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科外用药的种类及应用方法

皮肤科外用药的种类及应用方法
发表时间:2009-10-14 发表者:胡绍清 (访问人次:1625)


外用药是皮肤科治疗皮肤疾病的重要武器,可分为多种剂型:有溶液、粉剂、洗剂、酊剂、乳霜剂、油膏、硬膏等,不同的剂型是为了使主药以不同的浓度混溶其中,以发挥主药的最高效能,而适用于不同的皮损情况和不同的部位,根据病情,选用不同的剂型的药物治疗,应用方法是否得当,对疗效也有重要影响,我们就几种常用的剂型应用方法做些介绍:卫生部北京医院皮肤性病科胡绍清

1、溶液:是一种或多种药物的水溶液。

1)、湿敷:多用于各类皮炎的急性期、红斑、水疱、肿胀及有渗出的皮损。

常用的药物有3%硼酸水、1:20硷式醋酸铝溶液、0.1%雷弗奴尔、0.1—0.3%醋酸溶液、0.1—0.3%硝酸银溶液等,可用做急性皮炎的冷湿敷。方法是把4—8层纱布垫用上述药液浸湿,拿出稍拧去水,以不滴水为度,敷在病损上,20—30分钟或更长时间,中间可以更换,每日1—2次或多次。湿敷面积不能超过身体总面积的1/3,面积太大,要注意保温,以防感冒。对于肢端、阴茎、肛门部位皮损等可采用泡浴方式。

2)、涂药: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溶解于水内,治疗时用毛刷或棉千蘸药液直接涂皮损上而进行治疗,一般的一日涂2—3次,根据病情需要可增加或减少。

常用这类药物有:25—30%冰醋酸溶液治疗鳞屑、角化和水疱型手足癣、甲癣;1%龙胆紫溶液外用于带状疱疹、单纯疱疹、皮肤念珠菌病、化脓性皮肤病、烧伤及烫伤等;40%硫代硫酸钠与2%稀盐酸溶液治疗花斑癣和疥疮;40%甲醛溶液外用可治疗手足多汗症、足癣等。

2、粉剂:是一种或多种植物性和动物性的干燥粉末状药物均匀混合制成,可吸收水分,保持皮肤干燥,减轻皮肤与皮肤、皮肤与外界的摩擦,多用于急性过敏性皮炎的早期及皮肤潮湿、多汗部位。

常用的药物:氧化锌滑石粉(各50%)有保持皮肤干燥,减少摩擦作用,还可配制糊剂、洗剂、软膏等,加强吸收作用;痱子粉含有水扬酸、干燥明矾、薄荷的氧化锌滑石粉合剂,用于吸汗、止汗、保持皮肤干燥;足粉含有抗真菌药物粉剂,有抑菌和杀菌作用,吸湿、止汗作用;

用法是可用粉擦或用纱布将粉剂包起,在皮损处拍打,使药物均匀擦到皮肤上,次数可多次。也可把粉剂撒到纱布上,再包在皮损处。

3、洗剂(水粉剂):主要是水和适量的粉剂的混合而成,用前需摇匀,又称震荡剂。它具有收敛、消炎、杀菌、保护和清洁作用。适用于急性过敏性皮炎的初期和末期的治疗。但不适用于有毛发的部位和结痂、脱屑及湿润

的糜烂面上。可用毛刷和棉千蘸洗剂涂于皮损上,一日涂多次。

常用的药物有:炉甘石洗剂含有炉甘石、氧化锌、甘油、氢氧化钙溶液。涂在皮损上,水分蒸发时,皮肤温度降低,血管收缩,从而减轻炎症反应。洗剂干燥后,留下的粉剂在皮肤表面有干燥收敛及保护作用。用于治疗急性皮炎、痱子、带状疱疹等。复方硫磺洗剂含有沉降硫磺、硫酸锌、樟脑酒精等,有杀菌、抑菌、抑制皮脂分泌作用。应用于治疗痤疮、酒渣鼻、皮脂溢出、疥疮等。复方甘油洗剂(手水)含有甘油、酒精、水。有保持皮肤湿度,滋润皮肤,保护皮肤作用。适用于皮肤干燥、老年皮肤瘙痒症。新霉素洗剂(新万溶液)含硫酸新霉素、二甲基亚砜、甘油、水。有杀菌作用,渗透力强,用于治疗毛囊炎,小疖肿,特别是毛发部位的。

4、酊剂(醑剂):药物溶于乙醇或是药物的乙醇浸出液,成为酊剂(醑剂)。具有杀菌、消毒、止痒及对某疾病的治疗作用。用毛刷或棉千蘸酊剂,涂于皮损处,根据主药作用和病情决定用药及次数。

常用的药物有:2%碘酊含有碘、碘化钾、酒精溶液,有强杀菌、消毒作用,用于皮肤表面消毒、杀菌。浓碘酊含碘10—20%,用治疗甲真菌病。百部酊是百部的乙醇浸出液,用于灭虱、除疥、止痒。补骨脂酊是补骨脂的酒精浸出液。用于治疗白癜风。因主药的治疗作用会出现目的性药物反应,如含补骨脂可引起光敏反应,色素沉着,水扬酸可引起脱皮等等。

5、乳霜剂:将油和水在乳化剂的作用下,由于含油和水的比例不同形成水包油型—乳剂和油包水型—霜剂。再加入具有一定治疗作用的药物,就是目前市场上主要流行的皮肤外用药剂型。易涂抹,不污染衣物,深受欢迎。缺点易干燥及霉变,不稳定。用药方法是将手洗净,蘸乳霜涂擦到患处,并做轻轻按摩,使药物更易吸收。

常用的药物:含皮质类固醇激素的乳霜剂:短效:可的松霜、氢化可的松霜;中效:肤轻松霜、去炎松霜、氯氟舒松霜;长效:地塞米松霜、倍他米松霜等。用于不同程度病情的过敏性疾病,如湿疹、接触性皮炎、日光性皮炎、神经性皮炎等。含有抗生素类的乳霜剂:如硫磺霜、克霉唑霜、阿昔洛韦霜;含有某些治疗药物作用的霜剂:硅霜、维生素E乳、维肤康乳、复方二氧化钛乳等。

6、软(油)膏剂:常用做基质的有凡士林、羊毛脂、豚脂、蜂腊硅油、石蜡等的适当比例,加入治疗性药物成为治疗作用的多种软膏剂。是一种均匀、细腻、半固体,具有一定的粘稠度和涂展性,即能吸水,又能释放药物,能软化痂皮、润泽皮肤、消炎、止痒,促进

肉组织形成作用,穿透皮肤作用深。适用于慢性皮炎或无溢液者及溃疡。用药方法:用压舌板或刮板,将药涂到患处,或将药摊到纱布上,再敷到患处。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包扎。有时为提高疗效,做密封包扎。换药日1—2次。

常用的几种软膏:10%硼酸软膏有软化痂皮,去除鳞屑作用;复方苯甲酸软膏有杀灭真菌,促进角质形成作用,治疗皲裂,脚癣角化型较好;20%硫磺软膏用于治疗疥疮、阴虱等;10%黑豆馏油软膏用于治疗慢性皮炎、湿疹;1%红霉素软膏用于预防和治疗伤口感染;10%鱼肝油软膏用于治疗鱼鳞病及手足皲裂症等。

7、糊剂:是将较多的氧化锌、滑石粉等与凡士林、羊毛脂混合制成,粉剂占25—50%。其稠度较高,粘着力不如软膏,性质温和,刺激性小,有吸收分泌物和保护创面作用。适用与脓痂性和磷屑性皮肤病,以及亚急性、慢性炎症性皮炎、湿疹。有毛发的部位不宜用,寒冷季节用糊剂需加温变软,涂于患处,敷纱布包扎。

常用的糊剂有:复方氧化锌糊用于有渗出的湿疹、皮炎;10—20%黑豆馏油糊用于肥厚的慢性湿疹、皮炎。

另外还有硬膏、涂膜剂、气雾剂等应用较少,就不做一一介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