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疫苗卡介苗

乙肝疫苗卡介苗
乙肝疫苗卡介苗

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知识

新生儿一出生就要接种的疫苗有两种:一为卡介苗,二为乙肝疫苗。卡介苗是一种人工制备的减毒结核活菌苗,这种活菌苗能使人体产生一种对结核菌的特异性抵抗力。能增强新生儿对结核病的抵抗能力,是预防结核病的有效措施。新生儿接种卡介苗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进行,采用皮内注射法,在左上臂三角肌处皮内注射。接种后,一般不会引起发热等全身性反应。约一个月左右,注射局部出现红色或暗红色黄豆大小的小结节,继之红肿,结节中央渐渐形成一个小脓疱,并自行破溃,直径不超过0.5cm,2-3周后破口结痂,逐渐

干枯,痂皮脱落后,局部留下永久性疤痕,俗称“卡疤”。

乙肝疫苗是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的血清中提取抗原而制备的安全有效的疫苗。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之内,在上臂三角肌处注射第一针乙肝疫苗,剂量为5微克。第二针在出生后1个月注射,剂量为5微克。出生后6个月注射第三针,剂量为5微克。全部免疫射

共3针,接种后一般无不良反应。

接种人员工作制度

一、接种人员应以高度责任心,严格的科学态度,掌握免疫程序,生物制品性质,接种方法、接种途径以及接种后副反应的观察处理。为确保工作质量,接种前要仔细检查发现禁忌症,严禁使用过期、冻接和变质的疫(菌)苗,实行一人一针一管,严格无菌操作。

二、积极处理预防接种中出现的异常反应。

三、预防接种要使用合格的注射器(包括注射器要无菌包装,在有效期内使用;接种前才能打开包装,使用后放入指定的安全盒或防剌容器中,不允许再次使用);

四、实施预防接种的人员要持技术合格证、上岗证上岗。

五、预防接种的操作要规范化。

六、预防接种的环境要符合工作要求。

七、接种后的接种器材及其废弃物品安全的回收、销毁。

接种人员工作职责

1、热爱本职工作、事业心强、熟练掌握本专业知识,在计免医生指导下工作。

2、按规范要求完成各种疫苗的接种操作,协助处理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3、填发接种通知单。

4、做好接种前器材的准备,正确使用保养冷链设备和接种器材,按时进行冷链温度监测。

5、负责疫苗的管理及疫苗帐册的建立与使用。

7、做好接种室的清洁消毒工作

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规范

1、工作人员在实施接种前,应告知受种者(即新生儿)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名称、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告知可采用口头或文字方式。

2、工作人员在实施接种前,应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情况,并如实记录告知和询问情况。

3、接种时工作人员应注意什么?

(1)确定接种部位。接种部位应避开疤痕、炎症、硬结和皮肤病变处。

(2)用75%乙醇棉球由内而外对接种部位进行皮肤消毒,涂擦直径超过5cm。禁用2%的碘酊进行皮肤消毒。

(3)接种时严格执行安全注射。

4、接种后工作人员应注意什么?

(1)接种后应及时在预防接种证或卡上记录所接种疫苗的年、月、日及批号,且书写工整、文字规范、填写准确、资料齐全。

(3)负责接生的医疗单位在接种第一针乙肝疫苗后,应当填写首剂乙肝疫苗接种登记卡,同时告知家长或监护人按免疫规划完成第二、三针乙肝疫苗接种。

注意:对发热、早产儿、营养不良、出生体重在2.5kg以下、有皮肤病变2、的新生儿,应暂缓接种,等以后补种。

乙肝、卡介苗预防接种练习题

预防接种练习题 一、是非题(每题2分,共20分) 1、卡介苗的局部反应不能热敷。(√ ) 2、乙肝疫苗接种后第二天可接种卡介苗(√) 3、胎儿通过脐血从母体获得IgG抗体,属于人工被动免疫。(×)自然被动免疫 4、接种卡介苗可以明显降低社区中结核病的传播。(×) 5、乙肝病毒携带者是指血液中乙肝病毒携带超过六个月,但没有肝炎症状和体征,各项肝功能正常的人。(√) 6、乙型肝炎血清学检查“大三阳”是指乙肝表面抗原、e抗原和e抗体阳性。(×)乙肝表面抗原、e抗原和核心抗体阳性 7、产科机构出生的母亲乙肝抗原/病毒检测阳性或未作检测的新生儿,满2000g应尽早接种乙肝疫苗,最好在出生后12小时内接种(√) 8、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不会影响乙肝疫苗的效果。(√) 9、乙肝主要通过肠道和血制品传播。(×) 10、卡介苗的接种部位是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附着处 11、承担预防接种的人员应当具备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护士或者乡村医生资格,并经过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12、新生儿接种用乙肝疫苗和卡介苗属于政府向公民免费提供的一类疫苗。(√) 13、乙肝疫苗、卡介苗在2℃~8℃条件下运输和避光储存。( √ ) 14、设有产科的医疗卫生单位,要告知新生儿监护人及时到居住地接种单位建立预防接种证、卡(簿)。(√) 15、冻结过的乙肝疫苗可以使用。(×) 16、卡介苗的局部反应可以热敷。(×) 二、填充题:(每格2分,共26分) 1、乙肝疫苗接种部位右上臂三角肌中部,接种途径肌内,接种剂量 0.5 毫升。其及时接种时间规定为 24小时内。 2、卡介苗接种部位左上臂三角肌下缘皮内,接种途径皮内,接种剂量0.1毫升,菌苗注入处皮内应有直径大于 5 毫米桔皮样隆起小泡。 3、接种前实施“三查七对”制度。“三查”:检查受种者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症,查对预防接种证(卡、簿),检查疫苗、注射器外观与批号、效期;“七对”:核对受种者姓名、年龄、疫苗品名、规格、剂量、接种部位、接种途径。 4、疫苗使用前应核对安瓿上的品种、批号和效期,并检查安瓿有无破损。

疫苗接种注意事项

公共卫生服务以人为本,健康呵护以爱为魂 疫苗接种注意事项 从婴儿期以至成人,每个人都要接受数次的预防接种,尤其在婴儿期施打预防针的次数更多,已经成了幼儿预防保健项目中最重要的部份。然而,预防接种注射后,常有不少的反应与副作用,常让初为人父母者不知所措。 打预防针时应注意: 1.打防疫针前,应给孩子洗一次澡换件干净衣裳。 2.向医生说清孩子的健康状况,对发热,各种急慢性传染病及恢复期、器质性疾病的儿童应暂缓接种,等以后补种。经医生检查认为没有接种“禁忌症”方可接种。 3.有明确过敏史和免疫功能缺陷的儿童不予接种。 4.孩子打过预防针后,要在接种场所休息15-30分钟,接种后如出现高热或其他接种反应,要请医生及时诊治。 5.回家后要避免剧烈活动,对孩子细心照料,注意观察,多喂些开水,如孩子有轻微发热,精神不振,不想吃东西,哭闹等,一般在1--2天就会好的。如反应加重,应立即请医生诊治。6.有些疫苗需按一定的间隔时间连续接种多次才有效,所以一定要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接种日期进行预防接种,不要半途而废。 各种预防接种必须在身体好的时候进行,如果正在患病可暂时不要接种,有接种的禁忌证者(见下述)不能接种。 1.如孩子腹泻时,不要服脊髓灰质炎糖丸活疫苗;空腹饥饿时,不宜注射预防针,以防止血糖过低而引起严重反应。 2.打针前要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消除紧张害怕心理,鼓励孩子勇敢地接受注射。打针后要注意接种部位的清洁卫生,暂时不要洗澡,以防局部感染。 预防针接种后,有的孩子会有不良反应,如何去处理这些反应,提供一些方法供家长们参考:1.卡介苗:注射部位可以照常沐浴,如果有脓泡或溃烂时,不必擦药或包扎,但是注意不要弄破,如果不小心弄破了,只须擦干并且保持干燥。腋下淋巴结肿大如果直径超过一公分,应到医院检查。 2.乙型肝炎:轻微发烧通常照一般发烧处理即可。 3.三合一疫苗:这是反应最激烈而且频率最高的疫苗,幼儿接种后,可以轻揉二下,如果有些许红肿可先用热毛巾热敷,多喝开水,如果发烧肛温超过38.5度以上,可先服用医师开予之小儿普拿疼,但如果发烧超过39.5度以上则要送医。 4.口服小儿麻痹疫苗:服用小儿麻痹疫苗,前后半小时内不要进食,以增加疫苗在体内繁殖效果,如果有神经方面的症状,如四肢麻痹无力、痉挛等应速送医。 5.麻疹、腮腺炎、德国麻疹混合疫苗:注射后应多喝开水,少出入公共场所,避免感冒,如果在注射后一、二天就有发烧,应立刻就医诊治。日本脑炎:多喝开水,避免感冒即可。另外如果小宝宝出现神智不清、四肢麻痹、哭闹不安、痉挛、休克时,应即速送医治疗。 宝宝一出生,就开始和疫苗“亲密接触”了。 1岁以内的宝宝,几乎每个月都要接种疫苗。预防接种可以使人体产生有益的免疫反应,使宝宝免受疾病的侵袭或减轻疾病的严重程度。但是,它毕竟是通过人工的方法使宝宝接触某种病原体,像麻疹疫苗、腮腺炎疫苗、风疹疫苗等常用的减毒活疫苗,实际上就是人为地制造一次轻度感染,所以接种后或多或少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 反应一:局部红、肿、热、痛 代表疫苗:注射类疫苗 宝宝接种疫苗后,注射处出现短暂的红、肿、热、痛的局部炎性反应是很常见的,几乎每种经注射接种的疫苗都可能引起这种局部反应。其中比较明显的如破伤风疫苗,还可能同时伴有局部淋巴结肿大、注射部位有瘙痒感等反应。这些局部反应一般都比较轻微,大多在两三天后自

卡介苗接种成功要点

卡介苗接种成功要点 -----产三区 一、护士素质要求: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2.接种护士必须经过严格考核方可上岗,做到相对固定为重。 二、卡介苗保存方法: 1.无论在日常保存或在运输途中,避光冷藏是重要原则。 2.放在冷藏箱中不可直接接触冰或水,以免结冰或污染。 3.运输或外出接种时,放在冷藏环境中。 4.接种工作应在室内进行,不能在室外。 5.菌苗安瓶打开一小时废弃不用(夏季为半小时)。 6.因疫苗中的活菌菌量在规定范围内越多,免疫效果越 好,而菌苗的活性数可因储存时间延长而下降,为确保 疫苗有较高效能,即使在有效期内也要保证尽早用完。 三、卡介苗管理及影响接种质量因素 1.菌苗:包括菌种、制备技术、活菌苗(20-80万个/0.1ml)。 2.菌苗的运输和保存:保持在2-8°C、避光保存。热度、 结冰、阳光照射可明显减少活菌数和时菌苗活性下降或被污染。

3.有效期、菌苗活菌数与保存时间成反比,冻干菌苗一年 内保持较高活菌数的水平。 四、卡介苗接种方法及程序 1.接种前核对药物品名、剂量、批号及有效期,如无瓶签、 已过期或安瓶有破损等情况不得使用。 2.溶药时必须反复抽吸10次以上后,建议使用一次性自毁 式注射器抽取0.1ml,现抽现用,停放五分钟后必须再次抽吸5次后,方可继续注射。(最长停放时限不得超过30分钟) 3.为避免环境、温度、光线影响卡介苗,将卡介苗放在避光的治疗盒内,并将治疗盒放于冰排上。 五、卡介苗接种要求: 1.左上臂三角肌外下缘皮肤经75﹪酒精消毒后皮内注射。 要求注射局部可见凸起的5-8mm皮丘,转动针头斜面朝下退出。 2.在注射过程中如出现漏药情况,可另换注射器在原针眼 处注射补足漏出的剂量。

乙肝卡介苗试题 (1)

乙肝卡介苗培训试题 1、出生时未接种卡介苗者,≧(c )岁人群不再接种卡介苗 A、1 B、3 C、4 D、6 2、有关接种乙肝疫苗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皮下注射,进针角度10~15° B、皮下注射,进针角度15~30° C、皮下注射,进针角度30~40° D、持毛笔式,进针角度90° 3、有关接种卡介苗进针角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 ) A、10~15° B、15~30° C、30~40° D、60~90° 4、冻结过的乙肝疫苗一律不得使用( a ) A、对 B、错 5、新生儿乙肝疫苗国家免疫程序( a ) A、按0、1、6月接种3剂 B、1年内接种3剂 C、5年内加强1剂 D、1年内接种4剂 6、接种疫苗后,如果发生过敏性休克,应立即注射肾上腺素。( a ) A.对 B.错 7、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强调24小时内及时接种主要阻断母婴传播中的哪一个环节?( b ) A、宫内传播 B.产程传播 C、分娩后新生儿与母亲的生活接触传播 D、宫内传播和产程传播 E、以上三个环节均可 8、产科机构出生的母亲乙肝抗原/病毒检测阴性的新生儿,体重满( d )方可接种乙肝疫苗 A、1800g B、2000g C、2200g D、2500g 9、有以下哪几种情况时暂缓接种乙肝疫苗( e ) A、新生儿严重脏器畸形 B、新生儿窒息 C、母亲阳性的新生儿体重低于2000克 D、Apgar评分<7分 E、以上都对 10、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b ) A、储存疫苗的冰箱应每天测温2次,间隔6小时 B、储存疫苗的冰箱应每天测温1次 C、冰箱门内搁架不宜放置疫苗 D、冰箱内储存的疫苗应与箱壁间留1~2cm的空隙,并按品名和效期分类摆放 11、卡介苗疫苗接种剂量为( a ) A、0.1ml B、0.2 ml C、0.01 ml D、0.05 ml 12、( b )传播是乙肝最主要感染方式之一: A、胎儿期 B、围产期 C、幼儿期 D、少年期 13、卡介苗的接种途径是 ( c ): A、肌肉注射 B、皮下注射 C、皮内注射 D、口服 14、儿童接种卡介苗是为了预防( a ) A、结核病 B、肺炎 C、流感

儿童免疫接种常用的十种疫苗

儿童免疫接种常用的十种疫苗 1、麻疹疫苗: 麻疹疫苗是一种减毒活疫苗,接种反应较轻微,免疫持久性良好,婴儿出生后按期接种,可以预防麻疹。 【接种部位】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 【剂量】0.2ml 【反应】注射后局部一般无反应。在6~10天时少数人可能发热,一般不超过2天,偶有散在皮疹。 【禁忌】患严重疾病、发热或有过敏史(特别是有鸡蛋过敏史者)不得接种。 【注意事项】用75%酒精消毒皮肤,要待干后再注射;注射过丙种球蛋白者接种本疫苗至少间隔6周以上,接种麻疹疫苗至少2周后方可注射丙种球蛋白。 2、脊髓灰质炎疫苗(简称脊灰糖丸): 脊灰糖丸是一种口服疫苗制剂,白色颗粒状糖丸,接种安全。婴儿出生后按计划服用糖丸,可有效地预防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 【接种部位】口服。 【剂量】糖丸剂型1粒,液体剂型2滴 【反应】只有极少数婴幼儿服用脊灰疫苗后发生一过性腹泻,可不治自愈。 【禁忌】有免疫缺陷症禁服;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期间禁服。对牛乳及牛乳制品过敏者禁服糖丸型疫苗,可服液体疫苗。 【注意事项】本疫苗只供口服;本品系活疫苗,切勿加在热开水或热的食物内服用;偶尔超剂量多剂次服苗对人体无害。

3、百白破制剂: 是将百日咳菌苗,精制白喉类毒素及精制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成,可同时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 【接种部位】臀部外上1/4或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 【剂量】0.5ml 【反应】①局部可出现红肿、疼痛、发痒或有低热、疲倦头痛等。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即自行消退。偶见过敏性皮疹、血管性水肿。②无菌性化脓。多系注射过浅或疫苗未摇匀,硬结不能吸收而形成注射部位化脓。③若全身反应较重,应及时到医院进行诊治。 【禁忌】有癫痫、神经系统疾患及抽风史者禁用;急性传染病(包括恢复期)及发热者暂缓注射;儿童免疫制剂,成人禁用。 【注意事项】使用时必须充分摇匀;制品不能冻结,冻结后出现凝块,不能使用;采用肌内注射,局部可能有硬结,可逐步吸收,注射第2针时应更换另侧部位;应备有1:1000肾上腺素,供偶有发生休克时急救用;注射第1针后出现高热、惊厥等异常情况者,不再注射第2针。 4、卡介苗: 采用无毒牛型结核杆菌制成,安全有效。婴儿出生后按计划接种,是预防结核病的一项可靠措施。 卡介苗是一种减毒的活菌疫苗,目的是用来预防结核病的发生。一般在结核病病例较多的国家,主张新生儿在还没有感染时接种卡介苗,以便产生对结核病的抵抗力。 【接种部位】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皮内注射。 【剂量】0.1ml 【反应】接种2周左右,局部可出现红肿侵润。若随后化脓,形成小溃疡,可用1%龙胆子涂抹,以防感染。一般8~12周

卡介苗的接种反应及处理

卡介苗的接种反应及处理 在预防接种工作中,时常会发生一些预防接种反应,现就卡介苗接种后出现的常见反应和异常反应症状和处理方法做简要介绍,供参考,请根据临床症状结合临床医生处理。 1、一般反应 临床表现:接种后2-3天,接种处皮肤略有红肿,可隆起一凸痕,约30分钟后消失,为非特异性反应。后2-3周局部发生红肿、丘疹状浸润硬块,平均直径10mm左右,逐渐软化成白色脓包,可自行破溃,8-12周后大部分愈合,痂脱落后可在局部留一永久性凹陷性瘢痕,此为特异性反应。一般整个过程持续2-3个月,无全身反应。 治疗:一般不需处理,注意局部清洁,防继发感染,脓疱或浅表溃疡可涂龙胆紫。 2、加重反应(强烈反应) 临床表现:局部脓肿直径大于10mm,并且大于12周不愈,或接种处形成直径达10mm以上较深溃疡。临床表现基本上与一般反应相似。 治疗:(1)小水泡小脓疱涂抹龙胆紫。 (2)大水泡或大脓疱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渗出液,涂龙胆紫,不可切开引流。 (3)溃疡;用异烟肼粉或利福平粉涂撒溃面,无菌纱布包扎。 3、异常反应 1】、卡介苗引起的瘢痕疙瘩(瘢痕瘤) 临床表现;为结缔组织增生,纤维组织过度增长,病程缓慢,在接种后1月或数月缓慢发生,也有在接种后2-6年发生的,早期病变呈蜘蛛痣样的毛细血管增生,逐渐扩张增多,局部红肿显著,纤维性瘢痕逐渐高出

皮面,瘢痕疙瘩大小不等,有小于10mm×10mm者,也有大至10mm×20mm 者,极个别可大至30mm×40mm或更大。高出皮肤1-5mm或更高,坚韧而有弹性。如瘢痕疙瘩较小(10mm以内)其颜色与正常皮肤无差别,此多属静止期,达到一定大小不再生长增大。卡介苗瘢痕疙瘩禁忌手术治疗。 治疗:目前尚无特效疗法,以下方法可供参考,或咨询临床医生: (1)、静止期用含普鲁卡因的0.5%氢化可的松乳剂做贯穿注射,每周一次,3-10次为一疗程。 (2)、异烟肼液100mg/2ml或300mg/6ml,加氢化可的松12.5mg/0.5ml 和0.5%普鲁卡因混合做瘢痕疙瘩内注射,每周2次,10-60次不等,4-5个月。 (3)、曲安奈德(确炎舒松-A)注射液0.5-1.0mg,加入异烟肼液50-100mg及适量普鲁卡因混合后注入瘢痕疙瘩内,每周1-2次,10次为一疗程。 (4)、得宝松(上海先灵葆雅制药有限公司)注射液1ml加2%利多卡因0.1ml,在瘢痕疙瘩内环形封闭注射,两次治疗的间隔时间为一个月。 (5)、5 %异烟肼注射液、2 %利多卡因注射液和醋酸确炎舒松 -A注射液 ,配制方法为 2 (异烟肼 ) :1(利多卡因 ) :1(确炎舒松 )。注射剂量视其疤痕疙瘩的大小和注射次数的多少而定,一般1-4ml。每周一次,10次一疗程。 注射局部稍有疼痛,无不良反应。 其他异常反应此略。 2012.6.18

产科新生儿乙肝疫苗及卡介苗接种制度

产科新生儿乙肝疫苗及卡介苗接种制度 1、负责接种的执业医师、助产士或护士应具有预防接种知识培训合格证和预防接种资质认证。 2、产科按照“谁接生、谁接种”原则,承担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预防接种服务。 3、在接种前应向新生儿监护人告知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询问新生儿健康状况等情况,请新生儿家属及监护人仔细阅读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知情同意书,并填写相关信息、签名。知情同意书附病历后。 4、对出生后因特殊情况未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卡介苗的新生儿,签发未接种告知单,告知家长出院后到其所属住地的预防接种单位接种疫苗。 5、产科应及时对住院分娩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卡介苗后,认真填写乙肝疫苗、卡介苗首剂接种登记表及接种登记卡(三联单),并在儿童预防接种证内填写接种记录。 6、产科应建立疫苗出入库记录,做到日清月结,账物相符。配备专用冰箱,将疫苗置于2-8℃恒温环境下存放,坚持每天上、下午两次温度监测并记录,如发现冰箱温度异常应及时维修。 7、接种操作:接种操作过程必须符合预防接种技术操作规范和安全注射要求,皮肤消毒均用75%酒精,接种后疫苗按规定处置,对使用过的接种器械按要求回收、处理。 1)卡介苗:要求对住院分娩新生儿在无接种禁忌症的情

况下,由产房接种人员及时实施接种,接种剂量为稀释后摇匀每人0.1毫升,接种部位为左上臂三角肌外侧中部皮内注射,严禁将疫苗注入皮下或肌内,严禁超量接种和重复接种。 2)乙肝疫苗: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一针,接种于右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肌内注射(第2、3针由预防接种门诊负责接种)。 3)合理安排接种时间,卡介苗在开启瓶后30分钟内用尽,最大程度用一支疫苗实施多人份接种,超过30分钟必须弃用销毁,不得再用于接种。 4)接种禁忌症: ①早产、难产、体重在2500克以下、伴有明显的先天性畸形的新生儿。 ②发热、腹泻等急性传染病患儿。 ③心、肺、肾等慢性疾病、严重皮肤病、过敏性皮肤病、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以及对预防接种有过敏反应者。 泉州市第一医院 - 2 -

儿童预防接种流程图

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制度 一、上岗穿戴工作服、帽,接种疫苗时戴口罩。 二、坚守工作岗位,保证工作日全程服务。 三、履行告知义务,接种服务须经对象知情同意并签字认可。 四、严格掌握疫苗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五、严格落实消毒制度。 六、严格技术操作规程,坚持安全注射原则。 七、疫苗、冷链设备专人专管,帐物清楚、登记齐全。 八、服务热情、态度和蔼,科学告知,避免与服务对象争执。 九、保持接种现场环境整洁,接种现场所需药械、物品配备齐全。 十、接种疫苗后,注意观察接种对象,预防异常反应发生。 十一、体检、知情同意告知、接种疫苗等环节有详细记录。

疫苗管理制度 一、疫苗管理专人负责。 二、疫苗领发、出入库有详细的时间、数量、标示记录。 三、疫苗运输、储存符合温度条件。液体疫苗防治冻结。 四、按效期长短整齐存放疫苗,距离冰箱壁≧2㎝。 五、保持疫苗存放冰箱内清洁,不存放其它药物或杂物。 六、进购疫苗要索要批签发合格证明 七、使用疫苗前检查疫苗是否合格并在使用记录上详细记录疫苗的批号、效期、生产厂家。 八、及时清理过期失效或或因其它原因失效的疫苗。 九、建立疫苗接种反应登记、报告制度。 十、疫苗开启后超过30分钟未用应当废弃。

预防接种前后注意事项 特别提醒! 出生体重小于2500g的早产儿不宜接种卡介苗。 出生时诊断有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早产宝贝,不能接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等涉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疫苗。 免疫功能低下者不能接种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糖丸。 接种前的注意事项 1、儿童出生后1个月内,儿童家长应尽早主动到居住地接种单位办理儿童预防接种证。 2.儿童预防接种证作为儿童预防接种的凭证、记录和证明,每次预防接种时必须携带本证。 3.预防接种证由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保管,遗失时应及时补办。国家明确规定托幼机构、学校在办理入托入学手续时,均要查验本证。 4.儿童监护人有义务了解预防接种的相关知识,在接种前应主动提供儿童的健康状况和预防接种禁忌情况。 5.为了保证预防接种质量,请家长带小孩到当地指定的接种单位(接种点、接种门诊)接种疫苗。 6.无论是常住户口或暂住户口,您均可按时携带孩子到当地预防接种门诊进行接种。 7.接种疫苗前一周要精心照顾孩子,减少感冒等不适的症状; 8.预防接种如孩子有不适症状,等康复后再接种疫苗; 9.接种疫苗前对医生如实提供孩子的身体健康情况。 10.接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糖丸前半小时内不能吃奶、喝

卡介苗接种规范-终

卡介苗接种规范 卡介苗是一种活菌体疫苗,为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由政府提供免费接种。一般在结核病病例较多的国家,主张新生儿在还没有感染时接种卡介苗,以增强新生儿对结核病的抵抗力。一般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以降低结核病的发病和死亡,尤其是大大降低粟粒性结核病和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率,卡介苗保护率约在80%。 一、接种程序:出生时接种一剂。未接种卡介苗的3月龄以下儿童可直接补种,3月龄—3岁儿童对结核菌素(PPD)试验阴性者可补种,4岁以上儿童(含4岁)不予补种。已接种卡介苗的儿童,即使卡痕未形成也不再予以补种。 二、接种方法:接种部位为左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略下处皮内注射。用0.1ML 一次性使用无菌自毁型固定剂量疫苗注射器(4.5号针头)吸取1人份疫苗,皮肤常规消毒,待酒精干后,左手绷紧注射部位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食指固定针管,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10?—15?角刺入皮内,再用左手拇指固定针管,但不要接触针头部分,然后注入疫苗,使注射部位形成一个圆形皮丘,针管顺时针方向旋转180?角后,拔出针头,勿按摩注射部位。 三、接种禁忌:1、对于有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者不能接种;2、早产儿、出生体重小于2500克的新生儿、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和发热者以及患有湿疹或其它皮肤病的儿童暂时不接种卡介苗。 四、注意事项:1、严禁皮下或肌内注射;2、疫苗接种后2周左右,局部可出现红肿浸润,若随后化脓,形成小溃疡,一般8~12周后结痂,一般不需处理,但要注意局部清洁,防止继发感染。个别接种者局部脓肿和溃疡直径超过10mm 长期不愈(大于12周),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卡介苗接种注意事项及操作流程

卡介苗接种注意事项及操作流程 注意事项: 1严禁皮下及肌肉注射 2卡介苗注射器专用,不得用作其他注射 3开启疫苗和注射时,切勿使用消毒剂接触疫苗 4疫苗有裂纹及标签不清或出现浑浊等外观异常不能使用 5疫苗开启后应立即使用,放置2----8℃半小时内用完,剩余废弃。6备有肾上腺素等药物,以备发生过敏时使用。 7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宝宝,间隔一个月到当地防保所接种。 8如果喷到眼中,立即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同时汇报疾控防疫科。 常见反应及注意事项 1接种2—3天后局部出现红肿,2---3周局部出现红肿硬结溃疡,随后化脓。2—3月结疤。一般不需要处理。保持局部清洁。 2局部脓肿大于1厘米,3个月不结疤,及时到疾控中心诊治。 3淋巴结反应:接种侧腋下淋巴结可轻度肿大,不超过1厘米。1—2月后消退。如果化脓及时到疾控中心防疫科诊治。 4接种后可有一过性发热,多数为轻度,1—2天后自行消退。一般不需要处理。如果发热超过38.0℃或发热时间超过48小时,可给予对症处理。 5如果不结疤,不需要补接种。也不需要再来询问。 6罕见不良反应有:严重淋巴结反应,骨髓炎,过敏性皮疹及过敏性紫癜。

接种流程 1接种前测量体温,超过37.5℃暂缓接种,待体温正常后接种。 2核对医嘱,如果没有医嘱不接种。(及时和医生联系,加强沟通)核对接种登记本,核对新生儿接种转移卡,核对家长姓名等信息。三者信息统一后确定接种名单,把床号,母亲姓名,性别填写好,接种时按照表格叫号核对接种。 3取出卡介苗,核对疫苗。0.25mg为五人份。每人次接种0.05mg,用1毫升注射器抽取0.5毫升注射用水,充分摇匀。用专用注射器抽取0.1毫升,抽取时针头坡度向下完全浸入在液面下,以防空气进入注射器中,(自毁型注射器不能排气)如果空气进入注射器中废弃重新开启另外一注射器。 4抽取好的疫苗放在冰排上半小时内用完,如果用不完废弃。 5叫家长把宝宝左侧袖子脱掉,同时注意保暖。注射部位为左侧三角肌中部略下处皮内注射 6用75%酒精消毒后待干,皮内注射0.1毫升。注射时确保针头坡度完全进入皮肤,如果接种过程中有一点漏出,在针眼原处稍进入一点再退。漏出的液体用干棉签吸掉。吸掉的棉签和安瓿放一起。拔针头前针头稍旋转后再拔出,防止药液漏出。 7观察半小时,做好登记工作。在疫苗接种登记本,转移卡,保健手册上登记,家长在登记本上签字,发放转移卡。

新生儿卡介苗接种操作常规及流程

新生儿卡介苗接种 (一)目的 通过人工自动免疫使新生儿产生抗体,防止结核杆菌感染。 (二)物品准备 治疗盘、冰盘、皮肤消毒剂、棉签、1ml注射器、卡介苗干粉及溶媒、利器盒、手消液、卡介苗接种卡。 (三)操作步骤 1.核对新生儿记录单信息,将接种日期、批号、接种单位、接种人、记录在接种证及入室大本上。 2.7步洗手法洗手,戴口罩。 3.准备治疗盘,冰盘,溶药,反复抽吸药液10次以上,抽取0.1ml 卡介苗放入治疗盘中备用。 4.备齐用物,推治疗车至新生儿床旁。 5.向产妇解释卡介苗的接种目的。 6.核对产妇腕带、新生儿腰牌及脚条相关信息无误(床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时间)。 7.显露并固定新生儿左臂三角肌外下缘,用皮肤消毒剂消毒皮肤,待干后皮内注射0.1ml卡介苗。 8.处理用物,再次核对信息无误后接种者签字,将卡介苗接种卡交给家属并签字。 9.向产妇宣教接种后的注意事项。 10.手消推车回治疗室,垃圾分类处理。

11.7步洗手法洗手。 (四)注意事项 1.卡介苗是活菌苗,应保存在冰箱(内2℃~8℃)。 2.接种时注意“三查七对”,溶药时反复抽吸10次以上。 3.配好的卡介苗应在30分钟内用完,不可在阳光下接种,避免影响效果。 4.卡介苗为低毒性活结核杆菌,剩余菌苗应先用75%酒精灭活再送高压灭菌,不可随意丢弃。 (五)操作流程 洗手,戴口罩 物品准备,将卡介苗溶液充分混匀,用1ml注 射器抽取0.1ml药液 携用物至新生儿床旁,严格“三查七对” 显露新生儿左臂三角肌外下缘,常规皮肤消毒待 干后皮内注射0.1ml。 接种后按要求处理药液及用物,手消 正确填写接种卡

疫苗接种注意事项及操作流程

疫苗接种注意事项及操 作流程 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卡介苗接种要点一、注意事项: 1严禁皮下及肌肉注射。 2.疫苗开启后30分钟内用完,剩余废弃。 3.只允许左上臂皮内注射。 4.只允许持证操作。 二、接种流程 充分稀释药液抽吸8-10次静置药液60秒酒精消毒皮肤左侧三角肌中下处皮内0.1ml旋转针头再拔出漏出液体用干棉签吸掉观察20分钟 三、登记 1.《卡介苗接种登记本》 2.《浙江省杭州市扩大疫苗进出登记本》 3.产时系统 四、宣教 接种后2~3天内接种处皮肤略有红肿,但很快就会消退,四周左右时,局部逐渐发红出现白色小脓疱内有脓液,之后自行破溃后逐渐结痂,痂脱后留有轻微疤痕,前后时间约为2~3个月。(接种部位不需消毒及特殊处理,保持清洁即可),如破溃严重去疾控中心看诊。补种同样去疾控中心。 乙肝疫苗及乙肝免疫球蛋白接种要点

一、注意事项 1.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产妇新生儿先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100IU,30分钟 后接种乙肝疫苗10ug,正常产妇新生儿只注射乙肝疫苗10ug。 2.乙肝疫苗只在右上臂肌肉注射。 3.乙肝免疫球蛋白在大腿外侧肌肌肉注射。 4.疫苗开启后立即注射。 5.乙肝疫苗遵医嘱注射(分进口和国产)。 二、接种流程 酒精消毒皮肤右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乙肝疫苗)大腿外侧肌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三、登记 1.《乙肝疫苗接种登记》 2.《浙江省杭州市扩大免疫疫苗进出登记本》 3.《杭州市新生儿乙肝免疫球蛋白免费使用登记表》 4.产时系统 四、宣教 出生时未接种的请到社区医院补种。 听力筛查要点 一. 注意事项 1.新生儿出生满48小时后筛查。 2.听力筛查时保持房间安静。

卡介苗接种 免疫缺陷儿童应禁忌

卡介苗接种免疫缺陷儿童应禁忌 全网发布:2012-07-26 15:10 发表者:卢水华(访问人次:849)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主任医师卢水华 近期媒体报道,浙江一位7个月大的儿童在接种卡介苗后出现肺部感染、播散性卡介菌病及皮肤干燥萎缩,虽经全力救治,但仍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其死因被确认为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原发性免疫缺陷病——高IgE综合征,属常染色体遗传病,并已排除发病与卡介苗的质量或接种差错有关。那么如何正确看待卡介苗接种?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呼吸结核科卢水华 卡介苗预防儿童结核效果显著 卡介苗问世迄今已有80余年,是目前唯一可用的结核疫苗。在我国,卡介苗接种被称为“出生第一针”。多项有对照的现场研究与病例对照研究,证实卡介苗预防结核病的效果差别很大,保护力从0~80%,因此有关卡介苗的争议一直存在。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卡介苗对成人结核病并无保护作用,卡介苗接种也不能降低结核病传播。但是针对儿童结核病的观察研究几乎一直认为,卡介苗在减少原发性结核病、结核性脑膜炎、粟粒性结核病等方面效果显著。 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性脑膜炎和播散性结核病的平均有效率为86%,预防结核相关死亡的有效率为65%,预防结核性脑膜炎死亡的有效率为64%,预防播散性结核死亡的有效率为78%。WHO文件指出,在结核感染危险性高的国家或地区,为防止儿童结核病的发生及减少结核病的死亡,早期接种卡介苗可起到很大作用。 我国的计划免疫工作中一直致力于提高卡介苗的覆盖率及接种质量,目前我国婴幼儿卡介苗接种率已经上升为95%,卡介苗接种已经成为我国结核病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有黄疸新生儿暂不接种卡介苗 卡介苗接种的禁忌证:①结核病、发热、急性传染病、肾炎、心脏病、免疫缺陷症、先天及后天免疫不全的婴儿或儿童、神经系统疾病、极度营养不良、湿疹或皮肤病患者。 ②急性疾病、烧伤患者、疾病恢复期(疾病结束及健康恢复之间)、近期接种天花疫苗、泌尿道感染患者。③由于使用下列药物或治疗而致免疫应答抑制:烷化剂、抗代谢药、放射治疗、类固醇。④由于下列疾病导致免疫应答降低:全身恶性肿瘤、HIV感染、γ干扰素受体缺陷、白血病、淋巴瘤。⑤早产儿或体重在2500克以下的新生儿或伴有明显的先天性畸形的新生儿。 如果早产儿家中没有传染源,最好在出生6个月后再接种卡介苗。如果半年内体重已经超过2500克,经医生检查发育正常的也可以接种。出生后有黄疸的新生儿暂时不要接种,应完全恢复正常时再接种。

卡介苗、乙肝疫苗预防接种知情同意书

卡介苗疫苗预防接种知情同意书 各位家长:您好! 结核病的病原菌是结核杆菌,结核杆菌感染可以引发全身各部位结核病。结核病发病缓慢,病程迁延,不易早期发现。在我国,结核病感染率高、患病率高、死亡率高。接种卡介苗后,可使机体产生抗结核菌的免疫力,限制结核菌在体内播散从而减少结核病发病。 目前国家免疫程序是出生3个月以内的婴儿或用5IUPPD试验阴性的儿童。每人接种卡介苗1针次。 以下情况不能接种卡介苗: 1、已知对该疫苗的任何成分过敏者。 2、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和发热者。 3、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者。 4、患脑病、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 5、妊娠期妇女。 6、患湿疹或其它皮肤病患者。 接种卡介苗后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 1、常见不良反应: (1)接种后2周左右,局部可出现红肿浸润,若随后化脓,形成小溃疡,一般8-12周后结痂。一般不需处理,但要注意局部清洁,防止继发感染。脓疱或浅表溃疡可涂1%甲紫(龙胆紫),使其干燥结痂,有继发感染者,可在创面撒布消炎药粉,不要自行排脓或揭痂。(2)局部脓肿和溃疡直径超过10mm及长期不愈(大于12周),应及时诊治。(3)淋巴结反应:接种侧腋下淋巴结(少数在锁骨上或对侧腋下淋巴结)可出现轻微肿大,一般不超过10mm,1-2个月后消退。如遇局部淋巴结肿大软化形成脓疱,应及时诊治。(4)接种疫苗后可出现一过性发热反应。其中大多数为轻度发热反应,持续1-2天后可自行缓解,一般不需处理;对于中度发热反应或发热时间超过48小时者,可给予对症处理。 2、罕见不良反应: (1)严重淋巴结反应:在临床上分为干酪性、脓肿型、窦道型等。接种处附近如腋下、锁骨上下或颈部淋巴结强反应,局部淋巴结肿大软化形成脓疱,应及时诊治。(2)复种时偶见瘢痕疙瘩。 3、极罕见不良反应: (1)骨髓炎。(2)过敏性皮疹和过敏性紫癜。预防接种前,请家长如实提供儿童身体健康状况,向接种医生咨询相关健康问题,由医生决定是否可以进行接种。若接种后发生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具体情况可向接种单位医生咨询。请您仔细阅读知情同意书,如同意接种,在下面签字: 儿童姓名:,家长签字:,日期:。接种医生意见或建议: 医生签字,日期 (注:本知情同意书需经家长、接种医生签字。)

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登记卡

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和卡介苗 接种登记卡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

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登记卡 (被接种者家长留存) 一、家庭情况 父亲姓名母亲姓名母亲HBsAg(阳性、阴性、未查) 家庭住址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居委会)组(路、 弄)号室联系电话: 二、儿童情况 姓名性别(男、女)出生日期年月日时 体重㎏父亲HBsAg(阳性、阴性、未查) 三、新生儿疫苗接种情况 第1针乙肝疫苗:接种日期年月日时接种剂量μg 疫苗生产单位疫苗批号接种者(签字) 卡介苗:接种日期年月日时接种剂量 ml 疫苗生产单位疫苗批号接种者(签字) 接生单位(盖章) 转卡日期年月日 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登记卡 (被接种者家长留存) 一、家庭情况 父亲姓名母亲姓名母亲HBsAg(阳性、阴性、未查) 家庭住址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居委会)组(路、 弄)号室联系电话: 二、儿童情况 姓名性别(男、女)出生日期年月日时 体重㎏父亲HBsAg(阳性、阴性、未查) 三、新生儿疫苗接种情况 第1针乙肝疫苗:接种日期年月日时接种剂量μg 疫苗生产单位疫苗批号接种者(签字) 卡介苗:接种日期年月日时接种剂量 ml 疫苗生产单位疫苗批号接种者(签字) 接生单位(盖章) 转卡日期年月日 已告知新生儿家长乙肝、卡介苗接种前询问及接种禁忌、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受种者(监护人)知情同意接种签字 已告知新生儿家长乙肝、卡介苗接种前询问及接种禁忌、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受种者(监护人)知情同意接种签字

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登记卡 (被接种者家长留存) 一、家庭情况 父亲姓名母亲姓名母亲HBsAg(阳性、阴性、未查) 家庭住址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居委会)组(路、 弄)号室联系电话: 二、儿童情况 姓名性别(男、女)出生日期年月日时 体重㎏父亲HBsAg(阳性、阴性、未查) 三、新生儿疫苗接种情况 第1针乙肝疫苗:接种日期年月日时接种剂量μg 疫苗生产单位疫苗批号接种者(签字) 卡介苗:接种日期年月日时接种剂量 ml 疫苗生产单位疫苗批号接种者(签字) 接生单位(盖章) 转卡日期年月日 已告知新生儿家长乙肝、卡介苗接种前询问及接种禁忌、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受种者(监护人)知情同意接种签字 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登记卡 (被接种者家长留存) 一、家庭情况 父亲姓名母亲姓名母亲HBsAg(阳性、阴性、未查) 家庭住址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居委会)组(路、 弄)号室联系电话: 二、儿童情况 姓名性别(男、女)出生日期年月日时 体重㎏父亲HBsAg(阳性、阴性、未查) 三、新生儿疫苗接种情况 第1针乙肝疫苗:接种日期年月日时接种剂量μg 疫苗生产单位疫苗批号接种者(签字) 卡介苗:接种日期年月日时接种剂量 ml 疫苗生产单位疫苗批号接种者(签字) 接生单位(盖章) 转卡日期年月日 已告知新生儿家长乙肝、卡介苗接种前询问及接种禁忌、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受种者(监护人)知情同意接种签字

新生儿接种卡介苗的注意事项

新生儿接种卡介苗的注意事项 新生儿为何要接种卡介苗?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之内需要接种卡介苗,是为了预防结核病的发生。结核病是我国比较常见的一种慢性传染病,至今在我国仍时有流行。结核病通常传播比较隐蔽,由于新生儿身体各内脏器官都比较娇嫩,抵抗传染病的能力较差,因此,很多新生儿、婴儿是在不知不觉中被传染的,如果患儿抵抗力下降时会出现很严重的症状,如结核性脑膜炎,不但会威胁患儿的生命,甚至还可能遗留下痴呆后遗症。结核菌感染后即使没有当时发病,也可能成为以后发病的隐患。而卡介苗是抵抗结核病的强有力的武器,所以新生儿出生后一定要接种卡介苗。 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之内即可开始接种卡介苗。第1针为皮内注射,在上臂三角肌中央,在医院出生的新生儿一般在产院都接种了卡介苗,在家生的也应到保健门诊接种新生儿接种卡介苗后,一般不会出现发热等全身性反应,1个月后局部会出现红肿、化脓、结痂,不需处理,痂皮脱落后留下瘢痕。接种后是否成功可到保健站或医院检查,不成功者还需要重新接种。在3个月时,到结核病防治站或保健站进行结核菌素试验,48小时或72小时看结果。如果注射部位出现直径为0.5~1厘米的红肿硬斑,说明卡介苗接种成功;如果注射部位无任何反应,则说明接种失败,需要重新接种。有个别的新生儿,接种卡介苗后可能出现异常反应,要高度重视。 如果新生儿接种卡介苗后局部出现溃疡面,持续半年也不愈合,应到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或处理。另一种异常反应是发生在异常体质的新生儿、或因进行皮内接种过深,或注射剂量偏大,主要表现在接种卡介苗后1~2个月时,新生儿的颈部、腋下、锁骨下淋巴结肿大,约大于1厘米,似花生米大小。也可能出现肿大的淋巴结化脓,破溃,形成溃疡,有的新生儿可能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此时应尽早到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和处理。 此外,在新生儿出现以下情况时可暂缓接种卡介苗:(1)体温超过37.5℃者。(2)早产儿及难产儿。(3)具有先天畸形、皮肤病(脓疱病、全身湿疹)等的小儿禁忌接种。 出现以上情况暂时没能接种卡介苗的新生儿,可在适当的时间,由医生制定补种卡介苗的时间。 当孩子呱呱落地来到人间后,就可接种卡介苗,以预防结核病。结核病旧称“痨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所以给新生婴儿接种卡介

乙肝疫苗卡介苗

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知识 新生儿一出生就要接种的疫苗有两种:一为卡介苗,二为乙肝疫苗。卡介苗是一种人工制备的减毒结核活菌苗,这种活菌苗能使人体产生一种对结核菌的特异性抵抗力。能增强新生儿对结核病的抵抗能力,是预防结核病的有效措施。新生儿接种卡介苗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进行,采用皮内注射法,在左上臂三角肌处皮内注射。接种后,一般不会引起发热等全身性反应。约一个月左右,注射局部出现红色或暗红色黄豆大小的小结节,继之红肿,结节中央渐渐形成一个小脓疱,并自行破溃,直径不超过0.5cm,2-3周后破口结痂,逐渐 干枯,痂皮脱落后,局部留下永久性疤痕,俗称“卡疤”。 乙肝疫苗是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的血清中提取抗原而制备的安全有效的疫苗。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之内,在上臂三角肌处注射第一针乙肝疫苗,剂量为5微克。第二针在出生后1个月注射,剂量为5微克。出生后6个月注射第三针,剂量为5微克。全部免疫射 共3针,接种后一般无不良反应。 接种人员工作制度 一、接种人员应以高度责任心,严格的科学态度,掌握免疫程序,生物制品性质,接种方法、接种途径以及接种后副反应的观察处理。为确保工作质量,接种前要仔细检查发现禁忌症,严禁使用过期、冻接和变质的疫(菌)苗,实行一人一针一管,严格无菌操作。 二、积极处理预防接种中出现的异常反应。 三、预防接种要使用合格的注射器(包括注射器要无菌包装,在有效期内使用;接种前才能打开包装,使用后放入指定的安全盒或防剌容器中,不允许再次使用); 四、实施预防接种的人员要持技术合格证、上岗证上岗。 五、预防接种的操作要规范化。 六、预防接种的环境要符合工作要求。 七、接种后的接种器材及其废弃物品安全的回收、销毁。 接种人员工作职责 1、热爱本职工作、事业心强、熟练掌握本专业知识,在计免医生指导下工作。 2、按规范要求完成各种疫苗的接种操作,协助处理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3、填发接种通知单。 4、做好接种前器材的准备,正确使用保养冷链设备和接种器材,按时进行冷链温度监测。 5、负责疫苗的管理及疫苗帐册的建立与使用。 7、做好接种室的清洁消毒工作 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规范 1、工作人员在实施接种前,应告知受种者(即新生儿)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名称、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告知可采用口头或文字方式。 2、工作人员在实施接种前,应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情况,并如实记录告知和询问情况。 3、接种时工作人员应注意什么? (1)确定接种部位。接种部位应避开疤痕、炎症、硬结和皮肤病变处。

疫苗接种禁忌及注意事项

疫苗接种禁忌及注意事项 一、免疫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一般不能和减毒活疫苗同时接种,使用免疫球蛋白后至少需间隔4周才能接种减毒活疫苗,接种减毒活疫苗2周后才能使用免疫球蛋白 二、免疫损害者的接种 接种灭活疫苗并无危险性,但免疫应答不如无免疫损害者,常需接种较大剂量或多次进行加强接种,免疫损害者一般不得接种活疫苗,白血病人停止化疗3个月后可以接种活疫苗。 三、早产儿的接种 我国目前暂定体重<2500g的早产儿暂缓接种BCG,其他可按常规进行。(《预防接种实践与管理》) 四、接受免疫球蛋白(Ig )预防或治疗者和近期接受输血者 在接受Ig后至少4周才能接种活疫苗,使用免疫抑制剂者不能接种活疫苗;接种灭活疫苗的免疫反应也可能降低,家庭有免疫缺陷和使用免疫抑制药物的人,不能口服脊灰疫苗,某些药物可引起免疫抑制,如烷基化合物、抗代谢药物,接受放射治疗都不能接种活疫苗,在治疗停止后至少3个月才能接种活疫苗。 五、妊娠妇女的接种

妊娠期间妇女的危险性主要是接触传染病的危险性增高,以及接种疫苗和感染传染病后对母亲和胎儿的特殊危险性。如果需要对孕妇进行疫苗接种,必须评估在这特殊时间段接种疫苗的医学、法律和社会危险性,着眼点在于保护孕妇和新生儿。接种灭活疫苗对孕妇和新生儿都是安全的,个别减毒活疫苗也可以给孕妇接种。 六、HIV抗体阳性母亲所生儿童 1.HIV抗体阳性母亲所生儿童在出生后暂缓接种卡介苗、口服脊灰疫苗;当确认儿童HIV抗体阴性后再予以补种;当儿童确认HIV抗体阳性,不予接种卡介苗、口服脊灰疫苗。 2.HIV抗体阳性母亲所生儿童,如经医疗机构诊断出现了艾滋病相关症状或免疫抑制症状,不予接种含麻疹成分疫苗;如无艾滋病相关症状,可接种含麻疹成分疫苗。 3.HIV抗体阳性母亲所生儿童可按照免疫程序接种乙肝、百白破、A群流脑、A+C群流脑和白破等灭活疫苗。 4.对HIV抗体阳性母亲所生儿童不予接种乙脑减毒活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可按照免疫程序接种乙脑灭活疫苗、甲肝灭活疫苗。 5.其它疫苗的接种可参考疫苗使用说明书的规定。 七、禁忌证有些书籍也称为特殊禁忌证,它是专指对某种疫苗所特有的禁忌,并不是对所有的疫苗都不能接种。不同疫苗的特殊禁忌证也有不同。

儿童预防接种流程图

儿童预防接种流程图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制度 一、上岗穿戴工作服、帽,接种疫苗时戴口罩。 二、坚守工作岗位,保证工作日全程服务。 三、履行告知义务,接种服务须经对象知情同意并签字认可。 四、严格掌握疫苗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五、严格落实消毒制度。 六、严格技术操作规程,坚持安全注射原则。 七、疫苗、冷链设备专人专管,帐物清楚、登记齐全。 八、服务热情、态度和蔼,科学告知,避免与服务对象争执。 九、保持接种现场环境整洁,接种现场所需药械、物品配备齐全。 十、接种疫苗后,注意观察接种对象,预防异常反应发生。 十一、体检、知情同意告知、接种疫苗等环节有详细记录。 疫苗管理制度 一、疫苗管理专人负责。 二、疫苗领发、出入库有详细的时间、数量、标示记录。 三、疫苗运输、储存符合温度条件。液体疫苗防治冻结。 四、按效期长短整齐存放疫苗,距离冰箱壁≧2㎝。 五、保持疫苗存放冰箱内清洁,不存放其它药物或杂物。 六、进购疫苗要索要批签发合格证明 七、使用疫苗前检查疫苗是否合格并在使用记录上详细记录 疫苗的批号、效期、生产厂家。 八、及时清理过期失效或或因其它原因失效的疫苗。

九、建立疫苗接种反应登记、报告制度。 十、疫苗开启后超过30分钟未用应当废弃。 预防接种前后注意事项 特别提醒! 出生体重小于2500g的早产儿不宜接种卡介苗。 出生时诊断有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早产宝贝,不能接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等涉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疫苗。 免疫功能低下者不能接种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糖丸。接种前的注意事项 1、儿童出生后1个月内,儿童家长应尽早主动到居住地接种单位办理儿童预防接种证。 2.儿童预防接种证作为儿童预防接种的凭证、记录和证明,每次预防接种时必须携带本证。 3.预防接种证由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保管,遗失时应及时补办。国家明确规定托幼机构、学校在办理入托入学手续时,均要查验本证。 4.儿童监护人有义务了解预防接种的相关知识,在接种前应主动提供儿童的健康状况和预防接种禁忌情况。 5.为了保证预防接种质量,请家长带小孩到当地指定的接种单位(接种点、接种门诊)接种疫苗。 6.无论是常住户口或暂住户口,您均可按时携带孩子到当地预防接种门诊进行接种。 7.接种疫苗前一周要精心照顾孩子,减少感冒等不适的症状; 8.如孩子有不适症状,等康复后再接种疫苗; 9.接种疫苗前对医生如实提供孩子的身体健康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