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三国无双5》全战场地图详解

《真三国无双5》全战场地图详解
《真三国无双5》全战场地图详解

黄巾之乱

可参与势力:讨伐军

敌对势力:黄巾军

胜利条件:张角的击破

败北条件:何进的败走

难易度:★

无双演武拥有此关的武将:典韦(1)、孙坚(1)、关羽(1)、张飞(1)、刘备(1)

具体地图:

图注:图上有箭头的地方表示有高低差,可以进行跳下(爬上)城墙、游泳(上陆)等操作。

虎牢关之战

无双演武拥有此关的武将:夏侯谆(1)、曹操(1)、周瑜(1)、孙坚(2)、关羽(2)、

赵云(1)|吕布(6)

具体地图:

图注:图上有箭头的地方表示有高低差,可以进行跳下(爬上)城墙、游泳(上陆)等操作。下邳之战

无双演武拥有此关的武将:夏侯谆(2)、张飞(2)、孙坚(3)、貂禅(1)、吕布(1)具体地图:

图注:图上有箭头的地方表示有高低差,可以进行跳下(爬上)城墙、游泳(上陆)等操作。吴郡平定战

可参与势力:孙策军

敌对势力:联合军&孙策军

胜利条件:敌军团的全灭

败北条件:孙策的败走/孙静的败走(当玩家使用角色为孙策时)

难易度:★

无双演武拥有此关的武将:周瑜(2)、孙尚香(1)

具体地图:

图注:图上有箭头的地方表示有高低差,可以进行跳下(爬上)城墙、游泳(上陆)等操作。

袁术讨伐战

可参与势力:刘备军

敌对势力:袁术军

胜利条件:袁术的击破

败北条件:刘备的败走/糜竹的败走(当玩家使用角色为刘备时)

难易度:★★

无双演武拥有此关的武将:刘备(2)、张飞(3)

具体地图:

图注:图上有箭头的地方表示有高低差,可以进行跳下(爬上)城墙、游泳(上陆)等操作。官渡之战

无双演武模式中拥有此关的武将:夏侯谆(3)、典韦(2)、张辽(1)、曹操(2)、关羽(3)、吕布(2)

具体地图:

无双演武拥有此关的武将:陆逊(1)、孙尚香(2)、周瑜(3)、貂禅(6)、司马懿(6)

具体地图:

图注:图上有箭头的地方表示有高低差,可以进行跳下(爬上)城墙、游泳(上陆)等操作。长坂之战

无双演武拥有此关的武将:夏侯谆(4)、典韦(3)、张辽(2)、赵云(2)、张飞(4)、

诸葛亮(1)、刘备(3)

具体地图:

图注:图上有箭头的地方表示有高低差,可以进行跳下(爬上)城墙、游泳(上陆)等操作。赤壁之战

无双演武拥有此关的武将:典韦(4)、张辽(3)、曹操(3)、司马懿(1)、周瑜(4)、孙尚香(3)、甘宁(1)、关羽(4)、诸葛亮(2)、吕布(4)

具体地图:

图注:图上有箭头的地方表示有高低差,可以进行跳下(爬上)城墙、游泳(上陆)等操作。

成都制压战

可参与势力:刘备军

敌对势力:刘璋军

胜利条件:刘璋的击破

败北条件:刘备的败走/刘封的败走(玩家使用角色为刘备时)

难易度:★★★

无双演武拥有此关的武将:孙尚香(4)、赵云(3)、诸葛亮(3)、刘备(1)

具体地图:

图注:图上有箭头的地方表示有高低差,可以进行跳下(爬上)城墙、游泳(上陆)等操作。

荆州之战

无双演武拥有此关的武将:周瑜(5)、陆逊(2)、甘宁(2)、孙坚(4)、貂禅(3)具体地图:

图注:图上有箭头的地方表示有高低差,可以进行跳下(爬上)城墙、游泳(上陆)等操作。

合肥之战

无双演武拥有此关的武将:夏侯谆(5)、张辽(4)、甘宁(3)、孙坚(6)、貂禅(2)具体地图:

无双演武拥有此关的武将:曹操(4)、司马懿(2)、诸葛亮(4)、赵云(4)、吕布(5)

具体地图:

图注:图上有箭头的地方表示有高低差,可以进行跳下(爬上)城墙、游泳(上陆)等操作。樊城之战

无双演武拥有此关的武将:典韦(5)、司马懿(3)、陆逊(3)、甘宁4、孙坚(5)、关

羽(5)、貂禅(5)

具体地图:

图注:图上有箭头的地方表示有高低差,可以进行跳下(爬上)城墙、游泳(上陆)等操作。夷陵之战

无双演武拥有此关的武将:周瑜(6)、陆逊(4)、孙尚香(5)、赵云(5)、张飞(5)、

刘备(5)

具体地图:

图注:图上有箭头的地方表示有高低差,可以进行跳下(爬上)城墙、游泳(上陆)等操作。汉中攻防战

无双演武拥有此关的武将:司马懿(4)、赵云(6)、张飞(6)、诸葛亮(5)、貂禅(4)具体地图:

图注:图上有箭头的地方表示有高低差,可以进行跳下(爬上)城墙、游泳(上陆)等操作。

石亭之战

无双演武拥有此关的武将:张辽(5)、曹操(5)、陆逊(5)、甘宁(5)、吕布(3)具体地图:

图注:图上有箭头的地方表示有高低差,可以进行跳下(爬上)城墙、游泳(上陆)等操作。合肥新城之战

无双演武拥有此关的武将:典韦(6)、张辽(6)、陆逊(6)、孙尚香(6)、甘宁(6)具体地图:

湖北赤壁古战场的导游词

湖北赤壁古战场的导游词 wtt为你带来湖北赤壁古战场的导游词,希望对你有帮助。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各位光临三国古战场赤壁。 赤壁名胜风景区位于湖北省东南部的赤壁市西北。“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照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唐朝伟大诗人李白诗中咏叹的“赤壁”就是大家今天要游览的三国古战场。 往事越千年,青山壁立,日月依旧,如今赤壁可供游人凭吊怀古的景点有:赤壁山、南屏山、金鸾山、赤壁大战陈列馆等多处历史人文景观。 东汉末年的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一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战前,卓越的军事家曹操,曾以一万余人击败袁绍十多万大军于河南的官渡,同时粉碎了刘备割据徐州的尝试,消除了汝南黄巾农民起义在后方的威胁,逐步统一了我国北方,形成了独占中原的局面。但是,在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中,却以20多万大军,败给了只有几万人的孙权、刘备联军。其原因何在?下面就让我们在游览古战场中回顾历史,寻找答案吧。 我们现在所在地方就是赤壁矶头。赤壁矶头位于长江南岸,我们环顾四周,在长江以南的滨江平原之内只有这座赤壁山,它如一柄利剑斜插江心,大有欲断长江水之势。抬眼对岸,那就是当年曹操屯兵的乌林古寨,在那里,现已发现深达1米厚的人马

骨,以及标有当年年号的铜马蹬。乌林在以前是个窄长的走道,分上、中、下三部分,上乌林是曹操步兵,下乌林是骑兵,中乌林是曹操指挥部也是连环水城所在之处。极目西南,一泓清水,传说是当年黄盖操练水军的地方,赤壁大战后,孙权论功行赏,以此湖赐名黄盖,据《蒲圻县志》记载:此湖原名太平湖,地形险要,背靠蒲圻,左连洞庭八百里,对面长江是个隐蔽的港湖。翘首东望,流经于古城蒲圻的陆水河边,陆溪古镇依稀可见,那就是当年陆逊驻兵的地方……所有这些,在长江中游南岸,以赤壁山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可攻、可守、可进可退的天然屏障,其中的特点是以“水”为主,而孙刘联军又以水战优于曹操。凭借长江天堑,加上战略上联合抗曹,战术上智用火攻,为赤壁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我们再看翼江亭。翼江亭原为周瑜的前沿观察哨和指挥所,因赤壁山如鲲鹏的翅膀斜插江心而得名。亭柱上的这幅楹联是根据明末清初诗人朱彝樽的《满江红·吴大帝庙》缩写而成。我们看上联:江水无情红,赁吊当年,谁别识子布卮言兴霸良策。这是说水火无情,战争无情。赤壁之战时,这里的江面都被那场无情的大火映红了,现在我们追忆当年,自然会想起这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子布是指张昭,东吴的三朝老臣,官封长史。兴霸是甘宁,东吴年轻的水军将领,原是江夏黄祖部下,投奔东吴后向孙权献策,先夺江夏再取荆州,以巩固江东基业。此主张却遭到了张昭的强烈反对,关键时刻孙权明辨是非,

湖北赤壁旅游详规

第一章项目概况 一、地理环境 赤壁市位于湖北省南部,北倚省会武汉,南临湘北重镇岳阳,素有“湖北南大门”之称。三国赤壁古战场旅游区位于湖北省赤壁市西北39公里处,属长江南岸的赤壁镇,西北临长江,与洪湖乌林隔江相望。遗址为山丘地貌,由西北至东南走向的赤壁山、南屏山、金鸾山三山组成;北端为赤壁山,海拔高度60米,中段为南屏山,海拔高度44.50米,南端为金鸾山,海拔高度55米,周围是冲积平原。 赤壁镇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日照充足,1月平均气温4℃,7月平均气温为30℃,无霜期年平均300天,年平均降雨量1600毫米。灾害性天气有倒春寒、夏涝、秋旱。 二、历史沿革 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至十五年属荆州江夏郡沙羡县; 东汉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至三国?吴?黄武元年(公元222年)属荆州汉昌郡羡县; 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至三国?吴?天纪四年(公元280年)属荆州武昌郡蒲圻县; 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至建兴五年(公元317年)属荆州长沙郡蒲圻县; 东晋建武元年(公元317年)至元熙二年(公元420年)属荆州巴陵郡蒲圻县; 南朝?宋永初元年(公元420年)至元嘉三十年(公元453年)属郢洲巴陵郡蒲圻县; 南朝?宗孝建元年(公元450年)至升明三年(公元479年)属郢洲江夏郡蒲圻县; 南北朝?齐?建元元年(公元479年)至中兴二年(公元502年)属郢洲江夏郡蒲圻县; 南北朝?梁?天监元年(公元502年)至太平二年(公元557年)属郢洲上隽郡蒲圻县; 南北朝?陈永定元年(公元557年)至祯明三年(公元589年)属郢洲上依郡蒲圻县; 隋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至宁义二年(公元618年)属荆州江夏郡蒲圻县; 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至武德三年(公元602年)属江南道江夏郡蒲圻县;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至天佑四年(公元907年)属江南道鄂州蒲圻县; 五代十国?吴天四年(公元907年)至天福三年(公元937年)属鄂州蒲圻县; 五代十国?南唐升元元年(公元937年)至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属鄂州蒲圻县; 北宋?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至至道元年(公元995年)属荆湖北路鄂州蒲圻县; 北宋至道二年(公元996年)至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属荆湖北路武昌郡蒲圻县; 南宋?建元元年(公元1127年)至嘉定十年(公元1217年)属湖北路鄂州蒲圻县; 元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至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属湖广省武昌路蒲圻县; 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南明弘光二年(公元1645年)属湖北省武昌府嘉鱼县石头口巡检司; 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至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属湖北省武昌府嘉鱼县; 中华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至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属湖北省第一行政督察区嘉鱼县; 中华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至公元1986年属湖北省蒲圻县; 公元1986年至公元1998年属湖北蒲圻市; 公元1998年至今属湖北省赤壁市。 三、现状分析 2003年,赤壁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6亿元,农村人均纯收入2804元,五年间增加474元,年均增长3.8%;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6200元,五年间增加1800元,年均增长7.1%,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赤壁市的旅游业起步于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全市旅游出现稳定发展的好势头,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旅游创优取得重大胜利。2003年三月份,赤壁市顺利通过了国家旅游局的“创优”验收,已被正式授予“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荣誉称号。2003年,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67.5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696.7万元,旅游行业总收入2.15亿元。赤壁镇地处三国古战场遗址,是闻名中外的旅游名镇,是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2003年,全镇完成财政收入342.3万元,农村人平均收入达到2798元。 赤壁古战场旅游区为湖北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有保护面积1500亩,是全国唯一保持原貌的古战场遗址,1978年正式对外开放。20多年来旅游区的建设飞速发展,先后兴建了赤壁大战陈列馆、周瑜石雕像、碑廊、庞统井等一批景点和旅游配套设施。2002年赤壁名胜区

苏东坡黄州主要作品

苏东坡黄州主要作品 念奴娇·赤壁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是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此词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全词借古抒怀,雄浑苍凉,大气磅礴,笔力遒劲,境界宏阔,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曾被誉为?古今绝唱?。 原文 版本一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版本二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版本三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版本四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

赤壁古战场导游词--推荐范文.doc

赤壁古战场导游词范文 三国赤壁古战场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七大战役中唯一尚存原貌的古战场。下面我为大家带来了赤壁古战场导游词范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赤壁古战场景区概况导游词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赤壁是三国古战场遗址。位于长江中游南岸赤壁市境内,沿江而上,通洞庭巴蜀,经武汉东下可达吴越苏杭,北望汉沔千里沃土,隔江就是洪湖乌林。东汉建安十三年(元二○八年),曹操率二十几万大军南下,连克新野、襄阳数城,从江陵顺江东下,与逆江西上的孙权、刘备五万联军初战于赤璧,曹军失利,退回江北,屯兵乌林(今洪湖县乌林公社),与孙、刘隔江相峙。后孙刘联军巧用火攻,乘东南风大起,向曹营举火,火船借助风势,直冲曹军水寨。曹军船只一时尽着,岸上营落,火逐风飞,烈焰冲天,一片火海,把南岸崖壁照得一派通红,赤壁也因此得名。孙刘联军乘势进攻,曹操领余部经华容小道(今鉴别县西北)向江陵败走,从而奠定了魏、蜀、吴三分天下的局面。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赤壁大战。赤壁大战的张天烈火早已熄减,但那赤色的悬崖绝垄,不尽的滔滔大江,大战时的处处阵迹,赞美赤壁的碑刻和诗篇,却一直吸引着无数的金甲武将、文人墨客。 20xx年10月29日,赤壁古战场景区晋级为国家级5A旅游景区。

赤壁古战场景区文化导游词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曹军由江陵东进,长途跋涉,将士已有疾疫。与江东兵初战,发生挫折,曹公把全军移于江北,便于进退。与江东兵隔江相持于乌林、赤壁之间。江东兵统帅周瑜等在江南,部将黄盖提出"火攻"作战计划。瑜等为达到"火攻"敌方船舰的目的,由黄盖出面,向曹公致书云欲诈降。书内大意"以江东六郡山越之人,以当中原百万之众,众寡不敌,海内所共见也。东方将吏,无有愚智,皆知其不可。"次述惟有"周瑜、鲁肃偏怀浅赣,意未解耳。"最后又述:"瑜所督领,自易摧破。交锋之日,盖为前部,当因事变化,效命在即。"曹公因一系列性胜利,把周瑜、黄盖密谋,看成刘琮、蒯越举荆州归降,等量齐观,影响到谋士、军师荀攸等看不出底细和密谋,一般将领更不至疑问。都乐于看到黄盖从水上来降场面。 建安十三年(208)十一月十三日,黄盖指挥的十艘蒙冲斗舰满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预备走舸系于其尾。黄盖在舰上乘着东南风急,于江上举帆,各舰只顺序加快速度,向北岸急驶。曹公与吏士,皆出营立观黄盖的来降,只有谋士程昱于东风紧急中发现来舰轻而浮,判定不是运粮船只,担心会发生意外,即向曹公提出注意敌人有诈谋问题。来船距北岸将近二里时,黄盖指挥的十舰,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驶如箭,冲击曹军水寨。水寨火起,船被铁链锁着,无法拆开。火随风舞,岸上营寨也都起火,烈焰冲天,曹军陷于一片火海。南岸孙军则摇旗呐喊,擂鼓助威。

文赤壁(朱增泉)阅读答案

文赤壁(朱增泉)阅读答案 现代文阅读 文赤壁(朱增泉) 文赤壁在黄州,武汉向东,车子开一个来小时就到了。一下车,我就远远望见苏东坡,是山坡下一尊高高站立的汉白玉石雕像。文赤壁的名声犹胜武赤壁,苏东坡是这里的主角。大家走近前去,仰视这位千古文豪。一个人一旦被刻成一尊石像,即便恣肆汪洋如苏轼,他那眉宇间,襟袍临风处,拂袖挪步,毕竟已少了那份气质。他的醉态浪漫呢?他的才情风骨呢?他的失意豁达呢?一尊石像纵然万古不朽,终究已不是有血有肉的那个人了。难怪,苏东坡这样豪放的人,也曾在这里感叹过“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江山如画,逝者如斯! 迎面一座小山,不高,拾级而上。可能是这里的人想让文赤壁比武赤壁更“赤”、更吸引游客吧,山壁上泼了一层赭红色涂料,显得假了。苏东坡的文采名声,哪里还用的着粉饰媚俗? 登临而观,山壁下只剩两池死水。抬头北望,远处才是白茫茫的长江江面。在古代,长江是在这座小山脚下拍壁而流的,千百年来渐渐淤积成滩,如今滩地上都已盖满房子。当年,苏轼写了《前赤壁赋》,三个月后重游再写《后赤壁赋》时,就已感叹“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他去世至今已有九百多年了,星换斗移,江山已改,虽是涛声依旧,毕竟江面已远。 唯有东坡在,剩有游人处。 苏东坡获罪入狱,旋被朝廷发配来黄州,反而为他营造出了创作“三赤”名篇的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正是黄州落难这几年,苏东坡写下了不朽名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后来朝廷发来诰命,任命他为“汝州团练副使”。其实那只是一个虚职,挂职领一份钱粮而已。一个失意文人,被安排去当一名“武官”,真是阴差阳错。

然而,文赤壁的全部意蕴,又恰恰全部产生在一连串的阴差阳错之间。古时此山有峭壁插入江中,形如象鼻,山体为红色花岗岩,故名“赤鼻矶”。苏东坡是四川人,想必他初来乍到,竟将湖北口音“赤鼻”错听为“赤壁”。落难中的苏东坡“孤舟出没烟波里”,游饮江上,身临赤壁,伤感而怀古,触景而生情。面对万古东流,惊涛拍岸的浩浩长江,他心中也被满腔的不白,不公,不平,掀起阵阵巨大的感情波澜。他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时势何等风起云涌,一时多少豪杰,“而今安在哉”?于是,“苏子愀然”扣舷而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情起波涛中,句出骇浪间,一吟成杰作,一叹成绝唱。 看来,生前的“命”与身后的“名”,从来不是一回事。生前命运好,身后名声也好的人是有的,但并非人人都能如愿、如意。有的人生前飞黄腾达,大红大紫,身后却瞬即灰飞烟灭,再没有人想起、提起,因为他生前并没有做过什么留的住的事。或是反倒被人想起、提起他生前曾做过某些恶事、丑事、肮脏埋汰之事,落个臭名昭著,也为可知。有的人生前大起大落,甚至连遭大灾大难,最终却艰难玉成,留下了传诵千古的大成就、大名声。所以,一个人对于眼前那点阴差阳错,大可不必太在意。苏东坡赤壁怀古之词、之赋,皆悲愤中更见其旷达情怀。他若是一味排遣蝇营狗苟、狭隘不能自拔之情,纵然文丽词美,也决计成不了杰作,更流传不到今天。 文赤壁,虽然并不是历史上赤壁之战的古战场,但细想起来,其实苏东坡在这里也打了一场赤壁之战。不过,他打的是一场“文战”,对手是那些围攻他、诬陷他的政敌。他的态度是超拔的,不屑于去同对手打那些是是非非的笔墨官司。他没有打黄盖,没有借东风,也没有草船借箭,只是借了几分酒力,信笔纵情写华章。这场赤壁“文战”的结果,苏东坡大获全胜,以其三篇不朽之作流传千古。 结合原文,回答以下问题。 (1)第1自然段中,作者不直说远远望见的是苏东坡的雕像,而说是苏东坡。这样表达有什么作用?(2)第5自然段:“唯有东坡在,剩有游人处。”它在整篇散文中起什么作用?

苏东坡的黄州突围

苏东坡的黄州突围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苏东坡的黄州突围 ──读《苏东坡传》有感近来无事,偶拾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尤对东坡先生隅居黄州一段感触颇深。在林语堂先生的笔下,苏东坡在黄州条件虽略微艰苦,但精神和身心无疑都是十分之愉悦,醉卧雪堂,锄做东坡,于临皋亭远眺,于黄泥坂闲步。虽没有风花雪月的风流倜傥,却是有独卧高堂的闲情逸志。然而,在我看来,东坡先生在黄州的境遇,虽不致凄风苦雨,恐怕也没有这般清闲惬意。 自庙堂至江湖,苏东坡完成了一次角色的转变,然而这次的转型,似乎并不曾遂了东坡先生的愿。也许有人会讲,乌台案发,他本是一代文豪,朝廷大员,一下子到了黄州这般境遇,又怎会遂愿呢。但在东坡先生声名鼎盛之时,却也不止一次表达了对乡野生活的向往,在杭州,东坡写下“我本糜鹿性,谅非伏辕姿。闻声自决骤,那复受絷维。”由此观之,东坡先生对黄州生活即便谈不上喜爱,但也并不应抗拒。 事实却远非如此,在去往黄州的路途中,东坡先生的心情就一直处于低落茫然之中,既有死里逃生后对生命的思考,还有对黄州生活信心的不足。而在林语堂先生的笔下,东坡先生的黄州生活却可以说是无忧无虑,也许,是林语堂先生过于喜爱东坡的诗词,由《前后赤壁赋》、《赤壁怀古》看开去,苏东坡在黄州的精神状态无疑十分良好,但显而易见的是,事实并非如此简单。而在《记承天寺夜游》中,东坡先生的自嘲意味就十分明显,他将自己称为闲人,看似闲暇的背后却别有一番深意。自嘲固然是一种旷达,但自嘲的背后,确是对现实的不满和深深的无力感。我相信,在东坡先生自诩为闲人的背后,无疑是“一把辛酸泪”。 余秋雨先生在《苏东坡突围》中也写到,“一代名人也就混迹于樵夫渔民间不被人认识。本来这很可能换来轻松,但他又觉得远处仍有无数双眼睛注视着自己,他暂时还感觉不到这个世界对自己的诗文仍有极温暖的回应,只能在寂寞中惶恐。”由此观之,东坡先生在黄州的诗文,也许都带有一丝无奈后的自嘲。 而在《苏东坡传》里,林语堂先生也提到,东坡于黄州练习瑜伽,修行佛道,修身养性,追求精神的解脱,语堂先生也写道:“他开始沉思自己的个性,而考虑如何才能得到心情的真正安宁,他转向了宗教。” 但这并不足以证明,苏轼在黄州的境遇让他变得心无旁骛,修身养性,反之,甚至可以说是通过修佛、瑜伽来追求内心的解脱。 余秋雨先生则认为,苏轼在历经了黄州的艰苦生活后,突破了自我,完成了文学史上的大突围。 在我看来,这种观点也不尽然,既然苏东坡“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但看看黄州生涯结束后的苏轼,浪迹琼崖,晚年平复,还是经历着大喜大悲的生活。 在海南,他也有郁郁不乐转而苦中作乐,写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又在琼崖完成了新的突围。所以,我认为,苏轼在黄州的所作所为,是习惯后的平静,是守得云开见月明,是于平静中发现美。但这并不代表他的完全成熟,二者有重合与相似之处,却又不尽相同。到了海南,东坡依旧经历了一遍新的洗礼。

苏轼讲东坡赤壁的诗词

苏轼讲东坡赤壁的诗词 导读:《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当时作者四十七岁,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苏轼由于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而被贬,心中有无尽的忧愁无从述说,于是四处游山玩水以放松情绪。正巧来到黄州城外的赤壁(鼻)矶,此处壮丽的风景使作者感触良多,更是让作者在追忆当年三国时期周瑜无限风光的同时也感叹时光易逝,因写下此词。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代: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樯橹一作:强虏)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人生一作:人间;尊通:樽) 译文 大江浩浩荡荡向东流去,滔滔巨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周瑜鏖战的赤壁。

陡峭的石壁直耸云天,如雷的惊涛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卷起千万堆白雪。 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绝代佳人小乔刚嫁给他,他英姿奋发豪气满怀。 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 我今日神游当年的战地,可笑我多情善感,过早地生出满头白发。 人生犹如一场梦,且洒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 赏析 此词怀古抒情,写自己消磨壮心殆尽,转而以旷达之心关注历史和人生。上阕以描写赤壁矶风起浪涌的自然风景为主,意境开阔博大,感慨隐约深沉。起笔凌云健举,包举有力。将浩荡江流与千古人事并收笔下。 千古风流人物既被大浪淘尽,则一己之微岂不可悲?然而苏轼却另有心得:既然千古风流人物也难免如此,那么一己之荣辱穷达复何足悲叹!人类既如此殊途而同归,则汲汲于一时功名,不免过于迂腐了。接下两句切入怀古主题,专说三国赤壁之事。"人道是"三字下得极有分寸。赤壁之战的故地,争议很大。一说在今湖北蒲圻县境内,已改为赤壁市。但今湖北省内有四处地名同称赤壁者,另三处在黄冈、武昌、汉阳附近。苏轼所游是黄冈赤壁,他似乎也不敢肯定,所以用"人道是"三字引出以下议论。

三平祖师公签诗解大全剖析

三平祖师爷签诗解 第一首姜太公在天水宫学道 姜太公在渭水河钓鱼 诗偈:南无世界若虚舟不用张帆任去留 俄闻晓唱丝纶后月落空垂一钓钩 姜大公是古典小说《封神演义》中人物。名尚,字子牙。他十三岁上昆仑山,拜元始天尊为师,在天水宫学道四十年。一日,天尊对子牙说:“成汤数尽,周室将兴;你与我代劳,封神下山,扶助明主,身为将相,也不枉你上山修行四十年之功。” 姜太公下山后,历尽坎坷,八十岁时隐居在渭水河边,朝暮垂钓,作歌取乐,为周文王访得,拜为丞相,后又助周武王起兵伐纣,终于完成兴周的大业。最后又奉命发榜封神。 本首签题意“待时而动,谋事皆吉”。 第二首苏东坡赤壁游舟 韩信钩于城下 诗偈:无忧树下有何忧不尽长江日夜流 月明风清无限景好将杯酒共追游 苏东坡(1037―1101)名轶,字子瞻.北来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东坡于嘉佑年间考中进士,历任祠部员外郎、知密州、徐州、湖州。元丰二年(1079),御史中丞李定等人摘苏东坡诗句,诬其“讥切时政”逮捕下狱,不久,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苏东坡被贬黄州后,政治上失意,生活态度趋向消极,经常与朋友泛舟赤壁,以遣忧愁。元丰五年八月至十月间,苏东坡写下两篇脍炙人口、传诵千古的文章,即《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 韩信(?一前196),西汉三大开国功臣之一。他初属项羽,继归刘邦,统率汉军打败项羽。汉朝建立后,封为楚王,后有人告他谋反,降为淮阴侯,最后被吕后杀害。韩信未出身前,生活困苦,常常在淮阴城下淮水河边钓鱼,以此度日。有个洗衣服的老妇人可怜他,拿些饭菜救济.他接受了;有个恶少年看不起他,要他从胯下爬过去,他也照做了。 苏东坡赤壁游舟和韩信钩于城下都是在患难无奈之时,出头尚有时日。

苏轼黄州诗词.生平简介.诗词成就

生平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豪放派代表人物。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他还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嘉佑元年(1056年),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在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高中进士第二名。嘉佑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三年京察”,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逢其父于汴京病故,丁忧扶丧归里。熙宁二年(1069)服满还朝,仍授本职。 苏轼几年不在京城,朝里已发生了天大的变化。神宗即位后,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相国王安石意见不合,被迫离京。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的,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平和世界”。 苏轼因在返京的途中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故很不同意宰相王安石的做法,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书反对。这样做的一个结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离京的师友一样,不容于朝廷。于是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 苏轼在杭州待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这样持续了有大概十年,苏轼遇到了生平第一祸事。当时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大做文章。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苏轼坐牢103天,几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仕大臣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而此时苏轼经此一狱已变得心灰意懒,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荒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为自己起的。 宋神宗元丰七年,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劳顿,苏轼的幼儿不幸夭折。汝州路途遥远,且路费已尽,再加上丧子之痛,苏轼便上书朝廷,请求暂时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后被批准。当他准备南返常州时,神宗驾崩。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新党势力倒台,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苏轼于是年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个月后,升中书舍人,不久又升翰林学士。俗语:“京官不好当。”当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认为其与所谓“王党”不过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谏议。 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他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再次到阔别了十六年的杭州当太守。苏轼在杭州修了一项重大的水利建设,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泥在西湖旁边筑了一道堤坝,也就是著名的“苏堤”。 苏轼在杭州过得很惬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但元佑六年,他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为政见不合,被外放颖州。元佑八年(1093年)新党再度执政,他以“讥刺先朝”罪名,贬为惠州安置、再贬为儋州(今海南省儋县)别驾、昌化军安置。徽宗即位,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1101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卒于常州,谥号文忠。

三国古战场—赤壁导游词

三国古战场—赤壁导游词 导游词有引导游客鉴赏、传播文化知识、陶冶游客情操三大功能,导游词通过对旅游地出产物品的说明、讲解,客观上起到向游客介绍商品的作用。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完整的导游词其结构一般包括习惯用语、概括介绍、重点讲解三个部,下面是XX收集到的三国古战场—赤壁导游词,希望能够为你的旅游活动提供更多有趣的帮助。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各位光临三国古战场赤壁。 赤壁名胜风景区位于湖北省东南部的赤壁市西北。“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照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唐朝伟大诗人李白诗中咏叹的“赤壁”就是大家今天要游览的三国古战场。范文5u网故事大全栏目 毛泽东在《论诗久战》中说:三国时期的赤壁大战是我国历史上“以少击众,以劣势对优势而获胜”的著名战例。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孙刘联手,在赤壁大破曹操,赤壁如今是我国唯一尚存原貌的古战场遗址,它以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吸引着中外游人慕名前来。赤壁之战为什么能以少击众,以劣胜优?让我们漫游赤壁,凭吊古人,探寻其中奥秘。赤壁之战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主要是“善联巧借”。如今市场竞争如火如荼,世上追逐人生目标者强手如林,如果您能从赤壁旅游中领略先人的智慧而古为今用,也就不虚此行了。

往事越千年,青山壁立,日月依旧,如今赤壁可供游人凭吊怀古的景点有:赤壁山、南屏山、金鸾山、赤壁大战陈列馆等多处历史人文景观。 东汉末年的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一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战前,卓越的军事家曹操,曾以一万余人击败袁绍十多万大军于河南的官渡,同时粉碎了刘备割据徐州的尝试,消除了汝南黄巾农民起义在后方的威胁,逐步统一了我国北方,形成了独占中原的局面。但是,在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中,却以20多万大军,败给了只有几万人的孙权、刘备联军。其原因何在?下面就让我们在游览古战场中回顾历史,寻找答案吧。 我们现在所在地方就是赤壁矶头。赤壁矶头位于长江南岸,我们环顾四周,在长江以南的滨江平原之内只有这座赤壁山,它如一柄利剑斜插江心,大有欲断长江水之势。抬眼对岸,那就是当年曹操屯兵的乌林古寨,在那里,现已发现深达1米厚的人马骨,以及标有当年年号的铜马蹬。乌林在以前是个窄长的走道,分上、中、下三部分,上乌林是曹操步兵,下乌林是骑兵,中乌林是曹操指挥部也是连环水城所在之处。极目西南,一泓清水,传说是当年黄盖操练水军的地方,赤壁大战后,孙权论功行赏,以此湖赐名黄盖,据《蒲圻县志》记载:此湖原名太平湖,地形险要,背靠蒲圻,左连洞庭八百里,对面长江是个隐蔽的港湖。翘首东望,流经于古城蒲圻的陆水河边,陆溪古镇依稀可见,那就是当年陆逊驻兵的地方……所有这些,在长江中游南岸,以赤壁山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可攻、可守、可进可退的天然屏障,

从苏轼在黄州的创作看苏词的特色

一蓑烟雨任平生 ——从苏轼在黄州的创作看苏词的特色 摘要: 苏轼作为一代词家,以豪放与旷达的风格开创了北宋词“豪放”一脉,他的坎坷的政治遭遇却成就了其文学功业,尤其是由于“乌台诗案”贬谪黄州期间,他顺应北宋三教合一的思想,欣然接受佛老思想,将儒、释、道三种思想相融通,是他创作上的黄金期。他以诗入词,创作于这一时期的作品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等,则更为纯熟的体现出苏词豪放与旷达的艺术风格。 关键词: 苏轼“乌台诗案”苏词豪放旷达 词是唐代出现的新文体,五代时已趋成熟,到宋代达到鼎盛,是宋代文学的主要标志。在中国文学中,宋词以其卓越的贡献和显著的特色而独树一帜,在宋词的浩瀚“星河”中,苏东坡又以其豪迈奔放的词风引领宋文学走至颠峰。下面笔者就苏东坡在黄州时

期的创作来谈谈苏词的特色。 一、黄州时期苏轼思想的变化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县人,在北宋五位皇帝手下做过官,官场上几经沉浮。苏轼出生于一个富有文学传统的家庭,父亲苏询是古文名家,曾对苏轼和其弟苏辙悉心指导,母亲程氏有知识且深明大义。少年苏轼在父母的培育下,勤奋好学,博通经史。他成长在一个表面承平而内里各种社会矛盾渐趋突出尖锐的时代。这时代一方面号称“百年无事”,经济文化都相当的发展,另一方面又是既有辽、夏入侵的外患,又有豪强兼并,人民困苦不堪的内忧。社会危机四伏,积贫积弱的形势日益严重,改革的呼声在士大夫层渐次高涨。苏轼在这样的家庭与社会气氛熏陶下,受儒家经时济世的影响,早年即立下用世之志,以身许国,并主张针对现实中的种种弊端进行改革。他二十一岁随父入京参加进士考试,得主考欧阳修的赏识,与弟苏辙同科及第。时父苏洵也深受重视,父子三人,一时名噪京师。但入仕后的苏轼却在官场上几经沉浮。苏轼平生受到两次严重的政治迫害,第一次四十五岁那年因“乌台诗案”而被贬至黄州,一住四年。第二次是在五十九岁时被贬往惠州,六十二岁时贬至儋州,到六十五岁才遇敕北归,前后在贬所六年。苏轼去世前自

我眼中的黄州之于苏东坡_1000字

我眼中的黄州之于苏东坡_1000字 今学《赤壁赋》,早已被苏轼的豁达所折服;静阅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才恍然明白千古传颂的诗词背后,竟隐藏着如此多的辛酸往事;近日偶然读到苏轼的“高考作文”:《教战守策》,才骤然理会黄州之于苏东坡的意义。 《教战守策》开篇即点明时弊:“夫当今夫当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在于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此其患不见于今,而将见于他日。今不为之计,其后将有所不可救者。”文章没有拐弯抹角,没有虚情假意,更没有讨好皇帝。全文寥寥千余字,没有花拳绣腿,没有夸夸其谈,有的是对大宋国策的怀疑,对当朝军队的讥讽,对国家安危的热切关注,对国计民生的思考与建议。这篇散文,写出了苏轼不凡的才情,写出了苏轼缜密的思维,更写出了这位年轻人正视时弊、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和气魄。 从苏轼的“高考作文”中,我认识到了一个胸怀天下的苏轼,展现出了苏轼“指点江山,激昂文字”的满腔豪情。这,似乎构成了早期的苏轼,他的文章所放射出的光彩让皱纹的人不禁黯然失色,也最终为自己招致了许多嫉妒的目光。朝廷的明争暗斗给苏东坡招致了无尽的折磨,他先是被捕入狱,后又被贬黄州。而黄州,也终将成为苏轼一生的转折点。

《苏东坡突围》中提到过苏轼的弟弟苏辙的一句评价:“子瞻何罪?独以名太高。”而在我看来这句话恰是到了好处。在朝廷各官的勾心斗角中,“乌台诗案”倒成了必然。到了黄州的苏东坡,受精神和生活的双重折磨——“乌台诗案”的阴影还未消散,虽侥幸捡回一条性命,可一家人怎么过?生活渐渐磨掉他心里尖锐的棱角。他开始反省自己,一改往日锋芒毕露的性格,作品中也多了些许淡定和随缘自适。 在我看来,《赤壁赋》中客与苏东坡的对话可视为苏东坡当时的两种心态,昔日光环不在,且落得如此狼狈的境地,不禁“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仰天长叹,“托遗响于悲风”。可苏轼毕竟是苏轼,他性格里的豁达开朗、超脱放旷在这时便彰显了自己的光辉,“物与我皆无尽也”是他的思考,“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是他笑对人生,享受自然的心境。 小时候,看苏东坡的“唯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只从诗中读到愁怨,不知道他当时正因言获罪,被贬黄州,哪知“慎静以处忧患”的中年人的心。孔子云:诗可以怨。只不过,苏轼的怨,情动于中,但心志不乱。 “君子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子进退维谷之时,依然能安之若素,做到“小雅怨诽而不乱”,这就是苏东坡的气

5篇有关湖北赤壁古战场的导游词范文

5篇有关湖北赤壁古战场的导游词范文 三国赤壁古战场,赤壁之战发生地,现位于湖北省赤壁市南岸(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北依武汉,南临岳阳)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七大战役中唯一尚存原貌的古战场。赤壁矶头临江悬崖上,又石刻“赤壁”二字,相传为周瑜所书,故也有人称此地为“周郎赤壁”,是赤壁现存最早的文化遗迹。周郎石像,傲对长江,壮志满怀指点江山如画;拜风台上,诸葛武侯羽扇轻摇,巧借东风,借出千年来震古烁今的一战,借出一个三国鼎立的新格局;凤雏庵下,千年紫藤、参天银杏依旧苍翠,当年凤雏先生在此隐居巧连环献计;一龙一凤,齐聚赤壁,让这一方土地借卧龙凤雏双英之势一飞冲天,在历史长河中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5篇有关湖北赤壁古战场的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5篇有关湖北赤壁古战场的导游词范文(一) 各位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来到“三国吴楚地,赤壁古战场”。我是大家此次三国赤壁之旅的导游员小刘,很高兴有缘能和大家一同游览,希望我的真心能换来您的开心!

说起赤壁大战,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当年曹操亲率八十万大军挥师南下,企图消灭吴蜀两国,而孙刘联军只用了区区三十万人就取得整个战争的胜利,最重要的转折点就是在这赤壁大战。且不说这是军事史上为数不多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单单是在这场战役前前后后发生的三国故事都足以让我们一起来到这里缅怀这段历史。 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刘备为了能抵挡曹操的大军和孙权联盟,在长江上展开了一场载入历史的战争。赤壁古战场的遗址也就应运而生。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让我们在苏大文豪的诗句中感受到了“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壮景。这里不得不提到湖北的两个赤壁了。黄冈的文赤壁,咸宁的武赤壁。苏轼当年贬官到黄州也就是现在的黄冈之后,在江边看似赤壁大战的崖壁,顿时偶发感慨,挥笔写下了《赤壁赋》,而实际上的赤壁大战就发生在赤壁市的赤壁镇江边。首先在史书上记载,“曹操屯兵于乌林镇”,而赤壁对面正好面对的是洪湖的乌林镇。再就是在此地发掘出了很多当时遗留下的文物古迹,包括了大名鼎鼎的诸葛连弩,现在保存在咸宁市博物馆中。还有当地的很多地名和一些习俗也遗留了三国时期的特点,比如这附近的周郎嘴、鲁公村、黄盖湖、陆水湖,都是以三国里面的人物名命名的。而脚盆舞的习俗则是当年孙刘联军军民同心的产物。话说当年诸葛亮的部队人数只有十来万人,而诸葛亮很善于体恤民情,也得到了群众的爱戴,于是每当他的军队训练的时候,为了造势迷惑江对岸的曹

赤壁风景区导游词

赤壁风景区导游词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参观三国赤壁古战场。我是导游员***,在下边的游览活动中由我给大家提供讲解服务,希望能得到你们的支持和喜欢。并祝大家在赤壁度过一个愉快的旅程! 东汉末年的赤壁之战前夕,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在河南官渡,以一万多军队,打败袁绍的十万大军,粉碎了刘备割据徐州的尝试,消除了汝南黄巾农民起义对手曹操后方的威胁,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随即,他便把目标指向南方。公元208年7月,当曹操雄心勃勃,亲率大军,挥师南下,直逼东吴时,却在赤壁大战中以二十多万大军败给了只有五万军队的孙权、刘备联军。这就是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赤壁之战”;它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赤壁古战场是我国历史上七大战役中唯一尚存原貌的古战场遗址,被史学家称为“周郎赤壁”,“武赤壁”,它以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吸引着中外游人慕名而来,那么这次战争胜利的原因何在?下面,就让我们在游览赤壁古战场中回顾历史,寻找答案吧! 名位游客,我们现在所站的地方是赤壁矶头,大家看,大江东去,惊涛拍岸;环顾四周,在长江以南的滨江平原之内只有这座赤壁山,它如一把利剑斜插江心,大有欲断长江之势。放眼对岸,那是当年曹操屯兵的乌林古寨,在那里,现已发现深达一米厚的人马骨,以及标有当年年号的铜马蹬;在长江中游南岸,以赤壁山为中心,是一个进攻退可守的天然屏障,其特点是以“水”为主,而赤壁之战时,孙刘联军又以水战优于曹操的北方军队,凭借长江天堑,加上战略上联合抗曹,战术上智用火攻,可以说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这就是赤壁之取胜的原因。 赤壁之战后,传说周瑜摆酒庆功,一时兴起,挥剑刻下了“赤壁”二字,它在那里呢?请大家跟我来。 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赤壁摩崖石刻”景观。那“赤壁”二字是何时刻上去的呢?在三国时,我国的文字正处于由小篆身隶书过渡时期,而这两个字是楷书。因此,根据字形推测,它可能形成于唐代。宋朝有谢枋得这么一个人。曾做到岳州(今岳阳)知府,他从汉口到岳阳赴任时乘船经过这里,见石壁上有“赤壁“二字,便在他的《赤壁诗〃序》中写道:予自江夏溯庭,舟过蒲圻,见石壁上有赤壁二字。因此,宋之前,“赤壁”二字已刻于此。二字之上有个白色的符号,很像汉字的“鸾”字,在这里,是一种镇压洪魔的符号。《红楼梦》第51回薜小妹新编怀古诗曰: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喧阗一举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意思是说,因为赤壁之战曹操几十万人马战死江中,堵塞航道,以至洪水泛滥,于是老百姓请来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刻此符号,以镇洪魔。又因为吕洞宾为道人,也被视作道教符号。“赤壁”二字下,有明朝王奉的《过赤壁偶成绝句》二首,诗曰:“赤壁横崖瞰大江,周瑜于此破曹郎,天公已定三分势,可叹奸雄不自量。孟德雄心实啖吴,皇天未肯遂其图,水军八十万东下,赤壁山前一火无。”对曹操在赤壁之战中的失败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大家都知道,赤壁之战是以火攻为主的,当年孙刘联军从长江南岸用诈降计靠近停泊在北岸的曹船时,如何能借助风势,点火成功,就是至关重要的大事了。所谓“万

苏轼在黄州

苏轼在黄州:一个人如何变成月亮、云与流水 嘉佑二年,苏轼去考试,考场作文,论用政宽简——顺便说句,这好比让如今的高考生,写国家刑法实施问题——苏轼临场杜撰了个帝尧和皋陶的典故。考官梅圣俞看卷子时,觉得这典故似模似样,但自己没听过,有些犯愣,不敢擅断,怕显得自己没读过书。考试后,梅圣俞问苏轼:这典故出于何书?苏轼承认是编的,然后补了句“帝尧之圣德,此言亦意料中事耳!”——你看,这就是仗着才学,地道耍无赖啦。这好比我在高考写作文时,肆无忌惮来一个“马克思曾经说过,甜豆花才是豆花正宗!”《红楼梦》里,出过类似的公安:贾宝玉见林妹妹时,说西方有石名黛,可用来画眉,被探春批出是杜撰。当时宝玉也学苏轼一撒娇:除了《四书》之外,杜撰的别太多呢。 苏轼初到黄州时住过临桌亭: “临桌亭下十数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 林黛玉后来说过,“这王十朋也不通得很了,天下水总归一源”,云云,宝玉听了发痴。林姑娘这话,和苏轼也有点相似。 宝玉的为人,贾雨村和冷子兴聊,所谓“置之千万人之中,其聪俊灵秀之气,则在千万人之上;其乖僻邪谬不近人情之态,又在千万人之下。”而宝黛其实算一路。当时举例道:“陶潜、米南宫、秦少游”,陶渊明算苏轼的偶像,米、秦这俩其实和苏轼都算投契。所以,苏轼其实也是这等聪俊灵秀风流人物——当然,乖僻邪谬就少得多了。 杨万里《诚斋诗话》记个段子: 徽宗尝问米某:“苏轼书如何?”对曰:“画。”“黄庭坚书如何?”曰:“描。”“卿书如何?”曰:“刷。” 吴可《藏海诗话》记个段子:

东坡豪,山谷奇,二者有馀,而於渊明则为不足,所以皆慕之。 如果按诗与字通意的话,苏轼字肥而尚意挥洒,黄山谷如描而出奇致拔,各有所长。 苏轼的字肥,被人说是墨猪,但赵孟頫也夸过他“余观此帖潇洒纵横,虽肥而无墨猪之状。外柔内刚,真所谓绵里裹铁也。” 还是吴可的纪录: 东坡诗不无精粗,当汰之。叶集之云:“不可。於其不齐不整中时见妙处为佳。” 又,人都认为苏轼不善音律,但陆游认为:苏轼“但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耳。” 说到底,苏轼自在惯了,讨厌约束,是个喜欢不齐不整自然而然的悠游劲儿。 苏轼以前一直是聪明人,写各种论商君、论留侯什么的散文,写“春宵一刻值千金”这样的“流丽诗”(杨万里说的)。而且还爱讲冷笑话拿人家打趣(这毛病至死不变)。欧阳修早在苏轼中榜后,就认定他迟早要名动天下的。但因为苏轼太聪明,所以爱出事。冯梦龙写过《王荆公三难苏学士》,说苏轼不知道黄州风吹花瓣落,擅改王安石“昨夜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之句,结果被王安石一笔流配黄州。这与大多数以苏轼为主角的民间故事类似:无非讲苏轼“过于聪明”,终于吃了一个教训,以告诫世人聪明不可过于外露等等。 但其实,苏轼到黄州时,也不是年少气盛时节了:那时他44岁,长子苏迈已21岁。父亲苏洵于十四年前过世,众口传诵的“十年生死两茫茫”已在五年前写出。 最明显的是,38岁时,他写了《密州出猎》,那时他“老夫犹发少年狂”,“鬓微霜,又何妨?”38岁,头发有些白,但还琢磨着“何日遣冯唐”。而到44岁,他已经“平生文字为吾累,此去声名不厌低。”已经“我为聪明误一生”了。

文武赤壁的简介

本文来自小楚网;小楚网供:赤壁嘉鱼咸宁通城崇阳;网友的一个公共的交流平台!供大家一起畅所欲言; 文武赤壁 赤壁有文赤壁和武赤壁两处。其中文赤壁在湖北省黄冈市境内,武赤壁在湖北省蒲圻市(今赤壁市)境内。 赤壁市 赤壁市地处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隔蟠河与湖南省临湘市接壤,东与咸安区相邻,南与崇阳县交界,东北与嘉鱼县连接,西北隔长江与洪湖市相望。地理位置为北纬29°28’~29°55’,东经113°32’ ~114°13’。天然地成为南北交通要冲,省际交流窗口,平原山区纽带。扼潇湘咽喉,控江夏通衢,素称“湖北南大门”。距武汉112公里,距岳阳90公里。全市东西长68.9公里,南北最宽、最窄处分别60公里、26公里,整个图形象一个头西尾东的奔兔。为幕阜山脉与江汉平原接壤的丘陵地带,地势由南向北逐渐倾斜。南负幕阜山,北临长江。境内山地、丘陵、平原、湖泊依次排列,构成“六山二水二分田”的格局。南部连绵逶迤的是海拔500米左右的低山群,大小山峰百余座,最高为观音尖,海拔852米,中部京广铁路两侧为海拔200米左右的丘陵,北部是滨江滨湖地区。境内有23条大小河流,全长327.2公里,构成陆水、黄盖湖、西梁湖三大水系,注于长江。还有黄盖湖、西凉湖等数十处大小湖泊,形成环山错湖的地域特色。境内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全年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稳定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以内,年平均气温16.9°C,年平均无霜期247—261 天,降雨量1251-1608毫米,适合各种农作物生长。

赤壁市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了人类居住繁衍,先后发现多处新石器时代至西周、春秋文化遗址。夏、商时(公元前21世纪——前11世纪)属荆州云梦泽地;西周及春秋时(约公元前11世纪——前476年)为楚国云梦泽地。战国时(公元前475年——前221年)楚国夏州地;秦为南郡地;汉代寓于江夏郡沙羡县,赤壁因公元208年发生了震古铄今的三国赤壁之战而闻名,三国东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孙权置蒲圻县,于今市境东北西梁湖西南岸竞江口,因孙权作“蒲草千里,圻上故垒;莼蒲五月,川谷对鸣”的诗句而名蒲圻,所辖范围曾包括嘉鱼、崇阳、通城等县。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分置唐年县(今崇阳、通城),五代吴保大十一年(公元953年)分置嘉鱼县。历经各朝代,中华民国属湖北省第一行政督察区。新中国成立后,历属湖北省沔阳专区、大冶专区、孝感专区、武汉市、咸宁地区等。1986年5月撤县建市,1998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更名赤壁市。 赤壁地处南北交通要道,为湖北省南大门,自古就是军事攻防要地。东汉末年的赤壁之战,战场就在市境西北长江边,至今留有大量出土文物。南宋岳飞征讨杨么,明末李自成、张献忠抗击官军,都在境内展开激战。晚清,太平天国军队在市境战斗长达10年之久。民国时期,国民革命军北伐汀泗桥之战、湘军援鄂之战、抗日战争时期的“血战虎山头”及一系列战斗,都曾在境内激烈地进行。本市又是革命老根据地的一部分,属湘鄂赣红色政权地区。1926年本市共产党员漆昌元发动群众,建立组织,迎接北伐。1927年中共“八七”会议以后,赤壁设中共特委,发展武装力量,领导鄂南秋收暴动。在革命高潮时期的1931年,全市8 个区、52个乡实行土地改革,面积占全市的三分二,近10万农民分得土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全市死难烈士1400余人。 赤壁山川灵秀,人才辈出。明清二朝共出举人241名,会进士56名。其中有祖孙三代进士、兄弟同榜进士,有父子侍郎,也有同科7举人。明代有“后五子”之一的魏裳、大学士廖道南、祭酒魏观。清朝有工部尚书贺寿慈、海岳游人张开东。近现代知名人物有追随孙中山革命的但焘、黄昌谷,有早年英逝的共产党员周逸群、张计储,有教育家马君武、刘树杞、张进,有书画家张国溶、贺良朴,有方志学家张国淦,有建筑家鲍鼎等。 赤壁市交通便捷。京广铁路、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和正在兴建的武广高速铁路、宁樟高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