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初中英语听力教学案例分析

牛津初中英语听力教学案例分析
牛津初中英语听力教学案例分析

牛津初中英语听力教学案例分析

[摘要] 本文结合牛津初中英语9B Unit 2 Integrated Skills Part A部分的教学案例,通过观察同行们的教学过程和反思自身的教学,并采用行动研究的模式,对听力内容的教学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案例分析行动研究听力教学

一、研究背景

牛津初中英语教材已全面开始实施,与以前使用的人教版教材相比,难度加深,要求提高,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牛津初中英语每个单元由Welcome to the unit, Reading, Vocabulary, Grammar, Integrated Skills, Study Skills/Pronunciation, Main task, Checkout等8个模块组成。每个单元围绕着一个话题展开教与学,整体上一气呵成,但每个模块也承担着各自的训练重点。教师备课时需根据实际情况重组这些模块,以完成每个单元既定的目标,将英语学习的听、说、读、写切实落实到位。然而,如何实现模块的最大效果,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如何将每个单元的大目标通过每个模块细化成为小目标来实现?

由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程度和对学生知识水平了解不够,往往不能准确地定位,使教与学的活动浮于表面,导致不能将学生的学习效果与能力提高落实到位。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开展了案例研究,通过观察典型的教学案例,找出自己与同行在教学中存在的困惑与问题,通过研究、探讨、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与同行们共同交流,共同提高。

案例研究属于行动研究的一种方式。Mcniff (1988)提出了行动研究的五个具体步骤,即提出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制定实施教学方案——评价教学行动效果——在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重新确定教学问题,以便进行下一轮的研究(转引自宋虎平,2003)。也有研究者把行动研究的基本模式简化为问题、对策、行动、反思四个阶段。

二、案例呈现

在每个单元的Integrated Skills板块中Part A,设计了听力部分,如何在这一模块落实新课标,切实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听力技巧,将听与说、读、写有机结合,以下是笔者整理的教学案例,并加入了简要的评述。

9B Unint 2 Integrated Skills Part A

A robot exhibition

Task One:

Lead-in

ⅠShow some pictures of robots and talk about it.

ⅡFree talk: What can a robot do?

What kind of robot do you want to design?

注: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和问题讨论,引入本节课学习的话题——机器人。

Task Two:

ⅠShow the poster of Part A,

read and answer questions:

1.How long will the exhibition be held?

2.Where will the exhibition be held?

3.What time will the exhibition begin?

4.What’s the price of the ticket?

ⅡRead the poster “International Robot Exhibition”

注:教师通过完成听力材料前的一篇海报,设计几个问题,为以下的听力任务完成做好铺垫。

Task Three:

ⅠRead through the notes and fill the blanks that you can accordin g to the poster.ⅡStudents listen to the tape twice and complete t he notes.

注:本环节进入本课主题——听一段听力材料,完成听力。教师利用第一环节的铺垫,完成部分空格,然后听材料两遍,完成剩余空格。

Task Three:

ⅠCheck the answers by playing the tape.

ⅡRead the listening material together.

Ⅲ Listen the tape again.

注:教师通过边播放录音边检查同学们的答案,逐个答案检查完之后再整体地听一遍文章。

Task Four: Complete Part A3

注:本环节是:根据以上完成的听力内容,完成Part A3的报告。

三、案例分析

1. 问题

这节课属于牛津初中英语Integrated Skills 中的听力教学模块,以上是很多教师在教学此部分时所普遍采取的教学程序和步骤,我们不禁要问:

教学目标完成了吗?教学效果达成了吗?乍一看,此教师采用了任务型的教学模式,由浅入深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笔者纵观整堂课,仔细反思:新课标要能通过听力训练,培养良好地听力习惯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上述案例中的授课教师虽然完成了整堂课的教学内容,但从学生的表现来看,教学目标并没有完成。笔者认为该堂课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①学生的兴致不高

《新课标》在“语言技能教学建议”部分对听前活动的建议是:明确听的目的,激发兴趣和欲望,熟悉话题,预测大意,处理关键词,布置任务。而很多老师在教学中把听力环节当作考试训练,既没有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没有语言知识的铺垫,而是直接播放教材中的听力任务。还有些教师片面地认为听力前的材料阅读当成听前引导活动。

②把“教过”等同于“教会”

从教学内容来看,该授课内容教师完成了,但从学生所做的反馈中,大部分学生仍不能完成听后任务。因此老师教学时应追求实效,使学生学会所教内容。

③听力内容受益面不广

对于大部分农村中学,同一班级内学生英语水平差别相当大,有些听力材料有生词,句子长,加上录音中的连读,对某背景知识不了解等因素,都给听带来了障碍,很多学生听了2遍录音也未能完成表格,这种听前缺乏引导或引导强度不够的听力活动,不仅不能使本单元内容有很强的心理预测,而且会给很多学生的英语学习产生挫折感,这与《新课标》提出的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就感的理念相违背。所以往往听力教学完,真正受益的只是班上的几个优等生。

2 对策

通过分析上述案例,笔者认识到在进行听力教学时,我们要考虑这样一个问题:这节课要教会学生什么,仅仅是完成听力任务中的几个空格,还是获取知识的方法?采用怎样的方法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最大的程度受益?在教学实践中,本人将上述听力部分的案例进行了补充与调整:听前:教师设计了Robot Exhibition的图片,生动再现了What can a r obot do?(为下面的听做好准备)

听后:在检查完同学们的答案后,许多老师或者复述听力材料,或者干脆让学生再听一遍,这让很多学生仍然感到听起来吃力,所以教师可以完整地将听力内容呈现出来,学生边看边听,记忆力深刻。

3 反思

①明确教学目标,注重教学效果

教师应依据《新课标》的理念分析教材各单元的教学目标并实施教学,而不是照本宣科地教授教材内容。针对各班的实际情况,激活学生听的动力和完成听力材料的欲望,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不要使一些英语基础差的同学还没开始听,就已望而却步了。

②加强听前指导

学生的听力水平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有些学生的知识面广,具有丰富的常识性知识与文化知识,这些知识可以有效地弥补学生语言知识和听力的不足,但也有相当多的知识需要教师加强听前指导。

③加强听与说、读、写环节的联系

《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听力教学环节与其他环节,特别是读、说、写、紧密结合。并为学生说和写能力的提高在语言和内容方面奠定基础,基于此种理念:教师要充分利用听力环节,提高学生听力技巧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说写能力。

小学英语教学案例分析

教学案例的写法 一、案例的结构要素 (1)背景教学案例应该把背景交代清楚,即说明故事发生的环境和条件,以便案例的使用者更好地理解。如介绍一堂课,就有必要说明这堂课是在什么背景下进行的,是普通班还是实验班,是经过准备的“公开课”还是平时的“家常课” ,等等。这样就能让读者既能设身处地思考案例中的问题,也能摆脱情境的束缚,去探讨更深层的问题。 (2)主题案例应有一个主题,常常用一个醒目的标题来衬托。主题对于一个案例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它通常应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常见问题、困扰事件,例如:你是想说明怎样转变差生,还是强调怎样启发思维,或者是介绍如何组织小组讨论等等。写作时应该从最有收获、最有启发的角度切入,选择并确立主题。 (3)细节有了主题,写作时就不会有闻必录,而是要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向读者交代特定的内容。特别是要把关键性的细节写清楚。对于教学案例故事中真实事件的细节选取,常常要考虑这样几个要素: *选择充满内部矛盾、存在相互冲突、看似无法解决的事件。*案例故事所选取的事件必须是以大量细致的研究为基础。 *案例故事必须倾向于对资料进行归纳分析,是能促进个人自省的。 (4)结果一般来说,教案和教学设计只有课前的预案、设想而没有实施的结果,教学实录通常也只记录教学的过程而不介绍教学效果;而案例则不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代教学的结果,即这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映和教师的感受等。读者知道了结果,将有助于加深对整个过程内涵的了解。 (5)评析对于案例反映的主题和内容,包括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过程、结果,对其利弊得失,作者要有一定的看法和分析。评析是在记叙基础上议论,可以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比如同样一个“后进生”转化事例,我们可以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不同的理论角度切入,揭示成功的原因和科学的规律。评析不一定是理论阐述,可以是就事论事、有感而发,引起人的共鸣,给人启发。 最实在,最适用的教学案例,应该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个个生动、真实的故事再加上发自内心的一些感悟”。 二、写好案例的关键写文章要考虑方法,但有了完整的故事结构,并不等于有了好的案例。写好一个教学案例,有三个关键问题需要注意: (1)选择复杂的情境 所谓复杂的情境,是指教学故事的发生、发展具有多种可能性。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情境,需要进行判断、选择、决定。复杂的情境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思考和想象的余地,因而会给人以更多的启迪。 学校教学中有许多典型事例和两难问题,应该怎样处理?案例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教师的行为、态度和思想感情,提出解决的思路和例证。在这里,案例是坦率的、中立的、可读性强的叙述,它描述了一系列教学事件而又不仅仅只是描述或描写一些特定的一连串的事件,其间包含了教师的心理活动、观念冲突、反思等。 (2)揭示人物的心理面对同一个情境,不同的教师可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案例能够深入人的内心世界,让读者“知其所以然”。好的案例应该能够发挥这个特点和优势。 人物心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学生的心理活动。由于案例一般是教师撰写的,注意力容易偏重于教师这一方。比如自己怎么想的,怎么教的,效果如何,可以娓娓道来,自我感觉良好;但学生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对教学效果的看法是否与教师一致,往往被忽略了。人们常说“备课要备两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英语听力教学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英语听力教学 摘要:素质教育得以实施多时,也被越来越多而的教师和学生所喜欢。但是,受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观念的影响,很多师生仍然认为听力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不够重要。而不少学生由于受到语言环境、应试教育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英语听力水平欠佳。因而,分析原因,采取措施提高学生听力水平,成为当今高中英语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英语;听力 英语这一学科,本来就是教授语言的学科。听、说、读、写是语言教学中,教师必须让学生掌握的四项基本技能。听放在首位,可见听力能力是学生掌握其他三项技能的前提和基础。然而,教学实践证明,高中英语教学中,水平的提升受到较大的限制。 介于此,作为高中英语教师,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分析研究,找到了一些制约学生听力水平发展的因素,也采取了些许措施加以解决,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听力水平。 一、当前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的状况 要想扭转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现状,必须先找到制约学生听力水平提升的因素。根据近年来的调查结果发现,听力教学存在两大问题:学校教育状况不均衡严重制约了听力教

学的发展;教师和学生对英语听力教学方面的认识和实施方面,存在矛盾性。 1.听力教学过程中存在矛盾性 实践证明,学生的听力水平会影响自身的说、读、写其他语言技能的发展。但在四种技能中,听力计能是不占优势的。接受调查问答的教师中有87.5%的人认为,“读”是高中阶段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听”的重要性则次于“说”和“写”,是排在末尾的。还有2/3的教师认为,中学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扩充学生的词汇量、扎实语法知识,奠定坚实的语言基础,而听、说部分是大学阶段应该关注的重点。 96.9%的教师和74.2%的学生认为,听力学习提高英语的整体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79.7%的教师认为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以“读”为中心,更有17为教师坦言高考试题中听力部分所占分数比重就决定了决定听力在教学阶段的重视程度。在教学实践中,听力成为整个英语教学中所占时间比例最少的一个。调查发现,一般情况下,面临高考的高三学生们的听力时间主要分布在课外自主练习,以教室集体放音的方式为主。调查中的10所中学的英语教学是使用指定教材和辅助教材的,而听力教材则依据学生的具体水平教师进行自主选择,43.8%的教师和36.9%的学生是以兴趣和自身水平作为选择标准的,而63.1%的学生则直接以高考的题型为准,大大缩小了英语听力的学习范围和提高空间。在对20

(完整word版)牛津初中英语教学案例精选五

《牛津初中英语》教学案例五年级:初二学科:英语学校: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执教:杨慧 8B Unit 4 Reading (I) Teaching aims: To read an e-mail about hosting a charity show.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reading skills. To make students know more about charities and what they can do for the charities. Teaching aids: Multimedia and a tape-recorder Teaching methods: 1.Imagine. 2. Listen and read. 3. Ask and answer. 4.Summarize 5.Free talk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oints: To know how to raise money for charities To learn about Ricky’s feelings before, while and after the show Emotional attitudes: By learning more about charities in China and what people do for the charities, let the students know our world is full of love.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 Pre-reading 1.What is a charity?(showing this definition on the screen) It’s a system of giving money, food or help free to those who are in need because they are ill, poor or homeless, or any organization which is set up to provide money or help in this way. 策略:通过老师对charity这个词的最原味的英文解释,一下子把学生的思维跟本单元的话题拉近,也可以让学生从定义上初步获得一些我们可以为慈善事业做些什么的信息。 2.Revise the names of some charities in China and what these charities do.(showing them some pictures of these organizations) Project Hope helps schools and students in poor areas. Save China’s Tiger s protects tigers and other big cats in China. Spring Bud Project helps poor young girls return to school. Project Green Hope helps protect rivers and lakes in China. 3.Present some news.

高中英语听力教学案例实施

高中英语听力教学案例实施及反思 第一步, 听到预测(Pre-listening) 兴趣是学好语言的强劲动力和能力形成的前提。在听力教学中,我也发现,只有使学生对所学的听力材料产生兴趣,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学生有了学习的积极性,才会主动参与到听力训练中,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最终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语言学家、心理学家的研究也表明,文化背景知识在听力训练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见,在做听力练习前,适当介绍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会更加有助于学生对听力材料的理解。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我首先在电脑屏幕上呈现该课标题“living wi th disease”,并向学生出示了以下讨论题: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disease? 要求学生根据题目进行小组讨论,预测一下本文将会谈到些什么,然后,我将课前准备好的有关disease的图片一一向学生呈现,从而使学生接触到一些具体disease的素材,为接下来的听力训练做好铺垫。 第二步,听时记录(While-listening) 我将翻录到电脑上的录音进行播放,同时在电脑屏幕上相应呈现像剪辑,使学生不仅在听觉,而且在视觉上都能受到刺激,加深对听力材料的理解。由于听力训练的目的是要尽力抓住主要内容,而不是细枝末节,因此,我并不要求学生把每个词、每句话都听懂,而是要求他们首先从整体上把握。我把这个步骤分为两步:

首先,播放整篇听力材料,要求学生尽力抓住主要内容,同时在听的过程中将这些内容与自己听前所做的预测进行比较,从而达到进一步理解的效果。听完后完成相应的练习。 其次,进行逐段播放,在每段结束时留出1~2分钟的时间给学生思考,并要求他们完成第二和第三大题。如此一来,既给了全班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单独答题;又避免了部分学生(听力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由于来不及记录而影响到对下部分文章的理解。 在听力训练前,我们已经做好了相当多的准备工作,有了相当充分的预测,所以在听力理解时,相对容易了好多,学生都很认真,而且学生的参与面也明显比以前更广了。 第三步,听后延伸(Post-listening) 我要求学生先独立完成练习中出现的两大题。其中,第二大题的问题相对简单,学生一般听完后就能完成;对于第三大题,由于大部分都是细节题,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完成全部问题。对于这种情况,我就要求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完成。针对个别还不能确定的题目,我重新再放一遍录音,要求学生特别注意,然后进行全班核对。 第四步,及时巩固(Consolidation) 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加深对该篇听力材料的理解并及时巩固,我再次向学生呈现图片,但这次我把声音取消掉了。我要求学生在图片的帮助下,根据刚才的理

(完整word版)高中英语教学案例分析

高中英语教学案例分析 王萃 摘要:在英语课程的改革中,方方面面都在提倡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中一个迫切的任务。 关键词:合作与探究英语阅读 一、前言 《牛津高中英语》Project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属于探究式学习,要求学生走出课堂,与同学分工合作。学生认真阅读所提供的阅读材料,从中得到启发,然后通过讨论、调查、专访、文献检索等活动,完成一个特定的课题。模块六第一单元Project的课题是Putting on a play.包括两个舞台剧:The invisible bench和The important papers。现将设计思路及教后反思与诸君交流,探讨如何让学生真正走出课堂、参与课堂、享受课堂。让学生参与“备课”,备教材在本课的两个舞台剧中,台词较为简单,但旁白和转场很多,人物表情和心理活动非常丰富。所以,同学们主要应在揣摩人物内心方面做足功课。 二、学生分析 根据《新课标》精神,高中英语教学要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的基础上培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因此,高二学年的英语教学将继续培养和优化学生的

英语学习方法,使他们能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主动学习的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进跨文化理解和交际能力。 三、教材分析 该板块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把英语听、说、读、写的训练从课堂内拓展到课堂外;它基于阅读文本,又超越文本信息。根据《课标》,《课标》在“使用建议”部分指出:教材内容、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应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在不违背科学性原则的前提下,教材应该具有一定的弹性和伸缩性。允许使用者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和补充。因此,此教学设计着眼于把project 部分根据现在所教生源的实际情况,设当地化繁为简,让学生自己从两片喜剧中选择一个小组合作表演。并根据英语课程标准倡导的“任务型”教学途径,设计相应的教学任务,同时在整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强化每个任务环节的有机结合。对学生而言,随着不同任务的转化,对他们构成了不同层次的挑战,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三是注重在语言材料的有效输入的基础上进行语言的有效输出。坚持先读(课文,课外阅读材料),后说(合作探讨如何表演),再演(完成舞台表演)的教学三部曲。 四、教学策略 该板块引导学生进行谈那就行学习,把英语听说读写的训练从课

浅谈高中英语听力教学

浅谈高中英语听力教学 听力是理解和吸收口头信息的一种交际能力,提高听力不仅有利于说、读、写三项技能的发展,更为日常的交际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听力现在已是高考的一个重要考查部分,搞好 英语听力教学,提高学生听力水平,是每一位高中教师都应高度重视的问题。本文结合个人 教学实践,谈谈高中英语听力教学及考试技巧。 一、形成听说氛围,激发听的欲望 听和说联系密切,相辅相成。听是说的基础和前提。说有助于听,又是听的提高。通过说能 检查听的质量,提高听的效果。进行听说训练时,学生的言语活动频率高,大脑中的印象深刻,不易遗忘。凡是能够说出来的东西,听和理解也不难。 在听力训练初期,由于中学生掌握的词汇、语法知识有限,可用重复或模仿的手段进行听说 训练,但应避免那种“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操练。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通过简单模仿、反复练习,能形成一种语言习惯。对于单句和对话,可将录音材料完整地放一遍后,再让学 生听一句重复一句,跟读录音,模仿录音,进一步理解和熟悉所输入的语言信息,逐步适应 英语的快节奏。 训练听力,光听不说不行,既要有语言的“输入”——听,又要有语言的“输出”——口头表达,才能提高听力。长期坚持这样的训练,形成听说氛围,激发学生听的欲望,有助于提高听力。 二、创设语言环境,培养听的习惯 高中英语教材集知识、趣味、实践于一体,有利于创设语言情景。用英语讲课,有利于学生 集中注意力,锻炼其感知能力,培养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一)组织教学 组织课堂教学,应使用相关的课堂用语。例如:“Now, let’s begin our class since everyone is here.”“Today we are going to take up a new lesson.”“I’ll give you five minutes to go through the text and then you’ll give me the general idea of it.”“Please don’t hesitate to ask me questions after class.”“So much for today’s class.”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创造出英语环境,使爱说、善模仿的 学生容易边学边用所听到的语言材料,在不断地运用中得到巩固和提高。 (二)处理课堂情景 课堂上学生常会出现各种非正常情景,如交头接耳,不认真听课,上课时睡觉、吃东西,对 正常的教学活动产生一定干扰。教师正好可利用这些特定的情景用英语组织言语交际活动, 给学生听英语提供机会。例如:“Silence, please. Would you please not talk now?”“Listen to me carefully first. Then I’ll let you have five minutes to talk with each other.” 英语课堂用语结构简单、真实得体,学生容易整句听、整句模仿,易于理解和接受,能在课 堂教学的真实情景中学以致用。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定能养成听的习惯,有利于听力的提高。 三、掌握正确的答题技巧 根据题目对将要听的内容的主题进行预测,预测可能会出现的词汇。 抓主题句及信号词。经过预测后,在听录音的过程中,要注意听材料的首句和信号词。段首 句一般是段落中心思想的主题句,而信号词则体现说话者的思路和语篇的展开方式,关注段 首句和信号词有助于理解整个语篇。信号词可分为:表示转折的but,however等;表顺序的first,second等;表原因和结果的because,as等;表总结的in a word, to conclude等;表 列举的for instance,example等;表强调的indeed,in fact等。

初中英语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英语教学案例分析 7A Unit 1 This Is Me 牛津初中英语具有这样一个主要特点:按照任务型教学来设计语言实践活动。每个单元围绕一个话题。7A第一单元的话题重点就是介绍自己和结交朋友。第一课时是Comic strip & Welcome to the unit.教学对象是初一学生,这是他们进入初中的第一节课。学生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学习英语,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都还可以,对英语学习兴趣也很浓厚,但由于这节课是初中英语的第一节课,因此我们的主要目标是:在初中阶段继续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要让老师和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互相交流,让学生放松,快乐地学习英语。 [案例片段] 案例片段(1):教师轻松活泼的语言在课堂上不仅能消除初一新生的陌生感和紧张感,同时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形成师生互动的良好教学氛围。如这一节课的设计一开始是:老师自我介绍,然后叫同学向老师提问,再请几个活泼的学生自我介绍,带动课堂气氛。我是这样介绍自己的:Hello,everyone,I’m Miss Zhu, I’m your English teacher. I like pop music very much. I like the songs of Liu Ruiying most. 学生们此时就全都面带微笑了。而后,我又叫全班同学问我问题,其中有一个问题是: How old are you? 我立刻回答:Eighteen. 此时全班同学笑出声来,我又说:Of course, That’s my mental age(心理年龄)。同学们哄堂大笑。于是我们在一个轻松幽默的师生互动过程中,开始了我们的课程教学。 案例片段(2):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在信息发达的现在,很多时候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同时辅以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把所有的讲解的内容与学生的思考有机的结合起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求知欲。如,这节课我就做了课件,制作了comic strip的插图,把Eddie与Hobo的对话以动画片的形式用多媒体放映出来,随后我又设置了一个问题:Does Eddie like the e-dog?这个问题书上没用现成答案,学生们要靠自己对这段对话的理解以及对图片的分析后,才能给出答案,这就是一个启发式的并且吸引学生的问题,激发了他们的思考。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学生们对Eddie和 Hobo初步印象,问他们:Do you like Eddie? D you like Hobo?不露痕迹地引起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 [案例分析] 1.快乐的学习英语:如何带领学生快乐的学习英语是所有英语教师共同研讨的问题?快乐的学习英语提倡的是在一种和谐、融洽、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有效地开展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学生个性与创造能力的教育理念。教师应随时注意到学生的情感状态,并且应善于调动学生快乐的情感。比如,教师自己的语

高中英语听力课教案

篇一:高中英语听说课的教学设计 高中英语听说课的教学设计及案例分析[1]陈小萍.巧设教学情境激活高中英语课堂--以一节听说课教 学设计为例[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3,(11):23-26.doi:10.3969/j.issn.1674-5728.2013.11.012. (一)听和说教学内容设计 1.听的教学内容设计:听力教学的内容一般应包括: ⑴语音训练 语音训练包括对听音、重读、意群等的训练,增强学生的语音辨别能力,对于造成听力困难的语音应专项训练。如:bed—bad, ship—sheep, chip—cheap, pin—pen, sit—seat 训练应从词到句,再到文。 ⑵听力技巧训练 听力技巧包括听大意、听具体信息、猜词义、听细节、听隐含之意等。听力教学应包含训练这些技巧的各种听力活动。 ⑶听力理解训练 听力技巧的培养是为理解服务的,除了语音和技巧的训练之外,听力教学更多的应是通过各种活动训练学生句子和语篇的理解能力,使学生的理解由“字面”到“隐含”再到“应用”,理解步步加深。 2.说的教学内容设计:说的教学内容一般应包括: ⑴发音 错误的发音会造成理解困难,甚至使听者无法理解,因此说的教学内容首先应是正确的发音,包括音节、重读、弱读、连读、送气减弱、意群、停顿、语调等。 ⑵语法、词汇 合乎语法的句子才容易理解,用词准确,有助于理解。缺乏必要的词汇常使说话者难以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因此说的教学应包含一定的词汇和语法教学。 ⑶交际功能 通过说的教学,学生应能掌握“问候”“道歉”“抱怨”“邀请”“建议”“致谢”“信息询问”“征求意见”等各种交际功能。 ⑷释疑技巧 mean...?”要求对方解释自己说过的话可以用升调重复对方的话,等等。 ⑸文化知识 交际不仅依赖于语言的准确性,同样依赖于语言的得体性。这就要求,说话者有必要了解一定的文化知识,使自己的语言符合其所适用的文化氛围,符合其所处的语言环境,符合其所担任的角色。 (二)听说课的教学模式 为了更好地上好听说课,我们要掌握听说课的要领: 1) 听前:准备要充分,教师提前预设问题,为听力教学作好充分的铺垫。 ①扫清重要词汇障碍,做好背景知识、初步感知语言知识的导入。 ②利用课本资源进行听力预测:充分利用课本图片,通过听前讨论图片、根据图片回答问题等,培养学生听前看图进行听力预测的 习惯;浏览文字:预习听力的题目、题干,图片、表格、选项、判断正误句子等。 ③教师创造性地使用练习:教师要根据学情及听力难易度,整合教材中的听力题目,做到让学生听有所获。 2) 听中:知识输入要合情、听力操作要合理:

七年级牛津初中英语预备课程教学案

七年级《牛津初中英语预备课程》教学案 Unit 9 Signs 要点直击 1.Don’t play in the street. 不要在街上玩。/Look at the sign ! 看这个标志! 这两个句子叫祈使句,它表示请求、命令等。如:Open the door ,please,请把门打开。Don’ t be late for school again. 上学别再迟到了。 2.Let’s go .让我们走吧! “Let’s do sth..”是表示建议的日常用法。 如:Let’s look at the computer. 我们来看看电脑吧。 L et’s be good friends.让我们成为好朋友吧。 3.Why not ?句型 “W hy not do sth ?”是表示建议做某事,并非表示疑问。 如:Why not go swimming this afternoon ? Why not go to the supermarket? 为什么不去超市呢? 4.bring 与take bring 意为“拿来,带来”;指把某人或事物从一个地方带到说话人所在地来,强调由远而近。take 意为“拿走,带走”,指把某人或某物从说话人所在地带到另一个地方去强调由近而远。如:Don’t forget to bring your book here tomorrow.别忘了明天把你的书带来。 I want to take the newspapers home. 我想把报纸带回家。 5.情态动词must的用法 (1)表示“必须”或“应当” I must see her and thank her. 我得见见她向她道谢 We must look first when we across the road.过马路时,我们应该先看看。 (2)must not 表示禁止,相当于“不允许,不应该” You mustn’t be late for school. 你不允许上学迟到。 You mustn’t tell him about it.你一定不要把这件事告诉他。 6.on the right 在右边 7.look right 向前看 8.the right place 合适的地方 9.park 的用法 (1)park(n.)公园 We are in ABC Park. 我们在ABC公园里。 (2)park (v.) 停(车等)于 Where can we park the car?我们可以在哪里停车? She can park her bike in front of the supermarket.她可以把自行车停放在超市的前面。10.She must look up and down first.首先她得前后看看。 first(adv.)首先,最初,第一 I must finish this work first.我必须先完成这件工作。 11.情态动词can 的用法 (1)表示能力 Can you speak English? 你会说英语吗? Peter can answer the question.彼得能回答这个问题。 The boy can’t swim.这个男孩不会游泳。 (2)表示许可:can’t 表示“不准”。

初中英语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英语教学案例分析新目标七年级上册 Unit1 What's this in English? 中心中学 年月

初中英语教学案例分析 新目标七年级上册 Unit1 What's this in English? [案例背景] 本单元主要教学一些物品的名称,如:学习用品,服装,水果,家具等等。要求学生能熟练的用下列句型进行交流。 A: What’s this in English? B: It’s a pen. A: Spell it, please. B: P_E_N, pen. 本单元是七年级上册正式单元第一单元,位于26个字母学习完之后,字母的认读,单词的拼写,以及单词的读音也是本课的重点之一。 在课堂设计的过程中,考虑到这节课的具体情况:位于第一单元,单词量较少,句型相对简单,绝大多数学生都已在小学学过该句型,但是,由于所教班级的学生来自六个不同的乡村小学,英语基础较差,水平参差不齐,虽然他们在小学已经学过这部分内容,但是小学英语和初中英语的要求是不同的,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还没有达到初中水平。鉴于以上原因,我认为做为第一单元来说,激发、调动学生兴趣是关键,让学生人人都动起来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尝试着在任务型的活动中让学生自己教会自己的方法来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完成这节课的教学。教学过程中,结合我校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我设计了学生动手绘画比赛,小组问答学习,组内调查统计等几个环节,环环相扣,由浅入深,逐步推进,让学生在参与各项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自然而然地学到了新知识。课堂实践证明,这样的安排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优点,不仅调动了已经掌握了这部分知识的同学,让他们尝到了为人师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与此同时,还让那些不会的同学有了更强烈的学习欲望,更多的学习机会,消除了师生之间的隔阂,让他们从自己的同学中学习,他们感到自然,易于接受。达到了“兵教兵”的目的,这也不失为本节课的一大闪光点。 [案例描述]

浅析高中英语听力教学

浅析高中英语听力教学 发表时间:2013-04-19T09:30:52.903Z 来源:《教师教育研究(教学版)》2013年3月供稿作者:李玉海[导读]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重点是通过课文的整体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笔头运用语言的能力。李玉海河南省卫辉市第一中学 摘要:语言学家弗里斯曾说:“学生学会说英语的前提是听。”亚历山大也指出:“掌握一种语言,首先是听,听懂的比重占90%。听懂你才能觉得舒服,听不懂你就觉得不自在。”听力是识别和理解别人说话的能力,是获得语言信息及语言感受的主要途径。在英语学习乃至人类交往活动中,听是最基本的形式,是提高理解口头信息能力和其他技能的重要途径。关键词:高中英语、英语听力、教学听力作为英语学习者所要掌握的四项基本技能之一,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英语学习的难点,在英语学习中也容易被忽视。学生认为反正自己不出国,以后也不学英语专业,听力好坏无所谓。但随着高考英语听力的增加,学生认识到了听力的重要性。学生想抓听力,却不知从何下手,有的每天都在听英语,但考试时仍然失分较多,因此对听力越听越没信心,越听越怕。所以老师在平时训练中应加强对学生听力技巧的训练。本文想谈谈自己在听力教学中的一些感受。 一、规范高中英语课堂听力教学 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重点是通过课文的整体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笔头运用语言的能力。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的从“听”入手进入实质性教学。无疑是进行听力教学最为通常且行之有效的训练手段。模仿性训练:让学生听录音带进行规范性模仿,接触标准规范性的语音语调,力求有一个较好的语音基础。掌握好单词发音、多音节词重读音节、英美语在发音上的区别指导性训练:指导学生听课文录音带,在听音过程中完成对课文大意整体的初步理解。理解性训练:用英语解释生词是英语课堂教学的一项基本原则,教师可根据课文的积极词汇常用用法,既可录音播放,也可口头表达或伴随形体语言,让学生根据所听到的英语释意做出回答或猜测。英语解释一般是浅显易懂的语言或同义词,对学生来说应无太大的理解障碍。细节性训练:根据课文中的重点句式、难点或理解测试的需要,可录音播放,借助于板书或其他电教媒体,指导学生逐渐深入进行听力训练。记忆性训练:英语学习中的重要过程是识记。课文材料在较熟悉的情况下,反复跟读,印象深,记忆牢、语感强、提高快、效果好,是提高听力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从“听”进去到“读”出来,目的是培养学生有意识地去捕捉语言信息。运用“跟读”形式,学生需要全力集中注意力,就有一个吸收(听清楚)――储存(记忆语句、语音语调轻重缓急的体现)――反馈(准确完整地背诵)这一过程,整个过程集理解、记忆、表达于一体,是一次高质量的输出。许多专家学者及老师给予“跟读”形式以较高的评价,只是中学英语听力教学对此一直是一个误区。 二、高中英语听力教学改革建议 首先营造听力氛围。英语教师应当在课堂上尽量用英语来跟学生交流,语速不要快,让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多感触英语环境、感受到英语语言环境的刺激,以此来锻炼学生的感知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如果有条件,也能在听的过程中,设立情景,使听力教学交际化、实用化。其次让学生扩大词汇量,强化语音教学。在听力教学中,教师应尽量让学生跟着录音读,体会英语的音、调、重读、弱读等。再次精择听力材料。所选的听力材料应与教科书内容进行融合,内容要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材料选择先易后难,慢慢激发学生主动去听英语。此外,教师可利用便捷的网络资源,下载一些英文的影片和音乐供学生使用,迎合学生的爱好。让他们从欣赏影片和音乐中,学习相关文化背景知识,达到促进听力能力的效果。 三、问答结合,强化听力训练 交流是互动的,是双方共同参与的结果。但是,对部分初中学生而言,时常会因为种种心理压力,而导致他们在实际的口语对话中,出现“相对无语”的局面。因此,教师如果在教学中,能够注重教学技巧的运用,则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如教师可以采用问答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一问一答中,或者在师生的一问一答中,完成预定的对话内容。当然,在教学环节,教师的问题应该是日常化的,通过日常化的教学,让学生针对问题展开口语练习。学生会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相应的回答,而此时学生的口语能力也就得到了相应的训练。当然,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问自答的方式,在实际的口语练习中进行练习。教师不仅坚持用英语组织教学,而且力图使自己的语音语调准确规范,富有表现力。学生提问或回答教师的问题也尽可能地使用英语。新课文讲完后,要求学生背诵课文,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归纳大意进行复述或表演出课文内容。这种形式是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能力的最佳方式。课文教学还可坚持听写训练,听写的内容可以是课文中的单词,短语,句子或课文缩写。这也是强化听力训练。 总之,学生听力技能的形成是一个缓慢、循序渐进的过程,高中英语听力教学要结合学生实际,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同时,要将听、说、读、写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良性循环的教学体系。通过让学生在听力训练中获得新的知识和全新的感受,使他们对听力产生兴趣,以达到听力训练的最佳教学效果。

(完整word版)牛津初中英语教学案例精选一

《牛津初中英语》教学案例一年级:初一学科:英语学校:南京市第十二中学执教:潘洁Unit 4 Comic strip & welcome to the unit Teaching aims: 1. Introducing names of interesting facts and strange things. 2. Discussing something unusual and express the feeling. Teaching aids: Multimedia Teaching methods: 1.Asking and answering. 2. Listening and reading. 3. Free talk 4. Imagination.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 Lead-in 1.Show some pictures and ask: How do you feel when you see these pictures? Look at the man, he has a long mustache. Isn't he amazing? If you meet a man like this on a bus. How do you feel? Strange And this pig, look carefully, What’s it made of? It’s made of orange peel. Isn’t it wonderful? What is he doing? He is playing a yo-yo. I think he is very clever. Isn’t it great? This dog is lazy, it is sleeping, and it is dreaming of eating. Isn’t it funny? And these babies are in the pumpkins. Aren’t they interesting? Lovely? 2.Read these words. (interesting, funny, wonderful, amazing, great, strange, lovely) 策略:精心选择六幅图片,包含生活中、自然界一些稀奇古怪的人,动物或现象。在提问过程中,有意识地用amazing, strange, wonderful, great, funny, interesting, lovely回答问题,使学生对本课的重点词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通过展示六幅图片,引起学生兴趣,帮助学生初步感知本课的主题,amazing things. Step 2 Presentation Show the pictures about lighting, rocket, sneezing, elephant, goldfish, tortoise, giraffe and the tallest man, talk about each picture . 1.Who is he? Yao Ming. How tall is he? Do you know the tallest man in the world? He was from the USA, he was about 2.72 m tall. He died in 1940. What a pity!

高中英语教学案例设计

高中英语教学案例设计 一、学生分析 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能力比初中阶段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渐渐形成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需要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他们学习英语方法由死记硬背转型向理解型并应用到交际上,他们有自己的学习技能和策略,学会把语言学习与现实生活和兴趣联系起来。通过任务型课堂活动和学习,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得到加强,不再认为英语的课堂学习很枯燥,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成为课堂的主体,同时也加强了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这一课是本单元第一个课时。由于这课出现的生词比较多,在课前教他们读了一下。在备这一课时,发现它的有关宇宙的知识很专业,起初比较担心,但是得知高一的学生地理课上已经学习了相应的部分知识,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这样在处理的时候就注意到详略的问题,我觉得在今后也必须对学生的知识结构有所把握,这样才会更好地抓住要点和难点。 三、教学目标 本课为阅读课型,主要介绍有关太空知识和人类起源。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宇宙的形成,和人类的形成。课文内容用不同的形式来让学生自己归纳,提高阅读技能。由于这课讲述有点抽象,需要足够的图片,方便

理解并形成感性认识。本课目的要使学生了解宇宙形成和人类起源,培养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看图片引入宇宙形成这一话题。 2.从网上下载一些宇宙空间图并展示给学生看,弄清楚星际空间的划分,给学生以感官上的刺激,而且有利于帮助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一些生词用板书) 3.学生阅读课文后完成精读练习。 4.两人围绕人类起源进行讨论。 5.语言学习--难句解释。 6.小结文章,一是找关键线索,二是写作手法。 7.小组讨论,包括复述课文,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以及学生总结自己通过本课学习学到了什么(达到教学目标--形成保护环境意识)。 四、教学策略 环环相扣,设计紧凑。先利用录音和图片引起兴趣,然后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文章,通过回答问题掌握细节,知道宇宙形成的过程,再从整体上把握它的结构、特色,学习用英语归纳以及复述,最后自己去小结

牛津初中英语教学设计AUnitReadingThestoryofXiWang

Teaching design――The story of Xi Wang This teaching design is made up of 6 parts, including analysis of teaching material, analysis of students, teaching objectives ,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theories and procedures. Analysis of teaching material This article, the story of Xi Wang , is from the reading part of Unit 5, 8A, Fun with English. The topic, wild animals, accords with the cognitive ability and lives of students. This course requires that students read a passage about lives of giant pandas. By learning it, students can know the growing process of pandas and develop the awareness of protecting wild animals by exploring the dangers giant pandas face. Analysis of students The target students are in level 4, they have certain reading ability. Their listening and speaking ability are enhanced in a certain degree. They have learning consciousness. With regard to the condition above, I will train their reading ability further and develop their comprehensive language skills by listening, reading, speaking and writing activities. Teaching objectives Students are able to (1) get to know some basic information of Xi Wang. (2) be familiar with and identify the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serious, none, mainly, be born, in the beginning, take action, look like, eat bamboo, live on, face serious problems, in the wild, in danger, right away. (3)improve reading ability by training skimming and scanning. (4) raise awareness of protecting wild animals by knowing the truth that many wild animals are in danger. Teaching methods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and the guided-discovery metho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