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织物管理制度

医用织物管理制度
医用织物管理制度

医用织物质量管理制度

一、充分认识加强医用织物洗涤消毒管理的重要性,强化责任意识

医用织物作为特殊的医用物品,多数将接触患者和医务人员皮肤。加强医疗机构医用织物洗涤消毒管理,对于提高医院管理水平、预防医院感染、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具有重要意义。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应当充分认识加强医用织物洗涤消毒管理的重要性,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将医用织物洗涤消毒工作纳入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建立常态化管理机制。落实医疗机构对本机构医用织物洗涤消毒的主体责任,强化责任意识,依法依规开展医用织物洗涤消毒工作,确保洗涤消毒质量符合临床使用要求。

二、加强医用织物洗涤消毒管理,保障洗涤消毒质量

(一)自行洗涤消毒的医疗机构。要加强内设洗衣房管理。一是完善组织管理框架。设置专门部门或专(兼)职人员,建立后勤、医务、医院感染、护理等相关部门分工合作的管理机制,明确管理职责,落实责任到位。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完善医用织物洗涤消毒管理工作制度,至少包括医用织物回收、洗涤消毒、质量管理、定期更换等制度,并保障制度落实到位。三是加强洗衣房环境卫生管理。合理规划布局,符合环保要求。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分区明确。设置独立的人流和物流通道;接收污染的医用织物与发放洗涤消毒后的医用织物应当分区管理。工作流程合理,物流由污染区到清洁区,不交叉、不逆行。保证环境清洁卫生。四是加强环节管理。加强医用织物分类回收管理,传染性疾病科使用后的医用织物,以及被血液、呕吐物和患者其他体液污染的医用织物应当单独回收并洗涤消毒。严格按照洗涤消毒标准操作规程,根据医用织物的污染性质、程度和使用对象进行分类洗涤消毒。对洗涤消毒后的医用织物进行妥善保存并及时提供临床使用。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要求,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医疗废水排放应当符合环保要求。五是加强洗涤消毒质量控制。对洗涤消毒后的医用织物,应当有专人对其性状、表面污渍、破损等进行检查,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微生物学监测。六是加强人员培训。加强洗衣房工作人员岗前培训和能力培训,熟练掌握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能和医院感染防控基本要求

为了进一步规范医院可重复使用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的管理,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感发生率,确保人民群众健康和医疗安全,制定《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

医用织物---------医院可重复使用的纺织品

1、医用织物分类型

------病人用的医用织物(衣物、床单、枕巾、手术巾):一般织物、污染织物、婴儿用的织物。

------医务人员用的医用织物(工作服、手术衣): 包括一般织物、污染织物。

-------特殊织物:带颜色的织物和受热易变形的织物。

注1: 一般织物:外观无明显污渍,并判定为无生物污染风险的医用织物;污染织物: 包括外观有明显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且含血源性病源体或者其他潜在性传染性、多重细菌耐药性,并判定为有生物污染风险的医用织物。

注2:基于对婴儿的特殊性保护需将婴儿用织物作专门分类。

2、洗衣房的设置要求:

A应独立设置于远离诊疗区域的地方,有专人从事医用织物洗涤、消毒工作。

B有收取污物和运送清洁医用织物的两个分开的通道,通道间不应该有交叉;设置污染区(包括收物交接、分检、洗涤、消毒和污车存放处)和清洁区(包括烘干、熨烫、修补、折叠、储存、运送和洁车存放处),两区间应有实际密闭隔离屏障。并有上下水设施;

在进入汅染区前增设更衣室,在清洁区增设质检室。

3、洗涤设备及用品的要求

应选用专用洗涤和烘干设备;有条件的宜用卫生隔离式洗涤、烘干设备。使用洗涤剂、清毒剂和各种有机溶剂,应符合国家有关要求,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4、卫生制度的要求

(1)医院应建立消毒隔离、污物/污水的管理、卫生保洁、洗涤工作、定期检查清洗质量、

从业人员定期体查保健及个人防护等制度。

(2)分拣织物时应使用耐穿刺长手套,手卫生要求,工作场所禁止吸烟、饮食,每日换

工作服,离开时洗澡。

(3)发生职业暴露时的处理程序见<<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理流程》

被锐器刺伤后,应采取的措施

如不慎被锐器刺伤,应立即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清创,对创面采取严格的消毒处理;并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查和随访。

A、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B若有伤口,应当在伤口的旁侧,由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的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C、受伤部位的伤口处理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0.5%碘伏进行消毒处理,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浄。

被HBV阳性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应在24h小时内注射已型肝炎高价免疫球蛋白,同时进行血液已肝标志物的检查,阴性者皮下注射已肝疫苗,20ug、20ug、20ug(按0,1月,6月间隔)

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医疗机构应当根据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对其暴露的级别和暴露源的病毒载体水平进行评估和确定。根据暴露的级别和暴露源的病毒载体水平对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实行预防性用药方案。

HCV暴露处理:

病源: HCVAb(+)

医务人员:(1)a-干扰素300万单位3天

(2)定期追踪6-9月

医务人员注意

在意外接触HBV感染者的血液和体液后,可按照以下方法处理 1.血清学检测:应立即检测HBV DNA、HBsAg、抗-HBs、HBeAg、抗HBc、ALT和AST,并在3个月和6个月内复 2.接种过乙肝疫苗,且已知抗-HBs≥ 10mIU/ml者,可不进行特殊处理。如未接种过乙肝疫苗或接种过乙肝疫苗,但抗-HBs<10mIU/ml或抗HBs 水平不详,应立即注射HBIG200-400IU,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 1 针乙肝疫苗(20ug),于1个月和6个月分别接种第2针和第3针(各 20ug),并在3、6、12个月内接受乙肝病毒复查,在注射3针乙肝疫苗后检查无产生乙型肝炎表面抗体,则应继续接种3针乙肝疫苗,1-2 个月后检测抗-HBs,如仍无应答,可接种1针60ug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 3.婴幼儿在臀前部外侧肌肉内注射,儿童和成人在三角肌中部肌肉注射。

二、从业人员卫生及管理要求 1.上岗前需接受岗前培训,能熟练掌握洗涤、消毒技能;了解洗涤和烘干等相关设备、设施及消毒隔离基础知识,常用消毒剂使用方法。 2.应穿戴工作服、工作鞋、帽、口罩、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 3.各区域人员应相对固定。 4.污染区工作人员在进行用后医用织物分拣和装机洗涤过程中,应遵循“标准预防”原则,穿戴工作服、帽、口罩、手套、防水围裙和胶鞋,必要时穿隔离衣,并按要求加强洗手消毒。 5.在进行洗涤后医用织物烘干、熨烫、折叠、运送等过程中,应穿工作服、工作鞋,并保持手清洁卫生,防止二次污染。 6.应定期进行健康体检(至少两年一次),患有痢疾、伤寒、肺结核、各类肠道传染病及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的从业人员在患病期间不应参与直接与医用织物接触的工作。

三、洗涤消毒后医用织物的卫生要求 1. 感官指标洗涤后的医用织物外观整洁,干燥,无污渍,无异味,无异物,无破损。 2. 微生物指标项目指标≤200 细菌总数cfu/100cm2 大肠菌群不得检出化脓性致病菌不得检出注:化脓性致病菌包括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婴儿用医用织物还应进行沙门氏菌属检测。

四、医用织物洗涤消毒工作流程与要求 ? 1. 工作流程在对一般织物实施分拣、洗涤 /消毒时应由污到洁,不得逆行,并按照下列工作流程进行: ? 分类→收集→分拣(一般织品)→去污/消毒(必要时)→洗涤→烘干→修补(必要时)→熨烫与折叠→储存→运送

2. 分类要求①对使用后的医用织物应按要求进行分类。②应在各诊疗区的卫生处置间内设置医用织物的专用盛装容器;二级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宜设专用轮换库。③严禁在治疗区域对织物进行清点和处理,使用后的一般织物若需要清点和处理,应在足够的保护措施下密闭的诊疗区中卫生处置间或专用轮换库内进行。④使用后的污染织物应在病房内床边或就地进行分类收集并及时密封包装,再送入卫生处置间或专用轮换库暂存,并有标识。

五、分拣要求 1.医用织物中的一般织物的分拣、清点处理工作应在洗衣房污染区内进行。而污染织物在消毒前不能进行清点或分拣处理。 2.分拣时,应仔细检查各类织物内是否有金属等利器,防止意外伤害。

六、织物包装要求 1.医用织物应及时装包封袋进行暂存、运送。 2.一般织物的收集使用可重复使用的布袋进行收集包装。 3.污染织物的收集宜使用防感污水溶性收集袋,必要时包装后需外加套一个塑料袋,污染织物收集袋表面应有

警示标识。 4.在收集污染织物的过程中,收集袋表面被感染物质污染后,须外加一个收集袋收集。 5.医用织物装载量不应超过包装袋容量的2/3。 6.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废物包装袋应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进行处理,可重复使用的布袋必须一用一消毒,使用后的布袋应连同织物进行消毒洗涤处理。 7.洗涤后的清洁医用织物应使用可重复使用的专用袋(箱)。 8. 用于盛装医用织物袋(箱)必须一用一消毒;各诊疗区卫生处置间盛装织物的专用容器应作定期(1次/周)消毒处理,并有专人负责。 9. 用于盛装使用后的医用织物的包装袋(箱)宜为黄色,并有专用标识。

七、洗涤、消毒要求 1. 洗涤要求①婴儿用后的医用织物应专机清洗。②医务人员和普通病人用后的一般织物应分机洗涤或分批洗涤。③有明显污染的织物应专机清洗。④专机洗涤设备应有相应标识。 2. 消毒要求①污染织物应先进行消毒处理,再进行常规洗涤;同时,在洗涤(消毒)时不应进行拆包分拣处理,收集后至洗涤(消毒)的整个操作过程中对污染织物都必须始终保持密闭,袋子应连同织物一起在机内进行洗涤(消毒)处理。②被朊毒体等污染的污染织物宜按医疗废物要求,作焚烧处理。③热洗涤消毒方法是推荐首选的织物消毒洗涤方法 ,它可减少织物的强腐蚀、脱色、损坏率高以及化学消毒液排放对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发生。热洗涤方法:70℃25分钟,90℃10分钟。④受热易变形材料的织物可选用冷洗涤消毒方法处理。用35℃的水加有效氯含量500mg/L的消毒液浸泡30min以上采用低温、高水位。冷洗去掉有机物。⑤采用热洗涤方法时可不需再作化学消毒处理。⑥消毒和洗涤处理应在洗涤设备内密闭状态下进行

八、洗涤、烘干与整理过程要求一、洗涤过程要求 1、洗涤周期包括预洗、主洗、漂洗、中和等四个步骤。 2 、装载程度医用织物洗涤时的装载量不宜超过洗涤设备最大洗涤量的 90%。 3 、预洗预洗是指用温度不超过35℃的水,去除水溶性污垢的冲洗过程。⑴一般织物的预洗预洗采用低温、高水位。预洗时间不宜少于10 min。⑵污染织物的预洗污染织物应首先按规定施行消毒处理,再进行常规预洗。 4、主洗可根据被洗涤医用织物的污染情况加入碱、清洁剂或乳化剂、消毒洗涤原料。其洗涤方法和程序应按下列要求选择进行。⑴热洗涤方法:用1%洗涤剂进行70℃以上25 min以上洗涤或90℃以上 10 min以上洗涤处理。⑵冷洗涤方法:对于受热易变形材料的织物可选用冷洗涤方法处理。水中加入500 mg/L(污染织物的消毒应适当加大用量)的含氯消毒剂等浸泡30 min以上后,再冷洗去掉有机物。 5、去污渍⑴局部的污渍处理应遵循“先干后湿,先酸后碱”的原则。⑵不能确定污渍种类时,其局部的污渍处理可采取下列程序。 a) 使用有机溶剂,如丙酮或酒精。 b) 使用洗涤剂。 c) 使用酸性溶液,如氟化氢钠、氟化氢氨;若为小块斑渍,可使用氢氯酸溶液。 d) 使用还原剂或剥色剂的温溶液,如连二亚硫酸钠或亚硫酸氢钠。 e) 使用氧化剂,如次氯酸钠(液体漂白剂)或过氧化氢。该洗涤程序应按顺序进行。每一步之间都应将织物充分过水。 6、漂洗通过稀释的方法去除医用织物中所有悬浮污渍和残留化学洗剂,每次漂洗时间不应低于 3 min,每次漂洗间隔应进行一次脱水,漂洗次数应不低于3 次。 7、中和对最后一次漂洗时的水应进行中和,中和后水中的pH 值应为 6.5~7.4。

二、烘干与整理过程要求 1医用织物洗涤后按织物种类选择进行熨烫或烘干,烘干温度应≥60℃。 2 洗涤后织物整理包括熨烫、修补、折叠过程,其过程应严防洗涤后清洁织物的二次污染。为避免织物损伤和过度缩水,平烫机底

面温度<180℃。 3 烘干与整理过程中应进行质量控制,例如烘干前应检查洗涤后的医用织物是否干净,发现仍有污渍的医用织物需重新进行洗涤等。

九、贮存、运送要求 1.使用后的医用织物与洗涤后的清洁织物不得混装混运,应有专用车辆/工具和容器运输,车辆有独立固定的存放区域,并有明显标识。存放区域应有上、下水设施。每次运送使用后的医用织物完毕后,其专用车辆/工具和盛装容器应及时进行消毒。 2.医用织物应采取封闭方式运送,防止污染环境并有利于保洁。 3. 运送医用织物时应采用可重复使用的、无毒、无害并便于清洁的专用盛装容器,并有标识。 4. 洗涤后清洁织物应储存在清洁干燥处,储存过程中应防止二次污染,如被污染应重新洗涤。

十、洗衣房的环境卫生要求 1. 场所环境要求洗衣房的设立应远离垃圾处理站或有明显的污染场所,附近无有害气体、烟雾、灰尘和其他有毒有害物品。周围环境无蚊蝇等害虫孳生地;工作区内门窗应安装纱网,明地沟应加盖,防蚊、蝇、鼠等有害生物。2. 工作区一般卫生要求①工作区内的更衣室和分拣、修补、熨烫与折叠等区域应建立洗手设施,宜采用非手接触式的水龙头开关。②地面、墙面和工作台面应平整、不起尘,便于清洁,每天下班前对污染区应使用含氯消毒剂等拖洗/擦拭地面与台面。清洁区地面、台面、墙面应随时保洁。

③工作区内应保持良好空气流通,在收集分拣和清洁织物储存区域安装空气消毒设施。④工作人员手、物体表面、空气进行清洁、消毒处理后应符合GB 15982规定,相关细菌菌落总数指标符合下列的要求。项目指标清洁区物体表面≤10 cfu/cm2 工作人员手≤10 cfu/手空气≤4.0cfu/皿(5min)

3.设备及环境污染后的消毒要求①对使用单舱门洗涤设备,如果织物在无密闭包装状态下进行投放的,必须在每次织物投放后对机器舱口门附近区域进行消毒处理,避免引起消毒清洗后的织物在取出时被再次污染,可用含氯消毒剂等擦拭消毒。②洗涤工作完毕后,还应对该设备内胆进行清洗和消毒处理,其消毒处理工作应于当天完成。洗涤设备中的所有最低温度未达到70℃的环节,都应该进行高温消毒。消毒环节应该是把水温提高到70℃至少持续25min或水温90℃至少持续10min。,在对洗涤设备进行高温消毒时,必须确保机器洗涤区内所有面都能与高温液体接触。③物体表面和地面有明显血液、体液或分泌物等污染时,地面、物体表面用1000 mg/L~2000 mg/L 的含氯消毒剂等擦拭或喷雾消毒。

4.卫生质量检测①采样方法洗涤、消毒后医用织物的采样按GB 15982执行;相关环境指标(空气、物体表面)及工作人员手的采样参照《消毒技术规范》执行;污水采样按GB 18466执行。②检测项目洗涤、消毒后医用织物监测项目应包括细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化脓性致病菌等。针对洗涤消毒场所环境及工作人员手的监测项目应包括细菌菌落总数,必要时可监测相应致病菌。③检测方法 a.细菌菌落总数、化脓性致病菌检测方法分别按GB 15982 和GB 15979 执行。 b. 大肠菌群检测方法参见GB 18466 执行。④结果判定洗涤、消毒后医用织物的感官指标和微生物指标应符合要求;相关环境指标及工作人员手应符合要求;洗涤(消毒)医用织物最后一次漂洗水的pH 值应符合6.5~7.4;污水排放应符合GB 18466 要求。

5. 检测频数及相关要求①检测频数应定期检测(1次/半年)。②相关要求有条件的医院自行按要求开展相关指标检测;条件不具备者可委托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开展检测。

十一、资料管理与保存医院洗衣房应注意加强相关资料的管理,其各项卫生制

度、微生物和相关指标检测资料及所使用的消毒剂有效证照(复印件),从业人员健康体检证明以及日常质检记录等资料需建档备查。资料保存期宜为三年。

医用织物洗涤消毒管理工作制度

一、环境与布局流程

要求。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分区明确。尽量满足独立人流和物流通道的要

二、回收加

者其他体液污染的医用织物单独回收并洗涤消毒。 1护人员及患者使用后的工作服、被服、窗帘、床单、手术衣(以下统称为织物)

方可在院内外运送。 2

3

的材质制作。严禁采用污染的床单等污染物来包裹。 4

三、洗涤消毒严格按照洗涤消

分类洗涤消毒。 1.冲洗

30-40

2.预洗

3.主洗主洗是洗涤过程的核心去污阶段

到去垢目的的过程。 4.

所选择的高温为9025 min500 mg L的消毒洗衣粉或溶液洗涤3060 min

可不需再作化学消毒处理。 5.

12、便

6. 婴儿用后的医用织物应专机清洗

7.

8.被

四、存放 1.收集的

间内。 2.

距离各为30 cm10 cm

3.对洗涤消毒后

进行微生物学监测。五、转运采取下收下送的方式。采用车辆/

不得混装混运。运送使用后的医用织物与洗涤后清洁织物的专用车辆/工具和容

送使用后的医用织物完/工具和盛装容器应及时进行消毒。尽

六、个人防护工作

格执行WS/T 311

加强人员培训。加强洗衣房

控基本要求。七、污水排放

废物管理医疗废水排放符合环保要求

A、医疗污水污物处理制度

1、严格执行《医院消毒隔离制度》的有关规定。

2、保持污水排放系统顺利通

3

4

析仪产生的废液需经2000mg/L,.

B、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应急预案

漏、扩散

作。

预防类似事件的发

C、医院医疗废物管理组织机构医院医疗废物管理责任人

金雄

寒菊二、

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1、认真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和本院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2

3、护理部(组)、医务科和防保

助组相关培训。 4

5

人员培训。三、医疗废物临床管理制度 1、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协助制订各项

专门人员进行医疗废物的收集、转运、交接登记工作及有关医疗废物登记和档案资料的管理。 2、医务处.护理部负责检查、指导病区、相关科室医务人员对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废物的分类放臵及部分一次性医疗废物使用后的处理制度的制定、落实、执行。内部转运送处理部门是否作好交接登记记录。 3、总务处配合作好相应的后勤工作。并负责按排专职人员对医疗废物的收集、登记、运送、

4、临床各科室必须将医疗废物进行分类处理。医疗废物和医院废物(生活垃圾)(生活垃圾)内不能混有医疗废物。医疗

场所堆放。医疗废物必须装入有黄色警示标志及科室、年、月、日标识的包装袋

5、对于各科使

塑料箱。安全密封后统一收集、运送、集中处臵。不得私自与任何单位协商回

1、按照《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

破损。 2、医疗废物按照医疗废物分类进行收集不能混装。 3、隔离传染病人生

4、在盛装医疗废物的每

5、医疗废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物及时消毒后运送。五、医疗废物内部交接登记制度 1、科室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第十二条要求对本科室产生的医疗废物登记记录。 2、登记内

3、医院负责医疗废物收集、转运人员在与科室人员及外部接收医疗废物人员做好交接记录。

4、感染科负责交接登记的收集、整

六、医疗废物内部运送工作制度 1、运送人员在转运

废物运送至暂时贮存地。 28309004 30500用专用工具将医疗废物运送至集中暂存地点。 3、运送医疗废物要 4、每天运送工作结束后对运送工具进行清洁和消毒。七、医疗废物暂时存放管理制度 1、医疗集中医疗废物暂存地必须远离医疗区、食品加工区、人员活动区和生活垃圾存放处。 2、医疗废物

2

3、专门管理人员按时对医疗

4、医疗废物暂存地设有医疗废物警示标识和“禁止吸烟、禁止饮食”的警示标识。

5、严

格禁止医疗废物与生产垃圾混放、转让或买卖。 6

取低温或防腐贮存。 八、医疗废物清运交接登记制度 1、医院负责医疗废物收集人员与科室医疗废物人员收集人员做好交接记录。 2、医院负责医疗废物收集人员与医疗废物暂存管理人员做好交接记录。 3、医院负责医疗废物暂存管理人员与外部医疗废物收集人员做好交接记录 4、医院医疗废物管理监督人员对交接

九、医疗废物收集时间和线路图 科室医疗废物产生地

操作人员进行分类处理

分别置入专用黄色塑料袋或防穿刺容器内

830~900 430~500

经污物通道到达医疗废物暂存地

与医疗废物暂存地管理人员交接登记双签名 暂存地管理人员与集中处置单位收集人员交接索要联单

十、专用运送工具和暂存处清洁消毒制度 1、医院医疗废物消毒员每天对清运后的专用工具和暂存场所进行及时消毒。 2、消毒做好消毒记录。 3、具体消毒方

使用有效氯含量为1000mg/l-2000 mg/l

60分钟后洗净。 500mg/l-1000mg/l 的有效氯消毒液进行喷洒或拖地。

500mg/l 有效氯消毒溶液擦拭消毒。

热的用品可使用流通蒸汽消毒20-30分钟或用压力蒸汽121℃作用20-30

1000mg/l 消毒液浸泡30分钟。

0.5%5000mg/l 1-3

分钟。 十一、医疗废物相关人员培训制度 1、对全员进行医疗废物相关知识培

物管理的认识。 2、向各科室发放本院《医疗废物管

习。 3、对从事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处臵等工作人员进行相关法律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紧急处理等知识培训。 4、组织保洁人员学习相

二、医疗废物相关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和健康体检制度 1、从事医疗废物处臵的有关人员在接触或处臵医疗废物时要做好自身卫生防护工作。 2、进行操作时必须穿戴工作衣、帽、靴、口罩、手套等

溅出时必须佩戴护目眼镜。 3、每次作业结束后及时按规定对污染防护用品和手进行消毒和清洗。 4、防护用品有破损时及时予以更换。5、当卫生防护用

6、医院定

相关人员进行免疫接种。 十三、医疗废物管理工作流程 1、法定代表人为医疗

2、分管院长领导分管

织处理医疗废物意外事故。 3、医院

4、护理部(组)、

5、后勤负责对医疗废物内部运送和暂存地实施

十四、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检查监督制度 1、院长定期召开院务会议对本院医疗废物管理专项检查情况进行督导。 2

织有关人员实施。 3、各科室负责人对本科室产生医疗废物的收集、分类、登记、消毒等工作进行自查。4、医院定期对医疗废物有关消毒效果进行监测评价。十五、医疗废物意外事故发生时的应急方案

废物处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在

、早处

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件时当事

害。

染地点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对液体溢出物应采取吸附材料吸收处理。清理人

行严格的消毒处理。48小时内向所在地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配合有关部门的检查、

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和意外事故导致1人以上死亡或者3

24小时内向所在区卫生局、环保局

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有关规定处理

结报告。十六、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的逐级上报制度 1、

48小时内向卫生局报告。 2、发生因医疗废物管理不当导致1人以上死亡或者3

12

3、发生因医疗废物管理不当导致3人以上死亡或者10对致病人员提

2

并按规定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4

洗衣房工作制度 1、负责全院各科室医用被服类、职工工作服的洗涤、晾晒

2、清洗的被服布类严格

3、保质保量完成工作

98%。 4、物品拆叠、收发要

相符。 5

7、工作区域保持整洁

仓库管理制度 1

2

整理。3

4、仓库内禁止吸烟、

。并经常检查消防设施完好性。 5、严

标采购。货源需满足临床需求。 6

物相符。 7

8

作人员职责 1

高效、可靠的保障。 2

3

4

5、对全院需要清洗的被服实行下收、下送制度

消毒供应室护士长职责 1

2、负责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及各物品的管理。

3、根据工作需要和护理人员民政部合理安排护理人员工作。

4、督促、检查护理人员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

5

作。 6、组织和指导护理人员业

7、加强护理

十、专用运送工具和暂存处清洁消毒制度 1、医院医疗废物消毒员每天对清运后的专用工具和暂存场所进行及时消毒。 2、消毒做好消毒记录。 3、具

1000mg/l-2000 mg/l的消毒液进行喷洒、喷雾或擦60分钟后洗净。500mg/l-1000mg/l的有效氯消毒液进行喷洒或拖地。科室医疗废物产生地操作人员进行分类处理分别置入专用黄色塑料袋或防穿刺容器内贴上医疗废物收集标签830~900 430~500经污物通道到达医疗废物暂存地与医疗废物暂存地管理人员交接登记双签名暂存地管理人员与集中处置单位收集人员交接索要联单

2、3、

医院医用织物管理制度

医用织物作为特殊的医用物品,多数将接触患者和医务人员皮肤,为加强医用织物管理,保障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按照上级部门的相关规定,现就有关工作提出如下要求: 1、完善组织管理框架 设置专门部门或专(兼)职人员,建立后勤、医务、医院感染、护理等相关部门分工合作的管理机制,明确管理职责,落实责任到位。总务科负责洗衣房日常事务管理及督查,医务科、护理部负责医用织物临床使用及与洗衣房交接等工作,院感科负责医用织物洗涤消毒人员的培训及指导。 2、加强制度建设 建立完善医用织物洗涤消毒管理工作制度,至少包括医用织物回收、洗涤消毒、质量管理、定期更换等制度,并保障制度落实到位。 3、加强洗衣房环境卫生管理 合理规划布局,符合环保要求,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设置独立的人流和物流通道,工作流程合理,保证环境清洁。 4、加强环节管理。 加强医用织物分类回收管理,严格按照洗涤消毒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妥善保存并及 时提供临床使用,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要求,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废水排放符合环保要求。 5、加强洗涤消毒质量控制 洗衣房有专人对洗涤后的织物性状、表面污渍、破损等进行检查,每

季度进行微生物学监测,总务科每月组织相关部门人员质量检查,并将检查结果纳入科室考核内容,同时对存在问题持续质量改进。 6、加强人员培训 加强洗衣房工作人员岗前培训和能力培训,对新进入人员要求培训后才能上岗,所有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能和医院感染防护基本要求。 医用织物洗涤消毒管理工作制度 1、环境与布局流程 加强洗衣房环境卫生管理。合理规划布局,符合环保要求。清洁区、和污染区分区明确。尽量满足独立人流和物流通道的要求;接收污染的医用织物与发放洗涤消毒后的医用织物分区管理。工作流程合理,物流由污到洁、不交叉、不逆行。保证环境清洁卫生。 2、分类收集 按脏污织物和感染性织物进行分类收集。收集时减少抖动。确认的感染性织物在患者床边密闭收集。盛装感染性织物的收集袋(箱)宜为橘红色,有“感染性织物”标识.脏污织物宜采用可重复使用的专用布袋或包装箱(桶)收集,也可用一次性专用塑料包装袋盛装;其包装袋和包装箱(桶)有文字或颜色标识。盛装使用后医用织物的包装袋应扎带封口,包装箱(桶)应加盖密闭。用于盛装使用后医用织物的专用布袋和包装箱(桶)应一用一清洗消毒;医用织物周转库房或病区暂存场所内使用的专用存放容器应至少一周清洗一次,如遇污

医院消毒灭菌管理制度87505

医院消毒灭菌管理制度 为做好医院消毒灭菌与隔离管理,减少医院感染,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和《医疗机构隔离技术规范》要求,制定本制度。 一、管理要求: 1、各科室根据工作特点制定本科室消毒灭菌与隔离管理制度,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长负责督促本科室人员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对全院消毒灭菌与隔离工作的监督和指导。 2、医院所有消毒器械、消毒剂,均应符合卫生部《消毒管理办法》要求,物资采购部门负责审查相关证件(卫生许可证、卫生安全评价报告等),负责对产品检查验收。 二、基础措施: (一) 布局流程应遵循洁污分开的原则,诊疗区、污物处理区、生活区等区域相对独立,布局合理,标识清楚,通风良好,设有流动水洗手设施或备有手消毒设施。 (二) 医护人员上岗应衣帽整洁,无菌操作应戴帽子、口罩,禁止穿工作服去食堂或医院以外的地方。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及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掌握六步洗手法和手消毒的操作步骤和指征。手消毒剂应注明开启日期,易挥发性的醇类产品开瓶后的

使用期不超过30天,不易挥发的产品开瓶后的使用期不超过60天,应在有效期内使用。 (三) 环境清洁消毒要求: 1、空气净化与消毒:医院现采用自然通风、紫外线灯照射空气消毒方法,一般不使用化学法消毒空气。紫外线消毒:一般每天下班后或上班前进行空气消毒30分钟,室内有人时不能使用。每周用75%乙醇棉球擦拭灯管,每半年对灯管进行照射强度监测,辐照强度达不到要求时应及时更换;并有相应的照射、擦拭、监测记录。 2、地面、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 (1) 保持环境清洁干燥。普通科室病房、门诊的地面、物体表面无明显污染时,每日湿式清洁2次。对治疗车、床栏、床头柜、门把手、灯开关、水龙头等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应每天清洁、消毒。人员流动频繁、拥挤的诊疗场所应每天在工作结束后进行清洁、消毒。感染高风险部门(病房手术室、外科门诊手术室、妇科门诊手术室、供应室、检验科、口腔科、急诊室、发热门诊、肠道门诊)等的地面和物体表面在清洁的基础上,每天消毒1次。当受到血液、体液等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再清洁和消毒。消毒方法: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作用30min。 (2) 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患者的床单、被套、枕套等应一人一更换,住院时间长者,每周

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管理工作制度

医用织物洗涤消毒管理要求一、环境与布局流程 (一)洗涤中心: 1、合理规划布局,符合环保要求。清洁区和污染区分区明确,两区之间设置完全隔离屏障 2、设置工作人员、医用织物接收与医用织物发放的专用通道。工作流程合理,物流由污染区到清洁区,不交叉、不逆行。污染区设有手卫生设施,保证环境清洁卫生。 (二)医院发放点、回收点 清洁织物存放与污染收集回收应分区明确,有完全的物理阻断,确保清洁织物在整个环节(存放、装车发放、运送)不被污染。 二、分类收集 1、按脏污织物和感染性织物进行分类收集。收集时减少抖动。 2、确认的感染性织物在患者床边密闭收集。盛装感染性织物的收集袋有“感染性”标识,防渗漏。 3、盛装使用后医用织物的包装袋应扎带封口,包装箱(桶)应加盖密闭。用于盛装使用后医用织物的专用布袋和包装箱(桶)应一用一清洗消毒。 4、医用织物周转库房或病区暂存场所内使用的专用存放容器应至少一周清洗一次,如遇污染应随时进行消毒处理,使用后的一次性专用塑料包装袋应按医疗废物处理。

三、洗涤消毒:医用织物与非医用织物不得混洗;专机洗涤设备应有相应标识。 : 脏污织物(一). 1、应遵循先洗涤后消毒原则。 2、根据医用织物使用对象和污渍性质、程度不同,应分机或分批进行洗涤、消毒。按照洗涤设备操作说明书和规定的要求进行洗涤、消毒 3、新生儿、婴儿使用后的医用织物应专机洗涤、消毒,不应与成人使用后的医用织物混洗。 4、手术室专用的医用织物(如手术衣、手术铺单等)宜单独洗涤。 5、布巾、地巾宜进行单独清洗、消毒。 6、选择热洗涤方法时可不作化学消毒处理。 (二)感染性织物: 1、遵循先洗涤后消毒的原则,或选择洗涤与消毒同时进行的方式。 2、不宜手工洗涤。 3、采用专机洗涤、消毒,首选热洗涤方法。对不耐热的感染性织物宜在预洗环节同时进行消毒处理。 4、对已明确被朊毒体、气性坏疽或其他细菌芽孢污染的感染性织物,不宜重复使用,应作焚烧处理。 5、被朊病毒、气性坏疽、突发不明原因传染病的病原体或其他有明确规定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感染性织物,需重复使用应先消毒后洗

医用织物管理制度

医用织物管理制度 医用织物作为特殊的医用物品,多数将接触患者和医务人员皮肤,为加强医用织物管理,保障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按照上级部门的相关规定,现就有关工作提出如下要求: 1、完善组织管理框架设置专门部门或专(兼)职人员,建立后勤、医务、医院感染、护理等相关部门分工合作的管理机制,明确管理职责,落实责任到位。总务科负责洗衣房日常事务管理及督查,医务科、护理部负责医用织物临床使用及与洗衣房交接等工作,院感科负责医用织物洗涤消毒人员的培训及指导。 2、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完善医用织物洗涤消毒管理工作制度,至少包括医用织物回收、洗涤消毒、质量管理、定期更换等制度,并保障制度落实到位。 3、加强洗衣房环境卫生管理合理规划布局,符合环保要求,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设置独立的人流和物流通道,工作流程合理,保证环境清洁。 4、加强环节管理。加强医用织物分类回收管理,严格按照洗涤消毒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妥善保存并及时提供临床使用,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要求,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废水排放符合环保要求。 5、加强洗涤消毒质量控制洗衣房有专人对洗涤后的织物性状、表面污渍、破损等进行检查,每季度进行微生物学监测,总务科每月组织相关部门人员质量检查,并将检查结果纳入科室考核内容,同时对存在问题持续质量改进。 6、加强人员培训加强洗衣房工作人员岗前培训和能力培训,对新进入人员要求培训后才能上岗,所有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能和医院感染防护基本要求。 医用织物洗涤消毒管理工作制度 1、环境与布局流程 加强洗衣房环境卫生管理。合理规划布局,符合环保要求。清洁区、和污染区分区明确。尽量满足独立人流和物流通道的要求;接收污染的医用织物与发放洗涤消毒后的医用织物分区管理。工作流程合理,物流由污到洁、不交叉、不逆行。保证环境清洁卫生。 2、分类收集 按脏污织物和感染性织物进行分类收集。收集时减少抖动。确认的感染性织物在患者床边密闭收集。盛装感染性织物的收集袋(箱)宜为橘红色,有“感染性织物”标识.脏污织物宜采用可重复使用的专用布袋或包装箱(桶)收集,也可用一次性专用塑料包装袋盛装;其包装袋和包装箱(桶)有文字或颜色标识。盛装使用后医用织物的包装袋应扎带封口,包装箱(桶)应加盖密闭。用于盛装使用后医用织物的专用布袋和包装箱(桶)应一用一清洗消毒;医用织物周转库房或病区暂存场所内使用的专用存放容器应至少一周清洗一次,如遇污染应随时进行消毒处理,使用后的一次性专用塑料包装袋应按医疗废物处理。 3、运送 医院洗衣房应分别配置运送使用后医用织物和清洁织物的专用运送工具,不应交叉使用。专用运送工具应根据污染情况定期清洗消毒;运送工具运送感染性织物后应一用一清洗消毒。 4、洗涤消毒 脏污织物:根据医用织物使用对象和污渍性质、程度不同,应分机或分批进行洗涤、消毒。按照洗涤设备操作说明书和规定的要求进行洗涤、消毒。手术室专用

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WST508-2016

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WS/T508-2016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WS/T 508—2016 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 2016-12-27发布2017-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 目次 前言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术语和定义1 管理要求3 5医用织物分类收集、运送与储存操作要求4 6洗涤、消毒的原则与方法5 7清洁织物卫生质量要求6 8资料管理与保存要求7 附录A(规范性附录)医用织物洗涤消毒工作流程及洗涤、消毒、整理过程要求8 附录B(资料性附录)清洁织物采样及相关指标检测方法11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山西大医院、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卫生监督局、湖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卫生监督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梁建生、邓敏、沈瑾、武迎宏、杨芸、崔树玉、余书、巩玉秀、吴兵武、徐敏、谢多双、邓兵、莫雄勋、曹平、凃宣程、许慧琼、周彬、邹俊杰。 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的基本要求,分类收集、运送与储存操作要求,洗涤、消毒的原则与方法,清洁织物卫生质量要求,资料管理与保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医院和提供医用织物洗涤服务的社会化洗涤服务机构。 其他医疗机构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7573纺织品水萃取液pH值的测定 GB7918.5化妆品微生物标准检验方法金黄色葡萄球菌 GB15979—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 GB1598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医院医用织物管理制度46152

医院医用织物管理制度 一、总务科负责医院医用织物的订购、洗剂、卫生质量管理等工作。 二、选择社会化洗剂服务机构,应对其资质(工商营业执照、环保局批准文书)、管理制度(含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医用织物运送、洗剂消毒操作流程等进行审核,签订协议书,明确双方职责,建立医用织物交接与质量验收制度。 三、科室应将清洁织物和使用后织物分别放置于专用容器内,并有明显标识。 四、脏污织物和感染性织物应分类收集,不可在地面放置,收集时减少抖动。 五、感染性织物应在患者床边密闭收集,置于专用黄色塑料袋内,并在袋外粘贴“感染性织物”标识,注明种类、数量。 六、盛装使用后的医用织物的包装袋应扎带封口,包装箱应加盖密闭。 七、用于盛装使用后的医用织物的包装袋或包装箱应一用一清洗消毒,暂存场所内的专用存放容器应至少一周清洗一次,如遇污染应随时进行消毒处理。使用后的一次性专用塑料袋按医疗废物处理。 八、使用后医用织物的暂存时间不应超过48小时,清洁织物存放时间过久,如发现有污渍、异味等感官问题应重新洗剂。 九、清洁织物和使用后的医用织物要分车运送,不得交叉使用。洁车每日清洗消毒,污车一用一清洗消毒,社会化服务机构应采取封闭方式运送。 十、使用后织物每次移交后,应对其环境表面、地面、空气进行清洁消毒。 十一、使用后医用织物和清洁织物收集、交接时,应有记录单据,记录内容包括医用织物的名称、数量、外观、洗剂消毒方式、交接时间等信息,并有质检员和交接人员签字,记录单据宜一式三联。社会化洗剂机构还应有单位名称、交接人与联系方式并加盖公章,供双方存查、追溯。日常质检记录、交接记录应具有可追溯性,记录的保存期应≥6个月。 十二、脏污织物和感染织物的清洗消毒社会化服务机构应遵循《医院医用织物洗剂消毒技术规范》WS/T508-2016,手术室的医用织物宜单独洗剂。 十三、清洁织物的卫生质量要求: 1、外观应整洁、干燥、无异味、异物、破损。 2、微生物指标:细菌菌落总数≦200cfu/cm2 ,不得检出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医院消毒灭菌管理制度

医院消毒灭菌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做好我院的清洁、消毒、灭菌工作,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根 据WS/T367-20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特制订我院消毒灭菌制度。 一、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 二、接触完整皮肤、完整粘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 三、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先清洁,再进行消毒或灭菌。 四、被朊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先消毒、后清洗、再灭菌。 五、消毒、灭菌方法的选择原则: 1、根据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灭菌方法。 (1)耐热、耐湿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耐热的油剂 类和干粉类等应采用干热灭菌。 (2)不耐热、不耐湿的物品,宜采用低温灭菌方法如环氧乙烷灭菌、过氧化氢 低温等离子体火菌等。 (3)物体表面消毒,应考虑表面性质,光滑表面宜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擦拭或紫 外线消毒器近距离照射;多孔材料表面宜采用浸泡或喷雾消毒法。 2、根据物品污染后导致感染的风险高低选择相应的消毒或灭菌方法: (1)高度危险性物品,必须采用灭菌方法处理。 (2)中度危险物性品,采用中水平消毒以上效果的消毒方法。 (3)低度危险性物品,宜采用低水平消毒方法,或做清洁处理;遇有病原微生 物污染时,针对所污染病原微生物的种类选用有效的消毒方法。 3、根据物品上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选择消毒或灭菌的方法。 (1)对受到致病菌芽抱、真菌抱子、分枝杆菌和经血传播病原体(乙型肝炎病

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污染的物品,应采用高水平消毒或灭菌。 (2)对受到真菌、亲水病毒、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 品,应采用中水平以上的消毒方法。 (3)对受到一般细菌和亲脂病毒等污染的物品,应采用达到中水平或低水平的 消毒方法。 (4)杀灭被有机物保护的微生物时,应加大消毒剂的使用剂量和/或延长消毒时间。 ⑸消毒物品上微生物污染特别严重时,应加大消毒剂的使用剂量和/或延长消毒时间。 六、医院应保持诊疗环境物体表面、地面的清洁、干燥,采用湿式清洁。当受到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污染物,然后再清洁、消毒。对感染高风险部门(如手术室、产房等)应每天进行消毒,遇明显污染随时去污、清洁和消毒。 七、医院使用的消毒产品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对消毒产品的相关证明进行审核,存档备案。 八、医院定期对消毒工作进行检查与监测,及时总结分析与反馈,如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 九、从事清洁、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的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掌握相关消毒灭菌知识,熟悉消毒产品性能,具备熟练的检验技能;按标准和规范规定的方法进行采样、检测和评价。 十、医务人员应掌握消毒与灭菌的基本知识和职业防护技能。 十一、各科室根据消毒灭菌工作实际,为从事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消毒与灭菌的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防护用品,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1、应根据不同的消毒与灭菌方法,采取适宜的职业防护措施。 2、在污染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回收、清洗等过程中应预防发生医务人员职 业暴露。 3、处理锐利器械和用具,应采取有效防护措施,避免或减少利器伤的发生。 4、不同消毒、灭菌方法的防护如下:

医用织物洗涤管理制度

医用织物洗涤管理制度 一、医用织物—医院可重复使用的纺织品。 1.医用织物分类: ---病人用医用织物(衣物、床单、枕巾、手术巾等):包括一般织物、污染织物及婴儿用织物。 ---医务人员用医用织物(工作服、手术衣):包括一般织物和污染 织物。 ---特殊织物:带颜色织物和受热易变形织物。 注1:一般织物:包括外观无明显污渍,并判定为无生物污染风险 的医用织物;污染织物:包括外观有明显血液、体液、分泌物、排 泄物等污染且含血源性病原体或者其他潜在传染性、多重细菌耐药性,并判定为有生物污染风险的医用织物。 注2:基于对婴儿的特殊性保护需将婴儿用织物作专门分类。 2.洗衣房的分类 a.宜独立设置于远离诊疗区域的地方,有专人从事医用织物洗涤、 消毒工作。人数满足洗涤消毒工作需要。 b.有收取污物和运送清洁医用织物的两个分开通道,通道间不应有 交叉;设置污染区(包括收物交接、分拣、洗涤/消毒和污车存放处)和清洁区(包括烘干、熨烫、修补、折叠、储存、运送以及洁车存 放处),两区之间应有实际密闭隔离屏障。并有上下水设施;在进入污染区前增设更衣室;在清洁区增设质检室。 3.洗涤设备及用品要求

应选用专用洗涤和烘干设备;有条件的宜使用卫生隔离式洗涤、烘 干设备。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和各种有机溶剂,应符合国家有关 要求,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4. 卫生制度要求 ①医院应建立消毒隔离、污物/污水管理、卫生保洁、洗涤工作、定期检查清洗质量、从业人员定期体检保健及个人防护等制度。 ②分拣织物时应使用耐穿刺长手套,手卫生的要求,工作场所禁止 吸烟、饮食,每日换工作服,离开时洗澡。 ③发生职业暴露时的处理程序见《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理流程》 二、从业人员卫生及管理要求 1.上岗前需接受岗前培训,能熟练掌握洗涤、消毒技能;了解洗涤 和烘干等相关设备、设施及消毒隔离基础知识,常用消毒剂使用方法。 2.应穿戴工作服、工作鞋、帽、口罩、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 3.各区域人员应相对固定。 4.污染区工作人员在进行用后医用织物分拣和装机洗涤过程中,应 遵循“标准预防”原则,穿戴工作服、帽、口罩、手套、防水围裙和 胶鞋,必要时穿隔离衣,并按要求加强洗手消毒。 5.在进行洗涤后医用织物烘干、熨烫、折叠、运送等过程中,应穿 工作服、工作鞋,并保持手清洁卫生,防止二次污染。 6.应定期进行健康体检(至少两年一次),患有痢疾、伤寒、肺结核、各类肠道传染病及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的从业人员在患病期间不

医院医用织物管理制度---

医院医用织物管理制度---

医院医用织物管理制度 医用织物作为特殊的医用物品,多数将接触患者和医务人员皮肤,为加强医用织物管理,保障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按照上级部门的相关规定,现就有关工作提出如下要求: 1、完善组织管理框架 设置专门部门或专(兼)职人员,建立后勤、医务、医院感染、护理等相关部门分工合作的管理机制,明确管理职责,落实责任到位。总务科负责洗衣房日常事务管理及督查,医务科、护理部负责医用织物临床使用及与洗衣房交接等工作,院感科负责医用织物洗涤消毒人员的培训及指导。 2、加强制度建设 建立完善医用织物洗涤消毒管理工作制度,至少包括医用织物回收、洗涤消毒、质量管理、定期更换等制度,并保障制度落实到位。 3、加强洗衣房环境卫生管理 合理规划布局,符合环保要求,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设置独立的人流和物流通道,工作流程合理,保证环境清洁。 4、加强环节管理。 加强医用织物分类回收管理,严格按照洗涤消毒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妥善保存并及 时提供临床使用,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要求,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废水排放符合环保要求。 5、加强洗涤消毒质量控制

洗衣房有专人对洗涤后的织物性状、表面污渍、破损等进行检查,每季度进行微生物学监测,总务科每月组织相关部门人员质量检查,并将检查结果纳入科室考核内容,同时对存在问题持续质量改进。 6、加强人员培训 加强洗衣房工作人员岗前培训和能力培训,对新进入人员要求培训后才能上岗,所有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能和医院感染防护基本要求。 医用织物洗涤消毒管理工作制度 1、环境与布局流程 加强洗衣房环境卫生管理。合理规划布局,符合环保要求。清洁区、和污染区分区明确。尽量满足独立人流和物流通道的要求;接收污染的医用织物与发放洗涤消毒后的医用织物分区管理。工作流程合理,物流由污到洁、不交叉、不逆行。保证环境清洁卫生。 2、分类收集 按脏污织物和感染性织物进行分类收集。收集时减少抖动。确认的感染性织物在患者床边密闭收集。盛装感染性织物的收集袋(箱)宜为橘红色,有“感染性织物”标识.脏污织物宜采用可重复使用的专用布袋或包装箱(桶)收集,也可用一次性专用塑料包装袋盛装;其包装袋和包装箱(桶)有文字或颜色标识。盛装使用后医用织物的包装袋应扎带封口,包装箱(桶)应加盖密闭。用于盛装使用后医用织物的专用布袋和包装箱(桶)应一用一清洗消毒;医用织物周转库房

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整理

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整理

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 一、医用织物—医院可重复使用的纺织品。 1.医用织物分类: ---病人用医用织物(衣物、床单、枕巾、手术巾等):包括一般织物、污染织物及婴儿用织物。 ---医务人员用医用织物(工作服、手术衣):包括一般织物和污染织物。 ---特殊织物:带颜色织物和受热易变形织物。 注1:一般织物:包括外观无明显污渍,并判定为无生物污染风险的医用织物;污染织物:包括外观有明显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且含血源性病原体或者其它潜在传染性、多重细菌耐药性,并判定为有生物污染风险的医用织物。 注2:基于对婴儿的特殊性保护需将婴儿用织物作专门分类。 2.洗衣房的分类 a.宜独立设置于远离诊疗区域的地方,有专人从事医用织物洗涤、消毒工作。人数满足洗涤消毒工作需要。 b.有收取污物和运送清洁医用织物的两个分开通道,通道间不应有交叉;设置污染区(包括收物交接、分拣、洗涤/消毒和污车存放处)和清洁区(包括烘干、熨烫、修补、折叠、储存、运送以及洁车存放处),两区之间应有实际密闭隔离屏障。并有上下水设施;在进入污染区前增设更衣室;在清洁区增设质检室。 3.洗涤设备及用品要求

应选用专用洗涤和烘干设备;有条件的宜使用卫生隔离式洗涤、烘干设备。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和各种有机溶剂,应符合国家有关要求,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4. 卫生制度要求 ①医院应建立消毒隔离、污物/污水管理、卫生保洁、洗涤工作、定期检查清洗质量、从业人员定期体检保健及个人防护等制度。 ②分拣织物时应使用耐穿刺长手套,手卫生的要求,工作场所禁止吸烟、饮食,每日换工作服,离开时洗澡。 ③发生职业暴露时的处理程序见《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理流程》 二、从业人员卫生及管理要求 1.上岗前需接受岗前培训,能熟练掌握洗涤、消毒技能;了解洗涤和烘干等相关设备、设施及消毒隔离基础知识,常见消毒剂使用方法。 2.应穿戴工作服、工作鞋、帽、口罩、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 3.各区域人员应相对固定。 4.污染区工作人员在进行用后医用织物分拣和装机洗涤过程中,应遵循“标准预防”原则,穿戴工作服、帽、口罩、手套、防水围裙和胶鞋,必要时穿隔离衣,并按要求加强洗手消毒。 5.在进行洗涤后医用织物烘干、熨烫、折叠、运送等过程中,应穿工作服、工作鞋,并保持手清洁卫生,防止二次污染。 6.应定期进行健康体检(至少两年一次),患有痢疾、伤寒、肺结核、各类肠道传染病及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的从业人员在患

医院医用织物管理制度

医院医用织物管理制度 医用织物作为特殊的医用物品,多数将接触患者和医务人员皮肤,为加强医用织物管理,保障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根据WS/T508-2016《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结合我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由专业洗涤(消毒)服务企业承担,特制定医院医用织物管理制度。 一、完善医院医用织物管理组织,职能部门(总务处、护理部、院感处)为负责医用织物周转库房(选择社会化洗涤服务机构的医院)管理监控部门,明确职责。 各职能部门职责: 总务处:选择社会化洗涤服务机构,应对其资质(包括工商营业执照,并符合商务、环保等有关部门管理规定)、管理制度(含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及医用织物运送、洗涤消毒操作流程等进行审核。对社会化洗涤服务机构进行风险评估,签订协议书,明确双方的职责。(风险评估内容详见WS/T5084.1.1.5(a~c)。应与社会化洗涤服务机构建立医用织物交接与质量验收制度。负责对织物周转库房工作人员专业技术培训与工作流程常态化管理,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或提交相关职能部门联合整改。 护理部:负责回收环节管理,以及洗涤质量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院感处:负责医用织物洗涤消毒人员的岗前培训及能力培训,熟练掌握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能和医院感染防护基本要求;根据工作需

要或怀疑医院感染暴发与医用织物有关时,应进行菌落总数和相关指示菌检测。 二、建筑布局要求 选择社会化洗涤服务机构的医院应设置织物周转库房。应分别设有不交叉、相对独立的使用后医用织物接收区域和清洁织物储存发放区域,标识应明确。室内应通风、干燥、清洁;地面、墙面应平整;有防尘、防蝇、防鼠等设施。 三、加强制度建设 制定和完善织物周转库房医院感染管理和医用织物洗涤消毒的 各项规章制度,至少包括医用织物回收、洗涤消毒、交接、质量管理、定期更换等制度,并保障制度落实到位。 四、人员防护要求 工作人员应做好个人职业防护,在污染区和清洁区穿戴的个人防护用品不应交叉使用;在污染区应遵循"标准预防"原则,按照WS/T311的隔离要求,穿戴工作服(包括衣裤)、帽、口罩、手套、防水围裙和胶鞋,并按照WS/T313要求进行手卫生。在污染区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可选穿隔离衣;在清洁区应穿工作服、工作鞋,并保持手卫生;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戴帽和手套。 五、加强织物洗涤消毒质量控制 医用织物周转库房应有专人对织物洗涤消毒质量进行检查,清洁织物外观应整洁、干燥、无异味、异物、破损。总务科定期组织相关部门人员质量检查,并将检查结果纳入科室考核内容,同时对存在问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为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和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和防治法实施细则》及《消毒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医院成立院内感染控制委员会,全面领导院内感染管理工作。 二、建立健全院内感染监控网,以医院住院患者和工作人员为监测对象,统计住院患者感染率。 三、感染管理办公室医护人员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各科病房及重点科室工作,做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的微生物学监测,督促检查预防院内感染工作。 四、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院内感染漏报率的调查,督促病房如实登记院内感染病例,杜绝漏报。 五、分析评价监测资料,并及时向有关科室和人员反馈信息,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各种感染的危险因素,降低感染率,将院内感染率控制在10%以内。 六、经常与检验科细菌室保持联系,了解微生物学的检验结果及抗生素耐药等情况,为采取相应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七、加强院内感染管理的宣传教育,宣传院内感染监测工作的意义和监测知识,提高医护人员的监控水平。 八、拟定全院各科室计划并组织具体实施。

九、协调全院各科室的院内感染监控工作,提供业务技术指导和咨询,推广新的消毒方法和制剂。 十、对广大医务人员进行预防院内感染知识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做好有关消毒、隔离专业知识的技术指导工作。 病房感染管理制度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管理总则》的有关规定。 2、在院感科的指导下配合做好各项监测,按要求报告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对监测发现的问题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 3、患者安置原则应为: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4、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每周空气消毒一次,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刻消毒,每月大扫除一次。 5、病人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1-2次,枕芯、棉褥、床垫定期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并装入红色塑料袋,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下来物品。 6、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位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7、弯盘、体温计等用后立即消毒处理。 8、加强各类监护仪器设备,卫生材料等清洁与消毒管理。

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管理工作制度

医用织物洗涤消毒管理要求 一、环境与布局流程 (一)洗涤中心: 1、合理规划布局,符合环保要求。清洁区和污染区分区明确,两区之间设置完全隔离屏障 2、设置工作人员、医用织物接收与医用织物发放的专用通道。工作流程合理,物流由污染区到清洁区,不交叉、不逆行。污染区设有手卫生设施,保证环境清洁卫生。 (二)医院发放点、回收点 清洁织物存放与污染收集回收应分区明确,有完全的物理阻断,确保清洁织物在整个环节(存放、装车发放、运送)不被污染。 二、分类收集 1、按脏污织物和感染性织物进行分类收集。收集时减少抖动。 2、确认的感染性织物在患者床边密闭收集。盛装感染性织物的收集袋有“感染性”标识,防渗漏。 3、盛装使用后医用织物的包装袋应扎带封口,包装箱(桶)应加盖密闭。用于盛装使用后医用织物的专用布袋和包装箱(桶)应一用一清洗消毒。 4、医用织物周转库房或病区暂存场所内使用的专用存放容器应至少一周清洗一次,如遇污染应随时进行消毒处理,使用后的一次性专用塑料包装袋应按医疗废物处理。 三、洗涤消毒:医用织物与非医用织物不得混洗;专机洗涤设备应有相应标识。 (一)脏污织物:

1、应遵循先洗涤后消毒原则。 2、根据医用织物使用对象和污渍性质、程度不同,应分机或分批进行洗 涤、消毒。按照洗涤设备操作说明书和规定的要求进行洗涤、消毒3、新生儿、婴儿使用后的医用织物应专机洗涤、消毒,不应与成人使用 后的医用织物混洗。 4、手术室专用的医用织物(如手术衣、手术铺单等)宜单独洗涤。 5、布巾、地巾宜进行单独清洗、消毒。 6、选择热洗涤方法时可不作化学消毒处理。 (二)感染性织物: 1、遵循先洗涤后消毒的原则,或选择洗涤与消毒同时进行的方式。 2、不宜手工洗涤。 3、采用专机洗涤、消毒,首选热洗涤方法。对不耐热的感染性织物宜在预洗环节同时进行消毒处理。 4、对已明确被朊毒体、气性坏疽或其他细菌芽孢污染的感染性织物,不宜重复使用,应作焚烧处理。 5、被朊病毒、气性坏疽、突发不明原因传染病的病原体或其他有明确规定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感染性织物,需重复使用应先消毒后洗涤,消毒方法应按相关规定执行。 四、洗涤设备的消毒 感染性织物每次投放洗涤设备后,应立即选用有效消毒剂对其设备舱门及附近区域进行擦拭消毒。 五、环境的消毒与杀虫

医院医用织物管理规定修订稿

医院医用织物管理规定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全椒县人民医院康复科 医用织物管理制度 (2018年2月份修订) 医用织物作为特殊的医用物品,多数将接触患者和医务人员皮肤,为加强医 用织物管理,保障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按照上级部门的相关规定,现就有关工作 提出如下要求: 一、充分认识加强医用织物洗涤消毒管理的重要性,强化责任意识 加强医疗机构医用织物洗涤消毒管理,对于提高科室管理水平、预防医院感 染、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具有重要意义。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将医 用织物洗涤消毒工作纳入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建立常态化管理机制, 强化责任意识。 二、加强医用织物管理 1、科室应将清洁织物和使用后织物分别放置于专用容器内,并有明显标识。按脏污织物和感染性织物进行分类收集,收集时减少抖动。 2、感染性织物应置于专用黄色塑料袋,并在袋外粘贴“感染性织物”标识,注 明种类、数量,盛装使用后的医用织物包装袋应扎带封口,包装箱应加盖密闭。 3、用于盛装使用后的医用织物的包装袋或包装箱应一用一清洗消毒,暂存场所

内的专用存放容器应至少一周清洗一次,如遇污染应随时进行消毒处理,使用后 的一次性专用塑料袋按医疗废物处理。 4、加强医用织物分类回收管理,严格按照洗涤消毒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妥 善保存并及时提供临床使用,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要求,加强医疗 废物管理。 三、医用织物的储存 医用织物的储存应符合以下要求:使用后医用织物和清洁织物分别存放于使用后 医用织物接收区/间和清洁织物储存发放区/间的专用盛装容器、柜架内,有明显 标识;清洁织物存放架或柜距地面高度20cm~25cm,离墙5cm~10cm,距天花板 ≥50cm。使用后医用织物的暂存时间不应超过48h;清洁织物的存放时间过久, 如发现有污渍、异味等感官问题应重新洗涤。使用后医用织物每次移交后,应对 其接收区/间环境表面、地面进行清洁,并根据工作需要进行物表、空气消毒。 清洁织物储存发放区/间环境受到污染时应进行清洁、消毒。 四、清洁医用织物的卫生质量要求 1、对洗涤消毒后的医用织物,有专人对其性状、表面污渍、破损等进行检查, 每季度进行一次微生物学监测。 2、清洁织物外观应整洁、干燥、无异味、异物、破损。 3、微生物指标:细菌菌落总数≤200cfu/cm2。

医院消毒灭菌管理制度

医院消毒灭菌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了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规范医院消毒灭菌的管理制度,最大限度地降低医院感染对患者造成的危害。 2、使用范围:全院各科室、护理部、医务部等。 3、监督管理 3.1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感染管理科负责监督、管理等工作; 3.2各医疗部门、护理部、医务部等部门负责执行。 4、内容: 4.1医院使用的消毒产品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器械科、感染管理科应对消毒产品的相关证明进行审核,存档备案。 4.2医院应保持诊疗环境表面的清洁与干燥,遇污染应及时进行有效的消毒;对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应根据2012《消毒技术规范》中的地面和物体表面的清洁和消毒方法。 4.3各科室根据消毒灭菌工作实际,为从事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消毒与灭菌的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防护用品,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4.4感染管理科定期对消毒工作进行检查与监测,及时总结分析与反馈,如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 4.5医务人员应掌握消毒与灭菌的基本知识和职业防护技能。

4.6从事清洁、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的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掌握相关消毒灭菌知识,熟悉消毒产品性能,具备熟练的检验技能;按标准和规范规定的方法进行采样、检测和评价。 4.7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破损粘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 4.8接触完整皮肤、完整粘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 4.9根据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灭菌方法。 4.10根据物品污染后导致感染的风险高低选择相应的消毒或灭菌方法。 4.11根据物品上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选择消毒或灭菌的方法。 4.12消毒与灭菌时的职业防护 4.13一般诊疗用品的消毒 4.13.2清洁与消毒方法 4.14物体和环境表面消毒 4.15地面消毒 4.16患者床单元的清洁与消毒 4.17清洁用品的消毒 4.18皮肤与粘膜的消毒 1)用浸有碘伏消毒液原液的无菌棉球或其他替代物品局部擦拭2遍,作用时间应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 2)使用碘酊原液直接涂擦皮肤表面2遍以上,作用时间1min~3min,待干后再用70%~80%乙醇(体积分数)脱碘。

可重复使用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

可重复使用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 (征求意见稿)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可重复使用医用织物(以下简称医用织物)洗涤消毒的基本要求,分类收集、运送与储存要求,洗涤消毒要求,洗涤设备及环境污染后的消毒,资料管理与保存。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院洗衣房和为其提供服务的社会化专业洗涤(消毒)服务企业。其他医疗卫生计生机构医用织物洗涤(消毒)的管理要求参照执行。 本标准不适用于医用织物洗涤消毒后的灭菌技术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4789.4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 GB/T 4789.11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溶血性链球菌检验 GB 7918.4 化妆品微生物标准检验方法绿脓杆菌 GB 7918.5 化妆品微生物标准检验方法金黄色葡萄球菌 GB 15979 一次性卫生用品卫生标准 GB 1598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GB 18466 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9193 疫源地消毒总则 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WS/T 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卫生部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卫生部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医用织物hospital fabric 医院内需洗涤后重复使用的所有纺织品,包括患者使用的衣物、床单、枕巾、手术巾等,以及医生、护士、实习生、卫生员等医务人员使用的工作服、帽、手术衣、布巾、地巾等。 3.2感染性织物infectious fabric 医院内感染性疾病(包括传染病)患者使用后的;或者外观有明显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排泄物等污渍,并已明确有传染性的;或者被不明原因传染病的病原体污染,具有潜在生物污染风险的可重复使用医用织物。3.3 普通污染织物used soiled and fouled fabric 医院内除感染性织物以外,不能确定为具有感染性的其他所有使用后的可重复使用医用织物。 3.4清洁织物clean fabric 经洗涤(消毒)等处理后,外观洁净、无污渍的可重复使用医用织物。 3.5洗涤washing 利用各种洗涤设备、洗涤剂(粉)或各种有机溶剂,对各种衣物或其他纺织品进行水洗的过程。

GR 医院清洁消毒管理制度

起草人:杨祖群、王荔 发布日期:2015年3月22日 审核人:王荔 生效日期:2015年5月1日 批准人:李秋 页数:共16页 回顾日期:2018年5月 医院清洁消毒管理制度 1.目的: 切断感染链,终止主要传播环节,防止病原微生物在患者与患者之间、医院人员与患者之间和媒介物中传播,保障患者、医务人员、陪护人员、志愿者、学生及外来工作人员安全。 2.适用范围: 全院所有临床、医技、儿研所、分子生物中心、太平间等。 3.定义: 3.1 清洁:去除物体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 3.2 清洗:去除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 3.3 清洁剂:洗涤过程中帮助去除被处理物品上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的制剂。 3.4 消毒: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3.5 消毒剂:能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并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 3.6 灭菌: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3.7 灭菌剂:能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并达到灭菌要求的制剂。 3.8 清洁单元:以患者病床为中心、邻近患者诊疗区域内的所有环境表面视为一个清洁单元。清洁工具(如抹布)未经有效复用不应用于另一个清洁单元。 3.9 低度环境污染风险区域:这类区域基本没有患者,或患者只作短暂停留。如行政管理部门、图书馆、会议室、病案室、门诊大厅等。 3.10 中度环境污染风险区域:这类区域有普通患者居住;患者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对环境表面存在潜在污染的可能性。如普通住院病房、门诊科室、功能检查室等。 3.11 高度环境污染风险区域:这类区域有感染者、高度易感患者居住或长时间停留;患者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随时可能对环境表面造成污染。如感染科、手术部(室)、重症监护病区、急诊科、消毒供应中心、医学检验科、烧伤病区、导管室、腔镜室、血液透析中心、新生儿病房、移植病房、隔离病房等。 4.标准: 4.1 清洁与消毒原则

医用织物洗涤消毒管理工作规章制度

医用织物洗涤消毒管理工作制度 专用术语: 医用织物:是指医院及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可重复使用的纺织品。包括病人使用的衣物、床单、枕巾、手术巾以及医务人员使用的工作服、手术衣,窗帘、抹布、拖布等。 感染性织物:包括传染科使用后的医用织物,以及被血液、呕吐物和患者其他体液污染的医用织物; 其他织物为脏污织物。 一、本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由专业洗涤(消毒)服务企业承担(妇产科、新生儿科自洗婴儿用品)。 1、建筑布局流程合理。应设污物接收间、洗涤间、消毒间、烘干间、熨干间、叠衣间、修补间、清洁衣被贮存间、发放间等。 2、应严格划分污染区与清洁区。污染衣物未经洗涤消毒不得进入清洁通道。物流由污染区到清洁区,不交叉、不逆行。两区人员分工明确,不交叉,如交叉,应更衣。保证环境清洁卫生,污染区每日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湿式拖地和擦拭物体表面。 二、回收: 医用织物分脏污织物和感染性织物,感染性织物由科室用有生物危害警示标识的桔黄色塑料袋装;脏污织物用布袋包装放置于织物污衣袋内,科内护工用推车送总务处织物暂存厢里,严禁在科室清点。污衣袋每日洗涤,暂存厢收送完毕后清洁消毒。 三、洗涤消毒: 严格按照洗涤消毒标准操作规程,根据医用织物的污染性质、程度和使用对象进行分类洗涤消毒。日清日洗。洗衣机应定期自洁。 1、脏污织物和感染性织物应分批清洗,感染性织物应先预洗,特殊感染如人感染禽流感、朊病毒、气性坏疽、泛耐药菌感染等清洗前应先消毒。医用织物与非医用织物不得混洗。普通病人、产房、手术室、儿科被服、医务人员工作服,餐厅工作服均应分机洗涤或分批洗涤,尤其婴儿用织物专机清洗,专机洗涤设备应有相应标识。 2、预洗:先用冷洗涤液或冷碱水将血、脓、便等有机物洗净。如果一次未洗净,可加金属型含氯消毒液再预洗第二次。 3、主洗:温度为90℃以上,至少持续30min,然后用清水漂净。一般感染性医用织物采用热洗涤方法时可不需再作化学消毒处理。传染性衣物应先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浸泡至少30min,再用上述方法洗涤。 4、烘干整理:洗净的织物用干净的车载送到清洁区烘干机高温烘干、整熨、折叠。该区应当有专人对其性状、表面污渍、破损等进行检查,剔除重洗、修补后再整理。 四、清洁织物存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