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拟人修辞格的翻译

浅析《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拟人修辞格的翻译
浅析《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拟人修辞格的翻译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d426129.html,

浅析《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拟人修辞格的翻译

作者:张欧荻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9年第21期

摘 ;要:拟人修辞格作为一种文学形式被大量地使用在莎士比亚戏剧当中,用来塑造人物,抒发人物情感,传递或幽默风趣或讽刺戏谑的文学效果,使观众可以充分领略语言在舞台上的魅力。《罗密欧与朱丽叶》无疑是莎翁早期作品中最具影响力的一部剧作,剧中人物形象立体而鲜明,语言优美而生动,不论是人物内心独白还是情景对话,都少不了拟人修辞格的使用和衬托。经由动态对等理论发展而来的功能对等理论中,强调语篇(或篇章)对等,即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原文的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以及社会文化语境。

关键词:语篇对等;拟人修辞格;语境;《罗密欧与朱丽叶》

作者简介:张欧荻(1994.11-),女,汉族,河南省灵宝市人,现就读于西安外国语大学英文学院2017级翻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1--01

一.上下文语境对等

“ Romeo: Arise,fair sun,and kill the envious moon,Who is already sick and pale with grief,That thou her maid art far more fair than she.”

这是第二场第二幕罗密欧望着心上人抒发的赞美之词。三位译者都准确表达出了原文的意义,也将原文拟人修辞格通过一系列动词和形容词体现出来,但不同的是三个译本的表现形式和语言风格:朱生豪先生以散文体简单扼要地阐释原文意义,“起来”,“赶走”,“嫉妒”,“气得面色惨白”,句式和意义上与原文几乎完全一致;方平和辜正坤是以诗译诗,不同的是方平是通过平实而白话的语言风格将人物内心独白娓娓道来,“露脸”,“赶走”,“又气又急”,方平译文中的罗密欧像是在循循善诱的一位爱情导师,语气上比朱生豪更显平实和亲近;同样是诗体翻译的辜正坤译文,将“rise”译为“腾空”,“fair sun”处理为“骄阳”,“kill”直译为“杀死”,省去原文在“maid”上面拟人修辞的形式,他的语言风格较之前两位,显然更赋激情和张力。

二.情境语境对等

“For stony limits cannot hold love out,And what love can do that dares love attempt.”这句话的拟人修辞格主要体现在“what love can do that dares love attempt”,含义清晰明了。在这句话的翻

修辞格的翻译方法

修辞格的翻译方法 修辞格一般都具有形式独特新颖、内容丰富、功能生动鲜明等特点。翻译英语修辞格力求译文能有效地再现原文的精神和风格。 英译汉中常见的修辞格,包括音韵修辞格、词义修辞格、句法修辞格等,本文着重介绍了修辞格的翻译方法,包括直译、加注、意译法、替换法、归化、切分等,并通过一些实例来阐述。 一般说来,修辞格的翻译原则是形似不如神似重要,因为英汉两种语言在修辞手法修辞格的翻译上存在许多差异,为了使译文符合译入语的语言规范和表达习惯。总的来说,英语修辞格的译法主要有直译、加注、意译、归化、切分、数种译法并用等。 (一)直译法在英汉两种语言的修辞手法和比喻形象无甚差异的情况下,就可采用直译。直译既可传达原文的意义,又可保持原文的修辞风格,丰富译文的语言表达能力。 His present hunger awoke and gnawed at him.这会儿,他肚子里的饥饿又苏醒过来撕咬着他。 (二)加注法加注也是丰富译文语言表达的一种有效方法。它既能传达原文的意思和神韵,又能扩展读者的知识面,尤其原文所用的典故在上下文中起比较重要的作用时,使用加注能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Christ,to hear some of th ose sailor’s myths,you’dthink bloody Fort know was on every ship that sailed.天哪,要是听信有些水手的胡说八道,你会以为每条出海的船上都有该死的诺克斯堡哩。(注:诺克斯

堡是美国一个军事保留地,是美国黄金仓库的所在地。) (三)意译法由于许多英语修辞手法或比喻形象本身是特有的,如保留其形象就会危害其义。 如英语的头韵法,其搭配可以千变万化,很难碰巧找到这样的汉语搭配,即使勉强凑韵,也不一定能表达原文的意思。 在这种情况下,必须首先保证译文能正确传达原文的思想内容,然后尽一切可能去表现原文的节奏和旋律。 safe and sound安然无恙 now and never机不可失 (1)He is the mouth of the House in its relations with the crown.他是议会对王室的发言人。 (2)He took his time and the floor.他不慌不忙,翩然起舞。 (四)替换法 替换法有两种情况, 一是用其他修辞格翻译某种达到原文具有的效果, 二是保留修辞格,但是在内容上做少许变动,而不会影响效果。 第一种情况的例子: (1)Anna was thin and black,a very umbrella of awomen.安娜是个又瘦又黑的女人,简直像一把雨伞。 (2)(2)They went to the funeral with weeping eyes andhearts.他们向墓地走去,眼里流泪,心里滴血。 第二种情况可以拿比喻的翻译作例,比喻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是应用

辞格翻译的弥补

弥补法——对不能译的辞格,尽可能补救 这类修辞格一般都在字形、宇音、词性、词的结构、词的缩减、词义更换、字的排列等方面做文章,而这些原文的特点是无法传达到译文中去的。对这些不能译的修辞格,我们可采取不同的方法。对那些非译不可、不译就会严重影响原作思想力度或情节发展的修辞格,我们应尽可能地加以补救,如换格、加重语气、加上脚注。对那些与原作思想力度和情节发展无重大关系的修辞格,我们可以干脆不译。对诗词对联中不能译的修辞格,我们最好能作一个简短的说明,让不懂原文的人领悟到原文修辞格的妙处,笔译、口译皆如此。 (一) 联边;头韵;转品;歇后 . 联边 联边是汉语里特有的修辞格。在特定的语义环境中,让个以上在一起的汉字使用同一偏旁部首,让读者看了这反复使用的偏旁,就能联想起与这偏旁有关的形象,这种修辞手法叫做联边。由于汉语是象形文字,英语是拼音文字,英语无法把汉语偏旁反复使用的形式以及由此产生的联想也翻译出来。如: ) 浩海汪洋波涛涌溪河注满 雷霆霹雳霭雪雾霖雨秀霏(旧时“海神庙”对联) (下联里的“云”字一定要用繁体字,否则就无法达到联边的目的。) ) 梧桐枝横杨柳树 汾河浪激泗洲滩(《古今巧联妙对趣话》) (上海市青浦县有条汾河,汾河的急流之处叫泗洲滩。) ) 宠宰宿寒家,穷窗寂寞 客官寓宦宫,富室宽容 (明朝宰相叶向高一次夜宿新科状元家,状元出了这里的上联,叶向高对出了这儿的下联。) ) 清朝,侍郎毕某宴请尚书王某,约蒲松龄作陪,三人饮酒属对。毕侍郎彬彬有礼,出了第一联: 三字同头左右友, 三字同旁沽清酒, 今日幸会左右友, 聊表寸心沽清酒。 王尚书盛气凌人,出了第二联: 三字同头官宦家, 三字同旁绸缎纱, 若非当朝官宦家, 谁人配穿绸缎纱。 蒲松龄不畏权贵,出了第三联 三字同头哭骂咒, 三字同旁狼狐狗, 山野声声哭骂咒, 只道道多狼狐狗。 ) 烟锁池塘柳, 炮镇海城楼。 (上下联各在其偏旁包含“金木水火土”五行。) ) 逍遥近道边,憩息慰务懑,

修辞格的翻译word 版

第8课修辞格的翻译 Contents: 相同点:分类和使用 不同点:语言环境、美学观念不同,用不同修辞格表达同一概念,to eat like a horse, to work like a horse 辞格分类:音韵修辞格结构修辞格语义修辞格 辞格翻译分为三类: 可译:同一辞格 不可译:(涉及到不同文字字形结构或音韵)另辟奇径 难译:转换辞格,意译 原则:使原文音形义的修辞效果尽可能完美地传达出来 翻译方法: 直译意译(转换修辞格转换喻体引申词义增加用词) 弥补 classification: 音韵修辞格:(Phonetic Stylistic Devices) alliteration头韵, onomatopoeia拟声,assonance, rhyme脚韵 结构/句法修辞格:(Syntactical Stylistic Devices) repetition反复, chiasmus回文, parallelism排比, antithesis对偶, question and answer 设问,rhetoric question 反问, anastrophe倒装 语义修辞格:(Lexical Stylistic Devices) metaphor暗喻, simile明喻, metonymy转喻, personification拟人, irony反语, hyperbole夸张, understatement缩小, allusion典故, euphemism讳饰, contrast, paradox/oxymoron精警, transferred epithet移就, pun双关, zeugma拈连, parody仿拟 1.音韵修辞格:(Phonetic Rhetorical Devices) alliteration头韵, onomatopoeia拟声 rhyme脚韵 1. 1 Alliteration (头韵) It refers to the appearance of the same initial consonant sound in two or more words, such as “proud as a peacock” and “blind as a bat”. Alliteration is often used in poetry to give emphasis to words that are related in meaning: Wherefore feed, and clothe, and save, From the cradle to the grave, Those ungrateful drones who would Drain your sweat—nay, drink your blood? —Percy Bysshe Shelly Alliteration is sometimes used in prose for the same effect—to join two or more related words: I see also the dull, drilled, docile, brutish masses of the Hun soldiery plodding on like a swarm of crawling locusts. The Russian danger is therefore our danger, …just as the cause of any Russian fighting for his hearth and home is the cause of free men and free peoples in every quarter of the globe. ------from Winston Churchill’s speech on Hitler’s invasion of the Soviet Union in 1941. 翻译:增加用词 Then Lieutenant Grub launched the old recruiting routine.See,save and serve! 于是.格拉布上尉开始说起招兵的老一套了:见见世面,攒点钱,为国家出点力! 此例主要修辞手法是Alliteration(头韵)。 See, save and serve在用作不及物动词时。宾语实际上隐含在动词后面.译成汉语时需要把它表达出来。因此译

14.修辞翻译讲义-辞格比较与翻译方法

Unit 4 Rhetoric Translation Lesson 14 Comparison and Translation of Figures of Speech 1. Comparison of Figures of Speech 吕俊(1994:112-121) 英语修辞比较 1. 英汉修辞格的共同点 英语和汉语虽然是很不相同的语言,它们的词的构成,词形变化、句法结构以及语序等是那样的不同,但在修辞的数量、类别、构成以及功能方面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首先,我们可以对照地看一下,各自的修辞格: 汉语:英语: 明喻Simile 隐喻借喻Metaphor 借代Metonymy, Synecdoche 拟人Personification 反语Irony 夸张Hyperbole 含蓄渲染Litotes 委婉语Euphemism 对照Contrast 反映Oxymoron 移就Transferred Epithet 双关Pun 异叙Syllepsis 拈连Zeugma 暗引Allusion 仿拟Parody 隽语Paradox (以上是词义上的修辞格Lexical Stylistic Devices) 反复Repetition 联珠Catchward Repetition 回文Palindrome 对偶、排比Parallelism 反对Antithesis 设问Rhetoric Question 倒装Inversion 描述性引语Represented Speech 层递Climax 跳脱Aposiopesis (以上是结构上的修辞格Syntactical Stylistic Devices) 双声叠韵Alliteration, Assonance 拟声Onomatopoeia (以上是音韵上的修辞格Phonetic Stylistic Devices) 2.语言的不同特点所带来的困难 由于英语和汉语是不同结构形式的语言,它们的不同特点自然会带来修辞格上的不同特点,这些都将成为翻译中的困难,例如,双关语,回文,异叙,拈连等修辞格都存在着方面的问题。 Joe was painting in the class of the great Magister —you know his fame. His fees are high, his lessons are light—his highlights have brought him renown. 乔在伟大的麦基斯那儿学画——他的名望你是知道的,他收费昂贵,课程轻松,——他的昂贵轻松给他带来了名望。 原文中highlight 是美术中的本语,指“光线最亮处”但同时,它又是high 和light 这两个词合并而成,影射了“his fees are high, lessons are light”. 南京的风俗:但凡新媳妇进门,三天要到厨下去收拾一样菜,发个利市,这菜一定是鱼,取“富贵有余”的意思。 汉语中“鱼”与“余”谐音,形成双关,但英语中就没有这两个词的谐音,所以也就无法保持双关,在翻译时能舍弃这种形式而只传达其含义了。 The custom in Nangking is for all brides to invite good luck by going to the kitchen on the third day by cooking a fish, which stands for fortune. 讨论题: 1.为什么要进行修辞方面的对比? 2.英汉语修辞格上有什么异同? 2. Translation of Figures of Speech 华先发(2000:208-227/228-230) 英语修辞格的译法 A. 直译 在英汉两种语言的修辞手法和比喻形象无甚差异的情况下就可以采用直译。直译既可传达原文的意义,又可保持原文的修辞风格,丰富译文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 (1) They were only cr ying crocodile tears at the old mam’s funeral because nobody had really liked him. 在老头子的葬礼上,他们只不过挤了几滴鳄鱼的眼泪,因为老头子在世时他们都不喜欢他。 (2) The book set off a firestorm of reaction. 这本书引起风暴般的反应。 (3) Among so many well-dressed and cultured people, the country girl felt like a fish out of water. 同这么多穿着体而又有教养的人在一起,这位乡下姑娘颇有如鱼离水之感。 (4) Towards the back of the house was a smell room painted dingy yellow , and a broken wood-burning stove in it, a large greasy table dotted with flies, a hunk of cold meat under a great fly-cover, and the fattest woman I have ever seen in my life dozing in a straight-backed chair. It was as if a sack of grain was supported by a matchbox. 这所房子的后部有一个漆成暗黑色的小房间,里面有一个东倒西歪的烧木材的火炉,一张油腻腻的大桌子,上面星星点点布满了苍蝇,一个大纱罩下面放着一大块冷肉,还有一位我生平曾见过最胖最肥的女人在一把靠背椅上打瞌睡。那简直就像一口袋粮食放在一个火柴盒子上一样。 (5) Up the road came a sound of creaking axles, and then a slow cloud of dust, and then a bull-cart bearing Ransie Bilbro and his wife. 路那头传来了车轴碾轧声,腾起了一道灰尘,接着出现了一辆牛车,上面坐着兰西比布和他的老婆。 (6) I would my horse had the speed of your tongue.但愿我的 有你的嘴那样快。 (7) I deserve neither such praise nor such censure.这样的夸奖担当不起,这样的责备我也担待不起。 (8) On the 14th of March, at a quarter to three in the afternoon, the greatest living thinker ceased to think. 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 B. 加注 加注也是丰富译人语语言表达的一种有效方法。它既能传达原文的意思和神韵,又能扩展读者的知识面。尤其当原文的典故在上下文中起比较重要的作用时,使用加注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例如: (1)Christ, to hear some of those sailors’ myths, you’d think

汉维比喻辞格的对比与翻译

汉维比喻辞格的对比与翻译 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人类为了达到交流思想的目的,自然离不开各种的 修辞手段,人类通过运用各种修辞手段来美化和装饰语言,使语言的表达更为形象、具体、生动,更容易被他人理解和接受。在各种的修辞手段,中,比喻是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 一个恰当的比喻,能起到举一反三、促人思索,耐人寻味,启迪心智的作用。比喻与本民族的文化紧密相连,它以语言为载体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和文化心理,但人类具有客观共同的物质存在基础,因此,各民族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客观共同的认知基础。 因此不同的民族语言,比喻的艺术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这也是本论文的探讨的基础。根据聂焱先生的分析,比喻的基础有四个方面,即客观基础、心理基础、文化基础和语言基础,①这也就决定了不同民族语言比喻的差异性。 比喻的组成是多方面的,在文学作品的翻译中,我们最为关注的是比喻的“联想”与“语义”部分,即“本体”和“喻体”,因为这直接决定了我们的翻译策略和方法。比喻历来是各修辞学家及翻译者热衷探讨的对象。 但纵观对比喻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汉语和英语比喻修辞格研究上。对维汉比喻修辞格的研究却不多。 在维汉比喻辞格的互译过程中,通常采取的是何种翻译方法和原则,译者的 立足点是什么都是我们需要了解的。本文主要以维译本《红楼梦》为主要参照对象,对汉维两种语言在使用比喻修辞格的异同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 在两种语言比喻相似的基础上,运用奈达的对等原则探讨汉维比喻的互译原则。对比的目的在于:文学作品的翻译如果以两种文化相互交流和人们之间的交

际为目的,以目标语读者能得到与源语读者相同或大致相同的感受和体会为前提,那么汉维比喻修辞格的翻译为达到这一目的可采取什么样的翻译方法,分析和总结出汉维比喻翻译的一些常规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为汉维比喻翻译提供一些可参考的信息。

修辞与翻译

修辞格的译法 翻译英语修辞格力求译文能有效地再现原文的修辞效果,否则译文即使在大意上与原文差不多,也会使原文的精神和风格受损,削弱语言的表达力。一般说来,修辞格的翻译原则是形似不如神似重要。要做到这一点有时可以采取直译,因为英汉两种语言在修辞手法上存在某些惊人的相似之处;但有时仅靠直译是不行的,因为英汉两种语言还存在着许多差异。无视这些差异而采用直译不但不能保持原文中修辞格的神韵,反而会歪曲原作的意思,造成译文语言晦涩难懂。这时译者就得借助其他翻译技巧,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改换原文的某些修辞手法,使译文符合译入语的语言规范和表述习惯。总的说来,英语辞格的译法主要有直译、加注、释义、归化、切分、数种译法并用等。 A. 直译 在英汉两种语言的修辞手法和比喻形象无甚差异的情况下,就可采用直译。直译既可传达原文的意义,又可保持原文的修辞风格,丰富译文的语言表达力。例如: (1)They were only crying crocodile tears at the old man's funeral because nobody had really liked him.在老头子的葬礼上,他们只不过挤了几滴鳄鱼的眼泪,因为老头子在世时他们都不喜欢他。 (2)The book set off a firestorm of reaction. (3)Among so many well-dressed and cultured people, the

country girl felt like a fish out of water. (4)I would my horse had the speed of your tongue (5)I deserve neither such praise nor such censure. (6)On the 14th of March, at a quarter to three in the afternoon, the greatest living thinker ceased to think. B. 加注 加注也是丰富译入语语言表达法的一种有效方法。它既能传达原文的意思和神韵,又能扩展读者的知识面。尤其当原文所用的典故在上下文中起比较重要的作用时,使用加注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例如: (1)Christ, to hear some of those sailors' myths, you'd think bloody Fort Knox was on every ship that sailed. 天哪,要是听信有些水手的胡说八道,你会以为每条出海的船上都有该死的诺克斯堡哩。 (注:诺克斯堡是美国的一个军事保留地,是美国黄金仓库的所在地。) (2)They did not reopen the Pandora's Box they had peeked into in 1972. 他们在1972年曾挖掘过这些丑事,如今却不再打开这个潘朵拉的盒子。 (注:潘朵拉的盒子原自希腊神话故事,里面藏有许多能给人们带来不幸的事物。)

【资格考试】2019最新整理--(备考辅导)第21课 翻译难点-- 英语修辞格译法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资格考试】2019最新整理--(备考辅导)第21课翻译难点-- 英语修辞格译法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一、什么是修辞格 修辞格(figures of speech)是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语言艺术。它能使语言生动形象、具体活泼,给人以美的享受。要翻译好英语修辞格,首先要弄清其特点、弄清英汉两种语言在这方面的异同,然后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恰当的技巧进行翻译。英语修辞格种类很多,但粗略分来似可分为音韵修辞格、词义修辞格和句法修辞格。 (一)音韵修辞格(phonological rhetorical devices) 顾名思义,音韵修辞格是利用词语的语音特点创造出来的修辞手法。它主要包括onomatopoeia、alliteration和 assonance.Onomatopoeia是模仿事物发出的声响的修辞手法,与汉语的拟声辞格完全相同。恰当地运用它可以使语言更加形象生动。如:Presently there came the click of high-heeled shoes.高跟皮鞋声阁阁地传了过来。 Alliteration就是在一个词组或一个诗行中,有两个以上彼此靠近的词,其开头的音节(或其他重读音节)具有同样的字母或声音;assonance是在一句话或在一个诗行中间,有两个或更多的词具有相同的元音。前者与汉语的双声(汉语中两个或多个音节,声母相同,叫做双声,它不是辞格)相似,后者与汉语的叠韵(两个或多个音节彼此韵母相同)非常相似。例如: (1)Peter Piper picked a peck of picking pepper.(alliteration)皮特.派特咽下了一口腌菜用的胡椒粉。

翻译英语修辞格

翻译英语修辞格力求译文能有效地再现原文的修辞效果,否则译文即使在大意上与原文差不多,也会使原文的精神和风格受损,削弱语言的表达力。一般说来,修辞格的翻译原则是形似不如神似重要。要做到这一点有时可以采取直译,因为英汉两种语言在修辞手法上存在某些惊人的相似之处;但有时仅靠直译是不行的,因为英汉两种语言还存在着许多差异。无视这些差异而采用直译不但不能保持原文中修辞格的神韵,反而会歪曲原作的意思,造成译文语言晦涩难懂。这时译者就得借助其他翻译技巧,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改换原文的某些修辞手法,使译文符合译入语的语言规范和表述习惯。总的说来,英语辞格的译法主要有直译、加注、释义、归化、切分、数种译法并用等。 A. 直译 在英汉两种语言的修辞手法和比喻形象无甚差异的情况下,就可采用直译。直译既可传达原文的意义,又可保持原文的修辞风格,丰富译文的语言表达力。例如: (1)They were only crying crocodile tears at the old man's funeral because nobody had really liked him.在老头子的葬礼上,他们只不过挤了几滴鳄鱼的眼泪,因为老头子在世时他们都不喜欢他。 (2)The book set off a firestorm of reaction.这本书引起风暴般的反应。 (3)Among so many well-dressed and cultured people, the country girl felt like a fish out of water. 同这么多穿着体面而又有教养的人在一起,这位乡下姑娘颇有如鱼离水之感。 (4)I would my horse had the speed of your tongue.但愿我的马有你的嘴那样快。 (5)I deserve neither such praise nor such censure.这样的夸奖我担当不起,这样的责备我也担待不起。 (6)On the 14th of March, at a quarter to three in the afternoon, the greatest living thinker ceased to think.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 B. 加注 加注也是丰富译入语语言表达法的一种有效方法。它既能传达原文的意思和神韵,又能扩展读者的知识面。尤其当原文所用的典故在上下文中起比较重要的作用时,使用加注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例如: (1)Christ, to hear some of those sailors' myths, you'd think bloody Fort Knox was on every ship that sailed. 天哪,要是听信有些水手的胡说八道,你会以为每条出海的船上都有该死的诺克斯堡哩。 (注:诺克斯堡是美国的一个军事保留地,是美国黄金仓库的所在地。) (2)They did not reopen the Pandora's Box they had peeked into in 1972. 他们在1972年曾挖掘过这些丑事,如今却不再打开这个潘朵拉的盒子。

第二节修辞格的翻译 (1)

第二节修辞格的翻译 英汉翻译中,修辞格的翻译往往比较棘手。原因是英语修辞格一般都具有形式独特新异、内容形象丰富、功能生动鲜明等特点。用汉语把所有这些要素都翻译出来自然比较困难。这时就要坚持首先保证内容、其次尽量保留原文效果、最后力争形式妥贴的原则。根据这一原则,修辞格的翻译一般有直译法、解释法、意译法、替换法等。6.2.1直译法 修辞格的翻译直译法应为首选。例如下面一些句子: 1. His present hunger awoke and gnawed at him. 这会儿,他肚子里的饥饿又苏醒过来撕咬着他。 2. Of me, my mother would say, with characteristic restraint, "This bandit. He doesn't even have to open a book---'A' in everything. Albert Einstein the Second." 至于我,母亲总是以特有的矜持说:"这小鬼头,他甚至连书本都不消打开──门门都是优秀,真是个活脱脱的爱因斯坦。" 3. The Dutchman was six-foot, a great, red-faced, hot-tempered trek-ox of a man. 那荷兰人身高六英尺,大块头,红脸膛,暴脾气,简直是一头拉车的公牛。 4. The parental discipline can be described as cruel kindness. 父母的惩戒可以说是残酷的仁慈。

5. Safety will be the sturdy child of terror, and survival the twin brother of annihilation. 安全是恐怖的健壮婴儿,生存是毁灭的孪生兄弟。 6. The plays adapted from Greek tragedies and Shakespearean drama by Suzuki, although performed in Japanese, caused a big stir among the western audience with their strange and cruel beauty. 铃木正改编自希腊悲剧和莎士比亚戏剧的剧作,虽然以日语演出,但那种奇异而残酷的美,却在西方观众中引起了轰动。 7. What had once seemed shallow and tedious now loomed in memory like paradise. 过去一度认为是浅薄、无聊的事情现在却像天堂美景一样在脑际萦回。 8. The ball felt light as a feather against his big hands. 球掉在他的大手上轻如鸿毛。 6.2.2 解释法 有的时候直译可能造成理解上的困难,但是又不允许或者不宜舍弃原来的修辞格,这个时候可以采取解释的方法。例如: 1. Hailed as an Iacacca, he now must meet added competition. 他把自己标榜为艾柯卡式的金融巨子,眼下一定会遇到更多的竞争对手。(Iacacca为美国汽车工业界巨头,因善于经营而知名,曾有自

论新闻英语中修辞格的运用及翻译技巧 修辞格的运用

论新闻英语中修辞格的运用及翻译技巧修辞格的运用 摘要:英语修辞格源远流长,是英语语言的精华部分所在。英语修辞格出现在各种文体之中,英语新闻也不例外。新闻英语运用各类修辞格增加了其新闻语言的艺术魅力,吸引着读者的目光,无论从标题到正文都具有新颖性、可读性和趣味性。将新闻语言中的修辞格恰当地转换成令译入语读者能够接受的语言也是翻译工作者追求的目标之一。 关键词:新闻英语修辞格运用标题正文翻译 英语修辞格是语言美学的重要元素之一,它就像我们生活中的“调味品”和“美化剂”。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读着美妙的语言、优美的词句,使我们赏心悦目,回味无穷,得到心灵的愉悦,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快乐和享受。 一般来说,英语新闻与汉语新闻大致一样,每条新闻一般分为四部分:题目、概述、正文和结尾。翻开英文报刊,我们都会发现,不管是在标题还是正文里,都有大量的修辞运用。通过利用各种辞格可使语言具有音韵美、形式美、内容美、意境美。为增加报道的可读性、生动性,在新闻报道中有时也会灵活地运用某些修辞手段。 英语新闻标题的辞格例述 如前所述,英语新闻的标题是首先映入读者眼帘的“亮点”,是吸引读者目光的“回

首”之处。新闻标题被称为新闻报道的眼睛和灵魂,一个生动的新闻标题,能够迅速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英语新闻标题简洁、准确、抢眼,往往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在标题里运用辞格可谓锦上添花,妙笔生辉,具有主题鲜明、风味独特的功效,很容易勾起读者的好奇,猎奇,引发联想,促使读者不由自主地读下去。 当然,英语标题的翻译也是很有学问的,尤其是当标题运用辞格的情况下,译者要想把标题翻译到位、准确、简明、新颖,也要颇费心思的。下面略举几例即可说明。 词义修辞格的运用。英语新闻标题常常使用词义修辞格,例如: 比喻:标题中运用比喻,使新闻中的人物和事件更为鲜明突出。汉译标题为保留原文标题的生动性,也要采用相应的比喻形式来翻译,体现了翻译的基本原则即“信、雅”的原则。如:Children Under Parents”Wing(China Daily,Oct.8,2002)《父母“翅膀”底下的孩子》 文章讲述美国中学发生枪击事件后,许多家长亲自送孩子上学。 借代:借代修辞格指两件事物虽不相似,利用不可分离的关系,借此代彼。下旬标题中,以美国首都华盛顿代替美国,翻译时可将其还原。Israel Tests Washing-ton”s Toleranee(China Daily,Oct.8,2002)《以色烈:“美国,你还能忍多久?”》夸张:夸张通过明显而过分的方法使语言生动,从而达到强调的目的。 下面这个标题,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来达到幽默强调的目的。 A Vow to zip His Lips(The New York Times,Jan.14,2003)《誓将守口如瓶》 拟人:拟人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让读者产生一种亲切感。如:Lonely gibbon forn Zhuhal seeking loving wife(ChirtaDaily,Sop,21,2005)《珠海一孤独长臂猿苦寻爱妻》在此标题中,长臂猿被赋予了人的情感:孤独;以及人的行为方式:寻找爱妻(seeking

翻译硕士需要知道的几种修辞手法

英专需要知道的几种修辞手法 英专必知几种修辞手法 除了最常见的明喻、暗喻、拟人,英语中还有很多修辞手法。有一些可能是你经常见到却没有意识到的。 1. Simile 明喻 明喻是将具有共性的不同事物作对比。这种共性存在于人们的心里,而不是事物的自然属性。 标志词常用 like, as, seem, as if, as though, similar to, such as等。 例如: 1). He was like a cock who thought the sun had risen to hear him crow. 2). 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 3). Einstein only had a blanket on, as if he had just walked out of a fairy tale. 2. Metaphor 隐喻,暗喻 隐喻是简缩了的明喻,是将某一事物的名称用于另一事物,通过比较形成。 例如: 1). Hope is a good breakfast, but it is a bad supper. 2). Some books are to be tasted, others swallowed, and some few to be chewed and digested. 3. Metonymy 借喻,转喻 借喻不直接说出所要说的事物,而使用另一个与之相关的事物名称。 I、以容器代替内容,例如: 1).The kettle boils. 水开了。 2).The room sat silent. 全屋人安静地坐着。 II、以资料、工具代替事物的名称,例如: Lend me your ears, pleas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