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留学生)培养方案

哲学(留学生)培养方案
哲学(留学生)培养方案

哲学(留学生)

(Philosophy)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扎实的哲学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理论思维和实践能力,良好的人文素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宽广的国际视野的专门型或复合型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高水平大学或科研机构深造,也可直接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国际文化交流和社会服务工作。

二、培养要求

通过四年学习,系统掌握哲学等领域的专业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学科知识,掌握哲学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和相应的社会研究能力;具备良好的哲学创新能力和解决具体问题的实践能力;具备熟练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获取前沿发展动态的信息和查阅文献的能力。品德优良,身心健康。

三、主干学科

哲学

四、核心课程(9门)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伦理学概论、美学概论、宗教学概论、逻辑学概论、科技哲学概论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专业实习、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科研训练与创新创业等

六、学制

四年

七、授予学位及毕业总学分

授予学位:哲学学士学位

毕业总学分:140

八、课程结构及学分要求

九、各学期指导性修读学分分布表

十、教学计划表

十一、修读要求

1.鼓励学生自主选修通识教育课程各模块中的新生研讨课(X类课程)。

2.“实践与创新”模块修读不少于10个学分。“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学年论文”为必修。“科研训练与创新创业”与“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学分认定条例详见“哲学学院本科生‘科研训练与创新创业’、‘专业实习’与‘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学分认定条例”。

3.自由选修要求修读10学分。学生可根据个人发展需要,自主选修本专业或其他专业的专业课、教师职业素养课程、学校各模块各类型通识课及研究生课程。

2016级国际经济与贸易留学生专业培养方案

2016级国际经济与贸易(留学生)专业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开放的国际视野和宽广的学科背景,了解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掌握国际经济贸易的理论知识和实务技能,胜任外经贸企业及政府部门工作,能够参与并促进中国与其所在国之间友好合作关系的复合型高素质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 学生主要掌握国际经济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经济合作等方面业务的基本训练,具有对外经济贸易领域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1.了解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熟悉中国在经济领域的相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2.掌握国际经济贸易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3.具有处理国际经济贸易实务的基本技能; 4.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5.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专业主干课程 国际贸易学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营销学国际商务英语国际商法国际电子商务国际贸易专题 教学特色课程 中国经济中国金融中国财政计量经济学国际金融学国际服务贸易国际商务 计划学制4年最低毕业学分140++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学科专业类别经济与贸易类所依托的主干学科应用经济学

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 1.通识课程 27.5学分 (1)思政类必修 9学分 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年级学期 021E002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5 2.0-1.0 一秋冬 021E004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5 2.0-1.0 二秋冬,春夏 031E003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4.0 3.0-2.0 三秋冬,春夏 (2)外语类必修 9学分 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年级学期 汉语(乙)Ⅰ 3.0 3.0-0.0 一秋冬 中国概况 3.0 3.0-0.0 一秋冬,春夏 汉语(乙)Ⅱ 3.0 3.0-0.0 一春夏 (3)计算机类必修 5学分 A)组一 3学分 在以下课程中选一门 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年级学期 211G0200 Python程序设计 3.0 2.0-2.0 一春夏 211G0210 C程序设计 3.0 2.0-2.0 一春夏 211G0220 Java程序设计 3.0 2.0-2.0 一春夏 B)组二 2学分 在以下课程中选一门 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年级学期 211G0230 计算机科学基础 2.0 2.0-0.0 一秋冬 211G0240 科学计算基础 2.0 2.0-0.0 一秋冬 (4)其他通识课程选修 4.5学分 通识选修课程包括人文社科组课程、科学技术组课程,以及通识核心课程(课程号带“S”)、新生研讨课程(课程号带“X”)。其中,人文社科组课程包括:历史与文化类(课程号带“H”)、文学与艺术类(课程号带“I”)、沟通与领导类(课程号带“J”)、经济与社会类(课程号带“L”),科学技术组课程包括:科学与研究类(课程号带“K”)、技术与设计类(课程号带“M”)。 2.学科基础课程必修 31学分 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年级学期 821T0030 微积分(乙)Ⅰ 4.5 4.0-1.0 一秋冬

哲学导论教学大纲-北京大学哲学系

“哲学导论”教学大纲 课程号:02330000 新课号:PHI-0-000 课程名称:哲学导论(An Introduction to Philosophy) 开课学期:秋季 周学时:2 学分:2 先修课程:无 一、基本目的 在东西方交叉视野中,展示哲学问题的各个侧面和哲学思维的特点,引领学生进入哲学之门。 二、内容提要及学时分配 此课程阐释东西方哲理思维的基本形态和特点,以作为初学哲学者的入门之阶。将以哲学中的重要问题(“哲学”的含义,终极实在,知识论,伦理学[人生论],政治哲学等)为讨论的着眼点,看东西方古今哲人们最有代表性的观点及其相互关系。揭示问题与争论的要点与难点,呈现哲理思维的天趣,开阔从学者对于世界多种文明和精神境界的理解视野。教学安排: (一)什么是哲学?东西方哲人与哲理思维基本取向的对比(二讲) 阅读材料: (1)《西哲选》15-17,21-25,29;61-65,68-71(苏),83-90(哲学家);119-120(亚);361-365(笛)。 (2)《资料》423-425(泰利士),399-402(普罗塔哥拉),426-428(毕达哥拉斯)。(3)《论语》2.4;7(述而);9(子罕);5.28 (好学),11.26(吾与点也)。[《附加材料》74左;86;86-3-86-5; 82左,缺11.26] (4)《老子》10,15,20。[《资料》147左,150右,155左] (5)《庄子》6(大宗师)。[《资料》197左-202左] (6)《史记·孔子世家》、《老庄申韩列传》。[《资料》355-382] 思考题: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特点(比如它与宗教与科学的区别)?举出哲学问题的例子。(2)西方传统哲学的门类。 *(3)西方早期哲学家的特点(起码举两个例子)。苏格拉底是典型的西方哲学家吗?为什么? *(4)孔子、老子、庄子和释迦牟尼为人为学的特点(就你能找到的材料而言)。 *(5)中西哲学思想特点的参比。 (6)试思产生中西印哲学不同特点的原因。 (二)终极实在——古代西方、中国与印度的有关思想(三讲) 阅读材料: (1)《西哲选》18-20(毕);30-34(巴);34-37(芝);47-48(德);72-74;83-93(柏);122-125(亚),133-145(亚);211-219(柏罗丁,奥)。 (2)《书经》康诰,召诰。《国语》:周语上:伯阳父论地震;郑语:史伯论和同;越语下:范蠡论天时人事。[《资料》10-22;58,61-71左] 《周易》:乾、坤、屯、蒙、泰、否,同人、大有、谦、豫、随、剥、复、井、革、震、

留学生培养方案

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留学生) (专业代码:030301) 一、培养目标与学习年限 1.培养目标 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理论为指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良好的学术作风。具有团结合作精神和坚持真理的科学品质。德才兼备,身心健康。在本学科方面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社会学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熟练地运用社会学的调查与研究方法。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某一研究领域的研究能力,并能提出独到见解,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利用专业外文资料。培养从事社会学理论、社会工作、社区工作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同时能够适应国家相关机关或企事业单位的需求,从事与专业相关的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工作、社区工作、新闻媒体等实际工作。 2.学习年限 一般为三年,最长不超过五年。在完成培养要求的前提下,少数学业优秀的研究生可以申请提前毕业。 二、学科专业与研究方向 社会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在教育部的学科分类系统中属于社会学一级学科下面的二级学科。 (一)学科专业 学科门类:法学(03) 一级专业:社会学(0303) 二级学科:社会学(030301) (二)研究方向 1.文化社会学 2. 民俗社会学 3. 社会发展与社会现代化 (三)授予学位 法学硕士 三、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课程设置包括必修课程(学位公共课、学位基础课、学位专业课和学术前沿专题讲座)、选修课程(专业选修课和跨专业、跨学科课程)、补修课程和实践环节与科研工作四类。硕

士研究生应修最低总学分不少于35学分。各类课程学分要求如下: 1.必修课程(不少于27学分) (1)学位公共课(不少于7学分,由研究生院统一开设) (2)学位基础课(不少于9学分,每位硕士生根据导师要求选修3门课。每门学位基础课为54学时,计3学分。) (3)学位专业课(不少于9学分,每位硕士生根据导师要求选修3门课。每门学位基础课为54学时,计3学分。) (4)学术前沿专题讲座(2学分) 研究生在学期间应至少参加15次的国内外学术讲座和学术会议,或参加按学科专业组织的专题讨论,考查方式为提交会议论文或学术文章,本环节计2学分。 2.选修课程(不少于6学分,每位硕士生选修3门课,其中1门为专业外语;1门为跨专业或跨学科的课程。每门选修课为36学时,计2学分。) 3.跨专业和以同等学力入学的研究生需补修“中国社会思想史”、“西方社会思想史”2门本科主干课程。补修课程列入个人培养计划,考核合格即可,不计学分,但成绩记入档案并注明“本科”字样。 4.实践环节与科研工作(2学分) (1)教育实习或社会实践 1学分 (2)科研工作 1学分 四、培养方式与考核方式 (一)培养方式 课程将采用主讲教师与研讨式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在认真准备的基础上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学生应认真阅读导师组和导师制定书目,按时完成读书报告、资料翻译、学术评论、学年论文等作业。在此基础上,扩大阅读范围,建构良好的专业基础。学生在选定的与毕业论文相关的社会调查地点进行不少于1个月的社会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完成社会调查报 告,学位论 文必须有社会调查资料支持。学生应积极申报“内蒙古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或参与导师承担的科研课题,在研究实践中提高从事专业研究的能力和水平。 (二)考核方式 研究生按照培养计划的规定,完成课程学习和必修环节,成绩合格,完成毕业(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德智体合格,准予毕业并颁发毕业证书。经审核符合学位条例规定的研究生,授予法学硕士学位。

北大经济学院经济学及金融学本科培养方案

经济学专业 一、专业简介及培养目标 为了满足社会对经济学基础理论人才的需要,基于“厚基础、宽口径”的办学理念,经济学专业培养经济理论基础扎实、知识宽厚、综合素质高,具备熟练的外语应用能力、经济数学运用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和经济活动实践能力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经济学专业充分吸收了国内外著名大学经济学系的课程设置思想,通过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学、经济分析工具、部门经济等系列课程的教学以及社会调查、毕业论文等实践环节的系统、严格和规范训练,学生将具有在经济学各个分支学科攻读研究生学位、从事高级经济工作和公共管理工作的能力。 二、授予学位 经济学学士学位 三、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 总学分:140学分,其中: 1.必修课程:86学分 2.选修课程:51学分 3.毕业论文:3学分 学习好帮手

1)全校公共必修课程:36学分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 03835061大学英语(一)22全年 03835062大学英语(二)22全年 03835063大学英语(三)22全年 03835067大学英语(四)22全年 02533180政治经济学(上)33秋季 02533190政治经济学(下)33春季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 04031650 22全年 础 04031660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2全年 学习好帮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4031681 22秋季 (上)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 34全年 04031730 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0831610文科计算机基础(上)33秋季 00831611文科计算机基础(下)33春季 60730020军事理论42春季 ――――体育系列课程-4全年 注:全校公共必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下)”课程的内容,分别用本院开设课程“政治经济学(上)”和“政治经济学(下)”涵盖,经教务部批准,准予代替开设。 学习好帮手

商务英语专业留学生培养方案

商务英语专业留学生培养方案 一、学制与学位 (一)学制和修业年限 本科专业基本学制为四年,在校修业年限为3~6年。 (二)最低毕业学分和授予的学位 本专业最低毕业总学分为134.5学分,授予文学士学位。 二、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英语语言文学 主要课程简介 1. 基础英语 总学时:414 周学时:6 学分:23 开课学期:1、2、3、4 内容简介:该课程为专业基础课,是本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教学任务旨在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严格地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技能,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初步的翻译能力。在教学环节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为学生准确而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英语语言,学好其余的专业课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 参考教材:《综合教程》(1-4册)何兆熊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综合英语教程》(1—4册)邹为诚高等教育出版社 《现代大学英语》杨立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新编大学英语》应惠兰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 高级英语 总学时:136 周学时:4 学分:8 开课学期:5、6 内容简介:该课程旨在巩固和深化词汇、语法、语音等知识,使学生熟练掌握基本构词以及一定数量的同义词,扩大词汇量,培养学生分析和欣赏文章的能力,学习和了解有关文章结构、语言特点以及各种写作技巧的知识。教学重点放在文章内容和语言风格的讲授上。 参考教材:《高级英语》张汉熙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参考书目:《英语》(五、六、七、八册)黄源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新编英语教程》(五、六册)李观仪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3.商务英语阅读 总课时:68 周学时:2 学分:4 开课学期:5、6 内容简介:本课程通过阅读和分析与经济和商务有关的文章,使学生能够基本掌握商务报刊文章的特点,提高阅读和分析能力,最终从整体上提高英语语言水平以及语言欣赏和运用的能力。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研究国际商务信息的能力,锻炼其逻辑思维能力,扩大其国际商务背景知识。 参考教材:《商务英语阅读》(英文版)陈苏东、陈建平总主编,王关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商务英语阅读教程》翁凤翔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4.商务英语写作 总课时:68 周学时:2 学分:4 开课学期:5、6 内容简介: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学习商务英语写作,学生们能够运用商务信函进行沟通和交流;并能够在实际商业运作,尤其是商务谈判中,发挥一定优势,帮助其解决问题;

北京大学哲学系

北京大学哲学系2009年校运动会 总 结 书 哲学系学生会体育部 2009年4月

一、赛事背景及总述 2009年北京大学校运动会是在08奥运顺利举办的大背景下,为了弘扬体育精神、锻炼学生健康体魄而倾力打造的大型体育系列赛事。 本届校运动会历时两天,比赛项目分为传统田赛、径赛项目和趣味项目三大类,其中趣味项目在运动会开始前两周进行季前赛,以选拔队伍进入决赛。 本届校运动会哲学系参与了所有三大类比赛项目,共计18个小项,其中个人项目12项,团体项目6项(含趣味项目);共报名运动员23名,其中5名为趣味项目领队;合计参赛60人次,其中趣味项目41人次。 我系在本届校运动会上有两大特点:从报名参赛的情况上来看,大一新生群体非常活跃,而大四等毕业生群体为了让自己的大学生活更加完满,也积极参与这最后一次运动会;从比赛成绩上来看,体育竞技水平比往年有所提高,但主要得益于团体项目(其中五个趣味项目全部在季前赛阶段顺利晋级决赛,并且最后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个人项目却战绩不佳。 总体上来看,我系个人项目获得17分,团体项目获得52分,扣除个别项目未能及时参赛的4分,最后,我系以总分65分的成绩获得乙组团体总分第七名。

二、具体赛况和赛果 1、个人项目: 高广伟,男子200米,亚军; 王少雄,男子跳高,第四名; 佘瑞丹,女子800米,第五名; 李超,男子铅球,第八名。 以下各人虽未能取得名次,但其积极报名参与比赛的精神值得鼓励和赞扬: 杨维宇(男子100米)、蔡海涛(男子1500米)、吴雅文(女子200米)、韩慧君(女子跳高)、姚雪斐\王嘉宝(女子1500米)、吴苗淼\胡翔(男子跳远)、六梦钰\陈建美(女子铅球)、龙捷(男子200米)、柏宇洲(男子800米)。 2、团体项目: 无敌风火轮,冠军:杨卓、楼俊超、王少雄、张杰、吴苗淼、邵世恒、王美、汤炜、乔奕、许一苇。 男子4*100米,亚军:吴苗淼、张乘、楼俊超、王少雄。 射门大赛,季军:高广伟、楼俊超、张乘、吴苗淼、杜若、王少雄、刘明、白牧宸、邵世恒、乔奕、文浪。 快乐高尔夫,第六名:白牧宸、王少雄、邢冠宁、杜若。 团队跳绳,第八名:苏子汀、李陶、徐丹羽、文浪、张素芬、杜若、王少雄、汤炜、吕存凯等。 疯狂投篮,未能取得名次:刘海天、蔡海涛、苏子汀、王嘉宝等。

复旦大学2018级外国留学生本科生新生

复旦大学2018级外国留学生本科生新生 入学须知 The Registration Guide for 2018 New International Undergraduate Students Fudan University

复旦大学2018级外国留学生本科生新生入学须知 一、入学准备 1. 入境签证 关于签证和居留许可,新生请务必申请学习签证(X1或X2签证)入境,具体信息请认真阅读一同寄送的《2018年复旦大学留学生新生签证&住宿指南》。 2. 查询学号 8月1日起,新生可访问复旦大学外国留学生工作处网站查询学号(https://www.360docs.net/doc/7e1533873.html,/QueryStuNo/),以便预订留学生公寓和访问迎新系统。 3. 支付学费 新生请于8月20日至9月28日登录https://www.360docs.net/doc/7e1533873.html,/wszf.htm,并按照指示网上支付学费。学费按学年支付,学费标准请浏览我校财务处网站收费公示https://www.360docs.net/doc/7e1533873.html,/。 办理缴费过程中,若有疑问,请与复旦大学财务处联系。 联系电话:+86-21-65648170 邮箱:hyj@https://www.360docs.net/doc/7e1533873.html, 4.住宿安排 新生可选择入住留学生公寓,也可以选择校外住宿。 留学生公寓需网上预订(https://www.360docs.net/doc/7e1533873.html,/house.htm)。预定时间为8月6日上午9:00至8月8日上午9:00(北京时间)。因房

间数量有限,先到先得。网上预订住房时需输入学号。 关于校内、校外住宿其他信息,请认真阅读《复旦大学留学生新生签证&住宿指南》。 5.来校交通 学校不提供接机或接站服务,请同学们自行到校。 (1)前往复旦大学正门(上海市杨浦区邯郸路220号) 浦东机场:机场四线到五角场站,换乘出租车,约35元;乘坐出租车,约200元。 虹桥机场/虹桥火车站:轨道交通10号线到国权路站或江湾体育场站,换乘出租车,约20元;乘坐出租车,约100元。 上海火车站:轨道交通3号线到大柏树站,换乘出租车,约20元;乘坐出租车,约50元。 (2)前往复旦大学留学生公寓(上海市杨浦区武东路57号)浦东机场:机场四线到五角场站,换乘出租车,约35元;乘坐出租车,约200元。 虹桥机场/虹桥火车站:轨道交通10号线到国权路站或江湾体育场站,换乘出租车,约20元;直接乘坐出租车,约100元。 上海火车站:轨道交通3号线到江湾镇站,换乘出租车,约20元;直接乘坐出租车,约50元。 ★搭乘出租车时,请选择具有合法营运标识的车辆,按照计价器显示的金额付费,并且保留好发票。以上费用是在路况正常的情况下产生的费用,如果遇到道路阻塞和夜晚,费用会有所增加。

北大本科培养方案设计_哲学

大学哲学系、学系 一、院系简介 大学哲学系位于燕园校区未名湖东北岸的人文学苑第二、第三号楼,南面是第一体育馆,西面和北面是朗润园,东面是经济学院和外国语学院。 大学哲学系创建于1912年,1914年开始招生,是中国最早的哲学系。一百多年来,已培养近10000名毕业生,具有世界声誉的哲学家、文学家、历史学家,蔡元培、马叙伦、章士钊、胡适、熊十力、梁漱溟、汤用彤、申府、朱自清、金岳霖、友兰、贺麟、朱光潜、岱年、宗白华、洪谦、王宪钧、牟宗三、顾颉刚等先后在这里执教或求学。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独秀、大钊等人也曾在此开设哲学课程,最早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这里因此被誉为中国的“思想家摇篮”。 学系成立于1995年,是中国最早的学系。1982年哲学系设立本科学专业,学系以此为基础发展壮大,现已成为国一流、国际著名的研究重镇。两系实行联体运作,合并招生,共同培养。 两系学科齐全、师资雄厚,教师60人(教授37人、副教授20人、讲师2人,助理教授1人),科研、教学水平均居国领先地位,多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拥有4门国家级精品课程,是教育部最早确认的国家文科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现有8个博士点、8个硕士点以及哲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拥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和美学4个全国重点学科,2007年被评为全国哲学一级重点学科,并有外国哲学研究所、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还有挂靠的12家研究中心以及《儒藏》编纂中心,在国际权威的QS排名中,连续三年排在亚洲大学哲学系的第一名。 两系现有在校本科生185人,在读双学位118人,在校硕士生162人,博士生247人。本科每年计划招生45人,其中半数以上是第一志愿入学,且多数学生在各省高考中名列前茅,生源质量稳中有升。毕业学生有60-70%左右将会转入国外高校的研究生阶段学习,主要集中在哲学、教育学、法学、经济学等学科,其余本科生毕业以后直接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部门就业。 本着“加强基础、淡化专业”的教学指导方针,哲学系、学系在低年级实行通识教育,高年级实行宽口径专业教育,要求学生系统掌握哲学基本理论和中外哲学的历史、现状,具备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能引领时代的哲学高级人才,以及具有较高哲学素养的复合型人才,确立“专业优先、多元发展”的人才培养格局,在新的历史时期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哲学人才。 作为中国建系最早、影响最大的哲学系,哲学系的本科教学,既继承北大哲学系自身的学术传统,又吸纳海外同行的新思想,以课程建设为中心,积极构建世界一流的哲学人才培养软环境,形成了“跨学科培养”的哲学教育模式,致力于中国哲学教育的持续发展与综合创新,把握时代脉搏,引领未来哲学。 新生入学后的前三个学期进行基础训练,主要课程包括:哲学导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导论、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学导论等。近些年来,哲学系大胆创新,在这几门主干基础

北大本科培养方案-哲学

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 一、院系简介 北京大学哲学系位于燕园校区未名湖东北岸的人文学苑第二、第三号楼,南面是第一体育馆,西面和北面是朗润园,东面是经济学院和外国语学院。 北京大学哲学系创建于1912年,1914年开始招生,是中国最早的哲学系。一百多年来,已培养近10000名毕业生,具有世界声誉的哲学家、文学家、历史学家,蔡元培、马叙伦、章士钊、胡适、熊十力、梁漱溟、汤用彤、张申府、朱自清、金岳霖、冯友兰、贺麟、朱光潜、张岱年、宗白华、洪谦、王宪钧、牟宗三、顾颉刚等先后在这里执教或求学。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陈独秀、李大钊等人也曾在此开设哲学课程,最早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这里因此被誉为中国的“思想家摇篮”。 宗教学系成立于1995年,是中国最早的宗教学系。1982年哲学系设立本科宗教学专业,宗教学系以此为基础发展壮大,现已成为国内一流、国际著名的宗教研究重镇。两系实行联体运作,合并招生,共同培养。 两系学科齐全、师资雄厚,教师60人(教授37人、副教授20人、讲师2人,助理教授1人),科研、教学水平均居国内领先地位,多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拥有4门国家级精品课程,是教育部最早确认的国家文科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现有8个博士点、8个硕士点以及哲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拥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和美学4个全国重点学科,2007年被评为全国哲学一级重点学科,并有外国哲学研究所、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还有挂靠的12家研究中心以及《儒藏》编纂中心,在国际权威的QS排名中,连续三年排在亚洲大学哲学系的第一名。 两系现有在校本科生185人,在读双学位118人,在校硕士生162人,博士生247人。本科每年计划招生45人,其中半数以上是第一志愿入学,且多数学生在各省高考中名列前茅,生源质量稳中有升。毕业学生有60-70%左右将会转入国内外高校的研究生阶段学习,主要集中在哲学、教育学、法学、经济学等学科,其余本科生毕业以后直接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部门就业。 本着“加强基础、淡化专业”的教学指导方针,哲学系、宗教学系在低年级实行通识教育,高年级实行宽口径专业教育,要求学生系统掌握哲学基本理论和中外哲学的历史、现状,具备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能引领时代的哲学高级人才,以及具有较高哲学素养的复合型人才,确立“专业优先、多元发展”的人才培养格局,在新的历史时期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哲学人才。 作为中国建系最早、影响最大的哲学系,哲学系的本科教学,既继承北大哲学系自身的学术传统,又吸纳海内外同行的新思想,以课程建设为中心,积极构建世界一流的哲学人才培养软环境,形成了“跨学科培养”的哲学教育模式,致力于中国哲学教育的持续发展与综合创新,把握时代脉搏,引领未来哲学。 新生入学后的前三个学期进行基础训练,主要课程包括:哲学导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导论、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宗教学导论等。近些年来,哲学系大胆创新,在这几门主干基础课中全面推广“大班授课、小班讨论”的模式,形成了训练扎实、少而精的课程体系。第四学期分专业方向选课,两系共有以下三个专业方向:哲学专业、科技哲学与逻辑学方向、宗教学专业。 二.专业及专业方向: 1)哲学专业; 2)哲学专业(科学技术哲学与逻辑学方向);

12工业工程专业留学生培养方案

浙江理工大学2012版工业工程专业本科留学生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工业工程专业代码:110103 二、培养目标 培养了解当代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具备一定工业工程技术基础,掌握现代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能运用工业工程技术对生产系统、服务系统及其管理系统进行规划、设计、评价和创新,能够参与并促进中国与其所在国之间相关领域友好合作交流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管理人才。结合我校处在长三角地域的优势,充分发挥学校优势学科和专业特色作用,培养出具有鲜明特色的国际化人才 三、培养规格及基本要求 本专业人才培养应具备的主要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如下: 1. 知识结构 (1)具备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知识及较强文字的表达能力。掌握基本汉语知识,了解中国概况,具有使用生活用语和阅读本专业汉语资料的初步能力。 (2)系统掌握工业工程的支撑学科:工程技术(机械工程及信息工程)、管理工程和系统工程等学科的基础理论,注重学科的渗透与交融;掌握工业工程的基本知识和分析方法。 (3)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本专业工程实际问题和对生产系统进行规划、设计、评价、优化和创新的能力;了解本专业学科技术发展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4)掌握制造、管理、信息、统计相结合的现代工业工程实践能力。主要实践环节:金工实习、认识实习、专业课程设计、大型综合性课程设计(实验)等。 2. 能力结构 (1)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设计、计算、制图、实验、计算机应用等基本技能。 (2)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3)能够运用先进制造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信息与计算机技术等解决现代制造企业的生产管理领域中的实际工程问题。 (4)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 (5)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扩展、更新知识的能力。 (6)具备一定的科研、开发、管理、技术经济分析、工程实践以及计算机运用能力。 3. 素质结构 (1)品格素质: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与道德素质。 (2)文化素质:具有基本的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知识和修养。 (3)身心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 (4)工程素质: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求实创新的意识,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踏实的作风。 四、主干学科: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五、核心课程 汉语、中国概况、高等数学、机械制图、机械制造基础、制造系统、人因工程学、基础工业工

北大哲学课程

北京大学哲学课程书目 (2008-10-23 15:57:22) 转载 标签: 杂谈 (2006-06-25 10:02:38) A中国佛教史 《佛教史》任继愈主编 《印度佛学源流略讲》吕澂著 《中国佛教史》(1—3卷)任继愈主编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汤用彤著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吕澂著 《中国佛教》(1—5册)中国佛教协会编 《西藏佛教发展史略》王森著 《佛教经籍选编》任继愈选编李富华校注 《中国宗教名著导读》(佛道教卷)王宗昱等编著 《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1—3卷)石峻楼宇烈等编 B西方哲学史 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C自然哲学导论 An Introduction to Philosophy of Nature 柯林武德《自然的观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 D人学概论 E如何理解宗教 夏普:《比较宗教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 斯特伦:《人与神:宗教生活的理解》,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 1.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2.奥托:《论“神圣”》,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 3.卢克曼:《无形的宗教:现代社会中的宗教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4.张志刚:《宗教哲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5.格尔兹:《文化的解释》,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F佛教原著选读(下) 王宗昱、李四龙等编《中国宗教名著导读(佛道教卷)》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年8月 周叔迦《牟子丛残新编》 曹虹《慧远评传》 许抗生《僧肇评传》 郭朋《坛经对勘》 方立天《华严金师子章校释》 G本体论研究 Studies

招收外国来华留学生管理规定

招收外国来华留学生管理规定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招收外国来华留学生管理规定(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以下简称研究生院)受中国科学院委托,负责外国来华留学生的招收、培养、学籍及学位授予的管理工作。为做好此项管理工作,特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国科学院所属各研究生培养单位(以下简称培养单位)招收的外国来华留学生的管理,包括:来华攻读学位的外国留学生(以下简称外国留学生)和外国来华留学的进修生(以下简称外国进修生)。第二章报名及招生的组织管理第三条申请人报名资格、所需提交材料、报考时间和地点,以及收费标准,请参见《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招收外国来华留学生招生简章》(以下简称《外国留学生招生简章》)中的有关规定。第四条研究生院统一负责中国科学院招收外国留学生的组织管理工作。(一)组织各培养单位进行招生宣传、咨询活动。(二)委托各培养单位向培养单位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教育主管部门申请接受外国留学生的资格认可。(三)负责组织、审核、汇总、编印研究生院外国留学生招生专业目录。(四)统一组织英语初试科目的命题和阅卷等工作。

(五)制定外国留学生的录取标准。(六)对各培养单位报送的录取名单和相关材料进行审核、汇总、上报及存档。第五条各培养单位负责本单位招收外国留学生的管理工作。(一)制定本单位招收外国留学生的招生计划。(二)编制本单位的招生专业目录; 遴选本单位上岗指导教师,报研究生院备案。(三)拟定本单位的概况、招生专业(不包含保密专业)及反映导师学术水平的介绍。(四)审查申请者的申请资格。(五)组织初试科目专业课命题及阅卷、录取工作,并将录取名单报送研究生院审核备案。第三章招生及入学考试第六条招生方式、入学考试的组织及面试等要求,参见《外国留学生招生简章》中的有关规定。第七条外国留学硕士生的初试科目为英语和两门业务课。外国留学博士生的初试科目为英语和两门业务课。以上考试均为笔试,每门课考试时间为三小时。母语或官方语言为英语的申请者,可免试英语。业务课考试科目由各培养单位组织命题和阅卷。命题难度应与国内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命题的难度相当。初试合格后,应参加复试。协议生参加考核的科目由培养单位根据协议确定。第四章录取第八条录取条件参见《外国留学生招生简章》中的有关规定。第九条研究生院委托各培养单位根据申请者考试和考核的成绩及研究生院的 录取标准,拟定录取名单,并在规定时间内将录取名单及成

留学生本科生培养方案草案

留学生本科生培养方案(草案) Graduate 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汉语言文化专业及课程简介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Introduction and Course Schedule 汉语言文化专业是国际交流学院面向留学生招生的四年制本科专业。国际交流学院1984年开始招收留学生以来,致力于培养语言知识系统扎实、语言技能全面、通晓中国文化的跨文化交际人才。国际交流学院现有教职工36人,其中高级职称14人,绝大多数教师都具有海外从事汉语教学的经历。目前,学院有来自20多个国家的200多名长期留学生,每年还接待来自美、日、韩、法、葡等国的短期汉语项目近10批次。未来5年留学生学历生(包括研究生)所占比例将逐年递增,到2015年,学院留学生人数将达到1000人左右,占学校学生总数的10%。 The four-year undergraduate program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is provided by the 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Exchang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The 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Exchange, the former TFSU International Students Education Centre, began to admit foreign students from as early as 1984, devotes to education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nd equip them with solid language knowledge, extensive language skills, profound understanding about Chinese culture and multi-cultural communicative abilities. The College currently have 36 faculty and staff, 14 of whom are professors or associate professors, and most of them have worked in other countries are experienced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Now the college admits over 200 international students from more than 20 countries for long-term programs,

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留学生培养方案

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留学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宽广的国际化视野和强烈的创新意识、熟练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了解当代国际和中国经济贸易发展现状,具备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及解决国际贸易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经贸人 才。 二、培养基本规格与要求 本专业人才培养将与国际接轨,以国际化人才培养为目标,参考国外主流大学课程设置体系,同时结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及规律,凸显国际化和应用型,通过双语教学开展研讨型教学、案例型教学。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学、管理学、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通过系统地专业训练,使其具备理论分析和实务操作的能力。本专业核心课程将采用全英文教学。 通过本专业学习,学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掌握现代经济学、国际贸易的理论和方法; 2. 能运用计量、统计、会计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 3. 了解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其贸易政策; 4. 了解中国的经济政策和法规; 5. 了解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动态; 6. 能熟练地运用英语进行商务沟通,具有较强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能利用计算机从事涉外经济工作。 三、课程体系 教学计划、教材、教学内容参照英国普利茅斯大学、韩国又松大学和宁波诺丁汉大学等国外大学商学院国际商务专业设置标准与专业教育标准进行专业改造和建设。引进国外原版教材及国内影印版教材进行教学,核心专业课开展全英文教学。 四、教学模式 本专业教学模式借鉴国外大学,以小班化教学、合作式学习为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团队协作能力,进而掌握研究、分析与表达所学学科的核心内容。主要通过讲授课、研讨课、个人陈述、小组讨论、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形式开展教学活动。 五、学制与学位 1. 学制和修业年限:实行弹性学制,本科专业基本学制为4年,在校修业年限为3—6年。

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外国留学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外国留学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国际汉语教师职业相衔接的专业学位。为适应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要求,规范培养工作,保证培养质量,全国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按照《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精神,结合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尤其是外国留学生培养实际,特制定本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及要求 (一)培养目标 培养了解中国,理解中华文化,具有较熟练的中国语言文化教学技能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胜任汉语教学任务的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1.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 2.具备较熟练的汉语教学技能; 3.具有较好的中华文化理解能力和中外文化融通能力; 4.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5.具有一定的语言文化项目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 二、招生对象及入学考试 (一)招生对象 热爱中国语言和文化,愿意从事国际汉语教学工作和中外友好交往工作,具有大学本科学历,汉语语言能力达到相应水平,身体健康的外籍人士。 (二)入学考试 由培养院校组织入学考试,采用笔试与面试相结合的方式。笔试着重考查学生的中国语言文化基础知识;面试着重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汉语交际能力和教师潜质。 三、培养方式与学习年限 (一)培养方式 采用课程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校内外教师联合指导的方式。

(二)学习年限 一般为两年。 四、课程设置 以汉语教师的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突出实际应用为导向,围绕汉语教学能力、中华文化理解与中外文化融通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形成以核心课程为主导、模块拓展为补充、实践训练为重点的课程体系。 (一)课程类型与学分分布 采用核心课程、拓展课程、训练课程三种类型: 核心课程(含学位公共课) 18学分 拓展课程(分模块选修) 10学分 训练课程 4学分 专题讲座1学分,文化体验1学分,教学实习6学分,总学分40学分。 (二)课程与学分结构 1.核心课程: (1)学位公共课程(6学分) 当代中国专题 2学分 高级汉语 2学分 汉语语言学 2学分 (2)学位核心课程(12学分)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 4学分 第二语言习得 2学分 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与实践 2学分 中华文化专题 2学分 跨文化交际 2学分

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培养方案(中国语言文学类)

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培养方案 根据《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教学〔2020〕1号)等文件要求,加强强基计划招生和培养的有效衔接,特制定培养方案如下。 中国语言文学类(古文字学方向) 一、基本情况 1. 专业简介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已有110年的办学历史(1910-2020),一百多年来,中文系学术薪火相传,历史上名师辈出,铸就了“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人文信念和学术传统。杰出的汉语言文字学家有:陈独秀、黄侃、刘复、王力、魏建功、唐兰、罗常培、朱德熙、高名凯、林焘、徐通锵等。 中文系目前共设5个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汉语言学、古典文献、应用语言学(中文信息处理)、汉语言文学(留学生)本科专业。共有8个博士学位授予点,12个硕士点24个专业方向,以及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中文系是最早入选的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 中文系教师潜心治学,勤奋著述,在人文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同时也获得一系列国际国内学术奖励和荣誉称号。2016年公布的教育部第四次学科评估结果中,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被评为A+。2017年9月,“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公布,与中文系紧密相关的中国

语言文学、现代语言学和语言学三个学科入选。在世界大学QS学科排名中,与中文系密切相关的有两个学科:(1)“现代语言”(Modern Languages),2016-2020年,连续5年稳居前10名,分别列第8名、第7名、第6名、第10名、第9名;(2)“语言学”(Linguistics),2016-2020年,连续5年分别列第10名、第10名、第10名、第17名、第16名。中文系教师获得的科研奖励无论是在数量还是在等级上,都在国内中文学科居于前列。 2. 师资队伍 北大中文系现有教职工115人,其中专任教师100人。教师中,教授56人,研究员1人,副教授38人,助理教授5人。中文系师资队伍齐整,年龄结构合理,学科布局均衡,教学和科研实力强劲,几代学者在学术上不断开拓,续写辉煌,为中文系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术传承和社会文化进步努力奋斗,做出了卓越贡献。 3. 教学机构与教学成果 中文系下设10个教研室、1个语言学实验室;2个联合研究机构(计算语言学研究所和教育部计算语言学重点研究室),2个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和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1个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以及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等11个虚体研究机构。教育部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简称“古委会”)秘书处设在本系。 中文系贯彻高校立德树人宗旨,以本为本,高度重视本科教学。近几年来中文系的标志性教学成果有:陈保亚等5

北京大学哲学系介绍

北京大学哲学系始建于1912 年,1914 正式招生,是我国高等学校中最早成立的哲学系。创建之初为北大文科哲学门,亦称“ 中国哲学门” ,1919 年更名为哲学系。历史上,著名学者蔡元培、胡适、蒋梦麟、熊十力、唐钺、邓以蜇、汤用彤、梁漱溟、金岳霖、冯友兰、宗白华、朱光潜、冯定、陈康、贺麟、沈有鼎、洪谦、张岱年、胡世华等先后在这里执教,培养了数代中国最优秀的哲学家,使这里成为现代中 国哲学的摇篮。 1937 年,由于日本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哲学系随校内迁,在云南昆明与清华、南开的相关科系合组为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抗战胜利后,1946 年北大复校,哲学系也随校北上,恢复为北大哲学系。1952 年全国院系调整,部分高校哲学骨干教师汇入哲学系,进一步壮大了哲学系的阵容。 1978 年,心理学专业从哲学系分出,独立成为心理学系。1978 年以来,哲学系在改革开放的环境里快速发展,学科门类逐步完备,教师配备渐趋合理,图书资料日益丰富,科研条件极大改善。1981 年,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逻辑学、美学成为第一批博士学位授权点。1988 年,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等三个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1994 年起列为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1998 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在哲学的全部8 个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逻辑学、伦理学、美学、宗教学、科学技术哲学)招收博士和硕士研究生。1999 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哲学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002 年,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美学等四个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由于学科发展的需要,1995 年9 月宗教学由原来与哲学、逻辑学并列的专业独立成系。按照一种新的办学模式,宗教学系与哲学系联体运作,以求协力 发展。 90 年来,哲学系共培养了8000 余名毕业生,其中有张申府、冯友兰、孙本文、罗常培、顾颉刚、杨晦、潘菽、朱自清、朱谦之、牟宗三、何其芳、胡世华这样的大学者,也有邓中夏这样的革命志士,还有各行各业的大批骨干力量。这些毕业生遍布海内外,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和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北京大学哲学系对20 世纪中国哲学的发展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并且还将在 21 世纪对人类文明继续作出应有的贡献。哲学系宗教学系按照8 个二级学科设立9 个教研室,1 个和系合作的研究所,1 个挂靠的科研机构,9 个虚体研究机构。截止2005 年 5 月,哲学系在职教师 62 人,其中教授 29 人(包括28 名博士生导师),副教授 32 人,讲师 1 人。近 5 年来,哲学系教师承担了数十项国家和省部级的科研项目,出版专著近百部,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刊物超过800 篇,获省部级以上的学术奖励超过 30 人次。 系主任:赵敦华副系主任:胡军、李四龙、张秀成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研室 北京大学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发源地。“ 五四” 新文化运动中,李大钊、陈独秀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成立马克思研究会,最早开出唯物史观课程。新中国建立后,冯定教授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建设起了重要推动作用。改革开放新时期,黄楠森教授等开拓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科,1982 年起招收博士生,1988 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01 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教研室目前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马克思主义文献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研究、毛泽东邓小平哲学思想研究、社会发展理论与人学研究五个研究方向,多年来形成了“ 历史文献——基础理论——现实问题” 综合研究的优势。以扎扎实实的历史文本研究为前提,以基础理论的开源创新为重点,以探索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