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儒家文化

作文 儒家文化
作文 儒家文化

点仁礼之星火,倡文明以燎原

枯叶蝶

这位师弟,你好!很感谢你提出这个有意思的问题。我明确地告诉你,学习儒家文化,不能帮你“挤”上公交车,因为它本身就不是要帮你“挤”上公交车,而是让你、让每个人都能优雅、轻松地走上公交车。

当然,自己守儒家之礼,做谦谦君子,别人却不理这一套,结果可能自己上不了公交车。因此你的忧虑也是不少人的忧虑。

不过,你要明白,“挤”,是凭着自己的力气大速度快,其实是损人利己,彰显着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你挤上了公交车,却变成了野蛮人。这既与儒家之“礼”的思想相悖,也与现代社会的文明远离。

人们要挤上公交车,大概是要赶时间,或者不甘人后,凡此等等,本质是唯己利至上。你一挤,别人跟着就挤,导致“群德”苍白,“公德”沦丧。这正是人们对儒家文化上的认识不够或者知行不一的表现。当然也就正是儒家文化大有可为之处!

因此我们要深入认知儒家文化,并不断身体力行之:点仁礼之星火,倡文明以燎原。

你提到的‘约之以礼’‘以德服人’‘推己及人’之类的道理,正是儒家文化之“礼”的优秀文化。正是告诉我们礼是致力于构建良好的人际环境和和谐有序的社会不二法门。还是以乘公交车为例来谈这个问题:

儒家文化首先强调内修己德。“君子约之以礼。”就是说,君子要以礼来约束自己。在等待公交车的人群中,你得首先以礼约束自己的行为——先来后到的秩序排队,宁可暂时上不了车,也坚决不要去挤。当然,可能你是一个孤独者,但你已成为君子,你是在点燃儒家文明之星火,你的德可能会照亮他人心中的德。儒家文化其次推崇积极入世。“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正是要求我们用道德去引导,“以德服人”。在等车的人群,你可以也应该去做秉烛者,引导大家排队。你那一声“请大家排队上车”,会让大家重拾“群德”,你点燃的星火烛光会点燃身边人心中的文明之火。

儒家文化更讲究利人利己。“推己及人”正是如此,要求我们能够体谅他人,理解他人。老弱妇孺病孕者,让其优先。因为人皆有老小,人皆会病老。你的君子

之行,将温暖每一个人,唤醒每一个人心中的“礼”。

同学们,如此,以“礼”躬行,你还需要挤才能上公交吗?

礼的践行,不仅乘公交如此。人经由仁礼而文明,国经由仁礼而复兴。因为,“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

最后,期望每个同学都学习并践行儒家文化:点仁礼之星火,倡文明以燎原。

答同学问

-----致“仁和有礼”的你

深圳罗湖外语学校:徐晓花

亲爱的同学:

你好!

很高兴你能将我刚才宣讲的内容听进心里,并发提出了一个很有思辨性的问题:“生活中如若遵行儒家文化倡导的’约之以礼’‘以德服人’‘推己及人’,会不会连公交车都挤不上去?”(开头直切问题,省下不少文字。)刚才我说过,我在母校学习期间就非常喜欢儒家文化,并且现在读研究生还在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中。我认为儒家文化提倡的“仁““义”“礼”“和”等思想,与挤不上公交并不是对立关系,恰恰是一剂治愈这个社会人人“抢为先”思想弊病的良药。(将原文他述内容转换为自述式,巧妙省墨;继而亮出观点:来得快捷。)

首先,同学们必须明白当下“坐公交要挤”,“上公交要抢座位”等现象存在的根源,不仅仅是规章制度执行不力,还有人们缺乏道德自律的因素。人无自律,便是“无礼”。人们总以为上公交是先抢先得,越抢越占便宜;抢先一步,不顾形象,不顾他人。结果让外人看到我一礼仪之邦,国人形象如此不堪。我们可以设想,如若人人为一己私利,“无礼”横行,那社会将更加“乱象”横生,何来安定和谐的社会秩序?何来幸福指数的提升?(有的放矢:分析“挤公交”的原因,接着指出其不良影响和危害。)

其次,同学们还应该理清这样一种逻辑关系:“约之以礼”是一种道德自律,“抢不到座位”一类现象并不是对“约之以礼”的道德自觉的否定,而是缺少这一道德自律前提后必然产生的后果。同学们都知道,儒家思想核心为“仁”。“仁”

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提出“仁者爱人”。那如何“爱”人呢?答:言行有“礼”。”礼”是为了“节”,“节”是为了“和”,而“礼之用和为贵,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只有国人上下,人人讲“礼“,社会才能安定有序,人民幸福指数才会高。那时候,你再去等公交,人人都排队,不用“挤”都能上。(这段点的漂亮:应该理清这样一种逻辑关系“抢不到座位”一类现象并不是对“约之以礼”的道德自觉的否定。直戳对方观点要害,并正面指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同学们,你们觉得强国的定义是什么呢?魏征《谏太宗十思疏》道:“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我想,强国不但是要强物质文明,还需强精神文明。因此我们要提倡儒家文化,继承发扬儒家思想传统,增强国家的软实力,提高国民道德素质。一刚一柔,刚柔并济才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固本之策。(升华一笔,将“文明”同“强国”自然联系在一起,水到渠成,顺乎逻辑,读来一点也不感到突兀。)

讲到这里,我想那位同学应该可以理解和明白儒家文化与“挤公交”的关系了吧。当然儒家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继承形式在发展变化中,如《经典咏流传》中对古典诗歌的改编传唱,《中国诗词大会》中对古诗的解读。但是,“仁礼”永远不过时,尊老敬贤、仪尚适宜、礼貌待人、先来后到、推己及人、以德服人等儒家思想在改造与承传中永不过时。(首句收回思绪,回到“挤公交”的话题后,又拓展开去,说到儒家文化的传承,特别点到“推己及人”,扣题巧妙。)最后,我希望同学们:人人热爱儒学,推广“仁礼”,做一个“仁爱有礼”的高中生,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添砖加瓦。那我们就从现在做起,从不“挤”公交做起吧!(结尾提出希望:三句话不离本行:希望同学们:人人热爱儒学,推广“仁礼”,做一个“仁爱有礼”的高中生。语重心长,有征服力。)

你的儒学校友子思

2018.4.19

【鲁力点评】本文很好地完成了这道“问答式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规定的指令任务。采用书信格式,算是完成了第一个“规定动作”;正文完整的说理

逻辑链,避虚就实,既巧妙地地回答了那位同学提出的二难问题,指出人们“应该理清这样一种逻辑关系“抢不到座位”一类现象并不是对“约之以礼”的道德自觉的否定”,相反说明对这种不文明行为更应该“约之以礼”,又提出了传承儒家文化,以德服人,推己及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国民素质的措施。至此“回答问题、解决问题”的第二条指令任务也就完成了。

全文构思巧妙,写法上避虚就实,不纠缠一隅,化难为易,逻辑严谨。作者年年写下水作文,其功力可见一斑。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