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设计说明书(基于元数据的虚拟数据自动生成系统)

软件设计说明书(基于元数据的虚拟数据自动生成系统)
软件设计说明书(基于元数据的虚拟数据自动生成系统)

基于元数据的虚拟数据自动生成系统

设计说明书

1 系统简介

信息系统一般都是以数据库为后台进行开发的,其功能与性能测试往往需要一定量的数据为基础。由于安全保密和时效性等原因,在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中不能直接加载真实数据进行测试。因此,需要大量虚拟数据对系统进行全面测试。

虚拟数据的获取根据录入的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人工和自动生成两种方式。人工录入方式,仿真程度高,确保了虚拟数据的质量。但以每张表的记录数百万条计,工作量会非常大,且此工作没有继承性,以某个需求背景下录入的数据,当背景变化后难以重用。因此,设计一个虚拟数据生成工具,自动生成虚拟数据非常必要。本系统的设计目的就是为自动为用户提供海量虚拟数据。

本系统的设计采用了元数据技术,根据不同需求背景,通过元数据对数据库结构、数据特征和关系的描述,设定的模拟数据生成规则,自动生成海量的模拟数据。归纳起来,本系统具有如下特点:

(1)能够适应数据需求变化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运用场景的变化,信息系统对虚拟数据在结构和内容上将提出新的要求。通过传统的手工录入方式,将不得不大量修改记录甚至重新录入,实现起来时间长,工作量大。本文档所描述的虚拟数据生成系统采用了基于元数据的规则生成技术,当需求改变时,及时更新相关配置,就可以重新自动生成虚拟数据,提高生产效率。

(2)能够高效灵活实现数据生成规则配置

本系统对虚拟数据的生成是基于数据生成规则,而数据生成规则的制定,首先从数据库结构中自动读取结构化元数据,获取数据的特征及关系,构成基本生成规则。在基本数据规则的基础上系统给出了针对不同类型数据的规范表达式,帮助用户定制符合自身需求的生成规则,实现数据生成规则配置的高效灵活。

(3)具有较好的资源字典扩展性

信息系统所在的业务领域是不断地发展的,因此总会产生一些对新类型数据需求,而这些需要应及时加入到信息系统中。本虚拟数据生成系统提供良好的资源字典维护功能,只需要及时更新字典中相关数据,既可实现了数据的无缝扩展。

(4)能够海量生成虚拟数据

本系统的设计目的既实现海量虚拟数据的生成。用户一旦根据需求,配置好数据生成规则实现资源字典的更新后,系统既可运用规则算法,自动生成海量数据,经测试生成1百万条记录的数据,大约花费10分钟。

2 软件设计

2.1软件组成及框架

“基于元数据的虚拟数据自动生成系统”的基本架构及连接关系如图1所示。系统采用三层体架构,由数据支撑层、系统支撑层、系统应用层组成。

图1 系统组成及连接关系图

数据支撑层为系统支撑层和系统应用层提供数据支撑,包括源数据库和虚拟数据库两部分。源数据库为包含真实数据的信息系统数据库,包含了数据库结构、字典类数据(用于抽取的固定数据,如地名字典表)等信息,是整个虚拟数据生成的模板和来源。虚拟数据库与源数据库结构相同,系统最终生成的虚拟数据存放于此。

系统支撑层为系统应用层提供后台软件支撑,包括元数据管理、虚拟数据生成两个子模块。元数据管理子模块用于从源数据库中读取描述数据特征的结构化元数据,如数据的长度、类型、格式等,作为生成虚拟数据的基本标准。虚拟数据生成子模块根据虚拟数据生成规则和生成需求(如生成虚拟数据数量等)生成数据,并存储到虚拟数据库中。

系统应用层面向用户,包括虚拟规则设置、数据需求设置两个子模块。生成虚拟规则设置子模块将辅助用户,在元数据描述特征的基础上,设置数据生成规则。在数据需求设置子模块中,用户录入生成数据量、是否唯一等用户对数据的整体需求。

2.2 实现方法

虚拟数据要达到代替真实数据的目的,必须做到与真实数据不但形似而且神似,即两者虽然在内容上不尽相同,但在结构和反映事物特征上要相同。本系统尝试以数据建模理论为基础,结合工程实践,通过分析数据特征,找出规律,提出虚拟数据的实现方法。

描述实体的数据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1.实体属性特征,作为数据库中原子的数据值,固有的长度、类型、格式等特征;

2.实体关系特征,描述数据实体之间是如何相关的,根据工程实践关注以下几种:

(1)关联关系,包括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等数据实体间的关联关系;

(2)分类关系,关联关系的一种特殊关系,相关的实体被分为一组,其中所有公共属性统一在一个超类实体中。

(3)自反关系,关联关系的一种特殊关系,是指一个实体所参与的关系,在这个关系中该实体即是父实体又是子实体。

2.2.1实体属性特征实现

实体属性特征描述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数据所在字段的类型,如字段长度、类型、格式等;二是反映真实实体的特征,例如“电话号码”字段是长度为10的字符串,它有自定义格式:“XXXX-XXXXX”,前四个“X”表示区号,后五个“X”表示号码,“-”为二者的分隔。真实实体用数据进行描述时,通常包含这二个特征。

实体属性特征的第一个方面是数据的基本特征,通常较好处理,只需要按数据所在字段的类型、长度要求,调用随机函数生成符合该特征的虚拟数据即可。

实体属性特征的第二个方面,需要在对真实实体特征仔细分析的基础上,利用不同途径实现。下面尝试四种处理方式:

1.随机生成法

随机生成法首先按照数据的类型、长度、大小等约束条件划定数据的取值范围,然后在范围区间内随机生成数据。

图2随机生成法流程

随机生成法是虚拟数据生成的基本方法,是其他生成法的基础。可以说其他生成法是在随机生成法基础上增加其它相关功能和方法实现的。系统默认对数据的生成采用该方法,特点是适用范围广,任何数据的虚拟都可以采用该方法实现,但遇到需要考验数据的特殊结构和数据间的逻辑关系时该方式并不适用。

1.替换实现法

主要用于格式固定的随机数据。这类数据有固定的格式,且有部分数值为可变,例如“单位名称”字段的基本格式为“第XX单位XXX部门”。针对这类数据的特点将它分段为固定部分和动态部分,固定部分保持不变,动态部分调用随机函数实现,最后合并各段得到虚拟数据。如前例,“X”为随机部分,其他为固定部分,处理时调用随机函数生成一个十位整数替换“第XX单位”中的“XX”随机部分;一个为小于1000的整数代替“第XXX部门”中的“XXX”随机部分,然后合并固定和动态部分生成虚拟数据。

图2 替换实现法生成流程

替代生成法是基础方法,因为大多数数据的数值都有一定的格式规范,即使没有格式规范的数据,也可以认为该数据动态数值部分为数据本身,固定格式部分为空,如果不必考虑该数据的逻辑关系,该算法适合生成绝大多数虚拟数据。当然,由于替代生成法是采用随机方式生成数据的,因此遇到需要考验数据间的拓扑、逻辑、关联的信息时,该方式并不适用。

2.枚举法

主要用于有限集且值域较小的数据。处理方法是,首先建立数据所有可以包括的集合,同时给出集合中数据出现的概率。然后按照概率随机抽取集合中的数据作为虚拟数据。这种方法在实际运用中仿真度高,可用性较强。

图3 枚举法生成流程

3.组合法

将一个字段的值设定为几个特定值的组合。组合规则可以由多个参数组成,各组合参数可以从系统数据字典和样本数据库中取值,也可以从目标数据库中其他表中取值,还可以是固定的一个词。比如“公司名称”字段的值可以设定为“地名”+“通信责任有限公司”,其中“地名”可以从基础数据库中的地名表取值,“通信责任有限公司”为一个固定词组。

图3 组合法生成流程

组合法应适合虚拟有限数据集的数据,如果数据分布信息设计成熟,还能确保虚拟数据的逻辑分布信息,在实际运用中仿真度高,可用性较强。

4.偏移生成法

偏移生成法是利用一定数量的真实数据,按照设定的偏移规则进行随机偏移,从而遮蔽数据的真实性,生成类似真实数据的虚拟数据。虚拟数据生成法实际上就是以真实数据作为基础数据,并根据字符、数字或日期等类型的字段整体进行偏移规则设置,也可以对以上字段类型的字段单独进行偏移规则设置。

图4 偏移生成流程

偏移生成法主要工作是对偏移规则的设计,配置简单;生成时偏移即可生成,数据速度较快,且生成的虚拟数据与真实数据具有很高的相似度,物理意义明确、逻辑关系清晰,可理解性更强。偏移生成法的局限性在于该方法的基础是真实数据,因此必须有真实数据才可进行。另外,在偏移规则的设定上要着重斟酌,因为偏移量过大,将造成数据失真,过小又不足以遮蔽数据的真实性。

5.混淆生成法

混淆生成法是对真实数据的属性进行随机交换,从而实现真实数据的遮蔽。真实数据中常有这样的属性,将其单个取出,难以表达明确的含义,而需要多个组合,才能包含足够的信息量。混淆生成法是将数据中这类组合属性打散进行重新随机组合,获取虚拟数据的方法。比如,对于“人员信息表”,单独获取“姓名”并没有多大的意义,但当“姓名”和“职位”组合就成为描述个人情况的关键信息。利用混淆生成法将“姓名”与“职位”在表中进行重新随机组合,既可生成虚拟数据。与替换生成法相比,不但确保了“姓名”的质量(不会出现随机而生成的奇怪人名),“职位”的布局结构也与真实的拓扑情况基本相同,从而在保障数据质量的同时,

遮蔽了数据的真实性。

图5混淆生成法生成流程

混淆生成法生成的虚拟数据与真实数据具有很高的相似度,能很好的保存真实数据的拓扑结构和逻辑关系,数据质量高。混淆生成法要考虑哪些属性的组织包含关键信息,而不需要过多考虑数据的逻辑关系和拓扑结构等,因此设置规则更加简便。由于该方法的基础是真实数据,必须有真实数据才可进行,并且如果数据的逻辑关系和拓扑结构也是需要遮蔽的信息,就要酌情使用该方法。

2.2.2 实体关系特征实现

依据实体属性特征生成的数据,能够保证虚拟数据合格,但在反应数据间关联关系的合理性方面是不足的。针对不同关联关系,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法。需要注意的是,系统主要解决工程中实际问题,因此并非严格遵循数据建模相关概念。

1.外键关联关系生成法

实体间的关联关系落到物理模型层次,表现为表与表间的外键关系,在该关系中作为主键存在,提供数据的表将之称为字典表,在处理时随机抽取字典表中的数据直接放入到虚拟表中对应字段即可。但在实际工程中,存在大量和外键关系类似,但并非严格符合数据建模的关系,例如虚拟表A中有“通信地址”字段,那么它与地名字典表存在类似外键关联的关系。对该数据的处理,不是简单的直接抽取,而是对抽取的数据经过一定的规则转换后,生成虚拟数据,本文称这种转换后引用的关系为“函数引用”。如上例“通信地址”中的数据“XX市XX区XX街道XXX号”,“XX市XX区XX街道”部分从地名字典表获得,而“XXX号”可以随机生成,然后将两者结合,就生成了虚拟的“通信地址”数据。

图6 外键关联关系生成法流程

外键关联关系生成法适合于有主外键关系,或者隐含主外键关系的虚拟数据生成。配置完

整字典表,设计符合实际情况的规则是确保是本方法成功的两大关键,因此一旦做好这两个主要工作,系统就可以很方便的生成高质量的虚拟数据。

2.分类关系生成法

分类关系是关联关系中特殊的一类,考虑到独立实体上有被称为超类实体的一个高层实体,因此在生成独立实体的特有数据时,要首先生成超类实体的共同属性数据。其他处理方式与一般关联关系基本相同。

图7 分类关系生成法流程

分类关系生成法本身不是生成虚拟数据的方法,而应当认为是针对包含超类实体关系的虚拟数据的一种处理流程。实际数据的处理时,遵循本方法的流程进程,对具体的数据虚拟可以使用前面提供的生成法进行处理,从而确保虚拟数据的逻辑结构完整。

3.自反关系生成法

自反关系是关联关系中特殊的一类,由于关系中该表字段的数据被本表其他字段引用,因此在实体属性间存在依赖关系,即表自身是自己的字典表。在实际工程中,将该关系进行了扩展,字段间不仅仅是引用,还包括相互间的逻辑关系,如“入伍时间”字段中的数据早于“现岗时间”字段的数据。

图8 自反关系生成法流程

自反关系生成法适用于在同一张表中不同记录间存在引用或者逻辑关联关系的虚拟数据生成。该方法与关联关系生成法近似,但因为在数据的生成的过程中存在自依赖关系,因此在某个数据生成要对依赖的记录是否存在进行判断,判断存在才能生成。

4.外键组关系生成法

外键组关系是指虚拟表中一组字段来自于字典表中对应的一组字段的数据。这个概念与前

面描述的外键关系相似,只是对应的字段从一对一变为多对多了。下面给出一个实例来说明外键组关系的含义,并给出处理方式:

假设某“台站”表中有“台站名称”字段格式为“XXX短波站”(“XXX”为地名),“台站经度”字段格式为“XXX.XXXXXX”(小数点后取6位的浮点数),“台站纬度”字段格式同经度字段。三个字段的虚拟数据可以通过读取“地址字典表”中地名、经度、纬度三个字段的数据获取。但如果这三个字段分别随机获取,会出现地名与经纬度不一致的情况,如台站名称为“北京短波站”的经纬度可能偏移到广州一带,这种虚拟数据合格但不合理,不可用。因此要将地址字典表中的三个字段的数据看成一组,从一条记录中读取,处理流程如图5:

图9 外键组关系生成法流程

外键组关系生成法适合于有主外键关系,或者隐含主外键关系的一组虚拟数据生成。外键组关系生成法是外键关联关系生成法的加强,在使用该方法之前要依据元数据的描述信息对需要成组生成的数据进行提取并规范,一旦设计完成后,具体实现与外键关系生成法近似。

3 使用说明

3.1 使用环境

本系统是采用Delhpi7.0开发的,支持的数据库是Oracle8i,可在windows XP、window2007等操作系统中运行。

3.2 使用流程

本系统可用生成仿真数据。主要工作包括:选择虚拟表、数据需求设置、配置虚拟数据规则、虚拟数据生成。具体组织流程如图10所示。

图10 使用流程

3.2.1选择混淆表

用户选择需要生成虚拟数据的表后,系统调用元数据管理功能分析该表的结构信息,获取该表的元数据信息。系统根据获取的元数据,初步生成虚拟数据生成规则,为用户进一步配置提供基础。初步生成虚拟数据生成规则如下:

(1)默认根据字段的类型、长度等生成随机数据生成规则。

(1)判断字段是否主外键关系,如果有,自动生成外键关系生成规则。

(2)根据字段类型和长度,自动生成该类型随机数的生成规则。

(3)判断字段是否为唯一键,自动生成唯一键生成规则,防止违反数据约束条件。

(4)判断表中主键或唯一键是否包含多个字段,如果包含将这些字段分为一组生成约束条件。

3.2.2数据需求设置

用户在数据需求设置界面填写对虚拟数据的需求。主要设置如下:

(1)虚拟数据的数据量,在“虚拟数据量”文本框中填写大于0的整数,确定生成虚拟数据的数据量。

(2)选择同步虚拟从表。虚拟数据表的同时是否同步虚拟从表数据,如果虚拟从表数据,选择从表,并进行该表的虚拟规则配置(配置方式与虚拟数据表基本相同)。

(3)选择常用字典表。选择参与虚拟数据生成的基本字典表,如地名、人名等表,为替换法、枚举法、组合法等方法提供基础。

3.2.3配置虚拟数据规则

用户在系统自动生成的数据规则上进行修改,生成符合用户需求的虚拟数据生成规则:1.精简数据取值范围

系统按照元数据自动生成的数据取值范围,该范围通常过大,并不能完全满足用户需求。用户可以在系统设定取值范围内,进一步对取值范围进行精简,但获取的新范围不超过原有范围,以免违法数据的约束条件。如果数据的取值方法固定,如人名、地名等,可将基本字典表作为取值范围进行设置。

2.设置数据格式

用户对有某些数据有固定的格式要求,如电话号码、邮政编码等。设置数据格式,使数据的生成按照该格式进行。

3.组合数据组

某些字段之间有相应的关联关系,如工作时间和在岗时间,前一个一定早于后一个,对这些有关联关系的字段,可将其视为一组,进行同步处理。

4.连接关联关系

字段包含的外键、自相关、分类等关联关系,系统通过元数据信息,通常可以自动生成,如果用户认为这类关联关系不能满足需求,可增加这些关联关系,但不允许删除默认生成关联关系,防止破坏数据的约束性。

3.2.4虚拟数据生成

系统根据配置好的虚拟数据生成规则,调用不同生成法产生虚拟数据。生成流程如下:(1)遍历虚拟数据表中全部字段,对每个字段依据规则采用不同方式生成满足用户需求的数据量。

(2)首先确定字段是否是从属与某个外键组,如果是,将从属该外键组的其他字段也提取出来,调用外键组关系生成法生成这几个字段的虚拟数据。生成虚拟数据的字段不再参与遍历。

(3)确定字段是否有外键、分类、自反关联关系规则,如果有根据规则描述信息,分别调用外键关联关系生成法、分类关联关系生成法或自反关联关系生成法等方法生成达到用户需求量的虚拟数据。生成虚拟数据的字段不再参与遍历。

(4)如果字段不涉及实体关系特征的实现,查看描述字段生成规则,确定其实体属性特征实现方法。分别调用替换生成法、组合生成法、偏移生成法、混淆生成法等方法生成达到用户需求量的虚拟数据。生成虚拟数据的字段不再参与遍历。

3.3 操作使用

3.3.1选择虚拟数据表

系统启动后,在列表中显示当前可以访问的表。用户选择要虚拟数据的表对象(下文称该表为虚拟表)。系统自动执行以下两步操作:

(1)读取该对象的元数据信息,为下一步虚拟规则设置提供准备。

(2)根据元数据信息,自动生成初步的虚拟规则。

3.3.2数据需求设置

选择虚拟数据表后,点击“数据需求设置”页面,填写对虚拟该表的需求:

(1)在“虚拟数据量”文本框中填写大于0的整数,确定生成虚拟数据的数据量。

(2)在从表列表中选择同步虚拟的从表。

(3)选择常用字典表。选择参与虚拟数据生成的基本字典表,如地名、人名等表,为替换法、枚举法、组合法等方法提供基础。

3.2.3配置虚拟数据规则

用户按照以下顺序设置虚拟数据规则:

1.设置连接关联关系

用户如果认为字段中的数据存在外键、自相关、分类等关联关系。点击表下拉框,选择表所属字段,双击确认两者间的逻辑关系,并勾选该逻辑该逻辑关系的类型。也可以手工填写该关联关系格式为“用户名@表名@字段名”。

2.组合数据组

某些字段之间有相应的关联关系,将有关联关系的字段设为一组,并设置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同步处理。

3.精简数据取值范围

系统显示数据的取值范围,用户查看该范围后,如果不满足要求,可根据以下格式手工修改范围。

(1)字符类型的取值设置为“[n,m]”,其中n为字符串最短值,m为字符串最长值;

(2)数值类型的取值为“[n,m]”,其中n为最小值,m为最大值;

(3)日期类型的取值为“[n,m]”,其中n为最早时间,m为最晚时间,m不填写即为系统当前时间。

(4)枚举类型的取值为“[a,b,…z]”集合。

4.设置数据格式

用户对固定的格式需求的数据进行手工设置,用!S代表随机字符,!X代表随机数字,其他符合代表固定格式,如电话号码可书写为“!X!X!X-!X!X!X!X!X!X!X!X”。

3.2.4虚拟数据生成

用户对虚拟规则设置完成后,通过点击菜单中“虚拟数据生成”,生成数据。系统在后台依据配置的虚拟数据生成规则和数据需求,运用随机数据生成法、替代生成法、混淆生成法等方法生成虚拟数据。完成后,系统弹出“虚拟数据生成完毕”的提示框。

数据库管理系统课程设计

“k数据库管理系统B”课程设计要求 一、课程设计基本步骤 1.提出问题。首先确定用户对象,描述用户业务现状。 2.数据库设计。设计E_R模型,设计关系数据。 3.系统实现。基于SQL SERVER环境,建立数据库,建立相应的表和视图,建立表间联系,实现各种数据约束。 4.调试运行。输入测试数据,进行调试分析,纠正错误。 二、课程设计文档要求 根据课程设计基本步骤组织文档。 1、封面。 2、系统开发目的。确定系统应用环境,及统开发目的。 3、系统概述。确定用户对象,描述用户业务现状,确定系统功能。 4、数据模型设计。由用户业务需求得出数据E_R模型。 5、数据库设计。由E_R模型转换成数据表,建立表间联系。规范表设计至3NF (如有特殊情况未达到3NF需说明理由)。 6、数据库实现。基或SQL SERVER环境,建立数据库,建立数据表,建立表间 联系,实现各种数据约束。 7、调试运行说明。输入测试数据进行调试分析,给出调试运行的有关情况说明。 8、总结。总结个人在本次课程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和心得体会。 9、成绩评定表。 三、课程设计具体实施办法 1、第16周由任课老师给出数据库课程设计题目,同学在选题时,每人一题。。 2、18周结束前将所有设计结果交任课老师。 3、课程设计提交的具体内容:课程设计文档(每人一份打印稿+电子档,文件 命名规则:学号+姓名,如"100322011李响.doc")、课程设计数据库文件(文件命名规则:学号+姓名)。由课代表将所有打印稿和电子档(全班刻一张光盘,含文档和数据库)收齐后在规定时间内统一交任课老师。逾期不交者视为弃考,按学校相关规定参加重修或者重新分配题目参加补考。 4、期终考核成绩构成:总计100分,课程设计占70%,平时成绩占30%。 四、课题设计选题题目 题目姓名学号题目姓名学号 1书店购销管理数据库41城市人口消费水平子系统 2高校人事管理子系统42农村人口收支状况子系统 3高校工资管理子系统43某地区人力资源统计子系统 4高校设备管理子系统44某地区水资源统计子系统

元数据的概念

元数据的概念 元数据(Metadata),即关于数据的数据,是对数据和信息资源进行描述的信息。通常认为,元数据是为了更为有效地管理和使用数据而对它进行说明的信息。所以元数据与其描述的数据内容有着密切联系,不同领域的数据的元数据在内容 上差异很大。地理空间数据的元数据是地理空间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以外的描述地理信息空间数据集的内容、质量、状态和其它特性的一类数据,它是实现地理空间信息共享的核心标准之一。其中,对空间数据某一特征的描述,称为一个空间元数据元素。空间元数据是一个由若干复杂或简单的元数据项组成的集合。它与非空间元数据的主要区别在于其内容中包含大量与空间位置有关的描述性信息。 研究元数据的作用和意义 元数据可用来帮助数据提供者和数据使用者解决数据转换、沟通和理解的问题。归纳起来,元数据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的作用: 1)、用来组织、管理和维护空间数据,建立数据文档,并保证即使其主要工作人员退休或调离时,也不会失去对数据情况的了解 2)、提供数据存储、数据分类、数据内容、数据质量及数据分发等方面的信息,帮助数据使用者查询检索所需地理空间数据 3)、用来建立空间信息的数据目录和数据交换中心,提供通过网络对数据进行查询检索的方法或途径,以及与数据交换和传输有关的辅助信息 4)、通过空间元数据,人们可以接受并理解空间信息,帮助数据使用者了解数据, 以便就数据是否能满足其需求作出正确的判断并与自己的空间信息集成在一起,进行不同方面的科学分析和决策。 元数据是使数据充分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之一。它可以用于许多方面,包括数据文档建立、数据发布、数据浏览、数据转换等。元数据对于促进数据的管理、使用和共享均有重要的作用。元数据对于建立空间数据交换网络是十分重要的,往往网络中心通过设在中心的元数据库可以实时地连接各个分发数据的分节点元数据库,帮助潜在的用户找到其特定应用所需要的数据,实现数据共享。 一个完整的元数据系统通常包括三部分,即元数据标准、元数据管理工具和元数据库。不同的元数据库可能采用不同的管理工具,唯一能够在不同数据管理软件间交换元数据的途径是统一元数据标准,只有在统一的标准前提下,才能跨越操作系统平台和数据库软件平台进行数据的互操作,实现数据共享。 DIF 元数据标准

实验空间数据库管理及属性编辑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 二、实验目的 三、实验准备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五、实验后思考题 班级:资工(基)10901 姓名:魏文风 序号:28 实验二、空间数据库管理及属性编辑 一、实验目的 1.利用ArcCatalog管理地理空间数据库,理解Personal Geodatabse空间数据库模型的有关概念。 2.掌握在ArcMap中编辑属性数据的基本操作。 3.掌握根据GPS数据文件生成矢量图层的方法和过程。 4.理解图层属性表间的连接(Join)或关联(Link)关系。 二、实验准备 预备知识: ArcCatalog 用于组织和管理所有GIS 数据。它包含一组工具用于浏览和查找地理数据、记录和浏览元数据、快速显示数据集及为地理数据定义数据结构。 ArcCatalog 应用模块帮助你组织和管理你所有的GIS 信息,比如地图,数据集,模型,元数据,服务等。它包括了下面的工具: ●浏览和查找地理信息。 ●记录、查看和管理元数据。 ●创建、编辑图层和数据库 ●导入和导出geodatabase 结构和设计。 ●在局域网和广域网上搜索和查找的GIS 数据。

管理ArcGIS Server。 ArcGIS 具有表达要素、栅格等空间信息的高级地理数据模型,ArcGIS支持基于文件和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两种数据模型。基于文件的数据模型包括Coverage、Shape文件、Grids、影像、不规则三角网(TIN)等GIS数据集。 Geodatabase 数据模型实现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的一体化存储,有两种格式,一种是基于Access文件的格式-称为Personal Geodatabase,另一种是基于Oracle或SQL Server等RDBMS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数据模型。 GeoDatabase是geographic database 的简写,Geodatabase 是一种采用标准关系数据库技术来表现地理信息的数据模型。Geodatabase是ArcGIS软件中最主要的数据库模型。 Geodatabase 支持在标准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表中存储和管理地理信息。 在Geodatabase数据库模型中,可以将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同时存储在一个数据表中,每一个图层对应这样一个数据表。 Geodatabase可以表达复杂的地理要素(如,河流网络、电线杆等)。比如:水系可以同时表示线状和面状的水系。 基本概念:要素数据集、要素类 数据准备: 数据文件:National.mdb ,GPS.txt (GPS野外采集数据)。 软件准备: ArcGIS Desktop 9.x ---ArcCatalog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第1步启动ArcCatalog打开一个地理数据库 当ArcCatalog打开后,点击, 按钮(连接到文件夹). 建立到包含练习数据的连接(比如 “E:\ARCGIS\EXEC2”), 在ArcCatalog窗口左边的目录树中, 点击上面创建的文件夹的连接图标旁的(+)号,双击个人空间数据库-National.mdb。打开它。. 在National.mdb中包含有2个要素数据集、1个关系类和1个属性表第2步预览地理数据库中的要素类 在ArcCatalog窗口右边的数据显示区内,点击“预览”选项页切换到“预览”视图界面。在目录树中,双击数据集要素集-“WorldContainer”,点击要素类-“Countries94”激活它。 在此窗口的下方,“预览”下拉列表中,选择“表格”。现在,你可以看到Countries94的属性表。查看它的属性字段信息。 花几分钟,以同样的方法查看一下National.mdb地理数据库中的其它数据。

遥感影像元数据管理服务系统

3.6.3遥感影像元数据管理服务系统 遥感影像元数据管理系统在定位为在国家监管中心实现遥感影像元数据管理和对外服务的 基础设施,建成一套持续化、业务化运行系统。该系统的建设目标是:一方面满足海量持续增加的遥感影像数据有序管理的问题,同时面向海洋监测应用部门提供强大的影像服务功能。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前提下,提供高效快捷的遥感影像网络服务支撑保障和数据持续有效集成能力。 主要工作及系统功能包括: (1)遥感影像元数据库规范 遥感影像元数据库是存放遥感影像数据元数据的空间数据库,以方便用户或者其他程序查询和使用特定的影像数据。遥感影像元数据库规范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空间数据模型规范,即如何根据遥感影像数据涉及的数据类型创建空间数据模型;一是元数据信息组织规范,即如何依据影像数据的元数据规范将影像数据的元数据信息有效组织到数据库中,利用ArcSDE 空间数据库进行一体化管理。 (2)影像数据管理子系统 系统采用C/S模式,面向业务人员。提供的具体功能包括:1)批量自动化灵活直接入库和快速浏览影像库支持的各类数据及其元数据;2)高效多条件检索影像库管理的数据并显示;3)直接读取影像库外多种格式影像并自动叠加显示、便捷注册和发布影像与地图服务等;4)管理员可以对不同类型用户和影像数据进行授权和分级管理。 影像数据管理子系统主要功能指标详细如下: *支持常用国外卫星影像数据:WorldView 1/2/3, GeoEye-1/2, RapidEye, IKONOS, QuickBird, Spot5, Spot6, Landsat-5 TM, Landsat-7 ETM+和Landsat-8 ALI等和国内主要卫星影像数据:HJ-A/B CCD, ZY-02-C, ZY-3、CBERS-3/4、天绘系列、高分系列、资源系列等; 影像实时动态镶嵌(自动计算金字塔、覆盖区域和显示比例以及处理分辨率); 影像元数据自动识别和解析,交互式元数据灵活更新和扩展; 读取和叠加GeoTIFF, ERDAS Image, eYaImage, ECW和JPEG等格式影像; 影像服务和地图服务的编辑,发布,和管理。 (3)影像共享服务子系统 基于B/S结构,面向管理和业务用户提供影像数据服务,包括影像数据检索服务、数据下载服务、影像展示服务等。系统包含以下四个功能模块:几何查询、属性条件过滤、查询结果浏览、对外影像和地图服务等。 系统结构为四层结构,客户浏览层、Web服务层、GIS中间件层以及影像数据存储层。其中,Web服务层基于SOA架构,为客户端提供业务服务;客户浏览器层则基于ArcGIS API for Flex;GIS中间件层提供遵循OGC规范的GIS服务,将遥感影像地理信息库和文件存储库中的数据提供给Web服务层 (4)影像动态处理和镶嵌融合模块 该模块是利用服务器端发布的Image Service服务,为用户提供影像数据进动态镶嵌融合处

大大数据管理系统之大大数据可视化设计

数据管理系统企业级数据可视化项目Html5 应用实践 项目经理:李雪莉 组员:申欣邹丽丹陈广宇陈思 班级:大数据&数字新媒体 一、项目背景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用户对数据可视化的需求日益迫切。用户希望能够随时随地简单直观的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绩效考核、关键业务、分支机构的运行情况,即时掌握突发性事件的详细信息,快速反应并作出决策。随着企业信息化的不断推进,企业不断的积累基础信息、生产运行、经营管理、绩效考核、经营分析等以不同形式分布在多个系统或个人电脑文档内的业务数据。如何将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以简单、直观、高效的形式提供给管理者作为经营决策的依据是当前企业数据应用的迫切需求。传统的企业数据可视化方案多基于Java Applet、Flash、Silverlight 等浏览器插件技术进行开发,在当前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Web技术标准也随之高速发展,用户对互联网技术安全性和使用体验的要求越来越高。Java Applet、Flash、Silverlight 等浏览器插件技术因为落后和封闭的技术架构,以及高功耗、高系统

资源占用,已经被微软、谷歌、苹果、火狐等主流操作系统和浏览器厂商逐步放弃,转而不断支持和完善基于HTML5的新一代Web技术标准 对数据进行直观的拖拉操作以及数据筛选等,无需技术背景,人人都能实现数据可视化无论是电子表格,数据库还是 Hadoop 和云服务,都可轻松分析其中的数据。 数据可视化是科学、艺术和设计的结合,当枯燥隐晦的数据被数据科学家们以优雅、简明、直观的视觉方式呈现时,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一种全新的观察世界的方法,而且往往具备艺术作品般的强大冲击力和说服力。如今数据可视化已经不局限于商业领域,在社会和人文领域的影响力也正在显现。 数据可视化的应用价值,其多样性和表现力吸引了许多从业者,而其创作过程中的每一环节都有强大的专业背景支持。无论是动态还是静态的可视化图形,都为我们搭建了新的桥梁,让我们能洞察世界的究竟、发现形形色色的关系,感受每时每刻围绕在我们身边的信息变化,还能让我们理解其他形式下不易发掘的事物。 二、项目简介 目前,金融机构(银行,保险,基金,证劵等)面临着诸如利率汇率自由化,消费者行为改变,互联网金融崛起等多个挑战。为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要求管理者运用大数据管理以更为科学的手段对企

数字航道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

长江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 1、项目介绍 建设长江航道数据库管理软件,包括元数据管理、数据预处理、数据管理、空间分析、测绘成果管理、区域局空间数据发布、空间数据应用接口等模块,同时接合各区域局业务需求,定制相关业务功能处理模块。要满足6个区域局和长江航道局、长江航道测量中心、长江规划研究院9个用户的需求。 2、系统功能模块 系统分为数据入库、数据管理、业务应用、系统设置、数据交换及建库工具等功能模块。 数据入库模块:包括数据质检检查、数据预处理和数据入库三大模块;主要用于数据入库及入库数据的准备工作。

数据入库:完成全要素数据、水深、DEM、DRG、DOM数据的入库工作。 数据质检:对入库数据进行质量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清华山维进行对接,以在清华山维中显质检结果。 数据处理工具:对入库前数据进行相应处理,如果坐标转换、格式转换、DEM生成等。

数据编辑:对ESRI格式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图形和属性编辑。 数据管理模块:包括数据数据浏览、基础数据管理、测绘成果管理、查询分析、制图与输出、测绘成果管理、DEM基础分析、工具箱等模块,主要完成对入库数据的管理和浏览工作,是数据管理系统的的核心。 数据制图输出:对当前分析结果进行制图成图,并打印输出等,以及对数据库中进行数据输出。

工具箱:提供数据处理的常用工具。 查询分析:查询统计模块主要是针对图层数据属性的查询与统计,这是对数据信息展示,方便用户随时了解数据成果的详细详细,整个“查询统计”功能模块包含以下功能点。 测绘成果管理:对工程测图成果、维护性测图成果、专项测图成果、ENC测图成果及整治建筑物测量成果等专题测绘成果进行管理,包括测量项目信息、成果入果、成果管理等。

元数据管理平台

元数据管理平台 技术白皮书 北京亿信华辰软件责任有限公司 2018年4月

目录 1.前言 (1) 1.1.关于本白皮书 (1) 1.2.背景介绍 (1) 1.3.产品定位 (1) 2.产品架构 (2) 2.1.概述 (2) 2.2.数据源层 (2) 2.3.采集层 (2) 2.4.数据层 (3) 2.5.功能层 (3) 2.6.访问层 (3) 3.产品功能特色 (4) 3.1.规范的元模型管理 (4) 3.2.端到端的自动化采集 (5) 3.3.全面的采集适配器 (5) 3.4.可灵活定制的采集模板 (6) 3.5.便捷的元数据检索 (7) 3.6.完善的元数据管理 (7) 3.7.强大的元数据版本管理 (8) 3.8.实时的元数据变更监控 (8) 3.9.数据地图鸟瞰全局 (9) 3.10.丰富的元数据分析应用 (9) 3.10.1.血缘分析 (9) 3.10.2.影响分析 (10) 3.10.3.全链分析 (10) 3.10.4.关联度分析 (11) 3.10.5.属性差异分析 (11) 3.11.出色的元数据检核机制 (12) 3.11.1.一致性检核 (12) 3.11.2.属性填充率检核 (12) 3.11.3.组合关系检核 (12) 3.12.自助式门户 (13) 3.13.丰富的服务接口 (13) 4.产品技术优势 (13)

4.1.系统设计原则 (13) 4.1.1.先进性 (14) 4.1.2.可维护性 (14) 4.1.3.可靠性 (14) 4.1.4.易用性 (15) 4.1.5.安全性 (15) 4.1.6.扩展性 (15) 4.2.可扩展采集适配器设计 (16) 4.3.采用MOF规范 (16) 4.4.支持基于XMI的数据交换 (17) 4.5.运用REST FUL架构 (18) 5.软硬软件环境 (19) 5.1.服务器配置推荐 (19) 5.2.客户端配置 (20) 5.2.1.客户端(建议配置) (20) 5.2.2.客户端浏览器 (20)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DBMS的目标 (1)用户界面友好对一个实用DBMS来说,用户界面的质量直接影响其生命力。DBMS的用户接口应面向应用,采用适合最终用户的交互式、表格式、菜单式、窗口式等界面形式,以方便使用和保持灵活性。一般地说,用户界面应具有可靠性、简单性、灵活性和立即反馈等特性。 (2)功能完备DBMS功能随系统的规模的大小而异。大型DBMS功能齐全,小型DBMS功能弱一些。DBMS主要功能包括数据定义、数据库数据存取、事务控制、数据库组织和存储管理、数据库安全保护等等。我们在下面讨论这些功能的内容。 (3)效率高系统效率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计算机系统内部资源的使用效率。能充分利用资源(包括存储空间、设备、CPU等),并注意使各种资源负载均衡以提高整个系统的效率,二是DBMS本身的运行效率。三是用户的生产率。这是指用户学习、使用DBMS和在DBMS基础上开发的应用系统的效率。 2.DBMS的基本功能 (1)数据库定义对数据库的结构进行描述,包括外模式、模式、内模式的定义;数据库完整性的定义;安全保密定义(如用户口令、级别、存取权限);存取路径(如索引)的定义。这些定义存储在数据

字典(亦称为系统目录)中,是DBMS运行的基本依据。为此,提供数据定义语言DDL。 (2)数据存取提供用户对数据的操纵功能,实现对数据库数据的检索、插入、修改和删除。一个好的DBMS应该提供功能强易学易用的数据操纵语言(DML)、方便的操作方式和较高的数据存取效率。DML有两类:一类是宿主型语言,一类是自含型语言。前者的语句不能独立使用而必须嵌入某种主语言,如C语言、COBOL语言中使用。而后者可以独立使用,通常以供终端用户交互使用和批处理方式两种形式使用。 (3)数据库运行管理这是指DBMS运行控制、管理功能。包括多用户环境下的并发控制、安全性检查和存取权限控制、完整性检查和执行、数据加密、运行日志的组织管理、事务的管理和自动恢复(保证事务的正确性),这些功能保证了数据库系统的正常运行。 (4)数据组织、存储和管理DBMS要分门别类地组织、存储各类数据,包括数据字典(亦称系统目录)、用户数据、存取路径等等。要确定以何种文件结构和存取方式在存储级上组织这些数据,如何实现数据之间的联系。数据组织和存储的基本目标是提高存储空间利用率,选择合适的存取方法确保较高存取(如随机查找、顺序查找、增、删、改)效率。 (5)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包括数据库的初始建立、数据的转换、数据库的转储和恢复、数据库的重组织和重构造以及有性能监测分析等功能。

空间数据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空间数据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1.引言 1.1方案概述 空间数据管理平台解决方案主要是针对我国各级测绘院、信息中心建设区域地理信息基础框架的迫切需求,开发的一套专业性强、具有高可扩展性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管理平台。 整个方案从管理多源、多尺度、多类型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角度出发,开发了一些列软件系统,包括空间数据入库更新子系统、空间数据质量检查子系统以及空间数据管理平台等,可以实现对现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整合、转换与集成管理,为政府、企业、公众等提供空间信息服务。 1.2系统特点 ●“多源、多尺度、多时相”基础地理数据的集成管理 由于基础地理数据具有多源、多尺度、多时相的特点,基础地理数据管理平台必须具有集成不同数据类型、不同比例尺、不同时间的各种基础地理数据的能力。 ●多比例尺数据集成 对于不同尺度的基础地理数据,其集成通过统一空间参考系(WGS84、西安80、北京54)或动态投影技术来实现。不同比例尺的

基础地理数据可以叠加一起显示,通过控制其显示比例实现地图的逐层显示效果。 ●多类型数据集成 对于不同类型的数据(如DLG与DRG)的集成采用按空间坐标范围或图幅索引实现。 ●多时序数据集成 对于不同时间段的基础地理数据,采用历史数据库来实现。根据数据更新周期的不同,采用按数据集、图幅、对象级别的历史数据库机制。 ●基础地理数据管理全过程支持 SuperMap D-Manager特别针对我国各级测绘院、信息中心设计开发,系统支持数据加工、数据入库管理、数据共享、数据发布的整个业务过程,可以快速为用户打造完备的基础地理数据中心,满足各种用户对基础地理信息的需求,为数字城市建设服务。 ●基础性与平台性 SuperMap D-Manager从设计到实现,充分考虑了其作为基础性、平台性等支撑性要求。SuperMap D-Manager在设计思路、软件开发实现上都具有高可扩展性的特点。

2018年系统元数据管理系统分析

2018年系统元数据管理系统分析 1. 现状分析 随着经营分析系统规模不断扩大,系统所积累数据量也越来越大,收集到的海量数据背后隐藏着大量珍贵重要的信息,但也同时提高了系统的数据管理难度:一方面难以对这些数据进行有效解释,缺乏对业务流程执行的实时监控和管理;另一方面各部门数据与数据整合的难度也不断加大,影响到了经营分析系统中的数据质量。 如何对现有数据进行深层发掘,并揭示出埋藏在元数据中的趋势、因果关系、关联模式等核心信息?这是下一步深化经营分析系统应用的电信运营商需要解决的头等大事。构建BI,首先要保证的是数据质量。元数据管理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把业务系统中的数据分门别类地进行管理,并建立数据与数据之间的关系,为数据仓库的数据质量监控提供基础素材。 1.1 目前的困境 使用者(决策层、业务分析人员): 1) 经营分析系统中存在有很多报表,不同报表中存在一些相同的指标,这些指标往往不一致,给业务分析和决策工作造成很多困惑,必须花费很大的精力去检查核实。 2) 对于很多指标,不清楚其具体含义,不清楚其反映的问题,不清楚其具体算法和来龙去脉。

数据仓库项目开发维护者: 1) 不同报表中的同一指标不一致,必须花费很大的精力去检查,目前基本上是通过手工检查表和存储过程的方式,效率较低。 2) 没有完善的开发、维护规范。比如,新增一张分析报表,开发人员根据业务人员的需求制作完成之后,往往没有整理完善相应的数据指标解释和元数据管理,造成日后检查困难。 3) 开发、维护规范的执行力较低,没有行之有效的管控手段。不严格按照规范执行,随着项目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导致数据仓库项目的健壮性和可维护性呈几何级数下降,给数据仓库的建设带来大量的重复工作。 1.2 什么是元数据管理 元数据最本质,最抽象的定义为:data about data (关于数据的数据)。而对于经营分析数据仓库而言,形象的定义为:元数据就是数据仓库的规范。这些规范包括对各种指标的定义、解释;包括对各表中数据的来龙去脉、数据的大小和格式的定义。 元数据管理,就是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规范以及该规范的管控体系,实现从管理到查询到综合分析的全面管控,管理层次从接口到ETL处理、业务逻辑处理、结果展现处理和指标分析的方方面面,构成数据仓库应用系统的核心和基础。做到开发者能严格遵守规范,维护者和使用者有规范可查,有力的保障数据仓库项目的健壮性和可维护性。

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

1.1、功能特点 ?前台基本功能 进货管理:进行商品采购入库,采购退货,进/退单据和当前库存查询,与供货商的往来帐务。 销售管理:进行商品销售,顾客退货,销/退单据和当前库存查询,POS 销售统计,与客户的往来帐务。 库存管理:包括库存之间商品调拔,商品的报损溢,强大的库存盘点功能,库存商品报警查询。 统计报表:完整的统计查询功能,每张单据每次收款付款都可以清楚的反映。 日常管理:对供货商,客户,业务员综合管理,对日常收入支出管理,客户借货坏帐管理,合同管理。 基本设置:商品信息,商品调价,供货商,客户,员工,会员,仓库等基本参数的设置。 系统维护:数据库备份/恢复,系统初始化,操作员修改密码,年终结算,查看日志,打印条码,赠品管理。 ?后台基本功能 商品销售:进行商品的销售工作,用户可以通过输入商品的条码,编号来选择商品。 销售退货:进行已销售商品的顾客退货工作,同样可以通过商品条码和编号来选择商品。 打印设置:设置小票的标题和脚注以及要选择的打印机。 兑换赠品:有关会员用积分兑换赠品的管理工作。 赠送赠品:有关赠品的赠送管理工作。 修改密码:修改当前收银员的密码。 快捷键设置:设置 POS 中各功能的快捷键。 出入款管理:管理有关收银员的出入款工作。 1.2、系统要求 1、计算机硬件在586等级以上. 2、软件要求操作系统为中文WIN98,WIN2000,WINXP.WIN2003 3、装有microsoft数据库驱动程序 4、屏幕分辨率800X600以上.

二、快速入门

后台主界面及功能说明: 图1 2.1、基本设置:在基本设置中可以对商品信息、商品调价、供货商、客户、员工、操作员、会员、仓库进行设置 2.1.1、商品信息 在基本设置模块中点击“商品信息”进入商品信息界面如图2

《元数据的作用 [元数据的构成方式]》

《元数据的作用[元数据的构成方式]》 (徐枫宦茂盛)通过元数据的描述,能够使信息资源的使用者了解数据的内容、特征、作用、获取方式等信息。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数据,在建立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的过程中,元数据主要是对信息资源从外部特征进行而非从内部结构进行描述。通俗地讲,元数据就是信息资源的标签或卡片,通过元数据的描述,可以使信息资源的使用者能够了解数据的内容、特征、作用、获取方式等信息,能够对信息资源是否满足特定的应用需求做出适当的评价,并根据评价的结果决定是否采取进一步的措施来获取该信息资源。 元数据是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建立的基础,构建一个信息资源目录体系首要和基础性的工作就是建立描述各个信息资源的元数据库,元数据库中存储的是描述各种来源、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源的描述信息。无论用户以何种方式查询信息资源目录,包括以分类目录的形式进行查询、或者以多关键词的形式进行查询,其本质都是对后台元数据库的检索,只是从表现层提供了不同形式的人机查询接口。根据所描述的信息资源对象的不同,可以建立不同的元数据库,分别对各类信息资源进行描述。 元数据的组成 为能够对信息资源进行准确和高效的描述,元数据本身具有自身的逻辑结构。一般来说,元数据本身是层次化、树状结构的。处于树状结构最底端的叶子节点称之为元数据元素,包含了元数据元素的节点称之为元数据实体,当然元数据实体也可以只包含元数据实体。根

据实际需求,元数据实体或者元数据元素可以多次出现。例如,信息资源可以有不同的分类,可以按照信息资源的来源进行分类,也可以按照信息资源的不同应用主题进行分类,因此,“信息资源分类”元数据实体就可以出现多次。 元数据一般分三个方面对信息资源进行描述。 一是对信息资源基本内容的描述。包括信息资源的标题、摘要、关键词等基本信息。标题是信息资源的名称,通过标题使用者能够初步掌握信息资源的基本范围。其次,使用者可以通过摘要,了解信息资源的主要内容、用途等各种信息。一般情况下,用户主要通过摘要作为信息资源适用性评价的主要依据。所以,在信息资源元数据的著录过程中,摘要的填写一般都由专业人员完成,只有专业人员才能够对信息资源的内容有准确的把握和深入的理解,能够提供有关信息资源内容的更加权威的解释。根据信息资源对象的不同,描述信息资源基本内容的元数据实体和元数据元素还可以进行有选择的增加。例如,描述空间信息资源时,可以增加空间参照系、图示表达等元数据实体,描述科学数据资源时需要增加数据质量等元数据实体。 二是对信息资源的获取方式进行描述。包括信息资源的分发者信息、信息资源的在线获取地址信息等。通过提供分发者联系信息,使用者可以直接联系信息资源的分发部门,这对于不能直接在网络上进行数据交换的信息资源获取非常有效。其次,使用者还可以通过信息资源的在线地址来下载、查询、浏览信息资源。使用者甚至可以提供专门的电子订单处理系统,并将入口信息加入到元数据内容中,方便

元数据管理平台的建立

元数据管理平台的建立 1.1 元数据简介 元数据被定义为:描述数据的数据,对数据及信息资源的描述性信息。 元数据(Metadata)是描述其它数据的数据(data about other data),或者说是用于提供某种资源的有关信息的结构数据(structured data)。元数据是描述信息资源或数据等对象的数据,其使用目的在于:识别资源;评价资源;追踪资源在使用过程中的变化;实现简单高效地管理大量网络化数据;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发现、查找、一体化组织和对使用资源的有效管理。 元数据的基本特点主要有: 1、元数据一经建立,便可共享。元数据的结构和完整性依赖于信息资源的价值和使用环境;元数据的开发与利用环境往往是一个变化的分布式环境;任何一种格式都不可能完全满足不同团体的不同需要; 2、元数据首先是一种编码体系。元数据是用来描述数字化信息资源,特别是网络信息资源的编码体系,这导致了元数据和传统数据编码体系的根本区别;元数据的最为重要的特征和功能是为数字化信息资源建立一种机器可理解框架。 元数据体系构建了企业业务的逻辑框架和基本模型,从而决定了企业业务的功能特征、运行模式和系统运行的总体性能。企业业务的运作都基于元数据来实现。其主要作用有:描述功能、整合功能、控制功能和代理功能。 由于元数据也是数据,因此可以用类似数据的方法在数据库中进行存储和获取。如果提供数据元的组织同时提供描述数据元的元数据,将会使数据元的使用变得准确而高效。用户在使用数据时可以首先查看其元数据以便能够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

在数据仓库领域中,元数据按用途分成技术元数据和业务元数据。首先,元数据能提供基于用户的信息,如记录数据项的业务描述信息的元数据能帮助用户使用数据。其次,元数据能支持系统对数据的管理和维护,如关于数据项存储方法的元数据能支持系统以最有效的方式访问数据。具体来说,在数据仓库系统中,元数据机制主要支持以下五类系统管理功能: (1)描述哪些数据在数据仓库中; (2)定义要进入数据仓库中的数据和从数据仓库中产生的数据; (3)记录根据业务事件发生而随之进行的数据抽取工作时间安排; (4)记录并检测系统数据一致性的要求和执行情况; (5)衡量数据质量。 1.2 元数据管理平台体系结构 图1 元数据管理平台体系结构 关键特性

教务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

教务管理 数据库系统课程设计

目录 1、需求分析 (2) 1.1 信息要求: (2) 1.2 处理要求: (2) 1.3 安全性与完整性要求: (2) 1.4 系统功能的设计和划分 (2) 第一部分:用户管理部分 (3) 第二部分:管理员管理部分 (3) 2、概念设计 (3) 2.1概念模型(E-R图): (3) 2.2数据字典: (5) a.数据项 (5) b、数据结构 (5) c、数据流 (5) d、数据存储 (6) e、处理过程 (6) 2.3 数据流图 (7) 3、逻辑结构设计 (7) 3.1 E-R图向关系模型的转换(关系的码用下横线表出) (7) 3.2 设计用户子模式 (8) 4、物理设计 (8) 4.1 选择存取方法 (8) 4.2 确定数据库的存储结构 (8) 4.3 评价物理结构 (9) 5、系统实施 (9) 6、运行维护 (10)

1、需求分析 1.1 信息要求: 教务管理系统涉及的实体有: ●教师——工作证号、姓名、职称、电话等; ●学生——学号、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等; ●班级——班号、最低总学分等; ●系——系代号、系名和系办公室电话等; ●课程——课序号、课名、学分、上课时间及名额等。 这些实体之间的联系如下: ●每个学生都属于一个班,每个班都属于一个系,每个教师也都属于一个系。 ●每个班的班主任都由一名教师担任。 ●一名教师可以教多门课,一门课可以有几位主讲老师,但不同老师讲的同一门课其课序号是不同 的(课序号是唯一的)。 ●一名同学可以选多门课,一门课可被若干同学选中。 ●一名同学选中的课若已学完,应该记录有相应成绩。 ●本单位学生、教师都有重名,工作证号、学号可以作为标识。 1.2 处理要求: 教学系统主要提供数据维护、选课和信息查询。其中常见的查询有:系统中各对象的基本信息查询。查询指定班、系的学生信息(名单、人数等)。查询学生的成绩、学分情况。查询教师授课情况和学生选课情况……。 1.3 安全性与完整性要求: ●安全性要求: 1.系统应设置访问用户的标识以鉴别是否是合法用户,并要求合法用户设置其密码,保证用户身份不被盗用; 2.系统应对不同的数据设置不同的访问级别,限制访问用户可查询和处理数据的类别和内容; 3.系统应对不同用户设置不同的权限,区分不同的用户,如学生,教师,系统管理员。 ●完整性要求: 1.各种信息记录的完整性,关键信息记录内容不能为空; 2.各种数据间相互的联系的正确性; 3.相同的数据在不同记录中的一致性。 1.4 系统功能的设计和划分 根据如上得到的用户需求,我们将本系统按照所完成的功能分成以下几部分:

.数据分析篇——空间元数据

空间元数据库知识点一、知识点结构

二、知识点内容 知识点(优先级)描述定位 1元数据编辑相关插件(A) 与元数据编辑相关的视图为元数据视图。 与元数据编辑相关的插件有元数据编辑插件,加载之后的工具条为: ?元数据库列表框用于选择元数据库,如图所示:元数据库列表框; ?元数据集列表框用于选择元数据集,如图所示:元数据集列表框; ?样式表列表框用于选择样式表,如图所示:元数据显示样式表列表框; ?单击编辑按钮,可以实现对元数据的编辑,如图所示:编辑元数据按钮; ?单击创建按钮,可以实现对元数据的创建,如图所示:创建元数据按钮; ?单击导入按钮,可以导入元数据,如图所示:导入元数据按钮; ?单击导出按钮,可以导出元数据,如图所示:导出元数据按钮; ?单击元数据和空间数据的一致性检查按钮,可以浏览检查元数据和空间数据的一致性,如图所示:元数据和空间数据的一致性检查按钮; ?单击浏览附件按钮,可以浏览元数据附件,如图所示:浏览元数据附件按钮。 MapGIS7.x 数据管理 篇.chm 25.2.2

2元数据创建(A)1、创建元数据库和元数据集 在“元数据库”文件夹右键选择“创建”功能,输入元数据库的名称,如test。 展开元数据库,找到test点击右键选择创建元数据集,输入元数据集名称。 图1创建元数据库和元数据集 2、元数据的创建方法有多种,以下逐一介绍。 (1)在元数据集上右键点击元数据导入,其具体的操作参见元数据的批量导入。 (2)工具条上点击创建元数据按钮,如果当前选中的是“元数据库”,就会在元数据库文件夹下的第一个元数 据库中的第一个元数据集中建立元数据;如果选中的是某个元数据库(如test),就会在该元数据库中的最先建的 元数据集中建立元数据;如果选中的是某个元数据集(如meta),就会在该元数据集中建立元数据。 (3)为地理实体建立元关系,在建立了元关系的元数据集上右键点击,选择同步元数据,则会在元数据列表中新 建元数据,其具体的操作请参考创建同步和更新同步。 MapGIS7.x 数据管理 篇.chm 25.2.1 3元数据浏览(A)在MapGisCatalog目录树中选中某个元数据集,将视图切换到元数据视图,在元数据视图中的元数据列表中会列出 该元数据集下的所有元数据,选择某条元数据,在元数据视图中即会显示该条元数据的信息。 可以从下拉列表中,选择已有的显示方式对该条元数据的显示方式进行更改。 MapGIS7.x 数据管理 篇.chm 25.2.1

空间数据库管理模式

空间数据管理模式 1.文件管理——ArcInfo中Coverage文件管理 ARC/INFO7.X以前版本以Coverage作为矢量数据的基本存储单元。一个Coverage存储指定区域内地理要素的位置、拓扑关系及其专题属性。每个Coverage一般只描述一种类型的地理要素(一个专题Theme)。位置信息用X,Y表示,相互关系用拓扑结构表示,属性信息用二维关系表存储。 ?Coverage的优点 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关联 空间数据放在建立了索引的二进制文件中,属性数据则放在DBMS表(TABLES)里面,二者以公共的标识编码关连。 矢量数据间的拓扑关系得以保存 由此拓扑关系信息,我们可以得知多边形是哪些弧段(线)组成、弧段(线)由哪些点组成、两条弧段(线)是否相连以及一条弧段(线)的左 或右多边形是谁?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平面拓扑”。 ?新技术条件下Coverage的缺陷 Coverage模型可取的方面,有的已经可以不再继续作为强调的因素; 拓扑关系的建立可以由面向对象技术解决(记录在对象中) 硬件的发展,不再将存储空间的节省与否作为考虑问题的重心 计算机运算能力的提高,已经可以实时地通过计算直接获得分析结果。 空间数据不能很好地与其行为相对应; 以文件方式保存空间数据,而将属性数据放在另外的DBMS系统中。这种方式对于日益趋向企业级和社会级的GIS应用而言,已很难适应(如海量数据、 并发等) Coverage模型拓扑结构不够灵活,局部的变动必须对全局的拓扑关系重新建立(Build) “牵一发而动全身”,且费时 在不同的Coverage之间无法建立拓扑关系; 河流与国界 人井与管道 2.文件-关系数据库混合型管理——ArcInfo、ArcView GIS的Shape文件和Mapinfo中的Tab文件管理 用文件系统管理几何图形数据,用商用关系型数据库管理属性数据,两者之间通过目标标识或内部连接码进行连接。在这一管理模式中,除通过OID(object,ID)连接之外,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几乎是完全独立组织、管理与检索的。当前GIS ODBC(Open Database Consortium,开放性数据库连接协议)

元数据管理

1.前言 数据仓库中的数据是从许多业务处理系统中抽取、转换而来,对于这样一个复杂的企业数据环境,如何以安全、高效的方式来对它们进行管理和访问就变得尤为重要。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对元数据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元数据是关于数据、操纵数据的进程和应用程序的结构和意义的描述信息,其主要目标是提供数据资源的全面指南。元数据不仅定义了数据仓库中数据的模式、来源以及抽取和转换规则等,而且整个数据仓库系统的运行都是基于元数据的,是元数据把数据仓库系统中的各个松散的组件联系起来,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2.元数据 2.1 元数据的概念 按照传统的定义,元数据(Metadata)是关于数据的数据。在数据仓库系统中,元数据可以帮助数据仓库管理员和数据仓库的开发人员非常方便地找到他们所关心的数据;元数据是描述数据仓库内数据的结构和建立方法的数据,可将其按用途的不同分为两类:技术元数据(Technical Metadata)和业务元数据(Business Metadata)。 技术元数据是存储关于数据仓库系统技术细节的数据,是用于开发和管理数据仓库使用的数据。

业务元数据从业务角度描述了数据仓库中的数据,它提供了介于使用者和实际系统之间的语义层,使得不懂计算机技术的业务人员也能够“读懂”数据仓库中的数据。业务元数据主要包括以下信息:使用者的业务术语所表达的数据模型、对象名和属性名;访问数据的原则和数据的来源;系统所提供的分析方法以及公式和报表的信息。 2.2 元数据的作用 在数据仓库系统中,元数据机制主要支持以下五类系统管理功能:(1)描述哪些数据在数据仓库中;(2)定义要进入数据仓库中的数据和从数据仓库中产生的数据;(3)记录根据业务事件发生而随之进行的数据抽取工作时间安排;(4)记录并检测系统数据一致性的要求和执行情况;(5)衡量数据质量。 与其说数据仓库是软件开发项目,还不如说是系统集成项目[1],因为它的主要工作是把所需的数据仓库工具集成在一起,完成数据的抽取、转换和加载,OLAP分析和数据挖掘等。 3.数据仓库元数据管理现状 元数据管理的主要任务有两个方面:一是负责存储和维护元数据库中的元数据;二是负责数据仓库建模工具、数据获取工具、前端工具等之间的消息传递,协调各模

1_10000地形图_DLG_数据生产的质量控制与检测

地理空间信息 GEOSPATIAL 2009 年2 月 第7 卷第1 期 1:10 000 地形图(DLG)数据生产的质量控制与检测 郑凤娇,王祥 (武汉市勘测设计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22) 文献标志码: B 摘要:结合武汉市1:10000 地形图生产项目,给出了1:10000 地形图(DLG)数据生产的技术方法与流程,阐述了 1:10000 地形图(DLG)数据生产的质量控制过程及检测项目的具体内容。 关键词:地形图;DLG;数据处理;质量控制;检测 中图分类号:P208 Quality Control and Detection for Data Production of 1:10000 Topographic Maps (DLG) ZHENG Fengjiao, WANG Xiang (Wuha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 Surveying Institute, Wuhan 430022,China) Abstract:Combination of Wuhan 1: 10 000 topographic map production project, given the technical methods and processes of 1: 10 000 topographic maps (DLG) data, described quality control process and specific content of detection projects for 1: 10 000 topographic maps (DLG) data production . Ke ywords:topographic map; DLG; data processing; quality control; detection. 文章编号: 1672-4623 (2009) 01-0091-04 1:10 000 地形图是城市系列比例尺基本图种之一, 是“数字武汉”空间基础设施数据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可服务于专家领导的辅助决策、区域城市、乡镇、农 村等设计、地籍调查、掩没分析、专题数据库的开发 提供基础地理信息,可作为编制更小比例尺地形图或 专题地图的基础资料。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精度及其 正确性等直接决定了数据的利用价值,甚至影响有关 建设工程的质量和安全。由我院负责具体实施市域(8 549 km2) 全覆盖的1: 10 000 数字地形图(DLG) 航空 摄影测量及数据库建设工作,实施覆盖面积大,生产 工序、投入的人员及设备较多。因此,在整个DLG 数 收稿日期:2009-01-20 参考文献 [1] 王晏民,郭明,王国利,等.利用激光雷达技术制作古建筑正 射影像图[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6,22(4):19-22 [2] Jia C D,Hung C T. 3D Laser Scanning and GPS Technology for Landslide Earthwork Volume Estimation[J].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 16(2007):657-663 [3] 惠增宏.激光三维扫描重建技术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D]. 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