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基础模块下册教学计划

语文(人教版)基础模块下册教学计划
语文(人教版)基础模块下册教学计划

语文(人教版)基础模块下册教学计划

安排及要点提示

教学计划安排(59学时)

阅读教学:38学时,6个单元,18篇课堂讲读课文,6篇

课堂自渎课文。

写作教学:15学时,3篇大作文,4篇小作文。依据教材安排,大作文3篇为:记叙文1篇,议论文2篇(立论和驳论),请柬、发言提纲和广播稿3篇,其他1篇。

口语交际教学:6学时。

单元教学要求及要点提示

第一单元人与自然(8学时)

单元教学要求

1、阅读教学要求(4学时):阅读方法训练———引申与联想。要求训练学生在阅读时反复研读文本,理解文本的内容和主旨,对文中的意义进行发掘和创造,展开引申与联

想,从而获得自己的感悟。

2、写作教学要求(3学时):记叙文写作——人物、事件、景物。结合写作案例,从人物、事件、景物三方面把握记叙文的写作要求和方法。参照例文,指导学生写作训练。

①写出人物的个性:典型事件中表现人物个性;人物语言描写符合人物的年龄、经历、身份、文化教养等特点;要

有真实生动的细节描写。

②写出事件的波澜:巧设悬念;抑扬兴波;突然转折。

③写出景物的特征:白描勾勒,工笔描摹;动静结合,

情景交融;语言优美,善用修辞。

3、口语交际(1学时):体态语。了解体态语包含的范围(面部表情语言、手势语言、身姿语言),掌握使用体态语需遵循的几点要求。结合具体情景,配合有声语言,指导

学生体态语的运用。

使用体态语需遵循的要求:①言行同步,服从内容需要。②一举一动,切合场合对象。③大方得体,讲究风度文雅。④特别注重使用“微笑语”。

课文教学要点提示:

一、壶口瀑布(2学时)

1、解题:壶口瀑布

(壶口瀑布相关视频:

https://www.360docs.net/doc/7c8443725.html,/programs/view/uPS91gq2VVo/

https://www.360docs.net/doc/7c8443725.html,/u/vw/1369116 https://www.360docs.net/doc/7c8443725.html,/b/13605786-1381536523.html)位于陕西省宜川县境内,黄河象一条腾飞的巨龙,穿行在西北黄土高原的秦晋大峡谷中,当流经壶口时,黄河从舒缓宽阔约400多米的河床陡然收缩跌落至宽40余米的深槽,这深槽形似巨壶,“壶口”由此得名。瀑布涛声轰鸣,水雾升空,惊天动地,气吞山河,为黄河第一大瀑布,也是我国仅次于贵州黄果树瀑布的第二大瀑布。

2、把握课文主题:

《壶口瀑布》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游记散文。作者梁衡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从黄河的“挟而不服”、“压而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中,赋予了黄河一种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民族

精神。

3、理解基本内容:

《壶口瀑布》中壶口瀑布先声夺人,气吞山河的气势以及水雾幻化出的彩虹,引发了作者澎湃的激情,表达了作者无比热爱美丽山川的真挚情感。更是作者对黄河在壶口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的“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的精神由衷地赞美。作者从水的世界顿悟出人的世界,从水的精

神顿悟到民族的精神。

4、段落和结构:

课文分二个部分:

第一部分(1-2自然段)写雨季的壶口瀑布,被它先声夺

人的响声所震撼;

第二部分(3-6自然段)写枯水季节的壶口瀑布,气势壮

观,催发了作者的顿悟;

季节声势景感

雨季(铺垫和隐隐如雷

震耳欲聋

(刚)

“上面的水

还是一股劲

地冲进去,

水浸沟岸雾罩

乱石

(惊心动魄)

危险、气势磅

礴、令人胆战心

渲染)略写

冲进

去……”

撼人心魄的壮美

旱季(借物喻人赋予水以人的情感)详写

隆隆冲

去、轰然

而下

(刚)

汩汩如

泉、潺潺

成溪、哀

哀打漩、

如丝如缕

(柔)

“其势如千

军万马、互

相挤着、撞

着、推推搡

搡、前呼后

拥、撞向石

壁、排排黄

浪霎时碎成

堆堆白

雪。”

“凝重”

“猛烈”

“龙槽”“深

不可测”;大

水“向龙槽隆

隆冲去”时

“被跌得粉

碎,碎成点,

碎成雾”。大

水“向两边涌

去”时,“平

平的,大大

的,如飞毯抖

落”。

(波澜壮阔)

“柔和之中只有

宽厚绝无软弱,

当她忍耐到一定

程度时就会以力

相较,奋力抗

争。”有坚韧不

拔的精神。

雄伟壮阔、刚柔

相济

如:“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

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于是洪流便向两边用去,沿着龙漕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

如一卷钢板出轧”。

“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

7、写作特点:描写瀑布时作者用词精炼、传神、具有震撼力;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描写景物时借景抒情,借物喻人等表现手法的运用,在议论与抒情中更好的升华了主题,让我们在品味壶口瀑布所蕴含的真谛时,展开联想,接受荡气回肠的精神洗礼。

8、拓展思考:

黄河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正像一个人经历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请大家谈谈在你周围有哪些体现出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精神的人和事。(或者结合自己经历的磨难谈谈现在的你具有怎样的性格?)

9、应用训练

(1)为课文第四自然段配乐并朗读。

(2)课后要求学生摘录文中最打动自己的语句,并写出你

的感受。

(3)文中对黄河的描写很具震撼力,用词精炼、传神,模仿作者的写法也来描写某一处山水。

(4)作者认为黄河的性格是伟大的,却仅仅在一个特定的地点“壶口”才显现出来,请你围绕“水”展开联想,写出“水”带给你的哲理性的思考。

10教学建议:

阅读教学中可围绕下列问题展开讨论

(1)壶口瀑布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黄河在这里仅仅展现它的阳刚之美吗?

(3)为什么作者将水的各种形态与人的各种感情联系起

来?

(4)通观全文,作者只是向我们介绍壶口瀑布这一风景名胜吗?他在写景中蕴含了怎样的情感?

二、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里(1学时)

1、把握课文主题:本文是一篇散文,作者采用了内心独白的方式,袒露作者与大自然交流的感悟,表现他“甜蜜而深邃的幻想”。他认为,在自然的怀抱里,人可以暂时忘却尘世的烦恼,自然人性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复归。这篇文章即写作者逃脱人世的扰乱,走进大自然中的愉快感觉以及由

此引发的丰富联想。

2、背景介绍:16~18世世纪是法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后半期在法国历史上称为

“旧制度”。

3、认识了解作者:卢梭(1712——1778)是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卢梭主张国家属于人民。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等。(以下内容教师可以有选择的进行介绍)(1、酷爱读书:2、独立谋生:3、崇尚自然:经由一位朋支的介绍,结识了华伦夫人。他原以为华伦夫人是个老态龙钟的丑老婆子,不料她却是一位满脸和气、风韵十足的年轻女子。这使他大感惊讶和激动,正是这位夫人影响了他日后的生活。

卢梭听从华伦夫天的劝告,开始他的远途旅行。这也正适合他那早已形成的漫游癖好,他觉得这样的年纪就有机会爬山越岭,登临阿尔卑斯山的高峰,真是件美事。一路上,卢梭心情十分愉快,没有什么可担心的。这次旅程虽短,但卢梭喜爱自然风光,沿途的美景尽收眼底,他将感情寄托于大自然,虽然身处漂泊之

中,却没有精神空虚之感。凡是映入卢梭眼帘的东西,都令他内心感到一种醉人的享受。大自然的奇伟、多彩和实际的美,深深地影响了卢梭的人生观。

以后他又经历了多次旅行,不论是旅途中的美景,还是乡村的田园生活,仍使他陶醉着迷。他热爱自然,崇尚自然。“他最伟大的教师,并不是任何一种书籍,

他的教师是'自然'”。

4、隐居著述:1756年,44岁的卢梭接受朋友的馈赠——一座环境优美的乡村小房子,开始了他的隐居生活。卢梭隐居6年之中,写了许多著名的著作,有政治学名著《民约论》,这是世界政治学史上著名的经典著作之一;他的政治观点,对后来的法国革命产生了很大影响。教育学论著《爱弥儿》,简述了他那独特而自由的教育思想,这是一部儿童教育的经典著作,虽然卢梭在世时,曾因此书而遭受攻击,但其独到的教育思想,不但对后来的教育学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其民主自由的思想也成为法国大革命的动力。

5、横遭迫害:按照法国当时的习俗,一本书出版之前必须经过某些知名人士的传阅。《爱弥儿》经过外界传阅后,顿时成为大家争论的中心。令人奇怪的是,卢梭这本天真无邪、充满灵感和独具创见的教育学著作,反而被外界视为异端邪

说,还被法国法庭列为禁书。

一天晚上,卢梭正在床上阅读圣经。有人送信来,说法院明天——就要派人逮捕他,最高法院判决将《爱弥儿》焚毁,并立即发出逮捕令,要将卢梭打入监牢。不得已卢梭只好告别朋友,离开法国去了瑞士。不久这个国家也命令他在一天之内离开瑞士领土,尔后卢梭又搬到普鲁土国管辖的地区。与此同时,欧洲读者不断来信,女士、年轻人和年轻的哲学家纷纷来函,请求卢梭给予指导,这使他在精神上受到很大鼓舞。以后,卢梭又应英国哲学家休谟的邀请,去了英国,终因与休谟之间的分歧愈来愈大而离开英国。他不得已改名回到法国,重新过隐居的生活。流亡生涯、不安宁的岁月并未影响到卢梭的著述。他先后著有《忏悔录》、《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遐想》、《山中书信》、《公民的情感》等著

作。)

4、反复诵读:品味作者轻盈而真挚的语言,感受作者陶

醉自然的心境,享受自然的快乐。

5、文章主要写作特色:语言优美,联想丰富、形散神聚

6、阅读指导建议:先整体感知,初步感受作者内心独白

式的语言,再配乐朗读,体会作者向往自然、陶醉自

然、崇尚自然的内心世界,品味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作者产生的联想以及由此产生的对自由、简单、朴实生

活的向往和追求。

7、拓展思考:

走出教室,来到大自然面前,你会产生哪些想象和联想

呢?

8、应用训练

(1)结合近期学习生活及社会实践,思考当我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竞争与压力时,要如何面对?如何调整自己?

(2)18世纪的卢梭“崇尚自然”,请结合生活写出21世纪的我们是如何“崇尚自然”的。

三、藏羚羊跪拜(1学时)

1、把握课文主题:“藏羚羊跪拜”呈现了最圣洁的母爱,并因此反衬出人类为了满足一己之私欲,冷酷无情地屠杀生命的罪恶。从而教育孩子关爱生命,懂得人与自然和谐

共处的道理。

2、藏羚羊的资料介绍

藏羚羊主要分布在我国青海、西藏、新疆三省区,是我国一级保护濒危动物,主要生活在高原荒漠一带,如藏北的羌塘,青海的可可西里,以及新疆的阿尔金山一带令人类望而生畏的无人区。它们形体优美,性格刚强,动作敏捷,善于奔跑,被人们誉为“高原精灵”。由于人类的非法捕杀,藏羚羊的数量越来越少。

3、课文分析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到底是谁?你为什么这样认为?

A、由藏羚羊的动作描写、神态描写感受母爱。

分析(1)找出描写藏羚羊的哀求时的动作、神态加以分析

藏羚羊的期盼、悲痛、害怕、无助、恐惧……

讨论交流:这是母羚羊的最后哀求,可惜它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让我们想象一下,如果你是这只藏羚羊,你在这最后的时刻,会对老猎人说什么呢?

B、由老猎人的心理描写、细节描写感悟人性美。

分析(1)老猎人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

找出文中描写老猎人的句子品析细节描写、动作描写对表现心理的作用。

老猎人的举动:瞅见藏羚举枪瞄准扣下扳机开膛破腹

半途而停葬羊埋抢

老猎人的心理:兴奋不已心头一软忐忑不安吃惊、明白追悔莫及深深忏悔

老猎人的形象:经验丰富、枪法精准;性格豁达,崇尚自由;有爱心的。

分析(2)如何理解“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这句话。

分析(3)思考“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动物在内,都是神圣的。”这句话的含义。(谈谈对母爱的理解)思考:本文哪部分最让你感动?为什么?

4、拓展训练(任选其一)

(1)如果藏羚羊在跪拜时会说话,他会对老猎人说什么?

(2)如果给你一个机会,你有什么话想对老猎人或藏羚羊说?(3)如果你是老猎人,结束了打猎生涯后,你会去哪儿?

5、应用训练

(1)请你设计一则保护动物或珍爱生命的公益广告语。结合实际谈谈我们如何珍爱生命。

(2)老猎人从此在藏北高原上消失了,也一定给大家这样的感觉。他消失了,去了哪?又做了些什么?结合课堂讨论内容,请续写老猎人的下落,300字左右。

(3)爱好影视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课后观看影片《阿凡达》或《可可西里》,写下观后感。

第二单元生命真谛(10学时)

单元教学要求(6学时):

1、阅读教学要求(6学时):阅读方法——揣摩与品味。要求读者从文章的整体出发,披文入情,深入到文章的内部去分析,或静思默想,或圈点批注,或深情诵读,或交流讨论,潜心会文,反复涵泳,体会文章的妙处。

2、写作教学要求(3学时):议论文写作——观点、材料、方法。要求观点正确、鲜明;学会选择充分而恰当的材料证明论点;掌握几种常用的论证方法。在此基础上,参照例文,指导学生写作训练。写作训练可以自主设计话题和题

材。

论点:①正确。②鲜明。

论据:①典型。②充分。

论证:①举例论证。②引用论证。③对比论证。④比

喻论证。⑤类比论证。

3、口语交际(1学时):调解。通过训练,使同学们

学会调节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或纠纷。

调解要求:①保持中立态度。②净化调解环境。

③指出不妥之处。④消除对立情绪。

课文教学要点提示:

四、人生三步骤(2学时)

1、领略人生的三个层次以及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人生三步骤》将人生分为三个步骤或三个阶段,即一为“生活”(外在表征);二为“行为与事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所在);三为“德性性命”(生命的最终归宿)。三个层次三种境界。

2、反复诵读,品读课文中对于生命的一些独到深刻的见解。如①生活应该在外层,生命则在内部,生命是主,生活

是从。

②安是人生中第一个重要的字……富贵贫贱只是人生的一种境遇,而我们要的是安与乐。只要我们的行为合乎我们的天性,完全可以不问境遇自得其乐。

③做人第一要讲生活,这是物质文明。第二讲行为与事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人文精神。最高的人生哲学讲的则是德性。德形是个人的,同时也上古今人类共同的。人生

的归宿也应在此。

3、文章主要写作特色:

①对人生的谈论立意于中国传统文化,立意高远,思想

深邃。

②论述过程中语气随和,深入浅出。

③自然朴实而又充满情感的语言。

4、阅读指导建议:先整体感知,领略人生的三个层次;在此基础上,反复品读,把握每一个层次着重强调了什么,三个层次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然后迁移阅读,觉的自己的人生处于哪一个层次,你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有哪些新的认

识。

5、应用训练:请结合职业生涯规划课所学的知识,写一

篇小短文——《我的人生规划》.

五、淡之美(2学时)

1、理解作者阐述的人生淡美的境界。淡作为人生的一种生存方式,蕴涵着人生的大智慧。它是进取中的从容自如,荣辱不惊,乐观豁达,舒展大气。他是历经人世沧桑后的经验和感悟,是抛缺私欲和狭隘之后的旷达和洒脱,是了悟生命真谛之后的升华和飞跃,淡,可以让我们除去心头的浮

躁。

2、分析文章的行文结构

本文结构清晰,开篇提出观点——淡,是一种至美的境界。接着由淡妆的美谈起,然后写自然西湖的淡美,水墨画的淡美,茶的淡美,最后上升到对人生和禅理曾面淡美境界的阐述,在浓与淡的对比中表明作者的态度。

3、揣摩和品味富有哲理句子的涵义。如下列几句:

①没画出来的,要比画出来的,更耐思索。

②尤其落到自己的头上,一旦要依仗什么自画像时,倒是

宁可淡一点的好。

③其实,看的淡一点,可为而为之,不可为而不强为之的话,那么,得和失,成和败,就能够淡然处之,而免掉许多

不必要的烦恼。

4、教学建议

①作者推崇“淡之美”,但并不否认“浓之美”,正如文中所说:“浓是一种生存的方式。淡,也是一种生存方式。两者,因人而异,不能简单的以是或非来判断的。”因此对于青春期的学生,不能一味的强求接受“淡之美”,在让学生理解人生淡美境界的同时,允许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

方式。

②引导学生在与人相处时,对待生活中的一些褒贬问题

时,要采用淡之美的观点来释放自己的心灵空间。

六、石缝间的生命(2学时)

1、把握小说的主题:本文是一篇有着强烈哲理意味的状物散文,主题鲜明,歌颂了困境中顽强拼搏的生命力,诠释着生命的崇高和倔强。生命有时无法选择自己的境遇,既然无法选择境遇,就选择坚韧和顽强。

2、品读文中描绘的三幅生命画卷:

①无名的野草:在不可能存活的地方存活了,在几乎不可

能的情况下奇迹般延续着物种的繁衍。

②苦苦的蒲公英:改变自己的形象,发展着生命的

根,长成柔韧而强固的筋条。

③参天的松柏:向上扭曲、旋转、伤痕累累,盘根错节,终于在不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里为自己占有了一片天

地。

3、把握“石缝间的生命”具有的精神?

“石缝间的生命”具有在艰苦乃至恶劣的环境中,不失生命的尊严、顽强拼搏、创造辉煌的精神。

4、作品的艺术特色:

《石缝间的生命》从全文而言,是借小草、小花、松柏写生命力的坚韧和顽强。这就叫做“托物”。在作者的笔下,作者表现石缝间顽强的生命,笔力集中在特征分明的“根”上。这生命之根,凝聚了作者的情感,也将引发作者

的议论。这就叫做“定向”。在“定向”的同时,作者对所托之物进行了精美的、充满情感的描写,努力地逼真地表现出了所写之物的外貌形态——很明显,这是为了下一步的抒情与议论。这就叫做“蓄势”。然后作者用大量篇幅,海潮般地倾泄出心中的感悟。他赞叹立足于石缝间的生命的价值,他评说石缝对于锻炼生命的意义,他希望一切生命都应敢于去寻求最艰苦的生存环境。原来,写小草、小花、松柏并不是为了表现它们,作者将它们作为自己情感的化身,演绎出丰富深刻的情与理。这就叫做“开掘”。所以“托物言志”的文章是可以这样来写的:选定事物→思考定向→

描写蓄势→开掘议论。

5、教学重点难点:理解石缝得的生命的生长特点,了解作者所赞美的精神与讴歌的人。学生能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在逆境中顽强拼搏的人文精神。

6、教学建议:

对学生进行顽强拼搏精神教育应避免空洞的说教,假、大、空的教育收不到应有的效果,还会带来负面影响,让人产生反感,所以在教学中应特别注意两点:一是营造美的氛围:音乐、教师诗一般的语言、学生情感投入的朗读等,共同组成一个感染人的美好氛围。二是联系学生实际:结合生活体验,实实在在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切忌拔得过高。对课文的基础知识作一般性的学习即可,不必抠得太死。不能支解文章,挖掘每句话的含义,这会影响文章的整体美感。应该在创设的美好情境中多读课文,交流、体会、认识,注重对学生美好情感的熏陶

7、应用训练——讨论。有人说,我们生活在幸福的年代,幸福的家庭里,因此不再需要像石缝间的生命那样顽强拼搏的精神了。又有人说,现在的孩子生活太优越了,需要对他们进行挫折教育,让他们尝尝苦头。你赞同哪一种看法?如果不赞同,谈谈你的看法。

第三单元人文情怀(8学时)

单元教学要求

1、阅读教学要求(4学时):阅读方法——精读与泛读。理解运用两种阅读方法的目的与意义,并能引导学生在本单元的阅读教学中运用两种方法。

2、写作教学要求(3学时):

一般了解立论和驳论这两种论证方式。重点把握立论和驳论的写作方法和要求。参照例文,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践,重点指导学生进行驳论的写作训练。

3、口语交际教学要求(1学时):

理解提问在口语交际及社会交往中的作用。把握提问的一般原则和方法。结合学生学习生活和专业实践活动,创设情景,设计提问提纲,开展提问训练。

课文教学要点提示:

七、咬文嚼字(2学时)

1.文化常识:简单了解朱光潜及其作品,在中国美学史上的地位(我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

2.解题:成语“咬文嚼字”出自元代无名氏杂剧《劝夫杀狗》:“哎,使不的你咬文嚼字。”《现代汉语词典》对这个成语的解释是:“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儿而不领会精神实质)。”本文的含义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练。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3.把握文章主体两个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举郭沫若改台词、王若虚改“李广射虎”、“推敲”这三个例子说明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第二部分讲文字联想意义的使用,有“点铁成金”和“套板反

应”的两面性。

4.通过对以下句子的阅读把握文章的中心第三段:“……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练。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

想和情感。”

第五段:“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

‘推敲’。”

第七段:“语言跟着思想情感走,你不肯用俗滥的语言,自然也就不肯用俗滥的思想情感,你遇事就会朝深一层去想,你的文章也就真正是‘作’出来的,不致落入下

乘。”

第八段:“我希望读者从这粗枝大叶的讨论中,可以领略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文学是艰辛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出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5.分析文中所举事例要证明的道理(1)“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一句的修改:不同句式,

不同意味

(2)《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增减文字,意味不

(3)“僧推月下门”一句的推敲:不同字眼,不同意境(4)《惠山烹小龙团》三、四句的剖析:用联想义,意

蕴丰富

(5)“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述:滥词旧语,毫无新意

6.掌握主要艺术手法

即举事例,讲道理。不举例子,道理是空的;例子不典型,道理也不透彻;例子解说不好,道理也讲不好;例子不充分,道理也不充分。本文例多,又分析精辟,令人心悦诚

服。

7.教学建议

《咬文嚼字》是一篇内涵丰富的文艺随笔。作者旁征博引,论述了阅读及写作时应该“咬文嚼字”的道理。读者从中既能获得丰富的知识,又能得到深刻的启示。

(1)课文内容和文字可能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困难,因此教学中应让学生通过关键句理解作者所说“咬文嚼字”的道理,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提炼作者的主要观点。

(2)品味作者所举事例,请学生结合自身阅读与写作实际,谈谈这些例子带来什么启示。

(3)作者提倡阅读与写作应该有“谨严精神”,其实做人、做事都应该有这种精神,请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或专业学习,谈谈这一观点所带来的启示。

八、获得教养的途径(1课时)

1.把握文章的观点及意义:作者认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肯定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

2.细读下面这些句子,理解作者的观点:(1)为获得真正的教养可以走不同的道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

(2)对每一部思想家或作家的杰作的深入理解……不是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而是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

(3)读书绝不是要使我们“散心消遣”,而是要使我们集中心智;不是要用虚假的慰藉来麻痹我们,使我们对无意义的人生视而不见,而是正好相反,要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

(4)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

(5)因为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那就是个

性或人格。

(6)让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吧!但单靠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是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而必须读杰作。

(7)当多数缺少天赋的人将自己的阅读能力很快就只用来读报上的新闻或商业版时,少数人仍然为字母和文字的特

殊魅力所风魔。

(8)我们越是懂得精细、深入和举一反三地阅读,就越能看出每一个思想和每一部作品的独特性、个性和局限性,看出它全部的美和魅力正是基于这种独特性和个性。

3、教学方法提示

读课文,找出文中能够体现作者关于读书对修养的意义及读书经验的观点的句子,在充分理解作者观点的基础上,让学生自我反思,开展讨论,发表自己的读书感受。切不可离开教材,在没有充分理解作者意图的情况下让学生完全没有目的地漫谈。可以设计以下话题供学生讨论:

①什么是真正的修养?获得教养的途径是什么?

②为什么要“研读世界文学”?

③为什么读书不在于数量,而在于读得“更精”、“更

深”?

④应抱着怎样的态度去读杰作?

⑤通过读书,有了知识,有了文化,是否一定就有“教

养”?

⑥学好了专业课,是否等于有“教养”?

⑦作者提倡个性化的阅读,那么,你认为任何个性化的

阅读都是正确的吗?怎样做才能使个性化的阅读正确?

⑧你有没有“旧书不厌百回读”进而“常读常新”的读书体会,能不能说说?还可以向学生推荐以下几种关于阅读方法介绍的书籍或文章:《青年人的阅读》(余秋雨)、《如何阅读一本书》([美]莫提默·J·艾德勒查尔斯·范多

伦)。

4、教学建议

本文是节选的一篇文化随笔,全篇围绕“读书”展开,从作者的写作意图及学生实际来看,应主要弄清以下两个基本问题:1、读书之于修养的意义(即“读书的妙处”);

2、读什么书和怎样读书(即“读书的经验”)。对于文中“修养”与“教养”两个内涵互相交叉的概念,不必过于细究。应在深入领会作者意图的基础上,从读书的方法上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从情感上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欲望。因为“读书”是一个开放性较强的话题,因此在教学中,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强调对问题的探究,包容学生不同的观

点和独特的体验。

九、红楼点滴(1课时)

1.把握文章的层次结构:点滴一谈课堂的“散漫”,点滴二谈学术风气的“严正”。然后又分别从各方面说明各层次所表现的主题。课堂的随随便便,先说不应该上课而上课的情况,这里面分三个方面;再说该上课而不上课的情况,这里又有三种情况。教学的严正,先谈教师之间如此,再谈

师生之间也是如此。

2.概括叙事与说理相结合的特色。在层次递进过程中,又分别对事件进行因果分析。如课堂散漫,不该上课而上课

的情况出于几方面的因缘和合;该上课而不上课的情况出于教师和学生双方面的原因。在说理过程中,又分别举事例进行说明分析。如教学的严正,“忠于己信,当仁不让”的红楼精神,“坚持己见,也容许别人坚持己见”的红楼传统,“你干你的,我干我的,各不相扰”的红楼容忍风气。

3.抓住关键句看老北大:“一般人谈起北京大学就想到蔡元培校长,谈起蔡元培校长就想到他开创的风气──兼容并包和学术自由”,“点滴一谈的是红楼散漫的一面。还有严正的一面”,“可见都是忠于自己的所信,当仁不让的”,“这是红楼的传统,坚持己见,也容许别人坚持己

见”,等等。

4.分析《红楼点滴》笔下充满感情的形象。对于校长、名师、青年学生、校外评论的人,作者都以朴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客观地赋予同样感情。作者饶有兴趣地谈论教师间和师生间的一些学习和生活趣事,但是并没有厚此薄彼,他并没有站在某一方的立场,没有对名师仰视,也没有对其他人贬低,而是以同样饱满的情感回忆这些曾经发生在身边的可爱人的可爱事。甚至对校外人士的评论,也平实地陈述,然后以自己的亲身体验述说自己的观点和认识。在描写梁思成讲完课与学生商量有关考试的事时,问话、“恍然大悟”、“笑了”、“大揖”等赋予了丰富的形象。再如林公损“照例是喝完半瓶葡萄酒,红着面孔走上讲台。张口第一句就责骂胡适怎样不通”、“气坏了”、“气才消了些”、“满足了”时表现出的形象尤其突出。还有师生间涉及某学术问题时坚持己见互不相让,作者也以饱含的情感不失偏颇

地表现师生的形象。

5.了解作者朴实、简单、近于笑谈的语言特色。它是一篇随笔,所以在语言的用法上,以简单直白来陈述平铺。随便却也不失风雅,平淡却不失生动。“买硬席票而坐软席车,于是都踊跃地来旁听”、“这类不上课的人,上课时间多半在图书馆,目的是过屠门而大嚼”、“唾面自干”、“杠子”、“木戳”等通俗直白的语言,更切近于生活也更平易近人。“听讲的人报之以微笑,而散”、“(补考)评分,写六十,打折扣,自然不及格”句式简单却生动。

6、教学建议

本文选自张中行先生《负暄琐话》,原文共五个部分,本文是其中的前两个部分。张中行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对

母校怀有深厚感情,写了不少有关老北大情事的文章。本文第一部分写北大课堂的“散漫”,第二部分写北大学术风气的“严正”。两个部分从不同方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北大校风,表现了当时“北大人”的独特性格,让一些著名的历史人物“活”在当今的读者面前。文章结构清晰,阅读时应从理清文章思路入手,概括两个部分分别反映的北大风气,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风气所反映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北大理念,即自由思想的空间,容忍异己的境界,独立坚持的

精神,挑战权威的勇气。

第四单元职场哲思(6学时)

单元教学要求:

1.阅读教学要求(3学时):

推敲与质疑—反复斟酌、考虑课文关键词语、重点段落,深入分析课文课文中的观点、看法、结论并提出疑问,再运用辨析、讨论等方法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形成职场认

识。

2、写作教学要求(2学时):掌握请柬的写作格式和注意事项,参照例文指导学生写作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请柬。

请柬的形式:①横式写法

②竖式写法(从右边向左边写)

请柬的构成:标题、称谓、正文、结尾、落款。

写作请柬的注意事项:①内容简洁、明确

②请柬要十分注意礼貌问题

③装帧精美,有艺术性

④注意请柬的发送方式

3、口语交际教学要求(1学时):推销。通过训练,使

同学们学会推销自己的产品。

推销的基本要求:①诚信待人,态度积极主动

②知己知彼,适应顾客需求

③文明得体,运用推销语言

④灵活巧妙,善用推销技巧

课文教学要点提示:

十、创造宣言(1学时)

1.理解观点及思想意义:这是一篇驳论文。其基本观点

是:“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鼓励我们要审视自己,坚定信念,努力做一个成功的

创造者。

2.把握课文的议论思路:一、引出议论话题—创造。作者运用宗教家造神、美术家罗丹造石像与教育者不造神、石像正反对比引出创造的话题。二、反驳“不能创造”五种错误观点。针对“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年纪太小,不能创造;我是太无能了,不能创造;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于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五种错误观点,作者列举了大量的典型古今中外事例和名言警句加以反驳,最后得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结论。

3.议论方法:举例论证(莫扎特、爱迪生、帕斯加尔、

曾参、惠能、唐玄奘)、引用论证(惠能、歌德)。

4. 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基本观点和论证思路。

(2)引导树立自信心

5.教学训练设计:(1)选择社会生活中感兴趣的热点话题,运用举例和引用等论证方法阐述自己的观点(2)列举身边成功创造者的案例,并结合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6.教学建议:教师引导学生对我们能否创造展开讨论。并要求学生运用事例或者名人名言等方法论证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书中的古今中外事例和名人名言确立“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论点,使学生学会运用举例和引用两种论证方法,同时对学习、生活充满

自信心。

十一、迎接挑战(1学时)

1.解题:迎接挑战

《迎接挑战》是美国近代金融史上最著名的金融巨头约翰·皮尔庞特·摩根给即将踏上工作岗位的儿子写的一封情真意切的信。以迎接挑战作为标题主要是告戒儿子步入社会,面对严酷的现实,看不见硝烟的战场,要作好准备。

2.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及意义:信的内容情深意切,说理透彻。其中对孩子的建议和希望是父亲一生的工作经验的总结和积累,也是为儿子面对挑战时提供的对策和办法,极其宝贵。对孩子的要求和嘱托,其实质是刚踏上工作岗位的

年轻人应该具备的职业品质。

3.了解作者:约翰·皮尔庞特·摩根(John Pierpoint Morgan Sr.,1837年4月17日-1913年3月31日),美国银行家,也是一位艺术收藏家,美国近代金融史上最著名的金融巨头,被称为财大气粗的世界债主、华尔街金融大

鳄。

4.分析课文

(1)梳理课文内容

A父亲对儿子说话的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

明确:

①父亲对孩子的建议(共9个方面)。

②父亲对孩子的要求。走上工作岗位后要明确目标,不断学

习,以工作为快乐。

③提出希望,希望孩子成大器,一年后用最好的成绩向父亲

回报。

B从父亲的话中可以看出父亲是怎样的人?

明确:父亲是一位继承家族传统,刻苦经营和创造,事业成功,创业经验丰富,态度谦和,对孩子要求严格的人。

C父亲希望儿子成为怎样的人?

具体内容见教学参考用书。

D父亲对儿子提出哪些建议和希望?

共9个方面。具体内容见教学参考用书。

希望:

具体内容见教学参考用书。

5.应用训练:

①教学中应多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多给一些时间,让学生在相互讨论中,理解父亲的建议、希望和要求,并内化为

自己的生活工作经验。

②巩固写信的格式,每人给自己的父母写一封信。

十二看吧,我终于办到了(1学时)

1.了解作者:刘墉,号梦然,1949年生于台北,祖籍北京,画家、作家。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博士研究生、圣若望大学东亚研究所硕士,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学士,曾任美国丹维尔美术馆驻馆艺术家,纽约圣若望大学专任驻校艺术家、圣文森学院副教授,现任水云斋文化事业有限公司负责

人及专业作家、画家。出版中英文著作六十余种,在世界各

地举行个展三十余次。

“刘墉精品书坊”重新组合刘墉作品精华,分为六卷出版,分别是纵横卷、花季卷、漂泊卷、情爱卷、励志卷和红尘卷,本文选自励志卷。这六卷是迄今为止国内第一套刘墉作品精华结集,其中特别收入了刘墉先生提供的许多他的最新也是弥足珍贵的生活图片,并附有《刘墉大事记》及《刘

墉著作年表》。

文学创作

据台湾最大连锁书店"金石堂"统计,刘墉为十六年来台湾畅销书作家之冠,2003年仍居台湾畅销书之首。他的文学作品在中国大陆销售超过千万册。著有《萤窗小语》、《人生的真相》、《超越自己》、《创造自己》、《肯定自己》、《我不是教你诈①②③④》、《杀手正传》、《那条时光流转的小巷》、《你不可不知的人性①②》、《把话说到心窝里①②》、《迎向开阔的人生》、《母亲的伤痕》、《不要累死你的爱》、《跨一步,就成功》、《花痴日记》《刘墉山水写生画法(中英文版)》、《白云堂画论画法(中英文版)》等文学、艺术小说诗歌文学作品七十余种。

绘画艺术

一九七八年由国立历史博物馆推荐,前往美国讲学,曾应邀在世界各地举行个展近三十次,作品由国立历史博物馆、国父纪念馆、中正纪念堂、美国诺克维尔市政厅、德国亚东博物馆、美国加州工艺博物馆等地收藏。在艺术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独创喷染皴擦法,将现代喷墨技巧与传统国画皴擦法结合,产生阴阳立体的如梦氛围。刘墉的没骨花鸟尤为精妙,曾被国际艺评家称赞有过于恽寿平。

新闻戏剧

制作并主持电视新闻节目“实事论坛”曾获金钟奖;并被台湾的综合电视周刊读者票选为“最受欢迎的电视记者”。戏剧方面,曾主演《红鼻子》、《武陵人》等多个舞台名剧,并获得话剧欣赏演出委员会颁发的金鼎奖。

2、把握本文的议论中心:压力无处不在,当一个人面对压力时,只要坚定信念,就一定能冲破压力,取得事业的成

一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一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0名,有6学习后进生。经过第一学期的学习, 部分学生能认汉字500字左右,其中极少数同学能认800——1000 字左右。每生能写汉字100字——150字之间,少数能写200字左右。对偏旁部首的认识不熟。汉语拼音巩固率一般,音序清晰,这 为本册的音序查字典法打下了基础。写字姿势正确,但有3——4人 因身体原因及习惯不良,需再加强写字习惯的督促。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较好,阅读时不出声、不指读。本学期将进行每天中 午半小时的阅读时间,再加大阅量。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8个单 元8个专题,分为8组:多彩的春天、家庭生活、保护环境、快乐 的夏天、动脑筋想办法、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我们都有好品质、 我们身边的科学。8个专题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 育价值,把知识、能力、方法、情感融为一体。每个专题内涵都必 将宽泛,避免了教材内容的局限性。每组包括1课“识字”、4—5 篇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有机的 整体。识字课包括词语、三字经、对对子、谜语、谚语、诗歌等多 种形式。课文共34篇,内容丰富多彩。“语文园地”包括4个栏目:我的发现——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主要是 识字的方法;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段篇;口语 交际——与专题联系,在双向互动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展示台—— 给学生提供展示学习所得的舞台。本册识字的编排,继续实行认写 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全册要求认识550个常用字,会写250个 认识的字。要求认识的字和要求会写的字,分别在练习里有标明。 此外,在语文园地里也安排了少量要认识的字。书后生字表(一), 列出了全册要认识的字,生字表(二),列出了全册要求会写的字。

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知识点

语文基础模块下基础知识复习 第一单元 一合欢树 一、文学常识 史铁生,人,当代作家。代表作品:《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小说)、《我与地坛》(散文)、《命若琴弦》(散文)、《病隙碎笔》(散文)、《务虚笔记》(长篇小说)等。 二、字词注音 敷.灸.虔.诚瘫痪 ..瞎逛.够呛. 三、解释词语 虔诚:侥幸: 稀奇古怪:够呛: 四、文章主旨 本文是一篇情深意切的怀人散文。文章前半部分以时间为线索追忆母亲,后半部分叙写合欢树的由来及其引发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对母爱的高度赞美,同时抒发了对亡母的愧疚与作者的心痛苦。 五、合欢树的寓意 合欢树在作者心中占有特殊位置。合欢树是作者个人命运的写照,是作者和母亲之间情感的凝聚和象征,寄托了母亲对儿子的美好期盼和儿子对母亲的深深愧疚和怀念,也寄托着作者希望所有的母子都能合家欢乐的心愿。 二善良 一、文学常识 王蒙,男,南皮人,祖籍,1934年10月15日生于。中国当代作家、学者,著有长篇小说《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等近百部小说。 二、字词注音 恃.圭臬 ..参.透凄.厉 ..滥.用戚戚 三、解释词语 不足恃圭臬 弘扬以逸待劳 超拔参透 四面楚歌滥恶 四、文章主旨 人性之美,美在求善。作者针对新形势下人们对“善良”的一些错误认识,站在人类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高度对“善良”这一古老的道德准则作了精辟的阐发,赋予“善良”许多新的美好而深刻的涵,热情讴歌了善良的伟大力量,启发人们对人性进行深刻的思考。 三人生的境界 一、文学常识 友兰(1895-1990),字芝生.人。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教育家。曾以“三史(《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释今古,六书(《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纪贞元”总结了一生的学术成就。他继承和阐发了程朱理学的传统,建构了自己独特的哲学思

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致力于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以学定教,开放生成”,灵活运用“自觉――互动――检测”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在语文方面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刚入校,对学校的常规不了解。年纪小,自律性差。但都比较懂礼貌,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有部分学生有说普通话的意识,能用简短的普通话与老师和同学做简单的交流。个别学生不懂得执笔方法,需要老师不断纠正、督促。有些孩子特别好动,班级纪律性较差,这都给有效管理班级和正常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学生发展共同体的建设才刚启动,这将会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包括“我上学了”“汉语拼音”“识字”“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几个部分。教材的开头是我上学了,用四幅图,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了解学习常规。然后是识字部分,共5课,同时认识40个常用字。而后是汉语拼音部分。两个识字单元各5课,每课认字12-14个。14篇课文分作4个单元,大体按由浅入深的顺序编排,每个单元的课文在内容上有一定的联系。在每个单元之后设语文园地,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

力。此外,全册设4个口语交际话题,安排在每个单元后面,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识字的编排,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全册要求认识300个常用字,写其中100个笔画简单的字。 教材特点: (一)综合性 教材采用多种方式体现语文学科的综合性,以便使初入学的儿童受到比较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不仅在汉语拼音、认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等方面打好基础,而且在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做好奠基的工作。学习内容安排、学习能力的培养,从一开始就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例如,在汉语拼音阶段,适当出现短语、句子和儿歌,学生在学习拼音的同时认识部分汉字,把学拼音、识汉字、发展语言结合起来,不但增加了趣味性,及早获得成就感,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又如,在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设计了读读说说、读读画画、读读做做、读读演演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体现语文能力的整体发展,以及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融合。 (二)科学性 汉语拼音、识字、阅读、口语交际的编排,都注意遵循儿童学习语文的规律。以认字和写字为例,要求认的字,都是最常见的、出现频率最高的;要求写的字,都是最常用的、最简单的。儿童最先认的字,是与他们的生活关系最密切的“爸、妈、我”。全册要求认识的300个字,都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常用字。此外,识字的安排重视汉字本身的规律,采用象形字、会意字、看图识字、按事物归类识字等形式,使儿童在识字的同时了解汉字文化,认识身边的事物。要求写的100个字,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独体到合体的顺序编

中职英语基础模块(上册)unit-

Unit 2 Family(Ⅰ) Teaching aims(教学目的及要求): 了解有关家庭成员以及有关职业的词汇 掌握询问家庭及职业的句型,练习提高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识记本单元的词汇 Teaching importance and difficulties(教学重点及难点): 询问家庭及职业的句型,提高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熟练认读本单元英语词汇 Class(课时):1课时 Teaching methods(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合作教学法、分组教学法 运用情景教学和分组教学的方法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中有关“家庭及职业”的提问——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 ? who are they? What are they?等,以及根据实际情况回答“There are people in my family. They are my . ……;当同学回答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求助同学和老师,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完成提问,提高同学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Teaching aids(教具): 准备有关家庭成员的图片;录音机 Reference book(参考书): 教师用书 Teaching procedures(教学过程): Step1——warming up: Describe the members of a family in the picture.we can draw the family tree. Family tree 复习有关描述职业的词汇:worker/ teacher/ manager/ doctor/ student/ driver/ farmer/

基础模块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书实用性和操作性较强,适合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使用。新教材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思想,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需要的实际出发,注重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本教材共分八个单元,诗歌一个单元,古文一个单元,其中有两个应用文单元,体现了教学实用相结合的实质。 二、学生分析 学生的语文文化底功不够深厚,这是我校乃至中职学生一大通病,大多学生对语文课学习不懂科学的学习方法,只会死读书,读死书到头来事倍功半。 三、教学目标 (一)整体教学目标 1、认真学习新教材的重点,研究是变化;并注意研究与语文高考的有关信息,以求教学思路正确。 2、本学期语文教学要突出思维过程,思维层次和思维容量的训练,强化知识的迁移,而不是知识的再现,强化应用语文基础知识的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 3、文言句式,文学常识应作为教学的一大模块。 (二)阶段教学目标: 1、现代文部分,注重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理念,有针对性地重点突破,同时发现问题,及时查漏补缺。

2、古文部分。引导学生掌握文章中实虚词正确运用,把握特殊句式,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学古文的良好意只。 四、思想教育 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我们不但要给予学生广博的知识,更加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纯洁的心灵。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拥护社会主义制度,以及明辨是非,吃苦耐劳的能力培养。 五、教学方法 1、因材施教 根据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个体,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人人有收获。 2、重视能力 课上注重传授方法,引导学生从哪些方面,从哪些角度分析文章,从而能学在课内用课外。 3、注重辅导 为了拓宽学生视野,一定要有效利用学生课外时间,使学生能在语文课中吸取养分。因此,要做好学生的辅导工作。 4、加强教研 为了更好的工作,就要不断提高自己,做好教研工作,认真研究教材、教法力求创新 六、教学进度表

2019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人,其中男生人,女生人。学生年龄小,自我约束力不强,且刚刚过完自由散漫的暑假,还没有适应小学的生活,但绝大部分学生自我意识比较强,讲文明懂礼貌,爱交流,极个别学生性格孤僻,不爱言语,爱独坐沉思。因此,开学初,首先引导学生通过介绍我和我的家庭,增进相互了解,促进相互认识,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同时鼓励学生牢记一些简短的口令,便于有序开展课堂活动;第二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劳逸结合,逐渐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力。第三关注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比如正确的坐姿、握笔姿势、学具摆放等;同时采取积极正面的强化教育。对于个别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鼓励家长与老师一起努力,不断纠正、督促孩子执笔姿势。至于其他方面还有待于在今后工作去了解。 二、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八个单元,每个单元有主题。每个单元后还是“语文园地”,最后是《识字表》《写字表》和新增的《常用笔画名称表》。1个识字单元,然后安排两个拼音单元,再安排5个单元的识字和阅读(其中识字1个单元)。 第一单元学习404个汉字,包括数字、天地、物象、人称、人体、站坐、上下等,强化母语文字的意识,体现识字的传统经验——口语基础学识字;注重幼小衔接,避免突然的陌生和枯燥。 《识字表》安排300个汉字。《写字表》安排100个汉字。在每一课的“识字”栏新增了共50个偏旁部首的认识,有助于学生认识汉字的特点,书后还附了《常用笔画名称表》,提供了横竖撇捺点提及复合笔画名称22个,对规范笔画的称谓很有好处。 新教材的标题是《我上学了》,以受教育者的视角呈现,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定位准确。内容分别是:“我是中国人”“我是小学生(含《上学歌》)”“我爱学语文(分别是三幅图“读书”“写字”“讲故事听故事”,既暗示一年级上册语文学习的三大任务:朗读、写字、口语交际,也暗示着整个语文学习的三大任务:阅读、写作、运用),语文任务明确。 安排识字10课,阅读课文14篇,既有天上地下的奥秘,鸟兽草虫的活动,非人物的情境世界,古时候的诗文故事。又有对学生自己的活动、情感、成长、见闻,如《影子》《明天要远足》《大还是小》《项链》等,“跟大人一起读”栏目中的《剪窗花》等。还有体现国家意志,比如“我是中国人”“升国旗”。也有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如经典古诗文等,但对古诗文的学习,编者意图是读读背背,日积月累,不需过度解释,不需欣赏分析。 关于口语交际——增强对话性。新教材口语交际一共安排了 4 次,分别是《我说你做》、《我们做朋友》、《用多大的声音》、《小兔运南瓜》,基本是日常生活的自然对话。从这,我们可以体会到编者的用心:“口语交际”属性明显增强,交互性、活动性更加突出,“口头作文”的痕迹大为淡化。 关于课后练习——朗读最重要课后练习是教学目标的体现,也是教学重点的标识。版教材的课后题,除了识字写字外,一般还安排两道题,分别是朗读背诵课文、“我会说”(或读读说说、说说画画等)。24 篇课文(包括识字的 10 课),除了“识字 1”《天地人》没有安排

(完整版)语文基础模块下册教案

语文基础模块下册教案 1.《壶口瀑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感悟作者的丰富情感,学习多角度写景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圈划、朗读关键语句,小组讨论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中华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品味文章极具感染力的语言,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掌握多角度写景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黄河壶口瀑布特点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方法:讨论法、导向思维法等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说起“瀑布”,我们常常会想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飞瀑,想起“崖口悬瀑流,半空白皑皑”的奇景。那么,黄河第一瀑——壶口瀑布,它又有怎样的特点呢? 二、初读课文,感受壶口瀑布 1、全班散读全文 2、看图片,初步认识壶口瀑布。 3、用词语概括壶口瀑布给自己的感受。 三、体验课文,了解壶口瀑布的特点。 1、朗读课文第二——五自然段,完成: (1)在文中圈划出描写雨季和枯季的壶口瀑布特点的句子,说说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在描写壶口瀑布的?并带着感情朗读这些句子。 (2)雨季和枯季的壶口瀑布分别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与小组同学交流自己完成的结果。 3、小组商议:①对结果形成共识;②选好代表负责交流 4.全班交流。

四、小结: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抓住其特征,描绘了壶口瀑布磅礴、雄伟、壮阔的气势, 给人以惊心动魄、刚柔并济的感觉。 五、感悟文本,理解主旨 思考:通观全文,作者只是向我们介绍壶口瀑布这一风景名胜吗?他在写景中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研读第六自然段。 2、理解“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 必生,勇往直前”的深意。 3、朗读第六自然段。 六、拓展思考 黄河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正像一个人经历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请大家谈谈我们中华民族有哪些经历能体现出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 七、小结 根据板书来梳理本课的重点内容,理清主旨。 八、作业布置 1、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修辞手法,描写校园一角,并写出自己的感受。(250字左右) 2、摘录文中最打动你的语句,并写出你的感受。 3、阅读梁衡的《壶口瀑布记》,并写下你的读后感。 (二选一) 板书设计: 雨季 壶口瀑布其声、其势、其景、其感黄河中华民族精神 枯季 百折不挠 多角度象征自强不息 勇往直前 2.《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里》

英语 基础模块 语文出版社 教学计划

英语《基础模块》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结合职业教育的教学特点,深入开展教学研究,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着重研究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精神为主要目标。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英语国家文化,开阔国际视野,更好地完善与发展自我,并具有今后在生活和工作中运用英语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为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材编写组主持编写,语文出版社出版的《英语(基础模块)》。本册教材有12个教学单元,采用单元式为主编排内容,功能、语法、话题等在各个单元之间循环编排。每单元由warming up,reading,speaking and writing,Grammar等部分组成。 三、学情分析 学生存在以下问题 1、英语基础总体较差,英语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英语基础很差且学习目的不明确,认为英语学习没必要或畏难而有厌学情绪。 2、有些学生的学习方法欠佳,也没有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四、教学目标 1、学习300个左右行业通用的专业词汇及缩略语。 2、要求学生能在某种特定情景下能用英语交流:如问候,时间,家庭等。 3、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写作习惯,掌握基本的语法结构。 4、在英语能力提高的同进,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教材中所涉及的语言交际项目和所列出的用于该项目的交际用语,词汇和句型的意义及用法,语法的学习及具体应用,听力及阅读方面的系统训练。 难点:英语口语训练、词汇的识记、听力理解、阅读理解及语法。 六、具体措施及教学方法 1、端正学生学习英语的态度,使其认识到该阶段学英语的重要性及实用性。 2、尽力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创设良好的英语课堂气氛,可采用英语游戏、竞赛和播放影音等形式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好英语。 3、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兼顾个体,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所得。 4、适时进行德育教育。在教书的同时做到育人,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一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包括“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几个部分。教材的开头是入学教育,用四幅图,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了解学习常规。然后是汉语拼音部分,共13课,在学习拼音的同时认识70个常用字。而后是识字(一)、10篇课文,识字(二)、又10篇课文。两个识字单元各4课,每课认字12—14个。20篇课文分作4个单元,大体按由浅入深的顺序编排,每个单元的课文在内容上有一定的联系。在每个单元之后设语文园地,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此外,全册设6个口语交际话题,安排在每个单元后面,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识字的编排,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全册要求认识400个常用字,写其中100个笔画简单的字。 二、班级概况 全班学生共24人,入学不久,活泼好动、天真烂漫,每个人的思想,品德都不成熟,处于形成的初步时期。对于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规定都不了解,心中集体主义观念还未形成,对于学习更说不上什么“勤奋、钻研、细心”的精神,学习目的还未明确,学习习惯正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 三、学习目标 (一)汉语拼音 1、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2、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二)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其中的100个。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4、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三)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对读物中感兴趣的内容,乐于与他人交流。 (四)口语交际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能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4、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 四、教学措施 1、汉语拼音的教学采用直呼和拼读相结合。 2、注重培养听说能力,制定训练计划,逐步提高听说能力。采用各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如"童话引路""猜字谜"等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采用各种形式的教学手段进行识字教学,如"童话引路""猜字谜"、象形字、会意字、按事物归类识字等方法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指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建立识字本、识

一年级上 语文教学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包括“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课文”“快乐宫”“听说活动”几个部分。教材的开头是入学教育,用四幅图,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了解学习常规。大体按由浅入深的顺序编排,每个单元的课文在内容上有一定的联系。在每个单元之后设语文园地,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教材的编写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精神,教材内容具有综合性、科学性、时代性、趣味性、广泛适用性等特点。 二、班级概况: 全班共57人,学生入学不久,活泼好动、天真烂漫,每个人的思想,品德都不成熟,处于形成的初步时期。对于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规定都不了解,心中集体主义观念还未形成,对于学习更说不上什么“勤奋、钻研、细心”的精神,学习目的还未明确,学习习惯正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 三、教学措施: 1、端正教学思想,改进教学方法,正确把握新教材的特点,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紧扣教学目的进行教学。 2、在培养习惯、方法,要把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作为重点,严格训练,做到统一要求,规范练习,持之以恒长期练。 3、阅读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把握好理解的度,摒弃繁琐的分析和空洞的说教,做到“读”字当头,多读、精讲、重视朗读背诵的指导,重视学生对语字的认识和积累。 4、重视范读、范写、范背,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并结合范读、范说进行听力训练,结合范写,进行观察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5、在教学中,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能力,发展学习思维。课堂上尽量创造机会,用优生的学习思维、方法来影响差生。 6、多以激励的评价方法,采用多形式的竞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兴趣。 7、吃透新教材,深入了解学生,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增强趣味,使学生乐于学习。 8、认真批改每课作业,及时作好反馈、小结。 9、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强化学校、家庭、社会立体型教育。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拼音、识字、写字、朗读。 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语文基础模块下册复习答案

第一单元 一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一、文学常识 周国平,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出版各类著作二十多种,其中《人与永恒》《守望的距离》《妞妞——一个父亲的杂记》《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等产生了极大的反响,是当代具有号召力的学者、作家。 二、字词注音 芦.苇 lú平庸. yōnɡ赫赫. hè携. xié嘈.杂 cáo 沐浴 .. mù yù缅.怀 miǎn 萎.缩 wěi 自筹. chóu 三、解释词语 平庸寻常;凡庸;不高明贤哲贤明的人 缅怀追想嘈杂杂乱,喧闹 二善良 一、文学常识 王蒙,男,河北南皮人,祖籍河北沧州,1934年10月15日生于北京。中国当代作家、学者,著有长篇小说《青春万岁》、《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活动变人形》等近百部小说。 二、字词注音 恃. shì圭臬 .. qī参.透 cān 凄.厉..ɡuī niè滥.用 làn 戚戚 qī 三、解释词语 不足恃不值得依赖圭臬比喻准则或法度 弘扬发扬光大以逸待劳指采取守势,养精蓄锐,等待来攻的敌人疲劳时再出击 超拔出众参透看透,透彻领会 四面楚歌比喻被团团包围,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滥恶滥用恶行 三人生的境界 一、文学常识 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人。著名的哲学家家、哲学史家、教育家。曾以“三史(《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释今古,六书(《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纪贞元”总结了一生的学术成就。他继承和阐发了程朱理学的传统,建构了自己独特的哲学思想体系,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成为一代哲学宗师。他的主要论著收入《三松堂全集》。 二、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觉.解 jué了解和自觉宇宙. zhòu 包括一切天体的无限空间 遵循. xún 遵从;依照崇.高 chónɡ高尚;至高 无明不自觉,没觉悟给.予 jǐ使别人得到;给 四父亲的手提箱 一、文学常识 奥尔罕?帕慕克(1952—),土耳其作家,被认为是当代欧洲最核心的三位文学家之一,是享誉国际的土耳其文坛巨星,2006年得主。 二、字词注音 腼腆 .. gān gà愧疚. jiù殊.荣 shū.. miǎn tiǎn 棱.角 lénɡ寥.寥 liáo 尴尬 三、解释词语 大大咧咧随随便便,满不在乎敬而远之虽然敬重,但不愿与之接近

《数学》(基础模块)下册教学计划

数学(基础模块)下册教学计划 华池职专高小红 本学期的数学下册是面向16届第二学期所讲授的,内容承接上册书的内容,主要以几何与代数知识为主,以探索数学为奥秘,对数学展开了研究,希望本学期能把数学知识讲授的更完美些,所以对本学期进行如下计划: 一、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数据处理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等差数列及等比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 2.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 3.直线方程及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4.平面的基本性质、直线与平面及平面与平面的垂直(平行)的判定 * 难点:1.等差数列及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3.直线与平面及平面与平面的垂直(平行)的判定

三、学生分析 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和考试,学生对数学知识掌握的不是很牢固,没有意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所以作为学生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学习目标;发扬努力学习的精神,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轻松的学习数学;需要给学生一个优秀的环境,所以本学期开展开放式教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性,让学生发自心底的去学习,融入学习中去,快乐的学习。 四、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出发,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与保持,学习信心的坚持与增强,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包括思维参与和行为参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教师要学习职业教育理论,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了解一些相关专业的知识,熟悉数学在相关专业课程中的应用,提升教学能力。要根据不同的数学知识内容,结合实际地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媒体,进行多种教学方法探索和试验。 五、考核与评价 要坚持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的原则,注重考核与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针对性。过程性评价包括上课、完成作业、数学活动、平时考评等内容,终结性评价主要指期末数学考试。学期总成绩可由过程性评价成绩、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考核与评价应结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进行。 —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部编版)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刚刚进入小学阶段,年龄比较小,性格天真烂漫、活泼好动,思想品德尚不够成熟。对于学校的各项纪律、规定都不了解,缺乏集体主义观念,学习目的还未明确,注意力难以集中。但是,学生大多经过学前教育,口语表达能力与交往协作能力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培养和发展,他们充满了对学习知识的热情和渴望。因此,我们要保护学生们学习语文的欲望和好奇心,并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 二、教材分析 全册教材由“入学教育”“识字”“汉语拼音”“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快乐读书吧”几个部分组成。为了方便识字和阅读,生字和课文全部加注了拼音。 1. “入学教育”共三部分,分别是“我是中国人”“我是小学生”“我爱学语文”。主要通过图画让初入学的儿童知道我们的祖国是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大家庭,认识校园,了解学校常规,熟悉校园周边环境,掌握正确的读书、写字的姿势,在实践中养成“姿势不对不读书”、“姿势不对不动笔”的良好习惯,感受校园生活的乐趣。 2.识字,编排了两组10篇识字课,每部分每课都配有相关的情景图,这样按排不仅能使学生情景图集中识字,而且还能帮助学生认识事物,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汉语拼音,巩固汉语拼音,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能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并抄写音节,在四线格上写得正确、工整。总体上对拼音的学习要求有所降低,没有了默写声母的内容。 4.课文,共安排14篇课文,分4组编排,每篇课文均由图、文、生字表、练习、笔顺图、描红六部分组成。课文部分具有头绪简、篇幅短、内容新、插图美、作业准的特点,具体表现在:⑴入选课文篇幅短,而且题材广泛,内容生动活泼,插图新颖有趣。⑵每篇课文均为全文注音,这样安排既可复习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识字,也有利于进行朗读、背诵、训练、培养阅读能力。⑶课后练习有朗读,背诵或复述,有汉字基本笔画的学习和按笔顺描红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体现语文能力的整体发展,以及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融合。 三、教学目标 1.学习习惯 (1)掌握正确的读书姿势、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 2.汉语拼音 (1)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2)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全册教学计划安排及要点提示[配套人教版教材]

语文(人教版)基础模块下册教学计划安排及要点提示 目录 总体安排 (1) 第一单元人与自然(8学时) (1) 一、壶口瀑布(2学时) (2) 二、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里(1学时) (5) 三、藏羚羊跪拜(1学时) (7) 第二单元生命真谛(10学时) (9) 四、人生三步骤(2学时) (9) 五、淡之美(2学时) (11) 六、石缝间的生命(2学时) (12) 第三单元人文情怀(8学时) (14) 七、咬文嚼字(2学时) (14) 八、获得教养的途径(1课时) (16) 九、红楼点滴(1课时) (19) 第四单元职场哲思(6学时) (20) 十、创造宣言(1学时) (22) 十一、迎接挑战(1学时) (23) 十二看吧,我终于办到了(1学时) (24) 第五单元古代散文欣赏(12课时) (26)

十三劝学(2学时) (27) 十四鸿门宴(4学时) (28) 十五师说(3课时) (31) 第六单元诗歌散文欣赏(7课时) (34) 十六.《荷塘月色》(2课时) (35) 十七.《雨巷》(1课时) (39) 十七.《列夫?托尔斯泰最后的日子》(1课时) (42)

总体安排 教学计划安排(59学时) 阅读教学:38学时,6个单元,18篇课堂讲读课文,6篇课堂自渎课文。 写作教学:15学时,3篇大作文,4篇小作文。依据教材安排,大作文3篇为:记叙文1篇,议论文2篇(立论和驳论),请柬、发言提纲和广播稿3篇,其他1篇。 口语交际教学:6学时。 单元教学要求及要点提示 第一单元人与自然(8学时) 单元教学要求 1、阅读教学要求(4学时):阅读方法训练———引申与联想。要求训练学生在阅读时反复研读文本,理解文本的内容和主旨,对文中的意义进行发掘和创造,展开引申与联想,从而获得自己的感悟。 2、写作教学要求(3学时):记叙文写作——人物、事件、景物。结合写作案例,从人物、事件、景物三方面把握记叙文的写作要求和方法。参照例文,指导学生写作训练。 ①写出人物的个性:典型事件中表现人物个性;人物语言描写符合人物的年龄、经历、身份、文化教养等特点;要有真实生动的细节描写。

一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计划(完整版)

计划编号:YT-FS-2916-30 一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计 划(完整版)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Through Scientific Prediction, Weighing The Objective Needs And Subjective Possibilities, The Goal To Be Achieved In A Certain Period In The Future Is Put Forward 深思远虑目营心匠 Think Far And See, Work Hard At Heart

一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计划(完整 版) 备注:该计划书文本主要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科学地预测,权衡客观的需要和主观的可能,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所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必要途径。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本人本学期负责教学一年级语文,一年级语文教学内容比较少也比较简单,但对于刚入学的聋生来说也是非常难掌握的,本人针对本册的知识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以下教学计划。 学目标要求: 1、学习习惯。 (1)掌握正确的读书姿势、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书写习惯。 (2)掌握正确的使用学习用品的方法,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良好习惯。 2、汉语拼音。 (1)读准声母、韵母。

(2)能准确地拼读音节。 (3)能说出声调符号的名称,读准四声,学读轻声。 (4)认识四线格,能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5)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3、识字写字。 (1)准确认读21个生字。 (2)说出基本笔画的名称。 (3)能按笔顺在田字格里书写、默写21个生字。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书写正确、规范,姿势端正,卷面整洁。 4、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声音清楚,态度大方。 (2)能根据一定的情境或看图用一句完整的话或几句连贯的话回答问题。 学生情况分析: 全班学生有的已经接受过两年学前班的语训,故

语文(人教版)基础模块下册教学计划

语文(人教版)基础模块下册教学计划 安排及要点提示 教学计划安排(59学时) 阅读教学:38学时,6个单元,18篇课堂讲读课文,6篇 课堂自渎课文。 写作教学:15学时,3篇大作文,4篇小作文。依据教材安排,大作文3篇为:记叙文1篇,议论文2篇(立论和驳论),请柬、发言提纲和广播稿3篇,其他1篇。 口语交际教学:6学时。 单元教学要求及要点提示 第一单元人与自然(8学时) 单元教学要求 1、阅读教学要求(4学时):阅读方法训练———引申与联想。要求训练学生在阅读时反复研读文本,理解文本的内容和主旨,对文中的意义进行发掘和创造,展开引申与联 想,从而获得自己的感悟。 2、写作教学要求(3学时):记叙文写作——人物、事件、景物。结合写作案例,从人物、事件、景物三方面把握记叙文的写作要求和方法。参照例文,指导学生写作训练。 ①写出人物的个性:典型事件中表现人物个性;人物语言描写符合人物的年龄、经历、身份、文化教养等特点;要 有真实生动的细节描写。 ②写出事件的波澜:巧设悬念;抑扬兴波;突然转折。 ③写出景物的特征:白描勾勒,工笔描摹;动静结合, 情景交融;语言优美,善用修辞。 3、口语交际(1学时):体态语。了解体态语包含的范围(面部表情语言、手势语言、身姿语言),掌握使用体态语需遵循的几点要求。结合具体情景,配合有声语言,指导 学生体态语的运用。 使用体态语需遵循的要求:①言行同步,服从内容需要。②一举一动,切合场合对象。③大方得体,讲究风度文雅。④特别注重使用“微笑语”。 课文教学要点提示: 一、壶口瀑布(2学时) 1、解题:壶口瀑布

(壶口瀑布相关视频: ) 位于陕西省宜川县境内,黄河象一条腾飞的巨龙,穿行在西北黄土高原的秦晋大峡谷中,当流经壶口时,黄河从舒缓宽阔约400多米的河床陡然收缩跌落至宽40余米的深槽,这深槽形似巨壶,“壶口”由此得名。瀑布涛声轰鸣,水雾升空,惊天动地,气吞山河,为黄河第一大瀑布,也是我国仅次于贵州黄果树瀑布的第二大瀑布。 2、把握课文主题: 《壶口瀑布》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游记散文。作者梁衡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从黄河的“挟而不服”、“压而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中,赋予了黄河一种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民族 精神。 3、理解基本内容: 《壶口瀑布》中壶口瀑布先声夺人,气吞山河的气势以及水雾幻化出的彩虹,引发了作者澎湃的激情,表达了作者无比热爱美丽山川的真挚情感。更是作者对黄河在壶口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的“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的精神由衷地赞美。作者从水的世界顿悟出人的世界,从水的精 神顿悟到民族的精神。 4、段落和结构: 课文分二个部分: 第一部分(1-2自然段)写雨季的壶口瀑布,被它先声夺 人的响声所震撼; 第二部分(3-6自然段)写枯水季节的壶口瀑布,气势壮 观,催发了作者的顿悟;

(word完整版)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一年级语文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全册教材由“入学教育”“识字”“汉语拼音”“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快乐读书吧”几个部分组成。为了方便识字和阅读,生字和课文全部加注了拼音。 1. “入学教育”共三部分,分别是“我是中国人”“我是小学生”“我爱学语文”。主要通过图画让初入学的儿童知道我们的祖国是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大家庭,认识校园,了解学校常规,熟悉校园周边环境,掌握正确的读书、写字的姿势,在实践中养成“姿势不对不读书”、“姿势不对不动笔”的良好习惯,感受校园生活的乐趣。 2、识字,编排了两组10篇识字课,每部分每课都配有相关的情景图,这样按排不仅能使学生情景图集中识字,而且还能帮助学生认识事物,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汉语拼音,巩固汉语拼音,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能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并抄写音节,在四线格上写得正确、工整。总体上对拼音的学习要求有所降低,没有了默写声母的内容。 4、课文,共安排14篇课文,分4组编排,每篇课文均由图、文、生字表、练习、笔顺图、描红六部分组成。课文部分具有头绪简、篇幅短、内容新、插图美、作业准的特点,具体表现在:⑴入选课文篇幅短,而且题材广泛,内容生动活泼,插图新颖有趣。⑵每篇课文均为全文注音,这样安排既可复习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识字,也有利于进行朗读、背诵、训练、培养阅读能力。⑶课后练习有朗读,背诵或复述,有汉字基本笔画的学习和按笔顺描红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体现语文能力的整体发展,以及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融合。 二、班级概况: 本班学生人数偏少,品德都不成熟,处于形成的初步时期。对于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规定都不了解,心中集体主义观念还未形成,对于学习更说不上什么“勤奋、钻研、细心”的精神,学习目的还未明确,学习习惯正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 三、教学目标: 1、学习习惯: (1)掌握正确的读书姿势、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 2、汉语拼音: (1)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2)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全册教案完整版

教学内容:规划好自己的语文求学之路 教学目标:1、强调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2、提出本学期的新要求 教学节数:2节 教学时间:第二周(一) 教学重点:强调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提出本学期的新要求 教学媒体:粉笔、教案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都欢度了一个寒假,能跟其他同学分享你在春节期间的趣事吗? 2、讲一则故事,请同学们听完后回答:几年后,这三个人的经济情况会怎样? 烈日炎炎下,三个工人挥汗如雨的工作。这时,一个人走前问道:你们在做什么?甲工人回答道:我在砌砖,乙工人回答道:我在砌一堵墙,丙工人满怀憧憬的说:我在盖一座美丽的大厦。十年后,甲工人成了熟练的砖瓦工,乙工人成了一名建 筑工头,而唯有丙工人,他的人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成了一名身价过亿的房地 产巨子。 你选择了怎样的心态,也就选择了怎样的人生。 二、总结上学期期末考情况 三、明确道理: 1、样是语文课,同样的老师、时间、作业、考试难度等都一样,有的同学优秀,越学越精明,有的同学则考了不及格,越学越无奈,其实在乎心态,在于有没有规划出目标。 2、强调本学期语文学习的要求 3、上课要求 作业布置: 预习《壶口瀑布》

教学后记: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增加与学生的感情,可以提高学生上课的兴趣。 教学内容:《壶口瀑布》 教学目标: 1.学习抓住瀑布的声响、形状、态势及伟力来体现壶口瀑布的特征的方法。2.领会文章蕴含的深刻意义——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民族精神。 教学节数:2节 教学时间:第二周(二) 教学重点:学习抓住瀑布的声响、形状、态势及伟力来体现壶口瀑布的特征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黄河刚柔相济的特点与中华民族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的精神之间的

职高英语基础模块上册教案

职高英语基础模块上册教案 Unit 2 My family Period I Vocabulary 学习目标: 通过复习,掌握本单元的单词和短语。 一.预习检测。 Ⅰ.词汇检查。 小组互查:Ⅰ.牢记以下单词和短语。 grandfather manager uncle family picture both always stand hardworking lively interesting popular right wear thin rather dream guess medical warmth cool retired worker、be kind to、enjoy doing、live with、be popular with、 on the right on the left、be full of、a pair of Ⅱ.补全音标。 1. parent \′p___r__ nt\ 2.lively \′l__ vl___\ 3.family \′f__m__l__\ https://www.360docs.net/doc/7c8443725.html,pany\′k__mp__n__\ 5.grandparent\′gr__ndp__r__nt\ 6.glasses\′gl__s__z\ 二.自主探究 Ⅰ.英汉互译。 1.我的全家福_____________ 2.retired worker ___________ 3.喜爱做_________________ 4.be kind to _______________ 5.受…欢迎________________ 6.live with ________________ 7.在左边__________________ 8.a pair of glasses _____________ 9.相当酷 ___________________ 10.be full of _________________ Ⅱ.词汇。 1.woman _______(反义词)______(复数) 2.body _________(复数) 3.stand _______ ________ 4.wear_______ ________ 5.tall__________(反义词) 6.left _________(反义词) 7.thin ________ (反义词)__________(比较级) _______(最高级) 8.medical __________(名词) 9.warmth _________(形容词) 三.课后作业 1)预习本单元的阅读:My family. 2.)课后补充练习。 1..Mr Wang ________________(受…欢迎) his students because his class is ________(生动的)and ____________(有趣的). 2. Who is the man standing____________________(在…左边)you. 3.My family __________________(充满了) love and warmth. 4.He is a ________________(经理)at a __________(公司)and he is a ____________(勤劳的)man. 5.Mr Wang is a ________(退休工人),he enjoys _________(live)with us. 6.The old man with ____________(一副眼镜)is my ____________(叔叔). 7.Our teachers ___________________(对…和蔼可亲)us. 8.Jenny is _________(tall)and _______(thin). but Lucy is __________an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