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与临床应用

人体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与临床应用
人体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与临床应用

人体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与临床应用

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acupoint-located method by anatomical landmark):是以人体解剖学的各种体表标志为依据来确定腧穴位臵的方法,又称自然标志定位法。

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可分为:

1.固定的标志:指各部位由骨节、肌肉所形成的突起、凹陷及五官轮廓、发际、指(趾)甲、乳头、肚脐等,是在自然姿势下可见的标志,可以借助这些标志确定腧穴的位臵。如以腓骨小头为标志,在其前下方凹陷中定阳陵泉;以足内踝尖为标志,在其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定三阴交;以眉头定攒竹;以脐为标志,脐中即为神阙,其旁开2寸定天枢等。

2.活动的标志:指各部的关节、肌肉、肌腱、皮肤随着活动而出现的空隙、凹陷、皱纹、尖端等,是在活动姿势下才会出现的标志,据此亦可确定腧穴的位臵。如在耳屏与下颌关节之间,微张口呈凹陷处取听宫;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当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取颊车等。

一头颈部体表定位与临床应用

眶上切迹(眶上孔):一般位于眶上缘中内1/3交界处,内有眶上神经和血管通过,压迫有明显痛感。临床上按压该处用来判断昏迷程度。

眶下孔:眶下缘中点下方约1 cm处,有眶下神经通过,按压有凹陷感。拔除上颌1~4牙时,可在此进行阻滞麻醉。切牙孔:两中切牙腭面之间,顺着牙龈斜插可进入。拔除上颌1~4牙时,可在此进行阻滞麻醉。上颌结节:位于上颌第三磨牙的上后内方,颊内侧面与牙龈之间。拔除上颌4~8牙时,可在此进行阻滞麻醉。腭大孔:紧靠上颌第三磨牙的腭面内上方。拔除上颌4~8牙时,可在

此进行阻滞麻醉。下颌角:下颌支后缘与下颌骨下缘相交处。在下颌角上2横指(为在操作中方便应用,用示指或中指宽度作为“横指宽”,以横指宽为定位测量的标准。通过观测统计,1横指宽度平均约为1.8 cm)画一水平线,下颌支后缘前1横指画一平行后缘的斜线,两线相交处即为下颌孔的体表投影,其内侧面为下颌孔,有下牙槽神经通过。拔除下颌1~8牙时,可经过下颌第二磨牙斜水平插入对侧下颌孔进行阻滞麻醉(图1a)。颧弓:位于颧弓中点上方约2横指处为翼点,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此处受暴力打击时,易发生骨折,可形成硬膜外血肿。颧弓下缘与下颌切迹间的半月形中点为咬肌神经封闭及上、下颌神经阻滞麻醉的进针点[1]。乳突:位于耳后骨隆起处,其根部前内方有面神经从茎乳孔穿出,其后颅底内面有乙状窦。中耳炎时此处有压痛。在行乳突根治术时,应防止伤及面神经和乙状窦。枕外隆凸:枕骨外面正中最凸的隆起,其内面是窦汇,下方有枕骨导血管。临床若在此手术开颅要防止大出血。头部外伤用包扎的帽状绷带压在其下方可防止绷带滑脱。下颌关节:位于耳屏前方,张嘴时此处变凹。可判断下颌关节是否脱位,若脱位可手指包纱布,将下颌拉向下再向后推,将下颌头纳回下颌窝内。喉结:甲状软骨上端向前突出形成。在溺水等呼吸道阻塞的情况下,可在甲状软骨和环状软骨之间凹陷处行环甲膜穿刺术紧急抢救病人。临床上行气管切开术时,在喉结最高点下方平放3横指,示指在上,环指在下,从中指下缘切至环指下缘,此切口位于2~3气管环。胸锁乳突肌:头转向一侧可观察到。在环甲膜水平高度,胸锁乳突肌前缘可触及颈总动脉搏动。其后缘的中点有颈丛皮支穿出,是颈部皮肤浸润麻醉的阻滞点。在左侧胸锁乳突肌后缘与锁骨上缘相交处,若触及肿大的淋巴结,可为胃癌食管癌的诊断提供参考。第七颈椎:颈前屈,从侧面看颈背部最高的隆起,是计数椎骨的标志之一。

a:下颌孔体表投影点(A)的简易定位;b:髂前上棘体表投影点(A)的简易定位;c:外环最高体表投影点(A)和最低体表投影点(B)的简易定位;d:收肌结节的体表投影点(A)的简易定位图1 常用体表标志的简易定位

二胸部体表定位与临床应用

锁骨上窝:锁骨上方凹陷处,在斜角肌间隙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通过,在前斜角肌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之间有锁骨下静脉通过。临床可在此行锁骨下静脉穿刺插管术或在锁骨中点上方行臂丛阻滞麻醉。颈静脉切迹:位于胸骨柄上方凹陷处。一般气管位于切迹正中,头臂静脉在此平面合成。其上2横指为甲状腺手术的切口区。胸骨角:胸骨柄与体的连接处微向前突形成。两侧平对第2肋,是计数肋骨和肋间隙顺序的主要标志。此平面还标志支气管分叉、心房上缘、上下纵膈分界和胸导管由右转向左行及相当于第4、5胸椎间的椎间盘水平。剑突:胸骨体下方突出部分,下端游离。可作为肝脏测量的标志。临床上进行心包穿刺时,从左剑肋角区,斜30°~40°、向上后进针,扎入心包前下窦,抽取心包积液。在其上方2~3横指处,可行胸外心脏按压,紧急抢救病人。肋间隙:左侧第5肋间隙为心尖搏动、第一心音听诊处,左侧第2肋间隙可进行第二心音听诊。对心脏骤停病人进行紧急抢救穿刺时,沿胸骨左侧第4肋间隙垂直扎进,行心内注射,多注入右心室。第8肋间隙与腋后线相交处,常用于胸腔穿刺和胸腔闭式引流。肩胛下角:肩胛骨脊柱缘与腋缘的会合处。通常平对第7肋或第7肋间隙,是背部计数肋或肋间隙的重要标志。两侧肩胛骨下角的连线平对第7胸椎棘突。肩胛下角下部1~2横指处,为听诊三角所在区,是开胸手术最佳入路及背部听诊呼吸音清楚的部位。脊肋角:第12肋与脊柱的夹角。临床常在此行肾囊封闭。当有肾炎、肾结核、肾结石等肾病时,触压或叩击肾区,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疼痛。

三腹部体表定位与临床应用

肋弓下缘:腹部体表的上界,常用于腹部九分区法,肝、脾的测量和胆囊的定位。胆囊底的体表投影位于右锁骨中线与右肋弓交点处。胆囊发炎时,该处可有压痛[2]。肋弓下缘1~2 cm处也是常用的胆囊、脾脏等手术的切口。腹直肌:白线、经腹直肌的旁正中线、腹直肌外缘为腹部手术中常用的切口。白线坚韧而缺少血管,经过此手术切口出血少,而腹直肌外缘与右肋弓相交处也是胆囊的定位。脐:位于腹部正中。此处易发生脐疝,腹腔镜手术常经脐上或脐下缘建立气腹。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是McBurney点,为阑尾根部投影,阑尾炎时该处有压痛,经过此点可做手术切口或行腹腔穿刺。髂前上棘:平卧位,经脐画水平线与正中线相交,以脐为起点向外下侧画一角平分线,在此平分线上向外下侧连续两次移放4横指,最后拇指指腹触之坚硬处即为髂前上棘(图1b)。此法常用于髂前上棘不明显之肥胖者[3]。临床上常在此后3横指髂结节的骨面平坦处做骨髓穿刺。在脐与左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处常行腹腔穿刺。两侧髂嵴最高点连线常对L3~L4棘突间隙,临床可依此行椎管内麻醉。耻骨联合:在脐与耻骨联合中点上1 cm,偏左或右1.5 cm处,可行腹腔穿刺。由于膀胱病变、前列腺肥大等各种原因引起尿潴留时,可在耻骨联合上方水平施行膀胱穿刺术。腹股沟韧带:连于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之间。临床腹股沟疝修补术时可用此来加强腹股沟管壁。腹股沟韧带中内1/3处直向下约1横指搏动处为股动脉,外侧为股神经,内侧为股静脉,临床可用股动脉压迫止血,股静脉穿刺及股神经麻醉定位。腹股沟管外环:在阴茎根部向上平放3横指,最上指缘画一水平线,在阴茎根部向外呈45°角放3横指,最外侧指缘与水平线相交处即为腹股沟外环体表投影点(图1c)。部分人位臵较低,可在阴茎根部向上平放2横指,阴茎根部向外

呈45°角放2横指,上缘与外缘相交处也为外环体表投影点[4]。男性有精索,女性有子宫圆韧带通过,在临床腹股沟疝手术中应用广泛。骶管裂孔:从尾骨尖向上平移约3横指凹陷处,临床常在此进行骶管阻滞麻醉。

四四肢部体表定位与临床应用

喙突:三角肌前缘与锁骨外侧交界的锁骨下窝内的骨隆起,上臂后伸较明显,前屈时消失。肩峰:肩胛冈的外侧端,是肩部的最高点。肩峰的前外侧突出部是肱骨大结节。正常时,喙突、肩峰和肱骨大结节三者成等腰三角形,当肩关节脱位时,三者关系发生变化。肱二头肌:屈肘关节,上臂隆起的肌肉。其内侧沟有肱动脉、正中神经和尺神经通过,临床在此手术不要损伤上述结构。鹰嘴:屈肘,肘关节后方最凸的骨隆起。临床常用于骨折牵引。肱骨内、外上髁:屈肘,在肘关节后鹰嘴上方触摸的两骨隆起。伸肘时,鹰嘴、肱骨内、外上髁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屈肘呈直角时,三者成等腰三角形。当肘关节脱位或骨折时,三者关系将发生变化。指伸肌腱:手掌和手指伸直时,在手背皮下清晰可见。第2~5指到手指后移行为指背腱膜。当手外伤指伸肌腱或指背腱膜断裂缝合后,要用过伸石膏固定。鼻咽窝:手背外侧部的浅窝。当拇指充分背伸并外展时,界限明显,其桡侧界为拇长展肌腱和拇短伸肌腱,尺侧界为拇长伸肌腱,窝底为手舟骨和大多角骨,窝内有桡动脉走行,可触及搏动。当手舟骨骨折时“鼻烟窝”可因肿胀消失,窝底可有压痛。此处也是切开拇伸肌腱鞘和结扎桡动脉的理想径路[5]。股骨大转子:人体直立,臀部外上1/4凹陷处可触及。临床用其结合Nelaton线或Kaplan 点可为髋关节脱位或股骨颈骨折的诊断提供参考。髌骨:在髌骨上缘画一水平线,再沿腓骨小头前缘上方画一垂直线,两线交点处行股骨髁上牵引钻孔。当膝关节

腔积液时,可在髌骨两侧缘中点,行关节腔穿刺抽液检查。收肌结节:在髌骨上缘画一水平线向内侧延伸,再在髌骨内缘斜45°放3横指(示、中、环指,示指在内,环指在外。右收肌结节用右手测,左收肌结节用左手测),示指内缘和水平线相交点即为收肌结节(图1d)。其上方是收肌腱裂孔,有股动脉、股静脉和隐神经通过。胫骨粗隆:髌骨下缘约3横指处的骨隆起。临床常在其上缘后外方2~2.5 cm处定一点,然后在此点向下2~3 cm处钻孔进行胫骨结节牵引。腓骨头:髌骨下缘与外缘相交处向外3横指再向下1横指左右处的骨隆起。在其下方腓骨颈处,腓总神经在此分为腓浅和腓深神经。此处外伤时,易损伤腓总神经,导致“马蹄内翻足”。内、外踝:内踝前1横指左右处是大隐静脉,临床常在此行大隐静脉切开插管术;在外踝下1个半横指处定一点,在此点平行后移1横指处,或外踝下垂直向下2横指处行根骨牵引钻孔。

针刀医学综合班:每班计8天,传授针刀医学四大基础理论、六大组成部分、十一种进针刀方法,重点传授各种慢性软组织损伤,如肩周炎。腱鞘炎、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腰腿痛等50余种常见病及多发病的针刀诊疗技术,各种病症的影像诊断、局部解剖、针刀具体操作及术后手法、药物配合治疗等

正常人体体表标志

正常人体体表标志 人体各部位名称 人是一个具有生命活动功能的整体。不同的部位,有着不同的名称。头颈部的名称:头、颈;躯干部的名称:胸、背、脊椎;上肢部的名称:肩、上臂、前臂、手;下肢部的名称:臀、大腿、小腿、足。 1.人体常用方位的术语为了便于学习和研究人体各部位及其结构的位置变化,规定以身体直立、两眼向正前方平视,两脚跟靠拢,足尖向前,上肢自然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向前为人体标准解剖姿势, 并以上述姿势为依据,定出一些常用人体方位的术语。 上一一接近头部称为上; 下一一接近足底称为下; 前一一接近腹侧的称为前; 后-- 接近背侧的称为后; 内侧——接近身体正中线的称为内侧;外侧一一远离身体正中线的称为外侧;近侧一一接近肢体根部的称为近侧;远侧一一远离肢体恨部的称为远侧;尺侧一一前臂的内侧称为尺侧;様侧一一前臂的外侧称为橈侧;胫侧——小腿的内侧称为胫侧;腓侧一一小腿的外侧称为腓侧; 浅一一接近皮肤表面的称为浅; 深一一远离皮肤表面的称为深。 2.人体的切面

(1)矢状面沿人体的前后径与水平面垂直所作的切面叫矢状面。当矢状面位于正中而将人体分为左右两半,该切面称为正中矢状面。 (2)水平面(横切面)与地面平行,将人体分为上、下两部所作的切面叫水平面。 (3)额状面(冠状面)沿人体的左右径,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所作的切面叫额状面。 体表标志 1.躯干部的体表标志胸骨:胸骨柄、胸骨体、剑突。肋骨:第二到第十二肋骨、第一到第十肋软骨。椎骨:颈椎、胸椎、腰椎、紙 骨、尾骨。 2.上肢部的体表标志肩胛骨:肩峰、肩胛冈、肩胛下角。锁骨: 全长。肱骨:肱骨内上課、外上髒。尺骨:鹰嘴、尺骨头、茎突。梯骨:橈骨头、茎突。手骨:腕骨、掌骨和指骨的背面。 3.下肢部的体表标志器骨:器前上棘、器后上棘、耻骨联合、坐骨结节。股骨:大转子。膑骨:前面。胫骨:胫骨前缘。腓骨:腓骨头和外踝。足骨:附骨、跖骨、趾骨。 身体主要部位定位 在操作中,我们常用示指和中指宽度即“横指宽”作为简便定位测量的标准。 1呼吸道定位

临床常用的一些体表标志

临床常用的一些体表标志 穿刺标志: (1)穿刺抽取骨髓:髂骨、胸骨和椎骨(此处红骨髓终生保存) (2)腰椎穿刺时依次经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和黄韧带(相临两个椎骨之间) (3)两侧髂嵴的最高点的连线平对第4腰椎的棘突是腰椎穿刺时确定穿刺部位的标志 (4)临床常在第4—5肋间隙的胸骨左缘进行心内注射不会损伤肺和胸膜 (5)当膀胱充盈时沿耻骨联合上缘进行膀胱穿刺;体表标志: 1、计数椎骨序数的重要标志:第7颈椎 2、棘突排列的特征:第7颈椎的棘突水平方向伸向后方且明显高出其他颈椎的棘突。胸椎的棘突斜向后下方呈叠瓦状排列较紧密,腰椎的棘突水平向后伸出,棘突间的距离也较大; 3、胸骨角与第2肋平对,常作计数肋序数的标志 4、枕骨大孔的后上方的粗糙隆起部称枕外隆凸可在体表触及,是重要的体表标志; 5、乳突也是一个重要的骨性标志 6、肩胛骨的上角和下角分别平对第2肋和第7肋,均可在体表触及,常作为背部计数肋和肋间隙的标志;

7、髂嵴、髂前上棘、髂后上棘、髂结节、耻骨结节和坐骨结节都可在体表摸到,是重要的体表标志; 8、喉结上方两板相互分开形成甲状软骨上切迹,临床常以此作为颈前正中线的标志; 9、环状软骨位于甲状软骨的下方,下与气管相连,与第六颈椎平对其前部可被触及是重要的体表标志; 注射部位: 1、三角肌的外上三分之一部肌质丰富且无重要的血管神经经过是临床常选用的肌内注射部位; 2、臀大肌位置表浅,肌质厚实,其外上部无重要的血管和神经,为肌内注射的常选部位;手术部位、标志: 1、上下牙咬合时口腔前庭与固有口腔仍可经最后磨牙后方的间隙相通,借此间隙可作急救灌药等; 2、十二指肠悬肌在手术时可作为确认空肠始端的标志; 3、结肠带(三条)、结肠袋、肠脂垂三种结构为肉眼区别结肠和小肠的重要依据; 4、急性阑尾炎时麦氏点(体表投影:约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是三分之一交点处)有压痛; 5、胆囊炎时,胆囊底(体表投影:在右锁骨中线与右肋弓交点处的稍下方有明显压痛; 6、手术时寻找阑尾的标志:盲肠的三条结肠带恰在阑尾根部汇合,据此寻找阑尾;

常用穴位定位及体表标志

常用穴位定位及体表标志 一、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是以人体解剖学的各种体表标志为依据来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又称自然标志。人体体表解剖标志可分为固定的标志和活动的标志两种。 1、固定的标志 指各部位由骨节、肌肉所形成的突起、凹陷及五官轮廓、发际、指(趾)、乳头、肚脐等,是在自然姿势下可见的标志,可以借助这些标志确定腧穴的位置。如以腓骨小头为标志,在其前下方凹陷中定阳陵泉;以足内踝尖为标志,在其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定三阴交;以眉头定攒竹;以脐为标志,脐中即为神阙,其旁开2寸定天枢等。 2、活动的标志 指各部的关节、肌肉、肌腱、皮肤随着活动而出现的空隙、凹陷、皱纹、尖端等,是在活动姿势下才会出现的标志,据此亦可确定腧穴的位置。如在耳屏与下颌关节之间,微张口呈凹陷处取听宫;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取颊车等。 二、手指同身寸定位法 手指同身寸定位法是指依据患者本人手指为尺寸折量标准来量取腧穴的定位方法,又称“指寸法”。常用的手指同身寸有以下3种:1、中指同身寸 以患者中指中节桡侧两端纹头(拇、中指屈曲成环形)之间的距离作为1寸

2、拇指同身寸 以患者拇指的指间关节的宽度作为1寸 3、横指同身寸 令患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为标准,其四指的宽度作为3寸。四指相并名曰“一夫”;用横指同身寸量取腧穴,又名“一夫法”。 三、简便定位法 简便定位法是临床中一种简便易行的腧穴定位方法。如立正姿势,手臂自然下垂,其中指端在下肢所触及处为风市;两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压在另一手腕后高骨的上方,其食指尽端到达处取列缺。此法是一种辅助取穴方法。 四、常用穴位 面部穴位: 印堂:在额部,当两眉头的中间。 安眠:在项部,当翳风穴与凤池穴连线的中点。 百会: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或当头部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交点处(两耳尖连线中点)。 太阳: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横指的凹陷处。 四神聪:在头顶部,当百会前后左右各1寸,共四穴 攒竹:眉凹陷中,约在目内眦直上。 丝竹空:眉梢的凹陷处。 迎香: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5寸,当鼻唇沟中。

人体体表标志--针刀定位

人体体表标志

脊柱各结构的体表定位和临床应用 一,脊柱各结构的常用体表定位法 (一) 触抹法:此法最方便,最常用,较准确。是利用人体的骨性标志,对脊柱各结构进行触抹而确定其位置。 1,棘突的触抹定位法: (1) 颈椎:常利用枕外粗隆、C2、C7棘突,来确定颈椎各棘突的位置。 枕外粗隆:粗大,任何人均可准确触抹清。沿此向下,有一凹陷,再向下推摸,可触及一骨突,即为C2棘突。 C2棘突:较大,末端分叉。瘦弱者低头时可见其隆起于项部的上段。任何人也可摸清。可做为颈棘突检查的基点。C2既定,向下推摸,即可触抹清C3棘突。 C7棘突:长而大,多不分叉。低头时,其隆起于项背交界处。也可准确抹清。沿其

向上触摸,就可确定C6、C5棘突的位置。唯C4棘突不易抹及。但可从己标出的C3、C5棘突而可推测出其位置约。约有20%的人,C6棘突比C7棘突长。个别人的T1棘突比C7的长。应注意鉴别。 (2) 腰椎棘突: 常利用可准确抹清的双侧髂嵴最高点来定位。L4棘突、或L4.5棘间,正位于双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上。 S1:双侧髂后上棘连线水平,正相当于S1椎体。故S1中嵴也能较准确定位。 故L3、L4、L5棘突就能较准确定位;甚至L2、L1棘突也基本能定位(3) 胸椎棘突: 当人直立,双上肢自然下垂,双肩胛岗内侧端连线,与T3棘突平。双侧肩胛骨下角的连线,与T7棘突平。 因为C7、T3、T7的棘突均能较准确定位,故T1、T2、T3、T4、T5 T6 、T7、T8,甚至T9、T10也能较正确地定位。 2,横突的触抹定位法: (1)颈椎横突的触抹定位: C1横突:位于乳突与下颌角连线中点水平的胸锁乳突肌后缘。C2横突:位于下颌角水平线与胸锁乳突肌后缘的交界处。 C3横突:位于舌骨角水平线与胸锁乳突肌后缘的交界处。 C4横突:位于甲状软骨近上缘水平线与同肌后缘的交界处 C5横突:位于甲状软骨水平线与同肌后缘的交界处。 C6横突:位于环状软骨水平线与同肌后缘的交界处。

《人体解剖学》本科练习题(一)

1、椎骨属于 D 、不规则骨 2、构成肋弓的肋软骨是 C 、第 8— 10 肋 3、骶管神经麻醉须摸认的体表标志是 D 、骶角 4、属于腕骨的是 C 、三角骨 5、属于面颅骨的是 C 、颧骨 6、典型的颈椎有 C 、横突孔 7、不属于肱骨的结构是 B 、冠突 8、属于颅中窝结构的是 B 、棘孔 9、限制脊柱过伸的韧带是 B 、前纵韧带 10、参于呼吸的肌中不包括 D 、背阔肌 11、腹股沟韧带是下列哪块肌形成 A 、腹外斜肌 12、不属于内侧肌群的是 D 、缝匠肌 13、关于胸廓的说法错误的是 C 、两侧肋弓之间的角叫胸骨角 14、股骨结构中可在体表摸到的 B 、大转子 15、腹股沟管 D 、外口位于耻骨结节外上方 16、有半月板的是 A 、膝关节 17、桡神经沟位于 A 、肱骨 18、计数肋骨序数的标志是 C 、胸骨角 19、不参于形成骨盆界线的是 A 、髂嵴 20、既能屈髋又能屈膝的是耻骨 B 、缝匠肌 21、腮腺管开口处平对 B 、上颔第二磨牙 22、不属于肝门的结构是 D 、胆总管 23、肝下界在腹上区可达剑突下 C 、 3— 5Cm 24、牙周组织不包括 D 、牙骨质 25、十二指肠 B 、十二指肠悬肌是其终止标志 26、在肛管的管腔面,粘膜与皮肤的分界标志是 C 、齿状线 27、咽与食管的分界处平 C 、第 6 颈椎 28、鼻出血的常见部位是 C 、鼻中隔前下部 29、开口于下鼻道的是 C 、鼻泪管 30、成对的喉软骨是: C 、杓状软骨 31、喉腔最狭窄的部位是 B 、声门裂 32、气管切开的部位常选在 B 、第 3-5 气管软骨 33、有关左肺的描述,正确的是 B 、外形细长 34、中纵隔内有 A 、心包 35、肺的下界在肩胛线位于 C 、第 10 肋 36、肋膈隐窝位于 B B 、肋胸膜与膈胸膜移行处 37、关于肾形态的描述,错误的是 C 、右肾较左肾高 38、肾柱是 D 、是皮质深入肾髓质部分 39、第十二肋斜过 C 、右肾后面的中部 40、关于输尿管的叙述,下列 D 是正确的? D 、长约 25— 30Cm 41、手术中寻找输尿管口的标志是 A 、输尿管间襞

人体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与临床应用.docx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人体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与临床应用 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acupoint-located method by anatomical landmark):是以人体解剖学的各种体表标志为依据来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又称自然标志定位法。 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可分为: 1.固定的标志:指各部位由骨节、肌肉所形成的突起、凹陷及五官轮廓、发际、指(趾)甲、乳头、肚脐等,是在自然姿势下可见的标志,可以借助这些标志确定腧穴的位置。如以腓骨小头为标志,在其前下方凹陷中定阳陵泉;以足内踝尖为标志,在其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定三阴交;以眉头定攒竹;以脐为标志,脐中即为神阙,其旁开2寸定天枢等。 2.活动的标志:指各部的关节、肌肉、肌腱、皮肤随着活动而出现的空隙、凹陷、皱纹、尖端等,是在活动姿势下才会出现的标志,据此亦可确定腧穴的位置。如在耳屏与下颌关节之间,微张口呈凹陷处取听宫;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当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取颊车等。 一头颈部体表定位与临床应用 眶上切迹(眶上孔):一般位于眶上缘中内1/3交界处,内有眶上神经和血管通过,压迫有明显痛感。临床上按压该处用来判断昏迷程度。 眶下孔:眶下缘中点下方约1 cm处,有眶下神经通过,按压有凹陷感。拔除上颌1~4牙时,可在此进行阻滞麻醉。切牙孔:两中切牙腭面之间,顺着牙龈斜插可进入。拔除上颌1~4牙时,可在此进行阻滞麻醉。上颌结节:位于上颌第三磨牙的上后内方,颊内侧面与牙龈之间。拔除上颌4~8牙时,可在此进行阻滞麻醉。腭大孔:紧靠上颌第三磨牙的腭面内上方。拔除上颌4~8牙时,可在此进行阻滞麻醉。下颌角:下颌支后缘与下颌骨下缘相交处。在下颌角上2横指

体表标志定穴法(精细)

体表标志定穴法(精细) 确定一个腧穴的位置,除探索感应外,常利用体表的各种标志,尤其是骨性标志作为定位依据。人体体表标志可分为静态标志和动态标志两大类。静态标志,主要指骨性标志(如骨节突起或凹陷),以及五官、毛发、乳头、脐窝、指(趾)甲等。如在腓骨前下方定阳陵泉,在骶后孔中定八髎穴,在目外眦旁定瞳子髎,在眉梢后定丝竹空,乳头下方定乳根,脐窝之中定神阙,拇指桡侧指甲角后旁定少商等。动态的标志,主要指随着屈伸等活动而出现的肌性标志、皮肤皱纹,以及采取某种特定动作而确定的参照标志等。如在屈肘外侧纹端外定曲池,咬肌隆起处定颊车,举臂时肩峰前外方凹陷中定肩髃,两虎口相叉食指尽处定列缺等。 现将基本的体表标志分述如下: (一)头部 发际:头发分布区的边缘。位于前额上的横向边缘,称前发际;位于后项部的横向边缘,称后发际。 发角:前额两旁,当前发际与鬓发前缘会合成角处。下对颧弓中点。 曲角(曲周,颞颥):额旁颞部头发边际向前成弧形突出处。 眉心(眉间,阙中):前额正中线上,当两眉头之间。 眼眶:为一个四棱锥形的骨性腔,外口称眶缘,在眶上缘的内1/3折点处有眶上切迹(或眶上孔);眶上缘上方有隆起的眉弓。眶下缘中点直下方,可摸到眶下孔。眶上切迹、眶下孔、颏孔一般均位于目中线上。 人中沟(水沟):上唇表面正中的纵行凹沟。 巨分(鼻唇沟):由鼻翼旁伸延至口角外侧部的圆弧形浅沟。 颧弓:循颧骨向后至耳前的弓形突起。下方凹陷为颞下颌关节,张口时可触摸到下颌头在关节窝内转动。 曲颊(下颌角):下颌骨的下颌支后缘与下颌体会合成角处。 耳尖:外耳上缘最高点。一般位于眉梢与枕外隆凸的连线上。 耳根:耳郭附着部。其上端称耳根上点,下端称耳根下点。 耳垂:外耳下端的无软骨部分。 耳珠(耳屏):外耳门前方的瓣状突起。 完骨(颞骨乳突):颞骨后下部,外耳后方的圆形突起。表面粗糙,有胸锁乳突肌、头夹肌、头长肌附着。其尖端突向下前方,与耳垂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枕外隆凸:枕骨后表面中央的隆凸。 (二)颈部 喉结(结喉):颈前中央,甲状软骨前缘隆起部,男性青春期后此处高而显著,吞咽时作上下移动。在喉结上方摸到的凹陷为甲状切迹,甲状软骨上缘正对第四颈椎。 缨筋(胸锁乳突肌):颈侧部肌肉,起自胸骨柄和锁骨胸骨端,两头会合后斜向后上方,止于乳突部。当头转向对侧时,隆起尤为明显。《内经》称“婴筋”,主要指胸骨头部分。《类经》张介宾注:“《说文》曰:婴,颈饰也。故颈侧之筋曰婴筋。” 大椎(第七颈椎棘突):由于项部肌肉多,颈椎棘突又短,所以除第七颈椎棘突呈明显隆起外,其上方棘突一般不易被摸到。有时这里可呈现两个突起,上面一个为第六颈椎棘突。有时可摸到三个突起,中间一个为第七颈椎棘突。第七颈椎,其棘突较长,向后平伸,尖端不分叉。为项韧带附着处,当头部前屈时,棘突部隆起更为明显,并能随头左右活动。 (三)胸腹部 天突(胸骨上窝):胸骨柄上缘,颈静脉切迹上方凹陷处。 璇玑(胸骨角):胸骨上窝之下,胸骨表面的第一个隆起,是胸骨柄下缘与胸骨体的结合部。两旁为第二肋软骨。 歧骨(胸骨下角,胸肋角):胸骨体下端与左右两侧的肋弓下缘所形成的角,一般约呈90°,矮胖者常大于90°。后当第九或第十胸椎椎间盘水平。 蔽骨(胸骨剑突):胸骨下端的小骨片,形似鸠尾,长短不一。 巨骨(锁骨):内端与胸骨构成胸锁关节,外端与肩峰构成肩锁关节。(图2-1-4)通过锁骨中点的垂线称锁骨中线,与乳头线相似。 云门(锁骨下窝):抬臂时,当胸大肌与三角肌间呈现凹陷。 缺盆(锁骨上窝):锁骨上方的凹窝,由锁骨、肩胛舌骨肌及胸锁乳突肌围成。施沛《经穴指掌图》:“结喉

最新临床骨外科手术中常用体表标志的简便解剖学定位(1)

临床骨外科手术中常用体表标志的简便解剖学定位2009-08-22 16:08 在外科手术过程中,医生常常对一些体表标志定位不准确,往往延误病人治疗甚至错过抢救时机,因此作者对临床中常用的体表标志进行了简便的解剖学定位。 1 资料与方法 观测1020例成人,男541例,女479例。以“横指”中节掌侧宽度作为测量标准进行简便解剖学定位。“横指”为示、中、环和小指中节指节宽度。1横指宽度为示指指节宽度,平均1.8cm;2横指宽度为示、中指指节宽度,平均3.6cm;3横指宽度为示、中和环指指节宽度,平均5.0cm;4横指宽度为示、中、环和小指 指节宽度,平均6.7cm。 2.1 骨标志定位 眶上孔:眶上缘中内三分之一交点处,为眶上神经穿经处。眶下孔:眶下缘中点下1cm处或半横指处,为眶下神经穿经处。翼点:颧弓中点上方2横指处,为额、顶、颞和蝶骨连接处,是颅骨薄弱部分,内面有脑膜中动脉通过。喙突:锁骨外侧与三角肌前缘之间的锁骨下窝的骨隆起。肩峰:右手向左肩搭放,中指尖触之最外侧骨隆起为左肩峰;同样方法可触之右肩峰。肱骨内外上髁:屈右肘关节,左手拇指和示指在肘关节后鹰嘴上方两侧触摸,内侧骨隆起为右肱骨内上髁,外侧骨隆起为右肱骨外上髁;同样方法可触之左肱骨内外上髁。鹰嘴:屈肘,肘关节后方最突出的骨隆起。尺桡骨茎突:腕横纹近端两侧骨隆起,内侧为尺骨茎突,外侧为桡骨茎突。手舟骨与豌豆骨:腕横纹远端两侧,内侧骨隆起为豌豆骨,外侧骨隆起为手舟骨。耻骨结节和耻骨嵴:示指从阴囊伸入到腹股沟外环,示指外侧骨隆起为耻骨结节,内侧骨隆起为耻骨嵴。坐骨结节:坐位屈髋时,肛门两侧最低处骨隆起。胫骨粗隆:髌骨下缘3横指处骨隆起。腓骨头:髌骨下端外缘2横指处骨隆起。收肌结节:髌骨上缘画一水平线向内侧延伸,在髌骨内缘呈45o 角放3横指,示指内缘与水平线相交处骨隆起。髂前上棘:平卧位,经脐画水平线与正中线相交,以脐为起点向外下侧画一平分线,在此平分线上向外下侧连续两次移放4横指,最后拇指指腹触之坚硬处。此法常用于髂前上棘不明显之肥胖者。舌骨:仰头,从下颌骨下缘向下触摸,最先触之窄条硬结,位于甲状软骨上方约 半横指处。 2.2 肌腱标志定位

正常人体解剖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椎间孔:椎骨连接时,上位椎骨的椎上切迹与下位椎骨的椎上切迹围成 一孔,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胸骨角:胸骨体与胸骨柄相接处形成凸向前方的横形隆起,在体表可触 之,它平对第二肋,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胸骨角还正对第四胸椎体下缘水平。 ●翼点:在颞窝区内,有额、顶、颞、蝶四骨交汇处,称为翼点。此处骨 质较为薄弱,易发生骨折,容易损伤内面的脑膜中动脉而发生颅内血肿。 ●盆骨界线:盆骨由骶骨岬至耻骨联合上缘的两侧连线为分界线,可分为 上方的大盆骨和下方的小盆骨。 ●腱鞘:为套在长腱周围的鞘管,腱鞘由外层的腱纤维鞘和内层的腱滑膜 鞘共同组成。 ●腹直肌鞘:包裹腹直肌,分为前后两层,前层有腹外斜肌腱膜与腹内斜 肌腱膜的前层愈合而成,后层由腹内斜肌腱膜的后层与腹横肌腱膜愈合而成。 ●腹股沟韧带:腹外斜肌腱膜的下缘卷曲增厚连于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之 间,形成腹股沟韧带。 ●黄韧带:又称弓间韧带,是连接相邻椎弓的韧带,由弹力纤维构成,坚 韧而富有弹性。 ●麦氏点: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通常以脐与右侧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 1/3交点为标志。急性阑尾炎时,此处可有压痛。

●齿状线:位于肛管内面,是由肛瓣和肛柱下端所围成的一个锯齿形环形 线。 ●咽峡:是口腔通向咽的门户,由腭垂、舌根和左、右腭舌弓共同围成。 ●肝门:肝脏脏面H形沟的横沟,有肝左管、肝右管、肝固有动脉、肝 门静脉以及神经淋巴管通过。 ●声门裂:位于喉腔中部的一个呈矢状位的裂隙,由左右声襞及杓状软骨 基底部所围成,喉腔最狭窄的部位,异物易滞留的部位。 ●声带:声壁内含有声韧带和声带肌,三者合称为声带。 ●肺根:出入肺门的结构(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动静脉、 神经、淋巴管)被结缔组织包绕连于纵隔称肺根,肺根对肺起固定、支持作用。 ●肋膈隐窝:在肋胸膜与隔胸膜的转折处有一个肺下缘不能伸入其内的间 隙,称为肋膈隐窝。 ●纵膈:纵隔是左右纵膈胸膜及其间所夹的器官和组织的总称,是分隔左 右胸膜腔的间隔。以胸骨角平面分为上下纵膈,下纵隔又以心包为界分为前中后纵膈。 ●肾区:竖脊肌外侧缘与第12肋之间的部位称肾区。某些肾病患者,叩 击或触压此区可引起疼痛。 ●肾锥体:肾锥体是组成肾髓质的小管道,约有15~25个。肾锥体的基底 朝向肾皮质;尖端圆钝,朝向肾窦。肾锥体的尖端称肾乳头,突入肾小盏。 ●肾柱:浅层的肾皮质伸入肾锥体之间的部分称肾柱,属肾皮质。

精选-人体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与临床应用

人体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与临床应用 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acupoint-located method by anatomical landmark):是以人体解剖学的各种体表标志为依据来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又称自然标志定位法。 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可分为: 1.固定的标志:指各部位由骨节、肌肉所形成的突起、凹陷及五官轮廓、发际、指(趾)甲、乳头、肚脐等,是在自然姿势下可见的标志,可以借助这些标志确定腧穴的位置。如以腓骨小头为标志,在其前下方凹陷中定阳陵泉;以足内踝尖为标志,在其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定三阴交;以眉头定攒竹;以脐为标志,脐中即为神阙,其旁开2寸定天枢等。 2.活动的标志:指各部的关节、肌肉、肌腱、皮肤随着活动而出现的空隙、凹陷、皱纹、尖端等,是在活动姿势下才会出现的标志,据此亦可确定腧穴的位置。如在耳屏与下颌关节之间,微张口呈凹陷处取听宫;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当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取颊车等。 一头颈部体表定位与临床应用 眶上切迹(眶上孔):一般位于眶上缘中内1/3交界处,内有眶上神经和血管通过,压迫有明显痛感。临床上按压该处用来判断昏迷程度。 眶下孔:眶下缘中点下方约1 cm处,有眶下神经通过,按压有凹陷感。拔除上颌1~4牙时,可在此进行阻滞麻醉。切牙孔:两中切牙腭面之间,顺着牙龈斜插可进入。拔除上颌1~4牙时,可在此进行阻滞麻醉。上颌结节:位于上颌第三磨牙的上后内方,颊内侧面与牙龈之间。拔除上颌4~8牙时,可在此进行阻滞麻醉。腭大孔:紧靠上颌第三磨牙的腭面内上方。拔除上颌4~8牙时,可在此进行阻滞麻醉。下颌角:下颌支后缘与下颌骨下缘相交处。在下颌角上2横指(为在操作中方便应用,用示指或中指宽度作为“横指宽”,以横指宽为定位测量的标准。通过观测统计,1横指宽度平均约为1.8 cm)画一水平线,下颌支后缘前1横指画一平行后缘的斜线,两线相交处即为下颌孔的体表投影,其内侧面为下颌孔,有下牙槽神经通过。拔除下颌1~8牙时,可经过下颌第二磨牙斜水平插入对侧下颌孔进行阻滞麻醉(图1a)。颧弓:位于颧弓中点上方约2横指处为翼点,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此处受暴力打击时,易发生骨折,可形成硬膜外血肿。颧弓下缘与下颌切迹间的半月形中点为咬肌神经封闭及上、下颌神经阻滞麻醉的进针点[1]。乳突:位于耳后骨隆起处,其根部前内方有面神经从茎乳孔穿出,其后颅底内面有乙状窦。中耳炎时此处有压痛。在行乳突根治术时,应防止伤及面神经和乙状窦。枕外隆凸:枕骨外面正中最凸的隆起,其内面是窦汇,下方有枕骨导血管。临床若在此手术开颅要防止大出血。头部外伤用包扎的帽状绷带压在其下方可防止绷带滑脱。下颌关节:位于耳屏前方,张嘴时此处变凹。可判断下颌关节是否脱位,若脱位可手指包纱布,将下颌拉向下再向后推,将下颌头纳回下颌窝内。喉结:甲状软骨上端向前突出形成。在溺水等呼吸道阻塞的情况下,可在甲状软骨和环状软骨之间凹陷处行环甲膜穿刺术紧急抢救病人。临床上行气管切开术时,在喉结最高点下方平放3横指,示指在上,环指在下,从中指下缘切至环指下缘,此切口位于2~3气管环。胸锁乳突肌:头转向一侧可观察到。在环甲膜水平高度,胸锁乳突肌前缘可触及颈总动脉搏动。其后

人体各部位名称及体表标志

人体各部位名称及体表标志 一、人体各部位名称(如图2—1) 人是一个具有生命活动功能的整体。不同的部位,有着不同的名称。头颈部的名称:头、颈;躯干部的名称:胸、背、脊椎;上肢部的名称:肩、上臂、前臂、手;下肢部的名称:臀、大腿、小腿、足。 1、人体常用方位的术语为了便于学习和研究人体各部位及其结构的位置变化,规定以身体直立、两眼向正前方平视,两脚跟靠拢,足尖向前,上肢自然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向前为人体标准解剖姿势,并以上述姿势为依据,定出一些常用人体方位的术语。 上——接近头部称为上; 下——接近足底称为下; 前——接近腹侧的称为前; 后——接近背侧的称为后; 内侧——接近身体正中线的称为内侧; 外侧——远离身体正中线的称为外侧; 近侧——接近肢体根部的称为近侧; 远侧——远离肢体恨部的称为远侧; 尺侧——前臂的内侧称为尺侧; 桡侧——前臂的外侧称为桡侧; 胫侧——小腿的内侧称为胫侧; 腓侧——小腿的外侧称为腓侧; 浅——接近皮肤表面的称为浅; 深——远离皮肤表面的称为深。 2、人体的切面 (1)、矢状面 沿人体的前后径与水平面垂直所作的切面叫矢状面。当矢状面位于正中而将人体分为左右两半,该切面称为正中矢状面。 (2)、水平面(横切面) 与地面平行,将人体分为上、下两部所作的切面叫水平面。 (3)、额状面(冠状面) 沿人体的左右径,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所作的切面叫额状面。 二、体表标志(如图2—2) 1、躯干部的体表标志 胸骨:胸骨柄、胸骨体、剑突。肋骨:第二到第十二肋骨、第一到第十肋软骨。椎骨:颈椎、胸椎、腰椎、骶骨、尾骨。 2、上肢部的体表标志 肩胛骨:肩峰、肩胛冈、肩胛下角。锁骨:全长。肱骨:肱骨内上髁、外上髁。尺骨:鹰嘴、尺骨头、茎突。桡骨:桡骨头、茎突。手骨:腕骨、掌骨和指骨的背面。 3、下肢部的体表标志 髂骨:髂嵴、髂前上棘、髂后上棘、耻骨联合、生骨结节。股骨:大转子。膑骨:前面。胫骨:胫骨前缘。腓骨:腓骨头和外踝。足骨:跗骨、跖骨、趾骨。

人体体表定位标志教学提纲

人体体表定位标志

精品资料 从体表定位对针刀医学的临床治疗操作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因为针刀治疗是一种闭合性手术,要有效地避开刀下的神经血管和其他重要脏器,都必须对进针点以内的解剖结构有明确的了解,体表定位学就是为了解决针刀医学临床上这一问题而提出来的。在过去的解剖学文献中已有很多类似于体表定位学的描述,而仅仅是没有明确地将其概念化和系统化而已,因而就没有形成解剖学的专门学科。因本书的主要目的是阐述针刀医学的基本原理,因此不能用很大篇幅来将体表定位学的所有内容都叙述出来,仅能阐述其部分内容,并明确体表定位学的范围和含义,关于体表定位学的全部内容,将另有专著。 一、头颈部 眶下孔的体表定位:位于眶下缘中点以下,相当于鼻尖至眼外角连线的中点。 颏孔的体表定位:位于下颌骨体的外侧面,正对下颌第一、二前磨牙间的下方。 面动脉的体表定位:下颌骨下缘和咬肌前缘的相交点为面动脉进入面部的起点,在此处可扪及搏动,先从此点引线至口角外侧约1cm处,再将引线引至内眦。由眼外眦向下做一垂线,再自鼻翼下缘外侧与口角分别向外侧引上、下二条水平线与上一垂线相交,此两条水平线可将面动脉分为三段:口角水平线以下为面动脉第一段;在上、下两水平线间的一段,为面动脉第二段;上水平线至内眦间的一段为面动 脉第三段。 腮腺导管的体表定位:位于颧弓下方约1cm处,耳垂至鼻翼与口角间中点的连线的中1/3段。 颞浅动脉的体表定位:是颈外动脉终支之一,起自外耳道前下方平下颌角的后方处,自腮腺上缘穿出后,于颞下颌关节与外耳道间垂直上行,至眶上缘平面以上,继而分为额、顶两支。 面神经的体表定位:在头转向对侧时,取四点:鼓乳切迹点、下颌支后缘上3/5及下2/5的交点、下颌支后缘上1/3与下2/3的交点、下颌支后缘上2/3与下1/3的交点,作三条线:①第一、二点连线的上半部为面神经干的体表投影,此线的中点为面神经干分叉处的定位点;②自①线的中点至第三点的连线表示面神经颞面干的投影线;③自①线中点至第四点的连线表示颈面干的投影线。 枕大神经的体表定位:枕大神经起自枢椎横突内侧寰椎后弓,斜向上向外上升,穿行头半棘肌之间,在头半棘肌附着于枕骨处,穿过该肌,更穿过斜方肌腱及颈固有筋膜(以上是枕大神经在深部的走行,此点在上项线平面距正中线约2cm处),到达皮下,随即分成许多分支,分布于头后部大部分皮 肤。 颈总动脉的体表定位:在右侧,从下颌角至乳突连线的中点划线至胸锁关节;在左侧,连线的下端稍偏外侧,此线平甲状软骨上缘以下为该动脉的体表定位。 锁骨下动脉的体表定位:从胸锁关节至锁骨中点的凸向上方的曲线,其最高点距锁骨上缘约1cm。 颈外静脉的体表定位:下颌角至锁骨中点的连线。 副神经的体表定位:由胸锁乳突肌后缘上、中1/3交点至斜方肌前缘中、下1/3交点的连线。 二、肩背部 肩胛上神经的体表定位:此神经起于臂丛的上干(C5,C6),位于臂丛的上侧,向上外方行,经斜方肌及肩胛舌骨肌的深侧,至肩胛切迹处,与肩胛上动脉邻接。此动脉经肩胛横韧带上侧至冈上窝,然后转至冈下窝。而肩胛上神经则经肩胛横韧带下侧至冈上窝。在此该神经发出分支支配冈上肌、肩关节及肩锁关节。继而伴肩胛上动脉绕过肩胛颈切迹至冈下窝,支配冈下肌。 肩胛下动脉的体表定位:在肩胛下肌下缘附近起自腋动脉,走向后下方,主要分为胸背动脉和旋肩胛动脉。前者伴随胸背神经行走,分布于前锯肌和背阔肌;后者迂曲后行穿三边孔,至冈下窝,分支营养 附近诸肌。 三、上肢部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人体解剖学之重要骨性标志(知识点)

人体解剖学之重要骨性标志 一、躯干骨的重要骨性标志:(颈静脉切迹、胸骨角、肋弓、 剑突、骶角、骶管裂孔、第7颈椎及胸腰椎棘突、颈 动脉结节). 1、颈静脉切迹:在胸骨柄的上缘,与 第2胸椎体平齐。其上方为胸骨上窝。2、胸骨角: 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向前的横行突起,自颈静脉切 迹向下约两横指处,是重要的骨性标志。胸骨角的两 侧接第2肋(软骨),为计数肋和肋间隙的重要标志. 后面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水平,也是气管杈、主动脉 前、后端、心脏上界、食管第二个狭窄和胸导管左移 处的水平;胸骨角平面是上、下纵隔的分界线。 3、 肋弓:由第7—10肋软骨依次相连而成。触摸肝、脾 的标志. 4、剑突:胸骨下方的突出,位于两侧肋弓之 间,剑突与左侧肋弓的交点处是心包穿刺的常用部位. 5、骶角、骶管裂孔:沿骶正中嵴向下摸到骶管裂孔, 在裂孔的两侧科摸到骶角,为骶管麻醉定位标志. 6、第7颈椎棘突:头前俯时,在项下部正中最突出处, 为确定椎骨棘突序数的标志之一。7、颈动脉结节: 即第6颈椎横突前结节,位于胸锁乳突肌前缘深处, 正对环状软骨平面。平环状软骨,在胸锁乳突肌前缘, 以拇指向后压,可将颈总动脉压向颈动脉结节,阻断血 流,达到止血的目的.

二、颅的骨性标志:(枕外隆突、颞骨乳突、颧弓、眉弓、 下颌角)。1、枕外隆突:位于枕部向后最突出的隆起,其深面为窦汇。 2、颞骨乳突:耳廓后方,内部有乳突小房;其根部前缘的前内方有茎乳孔,面神经由此出颅.乳突深面的后半部为乙状窦沟. 3、颧弓:上缘后端即耳廓前方可触知颞浅动脉的搏动;中点上方约4cm处为翼点,内有脑膜中动脉通过;下方一横指处,有腮腺导管横过咬肌表面。4、眉弓:眶上缘稍上方的弧形隆起,内部是额窦。5、下颌角:为下颌支后缘与下颌底转折处,此处骨质较薄,容易骨折。三、上肢骨的主要骨性标志:(肩峰、肩胛冈、肩胛骨下角、 锁骨、肱骨下端的内、外上髁、尺骨鹰嘴、桡尺骨茎突等)。 1、肩峰—-锁骨外侧端外侧,高耸于肩关节的上方,为肩部的最高点,是测量上肢长度的定点。 2、肩胛冈——两侧肩胛冈内侧端的连线,通过第3胸 椎棘突。3、肩胛骨下角——平对第7肋或第7肋间隙,是从后面计数肋骨及肋间隙的重要标志;并相当于第7胸椎棘突高度,可计数椎骨棘突序数。4、肱骨下端的内、外上髁、尺骨鹰嘴三者在伸肘时,同在一条直线上;而屈肘时,三者连线呈一等腰三角形。 5、尺、桡骨茎突--桡骨茎突比尺骨茎突低1~1。5c m。 6、豌豆骨—-位于小鱼际的根部,腕部远侧皮

人体解剖学体表标志

1.触摸上肢的主要体表标志 (1)触摸上肢骨的主要体表标志 ① 锁骨位于胸廓前上方,全长易在皮下摸到。 ② 肩胛骨位于背外上方,易在皮下触及内侧缘、下角、肩胛冈和肩峰。肩峰点为测量肩宽、上肢长和上臂长的体表标志,用食指和中指沿肩胛冈从后内方向前外方触摸,即容易找到肩峰的测量点。下角点为测量胸围的体表标志。 ③ 肱骨位于上臂,其大结节可在肩部最外侧三角肌下触及,前臂内、外上髁位于肱骨下端两侧皮下,其中内上髁较隆起。通过屈伸肘关节,分辨肱骨的位置。屈伸前臂时桡、尺骨会运动,肱骨不运动。 ④ 尺骨位于前臂内侧,从鹰嘴到茎突全长位于前臂后面内侧皮下。其中鹰嘴在屈肘时很明显;茎突在前臂旋内时更明显,可在尺骨头下方摸到,此点为尺骨茎突点,是测量手长的体表标志。观察自己腕关节背面腕横纹处的尺骨头非常明显。 ⑤ 桡骨位于前臂外侧,其上端桡骨小头上缘的最高点为桡骨点,是测量上臂长和前臂长的体表标志,桡骨点在上肢下垂、手掌向内侧的姿势中,位于肘关节背面外侧的一小凹内,在此凹中易找到肱桡关节,也可确定桡骨点。下端茎突易在外侧皮下触及,在屈腕时更明显,此点为桡骨茎突点,是测量前臂长的体表标志,也是测量手长的体表标志。 ⑥ 手骨位于桡腕关节掌侧面,两侧可摸到大多角骨、豌豆骨;握拳或伸

掌时,可看到或摸到各掌骨及指骨,其中第二掌骨小头向桡侧最突出的一点为桡侧掌骨点,第五掌骨小头向尺侧最突出的一点为尺侧掌骨点,这两点都是测量手宽的体表标志。 (2)触摸上肢的皮肤标志、肌性和腱性标志 ① 肘窝横纹:屈肘时,在肘窝处出现肘窝横纹。 ② 腕掌侧横纹:屈腕时,在腕掌侧出现2—3条横纹的皮肤皱纹,分别称为近侧横纹、中间横纹和远侧横纹。其中远侧横纹的中点是测量手长的标志点。 ③ 三角肌:在肩部使肩部构成圆隆状的外形,从前、外、后侧三方面包绕肱骨的上端。其止点在臂外侧中部呈现一小凹。 ④ 斜方肌:在三角肌内侧、项部外侧、锁骨后面的肌肉隆起,为斜方肌上部纤维。 ⑤ 胸大肌:胸前发达的扁肌,其下缘构成腋前壁。 ⑥ 背阔肌:在背的中部外侧可见此肌的轮廓,以后向上延伸参与形成腋后壁。 ⑦ 肱二头肌:在上臂的前面,在此肌的内、外侧各有一纵行的浅沟,内侧沟较明显。肱二头肌腱可于肘窝中央摸到。当屈肘握拳旋后时,可明显在臂前面见到膨隆的肌腹,此肌腹最隆起部位是测量上臂的紧张围与放松围的标志点。 ⑧ 肱三头肌:在臂的后面,三角肌后缘的下方可见到肱三头肌长头。 ⑨ 掌长肌:当手用力半握拳屈腕时,在腕前面的中缝、腕横纹的上方可明显见此肌的肌腱。

人体体表定位标志

从体表定位对针刀医学的临床治疗操作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因为针刀治疗是一种闭合性手术,要有效地避开刀下的神经血管和其他重要脏器,都必须对进针点以内的解剖结构有明确的了解,体表定位学就是为了解决针刀医学临床上这一问题而提出来的。在过去的解剖学文献中已有很多类似于体表定位学的描述,而仅仅是没有明确地将其概念化和系统化而已,因而就没有形成解剖学的专门学科。因本书的主要目的是阐述针刀医学的基本原理,因此不能用很大篇幅来将体表定位学的所有内容都叙述出来,仅能阐述其部分内容,并明确体表定位学的范围和含义,关于体表定位学的全部内容,将另有专著。 一、头颈部 眶下孔的体表定位:位于眶下缘中点以下,相当于鼻尖至眼外角连线的中点。 颏孔的体表定位:位于下颌骨体的外侧面,正对下颌第一、二前磨牙间的下方。 面动脉的体表定位:下颌骨下缘和咬肌前缘的相交点为面动脉进入面部的起点,在此处可扪及搏动,先从此点引线至口角外侧约1cm处,再将引线引至内眦。由眼外眦向下做一垂线,再自鼻翼下缘外侧与口角分别向外侧引上、下二条水平线与上一垂线相交,此两条水平线可将面动脉分为三段:口角水平线以下为面动脉第一段;在上、下两水平线间的一段,为面动脉第二段;上水平线至内眦间的一段为面动脉第三 段。 腮腺导管的体表定位:位于颧弓下方约1cm处,耳垂至鼻翼与口角间中点的连线的中1/3段。 颞浅动脉的体表定位:是颈外动脉终支之一,起自外耳道前下方平下颌角的后方处,自腮腺上缘穿出后,于颞下颌关节与外耳道间垂直上行,至眶上缘平面以上,继而分为额、顶两支。 面神经的体表定位:在头转向对侧时,取四点:鼓乳切迹点、下颌支后缘上3/5及下2/5的交点、下颌支后缘上1/3与下2/3的交点、下颌支后缘上2/3与下1/3的交点,作三条线:①第一、二点连线的上半部为面神经干的体表投影,此线的中点为面神经干分叉处的定位点;②自①线的中点至第三点的连线表示面神经颞面干的投影线;③自①线中点至第四点的连线表示颈面干的投影线。 枕大神经的体表定位:枕大神经起自枢椎横突内侧寰椎后弓,斜向上向外上升,穿行头半棘肌之间,在头半棘肌附着于枕骨处,穿过该肌,更穿过斜方肌腱及颈固有筋膜(以上是枕大神经在深部的走行,此点在上项线平面距正中线约2cm处),到达皮下,随即分成许多分支,分布于头后部大部分皮肤。 颈总动脉的体表定位:在右侧,从下颌角至乳突连线的中点划线至胸锁关节;在左侧,连线的下端稍偏外侧,此线平甲状软骨上缘以下为该动脉的体表定位。 锁骨下动脉的体表定位:从胸锁关节至锁骨中点的凸向上方的曲线,其最高点距锁骨上缘约1cm。 颈外静脉的体表定位:下颌角至锁骨中点的连线。 副神经的体表定位:由胸锁乳突肌后缘上、中1/3交点至斜方肌前缘中、下1/3交点的连线。 二、肩背部 肩胛上神经的体表定位:此神经起于臂丛的上干(C5,C6),位于臂丛的上侧,向上外方行,经斜方肌及肩胛舌骨肌的深侧,至肩胛切迹处,与肩胛上动脉邻接。此动脉经肩胛横韧带上侧至冈上窝,然后转至冈下窝。而肩胛上神经则经肩胛横韧带下侧至冈上窝。在此该神经发出分支支配冈上肌、肩关节及肩锁关节。继而伴肩胛上动脉绕过肩胛颈切迹至冈下窝,支配冈下肌。 肩胛下动脉的体表定位:在肩胛下肌下缘附近起自腋动脉,走向后下方,主要分为胸背动脉和旋肩胛动脉。前者伴随胸背神经行走,分布于前锯肌和背阔肌;后者迂曲后行穿三边孔,至冈下窝,分支营养 附近诸肌。 三、上肢部 肱动脉的体表定位:将上肢外展90°并稍旋后,由锁骨中点到肘窝中点作一连线,连线与肱二头肌内 侧缘交点以下的部分。

完整版人体解剖学复习题及答案

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考试(专科)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人体解剖学 E ?棘上韧带为连于胸.腰.骶椎各棘突之间的纵行韧带 7.膈的裂孔 ( A .中心腱内有腔静脉孔,约平第 10胸椎 B. 食管裂孔位于主动脉裂孔的右前方 C. 腔静脉孔由下腔静脉通过 D. 食管裂孔有食管和胸导管通过 E. 主动脉和迷走神经通过主动脉裂孔 8.腹外斜肌 A. 参与形成胸腰筋膜 B. C. 肌纤维方向是由外下到前上 9.可使肩关节外展的肌是 A. 三角肌和胸大肌 B. D. 三角肌和大圆肌 E. 10.臀大肌对髋关节的主要作用是 A. 屈 B.伸 C.展 D.收 E.旋内 11 .有一患者,因转移性右下腹痛伴发热,以阑尾炎收住入院;检查发现:右下肢做后伸、 外展和旋内时明显加剧腹痛。 手术证实阑尾炎症波及右髂窝软组织充血肿胀。 试分析下列哪 块肌与上述检查发现有关: ( A. 髂腰肌 B.梨状肌 C.闭孔内肌 D.闭孔 外肌 E. 腹横肌 12.有一患者股骨骨折,行动困难,靠拄拐杖行走,三个月后下肢完全恢复功能,但出现患 侧肩关节外展功能障碍,体怔表现为“方肩”畸形,可能是下列哪个肌损伤: ( A. 斜方肌 B. 三角肌 C. 冈上肌 D. 斜角肌 E. 胸大肌 一、 选择题: 1. 计数椎骨序数的骨性标志是 A. 齿突 B. 隆椎棘突 2. 两侧髂嵴最高点连线约平对 A.第1腰椎棘突 B.第2腰椎棘突 C.第3腰椎棘突 D.第4腰椎棘突 3.关节囊内有关节盘的关节是 A. 颞下颌关节 B. 肩关节 4. 参与构成椎管后壁的韧带是 A. 前纵韧带 B. 后纵韧带 5. 有关膝关节的叙述,何者为错 A .由股骨下端与胫、腓骨上端构成 C. 有囊内、外韧带加强 E. 可沿冠状轴作屈伸运动 6.脊柱的连结 A.前纵韧带构成椎管前壁 C.黄韧带连于相邻椎弓根 D. C.胸椎棘突 D. 腰椎棘突 E. 第 5腰椎棘突 C.肘关节 D. 髋关节 E. 踝关节 C.黄韧带 D.棘间韧带 B. B. D. 关节囊薄而松弛 关节腔内 有内、外侧半月板 ( E. 骶椎棘突 ( E. 棘上韧带 后纵韧带参与构成椎管后壁 棘间韧带在颈部称项韧带 参与构成腹直肌鞘的前层 D. 参与构成腹股沟镰 E. 腱膜形成腹股沟管皮下环 ) 三角肌和冈上肌 C. 三角肌和冈下肌 三角肌和肩胛下肌 旦

人体解剖学体表标志

1.触摸上肢的主要体表标志(1)触摸上肢骨的主要体表标志 ① 锁骨位于胸廓前上方,全长易在皮下摸到。② 肩胛骨位于背外上方,易在皮下触及内侧缘、下角、肩胛冈和肩峰。肩峰点为测量肩宽、上肢长和上臂长的体表标志,用食指和中指沿肩胛冈从后内方向前外方触摸,即容易找到肩峰的测量点。下角点为测量胸围的体表标志。③ 肱骨位于上臂,其大结节可在肩部最外侧三角肌下触及,前臂内、外上髁位于肱骨下端两侧皮下,其中内上髁较隆起。通过屈伸肘关节,分辨肱骨的位置。屈伸前臂时桡、尺骨会运动,肱骨不运动。④ 尺骨位于前臂内侧,从鹰嘴到茎突全长位于前臂后面内侧皮下。其中鹰嘴在屈肘时很明显;茎突在前臂旋内时更明显,可在尺骨头下方摸到,此点为尺骨茎突点,是测量手长的体表标志。观察自己腕关节背面腕横纹处的尺骨头非常明显。⑤ 桡骨位于前臂外侧,其上端桡骨小头上缘的最高点为桡骨点,是测量上臂长和前臂长的体表标志,桡骨点在上肢下垂、手掌向内侧的姿势中,位于肘关节背面外侧的一小凹内,在此凹中易找到肱桡关节,也可确定桡骨点。下端茎突易在外侧皮下触及,在屈腕时更明显,此点为桡骨茎突点,是测量前臂长的体表标志,也是测量手长的体表标志。⑥ 手骨位于桡腕关节掌侧面,两侧可摸到大多角骨、豌豆骨;握拳或伸掌时,可看到或摸到各掌骨及指骨,其中第二掌骨小头向桡侧最突出的一点为桡侧掌骨点,第五掌骨小头向尺侧最突出的一点为尺侧掌骨点,这两点都是

测量手宽的体表标志。(2)触摸上肢的皮肤标志、肌性和腱性标志① 肘窝横纹:屈肘时,在肘窝处出现肘窝横纹。② 腕掌侧横纹:屈腕时,在腕掌侧出现2—3条横纹的皮肤皱纹,分别称为近侧横纹、中间横纹和远侧横纹。其中远侧横纹的中点是测量手长的标志点。③ 三角肌:在肩部使肩部构成圆隆状的外形,从前、外、后侧三方面包绕肱骨的上端。其止点在臂外侧中部呈现一小凹。④ 斜方肌:在三角肌内侧、项部外侧、锁骨后面的肌肉隆起,为斜方肌上部纤维。⑤ 胸大肌:胸前发达的扁肌,其下缘构成腋前壁。⑥ 背阔肌:在背的中部外侧可见此肌的轮廓,以后向上延伸参与形成腋后壁。⑦ 肱二头肌:在上臂的前面,在此肌的内、外侧各有一纵行的浅沟,内侧沟较明显。肱二头肌腱可于肘窝中央摸到。当屈肘握拳旋后时,可明显在臂前面见到膨隆的肌腹,此肌腹最隆起部位是测量上臂的紧张围与放松围的标志点。⑧ 肱三头肌:在臂的后面,三角肌后缘的下方可见到肱三头肌长头。⑨ 掌长肌:当手用力半握拳屈腕时,在腕前面的中缝、腕横纹的上方可明显见此肌的肌腱。⑩ 尺侧腕屈肌:用力外展手指半屈腕时,在腕的尺侧,可见此肌的肌腱。○11 桡侧腕屈肌:握拳时,在掌长肌腱的桡侧,可见此肌的肌腱。○12 鼻烟窝:在腕背侧面,当拇指伸直外展时,自桡侧向尺侧可见拇长展肌、拇短伸肌和拇长伸肌等肌腱。在后二肌腱之间有深的凹陷,称鼻烟窝。○13 指伸肌腱:在手背,伸直手指,可见此肌至第2—5指的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