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体细胞溶酶体膜通透性完整性吖啶橙荧光检测试

活体细胞溶酶体膜通透性完整性吖啶橙荧光检测试
活体细胞溶酶体膜通透性完整性吖啶橙荧光检测试

活体细胞溶酶体膜通透性()完整性吖啶橙荧光检测试剂盒产品说明书

(中文版)

主要用途

活体细胞溶酶体膜通透性()完整性吖啶橙荧光检测试剂是一种旨在通过吖啶橙吸收和细胞内再分布检测技术,选择性地聚集在线粒体内呈现荧光染色,即存在于或由溶酶体释放到细胞浆的荧光染料的不同荧光强度变化,来分析和观察溶酶体膜通透性的权威而经典的技术方法。该技术经过精心研制、成功实验证明的。其适用于各种活体细胞溶酶体(动物、人体、昆虫等)膜通透性的检测。产品严格无菌,即到即用,活体检测,分辨率高,操作简捷,性能稳定。

技术背景

溶酶体()是一种动态性的、多态性的、含有水解酶的细胞器,具有接受和降解来自于分泌性、内吞性()、自噬性()、吞噬性()膜运转通路中的大分子。其功能是膜依赖性,具有解毒和防御作用。溶酶体膜是溶酶体内基质和胞浆之间的生理屏障,为整合性糖蛋白,防止细胞自我降解。一旦溶酶体膜去稳定(),例如碱性化或内容物移位(),将导致质子和水解酶外漏,而造成细胞器功能异常,进而产生细胞坏死、凋亡,以及病理症状,例如朊病毒脑病()、阿茨罕默病、心肌缺血、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补体激活型肺损伤()、急性组织损伤等疾病。其中膜通透性增加,是溶酶体膜去稳定性或去完整性的标志之一,溶酶体内容物大量释放到胞浆中,直接影响细胞的存活。吖啶橙(;)是一种亲溶酶体()异染性()的荧光染料,在完整的溶酶体内,为质子化()寡聚体()形式,呈现红色荧光(激发波长,散发波长),而在胞浆内,为单体去质子化形式,呈现绿色荧光(激发波长,散发波长)。吖啶橙进入溶酶体后重新分布,即吸收和细胞内再分布(),用于分析溶酶体膜通透性状况。

产品内容

清理液()毫升

染色液()微升

产品说明书份

保存方式

保存染色液()在-℃冰箱里,避免光照;其余的保存在℃冰箱里;有效保证月

用户自备

孔细胞培养板:用于贴壁细胞染色的容器

毫升离心管:用于细胞染色的容器

微型台式离心机:用于沉淀细胞

培养箱:用于染色孵育

(共聚焦)荧光显微镜:用于细胞荧光分析

荧光分光光度仪或荧光酶标仪:用于细胞荧光定量分析

细胞流式仪:用于细胞荧光分析

实验步骤

一、贴壁细胞染色

1.准备个细胞培养孔板的待测细胞(注意:可以使用载玻片,载玻片培养皿,培养皿,和其它培养孔板,见注意事项)

2.小心抽去细胞培养液

3.小心沿着孔壁加入微升℃预热的清理液()到个细胞培养孔,覆盖培养孔表面

4.小心抽去清理液

5.小心沿着孔壁加入微升染色液()到个细胞培养孔,覆盖培养孔表面

6.放进℃细胞培养箱里孵育分钟,避免光照

7.小心抽去染色液()

8.小心沿着孔壁加入微升℃预热的清理液()到细胞培养孔

9.小心抽去清理液

10.重复实验步骤和一次

11.小心沿着孔壁加入微升℃预热的清理液()到细胞培养孔

12.选择下列方式之一进行操作:

()使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定性检测):

激发波长,散发波长――绿色荧光增强,表明膜通透性()增强

激发波长,散发波长――红色荧光减弱,表明膜通透性()增强

(B)使用荧光分光光度仪或荧光酶标仪检测(定量检测):

激发波长,散发波长――升高,表明膜通透性()增强

激发波长,散发波长――降低,表明膜通透性()增强

二、悬浮细胞或脱离细胞染色

1.将悬浮细胞或脱离细胞(细胞)移入到毫升离心管

2.放进微型台式离心机离心分钟,速度为(或,例如)

3.小心抽去上清液

4.加入微升℃预热的清理液(),混匀细胞颗粒群

5.放进微型台式离心机离心分钟,速度为(或,例如)

6.小心抽去上清液

7.加入微升℃预热的清理液(),混匀细胞颗粒群

8.加入微升含有染色液(),充分混匀

9.放进℃细胞培养箱里孵育分钟,避免光照

10.放进微型台式离心机离心分钟,速度为(或,例如)

11.小心抽去上清液

12.加入微升℃预热的清理液(),混匀细胞颗粒群

13.放进微型台式离心机离心分钟,速度为(或,例如)

14.小心抽去上清液

15.重复实验步骤至一次

16.加入微升℃预热的清理液(),混匀细胞颗粒群

17.选择下列方式之一进行操作:

a)进行细胞流式仪分析:(激发波长,散发波长),或(激发波长,散发波长)观察个细胞以上――

:波峰右移,表明膜通透性()增强

:波峰左移,表明膜通透性()增强

b)或使用(共聚焦)荧光显微镜观察(定性检测):

)移取微升上述细胞悬液到载波片上,盖上盖玻片

激发波长,散发波长――绿色荧光增强,表明膜通透性()增强

激发波长,散发波长――红色荧光减弱,表明膜通透性()增强

c)或使用荧光分光光度仪检测(定量检测):

)移取微升上述细胞悬液到毫升比色杯

)加入微升清理液()

)上下倾倒混匀数次

)放进荧光分光光度仪:

激发波长,散发波长――升高,表明膜通透性()增强

激发波长,散发波长――降低,表明膜通透性()增强

注意事项

1.本产品为次(毫升体系次)操作

2.操作时,须戴手套

3.操作时,避免污染母液

4.建议细胞染色完成后,即刻进行荧光检测分析

5.孵育时,必须避免光照

6.本产品适合各种规格的培养细胞:载玻片,载玻片培养皿,培养皿,和各种培养孔板,须相应调整处理液:

7.可以使用绿色荧光中激发波长±,散发波长±;红色荧光中激发波长±,散发波长±

8.用户可以持续读数分钟,观察荧光读数的增强或减低,以表明荧光染料的移位变化

9.本公司提供系列溶酶体分析试剂产品

质量标准

1.本产品经鉴定性能稳定2.本产品经鉴定荧光清晰

分子细胞生物学

第一章绪论 1 [1、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2、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3、遗传的基本单位。] 原核:除Cell质膜外,无其他膜相结构;有核糖体。(细菌,支原体) 2、细胞生物 3、细胞器能的细胞器。包括线粒体、高尔基复合体、内质网、溶酶体等。 非膜相结构:细胞质中没有膜包裹的细胞结构。包括微管、微丝、核糖体、 核仁、中间丝等。 4、细胞细胞学说细胞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细胞生物学 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进化论、能量守恒及转换定律) 的科学。 华生和克里克对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阐明和“中心法则”的提出以及三联体遗传密码的证明,为细胞分子水平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透射式电镜:观察细胞内部结构。 5、电子显微镜 扫描式电镜:细胞或组织表面的观察。 第二章细胞的化学组成 1 质,如核酸、蛋白质。 2、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蛋白质的基本单位,表示一种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数目、种类和排 列顺序。 3、DNA的种类:A-DNA、B-DNA、Z-DNA。 4、RNA按功能分为三种:tRNA(转运核糖核酸)、rRNA(核糖体核糖核酸)、mRNA(信 使核糖核酸)。还有snRNA、hnRNA。 第四章细胞膜及细胞表面 1 夹板”式形态,称之为单位膜。 2、磷脂分为:卵磷脂(PC)、脑磷脂(PE)、鞘磷脂(SM)、磷脂酰肌醇(PI)、磷脂酰丝 氨酸(PS)。 3、细胞膜的分子结构模型:磷脂双分子层模型、“蛋白质-脂质双分子层-蛋白质”三夹板模 型、单位膜模型、流动镶嵌模型、脂筏模型。 4、细胞表面的结构(P55图4-10):细胞被、细胞膜、细胞溶胶。 细胞表面蛋白质的作用:载体、受体、G蛋白(是一种酶)、受体介导入胞蛋白。 5、细胞通讯的机制(P61):环腺苷酸(cAMP)信号通路[P61图4-17及最后一段解释): 腺苷酸环化酶(AC)]、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 6、细胞表面的特化结构:微绒毛和内褶、伪足、纤毛和鞭毛。 第五章核糖体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1、核糖体是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的核糖体颗粒。核糖体的大、小亚基来源于核仁。

医学细胞生物学

线粒体与细胞的能量转换 名词解释: 1.基粒:线粒体内膜的内表面上突起的圆球形颗粒. 2.细胞呼吸:在细胞内特定的细胞器内,在氧气的参与下,分解各种大分子物质,产生二氧化碳; 与此同时,分解代谢所释放出的能量储存于ATP中. 3.转位接触点:在线粒体的内外膜上存在一些内外膜相互接触的地方,此处膜间隙变狭窄. 4.ATP合酶复合体:这种物质就是基粒,是线粒体内膜内表面上突起的圆球形颗粒. 5.热休克蛋白70:与大多数前体蛋白结合,使前体蛋白打开折叠,防止已松弛的前体蛋白聚集. 6.基质导入序列(MTS):一种N端具有一段富含有精氨酸,赖氨酸,丝氨酸,苏氨酸的氨基酸序列,介导在细胞质中合成的前体蛋白输入到线粒体基质的信号. 问答: 1.线粒体的标志酶? 内膜标志酶为细胞色素氧化酶,外膜标志酶为单胺氧化酶,基质的标志酶为苹果酸脱氢酶, 膜间腔的标志酶为腺苷酸激酶. 2.线粒体基质蛋白的转运条件及过程? (1)需要条件:基质导入序列和分子伴侣NAC和Hsp70 (2)转运过程: a.前体蛋白与受体结合 b.mthsp70可与进入线粒体腔的前导肽链交联,防止了前导肽链退回细胞质. c.定位于线粒体内膜上,切除大多数蛋白的基质导入序列. d.多肽链需在线粒体基质内在分子伴侣的帮助下,重新折叠并成熟形成其天然构象,以行 使其功能,形成有活性的蛋白质. e.跨膜运输是单向的,需水解ATP提供能量. 3.细胞内葡萄糖彻底氧化转变为能量的反应部位和主要过程? a.葡萄糖在细胞质中进行糖酵解产生丙酮酸和NADH,丙酮酸在线粒体基质中氧化脱羧生 成乙酰CoA. b. 乙酰CoA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三羧酸循环产生NADH和FADH2. c.在线粒体内膜进行的氧化磷酸化偶联是能量转换的关键. 4.基粒的结构和功能? 结构有头部,柄部和基片;功能有催化ADP磷酸化生成ATP,控制质子流和基粒是氧化磷酸化作用的关键装置. 5.试述线粒体的超微结构基础? 外膜:外膜是一层包围在线粒体表面的单位膜,厚约6nm,仅含少量酶蛋白. 内膜:约4.5nm,折叠形成嵴,富含各种酶蛋白,内膜上有电子传递链和基粒,有转运蛋白和各种转运系统. 膜间腔:内外膜之间空隙组成的空间,宽约6~8nm,富含可溶性酶,底物和辅助因子. 基质:含有线粒体DNA,RNA,各种酶蛋白和核糖体. 基粒:每个线粒体大约有10000~100000个,在基粒的头部具有酶活性. 6.简述线粒体的化学组成特点? a.蛋白质:线粒体的主要成分,多分布于内膜和基质,又分为可溶性和不溶性,又有很多酶系. b.脂类:占线粒体干重较多,大部分为磷脂. c. DNA和完整的遗传系统. d.多种辅酶. e.含有维生素和各类无机离子.

高考生物复习 专题03 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解析版)

高考生物复习 专题03 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1、原理:细胞吸水涨破――→离心 获得细胞膜。 2、选材 ①人和其他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②原因: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这可使得到的细胞膜更为纯净。 3、过程 4、注意事项 ①红细胞要用生理盐水(质量分数为0.9%)稀释,这样既可以使红细胞分散开,不易凝集成块,又能使红细胞暂时维持原有的形态。 ②注意盖盖玻片的方法,防止出现气泡。 ③用吸水纸吸引时,注意不要把细胞吸走。 ④滴蒸馏水操作在载物台上进行,载物台应保持水平,否则易使蒸馏水流走。 ⑤实验中持续观察细胞的变化与引流前观察到的细胞形态形成对照。 考点一:选择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进行实验 例一、.若要获取人体细胞膜的纯净物,其材料来源应选择( ) A . 精细胞 B . 成熟的红细胞 C . 肌细胞

D.骨细胞 【答案】B 【解析】人的精细胞含有细胞核膜和细胞器膜,获取的膜不仅仅有细胞膜,还有核膜和线粒体膜等细胞器膜,A错误;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不含有细胞核和细胞器,获取的膜比较单一,只有细胞膜,因此往往选择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作为制备细胞膜的材料,B正确;人的肌细胞有细胞核和线粒体等细胞器,获取的膜不仅仅有细胞膜,还有核膜和线粒体膜等细胞器膜,C错误;人的骨细胞有细胞核和线粒体等细胞器,获取的膜不仅仅有细胞膜,还有核膜和线粒体膜等细胞器膜,D错误。 考点二:实验方法--吸水涨破法 例一、下列有关细胞膜制备及观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家鸡的红细胞是最佳的实验材料 B.若选用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应先用蛋白酶去除细胞壁 C.制备细胞膜应先利用吸水涨破法,再利用差速离心法获取 D.可以用高倍镜直接进行观察 【答案】C 【解析】家鸡的红细胞为正常细胞,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因此不能用家鸡的红细胞做实验材料,A错误;去除植物细胞的细胞壁需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B错误;哺乳动物红细胞放在清水中吸水涨破,再离心时将血红蛋白和细胞膜分离,C正确;用显微镜观察时,需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要观察的目标,然后再用高倍镜观察,D错误。 考点三实验的基本操作 例一、在“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实验时,下列操作步骤中不正确的是() A.制成红细胞临时装片 B.先低倍镜后高倍镜观察 C.在盖玻片的一侧滴生理盐水 D.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 【答案】C 【解析】用哺乳动物新鲜的红细胞稀释液制成红细胞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A正确;用显微镜观察红细胞形态时需要先低倍镜后高倍镜观察,B正确;在盖玻片的一侧滴清水,C错误;在盖玻片的一侧滴清水,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D正确。

细胞生物学(终极版)

细胞生物学期末复习题 Made by 1904 JJP.

题型及分值分布 1.单选15道15分 2.多选5道5分 3.名词解释5道10分 4.简答8道40分 5.论述3道30分

简答题 第四章 1.许多小分子是被动运输进行转运,请回答如下问题: (1)何为被动运输,有哪几种运输方式? (2)苯类通过哪种方式运输? (3)哪两种被动运输需要转运蛋白介导,分别需要哪类转运蛋白?" (1)被动运输是物质顺着梯度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且不需要代谢能的过程。 包括简单扩散,离子通道扩散,易化扩散三种。 (2)苯类通过简单扩散方式运输。 (3)离子通道扩散需要通道蛋白介导,易化扩散需要载体蛋白介导。 2.细胞进行物质转动时,许多物质必须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才能转运,请回答下列问题: (1)何为主动运输,包括哪几种运输方式? (2)细胞内外钠离子和钾离子的浓度差靠哪种主动运输方式维持,其功能是什么? (1)主动运输是物质逆浓度梯度,在载体的协助下,在能量的作用下运进或运出细胞膜的过程。包括ATP驱动泵,协同运输两种。 (2)主要靠ATP驱动泵维持,其功能是将胞内Na+逆电化学梯度运出细胞,将胞外的K+逆电化学梯度运入细胞,以维持胞内外Na+、K+的浓度差。 3.大分子和颗粒物质不能直接穿过细胞膜,需要通过特殊的运输方式进行转运,请回答相关问题: (1)这种运输方式为哪种运输?其特点是什么? (2)细菌、液体和LDL分别是以哪种方式被摄入细胞? (3)请详细叙述细胞摄取LDL的过程。 (1)小泡运输,特点是消耗能量。 (2)分别以吞噬作用、胞饮作用、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被摄入细胞。 (3)受体向有被小窝集中与LDL结合,有被小窝凹陷、缢缩形成有被小泡进入细胞;有被小泡迅速脱去外被形成无被小泡;无被小泡与内体融合,在内体酸性环境下LDL与受体解离;受体经转运囊泡返回质膜,被重新利用。含LDL的内体与溶酶体融合,LDL被分解释放出游离胆固醇。 4.细菌和LDL分别通过哪种方式摄取入细胞内?在LDL的摄取过程中,有哪些蛋白质分子参与其中?其各自作用是什么? (1)分别通过吞噬作用和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摄取入细胞内。 (2)LDL受体:能特异性识别与结合含apoE或apoB100的脂蛋白 发动蛋白:水解与其结合的GTP,引起其构象改变,从而将有被小泡从质膜 上切离下来,形成网格蛋白有被小泡 网格蛋白:牵拉质膜向内凹陷,参与捕获特定的膜受体使其聚集于有被小窝内 衔接蛋白:参与包被的形成并起连接作用 第五章 1.与分泌性蛋白的合成直接相关的细胞器有哪些?它们各起什么作用? (1)核糖体:合成分泌蛋白。 (2)糙面内质网:①新生肽链折叠与装配;②加工(N-连接糖基化);③运输到高尔基复合体。 (3)高尔基复合体:①对蛋白质进一步加工(糖基化、蛋白质水解等);②分拣;③分泌到细胞外。

分子细胞生物学复习题

二、简答题 1、已知有哪些主要的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与细胞周期调控有关?并举例说明。 原癌基因:Src、Myc、Fos、Ras、Jun 抑癌基因:P53、Rb、JNNK 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生命活动本质上有何不同? (1)原核细胞DNA的复制、DNA的转录和蛋白质的合成可以同时在细胞质内连续进行;而真核细胞的DNA的复制发生在细胞核内,而只有蛋白质的合成发生在细胞质中,整个过程具有严格的阶段性和区域性,不是连续的。(2)原核细胞的繁殖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并且具有使遗传物质均等分配到子细胞的结构。(3)原核细胞的代谢形式主要是无氧呼吸。产能较少,而真核细胞的代谢形式主要是有氧呼吸辅以无氧呼吸,可产生大量的能量。 3、简述高尔基体对蛋白的分拣作用。 高尔基复合体对经过修饰后形成的溶酶体酶。分泌蛋白质和膜蛋白等具有分拣作用,其反面高尔基网可根据蛋白质所带有的分拣信号,将不同命运的蛋白质分拣开来,并以膜泡形式将其运至靶部位。 存在于粗面内质网中执行功能的蛋白为内质网驻留蛋白,它定位于内质网腔中,其C 短大都有KDEL序列,此序列为分拣信号。但有时此蛋白会混杂在其他蛋白中进入高尔基体。在顺面高尔基网内膜含有内质网驻留蛋白KDEL驻留信号的受体,该受体可识别KDEL 序列并与之结合形成COPI有被运输泡,通过运输泡与内质网膜融合将内质网驻留蛋白重新回收到内质网中。因此,KDEL驻留信号也是一个回收信号。内质网腔中的pH略高于高尔基体扁囊,由于内离子条件的改变在内质网腔中内质网驻留蛋白与受体分离,内质网膜又通过COPII有被小泡溶于顺面高尔基体,从而使受体循环利用。 4、简述单克隆抗体的制作原理及过程。 5、简述甘油二酯(DG)与三磷酸肌醇(IP3)信使途径。 6、试述有丝分裂前期主要特点。 1、染色质通过螺旋化和折叠,变短变粗,形成光学显微镜下可以分辨的染色体,每条 染色体包含2个染色单体。 2、S期两个中心粒已完成复制,在前期移向两极,两对中心粒之间形成纺锤体微管, 当核膜解体时,两对中心粒已到达两极,并在两者之间形成纺锤体。 7、简述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的主要过程。 第一:亲核蛋白与输入蛋白α/β异二聚体,即NLS受体(NBP)结合。 第二:形成的亲核蛋白-受体复合物与核孔复合体的胞质丝结合。 第三:核孔复合体形成亲水通道,蛋白质复合物进入核内。 第四:该复合物与Ran-GTP相互作用,引起复合物解体,释放出亲核蛋白。 第五:核输入蛋白β与Ran-GTP结合在一起被运回细胞质,Ran-GTP在细胞质中被水解为Ran-GDP,Ran-GDP随后被运回核内,而核输入蛋白α也在核输入蛋白的 帮助下从核内运回细胞质。 8、试述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区别。 第一:有丝分裂是体细胞的分裂方式,而减数分裂仅存在于生殖细胞中。 第二:有丝分裂是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染色体数由2n→2n,DNA量由4C变为2C;减数分裂是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DNA量由4C变为1C,染色体 数由2n→1n。 第三:有丝分裂前,在S期进行DNA合成,然后经过G2期进入有丝分裂期;减数分裂的DNA合成时间较长,特称为减数分裂前DNA合成,,合成后立即进入减数分裂, G2期很短或没有。

细胞膜流动性的理解

细胞膜流动性的理解 细胞膜的流动性的理解 关于细胞膜结构的研究经过了很长时间,它是细胞水平上的微观领域研究,教材中所说的细胞膜的结构特点—-一定的流动性,实际上学生是很难理解的,更何况是结构特点的研究过程经典实验和生命活动中的体现方面的理解。 膜的选择透性和流动性存在着怎么样的关系?例如,主动转运怎么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呢?胞吐体现了膜的流动性特点,那么,有没有体现膜的选择性? 我认为,细胞膜的胞吐也应该体现了选择性(有资料认为没有体现“透”性),因为也需要识别,所以,在试题中需要表述“结构特点”还是“功能特性”。 典例解析 试题:下列过程中,不直接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就能完成的是 () A.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 B.吞噬细胞对抗原的摄取 C.m R N A与游离核糖体的结合 D.植物体细胞杂交中原生质体融合 答案:C

解析: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方式属于胞吐,需要膜的流动性,A错误;吞噬细胞对抗原的摄取需要膜的流动性,B错误;m R N A通过核孔出来与游离核糖体结合,没有膜结构,不能体现膜的流动性,故B正确;植物体细胞杂交中原生质体融合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故D错误。 NO.1 膜的流动性含义及其测定 膜的流动性是生物膜结构的基本特征之一,主要指膜脂肪酸链部分及膜蛋白的运动状态。膜脂类分子在相变温度以上条件下主要有侧向扩散、旋转、左右摇摆、伸缩振荡、翻转及异化运动等方式。

流动性是选择透过性的基础,正是因为膜脂的流动性和膜蛋白的运动性,才决定了细胞膜的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从而体现出选择透过性,因此,膜的流动性是结构特点。 膜的流动性主要有荧光探针标记,电子自旋共振以及差示扫描量热法(一咱热分析方法),x线衍射等。 例如,科学家用发绿光的染料标记老鼠的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用发红光荧光的染料标记人的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将老鼠的细胞和人的细胞融合,融合的一半发绿色荧光,一半发红色荧光。在温度为37度,经过40分钟后,两种颜色的荧光均匀分布。此结论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医学细胞生物学-6 线粒体

第六章 线粒体与细胞的能量转换 1 化学组成和遗传体系。 2

第一节线粒体的基本特征 ●一、线粒体的形态、数量和结构 ●二、线粒体的化学组成 ●三、线粒体的遗传体系 ●四、线粒体核编码蛋白质的转运 ●五、线粒体的起源 ●六、线粒体的分裂与融合 ●七、线粒体的功能 3 一、线粒体的形态、数量和结构 1.线粒体的形态、数量与细胞的类型和生理状 态有关 形态:光镜下,线状、粒状、短杆状; 有的圆形、哑铃形、星形;还有分枝 状、环状等 ●低渗情况下,膨胀如泡状;高渗情 况下,伸长为线状 ●胚胎肝细胞线粒体:发育早期短棒 状,发育晚期长棒状 ●酸性环境下膨胀,碱性环境下粒状 4

大小:细胞内较大的细胞器。一般直径:0.5—1.0um;长度:3um。 骨骼肌细胞中可见巨大线粒体,长达7—10微米 数目:不同类型的细胞中差异较大。最少的细胞含1个线粒体,最多的达50万个。正常细胞中:1000—2000个。 ●单细胞鞭毛藻中1个线粒体 ●巨大变形虫中约50万个线粒体 ●哺乳动物肝细胞中约2000个线粒体,肾细胞中约300个 5 分布:因细胞形态和类型的不同而存在差异。通常分布于细胞生理功能旺盛的区域和需要能量较多的部位。 ●精细胞中,沿鞭毛紧密排列;肌细胞中,包装在邻近肌原纤维中间 ●细胞内线粒体分布可因细胞的生理状态改变产生移位现象 ●肾小管细胞内交换功能旺盛时,线粒体集中于质膜近腔面内缘; ●有丝分裂过程中线粒体均匀分布在纺锤丝周围。 总之:线粒体的形态、大小、 数目和分布在不同形态和类型 的细胞可塑性较大。 6

7 2. 超微结构:线粒体是由双层单位膜套叠而成的 封闭性膜囊结构 ☆内膜与外膜套叠形成囊中之囊 ☆内、外囊膜不相通 ☆内外膜组成线粒体的支架 8 (1) 外膜(outer membrane ): 包围在线粒体外表面的一层单位膜,厚5—7nm ,平整、光滑。外膜的1/2为脂类, 1/2为蛋白质。外膜含有多种 转运蛋白,形成较大的水相 通道跨越脂质双层,φ:2- 3nm ,允许分子量为10 K 以 内的物质可以自由通过。 膜间腔(外室) 外膜 内膜 嵴 嵴间腔(内室) 嵴内腔

细胞生物学溶酶体

9、4溶酶体(l y s o s o me) 溶酶体就是动物细胞中一种膜结合细胞器,含有多种水解酶类,在细胞内起消化与保护作用,可与吞噬泡或胞饮泡结合,消化与利用其中的物质。也可以消化自身细胞破损的细胞器或残片,有利于细胞器的重新组装、成分的更新及废物的消除。 9、4、1溶酶体的形态结构 ■溶酶体的形态 溶酶体就是一种异质性(h e t e r o g e n e o u s)的细胞器,不同来源的溶酶体形态、大小,甚至所含有酶的种类都有很大的不同。溶酶体呈小球状,大小变化很大,直径一般0、25~0、8μm,最大的可超过1μm,最小的直径只有25~50n m。图9-36就是肝组织的K u p p e r细胞(肝星形细胞)中不同大小的溶酶体,该细胞主要就是吞噬衰老的红细胞。

图9-36溶酶体的形态大小 具吞噬作用的肝K u p p e r细胞中不同大小的溶酶体,图中示出至少10个不同大 小的溶酶体。 ■溶酶体膜的稳定性 溶酶体的外被就是一层单位膜,内部没有任何特殊的结构。由于溶酶体中含有各种不同的水解酶类,所以溶酶体在生活细胞中必须就是高度稳定的。溶酶体的稳定性与其膜的结构组成有关: ●溶酶体膜中嵌有质子运输泵(H+-AT P a s e),将H+泵入溶酶体内,使溶酶体中的H+浓度比细胞质中高;同时,在溶酶体膜上有C l-离子通道蛋白,可向溶酶体中运输C l-离子,两种运输蛋白作用的结果,就等于向溶酶体中运输了H C l,以此维持溶酶体内部的酸性环境(p H约为4、6~4、8)。 ●溶酶体膜含有各种不同酸性的、高度糖基化膜整合蛋白,这些膜整合蛋白的功能可能就是保护溶酶体的膜免遭溶酶体内酶的攻击,有利于防止自身膜蛋白的降解。 ●溶酶体膜含有较高的胆固醇,促进了膜结构的稳定。 9、4、2溶酶体的发现与溶酶体的酶类 溶酶体内含有50多种酶类,这些酶的最适p H值就是5、0,故均为酸性水解酶(a c i d h yd r o l a s e s)。图9-37就是典型的溶酶体的大小、所含主要酶类及膜中的V-型质子泵等。 酸性磷酸酶就是溶酶体的标志酶,正就是对这种酶的细胞定位研究导致溶酶体的发现。

红细胞膜流动性测定方法

悬浮后,红细胞膜蛋白定量,用考马斯亮蓝法三、材料、试剂与器具 (一)试剂 1、染色液:取考马斯亮蓝G-250(红褐色) 100mg溶于50ml 95%乙醇中,加100ml 85%磷酸,加水稀释至1升。该染色液可保存数月,若不加水可长期保存,用前稀释。 2、标准蛋白溶液:0.5mg/ml牛血清白蛋白。 3、未知浓度的蛋白质溶液用酪蛋白配制,浓度控制在10—30mg/ml (二)器具 1、试管及试管架 2、移液管(1ml,5ml) 3、可见光分光光度计 四、操作步骤 (一)标准曲线的制作 1、取7支试管,按下表加入试剂

2、将试管摇匀,放置20分钟。 3、用分光光度计比色测定吸光值A595nm。 4、以A595nm为纵坐标,标准蛋白色质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二)样品的测定 1、取一支试管,加入未知浓度的蛋白质溶液0.2ml,蒸馏水0.8ml考马斯亮蓝试剂5ml. 2、将试管摇匀,放置20分钟。 3、比色测定吸光值A595nm,对照标准曲线求得蛋白质的浓度。 调整蛋白浓度为200~800ug/ml 荧光偏振法 DPH溶液:将0.464mgDPH溶于1ml四氢呋喃中配制储备液,浓度为2×10^-3mol/l,剧烈振摇3~5min,f放在棕色瓶中,避光保存于-20℃冰箱。临用前从冰箱取出,在室温下融化,每次试验前再用PBS(0.01mmol/l,ph=7.4))稀释成2×10^-6mol/l的工作液。稀释时必须猛烈摇晃2~3min, 红细胞膜的荧光标记:将洗净的红细胞与2×10^-6mol/lDPH

在25℃条件下温育30分钟。加入肝素抗凝的新鲜血液3000r/min离心5min,加PBS缓冲液,洗涤三次,去除上清在红细胞沉淀中加入8ml的10mmol/l ph=7.4的 HCL溶液,同时加入适量的蛋白酶抑制剂对甲苯磺酰氟,4℃溶血过夜,使红细胞膜破膜,使红细胞溶液以1200r/min,4℃离心30min,弃上清液,10mmol/l PH=7.4Tris-HCL溶液同样转数离心洗涤三次,辞去白色沉淀物,最后1:1悬浮在等体积的ph=7.4的PBS溶液中。用考马斯亮蓝法 得到红细胞膜影泡,(dph做荧光探针)取新配制的2mmol/l 的DPH四氢呋喃液1ml,分别加入200ul红细胞膜影泡悬液及2mlPBS缓冲液,快速混匀配置,在37℃下水浴30min,3000r/min,离心10min,弃去残留DPH标记液,用等渗PBS (磷酸盐缓冲液)洗两遍,再用等渗PBS缓冲液稀释成4ml 细胞悬液。 在石英杯中用荧光分光光度仪检测荧光偏振度荧光偏振法测定: 测定参数:激发波长(EX)362nm,发射波长(EM)432nm,激发狭缝为5nm发射狭缝10nm,根据下列 (Ex)362nm,发射波长(EM)432nm,根据下列公式分别计算偏振度(P)、微黏度(11)和膜脂流动性值 偏振度 P=(I。一GIh)/(I。+GIh) (G为校正因子,

智慧树知到《医学细胞生物学》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医学细胞生物学》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 1、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 )。 A:细胞膜 B:细胞器 C:细胞核 D:细胞 E:细胞质 正确答案:细胞 2、医学细胞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 A:生物体细胞 B:人体细胞 C:人体组织 D:人体器官 E:人体系统 正确答案:人体细胞 3、()为细胞超微结构的认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A:组织培养技术 B:高速离心装置 C:光学显微镜的应用 D:电子显微镜的应用 E:免疫标记技术

正确答案:电子显微镜的应用 4、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的主要研究成果是()。 A:青蒿素的发现及应用 B:细胞囊泡运输的调节机制 C:细胞程序性死亡的调控机理 D:神经系统中的信号传导 E:幽门螺杆菌在胃炎和胃溃疡中所起的作用 正确答案:细胞囊泡运输的调节机制 5、细胞生物学是从细胞的()水平对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进行研究的学科。A:显微 B:亚显微 C:分子 D:结构 E:功能 正确答案:显微,亚显微,分子 第二章 1、构成葡萄糖-6-磷酸酶的基本单位是()。 A:氨基酸 B:核苷酸 C:脂肪 D:核酸 E:磷酸

正确答案:氨基酸 2、DNA分子是由()组成的。 A:磷酸 B:核糖 C:脱氧核糖 D:碱基 E:己糖 正确答案:磷酸,脱氧核糖,碱基 3、关于细胞中无机盐的功能,描述有误的是()。 A:是细胞含量最多的物质 B:维持细胞内外渗透压 C:维持细胞酸碱平衡 D:是细胞的主要能量来源 E:不能与蛋白质结合 正确答案:是细胞含量最多的物质,是细胞的主要能量来源,不能与蛋白质结合 4、关于细胞大小和形态,描述正确的是()。 A:人体最大的细胞是卵细胞 B:人卵细胞是已知最大的细胞 C:不同种类的细胞,其大小有差异 D:细胞的大小形态与细胞的功能有关 E:真核细胞一般比原核细胞大 正确答案:人体最大的细胞是卵细胞,不同种类的细胞,其大小有差异,细胞的大小形态与细胞的功能有关,真核细胞一般比原核细胞大

高考生物复习细胞膜专项练习试题(含答案)

高考生物复习细胞膜专项练习试题(含答案)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基本相同,主要由脂类、蛋白质和糖类组成。以下是细胞膜专项练习试题,希望考生可以查缺补漏。 1.科学家在用电子显微镜清晰地观察到细胞膜之前,已经能够确定细胞膜的存在了。你认为当时确定细胞膜存在的依据最可能是()A.动物细胞有明确的边界 B.植物细胞有明显的固定形态 C.细胞能够分裂 D.物质进出细胞受到控制 解析从题目的四个选项分析可知,D项能够体现出细胞膜的特性;植物细胞具有明显的固定形态是因为具有细胞壁;动、植物细胞都有明确的边界;细胞能够分裂不能体现细胞膜的存在。 答案 D 2.研究发现,脂溶性物质能够优先通过细胞膜,细胞膜会被溶解脂质的溶剂溶解。它证明了() A.构成细胞膜的物质是脂质和蛋白质 B.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C.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骨架 D.组成细胞膜的物质中有脂质 解析易错选C项,尽管C项叙述本身正确,但由题目信息

只能确定组成细胞膜的物质中有脂质。答案 3.单纯的磷脂分子在水中可以形成双层脂分子的球形脂质体(如图),它载入药物后可以将药物送入靶细胞内部,下列关于脂质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a处嵌入脂溶性药物,利用它的流动性将药物送入细胞 B.在b处嵌入脂溶性药物,利用它的流动性将药物送入细胞 C.在a处嵌入水溶性药物,利用它与细胞膜融合的特点将药物送入细胞 D.在b处嵌入水溶性药物,利用它与细胞膜融合的特点将药物送入细胞 解析球形脂质体的双层脂分子的亲水端朝外,疏水端朝内,所以图中a处可嵌入水溶性物质,b处可嵌入脂溶性物质,利用脂质体可以和细胞膜融合的特点,将药物送入靶细胞内部。 答案 C 4.图为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一种方式,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反映了细胞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B.图中乙细胞表示靶细胞 C.图中a表示信号分子(如激素) D.图中b表示细胞膜上的载体 解析题图为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间接传递方式。甲细胞

细胞生物学溶酶体

9.4溶酶体(l y s o s o me) 溶酶体是动物细胞中一种膜结合细胞器,含有多种水解酶类,在细胞内起消化和保护作用,可与吞噬泡或胞饮泡结合,消化和利用其中的物质。也可以消化自身细胞破损的细胞器或残片,有利于细胞器的重新组装、成分的更新及废物的消除。 9.4.1溶酶体的形态结构 ■溶酶体的形态 溶酶体是一种异质性(h e t e r o g e n e o u s)的细胞器,不同来源的溶酶体形态、大小,甚至所含有酶的种类都有很大的不同。溶酶体呈小球状,大小变化很大,直径一般0.25~0.8μm,最大的可超过1μm,最小的直径只有25~50n m。图9-36是肝组织的K u p p e r细胞(肝星形细胞)中不同大小的溶酶体,该细胞主要是吞噬衰老的红细胞。

图9-36溶酶体的形态大小 具吞噬作用的肝K u p p e r细胞中不同大小的溶酶体,图中示出至少10个不同大 小的溶酶体。 ■溶酶体膜的稳定性 溶酶体的外被是一层单位膜,内部没有任何特殊的结构。由于溶酶体中含有各种不同的水解酶类,所以溶酶体在生活细胞中必须是高度稳定的。溶酶体的稳定性与其膜的结构组成有关: ●溶酶体膜中嵌有质子运输泵(H+-AT P a s e),将H+泵入溶酶体内,使溶酶体中的H+浓度比细胞质中高;同时,在溶酶体膜上有C l-离子通道蛋白,可向溶酶体中运输C l-离子,两种运输蛋白作用的结果,就等于向溶酶体中运输了H C l,以此维持溶酶体内部的酸性环境(p H约为 4.6~4.8)。 ●溶酶体膜含有各种不同酸性的、高度糖基化膜整合蛋白,这些膜整合蛋白的功能可能是保护溶酶体的膜免遭溶酶体内酶的攻击,有利于防止自身膜蛋白的降解。 ●溶酶体膜含有较高的胆固醇,促进了膜结构的稳定。 9.4.2溶酶体的发现与溶酶体的酶类 溶酶体内含有50多种酶类,这些酶的最适p H值是5.0,故均为酸性水解酶(a c i d h yd r o l a s e s)。图9-37是典型的溶酶体的大小、所含主要酶类及膜中的V-型质子泵等。 酸性磷酸酶是溶酶体的标志酶,正是对这种酶的细胞定位研究导致溶酶体的发现。

2018年高考生物专题复习卷: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复习卷

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复习卷 1.下列关于细胞膜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流动性的基础是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多是流动的 B.选择透过性的基础是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和磷脂分子具有特异性 C.细胞的胞吞和胞吐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D.钾离子通过主动运输的形式进入细胞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答案】B 2.春天,很多植物同时开花,花粉在空气中传播后,也很容易黏附到其他植物的柱头上。但这些花粉不能萌发,而同种植物的花粉可以萌发,这依赖于花粉和柱头细胞的细胞膜之间信号分子与受体的识别,下面选项中与此实例表现的细胞膜功能不同的是() A.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与组织细胞识别,以降血糖 B.精子和卵细胞融合需要先经过细胞膜之间的信息交流 C.细胞膜间搭建的胞间连丝能够传递信息 D.细胞能识别的物质能进入细胞,不识别的物质无法进入细胞 【答案】D 3.细胞膜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载体蛋白是镶嵌在细胞膜外表面的蛋白质 B.细胞膜内外两侧结合的蛋白质种类有差异 C.磷脂双分子层不能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D.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间信息交流所必需的 【答案】B 4.下列关于动物细胞生物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B.兴奋时,Na+进入神经细胞不消耗A TP C.溶酶体清除进入细胞的病原体的过程与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 D.细菌再次刺激引发记忆细胞增殖分化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答案】C 5.下列与细胞膜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细胞的树突和轴突能显著增大细胞膜的面积 B.构成细胞膜的脂质有磷脂和脂肪,其中含量最丰富的是磷脂 C.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和甲胎蛋白含量减少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一)基础扫描 1 、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阐明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的理论观点是。判断: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一切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 、细胞的原核细胞:没有,如、细菌、蓝藻、放线菌 类型真核细胞:有,如绝大多数生物(酵母菌、衣藻、草履虫、变形虫) 判断:①成熟的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因为没有细胞核,所以是原核细胞() ②生物界可能存在这样的生物:体内既有原核细胞,又有真核细胞() 3 、细胞膜的成分:含有、和,其中,和是主要成分 4、细胞膜的分子结构:层磷脂分子形成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磷脂分子的头部 是的,因此在表面;尾部是的,因此在中间);蛋白质以不同深度结合在磷脂双分子层上。 5 、细胞膜的膜外结构:糖被(由组成),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糖被有 和作用;糖被还与有关。(请课后试绘:细胞膜结构模式图) 结构特点是: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和蛋白质分子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 的 6 、细胞膜生理特性是:即水分子能自由通过(自由扩散)、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 的特点子(主动运输)、小分子(O2、CO2、甘油、乙醇、苯是自由扩散,葡萄糖 除进入红细胞以外是主动运输,氨基酸是主动运输)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 小分子、大分子则不能通过(指细胞膜总量不变的情况下) 7 、细胞壁:在植物细胞外表面有一层细胞壁,主要成分是和,起支持和保护作用,是全透性结构;一般的原核细胞的表面也有一层细胞壁,主要成分是。判断:在由细胞构成的生物中,只有人和动物的细胞外面才没有细胞壁() 8 、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有:、、、 细菌细胞的特殊结构有:、、 (二)难点突破 1 、物质基础:构成生物体的和

医学细胞生物学复习(带答案)

细胞衰老与死亡 1.衰老细胞的特征之一是常常出现下列哪种结构的固缩 A.核仁B.细胞核 C.染色体 D.脂褐质 E.线粒体 2.小鼠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平均分裂次数为 A.25 次B.50 次 C.100 次 D.140 次 E.12 次 3.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最主要的区别是后者出现 A.细胞核肿胀 B.内质网扩张 C.细胞变形D.炎症反应 E.细胞质变形 4.细胞凋亡指的是 A.细胞因增龄而导致的正常死亡 B.细胞因损伤而导致的死亡 C.机体细胞程序性的自杀死亡 D.机体细胞非程序性的自杀死亡 E.细胞因衰老而导致死亡 5.下列哪项不属细胞衰老的特征 A.原生质减少,细胞形状改变 B.细胞膜磷脂含量下降,胆固醇含量上升C.线粒体数目减少,核膜皱襞D.脂褐素减少,细胞代谢能力下降 E.核明显变化为核固缩,常染色体减少 6.迅速判断细胞是否死亡的方法是 A.形态学改变 B.功能状态检测 C.繁殖能力测定D.活性染色法 E.内部结构观察 7.机体中寿命最长的细胞是 A.红细胞 B.表皮细胞 C.白细胞 D.上皮细胞E.神经细胞

细胞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1. 肠上皮细胞由肠腔吸收葡萄糖,是属于 A.单纯扩散 B.易化扩散 C.主动转运 D.入胞作用 E.吞噬 2. 在一般生理情况下,每分解一分子ATP,钠泵转运可使 A. 2个Na+移出膜外 B. 2个K+移入膜内 C. 2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2个K+移入膜内 D. 3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2个K+移入膜内 E. 2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3个K+移入膜内 小分子的跨膜运输 1.肠上皮细胞由肠腔吸收葡萄糖,是属于 A. 单纯扩散 B. 易化扩散 C. 主动转运 D. 入胞作用 E. 吞噬核糖体 1.多聚核糖体是指 A.细胞中有两个以上的核糖体集中成一团 B.一条mRNA 串连多个核糖体的结构组合 C.细胞中两个以上的核糖体聚集成簇状或菊花状结构D.rRNA 的聚合体 E.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

分子生物学基本含义

分子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的基本含义(p8) 分子生物学是研究核酸、蛋白质等所有生物大分子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重要性、规律性和相互关系的科学,是人类从分子水平上真正揭开生物世界的奥秘,由被动地适应自然界转向主动地改造和重组自然界的基础学科。 分子生物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分子生物学是由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遗传学、微生物学、细胞学、以至信息科学等多学科相互渗透、综合融会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凝聚了不同学科专长的科学家的共同努力。它虽产生于上述各个学科,但已形成它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手段,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关系最为密切: 生物化学是从化学角度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它着重研究生物体内各种生物分子的结构、转变与新陈代谢。传统生物化学的中心内容是代谢,包括糖、脂类、氨基酸、核苷酸、以及能量代谢等与生理功能的联系。 分子生物学则着重阐明生命的本质----主要研究生物大分子核酸与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生命信息的传递和调控。 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关系也十分密切: 传统的细胞生物学主要研究细胞和亚细胞器的形态、结构与功能。探讨组成细胞的分子结构比单纯观察大体结构能更加深入认识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因此现代细胞生物学的发展越来越多地应用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 分子生物学则是从研究各个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入手,但各个分子不能孤立发挥作用,生命绝非组成成分的随意加和或混合,分子生物学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各生物分子间的高层次组织和相互作用,尤其是细胞整体反应的分子机理,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向细胞生物学的靠拢。 第一章序论 1859年发表了《物种起源》,用事实证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思想。 指出:物种的变异是由于大自然的环境和生物群体的生存竞争造成的,彻底否定了“创世说”。达尔文第一个认识到生物世界的不连续性。 意义:达尔文关于生物进化的学说及其唯物主义的物种起源理论,是生物科学史上最伟大的创举之一,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细胞膜

细胞膜 细胞膜(cell membrane)是每个细胞把自己的内容物包围起来的一层界膜,又叫质膜(plasma membrane)。细胞膜使细胞与外界环境有所分隔而又保持种种联系。它首先是一个具有高度选择性的滤过装置和主动的运输装置,保持着细胞内外的物质浓度差异,控制着营养成分的进入细胞和废物、分泌物的排出细胞;其次它是细胞对外界信号的感受装置,介导了细胞外因子对细胞引发的各种反应。它还是细胞与相邻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的连接中介。 质膜与细胞内膜(即各种细胞器的膜)具有共同的结构和相近的功能,统称为生物膜(biological membrane)。生物膜具有各种复杂奇妙的功能,其基础在于它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在常规电镜超薄切片上,它们呈两暗夹一明、总宽度约为7nm的膜层。在冷冻蚀刻技术中,它们可被断裂成两个半膜,在断裂面上可以看到膜内颗粒。生物膜都是由脂质分子、蛋白质分子、糖类分子以非共价结合的方式组成的。脂质分子排列成厚约5nm的连续双层,称为脂双层(lipid bilayer),构成膜的支架,并成为对大多数水溶性分子的通透屏障;蛋白质分子分布在脂双层内,担负着作为酶、运输蛋白、连接蛋白、膜抗原和受体等的种种特殊使命;存在于膜表面的糖类也参与了膜的一些重要功能。 本章将讨论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还将讨论细胞膜的一部分功能—对小分子物质的运输。膜的其他功能如大分子物质的运输、细胞外信号的识别和传导、膜抗原和免疫反应等内容将在其他章节中介绍。 第一节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 从多种细胞分离获得的纯净质膜或各种内膜进行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各种生物膜都是由脂类、蛋白质和糖类这三种物质组成的。三种成分的比例在不同的膜有很大变化。例如,主要起绝缘作用的神经髓鞘膜上,75%为脂类,而主要参与能量转换的线粒体内膜上,75%为蛋白质。对大多数细胞来说,脂类约占50%,蛋白质约占40%-50%,糖类约占1%-10%。 生物膜之所以具有种种复杂而重要的功能,不但因为构成膜的三种成分各自具有独特的理化性状,而且因为这三种成分之间有着巧妙的相互作用,组成特定的结构。对于膜的结构曾先后有过多达50种的假说。随着电镜冷冻蚀刻技术以及多种生物物理、生物化学新技术的应用,对膜结构有了逐步深入的认识。1972年Singer 和Nicolson 提出的“液态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是现今我们对膜结构认识的主要依据。这一模型(图6-1)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脂质分子排成双层构成生物膜 1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一、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一)基础扫描 1、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阐明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的理论观点是。判断: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细胞是一切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2、细胞的原核细胞:没有,如、细菌、蓝藻、放线菌 类型真核细胞:有,如绝大多数生物(酵母菌、衣藻、草履虫、变形虫)判断:①成熟的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因为没有细胞核,所以是原核细胞() ②生物界可能存在这样的生物:体内既有原核细胞,又有真核细胞() 3、细胞膜的成分:含有、和,其中,和是主要成分 4、细胞膜的分子结构:层磷脂分子形成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磷脂分子的头部是的,因此在表面;尾部是的,因此在中间);蛋白质以不同深度结合在磷脂双分子层上。 5、细胞膜的膜外结构:糖被(由组成),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糖被有 和作用;糖被还与有关。(请课后试绘:细胞膜结构模式图)结构特点是: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和蛋白质分子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6、细胞膜生理特性是:即水分子能自由通过(自由扩散)、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 的特点子(主动运输)、小分子(O2、CO2、甘油、乙醇、苯是自由扩散,葡萄糖除 进入红细胞以外是主动运输,氨基酸是主动运输)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 离子、小分子、大分子则不能通过(指细胞膜总量不变的情况下) 7、细胞壁:在植物细胞外表面有一层细胞壁,主要成分是和,起支持和保护作用,是全透性结构;一般的原核细胞的表面也有一层细胞壁,主要成分是。 判断:在由细胞构成的生物中,只有人和动物的细胞外面才没有细胞壁() 8、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有:、、、 细菌细胞的特殊结构有:、、

常用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介绍

常用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介绍 (2011-04-23 11:01:29)转载▼ 标签: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常用实用技术基本实验室技术生物学实验教育 常用的分子生物学基本技术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由于核酸分子杂交的高度特异性及检测方法的灵敏性,它已成为分子生物学中最常用的基本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基因克隆的筛选,酶切图谱的制作,基因序列的定量和定性分析及基因突变的检测等。其基本原理是具有一定同源性的原条核酸单链在一定的条件下(适宜的温室度及离子强度等)可按碱基互补原成双链。杂交的双方是待测核酸序列及探针(probe),待测核酸序列可以是克隆的基因征段,也可以是未克隆化的基因组DNA和细胞总RNA。核酸探针是指用放射性核素、生物素或其他活性物质标记的,能与特定的核酸序列发生特异性互补的已知DNA或RNA片段。根据其来源和性质可分为cDNA探针、基因组探针、寡核苷酸探针、RNA探针等。 固相杂交 固相杂交(solid-phase hybridization)是将变性的DNA固定于固体基质(硝酸纤维素膜或尼龙滤膜)上,再与探针进行杂交,故也称为膜上印迹杂交。 斑步杂交(dot hybridization) 是道先将被测的DNA或RNA变性后固定在滤膜上然后加入过量的标记好的DNA或RNA探针进行杂交。该法的特点是操作简单,事先不用限制性内切酶消化或凝胶电永分离核酸样品,可在同一张膜上同时进行多个样品的检测;根据斑点杂并的结果,可以推算出杂交阳性的拷贝数。该法的缺点是不能鉴定所测基因的相对分子质量,而且特异性较差,有一定比例的假阳性。 印迹杂交(blotting hybridization) Southern印迹杂交:凝胶电离经限制性内切酶消化的DNA片段,将凝胶上的DNA 变性并在原位将单链DNA片段转移至硝基纤维素膜或其他固相支持物上,经干烤固定,再与相对应结构的已标记的探针进行那时交反应,用放射性自显影或酶反应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