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西方政治制度复习知识要点

近代西方政治制度复习知识要点
近代西方政治制度复习知识要点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总论】(1)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和繁荣,要求打破封建王权的束缚,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以维护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2)民主与专制的斗争很是激烈,民主的确立几经曲折反复。

(3)英国是近代议会制发源地,相对比较温和,这个“议会之母”,议会制度确立经历了一个漫长过程。美国在一个广阔的领土上独创了联邦共和政体。法国则是保皇派和龚共和派旗鼓相当,所以走向了独特的议会制共和制道路。德国因为独特的国情,走向的与英国不同的是另一种君主立宪制。这四个国家分别代表近代代议制的一种类型。

【代议制】:代议制指在宪法中规定议会有立法和监督政府的权力,政府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的政治制度。它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形式,是间接民主,也叫做议会制。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机关是议会,主要行使立法职能。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新型的代议制,是真正代表民意的代议机关。代议制的产生发展反映了社会分工日益专门化和国家事务日益复杂化的客观需要。代议制民主思想的一些基本要素是在中世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孕育形成的。它的基本内容包括:社会共同体是政治权力的最终;王权源于人民权力的转让。西方古典城邦时代的民主属于直接民主,即公民以直接到场的方式参与国家的政治决策过程。当17—18世纪近代民主产生的时候,它采取了间接民主即代议制民主的形式,在这种制度下,公民不是直接参与政治决策过程,而是通过他们的代表。

原因: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和繁荣。②政治原因: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建立自己的政权;封建王权统治束缚资本主义发展。③思想原因:启蒙运动确立的原则。④历史原因:中世纪及古代希腊罗马的一些政治思想和实践。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一】君主立宪制含义:资本主义国家用宪法限制君主权力的政治制度。

【二】建立过程:

(1)王权来源从神授到议会授予: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光荣革命。①资产阶级革命的时间:1640-1688年。②斗争双方: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斯图亚特王朝为代表的封建势力。③主要过程: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克伦威尔独裁统治;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光荣革命(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控制的议会掌握国家主权。④意义: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成为君主立宪制的政治前提;揭开了欧洲和北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序幕,开辟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2)确立王在法下、议会至上原则:限制王权、扩大议会权力的法案。1689年《权利法案》,从立法、行政、司法、财政、军事方面对王权做了限制。②结果:实际权力逐渐转移到议会手里,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从而基本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3)典型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和完善。①过程:内阁逐渐取代枢密院,成为最高行政机关:乔治一世时期国王不参加内阁成为惯例;1721年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主持内阁开创了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建内阁的先例,议会行政权大增,内阁对议会负责。②形成: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完善,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成为典型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国家。

(4)发展:1832年议会改革。①原因:中世纪沿袭下来的选举制度存在许多弊端,选民和被选举人的高额财产资格限制引起中小资产阶级和人民的不满;19世纪欧洲大陆革命潮流冲击,群众斗争高涨;工业革命壮大工业资产阶级力量,他们为谋取政权领导了议会改革运动。②内容:降低候选人和选民的财产资格要求,取消一些人口很少的选区,增减新兴工业选区。③影响: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选举权和参政权,工人贫民的政治权利仍受限制。

权力机关(议会至上)地位与其他权力机关的关系

国家元首国王“统而不治”,国家象征形式上任命行政机关

政府首脑首相国家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形式上对国王,实际对议会负责行政机关责任制内阁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实际上对议会和首相负责

立法机关议会(上下两院)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不对国王负责

【三】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①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虽是国家元首,只是国家象征,对外交往

代表英国,并起着维系英联邦的纽带作用。②议会和内阁是国家权力的核心,议会掌握国家立法权和行政

监督权,是国家权力中心,内阁掌握着国家行政权、财政权和部分立法权,内阁对议会负责,并由占议会

多数席位的政党组成。③首相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内阁成员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一】宪法制定: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

【二】宪法内容:①、确立联邦政体,中央权力加强,各州又有一定独立权。

②、权力制衡原则:中央与地方、中央三部门之间、两院之间、南北方之间、大小州之间、两党之间等权力制约与平衡。(三权分立原则:总统掌握最高行政权,兼武装部队总司令,由选举产生,总统对宪法负责,对立法有否决权;国会掌握最高立法权,参众两院制,参议院每州两名,众议院由各州

人口比例选出,改选办法又照顾到稳定性和流动性;最高法院掌握最高司法权,总统任命,参议院批准,

终身任职。)

③、共和制:主权在民(公平、共同、和平)。

【三】评价:①、是近代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②、奠定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体现的制约与平衡

原则,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使中央和地方之间、大小洲之间、南方

和北方之间的矛盾得到一定程度调和,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③、美国成为一个真正统

一的国家,有利于形成全国性的市场,促进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又使这个新国家有权威和军队维护国内统

治秩序,应对外来威胁,巩固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的新政权。④、没有废除奴隶制,带有种族歧视。⑤、

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制度的建立起了示范作用。

美国总统制(否定议会至上)英国君主立宪制(议会至上)

国家元首总统国王

国家元首产生办法选民间接选举产生世袭

国家元首有无任期任期制终身制

国家元首有无实权有无

政府首脑总统首相

政府产生总统提名,国会同意首相提名,国王批准

国家权力中心总统议会

立法权参众两院组成的国会下院

议会与政府关系行政籍贯与立法机关独立政府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

3.法国共和制:“一票共和”的1875年宪法

(1)过程:1873年——1875年,由国民议会通过。

(2)原因:①工业革命完成后进入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的必然结果。②保皇派和资产阶级共和派妥协。(3)内容:①行政权,赋予总统极大权力: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有权任命文武官员、缔结条约、实行大赦;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②立法权,议会两院制:参

议院经过间接选举产生,主要作用是制衡众议院和新政权,有权否决众议院通过的法律,内阁对参议院负责;众议院由普选产生(妇女、军人无投票权)。③国歌:《马赛曲》。④国庆:7月14日。⑤法律上阻断保皇派复辟道路:写入政府共和国形式永不动摇、曾统治过法国的家族成员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等内容。(4)意义:共和派掌握实权,共和体制在法律上最终确立,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帝制独裁相比,共和体制的确立是历史的进步;随着工业资产阶级势力的上升,对法国资本主义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5)局限性:没能巩固共和政体。总统和参议院权力过大,总统成为“半个国王”。

4.脆弱的德国民主: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1)背景:德意志帝国建立,由普鲁士实现国家统一。①过程:俾斯麦领导三次王朝战争,于1871年成立帝国。②实质:是容克贵族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国家。

(2)内容:①规定帝国为联邦制国家,帝国政府掌握军事、外交、海关和银行立法、征收间接税、颁布民法及刑法等权限,各邦保留了一些自治权。②政体:确立君主立宪政体。A、行政权:普鲁士国王是国家元首,拥有任命官员、创制法律、统帅军队、决定帝国对外政策以及主宰议会等大权;宰相只对皇帝负责,在内阁中拥有绝对权力。B、立法权:议会实行两院制,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联邦议会是帝国最高机构,实际是拥有权力的上议院,负责法律的审批,受普鲁士操纵,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但作用很小,虽然具有立法权,但任何法案必须经过联邦议会和皇帝的批准才能生效。

(3)特点:保留了较为浓厚的专制色彩,君权是实,立宪是虚。

(4)意义:标志着德国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德国进入资本主义时期,有利于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并使德国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5)局限性:①是一种带有浓厚封建残余的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②君主制被保留下来,容克地主的政治经济地位没有受到根本触动,军国主义传统得以延续,阻碍了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彻底完成。

【代议制评价】

(1)确立途径:通过革命或改革,制定宪法,设立议会。

(2)主要特征:选举和议会立法。

(3)意义:①使欧洲启蒙运动的民主思潮由理论付诸实践。②从政治制度上对君主专制政治予以否定和替代,成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支柱。③随着代议制的不断完善,调节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秩序。④随着西学东渐的潮流,资产阶级代议制扩展到亚洲及世界其他地区,并产生了广泛影响。

【英美法德代议制比较】

英德美法

政体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

行政权内阁首相皇帝、宰相总统总统

立法权议会议会国会国民议会

权力中心议会皇帝总统议会

特点君主虚位、议会至上军事封建、皇帝权重总统共和制议会共和制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代议制的特点】

(1)英国:以君主立宪为主要特征,国王(君主)“统而不治”,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议会拥有立法权,行使国家

最高权力;内阁是中央行政机关,内阁首相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2)美国:美国代议制实行典型的三权分立和相互制衡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国会、总统、联邦

法院执掌,三个部门行使权力时,彼此互相牵制,以达到权力的平衡。但总统权力较为突出,是总统制共和制国家。

(3)法国:总统执掌行政权,但权利受到议会的限制,是议会制共和制国家。议会掌握立法权。

(4)德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但君主是实,立宪是虚,是一种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

欧美代议制共同特点:①、具有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的议会,议会是国家形式权利的核心结构。②、实行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的原则。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近代思想

【总论】(1)、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从人的角度认识世界,从而开创了西方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的先河。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发生质变(资本主义),提倡人性,反对神性,是对宗教专制的解放运动。宗教改革则是带有人文色彩的资产阶级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则主张理性(人的独立思考和自主精神),将矛头直接指向封建专制制度。简单说,就是古希腊哲学经历了从自然哲学到人文哲学的转变,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经历了从以神为本转向以人为本,启蒙运动则从自然法则走向了道德法则。

(2)、随着资产阶级不断发展,他们要求自己的思想文化、信仰和政治制度,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分别解决资产阶级的诉求。思想解放运动为欧洲的资本主义经济和民主政治提供了强大的思想理论武器。

1.文艺复兴:14—17世纪。

【原因】:①经济原因: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发展,资本主义要求市场自由,市场自由需要以人的自由为基础,资产阶级需要表达自己的生活追求,因此需要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②政治原因:中世纪的欧洲建立了基督教神权统治,具有绝对权威,宣扬禁欲主义。(“黑暗的中世纪”并非绝对黑暗。)

③文化原因:欧洲保留了古代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而资产阶级尚没有自己成熟的文化作为取代基督教文化的载体,所以借助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表达自己的文化主张,人文主义旗帜从人性开始。

【内容】:(1)时间:14—17世纪。

(2)性质:资产阶级新文化运动,是自智者运动以来的欧洲出现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3)思想核心: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歌颂人性,肯定人的欲望、个性和价值)

(4)矛头:反对宗教神学束缚,反对宗教禁欲主义。但又借助于宗教。

(5)发展过程:A、前期:意大利三杰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为代表。但丁《神曲》歌颂人的伟大,率先揭露教会贪腐。薄伽丘《十日谈》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讴歌人性,讽刺基督教会的虚伪和腐败,批判封建贵族的等级观念,并再次提出人类平等思想。有人将《十日谈》称为“人曲”。

B、后期:《十日谈》讴歌人性,但主要集中在人性中的本能。随着运动发展,文艺复兴逐渐从质朴走向高雅和精致。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高潮时期的杰出代表。他歌颂人间仁爱和友谊,提升人性的高尚和尊严。(如《哈姆雷特》)

【评价】:(1)性质: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解放运动。

(2)积极影响:①人们从封建神学的束缚中慢慢解放,人们开始从宗教外衣下探索人的价值,冲击了封建神学;②它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新的思想,是近代人对自由追求的最初形式,对当时的科学、经济、思想、宗教等都产生了重大影响;③对新航路开辟、宗教改革产生积极作用。

(3)消极影响:①过分强调个人价值,导致拜金主义和私欲膨胀和奢侈糜烂;②仅局限在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对广大群众的影响需要依靠宗教改革来完成。

2.宗教改革:16世纪开始

【原因】①经济: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受到天主教会神权统治的束缚。

②政治:资产阶级和封建王权结合起来,共同对抗天主教神权;四分五裂的德国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③文化:文艺复兴运动对宗教领域产生影响,但文艺复兴仅仅局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文艺复兴注重世俗生活领域,宗教改革则发生在信仰领域。)

④导火线:教皇以修缮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的名义,征收“赎罪券”。

【内容】:①开始标志:1517年马丁路德写成《九十五条论纲》。

②矛头:天主教会(直指罗马天主教庭)。

③主张:A、思想核心是因信称义,反对因行称义:人的灵魂得救无需教士作为中介,不能靠向教会购买赎罪券,而要靠自己虔诚的信仰。B、信仰的唯一依据是《圣经》,灵魂自救:人人有权阅读《圣经》和理解《圣经》,可以直接和上帝沟通对话,《圣经》代表理性和思想自由,而自由是上帝最神圣的话,这一思想反映资产阶级要求自由平等和反对封建神权的愿望,它使人们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和精神自由。

④新教和旧教的区别:A、否认教皇和神职人员的权威,不承认他们是通向天国的钥匙的掌管者,这就

承认了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精神(个人主义在宗教领域的解放),如个人价值、自由、平等。B、简化宗教礼仪,铲除了教士和俗人之间的隔阂,适应了资产阶级资本积累的要求。C、否定了教会高于国家的思想,认为教会应该从属于国家,迎合了世俗国王,是近代民族国家形成的反映。

【评价】:人文主义、民族主义、资本主义

A、性质:宗教改革是文艺复兴之后欧洲又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是用资产阶级神学取代封建神学。

B、影响:①否定了天主教权威,建立新教,为下层民众的反封建斗争,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如英国清教)提供了思想武器。②促进了民族语言的形成,激发了欧洲各国的民族意识,催生了民族国家教会,促进了民族国家的成长。③改革使大量教会财产转到新兴资产阶级手中,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④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了的人文主义,将西欧人从长期的基督教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做了思想准备。

3.启蒙运动

【时间】:17、18世纪

【原因】:①根本原因:新航路开辟和手工工场的发展等推动资本主义发展。

②政治原因:中央集权民族国家形成,专制王权和神权阻碍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③思想文化原因: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提供思想基础;自然科学发展推动理性主义崇拜,特别是牛顿力学提供了自然界的理性法则,使人们试图寻找和建立人类社会的理性法则。

【范围】:从英法开始,扩展到德国、荷兰等诸多国家。

【核心思想】:理性主义。

【斗争矛头】:封建主义(专制王权与神权)、蒙昧主义(反科学)。

【影响】:

①人权得到尊重,自由平等思想深入人心,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和舆论准备;②用理性光辉映照出一个民主、科学的光明时代。(对欧洲:①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着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

②为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动员。对世界:①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②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区别】:前者只是刚刚解开了套在人类理性上的枷锁,后者才使理性与自由平等的思想迅速发展。

【主要代表人物、主张及影响】:

(1)早期代表(英国):①霍布斯(1588—1679):天赋人权、契约国家说;对推翻君权神授理论,摧毁封建专制制度产生深远影响。

②洛克(1632—1704年,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政治理论的奠基人之一):A、主张:人民主权学、分权与制衡之限制公权说。B、影响:为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也对其他国家反封建专制暴政斗争产生了广泛影响。

(2)高潮代表(法国):①伏尔泰(1694—1778年):A、地位:启蒙运动领袖。B、主张:自然权利说,认为思想自由、出版自由、信仰自由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都是自然权利,但不反对财产不平等;主张实行开明专制,反映局限性;信仰自然神论。

②孟德斯鸠(1689—1755年):A、地位:资产阶级国家学说和法学理论的奠基者。B、主张:三权分立学说,认为政治民主及人民自由的保证是权力分立(立法权属于人民代表、行政权集中于人民选举的临时机构而非常设的委员会,司法权应独立于行政权之外。)反天主教会和封建君主专制。C、评价:是古代希腊罗马政治理论的发展,体现人民主权原则,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的建立奠定理论基础。

③卢梭(1712—1778年):A、地位:是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B、主张:主权在民说、社会契约说。C、代表作:《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D、影响:主权在民思想否定封建王权的合法性,描绘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蓝图,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导,并直接影响美国政治制度的建立。他被称为人民主权的捍

④狄德罗(1713—1784年)百科全书派:A、主张:自然权利、契约国家、私有财产、反对神权和封建专制制度。B、影响:体现科学与民主时代精神,成为法国启蒙运动的中坚力量,为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3)扩展代表(德国):康德道出启蒙的真谛:在卢梭“人生而自由”的基础上,提出思想的自由。A、主张:①提出思想的自由:人不是他人的工具。②批判统治阶级的愚民政策。③提出启蒙的条件是人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想的自由: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B、意义:对理性做了哲学的探讨,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道出了启蒙的真谛。

(4)理性主义的新发展:卢梭对“理性”的质疑——浪漫主义之父。

A、观点:①理性具有不可靠性,本能和情绪更可靠。②人类天性本善,原始社会最好,知识进步有害于人类幸福。

B、评价:①指出了理性的局限,揭示了科学对人类的生活的“双刃剑”道理,凸显了人的情感和个性,把人从冰冷的理性原则的统治下解放出来,让人重新体会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②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密切了人与自然关系。③让人对不同文明保持宽容的心态。启蒙运动实际上是一种多元文化的百家争鸣。④使个人主义膨胀,造成混乱和无序,并排斥现代科技。⑤卢梭的这些思想震动了整个欧洲思想界,由此形成了浪漫主义思潮,卢梭因此成为浪漫主义之父。18世纪和19世纪的浪漫主义在“人是万物的尺度”和“理性”等传统人文精神之外,又为人类精神增加了人的情感、个性、尊重自然和宽容心态等新内容。

【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发展】

A、人们从对人的崇拜发展到对理性的崇拜,即反对信仰主义的蒙昧,彰显理性之光。

B、在科学和理性旗帜下,描绘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博爱的近代社会蓝图,从而为批判封建专制制度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C、最重大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它对人本身的彻底解放。主权在民的政治启蒙是专制下的人身启蒙,人生而自由且思想自由,是对人类自身最深刻的启蒙。

D、还有充满个性的浪漫主义,带着宽容主义的多元文化倾向。

E、启蒙运动使人文精神得到了深刻圆满的体现,启蒙运动对后来的欧洲和世界的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思想主张

霍布斯《利维坦》反君权神受,主张自然权利;主张契约

洛克《政府论》主权在民

伏尔泰《哲学通信》、《路易十

四时代》

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提倡天赋人权;法

律面前人人平等。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倡导天赋人权;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三权分立。

卢梭《社会契约论》天赋人权;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总结了启蒙思想,提出要自由也要自律。

【文艺复兴和思想启蒙运动在思想主张上的比较】

文艺复兴启蒙运动

思想核心人文主义理性主义

矛头基督教会(禁欲主义)封建制度和基督教会

主张人性解放;现世享受;自由

平等;理性科学

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社会契约;权力制衡;法治;人的彻底解放

影响推动新航路开辟、宗教改

革;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

需要,为近代自然科学和各

种学术的发展消除了思想

障碍。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按照资产阶级利益建构政治制度的高度,比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更为彻底,更具有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

毛中特必考点解析——古田会议专题及相关拓展知识点

毛中特必考点解析——古田会议专题及相关拓展知识点 为了让考生在冲刺阶段更好的进行政治考点的复习,跨考教育政治教研室对毛中特必考点进行了专题总结和解析。本文将对古田会议及相关知识点进行详细解析。 一、基本信息: 1929年12月下旬,中国红四军古田镇召开。会议通过了毛主持起草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 中心思想:用无产阶级思想进行军队和和党的建设。 会议规定:①“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进一步阐明)决定着军队的性质和面貌,这是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 ②规定红军除了要进行打仗消灭敌人的军事活动之外,还要担负起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至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项重大任务 ③在党建方面,强调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 ④古田会议的这个决议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⑤有效纠正了由于红四军党内组织基础最大部分是由农民和小资产阶级成份所构成,由于红军尚在幼年时期,党的领导及黄缺乏一致的坚决地斗争,而产生和发展的各种错误倾向。 ⑥领导干部之间消除了隔阂,统一了认识;全军上下增强了团结,军队呈现出一派崭新的精神面貌。 二、相关拓展考点 1、1930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以"乡村为中心"----探索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 内容: ①建立红色政权的必要性及其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 ②阐述了中共领导的红军和小块红色区域存在发展的可能性; ③明确地提出巩固和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路线与政策; ④提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意义: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2、1930年5月,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坚持调查研究,洗刷唯心精神。 内容: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第一次反对教条主义;第一次使用了"思想路线"这一科学概念;基本形成了包含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周29年提出)、独立自主的基本因子,基本形成了明确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的确立和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提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基本形成。 意义: ①是中共党内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文献,强调必须“洗刷唯心精神”、反对脱离实际的“唯书、唯上”的本本主义。 ②是中共党内第一篇提出"思想路线"的文章;强调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 ③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到群众中作实际调查去”。 ④提出从"实际出发的思想","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有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意思)。 ⑤阐明了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及调查方法即阶级分析方法。 3、1930年9月24日至28日,中共六届三中全会,结束了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的统治 4、1930年12月16日,蒋介石,对中央根据地开始进行第一次军事“围剿。-五次反围剿开始。 5、1931年1月7日,中共六届四中全会:-----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占统治地位。 主要表现: ①在革命性质上,混淆了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把反资和反帝并列。 ②在革命形势上,强调革命高潮的到来。 ③在革命道路上,坚持以城市为中心。 ④在军事方面,军事教条主义,用所谓的正规战争代替人民战争。 6、1931年基本形成一条正确的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的地主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实行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限制富农。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整理

近代史重点整理 上编 1.中国的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鸦片战争引发)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 2.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两对矛盾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 近代中国人民两大历史任务:①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②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3.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了解): 1840-1842年,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割香港岛; 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北京条约》,割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 1883-1885年,中法战争; 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日《马关条约》(割地最多),割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赔款最多)。 4.反抗外来侵略: ①第一次自发反抗“三元里”抗英(是近代中国最早的反侵略战争) ②义和团运动(在粉碎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战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反侵略失败的原因P37 5.太平天国运动 ⑴代表人物:洪秀全 ⑵两大纲领: ①《天朝田亩制度》:进步性: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实际上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局限性: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 ②《资政新篇》:先进的中国人最早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探索,它不是农工实践的产物,而且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未能付诸实践。(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社会改革方案) 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P47 ⑶历史意义: ①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②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③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④有利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6.洋务运动(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⑴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 ⑵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⑶主要内容:①经济上,兴办近代企业 ②军事上,建立新式海陆军 ③文化上,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⑷评价: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风气的转变,但是,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注定要失败。 ⑸失败原因:①具有封建性②对外国具有依赖性③管理具有腐朽性

初中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梳理:近代化的探索(1)

初中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梳理:近代化的探索(1) 第六课洋务运动 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奕忻、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这些人称为洋务派。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技术维护清朝统治(根本目的)。 2、洋务运动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主张师夷长技。初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筹建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后期以求富的口号,创为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洋务派运动产生了中国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第一所新式学堂。 3、洋务运动的评价: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第七课维新变法运动

1、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来后,康有为和梁启超等1300人上书光绪帝,反对议和,要求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维新变法从此拉开了序幕. 2、康有为、梁启超在公车上书失败后在北京成立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强学会,创办机关报《中外纪闻》。 3、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诏书,开始变法,史称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 4、内容:政治: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文化:开办新式学堂培育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军事:训练新式军队; 戊戍变法失败原因:1.维新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大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切身利益,遭到他们的极力反对,顽固派力量过于强大,2.采取改良道路不符合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国情.

2016考研政治复习毛中特核心知识点总结(4)

2016考研政治复习毛中特核心知识点总 结(4) 3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九)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①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②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③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32,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社会主义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九) (1)思想道德建设解决整个民族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问题,思想道德建设决定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分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 ①思想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②思想道德建设分为:理论建设、理想建设、道德建设和纪律建设,③首先要抓好理论建设,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建设的根本;理想建设是核心,道德建设是主体内容④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 (2)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①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化建设的智力支持问题。②通过教育,发挥我国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③科学技术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决定性因素。④发展各项文化事业,提高民族素质,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3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指导方针(九)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 以马列、毛邓为指导,坚持党路线和方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育四有新人,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团结和动员各族人民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指导方针: ①必须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文明建设;②必须是促进全面改革和实行对外开放的精神文明建设;③必须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精神文明建设。 34,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九) (1)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2)人的全面发展是与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提高相伴随的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 ①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 ②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地向前发展。 35,“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十) (1)祖国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①实现祖国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②中国共产党始终致力于实现国家的统一③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2)“一国两制”构想的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一个中国,两种制度,高度自治,和平谈判 ①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②港、澳、台地区保持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③一个中国的原则是“一国两制”的前提。

2017《中国近代史纲要》考试知识点复习总结最新完整版

2017《中国近代史纲要》考试知识点复习总结最新完整版 1、怎样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3)基本特征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但是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第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第一章1、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带来了什么?第一,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大片领土,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所以,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第二,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阻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列强在侵华的时候把西方资本主义的及其技术带入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但是也千方百计的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第一,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第二,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鼓舞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志,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意识。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第一,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第二,近代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教训:中国人民必须把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斗争和反对封建

密码学复习要点

密码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引言 密码学的基本概念: 1.什么是密码体制?(五大部分) 2.根据密码分析者所拥有的资源来看,对密码体制的攻击通常有哪 几种方式?其攻击强弱程度排序。(四种方式)。 3.密码体制的安全性的几个不同概念? 4.什么是公钥(非对称)密码体制?什么是(对称)私钥密码体制?第二章古典密码 1.欧几里得算法求公因子及求逆的过程。 2.单表代替密码(仿射密码)的加解密流程。 第三章Shannon 理论 1.熵的定义。(熵,条件熵,联合熵) 2.贝叶斯公式。 3.密码体制中各部分熵的计算。例3.1 第四章分组密码 1.Shannon提出的分组密码设计的两种基本方法。(扩散和混乱) 2.分组密码的两种基本结构:Feistel网络和SP网络.

3.DES和AES分组密码算法的基本结构。(主要参数,圈变换主要组 成部件) 4.分组密码的工作模式。 第五章公钥密码 1.欧拉定理,费马定理,利用欧拉定理或费马定理进行快速模幂运 算。例5.4 例5.7 2.RSA公钥密码体制的详细加解密流程及解密正确性证明。 3.ElGamal公钥加密体制的详细加解密流程。 4.椭圆曲线上点的计算(P+Q和2P)注意是有限域上的点。 第六章序列密码与移位寄存器 1.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的反馈函数、递推关系、联系多项式的定义。 2.给定联系多项式和初态,求输出序列及其周期。 3.求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序列的线性综合解。(B-M算法) 第七章数字签名 1.RSA数字签名算法及其签名有效性证明。(参考加密体制的证明) 2.ElGamal数字签名算法。 第八章Hash函数 1.Hash函数的抗强碰撞性(弱无碰撞性)和抗强碰撞性(强无碰撞 性) 2.MD5和SHA-1的一些基本结构和重要参数:消息摘要长度,消息 填充格式。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总复习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9讲---第10讲- 一.时间划分 (一)近代史(1840---1949)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清朝末期、对国家出路早期探索时期1840----1911 2、资产阶级革命时期1911----1919 开端:广州起义 高潮:辛亥革命 结束:第二次护法运动的失败 3、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19-----1927 开端:五四运动 结束:国民党右派发动反共政变 4、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 开端:南昌起义 结束:长征 5、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1931.9.18开始侵华 1937.7.7全面侵华 1945.8.15投降 6、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 1946.6.26国民党围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挑起全国性内战 1949.4.23解放南京 (二)现代史(1949----至今) 1、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时期1949----1956 开端:1949-10-1开国大典 结束: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2、社会主义曲折发展时期1957----1976 开端:1957-6-8反右派运动 结束:1976-10-6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3、社会主义发展徘徊时期1976-----1978 4、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至今 开端:1978-1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改革开放的起步时期1978----1982 (2)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时期1982----1987 (3)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时期1987----1992 (4)改革开放的历史性突破时期1992---2002 (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2002----至今 二、党的一大到十七大 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时间:1921年7月23日, (2)地点:上海----浙江嘉兴 (3)内容: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决议。陈独秀担任中央局书记。(4)意义: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2、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时间:1922年7月

密码学知识点总结----考试复习专用

1 密码学分类 2 攻击分类 3 安全业务 4 算法输入输出位数 5 密钥分配管理 6 密钥分配 7 公钥分配 8 三重DES 9 杂凑的要求 10 欧几里得 11 本原根 12勒让德符号 13数字签名的执行方式 14强单向杂凑 15模运算性质 16 同余式 17 DES 18 AES 19 RSA 20 MD5 21费尔马定理 22 欧拉定理 23 中国剩余定理 24 四种工作模式 1 密码学分类 单钥体制双钥体制 2 攻击分类 唯密文攻击已知明文攻击选择明文攻击选择密文攻击 3 安全业务 认证业务保密业务完整性业务不可否认业务访问控制 4 算法输入输出位数 DES 64比特明文56比特密钥输出64比特密文 AES 128 192 256 比特 RSA 输入664比特 MD5 输入512比特分组128比特输出 5 密钥分配管理 两个用户A和B获得共享密钥的方法包括: ①密钥由A选取并通过物理手段发送给B。 ②密钥由第三方选取并通过物理手段发送给A和B。

③如果A、B事先已有一密钥,则其中一方选取新密钥后,用已有的密钥加密新密钥并发送给另一方。 ④如果A和B与第三方C分别有一保密信道,则C为A、B选取密钥后,分别在两个保密信道上发送给A、B 6 密钥分配 ①A向KDC发出会话密钥请求 ②KDC为A的请求发出应答。 ②A存储会话密钥,并向B转发EKB[KS‖IDA]。 ④B用会话密钥KS加密另一个一次性随机数N2,并将加密结果发送给A。 ⑤A以f(N2)作为对B的应答,其中f是对N2进行某种变换(例如加1)的函数,并将应答用会话密钥加密后发送给B。 7 公钥分配 ①用户A向公钥管理机构发送一个带时戳的消息,消息中有获取用户B的当前公钥的请求。 ②管理机构对A的请求作出应答,应答由一个消息表示,该消息由管理机构用自己的秘密钥SKAU加密,因此A能用管理机构的公开钥解密,并使A相信这个消息的确是来源于管理机构。 ③A用B的公开钥对一个消息加密后发往B,这个消息有两个数据项: 一是A的身份IDA,二是一个一次性随机数N1,用于惟一地标识这次业务。 ④B以相同方式从管理机构获取A的公开钥(与步骤①、②类似)。这时,A和B都已安全地得到了对方的公钥,所以可进行保密通信。然而,他们也许还希望有以下两步,以认证对方。 ⑤B用PKA对一个消息加密后发往A,该消息的数据项有A的一次性随机数N1和B产生的一个一次性随机数N2。因为只有B能解密③的消息,所以A收到的消息中的N1可使其相信通信的另一方的确是B。 ⑥A用B的公开钥对N2加密后返回给B,可使B相信通信的另一方的确是A。

(完整word版)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

中国近代史的时间:1840(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 2 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革命任务:反帝反封 4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5先后经过了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的探索救国活动。还有农民阶级的救国活动。 (1)地主阶级的活动:抵抗派林则徐,魏源等的师夷长技以制夷。19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 洋务派李鸿章,曾国藩等的师夷长技以自强。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2)资产阶级的活动: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戊戌变法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激进派的新文化运动 (3)无产阶级的活动:五四爱国运动 中国共产党的救国活动。 (4)农民阶级的活动: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6历次侵华战争:鸦片战争(1840---184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中法战争(1884--1885)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日本全面侵华(1937---1945)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第14、15页)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 主要矛盾是: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历史任务是: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如何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落伍(第6、7页)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自给经济,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这种小农经济限制生产力的发展,对新的生产方式具有较强的排斥力和抵抗力。中国封建政府还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在社会内部,缺乏促使工业迅速发展和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有效机制,造成封建经济发展的迟滞。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和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保守性日益增强,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入佛教、道教和法家思想,实行文化专制统治。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是社会前进缓慢甚至迟滞,并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政治经济危机。 18世纪的中国走到了封建社会的末世,危机四伏,而且闭关锁国,固步自封,而工业革命使许多西方国家迅速强大,因此中国与新兴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拉开了很大的差距。近代中国社会因此而落伍了。 3.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通过条约内容来展现) 列强通过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领土,勒索巨额战争赔款,并享有一系列的特权,使中国丧失了主权,进而在中国形成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局面,使中国社会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梳理总结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梳理总结 绪论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1、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要地位。 2、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 3、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4、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其核心是宗族家长制,突出君权、父权、夫权。 5、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6、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一方面巩固和维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稳定和延续,另一方面也使其前进缓慢甚至迟滞,并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的政治经济危机。 7、资本主义产生需要两大前提:一是少数人积累大量财富;二是,劳动者丧失生产资料变成自由出卖劳动力的生产者。 8、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标志着世界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9、中国近代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等5个港口城市为通商口岸。 10、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帝国主义和中国民族的矛盾(最主要); 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11、反侵略战争等的失败根本原因:a、社会制度腐败;b、经济技术落后。 12、两大任务:a、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b、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1856年,俄国二战签订《瑷珲条约》,割去黑龙江以北的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2、1860年,中俄签订《北京条约》割去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领土,割让香港对岸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给英国,开放天津为通商口岸,向俄国开放伊犁、喀什尔等商埠。 3、1864年,中俄签订《勘分西北边界约记》,割去西北44万平方公里领土。 4、1881年,中俄通过《改订伊犁条约》和5个勘界协议书,割去中国西北7万平方公里领土。 5、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去中国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 6、1901年《辛丑条约》规定外国军队有权在北京使馆区等地留兵驻守。 7、1899年,义和团在山东兴起。 8、《天津条约》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开放牛庄、登州、台湾、汉口、九江、南京等十个口岸。 9、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战争。

密码技术复习题

一、选择题 1、密码学包括哪两个相互对立的分支(D) A.对称加密与非对称加密 B.序列算法与分组算法 C.DES和RSA D.密码编码学与密码分析学 2、在密码学中,需要被变换的原消息被称为什么?D A.密文 B.算法 C.密码 D.明文 3、下列古典密码算法是置换密码的是(C) A.加法密码 B.Hill密码 C.多项式密码 D.栅栏式密码 4、乘数密码是(C) A.替换与变换加密 B.变换加密 C.替换密码 D.都不是 5、关于摘要函数,叙述不正确的是(C) A.输入任意大小的消息,输出时一个长度固定的摘要 B.输入消息中的任何变动都会对输出摘要产生影响 C.输入消息中的任何变动都不会对输出摘要产生影响 D.可以防止消息被篡改 6、下面关于密码算法的阐述,__D_是不正确的。 A.对于一个安全的密码算法,即使是达不到理论上的不破的,也应当实际 上是不可破的。即是说,从截获的密文或某些已知明文密文对,要决定 密钥或任意明文在计算机上是不可行的。 B.系统的保密性不依赖与对加密体制或算法的保密,而依赖于密钥(这就是 著名的Kerckhoff原则) C.数字签名的的理论基础是公钥密码体制。 D.对于使用公钥密码体制加密的密文,知道密钥的人,就一定能够解密。 7、通常使用_ C_来实现抗抵赖 A.加密 B.时间戳

C.签名 D.数字指纹 8、根据所依据的难解问题,除了_C_以外,公钥密码体制分为以下分类 A.大整数分解问题(简称IFP) B.椭圆曲线离散对数问题(简称ECDLP) C.生日悖论 D.离散对数问题(简称DLP) 9、下列算法属于Hash 算法的是(C) A.DES B.IDEA C.SHA D.RSA 10、以下各种加密算法中属于古典加密算法的是(A) A.Caesar替代法 B.DES加密算法 C.IDEA加密算法 D.Diffie-Hellman加密算法 11、以下各种加密算法中属于双钥制加密算法的是(D) A.DES加密算法 B.Caesar替代法 C.Vigenere算法 D.Diffie-Hellman加密算法 12、PKI是(B) A.Private Key Infrastructure B.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 C.Public Key Institute D.Private Key Institue 13、PKI解决信息系统中的_A__问题 A.身份信任 B.权限管理 C.安全审计 D.加密 14、下面哪一项不是一个公开密钥基础设施(PKI)的正常的部件(D) A.数字签名 B.CA中心 C.密钥管理协议 D.对称加密密钥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重点(完美版)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第一,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列强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清政府发号施令,通过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通过控制中国海关直接干预中国内政外交,他们还扶植收买代理人,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而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通过协定关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同过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并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 列强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他们还宣扬“种族优劣论”,“黄祸论”,目的是为了帝国主义侵略有理论制造舆论。 所以,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第二,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组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虽然,列强在侵华的时候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把西方资本主义的及其技术带入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但是,其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富强的近代化国家。因此,总是千方百计的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第一,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帝国主义列强一次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绝不仅仅是为了通商,而是为了掠夺和扩大殖民地,为了他们自身的殖民扩张利益。每一次战争,都伴随着更大的贪梦目的和更多的利益要求。但每一次侵略都遇到了中国人民的反抗,使他们的狂妄野心无法得逞。正是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也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和深刻教训,使他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很难征服的国家。他们虽然可以强迫清政府签订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但是始终无法把中国变成他们的完全的殖民地。尤其是甲午战争以后,在瓜分危机的严重关头,中国各阶层人民救亡图存的努力探索和奋起抗争,使侵略者看到了中国人民中所隐含的不甘屈服的伟大力量,不得不放弃了瓜分中国的政策。 第二,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鼓舞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志,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意识。

现代密码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 基本概念 1. 密钥体制组成部分: 明文空间,密文空间,密钥空间,加密算法,解密算法 2、一个好密钥体制至少应满足的两个条件: (1)已知明文和加密密钥计算密文容易;在已知密文和解密密钥计算明文容易; (2)在不知解密密钥的情况下,不可能由密文c 推知明文 3、密码分析者攻击密码体制的主要方法: (1)穷举攻击 (解决方法:增大密钥量) (2)统计分析攻击(解决方法:使明文的统计特性与密文的统计特性不一样) (3)解密变换攻击(解决方法:选用足够复杂的加密算法) 4、四种常见攻击 (1)唯密文攻击:仅知道一些密文 (2)已知明文攻击:知道一些密文和相应的明文 (3)选择明文攻击:密码分析者可以选择一些明文并得到相应的密文 (4)选择密文攻击:密码分析者可以选择一些密文,并得到相应的明文 【注:①以上攻击都建立在已知算法的基础之上;②以上攻击器攻击强度依次增加;③密码体制的安全性取决于选用的密钥的安全性】 第二章 古典密码 (一)单表古典密码 1、定义:明文字母对应的密文字母在密文中保持不变 2、基本加密运算 设q 是一个正整数,}1),gcd(|{};1,...,2,1,0{* =∈=-=q k Z k Z q Z q q q (1)加法密码 ①加密算法: κκ∈∈===k X m Z Z Y X q q ;,;对任意,密文为:q k m m E c k m od )()(+== ②密钥量:q (2)乘法密码 ①加密算法: κκ∈∈===k X m Z Z Y X q q ;,;* 对任意,密文为:q km m E c k m od )(== ②解密算法:q c k c D m k mod )(1 -== ③密钥量:)(q ? (3)仿射密码 ①加密算法: κκ∈=∈∈∈===),(;},,|),{(;21* 2121k k k X m Z k Z k k k Z Y X q q q 对任意;密文

毛中特章节重点知识点整理

姓名: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

☆★☆毛中特重要知识点梳理☆★☆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选择(放弃)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P178)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一是它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了它们都是经济手段。二是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三是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结合而形成的经济制度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 3.主要概念:经济制度 = 经济基础 = 生产关系★★ (1)经济制度 ..,即经济基础,是指一个社会中经法律确认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总和。它构成社会上层建筑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其核心是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性质,即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结合的社会方式。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 注: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政治、法律、宗教、艺术、哲学等观点,以及适合这些观点的政治、法律等制度。 (2)经济体制 ..,是指一定经济制度所采取的具体组织形式和管理体系,属于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它反映了社会经济采取的资源配置方式。(包括计划_和平均_) 4.如何从理论上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 答: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间的联系(共性) ......:(1)经济关系市场化(2)企业经营自主化(3)宏观调控间接化(4)经济运行法制化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间区别 ..:作为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 符合“三个有利于”(注▲●▲加引号的还有:“三个代表 ....”)标准的 ..”、“一国两制 ....”、“三农 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2)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注:我国基本的分配方式).....................。(3)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 民的利益为出发和归宿,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有机的结合起来,是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到基础性的作用,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大学近代史期末考试说明及知识点汇总

1.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起止时间:1840--1949 2.现代中国历史和人民作出的四个重要选择。①选择了马克思主义②选择了中国共产党③选择 了社会主义④选择了改革开放 3.了解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导致了近代中国经济的落后和人民贫困:(一)资本-帝国主义的本性 使然(二)资本-帝国主义建立殖民体系的需要(三)中国封建社会的停滞与衰落为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提供了机遇 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起点的原因:从1840年至1949年,中国逐步形成并加深地演变为为半殖民地办封建状态。首先,半殖民地化了。这是从政治主权角度看。主权受侵犯,领土完整遭破坏,成了有其名无其实的国家。其次,半封建化了。这是从经济基础和经济解构角度看。(1)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商品经济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中国农业经济成为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一个部分。(2)在西方资本主义的刺激下,中国城乡资本主义成产关系出现并有所发展。中国的大门被西方的鸦片和大炮打开了,独立的封建的中国开始走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鸦片战争前的发展道路与鸦片战争后的发展道路完全不同。 4.了解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及主要矛盾、最主要的矛盾: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帝国 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5.了解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注意区别两大历史任务和民主革命 的任务(反帝反封建):两大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两大历史任务互相区别又紧密联系,只有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要想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首先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了解中国人民民族意识的普遍觉醒:鸦片战争前大夫和一般中国人的观念:上朝天国。 鸦片战争后开始逐步变动,产生了民族意识的觉醒,其表现和过程是: (1)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维新思想产生:林则徐: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编辑《海国图志》,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以期国家富强来抵御外国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学习西放的先河。洋务运动中有马建忠、王韬、郑观应等的早期维新思想,主张变革封建专制制度。 (2)救亡图存与振兴中华的口号喊出:甲午战争后,中国人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严复《救亡决论》喊出了“救亡”口号,康有为亦要求中国人发愤自救。孙中山兴中会成立时喊出了“振兴中华”的时代最强音。 (3)近代以来志士仁人,就是在怀着强烈危机感和民族意识下,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大旗下,探索挽救中华民族的道路的。中国各个阶级的历史活剧就此上演。 6.了解《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中心内容:《天朝田亩制度》——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 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资政新篇》——中国第一部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社会发展方案。 7.了解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1、打击清王朝统治。2、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了 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3.对国家出路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4.打击外国侵略势力。太平天国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严禁鸦片贸易。5.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它和亚洲其他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八年级)

中国近代史 第一课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1. 中英鸦片战争 (1)导火线:林则徐虎门销烟(2)时间:1840—1842年 (3)结果:《南京条约》(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通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关税: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4 )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 第二次鸦片战争 (1)时间:1856-1860年(2)侵略者:英法联军、美俄(帮凶) (3)结果:《北京条约》(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顺口溜:东北是2B,西北勘改订(东北:《瑷珲条约》、《北京条约》;西北:《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纪》、《改订条约》)结合课本地图记忆 4 ?左宗棠收复新疆 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事务;1876年入疆,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1878年,收复除伊犁的新疆地区;(1881年,同俄国签订条约,收复伊犁;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加强对西北边疆的管理) 5?甲午中日战争 (1)时间:1894-1895 年 (2)主要战役:黄海海战(邓世昌致远号)、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3)结果:《马关条约》(割地:割辽东半岛、台湾岛、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白银二亿两;通商: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办厂:允许日本在中国投资办厂) (4)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6?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时间:1900-1901年(2)导火线: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反帝爱国运动 (3)八国:英、俄、德、法、美、日、意、奥(奥匈帝国) (4)结果:《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拆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驻兵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

密码学复习整理

《计算机密码学》复习范围 第1章引言 信息安全属性 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实时性,不可否认性。 1.什么是被动攻击和主动攻击,各有几种类型?分别是对信息系统的什么性质进行的攻击? 1.被动攻击 被动攻击即窃听,是对系统的保密性进行攻击,如搭线窃听、对文件或程序的非法拷贝等,以获取他人的信息。 被动攻击又分为两类,一类是获取消息的内容第二类是进行业务流分析,假如我们通过某种手段,比如加密,使得敌手从截获的消息无法得到消息的真实内容,然而敌手却有可能获得消息的格式、确定通信双方的位置和身份以及通信的次数和消息的长度,这些信息可能对通信双方来说是敏感的。 被动攻击因不对消息做任何修改,因而是难以检测的,所以抗击这种攻击的重点在于预防而非检测。 2.主动攻击 这种攻击包括对数据流的某些篡改或产生某些假的数据流。主动攻击又可分为以下三个子类: ①中断:是对系统的可用性进行攻击,如破坏计算机硬件、网络或文件管理系统。 ②篡改:是对系统的完整性进行攻击,如修改数据文件中的数据、替换某一程序使其执行不同的功能、修改网络中传送的消息内容等。 ③伪造:是对系统的真实性进行攻击。如在网络中插入伪造的消息或在文件中插入伪造的记录。 抗击主动攻击的主要途径是检测,以及对此攻击造成的破坏进行恢复。 2. 恶意程序的分类:是否需要主程序、能否自我复制? 恶意软件指病毒、蠕虫等恶意程序,可分为两类,一类可自我复制:蠕虫,病毒 不可复制的:特洛伊木马,逻辑炸弹,陷门 3.安全业务分为哪5种?各有什么含义? 保密业务,认证业务,不可否认业务,访问控制

4. 信息安全的基本模型?信息系统的保护模型? 信息安全的基本模型: 通信双方欲传递某个消息,需通过以下方式建立一个逻辑上的信息通道: 首先在网络中定义从发送方到接收方的一个路由,然后在该路由上共同执行通信协议。 如果需要保护所传信息以防敌手对其保密性、认证性等构成的威胁,则需要考虑通信的安全性。安全传输技术有以下两个基本成分:①消息的安全传输,包括对消息的加密和认证。加密的目的是将消息搞乱以使敌手无法读懂,认证的目的是检查发送者的身份。 ②通信双方共享的某些秘密信息,如加密密钥。 为获得消息的安全传输,可能还需要一个可信的第三方,其作用可能是负责向通信双方发布秘密信息或者在通信双方有争议时进行仲裁。 安全的网络通信必须考虑以下4个方面: ①加密算法。 ②用于加密算法的秘密信息。 ③秘密信息的分布和共享。 ④使用加密算法和秘密信息以获得安全服务所需的协议。 信息系统的保护模型: 对付未授权访问的安全机制可分为两道防线: 第一道称为守卫者,它包括基于通行字的登录程序和屏蔽逻辑程序,分别用于拒绝非授权用户的访问、检测和拒绝病毒;采用技术如基于口令的验证方式。由于该方式容易被攻破,目前开始采用基于数字证书的验证方式。 第二道防线由一些内部控制部件构成,用于管理系统内部的各项操作和分析所存有的信息,以检查是否有未授权的入侵者。如将合法用户划分为不同的用户组,不同用户组被赋予不同的权限以访问主机的目录、文件等资源 5.密码体制从原理上可分为哪两大类,各自的含义? 单钥体制(One-key system):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相同。分类: 流密码(Stream cipher):明文逐位加密 分组密码(Block cipher):明文逐组加密 单钥体制不仅可用于数据加密,也可用于消息的认证。 采用单钥体制的系统的保密性主要取决于密钥的保密性,与算法的保密性无关,即由密文和加解密算法不可能得到明文。换句话说,算法无需保密,需保密的仅是密钥。 根据单钥密码体制的这种特性,单钥加解密算法可通过低费用的芯片来实现。密钥可由发送方产生然后再经一个安全可靠的途径(如信使递送)送至接收方,或由第三方产生后安全可靠地分配给通信双方。 ?双钥体制(Two-key system):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不同。加密和解密能力分开 ?可以实现多个用户加密的消息只能由一个用户解读(用于公共网络中实现保密通信) ?只能由一个用户加密消息而使多个用户可以解读(可用于认证系统中对消息进行数字签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