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的言语和思维

合集下载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件)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件)


言语准备期 (0~1岁)
言语准备期(0~1岁)
言语准备
说出词的准备
理解词的准备
言语准备期(0~1岁)
说出词的准备
简单音节阶段 (0 ~ 3个月)
哭声、叫喊声、啊咕声 以基本韵母a、ai、ei、ou、 e、i为主,声母发音很少。
言语准备期(0~1岁)
连续音节阶段 (4 ~ 8个月)
连续重复同一音节, 发音明显出现韵母和声母。
言语形成期(1~3岁)
完整句阶段
2岁半开始出现一定
数量的简单修饰语
“两个娃娃玩积木” “我也要升大班”
言语形成期(1~3岁)
完整句阶段
3岁左右儿童已开始
使用较复杂的修饰语
“小朋友把钢笔交给阿姨” “我家住在很远很远的地方”
“老师教我们做游戏”
三 言语发展期 (3岁~入学前)
言语发展期(3岁~入学前)
3岁左右儿童开始自觉辨别发音是否正 确,自觉模仿正确发音,纠正错误发音。
3~4岁是儿童正确发音的关键期 4岁儿童基本能掌握本民族语言的全部语音
言语发展期(3岁~入学前)
儿童掌握的词汇量
4500
4000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3岁
4岁
5岁
6岁
3~6岁儿童词汇量呈直 线上升的趋势。其中4~5岁是 儿童词汇增长率最高时期,称 之为词汇增长的活跃期。到入 学前,儿童已能掌握基本的口 语词汇3000个—4000个,基 本掌握本民族口头言语 。
言语的分类
言语
外部言语 内部言语
口头言语 书面言语
独白言语 对话言语

第五章幼儿思维与言语的发展ppt课件

第五章幼儿思维与言语的发展ppt课件

病原体侵 入机体 ,消弱 机体防 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 3.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
⑴思维动作的内隐性 ⑵具体形象性 ⑶自我中心性
所谓的自我中心指主体在认识事物时,从自己的身体、动 作或观念出发,以自我为认识的起点或原因的倾向,而不 太能从客观事物本身的内在规律以及他人的角度认识事物。
病原体侵 入机体 ,消弱 机体防 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三、思维的种类
对问题做出种种假设
发散思维
排除假设,找出唯一的答案
聚合思维
病原体侵 入机体 ,消弱 机体防 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三、思维的种类
二、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
发散思维
聚合思维
从不同角度、不 同方向思考,寻 求多样答案。
求异
把各种有关信息 集中起来,得出 一个正确结论或 最佳解决方案。
求同
病原体侵 入机体 ,消弱 机体防 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病原体侵 入机体 ,消弱 机体防 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三、思维的种类
❖ 哪些小动物生活在水里?
5岁儿 童
病原体侵 入机体 ,消弱 机体防 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ppt课件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ppt课件

模仿发音
儿童通过模仿周围人的发 音,逐渐学会发出更多的 音节和单词。
理解语言
儿童开始理解简单的语言 指令,并能够根据指令做 出相应的动作或反应。
言语发生阶段和使用更多的单 词和短语。
简单句子
儿童开始能够说出简单的 句子,表达自己的意思和 需求。
语法结构
儿童逐渐掌握基本的语法 结构,如主语、谓语、宾 语等,并能够运用这些结 构进行简单的交流。
提出促进学前儿童言 语发展的策略和建议
分析影响学前儿童言 语发展的因素
言语发展的重要性
言语是儿童认知和社会性发展的基础
言语发展是评估儿童发展水平的重要 指标之一
言语发展对儿童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具 有重要影响
PART 02
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阶段
REPORTING
前言语阶段
01
02
03
简单发音
儿童开始发出简单的元音 和辅音,如“啊”、“咿” 等。
语音的发展
语音辨别能力的发展
01
学前儿童逐渐能够辨别不同的语音,包括音素、音调和语音组
合等。
发音能力的发展
02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的发音器官逐渐成熟,发音能力不
断提高,能够发出更加清晰、准确的语音。
语音意识的形成
03
学前儿童开始意识到语音的存在,能够理解和运用语音规则,
如押韵、音节等。
词汇的发展
进儿童言语发展。
同伴交往
与同龄伙伴的交往有助于儿童 学习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提
高他们的言语水平。
文化背景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环境对 儿童言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包括语言习惯、表达方式等。
PART 05
学前儿童言语发展中存在 的问题

学前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 学前儿童思维及言语的培养 解读“三”言“两”语

学前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 学前儿童思维及言语的培养 解读“三”言“两”语
意识到的内隐的语言,也称不出声 的语言。它是人们思维活动时凭借 的主要工具,如默默思考老师提出 的问题等。
解读“三”言“两”语
语言和言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语言是工具,言语则是对这种工具的运用; 语言是社会现象,每种语言都有其发音、语 法、句法方面确定的规则,具有较大的稳定性。 言语是心理现象,它表明的是一种心理交流的 过程,具有个体性和多变性。
解读“三”言“两”语
语言和语言又是密不可分的。 一方面,言语活动不能离开语言而进行。 另一方面,语言是在具体的言语交往情境中 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解读“三”言“两”语
二、言语的种类
(一)外部语言 外部语言分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两类。 口头语言是指以听、说为传播方式的有声语言,
它通常以对话和独白的形式来进行,学前儿童主 要运用的是口头语言。
书面语言是人们用文字表达思想和源自感的语言, 它通常以独白的形式进行。
解读“三”言“两”语
(二)内部语言 内部语言是指为语言使用者所
解读“三”言“两”语
一、语言和言语
(一)语言 语言是以语音或字形为物质外壳,以词
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 符号系统。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
解读“三”言“两”语
(二)言语 言语是个体运用语言材料和语言规则所进行交际的
过程。人们为了表达和理解思想感情,使用汉、英、俄、 日等多种语言进行听说读写的活动,这些活动就是作为 交际过程的言语。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八章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八章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区别 联系
语言
言语
人际交流的工具, 交际的过程和结果,
相对静止
相对运动
社会属性
个体属性
结构成分有限
表达无限
符号系统
能力系统
语言源于言语;言语依赖于语言。
二、言语的种类
外部言语
言 语
过渡言语 内部言语
口头言语
对话 独白
书面言语
外部言语
(1)口头言语——是以听、说为主的言语。 A.对话言语
对话言语是一种最基本的言语形式,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的人直接进行交际时的言语活动,如聊天、座谈、辩论、讨 论等。
(二)言语的发生阶段(1~3岁)
1—3岁是学前儿童言语的发生阶段。
从1岁起,儿童进入了正式学习语言的阶段。在 接下来2~3年内,儿童便初步掌握了本族的基本语 言。
儿童言语发展的基本规律是:先听懂,后会说。
(三)基本掌握口语阶段(3岁~入学前)
3岁到入学前,是儿童基本掌握口语阶段。
在掌握语音、词汇、语法和口语表达能力方面都有迅 速发展,为入学后学习书面语言打下基础。
3.词义的深化
出现理解词的“泛化”和“窄化”
(1)词的“泛化”:即词义理解的扩张 (2)词的“窄化”:即词义理解的缩小
4.积极词汇逐渐增多
积极词汇又称主动词汇, 是指儿童既能理解,又能正确使用的词。
消极词汇,又称被动词汇。 是指能够理解却不能正确使用的词。
(三)语法的掌握
1.句子的发展
(1)从不完整句到完整句 三岁幼儿口头言语中,往往缺漏主要词类或词序紊乱,
双词语阶段 (1.5-2岁)
①儿童一词多义; ②一岁半后,儿童能说“电报句”。 ③有时缺字漏字,句子不完整,顺序颠倒。 ④先出现名词,还有少许动词,再是形容 词。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小资料:什么是动物?
老师带孩子们去动物园,一边看猴子、老虎、大象等,一边 告诉他们这些都是动物。回到班上,老师问孩子们“什么是 动物”时,很多幼儿都回答“是动物园里的,让小朋友看 的。”“是狮子、老虎、大象....”老师又告诉孩子们“蝴 蝶、蚂蚁也是动物”。很多孩子觉得奇怪,老师又告诉他 们:“人也是动物。”孩子们更难理解,甚至有的孩子争辩 说:“人是到动物园看动物的,人怎么是动物呢?哪有把人关 在笼子里让人看的!”
当我们碰到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时会“想一想”或 “考虑一下”,当幼儿发现问题时会提出并思考‘是 什么”或“为什么”,都是思维的表现。
(二)思维与感知觉
感知觉(直接反映):颜色,形状 思维 (间接反映) :概念
(三)思维的特性
1.思维的间接性 思维的间接性是指人能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或其他 事物作媒介,理解和把握那些没有直接感知或根本 不可能有直接感知的事物、事物间的关系及事物发 展的进程。 2.思维的概括性 思维的概括性是指将同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特征 以及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抽取出来,概括,得出 结论。
三、幼儿思维的发展 (一)幼儿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1.婴儿期和幼儿初期的思维具有一定的直观行动性 (1)思维依赖直观的事物和情境 (2)思维离不开儿童自己的动作 2.幼儿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3.幼儿晚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二)幼儿对概念的初步掌握和分类能力的发展
1.幼儿对概念的初步掌握 (1)幼儿概括的特点与对概念的掌握 幼儿概括能力有以下两个特点: ①概括的内容比较贫乏; ②概括的特征很多是外部的、非本质的。 对概念的掌握: ①内涵与外延不准确; ②大多数是具体实物概念,不易掌握抽象性质概念、关系 概念、道德概念。
4.主次不分
• 一个妈妈对儿童说:“留神别吃下苹果里的虫子。”宝宝 说:“为什么我要留神呢?该让它留神我才是。”这也是 儿童的可爱之处,所以,幼儿说话抓不住问题的关键,家 长要保持足够的耐心来倾听。

第五章学前儿童思维和言语的发展

第五章学前儿童思维和言语的发展
系统化是指在头脑里把学到的知识分门别类地按一定程 序组成层次分明的整体系统的过程。
❃(三)思维的分类
(一)根据思维所要解决的问题的内容可分为:动 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二)根据思维活动的方向和思维成果的特点可分 为:集中 (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三)根据思维的新颖性、独创性可分为:常规思 维和创造思维。 (四)根据思维是否遵循严密的逻辑规律可分为: 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 (五)根据思维是根据日常生活经验还是科学概念 可分为: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
请根据思维的特性分析思维与 感觉、知觉、记忆等心理活动之 间关系?(案例分析)
• 案例:幼儿看到蚂蚁搬家,这是感知过程, 是对蚂蚁搬家的直接反映。但同时幼儿由 此知道天快要下雨了,这是幼儿由看见蚂 蚁搬家而抽想出来的,就是间接的反映, 是思维。至于孩子为什么能从蚂蚁搬家想 到天快下雨,则是因为幼儿过去多次有这 样的感性经验。久而久之,“蚂蚁搬家” 和“天下雨”两件事就连接起来,以后再 看到蚂蚁搬家,他就可以利用这种概况化 了的经验去间接推知大雨将到。
3.幼儿理解事物的特点
幼儿理解事物的水平不高,不深刻,常受外部条件的限制。
(1)对事物的理解常是孤立的,不能发现事物之间的内 在关系。如让幼儿看一幅画,年龄越小幼儿经常看到的 是个别的人或物。
(2)对事物的理解主要依靠事物的具体形象。如幼儿听 故事时,常需要图形或失误来辅助。
(3)对事物的理解往往是表面的,不能理解事物的内部 含义。如一个小朋友想上厕所,其他幼儿也要去,教师 生气地说“去,去,去,都去!”,这时幼儿根本不理 解教师的意思,反而高高兴兴地一拥而去。
分类是在头脑中根据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把 它们区分为不同种类的思维过程。
抽象是在头脑中把同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的、本质的特 征抽取出来,并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特征的思维过程。

学前儿童的言语和思维复习题

学前儿童的言语和思维复习题

第六章学前儿童的言语和思维复习题一、名词解释言语:是个体借助语言传递信息、进行交际的过程。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直觉行动思维:是依靠感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进行的思维。

形象思维:是运用已有的直观形象(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

抽象思维:也称逻辑思维。

是指运用语言符号形成的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已解决问题得思维过程。

比较:是在头脑中把各种事物加以对比,并确定它们之间异同的过程。

抽象:是在头脑中抽出一些事物的共同的本质属性,舍弃其非本质属性的过程。

概括:是在头脑中把从同类事物中抽取出来的共同本质属性结合起来,并推广到同类其它事物的思维过程。

具体化:是把抽象和概括出来的一半认识应用到具体的、特殊的事物上去的过程。

概念:是人脑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方式。

判断:是肯定和否定某种东西的存在或指明某种事物是否具有性质的思维形式。

推理:是从已知的判断(前提)推测判断(结论)的思维形式。

创造性思维: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

二、填空1、言语的作用有言语的符号固着功能、言语的概括功能和言语的交流功能。

2、掌握言语之后,儿童的心理机能发生了重大变化,形成了新质的意识系统,具体体现为:高级心理机能开始形成,低级心理机能得到改造,意识和自我意识产生,个性开始萌芽。

3、言语分为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

外部言语又分为口头言语和书面言语两种。

4、思维的特性包括:间接性、概括性和社会性。

5、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可将思维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6、思维的基本过程是分析和综合。

7、思维的基本形式有:概念、判断和推理。

8、创造性思维过程包括准备、酝酿、阐明和证实四个阶段。

9、判断儿童思维发生的指标有概括性、间接性和解决问题。

10、一岁半到两岁是儿童思维的发生期。

思维的发生,意味着儿童的认识过程完全形成了,但儿童最早的思维却不是依靠于语言,而是依靠动作来进行的。

11、一般都认为,学前儿童概括能力的发展可分为三种水平:动作水平的概括、形象水平的概括和抽象水平的概括,它们分别与三种思维方式相对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岁儿童能基本掌握本民族语言的全部语音。 4岁左右是培养儿童正确发音的关键期。5 Nhomakorabea-
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言语
一、学前儿童口头言语的发展
(一)语音的发生与发展 5、对语音的意识开始形成
2岁之前儿童尚未形成语音意识。他们往往不能辨别 自己和别人发音上的错误。
3、4岁开始,幼儿语音意识开始形成。他们能够评 价别人的发言,并且调节自己的发音。
9
-
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言语
一、学前儿童口头言语的发展
(二)学前儿童词汇的发展
3、词汇数量迅速增长(3-7岁)
丰富儿童词汇, 帮助理解词义。
(1)词汇数量增长很快,7岁是3岁时的4倍。
(2)对词本身的内容、意义理解也加深、更概括。 (3)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 —量词)——虚词;具体词——抽象词 (4)积极词汇与消极词汇。
8
-
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言语
一、学前儿童口头言语的发展
(二)学前儿童词汇的发展
2、完整句阶段(2-3岁)
语言学习的关键时期
(1)儿童开始会说一些复合句,终止婴儿语。
(2)2岁开始,儿童能把过去的经验表达出来。儿 童开始理解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3)2、3岁儿童的词汇增长速度非常迅速,学习 新词的积极性很高。
18
-
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言语
三、学前儿童书面言语的发展
学前晚期(5、6岁时),儿童往往主动要求 识字、读书。
讨论:儿童在学前期不适宜多写字的原因是? 因此:儿童在学习书面言语过程中,应该着重
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和学习习惯。
19
-
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言语
三、学前儿童书面言语的发展
重视:早期阅读活动 2006年,著名儿童文学作家、 评论家彭懿先生出版了国内第 一部解读绘本的理论著作—— 《图画书:阅读与经典》。
(4) 儿童理解句义,时常适用一些非语言策略。 如:“盒子”和“指示语“。
15
-
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言语
一、学前儿童口头言语的发展
(四)学前儿童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情境性言语(3岁以前) 对话言语(3岁以前)
连贯性言语(3岁之后) 独白言语(3岁之后)
16
-
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言语
二、学前儿童内部言语的发展
-
学前儿童的言语和思维
1
-
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言语
一、学前儿童口头言语的发展
(一)语音的发生与发展
本能
1
简单发音阶段 (哭、ei、on、d、a、nei等)

(1-3个月)
会形成
发 音 准 备 期
连续音节阶段 (4-8个月)
学话萌芽阶段
条件反 射
(ba-ba、ma-ma、ge-ge等)
牙牙学 语
(9-12个月)
单词句(1-1.5) 双词句(1.5-2) 简单完整句(2-2.5)复合句(2.5) 儿童早期所掌握的词不分词性。(汪汪、解放军叔叔、小白兔等) 儿童最初的句子不仅单调,而且不完整,尝尝漏掉或缺少 一些句子成分。
12
-
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言语
一、学前儿童口头言语的发展
(二)基本语法结构的掌握 2、句子的理解
10
-
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言语
一、学前儿童口头言语的发展
(二)基本语法结构的掌握 语法是组词成句的规则,儿童要掌握语言,
进行言语交际,还必须掌握语法体系。 儿童对语法结构的掌握表现在语句的发展
和理解两个方面。
11
-
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言语
一、学前儿童口头言语的发展
(三)基本语法结构的掌握 1、语句的发展
单词句阶段(1-1.5岁)
①儿童能主动说出有一定意义的词;
②儿童对词语的理解往往和固定的物体,甚至同 某种背景固定起来; ③儿童喜欢说重叠的字音。
双词语阶段(1.5-2岁)
①儿童一词多义; ②一岁半后,儿童能说“电报句”。 ③有时缺字漏字,句子不完整,顺序颠倒。
④先出现名词,还有少许动词,再是形容词。
6
-
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言语
一、学前儿童口头言语的发展
(二)学前儿童词汇的发展 词汇发展是言语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学前儿童词汇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词汇数量的增加、 词类的扩大以及对词义理解的加深三个方面。
7
-
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言语
一、学前儿童口头言语的发展
(二)学前儿童词汇的发展
1、不完整句阶段
引导孩子多说话, 家长表述精确、完整。
14
-
But
(1)对一些结构复杂的句子,还不能理解。 如:被动语态-“小玲被小楠撞倒了”。
双重否定-“小朋友没有一个不喜欢听故事的。”
(2) 在理解自己尚未掌握的新句型时,根据自己从经验中总
结出来规则去解释。 如:“小明把王医生送到医院里”。谁生病了?
(3) 往往根据句子中出现的顺序来理解意思。 如:“小明被小华碰了一下”。 “小班儿童上车之前大班儿童上车。”
只有到了幼儿期(3岁左右),儿童才有可能 产生内部言语。
自 言
游戏言语
嘟嘟,汽车来了,快让开, 快让开……


的 形
问题言语
这个放哪里呢,放这里,不 对,放那里……

17
-
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言语
二、学前儿童内部言语的发展
幼儿自言自语起初往往有对自己说话的特点, 而且也包含有对别人说话的性质。
幼儿产生自言自语的背景:需要和别人交往, 但又缺乏言语交往的实际可能。和陌生人在一起, 出现的自言自语最多。
一岁之前,不能说出有意义的单词,能听懂某些简单的句子。 2-3岁开始与成人交谈。4-5岁孩子已经能和成人自由交谈。
13
-
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言语
一、学前儿童口头言语的发展
(二)基本语法结构的掌握 2、句子的理解
①1岁之前,不能说出有意义的单词,能听懂某些简单的句子。 ②2-3岁开始与成人交谈。4-5岁孩子已经能和成人自由交谈。
(mao-mao、deng-deng等)
2
-
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言语
一、学前儿童口头言语的发展
(一)语音的发生与发展
出生-10天
(区分语音和其它声音)
2

听 词
8-9个月
(词语依托于情景:动作、表情等)


11个月左右 (词语成为独立的信号)
3
-
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言语
一、学前儿童口头言语的发展
(一)语音的发生与发展 3、理解词阶段
1岁左右,儿童已经能够理解几十个词,但能说出 的很少。
所以,要多给儿童相应的强化,使儿童建立语言 与对应之物之间的联系。
4
-
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言语
一、学前儿童口头言语的发展
(一)语音的发生与发展 4、逐渐掌握本族语言的全部语音
一般3岁儿童的语音辨别能力已经发展起来,但对个 别相似音(如b、p,d、t)有时可能混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