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方程单元备课

简易方程单元备课
简易方程单元备课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简易方程》单元备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p52--85)

【教学目标】

一、基础性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够用字母表示学过的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2.使学生初步了解方程的意义,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二、发展性目标:

1、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

【重、难点】

重点:理解方程的意义,学会解简易方程。

难点:理解方程的意义,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分析】

1.本单元的内容结构及其地位作用。

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是用字母表示数和解简易方程,以及简易方程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学了一定的算术知识(如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及其应用),已初步接触了一点代数知识(如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用○、△或□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一般地说,在小学教学简易方程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一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因为对小学生来说,从具体事物的个数抽象出数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现在由具体的、确定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抽象的、可变的数,更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而且,在用字母表示未知数的基础上,使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工具,从列出算式解发展到列出方程解,这又是数学思想方法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它将使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是有助于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的算术知识。通过用字母表示所学过的数量关系、运算定律以及一些图形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同时,由于用字母表示比用文字表述更简明易记,所以便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三是有利于加强中小学数学的衔接。让学生初步接触一点代数知识,能

使学生摆脱算术思维方法中的某些局限性(逆向思考,未知数不参加运算,等于缺少一个条件,思维的步骤增加),为进一步学习代数知识做好认识的准备和铺垫。

本单元的内容分为两节,第一节的主要内容是用字母表示数、表示运算定律、计算公式和数量关系。第二节的主要内容是方程的意义,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解简易方程,以及列方程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

2.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

与原教材相比,本单元教材的主要改进有以下几点。

(1)用字母表示数的教材编排更贴近学生的认知特点。

用字母表示数,对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特别是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更感困难一些。例如,已知父亲年龄比儿子大30岁,用a表示儿子岁数,那么a+30既表示父亲岁数总是比儿子岁数大30的年龄关系,又表示父亲的岁数。这是学生初学时的一个难点。首先,他们要理解父子年龄之间的关系,把用语言叙述的这一关系改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其次,他们往往不习惯将a+30视为一个量,常有学生认为这是一个式子,不是结果。而用一个式子表示一个量恰恰是学习列方程不可或缺的一个基础。因此,为了保证基础,突破难点,教材对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内容作出了更贴近学生的认知特点的安排。即先学习用字母表示一个特定的数(例1),然后学习用字母表示一般的数,即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例2和例3),待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再学习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和数量关系(例4)。这样由易到难,便于学生逐步感悟、适应字母代数的特点。

(2)以等式的基本性质为基础,而不是依据逆运算关系解方程。

长期以来,在小学教学简易方程,方程变形的依据总是加减运算的关系或乘除运算之间的关系。这实际上是用算术的思路求未知数。到了中学又要另起炉灶,引入等式的基本性质或方程的同解原理,然后重新学习依据等式的基本性质或方程的同解原理解方程,而且小学的思路及其算法掌握的越牢固,对中学代数起步教学的负迁移就越明显。现在,根据《标准》的要求,从小学起就引入等式的基本性质,并以此为基础导出解方程的方法。这就较为彻底地避免了同一内容两种思路、两种算理解释的现象,有利于加强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从国内部分地区的先行实验来看,等式基本性质所反映的数学事实,比较浅显,小学生凭借自己的知识经验,不难发现其变化规律。只要处理得当,把它作为解简易方程的依据也是可行的。比如,解形如x+a=b与x-a=b的方程,都可以归结为,等式两边减去(加上)a,得x=b-a与x=b+a。解形如ax=b与x÷a =b的方程,都可以归结为,等式两边除以(乘上)a,得x=b÷a与x=ab。显然比原来依据逆运算关系解方程,思路更为统一。

(3)解方程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有机整合。

过去,解方程的教学与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是分开进行的,前者属于

计算,后者属于应用。现在恢复计算与应用的天然联系,体现在本单元中,学习“稍复杂的方程”时,由实际问题引入方程,在现实背景下求解方程并检验,这样处理有助于学生理解解方程的过程,也有利于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https://www.360docs.net/doc/7e8066993.html,]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建议】

1.关注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

本单元的知识大多比较抽象。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相关认识基础,关注由具体实例到一般意义的抽象概括过程。无论是学习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还是学习方程的概念或等式的性质,既要发挥具体实例对于抽象概括的支撑作用,又要及时引导学生超脱实例的具体性,实现必要的抽象概括。

2.用好教材资源,适当扩展联系实际的范围。

在本单元中,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都是便于理论(数学知识)联系实际(现实生活)的学习内容。教材从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共性着眼,精心筛选、设计了不少生动的富有意义的现实题材,如第1节中人在地球上与月球上的举重质量的关系,标准体重与身高的关系。又如第2节中华氏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地球表面、海洋面积与陆地面积的构成等等。教学时,应充分用好教材提供的资源,进而从本地、本校的特色出发,适当补充一些学生身边的题材,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 https://www.360docs.net/doc/7e8066993.html,]的数学应用意识。

3.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简易方程学习内容的特点,决定了通过本单元的学习,特别需要也比较适合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https://www.360docs.net/doc/7e8066993.html,]规范书写和自觉检验的习惯。

就书写习惯来说,无论是含有字母式子的书写,还是解方程的书写,都有必要从一开始就强化必要的书写规范。以发挥首次感知先入为主的强势效应,促进良好的书写习惯的形成。

从解数学题的检验来看,解方程的检验,方法易学,操作简便,而且最容易显示检验的成效,因而是培养检验习惯的一个重要契机。应引起教师的重视并加以把握。

4.本单元可以用15课时进行教学。

《简易方程》单元教材分析

《简易方程》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在五年级上册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编排,教学方程的知识。包括方程的概念、解方程的方法以及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三大块具体内容。 方程是小学数学代数初步知识的主要内容。数学学习从算术范围跨入代数范围,是一次十分重要的飞跃。算术用数字符号表示数量关系,代数用字母符号表示相等关系,两者有明显的不同。这种不同,一方面能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在初学方程阶段会有一段时间的不适应。全单元编排十道例题,具体安排见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教材编排的几个特点。第一,在一步计算的方程和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等内容上,教学安排比较细,编排的例题多,推进的步子小。这是因为学生从习惯了的算术思考转变到代数思考,是很不容易的过程,他们克服思维定势,适应新的思维方式需要一段时间。这期间的教学适当缓慢些,符合学生的现实,有利于他们转变思维习惯。第二,编排两道例题教学等式的两条性质,还编排两道例题教学解一步计算的方程。可见,用等式性质解方程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方法。当然,用四则计算中的各部分关系,也可以解方程,但不能因它而淡化应用等式性质解方程。第三,把解一步计算的方程和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分开编排,先教学解方程,再教学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因为对初学方程的学生来说,解方程和列方程是两个知识点,都很重要且都有些困难。分别教学,便于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有利于学生稳步掌握基础知识。第四,把解两、三步计算的方程和列方程解决两、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合并着教学。例8~例10表面上是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其实既在教学列方程的相等关系和技巧,也在教学解方程的思路与方法。这样的编排,能较好地体现数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一方面分析实际问题里的数量关系,抽象成方程,形成了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使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具有现实意义,能使这个过程成为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发展的有效载体。再说,学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简易方程第2课时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1教案设计苏教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简易方程第2课时等式的性质 和解方程1教案设计苏教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4页的例3、例4和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3~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教学难点: 会用等式的这一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3 1.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等式和方程,今天这节课,将继续学习与等式、方程有关的知识。请同学们看这里的天平图,你能根据图意写出一个等式吗? 提问:现在的天平是平衡的,如果将天平的一边加上一个10克的砝码,这时天平会怎样? 谈话:现在天平恢复平衡了,你能在上面这个等式的基础上,再写一个等式表示现在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关系吗? 2.出示第二组天平图,说说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是怎样变化的,你能分别列出两个等式吗? 3.出示第3、4组天平图,提问:你能分别说说这两组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各是怎样变化的吗? 谈话:怎样用等式分别表示天平两边物体变化前的关系和变化后的关系? 启发:这两组等式是怎样变化的?她们的变化有什么共同特点? 4.提问:刚才我们通过观察天平图,得到了两个结论,你能用一句话合起来说一说吗? 5.做练一练的第1题 二、教学例4

1.出示例4的天平图,你能根据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吗? 2.讲解:要求出方程中未知数的值,要先写“解”,要注意把等号对齐。 3.完成试一试 4.完成练一练 提问:解这里的方程时,分别怎样做就可以使方程左边只剩下x了。 三、巩固练习 1. 做练习一的第3题 2.做练习一的第4题 3.做练习一的第5题 四、全课小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五、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等式性质和解方程 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50=50 50+10=50+10 解: x+10=50 x+a=50+a 50+a-a =50+a-a x-10=50-10 x=40 检验:把x=40代入原方程,看看左右两边是不是相等。40+10=50,x=40是正确的。

简易方程教学设计

简易方程2教学设计(青岛版) 一、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珍稀动物》——简易方程情景窗2 二、目标设定: 1、明确方程的意义,会列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2、在具体的活动中,体验和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姐简单的方程。 3、发展学生的“代数思维”和梳理概括能力 三:重、难点 重点:1、理解等式的性质2、会解简单的方程。 难点:会列方程表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三、教学环节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动物吗? 生:喜欢 师:老师也很喜欢动物,这是老师喜欢的动物(课件出示——黔金丝猴的图片),你们认识吗? 生:金丝猴。 师:对,它是金丝猴的一种,是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也是世界上濒危物种之一,在世界上仅仅分布于贵州省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它的名字叫“黔金丝猴”。

师:知道为什么叫“黔金丝猴”吗 生:不知道。 师:因为贵州省的简称是“黔”,并且这种金丝猴只在贵州有,所以叫做“黔金丝猴”。大家明白了吗? 生:明白。 师:还想了解更多信息吗? 生:想。 师:请看大屏幕。 师:哪个同学给大家读一下? (学生读相关文字) 师:从这段文字中,你都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993年有600多只,2004年有860只。 师:经过人类的保护,黔金丝猴的数量有所增加,从1993年的600多只,增加到2004年的860只。看到这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生:增加了多少只? 师:你会解答吗? 生:860-600=260只 师:你们还能用其他的方法吗? 生:600+x=860 师:你这是用的什么方法? 生:方程。

师:那你能说说这里的x表示什么吗? 生:表示增加的只数。 师:那600和860各表示什么呢? 生:1993年的只数和2004年的只数。 师:也就是根据“1993年的只数+增加的只数=2004年的只数”列出的方程,是吗? 生:是 师:在用方程来解决问题的时候,为了让所有人都明确x表示什么,我们通常要把x表示什么写出来,像老师这样写解:设增加了x只。师:那怎样来求未知数x呢? 师:有困难是吗?因为方程是一个等式,下面,我们就借助天平来研究一下,看看对我们有什么帮助,好吗?大家看屏幕。 (二)、探究感悟,理解归纳,解决问题。 1、操作体验,理解等式的性质。 (课件出示一架空天平) 师:现在天平怎么样了? 生:平衡。 师:也就说明了什么? 生:左右两边是相等的。 师:大家继续看,(课件出示:这是左盘放上一品啤酒)怎样了?师: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出来吗?

一元一次方程集体备课记录

完善后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以及一元一次方程解的概念。 2、会从题目中找出包含题目意思的一个相等关系,列出简单的方程。 3、掌握检验某个数值是不是方程解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在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讨概念,数量关系,列出方程的方法,训练学生运用 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到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体现数学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解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寻找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室,配套课件。 教学过程: 设计理念: 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景,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创造性地使用数学教材。课程标准的建议要求教师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本节课在抓住主要目标,用活教材,针对学生实际、激活学生学习热情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现就几个教学片断进行探讨。

一、游戏导入,设置悬念 师:同学们,老师学会了一个魔术,情你们配合表演。请看大屏幕,这是2006年10月的日历,请你用正方形任意框出四个日期,并告诉老师这四个数字的和,老师马上就告诉你这四个数字。 生1:24,师:2,3,9,10生2:84师:17,18,24,25 师:同学们想学会这个魔术吗?生:想!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一定能学会! 【一些教师常用教材的章前图或者行程问题情景导入,但章前图过于平淡且较难,不易激发学生兴趣,本次课用游戏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其实质是列一元一次方程x+(x+1)+(x+7)+(x+8)=任意框出的四个日期的和,x是第一个日期,这是本次课的第一个变化。】 二、突出主题,突出主体 1、师:看大屏幕,独立思考下列问题,根据条件列出式子。 (1)x的2倍与3的差是5, (2)长方形的的长为a,宽比长少5,周长为36,则=36 (3)A、B两地相距180千米,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驶30千米,乙车得速度是甲车速度的1.5倍,经过t小时相遇,则=180 生:(1)2x-3=5(2)2(a+a-5)=36(3)30t+1.5(30t)=180 师:这些式子小学学习过,它们是()?生:方程。 师:对,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等号的两边分别叫做方程的左边和右边。(现实,学生齐读) 【这又是一个变化,从小学已有知识出发,提前给出方程的概念,避免课堂中的逻辑矛盾,同时为学习列方程打下基础。】 2、师:小学我们学过简易方程,并用简易方程解决应用题,对于比较复杂的实际应用题,用方程解答起来更加方便。请自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 简易方程教案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 课题:方程的意义第1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通过情境图初步理解等式的特征。 2、通过观察和比较,引导理解方程的意义。 3、引导体会式子、等式、方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加深对方程含义的理解。 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弄清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总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谈话导入:同学们,看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什么仪器?(黑板上简易画出) 学生:天平。 2、问:同学们知道天平有什么用处吗? 学生:称重....... 二、自主探索 (一)教学例1 1、出示如图所示的情景,说一说图中画的是什么?从图中能知道什么? 2、问:你会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3、学生独自写一写。 4、交流:50+50=100 5、说明:像这样的式子叫做等式,等式的左边是50+50,右边是100。(板书:等式) 6、学生自己写出一些等式,并在班级里交流。 (二)教学例2 1、要求学生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 2、学生独立填写。 3、交流。 4、说明:这些式子中的“X”都是未知数。 5、问:怎样利用天平图来判断数量的相等和不相等? 6、天平哪一边下垂,说明这一边物体的质量多;反之这一边物体的质量就少。 7、追问:哪些是等式?与例1中的等式有什么不同? 8、都含有未知数。 9、指出: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10、小组讨论: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关系?

11、交流: (1)方程也是等式,是一类特殊的等式; (2)等式不一定是方程,如50+50=100。 (三)完成“练一练” 1、第一题 (1)问: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2)指名说一说判断的理由。 2、第二题 (1)读题后独立完成:将算式中的未知数改写成字母。 (2)全班交流。 (3)指出:可以用字母“x”表示未知数,也可以用字母“y”或“其它字母”表示未知数。 三、巩固练习 “练习一”第1题:根据线段图列方程。 (1)看线段图列方程。 (2)交流,说说想法。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方程的意义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课题: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①第2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会用等式的这一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2、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3、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就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等式的性质。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简易方程教案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简易方程教案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 一、教学内容:本单元教学方程的知识,是在五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编排的。第一次教学方程,涉及的基础知识比较多,教学内容分成三部分编排。第1—2页教学等式的含义与方程的意义,根据直观情境里的等量关系列方程。第3—11页教学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第12—14页全单元内容的整理与练习。本单元安排了关于等式性质的内容,分两段教学:第一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结果仍然是等式;第二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在每一段教学等式的性质以后,都及时让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二、教材分析:教材首先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等式和方程,了解等式与方程的关系;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学会解只含有加法或减法运算的简单方程。接着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学生解只含有乘法或除法运算的简单方程;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三、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整数、小数的认识及其四则计算的学习,积累了较多的数量关系的知识,并学会了用字母表示数。我们在教学时,要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学习和探索活动,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理解方程的含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由具体到抽象理解等式的性质。四、教学目标要求:1.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初步理解等

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会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方程的过程。五、教学重点:理解等式的性质,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六、教学难点:会列方程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第1课时方程的意义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页的例1、例2和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1~2题。教学目标: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联系与区别,体会方程就是一类特殊的等式。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教学难点:会列方程表示数量关系。教学过程:一、教学例11.出示例1的天平图,让学生观察。提问:图中画的是什么?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想到什么?2.引导:(1)让不熟悉天平不认识天平的学生认识天平,了解天平的作用。(2)如果学生能主动列出等式,告诉学生:像“50+50=100”这样的式子是等式,并让学生说说这个等式表示的意思;如果学生不能列出等式,则可提出“你会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二、教学例21.出示例2的天平图,引导学生分别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2.引导:告诉学生这些式子中的“x”都是未知数;观察这些式子,说一说写出的式子中哪些是等式,这些等式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3.讨论和交流:写出的式子中,有几个是等式,有几个不是,而写出的等式都含有未知数,在此基础上,揭示方程的概念。三、完成练一练1、下面的式子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2.将每个算式中用图形表示的未知数改写成字母。四、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一第1题先仔细观察题中的式子,在小组里说说哪些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简易方程 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方程的知识,是在五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编排的。第一次教学方程,涉及的基础知识比较多,教学内容分成三部分编排。第1—2页教学等式的含义与方程的意义,根据直观情境里的等量关系列方程。第3—11页教学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第12—14页全单元内容的整理与练习。本单元安排了关于等式性质的内容,分两段教学:第一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结果仍然是等式;第二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在每一段教学等式的性质以后,都及时让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二、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等式和方程,了解等式与方程的关系;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学会解只含有加法或减法运算的简单方程。接着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学生解只含有乘法或除法运算的简单方程;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整数、小数的认识及其四则计算的学习,积累了较多的数量关系的知识,并学会了用字母表示数。我们在教学时,要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学习和探索活动,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理解方程的含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由具体到抽象理解等式的性质。 四、教学目标要求: 1.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会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方程的过程。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教案教学设计(含整个单元共20课时)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第1课时用字母表示数 课题:第五单元:简易方程—用字母表示数 教学内容:教材P52~53例1、例2及练习十二第1、3、7、8题。教学目标: 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能正确掌握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的简写。 教学重点: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掌握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的简写。 教学方法:观察、比较、思考、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导入:你今年几岁了?再过两年呢?再过三年、四年、n年呢?学生回答自己的年龄,根据教师的问题回答:过几年就用年龄十几,n年就加n。 2.质疑:这里的n表示的是什么?(一个数) 3.揭题:今天咱们就来研究用字母表示数。(板书课题:用字母表示数) 二、互动新授 (一)教学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 1.出示教材第52页例1。

引导:图中小红和爸爸也在探讨年龄的问题,从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学生可能回答:小红1岁时爸爸31岁;爸爸比小红大30岁。 2.让学生尝试用算式表示爸爸的年龄。 出示教材第52页的表格,引导学生列式表示爸爸的年龄,并集体完成表格。 3.质疑:这些式子,每个只能表示某一年爸爸的年龄。你能用一个式子简明地表示出任何一年爸爸的年龄吗? 通过表格,学生能很快列出式子:小红的年龄+30=爸爸的年龄 追问:“小红的年龄”写起来有些麻烦,谁能想个办法让我们的书写更简便? 小组交流讨论,有些学生可能会想到用“小红”“红”代替小红的年龄,也有些学生可能会想到用一个字母或一个符号来代替。 4.重点引导学生用字母来代替。 引导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 学生可能用n+ 30表示,n表示小红的年龄,n+30就表示爸爸的年龄;也有可能用a+30,用a代表小红的年龄,因为爸爸比小红大30岁,所以用a+30就是爸爸的年龄。(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代数式) 思考:大家都用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代替上面所有的算式,既简洁又方便。这些式子中的字母n、a……都表示什么? (都表示小红的年龄。)(板书:小红的年龄) 追问:是不是只能用这些字母表示?还能用其他字母表示吗?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教案

第五单元:简易方程 第课时用字母表示数 教学内容:教材P52~53例1、例2及练习十二第1、3、7、8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能正确掌握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的简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索现实生活数量关系的过程中,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明性。 教学重点: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掌握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的简写。 教学方法:观察、比较、思考、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导入:你今年几岁了?再过两年呢?再过三年、四年、n年呢? 学生回答自己的年龄,根据教师的问题回答:过几年就用年龄十几,n年就加n。 2.质疑:这里的n表示的是什么?(一个数) 3.揭题:今天咱们就来研究用字母表示数。(板书课题:用字母表示数) 二、互动新授 (一)教学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 1.出示教材第52页例1。 引导:图中小红和爸爸也在探讨年龄的问题,从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学生可能回答:小红1岁时爸爸31岁;爸爸比小红大30岁。 2.让学生尝试用算式表示爸爸的年龄。 出示教材第52页的表格,引导学生列式表示爸爸的年龄,并集体完成表格。 3.质疑:这些式子,每个只能表示某一年爸爸的年龄。你能用一个式子简明地表示出任何一年爸爸的年龄吗? 通过表格,学生能很快列出式子:小红的年龄+30=爸爸的年龄 追问:“小红的年龄”写起来有些麻烦,谁能想个办法让我们的书写更简便? 小组交流讨论,有些学生可能会想到用“小红”“红”代替小红的年龄,也有些学生可能会想到用一个字母或一个符号来代替。 4.重点引导学生用字母来代替。 引导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

简易方程教案知识讲解

简易方程教案

课题:等式与方程(第一课时) (总第1课时) 备课日期:执教日期: 教学内容:教材P1~P2例1、例2、练一练及 P6练习一的第1~2题。 教学要求: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方程的含义,知道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2、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从具体的操作中抽象出方程,了解方程的意义;正确判别方程和等式。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方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认识天平 课件出示一架天平和一些砝码,简单介绍天平的相关知识。 天平左右盘分别让入50克和40克的砝码,提问:天平会出现什么现象?课件分别演示两种不同情况。 当左盘放40克、右盘放50克时,提问:左盘中再放几克砝码,天平就会平衡? 课件出示:再添10克砝码,40+10=50,左右重量相等,天平平衡。 二、认识等式 1、教学P1 例1 出示例1图,提出要求:你能看图写出一个等式吗? 板书:50+50=100 含有等号的式子叫等式,它表示等号两边的结果是相等的。 你能举例说几个等式吗?

三、认识方程 2、教学P1例2 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的质量关系。 学生自学要求:在书上独立填写,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的质量关系。 提问:这些式子中哪些是等式? 2、把这些式子按照一定标准分成两类。 (1)按照等式和不是等式分成两类; (2)按照含有未知数和不含未知数分成两类。 (3)找出既含有未知数又是等式的“X+50=150、2X=200”。 介绍: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 ..叫做方程。 ...的等式 提问:你觉得这句话里哪两个词比较重要? 那X+50>100、X+50<100为什么不是方程呢? 提问:那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关系呢,在小组里交流。 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用图形表示二者之间的关系) 四、巩固练习 1、完成P2练一练第1题。 要求学生先在等式下面画线,再把方程圈出来。 集体交流: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追问:y-28=35、5y=40为什么也是方程?(说明:未知数可以用x表示,也可用y等其它字母表示。) 8+x、x+4<14为什么不是方程? 2、完成P2练一练第2题。 (1)说明:每个等式中的图形表示的是未知数,能改写成字母表示吗?集体交流:你写出怎样的方程?还能用什么字母? (2)让学生举一些方程的例子。 追问:方程是怎样的式子?

简易方程教学案例

《简易方程》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 《简易方程》是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是小学阶段正式教学代数初步知识的单元。过去的教材是应用四则计算各部分的关系解方程,学生虽利于理解,但却不易于与中学的教学衔接。根据《标准》的要求,从本单元起就引入等式的基本性质,让学生掌握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来解方程的方法。这不仅利于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更利于学生思维逻辑能力的发展。 “解简易方程” 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算术知识(如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及应用),已学习、接触了一点代数知识(如用字母表示数和运算定律,了解了方程的意义、天平平衡的原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课堂实录】 一、激趣引新 师:谁能说说天平有什么特点? 生1:天平左右两边一样重时是平衡的。 生2:对,当它两边不一样重的时候,就不平衡了。 师:大家能模仿一下天平平衡时的样子吗? (学生将双手侧平举表示天平平衡) 师:天平不平衡的时候是怎样的? 生:哪边重哪边就会往下沉。 师:如果天平左边重呢?右边重呢? (学生随着老师的指示模仿天平左边重和右边重的情况) 师:看来大家对天平挺了解的。谁愿意到这来配合一下,暂时充当一台天平? (请一名学生到讲台前配合老师,表演天平。) 师:老师这有几张卡片做的砝码,我在天平的左、右两边各放100g的砝码,天平会怎样? (该生两手各拿一张写有100克的卡片,伸平双臂,表示天平平衡) 生:(齐)保持平衡。 师:天平左边增加50g,会怎样变化?怎样才能使天平平衡? (学生将双臂倾斜,表演不平衡的状态。)

生:天平的右边也要跟着增加50g的砝码,天平才能平衡。 (表演天平的学生右手增加一张50g的卡片,双臂平衡。) 师:现在天平左边有多少克?右边呢? 生:天平左边有150克,右边也是150克。 师:现在我从天平左边拿走100g,天平会发生什么变化? 生:天平会失去平衡! 师:怎样才能使天平平衡呢? 生:天平的右边也要拿走100g的砝码,两边一样重了天平才能平衡。 师:天平到底要怎样变化才能保持平衡状态呢?同桌互相说一说。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交流各自的看法。) 师:谁能说给大家听? 生1:天平两边一定要一样重才能保持平衡。 生2:天平左右两边一定要同时增加和减少同样的重量,才能保持平衡。 生3:天平的左右两边同时增加或减少同样的重量,天平会平衡。 [评析:课伊始趣已生,激趣是新课导入的抓手,“喜欢和好奇心”比什么都重要。课前一个简单的模拟游戏,可谓一举两得,既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参与热情,同时也通过学生对天平平衡和不平衡两种状态的模拟,以及同学表演的天平左右两边增、减变化情况,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再次深切感受天平平衡的原理,为学习新知识作好充分的铺垫。] 二、知识迁移、掌握原理 师:看来大家对天平平衡的原理掌握得不错,今天我们继续借助天平来研究与方程有关的新知识。(揭示课题——解简易方程) 出示天平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再填空! 师:能说说你是怎么填的吗? (根据学生汇报,教师完成填空。) 师:不用天平帮忙,我们仔细观察这4个等式。 小组合作研究: 1.等式的左右两边是怎样变化的?变化之后还相等吗? 2. 等式要怎样变化,左右两边才能保持相等? 师:小组合作学习,找到等式两边相等的奥秘。

(完整word)五年级数学下册简易方程教学设计新版苏教版

2015年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简易方程教学设计(新版苏教版)第一单元简易方程一、教学内容:本单元教学方程的知识,是在五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编排的。第一次教学方程,涉及的基础知识比较多,教学内容分成三部分编排。第1―2页教学等式的含义与方程的意义,根据直观情境里的等量关系列方程。第3―11页教学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第12―14页全单元内容的整理与练习。本单元安排了关于等式性质的内容,分两段教学:第一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结果仍然是等式;第二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在每一段教学等式的性质以后,都及时让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二、教材分析:教材首先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等式和方程,了解等式与方程的关系;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学会解只含有加法或减法运算的简单方程。接着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学生解只含有乘法或除法运算的简单方程;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整数、小数的认识及其四则计算的学习,积累了较多的数量关系的知识,并学会了用字母表示数。我们在教学时,要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学习和探索活动,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理解方程的含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由具体到抽象理解等式的性质。四、教学目标要求: 1.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会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方程的过程。五、教学重点:理解等式的性质,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六、教学难点:会列方程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七、教学准备:多媒体、挂图、小黑板等。八、课时安排:12课时 第一课时方程的意义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页的例1、例2和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1~2题。教学目标要求: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联系与区别,体会方程就是一类特殊

简易方程总复习教学设计教案

一、教学内容简易方程总复习 二、教学要求 (一)知识方面: 使学生能准确、熟练地用字母表示数(定律、公式、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地代人求值。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求简易方程的解的算理和算法,并正确地求简易方程的解和列方程解文字叙述题。 (二)能力方面: 正确解方程,提高解题能力。 (三)思想教育: 通过解方程渗透“对立统一”的观点。 教学步骤 一、复习用字母表示数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⑴订阅《中国少年报》五年级订了320份,比四年级多订了X份,四年级订了()份。 ⑵比X的5倍少的数是()。 ⑶路程S、速度V、时间t三者的关系,可以表示为S=,当 V=32(千米) t= 5(小时) S= ;当S=120(千米) t=小时,V= 小结: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时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它不具体回答是多少,但是一旦字母数值确定了,它就可以得到具体的值了。 二、巩固 教材第 128页整理与复习第1、2 题 三、复习简易方程 1.等式与方程,下列各式中是等式的打上“√”,是方程的打上“△”。 ① 3+5X()② 2X一1=0() ③1+=()④15<1十X() 第②题同时出现了“√”和“△”记号,说明了什么 2.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1)先说说什么叫方程的解什么叫解方程 (2)怎样解简易方程根据什么怎样检验又根据什么 3.解下列方程。 ①54—X=48 ②54—3X=48 ③13X+2X= ④6×9+3X=70。⑤6(l一X)= ⑥+X= 小结:解简易方程,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多步的问题要进行转化处理,根据四则计算的关系求解。 4.列方程解文字叙述题。 列方程解文字叙述题时,首先应“设要求的数为X(题目中出现了未知数X的,可以不设)”,再把文字叙述的形式“翻译”成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即方程),题中怎样叙述等式就怎样写,顺序一般不要改动,列出方程后按简易方程的解法才解,如: (板书)一个数的5倍减去37等于18,求这个数。 解:设要求的数为X。 5X一37=18 5X=18十37 5X=55 X=11 四、练习 1.解方程〔第⑴、⑵要写出检验〕 ⑴2X一×6=3 ⑵3X十=

小学四年级数学简易方程教学设计

简易方程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教案 简易方程 目标预设: 1.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知道方程的解、解方程的意义和验算的方法,能正确解方程。 2.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和再创造意识。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自觉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过程预设: ●一、情境创设 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文峰大世界推出学生用品大展销,这里是选取其中的几件。 商品上标价分别为(字母表示的为商品价格不知道的): 上衣65元巧克力y元 钢笔40元皮鞋60元 书x元文具盒20元 如果拿100块钱去买商品,用钱的结果会有哪几种不同的情况? (三种情况,大于、小于、等于) 如果请你自己购物的话,你准备选择什么 把你的购买情况与用钱结果用式子表示出来。纯茨隳苄炊嗌伲?br>选取生列出的算式:65+40=100 65+x<100 y+60 x+y等等 ●二、观察讨论:把上面的式子分类,你认为可以怎么分? 1.小组讨论,介绍如何分。 2.教师指出:像这些用等号连起来的算式我们都叫它等式。而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师板书。 3.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方程。(板书课题) 4.提问:这里哪些算式是方程?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用集合圈圈出方程。 知道了什么是方程,你能写出一些方程来吗?试试看,在随练本上写出一个方程。 5.汇报:说说你写的方程是怎样的?

提问:如65+x是方程吗?为什么? 由此看出:具备方程的两个条件是什么? 师:65+x=100、65+58=123都是等式,一个是方程,一个不是方程,方程和等式之间有什么关系? 可以用一句话或者图来表示吗? ●三、方程史话 说起方程,老师这儿还有一个故事呢:我们都知道《九章算术》是我国著名的《算经十书》之一,是十部算经中最重要的一部。《九章算术》共收有246个数学问题,绝大多数内容是与当时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其中方程术是《九章算术》最高的数学成就,是它在世界上最早提出了方程的概念,并系统地总结了方程的解法,比我们现在所熟知的希腊丢番图方程要早三百多年。 《九章算术》反映出我国古代数学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取得在全世界领先发展的地位,作为一部世界科学名著,它在隋唐时期就已传入朝鲜、日本。现在,它已被译成日、俄、德、法等多种文字在世界上广泛流传。 听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想? ●四、解方程 1.师:大家知道这些方程中的未知数的值是多少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练习求未知数,指名板演。(两题) 师讲解:这是我们学过的求未知数x,当x=?时这个方程两边才相等,所以我们把x =?就叫做是这个方程的解。提问:另一道方程的解是多少? 刚才我们求这个方程的解的过程就是解方程。因此,我们在解方程时写个“解”字。师补充写解。 其实我们以前求未知数x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在解方程。 2.选出方程的解,并画上横线。 x+8=30 (x=38 x=22) x=5是方程()的解。15x=3 6x=30 12-x=8 (x=4 x=20) 提问:你是怎样找出方程的解的? 3.检验

《简易方程》教案

《简易方程》教案 第1节等式与方程 教学内容 江苏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2页。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理解方程的意义,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并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经历从生活情境到方程模型的构建过程,使学生在观察、描述、抽象、交流、应用的过程中,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和增强符号感。 情感态度 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充分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方程的含义,以及在具体的情境中建立方程的模型。 难点:正确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教具学具 例1、例2挂图,课件一套。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看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什么仪器。(出示天平)(学生答:天平)提问:你们知道天平有什么用处吗?让学生在班内交流。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1.出示例1挂图。 (1)先观察,从图中能知道什么?想到什么? (2)交流得出:50+50=100。 说明:像这样的式子叫做等式,等式的左边是50+50,右边是100。(板书部分课题:等式) 追问:“50+50=100”这个等式表示什么意思? (3)让学生写出一些等式,并在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天平所显示的平衡情境图,激活学生已经积累的关于等式的感性经验。

这样,以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索活动,体会到50克加50克和100克质量相等,从而抽象出等式50+50=100,学生不仅从运算的角度来看待这个式子,而更多地从两个量的相等关系来认识这个式子。初步理解等式的特征。 2.出示例2四幅天平图。 (1)引导学生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 说明:式子中的x都是未知数,天平平衡说明左右两边质量相等;天平不平衡说明左右两边质量不相等,天平哪一边下垂,说明那一边物体的质量多,反之,那一边物体的质量就少。 (2)小组合作,观察并讨论这些式子中哪些是等式,哪些不是等式。这些等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3)交流小结:有两个是等式,两个不是等式,两个等式都含有未知数。 (4)揭示方程的意义。 说明: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板书部分课题:方程) 追问:方程有什么特点? 怎样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首先看这式子是不是一个等式,然后看等式里是否含有未知数。 (5)观察并比较例1中的等式50+50=100与例2中的等式x+50=150,2x=200有什么不同。并提问:等式与方程有什么关系? 小结:等式包含方程,方程属于等式,方程是一种特殊的等式。 (教师板书,画集合图) 等式 方程 设计意图:先充分利用天平图引导学生感受数量的相等和不相等,并据此列出相应的等式和不等式,再通过观察、比较和交流等具体的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发现方程的特点,并用语言表达出来,然后让学生讨论体会到方程也是等式,并且是一种特殊的等式。 三、巩固新知,拓展运用 1.“练一练”第1题。 (1)让学生独立观察比较,找一找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并说说判断的理由。 (2)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3)说明:方程中的未知数可以用:c表示,也可以用;y表示,还可以用其他宇母表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教材分析

第五单元简易方程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教材第52~85页。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学习的是用字母表示数、运算定律、计算公式和数量关系, 学习方程的意义、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解简易方程,以及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中简易方程的运用。在学生已有的算术和代数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简易方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并且能够巩固和加深所学的算术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知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够用字母表示学过的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能够在其体的情境中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 2、初步学会根据字母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3、初步了解方程的意义,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能根据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4、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字母表示数和解简易方程的过程,体验概括发现归纳转化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习的兴趣,感受知识之间以及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探求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形成公平、正直的人格。 教学重点: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培 养学生书写规范和自觉检验的习惯。 教学难点: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1、用字母表示数,对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数量关系,更让学生感到困难。让学生从具体的、确定的数过度到用字母表示抽象的、可变的数,对学生来说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相关认识基础,使学生从具体实例到一般意义的抽象概括逐渐过渡。 2、用字母表示数和简易方程在日常生活中应月用比较多但学生可能了解并不太多教学时应大量提供密联系,拉近学生与知识的距离。 3、简易方程与以往的算术思维不同,学习中教师要加强引导学生可凭借已有知识自学自悟。 教法与学法: 1、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和优越性.渗透代数思想,让学生的思维有质的飞跃。 2、通过演示操作,让学生在实践观察中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3、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理解知识,培养能力。 课时安排: 本单元建议用25课时安排教学。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简易方程》教学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简易方程》教学反思 1.1 方程的意义 1. 理解等式的意义,是理解方程意义的基础,为了让学生奠定好这个基础,我做了大量的准备:天平、砝码等等。每在天平上量得一次,都让学生把“天平此时的状态”用式子表示出来。在反复操作中,学生理解了式子中的“=”就是天平平衡,它不再是“答案”或“结果”,方程的意义是学生理解而不是被告诉。 2. 引导学生理解,创造出含有非等式的情境,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理解方程的意义。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在归纳、类比中,自己总结出了方程的意义,课堂效果很好。 1.2 等式的性质 1. 通过具体的操作,为学生探究问题、寻找结论提供了真实的情境,富有启发性、引领性,让学生经历了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在问题的解决中发现并掌握了知识。 2. 操作验证,培养探索能力。在探究等式的性质时,尽可能让学生进行操作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亲自参与了等式的性质发现过程,真正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而且思维能力、空间感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1.3 列方程解决简单的问题 1.在明确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验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要把已知量与未知量结合起来进行列式,体验列方程解决问题和算式解决问题的不同。 2.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是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起始阶段,让学生明晰“整理信息——找相等关系——列方程”的思维框架,有着重要的意义,学生们可以用这样的思维框架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复杂的实际问题。通过模仿、练习巩固,使学生熟悉“写设句——列方程——解方程——检验写答语”是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3.重视积累找数量间相等关系的方法,如根据公式、常见的数量关系式等去寻找。长此以往,随着解决问题经验的不断丰富,数学学科的质量也会同步提高。 1.4 列方程解决复杂的问题 1. “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问题”的教学,既要让学生掌握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一般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简易方程教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简易方程教案 五年级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 等式与方程(总第1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等式和方程的意义,体会方程与等式的关系,能正确区分等式和方程。 2.在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和操作交流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体验。 教学重点:明确方程与等式的关系,理解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教学难点:理解方程的意义,知道“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教学准备:课件,天平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天平实物)谈话:这是天平,谁能简单介绍一下它? 师作简单介绍:天平可以称出物体的质量。这是天平的左右两个盘,这是指针。当天平的指针指着中间,表示天平左右两盘的物体的质量相等,也叫做天平平

衡。天平的哪一边下垂,就说明这一边物体的质量多,反之,这一边物体的质量就少。 2.揭题:今天我们利用天平来学习一些数学知识。(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1。 (1)出示教材第一页例1天平平衡的情境图,谈话:你能看图写出一个等式吗? 学生思考后独立填写。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50+50=100。 提问:你是怎样想的? 指名学生口答:天平的一端放一个50克的鸡蛋和一个50克砝码,另一端放一个100克砝码,天平平衡,说明两边的质量相等,可以用等式来表示。 (2)教师小结:含有等号的式子叫做等式。它表示等号两边的数值是相等的。 2.教学例2。 (1)课件出示教材例2的四幅图。 学生独立思考后填写。 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集体反馈。 教师板书: x+50>100 x+50=150 x+50<200 2x=2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