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辛亥革命同步习题1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辛亥革命同步习题1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辛亥革命同步习题1

第8课辛亥革命

一、选择题

1.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地点是()

A.广州 B.上海

C.北京 D.东京(日本)2.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保国会 B.兴中会

C.同盟会 D.国民党

3.中国近代更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是指()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维新变法运动

4.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A.三民主义 B.三大政策

C.中体西用 D.自强求富

5.下列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中,最主要的是()

A.清军已无力抵抗

B.同盟会的有力领导

C.起义新军的革命主动精神

D.各省的革命党人支持

6.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是()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约法》

C.《中华民国宪法》 D.《共同纲领》

7.下列关于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A.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

B.以资产阶级立宪派为主体的政府

C.以工农革命群众为主体的政府

D.资产阶级和清政府联合政府

8.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B.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D.推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

9.下列有关武昌起义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A.起义的主要力量是倾向革命的新军

B.四川保路运动日益扩大,清政府加强了对武汉的控制,形势对湖北革命党人不利

C.起义由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提前发动

D.起义成功后,成立了湖北军政府,并宣布建立中华民国

(天门市2001年)

10.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兴中会 B.华兴会

C.光复会 D.同盟会

11.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共同点是( )。

A.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人人心

C.都主张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D.都颁布过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嘉兴舟山台州衢州金华市2002年)

二.填空题

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主义,称为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_____________的指导思想。

13._________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年8月,孙中山在东京成立了中国

____________。

三.动脑筋

14.“……中国革命六年后俄国才有革命。俄国革命党不仅把世界最大权威之帝国主义推翻,且进而解决世界经济政治诸问题。这种革命真是彻底的成功,皆因其方法良好之故。……中国之革命党经验不多,遂令反对派得尽其技,没有俄国那种好方法以防范反革命派,使其不能从中破坏。故俄国虽迟我六年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失败。”

——孙中山《中国之现状及国民党改组问题》

请回答:

(1)材料中孙中山提到的中国革命指的是什么?

(2)孙中山总结俄国革命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3)孙中山对俄国革命成功、中国革命失败的原因分析得准确吗?为什么?

15.材料一:1862年1月太平天国答英国海军照会:

照会敬悉意,不胜诧异。须知贵国敬奉耶稣,我天朝崇奉上帝。贵我两国既以崇拜耶稣为宗教之本源,自当世代交好,犹如一家……自当各守天数,权衡双方之缓急,而不可损人以利己。

——摘自伶俐著《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

材料二: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若夫革命主义,为吾侪所倡导,万国所同喻,前次虽屡起屡踬,外人无不鉴其用心.八月以来,义旗飙发,诸友邦之抱平和之望,持中立之态,,而报纸及舆论,尤每表其同情.

――摘自《孙中山选集》上卷

材料三:宋教仁代草国民党大政

吾国现势,非致力对外之时,故宜维持列国对我素持之主义,使之相承不变,而得专心一意于内政之整理。

――摘自《宋教仁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太平天国对外愿望的思想根源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相信列强“中立”的思想根源是什么?

(3)材料一与材料二反映的共同点是什么?

(4)宋教仁主张的对外政策是什么?

(5)你怎么看待他们的对外政策?

四.议一议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辛亥革命的领袖们,认识到要救国必须革命,明确提出了推翻皇权,平均地权,建

立民国,振兴中华的民族民主革命纲领。但领导中国革命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先天不足,不可能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纲领,没有能力领导中国人民将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进行到底。辛亥革命最终失败了,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完全破灭。

材料二:学习西方的结果,一是成效显著,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近代觉醒;一是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近代以来的中国革命,反而被西方列强一一绞杀,无数革命先烈,为此抱恨终天。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前,这是一个难解之谜———为什么先生总是侵略学生?先进的西方文化为什么在中国总是失灵?辛亥革命的领导者们,曾经过高估计西方政治制度的作用。经过一次又一次失败,孙中山晚年清醒意识到资本主义的流弊和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绞杀。

材料三: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要解决的历史任务。判断历史功绩,不是要求历史活动家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看他比他的前辈提供了多少新的东西。辛亥革命是一座高山,从历史的源头看过来,它高耸云天。从今天的高度看过去,又好像是我们脚下一个刚刚过去的山头,人们往往因此忽视其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是一种错觉,因为我们是在辛亥革命以来所创造的高原上俯瞰过去。我们今天所献身的振兴中华的伟业,是从那里开始,从那里发展壮大起来的。

材料四:辛亥革命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我们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过程中,先进的中国人遍寻各种救亡图存办法失败之后最清醒最正确的历史抉择,为中华民族的进步打开了闸门。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从封建主义的漫漫长夜走向现代文明的伟大开端。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不可磨灭。它的胜利、挫折和失败都具有历史意义。

材料五: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对辛亥革命曾给以极高的评价和寄予殷切的期望。他说:“不管各种‘文明’豺狼切齿痛恨伟大的中华民国命运如何,但是,世界上任何力量也不能在亚洲恢复旧的农奴制度,也不能铲除亚洲国家和半亚洲国家人民群众的英勇的民主精神。”又说:“四亿落后的亚洲人……觉醒了起来,参加了政治生活。地球上四分之一的人口已经从酣睡中清醒,走向光明、运动和斗争了。”

请回答:

(1)为什么“近代以来的中国革命,反而被西方列强一一绞杀”?

(2)辛亥革命是否失败了?请说明理由。

(2)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最终结果,说明了什么?

17.辛亥革命是什么性质的革命?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一次胜利了的革命,又是一次失败了的革命?

参考答案:

1.D2.C3.C4.A5.C6.A7.A8.D9.B10.D11.A

12.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辛亥革命.13.1894年;兴中会;1905年;同盟会.

14.(1)1911年的武昌起义(辛亥革命)。(2)“方法良好”。(3)不准确。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辛亥革命的失败,不仅仅是“方法”问题,辛亥革命没有提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没有发动人民群众。15.(1)宗教信仰一致。(2)认为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政权,列强不会干涉。(3)两者对帝国主义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4)维持列强在华现状,承认列强在华取得的特权。(5)回答只要言之有理即可。16.(1)西方列强不愿中国独立发展.(2)答案开放,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3)说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和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17.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结束了满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力,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从这些意义上讲,辛亥革命是一次胜利了的革命。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它不可能充分依靠和发动群众彻底摧毁封建制的基础,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从这些意义上讲,辛亥革命又是一次失败了的革命。

八年级历史上第九课辛亥革命教案新课标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第九课辛亥革命教案(新课 标人教版) 辛亥革命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革命党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和武昌起义;掌握辛亥革命的性质和影响。 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革命党人前赴后继、浴血奋斗的革命史实,树立刻苦学习,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和与时俱进、追求真理、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意识。 技能目标 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识图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和协作性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 难点:对辛亥革命意义的理解 三、教学法指导

表格归纳、材料分析、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出示辛亥革命博物馆图片 讲述:辛亥革命博物馆,是武汉市为纪念辛亥革命武昌首义100周年而兴建的一座专题博物馆,位于武汉市武昌区阅马场首义广场南侧,北临彭刘杨路,南抵张之洞路,东邻楚善街,西靠体育街,是首义文化区的核心建筑,与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红楼)、孙中山铜像、黄兴拜将台纪念碑、烈士祠牌坊等同处一条轴线。 这堂课就来看看辛亥革命是怎样发生的。 [讲授新课]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1、列表归纳武装起义的史实 起义名称时间领导人结果或意义 萍浏醴起义1906年冬刘道一、蔡绍南失败,但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 安庆起义1907年夏 徐锡麟徐锡麟死难,秋瑾被捕遇难 广西起义1907年孙中山、黄兴夺取镇南关,最后失败 黄花山岗起义1910年黄兴等人虽然失败,但极大地

最新精选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 辛亥革命冀教版练习题第九十六篇

最新精选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辛亥革命冀教版练习题第九十六篇 第1题【单选题】 以下对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相同之处的讨论,正确的是( ) A、都经过长期的起义准备 B、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重要作用 C、都具有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性质 D、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要去实地考查辛亥革命的首发地,他们应该去( ) A、南京 B、南昌 C、北京 D、武昌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民国之初,中华民国大总统正式废除跪拜、作揖礼节,代之以鞠躬、握手,这主要体现出( ) A、平等思想 B、迷信思想 C、爱国思想 D、科学思想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中国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是( ) A、《民报》 B、《时务报》 C、《强学报》 D、《国闻报》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被称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巨变的是( )

A、辛亥革命的胜利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B、洋务运动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 C、1840年鸦片战争 D、戊戌变法法令的颁布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2016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05周年,如果以“追寻共和足迹”为主题出一期板报,下列素材按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成立中国同盟会②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③发动武昌起义④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⑤建立兴中会 A、①②④⑤③ B、②①④③⑤ C、⑤①③②④ D、②①④⑤③ 【答案】: 【解析】: 第7题【填空题】 ______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______是近代史上一场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答案】:

第8课 辛亥革命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

第8课辛亥革命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 课标要求: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知道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革命纲领 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幻灯1-2:导入新课 导入:第二单元的主题线索是“近代化的探索”,讲述的是中国不同阶级阶层学习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前面我们学习到了地主阶级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的洋务运动,最终因为制度的腐朽而破产,也学习了资产阶级维新派以日本为模板希望引中国走向资本主义道路,因封建顽固势力派的阻扰而最终喋血京城。 戊戌变法以血的教训证明:改良的道路在中国走不通。要推翻腐朽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登上了历史舞台,他们决心以革命的方式推翻清王朝,在中国领导了一场革命。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讲的内容——辛亥革命。 幻灯3:课题 师:辛亥革命有两个定义,我们来看看,我们常说的是哪个含义呢? 幻灯4:辛亥革命的狭义和广义 生:广义的辛亥革命。 幻灯5-6:孙中山简介 师:要说到辛亥革命,一定要说到孙中山,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孙中山。一个人的思想主张和他的成长环境、接受的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他出生在广东香山贫苦的农民家庭,目睹农民的贫苦和所受的压迫,要决心做“洪秀全第二”说明从小就埋下了反抗的种子。13岁时,随兄长到了檀香山,先后进了英、美人办的学校,后回到广州入医学校,后又转入香港继续学医,成为医学博士。他的青年生活有几点值得注意:第一,他与外国人接触较早,13岁就出国了,他所入的学校全都是外国人设立的学校,他对西方的认识远在李鸿章、康有为等人之上,这是我们民族的一大幸事,因为我们要从近代化找出路,我们的领袖人物就应该对近代文化有正确的深刻的认识。第二,他所受的教育是科学的教育,而且是长期的,科学的思想方法是革命的至宝,这就是孙中山先生所拟的救国方案能超越别人所提的方案。中山先生的一切方案都是具体的、精密的。 甲午中日战争给了他刺激很大,曾在1894年上书李鸿章,要求改革,遭到冷遇,此后他完全放弃行医,专门从事政治。 过渡:我们说要革命,革命的前提,要有什么? 生:革命的团体、组织等等 师:那我就先了解孙中山创建的革命团体。 幻灯7:兴中会 师:孙中山建立的革命团体名称、时间、地点?(指导学生看书本) 生:兴中会、1894年、檀香山 师:兴中会的成员是哪些人组成呢? 生:反清志士 师:你们觉得兴中会的斗争矛头指向谁?他们和康梁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有什么区别?他们主张用暴力推翻清政府的想法是否合理,为什么?

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八年级上册历史辛亥革命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八年级上册历史辛亥革 命知识点 1、中国同盟会的成 1905年孙中山、日本东京。孙中山为总理,黄兴为执行部庶务。创办机关报《民报》 三民主义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民族) 创立民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权) 平均地权:资本主义土地纲领(民生) 三民主义的评价:积极: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消极:没有明确的反帝要求,没有触及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同盟会成立的意义: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2、武昌起义的爆发 时间:1911年10月10日。参加力量: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 结果: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3、中华民国的成立 成立:1912年1月1日在南京成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定都南京;五色旗为国旗;以中华民国纪年,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 政府:南京临时政府,是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目的:为限制袁世凯专权,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主要内容:内容: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体制、责任内阁制。 性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意义:这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5)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①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②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③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提高了人民参政议政的意识,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④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辛亥革命经典习题 北师大版

《辛亥革命》经典习题一、选择题 1.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地点是() A.广州 B.上海 C.北京 D.东京(日本) 2.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A.保国会 B.兴中会 C.同盟会 D.国民党 3.中国近代更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是指()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维新变法运动 4.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A.三民主义 B.三大政策 C.中体西用 D.自强求富 5.下列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中,最主要的是()A.清军已无力抵抗 B.同盟会的有力领导 C.起义新军的革命主动精神 D.各省的革命党人支持

6.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约法》 C.《中华民国宪法》 D.《共同纲领》 7.下列关于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A.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 B.以资产阶级立宪派为主体的政府 C.以工农革命群众为主体的政府 D.资产阶级和清政府联合政府 8.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B.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D.推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 9.下列有关武昌起义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A.起义的主要力量是倾向革命的新军 B.四川保路运动日益扩大,清政府加强了对武汉的控制,形势对湖北革命党人不利C.起义由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提前发动 D.起义成功后,成立了湖北军政府,并宣布建立中华民国 10.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兴中会 B.华兴会 C.光复会 D.同盟会 11.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共同点是( )。 A.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人人心

第8课辛亥革命

第8课 辛亥革命 年级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 一、单项选择题(共41题,题分合计45分) 1.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的革命团体是 A.兴中会 B.光复会 C.华兴会 D.同盟会 2.1905年在日本东京建立的革命组织是 A.兴中会 B.光复会 C.华兴会 D.同盟会 3.中国第一个全国性质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 .兴中会 B .中华革命党 C .国民党 D .中国同盟会 4.中国同盟会成立于 A.檀香山 B.武昌 C.日本东京 D.南京 5.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政治纲领的革命政党是 A.兴中会 B.光复会 C.华兴会 D.同盟会 6.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核心是 A .民权主义 B .民族主义 C .民生主义 D .三大政策

7.孙中山把同盟会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的刊物 A.《苏报》 B.《游学译编》 C.《万国公报》 D.《民报》 8.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政治团体是 A.强学会 B.保国会 C.兴中会 D.华兴会 9.中国同盟会的总理是 A.黄兴 B.孙中山 C.蔡元培 D.宋教仁 10.中国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是 A.《民报》 B.《国闻报》 C.《中外纪闻》 D.《新民丛报》 11.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是 A.黄兴 B.宋教仁 C.孙中山 D.廖仲凯 12.标志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皇朝结束的事件是 A.武昌起义胜利 B.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D.宣统帝正式下诏退位 13.孙中山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就职的时间.地点是 A.1911年12月25日南京 B.1911年12月25日北京 C.1912年1月1日南京 D.1912年1月1日北京 14.中国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开始于 A.1910年 B.1911年 C.1912年 D.1913年 15.宣统帝正式下诏退位是在 A. 1911年10月 B. 1911年12月 C. 1912年1月 D. 1912年2月 16.1911年10月12日武汉三镇全部光复,下列城市不属于武汉三镇的是 A.汉中 B. 汉阳 C. 汉口 D. 武汉 17.三民主义的民权主义指的是 A.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的政府 B.提倡国货,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C.平均地权,并实行“土地国有”政策 D.把地主的土地平分给贫苦农民 18.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标志着 A.中国资产阶级政党的建立 B.资产阶级维新派形成 C.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 D.资产阶级维新团体的形成 19.孙中山的民权主义和维新派的兴民权主张,其相同点是 A.建立国民的政府 B.设议院,开国会

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辛亥革命

八年级历史上册辛亥革命 教材与学情分析: 1、教材:中华民族在20世纪走过了一条漫长而又委曲的道路,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辛亥革命是20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是中国近代化艰辛起步进程中的严重环节。它推翻了统泊中国几千年的开放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进步打开了闸门。从这个意义上说,也可以把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看做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看做是它最终结出的硕果。孙中山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他一次又一次革命的努力,最终促成了辛亥革命的爆发,推翻了满清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 2、学情:学生对于辛亥革命了解比较少,但对孙中山通过影视剧有一定的认识,因此本节课以此为切入点,以孙中山的早期活动为主线,介绍辛亥革命的过程及意义,加深学生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掌握制作大事年表的基本技能。 ○2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精况,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学习一代伟人“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革命精神;继承他“唤起民众”“振兴中华”的伟业,使自己具有胸怀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全面振兴而奋斗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辛亥革命。 教学难点:如何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深刻,如何通过史实总结出来,这需要运用分析归纳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而这些能力对中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

教学创意:①制作大事年表,了解孙中山进行的主要革命活动。 ②巧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③查找有关材料,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教学方法:问题情景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归纳列表法 课后记: 教学过程与方法: 【导入新课】:(5分钟) 复习:①掀起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哪一事件?领导者是谁?(“公车上书”;康有为、梁启超)②谁在宣传维新运动的过程中起到严重作用?他的译著是?(严复;《天演论》)③宣布实行变法的清朝皇帝是?(光绪帝)④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因为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开放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极力反对,而当时的整个国家大权正是掌握在他们手中。) 导入:孙中山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在他的领导下,革命党愈挫愈奋、一次又一次的武装起义,最终推动了武昌起义的爆发,这些武装起义基本上是革命党人在同盟会的纲领和旗帜下进行的,也正是由于武昌起义的胜利,中华民国才得以于1912年元旦成立。 【讲授新课】:(25分钟) xx早期的革命活动: 1、同盟会创立背景——创立兴中会: 首先,让学生利用课前查找的资料简单介绍一下孙中山,从而对他有一个最初的认识。孙中山,宏伟的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资产阶级革命家。字逸仙,广东香山(今中山)人,学医。 一生致力于资产阶级革命,先后创立兴中会、同盟会;领导发动革命起义;出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改组国民党;领导了“二次革命”、护法运动等

2019年精选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8课 辛亥革命练习题【含答案解

2019年精选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8课辛亥革命练习题【含答案解析】八十九 第1题【单选题】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为了中国的富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探索。下面民主革命探索中,与孙中山有关的是( ) ①同盟会成立②辛亥革命③中华民国成立④第一次国共合作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在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中,下列口号或主张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自强,求富②民主,科学③三民主义④变法维新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②④③ D、①④③②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某件历史事件发生前,在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民谣:“不用掐,不用算,宣统不过二年半;今年猪吃羊,明年种田不纳粮。”这件历史事件是( ) A、天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指出: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这三次巨变是指①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②国民大革命;③抗日战争的胜利;④新中国的成立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⑤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⑤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提到:“(1903年)梁启超否定了儒教中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材料中梁启超观点提出的背景不包括( ) A、民族危机的加深 B、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D、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答案】: 【解析】: 第6题【填空题】 以下内容有两处错误,请表述观点并说明理由。 发生在1910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错误:______理由:______。 【答案】: 【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海南中学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3、图表辅助法:充分运用教材中的图片,使学生比较直观地认识当时的历史场景,加深学生对辛亥革命的认识。 3、讨论法、材料分析法:对三民主义和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分析,可以用此法。 整体思路:以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一生的主要革命活动和精神为主线,分四大块阐述:国难深重、胸怀大志(背景);愈挫弥坚、成就伟业(经过、结果);千秋功业、任人评说(评价);斯人已逝、精神永存。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传统的发扬光大,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志士不屈不挠革命精神的张扬。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不断进取的精神,将鼓舞我们完成民族复兴大业。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专题纪录片《走向共和》的主题曲作为背景音乐,播放从鸦片 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的图片,老师满怀深情的介绍辛亥革命前的中国现状,让学生感受到国难的深重,由此导入新课。 教师导入语: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野蛮入侵,封建统治腐朽无能,国家战乱不已,人民饥寒交迫,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世所罕见的深重苦难。在那个内忧外患接踵而至的年代,一切关心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人们无不痛切感到,要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就必须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对中国社会进行根本变革。一代代仁人志士,救国救民,上下求索;一辈辈英雄好汉,前赴后继,热血染山河。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就是其中众多仁人志士中杰出的代表。 二、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国难深重、胸怀大志 1、介绍孙中山(让学生先说说他们所知道的孙中山)

《辛亥革命》练习题

《辛亥革命》练习题 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12题,48分) 1.辛亥革命爆发后,美国某报报道:“如果中国成功地按美国政府的模式建立起一个联邦共和国,由在欧美留学国的具有西方观念的人任领导,日本将不再是东方最西化的国家。”此后建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该报道的设想相符的是() A.临时政府基本按照美国政体原则构架B.革命成功后建立了一个联邦共和国C.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西化的国家D.民国临时大总统都有西方民主观念2.1919年,尚未成为职业革命家的毛泽东在《民众的大联合》中,指出“辛亥革命……与我们民众的大多数毫无关系……然而我们却有一层觉悟,知道圣文神武的皇帝,也是可以倒去的,大逆不道的民主,也是可以建设的。”毛泽东认为辛亥革命()A.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B.结束了中国的封建专制统治 C.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理念D.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3.中山大学教授袁伟时说:“就辛亥革命而言,主要不是解决经济问题,是要解决政治上的专制制度,要求民主,保障公民的自由、平等。这是近代革命的核心内容,也是辛亥革命的基本诉求。”下列史实可以证明该观点的是() ①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法令规定人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等“私权”②在思想文化领域,对以儒家三纲等为代表的旧思想发起全面进攻,传统权威被打倒③按照《临时约法》建立起三权分立的政治架构④辛亥革命后社会精英阶层要求通过议会选举方式参政的意识增加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4.“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穿越时空,轻拂史尘,我们不难发现堪称是中国历史发展里程碑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美国“1787年宪法”有惊人的相似。 这指的是 A.都是民主与封建专制斗争的结果B.都深受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 C.都是工业近代化的产物D.都包含有实行总统制的内容 5.长沙海关税务司伟克非在武昌起义前写给总税务司安格联的信中说:“毫无疑问,大多数老百姓是希望换个政府的,不能说他们是革命党,但是他们对于推翻清朝的尝试是衷心赞成的。”“我看在不久的将来,一场革命是免不了的。”由此可知当时 A.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B.民心的丧失削弱了清政府的统治基础C.辛亥革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D.海关税务同对革命持支持态度 6.“予之定名‘中华民国’者,盖欲于革命之际,在破坏时则行军政,在建设时则行训政。所谓训政者,即训练清朝之遗民而成为民国之主人翁,以行此直接民权也。有训政为过渡时期,则人民无程度不足之忧也。”“除宪法上规定五权分立外,最要的就是县治理,行使直接民权。”孙中山对民权主义的阐述与英美宪政的相同点有: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9课 辛亥革命基础同步练习试题

1.与中国以往近代化探索相比,辛亥革命的不同之处在于() A.以富国强兵为宗旨 B.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C.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D.宣传民主和科学的思想 2.纪录片《复兴之路》的解说词中写到:“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这种“感受”源自中国() ①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②近代社会性质的改变 ③近代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④满清王朝统治的结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林伯渠说:“对许多末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这段话旨在强调() A.辛亥革命意义重大 B.广大民众尚未觉悟 C.革命时机不够成熟 D.革命缺乏社会基础 4.“它无疑是中国20世纪初最伟大的巨变之一,它使古老的中国人从传统走向近代,从愚昧走向科学,从专制走向民主……,总之,这场从武昌燃起的烈火瞬间烧遍了这个古老的中国,说明它正是20世纪初中国人民的呼声。”材料中说的这场革命给中国的影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政治上: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是当时时代的要求 B.经济上:民族工业从此诞生 C.思想上:帝制已成为历史,民主是时代的需要 D.文化上:从传统习俗迅速向近代化转变 5.孙中山领导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约法》 C.《共同纲领》 D.《总统宣辞》 6.2014年6月22日下午,美国旧金山举办纪念辛亥革命元勋黄兴诞辰140周年活动,100多位社会各界人士在中国城全美黄氏宗亲总会大厅出席活动。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社会演变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竖立起一座

8.辛亥革命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

第8课辛亥革命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纲领,武昌起义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1、维新变法时期,社会上有哪些人赞成?哪些人反对?哪些人无所谓??(资产阶级维新派、开明的地主官僚和知识分子、不愿意当“亡国之君”的光绪帝等人赞成;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顽固派反对;广大的缺乏文化知识的农民、手工业者等“社会底层”无所谓。) 2、造成什么后果?(由于力量对比悬殊,手中握有实权的顽固派很轻松地扼杀了这场维新变法运动。)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失败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变法运动也失败了,但是,一些从维新派转化而成的革命派继续展开挽救民族危机的活动,他们把斗争的矛头直接对准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清政府,最终结束了在中国存在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新学案94页材料解析题所介绍的

情况,就记载了孙中山起初上书李鸿章请求维新变法的历史。当年孙中山的请求遭到拒绝,认识到了清政府卖国苟存的实质,就毅然转向革命立场,坚决从事反清斗争,终于迎来了武昌起义的胜利。由于发生这件大事的1911年是旧历辛亥年,历史上就把它叫做“辛亥革命”。(要求学生阅读29——32页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先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取得初步的一致意见后,抽2——3个小组的代表在全班交流,接着转入探究性学习。)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孙中山创建革命党 1、孙中山青少年时期的主张是什么?(学习洪秀全,当反清英雄;决心寻求救国道路) 2、请几位学生根据33页插图,表演当年兴中会会员宣誓的情景。(教师提示学生抓住“反清志士”的特点构思对白,即兴创作) 3、10多年后,中国同盟会怎样建立起来?(可按下列要点启发学生回答——时间:1905年;地点:日本东京;领导人:选孙中山为总理;革命纲领: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机关刊物:《民报》) 4、“三民主义”是从同盟会纲领阐发而来的,两者之间有哪些相同?有哪些 小结、过渡:两者没有实质上的不同,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原来同盟会的纲领加以阐述和完善而已。这样的革命纲领适应当时的历史潮流,符合人民的要求,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拥护,已经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成了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后来,就是在三民主义的鼓舞下发生了武昌起义,并取得初步的胜利。 武昌起义 1、武昌起义爆发情况怎样?(可启发学生回答——时间:1911年10月10日;重要人物:金兆龙等革命党人;重要地点:楚望台军械库→武昌→汉口→汉阳→全国十几个省) 2、中华民国成立时,已经具备哪些历史条件?(提示从政治、思想、组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全

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复习资料 第1课鸦片战争 1.中国与西方国家进行的第一次正面交锋:鸦片战争 2.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原因:为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打开中国市场 后果:使许多白银流入英国,加剧了中国的贫弱。同时,鸦片还严重摧残吸食者的体质。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3.要求禁烟最坚决:林则徐当时清朝皇帝:道光帝 4.虎门销烟:时间:1839年6月领导人:林则徐地点:广州虎门海滩 意义(影响):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5.鸦片战争:⑴时间:1840.6~1842.8 ⑵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 ⑶根本原因:英国决意打开中国市场 ⑷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⑸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6.《南京条约》: ⑴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中国领土开始造破坏);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 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注意:最能反映 西方列强侵略特点和要求、对中国民族经济危害最大: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 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⑵影响:是中国近代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割地破坏了中国领 土和主权的完整;赔款增加了人民的负担,协定关税破坏了关税自主权。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 史的开端。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1.第二次鸦片战争: ⑴目的: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⑵时间:1856.10~1860.10 ⑶发动者:英法联军⑷帮凶:美俄 2.列强的罪行: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⑵俄国割占我国大片领土 3.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⑴太平天国运动:①时间:1851~1864年②领导人:洪秀全③爆发地点:广西桂平金田 ④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城太平军 ②抗击洋枪队:李秀成 第3课收复新疆 1.1878年收复除伊犁外整个新疆:左宗棠 2.左宗棠收复新疆: 结果:粉碎了英俄分裂我国西北领土的阴谋,维护了国家的统一。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行省,巩固了我国的西北边防 意义:①历史意义:粉碎了英俄分裂我国西北领土的阴谋,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新疆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西北边防 ②现实意义:证明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1.甲午中日战争: ⑴时间:1894~1895年⑵目的(主要原因):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⑶主要战役:①黄海大战:北洋舰队的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全舰官兵英勇奋战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辛亥革命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辛亥革命教案人教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8课辛亥革命 教学目标: 一、了解孙中山早期的主要革命活动;掌握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和武昌起义的历史影响等 二、通过观察想象当年加入同盟会的仪式、武昌起义的紧张情景等插图,体会三民主义的实际影响以及辛亥革命在民众中产生的巨大震撼力;理解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辛亥革命既是成功的又是失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比较同盟会政治纲领与三民主义的联系与区别,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维新派的历史联系与本质区别。 三、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传统的发扬光大;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志士不屈不挠革命精神的张扬。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不断进取的精神,将鼓舞我们完成民族复兴大业。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纲领,武昌起义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法图片分析法提问启发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南京又称金陵,自古被誉为虎踞龙盘的帝王之地,有诗为证:“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老师就曾经在南京这座美丽的城市里生活过三年,拍下了许多美丽的照片(ppt展示中山陵巍峨的全貌),在中山陵中葬着的就是

被称为“中华民国国父”的孙中山先生,孙先生做过什么事呢有什么功绩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二、新课教学 1、2分钟快速阅读第一子母,完成老师给出的“孙中山创建革命党”的表格,时间、地点、纲领、性质。 ppt展示兴中会成立后各地涌现的多个政治团体,思考:处于分散状态的革命团体对革命形式的进展有何影响?(不利于统一的政治活动,因此迫切要建立一个统一的全国性的组织---同盟会应运而生。) 师:10多年后,中国同盟会怎样建立起来( 可按下列要点启发学生回答——时间:1905年;地点:日本东京;领导人:选孙中山为总理;革命纲领: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机关刊物:《民报》) 师:“三民主义”是从同盟会纲领阐发而来的,两者之间有哪些相同有哪些变化(可参考下表进行启发分析)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辛亥革命同步练习(含材料题答案) 新人教版

第8课辛亥革命 一、选择题: 1.中国成立的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 ) A.兴中会 B.华兴会 C、光复会 D.同盟会 2.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选举的总理是() A康有为 B.孙中山 C蔡元培 D.黎元洪 3.对“三民主义”的评价正确的是( ) A.中国维新变法的政治纲领 B.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纲领 C.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D.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 4.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于( ) A.上海 B.北京 C、广州 D.南京 5.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反映了( ) 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已胜利完成 B.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 C.袁世凯比孙中山更有威信 D.孙中山好心办了坏事 6.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的原因是( ) A.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彻底废除了封建制度” C.给予了人民充分的民主和自由权利 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二、读图题 识读右图,回答问题: (1)右图中的人物是谁?他在1911年领导了哪一重大运动? (2)他领导的这场运动与康有为等发动的维新变法运动在性质上有什么不同? (3)这两场运动都没有使中国获得独立和富强。从当时的基本国情分析,他们的探索失败说明了什么?

第8课答案: 二.读图题: ⑴右图人物是孙中山,他在1911年领导了辛亥革命。 ⑵维新变法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而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⑶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不具备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的条件,中国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相勾结,极力反对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探索的失败说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

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的基本史实。 2.了解林则徐维护中华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了解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从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的时空坐标中,掌握系统有序的历史知识网络,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 2.通过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原因的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运用史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林则徐虎门销烟及鸦片战争中爱国将领英勇抗敌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林则徐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播放虎门销烟的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吗?是谁领导这场伟大的斗争的? 自主学习梳理知识 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1.鸦片战争爆发前,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危机四伏。西方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英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并不断向外进行殖民主义扩张,掠夺殖民地。 2.在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明显的出超地位。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3.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1838年底,道光帝派力主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住广东查禁鸦片。 4.1839年6月3日至25日,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被当众销毁。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1.中国禁烟的消息传到伦敦,英国政府公然支持罪恶的毒品走私,发动侵华战争。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 2.鸦片战争中,英勇作战牺牲的将领有关天培和陈化成; 3.由于清朝大多数统治者昏庸愚昧,对内敌视人民,对外妥协投降,再加上经济落后,武器落后,战争终以清朝的失败结束。 三、《南京条约》的签订 1.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有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__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2.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虎门条约》,从中获得了领事裁判

《第8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第8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广州市培英外国语学校初二年级王燕玲 课程标准: 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能说出孙中山生平、兴中会和同盟会的建立及其纲领、武昌起义等基本史实,能根据材料提示,学会通过表格运用对比与归纳的能力,能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阅读课文,能从课文中寻找正确知识点,完成表格,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提出有价 值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感受“辛亥革命”精神,它所代表对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精神和对中国民主、 自由的推动,在现代社会同样是值得珍惜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纲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学习过程 导入: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有这么一场革命,在革命之前,我们中国有皇帝,在革命之后,我们有了 总统;在革命之前,我们称“老爷”、“大人”,在革命后,我们称“先生”、“君”。 这场革命出现于101年前,它被我们胡锦涛主席誉为“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 正文: 1、简介孙中山:孙中山,名文,号逸仙,因曾用过中山樵的名字,此后以孙中山著称于世。1866年出生在广东香山县翠亨村的一个农民家庭,早年从医,后来他认识到“医术救人,所济有限”,而“医国”比“医人”更重要,从此放弃医生的职业,走上救国道路。 2、在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中,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走在了最前面,洋务派和维新派对清政府都采用了 改革的方法,试图使中国走上强兵富国的道路。结合下列图片和所学知识,思考为什么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却采取了革命的方式? 如果是你,你会追随孙中山的领导还是会继续采用改革的方式? 八国联军侵华

八年级历史上册辛亥革命新人教版

辛亥革命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等历史基础知识。 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会搜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意识。 重点和难点 本课主要介绍了辛亥革命过程中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革命的重要史实和取得的重要成果。 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革命纲领是本课的重点。通过必要的讲述,帮助学生理解同盟会建立的必要性、同盟会成立的历史条件和性质,掌握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同盟会以孙中山先生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作为革命纲领,后来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把它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它是中国近代史上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革命是成功的;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很快被袁世凯窃取,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革命又是失败的。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1.“同学们知道孙中山吗?”教师以利用“导入框”提出这个问题,也可以用电脑屏幕显示或幻灯打出孙中山像,让学生们说说他们所了解的有关孙中山的故事,由此导入新课。 2.“孙中山创建革命党”一目,教师以用电脑屏幕显示或幻灯打出《兴中会成立简表》,指出兴中会成立的时间、地点以及革命纲领。指导学生看《兴中会会员在檀香山秘密宣誓的地方》图,让学生身临其境想象宣誓的场景,然后指出兴中会把誓言“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作为革命纲领。这在中国破天荒第一次提出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合众政府的主张。因此,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继兴中会成立后,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革命团体,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已经形成,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已经成为时代的必然,一个由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新时期已经到来了。 讲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革命纲领。要求学生掌握同盟会建立的时间、地点、领导人、革命纲领以及机关刊物。重点讲述四点:一是中国同盟会是在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的基础上建立的。二是同盟会的革命纲领。教师应向学生讲清,“鞑虏”在这里是指满族统治者,而不是指整个满族。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反满”就是反对民族压迫,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这句话,孙中山解释为:“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国家”(《孙中山选集》第69页),即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的走狗清王朝的统治,这也就在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侵略势力。“建立民国”,就是要推

2016-2017学年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习题第8课 《辛亥革命》经典习题.doc

《辛亥革命》经典习题 一、选择题 1.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地点是() A.广州 B.上海 C.北京 D.东京(日本) 2.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保国会 B.兴中会 C.同盟会 D.国民党 3.中国近代更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是指()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维新变法运动 4.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A.三民主义 B.三大政策 C.中体西用 D.自强求富 5.下列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中,最主要的是() A.清军已无力抵抗 B.同盟会的有力领导 C.起义新军的革命主动精神 D.各省的革命党人支持 6.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是()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约法》 C.《中华民国宪法》 D.《共同纲领》 7.下列关于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A.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 B.以资产阶级立宪派为主体的政府 C.以工农革命群众为主体的政府 D.资产阶级和清政府联合政府 8.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B.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D.推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

9.下列有关武昌起义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A.起义的主要力量是倾向革命的新军 B.四川保路运动日益扩大,清政府加强了对武汉的控制,形势对湖北革命党人不利C.起义由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提前发动 D.起义成功后,成立了湖北军政府,并宣布建立中华民国 10.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兴中会 B.华兴会 C.光复会 D.同盟会 11.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共同点是( )。 A.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人人心 C.都主张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D.都颁布过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二、填空题 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主义,称为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_____________的指导思想。 13._________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年8月,孙中山在东京成立了中国 ____________。 三、动脑筋 14.“……中国革命六年后俄国才有革命。俄国革命党不仅把世界最大权威之帝国主义推翻,且进而解决世界经济政治诸问题。这种革命真是彻底的成功,皆因其方法良好之故。……中国之革命党经验不多,遂令反对派得尽其技,没有俄国那种好方法以防范反革命派,使其不能从中破坏。故俄国虽迟我六年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失败。” ——孙中山《中国之现状及国民党改组问题》 请回答: (1)材料中孙中山提到的中国革命指的是什么? (2)孙中山总结俄国革命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3)孙中山对俄国革命成功、中国革命失败的原因分析得准确吗?为什么? 15.材料一:1862年1月太平天国答英国海军照会: 照会敬悉意,不胜诧异。须知贵国敬奉耶稣,我天朝崇奉上帝。贵我两国既以崇拜耶稣为宗教之本源,自当世代交好,犹如一家……自当各守天数,权衡双方之缓急,而不可损人以利己。 ——摘自伶俐著《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 材料二: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若夫革命主义,为吾侪所倡导,万国所同喻,前次虽屡起屡踬,外人无不鉴其用心.八月以来,义旗飙发,诸友邦之抱平和之望,持中立之态,,而报纸及舆论,尤每表其同情.――摘自《孙中山选集》上卷 材料三:宋教仁代草国民党大政 吾国现势,非致力对外之时,故宜维持列国对我素持之主义,使之相承不变,而得专心一意于内政之整理。 ――摘自《宋教仁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