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主流无线互联技术方案

几种主流无线互联技术方案
几种主流无线互联技术方案

几种主流的无线互联技术方案

高速无线互联网将无线通信、互联网、计算机、微电子、软件、安全加密等多种

领域的先进技术结合在一起,涉及设备制造、软件产业、网络建设、系统集成和商业服务等众多领域。例如,仅以各类上网设备为例,就涉及手机、掌上电脑或手提电脑、等一系列终端产品和相应的网络产品。从网络角度来看,它涉及互联网和城域网()、局域网()及最近提出的“无线个域网”()。从应用角度来看,它可分为小范围慢速移动(或相对静止)、大信息量的区域连接和大范围快速移动等多种情况,后者也是第三代及更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研究内容,因此它和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又是密切相关的。

高速无线互联网在国际上是一个正在迅速兴起的领域。围绕着可移动设备如何接入互联网和部分固定设备如何发挥无线通信的优势这些基本问题,国际上已提出一些标准,并有许多跨国公司已经推出或正在研制一些系统,我国信息产业界则正密切注视这一领域的发展,以期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

引发人们对无线互联网深入研究的,首先是无线上网的需求,而无线上网呼声最高的,首推各类移动终端,尤其是蜂窝网手机。因此,无线互联网首先是与“无线应用协议”()、通用分组无线业务()、第三代移动通信等概念联系在一起的。

是一个由无线应用协议论坛制订的通信协议,它的载体可为、、、、、等系统。

利用它,无线数字电话及其他无线设备用户能够即时交互访问互联网和局域网。

协议为现有无线通信网和之间的通信架起了桥梁。

在现有电路交换模式上增加了基于分组的空中接口,引入了无线分组交换功能,其速率可达。数据传输的增强型称为(),采用新的调制技术,高效利用带宽内合并在一起的个时隙,使数据传输速率最高可达。

目前,第三代移动通信已有多种标准,其共有特点是:更大的容量和覆盖范围;高的和可变的数据率;支持多种同步业务等。最有代表性的系统有、、等。

作为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的桥梁,将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现在,一些大公司的网站都放置了大量的有关和的资料,这种被称为代的移动通信系统实际上已经是一种无线互联网系统,只不过其数据传输速率还不够高。

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的交叉已经呈现了强大的生命力。网上的内容太丰富、太精彩,而无线方式将使人们上网更方便,因此必将推动无线互联网市场的快速发展。手机上网,一方面解决了人们的部分实际需求,另一方面也催生了一种新型网络概念的诞生。

通过改造原有的移动通信网络使手机具有上网功能,也使得频率资源和系统容量的矛盾变得更加突出。宽带和大容量这一对矛盾促使人们开发新的频段和寻求更有效的办法,其中小范围应用具有代表性。事实上,小范围的应用和大范围快速移动情况下的应用有着极为巨大的市场潜力,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具有重要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说,小范围应用的市场前景可能更为广阔,因为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原有系统,而且无线设备的发射功率较小,有利于频率资源的复用,系统的容量大,同时也减少了人们对大功率电磁波对人体是否有危害的忧虑。

从技术角度来看,小范围应用利用“无线电缆”( ),为大量设备提供有效、廉价的无线连接。人们可以用无线的方法,方便地将计算机、外围设备、电子设备乃至医疗设备、自动控制应用的各种产品、家用电器等连接起来,形成个人网络,并可与连接。其典型成果有:以无线为典型应用的;由若干著名公司为核心的“家用无线电频率工作组” () 提出的、以家庭应用为主要背景的“共享无线访问协议” () ;由等公司发起成立并提出的小范围解决方案“蓝牙系统”等。另外,还有红外数据连接()、等。这些系统主要工作在小范围,大多以采用跳频技术为主要特色,工作在频段,虽然这些标准目前还在不断修改,但已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目前,国际上一流的通信、计算机和软件公司一方面协作攻关,另一方面也如火如荼地展开竞争。

从网络的角度来看,最近提出的“无线个域网()”具有特殊的吸引力。这一新概念用网络理论来概括小范围的无线应用,成为颇受瞩目的新热点。

比较而言,蓝牙系统()更具有代表性,它正在随着概念的迅速推广而蓬勃发展。事实上,蓝牙系统和的概念相辅相成,蓝牙系统已经是的一个雏形。在其年月发布的的标准中,已定义了包括使用协议连接的多种应用。它能够使蜂窝电话系统、无绳通信系统、无线局域网和互联网等现有网络增添新功能,使各类计算机、传真机、打印机设备增添无线传输和组网功能,在家庭和办公自动化、家庭娱乐、电子商务、无线公文包应用、各类数字电子设备、工业控制、智能化建筑等场合开辟了广阔的应用。跳频、和等技术的使用使得蓝牙系统的射频电路较为简单,通信协议的大部分内容可以用专用集成电路和软件来实现,从技术上保证了蓝牙系统设备的高性能和低成本,因此前景极为广阔。从最初由等公司发起,一年多以来,蓝牙系统已吸引了国际上近家有影响公司的参与,使它在与、等类似应用标准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发展前景更加明朗。

蓝牙系统及使人们随身携带网络成为可能,预计不久国内外将会出现较大的市场需求,在若干年内能够满足人们的无线上网和其他要求。但随着速率的提高和的发展,这种小范围应用的速率必然需要提高,目前,的一个工作组正在制订将来信息速率达以上的标准。因此,将是高速无线互联网的重要部分。

对于大范围应用场合或大信息量的区域连接,目前主要是使用光纤系统。但在很多场合铺设光纤存在诸多不便,或经济上并不合算,因此一种被称为“无线光纤” 的系统,即本地多点分布服务系统()应运而生,有望在高速无线互联网中发挥重要作用。

是近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双向宽带固定无线接入技术。目前各国为分配的频带宽度至少有,是一种真正的宽带系统,能够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带宽需求。它可以为用户提供大量的

新兴宽带业务,在无线互联网中应用,可以更好地解决其

宽带化和高速化问题,是一种名副其实的“无线光纤”

目前,许多通信设备制造厂商已经推出或即将推出产品,如美国的、、、和等公司,加拿大的新桥网络()、北电网络(),法国的,德国的等。近年来,在世界各地也陆续建设了一些试验系统,提供各种多媒体业务,一方面对进行现场测试,为产品的研发、完善和工程设计提供必要的数据,另一方面验证在各种场合下系统的生存能力和实用性。

现在,虽然许多系统还都处于试验阶段,有些基本的技术规范尚未达成统一,但一旦条件成熟,各项工作即可迅速展开。由于在服务方面的灵活性,营运商可以根据实际的应用需求确定资金投入的多少、发展的模式,逐步建设系统,这样就降低了系统的初期投资,为网络建

设和后期扩容提供了便利条件。

许多国家已经相继分配了本地区的工作频段,同时出台了有关运营的具体管理办法与技术要求。它们和美国一样,大多采用拍卖频谱的方法,并制定有利于新运营商的政策法规,使其通过采用这种新技术迅速进入电信市场,能与拥有大量基础设施的老运营商展开竞争,从而有利于电信产业的健康发展。

因此,在高速无线互联网中,将是解决大信息量区域连接的一个有效方法,是使无线互联网走向宽带和高速的一项关键技术。进行技术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产品的市场也同样十分广阔。

无线互联网将无线应用技术、网络技术和终端技术联系在一起,现有网络必然要作相应的配合,这已引起人们的极大重视。在总体思路上,一方面应该最大限度地使用现有网络,另一方面需要尽快发展先进技术。

技术的核心是协议,即传输控制协议和网际协议,包括应用、传输、网间和网络接口四个层次。当能够支持无线接入时,这时网络协议又称为“无线IP协议” 或“移动协议”。

无线协议的结构,在总体上与有线、无线计算机网络协议结构一致。这样,这些网络之间的互连就比较方便,原有固定用户设备的协议结构不用改变或改变很少,就可与移动设备通信,固定用户之间通信时所用的协议则不用改变。要达到这一目的,需要在已有网络协议结构中增加移动性管理功能,在系统管理、层管理和层操作程序中添补相应的模块,以完成对移动

设备的动态寻址并实现透明性。由于寻址问题一般由网络层解决,故主要是对网络层管理和操作进行填补。当原有协议用面向对象方法实现时,可以比较方便地填补移动功能。

为了支持无线接入,人们在网络管理和网络结构等方面进行了较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移动性管理、切换管理、层对的支持、对无线环境的支持、无线的网络安全措施等。

射频电路是无线应用最为关键的部分之一,也是无线系统的技术瓶颈。射频电路的发展趋势是,即微波集成电路。虽然国内外都在强调射频电路设计和研制的重要性,但高层次射频设计和研制的人才培养周期较长,目前处于国内外都奇缺的状况。

移动通信、多媒体通信和的市场前景为全球世界所瞩目,高速无线互联网将它们结合在一起,必将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在技术上,我们的方案基于“无线电缆+无线光纤”为主导概念并综合各种实用技术和先进技术,把各种移动通信设备、固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终端设备、各种数字数据系统甚至各种家用电器,使用一种廉价的无线方法建立起它们之间的信息传输,使公众蜂窝系统、无绳通信系统、无线局域网和互联网等现有网络增添新功能,使各类计算机、传真机、打印机等外设乃至各种室内电子、信息和电器设备增添无线传输和组网的功能,也可方便地应用于各种电话系统、无线公文包、各类数字电子设备(如数字照相机、数字摄像机等)、个人助理(PDA)、头戴收发设备()、无线电子锁、各种无线遥控器(特别是汽车防盗和遥控)、电子商务(如电子付账系统、电子登记服务等)、工业控制等领域。因此,应用空间极为广

阔,市场特别巨大,将会逐步形成一系列新兴产业或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另外,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和开发,能使我国在无线通信和互联网的建设领域,包括芯片、软件、系统集成等方面,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在某些方面走在前列,带动全国的信息产业持续发展,扩大内需,也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

高速无线互联网在国际上是一个正在发展的课题,我国正抓住机遇,以期解决关键技术,使之迅速形成产业。结合我国的国情,我们对高速无线互联网提出基于“无线电缆+无线光纤”为主导概念并综合各种实用技术和先进技术的解决方案。

具体地说,在小范围应用场合,第一阶段以蓝牙技术为基础,发展以为背景的各类设备和网络,今后将向着宽带高速的方向发展;对于大范围应用场合或大信息量的区域连接,目前以本地多点分布服务系统为基础,研究其在和方面的应用以及如何组网,今后将研究如何向更宽频带发展及如何与其他宽带网络连接等;在高速移动的应用场合,将结合、协议的应用,配合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有关互联网应用的研究,开发关键芯片,研制主要软件,以解决手机、便携式电脑及其他通信设备访问互联网的需求并构成各类系列产品。

东南大学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早在年就瞄准了无线互联网的发展方向。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工合作,在这一领域进行了一系列前瞻性和有现实意义的研究,基本上和国际同行同步地开展研究,起步不晚,起点不低,机遇难得。但是,我们面临的是一个不容乐观的现实,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对我们这样一个信息产业相对弱小的国家来说,高速无线互联网的发展同样也是严峻的挑战。我们相信,在这一课题的研究上,集我国科技人员之智慧,一定能够有所突破,给我国信息产业的持续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

在淘方案平台上就有关于无线互联技术的方案,例如:最新的蓝牙技术方案。

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无线宽带自组网技术,源于技术,专业名词叫移动网络,也称为移动自组织网络。的特点主要为无中心节点、多跳和自组织自管理。网络是一个不需要基础设施的分布式网络,每个节点都能充当数据转发的角色,节点间的通信通过网络协议和算法进行协调,不会因为某个节点的崩溃导致整个网络无法运行。技术继承了的这些特性,同时更关注于高带宽、低延时、终端兼容性、数据安全性等这些问题,并拓展至区域组网、无线上网、无线中继等更通用更基础的应用场景。

的研究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在上世纪年代标准委员会成立之初就提出了移动自组织网络的概念,同时成立了工作组,学术界也就此展开了大量的研究。这种技术早在伊拉克战争期间就被应用于战场网络的迅速部署,通过空投设备的方式为士兵之间迅速搭建无线通信网络。目前国内外在军事军备、抢险救灾、地下作业等领域有较为成熟的应用。

目前较常见的和最新的蓝牙中同样采用了类似的技术,其本质上都是基于技术演化的衍生品,他们都有无中心点、多跳等自组网的特性,更关注低功耗和工业化场景,主要用于控制信号和采集数据的传输,蓝牙同样关注低功耗,相比更多的应用于消费类电子产品,一般用于文件传输和音频传输。由于他们特定的低功耗特性和应用场景,一般传输的数据量不会太大,同时功耗和带宽是一对矛盾,对于大数据量传输的应用场景不是这两种技术的主攻方向。而更关注高带宽、低延迟等特性,更专注于通用网络及移动互联网场景,和前面两种技术有着不同的方向定位。相比于传统的路由技术和无线网桥技术,由于采用了基于地址的内核态二层路由协议,在性能和兼容性方面都拥有一定的优势,能完全透明的支持上层的各类应用,且具有免配置和智能连接的特点,免去了繁琐的设置、地址设置、密码设置等环节。而安全性问题通过分布式密钥技术来解决。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我们身边所有的一切都朝着数字化的方向发展,自从有了云计算,计算资源、存储资源都一面倒的搬到了云端,我们已经习惯了通过云端通过平台来进行数据的交换,我们在享受互联网带来的巨大便利的同时,也逐渐被互联网所束缚。我们想方设法的用各种技术提高云端处理能力,提高出口带宽速度以满足级数发展的数据交换需求,同时还要应对集中化带来的平台可靠性问题和数据安全的问题,一旦发生平台崩溃或隐私泄露,后果将不堪设想。

甚至于面对面的互加好友、面对面支付、面对面发送一个、用手机操控面前的智能家电都离不开互联网,这对网络资源和云端计算资源带来了极大的浪费,这是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我们在大力发展互联网的同时,忽略了大量区域组网的需求。技术就是用来解决面对面传输的问题,但他依然是传统的星形网络,必须有某个节点作为中心节点,这样就导致一旦中心节点离开或者出现问题,必然导致整个本地网络不可用。并且接入的节点数受限,无法做到大规模应用。我们急需一种更便捷、更智能的无线宽带组网技术来解决这一问题。

技术其实在学术界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但在产业界比如就沉寂了多年,只在无线窄带领域得到一部分的应用。究其原因,首先是没有好的应用场景,从而导致芯片厂商支持力度不够,反过来又导致了技术上无法突破带宽的瓶颈。就像虚拟化技术存在了多年,直到有一天云计算的概念火了,和在上提供了硬件支持,一夜之间就发展起来了。现在碰到了同样的情况,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率得到了大幅的提升。标准也一路高歌猛进,从、、、一直到最新的。同时物联网和智能家居概念的普及,涌现了大量的智能硬件,这为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绝佳的土壤。

智能手机或移动终端中的无线芯片本身的频带资源就是一种网络资源,通过技术将附近的设备连接起来,就组成一张无线网络,无需路由器、运营商基站等基础设施即可进行互相传送文件、视频等数据,在人员比较密集的区域,这个网络可以无限的扩大。所以我们给这种组网方式定义了一个新的名词叫网池,我们希望每个设备上的网络资源也可以以资源池的方式共享和连接,这种网络资源可以是你的网卡本身提供的频带资源,也可以是网络出口的带宽资源,这更像是工作在物理层和网络层的一种共享经济。有些手机厂家已经在布局和研发基于这类技术的产品和应用,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的手机上都会有这样一个功能,类似、蓝牙、一样的普及,这将是下一个移动互联网的风口,将会涌现出一大批基于这种技术的创业公司和出现,比如用它来做文件分享、网络分享、本地化社交、联机对战等。除此以外,车联网、机器人、智能家居等领域都将会有更广泛的应用。

未来的网络连接方式应该是云端和端端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好的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当然,除了解决网络问题,未来还需要进一步实现应用本地化,这将还会涉及计算和存储的问题,目前已经有比如网格计算、分布式存储、区块链、等技术可以解决类似的问题。

传染病爆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传染病爆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对爆发所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叫爆发流行病学调查。爆发是指一个局部地区,集体单位中,在短时间内突然有许多同类病人的事件。因为爆发的病例发生集中,一般有共同的传染源或共同的传播途径。对爆发调查重要的是有时间的概念,要抓住在同一潜伏期内同时出现大量基本相同症状、体征的病人这个重要特征。 一、意义和任务: 1、意义: 1)从方法学来讲爆发流行病学调查是研究流行过程常用的基本方法之一; ( (2)此法可迅速消灭爆发疫区(消灭疫源地) (3)爆发,单个疫源地调查,成为地区流行病学分析的基础为研究流行过程提供了基础资料。 2、任务: (1)接到报告后迅速起赴现场,对爆发的全面情况进行调查,指出初步假设,采取可行措施。 (2)据初步假设进一步调查,查明具体,因素条件,得出初步结论,检验初步假设是否正确。 (3)据调查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观察爆发发展情况,进一步验证结论是否正确。 (4)总结经验教训,防止类似事件发生。 二、步骤、内容、方法 到达现场后,要初步了解情况,然后马上进行调查。

(一)核实诊断:(临床、实验、流行病学)同一次爆发的病例,临床表现大同小异,所以可根据部分病人的主要临床表现(症状、体征)实验室结果,迅速地做出正确综合诊断。 可用实验室的方法确诊一部分病人,其他人可用临床诊断的方法;特别要注意该病表现出来流行病学特点,要根据流行病学推断临床症状。 夏季某地发生一批有脑炎症状的病人;临床诊断: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例集中在一个地区发生。但流行病学特点,乙脑曾高度散发;这一点不符和乙脑的流行病学特点,而类似于钩端螺旋体病。后经实验室证实为钩端螺旋体病。 (二)证实爆发: 一种病原体是否发生爆发,要根据爆发的定义来判断。 确定爆发存在:确认爆发是否存在,根据爆发定义来判断。 在普查中了解:1、姓名、性别、年龄、职业、 2、发病时期; 3、主要临床表现,与诊断有关的实验室结果,预防接种 4、居住、饮食、生活用水及其生活习惯、劳动力、社交活动; 5、暴露于可疑的传染源和传播因素的情况 、接触者。 6 (三)、发现全部病人: 在一个集体内,凡发生病人的地方都要普查;在农村根据了解病人的分布范围,进行普查;在城市根据病人分布的情况来确定普查的范围。 (四)、收集有关资料:() 1、现实情况: 爆发发生的日期:

布病调查表

附表1 布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国标码□□□□□□病例编码□□□□□省市县(区)乡(农场、镇、街道) 1.基本情况: 1.1患者姓名: 1.2 性别:⑴男⑵女□1.3年龄:□□1.4民族: 1.5职业: ⑴农民⑵民工⑶牧民⑷渔民⑸学生⑹医务人员⑺散居儿童⑻干部职员⑼家务及待业⑽畜产品收购、屠宰⑾皮毛加工销售⑿乳肉加工销售⒀兽医⒁其他⒂不详□1.6发病地址:县(市、区)镇(乡)村(街道)号1.7家庭住址:县(市、区)镇(乡)村(街道)号1.8发病日期:年月日 1.9住院日期:年月日 1.10报告日期:年月日 1.11所住医院名称: 2.临床表现: 2.1症状体征: 2.1.1发热⑴有⑵无□2.1.2发热持续(天)□2.1.3体温最高℃ 2.1.4多汗⑴有⑵无□2.1.5肌肉、关节酸痛⑴有⑵无□ 2.1.6乏力⑴有⑵无□2.1.7肝肿大⑴有⑵无□2.1.8脾肿大⑴有⑵无□2.1.9淋巴结肿⑴有⑵无□2.1.10睾丸肿大⑴有⑵无□2.2实验室检查: 2.2.1皮肤过敏试验(× cm) 2.2.2虎红平板凝集反应⑴+⑵—□ 2.2.3 SAT滴度为(1:) 2.3临床诊断: 2.4治疗: 2.4.1抗生素治疗⑴有⑵无□2.4.2抗生素治疗方法 2.5转归:⑴痊愈⑵好转⑶未愈□ ⑷死亡(年月日死于) 3.流行病学调查:

3.1与动物接触史: 3.1.1畜别: 3.1.2饲养放牧⑴是⑵否□3.1.3屠宰⑴是⑵否□3.1.4配种⑴是⑵否□3.1.5兽医⑴是⑵否□3.1.6梳绒⑴是⑵否□3.1.7收购贩运⑴是⑵否□3.1.8乳肉加工⑴是⑵否□3.1.9皮毛加工⑴是⑵否□3.1.10其它 3.2防护情况: 3.2.1使用防护衣⑴是⑵否□3.2.2橡胶手套⑴是⑵否□3.2.3口罩⑴是⑵否□3.2.4帽子⑴是⑵否□3.2.5胶鞋⑴是⑵否□3.2.6防护眼镜⑴是⑵否□3.2.7使用消毒液⑴是⑵否□3.2.8工作后洗手、脸⑴是⑵否□3.2.9进食前洗手⑴是⑵否□3.2.10其它 3.3是否人畜共用食具⑴是⑵否□3.4是否人畜混居⑴有⑵无□3.5既往病史: 3.6确诊时间:年月日 3.7可能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及传播因子: 3.8其他: 3.9在本疫点病例发病时间顺序:第例。 4.调查小结: 注:国标码为各监测点国标码;病例编码中前两位为年号(如:04、05),后三位为病例流水号。 调查者单位:调查者: 审查者:调查时间:年月日

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范文 前言:了解此次食物中毒的原因,爆发范围及途径等相关方面,为合理采取有效的预防及控制措施提供重要依据。材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1953年6月27号下午2时后,上海某中学内每小时有数名腹泻、呕吐患者到保健科就诊,当晚十点后至28日黎明患者人数剧增,29日起病例逐渐减少,7月3号大体平息。 调查方法:对于该学校全部学生进行调查分析,以调查表的形式,采用叉生分析法。大致如下: 总罹患率:罹患率=1425/2418×100%=% 三间分布: 1、时间分布:首发病例发生于27日下午2时左右,末例病例发生于29日早晨时左右。根据患者食谱的调查,怀疑可疑餐次为6月27日的午餐,据此判断,该事件的潜伏期为2-36小时,高峰期是进餐后约10-16小时。 2、地点分布:患者来自上海某中学,均在学校食堂用餐。人群分布:患者性别男女均有,发病年龄不等症状和体征: 病人诊断标准:(1)、学校食堂就餐史; (2)、症状与体症(有发热、腹泻、腹痛、头痛、呕吐等症状);(3)、实

验室检验食谱调查 接受调查患者当日均有在食堂吃饭,早餐为油条,豆腐干,稀饭;中餐有茄子,小白菜,凉拌菜,榨菜汤,米饭;晚餐有茭白烧肉,咖喱洋芋,米饭,汤。 结果 1. 用餐地点与罹患率 2. 用餐情况与罹患率 3. 午餐种类与罹患率 还应进行早晚餐的食品与罹患率的调查,患者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等讨论 1、事件定义:本次事件中,发病症状主要为腹泻,腹痛,呕吐等肠道症状,潜伏期短,发病急,病程进展快。所有的中毒病人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调查结果,本次事件所发生的病例有明显聚集性。初步怀疑为细菌感染食物后引起的食物中毒。 2、可疑餐次与可疑食品分析 通过对患者的共同进餐史分析,结合首发病例发病时间,可以初步排除27日的早餐为可疑餐次,因此引起食物中毒可疑餐次为27日的午餐。根据食谱调查,在27日午餐食用凉拌菜的患者多数发病,不食者不发病,因此,本事件的可疑餐次为27日午餐,可疑危险因素为凉拌菜。 3、传播途径分析

流行病学调查指导方案试行

人感染H7N9禽流感流行病学调查指处理方案 一、目的 2013年3月31日,国家卫生和生育委员会通报我国上海、安徽、江苏发生3例确诊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主要表现为:典型的病毒性肺炎,起病急,病程早期均有高热(38℃以上)、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起病5-7天出现呼吸困难,重症肺炎并进行性加重,部分病例可迅速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并死亡。目前已确诊7例病例,2人死亡,疫情还有进一步扩大可能。 虽然目前该病毒尚无人传人证据, 基于该病毒存在引起严重疾病的可能性,故应谨慎对待。做好人感染H7N9禽流感流行病学调查对于指导疫情的预防和控制至关重要,其主要目的是: 1、核实诊断,查找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2、确定和追踪密切接触者,进行分类管理,防止疾病的进一步传播。 3、掌握疫情波及范围和影响因素,为疫情的处理提供依据; 4、为进一步阐明疾病自然史、流行病学特征及规律提供研究线索。 二、工作内容 1、病例的个案调查 2、接触者追踪 3、资料管理和利用 三、工作程序和方法 (一)病例的个案调查 1、医院所在地的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或疑似病例)报告后,应于最短时间内派出流调人员对报告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原则上每例病人至少由2名专业人员共同完成调查。 2、对病例进行个案调查时,尽可能由病人自己回答调查者所提的问题,对于不详或有可疑的地方可通过病人家属或医生等其他知情者补充或核实。如病人病情较重或死亡,无法直接调查时,应通过其亲友、同事或其他知情人了解情况,完成调查。 3、按照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个案调查表(附表1)进行个案调查,个案调查基本内容:病人的基本情况、临床表现、临床实验室检测结果,以及患者发

榆树市弓棚镇十二号村人间布病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处理报告

榆树市弓棚镇十二号村人间布病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处理报告 布鲁菌病(brucellosis,布病),也称波状热,是布鲁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属自然疫源性疾病,人感染布病后病情復杂,出现发热、关节痛、孕妇流产等症状,病原检测慢,临床难于鉴别,易误诊,复发率达50%,需要长时间联合用药治疗。2014年7月30日弓棚镇十二号村九组高永林等5名村民前来榆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就诊,经实验室诊断,确诊为布病病例,本文对此次疫情进行了处理调查。 标签:布鲁氏杆菌病;疫情;流行病学 布鲁氏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的不运动细菌,它作为细胞内寄生虫可以在很多种家畜体内存活.对人造成感染的主要是马耳他布氏杆菌,流产布氏杆菌,病原体通过感染的动物的排泄物和污染的食物进行传播。人群对布鲁菌普遍易感,青壮年男性由于职业关系,其发病率高于女性。国内以特区牧民的感染率最高,多发生于春未夏初或夏秋之间。2014年7月30日~8月6日,经过对该屯115人进行主动监测,共发现布病患者30例。 1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情况 1.1自然情况弓棚镇十二号村九组位于榆树市西北约30公里,现有住户83户、310人。屯中养羊五户、现有存栏62只羊。村民以耕地为主,主要种植作物为玉米,大豆,村民多数居住砖瓦结构房屋,村屯卫生条件一般,村民饮用水为自家小口井水。 1.2首发病例首发病例高永林,男、46岁、农民,发病时间为2014年4月中旬,临床症状有发热、流汗、腰痛、膝关节疼痛,病例诊断日期2014年7月15日,诊断单位为朝阳区疾控中心。 1.3疫情处理经过 1.3.1加大主动检测力度,扩大检测范围。 1.3.1.1截止2014年8月9日,榆树市疾控中心共检测血样141人,阳性30人。阳性率21.3%。疾控中心根据每次血清学检测结果,不断扩大检测范围,具体如下。 2014年7月30日,高永林等5名村民来疾控中心主动检测,血清学检测5人,阳性5人; 2014年7月31日,市疾控中心业务人员到十二号村开展人群布病血清学检测,被检测人员为村屯养殖户家庭的成年人,血清学检查57人,阳性17人;

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表(20200628205210)

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表 1、一般情况: 1.1姓名:____________ 年龄:________ 性别:_________ 职业:___________ 1.2 家庭住址及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住址及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就诊经过 2、临床症状 2.1神志清 楚: (1 ) 是(2 ) 否 2.2发热:(1)有(2 ) 无 2.3皮肤粘膜: (1 )出疹(2)黄染(3)结痂 (4)出血 (5 ) 完好 2.4淋巴结: 2.5呼吸系统症状: 2.5.1 咳嗽:(1)有______________ (2)无 2.5.2 咳痰:(1)有______________ (2)无 2.5.3咯血:(1)有(2)无 2.5.4 流涕:(1)有 _____________ (2)无 2.5.5呼吸困难:(1)不能平卧(2)需要呼吸机(3)正常2.6消化系统症状:2.6.1腹痛:(1)有(2)无 2.6.1.1腹痛部位:____________ 2.6.1.2排便能缓解:(1)是(2)否 2.6.2腹泻:(1)是(2)否 2.6.2.1 大便性状:1)稀水样便(2)脓血样便(3)粘液便(4)成形便 2.6.2.2 一天大便次数:___________ 2.6.3呕吐:(1)有(2)无

2.631 呕吐内容物:____________________ 2.632呕吐方式:(1)喷射状(2)其他 2.6.4腹痛、腹泻、呕吐三者先后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泌尿系统症状: 2.7.1肉眼血尿:(1)有(2)无 2.7.2少尿或无尿:(1)有(2)无 2.7.3肾区疼痛:(1)有(2)无 2.7.4全身浮肿:(1)有(2)无 2.8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2.8.1头痛:(1)有(2)无 2.8.2 体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临床医生诊断: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检测: 3.1血常规:红细胞_____ ,白细胞 _____ ,中性粒______ ,淋巴______ ; 血小板__________ 3.2尿常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血生化:肝功__________________ ;肾功___________________ 3.4 X线检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血清学检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流行病学调查: 4.1发病前一周的外出史:(1)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4.2平时的作息安排(如上班一下班一回家一看电视一睡觉):________________ 4.2发病前一周参加过任何集体性活动(1)有_______________ (2)无 4.3饮用水水源:(1)自来水(2)井水(3)江、河水(4)山泉水(5)其它 4.3.1你认为最近水源的水质有没有发生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近半个月来家中有否发生新事物?包括动物群间的异常? (1)有(2)无 4.5计划免疫史:(1)有(2)无 4.5.1今年接种过何种疫苗: __________________ 4.6近期家庭菜谱的改变情况(是否有购买时兴菜):(1)有___________ (2)无 5、小结: 5.1患者目前是否出于隔离状态:(1)是(2)否 5.2处于何种隔离:(1)居家隔离(2)住院隔离(3)强制隔离 5.3开始隔离的时间:

定点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方案.

定点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方案 一、基本信息调查 国家动物疫情测报站和边境动物疫情监测站要按照本方案要求,做好所在县畜牧业生产、动物免疫、屠宰加工和畜禽价格(反应动物流通情况)调查工作,并结合当地重大动物疫病监测数据,分析当地疫情发展趋势。 各国家动物疫情测报站和边境动物疫情监测站应当定期向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和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报送以下流行病学调查信息。 (一)4月30日前,报送2010年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信息(报表格式见附表7); (二)6月30日前,报送2010年畜牧业生产和屠宰加工信息(报表格式见附表8); (三)每月月底前,报送上月21日至本月20日畜禽价格信息(报表格式见附表9); (四)12月15日前,提交2011年年度工作报告。 二、省级定点流行病学调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当地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实际,制定辖区内定点流行病学调查方案,建立健全定点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机制。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分病种设立流行病学调查点,定期开展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等主要禽病,口蹄疫、猪瘟、猪蓝耳病等主要家畜疫病,动物布病、结核病等主要人兽共患病定点调查,并结合本省畜牧业生产、动物免疫、屠宰加工和畜禽流通情况,分析辖区内疫情发展趋势,并于12月20日前向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提交年度工作报告。 三、国家定点流行病学调查 (一)禽流感和新城疫定点调查 1.目的。了解禽群禽流感和新城疫的感染情况、免疫情况和病原变异情况,分析流行趋势。 2.范围。在吉林、山东、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江苏、贵州、宁夏、广东、海南、重庆等省份,开展定点流行病学调查。 3.方式。①病原学调查:每省随机选择10个市场,每个市场采集30只禽咽肛拭子样品(尽可能分布于5个以上摊位),第2、3、4季度各实施一次,每次每省水禽样品不少于100份。②血清

布病调查报告

布病调查报告 篇一:布病调查报告布病个案表 XX县城关镇1例布病调查报告 20XX年1月25日,通过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XX县城关乡2村在20XX年1月25日17时报告1例布鲁氏菌病,属散发疫情,我中心发现后,由传染病防治科科长、地病科科长、及传染病防治科业务人员进入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传染源搜索、采样检测、密切接触者搜索、污染物消毒处置、宣传教育消毒技术指导等工作。现将疫情调查处置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城关镇是XX县少数民族回族居民聚集居住区域,由于该地区回民居多,多以屠宰和羊肉加工为主,造成了此次布病的发病可能因素。二、县布病发病情况 20XX年1月1日至1月25日我县共发生布病1例。 三、流行病学分析 1、地区分布:县城关镇8村。 2、时间分布:病例发病时间是20XX年1月17日,诊断日期为20XX 年1月25日。 3、人群分布:45岁男性。 ()调查情况病人李赵,男性,42岁,1月17日出现不明原因发热经、

多汗口服退烧药物治疗无效,后又到县中心医院进行就诊,医生建议到上级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2月25日患者在郑州大学一附院被确诊为布病。经调查该患者为屠宰羊为职业的回民,且屠宰羊的地方和居住同在一个院子。与羊有密切接触史。 实验室检查:患者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通过实验室确诊阳性。四、传染源及传染因素调查:该村共有12000余人,其中养羊户8户,屠宰羊户有80户。经调查发病患者为屠宰户,与羊有密切接触史。对患者家属和密切接触者进行随访调查未发现类似情况。我们 同时又到患者就诊过的县中心医院进行主动搜索未发现类似病例。据调查得知可能的传染源为有病的羊皮和病羊;传播途径大多数为直接传染;传播因子为有病的羊皮、病羊的流产物、病羊血液、被尿和粪便污染的圈舍、土壤及水等。 五、疫区处理:根据《疫源地终末消毒随时消毒方法技术规范》,我中心专业消毒人员对病人家地面、墙壁、门窗、室内空气、餐具饮具、病畜圈舍、人用井水等存在隐患的场所均进行了消毒处理,并指导患者家属对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进行消毒处理,并建立病人随访跟踪档案等进行规范管理。 加强预防宣传:要求城关镇二村防疫医生对全村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认识,增强养殖户和屠宰户的自我保护意识。 六、存在问题: 养殖户对该病认识程度严重不足:多数养殖户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对布病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导致布病的发生和传播。

流行病学基本概念及调查研究方法

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及研究方法 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王蓓 第一部分流行病学基本概念 一、流行病学的定义及其诠释 流行病学就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 研究对象:人群 研究内容:疾病、伤害、健康 研究任务及工作深度:揭示现象、找出原因、提供措施 研究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 二、流行病学研究的特征 1、群体特征; 2、以分布为起点的特征; 3、对比的特征; 4、概率统计的特征; 5、社会医学的特征; 6、预防为主的特征 三、常用疾病频率测量指标 1、发病指标:发病率、罹患率、续发率 2、死亡指标:死亡率、病死率、生存率 3、疾病负担指标:患病率、感染率、潜在减寿年数、伤残调整寿命年 四、疾病流行强度术语 1、散发; 2、爆发; 3、流行与大流行 五、流行病学中联系强度的概念及意义 1、相对危险度(RR值); 2、归因危险度(AR); 3、人群归因危险度(PAR); 4、比值比(OR值); 5、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 6、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 7、标准化死亡比(SMR) 第二部分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一、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特点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就是一种独特的宏观方法,就是揉与了社会学与统计学的一种医学调查分析方法。它以医学知识为依据,利用观察与询问等手段来调查人群的疾病与健康状况,做出频率及分布的归纳、综合与分析,对结果给以恰当的解释,最后得出结论。就是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特点表现为:(1)从人群的各种分布现象入手,将分布作为研究一切健康问题的起点;(2)具有相当的社会学调查与分析的成分;(3)贯穿着卫生统计学的思路、观点与手段(包括大数量的观点、概率的观点、对比分析、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判断);(4)依靠严密的逻辑思维、医学生物学上的合理性与统计学上的可能解释性对流行病学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分类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类型见表1与表2。表1中就是按设计类型划分的、常用的各种流行病学方法,它们就是流行病学方法的主要部分与核心。表2就是按实际工作性质与任务划分流行病学方法的类别,并非方法学的分类,只就是表明在实际工作中的几种调研任务,这样划分便于了解与认识流行病学方法的全貌。这两方面的调研方法之间有密切联系与相互交织之处。例如,一次质量好的爆发调查中除横断面研究外,往往还可包含小规模的病例对照研究等。 表1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按设计类型分类) (4)探索性病例对照研究 (5)验证性病例对照研究 分析性研究(6)同时性队列研究 历史性队列研究 实验性研究(8)干预实验 理论性研究(9)流行病学模型研究表2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按工作性质分类) 病例(病家)调查 传染病 爆发调查 非传染病 现况调查 专题流行病学调查 动态观察 三、常用传统研究方法的特征与应用 (一)描述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就是利用已有的资料或特殊调查的资料,包括实验室检查结果,按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及不同人群特征分组,把疾病或健康状态或暴露因素的分布情况以及发生、发展的规律真实地定量地展现出来。 描述性研究具有以下特点:(1)描述性研究收集的往往就是比较原始的或比较初级的资料,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分析后所得出的结论往往只能提供病因线索与可贵的研究方向;(2)描述性研究往往不需要设立对照组,仅对人群疾病或健康状态进行客观的反映,一般不涉及暴露

布鲁氏菌病突发疫情应急处理预案

布鲁氏菌病突发疫情应急处理预案(试行)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我省从1981年起全面开展了人间布病防治工作,1995年全省达到布病控制区标准。由于近年来北方布病疫情大幅回升,我省引进牧区牛羊等动物,使人畜间布病疫情有所抬头,有逐年增高趋势,并出现人间局部爆发疫情。为有效控制布病流行,加强对布病突发疫情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1、总则 1.1目的 确保一旦发生布病突发疫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控制和扑灭疫情。 1.2工作原则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职责明确,规范有序。 1.3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处理原则(GB15988-1995)》编制。 1.4适用范围 适用于浙江省布病突发疫情的应急处理工作。 2 布病突发疫情的判定标准与分级 2.1 人间布病突发疫情判定标准 2.1.1近3年有人间布病病例发生的县、区,1个月内同一牲畜饲养场、牧场或交易场、屠宰场等发现10例及以上布病病例,或发现1例及以上布病死亡病例。 2.1.2近3年无人间布病病例发生的县、区,1个月内同一牲畜饲养场、牧场或交易场、屠宰场等发现5例及以上布病病例。 2.2.疫情分级 根据人间布病疫情流行范围、趋势和和病例人数,分级实施紧急控制措施。 2.2.1 Ⅳ级疫情 在一个县(市、区)范围内出现人间布病突发疫情。 2.2.2. Ⅲ级疫情 本省范围内在2个及以上毗邻的县(市、区)出现人间布病突发疫情,且有蔓延趋势。

2.2. 3.Ⅱ级疫情 本省范围内2个及以上毗邻市出现3起人间布病突发疫情,疫情波及2个以上县(市、区),且有扩大蔓延趋势。 2.2.4.Ⅰ级疫情 在2个及以上相邻省份的毗邻地区出现5起人间布病突发疫情,疫情波及本省2个及以上的市(地),且有大范围蔓延趋势。 3.疫情的应急响应 3.1突发疫情报告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布病突发疫情时,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接到报告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2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及市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市卫生行政部门接报告后,在2小时内向省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2小时内通报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省布病防治中心,并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向卫生部报告。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瞒报、漏报、缓报。 3.2突发疫情分级响应程序 Ⅰ级:由卫生部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分析论证,提出启动布病应急处理预案的建议,报国务院批准后实施。 Ⅱ级:省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分析论证,提出启动应急处理预案的建议,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Ⅲ级:市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分析论证,提出启动应急处理预案的建议,并报市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向省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Ⅳ级: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分析论证,提出启动应急处理预案的建议,并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向市级和省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3.3应急组织 布病突发疫情发生后,根据分级响应程序,在当地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成立由各相关部门组成的布病突发疫情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布病突发疫情应急处理工作的组织管理、指挥和协调;卫生行政部门成立突发疫情应急处理技术指导小组,负责制定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救治、疫情控制和调查评估等相关工作。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目的和步骤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目的和步骤 最近一段时期,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手足口病在各个地区频繁发生,甲型流感再度肆虐多个国家,对人民的生命和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如何有效应对各种传染病暴发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已成为当今政府关注的重大问题。在应对挑战的实践中,以强调现场工作能力,尤其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人员应对突发卫生事件反应能力的现场流行病学显得尤其重要。现场调查的目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是主要针对疾病(多见为传染病)的暴发或流行等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展开的调查。现场流行调查的根本目的是及时控制疫情蔓延,确定病因(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高危人群以及危险因素)以便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控制疫情发展。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 启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前提条件是获得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的来源包括各种类型的公共卫生监测系统、政府有关部门(如民政、公安、教育等部门)、企事业单位、公民和媒体。接获这些信息以后,有关人员应将信息进行初步分析,经过初步确认后,应与信息来源地联系,进一步核实情况,同时及时报告有关领导。在得到有关部门的授权或者事发相关部门的邀请后,应立即前往现场开展调查。现场的调查包括组织准备、核实诊断、确定暴发或流行的存在、建立病例定义、核实病例并计算病例数、描述性分析(三间分布)、建立假设并验证假设、采取控制措施、完善现场调查和书面报告十个步骤。 一、组织准备 组成现场调查组进行现场调查,调查组应明确调查目的和具体调查任务,现场调查组应由相应的专业人员组成,一般应包括流行病学、实验室和临床医学等专业人员,必要时还应增加其它卫生专业和管理人员,现场调查组应有负责人,组织协调整个调查组在现场的调查工作,调查组成员应明确各自的职责。 现场调查组在奔赴现场前应准备必需的资料和物品,一般可以包括:相关调查表(有时需要在现场根据初步调查结果现场设计调查表用于调查)和调查器材、现场预防控制器材、采样设备和相应的采样试剂、现场联系资料(联系人及联系电话)电脑、照相机和个人防护用品等,适合的交通工具对于现场调查也必不可少。 二、核实诊断 核实诊断的目的在于排除医务人员的误诊和实验室检验的差错。 核实诊断可以通过检查病例,查阅病史以及核实实验室检验结果进行。核实诊断应包括 相应信息的收集,尤其是疾病的特征,从而为明确流行自然史提供线索。 首先,收集病人的基本情况,如年龄、性别、地址、职业以及发病日期,对流行做出简 单描述。其次,收集病人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资料。在调查时,如果疾病是经水或食物传播的,则要询问接触的频率、时间及性质,如果是自然史未知的或不能做出适当的定义,则应询问有关疾病传播以及危险因子等问题。最后,根据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与流行病学资料相互结合进行综合分析作出判断。 三、确定暴发或流行的存在 一个较为敏感的疾病监测系统是发现暴发或流行的前提条件。当报告的病例数量与疾病 监测系统资料相比较后,比较容易观察到实际病例数量是否超过既往的正常水平,现时应分析引起报告数量增多的可能原因:如报告制度是否改变、监测系统是否调整、诊断方法是否改变。对接诊病例的临床医生进行访谈调查是非常必要的。在调查中不仅应询问诊断结果,更应询问病例的症状和体征,这能为获得疾病发生的线索,确定流行的存在提供有力的证据。 四、建立病例定义 现场调查中的病例定义应包括四项因素:即患者的的时间、地点、人间分布特征以及临床表现或实验室信息。

布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空白)[1]

布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国标码口口口口口口病例编码口口口口地区(市)县(区)乡(农场、镇、街道) 1.基本情况 1.1患者姓名 1.2性别(1)男(2)女口1.3年龄(岁)口口1.4 民族 1.5职业(1)农民(2)民工(3)牧民(4)渔民(5)学生(6)医务人员(7)散居儿童(8)干部职员(9)家务及待业(10)畜产品收购屠宰(11)皮毛加工销售(12)乳肉加工销售 (13)兽医 (14)其他 (15)不详 口口. 1.6发病地址县(市、区)(乡)村(街道)号 1.7发病日期年月日 1.8住院日期年月日 1.9报告日期年月日 1.10所住医院名称 2.临床表现 2.1症状体征 2.1.1发热(1)有(2)无口2.1.2发热持续(天) 2.1.3体温最高℃ 2.1.4多汗(1)有(2)无口2.1.5肌肉、关节酸痛(1)有(2)无口

2.1.6乏力(1)有(2)无口 2.1.7肝胂大(1)有(2)无口2.1.8脾肿大(1)有(2)无口2.1.9淋巴结肿大(1)有(2)无口2.1.1口睾丸肿大(1)有(2)无口2.2实验室检查 2.2.1玻片凝集反应(1) - (2)+口2.2.2虎红平板凝集反应(1) - (2)+口2.2.3皮肤过敏试验(1)有(2)无口 2.2.4病原分离(1)从病人血液中(2)从病人骨髓中(3)其他体液中(4)从病人排泄物中(5)无口 2.2.5 SAT滴度为1:100(++)(1)有(2)无口2.2.6 补体结合试验1:100(++)(1)有(2)无口2.2.7 Combs试验滴度为1:400(+ +)(1)有(2)无口2.3临床诊断 2.4治疗 2.4.1抗生素治疗(1)有(2)无口2.4.2抗原治疗法(1)有(2)无口2.4.3水解素治疗法(1)有(2)无口2.4.4溶菌素治疗法(1)有(2)无口 2.5转归(1)痊愈(2)好转(3)末愈(4)死亡(年月日死于)口 3.流行病调查 3.1与动物接触史

传染病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1 / 5 传染病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1、现场工作准备 (1)人员准备:中心根据事件性质,安排相关专业人员参加现场处置工作组,确定工作组负责人,明确成员职责和分工。(2)技术准备:现场工作组根据已经掌握的线索,开展文献检索或处置技术复习,咨询有关专家意见,以及与相关实验室联系现场采样和检测准备事宜。 (3)物资准备:现场工作组领取应急箱、消杀药品和器械,现场警示标识等,清理准备个人防护用品、样本和标本采集、运输设备和工具、现场快速检测设备和试剂、预防药物或疫苗、消杀器械、痕迹记录器材(照相机、录音笔、摄像机)、调查表、参考资料(专业、法律)、宣传资料、通信设备、电脑、现场联系资料(联系人及联系电话)等。 (4)后勤保障:安排车辆、交通、食宿等。 (5)其他事项:现场工作组与事件发生地取得联系,预约预备会,交流情况、共商现场工作方案和实施计划。 (6)响应时限:派出现场工作组的指令下达后,工作组应在1小时内准备完毕,从中心出发赶赴事件发生所在地。 2、现场工作实施 (1)核实疫情或事件:现场工作组一旦到达现场,应立即与当地有关部门一起核实疫情或事件,召开有关会议,了解情况,交

流意见,安排布置有关工作。 主要内容:①听取汇报:了解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以及最新情况;了解当地过去有无类似事件发生;发病地区人群近期与事件相关的生产、生活、娱乐等相关活动情况;共同暴露或接触人群;已采取的措施及效果;周边地区或单位有无类似病例发生。②核实疫情或事件:与参与诊诒的临床医生进行访谈,查阅病历记录,核实化验结果,收集临床相关资料;访视部分病例,必要 2 / 5 时亲自对现症病例进行体格检查和采样检测。根据病例的临床 表现和体征、实验室结果,结合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对疫情或事件性质做出初步判断。 (2)确定现场工作计划:商讨现场工作思路,商议初步的预防 控制措施实施计划,根据对已有资料的分析和已采取的措施效果,形成初步的预防控制方案,列出现场必须完成的工作项目,确定联络人和现场工作例会制度,商议落实实施计划。 (3)设计调查表:根据事件性质,采用现有调查表,并根据现 场具体情况进行补充或重新拟订。在病原或流行因素还未明确的情况下,调查表内容应尽可能全面和详尽。 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内容: ①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15岁以下要填家长姓名)、职业、住址、工作单位(学生填学校名称和班级)、联系方式等; ②临床相关信息:发病日期、就诊日期、临床症状、体征、就诊

流行病学调查方案.docx

附件 1 埃博拉出血热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为掌握埃博拉出血热病例的发病情况、暴露史、接触史等流行病学相关信息,做好密切接触者的排查,防范埃博拉出血热的蔓延和传播,特制订本方案。 一、调查目的 (一)发现病例的感染来源和暴露史; (二)发现病例发生的潜在危险因素; (三)确定病例的密切接触者。 二、调查对象 (一)留观病例 (二)疑似病例 (三)确诊病例 三、调查内容 埃博拉出血热流行病学调查按照附件《埃博拉出血热病例个案调查表》开展,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发病与就诊情况、临床表现、流行病学接触史、实验室检查、诊断与转归等。 (一)诊疗情况:通过查阅病历,询问病例、知情人和接诊医生等,获得病例的完整发病就诊经过。医疗机构负责收集病例的临床相 关信息。 (二)流行病学史:对病例发病前21天内的暴露情况开展调查,

主要调查其发病前接触类似病例、可疑动物和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等的相关情况。要对与病例在症状期时接触的人员进行排查,确定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相关管理工作按照《埃博 拉出血热病例密切接触者判定与管理方案》和《口岸埃博拉出血热疑 似病例转运及其密切接触者判定与管理方案》开展。 四、组织与实施 埃博拉出血热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由病例所在的辖区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 调查单位应迅速成立现场调查组,根据制定的调查计划,明确调查目的、调查组人员组成,确定成员的任务及职责。调查期间,调查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做好个人防护。 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疫情调查的组织及领导。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县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指令后 , 尽快开展流行病学调 查工作,并将调查结果及时向同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市级及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可根据需要为疫情发生地的流行 病学调查工作提供指导和支持。 五、信息的上报与分析 (一)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完成初步调查后,要及时做好资料的保管和存档工作,并及时将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调查报告等资料逐级上报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二)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加强病例分析总结,为埃博拉出

传染病爆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对爆发所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叫爆发流行病学调查。爆发是指一个局部地区,集体单位中,在短时间内突然有许多同类病人的事件。因为爆发的病例发生集中,一般有共同的传染源或共同的传播途径。对爆发调查重要的是有时间的概念,要抓住在同一潜伏期内同时出现大量基本相同症状、体征的病人这个重要特征。 一、意义和任务: 1、意义: (1)从方法学来讲爆发流行病学调查是研究流行过程常用的基本方法之一;(2)此法可迅速消灭爆发疫区(消灭疫源地) (3)爆发,单个疫源地调查,成为地区流行病学分析的基础为研究流行过程提供了基础资料。 2、任务: (1)接到报告后迅速起赴现场,对爆发的全面情况进行调查,指出初步假设,采取可行措施。 (2)据初步假设进一步调查,查明具体,因素条件,得出初步结论,检验初步假设是否正确。 (3)据调查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观察爆发发展情况,进一步验证结论是否正确。 (4)总结经验教训,防止类似事件发生。 二、步骤、内容、方法 到达现场后,要初步了解情况,然后马上进行调查。 (一)核实诊断:(临床、实验、流行病学)同一次爆发的病例,临床表现大同小异,所以可根据部分病人的主要临床表现(症状、体征)实验室结果,迅速地做出正确综合诊断。 可用实验室的方法确诊一部分病人,其他人可用临床诊断的方法;特别要注意该病表现出来流行病学特点,要根据流行病学推断临床症状。 夏季某地发生一批有脑炎症状的病人;临床诊断: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例集中在一个地区发生。但流行病学特点,乙脑曾高度散发;这一点不符和乙脑的流行病学特点,而类似于钩端螺旋体病。后经实验室证实为钩端螺旋体病。 (二)证实爆发: 一种病原体是否发生爆发,要根据爆发的定义来判断。 确定爆发存在:确认爆发是否存在,根据爆发定义来判断。 在普查中了解:1、姓名、性别、年龄、职业、 2、发病时期; 、主要临床表现,与诊断有关的实验室结果,预防接种3 4、居住、饮食、生活用水及其生活习惯、劳动力、社交活动; 5、暴露于可疑的传染源和传播因素的情况 6、接触者。 (三)、发现全部病人: 在一个集体内,凡发生病人的地方都要普查;在农村根据了解病人的分布范围,进行普查;在城市根据病人分布的情况来确定普查的范围。 (四)、收集有关资料:() 1、现实情况: 爆发发生的日期:

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附件1 埃博拉出血热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为掌握埃博拉出血热病例的发病情况、暴露史、接触史等流行病学相关信息,做好密切接触者的排查,防范埃博拉出血热的蔓延和传播,特制订本方案。 一、调查目的 (一)发现病例的感染来源和暴露史; (二)发现病例发生的潜在危险因素; (三)确定病例的密切接触者。 二、调查对象 (一)留观病例 (二)疑似病例 (三)确诊病例 三、调查内容 埃博拉出血热流行病学调查按照附件《埃博拉出血热病例个案调查表》开展,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发病与就诊情况、临床表现、流行病学接触史、实验室检查、诊断与转归等。 (一)诊疗情况:通过查阅病历,询问病例、知情人和接诊医生等,获得病例的完整发病就诊经过。医疗机构负责收集病例的临床相关信息。

(二)流行病学史:对病例发病前21天内的暴露情况开展调查,主要调查其发病前接触类似病例、可疑动物和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等的相关情况。要对与病例在症状期时接触的人员进行排查,确定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相关管理工作按照《埃博拉出血热病例密切接触者判定与管理方案》和《口岸埃博拉出血热疑似病例转运及其密切接触者判定与管理方案》开展。 四、组织与实施 埃博拉出血热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由病例所在的辖区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 调查单位应迅速成立现场调查组,根据制定的调查计划,明确调查目的、调查组人员组成,确定成员的任务及职责。调查期间,调查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做好个人防护。 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疫情调查的组织及领导。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县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指令后, 尽快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并将调查结果及时向同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市级及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可根据需要为疫情发生地的流行 病学调查工作提供指导和支持。 五、信息的上报与分析 (一)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完成初步调查后,要及时做好资料的保管和存档工作,并及时将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调查报告等资料逐级上报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传染病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传染病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1、现场工作准备 (1)人员准备:中心根据事件性质,安排相关专业人员参加现场处置工作组,确定工作组负责人,明确成员职责和分工。 (2)技术准备:现场工作组根据已经掌握的线索,开展文献检索或处置技术复习,咨询有关专家意见,以及与相关实验室联系现场采样和检测准备事宜。 (3)物资准备:现场工作组领取应急箱、消杀药品和器械,现场警示标识等,清理准备个人防护用品、样本和标本采集、运输设备和工具、现场快速检测设备和试剂、预防药物或疫苗、消杀器械、痕迹记录器材(照相机、录音笔、摄像机)、调查表、参考资料(专业、法律)、宣传资料、通信设备、电脑、现场联系资料(联系人及联系电话)等。 (4)后勤保障:安排车辆、交通、食宿等。 (5)其他事项:现场工作组与事件发生地取得联系,预约预备会,交流情况、共商现场工作方案和实施计划。 (6)响应时限:派出现场工作组的指令下达后,工作组应在1小时内准备完毕,从中心出发赶赴事件发生所在地。 2、现场工作实施 (1)核实疫情或事件:现场工作组一旦到达现场,应立即与当地有关部门一起核实疫情或事件,召开有关会议,了解情况,交流意见,安排布置有关工作。 主要内容:①听取汇报:了解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以及最新情况;了解当地过去有无类似事件发生;发病地区人群近期与事件相关的生产、生活、娱乐等相关活动情况;共同暴露或接触人群;已采取的措施及效果;周边地区或单位有无类似病例发生。②核实疫情或事件:与参与诊诒的临床医生进行访谈,查阅病历记录,核实化验结果,收集临床相关资料;访视部分病例,必要时亲自对现症病例进行体格检查和采样检测。根据病例的临床表现和体征、实验室结果,结合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对疫情或事件性质做出初步判断。 (2)确定现场工作计划:商讨现场工作思路,商议初步的预防控制措施实施计划,根据对已有资料的分析和已采取的措施效果,形成初步的预防控制方案,列出现场必须完成的工作项目,确定联络人和现场工作例会制度,商议落实实施计划。 (3)设计调查表:根据事件性质,采用现有调查表,并根据现场具体情况进行补充或重新拟订。在病原或流行因素还未明确的情况下,调查表内容应尽可能全面和详尽。 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内容: ①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15岁以下要填家长姓名)、职业、住址、工作单位(学生填学校名称和班级)、联系方式等; ②临床相关信息:发病日期、就诊日期、临床症状、体征、就诊和治疗经过、临床检查和化验结果等,以及病情的进展或转归; ③流行病学信息:患者感染、暴露来源及途径等; ④实验室资料:采样、检测情况及结果。 (4)确定病例定义,搜索病例:在初步调查的基础上建立病例定义,定义应包括时间、地点、人群范围界限,以及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等基本内容。病例定义分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在现场调查早期或搜索病例阶段,使用敏感性高的病例定义(也就是“较为宽松”病例定义),以便发现更多可能的病例及线索;如进行病因研究则使用特异性高的病例定义。按照确定的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列出病例信息清单(或一览表),并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 除在事件发生地通过医院、社区调查、接触者追踪进行病例搜索处,还需了解周边地区或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