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1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及分析

2009年平衡表及分析

分析:

统计显示,2009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呈现“双顺差”现象。

2009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2971亿美元,较上年下降32%。其中,按照国际收支统计口径计算,货物项目顺差2495亿美元,服务项目逆差294亿美元,收益项目顺差433亿美元,经常转移顺差337亿美元。

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有:

1. 从09年国际收支平衡表可看出,目前我国服务行业的发展还不算稳定,国外输入服务多于国内输出,从而造成服务输出的逆差现象,但服务输出的领域已在逐年拓宽以及多元化。在当今时代,国际贸易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货物贸易,而是延伸到服务、技术等领域,服务贸易的发展在国贸中已经占据了相当的比重,在国际交往中,我国应注重服务、技术类的输出,促进我国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

2. 在国际投资方面,我国在外的直接投资逆差439亿美元,而外国在华的直接投资顺差782亿美元,从数据可看出我国在投资领域的弱势地位,外资已逐渐成为国内企业发展经济的重要资本来源。相对于我国在外的投资逆差而言,国内企业吸纳的外资数额更是从深层次响应了出我国“走出去”战略,这也是我国经济开放的体现。

2010年平衡表及分析

分析:

2010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

一、2010年中国国际收支主要状况

2010年,我国国际收支交易呈现恢复性增长。全年国际收支交易总规模为5.6万亿美元,创历史新高,较上年增长36%;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为95%,较2009年增长13个百分点。贸易、直接投资、外债等主要项目交易规模均达历史高峰。

二、2010年中国经常项目的分析

根据对2010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并结合与09年我国国际收支情况的对比。2010年总体,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呈现双顺差,储备资产持续增长。接下来,我将着重对经常项目进行具体分析:

去年我国经常项目收支状况持续改善,顺差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 5.2%,与2009年的比例基本持平,仍明显低于2007年和2008年的历史高点。

全年经常项目顺差3054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7%,与GDP之比为5.2%,与2009年持平。货物贸易顺差2542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221亿美元,收益顺差304亿美元,经常转移顺差429亿美元。

三、资本和金融项目

2010 年,由于欧美等国的债务危机影响,我国资本和金融项目略有震荡。 10 年,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 2260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25%,外债规模略有上升,外汇贷款增加。四、证券投资

2010 年.证券投资项目净流入 240 亿美元,较 09 年下降 38%。其中,我国对外证券投资净流出 76 亿美元,09 年为净流入 99 亿美元;四.储备资产 2010 年,我国新增国际储备资产 417 亿美元,较 09 年新增额扩大 18%。其中,外汇储备增加 4696 亿美元,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和特别提款权增加 22 亿美元。

五、差额形成的原因

(一)我国经济中储蓄大于消费的结构性失衡。长期以来,我国国内经济的主要特点之一是低消费、高储蓄。我国最终消费率占GDP的比重已从上世纪80年代超过62%下降到2005年的52.1%,居民消费率也从1991年的48.8%下降到2005年的38.2%,均达历史最低水平。储蓄率则从2001年的38.9%上升到2005年的47.9%,5年间快速增长了9个百分点。消费不足带来储蓄过高,而高储蓄带来的是则高放贷和高投资。在国内消费不旺的状况下,高投资形成的过剩产能只能通过对外出口来释放,由此导致了不断扩大的贸易顺差。

(二)我国长期实施的出口导向政策。改革开放以来,为解决资金、外汇短缺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我国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出口的优惠政策,发展沿海外向型经济,尤其是1994年人民币汇率的并轨改革更是有力地促进了出口。1998年以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以后出口乏力、内需不振的形势,国家调整了出口退税率,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励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2001年底,我国加入世贸组织;2005年初,纺织品配额被取消。这些有利于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的实施和体制环境的形成,都使得我国出口商品竞争优势得以进一步发挥,出口高速增长。

2011年平衡表及分析

分析:

2011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分析

一、我国国际收支状况

2011年,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国际上,欧美债务危机不断发酵,世界经济增

长明显放缓”,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国内看,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经济增速温和回落,物价涨幅得到初步控制,经济增长的内生性进一步增强。

中国的金融账户处于贷方余额。直接投资处于贷方余额表明外国在华投资大于本国在外投资。并且因为金额很大,直接投资是金融项下主要的资本流动方式。证券投资项下属于贷方余额记净流入,但金额相对直接投资很小,这是由于中国未完全开放该金融账户引起的。中国的储备资产为借方余额。表明中国储备资产继续稳定增长。也说明中国政府有一定大的能力干预调整本国货币及本国外汇市场。

其中,经常项目顺差2017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2211亿美元。国际收支状况进一步改善,经常项目顺差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8%,较2010年下降1.2个百分点;国际收支总顺差4228亿美元,下降19%。跨境资本流动波动较大,由前三季度资本净流入同比增长62%,转为第四季度净流出290亿美元;交易形成的外汇储备增加额由前三季度同比多增888亿美元,转为全年少增847亿美元。

二、分析差额情况

1.具体逐项分析:经常账户下的货物表示有形贸易,贷方代表出口4012亿美元,借方代表进口3804亿美元;服务表示无形贸易,占经常账户比重较小。资本和金融账户中金融账户占较大比重,金融账户中的直接投资,贷方表示外国对我国的直接投资(外资流入)588亿美元,借方表示我国对外投资(资本流出)为140亿美元。储备资产记在借方,说明增加了1412亿美元。

2.各差额账户分析:1)贸易账户余额出现在贷方,为121亿美元,说明在贸易中本年一季度出口大于进口,净出口额为121亿美元。2)经常账户余额也出现在贷方,共288亿美元,说明总体而言,也是出口大于进口,收入大于支出,出现了经常账户顺差情况,这一顺差程度比以往降低。3)资本和金融账户余额也出现在贷方,为861亿美元,说明整个账户存在资本流入大于流出,亦是顺差状态,且该账户数额比以往提高,说明中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总而言之,我国2011年一季度为经常账户与资本和金融账户“双顺差”格局。4)由于前面两个账户为双顺差,因此,外汇储备必然增加,因此出现在借方,增加了1412亿美元。5)最后一项为净误差与遗漏项,是为了国际收支账面上平衡而设置的,为贷方262亿,数

值越小说明统计得越精确。

3.综上,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账户占比较大,大量创汇能力基于出口产品上。实物的进出口额度较大,而第三产业服务业比重较小,说明产业结构还有待于优化。除此之外,资本与金融账户金额不断扩大,说明我国资本和金融市场自加入WTO以来开放程度不断提高,金融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

关于国际收支平衡表

国际收支平衡表 一、国际收支平衡表 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状况,集中反映在这个国家的国际收支平衡表(Balance of Payment Statements)当中。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如1年)全部对外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和汇总的一种会计报表。 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并没有统一的格式,各国政府编制方法亦有不同之处。国际联盟于1938年制定的国际收支分类项目的标准格式,奠定了今天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确定了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含义、编制原则和标准模式,是当前世界各国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所共同遵循的。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规定,国际收支平衡表按“所有权变更”原则进行记录。因此,以下经济交易应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加以记录:(1)在平衡表涵盖时期内全部结清部分;(2)在平衡表涵盖时期内已经到期必须结清部分(不管实际上是否结清);(3)在这一时期内已经发生所有权变更,但需跨期结清部分。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记录均为统计数字,然而搜集本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每笔交易的具体数字显然不大现实。一般统计数字是根据科学的取样方法得来的,但由于信息来源不同,只能提供实际交易的近似数字。搜集和统计数据的渠道有:政府当局从海关搜集,调查旅游人数和支出情况,从银行、养老金、跨国公司方面搜集数字,同时从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机构获取对外国居民的收支情况。 一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对政府决策和研究人员很有价值,因为它可以提供一国的国际经济地位以及该国与世界的关系等方面的信息,可以表明一国的对外经济情况是否健康,也可以反映出存在的问题,以便政府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二、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 国际收支平衡表采用复式记账法原理,即反映每一项业务活动时,按其内容要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进行登记。每笔交易至少要记两笔账,从全面反映资金运动的需要出发,以资金运用和资金来源的对立统一(即方向相反、金额相等)为基础,以资金运动的客观规律为依据,对于任何一项业务的发生所引起的资金运动的具体环节都要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会计科目来反映其运动状况。它以“借”和“贷”为记账符号,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为记账原则。一国国外资产的增加和国外负债的减少,记入借方(Debit),亦称负号项目,记为“-”;一国国外资产的减少和国外负债的增加,记入贷方(Credit),亦称正号项目,记为“+”(通常省略)。每笔交易的账户都分为借方和贷方。其记账法则是: 1.凡是引起本国从国外获得货币收入的交易记入贷方,凡是引起本国对外国货币支出的交易记入借方,而这笔货币收入或支出本身则相应记入借方或贷方。

国际收支平衡表

第二节国际收支平衡表 国际收支平衡表(Balance of Payments Statement),也称国际收支差额表,它是系统记录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国际经济活动收入与支出的统计报表。一国与别国发生的一切经济活动,不论是否涉及外汇收支都必须记入该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各国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有利于全面了解本国的涉外经济关系,并以此进行经济分析、制订合理的对外经济政策。 一、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内容 国际收支平衡表所包含的内容十分繁杂,各国又大都根据各自不同需要和具体情况来编制,因此,各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详简也有很大差异,但其主要项目还是基本一致的。大体上可分为三大类,即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以及平衡项目。 (一)、经常项目(Current Account) 约国际收支的其他项目。它包括货物项目、服务项目、收入项目和经常性转移项目四个子项目。 1、货物项目(Goods Account) 货物包括一般商品、用于加工的货物、货物修理、各种运输工具在港口购买的货物及非货币黄金。一般商品是指居民向非居民出口或从非居民那里进口的可移动货物;用于加工的货物包括跨越边境运到国外加工的货物的出口以及随之而来的再进口;货物修理包括向非居民提供的或从非居民那里得到的船舶和飞机等上面的修理活动;各种运输工具在港口购买的货物包括非居民在岸上采购的所有货物,如燃料、给养、储备、物资;非货币黄金包括不作为一国货币当局储备资产的所有黄金的进出口。 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货物收支统计数据的来源及商品价格计算的方式在各国不尽相同。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规定,货物进出口统计一律以海关统计为准,商品价格一律按离岸价格(F.O.B or Free On Board)计算。但实际上有许多国家对出口商品按离岸价格计算,而对进口商品则按到岸价格(C.I.F or Cost Insurance And

2009—2011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及分析

2009年平衡表及分析

注: 1.本表计数采用四舍五入原则。 分析: 统计显示,2009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呈现“双顺差”现象。

2009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2971亿美元,较上年下降32%。其中,按照国际收支统计口径计算,货物项目顺差2495亿美元,服务项目逆差294亿美元,收益项目顺差433亿美元,经常转移顺差337亿美元。 2009年,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1448亿美元,较上年上升6.64倍。其中,资本项目顺差40亿美元,金融项目顺差1409亿美元;金融项目中,直接投资净流入343亿美元,证券投资净流入387亿美元,其它投资净流入679亿美元。 我国国际储备资产因交易而增加3984亿美元,按可比口径较上年减少17%。其中,货币黄金增加49亿美元,特别提款权增加111亿美元,外汇储备资产净增加3821亿美元 (不含汇率、价格等非交易价值变动影响),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增加4亿美元。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金融项目里,我国在直接投资和其它投资项目方面处于顺差地位,而在证券投资方面出现逆差。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方面正好互相抵消,基本不会影响我国的国际收支在金融账户上的盈亏状况。也就是说,我国在金融账户上盈余主要来自直接投资项目的盈余。 经常项目收支差额虽然并不能代表全部国际收支,但它放映的是一个国家真实资源综合变化的实际情况,在国际经济交往中,经常项目在较大程度上决定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一国的国际收支是否平衡,是以自主性交易的借贷方差额为判断标准的,即一国的经常项目差额维持在合理的状态下,该指标为(经常项目余额/一国GDP<=5%)。由上表可见,2009年经常项目的借贷方差额为2971亿美元,占我国GDP比例为6.1%(>5%),因此我国经常项目余额已超出了合理的范围,我国国际收支处于失衡状态,且失衡状态已持续了5年(2005—2009)之久。但2003至2004年,我国的国际收支尚处于合理的范围内,基本上处于平衡状态,失衡状态从2005年才开始出现。综上可见,当前我国国际收支失衡问题依然突出,但一国货物与服务贸易处于顺差对该国的经济发展将起到推动作用。 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有: 1. 从09年国际收支平衡表可看出,目前我国服务行业的发展还不算稳定,国外输入服务多于国内输出,从而造成服务输出的逆差现象,但服务输出的领域已在逐年拓宽以及多元化。在当今时代,国际贸易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货物贸易,而是延伸到服务、技术等领域,服务贸易的发展在国贸中已经占据了相当的比重,在国际交往中,我国应注重服务、技术类的输出,促进我国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 2. 在国际投资方面,我国在外的直接投资逆差439亿美元,而外国在华的直接投资顺差782亿美元,从数据可看出我国在投资领域的弱势地位,外资已逐渐成为国内企业发展经济的重要资本来源。相对于我国在外的投资逆差而言,国内企业吸纳的外资数额更是从深层次响应了出我国“走出去”战略,这也是我国经济开放的体现。 3. 在投资领域,投资工具也逐渐趋向多元化,种类化。

2010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

2010年xx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 一、2010年xx收支总体情况 xx国际收支交易规模及其与GDPxx 2010年,全球经济总体呈现复苏态势,我国涉外经济总体趋于活跃,国际收支交易呈现恢复性增长,总体规模创历史新高,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95%,较2009年上升13个百分点,贸易、投资等主要项目交易量均较快增长。经常项目收支状况持续改善,顺差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5.2%,与2009年的比例基本持平,仍明显低于2007年和2008年的历史高点。国际收支统计口径的货物贸易顺差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4.3%,较2009年下降0.7个百分点。主要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影响,我国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年内呈现一定波动。境内市场主体的负债外币化倾向依然较强,外债规模有所上升,外汇贷款继续增加。 2010年,我国经常项目顺差3054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7%,2009年为下降40%;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2260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5%,2009年为增长8.5倍。各主要项目情况如下: 1.货物贸易顺差与2009年基本相当 2010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规模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但进口增速快于出口,货物贸易顺差未现大幅增长。按国际收支统计口径,2010年货物贸易出口15814亿美元,进口13272亿美元,分别较上年增长31%和39%。货物贸易顺差2542亿美元,较上年略增2%。 2.服务贸易逆差收窄 2010年,服务贸易收入1712亿美元,较上年增长32%;支出1933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2%;逆差221亿美元,较上年下降25%。 3.收益项目顺差大幅增加 2010年,收益项目顺差304亿美元,较上年增长3.2倍。由于我国对外资产规模持续扩大,投资收益净流入182亿美元,2009年净流入1亿美元。同

2010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

2010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 一、2010年中国收支总体情况 中国国际收支交易规模及其与GDP之比 2010年,全球经济总体呈现复苏态势,我国涉外经济总体趋于活跃,国际收支交易呈现恢复性增长,总体规模创历史新高,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95%,较2009年上升13个百分点,贸易、投资等主要项目交易量均较快增长。经常项目收支状况持续改善,顺差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5.2%,与2009年的比例基本持平,仍明显低于2007年和2008年的历史高点。国际收支统计口径的货物贸易顺差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4.3%,较2009年下降0.7个百分点。主要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影响,我国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年内呈现一定波动。境内市场主体的负债外币化倾向依然较强,外债规模有所上升,外汇贷款继续增加。 2010年,我国经常项目顺差3054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7%,2009年为下降40%;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2260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5%,2009年为增长8.5倍。各主要项目情况如下: 1.货物贸易顺差与2009年基本相当 2010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规模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但进口增速快于出口,货物贸易顺差未现大幅增长。按国际收支统计口径,2010年货物贸易出口15814亿美元,进口13272亿美元,分别较上年增长31%和39%。货物贸易顺差2542亿美元,较上年略增2%。 2.服务贸易逆差收窄 2010年,服务贸易收入1712亿美元,较上年增长32%;支出1933亿美元,较

上年增长22%;逆差221亿美元,较上年下降25%。 3.收益项目顺差大幅增加 2010年,收益项目顺差304亿美元,较上年增长3.2倍。由于我国对外资产规 模持续扩大,投资收益净流入182亿美元,2009年净流入1亿美元。同时,我国海外务工人员的劳务收入继续增加,2010年职工报酬净流入122亿美元,较上年增长70%。 4.外国在华直接投资和我国在外直接投资均较快增长 2010年,直接投资顺差1249亿美元,较上年增长78%。其中,外国在华直接投资持续净流入,全年达到1851亿美元,较上年增长62%。我国在外直接投资规模继续增加,2010年净流出602亿美元,较上年增长37%。8 5.证券投资净流入下降 2010年,证券投资项下净流入240亿美元,较上年下降38%。其中,我国对境外证券投资净流出76亿美元,2009年为净回流99亿美元;境外对我国证券投资净流入317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0%。 6.储备资产平稳增长 2010年,剔除汇率、资产价格等估值因素影响,我国新增国际储备资产4717 亿美元,较2009年新增额扩大18%。其中,外汇储备增加4696亿美元,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和特别提款权增加22亿美元。、 二、差额形成的原因 1、储备率过高的结构性失衡。 我国经济增长失衡的根本原因是储备率过高。 2、非对称性的国际收支政策。 即我国是鼓励出口、限制进口,我国的国际收支双顺差是多年“奖出限入”以及“超国民待遇”政策的杰作。这些政策制度使资本流出受到管制,流出渠道少,导致资本项目流入大于净流出的格局。由于我国的人口数量极多,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的产业和领域,以加工贸易出口为主。 3、优惠政策和廉价劳动力成本吸引着全球制造业向我国转移。 我国日趋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优惠的法律、政策,再加上我国廉价的劳动力,使我国逐渐成为国际产业链转移的主要目的地。同时,由于我国的金融市场不发达,国内企业

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中英对照

Analysis of China’s BoP 1. The condition of China’s international balance of payments In 2015, there are some new changes in China's international balance of payments. It changes from "double surplus" to "one surplus and one deficit" which there is surplus in current account, and there is deficit in capital and financial account (excluding reserve assets) . T he surplus in current account increased to be nearly three hundred billion dollars. In 2015, the current account surplus is $ billion, increased 33% over the last year. The current account surplus to GDP ratio was % , it was % in 2014. Goods trade surplus create a high record. In 2015, the balance of payments caliber goods trade surplus is $ billion, increased 33% over the last year. Among them, the goods trade income is $ trillion, decreased by 4%; expenditure is trillion US dollars, decreased by 13%. Trade in services continued to show a deficit. In 2015, services trade deficit is $ billion, increase 39% over the last year. Trade in services income is $ billion, decreased by 1%; expenditure is $ billion, increased 15% over the last year. The travel service project is the largest one in trade deficit. In 2015, the deficit is $195 billion, increased 81% over the last year, because of strong needs of overseas study, tourism, shopping and other spending needs. Primary income deficit is enlarged. In 2015, primary income deficit is $ billion, increased 74% over the last year. Income $ billion, increased 8%; spending $ billion, increased 17%. Mainly because of the large amount of direct investment in China, and the growth rate of the spending on investment is higher than the rate of China’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come . Secondary income deficit is narrowed. In 2015, secondary income (formerly known as current transfers) deficit is $ billion, compared with last year decreased 46%. Income is $ billion, decreased 8%; spending is $ billion, decreased 24%. 金融账户呈现逆差。 2015年,我国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逆差5044亿美元(包含第四季度的净误差与遗漏,实际数据预计会小于该数据)。其中,直接投资净流入有所下降。2015年,直接投资净流入771亿美元,较上年下降63%。一方面,对外直接投资净流出1671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08%,说明因“”战略不断推进,境内企业看好境外投资前景,“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大。另一方面,来华直接投资仍呈现净流入2442亿美元,虽较上年下降16%,但总的来看,境

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概览表)-国家外汇管理局

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概览表) 项目行次2016年 一季度 (亿元人 民币) 2016年 一季度 (亿美 元) 2016年一季 度(亿SDR) 1. 经常账户 1 2,569 393 283 贷方 2 35,818 5,486 3,946 借方 3 -33,249 -5,093 -3,663 1.A 货物和服务 4 3,022 463 333 贷方 5 32,025 4,905 3,528 借方 6 -29,003 -4,442 -3,195 1.A.a 货物7 6,786 1,039 748 贷方8 27,787 4,256 3,061 借方9 -21,001 -3,217 -2,313 1.A.b 服务10 -3,764 -576 -415 贷方11 4,238 649 467 借方12 -8,002 -1,226 -881 1.B 初次收入13 -268 -41 -29 贷方14 3,276 502 361 借方15 -3,544 -543 -390 1.C 二次收入16 -186 -28 -20 贷方17 517 79 57 借方18 -703 -108 -77

2. 资本和金融账户19 -11 -2 -1 2.1 资本账户20 -7 -1 -1 贷方21 12 2 1 借方22 -19 -3 -2 2.2 金融账户23 -3 0 0 资产24 878 134 97 负债25 -881 -135 -97 26 -8,051 -1,233 -887 2.2.1 非储备性质的金融 账户 2.2.1.1 直接投资27 -1,062 -163 -117 资产28 -3,747 -574 -413 负债29 2,685 411 296 2.2.1.2 证券投资30 -2,670 -409 -294 资产31 -1,439 -220 -159 负债32 -1,231 -189 -136 2.2.1.3 金融衍生工具33 67 10 7 资产34 -111 -17 -12 负债35 178 27 20 2.2.1.4 其他投资36 -4,387 -672 -483 资产37 -1,873 -287 -206 负债38 -2,513 -385 -277 2.2.2 储备资产39 8,048 1,233 887

国际收支平衡表

举例:看看每笔交易是怎样入账? 1、一美国出口商出口了价值100万美元的商品,3个月后收到货款。 贷方(+)借方(-) 商品出口 USD1000 000 对外国私人的短期负债 USD1000 000 2、一批美国居民到伦敦旅游,在饮食、住宿等方面花费了3万美元。 贷方(+)借方(-) 向外国居民购买劳务 USD30 000 对外国私人的短期负债 USD30 000 3、美国石油进口商租希腊经营的油轮,支付40万美元,用支票支取在瑞士银行得到存款结余。 贷方(+)借方(-) 运输费用 USD400 000 短期资本(私人)流入 USD400 000 4、美国人持有英国证券所得的利息与红利共25万美元,所得的支票可领取纽约银行中英国账户上的美元结余。 贷方(+)借方(-)

对外国私人的短期负债 USD250 000 投资收入 USD250 000 5、美国公司从日本公司买进50万美元的照相机,美元支票用来增加纽约日本银行的美元结余。 贷方(+)借方(-) 商品输入 USD500 000 对外国私人的短期负债USD500 000 6、美国向印度赠送价值30万美元的小麦,美国的记录是: 贷方(+)借方(-) 官方单方面转移 USD300 000 商品输出 USD300 000 7、一家美国公司买进一家日本公司的51%普通股,用去100万美元,付款是用美国银行的支票,法国商业银行就增加在纽约的美元结余。 贷方(+)借方(-) 海外直接投资 USD1 000 000 对外国私人的短期负债USD1 000 000 8、法国中央银行从美国纽约银行买进35万美元,以兑换等值的法国法郎。美国的记录是: 贷方(+)借方(-) 对外国私人的短期负债 USD350 000 对外国官方的短期负债 USD350 000

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

2012年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 第六小组 一、国际收支概况 根据统计表显示,去年中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呈现顺差,而资本和金融项目呈现出逆差,国际储备仍然保持较快地增长。2012年,中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1931亿美元,同比增长41.78%。按国际收支统计口径计算,货物出口20569亿美元,货物进口17353亿美元,顺差3216亿美元;服务项目收入1914亿美元,支出2812亿美元,逆差898亿美元;收益项目收入1604亿美元,支出2026亿美元,逆差422亿美元;经常转移收入512亿美元,支出477亿美元,顺差35亿美元。 2012年,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168亿美元,而2011年,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2655亿美元。其中,直接投资净流入1911亿美元,证券投资净流入477亿美元,其它投资净流出2600亿美元。 虽然资本和金融项目出现了小幅的逆差,但是在经常项目存在较大顺差的推动下,2012年中国国际储备也出现了较为快速增长,但是较2011年的增速慢。其中,特别提款权减少了5亿美元,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减少16亿美元,外汇储备增加987亿美元,总体上储备资产增量低于去年同期增加3878亿美元的水平,外汇储备的增量也低于去年的3848亿美元的水平。外汇贮备较多意味着我国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汇率的能力增强,对加强外汇市场参与者对其货币的信心十分有利,相应的也有助于本币汇率的上升。同时也说明了我国的偿债能力也进一步加强。 二、具体分析 (一)经常项目差额分析 经常项目差额是由经常项目的借方和贷方之差,经常账户由三个子项目构成,分别为货物与服务项目(又称贸易项目)收益项目和经常转移项目,因此经常账户差额就可以写为: 经常账户差额=贸易账户差额+收益差额+经常转移差额 如果差额为正,则经常账户盈余,如果为负则经常账户赤字,如果为零,则经常账户平衡,经常账户差额的变化受其子项目差额的影响,其子项目和内部结构的变化都将直接影响经常账户的变化。 为了使要分析的问题更加清晰我们将采用横向和纵向分析法进行分析。 1、经常项目差额横向分析 A货物和服务差额分析 从所给数据来看,货物和服务项目的顺差在经常账户中占绝大部分,2012年经常账户盈余1931亿美元,其中货物和服务项目顺差2318亿美元,贸易项目中货物实现顺差3216亿美元,服务项目逆差897亿美元,观其服务项目下的子项目,其中顺差的有,通讯服务(1亿美元)建筑服务(86亿美元)计算机与信息服务(106亿美元)咨询(134亿美元)广告与宣传(20亿美元)和其他商业服务(89亿美元),在顺差中又以咨询和计算机和信息服务最佳,这说明我国在咨询业方面的国际竞争力较强,逆差项目有运输(469亿美元)旅游(519亿美元)保险服务(173亿美元)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167亿美元)电影和音像(4

国际收支平衡表

国际收支平衡表

举例:看看每笔交易是怎样入账? 1、一美国出口商出口了价值100万美元的商品,3个月后收到货款。 贷方(+)借方(-) 商品出口 USD1000 000 对外国私人的短期负债 USD1000 000 2、一批美国居民到伦敦旅游,在饮食、住宿等方面花费了3万美元。 贷方(+)借方(-) 向外国居民购买劳务 USD30 000 对外国私人的短期负债 USD30 000 3、美国石油进口商租希腊经营的油轮,支付40万美元,用支票支取在瑞士银行得到存款结余。 贷方(+)借方(-) 运输费用 USD400 000 短期资本(私人)流入 USD400 000 4、美国人持有英国证券所得的利息与红利共25万美元,所得的支票可领取纽约银行中英国账户上的美元结余。 贷方(+)借方(-) 对外国私人的短期负债 USD250 000 投资收入 USD250 000 5、美国公司从日本公司买进50万美元的照相机,美元支票用来增加纽约日本银行的美元结余。

贷方(+)借方(-) 商品输入 USD500 000 对外国私人的短期负债USD500 000 6、美国向印度赠送价值30万美元的小麦,美国的记录是: 贷方(+)借方(-) 官方单方面转移 USD300 000 商品输出 USD300 000 7、一家美国公司买进一家日本公司的51%普通股,用去100万美元,付款是用美国银行的支票,法国商业银行就增加在纽约的美元结余。 贷方(+)借方(-) 海外直接投资 USD1 000 000 对外国私人的短期负债USD1 000 000 8、法国中央银行从美国纽约银行买进35万美元,以兑换等值的法国法郎。美国的记录是: 贷方(+)借方(-) 对外国私人的短期负债 USD350 000 对外国官方的短期负债 USD350 000 9、英国居民在纽约股票交易所买进20万美元的普通股,纽约英国银行的美元结余减少,其减少额相当于英国银行对英国买主出售美元票据的金额。美国的记录是: 贷方(+)借方(-)

中美两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

一、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 国际收支平衡表反映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结构。多年来我国国际收支总体状况: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持续双顺差,且顺差规模不断增加,增长迅速;错误与遗漏账户数额偏大,且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外汇储备持续大幅度增加。 一、经常账户 货物贸易顺差逐年增加,但服务贸易却连年逆差,且规模不断扩大。收入项目一直是逆差。2009 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经常账户顺差大量减少。 (一)货物贸易 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顺差的扩大,既有主观因素的影响,也有客观因素的作用。从主观因素来看:一是我国处在特定的历史发展时期,生产力大幅提高,但消费需求有待进一步扩大;二是全球制造业向我国转移,形成了门类齐全、配套能较强的制造业体系,对一般产品的进口需求减弱;三是我国政府推进出口行业发展壮大,扶持进口替代产业日趋成熟;四是国家为了保护相对较弱的行业,从而在关税壁垒方面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贸易保护。从客观因素来看:一是世界经济增长势头良好,外部需求强劲,拉动我国出口增长;二是国内投资增长趋缓,国际市场石油等资源性产品价格上涨影响了进口,却带动了出口;三是一些发达国家对中国的技术出口多重限制,进一步扩大了中国贸易顺差;四是我国的人民币汇率被低估。2005 年经常项目顺差急剧增加,因为2005 年中国经济处于扩张期,企业利润增加,加工贸易迅速增长,造成货物贸易的大量顺差。又由于中国长期以来实行出口鼓励政策,出口退税、出口补贴等措施大大增强了出口企业的竞争力,我国外贸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稳居有利地位。出口货物增加。2006、2007 年的货物贸易大幅增加,这与宏观经济政策有关,为了贯彻鼓励出口的政策,这两年调高了出口退税率,外贸企业借此良机发展迅速,纷纷出口,出口创汇再创新高。 (二)服务贸易 服务贸易逆差较大的主要原因是我国服务行业的整体水平和世界发达国家 的差距依然很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服务贸易有了较大的发展,服务贸易的年增长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长,也高于国内服务业的增长速度,对推动国内服务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国国际服务贸易的领域也逐步扩大,通信、金融、保险、技术贸易、经营管理咨询、人员培养等服务进出口随之迅速发展。但总体来看,中国国际服务贸易尚处于发展初期,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服务贸易总体水平较低,出口结构不合理,目前,中国服务贸易额仅占世界服务贸易额的3%,居世界排名20 位之后,服务贸易亦处于逆差地位。中国服务贸易还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部门和资源禀赋优势部门等传统服务业上,而在全球贸易量最大的金融、保险、咨询等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服务行业,中国还是一个薄弱环节,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2009 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额下降6%,为2001 年以来服务贸易进出口规模的首次缩减。全年服务贸易逆差达294 亿美元, 比上年增长1.6 倍。主要逆差行业为运输、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保险服务和旅游,其中运输服务进出口额为702 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0.9%,继续成为我国最大的服务贸易逆差行业;旅游服务进出口额为834 亿美元,同比增长8.3%, 贸易差额由上年的顺差46.9 亿美元转为逆差40 亿美元;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 费逆差达107 亿美元, 比上年略有扩大, 为我国仅次于运输服务的第二大服务贸易逆差行业。

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

2012年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 第六小组一、国际收支概况 根据统计表显示,去年中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呈现顺差,而资本和金融项目呈现出逆差,国际储备仍然保持较快地增长。2012年,中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1931亿美元,同比增长%。按国际收支统计口径计算,货物出口20569亿美元,货物进口17353亿美元,顺差3216亿美元;服务项目收入1914亿美元,支出2812亿美元,逆差898亿美元;收益项目收入1604亿美元,支出2026亿美元,逆差422亿美元;经常转移收入512亿美元,支出477亿美元,顺差35亿美元。 2012年,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168亿美元,而2011年,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2655亿美元。其中,直接投资净流入1911亿美元,证券投资净流入477亿美元,其它投资净流出2600亿美元。 虽然资本和金融项目出现了小幅的逆差,但是在经常项目存在较大顺差的推动下,2012年中国国际储备也出现了较为快速增长,但是较2011年的增速慢。其中,特别提款权减少了5亿美元,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减少16亿美元,外汇储备增加987亿美元,总体上储备资产增量低于去年同期增加3878亿美元的水平,外汇储备的增量也低于去年的3848亿美元的水平。外汇贮备较多意味着我国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汇率的能力增强,对加强外汇市场参与者对其货币的信心十分有利,相应的也有助于本币汇率的上升。同时也说明了我国的偿债能力也进一步加强。 二、具体分析 (一)经常项目差额分析

经常项目差额是由经常项目的借方和贷方之差,经常账户由三个子项目构成,分别为货物与服务项目(又称贸易项目)收益项目和经常转移项目,因此经常账户差额就可以写为: 经常账户差额=贸易账户差额+收益差额+经常转移差额如果差额为正,则经常账户盈余,如果为负则经常账户赤字,如果为零,则经常账户平衡,经常账户差额的变化受其子项目差额的影响,其子项目和内部结构的变化都将直接影响经常账户的变化。 为了使要分析的问题更加清晰我们将采用横向和纵向分析法进行分析。 1、经常项目差额横向分析 A货物和服务差额分析 从所给数据来看,货物和服务项目的顺差在经常账户中占绝大部分,2012年经常账户盈余1931亿美元,其中货物和服务项目顺差2318亿美元,贸易项目中货物实现顺差3216亿美元,服务项目逆差897亿美元,观其服务项目下的子项目,其中顺差的有,通讯服务(1亿美元)建筑服务(86亿美元)计算机与信息服务(106亿美元)咨询(134亿美元)广告与宣传(20亿美元)和其他商业服务(89亿美元),在顺差中又以咨询和计算机和信息服务最佳,这说明我国在咨询业方面的国际竞争力较强,逆差项目有运输(469亿美元)旅游(519亿美元)保险服务(173亿美元)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167亿美元)电影和音像(4亿美元)和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1亿美元),其中在逆差中运输、旅游、保险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四者占较大比例,说明我国在这几方面的国际竞争力不足,有待提高,及时找出原因,对其内部组织结构加以调整和优化。

2007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

2007年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 09经济学(1)班刘晓燕 D0******* 09经济学(1)班陆晋 D0******* 09经济学(1)班胡凯涛 D0******* 09经济学(1)班黄晓承 D0******* 09经济学(1)班郑成名 D0******* 2006年1——6月国际收支平衡表 项目行次差额贷方借方 一. 经常项目 1 91,582,936 507,310,508 415,727,572 A. 货物和服务 2 74,306,914 469,043,351 394,736,437 a. 货物 3 79,965,904 428,741,374 348,775,470 b. 服务 4 -5,658,990 40,301,977 45,960,968 1.运输 5 -6,473,644 9,379,523 15,853,167 2.旅游 6 3,193,300 14,683,000 11,489,700 3.通讯服务7 30,681 352,802 322,122 4.建筑服务8 339,858 1,306,531 966,673 5.保险服务9 -3,751,720 283,737 4,035,457 6.金融服务10 -40,450 66,335 106,784 7.计算机和信息服务11 366,478 1,249,195 882,717 8.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12 -3,189,818 94,303 3,284,121 9.咨询13 -116,322 3,439,888 3,556,210 10.广告、宣传14 215,397 685,506 470,110 11.电影、音像15 4,448 52,398 47,950 12.其它商业服务16 3,728,932 8,447,837 4,718,905 13. 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17 33,870 260,922 227,052 B. 收益18 3,652,734 23,408,266 19,755,532 1.职工报酬19 804,130 1,941,238 1,137,109 2.投资收益20 2,848,604 21,467,028 18,618,424 C. 经常转移21 13,623,289 14,858,891 1,235,602 1.各级政府22 -40,679 44,665 85,344 2.其它部门23 13,663,968 14,814,226 1,150,258 二. 资本和金融项目24 38,934,756 283,449,698 244,514,942 A. 资本项目25 1,948,039 1,984,071 36,032 B. 金融项目26 36,986,717 281,465,627 244,478,910 1. 直接投资27 30,964,647 41,007,096 10,042,449 1.1 我国在外直接投资28 -6,353,783 242,074 6,595,857 1.2 外国在华直接投资29 37,318,430 40,765,022 3,446,592 2. 证券投资30 -29,200,469 16,173,657 45,374,126 2.1 资产31 -44,750,569 623,557 45,374,126 2.1.1 股本证券32 0 0 0 2.1.2 债务证券33 -44,750,569 623,557 45,374,126 2.1.2.1 (中)长期债券34 -38,774,407 623,557 39,397,964

国际收支平衡表编制原则与指标说明

国际收支平衡表编制原则与指标说明 一、国际收支平衡表编制原则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国际收支和国际投资头寸手册》(第六版)(以下简称《手册》第六版)制定的标准,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反映某个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与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间的经济交易的统计报表。国际收支统计以权责发生制为统计原则,并采用复式记账法。 中国国际收支表是反映特定时期内我国(不含中国香港、澳门和台湾,下同)与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交易的统计报表。 二、国际收支平衡表指标说明 根据《手册》第六版,国际收支平衡表包括经常账户、资本账户和金融账户。经常账户可细分为货物和服务账户、初次收入账户、二次收入账户。金融账户可细分为直接投资、证券投资、金融衍生工具、其他投资和储备资产。具体项目的含义如下: 1.经常账户:包括货物和服务、初次收入和二次收入。 1.A货物和服务:包括货物和服务两部分。 1.A.a货物:指经济所有权在我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转移的货物交易。贷方记录货物出口,借方记录货物

进口。货物账户数据主要来源于海关进出口统计,但与海关统计存在以下主要区别:一是国际收支中的货物只记录所有权发生了转移的货物(如一般贸易、进料加工贸易等贸易方式的货物),所有权未发生转移的货物(如来料加工或出料加工贸易)不纳入货物统计,而纳入服务贸易统计;二是计价方面,国际收支统计要求进出口货值均按离岸价格记录,海关出口货值为离岸价格,但进口货值为到岸价格,因此国际收支统计从海关进口货值中调出国际运保费支出,并纳入服务贸易统计;三是补充部分进出口退运等数据;四是补充了海关未统计的转手买卖下的货物净出口数据。 1.A.b服务:包括加工服务,维护和维修服务,运输,旅行,建设,保险和养老金服务,金融服务,知识产权使用费,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其他商业服务,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以及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贷方记录提供的服务,借方记录接受的服务。 1.A.b.1加工服务:又称“对他人拥有的实物投入的制造服务”,指货物的所有权没有在所有者和加工方之间发生转移,加工方仅提供加工、装配、包装等服务,并从货物所有者处收取加工服务费用。贷方记录我国居民为非居民拥有的实物提供的加工服务。借方记录我国居民接受非居民的加工服务。

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报告

目录 前言 (2) 内容摘要 (2) 一、2010年中国国际收支主要状况 (3) (一)国际收支运行环境 (3) (二)国际收支主要状况 (3) 二、差额形成的原因 (7) 三、国际收支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8) 四、对于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现状的对策 (10) (一)政策性建议 (10) (二)贸易性建议 (11) 五、国际收支形势展望和政策取向 (12) (一)形势展望 (12) (二)政策取向 (12) 结束语 (13) 参考文献 (13) 小组分工 (13)

前言 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情况进一步加剧,长期以来的双顺差格局给我我国经济带来了发展的重大机遇。同时也给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带来了不良影响,还增加了我国宏观调控的难度,而且很容易使我国在对外贸易中产生贸易摩擦,进而阻碍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阻碍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内容摘要 2010年,全球经济总体呈现复苏态势,但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影响下,国际金融市场出现较大波动。我国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增长。 2010年,我国涉外经济总体趋于活跃,国际收支交易呈现恢复性增长,总体规模创历史新高,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95%,较2009年上升13个百分点,贸易、投资等主要项目交易量均较快增长。经常项目收支状况持续改善,顺差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与2009年的比例基本持平,仍明显低于2007年和2008年的历史高点。国际收支统计口径的货物贸易顺差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较2009年下降个百分点。主要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影响,我国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年内呈现一定波动。境内市场主体的负债外币化倾向依然较强,外债规模有所上升,外汇贷款继续增加。 2011年,我国国际收支仍将保持顺差格局。全球经济持续复苏,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动稳步回升,我国将继续吸引外资流入,利差、汇差等因素可能增加我国资本净流入。主要发达国家消费有待进一步提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有所加快,内需将逐渐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贸易平衡状况可能有所改善。此外,宏观经济金融中的不稳定因素依然较多,国际收支运行可能呈现一定波动。 “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是“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

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

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 2007年至今:国际收支进入飞速发展阶段。优惠的政策以及合适的投资时间和环境促使了外商直接投资的大量注入。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决定了大规模顺差有其历史必然性。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和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制造业产业链迅速伸延,配套供给能力大大提高,国产材料和配件的竞争力不断增强,在全球产品供应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稳步上升。中国特殊贸易结构是造成大规模顺差的客观原因。其一,从进出口商品结构看,中国进口产品以能源、原材料、技术设备为主,出口以低附加值的消费品和机电产品为主。在国内投资需求减弱的情况下,这种贸易结构一方面造成能源、原材料、技术设备进口增速减缓,另一方面由于国内市场容量有限造成制成品出口大量增加。 其二,从贸易方式看,中国加工贸易占据半壁江山,由于加工贸易存在大量顺差,使加工贸易顺差在弥补一般贸易和其他贸易方式逆差后,还出现较大规模顺差。中国国际收支多年来持续双顺差,充分反映了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和实力,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多年来,我国国际收支总体状况: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持续双顺差,且顺差规模不断增加,增长迅速;货物贸易顺差逐年增加,但服务贸易却连年逆差,且规模不断扩大。收入项目一直是逆差。2009 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经常账户顺差大量减少; 错误与遗漏账户数额偏大,且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外汇储备持续大幅度增加。 2011 年 4 月 1 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了新口径之下的 2010 年国际收支平衡表,并通过口径调整,对 2005 年~2009 年国际收支平衡表进行了修正。累计 2005 年~2010 年 6 年,以流入规模计算,国际收支口径累计流入 9686 亿美元,商务部口径仅为累计流入 5127 亿美元,前者是后者的 1.89 倍。尽管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和中国的对外贸易产生了负面冲击,但是中国的国际收支特别是经常项目账户顺差依然达到了空前的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