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知识点

五年级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知识点
五年级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知识点

小学五年级科学知识点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实验计划报告

提出的问题: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吗?

我们的猜想: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

相同的条件:温度,空气,各三粒相同的绿豆

不同的条件:一组有水,一组没有水

实验组条件:温度,空气,水

对照组条件:温度,空气

实验方法:1.在两个种植盒中,垫上纸巾,各放3粒绿豆。

2.实验组让绿豆种子得到水,保持湿润。

3.对照组让绿豆种子得不到水,保持干燥。

4.观察并作好记录。

我们的结论(或解释):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

3,做对比试验时,与猜测一致的一组叫实验组,不一致的叫对照组。

4,在对比试验中,只能有一个不同条件,其他保持不变,这样才能清楚地对比出不同条件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5,为什么要放置纸巾?防止绿豆种子被水浸泡,同时保持容器底部湿润。

6,为什么要用3粒种子?减少试验结果的偶然性,提高试验的准确性。事实上,试验样本越多,得到的结果更有说服力,从概率上看也能更好地解释试验的结论。我们说选用3粒只是从我们的实际情况出发给出的一个操作建议,并非说只能使用三粒。有些试验重复多次也是一样的道理。

7,试验需要对试验样本做好编号,同时详细记录观察到的情况。注意同一试验样本保持条件的前后的一致性。

8.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9.植物生长需要泥土、水份、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

10,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这些都是环境和基因型共同作用的结果.)香蕉生活在热带,亚热带.那里水分充足,气候炎热,所以它的叶子比较宽大.

松树生活在温带和亚寒带,寒带, 它的叶子呈针状,可防止叶子被冻伤,减少水分的散失.

仙人掌生活在沙漠等缺水的地方,仙人掌上的刺才是它真正的叶,它的"茎''比较厚,有利于水分的储存.

11.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12.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例子:

企鹅:体形肥大,在南极低温环境下可以减少热量的散失。脂肪极厚,在极夜缺少食物的情况下,能以此维系生命。

天鹅:一是随环境气候变化有迁徙的习性。二是在深水环境中进化出的喙和蹼能适应其游禽的生活。

青蛙:它是变温动物,随着气温的降低有冬眠的习性。它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颜色相协调,有保护作用。

大雁:它是候鸟,随季节迁徙,寻找合适的气候环境下的栖息地和寻找食物。

狼:夏季换成短毛装,冬季换成长毛装,去适应不同的季节天气。

结论: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周围环境,只有当环境满足它们需要的时候,它们才能生存下来。

生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当环境不适应生物生存的时候,它们会重新选择合适的环境生活.并且会去努力适应环境。

13.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14.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15.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16.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一般来说,植物是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

17.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

18.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19,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

20,像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21,池塘里的动物以某些植物为食物;动物的粪便是植物生长需要的养料,还提供二氧化碳,并且防止植物大量生长;

植物为动物提供了氧气,食物和栖息地等;池塘底的淤泥也可以是一些动物的栖身之所。

非生物如水,土壤,空气,阳光等,是生物生存必需的条件。

22,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23,如果生态系统的一个环节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24,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25,写食物链。草、兔、鸟、蛇、蝗虫、鹰

1草→兔→鹰2草→蝗虫→鹰3草→鸟→蛇

4草→鸟→蛇→鹰5草→兔→蛇→鹰 6草→蝗虫→蛇→鹰

食物链上的各种生物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一环扣一环。如果某一个环节发生故障,链条就失去整体性,生态系统就会发生紊乱。食物链对环境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对维护生态平衡有着重要的作用。

26,能使生态瓶中生物好好生存所需的条件。①有充足的阳光;②足够的氧气和水;③生物的数量和种类要平衡。27,改变生态环境的结果:

①增加生态瓶里的水草:(生态瓶中是不是植物越多越好呢?)

(答:增加植物可以为生态瓶里的动物提供更多的氧气,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减少。但生态瓶里的植物不是越多越好,多到一定程度,影响了植物对光的吸收,还会减小动物的活动空间,对生物群落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②增加生态瓶里的小鱼:

(答:小鱼增加,耗氧量增大,水中的氧气不够鱼呼吸,小鱼为了呼吸氧气浮到水面的次数会增多。因为鱼多了消耗的氧气多,它们甚至会缺氧死亡。)

③减少生态瓶里的水:

(答:鱼浮上水面次数会变多,因为水少了,氧气总量也少了,水中的氧气不够鱼呼吸,它们的生存活动空间也减少了。水太少它们可能会缺氧死亡。)

28,①如果鹰减少了,兔子没有了天敌会大量繁殖,数量急剧增加,作为兔子食物的草,就会被大量啃食而变少,而且太多的兔子打洞,草原会被破坏。

②如果兔子减少了,鹰会缺乏食物而迁徙或死亡,同时草会疯长。由于草过多,土壤营养被过度吸收并且来不及重新利用,于是草开始枯萎,草原生态环境被破坏。

③如果草少了,兔子将缺乏食物而减少,鹰也会缺少兔子作为食物而减少。草原会逐渐荒漠化。

29,人类的什么行为会造成(草原)环境恶化?

人类的过度放牧,滥砍滥伐,破坏了草原的植被,从根本上改变了鹰和兔子的生活环境。

人类活动区域的扩大减少与侵占动物的生存空间。

人类的滥捕滥杀减少了动物的数量甚至灭绝。

人类的工业废水废气废物的排放和生活垃圾的乱扔乱放导致环境污染直到恶化。

30,人类的这些行为会导致生态平衡收到破坏,最终也会影响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和条件。

一:热带雨林大面积被烧毁,二氧化碳让地球变热二:气温上升,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

三:水资源缺乏,旱灾严重四:空气污染,沙尘肆虐

五:水污染严重,生存条件面临挑战六:脆弱的大气无法承担保护地球的重任

七:温室气体排放加剧,城市不见蓝天八:人口增长迅速,垃圾山“围困”人类

31,为了维护生态平衡,我们人类应该做些什么?

1禁止滥捕滥杀动物,禁止滥砍滥伐树木;

2减少工业污染,减少对大气的二氧化碳及有毒气体的排放,如二氧化硫等;

3做到尽量不使用不宜分解的一次性物品,如一次性筷子,塑料袋等;

4 减少化石能源的利用,合理利用不可再生能源;

5杜绝浪费,还林还草、多植树造林等。(也是防治沙尘暴的方法):

32,热爱大自然,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

33,1、爱惜动植物,,禁止滥捕滥杀,禁止滥砍滥伐,保护生态平衡。

2、人类要优化生产方法,防止环境污染。

3、人类要发展科学技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4、沙尘暴是污染环境、危害我们生活的一种恶劣天气。

33,写出青蛙、水稻、蝗虫三者之间的食物关系,并说说人为捕杀青蛙的危害性。

答:青蛙、水稻、蝗虫三者之间的食物关系是:水稻→蝗虫→青蛙

人为捕杀青蛙,会造成青蛙减少,蝗虫泛滥,从而水稻减产,人类食物短缺。

34,请画出鹰、兔子、草之间的食物链。再说说人类的什么行为会造成鹰、兔子、草的减少。

答:鹰、兔子、草之间的食物链是:草→兔子→鹰。

造成鹰减少的行为有:过度的放牧、对鹰的猎杀,对兔子的猎杀。

造成兔子减少的行为有:过度的放牧、对兔子的猎杀、对兔子的驱赶。

造成草减少的行为:过度的放牧、对鹰的驱赶、环境的恶化。

35,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美国黄石国家公园(1872年3月1日),

36,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1956年),

37,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生态系统。

38,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建立最早的保护大熊猫等珍稀动物的自然保护区之一。

39,江苏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是世界上最大的麋鹿保护区。

40,大熊猫,东北虎,麋鹿,藏羚羊,金丝猴,丹顶鹤,猎隼(sun),白鳍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银杉,水杉,珙(gong)桐,人参,望天树,秃杉,金花茶,桫椤(suo luo)是一级保护植物。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学案) 【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 2、举例说明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3、举例说出生物能够适应和影响环境;/ 4、尝试设计并进行对照实验,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说出对照实验的设计要点。在实验过程中,做到认真观察,如实记录;取放动物时动作轻柔。 【学习重点】 1、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2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 【学习难点】 1、对照实验的设计要点。 2、探究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学习方法】 通过老师提供的课件以及阅读课文,理解生态因素的含义,并能理解影响生物生活、分布的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并通过讨论、交流,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是一个完整的探究活动,通过这个探究,可以让我们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理解对照实验的设计要点,我以后学习其他探究实验打下基础。 第一课时 【问题导学】 我们知道生物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如:松、杉只有在强光下才能生长得很好;人参、三七只有在密林下层的弱光下才能生长得好;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动物生活在一起,又会因为争夺资源、空间而发生斗争。可见,影响生物生存的因素很多,这些因素又是如何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自主学习】 【教材导读】 1.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那么什么是环境呢?什么叫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可分为哪两类? 2.观察教材P13中的图1~12,思考一下,圈中影响小麦生活的因素中哪些是生物因素,哪些是非生物因素?小麦的正常生长需要怎样的环境?非生物因素对植物的生活和分布有很大的影响,那么是否也会影响动物的生活和分布呢?请尝试举例说明 3.在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的实验中.如何保证实验动物出现的变化只能是由于实验所要探究的因素引起的? 【收获与问题】 通过自学本节内容,你有哪些收获,遇到哪些问题,一并写在下面,与同学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一、词语过关(会写)。 1.白昼耘田桑叶春晓 2.蝴蝶蜻蜓蚂蚱圆滚滚明晃晃樱桃瞎闹锄头承认随意 割草铲地拔草拴着水瓢闲逛倭瓜 3.孤零零山高月小三潭印月不可胜数顶天立地好不威风恍然大悟烟波浩渺清光四溢相映成趣萌动晶莹澄澈离乡背井漂泊天涯风光旖旎平沙无垠碧波万顷巍峨雄奇美妙绝伦燕园胜地茂林修竹良辰美景无边无垠 4.玷污玷污稀罕郑重秉性手绢华侨 眷恋朵朵冷艳缕缕幽芳漂泊他乡葬身异国颇负盛名唐诗宋词不甚在意风欺雪压眷恋祖国不厌其烦老干虬枝 二、词语过关(会读)。 供ɡònɡ耕织提供ɡōnɡ银钲zhēnɡ玉磬qìnɡ水满陂bēi浸寒漪yī 明晃晃huǎnɡ摇晃huànɡ燕yān园燕yàn子旖yǐ旎nǐ撩liáo乱 低头折zhé节折shē本折zhē腾蚌壳ké地壳qiào 郑zhènɡ重 三、古诗句过关。(默写古诗和注释) 1.《四十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宋】范成大 2.稚子弄冰【宋】杨万里 2.村晚【宋】雷震 4.游子吟【唐】孟郊 四、课文内容(抄到语文书上)。 1.《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展现了农家夏忙时的劳动场面,(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表现了乡村儿童天真可爱,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2.《稚子弄冰》写了幼童在严寒天气弄冰玩耍、自得其乐的场景。孩子们们取冰时的欣喜,穿丝时的小心,敲冰时的得意已经冰碎时的失落都一一呈现,表达了作者对孩子的喜爱之情。 3.《村晚》展示了一幅牧童骑牛晚归的画面,生动地表现出牧童的调皮天真和悠闲自在。 4.《祖父的园子》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课文以儿童的视角描写了园中的景物,讲述了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平静、自由的乐园,表达了“我”对祖父深沉的热爱与依恋,对童年园中生活的深深怀念。 5.《月是故乡明》是季羡林的一篇散文,作者以“月”为线索,回忆了在故乡的童年生活,抒发了离乡后的思念之情。 6.《梅花魂》一文的作者陈慧瑛回忆了童年的经历,表现了外祖父思念家乡、眷恋祖国的深情。题目的“梅花魂”的“魂”,不仅是梅花不畏冰雪,凌寒怒放的精神,也是外祖父漂泊海外,坚守爱国之情的体现,更是中国人坚毅不屈的民族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练习题

小学科学五上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练习题 一、填空 1.植物的一生是从()开始的。 2.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是()、()和()。 3.在对比实验中的两组材料,一组叫()组,另一组叫()组。 4.蚯蚓喜欢生活在()、()的环境中。 5.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联系,叫做()。其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 6.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 7.生态瓶里放了小鱼、水、沙石、金鱼藻、小虾、泥土等,其中生物是:(),非生物是:()。 8.食物链通常从()开始到()终止。 9、像蚯蚓一样,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里,不同的动物对()有不同的需求。 10.老虎、草、羊这些生物构成了草原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写出这条食物链:()。这条食物链中,生产者是();消费者是()。 11.水稻→老鼠→蛇这条食物链中,共有()种消费者,

生产者是()。 12.由多条食物链组成的网状结构,叫做()。 13.()是污染环境、危害我们生活的一种恶劣天气。 14.在做对比实验时,只允许改变()条件,其他条件都不改变。 15.在食物链“小麦→ 麻雀→老鹰”中,生产者是(),消费者是()。 二、判断题 1.绿豆种子发芽一定需要阳光。() 2.香蕉树、松树和仙人掌的生活环境完全相同。() 3.凤仙花生长消耗水和肥料,所以它是消费者。() 4.自然界没有植物,动物照样能生存下去。() 5.母鸡能下蛋,所以它是生产者。() 6.生态瓶中的植物放得越多越好。() 7.自然界里一些生物濒临灭绝与我们毫无关系。() 8.食物链通常是从植物开始的。() 9.仙人掌的叶变形为刺就是为了让吃它的动物无法下嘴。()10.生态系统中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1.只要没有自然灾害,就不会有动植物灭绝。() 12.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13.食物链中横向箭头代表“被…吃”,箭头指向的是捕食者。

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生物与环境》 第一课:种子发芽实验(一) 1.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 2.做对比实验时,实验组与对照组往往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要相同。 3.研究“种子发芽与水的关系”实验中,如果推测“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那么, 实验中让种子有水的这组就叫实验组,另一组(得不到水的)就是对照组。(说一说:研究“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吗?”实验计划。) 第二课:种子发芽实验(二) 4.在种子发芽所需要的条件中,我研究的是“种子发芽与的关系。” 5.绿豆种子发芽必需条件有: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 第三课: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说一说:研究“绿豆芽的生长是否需要阳光”实验计划。) 6.绿豆芽生长需要的条件有:水分、温度、空气、阳光、土壤。 7.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他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 第四课:蚯蚓的选择 8.蚯蚓喜欢黑暗、潮湿的环境。 9.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第五课:食物链和食物网 10.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11.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 生物叫做消费者。 12.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3.生物之间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第六课:做一个生态瓶 14.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了一个密不 可分的整体,我们把它们看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15.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 第七课:改变生态瓶 16.减少生态瓶里的水,会减小动植物的生存空间。 17.改变生态瓶中其中一种生物,会影响其他生物。 18.增加生态瓶中的植物可以为动物提供更多的氧气,但生态瓶里的植物不是越多 越好。第八课:维护生态平衡 19.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了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20.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动植物遭到灭绝或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21.为了保护生态平衡,我们应该不乱砍乱伐、不过度捕杀、植树造林、保护环境、 建立自然保护区。 22.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周围环境,只有当环境满足它们需要的时候,它们才能生存 下来。 本单元重点实验的实验计划(要求会说,而且尽可能地说完整): 1、 实验计划 提出的问题: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吗? 推测: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 两个组相同的条件:温度、空气、各三粒大小相同的种子等。 两个组不相同的条件:水的有无。 实验的方法:让一组种子得到水,保持湿润,叫实验组。 让另一组种子得不到水,保持干燥,叫对照组。 具体过程:在两个烧杯中垫上纸巾,分别放三粒大小相同的种子,给其中的一个烧杯适时适量地浇水,作为实验组;另一个烧杯不浇水,保持干燥,作为对照组,将两个烧杯放在同一个地方,观察并记录种子发芽情况。 2、 实验计划 提出的问题: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土壤吗? 推测: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土壤。 两个组相同的条件:温度、空气、各三粒大小相同的种子、水等。 两个组不相同的条件:土壤的有无。 实验的方法:在一个容器里加土,并用勺子弄平,在另一个容器里加纸巾,分别放上三粒大小相同的种子,适时适量地往两个容器内洒等量的水,并将两个容器放在同一个地方,观察并记录种子发芽情况。 3、 实验计划 提出的问题: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阳光吗? 推测: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阳光。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期末复习抽测试卷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期末复习抽测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一、判断:(对的打“√”,错的打“×”)(10分) ()1、绿豆发芽只要有充足的水分就行。 ()2、做对比实验时,实验组和对照组往往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 ()3生态系统动物才起作用,非生物不起作用。 ()4、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 ()5、食物链往往是从植物开始的,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 ()6、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 ()7、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的需求不同。()8、生态平衡受到了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威胁。 ()9、大雁的迁徙是为了环境的变化。 ()10、小鸟→小草→蚜虫是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二、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 1、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条件有()。 光照、水分、温度、空气和土壤;②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空气; ③光照、水分、温度和空气。 2、由蛇、蝗虫、高粱、青蛙可以组成一条食物链,下面排列正确的是()。 ①高粱→青蛙→蝗虫→蛇②高粱→蝗虫→青蛙→蛇③蝗虫→高粱→青蛙→蛇 3、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 ①生态系统②生物群落③池塘群落 4、生活在草地上的蚱蜢体色往往是() ①黄色②灰色③红色④绿色 5、鱼必须在水里生活,一旦离开水,过不了多久就会死亡。这是因为()。 ①生物影响环境;②生物改变环境;③生物依赖环境。 6、在生态瓶中,为动物提供了氧气的是()。①微生物;②植物;③土壤。 7、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 ①相互利用的关系;②吃与被吃的关系;③相互竞争的关系。 8、在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 ①消费者②生产者③都不是 9、草原上生活着老鹰、兔子和各种各样动物喜欢吃的草,如果草大量的减少了,则()。 ①老鹰增加兔子减少②老鹰减少兔子减少③老鹰增加兔子增加 10、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种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 ①食物链②食物网③生态链 三、连线:(10分) 1、把植物与之相应的内容连起来。6分 香蕉针叶山地 仙人掌阔叶沙漠 松树叶刺雨林

环境微生物学知识点

环境微生物学知识点 教材:环境工程微生物周凤霞白京生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单元知识一绪论 1.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概念现状 2.微生物作用 微生物概念微生物作用(有益、有害) 3.微生物特点 个体小繁殖快种类多结构简单易变异 单元知识二环境微生物主要类群 1.原核微生物 ①细菌(形态结构及作用 ②放线菌(形态菌落培养污泥丝状膨胀的类型) ③蓝细菌(特征作用水华、赤潮类别) 2.真核微生物 ①酵母菌(类型结构特征应用 ②霉菌(类型结构特征应用特种污水处理优势 ③真核微型藻类(分类作用水华、赤潮类别) 3.原生动物 ①鞭毛虫(形状特征指示性作用) ②肉足虫(形状特征分类指示性作用) ③纤毛虫(形状特征分类 ④包囊(形成原因过程指示性作用) 4.微型后生动物 ①轮虫(形状特征分类指示性作用) ②线虫(形状特征分类指示性作用) ③水蚤(形状特征分类指示性作用) 5.病毒 ①病毒特征 ②病毒结构 ③繁殖(5 ④溶原性 单元知识三微生物原理 1.微生物营养 ①营养要素(5大要素 ②营养类型(4个) ③培养基(原则分类作用生化营养保证) 2.生长曲线(曲线多周期过程及对比分析 3.环境因素影响(温度ph 4.微生物代谢(酶 5.遗传变异(遗传变异污泥驯化) 单元知识四微生物生态

1.微生物环境分布(土壤大气水体) 2.微生物间关系(共生互生寄生拮抗 3.微生物与物质循环(C N P 循环污水处理中应用)单元知识五微生物的环境污染 1.水体富营养化(水华赤潮) 2.产生毒素 单元知识六微生物在水污染治理中的作用 1.污水生物处理分类(好氧厌氧兼氧) 2.活性污泥法(微生物组成净化机理培养驯化) 3.生物膜法(微生物组成净化机理培养驯化)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设计完整版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 设计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平安城中学张雅楠 一、概念分析 本节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重要概念。每种生物都离不开他们的生活环境,同时又能适应、影响和改变环境。生物与环境之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以及生态因素概念的理解,生物与环境关系中的基本观点的建立。探究实验活动中变量的控制和对照实验的设置,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要帮助学生完成思维方式的转化,抓住概念的本质,从感性经验、身边实际入手,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的环境,生态因素,以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等概念,最终理解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重要概念。 二、教材分析: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选自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的第二章第一节,内容包含了本书的第一个探究实验。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第一章《认识生物》的知识后,以生活中常见的鼠妇为话题,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理解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并理解其在农工业方面的应用。再介绍生物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让学生从两个方面理解环境对生物生活的影响,最后学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三、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形象思维发达而抽象思维欠缺,生物知识有限,生态系统的知识学生虽有一些接触,但缺乏深层次的理解,本节课的概念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重要概念知识单靠老师讲述,理解上是有困难的,但他们对生物知识很感兴趣,热情很高,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教师来说是项挑战。 四、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初中生物的第三节,学生对生物学还不甚了解,所以这节课的成败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对学生形成正确的生物学观点,从整体上认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根据课程目标,力求设计多个探究性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体会、感悟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并有意识地渗透保护环境、尊重生命、关爱动物的教育,是我设计这节课的初衷。本节课构想的主线是“生物与环境”,由多个学生活动构成。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活动是初中生物课中的第一个探究性实验,学生没有科学探究的基础,所以老师要将探究的一般过程告诉大家,帮助学生设计探究方案,引导学生尝试控制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体会实验变量的控制和对照实验的设置,把重点放在实验结果的分析上,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环境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理解环境与生物的关系。有意识地点出探究的一般过程,让学生在感性上对科学探究有个认识,为后面上升到理性上的学习作好铺垫。在建立“生态因素的概念”、认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时就要以实例让学生去感悟,并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实验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这些内容。

五年级上第一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知识点 一、词汇 1.father(对应词)mother grandfather(对应词)grandmother sister(对 应词)brother uncle(对应词)aunt daughter(对应词)son tall(反义词) short big(反义词)small fat(反义词)thin long(反义词)short black(反义词)white have(单三)has go(单三)goes like(单三)likes do(单三)does I(宾格)me he(宾格)him we(宾格)us too(同音词)to/two have(现 在分词)having work(名词)worker farm(名词)farmer child(复数)children family(复数)families parent 指父母一方parents指父母双方 2.职业 teacher doctor nurse worker bus driver farmer 3.动词短语 go for a walk 去散步 plant flowers种花 water flowers浇花 go shopping 去购物 read books 读书 work on the computer在电脑上工作 have fun玩的 开心 watch a film看电影 watch TV看电视 watch the animal看动物 fly kites放风筝live in住在…… look at 看 listen to 听 二、句型 1.Li Ming’s family. 李明的家人。人名后+’s 表示所有格意思是……的 2.I don’t have brothers or sister. 我没有兄弟和姐妹。 {and用于肯定句 or用于疑问句和否定句} 3.My parents have one child. They have two children. My mother has a sister. 4.Look at Jing and me.I have short hair,but Jing has long hair. but意 为“但是”表转折 5.She has white hair,too. too用于肯定句中,表示也,前面有逗号隔开 5.What colour……用来询问颜色 How old……用来询问年龄 6.问外貌 What do they look like? 他们长什么样子? What does he/she look like?她/他长什么样子? 7.问职业 What do they do ? 他们是干什么的? What does he/she do? 他/她是干什么的? 8.问交通方式 How do you go to school? 你怎么去学校? How does he/she go to work? 他/她怎么去上班? 9.问爱好 What do they like to do? 他们喜欢干什么? What does he/she like to do? 他/她喜欢干什么? What does your family like to do? 你的家人喜欢干什么? 10.My sister likes to sit and cry.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第一单元 生物与环境 教科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 生物与环境知识点 1、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周围环境),只有当环境满足它们的需要的时候,它们才能够生存下来。 2、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适宜的温度、空气)。 3、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4、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 如仙人掌原产于热带荒漠地区,叶变成了刺,茎肥厚多汁能贮存大量的水,同那里缺水、酷热、干燥的环境有关。 5、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9、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10、像池塘里的(物和非生物)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11、制作生态瓶的先后顺序可以概括为:①瓶子去盖②铺沙装水③种植水草 ④放上鱼虾。 12、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态群落)。 13、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美国黄石国家公园)。1956年我国建成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实验一:种子发芽是否必须有水?(见课本3页) 我们提出的问题: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吗? 我们的推测: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 用到的材料:纸巾、绿豆6粒、不漏水的盒子2个、水、记号笔。 两个小组的相同条件:温度、空气、各3粒大小相同的绿豆种子。 两个小组不同的条件:水。 实验的方法:(1)让一组种子得到水,保持湿润,叫实验组;让另一小组种子得不到水,保持干燥,叫对照组。(2)准备两个不漏水的盒子,在盒子内垫上纸巾并按三个洞,把种子放在洞上。(3)往一个盒子的纸巾上滴水,一个不滴。(4)给两个盒子用记号笔标明哪个是实验组,哪个是对照组。 实验现象:几天后,滴水的盒子中的绿豆发芽了,没有滴水的盒子内的绿豆没有发芽。 实验结论: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 实验二:绿豆芽的生长是否需要阳光。(见课本7页)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练习 一、选择题 1、德化戴云山上,枫叶林分布在海域较低的地方,针叶林分布在海域较高的地方.影响这一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A.阳光B.空气C.温度D.水 2、“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是草本植物)是烟台乡村保持多年的习俗,从谚语中可知影响这两种植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A.阳光B.温度C.水分D.空气 3、科学家曾对世界上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进行科学考察,发现海沟深处有鱼虾,但没有绿色植物,其原因是海沟深处() A.没有二氧化碳B.没有阳光 C.没有营养物质D.水温太低 4、北极熊的毛色是白的,沙漠中骆驼刺的根扎得很深,这些现象所体现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A.生物适应环境B.生物影响环境 C.环境影响生物D.生物依赖环境 5、关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有一定限度的 B.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现象 C.生物永远适应环境 D.生物适应环境则生存,否则死亡 6、成语是汉语中人们熟识并广泛使用很久的词组或短句,其中蕴含丰富的趣味生物学知识.下列能说明“生物对环境有影响的”成语是() A.风声鹤唳,草木皆兵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7、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下列与此相似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A.企鹅的皮下脂肪很厚 B.沙漠地区栽种的植物能防风固沙 C.温带的野兔随季节换毛 D.荒漠中的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 二填空 1、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不断改变,影响着生物;生物也不断进化,适应并影响环境.请分析下列生物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的关系,回答问题. (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个诗句体现出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2)在沙漠地区植物造林可以防风固沙,这个事例体现出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3)莲“中通外直”,其地下茎(莲藕)和荷叶叶柄中都有贯通的气腔,适于在环境中生活;沙棘的地下根长度是地上部分高度的十多倍,适于在环境中生活;鱼类适于在水中呼吸的结构是;家兔必须通过四肢来和运动以适应陆地环境.上述事例体现出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2、阅读下列材料,请你回答问题. 资料一:下图中两个狐(A、B),一个是生活在北极的极地狐,另一个是生活在非洲沙漠中的沙漠狐.

五年级下册英语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五年级下册英语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五年级下册英语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1、主要单词和短语: dg ex晨练,做早操 eat breakfast 吃早饭 have English class 上英语课 eat dinner 吃晚饭 pla进行体育活动 eat lunch 吃午饭 climb mountains 爬山 gg 购物,买东西 plaano 弹钢琴 visit grandparents 看望(外)祖父母 go hiking 去远足 二、主要句子: When do you eat dinner? 你什么时候吃晚饭? I eat dinner at 7:00vening. 我晚上七点吃晚饭。 When do you get up? 你什么时候起床? I usually get up at 12:00 a我通常在中午12点起床。 What do you dweekend? 你在周末干什么? Usually I watch TV and gg. 我通常看电视和购物。

I vgrandparents. 有时候我去看望我的外祖父母。 Ilay football. 我经常踢足球。 I go hiking. 有时候我去远足。 三、重要知识点 同义词: eat breakfast-have breakfast , eat lunch-have lunch, eat dinner-have dinner pla-dusually- 复数形式:policeman-pollicewoman-policew 现在分词:tell-telling 第三人称单数:say-says 同义句:What do you do ? ---What are you? 你是干什么的? 表示频度的副词:always 总是,一直;usually 通常,常常;often 经常;有时候 以复数形式出现的词组:visit grandpala 介词后跟表示时间的词语时,表示在某年、某月、某个季节,某个时候(在上午,在下午,在晚上)用in;表示在某一天,在星期几用on,在具体的几点几分用at. too 和either的用法区别:too和either都是“也”的意思,但too用于肯定句,either用于否定句。

五年级科学总复习知识要点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总复习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第一、二课: 1、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充足的水分、适当的空气、适宜的温度。 3、种子发芽实验采用的是对比实验的方法,需要设计实验组和对照组,改变的条件 只有一个。 第三课: 1、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2、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改变。说明植 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3、植物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植物生长的环境包括: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 光、空间、土壤提供的养料等。 4、植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①香蕉树生活在降水丰富的热带地区,所以叶子非常阔大。 ②松树生长在降水相对较多的温带地区,所以叶子细长成针形。 ③仙人掌生长在干旱的沙漠地区,所以叶子退化成了叶刺。 第四课: 1、蚯蚓(蜗牛)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2、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动物对 环境有基本需要,如空气、水、空间、食物等。 3、动物在形态、结构、习性上都有它适应环境的本领。 3、动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①候鸟(如大雁)为了找寻适合生活的环境条件会迁徙。 ②青蛙为了满足自身对环境的需要会寻找地方冬眠。 ③企鹅生活在极其寒冷的南极,所以它们身体的脂肪很厚,用来抵御严寒。 ④猫、狗、狼等有皮毛的动物每年都会脱毛以适应不同的环境。 ⑤天鹅等水鸟必须生活在湖泊、河流等有水的地方。…… 第五课: 1、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互相(影响)的。 2、(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3、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4、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5、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 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6、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 7、食物链的举例:水田中的5条食物链。 老鹰狗尾草水稻小鸟老鼠蝗虫蛇 ①狗尾草→老鼠→蛇→老鹰②狗尾草→蝗虫→小鸟→老鹰

初中生物会考知识点归纳:生物与环境

初中生物会考知识点归纳:生物与环境1.探究光照或水碓植物生存的影响 2.分析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大气、土壤等); 3.分析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生物因素(种内关系、种间关系) 种内关系:指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关系(种内互助、种内斗争) 种间关系:指不同种生物个体或种群之间的关系。(捕食、竞争、共生) 4.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七上P11)如不同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5.生物对环境适应:保护色(昆虫、北极狐、熊等)警戒色(毒蛇、黄蜂等),拟态(竹节虫)。 6.生物与环境之间是彼此联系、相互影响。 7.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七上P16整节内容都做考试要求) 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部分。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

镜筒:上端按装目镜,下端安装转换器。 粗准焦螺旋:转动时,可以大幅度升降镜筒。 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幅度较小,可以使物像更清晰。 目镜和物镜:目镜是用眼观察的镜头,物镜是接近物体的镜头。物像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做光圈。用不同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一面是平面镜,一面是凹面镜。转动反光镜可以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 (一)学习使用显微镜 .取镜、安放 2.对光: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约2厘米; ②转动转换器(转动转换器的转动板,不要用手直接推物镜),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③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光线弱时,用凹面镜。 3.观察:(先用低倍镜,此时只能用粗准焦螺旋,再用

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1]

其中只是改变原图形位置的变换是、。 一、图形的平移 1、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和。 2、平移的三要素:原图形的位置、平移的方向、平移的距离。 平移的方向一般为:水平方向、垂直方向两种。 平移的距离:一般为几个单位长度(也即几个方格)。 3、平移是整个图形的移动,图形的每个关键点都需要按要求移动。 4、图形平移的步骤:(1)确定原图形位置、平移的方向、平移的距离。 (2)找出原图形的各关键点。 (3)根据题目要求将各个点依次平移。 (4)顺次连接平移后的各点,标明各点名称。 二、轴对称 1、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直线的图形能够重合,就说这一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图形的。 2、轴对称图形一定有对称轴,而且至少有条对称轴,常见的例如:、、、 、线段、角;有两条对称轴的常见图形有、;有三条对称轴的常见图形有; 正方形有条对称轴;五角星和正五边形有条对称轴;正六变形有条对称轴。 三、轴对称图形的画法 1、轴对称图形的性质:(1)对称轴两边的图形一定完全相同 (2)对应点也关于对称轴对称 (3)对应点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

(4)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2、轴对称图形的画法:(1)根据题意确定已知图形以及对称轴位置 (2)找出已知图形的关键点 (3)一次过每个点作垂直于对称轴的虚线(根据性质3) (4)在对称轴另一侧确定各对应点位置(根据性质4) (5)标明各点对应名称,顺次连接各对应点得到轴对称图形。 四、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沿某条直线对折之后,两边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叠,这条直线就是图形的对称轴。五、轴对称和成轴对称 六、图形旋转的特点 1、旋转前后图形形状和大小都不变。 2、每组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角的度数都等于旋转角度。 3、各对应点之间的距离也相等。 七、图形旋转的三要素 1、旋转中心:可以在已知图形上也可以在已知图形外。 2、旋转方向:顺时针和逆时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试卷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第一单元测试卷 班级:姓名:学号: 一、知识展示台(15分,每空1分): 1.绿豆芽的生长需要、、、、等。 2.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这种关系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 3.动物对环境有基本的需要,如、、空间和等。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环境的变化。 4.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作,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如果其中的一部分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 5.对于每一个生物来说,周围的一切都是它的环境,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生物环境有、、微生物等,非生物环境有阳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周围环境,只有当环境满足它们的时候,它们才能够生存下来。 二、对错审判厅(20分,每题2分): ()1.做一个生态瓶,首先装入自然水域的水,然后把水草,浮萍、田螺、小鱼、小虾等放进去就行了。 ()2.只要有水,绿豆就会发芽。 ()3.只要没有自然灾害,就不会有动植物灭绝。 ()4.植物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存在着非常复杂的关系。 ()5.蒲公英的种子在天空中飞来飞去,他们落在自然界的任何地方都会发芽。 ()6.非生物是没有生命的,在生态系统中不起什么作用。 ()7.生态瓶中的植物放的越多越好,可以给动物提供更多的氧气和食物。

()8.青蛙冬眠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9.当环境改变时,植物具有一定适应环境的能力,它们会努力环境的变化。 ()10.环境影响着植物的生长,但是植物的生长不会影响周围的环境。 三、谨慎选择区(30分,每题2分): 1.做对比实验时,我们一般是控制()条件不发生变化。 A.一个 B.二个 C.三个 2.常温下两组相同的种子,一组种子受到光照,加适量的水,另一组种子用纸盒遮住,加很少的水。这个实验设计()。 A.是科学的 B.是不科学的 C.是对比实验 3.种子发芽需要的基本条件有()。 A.光照、水分、温度、空气和土壤 B.光照、水分、温度、空气 C.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空气 4.苹果树不适宜在热带地区栽种,柑桔不适宜在北方栽种,这里起制约作用的因素是()。 A.阳光 B.温度 C. 空气 5.下列说法最科学的是() A.种子只有在土壤里才能发芽 B.种子发芽一定要有阳光 C.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 6.蚯蚓适宜生活在()的环境。 A.阳光充足 B.温度高 C.阴暗潮湿 7.鱼必须生活在水里,一旦离开水,过不了多久它就会死亡。这是因为生物()。 A.影响环境 B.改变环境 C.依赖环境 8.适应在寒冷的环境中生活的动物是() A.企鹅雪狼 B.青蛙蛇 C.燕子天鹅 9.下面不在食物链中的是()。 A.蔷薇 B.蚜虫 C.花坛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活的环境条件。 2.举例说明生物和生物之间的亲密关系。 3.举例说出生物能适应和影响环境。 能力目标: 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模仿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情感目标: 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1.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2.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 1.探究实验设计要点。 2.探究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教学设计(设计者:) 图中有两只狐,一只生活在北极,另一只生活在非洲沙漠。请你推测:哪一只是北极狐?哪一只是沙漠狐?为什么同是狐,它们的形态却不同呢?(PPT3) 1.教师明确任务,学生独立自主学习。 自主活动一:阅读分析教材P12~17内容,结合教材中图形,回答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自主活动二:阅读分析教材P14~16的内容,回答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2.教师巡回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学法指导:实验法、控制实验变量。 3.对学生学习的效果展示和交流。 4.学生自我矫正错误、增强对知识的认识与记忆。 1.两人合作探究 学生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2.小组合作探究 问题(1) ①非生物因素有哪些?举例说明。 ②生物之间存在哪些关系? ③生物和环境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问题(2) ①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有哪些? ②如何来设置科学探究中的对照实验? 完成“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探究活动。 通过探究活动,学生合作交流分析得到:(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二类:一类是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一类是生物因素。在自然界中,各种因素影响着生物,生物在生存和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环境。(2)对照实验中要保证变量是唯一的。 3.师生互动 问题:哪个鱼缸更适合鱼的生长? (PPT4) 教师点拨、示例讲解问题: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二类:一类是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PPT5~7)

环境生态学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1.生态学的分支学科怎样划分的? 2.什么是环境生态学及其研究内容对象? 定义:环境生态学是研究人类干扰条件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理、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及保护生态对策的科学。 研究内容: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制和规律研究;生态系统受损程度及危害性的判断研究;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保护措施的研究;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学对策研究 3.环境生态学产生与发展过程。 4.当今世界上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 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和损耗;酸雨污染;土地荒漠化;森林植被被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海洋资源破坏和污染;有机物的污染 5.当代环境问题的主要特点 全球化;综合化;社会化;高科技化;累积化;政治化。 6.名词及术语 环境问题,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环境生态学,环境危机,地球温暖化,臭氧层空洞,酸雨 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其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或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不利反馈。 生态破坏: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资源而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生态效应。 环境污染:因工农业生产活动和人类生活所排放的废弃物造成的污染。 环境生态学:研究人类干扰条件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理、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及保护生态对策的科学。 环境危机:由人类生产与生活活动导致地区性、区域性,甚至全球性的环境功能的衰退或破 坏,从而严重影响和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地球温暖化: 臭气层空洞:人类大量使用的氯氟烷烃化学物质(如制冷剂、发泡剂、清洗剂等)在大气对流层中不易分解,当其进入平流层后受到强烈紫外线照射,分解产生氯游离基,游离基同臭氧发生化学反应,使臭 氧浓度减少,从而造成臭氧层的严重破坏。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柳树0中学11-12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案一体化”讲学稿课题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学科生物课型新授主备人王艳丽审核人李磊课时设置 1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1、理解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 2、通过实例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学习重点、难点:同学习目标 学习过程 【复习导学探究质疑】 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 2、探究过程包括、、、、、等方面 3、对照实验指 4、荒漠中的骆驼刺地下部分比地上部分长很多,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说明 蚯蚓能疏松土壤,树木能防风固沙,说明 5、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最常见的是,另外还有、关系 【分组合作互动释疑】 1、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非生物因素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做了如下实验: ①取6个同样大小的小花盆,分别装满同样的沙土,并编号。 ②将一个刚出芽的马铃薯块茎切成同样大小的6块,每块马铃薯上都有一个芽眼。将这6块马铃薯 分别埋进6个小花盆的沙土中5cm深。 (1)该实验探究非生物因素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其中1号和3号花盆组合可用来探究__________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2)马铃薯的这种繁殖方式属于__________。 (3)5号花盆中的马铃薯最终会,原因是___________ 。 (4)你认为该实验设计(选填是或否)存在缺陷,理由是: 。 2、雷鸟冬天换上白色的羽毛,就能够大减少被捕食的机会。有时候冬季少雪,或迟下雪,这种情况下,雷鸟换上白色的羽毛反而容易被捕食,这种现象表明 (1)(2) 【训练反馈应用提升】 1.在同一块地里同时栽培大蒜,若栽培在露天环境中,长出的叶片是绿色的;而在遮光条件下栽培,长出的叶片是黄色的。该探究实验说明影响叶绿素形成的环境因素是() A.水分 B.光 C.无机盐 D.空气 2、影响生物生活的生物因素指()教师修改及学生笔记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知识点梳理: 一、小数乘整数(利用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来计算小数乘法) 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1.5×3表示1.5的3倍是多少或3个1.5的和的简便运算. 知识点一: 1、计算小数加法先把小数点对齐,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计算小数乘法末尾对齐,按整数乘法法则进行计算. 例题:求4个0.7是多少,加法算式是,乘法算式是 . 知识点二: 积中小数末尾有0的乘法. 先计算出小数乘整数的乘积后,积的小数末尾出现0 ,要再根据小数的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0.如:3.60 “0” 应划去 例题:王老师带领全班49名同学去看电影.个人票每张8元,40人以上可以购买团体票,每张便宜1.1元.王老师带了350元钱够吗? 知识点三: 如果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上小数点.如0.02×2=0.04 例题:竖式计算 23×0.036 0.036×14 25×0.03 知识点四: 计算整数因数末尾有0的小数乘法时,要把整数数位中不是0的最右侧数字与小数的末尾对齐. 例题:竖式计算 360×2.4 15.0×3.60 280×0.56 二、小数乘小数

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1.5×0.8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1.5×1.8就是求1.5的1.8倍是多少. 知识点一: 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积中就有几位小数. 例题:1、小凯做了几道题,忘记点了小数点,请你帮他点上小数点. 36×2.4=8 6 4 13×0.2 5=3 2 5 14.4×3.98=5 7 3 1 2. 2、8×0.2积是位小数,0.45×1.02积是位小数. 3、根据28×65=1820,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①0.28×65=____ ②28×6.5= ③28×0.65=____ ④2.8×6.5=____ ⑤0.28×0.65= ⑥2.8×0.65=____ 知识点二: 小数乘法的一般计算方法: 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给积点上小数点(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输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积的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没有特殊要求外,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 例题:1、学校美术室的宽是5.4米,长是宽的1.2倍.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双休日,李叔叔开车去香山旅游,每小时行62.5千米,3.2小时可以到达.每升汽油可供汽车行驶6.8千米,汽车的油箱里有26升汽油.李叔叔中途需要加油吗? 知识点三: 小数乘法的验算方法 1、把因数的位置交换相乘 2、用计算器来验算 3、根据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检验 4、根据因数与积的大小关系检验 三、积的变化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