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 计算机网络原理 考点之IP地址与子网掩码的计算与划分

合集下载

IP地址常识及如何实现IP分配、子网划分和子网掩码计算

IP地址常识及如何实现IP分配、子网划分和子网掩码计算

IP相关常识一、IP地址概念IP地址是一个32位的二进制数,它由网络ID和主机ID两部份组成,用来在网络中唯一的标识的一台计算机。

网络ID用来标识计算机所处的网段;主机ID用来标识计算机在网段中的位置。

IP地址通常用4组3位十进制数表示,中间用“.”分隔。

比如,192.168.0.1。

补充(IPv6):前面所讲的32位IP地址称之为IPv4,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IPv4可用IP地址数目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常的需要,据权威机构预测到2010年要充分应用信息技术,每个人至少需要10个IP地址,比如:计算机、笔记本、手机和智能化冰箱等。

为了解决该问题开发了IPv6规范,IPv6用128位表示IP地址,其表示为8组4位16进制数,中间为“:”分隔。

比如,AB32:33ea:89dc:cc47:abcd:ef12:abcd:ef12。

二、IP地址分类为了方便IP寻址将IP地址划分为A、B、C、D和E五类,每类IP地址对各个IP地址中用来表示网络ID和主机ID的位数作了明确的规定。

当主机ID的位数确定之后,一个网络中是多能够包含的计算机数目也就确定,用户可根据企业需要灵活选择一类IP地址构建网络结构。

A类A类地址用IP地址前8位表示网络ID,用IP地址后24位表示主机ID。

A类地址用来表示网络ID的第一位必须以0开始,其他7位可以是任意值,当其他7位全为0是网络ID最小,即为0;当其他7位全为1时网络ID最大,即为127。

网络ID不能为0,它有特殊的用途,用来表示所有网段,所以网络ID最小为1;网络ID 也不能为127;127用来作为网络回路测试用。

所以A类网络网络ID的有效范围是1-126共126个网络,每个网络可以包含224-2台主机。

B类B类地址用IP地址前16位表示网络ID,用IP地址后16位表示主机ID。

B类地址用来表示网络ID的前两位必须以10开始,其他14位可以是任意值,当其他14位全为0是网络ID最小,即为128;当其他14位全为1时网络ID最大,第一个字节数最大,即为191。

子网掩码,IP地址 之间的计算

子网掩码,IP地址 之间的计算

一、子网掩码的含义和根据子网掩码划分子网一个IP地址必然属于某一个网络,或者叫子网。

子网掩码就是用来指定某个IP地址的网络地址的,换一句话说,就是用来划分子网的。

例如,一个A类网络可以容纳16777214台主机。

但是在实际运用中,不可能把一个A类网络只用于一个子网,因为那样管理起来很不方便,也会出现广播风暴等种种问题,所以需要根据实际需求把它划分为若干个较小的子网。

一个B类网络可以容纳65534台主机,往往也是需要划分子网的。

即便一个小型企业内部,为了部门之间的职能的需要,配置那些电脑可以互相访问,哪些不能互相访问,就需要通过划分子网的方法来实现。

子网划分的问题看起来很复杂,其实也不是很复杂。

只要把IP地址的位数、网络位数、主机位数、子网掩码的位数这几个概念搞清楚,就觉得很简单了。

IP地址位数=网络位数+主机位数=32位。

子网掩码的位数就是网络的位数。

A类网络的网络位数是8位,子网掩码就是1111111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换算成二进制表示为255.0.0.0。

B类网络的网络位数是16位,子网掩码就是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0000000,换算成十进制表示为255.255.0.0。

C类网络的网络位数是24位,子网掩码就是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换算成十进制表示为255.255.255.0。

A类网络加长子网掩码到16位就把一个A类网络划分为256个B类网络同样大小的网络,再加长到24位就又把每个B类大小的子网划分为256个C类网络大小的子网。

就是这个道理。

一个大的网络,通过把子网掩码加长,使网络位多了,也就是网络数目多了,子网就多了。

当然你也可以不划分为256个子网,而划分为128个,64个,32个,16个,8个,4个,2个。

一个B类网络的默认子网掩码为255.255.0.0,你如果想把它划分为2个子网,网络位数就成立17位,也就是说子网掩码就变成了255.255.128.0;想划分为16个子网,因为16是2的4次方,所以网络位数加4变成了20位,也就是说子网掩码加长,成了20位,就是255.255.240.0。

IP地址、子网掩码详解

IP地址、子网掩码详解

一、IP地址的介绍1、IP地址的表示方法IP地址 = 网络号+主机号把整个Internet网堪称单一的网络,IP地址就是给每个连在Internet网的主机分配一个在全世界范围内唯一的标示符,Internet管理委员会定义了A、B、C、D、E五类地址,在每类地址中,还规定了网络编号和主机编号。

在 TCP/IP协议中,IP地址是以二进制数字形式出现的,共32bit,1bit就是二进制中的1位,但这种形式非常不适用于人阅读和记忆。

因此 Internet管理委员会决定采用一种"点分十进制表示法"表示IP地址:面向用户的文档中,由四段构成的32 比特的IP地址被直观地表示为四个以圆点隔开的十进制整数,其中,每一个整数对应一个字节(8个比特为一个字节称为一段)。

A、B、C类最常用,下面加以介绍。

本文介绍的都是版本4的IP地址,称为IPv4.●A类地址:A类地址的网络标识由第一组8位二进制数表示,A类地址的特点是网络标识的第一位二进制数取值必须为"0"。

不难算出,A类地址第一个地址为00000001,最后一个地址是01111111,换算成十进制就是 127,其中127留作保留地址,A类地址的第一段范围是:1~126,A类地址允许有27 -2=126个网段(第一个可用网段号1,最后一个可用网段号126)(减2是因为0不用,127留作它用),网络中的主机标识占3组8位二进制数,每个网络允许有224-2=16777216台主机(减2是因为全0地址为网络地址,全1为广播地址,这两个地址一般不分配给主机)。

通常分配给拥有大量主机的网络。

●B类地址:B类地址的网络标识由前两组8位二进制数表示,网络中的主机标识占两组8位二进制数,B类地址的特点是网络标识的前两位二进制数取值必须为"10"。

B类地址第一个地址为10000000,最后一个地址是10111111,换算成十进制B类地址第一段范围就是128~191,B类地址允许有214 =16384个网段(第一个可用网段号128.0,最后一个可用网段号1291.255),网络中的主机标识占2组8位二进制数,每个网络允许有 216-2=65533台主机,适用于结点比较多的网络。

子网划分和子网掩码的计算

子网划分和子网掩码的计算

子网划分和子网掩码的计算在计算机网络中,子网划分和子网掩码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子网划分是将一个网络划分为多个更小的子网,而子网掩码则用于指示IP地址中哪些位是网络地址,哪些是主机地址。

本文将详细介绍子网划分和子网掩码的计算方法。

一、子网划分子网划分是将一个网络划分为多个更小的子网。

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网络资源和提高网络效率。

在划分子网之前,我们首先需要确定以下几个参数:1. 原网络地址:假设我们有一个网络地址为192.168.0.0的网络。

2. 子网掩码:子网掩码用于指示IP地址中哪些位是网络地址,哪些是主机地址。

常见的子网掩码有255.255.255.0和255.255.0.0等。

3. 所需子网数量:根据实际需求确定需要划分的子网数量。

根据上述参数,我们可以开始计算子网划分。

以下是子网划分的步骤:步骤1:确定所需子网数量根据实际需求确定需要划分的子网数量,假设我们需要划分4个子网。

步骤2:确定所需子网的主机数量根据实际需求确定每个子网所需的主机数量。

假设我们需要每个子网支持100个主机。

步骤3:确定所需子网的子网掩码根据所需子网的主机数量确定子网掩码。

假设每个子网需要支持100个主机,根据主机数量找到最接近的2的幂次方,并将其减1,得到子网掩码的主机位数。

在本例中,需要7位主机位来支持100个主机。

将子网掩码的主机位数转换为子网掩码的十进制形式,得到子网掩码为255.255.255.128。

步骤4:子网地址的计算根据子网掩码将原网络地址划分成多个子网。

每个子网的第一个可用地址是子网地址,最后一个可用地址是广播地址,其余是主机地址。

以192.168.0.0网络为例,子网掩码为255.255.255.128,我们可以进行如下子网划分:子网1:子网地址192.168.0.0,广播地址192.168.0.127,主机地址范围192.168.0.1 - 192.168.0.126。

子网2:子网地址192.168.0.128,广播地址192.168.0.255,主机地址范围192.168.0.129 - 192.168.0.254。

子网掩码与IP地址的计算

子网掩码与IP地址的计算

§已知子网掩码为255.255.255.192,求实际子网数(去除全0和全1)和每个子数的主机数。

如果将192换为二进制求出子位数较繁,可按以下方法计算:256-192=64(2的6次方),所以192进制后面就应用6个0,即11000000,那么子网数应有2^2=4个,去除全0和全1两,实际只有2个可用,所实际子网数应该是2个;每个子网的主机数就是2^6-2=62个。

§已知所需子网数12,求实际可分配的子网数。

子网数是12与之最近的2^x是16(2^4),所以去除全0和全1的两个,就是实际可分配子网数为16-2=14个。

§已知一个B类子网的每个子网主机数要达到60×255个(约相当于X.Y.0.1~X.Y.59.254的数量),求子网掩码。

与60最近的2^x是64(2^6),故8位二进制后面应该有6个0。

由于B类IP,所以掩码格式是255.255.0.0,而现在被分割子网,故现在第三字节的应该是11000000(192),所以子掩码是255.255.192.0§如果所需子网数为7,求子网掩码。

与7最近的2^x是8(2^3),而此时只能有6个子网可以分配,不能满足7个子网的需求,所只能取16(2^4),256-16=240,所以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40§已知网络地址为211.134.12.0,要有4个子网,求子网掩码及主机块。

211是个C类地址,掩码为255.255.255.0,现要划分4个子网,与4(本身不能用,因为如果取4,实际只能分配2个子网,就不可能满足4个子网的需求)最近的8(2^3),256-32=224,所以子网掩码应为255.255.255.224,此时每个子网有32台主机数,理论主机块为:0—31(*),32—63,64—95,96—127,128—159,160—191,192—223,224—255(*),而实际主机块中的全0全1不能使用,故实际主机块为(实际每个子网只有30台):33——62,65——94 97——126,129——156,161——190,193——222§已知子网中可使用15个主机块,求最大可分配的子网数和子网掩码。

IP地址的子网划分和子网掩码

IP地址的子网划分和子网掩码

IP地址的子网划分和子网掩码IP地址是互联网中常用的网络协议,用于标识网络上的设备。

网络管理员需要将IP地址分配给各个设备,以实现网络通信。

在这个过程中,子网划分和子网掩码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详细介绍IP地址的子网划分和子网掩码的概念、原理及应用。

一、IP地址的基本概念IP地址(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是一个用于标识通信节点或者主机地址的数值,由32位二进制数组成。

为了方便人们使用,IP地址通常被表示为四组用点分隔的十进制数(例如192.168.0.1)。

二、子网划分的概念与原理子网划分(Subnetting)是指将一个大的IP地址空间划分成若干个较小的子网,以便更有效地管理和利用IP地址。

通过子网划分,可以将网络划分成不同的子网,每个子网可以包含一定数量的IP地址。

子网划分的原理基于IP地址的二进制表示。

在IPv4中,32位的IP地址被分为网络部分和主机部分,其中网络部分用于标识网络,主机部分用于标识设备。

子网掩码则决定了IP地址中哪些位属于网络部分,哪些位属于主机部分。

三、子网掩码的概念与作用子网掩码(Subnet Mask)是一个32位的二进制数,用于将IP地址中的网络部分和主机部分进行分隔。

在二进制表示中,子网掩码中的1表示网络部分,0表示主机部分。

子网掩码的作用是定义了网络地址的范围,以及主机地址在网络中的唯一性。

通过与IP地址进行AND运算,可以判断一个IP地址属于哪一个子网。

四、子网划分和子网掩码的应用子网划分和子网掩码在网络管理和划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理地划分子网,可以提高网络的安全性、管理性和性能。

在实际应用中,通过合理地选择子网掩码,网络管理员可以根据需求将IP地址按照不同的规模分配给各个子网。

例如,一个较大的网络可以划分成多个子网,不同的子网可以服务于不同的部门或者地区。

此外,子网划分和子网掩码还可以用于实现网络隔离和VLAN的划分。

IP地址的掩码与子网划分

IP地址的掩码与子网划分

IP地址的掩码与子网划分在计算机网络中,IP地址是用来标识网络上的设备的唯一地址。

而IP地址的掩码与子网划分则是为了实现网络的分割和管理。

本文将详细介绍IP地址的掩码与子网划分的概念、原理和应用。

一、IP地址和掩码IP地址是由32个二进制位组成的数字,通常以四个十进制数表示。

例如,IP地址为192.168.0.1,实际上是以32个二进制位表示的。

掩码也是由32个二进制位组成的数字,用于标识IP地址中网络部分和主机部分的划分。

掩码中以连续的1表示网络部分,以连续的0表示主机部分。

例如,IP地址192.168.0.1与掩码255.255.255.0相与运算,结果为192.168.0.0,即该IP地址所在的网络地址是192.168.0.0。

二、子网划分的原理子网划分是将一个大的IP地址段划分成多个小的IP地址段,每个小的IP地址段称为一个子网。

子网划分能够提高网络的灵活性和安全性。

子网划分的原理是通过调整IP地址的掩码来改变网络部分和主机部分的划分。

通过增加网络部分的位数,可以划分更多的子网;通过增加主机部分的位数,可以划分更多的IP地址。

不同的子网需要使用不同的掩码进行标识。

三、子网划分的应用1. 提高网络性能:通过将一个大的网络划分成多个子网,可以减少广播范围,提高网络的传输效率和响应速度。

2. 管理网络资源:通过将不同部门或不同功能的设备划分到不同的子网中,可以方便地管理和配置网络资源。

3. 提高网络安全性:不同的子网可以设置不同的网络安全策略,实现安全访问控制和数据保护。

4. 连接多个局域网:通过子网划分,可以连接多个局域网,构建更大规模的企业网络。

四、子网划分的实例假设有一家公司的IP地址段为192.168.0.0/24,现需要将网络划分为3个子网,满足以下需求:- 子网1:可容纳30个主机,分配给销售部门使用。

- 子网2:可容纳50个主机,分配给人力资源部门使用。

- 子网3:可容纳10个主机,分配给财务部门使用。

ip地址计算与子网划分详解

ip地址计算与子网划分详解

ip地址计算与子网划分详解ip地址计算与子网划分详解引导语:IP地址是一种在Internet上的给主机编址的方式,也称为网际协议地址。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ip地址计算与子网划分详解,欢迎参考阅读!IP地址分为五类·A类用于大型网络(能容纳网络126个,主机1677214台)·B类用于中型网络(能容纳网络16384个,主机65534台)·C类用于小型网络(能容纳网络2097152个,主机254台)·D类用于组播(多目的地址的发送)·E类用于实验另外,全零(0.0.0.0.)地址指任意网络。

全1的IP地址(255.255.255.255)是当前子网的广播地址。

在因特网中,每台计算机的每个连接都有一个由授权单位分配的用于彼此区别的号码,即IP地址。

IP地址采用层次结构,按照逻辑结构划分为两个部分:网络号和主机号。

网络号用于识别一个逻辑网络,而主机号用于识别网络中的一台主机的一个连接。

因此,IP地址的编址方式携带了明显的位置消息。

一个完整的IP地址由个字节,即32位数字组成,为了方便用户理解和记忆,采用点分十进制标记法,中间使用符号“.”隔开不同的字节。

例如:采用32位形式的IP地址如下00001010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1采用十进制数的形式如下10.0.0.1各类ip地址划分A类地址(1)A类IP地址。

由1个字节的网络地址和3个字节的主机地址,网络地址的最高位必须是“0”。

如:0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代表0或1)(2)A类IP地址范围:1.0.0.1---126.255.255.254(3)A类IP地址中的私有地址和保留地址:① 10.X.X.X是私有地址(所谓的私有地址就是在互联网上不使用,而被用在局域网络中的地址)。

范围(10.0.0.1---10.255.255.254)② 127.X.X.X是保留地址,用做循环测试用的。

IP地址和子网划分学习笔记之《子网掩码详解》

IP地址和子网划分学习笔记之《子网掩码详解》

IP地址和⼦⽹划分学习笔记之《⼦⽹掩码详解》在学习掌握了前⾯的《进制计数》《IP地址详解》这两部分知识后,要学习⼦⽹划分,⾸先就要必须知道⼦⽹掩码,只有掌握了⼦⽹掩码这部分内容,才能很好的理解和划分⼦⽹。

IP地址和⼦⽹划分学习笔记相关篇章:⼀、⼦⽹掩码IP地址是以⽹络号和主机号来标⽰⽹络上的主机的,我们把⽹络号相同的主机称之为本地⽹络,⽹络号不相同的主机称之为远程⽹络主机,本地⽹络中的主机可以直接相互通信;远程⽹络中的主机要相互通信必须通过本地⽹关(Gateway)来传递转发数据。

1、⼦⽹掩码的概念及作⽤①、⼦⽹掩码(Subnet Mask)⼜叫⽹络掩码、地址掩码,必须结合IP地址⼀起对应使⽤。

②、只有通过⼦⽹掩码,才能表明⼀台主机所在的⼦⽹与其他⼦⽹的关系,使⽹络正常⼯作。

③、⼦⽹掩码和IP地址做“与”运算,分离出IP地址中的⽹络地址和主机地址,⽤于判断该IP地址是在本地⽹络上,还是在远程⽹络⽹上。

④、⼦⽹掩码还⽤于将⽹络进⼀步划分为若⼲⼦⽹,以避免主机过多⽽拥堵或过少⽽IP浪费。

2、⼦⽹掩码的组成①、同IP地址⼀样,⼦⽹掩码是由长度为32位⼆进制数组成的⼀个地址。

②、⼦⽹掩码32位与IP地址32位相对应,IP地址如果某位是⽹络地址,则⼦⽹掩码为1,否则为0。

③、举个栗⼦:如: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注:左边连续的1的个数代表⽹络号的长度,(使⽤时必须是连续的,理论上也可以不连续),右边连续的0的个数代表主机号的长度。

3、⼦⽹掩码的表⽰⽅法①、点分⼗进制表⽰法⼆进制转换⼗进制,每8位⽤点号隔开例如:⼦⽹掩码⼆进制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表⽰为255.255.255.0②、CIDR斜线记法IP地址/n例1:192.168.1.100/24,其⼦⽹掩码表⽰为255.255.255.0,⼆进制表⽰为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例2:172.16.198.12/20,其⼦⽹掩码表⽰为255.255.240.0,⼆进制表⽰为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000不难发现,例1中共有24个1,例2中共有20个1,所以n是这么来的。

IP地址根据子网掩码划分子网

IP地址根据子网掩码划分子网

IP地址根据⼦⽹掩码划分⼦⽹ ⾸先我们要了解IP地址:IP地址都是由⽹络号+主机号组成,IP地址总共是32位⼆进制数表⽰,每8位为⼀节,总共4节,⽇常使⽤中每节⽤⼀个⼗进制表⽰(0-255),其中前⾯n位表⽰⽹络号,后⾯32-n位表⽰主机号,n则是由⼦⽹掩码来决定。

在⼦⽹掩码中⽤1和0来分别⽹络号位和主机号位,其中是1的表⽰是⽹络位,0表⽰主机位,前⾯说的IP中前⾯的N位表⽰⽹络号,后⾯的32-N位才是主机号,所以⼦⽹掩码总是前⾯⼀段全是1,后⾯⼀段全是0。

我们的IP范围就是主机号范围。

所有主机号中的最后⼀个主机号为⼴播地址。

所以,IP地址位数=⽹络位数+主机位数=32位。

⼦⽹掩码的位数就是⽹络的位数。

⼦⽹掩码的作⽤就是⽤来告诉电脑把“⼤⽹”划分为多少个“⼩⽹”! ⼦⽹掩码是⽤来确定⼦⽹数⽬的依据!根据⼦⽹掩码划分⼦⽹⼦⽹掩码加长1位,划分2个⼦⽹;加长2位,划分4个⼦⽹,加长6位,划分2的6次⽅个,也就是64个⼦⽹。

举例说明,例如我们电脑上IP地址中的⼦⽹掩码都是255.255.255.0,属于C类⽹络。

如果我们要对这个⽹络进⾏再分,则⼦⽹掩码往后加长1,最多可以将最后8位均变 将IP地址192.168.20.10划分10个⼦⽹,则⼦⽹掩码是多少?⾸先我们知道192.168.20.10这个IP地址属于C类⽹络,则默认⼦⽹掩码是255.255.255.0,要再将这个⽹络划分10个⼦⽹,因为2^3<10<2^4,所以我们需要将默认⼦⽹掩 ⽹络号为IP地址与默认⼦⽹掩码相与结果及192.168.20.10&255.255.255.0(转化为⼆级制运算),则⽹络号为192.168.20.0 ⽹络号往下分则为我们划分的⼦⽹号,我们划分了16个⼦⽹,每个⼦⽹有16个主机,则各级⼦⽹为: ⼦⽹1范围为:192.168.20.0~192.168.20.15 ⼦⽹2范围:192.168.20.16~192.168.20.31…… ⼦⽹16范围:192.168.20.240~192.168.20.255主机IP地址192.168.20.10的⼦⽹号为192.168.20.0,在第⼀个⼦⽹内,主机号为10.⼦⽹号求法:将IP地址和所求新的⼦⽹掩码进⾏逻辑与运算,即可得出⼦⽹号。

IP地址网段和子网掩码的划分和主机位的计算

IP地址网段和子网掩码的划分和主机位的计算

IP地址网段和子网掩码的划分和主机位的计算IP地址常采用点分十进制表示方法:X.Y.Y.Y,在这里,X=1--126时称为A类地址;X=128--191时成为B类地址;X=192--223时称为C类地址;如10.202.52.130,因为X=10在1--126范围内所以称为A类地址,默认子网掩码:A类为255.0.0.0;B类为255.255.0.0;C类为255.255.255.0当我们要划分子网用到子网掩码M时,类子网掩码的格式应为:A类为255.M.0.0;B类为255.255.M.0;C类为255.255.255.M. M是相应的子网掩码,如255.255.255.240十进制计算基数:256.等一下我们所有的十进制计算都要用256来进行几个公式变量的说明:Subnet_block:可分配子网块的大小,指在某一子网掩码下的子网的块数.Subnet_num:实际可分配子网数,指可分配子网块中要剔除首,尾两块,这是某一子网掩码下可分配的实际子网数量,它等于Subnet_block-2IP_block:每个子网可分配的IP地址块大小IP_num:每个子网实际可分配的IP地址数,因为每个子网的首,尾IP 地址必须保留(一个为网络地址,一个为广播地址),所以它等于IP_block-2.IP_num也用于计算主机段M:子网掩码(net mask)他们之间的公式如下:M=256-IP_blockIP_block=256/Subnet_block,反之Subnet_block=256/IP_blockIP_num=IP_block-2Subnet_num=Subnet_block-22的冥数:要熟练掌握2^8(256)以内的2的冥数的十进制数,如128=2^7,64=2^6....,这可使我们立即推算出Subnet_block和IP_block数.现在我们举一些例子:一,已知所需子网数12,求实际子网数解:这里实际子网数指Subnet_num,由于12最接近2的冥数为16(2^4),既Subnet_block=16,那么Subnet_num=16-2=14,故实际子网数为14.二,已知一个B类子网每个子网主机数要达到60X255(约相当于X.Y.0.1--X.Y.59.254的数量)个,求子网掩码解:1. 60接近2的冥数为64(2^6),即IP_block=642. 子网掩码M=256-IP_block=256-64=1923. 子网掩码格式B类是:255.255.M.0,所以子网掩码为:255.255.192.0三.如果所需子网数为7,求子网掩码解:1. 7最接近2的冥为8,但8个Subnet_block因为要保留首,尾2个子网块,即8-2=6<7,并不能达到所需子网数,所以应该取2的冥为16,即Subnet_block=162. IP_block=256/Subnet_block=256/16=163. 子网掩码M=256-IP_block=256-16=240四.已知网络地址为211.134.12.0,要有4个子网,求子网掩码及主机段解:1. 211.Y.Y.Y是一个C类网,子网掩码格式为255.255.255.M2. 4个子网,4接近2的冥是8(2^3),所以Subnet_block=8,Subnet_num=8-2=63. IP_block=256/Subnet_block=256/8=324. 子网掩码M=256-IP_block=256-32=2245. 所以子网掩码表示为255.255.255.2246. 因为子网块中的可分配主机又有首,尾两个不能使用,所以可分配6个子网块(Subnet_num),每块32个可分配主机块(IP_block)即:32-63,64-95,96-127,128-159,160-191,192-223首块(0-31)和尾块(224-255)不能使用7. 每个子网块中的可分配主机块又有首,尾两个不能使用(一个是子网网络地址,一个是子网广播地址),所以主机段分别为:33-62,65-94,97-126,129-158,161-190,193-2228. 所以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24 主机段共6段为:211.134.12.33--211.134.12.62;211.134.12.65--311.134.12.94;211.134.12.97--211.134.12.126;211.134.12.129--211.134.12.158;211.134.12.161--211.134.12.190;211.134.12.193--211.134.12.222 可以任选其中的4段作为4个子网.介绍子网掩码的两种简便算法IP地址是32位的二进制数值,用于在TCP/IP通讯协议中标记每台计算机的地址。

子网掩码的计算与划分详解

子网掩码的计算与划分详解

子网掩码的计算与划分详解子网掩码(Subnet Mask)是一个32位的二进制数字,用于将IP地址划分为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

它与IP地址一起使用来确定网络中主机的数量和位置。

1.IP地址的二进制表示2.网络地址的计算网络地址的计算需要将IP地址和子网掩码进行按位与运算。

按位与运算是将两个二进制数字的对应位进行逻辑与操作,如果两位都为1,则结果为1,否则为0。

例如,对于IP地址192.168.1.1和子网掩码255.255.255.0进行按位与运算,结果为192.168.1.0。

3.子网掩码的选择常见的子网掩码有以下几种:-255.255.255.0(/24):适用于小型网络,允许有254个主机。

在选择子网掩码时,需要考虑主机数量、网络数量以及网络之间的通信需求。

4.子网的划分将一个大网络划分为多个子网可以提高网络的性能和安全性。

子网的划分通常按照网络规模、设备类型和部门等因素进行。

子网划分的步骤如下:-确定需要划分的网络。

-根据网络中的主机数量和通信需求选择适当的子网掩码。

-按照子网掩码的规则进行子网划分,每个子网都有自己的网络地址和广播地址。

-为每个子网分配IP地址,确保没有冲突和重叠。

-配置路由器和交换机等网络设备,使其能够正确地转发数据包。

子网划分可以改善网络的性能和安全性。

较小的子网可以减少广播量和冲突,提高网络的响应速度;而较大的子网可以提供更多的地址空间,方便网络的扩展和管理。

总结起来,子网掩码的计算与划分涉及IP地址的二进制表示、网络地址的计算、子网掩码的选择和划分。

通过正确地计算和划分子网,可以提高网络的性能和安全性,满足不同规模和需求的网络需求。

详细分析IP地址子网掩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和计算方法

详细分析IP地址子网掩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和计算方法

详细分析IP地址、子网掩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和计算方法地址的概念为了让网络上的两台计算机之间在相互通信,人们给每一台计算机都事先分配一个类似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电话号码一样的标识地址,即IP地址,并作为数据包里的附加信息传送。

IP地址是由32位二进制数组成,而且在英特网范围内是唯一的。

为方便记忆,将IP地址分成四段,每段8位并用小数点隔开,然后换成十进制数,这样就变成了我们常见的:。

应用IP地址的时候必须注意:IP地址不能以数字127开头,数字127保留给内部回送函数;IP地址的第一个字节不能为255,255用做广播地址;IP地址的第一个字节不能为“ 0” ,“ 0” 表示该地址是本地主机,不能传送;IP地址在同一网络内必须是唯一的;2.认识子网掩码子网掩码是用来判断计算机之间的IP地址是否属于同子网。

即通过IP地址与子网掩码进行“And”运算后,如果得出结果相同,则说明这两台计算机处于同一个子网,可以直接通讯。

例如:IP地址为:,子网掩码为:。

转化为二进制:IP地址为:..,子网掩码。

所谓“And”运算就是1与0“And”结果得0,1与1“And”结果得1,0与0“And”结果得0,因此“And”后的结果为:..,转化为十进制后为:。

维护基本操作1)Ping该命令用于检查路由是否能够到达,可以快速地检测你要去的站点是否可达。

如果执行Ping不成功,问题可能是以下几个方面:网线是否连通、网络适配器配置是否正确、IP地址是否可用等;如果Ping通后网络服务仍无法使用,那么问题可能出在网络软件的设置方面。

格式:ping -t -a -n count -l size,参数介绍:-t让用户所在的主机不断向目标主机发送数据,-a以IP地址格式来显示目标主机的网络地址,-n count指定要ping多少次,具体次数由后面的count来指定,-l size指定发送到目标主机的数据包的大小。

2)winipcfg/ipconfigwinipcfg/ipconfig用于显示IP协议的具体配置信息,如果winipcfg/ipconfig命令后面不跟任何参数直接运行,程序将会在窗口中显示网络适配器的物理地址、主机的IP地址、子网掩码以及默认网关等,还可以查看主机的主机名、DNS服务器、节点类型等。

IP地址计算和子网划分

IP地址计算和子网划分

IP地址计算和子网划分IP地址计算和子网划分引导语:所谓IP地址就是给每个连接在Internet上的主机分配的一个32bit地址。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IP地址计算和子网划分,欢迎参考阅读!所谓IP地址就是给每个连接在互联网上的主机分配的一个32位地址。

网络号:用于识别主机所在的网络;主机号:用于识别该网络中的主机。

地址格式为:IP地址=网络地址+主机地址或IP地址=网络地址+子网地址+主机地址。

A B C D E类IP地址:1.A类地址⑴A类地址第1字节为网络地址,其它3个字节为主机地址。

⑵A类地址范围:1.0.0.1—126.155.255.254⑶A类地址中的私有地址和保留地址:①10.X.X.X是私有地址(所谓的私有地址就是在互联网上不使用,而被用在局域网络中的地址)。

②127.X.X.X是保留地址,用做循环测试用的。

2. B类地址⑴B类地址第1字节和第2字节为网络地址,其它2个字节为主机地址。

⑵B类地址范围:128.0.0.1—191.255.255.254。

⑶B类地址的私有地址和保留地址①172.16.0.0—172.31.255.255是私有地址②169.254.X.X是保留地址。

如果你的IP地址是自动获取IP地址,而你在网络上又没有找到可用的DHCP服务器。

就会得到其中一个IP。

3.C类地址⑴C类地址第1字节、第2字节和第3个字节为网络地址,第4个个字节为主机地址。

另外第1个字节的前三位固定为110。

⑵C类地址范围:192.0.0.1—223.255.255.254。

⑶C类地址中的私有地址:192.168.X.X是私有地址。

4. D类地址⑴D类地址不分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它的第1个字节的前四位固定为1110。

⑵D类地址范围:224.0.0.1—239.255.255.2545. E类地址⑴E类地址也不分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它的第1个字节的前五位固定为11110。

⑵E类地址范围:240.0.0.1—255.255.255.254总结一些关于ABCD类地址的划分规律:子网划分是通过借用IP地址的若干位主机位来充当子网地址从而将原网络划分为若干子网而实现的。

(完整版)IP地址子网掩码与运算

(完整版)IP地址子网掩码与运算

经过 IP 地点和子网掩码与运算计算有关地点2011-06-07 0:57过 IP 地点和子网掩码与运算计算有关地点知道 ip 地点和子网掩码后能够算出:1、网络地点2、广播地点3、地点范围4、本网有几台主机例1:下边例子IP地点为192·168·100·5子网掩码是255·255·255·0。

算出网络地点、广播地点、地点范围、主机数。

一)分步骤计算1)将 IP 地点和子网掩码换算为二进制,子网掩码连续全1的是网络地点,后边的是主机地点。

虚线前为网络地点,虚线后为主机地址2)IP 地点和子网掩码进行与运算,结果是网络地点3)将上面的网络地点中的网络地点部分不变,主机地点变成全1,结果就是广播地点。

4)地点范围就是含在本网段内的全部主机网络地点 +1即为第一个主机地点,广播地点-1即为最后一个主机地点,由此能够看出地点范围是:网络地点+1至广播地点-1本例的网络范围是: 192·168·100·1 至 192·168·100·254也就是说下边的地点都是一个网段的。

192·168·100·1 、 192·168·100·2 。

192·168·100·20。

192·168·100·111 。

192·168·100·2545)主机的数目主机的数目 =2二进制的主机位数 -2减2是由于主机不包含网络地点和广播地点。

本例二进制的主机位数是 8位。

主机的数目 =28-2=254二)整体计算我们把上面的例子合起来计算一下过程以下:例2: IP 地点为 128·36·199·3 子网掩码是255·255·240·0。

子网掩码和ip地址的关系及子网掩码的简便算法

子网掩码和ip地址的关系及子网掩码的简便算法

子网掩码和ip地址的关系子网掩码是用来判断任意两台计算机的IP地址是否属于同一子网络的根据。

最为简单的理解就是两台计算机各自的IP地址与子网掩码进行AND运算后,如果得出的结果是相同的,则说明这两台计算机是处于同一个子网络上的,可以进行直接的通讯。

就这么简单。

请看以下示例:运算演示之一:aaIP 地址192.168.0.1子网掩码255.255.255.0转化为二进制进行运算:IP 地址11000000.10101000.00000000.00000001子网掩码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AND运算11000000.10101000.00000000.00000000转化为十进制后为:192.168.0.0运算演示之二:IP 地址192.168.0.254子网掩码255.255.255.0转化为二进制进行运算:IP 地址11000000.10101000.00000000.11111110子网掩码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AND运算11000000.10101000.00000000.00000000转化为十进制后为:192.168.0.0运算演示之三:IP 地址192.168.0.4子网掩码255.255.255.0转化为二进制进行运算:IP 地址11000000.10101000.00000000.00000100子网掩码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AND运算11000000.10101000.00000000.00000000转化为十进制后为:192.168.0.0通过以上对三组计算机IP地址与子网掩码的AND运算后,我们可以看到它运算结果是一样的。

均为192.168.0.0所以计算机就会把这三台计算机视为是同一子网络,然后进行通讯的。

我现在单位使用的代理服务器,内部网络就是这样规划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IP地址与子网掩码的学习心得首先,不要管这个IP是A类还是B类还是C类,IP是哪一类对于解题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在很多题中B类掩码和A类或是C类网络一起出现,不要把这认为是一个错误,很多时候都是这样出题的。

其次,应该掌握以下一些知识:1、明确“子网”的函义:子网就是把一个大网划分为几个小网,每个小网的IP地址数目都是一样多的。

这个小网就叫做这个大网的子网。

大网可以是A类大网(A类网络),也可以是B类大网,还可能是C类大网。

⑴、二进制数转为十进制(这里顺便说一下二进制数转为十进制的问题:在不牵涉到IP地址时的二进制到十进制的转换,采用的是“低次方相加”的方式,但是牵涉到IP 地址时(算广播地址时除外,算广播地址时还是采用“低次方相加”)的二进制到十进制的转换就不能采用这种方式了,而是直接用2的N次方的方法来转换:比方说在不牵涉到IP地址的计算时,将二进制的111转换为十进制,采用的方法是(2的2次方+2的1次方+2的0次方,即4+2+1),得到的结果是十进制的7。

但是在计算IP地址时的的二进制到十进制的转换就不能采用这种方式了,二进制的111转换为十进制时,看到有几个“1”,就表示为2的几次方,这里有三个“1”,就是2的3次方,即在计算IP地址时,二进制的111转换为十进制就是2的3次方,2的3次方的结果是8。

)⑵、网络的总个数和可用个数A类网络的个数有2的7次方个,即128个。

根据网络规范的规定,应该再去除128个中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那么可用的A类网络的个数是126个。

B类网络的个数有2的14次方个,即16384个。

根据网络规范的规定,应该再去除16384个中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那么可用的B类网络的个数是16382个。

C类网络的个数有2的21次方个,即2097152个。

根据网络规范的规定,应该再去除16384个中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那么可用的C类网络的个数是2097150个。

⑶、网络的总IP数和可用IP地址数每个A类大网(A类网络)中容纳2的24次方个IP地址,即16777216个IP地址;每个B类大网中容纳着2的16次方个IP地址,即65536个IP地址;每个C类大网中容纳着2的8次方个IP地址,即256个IP地址。

可用的IP地址数是在总IP地址数的基础上减2得到。

如果把一个B类大网划分为32个小网,那么每个小网的IP地址数目就是65536/32=2048;如果把C 类大网划分为32个小网,那么每个小网的IP地址数目就是256/32=8。

2、明确“掩码”的函义:掩码的作用就是用来告诉电脑把“大网”划分为多少个“小网”! 好多书上说,掩码是用来确定IP地址所在的网络号,用来判断另一个IP是不是与当前IP在同一个子网中。

这也对,但是对于我们做题来说,意义不大。

我们要明确:掩码的作用就是用来告诉电脑把“大网”划分为多少个“小网”! 掩码是用来确定子网数目的依据!3、明确十进制数与8位二进制数的转换做这类题要能够在心中将255以内的十进制数转换为对应的二进制数。

可以参考这个公式表(第一行是二进制,第二行是十进制):1 11111111286432168421可以看到:第一行左起第一个二进制1对应十进制的128第一行左起第二个1对应十进制的64第一行左起第三个1对应十进制的32第一行左起第四个1对应十进制的16第一行左起第五个1对应十进制的8第一行左起第六个1对应十进制的4第一行左起第七个1对应十进制的2第一行左起第八个1对应十进制的1上面这些关系要牢记,这是进制转换的基础!比方说将十进制的133转为二进制,可以这样想:因为133和128比较近,又由于公式表中左起第一个二进制1表示128,所以可以马上将待转换成8位二进制的最左边的一位确定下来,定为1。

再接下来,看到133和128只相差5,而5是4与1的和,而4与1分别对应公式表中的左起第6和第8位,所以十进制的133转换为8位二进制表示就是10000101,对应如下:1 000010 1 (二进制表示的133)128000040 1 (十进制表示的133)其它255以内的十进制数转换为8位二进制数的方法依此类推。

4、牢记各类网络的默认掩码A类网络的默认掩码是255.0.0.0,换算成二进制就是 1111111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默认掩码意味着没有将A类大网(A类网络)再划分为若干个小网。

掩码中的1表示网络号,24个0表示在网络号确定的情况下(用二进制表示的IP地址的左边8位固定不变),用24位二进制数来表示IP地址的主机号部分。

(IP地址是由网络号+主机号两部分构成)B类网络的默认掩码是255.255.0.0,换算成二进制就是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0000000;默认掩码意味着没有将B类大网再划分为若干个小网。

16个0表示在网络号确定的情况下(用二进制表示的IP地址的左边16位固定不变)可以用16位二进制数来表示IP地址的主机号部分。

(可以把B类默认掩码理解为是将A类大网(A类网络)划分为2的8次方(即256)个小网)C类网络的默认掩码是255.255.255.0,换算成二进制就是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默认掩码意味着没有将C类大网再划分为若干个小网。

这里的8个0表示在网络号确定的情况下(用二进制表示的IP地址的左边24位固定不变),可以用8位二进制数来表示IP地址的主机部分。

(可以把C类默认掩码理解为是将A类大网(A类网络)划分为2的16次方(即65536)个小网,是将B类大网划分为2的8次方(即256)个小网)5、关于正确有效的掩码:正确有效的掩码应该满足一定的条件,即把十进制掩码换算成二进制后,掩码的左边部分一定要是全为1且中间不能有0出现。

比方说将255.255.248.0转为二进制是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00,可以看到左边都是1,在1的中间没有0出现(0都在1的右边),这样就是一个有效的掩码。

我们再来看254.255.248.0,转成二进制是11111110.11111111.11111000.00000000,这不是一个正确有效的掩码,因为在1中间有一个0的存在。

再来看255.255.249.0,转为二进制是11111111.11111111.11111001.00000000,这也不是一个正确有效的掩码,因为在1中间也有0的存在。

6、关于子网掩码的另类表示法:有些题目中不是出现如255.255.248.0这样的子网掩码,而是出现 IP地址/数字这样的形式,这里的/数字就是子网掩码的另类表示法。

在做题时,我们要正确理解这种另类表示法。

我们将255.255.248.0转为二进制的形式是 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00,可以看到左边是有21个1,所以我们可以将255.255.248.0这个掩码表示为/21。

反过来,当我们看到/21时,我们就把32位二进制的左边填上21个1,将这个32位二进制数每8位做为一节用句点隔开,再转换为十进制,就是255.255.248.0了。

7、网络中有两个IP地址不可用:不管是A类还是B类还是C类网络,在不划分子网的情况下,有两个IP地址不可用:网络号和广播地址。

比如在一个没有划分子网的C类大网中用202.203.34.0来表示网络号,用202.203.34.255来表示广播地址,因为C类大网的IP地址有256个,现在减去这两个IP地址,那么可用的IP地址就只剩下256-2=254个了。

如果题目问:把一个C类大网划分为4个子网,会增加多少个不可用的IP地址?可以这样想:在C类大网不划分子网时,有两个IP地址不可用;现在将C类大网划分为4个子网,那么每个子网中都有2个IP地址不可用,所以4个子网中就有8个IP地址不可用,用8个IP地址减去没划分子网时的那两个不可用的IP地址,得到结果为6个。

所以在将C 类大网划分为4个子网后,将会多出6个不可用的IP地址。

8、根据掩码来确定子网的数目首先看题中给出的掩码是属于哪个默认掩码的“范围”内,这样我们就可以知道是对A类还是B类还是C类大网来划分子网。

比方说202.117.12.36/30,我们先把/30这种另类的掩码表示法转换为我们习惯的表示法: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转为十进制是255.255.255.252。

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掩码的左边三节与C类默认掩码相同,只有第四节与C 类默认掩码不同,所以我们认为255.255.255.252这个掩码是在C类默认掩码的范围之内的,意味着我们将对C类网络进行子网划分。

因为C类网络的默认掩码是255.255.255.0,将C类默认掩码转换为二进制是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这里的8个0表示可以用8位二进制数来表示IP地址,也就是说C类大网中可有2的8次方个IP地址,也就是256个IP地址。

这道题中的掩码的最后一节是252,转换为二进制是11111100,因为1表示网络号,所以111111就表示将C 类大网划分为(111111)2进制个子网。

将111111转换为十进制是64,所以就表示将C类大网划分为64个子网,每个子网的IP地址数目是256/64=4,去除子网中的第一个表示子网号的IP地址和最后一个表示广播地址的IP地址,子网中的可分配的IP地址数目就是子网中的总的IP地址数目再减去2,也就是4-2=2个。

9、综合实例:已知172.31.128.255/18,试计算:1、子网数目,2、网络号,3、主机号,4、广播地址,5、可分配IP的起止范围解:1、算子网数目首先将/18换成为我们习惯的表示法: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000转为十进制就是255.255.192.0,可以看到这个掩码的左边两节和B类默认掩码是一致的,所以这个掩码是在B类默认掩码的范围内,意味着我们将对B 类大网进行子网划分。

B类掩码默类是用16位(16个0)来表示可分配的IP地址,本题中的掩码在B 类默认掩码的基础上多出了两个表示网络号的1,这就是说是将B类大网划分为(11)2进制个子网,将(11)2进制转换为十进制就是4,所以本题中是将B类大网划分为4个子网。

2、算网络号用公式:将IP地址的二进制和子网掩码的二进制进行“与”(and)运算,得到的结果就是网络号。

“与运算”的规则是1和1得1,0和1得0,1和0得0。

172.31.128.255转为二进制是10101100.00011111.10000000.11111111,掩码是: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00000所以:10101100.00011111.10000000.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0000010101100.00011111.10000000.00000000将10101100.00011111.10000000.00000000转换为十进制就是172.31.128.0,所以网络号是172.31.128.03、算主机号也用公式:用IP地址的二进制和(子网掩码的二进制的反码)进行“与”运算,得到的结果就是主机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