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习题课的教学模式

初中数学习题课的教学模式
初中数学习题课的教学模式

初中数学习题课教学模式

对于学生,想要学好数学,除了认真听课,更重要的是对所学的内容能够通过做习题而达到对知识点的深刻理解和灵活应用。对于教师如何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习题课的组织形式和内容就显得极为重要。下面总结习题课课堂教学模式的构架和操作流程如下:

一、模式构架

1、设计问题出示目标

2、问题归类逐一解决

3、交流信息揭示规律

4、综合训练反复提高

5、当堂达标

6、反思小结

二、操作流程

1、设计问题,出示目标

教师根据教材特点,找准知识的生长点,精心设计问题,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的问题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设计的问题既要切合实际,又要符合可接受性、障碍性、探索性的原则,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乐意接受问题的挑战。这一过程要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使课堂教学在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问题归类,逐一解决。

采用“分组做题,分组讨论”的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把学生每4至5人分成一个小组,由组长和副组长帮助共同组织学习,让他们及时完成,然后共同讨论。解题时,展示不同的解题方法,达到一题多解。这样组织教学,针对性更强,免除了“一题对全体”的弊端。以后随着学生水平的提高,再把每题的深度、灵活性进一步加强。采用“学生做题,学生改”的方法。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题量,并告诉大家:“组长由教师批改后,再给别的同学批改习题并讲解。”这些学生成老师的“小帮手”,以现场批改,教室流动的形式,给他的伙伴批改,讲解。此时,老师在一边辅导和帮助,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

在这一环节最重要的是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主动性,引导组内同学运用观察、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类比、猜想等方法去研究、去探索,在讨论、交流和研究中出现新问题、新知识、新方法,逐步解决设计的问题。同时,教师作为参与者,应主动加入学生的讨论、交流之中;作为指导者要对学生的讨论、交流不断地起促进和调节作用,使问题不断引向深入。这一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积极参与的过程,是他们真正学会“数学的思维”的过程,也是其个性心理品质得到磨砺的过程。

3、交流信息,揭示规律

知识、规律的运用是必需的。一方面学生对数学概念、公式、定性、技能技巧及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学习,一般地都要在接触到相应的题目,在解决题目的过程中或找到题目的解答后才能获得;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对学习某一知识与方法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看得见、摸得着。这一环节教师应围绕教学中心,精心选择2-3题难易适中的典型问题,恰当地留给学生思维的时空、延迟判断,让学生思、让学生说、让学生做。发挥小组长的作用,让小组长引导全组积极的讨论,学生悟深、悟透。,老师在一边辅导和帮助,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从中感悟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应用。然后,通过反馈信息,教师针对存在的问题,借题发挥,进行示范性讲解,教师的讲解分析,要重联系、重转化、重本质,概括提炼规律,由例及类,教给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的思维常常会发生创造性的火花,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发挥和呵护。

4、综合训练,反复提高

采用“分组竞赛”的方法,根据学习小组,让每个小组推选三名同学参加比

赛。以抢答、笔试、爬黑板等形式进行。规定:“答对一道题加十分,答错或不答扣十分。”及时对比赛成绩给予公布。最后对各组排名,给优胜组授予“冠军组”称号,使各组之间形成竞争,增强学生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这种方法,要求教师必须提前充分准备,如选择优秀数学竞赛题,组织安排好竞赛程序,准确把握有限时间等。同时,教师通过对概念、图形背景、题目的条件或结论、题目的形式及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变化、引申,编制形式多样,具有探索性、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解答,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改变只是教师编题的传统,让学生自己模仿或创造性地编拟变式

题,供全班同学研究或解答,在编题的过程中,通过学生创造性的思考,有助于

学生掌握数学题的结构,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5、当堂达标

针对本节课的学习,教师提前预备好相应的习题,以10分钟的时间为时间限制,采取全班竞赛的形式,教师及时对全班学生的做题情况进行总结,评选出优秀学生,促进个体的发展。

6、反思小结

通过前五个环节的努力,学生已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有了较深刻和较全面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对知识进行整理,对规律进行总结,对思想方法进行提炼,形成观点。这一环节要尽量让学生进行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对“评价”进行再评价,让学生做的、说的尽可能多些,让学生之间相互补充、完善、提高,教师主要起启发、引导作用。

总之,一节课的效果如何,老师必须心中有数,习题课也是这样,所以老师必须在教学中利用学科特点,把握教学重点设计好题,精选习题,以少胜多,以质为上,基础与综合相辉映,踏实与灵活相结合,在下课前一定要注意学生的掌握效果怎样,以便于老师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在一节课的上课过程中,教师也应时刻注意学生的反映,及时反馈,及时灵活地进行调整,以使课堂能够圆满完成预期目标。

(完整版)初中数学概念课教学模式的研究

初中数学概念课教学模式的研究 郭耀京、丁振棠、邓振新、邓燕、曾敏芝、高月、王星赞、杨桂春 一、模式研究背景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具有确定研究对象和任务的作用。是用词或符号来概括事物的本质,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它是数学知识的基石,是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时时接触概念,不断地学习概念,加深对概念的正确认识,同时运用概念进行工作,学习和生活.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而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因此,数学概念教学是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核心。 掌握数学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基础,是学好定理、公式、法则和数学思想方法的前提,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关键,是解决例题和练习题的依据。但在传统的数学概念课教学中,老师轻视概念的形成过程,课堂上采用的教学方式一般是学生自己看课本或教师运用讲授法进行讲解,然后学生就做例题和练习题。这种概念课的教学方式,产生的后果是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感性认识很浅,理解一知半解;学习得到的概念太死板,不能灵活运用到学习中去;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得不到提升和培养,学习积极性不高。为了突破这个教学难点,改变原来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打造切实可行的高效课堂。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初中数学学科一直致力于新形势下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吸取先进教学理念,探索适合自身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真正做到了知识内容问题化、教学过程互动化、活动结论规律化、问题解决书面化、反思简记习惯化、评价方式多样化,从而学生思维的打开、飞跃、完善过程暴露无遗,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与实效性。 二、基本模式 数学概念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调动学生认知结构中的已有感性经验和知识,去感知理解材料,经过思维加工产生认识飞跃(包括概念转变),最后组织成完整的概念图式的过程。为了使学生掌握概念、发展认识能力,必须扎扎实实地处理好每一个环节。数学概念教学模式为:引入—形成—巩固与深化。(一)、概念的引入 概念的引入是数学概念教学的必经环节,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明确:“为什么引入这一概念”以及“将如何建立这一概念”,从而使学生明确活动目的,激发学习兴趣,提取有关知识,为建立概念的复杂智力活动做好心理准备。新课程标准提倡通过主动探究来获取知识,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再单纯地依赖于教师的讲授,教师努力成为学习的参与者、协作者、促进者和组织者。因此,在引入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为学生创设有利于他们理解数学概念的各种情境,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让他们逐渐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一般可采取下述方法: 1.联系概念的现实原理引入新概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有关事物、模型、图识等,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建立概念,理解概念的实际内容,搞清楚这些概念是从什么问题上提出来的。例如:在圆概念的教学时,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取一条定长的细绳,一端固定在图板上,另一端套上铅笔,拉紧绳子,移动笔尖,画出的轨迹是什么曲线?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观察所画出来的图形,归纳总结出圆的定义。

初中数学创新课堂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初中数学创新课堂心得体会(精选多篇)目录 第一篇:初中数学创新课堂心得体会 第二篇: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第三篇: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一点心得体会 第四篇: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一点心得体会 第五篇: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一点心得体会更多相关范文 正文 第一篇:初中数学创新课堂心得体会初中数学创新课堂心得体会一、在教学中要创设民主型、探索性的课堂气氛轻松的课堂气氛、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环境。教育过程是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简单的问题必须由学生独立探索完成;较难的问题可在教师的点拨下由学生探索完成;重点问题或开放性问题,必须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时间,然后组织学生以同桌或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教师要巡回并参与到各组的讨论中去,依据学生所存在的困难对学生进行点拨,但不可点明或点透,否则就失去了自主探索的价值。在学生自主探索完成后,教师要及时地组织学生在全班交流,交流过程中不应只谈探索结果,而应着重探索过程的交流。探索过程实际就是学生的思维活动的轨迹。交流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对学生在探索中所出现的“闪光点”进行鼓励,探索结论正确的要鼓励,错误的也应该尽量让学生阐述完自己的观点,此时教师不应直接去否定,而是要

婉转地向该生提出他的观点中所存在的疑点,最好这些疑点能由其他学生提出,由该生本人去思考。还要注意,对于这样的学生在阐述自己观点时所显现出来的一些有趣的、大胆的、有意义的想法更要鼓励。另外在交流过程中,学生有可能会提出不同的探索结论,如果讲的有道理,教师就应该给予肯定,即便是与教材中的叙述有所出入,教师也不应该硬将教材中的结论强加给学生,因为任何知识的学习都要经历由不完整到完整的过程,过分强调了知识的专业性、系统性、严谨性会给知识的获得者强加上一副无形的枷锁。二、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 (一)、创设探究情景,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创设探究情景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可能产生主动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在这里一定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创设的情景必须有利于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获得适应自己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具有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在学习中克服困难,勇于探索,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励学生带着兴趣走进数学,探索数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二)利用数形的结合关系,培养学生的兴趣。数缺形,少直观;形缺数,难入微”,数形结合的思想,就是研究数学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它是指把代数的精确刻划与几何的形象直观相统一,将抽象思维与形象直观相结合的一种思想方法。每个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具有一定的图形知识,如绳子和绳子上的结、刻度尺与它上面的刻度,温度计与其上面的温度,我们每天走过的路线可以看作是一条直线,教室里每个学生的坐位等等,我们利用学生的这一认识基础,把生活中的形与数相

新型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

新型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 “课前预习—巩固预习—自学讨论—拓展延伸—当堂训练” 薛秋萍 摘要数学教师的任务是在传授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持续学习和创造的能力,以适应时代的要求。“课前预习—巩固预习—自学讨论—拓展延伸—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带着明确的学习任务目标,主动地进行学习,在执行任务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实践、讨论、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这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的教学理念。具体操作步骤:一、课前预习,发现疑难。二、巩固预习,再现疑难。 三、自学讨论,合作交流。四、拓展延伸,教师点拨。五、当堂训练,及时反馈。 关键词新型教学模式课前预习巩固预习自学讨论拓展延伸当堂训练 布鲁纳说过:“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因此,数学教师的任务是在传授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持续学习和创造的能力,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就是以优化数学教学过程、

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而设计的。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带着明确的学习任务目标,主动地进行学习,在执行任务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实践、讨论、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这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的教学理念。因此,近几年来,我大胆地进行了“课前预习—巩固预习—自学讨论—拓展延伸—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的尝试,卓有成效。 一、课前预习,发现疑难。 教师积极地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课前预习,这是“课前预习—巩固预习—自学讨论—拓展延伸—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基础,有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对于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在刚开始预习时有一定的盲目性,不能准确地找出预习内容的重点和关键,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准备一份预习提纲和预习作业,并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在预习提纲中,有的问题学生可能回答出来,有的问题可能还不太明白;同时在预习作业中,有些类型的题目学生会解决,有些类型的题目学生无法解决,要求学生在不懂之处做上标记,有待课上解决。 例如:在学习《有理数乘方》的一节时,我是这样指导学生预习的:在上课的前一天,给学生们留下如下预习任务:

浅谈初中数学的创新教学

浅谈初中数学的创新教学 创新教育就是使整个教育过程被赋予人类创新活动的特征,并以此作为教育基础,从而达到培养创新人才和实现人的全而发展的教育目的,因此,中学数学教学应开创以培养学生具有数学创新意识为目标的教学新局面。那么,怎样才能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数学创新教育呢? 标签:初中数学创新 创新教育己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教育是知识的创新、传播和应用的重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就学校教育的而言,数学教育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的实验有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新呢? 一、教学观念的更新 国家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成败在于教师。教师要确立以创新为本的素质教育思想,增强培养创新人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提高教学方法的自觉性。因此教师要跳出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圈子,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设备条件,不同水平的学生,选择一种或几种最优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在教学中教师还要融洽师生关系,确立一种新型的、平等的、有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收获知识培养能力。 二、逆向思维,激发探索精神 逆向思维是指由因索果,知本求源,从原问题的相反方向进行的一种思维方式。事物总是瞬息万变的,有时由原因变结果,有时结果也反过来影响原因,如果把原因和结果倒置过来思考,常常会得到新的启发,获得新的知识。例如,在讲授“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这一课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复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2)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3)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4)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接着来一个反问:具体什么条件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呢?除了定义外还有没有别的判定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学生经过思考得到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1)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3)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4)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证明这此猜想。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还可以使学生由旧知识获得新知识,提高他们的探索能力。 三、注重开放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课程改革呼唤着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学方式的变革期待着教师改变传统的

浅谈新时期初中数学特色课堂教学模式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c8415469.html, 浅谈新时期初中数学特色课堂教学模式 作者:俞阳 来源:《新校园·中旬刊》2017年第09期 摘要:对于初中数学教学而言,最基本的教学模式就是课堂教学,这也是学生获取数学 知识最基础的方式。通常而言,一堂45分钟的数学课无法满足教学的时间需求,这就要求教师创建全新的特色课堂教育模式,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化地提升数学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数学;特色课堂;教育模式 21世纪是高效的时代,社会高速进步与发展,人们都开始关注“效率”这一话题。对于教育而言,有效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让学生获取更多的数学知识,将成为数学教师研究的热点。新时期,需要开创有效的数学特色课堂教学模式,促使教学效益最大化,保证学生能够获取更多的知识,使学生在接下来的高中乃至大学数学学习过程中有更大的优势。 一、新时期初中数学特色课堂数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很多中学已经开始优化数学特色教学模式,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予以重视,才能在之后的数学教学过程中真正落实教学效果。 1.忽略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在初中数学特色课堂教学模式中,最为重要的教学方式就是提问。通过提问能够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但是需要注意提问的有效性。教师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占据主体地位,而学生往往是客体的身份,听从教师的一切安排。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磨灭学生的积极性,也在磨灭学生对一些问题的探讨。学生在初中数学特色课堂教学中需要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要懂得提问,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针对某些特定的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样才能有效培养思维意识。 2.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时期,数学教学也在不断进行着教学改革,要求学生通过数学的学习形成独立思考的意识,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这就要求初中数学特色课堂教学改变学生的客体地位,需要将学生作为主体,培养学生对初中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3.忽视课堂对学生教学思维的引导 新时期要求数学特色课堂的教学内容能够有效引领学生进行思考,要具有一定的数学思维模式,通过特色数学课堂的学习,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关联,训练学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所建立的比较典型的、稳定的教学程序或框架。它是人们在长期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改良教学而逐步形成的,它源于教学实践,又反过来指导教学实践,是影响教学的重要因素。它具有完整性、针对性、简约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能较全面、客观地反映某一类教学活动情况,便于教师从整体上把握。 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内容。课堂改革的核心是什么?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洋思也好,杜郎口也好,东庐也好所有成功的课堂都是“以人为本”“以学为主”的课堂。为此,在结合我区实际,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了初中数学各课型课堂教学模式,供广大教师进行实验研究。 一、基本思路 1.数学教学模式的选择,是决定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否很好地学会学习,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关键因素。《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育要以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倡导有意义的学习方式为基本点。在此理念下,数学教学应是数学活动的过程。教师要重视知识的发生和发展,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亲自参与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激发数学学习兴趣,培养运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和情感性目标上,指导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上下工夫,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2。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是开放性的。优秀的数学教师,不仅要学习和掌握各种类型的教学模式,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创新,才能针对当前课程及教学内容选用恰当模式,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并因材制宜地调控和综合运用最优组合模式,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针对不同课型选择不同教学模式。主要抓好三点:(1)课堂的空间管理,教学环境要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有利于教师关注全体学生。(2)课堂的时间管理,要求教师从以学科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从完成课时任务为中心转向设计合作教学环境为中心,要重视课堂的二次设计,根据课堂实际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课堂活动形式要服务于学生的发展。(3)课堂的行为管理,注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思维品质的培养,防止课堂上出现“活”而无序、“活”而无效的现象。 3。在教材使用中,教师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先从整体上把握重、难点,再从每个知识点每个课时上做文章。不但要研究教法,还要研究学法,不但要遵循课本内容,还要在此基础上挖掘教材,整合教材,使课堂教学设计更适合自己的学生。 二、数学课堂教学基本操作流程 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在初中阶段,数学课堂教学总体上都要围绕“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或应用”这一基本的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新授课教学模式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新授课教学模式 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 上好新授课的关键是突出“新”,即突出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主动地获取新知,当堂解决新问题。 新授课通常包括基础知识课、概念课、定理推导课等课型。 其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自我反思→当堂达标 一、创设情境 要创设好问题情境,必须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从知识的形成过程出发,要贴近学生生活,要带有激励性和挑战性。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创设情境的方式很多,可通过动手操作、看动画演示、做数学游戏、讲数学故事、联系实际生活等多种方式进行。 二、自主探究 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教师的备课或导学案、组织教学、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用等等,都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培养刻苦钻研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 同时教师要设计好探究的问题链,适当地组织引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带着急需解决的问题和要求自主地尝试、操作、观察、动手、动脑,完成探究活动,解决设计的问题,真正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 三、合作交流 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合作小组内自主探索、交流、对话,获得成效。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评价,达到教学互动、互促,形成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体会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和感受获得成功的喜悦。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要注意以下几点:⑴合理分组。按学生学习可能性水平与学生品质把学生分成不同层次,实行最优化组合,组建“学习合作小组”;⑵提出的问题要明确且有思考价值。⑶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合作技能。小组合作交流要充分发挥小组的集体力量,组内之间互帮互助,兵教兵。⑷教师要重视对小组的激励性评价,注重小组成员的参与度及活动结果中的成果,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缩小优差生的距离;⑸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小组活动。教师既要巡视并检查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情况,又要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以便适时引导、点拨,促进其思维的不断深化。四、自我反思 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是教学获得成功的保障。为有效培养学生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和能力,教师可在课堂上许多环节适时“留白”,如在出现规律处留下思考的空白,在创设情境处留下悬念的空白,在新授部分结束后留下回味的空白……并给学生适度的时间和空间,采取“以提问促反思”的策略,即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入手,通过不断提问、追问,使学生或质疑问难,或自我展现,或答疑解难。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认识得到升华,体验得到丰富,能力得到培养。 五、当堂达标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什么是数学教学模式,数学教学模式就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结构,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教学目标,在一定的数学教学理论和原则指导下,所设计的数学教学结构以及相关的数学教学策略和数学教学评价。如何寻找和发展可行的数学教学模式使之为当前的素质教育服务,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至关重要环节。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数学课程内容都是前人已经创造好了的,但对学生来讲,仍是全新的、未知的,如何通过课堂教学策略、方法和手段使学生的活动再现类似的创造过程,即用学生自己活动时己有的知识结构重组,建立自己的新的认知结构。对此,教师必须摒弃单一的知识传授者的传统角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教师在课堂上讲了些什么并不重要,而学生想了些什么是十分重要的,学生的思想、思维应在自己头脑里产生,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活动对数学内容加以明确、加以理解、加以掌握,在反思过程中对数学思想、数学精神加以领悟、加以运用,教师的作用就在于系统地给学生“发现”的机会,并给予恰当的帮助,让学生亲自发现尽可能多的东西。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致力于初中数学教学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逐步形成了:设问引导——探究展开——反思领悟的教学模式,力求扎扎实实提高40分钟的课堂教学质量,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实效。 一、设问引导 教师应该根据课题要求,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问题情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的设置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由教师精心设置的情景中引出问题,也可以由学生自学提出问题,也可以在概念形成阶段、在定理、法则形成阶段由学生提出由易到难分层次的问题,也可以正例也可以反例等等。各种问题在提问设问的实施过程中,必须把问题问得恰当,问得自然,问得有用,问到要害之处,设问目的只能是尽力发展学生认知的可能性,发展对掌握知识的研究,探讨和创造态度的积极性,开启学生的思路,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既服从理性,又保持思维的开放性。如在教完《特殊平行四边形》后,问:依次连接任意四边形各边的中点可以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那么,依次连接正方形各边中点能得到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呢?让学生先猜一猜,再证明。在师生共同分析、共同完成的基础上,接着提出第二个问题:依次连接菱形或矩形四边的中点能得到一个什么样的图形?有上面第一个问题做基础,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这个问题就易如反掌,这样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后接着又提出第三个问题:假如再依次连接平行四边形的中点,能得到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再依次连接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到的新四边形的形状与哪些线段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让个别学生来归纳总结,有不完整的再由同学们补充。这样用类比的方法分别提出了连接正方形、菱形、矩形以及平行四边形各边中点所成图形的形状问题,并希望学生能进一步分析、概括得到一个一般性的结论:所得的四边形的形状与原四边形两条对角线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有关。最后让学生思考“做一做”提出的问题,目的是使学生体会数学的推理证明与生活的联系。通过一系列的设问,引导学生与学生交流,学生与教师交流,让问题变成训练学生思维的优质素材,变成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良好机会,变成拓展教学活动的奠基石,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初中数学教学模式有哪些

初中数学教学模式有哪些 以下是给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1.概念课 讲好概念,是讲好数学的基础.其主要步骤和要求是: (1)引入 (2)定义 由学生或教师给概念下定义.下定义应注意合乎下定义的原则,要注意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给概念下定义的能力. (3)剖析

(4)应用 (5)小结:系统总结概念的有关问题和注意事项等. 2.规律课 这里的规律是指:定理,公理,推论,公式,法则.规律是数学最基本,最主要的内容.所谓学数学,主要就是学规律.讲规律课的主要步骤和基本要求是: (1)发展规律 (2)证明规律 (3)剖析规律 注意:形式要灵活多样,要突出为应用服务. (4)引申规律 规律的一般形式(一般不应超教材);特别是规律的特殊形式(那些常用的,需要特殊记忆和掌握的形式).

(5)应用规律 这是学习规律的目的. 注意:针对性,梯度性,灵活性,多变性(如一题多变). (6)小结 系统总结规律的有关问题,形成更完善的认识结构和注意事项. 3.例题课 例题课是揭示概念和应用规律的课,它与一般的练习不同,核心是揭示解题规律.它是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例题课要做到: (1)课前准备 例题课的课前准备有特殊意义,必须做到: ①精选例题

例题要有典型性(便于揭示规律),针对性(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或需巩固加深的基础知识,技能,数学方法),这是基本的,还要重视启发性,多解性,要少而精. ②合理安排 用于揭示应用规律的例题,要用典型性最强,又较容易的例题;巩固,深化应用规律的题,要由易到难,要有梯度性,联系性. (2)课堂实施(基本步骤): ①说明目的:指明这节例题课要解决什么问题,以集中学生精力,搞好师生配合. ②揭示规律:即通过个性(典例)揭示共性(解这类问题的规律),这是例题课讲得好坏的根本标志. 注意:最好引导学生自己去总结规律;必须要学生理解为什么这类问题有这样的解题规律,防止死记硬背. ③巩固练习

初中数学教学中创新教育的探索

初中数学教学中创新教育的探索 发表时间:2020-03-02T19:58:29.690Z 来源:《素质教育》2020年3月总第338期作者:张贞辉 [导读] 带领学生认识客观世界,进行全方面能力的培养是初中数学教学的基本意义。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第二中学255100 初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牢固树立创新意识,并采取有效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等,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一、初中数学教学创新的重要性 1.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带领学生认识客观世界,进行全方面能力的培养是初中数学教学的基本意义。特别是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可以从实践出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开拓学生的思维,并且学会用数学的语言去观察世界、归纳经验、总结事实,学会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去分析未知的问题。 2.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和经验。 在学生对课本上的数学问题理解、分析透彻后,教师可以采用一定的创新方式,使学生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经验对一些未知的、较难的问题进行分析、解决,这种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和发挥他们的知识和经验,以此来锻炼他们的思维空间,发展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数学智力等。 3.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身心健康。 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创新方式的教授数学知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并且在此过程中能够帮助塑造学生的身心健康,帮助他们发展和完善自我意识。初中数学教师应该抓住机会,在一个适合发展的阶段,全面地指导和提高学生的思维方式、创新能力发展,同时还可以创造性地培养、塑造他们的身体和心理,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转变教师教育观念 初中教育阶段,“应试教育”现象十分普遍,初中数学教学也没能避免,某些教师似乎也已经习惯于这种填鸭式的方法。因此,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要完成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仍然需要一个过程。在该过程中,首先便要求初中数学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接受创新型的初中数学教学思想,从而有方向、有计划地培养初中学生创新型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尽可能发掘学生的潜能,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除了要加快初中数学老师创新理念的转变,也要在师生之间建立起新型的、平等的关系,培养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新意识和思维发散的能力。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探索,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教的不仅仅是书本知识,更需要教学生如何“学”、如何更好地“学”。教师不能够替代学生进行思考,而应该设计更贴近学生的课程,通过正确有效的方式来创新教学手段。当学生对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分组进行交流和反思,从而有效地调整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能力。因此,教师需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给学生一定的自主发展空间,使所有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创造出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 四、注重教学过程创新 1.创新问题情境设置。 教师要积极创设一个恰当的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好奇和探讨问题的兴趣,从而加强灵活利用课堂上学到的数学方法、数学思维的能力,充分发散思维,采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们在仔细观察后提出类似的例子,从而了解具有这种结构的例子有无限个。教和学、师与生是辩证的统一,应相互促进共同进步。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教师对数学思维过程应认真对待,因为教师在教学这个辩证统一的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问题设置是教学过程的开始,这一过程务必需要引起初中数学教师的重视。 2.创新教学实际过程。 创新教学过程,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可采取的方式有创新课堂问题的提出方式,如:趣味数学题提出、歌曲提出等,设置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使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此外,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分层教学法,改革以往应试教育经常采取的“一刀切”方式,设计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提出更有针对性的问题,从而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训练,得到学习能力的提升。 3.创新课堂教学组织。 (1)创新课堂教学的组织方法,如向小组合作转变等。 (2)教师可以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数学学习实践活动,将创新教学扩展至更广阔的空间。 五、创新教学成果评价 数学的思想方法寓于数学的各个知识点当中,但又超出与数学知识的本身。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很有可能会出现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问题,此时恰当的教学成果检验方法,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教学成果的检验,初中数学教师应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即仅凭借考试分数来进行学生学习能力等的评价。首先,要针对学生的数学创造性和数学思维来进行积极的引导,设置出更利于考察学生思考问题方式和思维创造能力的题目,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数学思维以及创新力。其次,评价标准的制定,要以促进学生评价能力的养成为目标。这一能力是指学生积极主动地对人或事物做出判断的意识,实际上就还是利用已有的能力综合性分析问题和进行自我思考、自我发现、自我展示、自我创造的实践过程。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照本宣科、不生搬硬套,以此来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

结合初中数学教学实例谈一谈你是怎样进行创新教学的

结合初中数学教学实例,谈一谈你是怎样进行创新教学的? 平顶山市第四十三中学王冬有 教育教学过程是不断创新的过程,教师如果每次对同一课题的教学方法都是一沉不变的,那说明该教师没有注重提高自身的素质及对教学、对学生极不负责任的态度,教师只有不断的对教学进行探讨、寻找新的教学方法,才会使自身各方面的素质得到提高,才能实现教学的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与进步的灵魂。把创新教育融入教学,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挖掘教材中的创造因素,设疑启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育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造因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人的思维活动始于有待解决的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仅仅是教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善于发现问题,才能提出问题,思维活动才能得以展开。 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用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教材的原始思维思想,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还应通过对教材的多角度审视,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设疑启智,营造创新氛围,课堂教学中每一教学步骤都应像一个信息沟,层层递进,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或材料,设计适量灵活性较大的思考题,或让学生从同一来源的材料或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培养学生积极求异的思维能力。设计此类思考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争辩,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积极运用语言材料组织新的语言内容的积极性,又训练了学生从同一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的求异思维能力。当学生对这类讨论性问题产生兴趣时,他们会不畏艰难、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给学生创造学习的氛围,达到创新教育的目的。 当然,教师应具有创造性地驾驭教材的能力,鼓励学生质疑,对于那些平时特别是在课堂上敢于发表反驳意见的学生,要予以表扬,即使他们的观点是错误的,也要在肯定他们勇敢精神的前提下,与其一起讨论,加以引导,并纠正其错误观点。应该在启发,引导学生的质疑中去培养他们的积极思维与善于思维的创造精神。 培养自主探究,巧设创新探索机会。素质教育是培养21世纪新型人才的教育,学生需要获得学习知识和提高能力的科学方法。良好的学习方法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挖掘潜能。学生应该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让他们更好地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让他们在学习中学会如何去获得知识的方法,以达到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 主体性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的多边活动。师生间平等民主合作的交往关系,能使课堂更自由开放、更富有情境性,更能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在教学的设计和安排上必须更加注意教学方法新颖而有创意,以便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和激励全体学生主动参与,锐意创新。教师在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安排上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更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想方设法培养其独立获得知识,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 运用恰当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水平,是创造活动中的一种思维,创新思维既是发散式思维与聚合式思维的统一,又是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统一,是思维与想象的有机统一。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创新思维以其主动性、独创性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新授课教学模式 (一)复习旧知引出新问题 根据新知与旧知的内在联系,精要复习旧知(从数学思想方法上、知识的整体结构上,把握复习点),运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抓住数学研究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巧妙设置问题,激发迫切要求学习的需要,吸引学生高度注意(这里要注意紧扣新课题知识实质,精心设计好一个或几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连续性启发题,以题为线索,由此及彼,由浅及深地揭示课题)。这样既能促进学生在学习中注意知识联系,探索认知结构,又能使学生学会研究新事物的方法,理解学习新知的意义,强化继续学习的动力。 (二)学习新知解决问题 为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习,不能满足于简单地记住对知识的言语陈述,而是要求学生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并在适当的情境中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 在新知的学习中,教师要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充分调动学生运用旧知识去分析新问题,通过自己的思考作用,主动地获取新知识。其实,新旧知识不仅内容上有必然的逻辑联系,而且方法上也有雷同之处,完全可以按照教(解剖典型、交代方法、揭示规律)、扶(在教师指导下,引导学生试探着运用方法得出新知。)、放(学生掌握了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运用这一方法去独立获取知识。)的顺序,让学生主动地求得新知识。 (三)巩固训练与变式提高 训练是重要的,但要讲究科学,符合认识规律。练习题一般可分为三类: 1.环绕“懂”来安排练习,包括三种形式,即为讲授新知识作准备的准备性练习;为揭示规律服务的实验性练习和针对易错的所在安排的预防错误产生的练习。 2.环绕“会”来安排练习,目的是通过反复训练,使学生形成基本技能,实现由“懂”到“会”的转化。要注意引导学生以所学理论知识、思想方法来指导和检查自己的活动,要引导学生注意解题方法的合理和灵活性。 3.环绕“熟”来安排练习,目的是形成熟练技巧,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到所解习题与例题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不同质的矛盾。 (四)补偿小结与欣赏 1.在小结中应引导学生对新知识进行概括,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由具体经验的水平过渡到抽象概括的水平,要注意不仅概括结论,更要概括知识的发生过程。只有如此,才能使知识构建有序,才能明确知识的适用情境及其来龙去脉,也才能使知识迅速顺利的“迁移”。2.根据练习的检查情况,抓住共性的问题,有针对性对知识内容、解题策略、思想方法进行点拨。 三实现条件 (一)对教师要求 1.熟练地掌握和驾驭教材,明确重点、关键点,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选准问题的切入点。2.教师讲解应做到语言准确、生动形象、条理清楚,富有启发性,善于设“障”。 3.精心设计练习题,按照“懂”、“会”、“熟”的顺序编选。 4.要抓好信息反馈,及时补偿矫正。 (二)对学生要求 1应当具有适当的知识准备。 2应当具有主动加工的心理倾向。 3.有独立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习惯,勇于创新,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复习课教学模式

初中数学创新教学的创新与实践

初中数学创新教学的创新与实践 发表时间:2010-11-23T16:58:49.917Z 来源:《中国校园导刊》2010年第10期供稿作者:鲜晓艳[导读] 只有当学生真正沉浸在问题当中,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分析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鲜晓艳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在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基础上实现的,教师必须抛弃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模式,根据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策略,在良好的问题情景下,引导学生主动进行体验,拓辰思维空间,真正实现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养成。 【关键词】:数学;创新;实践;认识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作为教师,引导学生创新学习,首先要求教师实现教学创新,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锤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学的主渠道仍然在课堂上。通过几年来的教学教研实践,笔者谈谈如下几方面的认识: 一、更新教学观念,实施以生为本 教学观念的创新,就是要求我们在素质教育的人才观的前提下,实施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法。 作为教师,要重新审视教学对象,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l、课堂的开放使学生思维解放在教学中,教师应主动地开放课堂,从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去考虑教学创新因子,让学生的眼睛、嘴巴、头脑、双手以及学生的时间、空间开放。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口头表达的机会,有展示思维过程的平台。课堂的开放,首先,教师要尊重、理解、爱护每个学生,努力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和谐、宽松、求真的教学氛围,在课堂上真正建立师生平等的民主风气。其次,教师应该明确课堂开放的目的在于解放一切束缚学生思维的枷锁,挖掘学生创新的潜能,激发学生创新的热情。因此,作为教师要重视学生主动发展的愿望,把教学过程转化为学生发现创造的过程。 课堂教学要唤起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教师应确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像导演一样,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精心安排设计的教学活动,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教师“搭桥铺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探索实践,让学生实质性参与,深层次的思考感悟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真正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启迪、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数学修养。 2、尊重学生个性,创导标新立异 教学观念的创新,意味着教师要善于从多角度审视学生的思维过程。创新能力是创新的基础,表现为认知奇特、策略方法新颖、思维品质深刻。但是,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创新意识与能力有强弱之分,存在个体差异。因此,教师在创新教学过程中,既要考虑具有共性的一般过程,同时要不断挖掘游离于学生思维过程中的“火花”,设法引导学生敢于突破常规去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精心设计数学教学策略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传授给学生,学生必须依靠自身对旧知识、原有经验的积累主动地加以构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新知识养成的主动建构者。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但要充分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积极地引导学生完成对新知识的构建,同时要把学生的智力开发、学习方法的指导、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重要目标,以期在新的教学环境下促成学生完成更新的知识构建和能力的提高。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教师必须对数学教学策略进行优化。总的来说,应遵循如下几点:即教学过程情景化、教学内容结构化、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学组织层次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创建和谐、宽松的气氛,在帮助学生构建数学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要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到既有探索的艰辛,又有成功的喜悦。教师在备课时不应只着眼于某一堂课,而是要盘活整个章节或者整本教材,根据学生实际,针对性地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同时,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对不同情况的学生分层次进行教学,使得不同的学生都有相应的提高。 三、深化教学过程。注重问题解决 长期以来,由于受“ 应试教学” 的影响,初中数学教学过于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始终基于对教师的模仿而不能超越,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更是不足,实际应用能力远远低于解决常规数学问题的能力。创新教学的课堂教学,应从数学问题的提出与数学问题的解决入手,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关键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l、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参与体验一个好的问题,不应是一个单纯的数学问题,它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引起学生共鸣,并有解决问题的冲动。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变知识立意为能力立意,创设较好的问题情景。一般来说,创设问题情景,应注意几方面的原则:坚持问题情景与知识内涵的相关性;坚持情景设计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坚持问题情景的直观启发性;坚持问题情景的趣味性和教育性。教师可以通过生活、生产中的实例来设景;也可以通过数学故事、趣题来说景.可以通过设疑,引起认知冲突,揭示矛盾本质来设景,可以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寻找新旧知识的“最佳组合点”来设景;还可以通过教具模型、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来设景。有了好的问题情景,教师应不失时机引导学生进行体验,体验是一种唤醒,是一种激发,只有当学生真正沉浸在问题当中,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分析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拓展思维空间,培养创新能力 学生对于数学问题有了深刻的体验后,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知识的变化过程,问题的解决是一个复杂的综合过程,教师应该强化探索意识的培养,让学生的思维过程充分展现出来,数学中每个概念、定理的形成和发现,经历了前人长期的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创造,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时,重要的是突出知识的建立、发现的探索过程,一个问题的解决,同时是新知识新问题形成的过程,呈现在学生脑子里的应该是一个充满能动的再创造过程。(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奇章中学)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与信息化的教学模式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与信息化的教学模式 发表时间:2019-03-06T16:41:46.050Z 来源:《教育学》2019年2月总第169期作者:张有成 [导读] 教师要从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技能、兴趣及经验入手,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培养出独立思考研究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获取新知识和新技能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互助、交流的技能。 云南省腾冲市曲石中学679100 摘要:教师要从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技能、兴趣及经验入手,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培养出独立思考研究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获取新知识和新技能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互助、交流的技能。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教学新课程改革 近些年来,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改革和深入,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不断变化,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必须做到与时俱进。只有很好地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的目标和要求。要尽可能地通过解决当前学生面临的数学问题,慢慢地改善和创造出新型的学习方法和教学过程。教师要以学生在课堂中所表现出的积极性来评价这一堂课的成功与否。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才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创造思维能力,更好地获取数学知识,最终达到新课标要求下的终极目标。 一、从初中数学教学现状的分析,来更好地进行数学教学改革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数学方面的基础知识也得到了很广泛的运用,因此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了数学学科的重要性,数学方面的知识也成为当代公民所必备的文化素养和技能。但是从目前来看,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很多很多的问题:教师过于重视数学教学的结果也就是学生的数学成绩、数学知识的传授,而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数学能力和数学技能的培养;在文化上,教师更多注重的是传统文化的培养,但是忽视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最后往往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独立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此外,初中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习效率往往偏低,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所学的知识和内容,最后呈现的往往是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机械学习方法来进行低效率的学习,学生对数学的运用和理解等方面的悟性不高,不会举一反三,不会分析问题,不会独立思考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已经成为了当代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头等大事。教师要以学生为入手点,通过不断的培养,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分析问题,发挥以学生为主的作用。 二、教师通过运用信息化教学模式来提高教学质量 当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初中数学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授教,通过运用图片、视频等让学生在视觉上得到冲击,更有效地进行教学。这样就能很好地弥补传统教学过程中抽象知识的教学,使整个数学教学过程更加丰富多彩,从中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热情,也为学生学习能力方面的培养提供了一定的条件。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为初中数学教师提供了学习信息技术的机会,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好最新的教学技术,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让学生爱上数学课堂。 例如:在“二次函数的性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几何画板》软件为学生呈现出不同的二次函数,从而探究二次函数的性质。首先利用《几何画板》形成基础的二次函数y=ax2的图像,然后将参数由正数转变为负数,通过对比来让学生感受图形的变化,让学生从视觉上观察:当a>0时,二次函数的开口向上;当a<0时,二次函数的开口向下。然后通过改变参数“a”来让学生感受二次函数的开口大小与参数“a”绝对值的大小有着很大的关系。这样一步步地不断探究,通过感受参数的不断变化来总结二次函数的性质。教师通过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让学生从直观上观察出图像的变化,通过图像的运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理解函数的变化,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三、通过运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新的教育体系不断改革,教师越来越注重以学生为主,即学生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可以运用合作学习的方法来培养学生新型的数学理念和数学思想。 例如:教师通过开展“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做到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参加到整个教学过程和学习活动中。教师按照学生的学习程度、性格、兴趣等多个方面来进行小组的划分,要讲究公平、公正、科学,让组与组之间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竞争。这样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能力以及组织合作能力,更有利于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教师运用了新型、良好、丰富的教学手段,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应用知识方面的能力。因此,教师在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教学过程中,要试着教给学生解决问题、思考问题等一系列的数学学习技能,从而更好地掌握所学数学知识,最后体验到学习的快乐,爱上数学课堂,对数学产生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邓云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研究.湖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硕士学位论文,2006。 [2]马玉娇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探究.河北师范大学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