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二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全册综合测试试题(含答案解析)

苏教版高二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全册综合测试试题(含答案解析)
苏教版高二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全册综合测试试题(含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

苏教版高二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全册综合测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每小题3.0分,共45分)

1.某元素的最高正价与负价的代数和为2,则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A. 4

B. 5

C. 6

D. 7

2.两种金属A和B,已知A,B常温下为固态,且A,B属于质软的轻金属,由A,B熔合而成的合金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有()

A.导电、导热、延展性较纯A或纯B金属强

B.常温下为液态

C.硬度较大,可制造飞机

D.有固定的熔点和沸点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以非极性键结合起来的双原子分子一定是非极性分子

B.以极性键结合起来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

C.非极性分子只能是双原子单质分子

D.非极性分子中,一定含有非极性共价键

4.N2的结构可以表示为,CO的结构可以表示为,其中椭圆框表示π键,下列说法不

正确的是()

A. N2分子与CO分子中都含有三键

B. N2分子与CO分子中π键并不完全相同

C. N2分子与CO分子互为等电子体

D. N2分子与CO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5.电子数相等的粒子叫做等电子体,下列各组粒子属于等电子体的是()

A. CH4和NH3

B. CO和CO2

C. NO和NO2

D. CO2和SO2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ⅠA族元素的金属性比ⅡA族元素的金属性强

B.ⅥA族元素的氢化物中,稳定性最好的其沸点也最高

C.同周期非金属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

D.第三周期元素的离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

7.下列关于金属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金属键是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间的强烈相互作用,不是一种电性作用

B.金属键可以看作是许多原子共用许多电子所形成的强烈的相互作用,所以与共价键类似,也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C.金属键是带异性电荷的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间的相互作用,故金属键有饱和性和方向性

D.构成金属键的自由电子在整个金属内部的三维空间中做自由运动

8.以下表示氦原子结构的化学用语中,对电子运动状态描述最详尽的是()

A..

B.

C. 1s2

D.

9.下列各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A.形成配位键的条件是一方有空轨道另一方有孤电子对

B.配位键是一种特殊的共价键

C. NH4NO3、H2SO4都含有配位键

D.共价键的形成条件是成键原子必须有未成对电子

10.外围电子构型为4f75d16s2的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应是()

A.第四周期第ⅦB族

B.第五周期第ⅢB族

C.第六周期第ⅦB族

D. .第六周期第ⅢB族

11.下列表示氮原子结构的化学用语中,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描述正确且能据此确定电子能级的是()

A.

B.

C. 1s22s22p3

D.

12.实验测得BH3为平面三角形(键角均为120°),NH3为三角锥型(键角为107.3°),已知电子数相同的微粒具有相似的结构。由此推断:①甲基,②甲基碳正离子(CH),③甲基碳负离子(CH)的键角相对大小顺序为()

A.②>①>③

B.①>②>③

C.③>①>②

D.①=②=③

13.国际无机化学命名委员会在1989年做出决定:把长式周期表原先的主、副族及族序号取消,从左到右改为第1~18列,碱金属为第1列,稀有气体为第18列,按这个规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第15列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为R2O5

B.第2列元素中肯定没有非金属元素

C.第17列元素的第一种元素无含氧酸

D.第16、17列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

14.金晶体的晶胞为面心立方堆积,如图所示。设金原子的直径为d,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在立方体的各个面的对角线上,3个金原子彼此两两相切,M表示金的摩尔质量。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金晶体每个晶胞中含有4个金原子

B.金属键无方向性,金属原子尽可能采取密堆积

C.一个晶胞的体积是16d3

D.金晶体的密度是

15.仅由下列各组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不可能形成离子晶体的是()

A. H、O、S

B. Na、H、O

C. K、Cl、O

D. H、N、Cl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11.0分,共55分)

16.Q、R、X、Y、Z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已知:

①Z的原子序数为29,其余的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

②Y原子价电子(外围电子)排布为ms n mp n;

③R原子核外L层电子数为奇数;

④Q、X原子p轨道的电子数分别为2和4;

请回答下列问题:

(1)Z2+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

(2)Q、R、Y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数值由小至大的顺序为________(用元素符号作答)。

(3)Q的一种氢化物相对分子质量为26,其分子中σ键与π键的键数之比为________。

(4)五种元素中,电负性最大与最小的两种非金属元素形成的晶体属于________(填晶体类型)。17.元素周期表的形式多种多样,下图是扇形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1~36号元素),对比中学常见元素周期表思考扇形元素周期表的填充规律,并回答下列问题:

(1)若①―⑩分别代表十种元素,则⑩代表的元素处于常见周期表的位置是。

(2)⑥⑦为生活中两种常见的金属,其熔点MP(⑥)MP(⑦)(填“>”、“<”或“=”);比较元素⑧⑨对应的常见单质氧化性的强弱,并用化学反应方程式阐明之。

(3)写出一种由①④⑤三种元素形成的常见无机化合物(填化学式),该物质溶于水后对水的电离起作用(填“抑制”、“促进”或“不影响”),其原因是:。

(4)①③⑤三种元素形成的18电子结构化合物是近年来燃料电池研究领域的新宠,写出用它作燃料,②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作为电解质的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

(5)用电子式表示④的一种10电子结构氢化物的形成过程。

18.A,B,C,D,E,F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的主族元素。已知A,C,F三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共有11个电子,且这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之间两两皆能反应,均生成盐和水;D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4;E元素原子次外层电子数比最外层电子数多3。

(1)写出下列元素的符号:A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2)B的单质在F的单质中反应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C两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19.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元素A、B、C、D分别处于第一至第四周期,其中,A原子核是一个质子;B原子核外电子有6种不同的运动状态,B与C可形成正四面体型分子,D原子外围电子排布为3d104s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四种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第一电离能最小的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

(2)C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B核外未成对电子数为________;

(3)D元素能形成+1、+2两种价态的离子,从其核外电子排布情况分析,较稳定的离子是________。

20.有A,B,C,D,E五种元素,它们可能是原子或离子,且为短周期元素,A与B可形成BA型化合物,且A元素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金属B的原子核内质子数比它前一周期同主族元素原子的质子数多8个;C元素有三种同位素C1、C2、C3,自然界里含量最多的是C1,C3原子的质量数是C1的3倍,C2原子的质量数是C1的2倍。D的气态氢化物水溶液显碱性,而其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为强酸,E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4个。

(1)写出各元素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C________________,D______,E________。

(2)各粒子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C1、C2、C3粒子的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E粒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_,E的氢化物的分子式______________。

(5)写出A的单质、B的单质分别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反应后生成的溶液混合,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依据最高正价+|负价|=8,依题意有最高正价-|负价|=2,解得最高正价为5。

2.【答案】D

【解析】合金为混合物,通常无固定组成,因此熔、沸点通常不固定;金属形成合金的熔点比各组成合金的金属单质低,如Na、K常温下为固体,而Na—K合金常温下为液态,轻金属Mg—Al 合金的硬度比Mg、Al高。

3.【答案】A

【解析】可用反例法通过具体的实例判断正误。A项是正确的,如O2、H2、N2等;B项错误,以极性键结合起来的分子不一定是极性分子,若分子的构型对称,正负电荷重心重合,就是非极性分子,如CH4,CO2,CCl2,CS2等;C项错误,非极性分子也可以是化合物,如C2H4,CCl4等;D项错误,非极性分子中不一定含有非极性键,如CH4,CO2。

4.【答案】D

【解析】从图示看出,N2分子和CO分子中均含有一个σ键和两个π键,故二者均含有三键,A正确;N2分子中的π键是由每个N原子各提供两个p电子以“肩并肩”的方式重叠形成,而CO分子中的一个π键是由氧原子单方面提供电子而形成的,B正确;N2与CO的原子总数和价电子总数均相同,互为等电子体,它们的化学结构相似,化学性质相似,但并不完全相同,C正确,D错。

5.【答案】A

【解析】A,CH4的质子数为6+1×4=10,NH3的质子数为7+1×3=10,分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所以两者的电子数相等,都是10个,属于等电子体,故A正确;

B,CO的质子数为6+8=14,CO2的质子数为6+8×2=22,分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所以两者的电子数不相等,不是等电子体,故B错误;

C,NO的质子数为7+8=15,NO2的质子数为7+8×2=23,分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所以两者的电子数不相等,不是等电子体,故C错误;

D,CO2的质子数为6+8×2=22,SO2的质子数为16+8×2=32,分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所以两者的电子数不相等,不是等电子体,故D错误;

6.【答案】B

【解析】同周期ⅠA族元素金属性比ⅡA族元素强,但不同周期比较,如Na(ⅠA)、Ca(ⅡA),前者金属性较弱;ⅥA族元素的氢化物中稳定性最好的是H2O,因分子间存在氢键,其沸点也最高;同周期非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但低价态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不一定如此,如H2SO4的酸性比HClO强;第三周期元素离子半径大小顺序为:P3->S2->Cl->Na +>Mg2+>Al3+。

7.【答案】D

【解析】从基本构成微粒的性质看,金属键与离子键的实质类似,都属于电性

作用,特征都是无方向性和饱和性,自由电子是由金属原子提供的,并且在

整个金属内部的三维空间内运动,为整个金属的所有阳离子所共有,从这个

角度看,金属键与共价键有类似之处,但两者又有明显的不同,如金属键无

方向性和饱和性。

8.【答案】D

【解析】A项只能表示最外层电子数;B项只表示核外的电子分层排布情况;C项具体到各电子层的电子数;而D项包含了电子层数、轨道类型以及轨道内电子的自旋方向,故该项正确。

9.【答案】D

【解析】配位键是成键的两个原子一方提供孤电子对,另一方提供空轨道而形成的共价键,可见成键双方都不存在未成对电子,故A,B对,D错;NH4NO3、H2SO4中的NH、SO含有配位键,故C对。

10.【答案】D

【解析】最大能层数为6,所以在第六周期。由5d16s2知在第ⅢB族。

11.【答案】C

【解析】A.是N原子的电子式,只能看出在原子核外各个电子层上含有的电子数的多少,不能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状态,故A错误;

B.是N原子的电子式,可以得到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有5个电子,不能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状态,故B错误;

C.是N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不仅知道原子核外有几个电子层,还知道各个电子层上有几个电子亚层,及核外电子运动状态,故C正确;

D.D是N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但原子核外的电子总是尽可能的成单排列,即在2p的三个轨道上各有一个电子存在,这样的排布使原子的能量最低,故D错误.

12.【答案】A

【解析】①甲基(—CH3)含有3个σ键,1个孤电子,碳原子杂化方式是sp3,为三角锥型结构,由于孤电子的影响小于孤电子对,故键角大于107.3°小于120°;

②碳正离子(CH)含有3个σ键,没有孤电子对,碳原子杂化方式是sp2,为平面三角形结构,键角为120°;

③碳负离子(CH)含有3个σ键,1对孤电子对,碳原子杂化方式是sp3,为三角锥型结构,键角为107.3°,故选A。

13.【答案】D

【解析】第15列为ⅤA族,最高价为+5,A正确;第2列包括Be、Mg、Ca、Sr、Ba,全为金属,B正确;第17列为ⅦA族,第一种元素为F,无含氧酸,C正确;第16列为ⅥA族,Po是金属元素,第17列为ⅦA族,全部为非金属元素,所以,D说法不正确。

14.【答案】C

【解析】因为是面心立方最密堆积,故每个晶胞中含有金原子数为8×+6×=4,A项正确;金属键无方向性,金属原子尽可能采取密堆积,B项正确;因为立方体的各个面的对角线上,3个金原子彼此两两相切,则该立方体的棱长为d,体积为2d3,C项错误;金晶体的密度ρ=

=,D项正确。

15.【答案】A

【解析】强碱、活泼金属氧化物、绝大多数盐等是离子晶体。B项如NaOH、C项如KClO、D项如NH4Cl。

16.【答案】(1)1s22s22p63s23p63d9(2)Si

【解析】Z原子序数为29,则Z是Cu。Y原子价电子排布为ms n mp n,则n为2,Y是ⅣA族短周期元素,且Q、R、X、Y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由③知R、Q在第二周期,由④知Q为C,X在ⅥA族,原子序数X

17.【答案】(1)第四周期第VIII族

(2)<氯气的氧化性大于硫单质,Cl2+H2S === 2HCl+S↓能够自发进行(其他合理答案同样给分)

(3)HNO3抑制硝酸电离产生H+,抑制水的电离或:HNO2)抑制 HNO2电离产生H+,抑制水的电离或:NH3·H2O 抑制NH3·H2O电离产生OH-,抑制水的电离或:NH4NO3促进NH4NO3电离产生的NH4+与水电离出的OH-结合生成NH3·H2O

(4)CH3OH-6e-+8OH-=== CO32-+6H2O

(5)

【解析】结合扇形周期表和问题,容易确定1、2、3、4为周期数,一、二、三……表示长式周期表中从左到右的列序。探索出这个规律问题就容易解决。⑩代表的元素为铁元素,⑥⑦分别代表镁、铝元素,⑧⑨分别代表硫、氯元素,①③⑤分别代表氢、碳、氧元素,②④分别代表钠、氮元素。氢碳氧三种元素形成的18电子化合物为甲醇,在甲醇燃料碱性电池中,甲醇在负极失去电子,生成的二氧化碳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碳酸根离子。④的一种10电子结构氢化物即为氨气。18.【答案】(1)Na Si P

(2)产生白色的烟Mg+Cl2MgCl2

(3)OH-+Al(OH)3===AlO+2H2O

【解析】根据各种元素均为短周期的主族元素,A,C,F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之间两两皆能反应生成盐和水,可推知其中有一种元素为铝。因A,B,C,D,E,F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故只能是C为铝元素,A为钠元素,B为镁元素。再据A,C,F三种元素的最外层共有11个电子,可求得F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F为氯元素。D和E的原子序数应介于13和17之间,依据D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4,E元素原子次外层电子数比最外层电子数多3,

可推知D为硅元素,E为磷元素。

19.【答案】(1)Cl Cu(2)3s23p52(3)Cu+

【解析】由已知得A是H元素(第一周期),B是碳元素(第二周期),C应是第三周期的Cl元素,D是Cu元素(第四周期)。

(1)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大;金属性越强,第一电离能越小。

(2)C为氯元素,外围电子排布为3s23p5,B为碳元素,最外层电子排布为2s22p2,未成对电子数为2。

(3)Cu+核外3d轨道全充满,较稳定。

20.【答案】(1)氟钠氢氮氧

(2)F:1s22s22p5Na:1s22s22p63s1H:1s1

N:1s22s22p3O:1s22s22p4

(3)H H(D)H(T)

(4)H2O,H2O2

(5)2F2+2H2O===4HF+O2↑

2Na+2H2O===2NaOH+H2↑

OH-+HF===F-+H2O

【解析】写Na与H2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时,Na、H2O、H2均需保留化学式,NaOH是强碱,要改写成离子形式。

高中化学选修3第一章练习题

选三第一章练习题 1.下列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中,由主族元素和副族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 ) A.半导体材料砷化镓 B.吸氢材料镧镍合金 C.透明陶瓷材料硒化锌 D.超导材K3C60 2、某元素原子的核外有四个能层,最外能层有1个电子,该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可能为() A. 24 B. 18 C. 19 D. 29 3.有关核外电子运动规律的描述错误的是() A.核外电子质量很小,在原子核外作高速运动 B.核外电子的运动规律与普通物体不同,不能用牛顿运动定律来解释 C.在电子云示意图中,通常用小黑点来表示电子绕核作高速圆周运动 D.在电子云示意图中,小黑点密表示电子在核外空间单位体积内电子出现的机会多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因为p轨道是“8”字形的,所以p的电子走“8”字形 B. K能级有3S,3P,3d,3f四个轨道 C. 氢原子只有一个电子,故氢原子只有一个轨道 D. 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5、同主族两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的差值可能是() A. 6 B. 12 C. 26 D. 30 6、已知R为ⅡA族元素,L为ⅢA族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分别为m和n,且R、L为同一周期元素,下列关系式错误的是() A. n=m+1 B. n=m+10 C. n=m+11 D. n=m+25 7、X、Y、Z三种元素的原子,其最外层电子排布分别为nS1、3S23P1和2S22P4,由这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为() A. XYZ2 B. X2YZ3 C. X2YZ2 D. XYZ3 8.气态中性基态原子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发生如下变化,吸收能量最多的是( ) A.1s22s22p63s23p2→1s22s22p63s23p1 B.1s22s22p63s23p3→1s22s22p63s23p2 C.1s22s22p63s23p4→1s22s22p63s23p3 D.1s22s22p63s23p64s24p2→1s22s22p63s23p64s24p1 9.A、B属于短周期中不同主族的元素,A、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中,成对电子和未成对电子占据的轨道数相等,若A元素的原子序数为a,则B元素的原子序数可能为() ①a-4②a-5③a+3 ④a+4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10.下列电子排布图中能正确表示某元素原子的最低能量状态的是(D) 11.下列各组表述中,两个微粒不属于同种元素原子的是() A.3p能级有一个空轨道的基态原子和核外电子的排布为1s22s22p63s23p2的原子 B.2p能级无空轨道,且有一个未成对电子的基态原子和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为2s22p5的原子 C.M层全充满而N层为4s2的原子和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4s2的原子

高二化学选修五有机化学方程式(全)

高二化学选修五有机化学方程式 一.甲烷的反应 1、(氧化反应) 2、(取代反应) (取代反应) (取代反应) (取代反应) 3、(分解反应) 二.乙烯的实验室制法 (消去反应)乙烯的反应 1 、(加成反应) 2 、(加成反应) 3 、(加成反应) 4 、(氧化反应) 5 、(加成反应) 6*、(氧化反应) 7 、(聚乙烯)(加聚反应) 三.烯烃的反应1 、(聚丙烯)(加聚反应) 2 、(1,2加成) 3 、(1,4加成) 四.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水解反应) 乙炔的反应 1、(氧化反应) 2 、(加成反应) 3、(加成反应) 4、(加成反应) 5、(加成反应) 6*、(加成反应) 五.苯及其同系物的反应 1 、(取代反应) 2、(硝基苯)(取代反应)

3 、(苯磺酸)(取代反应) 4 、(环己烷)(加成反应) 5 、(取代反应) 六.卤代烃的反应 1 、(取代反应) 2 、(取代反应) 3 、(消去反应) 4、(加成反应) 5 、(聚氯乙烯)(加聚反应) 七.乙醇的反应 1 、(氧化反应) 2 、(置换反应) 3 、(氧化反应) 4 、(氧化反应) 5 、(取代反应) 6 、(消去反应) 7 、(取代反应) 8 、(酯化反应) 八.苯酚的反应 1、(置换反应) 2、(复分解反应) 3、(复分解反应) 4、(取代反应) 5、(取代反应) 6、(酚醛树脂)(缩聚反应) 详解: ,苯酚钠与二氧化碳水溶液反应,无论二 氧化碳是否过量,都生成苯酚和碳酸氢钠。

九.乙醛的反应 1 、(加成反应、还原反应) 2 、(氧化反应) 3 、+++(银镜反应) (+ ++ +++) 4 、+ ++ +(氧化反应) 详解: 十.甲醛的反应 1 、(还原反应) 2、+ +++(氧化反应) 3、+ +++(氧化反 应) 4 、+ +++(氧化反应) 5 、+ +++(氧化反应) 十一.乙酸的反应 1 、 +2Na= + 2 、+ =+ +; 3 、(乙酸乙酯)(酯化反应) 4、(乙酸甲酯)(酯化反应) 5 、(酯化反应) 6 、(酯化反应) 十二.甲酸的反应 1、 () 2、 ++ 3、+ +++ 4、+ +++ 5、 6、 ++(酯化反应) 十三.高级脂肪酸的反应 1 、(酯化反应)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 二、复习要点 1、原子结构 2、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3、共价键 4、分子的空间构型 5、分子的性质 6、晶体的结构和性质 (一)原子结构 1、能层和能级 (1)能层和能级的划分 ①在同一个原子中,离核越近能层能量越低。 ②同一个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s、p、d、f,能量由低到高依次为s、p、d、f。 ③任一能层,能级数等于能层序数。 ④s、p、d、f……可容纳的电子数依次是1、3、5、7……的两倍。 ⑤能层不同能级相同,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相同。 (2)能层、能级、原子轨道之间的关系 每能层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2n2(n:能层的序数)。 2、构造原理 (1)构造原理是电子排入轨道的顺序,构造原理揭示了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 (2)构造原理是书写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的依据,也是绘制基态原子轨道表示式的主要依据之一。

(3)不同能层的能级有交错现象,如E(3d)>E(4s)、E(4d)>E(5s)、E(5d)>E(6s)、E(6d)>E(7s)、E(4f)>E(5p)、E(4f)>E(6s)等。原子轨道的能量关系是:ns<(n-2)f <(n-1)d <np (4)能级组序数对应着元素周期表的周期序数,能级组原子轨道所容纳电子数目对应着每个周期的元素数目。 根据构造原理,在多电子原子的电子排布中:各能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 ;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次外层不超过18个电子;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电子。 (5)基态和激发态 ①基态:最低能量状态。处于最低能量状态的原子称为基态原子。 ②激发态:较高能量状态(相对基态而言)。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跃迁至较高能级时的状态。处于激发态的原子称为激发态原子。 ③原子光谱: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电子跃迁时会吸收(基态→激发态)和放出(激发态→较低激发态或基态)不同的能量(主要是光能),产生不同的光谱——原子光谱(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利用光谱分析可以发现新元素或利用特征谱线鉴定元素。 3、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1)电子云:电子在核外空间做高速运动,没有确定的轨道。因此,人们用“电子云”模型来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电子云”描述了电子在原子核外出现的概率密度分布,是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形象化描述。 (2)原子轨道:不同能级上的电子出现概率约为90%的电子云空间轮廓图称为原子轨道。s电子的原子轨道呈球形对称,ns能级各有1个原子轨道;p电子的原子轨道呈纺锤形,n p能级各有3个原子轨道,相互垂直(用p x、p y、p z表示);n d能级各有5个原子轨道;n f能级各有7个原子轨道。 4、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能量最低原理:在基态原子里,电子优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能级里,然后排布在能量逐渐升高的能级里。 (2)泡利原理:1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且自旋方向相反。 (3)洪特规则: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各个轨道时,优先占据不同的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 (4)洪特规则的特例:电子排布在p、d、f等能级时,当其处于全空、半充满或全充满时,即p0、d0、f0、p3、d5、f7、p6、d10、f14,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最稳定。 能量最低原理表述的是“整个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而不是说电子填充到能量最低的轨道中去,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都使“整个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 电子数 (5)(n-1)d能级上电子数等于10时,副族元素的族序数=n s能级电子数 (二)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由原子结构决定:原子核外的能层数决定元素所在的周期,原子的价电子总数决定元素所在的族。 (1)原子的电子层构型和周期的划分 周期是指能层(电子层)相同,按照最高能级组电子数依次增多的顺序排列的一行元素。即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横行为一个周期,周期表共有七个周期。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除稀有气体外),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2)原子的电子构型和族的划分 族是指价电子数相同(外围电子排布相同),按照电子层数依次增加的顺序排列的一列元素。即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列为一个族(第Ⅷ族除外)。共有十八个列,十六个族。同主族周期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3)原子的电子构型和元素的分区 按电子排布可把周期表里的元素划分成5个区,分别为s区、p区、d区、f区和ds区,除ds区外,区的名称来自按构造原理最后填入电子的能级的符号。 2、元素周期律

高中化学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1、电子云:用小黑点的疏密来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机会大小所得的图形叫电子云图。离核越近,电子出现的机会大,电子云密度越大;离核越远,电子出现的机会小,电子云密度越小。 2、电子层(能层):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和主要运动区域的不同,核外电子分别处于不同的电子层.原子由里向外对应的电子层符号分别为K、L、M、N、O、P、Q. 3、原子轨道(能级即亚层):处于同一电子层的原子核外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上运动,分别用s、p、d、f表示不同形状的轨道,s轨道呈球形、p轨道呈纺锤形,d轨道和f轨道较复杂.各轨道的伸展方向个数依次为1、3、5、7。 4、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可以用电子层、原子轨道(亚层)和自旋方向来进行描述.在含有多个核外电子的原子中,不存在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 5、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 (1)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先占据能量低的轨道,再依次进入能量高的轨道;

(2)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最多容纳两个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3)洪特规则: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 洪特规则的特例:在等价轨道的全充满(p6、d10、f14)、半充满(p3、d5、f7)、全空时(p0、d0、f0)的状态,具有较低的能量和较大的稳定性.如24Cr [Ar]3d54s1、29Cu [Ar]3d104s1 6、根据构造原理,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图⑴箭头所示的顺序。 根据构造原理,可以将各能级按能量的差异分成能级组如图⑵所示,由下而上表示七个能级组,其能量依次升高;在同一能级组内,从左到右能量依次升高。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按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依次排布。 7、第一电离能: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1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常用符号I1表示,单位为kJ/mol。 (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 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重复出现从ns1到 ns2np6的周期性变化.

2017-2018学年苏教版高二化学选修5专题一第二节基础题(word有答案)

2019-2019 学年苏教版高二化学选修5 专题一第二节基础题一.选择题(共20 小题) 1.能够测定分子结构和化学键的方法是() ①质谱②红外光谱③紫外光谱④核磁共振谱. A.①②B.③④C.②D.①④ 2.某气态烃1mol 与2mol HCl 发生加成反应,所得的加成产物1mol 又能与8mol Cl2 反应,最后得到一种只含碳、氯两种元素的化合物.则气态烃为()A.丙炔B.1﹣丁炔C.丁烯D.苯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①CH3﹣CH=CH2 和CH2=CH2 的最简式相同 ②CH≡CH 和C6H6 含碳量相同 ③丁二烯和丁烯为同系物 ④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的沸点逐渐变低 ⑤标准状况下,11.2L 的戊烷所含的分子数为0.5N A(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⑥能够快速、微量、精确的测定相对分子质量的物理方法是核磁共振谱法.A.2 种B.3 种C.4 种D.5 种 4.某物质的分子式为C2H6O,若要确定其共价键种类,下列方法能实现的是A.质谱法B.李比希法 C.红外光谱法D.核磁共振氢谱法 5.下列有机物分子在核磁共振氢谱中只给出一种信号的是() A.CH3COOCH3 B.HCHO C.HCOOH D.CH3OH 6.以下用于研究有机物的方法错误的是()A.蒸馏用于分离 液态有机混合物B.燃烧法是研究有机物成分的一种有效方法 C.核磁共振氢谱通常用于分析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D.对有机物 分子红外光谱图的研究有助于确定有机物分子中的基团 第 1 页

7.具有一个醇羟基的有机物A7g 与乙酸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后生成10.2g 乙酸某酯,经分析还有1gA 剩余,则A 的结构简式可能是() ① CH3CH2OH ② CH3CH2CH2CH2OH ③④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8.有机物燃烧时可能产生一定量的黑烟,下列各组有机物在相同的外界条件下燃烧时,产生的黑烟最浓的一组是() A.CH3﹣CH2OH 和H2 B.CH4 和CH3CH2CH3 C.CH2═CH2 和CH2═CH﹣CH3 D .和H﹣C≡C﹣H 9.某有机物样品3.1g 完全燃烧,无论何种比例混合,燃烧后的混合物通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共增重7.1g,经过滤后得到10g 沉淀.该有机物样品可能是() ①乙二醇②乙醇③乙醛④甲醇和丙三醇的混合物. A.①② B.①C.①④ D.④ 10.燃烧0.2mol 某有机物,得到0.4mol CO2 和0.6mol H2O,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A.该有机物中含有2 个碳原子和6 个氢原子 B.该有机物中碳和氢的原子个数比为3:1 C.该有机物中含有2 个CO2 和3 个H2O D.该有机物的1 个分子里含2 个碳原子和6 个氢原子,还可能含有氧原子11.两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合物共0.1mol,完全燃烧后得到4.48LCO2(标准状况下)和3.6g 水,则这两种气体可能是() A.CH4 和C3H8 B.CH4 和C3H4 C.C2H4 和C3H4 D.C2H4 和C2H6 12.某化合物6.2g 在O2 中完全燃烧,只生成8.8g CO2 和5.4g H2O .下列说法正 第 2 页

(完整版)高中化学选修3第一章测试

高中化学选修3第一章测试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微粒:①质子②中子③电子,在所有原子中不一定含有的微粒是() A.①②③ B. 仅有② C.①和③ D.①和② 2、某元素原子的核外有四个能层,最外能层有1个电子,该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可能为() A. 24 B. 18 C. 19 D. 29 3、下列四个能级中,能量最高,电子最后填充的是() A. 3s B. 3p C. 3d D. 4s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因为p轨道是“8”字形的,所以p的电子走“8”字形 B. K能级有3S,3P,3d,3f四个轨道 C. 氢原子只有一个电子,故氢原子只有一个轨道 D. 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5、下列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最多的是() A. C B. O C. N D. Cl 6、下面是某些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各组指定的元素,不能形成AB2型化合物的是() A. 2S22P2和2S22P4 B. 3S23P4和2S22P4 C. 3s2和2s22p5 D.3s1和3s23p4 7、同主族两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的差值可能是() A. 6 B. 12 C. 26 D. 30 8、已知R为ⅡA族元素,L为ⅢA族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分别为m和n,且R、L为同一周期元素,下列关系式错误的是() A. n=m+1 B. n=m+10 C. n=m+11 D. n=m+25 9、下列化合物中阳离子半径与阴离子半径比值最小的是()

A. NaF B. LiI C. MgCl2 D. KBr 10、已知A n+,B(n+1)+,C n-,D(n+1)-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A. C>D>B>A B. A>B>C>D C. D>C>A>B D. A>B>D>C 11、在前三周期的元素中,原子最外层A. 6种 B. 5种 C. 4种 D. 3种 12、A、B属于短周期中不同主族的元素,A、B原子最外层电子中,成对电子和未成对电子占据的轨道数相等,若A元素的原子序数为a,则B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A. a-8 B. a-5 C. a+6 D. a+4 13、按照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n为电子层数,其中,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1999年已发现了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其原子核外电子层排布是() A. 2,8,18,32,32,18,8 B. 2,8,18,32,50,8 C. 2,8,18,32,18,8 D. 2,8,18,32,50,18,8 14、碘跟氧可形成多种化合物。其中一种称为碘酸碘,在该化合物中,碘元素呈+3和+5两种价态,这种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A. I2O3 B. I2O4 C. I4O7 D. I4O9 15、已知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A2+,bB+,cC3-,dD-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A>B>C>D B. 原子序数d>c>b>a C. 离子半径C3->D->B+>A2+ D. 单质还原性A>B>D>C 16、下列叙述中,A金属的活泼性肯定比B金属强的是() A. 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 B. A的氢氧化物为两性化合物,B的氢氧化物为弱碱 C. 1molA从酸中置换出H+生成的H2比1molB从酸中置换出H+生成的H2多 D. A元素的电负性比B元素的电负性小 根据下列5种元素的电离能数据(单位:kJ.mol-1)回答17和18题

高二化学选修前三章知识点总结

学大教育高二化学(选修4)各章节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H(2).单位: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 △H 为“-”或△H <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 为“+”或△H >0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 ⑤生石灰和水反应 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 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 ④铵盐溶解等 二、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气态,液态,固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 三、燃烧热 1.概念: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 ①研究条件:101 kPa 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 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ΔH<0,单位kJ/mol) 四、中和热 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H+(aq) +OH-(aq) =H2O(l) ΔH=-57.3kJ/mol 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 4.中和热的测定实验 五、盖斯定律 1.内容: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的反应热是相同的。

高二化学选修5归纳与整理 有机化学基础

高二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一、重要的物理性质 1.有机物的溶解性 (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4]醇、(醚)、醛、(酮)、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它们都能与水形成氢键)。 (3)具有特殊溶解性的: ①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所以常用乙醇 来溶解植物色素或其中的药用成分,也常用乙醇作为反应的溶剂,使参加反应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均能溶解,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例如,在油脂的皂化反应中,加入乙醇既能溶解NaOH,又能溶解油脂,让它们在均相(同一溶剂的溶液)中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反应限度。 ②苯酚: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9.3g(属可溶),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当温度高 于65℃时,能与水混溶,冷却后分层,上层为苯酚的水溶液,下层为水的苯酚溶液,振荡后形成乳浊液。苯酚易溶于碱溶液和纯碱溶液,这是因为生成了易溶性的钠盐。 ③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更加难溶,同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还能通过反应吸收挥发 出的乙酸,溶解吸收挥发出的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④有的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 ..。蛋白质在浓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会析出(即盐析,皂化反应中也有此操作)。但在稀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蛋白质的溶解度反而增大。 ⑤线型和部分支链型高聚物可溶于某些有机溶剂,而体型则难溶于有机溶剂。 *⑥氢氧化铜悬浊液可溶于多羟基化合物的溶液中,如甘油、葡萄糖溶液等,形成绛蓝色溶液。 2.有机物的密度 (1)小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各类烃、一氯代烃、氟代烃、酯(包括油脂) (2)大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多氯代烃、溴代烃(溴苯等)、碘代烃、硝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原子结构与性质》单元检测题 一、单选题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s电子云是在空间各个方向上伸展程度相同的对称形状 B. p电子云是平面“ 8”字形的 C. 2p能级有一个未成对电子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一定为1s22s22p5 D. 2d能级包含5个原子轨道,最多容纳10个电子 2. 下列图示中横坐标是表示元素的电负性数值,纵坐标表示同一主族的五种元素的序 数的是() 5. 下面有关“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各原子轨道的伸展方向按p、d、f的顺序分别为3、5、7 B. 只有在电子层、原子轨道、原子轨道伸展方向及电子的自旋状态都确定时,电子的运动 状态才能被确定下来 C. 原子核外可能有两个电子的运动状态是完全相同的 3.若某元素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时,价电子排布式为 A. 该元素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时,原子中共有 B. 该元素原子核外共有5个电子层 C. 该元素原子的M层共有8个电子 D. 该元素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 3个未成对电子 4. 下列各微粒中,各能层电子数均达到2n2的是( A. Ne, Ar B . F ,M(2+ C Al,『D . Cl ,Ar

D. 原子轨道伸展方向与能量大小是无关的 6. 当镁原子由1s22s22p63s2跃迁到1s22s22p63p2时,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A. 镁原子由基态转化成激发态,这一过程中吸收热量 B. 镁原子由基态转化成激发态,这一过程中释放热量 C. 转化后位于p能级上的两个电子的能量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D. 转化后镁原子与硅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7. 下列各组原子中彼此化学性质一定相似的是() A.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的X原子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的丫原子 B. 原子核外M层上仅有两个电子的X原子与原子核外N层上仅有两个电子的丫原子 C. 2p轨道上有一对成对电子的X原子和3p轨道上只有一对成对电子的丫原子 D. 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的X、丫原子 8. 下列各表中的数字代表的是元素的原子序数。表中数字所对应的元素与它们在周期 表中的位置相符的是() N4J L上 Ji r— \]16\ C A. 答案A B . 答案B C . 答案C D . 答案D 9. X、丫、Z、W为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X、Z同族,丫、Z同周期,W与X、丫既不 同族也不同周期;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层数的3倍;丫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丫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YQ

高二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高二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2010-2-26 一、重要的物理性质 1.有机物的溶解性 (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4]醇、(醚)、醛、(酮)、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它们都能与水形成氢键)。 (3)具有特殊溶解性的: ①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所以常用乙醇 来溶解植物色素或其中的药用成分,也常用乙醇作为反应的溶剂,使参加反应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均能溶解,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例如,在油脂的皂化反应中,加入乙醇既能溶解NaOH,又能溶解油脂,让它们在均相(同一溶剂的溶液)中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反应限度。 ②苯酚: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9.3g(属可溶),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当温度高 于65℃时,能与水混溶,冷却后分层,上层为苯酚的水溶液,下层为水的苯酚溶液,振荡后形成乳浊液。苯酚易溶于碱溶液和纯碱溶液,这是因为生成了易溶性的钠盐。 ③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更加难溶,同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还能通过反应吸收挥发 出的乙酸,溶解吸收挥发出的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④有的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 ..。蛋白质在浓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会析出(即盐析,皂化反应中也有此操作)。但在稀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蛋白质的溶解度反而增大。 ⑤线型和部分支链型高聚物可溶于某些有机溶剂,而体型则难溶于有机溶剂。 *⑥氢氧化铜悬浊液可溶于多羟基化合物的溶液中,如甘油、葡萄糖溶液等,形成绛蓝色溶液。 2.有机物的密度 (1)小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各类烃、一氯代烃、氟代烃、酯(包括油脂)

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5练习:专题五 脂肪烃

易错点一:饱和烃与不饱和烃 【易错题典例】1mol某链烃最多可与2molH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化合物A,化合物A最多能与12molCl2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化合物B,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烃分子内既有碳碳双键又有碳碳三键 B.该烃分子内碳原子数超过6 C.该烃能发生氧化反应和加聚反应 D.化合物B有两种同分异构体 【答案】C 【错因分析】以有机物的推断为载体,考查饱和烃与不饱和烃的性质,其中不饱和烃易发生加成反应,饱和烃易发生取代反应,易错点:(1)烯烃或炔烃与H2加成的比值关系不明确,通常1mol碳碳双键与1molH2完全加成,1mol碳碳叁键与2molH2加成;(2)不能正确理解烃的取代反应原理,1mol该烃能和12molCl2发生取代反应,说明1个烃中含有12个H 原子;(3)忽视原子守恒,注意化合物A分子中有4个氢原子来源于氢气,原链烃分子中只有12-4=8个氢原子;(4)烷烃通式的应用,化合A是不饱和链烃完全加成的产物应为烷烃,可结合分子组成含有12个氢原子及烷烃的通式确定分子内碳原子数;(5)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可结合碳架异构,比照戊烷书写同分异构体。 【解题指导】明确加成反应与取代反应的实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根据1mol某链烃最多能和2molH2发生加成反应,则分子中含有2个C=C键或1个C≡C,1mol该烷能和12molCl2发生取代反应,说明1个烷中引入12个Cl原子,加成时1个某链烃分子已引入4个H原子形成烷,所以1个链烃中共含有8个H原子,以此来解答。 易错点二:有机反应类型

【易错题典例】下列物质中,既能发生取代反应,又能发生消去反应,同时催化氧化生成醛的是() A.B.C.CH3-OH D. 【答案】 【解析】A.既能发生取代反应,又能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丙烯,发生氧化反 应生成丙酮,故A错误;B.既能发生取代反应,又能发生氧化反应生成苯甲醛,但不能发生消去反应,故B错误;C.CH3-OH既能发生取代反应,又能发生氧 化反应生成甲醛,但不能发生消去反应,故C错误;D、既能发生取代反应,又能发生消去反应生成2-甲基丙烯,发生氧化反应生成2-甲基丙醛,故D正确; 故选D。 【错因分析】考查有机物的性质及常见的有机反应类型,易错点:(1)对醇消去反应的原理理解错误,不是所有的醇均能发生消去反应,只有与羟基所连碳相邻的碳上有氢原子才能发生消去反应,形成不饱和键;(2)对醇催化氧化的原理理解错误,不是所有的醇都能发生氧化反应,只有与羟基所连碳上有氢原子的才能发生氧化反应,有1个氢原子能够氧化成酮,有两个氢原子能够还原成醛;(3)选项部分满足条件,发生取代、消去、氧化三个条件是并列关系,只满足部分条件的选项不符合题意。 【解题指导】明确有机物的官能团及其性质是解本题关键,所有的醇均能发生取代反应,醇分子中只有与羟基所连碳相邻的碳上有氢原子才能发生消去反应,形成不饱和键;醇分子中与羟基所连碳上有氢原子的才能发生氧化反应,有1个氢原子能够氧化成酮,有两个氢原子能够还原成醛,据此对照各选项逐一分析,只有三个条件均满足的选项符合题意。 易错点三:甲烷与烷烃 【易错题典例】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祥云”火炬所用燃料的主要成分是丙烷,下列有关丙烷的

最新化学选修3第一章测试题

高二化学选修3第一章测试题 1.下列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中,由主族元素和副族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 ) A.半导体材料砷化镓 B.吸氢材料镧镍合金 C.透明陶瓷材料硒化锌 D.超导材K3C60 2. 下列能级中轨道数为3的是() A.S能级B.P能级C.d能级D.f能级 3.有关核外电子运动规律的描述错误的是() A.核外电子质量很小,在原子核外作高速运动 B.核外电子的运动规律与普通物体不同,不能用牛顿运动定律来解释 C.在电子云示意图中,通常用小黑点来表示电子绕核作高速圆周运动 D.在电子云示意图中,小黑点密表示电子在核外空间单位体积内电子出现的机会多 4.下列各原子或离子的电子排布式错误的是() A.Al 1s22s22p63s23p1B.S2-1s22s22p63s23p4 C.Na+ 1s22s22p6D.F 1s22s22p5 5.排布为1s22s22p63s23p1的元素原子最可能的价态是() A. +1 B.+2 C.+3 D.-1 6. 基态碳原子的最外能层的各能级中,电子排布的方式正确的是() A B C D 7.气态中性基态原子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发生如下变化,吸收能量最多的是( ) A.1s22s22p63s23p2→1s22s22p63s23p1 B.1s22s22p63s23p3→1s22s22p63s23p2 C.1s22s22p63s23p4→1s22s22p63s23p3 D.1s22s22p63s23p64s24p2→1s22s22p63s23p64s24p1 8.下列是几种原子的基态电子排布,电负性最大的原子是( ) A.1s22s22p4 B.1s22s22p63s23p3 C. 1s22s22p63s23p2 D.1s22s22p63s23p64s2 9.A、B属于短周期中不同主族的元素,A、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中,成对电子和未成对电子占据的轨道数相等,若A元素的原子序数为a,则B元素的原子序数可能为() ①a-4②a-5③a+3 ④a+4 A.①④ B.②③C.①③ D.②④ 10.下列电子排布图中能正确表示某元素原子的最低能量状态的是(D)

高二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 化学反应原理复习(一) 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反应物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物化学键的形成,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 一、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1)反应热的概念: 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用符号Q表示。 (2)反应热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 Q>0时,反应为吸热反应;Q<0时,反应为放热反应。 (3)反应热的测定 测定反应热的仪器为量热计,可测出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变化,根据体系的热容可计算出反应热,计算公式如下: Q=-C(T2-T1) 式中C表示体系的热容,T1、T2分别表示反应前和反应后体系的温度。实验室经常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2、化学反应的焓变 (1)反应焓变 物质所具有的能量是物质固有的性质,可以用称为“焓”的物理量来描述,符号为H,单位为kJ·mol-1。 反应产物的总焓与反应物的总焓之差称为反应焓变,用ΔH表示。 (2)反应焓变ΔH与反应热Q的关系。 对于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若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变化全部转化为热能,则该反应的反应热等于反应焓变,其数学表达式为:Qp=ΔH=H(反应产物)-H(反应物)。 (3)反应焓变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 ΔH>0,反应吸收能量,为吸热反应。 ΔH<0,反应释放能量,为放热反应。 (4)反应焓变与热化学方程式: 把一个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和反应焓变同时表示出来的化学方程式称为热化学方程式,如:H2(g)+O2(g)=H2O(l);ΔH(298K)=-285.8kJ·mol-1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化学式后面要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固态(s)、液态(l)、气态(g)、溶液(aq)。 ②化学方程式后面写上反应焓变ΔH,ΔH的单位是J·mol-1或kJ·mol-1,且ΔH后注明反应温度。 ③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系数加倍,ΔH的数值也相应加倍。 3、反应焓变的计算 (1)盖斯定律 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焓变一样,这一规律称为盖斯定律。 (2)利用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焓变的计算。 常见题型是给出几个热化学方程式,合并出题目所求的热化学方程式,根据盖斯定律可知,该方程式的ΔH为

高二化学选修5-有机推断专题练习

选修五有机化学推断题训练 1、(10分) 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E、G的结构简式:A ,E ,G ;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包括反应条件)是,反应④化学方程式(包括反应条件)是; (3)写出①、⑤的反应类型:①、⑤。 2、(10分)A、B、C、D1、D2、E、F、G、H均为有机化合物,请根据下列图示回答问题。 (1)直链有机化合物A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 (2)①的反应试剂和反应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 (3)③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B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D1或D2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5)G可应用于医疗、爆破等,由F生成G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3、(10分)以下是某课题组设计的合成聚酯类高分子材料 的路线: 已知:①A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10,其中碳的质量分数约为90%; ②同一碳原子上连两个羟基时结构不稳定,易脱水生成醛或酮: ③C可发生银镜反应。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分子式为; (2)由A生成B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类型是; (3)由B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过程中生成的不稳定中间体的结构简式是; (4)D的结构简式为,D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苯环且水解产物之一为乙酸的有(写结构简式)。 4、(14分)A~G都是有机化合物,它们的转化关系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6.0g化合物E完全燃烧生成8.8g C02和3.6g H20;E的蒸气与氢气的相对密度为30,则E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_:(2)A为一取代芳烃,B中含有一个甲基。由B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3)由B生成D、由C生成D的反应条件分别是___、___________; (4)由A生成B、由D生成G的反应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F存在于栀子香油中,其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 (6)在G的同分异构体中,苯环上一硝化的产物只有一种的共有___________个,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有两组峰,且峰面积比为l:1的是_______________ (填结构简式)。 5、(20分)18-11(14)PCT是一种新型聚酯材料,下图是某研究小组合成PCT的路线。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A生成D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由B生成C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C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_______;(3)由E生成F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该反应的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4)D的同分异构体中为单取代芳香化合物的有____________(写结构简式) (5)B的同分异构体中,能发生水解反应,且苯环上一氯代产物只有一种的是________(写结构简式)。 6、16.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以乙烯为原料衍生出部分化工产品的反应如下(部分反应条件已略去):

高二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 化学反应原理复习(一) 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化学反应得实质就是反应物化学键得断裂与生成物化学键得形成,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着能量得释放或吸收。 一、化学反应得热效应 1、化学反应得反应热 (1)反应热得概念: 当化学反应在一定得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得热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得热效应,简称反应热。用符号Q表示。 (2)反应热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得关系。 Q>0时,反应为吸热反应;Q<0时,反应为放热反应。 (3)反应热得测定 测定反应热得仪器为量热计,可测出反应前后溶液温度得变化,根据体系得热容可计算出反应热,计算公式如下: Q=-C(T2-T1) 式中C表示体系得热容,T1、T2分别表示反应前与反应后体系得温度。实验室经常测定中与反应得反应热。 2、化学反应得焓变 (1)反应焓变 物质所具有得能量就是物质固有得性质,可以用称为“焓”得物理量来描述,符号为H,单位为kJ·mol-1。 反应产物得总焓与反应物得总焓之差称为反应焓变,用ΔH表示。 (2)反应焓变ΔH与反应热Q得关系。 对于等压条件下进行得化学反应,若反应中物质得能量变化全部转化为热能,则该反应得反应热等于反应焓变,其数学表达式为:Qp=ΔH=H(反应产物)-H(反应物)。 (3)反应焓变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得关系: ΔH>0,反应吸收能量,为吸热反应。 ΔH<0,反应释放能量,为放热反应。 (4)反应焓变与热化学方程式: 把一个化学反应中物质得变化与反应焓变同时表示出来得化学方程式称为热化学方程式,如:H2(g)+O2(g)= H2O(l);ΔH(298K)=-285、8kJ·mol-1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化学式后面要注明物质得聚集状态:固态(s)、液态(l)、气态(g)、溶液(aq)。 ②化学方程式后面写上反应焓变ΔH,ΔH得单位就是J·mol-1或 kJ·mol-1,且ΔH后注明反应温度。 ③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得系数加倍,ΔH得数值也相应加倍。 3、反应焓变得计算 (1)盖斯定律 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无论就是一步完成,还就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焓变一样,这一规律称为盖斯定律。 (2)利用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焓变得计算。 常见题型就是给出几个热化学方程式,合并出题目所求得热化学方程式,根据盖斯定律可知,该方程式得ΔH为 上述各热化学方程式得ΔH得代数与。 (3)根据标准摩尔生成焓,Δf H mθ计算反应焓变ΔH。对任意反应:aA+bB=cC+dD ΔH=[cΔf H mθ(C)+dΔf H mθ(D)]-[aΔf H mθ(A)+bΔf H mθ(B)] 二、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

高二化学选修5-第一章单元测试题.doc

高中化学选修 5 第一章单元检测卷 一、选择题 ( 本题包括 28 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属于有机物的是 A.氰化钾( KCN)B.碳酸氢铵( NH4HCO3) C.乙炔( C2H2) D.碳化硅( SiC)2. 下列化学式中只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 .C3 H7 Cl B.CH2 Cl 2 C.C 2H6O D .C2H4O2 3.按官能团分类,下列物质与—CH2—OH 同类的是 OH A.—O—CH B. —OH C. —CH D.CH3COOH 3 3 4.已知丙烷的二氯代物有四种异构体,则其六氯代物的异构体数目为 A 、2种 B 、3种 C 、4种 D 、5种 5.下列各有机物的名称肯定错误的是 -甲基- 2-戊烯-甲基-2-丁烯 , 2—二甲基丙烷-甲基-1-丁烯 6. 有机物的正确命名为 A. 2-乙基- 3, 3-二甲基- 4-乙基戊烷B.3,3-二甲基-4-乙基戊烷C. 3, 3,4-三甲基已烷D.2,3,3-三甲基已烷 7.某烯烃与H2加成后的产物是,则该烯烃的结构式可能有A.1种B.2种C.3种 D .4种 8.分子式为C8H10的芳香烃,苯环上的一溴取代物只有一种,该芳香烃的名称是 A.乙苯B.邻二甲苯C.间二甲苯D.对二甲苯9.下列同分异构体中属于官能团种类异构的是 A.CH3CH2CH2CH3和 CH3CH(CH3) 2 B.CH2= C(CH3) 2和 CH3CH= CHCH3 C .CH3CH2OH和 CH3OCH3 D. HCOOC25和 CH3COOCH3 10.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 CH CH 3 3 CH3 CHCH 2 CH2 CH3 和 CH3CHCH 2CH2CH2 CH3 A. B. H2N- CH2- COOH和 H3 C- CH2-NO2 C. CH3- CH2- CH2- COOH和 H 3 C-CH2- CH2-CH2- COOH CH3 D. H3C- CH2- O- CH2- CH3和 CH3 CHCH 3 11.在烟囱灰、煤焦油、燃烧烟草的烟雾及内燃机的尾气中,含有一种强致癌性物质苯并(a)芘,它是由五个苯环并合而成,它的分子结构简式为:与它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有 ①②③④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④ D.③④ 12.仔细分析下列表格中烃的排列规律,判断排列在第15 位烃的分子式是 1 2 3 4 5 6 7 8 9 C2H2 CH C2H6 C3H4 CH C3H8 C4H6 CH C4 H10 2 4 3 6 4 8 B .C6 H14 C .C7H12 D . C7H14 13.2002 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的贡献之一是发明了对有机物分子进行结构分析的质谱法。其方法 是让极少量的( 10-9g)化合物通过质谱仪的离子化室使样品分子大量离子化,少量分子碎裂成更小 的离子。如 C2H6离子化后可得到 C2H6+、C2 H5+、 C2H4+,然后测定其质荷比。某有机物样品的 质荷比如下图所示(假设离子均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信号强度与该离子的多少有关), 则该有机物可能是() A.甲醇B.甲烷C.丙烷D.乙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