必须或建议要掌握的内容列的清清楚楚。 EYFS最优秀的地方是它根据孩子7个不同领域的发展(下面会详细介绍)做了细致的规定,而不是笼统的说应该到达什么目标,这样老师执行起来非常直观,assessment(考评)起来能够很快就知道孩子在哪个发面做到了,下步该怎么办,或者没有做到又该如何帮助他们达到这个目标。 英国教育部EYFS大纲介绍:?英国幼儿园根据6个领域来帮助孩子学习的课程大纲相信大家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从2012开始,英国教育部将幼儿园教育大纲由原来的6个领域改为7个领域(前三个为主要学习内容),我们来一起看看英国幼儿园的老师是怎样帮助这些孩子一起学习的。看看我们家长在家是否也可以借鉴这样的方法来和孩子互动,做到家校(园)互补。 7个领域具体包括;(前三个为主要教学内容,后四个辅助) 1)?Communication?and?language?语言交流? 2)?physical?development?体能发展?? 3)?personal?social?and?emotional?development?个人社交和情感交流 4)?literacy?阅读写作综合能力? 5)?mathematics?数学能力 6)?understanding?the?world?认知世界 7)expressive?arts?and?design?艺术设计 那么这些领域如何应用到现实教学中呢??我就拿我去年教过的学前班秋季的教学大纲来解释一下。那个学期的主题是Ourselves.英国老师很重视planning,?什么年度计划(按国家规定的教学大纲做计划),学期计划(根据整年度的计划来安排),周计划(根据学期计划)和日计划(根据周计划细致到具体的各个步骤),这样环环相扣,?一目了然! Ourselves 一:Communication and Language (交际和语言能力的发展). 关于‘ourselves’这个主题,可以选择的故事绘本有: Titch/ Owl Babies /My history /This is the bear /Peepo /Dear Zoo /Oscar got the blame.

英国高等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程玉柱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 英国高等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 程玉柱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004) [摘 要]文中简要介绍了英国高等教育的办学定位、管理体制、教育理念、教学实践和教学质量保障等方面的特 点。结合教学实际,从办学定位、品牌建设、教学实践等方面进行探讨。[关键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教学方法[中图分类号]G649.3/.7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1-5136(2012)04-0116-02 [收稿日期][作者简介]2012-11-12 程玉柱(1980-),男,安徽安庆人,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软件学院讲师、 硕士。研究方向:网络管理与信息安全研究。一、引言 2011年9月底,笔者受学校派遣赴英国知山大学访问学习三个月,期间走访了曼彻斯特大学、利物浦大学及剑桥大学等高校,对英国高等教育的办学定位、管理体制、教育理念、教学实践及教学质量保障等方面做了一些比较研究,以此为基础,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经验,从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拿什么吸引学生、怎样培养学生等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二、英国高等教育的特点 英国高等教育历史悠久,在世界高等教育体系中独树一帜。英国不仅拥有牛津、剑桥等历史悠久、世界闻名的高等学府,还有一批虽然建校时间短但发展迅速、富于创新、已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的新兴学府。英国的高等教育以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培养和造就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为宗旨,密切跟踪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动态,形成了以科技创新促教学、严格管理保质量、以国际标准为尺度、以服务社会为宗旨的办学体系。 1、办学定位 英国高校的战略定位和办学使命因层次和类型的不同而各不相同。剑桥大学定位于追求国际最高水平的教育、学习和研究,为社会做出贡献。尽管各高校对办学定位的陈述各异,但每所高校都力争根据其教学科研水平及其面向社会的辐射能力进行准确定位,并以此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导向标准。 2、管理体制 英国高等教育的内部管理体系一般分为高校、学部和系三个层次,所建立的管理架构形成了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均衡和制约的状态。学校按照自身的发展规律运行并享有高度自治权,政府对于大学内部事务几乎没有任何影响力。 3、教育理念 英国高校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的主要任 务是为学生提供学习指导和咨询。 英国注重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独立性和解决问题的创造性,因此,一道问题经常没有唯一答案。对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始终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学生经常以自由组合或指定的方式组成小组,开展讨论、活动和学习。 4、教学实践 英国高等教育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布置的课程作业经常要求学生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并与实际相结合。 英国高校对学生成绩考核一般采取过程考核与期中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即对学生平时课堂表现、完成作业或实验情况以及课程结束时的考试成绩进行综合评价。过程考核一般占总成绩的50%左右。 5、教学质量保障 英国设立了一个科学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由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局对每所注册学校的专业教学质量、证书质量等进行严格的监督检查。经过这样一个管理和认证体系的运作,英国每一所大学颁发的文凭都得到了国际公认,而且大学之间的文凭也可以互相认可。 三、几点思考 当前,国内高等教育特别是高职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就笔者走访的一些高职院校来看,课堂出勤率并不高,或者即使人在课堂,也经常有睡觉或者玩手机、玩游戏的。下课则三五成群泡网吧、逛商场,更有甚者通宵玩游戏。因此很多大学生在就业市场并不受用人单位欢迎,即使就业也因为知识储备不足而被迫频繁跳槽。究其原因,在于很多学生从中学迈进大学后,突然多了很多课余时间,反而不知道该怎么安排,也不会转变学习方法,只习惯于中学课堂上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等发现跟不上课程教学节奏的时候,已是无所适从,只能破罐子破摔,转而寄托于网络游戏、社团活动等。很多学生直到毕业都还不知道大学生活应该怎么过。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Changsha Social Work College 第19卷第4期2012年12月 Vol.19No.4 Dec .2012

英国国家早期教育纲要EYFS教育目标解读

英国国家早期教育纲要 E Y F S教育目标解读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英国国家早期教育纲要(EYFS)教育目标解读 EYFS ( 全称“Early Years Foundation Stage”) 是英国政府于2008年以“给父母最好的选择,给幼儿最好的开始”为宗旨提出的早期教育方案,是“英国天线宝宝早教”等英式早教奉行的标准和原则,其教育目标有以下六大方面:情商、沟通和语言、解决问题、推理和数学能力、社交能力、体能发展、创造力发展。 情商 1.气质和态度 认识到自己是不同于他人的个体,有独特的喜好,并乐于探索环境,开始发展出自信心2.自信和自尊 获得情感满足,在依恋关系中建立安全感,当有成人保护时乐于做出有挑战性的选择,希望被肯定、被关注,脱离看护人去探索 3.发展关系? 和特定的人建立依恋,通过各种方式寻求关注,在和他人的互动中学习,在温暖和肯定的关系中表达自己的感受 4.行为和自我控制? 做出反应,并从他人积极的反应中获得愉悦,意识到一些行为会对他人造成伤害 5.自理? 表达不舒适、饥饿或口渴,表达喜好和需求,尝试自己去做一些事情,保持个人卫生 6.团体意识? 认识到哪些人会给自己带来舒适,认识到自身与他人通过相似与差异相联系,对特定的人表现出喜爱及关心,在不同社会团体中表现出强烈的自我意识 沟通和语言 1.用于沟通的语言 在社交中用不同的声音(咯咯的笑,咿呀,大声叫)交流,并关注他人的声音,使用越来越多的词汇表达越来越复杂的意思 2.用于思考的语言 对周围事件感到好奇,对简单的请求作出回应,对特定的人在熟悉语境下对其说出的不同事物做出反应,理解一些简单言语的意义 3.将声音和文字相联系 咿呀学语,尝试用不同的声音及词汇表达身边事物,关注并喜爱旋律及故事中的节奏感,重复熟悉故事中的词汇及表达,区别不同声音 4.阅读? 关注熟悉的声音、词汇或手势,对词汇、故事、歌曲或歌谣表现出兴趣并作出回应(如拍手),有最喜爱的故事、歌谣、歌曲等 5.写? 做标记,用手和工具随意作画,画出不同符号并能加以区分,对工具表现出一定的控制能力

英国教育的发展研究

英国教育的发展研究 全球排名前100的名牌大学中,有四分之一在英国。牛津和剑桥这两所大学更是举世闻名,培养出许多政治家和科学家,仅剑桥就出现了82位诺贝尔奖得主。这让英式教育成为名副其实的“精英教育”;在国内,以“英国天线宝宝早教”为代表的纯正英式早教,也倍受中国家长追捧。英国教育,凭什么这么牛呢?笔者研究发现,英国始于18、19世纪的教育改革浪潮,为先进的英式早教奠定了基础。 1、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教育改革 英国是19世纪遥遥领先的世界大国和海上霸主,当时有着“世界工厂”的称号。在其顶峰时期,大英帝国曾经控制了世界四分之一的土地和三分之一的人口。因其控制的土地覆盖了地球大部分经度,太阳时刻都会照耀英属领土,英国还被称为“日不落帝国”。 但是19世纪中后期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浪潮席卷欧美时,英国人发现自己居然在技术上落后了,有人便提出教育体制落后是桎梏技术发展的罪魁祸首之一。 由中产阶级牵头、获得贵族积极参与、呼吁社会中下层阶级开始关注教育问题的教育改革就此展开。 2、教育是医治英国社会问题的良方 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给海峡彼岸的英国统治者上了意义深刻的一课。铺天盖地关于法国大革命的宣传让当时的英国统治阶层感到恐慌与震荡。如何引导中下阶级理性参政的需要已提上日程。 当政治家罗伯特·洛(Robert Lowe)于1867年在爱丁堡呼吁“我们不能放任这整整一代人在无知中长大,要知道他们的双手中握有我们的未来,也是这个国家的未来”时,人们已经意识到,全面、彻底的义务教育是改善英国下层阶级的最好武器,也是医治英国社会问题的良方。 1870这一年,英国颁布了第一部国家教育法案,标志着国家教育体系的建立。政府首次把教育纳入其工作职能,明确了学校的目标、任务。 3、宗教兴盛为教育改革提供动力 在欧洲的整个历史上,基督教一直是其文明的中心。 18世纪和19世纪,英国曾经是基督教多次运动的中心和海外传教的重要基地。在英国高等教育发展历程中,宗教这种特殊的社会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英国学校教育发端于基督教的修道院制度,英国大学社团最初也是一个宗教组织。 英国教会和王室之间为争夺高等教育权展开了激烈的斗争,这种张力不断提供着社会政治变革和高等教育发展的动力。 《周易》中有古语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虽然教育改革的成果非一朝一夕可见,而且其过程漫长而又令人备受折磨;但是,18、19世纪投身这场教育改革的英国人,最终欣喜地发现:一切付出都值得——因为改革让英国教育焕发出活力,并令其逐渐成为世界教育的典范。

有感于英国基础教育的坚守与变革

有感于英国基础教育的坚守与变革 作者:杨旭红 来源:《师资建设》 2013年第8期 文/重庆市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杨旭红 2012年11月27日至12月16日,全国优秀中学校长高级研究班赴英国培训团一行19人圆满完成了赴英国教育 考察学习的全部任务。回顾在英国学习的20天,让我感悟最深的是英国基础教育的坚守与变革。 一、坚守规则看似僵化,实则科学 1.英国近乎僵化的规则。在英国,近乎僵化的规则随处可见:他们的上下班有固定的时间,不会因有赚钱的业务 而延后下班。深夜开车周围没有任何车辆也决不撞红灯。校长们深刻感受到:刻板坚守规则是英国人的特点。 2.学校教育处处可见规则的坚守。英国人坚守规则的特点在学校教育中处处可见。第一是用健全的法律来管理教育。1944年~19 79年,共有三部教育法,1 980年-2000年,通过的教育法达30部之多。第二是严格规范的招生制度。虽然英国基础教育有私立、文法、教会、公立四种类型的学校,私立学校质量好收费也高,所有的公立学校严格 划片招生,一律不得收费。第三是严格坚守学校的办学规模。英国绝大多数中学学生数是几百人或1000多人,学生数 超过2000人的极少,每个年级都有固定规模。有学校新生年级学生数是270人,即使有1000多人申请也只收270人,剩余学生到附近其他公立学校就读。同时每个班的学生数都不会超过30人。第四是基础课程设置严格遵循规范。英国 早在1988年《教育改革法》中就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了5 -16岁学生学习阶段的国家课程标准,分四个阶段测试。四个 阶段以及相应的年龄是:关键阶段一:5-7岁;关键阶段二:7-11岁;关键阶段三:11-14岁;关键阶段四:14-16岁。每个阶段都有规定的必修课程,如学生在关键阶段三,也就是11到14岁时所选择的必修课程是:英语,数学,科学,历史,地理,现代外语,设计与技术,艺术与设计,音乐,体育,公民,宗教教育,信息素养(ICT)。而在关键阶段四,也就是14到16岁学生可以选择1 1门左右的课程,.其中必修课为英语,数学,科学,ICT,体育,公民。第五是中 小学作息时间和课外活动时间严格按规范执行。如走读学生是上午9点上课,下午4:30至5点离开学校,下午是3:20 开始课外(社团)活动。所有学校都严格遵守课程安排,不会挤占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 坚守良好规则看似机械死板,实则是带来更科学有序的长远发展。 二、顺应变革紧跟时代,关注未来 1.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紧跟时代步伐 首先是教学内容随时代而变。与我国不一样,英国虽然统一了国家课程,但是学校并没有统一的教材。国家课程 标准编排比较细致,例如要学英文某一语法特点,不仅有相应的要求,还会列举几篇或几十篇参考文章。同时还有相 应的委员会对课程标准进行解读和编写一些参考书,学校可以自主选择。英国适时变革的内容既能促进教师专业水平 的提升,更能拓宽学生的眼界与视野,培养他们学以致用的能力。 其次是他们的选修课程丰富多彩。如14到16岁学生除必修课外,选修课则有很多选择,包括自然、设计与技术、计算机、地理、历史、戏剧、宗教、音乐、休闲与旅游、卫生与社会服务、商务、经济、工程学、数据与通讯等。16- 18岁的学生可以在70余门课程中选择3至4门,用这3-4门课可以一年参加2次升人大学的考试。 2.教学设备、方式和学生活动应时而变 我们走访的所有学校,虽然校门不宏伟,但设施设备齐全,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方面教学设备做到不断更新。在 教学方式上所有学校都是走班教学、小组学习讨论,讨论的话题紧跟时代步伐。如初中的一节作文课,教师先组织学 生讨论再婚和堕胎两个敏感话题,然后再围绕两个话题写作文;初二地理学习有关阿富汗国家知识,教师提出了一个 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问题:论毒品与阿富汗冲突之间的关系。在学生活动上不仅做到应时而变,在内容和形式 上都做到了丰富多彩。 教学内容、形式和课程设置与时俱进,使中小学教育教学更能满足学生个性成长的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