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 送别诗 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

古代 送别诗 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
古代 送别诗 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译文:我和我的老朋友孟浩然告别在那西边的黄鹤楼,阳春三月,柳絮如烟,他独自下去往扬州。孤帆渐行渐远,消逝在水天尽头,只留下滔滔江水向东边流去。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李白将要乘舟离去,汪伦带着一群村民前来送行,他们手挽着手,一边走,一边唱。桃花潭水纵然有一千尺那么深,也比不过汪伦送别我的一片真情。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作者送元二去安西,清晨的细雨打湿了渭城的浮尘,青砖绿瓦的旅店和周围的柳树都显得格外清新明朗。请你再饮一杯离别的酒吧,向西走出了阳关,就可能再也碰不到认识的人了。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译文:苍山翠岭横卧北城外,清澈的河水环绕东城流。此地一为别,你将如蓬草孤独行万里。游子的行踪似天上浮云,落日难留,纵有深深情谊。挥手告别,你我各奔东西。萧萧长鸣,马匹也怨别离。

送沈子福之江东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译文:友人乘船而去,诗人依依不舍,望着大江南北两岸,春满人间,春光荡漾,桃红柳绿,芳草萋萋。这时,诗人感觉到自己心中的无限依恋惜别之情,就象眼前春色的无边无际。诗人忽发奇想:让我心中的相思之情也象这无处不在的春色,从江南江北,一齐扑向你,跟随着你归去吧?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 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译文:诗人和友人在南面的水滨送别,此时秋风萧瑟,木叶凋零,到处都是一副凄苦的画面。友人虽已离开,却是一步一回头,而每一次回头都带来阵阵酸楚。诗人于是劝友人:“你安心的去吧,不要再回头了。”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译文: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译文:三秦护卫着巍峨的长安,你要奔赴的蜀地,却是一片风烟迷茫。离别时,不由得生出无限的感慨,你我都是远离故土,在仕途上奔走的游子。人世间只要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即使远在天涯,也似在身边。不要在分手时徘徊忧伤,像多情的儿女一样,任泪水打湿衣裳。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译文:昨天晚上,透着寒意的雨洒落大地,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清晨当我送别友人的时候,感到自己就像楚山一样孤独寂寞。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向你问起我,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一颗珍藏在玉壶中的冰一般晶莹纯洁。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译文:唱罢了一曲送别的歌儿,你便解开了那远别的行舟,两岸是青山,满山是红叶,水呀,在急急地东流。当天色已晚,我醒来了,才知道人已远去,而这时候,满天风雨,只有我一个人独自走下了那西楼!

别离

陆龟蒙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杖剑对樽酒,耻为游子颜。

蝮蛇一螫手,壮士即解腕。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

于易水送人一绝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译文:在这个地方荆轲告别燕太子丹,壮士悲歌壮气,怒发冲冠。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今天的易水还是那样的寒冷。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译文:自荆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我来到了楚地准备尽情漫游。崇山随着荒野出现渐渐逝尽,长江进入了莽原也缓缓而流。月影倒映江中像是飞来天镜,云层缔构城郭幻出海市蜃楼。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行程万里继续漂送我的行舟。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译文:荆州和吴郡是接壤的水乡,你离去的时候春天的江水正渺渺茫茫。太阳将要落山,远行的小船将要停泊在什么地方?抬眼向天的尽头望去,真让人肝肠寸断忧伤至极。

《山中送别·山中相送罢》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译文:在山中送走了我的友人以后,夕阳西坠我关闭柴门。待到明年春草绿的时候,友人呀你还能不能回来呢?

江亭月夜送别(其二)

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译文:纷乱的晚烟笼罩碧绿的石阶,一轮明月升起在天的南面。我环顾离亭,感觉整个江山都因为别离而凄凉。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一) 一、谈话导入 课前播放李叔同的《送别》。 1、同学们,曾经跟家人、跟朋友分别的情形,你还记得吗?那你当时的心情是怎样?(1、2生) 2、在古代,交通很不方便,朋友分别后就很难再见面了,所以朋友分别时往往作诗词相赠,以表达彼此的深情厚谊。这种诗被称为送别诗。(板:送别诗)你们还记得李白的送别诗吗?(《赠汪伦》,生齐背)你还会背哪些送别诗呢? 3、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李白送别诗的传世之作??《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4、指导写“孟”和“陵”字。 二、理解课题 1、谁能把课题读一遍?(请2生)这是一首送别诗,题目中就有个“送”字,你能围绕这个“送”字提一提问题吗?想知道答案吗?答案就藏在题目里,让我们一起来读2次。 2、读完题目,你知道了什么? 生1:从题目中我知道了在黄鹤楼送孟浩然 师:你读懂了送的地点。 课件展示:湖北的黄鹤楼是江南的三大名楼之一,它与江西的滕王阁、湖南的岳阳楼被称为三大名楼。 生2:从题目中我知道了李白送孟浩然到广陵。

师:你能从题目中知道那么多,可不简单呀! 3、交流作者李白、孟浩然的资料。 简介背景资料:话说,李白年青的时候风流潇洒,挎一把宝剑、带一个酒壶离家出走,云游天下,路过湖北湘阳的时候,认识了当时名满京城的大诗人孟浩然,这孟浩然比李白整整大了12岁,但年龄的差异丝毫没有影响两人的交往。他们一见而故,相见恨晚,整天在一起游山玩水,饮酒作诗,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他在诗中写道“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有一年春天,孟浩然要到扬州做事,这对于多愁善感的诗人来说,对于朝夕相对的好朋友来说,真是难舍难分呀! 三、读通古诗: 1、李白为好友孟浩然送别,心情如何呢?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看清字形,把诗句读通读顺。 2、这首诗里面有五个生字,我们先和生字朋友打声招呼,谁愿意读?(孟、浩、陵、辞、唯) 孟浩然:是唐朝的一位大诗人,他比李白大12岁,但两人一见而故,成为知己,让我们一起来呼呼他的名字。 广陵:你知道它在哪里吗?它就是现在江苏省的扬州市。 3、谁能把这首诗读一读。 (1)随机纠正字音。 (2)怎样才把这首诗的节奏美读出来呢?请同学们再听录音朗读,注意听清楚诗是怎样停顿的。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意思)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一、字义 1、之:往、到达。 2、广陵:扬州。 3、故人:老朋友。 4、辞:辞别。 5、下:顺流而下。 6、孤帆:一只船。 7、尽:尽头。 8、碧空尽:消失在蓝天的尽头。9、唯见:只见。10、天际流:流向天边。 二、诗意 老朋友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顺流而下,前往扬州。孤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水浩浩荡荡地向天边流去。 三、中心 这首诗描写了李白在黄鹤楼上为好友孟浩然饯行的事,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一、字义 1、之:往、到达。 2、广陵:扬州。 3、故人:老朋友。 4、辞:辞别。 5、下:顺流而下。 6、孤帆:一只船。 7、尽:尽头。 8、碧空尽:消失在蓝天的尽头。9、唯见:只见。10、天际流:流向天边。 二、诗意 老朋友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顺流而下,前往扬州。孤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水浩浩荡荡地向天边流去。 三、中心 这首诗描写了李白在黄鹤楼上为好友孟浩然饯行的事,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一、字义 1、之:往、到达。 2、广陵:扬州。 3、故人:老朋友。 4、辞:辞别。 5、下:顺流而下。 6、孤帆:一只船。 7、尽:尽头。 8、碧空尽:消失在蓝天的尽头。9、唯见:只见。10、天际流:流向天边。 二、诗意 老朋友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顺流而下,前往扬州。孤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水浩浩荡荡地向天边流去。 三、中心 这首诗描写了李白在黄鹤楼上为好友孟浩然饯行的事,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一)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所以他的诗歌总体风格清新俊逸,既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其诗中多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后世将李白和杜甫并称“李杜”。 二)文意赏析 注释:故人:就是老朋友,指孟浩然; 辞:辞别,黄鹤楼在扬州的西方,所以说是“西辞”; 烟花:阳历三月是春天最好的时节。春天百花盛开,田野上常有迷蒙 蒙的雾气,古人称为“烟花”,形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 下:顺流直下,可见船走得很快; 碧空:湛蓝的天空; 尽:消失; 天际:天边; 译文:在春光烂漫的时候,老朋友孟浩然要离开李白,到扬州去了。孟浩然的船出发了,李白站在黄鹤楼前,眼看那挂帆的孤舟,带着老朋友越走越远,终于消失在蓝天的尽头;只见浩荡的江水,滚滚地向天边流去。他的心似乎也跟着孤帆,随着江水追着朋友向远方去了。 鉴赏:这是一首送别诗,但它不同于其它的送别诗,诗中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仅点明了诗人李白和孟浩然两人的关系——两人是好朋友,更因为黄鹤楼是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因此一提到黄鹤楼,就带出种种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内容。而黄鹤楼本身,又是传说仙人飞上天空去的地方,这和李白心目中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广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作者:李白【唐代】赏析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作者:王勃【唐代】赏析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渭城曲》 作者:王维【唐代】赏析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别董大二首》 作者:高適【唐代】赏析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馀年。 丈夫贫践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芙蓉楼送辛渐》 作者:王昌龄【唐代】赏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赠汪伦》 作者:李白【唐代】赏析 白游泾县桃花潭,村人汪伦常酝美酒以待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描写风景的诗句: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贺知章《咏柳》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绝句》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张志和《渔歌子》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朱熹《春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残《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渭城曲》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 新年: 《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挑换旧符。 《青玉案·元夕》宋·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端午: 竞渡曲唐·刘禹锡沅江五月平堤流,吧人相将浮彩舟。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杨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蛟龙得雨鬊鬣动,螮蝀饮汀形影联。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湄。彩旗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 嬉。典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亨前水东注。七夕: 秋夕唐·杜牧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行香子宋·李清照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醍儿雨,醍儿风。 重阳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踏莎行辛弃疾夜月楼台,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来去。是谁秋到便凄凉,当年宋玉悲如

送别诗: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翻译及赏析

送别诗: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翻译及赏 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代: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译文 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 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逐步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 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注释 黄鹤楼:中国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 黄鹤楼。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孟浩然:李白的朋友。之:往、到达。广陵:即扬州。 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所以称之为“故人”。辞:辞别。 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下:顺 流向下而行。 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尽:尽头,消失了。碧空:一作“碧山”。 唯见:只看见。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创作背景 寓居安陆期间,李白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两人很快成了 挚友。开元十八年(730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几天后,孟浩然 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送别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 之广陵》。 赏析 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感*调。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 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 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一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他给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间,自由 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赠孟浩然》诗中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 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顺着长江而下, 这个路都是繁花似锦。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所以这 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实行的。李白心里 没有什么忧伤和不愉快,相反地认为孟浩然这趟旅行快乐得很,他向 往扬州地区,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跟着飞翔, 胸中有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在一片美景之中送别友人,真是别 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美景令人悦目,送别却令人伤怀,以景见情,含 蓄深厚,有如弦外之音,达到使人神往,低徊遐想的艺术效果。 “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个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是 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所以一提到黄鹤楼,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全文及翻译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全文及翻译 黄鹤楼送孟浩然 之广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全翻译 : 老朋友孟浩然向我频频挥手,一起在那告别了黄鹤楼,他在这柳絮如烟、繁 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将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 消失在碧空的尽头, 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 着天边奔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 : 李白,热爱自然、喜欢交友,留下了许多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这首诗 就是他歌颂友情,送别诗中的之一。它不同于王勃 《送杜少府 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 《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 “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是天下名胜, 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 “烟花三月下扬州”, 在“三月”上加“烟 花”二字,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孤帆远影碧空尽,唯 见长江天际流。 ”诗的后两句看起来似乎是写景, 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 意的细节, “唯见长江天际流”,是眼前景象,又不单纯是写景。李白对朋友 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向往,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

对李白来说, 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 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 色,将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将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 李白作者介绍 : 李白(701 年-762 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 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 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 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 年病逝,享年 61 岁。其墓在 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意、主题、赏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意 老朋友在西面的黄鹤楼与我辞别,在百花盛开的三月去繁华的扬州。 孤独的帆船远去的影子在蔚蓝的天空里消失了,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天边流去。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诗人送友人远行,对老朋友要去繁华的扬州充满了羡慕,诗中洋溢着欢快的情绪。诗人在江边极目远送,可见两人友情的深厚。全诗自然清丽、境界开阔、形象传神. 主题:这首诗写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 《芙蓉楼送辛渐》诗意 昨天晚上,透着寒意的雨洒落大地,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 清晨当我送别友人的时候,感到自己就像楚山一样孤独寂寞。 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向你问起我。 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的像一颗珍藏在玉壶中的冰一般晶莹纯洁。 赏析] 这首诗不像一般的送别诗那样,努力抒发对友人的深深眷恋之情,而是着重讲述自己的纯洁感情和高尚志向。当时,诗人的朋友辛渐即将取道扬州,北上洛阳。正在江宁(今江苏南京)任职的诗人,亲自送到了润州,在西北城楼(即“芙蓉楼”)为他饯行,并写下这首诗。“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寒冷的夜雨,滔滔的江流,连朦胧的远山也显得孤单,这种景象衬托出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但诗的重点却在后两句。朋友此番西行的目的地是洛阳,那里也有诗人众多的亲人和朋友。诗人深深思念洛阳的亲友,并想象他们也同样深深思念着自己。他嘱托辛渐,当亲友们问起来,就说我的内心依然纯洁无瑕,就像冰那样晶莹,像玉那样透亮。诗中用一个巧妙的互相映衬的比喻,来形容一种纯洁完美的品格,显示出很高的语言技巧,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芙蓉楼送辛渐》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带拼音、注释、译文)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带拼音、注释、译文) 《黄huáng 鹤hè 楼lóu 送sòng 孟mèng 浩hào 然rán 之zhī 广gu ǎng 陵l íng 》 作zuò 者zhě:李l ǐ 白bái 故gù 人rén 西xī 辞cí 黄huáng 鹤hè 楼lóu , 烟yān 花huā 三sān 月yuè 下xià 扬yáng 州zhōu 。 孤gū 帆fān 远yuǎn 影yǐng 碧bì 空kōng 尽jìn , 唯wéi 见jiàn 长cháng 江jiāng 天tiān 际j ì 流liú 。 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注释: 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之:往、到达。 广陵:即扬州。 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辞:辞别。 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向下而行。

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尽:尽头,消失了。 碧空:一作“碧山”。 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 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译文: 老朋友与我在黄鹤楼辞别,在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能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天边奔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检测题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检测题 一、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广陵指的是现在的江苏省南京市。() 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他被后人誉为“诗仙”。() 3、诗人与友人送别的地点是广陵的黄鹤楼。() 4、“故人”是老朋友的意思,在这里指的是李白。() 5、诗人送别友人的时间是阳春三月。() 二、选出下列诗句所有的修辞方法。 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反问设问 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2、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3、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5、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6、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三、填空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一首_________诗,前两句轻快流畅,意境优美,后两句情景交融,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为黄鹤楼在_____的西面,在黄鹤楼辞别去广陵,所以说“西辞”。 3、从“__________ ”一句中能看出来这首诗是在阳光明媚、百花盛开的的春天写的。 4、首句点明送别的时间是_______,地点是_______。 5、这是一首送别诗,但诗中只字未提送别,诗中最能表现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依依不舍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解释下列词语。 (1)故人:________ (2)下:__________ (3)尽:__________ (4)惟:__________ 五、小练笔。如果你是李白,你想对孟浩然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古人写送别的诗很多,请你再写出两句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xx送xx之xx 唐代:xx 故人xxxx,烟花三月下xx。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唯通:惟)译文 友人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孤船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尽头,只看见滚滚长江向天际奔流。 注释 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孟浩然:李白的朋友。之:往、到达。广陵:即扬州。 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 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辞:辞别。 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向下而行。 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尽:尽头,消失了。碧空:一作“碧山”。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 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赏析

这首诗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而是表现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多了点诗意,少了份伤感。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他当年轻快意的时候,所以眼里所看到的无不是美好惬意。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顺着长江而下,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所以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行的。李白心里没有什么忧伤和不愉快,相反地认为孟浩然这趟旅行快乐得很,他向往扬州地区,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跟着飞翔,胸中有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 “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是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因此一提到黄鹤楼,就带出种种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内容。而黄鹤楼本身,又是传说仙人飞上天空去的地方,这和李白心目中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广陵,又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那种愉快的、畅想曲的气氛。 “烟花三月下扬州”,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烟花,指烟雾迷蒙,繁花似锦。 给读者的感觉绝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尽、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烟景。三月是烟花之时,而开元时代繁华的长江下游,又正是烟花之地。“烟花三月”,不仅再现了那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气氛。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清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李白渴望去扬州之情溢于言表。 诗的后两句看起来似乎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孤帆远影碧空尽”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时间之长。帆影已经消逝了,然而李白还在翘首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拼音版

黄hu án ɡ鹤h è楼l óu 送s òn ɡ孟m èn ɡ浩h ào 然r án 之zh ī广ɡu ǎn ɡ陵l ín ɡ 【唐t án ɡ】李l ǐ白b ái 故ɡù人r én 西x ī辞c í黄hu án ɡ鹤h è楼l óu ,烟y ān 花hu ā三s ān 月yu è下xi à扬y án ɡ州zh ōu 。 孤ɡū帆f ān 远yu ǎn 影y ǐn ɡ碧b ì空k ōn ɡ尽j ìn ,唯w éi 见ji àn 长ch án ɡ江ji ān ɡ天ti ān 际j ì流li ú 。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注 释】 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原楼

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孟浩然:李白的朋友。之:往、到达。广陵:即扬州。 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辞:辞别。 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向下而行。 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尽:尽头,消失了。碧空:一作“碧山”。 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 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白话译文】 友人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孤船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尽头,只看见滚滚长江向天际奔流。 【诗意】 这首诗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而是表现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之所以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板书精选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板书精选 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第六组课文 的主题是“人间真情” ,精读课文《古诗 两首》安排了两首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 之广陵》是其中的一首。 本诗是李白 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开元盛世,阳春三月,文人知己,江南名楼,繁华都 会——这样的创作背景使盛唐诗 人笔下的这次离别在感伤之外, 更充满了少年人青春昂扬的气息, 充满蓬勃 的生命活力,色彩明丽,体现了盛唐独有的精神风貌。因此,在“送别诗”中独 放异彩,是历来传颂的名篇。 学情分析: 本次执教对象是农村四年级学生,借班上课,平时与学生没有接触。 四年级是中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桥梁, 已经初步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方法, 有 了一定数量的语言积累, 初步形成了较为稳定的阅读习惯。 从思维发展的角度来 看,四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 孩子能收集相关语文学 习材料,但面不广,收集材料较散。平时能积极发言,但公开课上表达欲望 和自信心不稳定。 知识面和语言表达能力相对城镇孩子较弱, 在语言感悟方面深 度不够,语感一般。平时缺少不断总结学法,培养自学能力的意识。 设计思路: 1、根据学情,放弃原先上组诗的想法。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元二使安西》这两首诗之中选学色彩明丽、语浅意深的《黄鹤楼送
1 / 10

孟浩然之广陵》。 2、引导学生诵读是经典诗词 教学之根本, 诵读是不可替代的融通语言和精神的言语感知活动, “读”是 主线,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读准、读通、读出节奏、读出诗韵、读出诗情, 层层递进,显象得意。随着对古诗语言逐步深入的品味,随着放飞想象产生的多 彩体验,学生的古诗诵读能力渐渐趋于个性化,成熟化。 3、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归纳、积累学习的方法,以培养学生今后独 立阅读古诗的能力。“读懂诗题、读通诗句 、理解诗意、体验诗情”四个步骤做成卡片,每个步骤结束时及时总结并贴 在黑板上,成为板书的一部分。 4、注重氛围的创设,注重引导每一位学生主动参与。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读懂诗句,理解诗意。 2、感悟诗歌 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3、激发对祖国诗歌的热爱,培养主动积累诗歌的习惯。 4、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 移情换景,想象画面,体验情感。 2、 读中悟情,读中生情,读中赏文。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背景音乐:《高山流水》 2 热身活动:分两队,小队长领着赛背李白的诗。 (启用哪种背景音乐,确定什么课前活动内容,是经过了考虑和挑选的。高 山流水遇知音,李白诗篇万古传。——“未成曲调先有情”,课前的一切准备都 只为了让学生进入和谐的感性氛围。) 一、谈话激趣: 1、歌星、演员、运动员,你喜欢哪些人?诗人、作家、科学家,你对谁的 印象最深刻? 2、你们想知道老师崇拜的名人是谁吗?他是—— (课件李白图出现)
2 / 10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翻译和注释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翻译和注释 《黄鹤楼送孟浩然 之广陵》作于玄宗开元十六年,即公元 728 年(一说作于开元十三年)。该诗 是李白 颇具代表性的一首七绝, 古往今来, 备受推崇, 明人陈继儒曾誉之为“ 送别诗之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代: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译文 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 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 的天际奔流。 注释 ⑴黄鹤楼: 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 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 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原 楼已毁,现存楼为 1985 年修葺。孟浩然:李白的朋友。之:往、到达。广陵: 即扬州。 ⑵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李 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辞:辞别。 ⑶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下:顺流向 下而行。 ⑷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尽:尽头,消失了。碧空:一作“碧 山”。 ⑸唯见:只看见。天际流:流向天边 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1/7

创作背景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李白是一位热爱自 然、喜欢交友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在漫游和飘泊中走完 了自己的一生,足迹遍布中原内外,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 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 年),李白东游归来,至湖北安陆,年已二十七岁。 他在安陆住了有十年之久,不过很多时候都是以诗酒会友,在外游历,用他自己 的话说就是“酒隐安陆,蹉跎十年”。也就是寓居安陆期间,李白结 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孟浩然对李白非常赞赏,两人很快成了挚友。开元十 八年(730 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 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 边。送别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赏析 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感情色调。它不同于王勃 《送杜少府 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 《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 其之所以如此, 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 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 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 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 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一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 下。他给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间,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赠孟浩然》 诗中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 黄鹤楼顺着长江而下,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 人,所以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 的气氛里进行的。 李白心里没有什么忧伤和不愉快, 相反地认为孟浩然这趟 旅行快乐得很,他向往扬州地区,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跟 着飞翔,胸中有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在一片美景之中送别友人,真是别有 一番滋味在心头,美景令人悦目,送别却令人伤怀,以景见情,含蓄深厚,有如 弦外之音,达到使人神往,低徊遐想的艺术效果。 “故人西辞黄鹤楼”, 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 更因为黄鹤楼是
2/7

李白的唐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的唐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名篇之一,全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呢?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 ⑴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孟浩然:李白的朋友。之:往、到达。广陵:即扬州。 ⑵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辞:辞别。 ⑶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下:顺流向下而行。 ⑷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尽:尽头,消失了。碧空:一作“碧山”。 ⑸唯见:只看见。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白话译文】 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创作背景】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友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在漫游和飘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足迹遍布中原内外,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 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李白东游归来,至湖北安陆,年已二十七岁。他在安陆住了有十年之久,不过很多时候都是以诗酒会友,在外游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酒隐安陆,蹉跎十

年”。也就是寓居安陆期间,李白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孟浩然对李白非常赞赏,两人很快成了挚友。开元十八年(730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送别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赏析】 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感情色调。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一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他给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间,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赠孟浩然》诗中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顺着长江而下,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所以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行的。李白心里没有什么忧伤和不愉快,相反地认为孟浩然这趟旅行快乐得很,他向往扬州地区,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跟着飞翔,胸中有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在一片美景之中送别友人,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美景令人悦目,送别却令人伤怀,以景见情,含蓄深厚,有如弦外之音,达到使人神往,低徊遐想的艺术效果。 “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是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因此一提到黄鹤楼,就带出种种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内容。而黄鹤楼本身,又是传说仙人飞上天空去的地方,这和李白心目中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广陵,又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那种愉快的、畅想曲的气氛。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翻译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翻译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繁花似锦,长江边的柳树抽出了新枝,长出了嫩绿的 叶子。一阵暖风拂过,柳枝就像春姑娘的秀发,在空中飞舞。花儿争奇艳,粉红 的桃花、黄的迎春花、红的梅花……五颜六色。 长江边, 巍然屹立着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 金色的琉璃瓦屋顶闪闪发 光,门上和窗上都雕刻着精美的花纹,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古色古香。这 就是黄鹤楼。黄鹤楼里,一个临江的房间里,放着一张红木方桌,上面摆着几道 小菜,两个酒杯,一壶酒。孟浩然 正在和李白 辞别。只见李白站起身来,给两个酒杯倒满酒,然后两手端起酒杯,恭敬的 对孟浩然说: “孟兄, 此次去扬州, 祝你一路顺风。 ”孟浩然也端起酒杯说: “谢 谢。”说完,俩人把酒一饮而尽,然后发出一阵爽郎的笑声。孟浩然感激地说: “贤弟,这些日子多谢你的照顾,愚兄敬薄酒一杯,谢谢你!”俩人喝了一杯又 一杯,真心话说了一句又一句。这时船夫在下面催促道:“客官,该上船了。” 孟浩然和李白一起携手走下了楼。 孟浩然登上了船,对李白拱手说:“贤弟,你以后有空一定要来扬州找愚兄 啊!”说完,船就离岸了。帆船渐行渐远,慢慢消失在碧水蓝天的尽头。李白却 久久伫立在江边,望着奔腾不息的江水,听着哗哗的江水声,一份孤独涌上李白 的心头。他多么希望这滔滔江水能带去他对友人的情意,带去他对友人的祝福, 带去他对友人的思念…… 听着,想着,李白觉得江水好像在吟唱一首带着忧伤的离别曲子。于是李白 诗兴大发,高声吟道:“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茫茫江面上,久久地荡着着李白那朗朗的声音。

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

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 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 1、黄鹤楼:中国着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在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原楼已毁,最新一次修葺黄鹤楼,峻工于1985年。孟浩然:李白的好朋友。之:到达。广陵:即扬州。 2、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3、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下:顺流向下而行。 4、碧空尽:在碧蓝的天际消失。尽:没了,消失了。 5、碧空:一作“碧山”。陆游的《入蜀记》云:“八月二十八日访黄鹤楼故址,太白登此楼送孟浩然诗云:‘孤帆远映碧山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盖帆樯映远,山尤可观,非江行久不能知也。” 6、唯见:只看见。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 7、辞:辞别。 译文: 老朋友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鲜花烂漫的三月去往扬州。孤帆的影子远去,在碧空中消逝,只看见浩浩荡荡的长江向天边流去。 赏析: 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情味。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这首诗,表现的

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一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他给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间,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赠孟浩然》诗中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到扬州,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而扬州,更是当时整个东南地区最繁华的都会。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所以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行的。李白心里没有什么忧伤和不愉快,相反地认为

送孟浩然之广陵阅读答案

送孟浩然之广陵阅读答案 【篇一:2015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ass=txt>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21题,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 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号、姓名 是否与本人的相符合; 3.答选择题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 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 写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 得用其他笔答题; 4.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第一部分(26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2.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穿过狭窄幽深的小巷,进入保圣寺,豁然开朗……前面是“清风亭”,我常为这样雅至的文字叫好,我仿佛因此触摸到那个座落在水乡泽 国的江南古镇的灵魂。眼前那颗千年银杏,枝叶窸窣,像是在细说 往夕岁月的芬芳……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①天街小雨润如酥,▲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②沉舟侧畔千帆过,▲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③ ▲ ,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 ④ ▲ ,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⑤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⑥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己亥杂诗》) ⑦子曰:“敏而好学,▲,是以谓之?文?也。”(《论语》) ⑧芳草鲜美,▲ 。(陶渊明《▲》) 4.名著阅读。(5分)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带拼音、注音、精校)

黄huán ɡ 鹤hè 楼lóu 送sòn ɡ 孟mèn ɡ 浩hào 然rán 之zhī 广ɡuǎnɡ 陵lín ɡ 唐tán ɡ 代dài :李lǐ 白bái 故ɡù 人rén 西xī 辞cí 黄huán ɡ 鹤hè 楼lóu ,烟yān 花huā 三sān 月yuè 下xià 扬yán ɡ 州zhōu 。 孤ɡū 帆fān 远yuǎn 影yǐnɡ 碧bì 空kōnɡ 尽jìn ,唯wéi 见jiàn 长chán ɡ 江jiānɡ 天tiān 际jì 流liú 。 译yì 文wén 友yǒu 人rén 在zài 黄huán ɡ 鹤hè 楼lóu 与yǔ 我wǒ 辞cí 别bié ,在zài 柳liǔ 絮xù 如rú 烟yān 、繁fán 花huā 似sì 锦jǐn 的de 阳yán ɡ 春chūn 三sān 月yuè 去qù 扬yán ɡ 州zhōu 远yuǎn 游yóu 。 孤ɡū 船chuán 帆fān 影yǐnɡ 渐jiàn 渐jiàn 消xiāo 失shī 在zài 碧bì 空kōnɡ 尽jìn 头tóu ,只zhǐ 看kàn 见jiàn 滚ɡún 滚ɡǔn 长chán ɡ 江jiānɡ 向xiàn ɡ 天tiān 际jì 奔bēn 流liú 。 注zhù 释shì 黄huán ɡ 鹤hè 楼lóu :中zhōnɡ 国ɡuó 著zhù 名mín ɡ 的de 名mín ɡ 胜shèn ɡ 古ɡǔ 迹jì ,故ɡù 址zhǐ 在zài 今jīn 湖hú 北běi 武wǔ 汉hàn 市shì 武wǔ 昌chānɡ 蛇shé 山shān 的de 黄huán ɡ 鹄hú 矶jī 上shàn ɡ ,属shǔ 于yú 长chán ɡ 江jiānɡ 下xià 游yóu 地dì 带dài ,传chuán 说shuō 三sān 国ɡuó 时shí 期qī 的de 费fèi 祎yī 于yú 此cǐ 登dēnɡ 仙xiān 乘chén ɡ 黄huán ɡ 鹤hè 而ér 去qù ,故ɡù 称chēnɡ 黄huán ɡ 鹤hè 楼lóu 。原yuán 楼lóu 已yǐ 毁huǐ ,现xiàn 存cún 楼lóu 为wéi 1985年nián 修xiū 葺qì 。 孟mèn ɡ 浩hào 然rán :李lǐ 白bái 的de 朋pén ɡ 友you 。之zhī :往wǎn ɡ 、到dào 达dá 。 广ɡuǎnɡ 陵lín ɡ :即jí 扬yán ɡ 州zhōu 。 故ɡù 人rén :老lǎo 朋pén ɡ 友you ,这zhè 里lǐ 指zhǐ 孟mèn ɡ 浩hào 然rán 。其qí 年nián 龄lín ɡ 比bǐ 李lǐ 白bái 大dà ,在zài 诗shī 坛tán 上shàn ɡ 享xián ɡ 有yǒu 盛shèn ɡ 名mín ɡ 。李lǐ 白bái 对duì 他tā 很hěn 敬jìn ɡ 佩pèi ,彼bí 此cǐ 感ɡǎn 情qín ɡ 深shēn 厚hòu ,因yīn 此cǐ 称chēnɡ 之zhī 为wéi “故ɡù 人rén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