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教案教学设计第五单元第9课《家》祖孙之间

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教案教学设计第五单元第9课《家》祖孙之间
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教案教学设计第五单元第9课《家》祖孙之间

第9课《家》——祖孙之间

(对应学生用书P45)

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

1.假寐.(m èi) 2.凛.然(l ǐn) 3.颔.

下(h àn) 4.檀.香山(t án) 5.窘.住(ji ǒng) 6.瞥.

见(pi ē) (二)多音字

1.佣

????? 女佣.y ōng 佣.金y òng 2.遗????? 遗.老y í遗.之千金w èi

3.露????? 露.水l ù露.丑l òu 4.藏????? 收藏.c áng 宝藏.z àng

5.悄????? 静悄.悄qi āo 悄.然qi ǎo 6.颤?????

颤.巍巍ch àn 颤.栗zh àn 二、写准字形 1.

????? b ào 爆破b ào 暴动

2.????? hu āng 荒唐惊hu āng 慌

3.

????? 干z ào 燥

烦z ào 躁

4.????? 严l ì厉鼓l ì励

5.????? 迟y í疑

n íng 凝结

6.????? bi àn 辨析bi àn 辩论

7.????? chu í捶背tu ò唾沫

三、用对词语

2.偶尔偶然

四、积累成语

1.道貌俨然:道貌,正经、严肃的外貌;俨然,高傲、严肃的样子。形容神态庄重,外貌严肃正经。

2.大吹大擂:比喻大肆宣扬。

3.并存不悖:形容同时进行,互不抵触。

4.哑然失笑: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哑然,形容笑声。

(对应学生用书P46)

中国现代文坛巨匠——巴金

简介: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为巴

金。生于四川成都,5岁进私塾,16岁进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后来离开四川赴上海,1927年至1928年赴法国留学,1928年年底回到上海后,从事文学创作。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2005年10月17日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

作品:小说有《灭亡》、“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散文集有《随想录》(包括《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其中《家》是其代表作。

评价:现代文学家、翻译家、出版家,“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中国现代文坛的巨匠。

青年一代的觉醒与叛逆

“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风起云涌、激烈动荡的历史转折时期。巴金创作《家》的特定历史时空就是“青年一代在五四新思潮影响下的觉醒”。巴金使用讲故事的方式,成功地表达了他“不仅展现了封建家庭内部的罪恶、腐败、倾轧和迫害,还着力表现了青年一代在五四新思潮影响下的觉醒和对封建势力的不妥协斗争,满怀激情地歌颂了他们叛逆封建家庭、封建制度的革命行动”的想法。

课文通过整整两代人的思想与观念的巨大分歧,即祖孙之间的冲突,反映了社会上新旧两种力量的激烈冲突,唤醒了人们要有“人”的意识,要有平等、自由、博爱的精神,告诉青年要意识到自己的使命,并决心承担起历史的责任。

赏情节

[明确] 神情与心理:惶恐——不敢——非常不安——静静地立——感觉拘束——不了解——解不透——奇怪——红着脸——迟疑——坚定的眼光——很

不舒服——抖动着身子——想表示反抗。

赏人物

2.文章开始对高老太爷的肖像刻画,说明了什么?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 显示了他衰颓、行将就木的迹象。他是封建势力的代表。

3.你认为觉慧这一形象是否具有象征意义?

[明确] 有。觉慧代表着或象征着一种生气勃勃的青春力量,一种反对封建的叛逆力量。觉慧在学校里参加了反对军阀的学潮,和同学一起办反封建的刊物,并离家出走到社会上去,成为封建家庭的叛逆者。

4.文中写陈姨太,对塑造高老太爷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明确] 《家》中的陈姨太也是受害者,也是一个受尽摧残和凌辱的女人。文中的陈姨太是高老太爷生活腐化、道貌岸然的有力体现。

赏语言

5.作者主要运用哪些描写方法来表现高老太爷?试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明确]

赏技巧

6.试从不同侧面分析本课的写作技巧。

[明确]

(1)典型恰当的外貌描写

选文主要写了祖孙之间的冲突,其中对祖父高老太爷的刻画可谓淋漓尽致,肖像描写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文中细致的外貌描写,显示出高老太爷衰颓、行将就木的特点。

(2)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

选文主要通过觉慧的心理活动,描写出祖孙之间那种微妙的既充满对立又充满关爱的亲情关系,显示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3)丰满鲜明的人物性格

文中觉新的善良仁爱、忍辱负重、怯懦自私交织在一起,成为当时知识分子心态的概括,使人物形象免于脸谱化和概念化。

见解而造成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的差异。高老太爷和觉慧之间的冲突,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看作一种代沟。

你认为产生代沟的主要责任在哪一方?如何最大限度地填充代沟?

观点一:代沟的主要责任在子女。

代沟通常产生于青春期。环境的影响使当代青少年很少站在别人的立场考虑问题,认为父母思想陈旧,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子女从小不为生计担忧,很少体味人间疾苦,时间长了导致自我中心倾向。而父母一直含辛茹苦、受苦受累却又不被子女所理解。这种痛苦的心情,又有谁能体会?我们常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子女长期处于父母的教育下,很容易产生抵触情绪,代沟也因此形成。

观点二:代沟的主要责任在于父母。

就代沟的产生而言,本身就是由于不平等、不理解和不尊重,尽管君为臣纲、父为子纲的旧观念早被人否定,但它在那些为人父母的心中仍然根深蒂固。

父母不分青红皂白的训斥,不重实质的教导,才使两代人的心灵逐渐有了距离,爱逐渐有了距离。这就是代沟。再说,父母与孩子相比,思维能力比较强,知识面比较宽,应该比孩子更具有包容能力,他们应该对代沟负主要责任。

(对应学生用书P47)

1.巴金谈《家》

《家》以辛亥革命前后的四川成都为背景,取材于感受至深的老家生活经历,描写了一个正在崩溃的封建大家庭的悲欢离合。《家》通过对美丽生命被封建制度摧残的艺术再现,控诉了封建社会制度的黑暗、腐朽和罪恶,同时展现了青年一代的觉醒与反抗,寄托了对未来新生活的期望。《家》叙写了大家族三代中的四类人物:第一类是封建制度的维护者,老一代如高老太爷;第二类是封建大家

封建制度的反抗者,如觉慧、觉民;第四类则是封建制度的受害者,如梅、瑞珏(jué)和鸣凤等。

我写《家》的时候,我仿佛在跟一些人一同受苦,一同在魔爪下面挣扎。我陪着那些可爱的年轻生命欢笑,也陪着他们哀哭。我一个字一个字地写下去,我好像在挖开我的记忆的坟墓,我又看见了过去使我的心灵激动的一切。在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我就常常被逼着目睹一些可爱的年轻生命横遭摧残,以至于得到悲惨的结局。那个时候我的心由于爱怜而痛苦,但同时它又充满诅咒。我有过觉慧在他的死去的表姊(梅)的灵前所起的那种感情,我甚至说过觉慧在他哥哥面前所说的话:“让他们来做一次牺牲品吧。”一直到我在1931年年底写完了《家》,我对于不合理的封建大家庭制度的愤恨才有机会倾吐出来。所以我在1937年写的一篇“代序”中大胆地说:“我来向这个垂死的制度叫出我的

I'accuse(我控诉)。”我还说,封建大家庭制度必然崩溃的这个信念鼓舞我写这部封建大家庭的历史,写这一个正在崩溃中的地主阶级的封建大家庭的悲欢离合的故事。我把这个故事叫做“激流三部曲”,《家》之后还有两个续篇:《春》和《秋》。

(选自《和读者谈谈〈家〉》,《巴金研究资料》上卷,海峡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

2.学者谈《家》

(1)汪太伟(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巴金的《家》从“家”这一独特视角出发,热切关注封建专制和礼教制度下青年男女的命运,并把奋斗性的人格理念同青年的人格建构结合起来进行探索和思考,表达了积极的反封建主义立场和深切的人道主义关怀,具有鲜明的现代性意义和当代启示作用。

(2)黄小珍(福建师范大学教授)

巴金在其创作中塑造了大量的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其中最具有文化意味的当属封建家庭中的长幼子形象,这两个人物形象寄托了作者思想中对传统文化无

(3)郭广兰(临沂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

觉新矛盾复杂的性格是受了封建思想的桎梏和“五四运动”的影响,所以才造成了他诚实、善良、懦弱、驯顺、屈从、忍受、反抗等的性格混合体。

(4)曹书文(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副院长、硕士生导师、校级重点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带头人)

觉慧的性格并非清一色的单纯,而是复杂的多元组合,觉慧性格的复杂内蕴的形成,既是特定时代、社会、家庭所致,又是个人的历史选择。《论觉新、觉慧性格与思想上的“血缘”关系》发现觉新、觉慧既具有各自不同的独特个性,同时又存在着性格与思想上某些相似之处,他们性格、思想上的异同不仅体现了人类天性中的二元对立的倾向,而且还表现出其内在的精神联系。

(5)张慧敏(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觉慧形象有巴金青少年时期的影子,但又是广阔社会生活的概括。通过对觉慧思想和言行的分析,可以看到巴金深深的忧患意识,既恨“吃人”的礼教,也忧麻木不仁的国民。

《家》中的人物

1.地位特殊的觉新

觉新就是介于高家封建家长和叛逆青年之间的一个地位特殊、性格复杂的人物形象。他受到“五四”新思潮的影响,也萌生过理想和追求,憧憬过婚恋自由,却屈于封建家长的专制而断送了个人幸福。他既同情弟弟们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想,不满长辈们荒唐行径,但又固守“承重”的“责任”帮长辈们的劝阻弟弟们反抗,以维护高家的“秩序”。他奉行的“勿抵抗主义”和“作揖主义”只能换到一时的苟安,且最终使自己和亲人成了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觉新的性格真实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渐渐趋向崩溃时期某些旧家庭出生的青年身上的两面性——他们理论上接受了一些新思想,感情上还未能摆脱旧家

族性格劣根性中“忍让、委曲求全”等本质。

2.无力自拔的觉民

觉民虽然在外和弟弟觉慧大搞一些反封建的活动,来开导当时内地有着迂腐思想的人们,但在自己家里却又无法抗拒来自高老太爷的封建礼教的束缚。他在对远房亲戚张太太女儿琴的爱情上表现出一种想爱又不敢爱的情绪,只是在默默地受着煎熬罢了,作为家中反封建的一员,最后还是没走出这个家,还是深陷在这个泥潭中。

3.血气方刚的觉慧

觉慧是一个血气方刚的青年,可以说他是小说中的一个亮点,也可以说他是觉新的另一个极端。在小说中,高家经历了由盛到衰的大起大落,但他唯一的意愿就是能走出这个家,走出这个满是封建礼教的世界。家中,老太爷是至高无上的,唯有他敢在老太爷面前因感到不满而冲撞他,也正是因为冲撞他被禁闭了很长一段时间,从而坚定了他走出这个家的信念。他爱丫环鸣凤,他恨老太爷。与觉民相比,他敢爱敢恨,毫不掩饰。最后,他勇敢地走出了高家。

4.专制独裁的高老太爷

高老太爷是作品中“封建宗法制度”的具象化。因此,这一人物开篇便处于不容争辩的被否定的地位——他是一个先验的被批判的客体。为此,在作品中作者极力将之塑造成一个可憎的、专制独裁的家庭暴君,一个代表整个封建阶级的罪恶典型。为了突出这一形象的“恶”,达到批判封建宗法专制的目的,作者有意无意地回避对这一人物性格复杂性的揭示,使之成为一个近乎“类”的存在。

5.封建礼教的牺牲品——梅芬、鸣凤、琴

在女人方面,巴金写了梅芬、琴和鸣凤,这三个人也代表着三种不同的性格,也有三个不同的结局。梅芬和鸣凤都是封建礼教下传统妇女的牺牲品形象,面对婚姻,她们没有能力抵抗,只能选择“死”,“这个‘死’字便是薄命女子的唯一的出路”。而琴是巴金的希望,巴金把新时代女性的希望寄托在了琴的身上。

而付出努力,肯与自己的命运抵抗。

(时间:40分钟满分:60分)

一、基础巩固(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李泰祥的横空出世,改写了台湾流行音乐史。他的曲子融合古典与流行,

甚至让艺术歌曲与民谣风味并存不悖

....。

②他十分谦和,有求必应,看上去神清气爽,道貌俨然

....,泱泱然有大德之风。

③一小区业主在楼顶违章盖别墅,六年来持续的施工让楼下居民不堪其扰,

纷纷卖房或搬走,如今这栋楼已十室九空

....。

④这部小说刚刚在网上连载,就好评如潮。接着,出版人、制片人、编剧,

纷至沓来

....。一时间,他红遍了大江南北。

⑤著名歌唱家刘欢演唱的蜀军为诸葛武侯举哀时响起的那首《赞诸葛》真是

长歌当哭

....,如泣如诉,令人潸然泪下。

⑥如果秦少游想步入仕途,为国出力,有的是机会与条件,因为远的不说,

十分欣赏少游诗词的清正廉洁的王安石就曾数度为相,广有羽翼

....,政治人脉极旺。

A.①②④B.①③⑥

C.③⑤⑥ D.②④⑤

解析:①并存不悖:指同时存在而不冲突。使用正确。②道貌俨然:神态庄重,外貌严肃正经。使用正确。③十室九空:十户人家九家空。形容天灾人祸使得人民流离失所的悲惨景象。不合语境。④纷至沓来:形容接连不断地到来。使用正确。⑤长歌当哭:用写文章来代替哭泣。望文生义。⑥广有羽翼:到处都有帮凶。含贬义,用在此处为贬褒误用。

答案:C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启优先审理服务,这一举措有望令澳大利亚成为更吸引游客的国家。

B.从胡适、陈独秀、鲁迅对文学革命的态度来看,尽管有个性、见识的差异,但他们的行为是团结一致的,是攻击旧文化的同一个战壕的战友。

C.此次对捷克的历史性访问,不仅将推进中捷各领域的互利合作,推动两国关系提升到新高度,而且也将为中欧关系的发展注入强大的新动力。

D.长远地看,一家公司在留给社会乃至人类的价值中,物质财富不是最重要的,它的创新机制、价值关怀与长远抱负,才是最为宝贵的。

解析:A项,“中国公民”与“签证申请者”语意重复,可删掉“公民”或“者”。B项,搭配不当,删掉“的行为”。D项,中途易辙,“一家公司”缺乏谓语陈述,可将“在”移至“一家公司”前。

答案:C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今天我能够站在这个舞台上唱我自己写的歌,感到万分荣幸;评委老师的点评让我受益匪浅,谢谢你们的聆听!

B.现在我介绍一下我们班的任课老师,他们都是从上届毕业班中直接蹲班下来的,知识渊博,经验丰富,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

C.张经理,您家父今天来公司找您,您不在,我负责接待的;他叮嘱说您回公司后,一定要跟他打个电话。

D.“认识你自己”是一个很深奥的哲学命题,王教授理解深刻,能够用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加以解释,讲得非常浅显易懂,我收获很大。

解析:A项,“聆听”使用对象有误;B项,“省油的灯”含贬义,“蹲班”一词不恰当;C项,“家父”使用对象有误,“家父”是面对别人对自己父亲的称呼,而称别人的父亲,叫“令尊”,此句中“您”与“家父”矛盾。

答案:D

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曾几何时,台海阴云密布,两岸军事对峙,同胞隔海相望,亲人音讯断绝,

同胞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

A.兄弟亲情海峡隔不断,挡不住同胞对家乡故土的思念和对家人团聚的渴望B.海峡兄弟亲情隔不断,挡不住同胞对家乡故土的思念和对家人团聚的渴望C.海峡隔不断兄弟亲情,挡不住同胞对家乡故土的思念和对家人团聚的渴望D.兄弟亲情不能被海峡隔断,挡不住同胞对家乡故土的思念和对家人团聚的渴望

解析:注意前后语境,特别是填入句子的主语。“挡不住同胞对家乡故土的思念和对家人团聚的渴望”,它的主语必须是“海峡”,故排除A、D项,“隔不断”要放在紧靠主语的后面,故选C。

答案:C

二、阅读鉴赏(38分)

(一)课内阅读(19分)

阅读从“祖父冷笑了一声”至“觉慧忍住气和平地分辩道”,回答问题。

5.“他想分辩几句”“觉慧忍住气和平地分辩道”,面对威严的祖父的话语,觉慧老想分辩,为什么?(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答案:觉慧是最早的觉醒者,他敢于宣传新思想,抨击旧道学、旧秩序。

6.学生不学习,“太嚣张了,太胡闹了”,高老太爷的看法是不是也有几分道理?(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答案:没有正义道理。封建势力已很反动,这些青年在社会上积极宣传革命思想,参加和封建势力、封建礼教展开勇猛的战斗,他们是正义的。

7.爷爷动气,孙子忍住气,真是“气”不打一处来,请分析。(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答案:爷爷气得是孙子不好好上学却在外面胡闹;孙子气得是正义得不到伸张,碍于老人只得忍气吞声。

8.这段情节,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有何效果?(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答案: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形象地刻画了爷爷的冷酷、专制和少有的关爱。

(二)课外阅读(19分)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折梅

出去,我一定要出去,看他们把我怎样!”他说着,就往外面走。走出房门下了石阶,进了花园的外门,一直往花园里去了。

他进了一道月洞门。一座大的假山立在他的面前,脚下是石子铺的路,路分左右两段。他向左边走去。路是往上斜的,并不宽,但很曲折,路的尽处是一个山洞。他走出洞来便看见路往下斜,同时一股清香扑到他的鼻端。眼前一片浅红色。这是一片梅林,红白两种梅花开得正繁。他走进了梅林,踏着散落在地上的花瓣,用手拨开垂下的树枝,在梅林里面慢步闲走。

他无意间抬起头,看见前面远远地有蓝色的东西晃动。他拨开下垂的树枝向那个地方走去。他走了几步,便认出来那是一个人。那个人正在弯曲的石桥上走着,显然是向他这一面走过来。他看见了来人的全身,他还看见垂在背后的辫子。这是鸣凤。他看见鸣凤正在折一枝往下垂的梅花。

“鸣凤,你在这儿做什么?”他带笑地问。

鸣凤的注意力正集中在那枝梅花上面,不曾看见他走近。她忽然听见他的声音,不觉吃惊地松了手来看他。她看见来的是觉慧,便放心地笑了笑,说:“我说是哪个?原来是三少爷。”她又伸手去把那根枝子折断了,拿在手里看了看。“哪个喊你折的?为什么在这时候才来折,不在早晨折呢?”

“太太喊我折的,说是姑太太要,等一会儿二少爷带去。”鸣凤说着看见左边有一枝,花很多,形状也好,便伸手去折,但是她的身子短了一点够不着。

“你看,那有一支很好的!”他高兴地说。

她抬起头,笑问道:“在哪儿?”

“那儿不是?”他伸手向着旁边树上一指。她的眼光跟着他的手指望去。树上果然有一枝很好的花。这一枝离地颇高,花也不少,大部分都是含苞未放。枝子弯曲而有力,令人注目。

他几步便爬上树去。一只脚站在分枝的地方,一只脚踏住一根粗壮的枝子,把近中央的那一根粗的树枝夹在两腿中间,伸出一只手去折,但是手还抓不到那枝花。他便缩回手去。树枝大大地动了一下,花朵纷纷地往下落。他听见鸣凤在

“不要怕。”他说着便放开腿,把右手紧紧挽住近中央的那根树枝,先把左脚提起,在另一树枝上重重地踏了两下,试试看树枝是否载得起他,然后把右脚也移了过去。他俯下身子折那枝花,折了三下才把那一枝折断,拿在手里。他又把右脚移回到先前的那根树枝上,埋头去看下面,正看见鸣凤的仰着的脸。

投湖

六十多岁的孔教会头面人物冯乐山看上了鸣凤,高老太爷逼鸣凤三天后嫁给冯乐山为妾。第二天的晚上:

鸣凤不回自己的房间,却一直往花园里走去。她一路上摸索着,费了很大的力,才走到她的目的地——湖畔。湖水在黑暗中发光,水面上时时有鱼的唼喋声。她茫然地立在那里,回想着许许多多的往事。他跟她的关系一幕一幕地在她的脑子里重现。她渐渐地可以在黑暗中辨物了。一草一木,在她的眼前朦胧地显露出来,变得非常可爱,而同时她清楚地知道她就要跟这一切分开了。世界是这样静。人们都睡了。然而他们都活着。所有的人都活着,只有她一个人就要死了。过去十七年中她所能够记忆的是打骂,流眼泪,服侍别人,此外便是她现在所要身殉的爱。在生活里她享受的比别人少,而现在在这样轻的年纪,她就要最先离开这个世界了。明天,所有的人都有明天,然而在她的前面却横着一片黑暗,那一片、一片接连着一直到无穷的黑暗,在那里是没有明天的。是的,她的生活里是永远没有明天的。明天,小鸟在树枝上唱歌,朝日的阳光染黄树梢,在水面上散布无数明珠的时候,她已经永远闭上眼睛看不见这一切了。这时候她下定决心了。她不再迟疑了。她注意地看那平静的水面。她要把身子投在晶莹清澈的湖水里,那里倒是一个很好的寄身的地方,她死了也落得一个清白的身子。

平静的水面被扰乱了,湖里起了大的响声,荡漾在静夜的空气中许久不散。空气里弥漫着哀叫的余音,好像整个的花园都在低声哭了。

9.“眼前一片浅红色。这是一片梅林,红白两种梅花开得正繁。”这句话有什么象征意义?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答案:盎然的景象表现出了觉慧和鸣凤两人纯洁的爱情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10.《折梅》中情节的描绘有何特色?反映了什么内容?(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答案:色彩欢快明朗,笔触圆润细腻。表现了一幅青年男女青春洋溢、朝气蓬勃、热爱生活的动人情景。

11.《折梅》和《投湖》两文前后对照,有何好处?(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两者前后对照,突出了年轻人美好的青春活力和追求自由的理想被封建势力摧残后的不幸,富有强烈的艺术震撼力。

12.当年巴金谈及“鸣凤”这一人物原型时,曾说:“我们家里有一个叫翠凤的丫头。……我们有一个远房亲戚要讨她去做姨太太,却被她严词拒绝。……她后来快乐地嫁了人。她嫁的自然是一个贫穷的丈夫。”巴金“家”里的“翠凤”快乐地嫁人了,巴金《家》中的“鸣凤”却凄惨地投湖了。对作家这样的艺术处理,有的人认为很好,有的人认为不好,你的看法是怎样的呢?请结合小说《家》或《家》的选文进行分析。(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答案:认为好的分析是:这能让鸣凤性格的悲剧意义更为突出,青春的美好与青春价值的陨落形成强烈的对比,更能突出封建势力的恶劣、反动,激发人们反封建的革命热情。

认为不好的分析是:这虽能使鸣凤的性格更为鲜明突出,且能激发人们反抗封建家长制的意识,但完美的结局也能给大众带来更多的愉悦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心理。(基本意思对即可)

三、语言表达(10分)

13.根据语言环境,用口语方式转述下面书面语材料的内容。(4分)

材料:(1)巴金祖籍浙江嘉兴。(2)他是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在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方面都很有成就(以长篇小说见长)的杰出作家。(3)1928年第一部长篇小说《灭亡》问世。(4)继而,创作了“爱情三部曲”(《雾》《雨》《电》)。(5)曾被鲁迅誉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

要求:①内容适当;②表达得体;③符合口语特点;④将转述的话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作为导游,你在带领游客参观巴金故居时,向大家介绍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答案:(1)巴金祖籍在浙江嘉兴。(2)他是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家,在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方面都很有成就,并且擅长写长篇小说。(3)1928年他写成了第一部长篇小说《灭亡》。(4)接着,又创作了“爱情三部曲”,包括《雾》《雨》《电》三部。(5)鲁迅曾高度评价他是“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

1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中国的家是一个事业组织,家的大小是由事业的大小决定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夫妇两人合作已够应付,这个家也可以小得等于家庭;如果事业大,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兄弟伯叔全可以集合在一个大家里。这说明了我们乡土社会中家的大小变异可以很甚。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构原则上却是一贯的、单系的差序格局。

解析:根据“家的大小是由事业的大小决定的”及后面的“夫妇两人合作已够应付”“如果事业大”可以推断,第①空所填的应是“如果事业小”。同时根

反的,所以应该填“超出了夫妇两人所能担负的范围时”之类的内容。根据“这说明了我们乡土社会中家的大小变异可以很甚”及“结构原则上却是一贯的、单系的差序格局”可知,第③空应该填“但不论大小上差别到什么程度”之类的内容。

答案:①如果事业小②超出了夫妇两人所能担负的范围时③但不论大小上差别到什么程度

中国文学欣赏论文

)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国文学欣赏》课程论文 题目:《且说说李白》 课程《中国文学欣赏》 班级市政1002 学号1013300201 学生姓名杨海峰 任课教师潘水根 二○一二年四月

且说说李白 实话说来,李白,苏东坡,李清照等人,总是频繁在各类作文中出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被引用了不下千次,而苏东坡的“十年生死两茫茫”又似乎最能触动人心底最柔软的一面,绿肥红瘦的李清照要是泉下有知,也必定被这般光景感动得涕泗横流,满心的喜悦连双溪舴艋舟都载不动了吧。这般来掘古人的墓实在过于残忍,然而他们留给我们的一大批精神财富却又永远享受不完,不求甚解,也得观其大略,抽出时间来细品些许,也倒图个自在,拨弄点趣味。 此三人中,最欣赏便是苏东坡,真性情,满腹才气,余秋雨先生《山居笔记》中所述东坡突围一章我几乎可以背的下来,浩荡人生,起起伏伏,殷勤昨夜三更雨,不过浮生一日凉,惊起回头的苦楚,枫栖沙洲的落寞,最后倒不如徜徉在西子湖畔,暮山好处,空翠烟霏。 作为苏东坡的前辈,李白可比东坡洒脱的多,他多数的唠叨也就是酒饮千杯不醉的乐趣,至于仕途,能顺则顺,不能顺就置身其外。一首洋洋洒洒的《蜀道难》只为换取个官做似乎太过于浪费,得个“谪仙人”的称号也算名满天下。高力士脱靴,杨国忠磨墨,这种被人说烂了的桥段才是我们的太白仙人追求的生活,你们这些权贵达人,在我看来也就是些市井之徒,我为你杨玉环写了那么多违心的赞美的诗词,却都不及高力士这宦官几句挑拨,罢了罢了,你们也只配与我脱靴磨墨的份,什么仗剑去国,什么去国怀乡,不及我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长安城小,壶中日长,不如就做个侠士,管他什么政治! 苏东坡写多了,自然也有些审美疲劳了。看看李白,倒也显得休闲自在,那么,且说说李白。 痛饮狂歌空度日 飞扬跋扈为谁雄 那一双傲慢的靴子至今还落在 高力士羞愤的手里,人却不见了 把满地的难民和伤兵 把胡马和羌笛交践的节奏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小说家谈小说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新版苏教版

《小说家谈小说——<简单的故事,精致的情节>》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要阅读《简单的故事精致的情节》,理解茅盾对《百合花》的评论观点。 2、我要学习小说鉴赏的基本方法,尝试作小说评论。 学习重难点 重点:理解茅盾对《百合花》的评论观点。 难点:学习小说鉴赏的基本方法 知识链接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主要代表作品有《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中篇小说《虹》;长篇小说《子夜》《林家铺子》是其最重要的代表作品。 小说评论的阅读指导: 小说评论是文学评论的一种,属于议论文范畴。评论的对象是小说,评论的目的是通过对其思想内容、创作风格、艺术特点等方面议论、评价,提高阅读、鉴赏水平。 写小说评论时,对于读者不太了解的作品,评论前要对其有关方面作一定的交代。小说评论必须对作品有总的评价,评论点要集中,鲜明;并且对你这个评价有一定论证过程,要用确凿的材料去支撑观点,引证的材料首先要来自作品本身,当然还可旁征博引,材料分析和观点要始终保持一致。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害臊.()点缀.()宽shù() bào()歉 kāng kǎi( )( ) 激昂 ..() 2、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作者,代作家,原名,字,代表作品主要有。 3、快速阅读课文,找出茅盾对《百合花》的总评价的句子。 二、合作探究 1、作者在评论中引用了大量小说原文,这有什么作用?

1、文章标题为“简单的故事,精致的情节”,故事的简单体现在哪?情节的精致又体现在哪? 2、从茅盾先生的评论中我们可以学到些什么? 三、课堂练习 基础部分(必做题) 1、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颤()动②点缀()③忸怩()() ④踌躇()()⑤执拗()⑥bào()歉 ⑦宽shù()⑧尴尬()() ⑨qián()诚⑩安xiáng () 2、作者是怎样围绕他的独特感受展开评论的? 拓展延伸(选做题) 1、回头再看《百合花》这篇小说,能不能自己也选个角度来对文章进行评析? (例如可以从语言特色上、谋篇布局上、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对比手法的使用上等方面着手)。

中国文学欣赏教案

中国文学欣赏 绪论(讲6个问题) 一、什么是名着 二、为什么要读名着 三、欣赏名着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四、培养和提高鉴赏能力 五、中国文学的特点 六、课程的内容 一、什么是名着 (选定名着的标准(6条)名着与通俗读物的区别 1.名着是经久不衰的畅销书; 2.名着通俗易懂, 面向大众; 3.名着永远不会落后于时代的, 不会因政治风云的改变而失去其价值; 4.名着丰富耐读 , 一页之内容往往会多于许多书籍的整个内容; 5.名着最有影响力 , 最有启发效益 , 含有独特的见解 , 是言前人所未言,道人所未道; 6.名着探讨的是人生长期未解决的问题 , 在某个领域有突破性的进展。 名着与通俗艺术的区别 从美学的角度讲, 名着是真正的艺术, 它与通俗的艺术是有区别的。从艺术生产的角度看, 名着作用于人们的审美的艺术感觉;而通俗艺术作用于人的多是生理感觉。从艺术

消费的角度看, 名着具有“永久的魅力”,可以满足人们多次消费;而通俗艺术是一次性消费, 用过就扔。 二、为什么要读名着 名着可以培育鉴赏能力。歌德说过,“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靠观赏最好的作品才能培育完成的。”这是深刻的经验之谈。19 世纪法国古典主义画家安格尔也讲过类似的话:“每个人判断力无论如何薄弱,他们对与艺术的理解和对美的事物的感觉始终有必要反复地同荷马进行交流, 因为他所取得的最纯洁的乐趣要归功于荷马”。所谓“取法于上,仅得其中;取法于中, 不免为下”就是这个意思。 三、欣赏名着必须树立的正确的审美观 正确的审美观能指导审美活动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 取得具有积极意义的成效。错误的审美观、庸俗的艺术情趣, 会导致美丑不分, 甚至以丑为美 , 使欣赏活动走入歧途。 1.欣赏者和欣赏对象之间必须有某些相通之处,才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作品的感染。 2.正确的审美观能接受作品的进步思想, 抵制一些消极或错误的东西。 四、如何培养和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1.需不断地进行欣赏实践。 2.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 3.掌握科学的文学理论。 4.掌握与文学名着有关的背景。 五、课程的内容 巧记中国文学名着28字 东西三水桃花红,官场儒林爱金瓶。

中国小说欣赏《三国演义》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

中国小说欣赏-《三国演义》教案教学设 计(人教版高二) 目的: 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设想: 教学“导读”应结合文本的视觉和影视的视觉,使学生产生欣赏的欲望,然后以学生的潜心阅读为主。本导读拟设5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三国演义》的背景、作者、思想内容、价值等; 2)识记一些与《三国演义》有关的成语、熟语、歇后语; 3)掌握名著欣赏的的基本方法。 4)能用简练的语言简述有关的故事。 2过程与方法 1)语言积累以抢答的形式完成; 2)理解小说导读内容,把握要点; 3)文学作品与历史记载的比较鉴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谋事在人”的积极人生观; 2)确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的社会历史观;

3)通过鉴赏典型形象获得精神愉悦。 教学重点: 1、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2、语言知识积累; 3、了解阅读名著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1)文学语言与史传语言的比较鉴赏。 2)如何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有关故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内容概要 东汉末年,汉室衰弱,黄巾起义,各路英雄乘剿黄之机 发展势力。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实力最强。连年混战,弱 肉强食。官渡之战,曹操灭袁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吴 国大将周瑜大败曹操,使曹操暂无力侵犯长江以南,形成三 足鼎立,相对稳定的局面。三国是曹操的魏国,孙权的吴国,和刘备的蜀国。 曹操死后,曹丕称帝。大将司马昭统一全国,结束了三 足鼎立之局面,夺魏为晋,建立晋朝。《三国演义》刻划了 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具有经世济民、再造

小说家谈小说(教案)

《小说家谈小说》教案 主备:王冲 备课时间:2010年10月20日 教学目标: 1.把握小说的情节,体会其思想内容。 2.学习本文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和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并体会其作用。 3.阅读茅盾的文章,感悟作者的评论观点,学习阅读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目标1、3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流程: 一、通过交流展示等方式,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交流学案“预习导学”第1~4题, 听写词语。 二、结合学案预习导学4感知课文内容。(小组交流展示的方式) (1)小说《百合花》写了哪几个人物?围绕这些人物写了哪几件事? 明确:“我”、小通讯员、新媳妇;小通讯员送“我”去前沿包扎所、借被子,通讯员救人牺牲,新媳妇缝衣服、献被子。 (2)“我”是小说中事件的见证人,“我”对小通讯员的态度一直在变化,请用准确的词语填空。 在刚刚接触因赶路不及而生起气来,然后又对他保持距离的作法而发生兴趣,以后是对小同乡越加亲热,“从心底上爱上这位傻呼呼的小同乡”,最后,“我”怀着崇敬的心情,送走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 (3)找出《百合花》一文中前后呼应的几处细节描写,试分析文中的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特征。 明确:细节描写:两次写通讯员枪筒里插的野菊花和树枝,两次写给“我”开饭时吃的两个馒头,四次写衣服上门钩撕破的衣洞,三次写新媳妇的印有百合花的被子等。 形象特征:小通讯员:腼腆、纯朴、勇敢、热爱生活、善解人意。 新媳妇:腼腆、羞涩、拘谨;热爱战士、心灵纯洁美好。 (4)茅盾先生认为《百合花》用什么样的风格反映了一个什么样的深刻主题?而反映这一深刻庄严主题,在当时最常见的笔调是什么? 明确:用清新、俊逸的风格反映了庄严的主题。当时最常见的是慷慨激昂的笔调。 (5)茅盾认为小说《百合花》在展开故事和塑造人物方面有何特点? 明确:作者把这两者结合更好,而且尽量让读者通过故事发展的细节描写获得人物的印象;

第四单元语文导学案

13.散文家谈散文-- 白鹭第1学时导学案 定向导学 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文章内容,并说说作者的见解。在感悟作者情感的基础上,谈谈自己的独特感受和见解。 2.感受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在这个形象中寄托的思想感情。 自主学习 1.给加点字注音: 镶嵌( ) 嗜好( ) 赦免( ) 长喙( ) 蓑毛( ) 铿锵( )( ) 2.对《白鹭》一文的内容和形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种是( )。 A.作者通过对白鹭形、神细致生动的描写和情感的倾注,赞美了白鹭这一乡居常见的物象被人忘却了的平凡朴素的美。 B.作者借对白鹭平凡朴素美的讴歌,委婉地表达了对平凡、质朴的劳苦大众赞美的真情。 C.作者开篇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是因为作者本身是诗人,所以对富有诗意的白鹭情有独钟。 D.文章运用了对照、排比段等多种艺术手段,多角度多侧面地描写白鹭,表达了作者对白鹭这一平凡物象的独特发现与感受,从平凡中提炼出不平凡的意义。 3.猜谜语,打一动物霜衣雪花青玉嘴,群捕鱼儿溪水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合作交流 阅读《白鹭》,小组讨论下列问题: 1.作者为什么把白鹭比作“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诗”? (点拨:诗的语言凝练优美,富有音乐性。高度集中的反映社会生活,感情强烈。白鹭的形体优美,文中对白鹭在不同地点和时间的活动的描写,既表现了它优美的姿态,又揭示了它丰富的内涵,展示了它平凡而高洁的性格,因此它具有诗一样的形式和内容美。) 2.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描绘白鹭,体现白鹭之美? 3.用简洁语言概括出几幅有关白鹭的画面。 4.最能概括白鹭的美的一句话是哪两句? 5.文章采取了哪种修辞方法来描绘白鹭,起到了怎样的效果? 6.全文感情基调为赞美,为何作者又说“白鹭不会唱歌?” 质疑探究:通过学习,同学们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 小结检测 1.如何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2. 找出能透视全文主旨的句子。 3.《白鹭》的第⑤段所写的内容可分别用第①段和第②段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这两个词语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喜欢散文的原因是什么?(用《关于散文〈白鹭〉》原文回答) 5. 学完这篇文章以后,给自己怎样的启示? (温馨指津:借物抒情的散文往往由赞美物到赞美人,对物的感情其实就是对这种人的感情,回答此类问题要注意联系这一点。) 学习反思: 13. 散文家谈散文-- 《关于散文〈白鹭〉》第2 学时 定向导学 1.认识《白鹭》抓住对象“神”的特点加以表现而不拘泥于具体实在的描写的写作特点,并尝试学习这种写作方法。2.了解评论的一般写法和《关于〈白鹭〉》的写作特点及其好处。 自主学习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隽永( ) 睿智( ) 绮丽( ) 恬淡( ) liáo 廓( ) 冷jùn ( ) 2.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中有言:“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 著粉则太白,敷朱则太赤”。请从文章中摘录与之内容相近的语句。 3.请你仿照下列语段的表达形式再写两个短语,本文中提到的作家除外。因此我喜欢读各种风格的散文,喜欢鲁迅的深沉冷峻、巴金的自然真挚、茅盾的淳厚质朴、冰心的婉约清秀,也喜欢林语堂的幽默隽永、徐志摩的浓艳绮丽、汪曾祺的恬淡纯净、秦牧的博识睿智、、。 合作交流 学生自学课文讨论下列问题: 1.请同学们分组讨论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并概括各部分内容。 2.为什么介绍第1、2 节的内容? 3.在第3-- 7 段中,核心段落是哪一段? 第5、6 段引用古人与莱辛的话是什么用意呢? 质疑探究:通过学习,同学们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 小结检测: 写点评也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仿照下面句子写的点评,给其它两句作点评。句子: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点评:用排比手法表现出了白鹭外表很适宜、结构匀称的特点。 1. 句子: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点评: 2.句子: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预,看来像不是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 点评: 学习反思:

《论语》 导读及经典赏析 教案

《<论语>导读及经典赏析》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论语》的成书过程和内容概要; 2.通过人物故事和专题归类两种方法引导进行学习,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根据《论语》经典了解孔子及其弟子的为人,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 3.使学生体会到《论语》之美,并不断去践行《论语》精神。 4.联系自身学习实际,体会课文丰富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1.结合孔子的经历,分析《论语》一书的主要思想内涵。 2.重点欣赏书中关于学习和为人处世等方面的片段并且尽可能背诵。 教学难点: 1.深层理解《论语》内蕴; 2.引导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教学方法: 1.诵读法。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去欣赏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而该经典主要是谈学习态度、方法和思想修养的,语言简练,用意深远。教师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营造背诵课文的气氛,在读中理解、领会其内涵,力争当堂熟读成诵。 2.讨论评点法。教读本文采用评点式,就内容、写法及现实意义评点。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探究、质疑,调动学习积极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及“朝圣”,我们自然会联想到那跪拜、跋涉着的虔诚的伊斯兰教徒向圣地麦加前行的浩荡壮观情景,还有电影《红河谷》那一老一少一步一拜朝前走令人震撼的一幕。而在我国人们也把到山东曲阜去看孔庙叫做“朝圣”,同学们知道它的缘故吗? 作为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板书文题),在我国历史上影响很大,为儒家的重要经典。相传,宋朝名相赵普死后,人们在他的书籍里发现只有半部《论语》,所以世有“半部《论语》冶天下”之说。而在国外,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全美第7所孔子学院、新英格兰地区第一所孔子学院,于20日在美国麻州大学正式揭牌成立。 今天,让我们走近孔子,走进《论语》,去聆听先哲的教诲。 二、关于孔子和《论语》的简介: 1.《论语》 孔子在中国是个闻名遐迩、妇孺皆知的人物。老百姓叫他做孔圣人,读书人称他为孔夫子,历人皇帝给他加过许多封号,其中以“大成至圣文宣王”最显赫,以“至圣先师”最为人们所熟悉。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他首开私人讲学之风,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出了一大批有才干的学生。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孔子更是伟大的思想家。他提出了一整套仁学理论,创立了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富有人文特色的哲学体系,从而在很大程度上确立了在中国哲学的总体面貌,影响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他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并在晚年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

《中国小说欣赏》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中国小说欣赏》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 修) 单元目标 了解文言笔记体“志怪小说”和白话章回体“神魔小说”的特点、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掌握有关文学常识。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重点难点】 了解中国古代神鬼小说的两种类型和崇“奇”贵“幻”的艺术手法;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点,理解小说的主题应为单元学习的重点。而学生用现代观念对小说的审视,以及两篇作品在艺术手法上的不同应为学习的难点。 【主要内容概述】 本单元为中国古代神鬼小说,选取了《西游记》和《聊斋志异》两部作品,它们分别代表了古代神鬼小说的两种类型,学习本单元要注意比较两部作品在内容和艺术上的相同及不同。 1、《西游记》产生于十六世纪的中国明朝嘉靖公元(1522—1566)时期,距今已四百多年了。作者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居士,《西游记》是吴承恩中年时期写成初稿,后

来经过润饰而成的。他在前代多年积累下来并在民间流传的有关唐僧取经的文学作品和故事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创造,并且把原来的以唐僧取经为主的故事,改为孙悟空为主的战天斗地史。 孙悟空是全书中最光辉的形象。“大闹天宫”突出他热爱自由、勇于反抗的精神“西天取经”表现他见恶必除、除恶必尽的精神。孙悟空大闹天宫失败后,经过五行山下五百年的镇压,被唐僧放出,同往西天。他已不再是一个叛逆者的形象,而是一个头戴紧箍,身穿虎皮裙,专为人间解除魔难的英雄。在重重困难之前顽强不屈,随机应机,就是镇魔者孙悟空的主要特征。 2、《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40岁左右已基本完成,此后不断有所增补和修改。“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从题材内容来看,《聊斋志异》中的作品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 第一类,是反映社会黑暗,揭露和抨击封建统治阶级压迫、残害人民罪行的作品,如《促织》、《红玉》、《梦狼》、《梅女》、《续黄粱》、《窦氏》等; 第二类,是反对封建婚姻,批判封建礼教,歌颂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和争取自由幸福而斗争的作品,如《婴宁》、《青

初三语文小说家谈小说作业题及答案

初三语文小说家谈小说作业题及答案 课题:简单的故事精致的情节 1.给加粗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①颤()动②点缀()③忸怩()()④踌躇()()⑤执拗()⑥bào()歉⑦宽shù()⑧尴尬()()⑨qián()诚⑩安xiáng () 2、茅盾(1896-1981),原名,字,浙江桐乡人。 3、将你读《百合花》的感受与茅盾的文章进行比较,看看有哪些相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并找一找原因,以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 -----------------------------------------------------------------------------------------------------------------------------------------------------------------------------------------------------------------------------------------------------------------------------------. 4、作者从哪些方面来评论这篇小说的? ----------------------------------------------------------------------------------------------------------------------------------------- 5、阅读小说,完成1~8题。(22分) 我们一样爱他们张春风天堂村小学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偶尔才有慈善家跑来捐款。每次,全校师生都会倾巢而出:学生站在山岭上,手舞鲜花一路欢迎;而校长方子儒会亲自带队,用一个树藤扎成的土轿子抬客人上山。这天,天堂村小学迎来了一个特别的客人。这个年轻人不声不响,独自走了两个小时的山路。由于道路崎岖,他沿途还摔伤了膝盖。当他一瘸一拐地出现在方子儒面前时,完全没有了城里人的光鲜形象。“对不起!”年轻人显得有点尴尬,“我......想资助你们10名特困生。” 方子儒特别高兴。这里是全县出了名的贫困乡,这送上门的好事,正求之不得呢!可是,他为什么要说对不起呢?方子儒殷勤地招呼道:“要不,您先去洗漱一下?我让学生们列队欢迎?” 年轻人慌乱地摆摆手:“千万不要......我不想耽搁,捐了款就走!” 方子儒点了点头。 15分钟后,方子儒恭敬地送上一份资助名单。年轻人看也没看,说:“校长,我想您误会了!” 方子儒愣了愣,以为他突然变卦了,着急地说:“可是,这是我们千挑

小说家谈小说 导学案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

小说家谈小说导学案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 十四、小说家谈小说 【点拨导学】 学习目标: 1。阅读评论,能读懂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2。阅读小说,能概括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的思想内容。 3。能抓住细节描写,赏析小说的艺术特色。 学习重点: 1。阅读评论,能读懂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2.能抓住细节描写,赏析小说的艺术特色。 【学习环节】 第一课时 一、读一读(自主学习) 1、默读下面一则材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茹志鹃,女,1925年参加新四军,1955年转业到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任《文艺月报》编辑。1958年3月,在《延河》上发表了著名作品《百合花》,标志着她艺术风格开始形成。这篇“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曾被茅盾誉为当时最使他

满意和感动的一篇作品,赞赏这篇小说具有清新俊逸的艺术风格,是“静夜的箫声”。 《百合花》是茹志鹃前期的代表作。她写这篇小说时,正是反右斗争后不久,她的家庭成员是这场扩大化运动的受害者。冷峻的现实生活使她“不无悲凉地思念起战时的生活,和那时的同志关系”。她说:“战争使人不能有长谈的机会,但战争却能使人深交,有时仅几十分钟,甚至只来得及瞥一眼,便一闪而过,然而人与人之间,就在这一刹那里,便能胆肝相照,生死与共。”所以,《百合花》是她“在匝匝忧虑之中,缅怀追念时得来的产物”。 2、速读小说(不出声,快速浏览),想一想:文章写了 哪几个人物?围绕这些人物写了哪几件事? 3、大声朗读,发音准确 撂(liào) 讷讷(nènè) 忸怩(niŭní) 憨憨(hānhān) 执拗(niù) 髻(ji) 尴尬(gāngà) 讪讪(shànshàn) 瞅 (chôu) 挟(xié) 嬷嬷(mómó) 砦(zhài) 虔诚(qián) 磕磕绊绊(kēkebanban) 二、说一说(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1.学生默读小说《百合花》讨论交流: (1)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小说的基本情节。 (2)你最喜欢小说中的哪个人物形象,为什么?

诗歌赏析教案

诗歌赏析 屯桥中学夏利阳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特点 2、理解诗歌的意象、意境 3、掌握诗歌赏析的诀窍“再创造”、“想象”、“泡”、“找”、“进”、“猜”、“补”。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歌的意象、意境,掌握诗歌赏析的诀窍。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很多同学在欣赏古诗词时觉得无从下手,这固然和缺乏积累有关。诗歌鉴赏对有一定文学积累的人来说有时是一种直观的感受、感性的理解,但欣赏诗歌也是有一定方法和规律可循的。首先,诗歌欣赏是一种“再创造”,“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想像活动”。其次,诗歌欣赏与诗歌创作是逆向的,“诗人通过想像创造出了诗的形象,读者通过想像正确地把握住诗人的艺术构思,并且丰富地再现了诗人创造的形象”。读者的想像活动是诗人想像活动的再经历和再体验,主要是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二、赏析《大漠落日》 大漠落日 孔孚 圆 寂 学生自由赏析一分钟填空 在这首诗中我悟到了____, 看出了诗歌的_____特点。 全诗就两个字,实际上只是一个词,但分行排列,既具象,又抽象,形神兼备地把“大漠落日”这位得道高僧,经历了岁月沧桑、人间变迁后终于由“圆”到“寂”的过程全包容进去了。太阳在将要落下去的时候,看上去很圆、很红、很美,落下去后大地一片沉寂,正如高僧“圆寂”了一样庄严肃穆。但是我们看到的落日,在另半球的人看来却正是朝阳,与“圆寂”不灭再生的意义暗合。生便是死,死便是生,生生死死,此消彼长。 三、结合《大漠落日》分析诗歌的特点: 诗歌的特点 外在特点: 1、分行排列 2、节奏和谐 3、语言凝练 内在特点: 1、联想自然 2、意象生动 3、意境优美

4、抒情言志 5、反映生活 四、诗歌赏析从何入手 (一)步骤: 第一步作者、写作背景 中国文学的一个传统观点认为;作文如做人,文学即人学,“诗品出于人品”。“人品”的内涵主要指人的品德和才情气质,而强调作家应具有高尚的品德修养。“见其诗如见其人”。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可见他豪放、浪漫的性格;柳永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从“杨柳岸、晓风残月。”可见其细腻、婉约。 我们可从作者的生活历程透视其诗歌蕴藏的主体倾向,从他的文学创作观察其个体的思想观念、人生价值,从他的主要事迹解读他诗作的创造内涵与艺术风格。 第二步把握意象 1、意象,即诗人意中之象。是寄寓着诗人的独特理解和特定感情的事物和景物,是诗人表达思想、抒发感情的载体。 《天上的街市》“星空”意象:表现了作者要求奋飞、新生、自由的愿望,同时也包含逃避现实、独善其身的消极态度,流露出浓重失望、悲愁的情绪;“纸船”意象:象征漂泊无依的孤独、思念母亲和祖国的一颗心、诗人纯洁美好的心愿。 2、物象——形象——意象 3、意象的特点: ①意象要鲜明、有力,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意象渗透诗人在特定环境、特定时刻的思想与感情,它不是对事物的客观描摹,即使是诗中最细微、最平常的事物,也都渗透了诗人主观上的情意。例如《再别康桥》这首诗中,柳树、水草、清潭、夏虫,都是寻常景物,但在诗人充满离情别意的眼里,他们都显得那么美丽、迷人而深情依依。 ②意象之间紧密的内在联系 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四个意象都统一于“早春”。 第三步品味意境 意境指文学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景[境/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意/情]融合一致所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看似平淡无奇的描绘,却把那种归隐情趣,闲适恬淡之情,与恬静秀美的风光融成一片。这种景与情的融合,便构成了诗的意境,所以读诗要从把握诗的艺术形象入手,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 (二)诀窍: 1、再创造:诗歌欣赏是一种“再创造” 2、想像: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想像活动 3泡——形象 诗人把繁复的生活现象浓缩成精约的典型的诗歌形象 欣赏诗歌就要把它“泡”开来,还原到繁复的生活现象中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教案-9.《家》6-人教版

《祖孙之间》教学设计 倾听年轻生命痛苦的呻吟 ——从祖孙之间看巴金小说《家》 教学目标: 1、了解封建大家庭这一社会组织结构的特征,以及作品所反映的时代背景。 2、正确把握小说反映两种思想文化观念冲突和抨击旧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思想内容。 3、立足选文的解读,正确理解高老太爷和觉慧祖孙之间的关系 4、把握文本在刻画人物关系时用的对比手法。 教学重难点 1、正确理解高老太爷和觉慧祖孙之间的关系 2、把握两种思想文化观念的冲突。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2003年感动中国人物巴金的颁奖词导入。 二、作者介绍 1、基本情况介绍 2、世人心中的巴金——经典评价 三、作品介绍 1、“家”能让你想到什么? 2、成为文学史上永恒的主题 3、“五四”以来的家庭小说 4、作品内容梗概介绍 5、课文节选部分《祖孙之间》前后主要情节介绍。 四、学习文本 1、一句话概括文本情节 爷爷高老太爷与孙子觉慧之间的一场谈话。 2、人物分析 找出孙子看爷爷的表情词语,以及他内心中爷爷是个什么样的人,用笔划出来,再划出爷爷眼中的孙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并用恰当词语概括。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点拨,明确 孙子眼中祖父:衰弱古板威严 祖父眼中孙子:胡闹不听话学坏(第14段角色扮演朗读) 3、文中找依据,孙子认为与爷爷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敌人) 4、思考:文中祖孙关系,真的只是觉慧眼中敌人的关系吗? 分析文本,总结:对立与关爱

5、留给我们的思考:如何理解高老太爷与孙子之间的疏离和成仇? 五、探究 1、一个身体衰弱,行将就木的老者,却掌握着一个大家族,有何讽刺意义? 2、在文中找一找,能体现出中国传统家庭伦理观的地方?对这样的家庭,你有什么看法? 六、作业 拓展训练,我们一起来尝试 照片记录着我们的生活,请你从家庭相册中选择一组照片,并结合照片写一组讲述家庭变化的散文《我看家中的某一个人》。 板书设计 祖孙之间(巴金) 尊敬反抗敌人 衰弱 胡闹 古板祖家孙学坏威严不听话 担心关爱压制

《小说家谈小说》习题精选及参考答案

《小说家谈小说》习题精选及参考答案 1、给加粗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①颤动②点缀③忸怩 ④踌躇⑤执拗⑥bào 歉⑦宽shù⑧尴尬⑨qián 诚⑩安xiáng 2、茅盾18961981原名字浙江桐乡人。 3、将你读《百合花》的感受与茅盾的文章进行比较看看有 哪些相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并找一找原因以提高自己的 欣赏水平。 --------------------------------------------------- --------------------------------------------------- --------------------------------------------------- --------------------------------------------------- --------------------------------------------------- --------------------. 4、作者从哪些方面来评论这篇小说的 --------------------------------------------------- --------------------------------------------------- ----------------------------------- 5、阅读小说完成18题。22分我们一样爱他们张春风天堂村小学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偶尔才有慈善家跑来捐 款。每次全校师生都会倾巢而出学生站在山岭上手舞鲜花一

路欢迎而校长方子儒会亲自带队用一个树藤扎成的土轿子 抬客人上山。这天天堂村小学迎来了一个特别的客人。这 个年轻人不声不响独自走了两个小时的山路。由于道路崎岖 他沿途还摔伤了膝盖。当他一瘸一拐地出现在方子儒面前时 完全没有了城里人的光鲜形象。“对不起”年轻人显得有 点尴尬“我......想资助你们10名特困生。”方子儒特别高兴。这里是全县出了名的贫困乡这送上门的好事正求之不 得呢可是他为什么要说对不起呢方子儒殷勤地招呼道“要 不您先去洗漱一下我让学生们列队欢迎”年轻人慌乱地 摆摆手“千万不要......我不想耽搁捐了款就走”方子儒点了点头。 15分钟后方子儒恭敬地送上一份资助名单。年轻人看也没看说“校长我想您误会了”方子儒愣了愣以为 他突然变卦了着急地说“可是这是我们千挑万选出来的学 生。他们品学兼优将来一定是国家的栋梁之材”年轻人沉 默了一会儿说“校长我能亲自挑选资助对象吗”“当然” 方子儒长舒了一口气“这是您的权利但......他们绝对是 最好的学生倘若您不信可以翻看他们往年的成绩单”年轻 人笑了“我当然相信但请给我所有贫困生的名单”方子儒 虽然感到奇怪但还是找来所有30名贫困生的名单。年轻人 要了一张白纸小心地撕成一条条小纸条。然后年轻人开始在 小纸条上写上每一位贫困生的名字写完一张就揉成团丢在 一个盘子里。方子儒终于看出了端倪疑惑地问道“您.....

中国文学欣赏课后感想

中国文学欣赏感想 上了大学之后,就没有再上过语文课。对于文学方面的知识,已经很陌生,偶尔提起一些诗词,只是觉得很熟悉。上过潘水根老师的中国文学欣赏,暂时离开繁琐的数理统计经济现象,再一次接触了很多中国古代文学,感到很亲切。同时也通过听课知道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事情。 潘老师上的课,初听觉的很不可思议,讲的外星人和古代文学的千丝万缕的练习,一开始对我来说实在有些不能接受,不敢相信,好像天方夜谭。不过慢慢地仔细想想。那些推理的确很有道理也很有说服力,也许外星人真的曾经来过我们地球,甚至统治过一段时间,现在到其他星球去了,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先进的思想技术,还有很多难解之谜。 听到很多古代的传奇,觉得很是奇妙。早在那么多年前,就已经都那么先进的技术的思想,不得不感慨大自然和人类的神奇。 在经过无数次的冥思苦想后,我若有所悟。以下都是我的一些想象。我认为在很久以前,我们居住的地球在经历了若干纪,无论从温度、土壤、水啊等刚刚具备了生物生存的环境,抑或说是外星高科技生命改造了我们的地球,让地球变得适合于生命的生存。那时期的地球还处于蒙昧时代,尚未开发。是外星高科技生命人类把最初生命带入了地球,在此之前,地球上也许有了一些初级生命现象。至于外星人到地球来的原因,是为了实验、占有、开发还是为了流放犯罪,不好一概而论,因为在此先后来到地球的并不是一个外星球的外星人,而是由很多家,就像清末侵华的八国联军,对于这些来自不同科技水平,不同星球的外星人到地球来的目的也是不尽相同的。那时的地球,就这样被这些外星人所瓜分占有。也许这就是为什么地球上有黄种、白种、黑种等不同的人种,有基督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汉族、蒙古、不同民族的真实起因吧。 另外,听老师讲了很多李白的故事,从身世到官场经历,从友谊到身边的女人。似乎古代诗人的感情生活都很复杂,李白前前后后有四个女人,而且一些是门第比较好的,让人想到倒插门女婿。对那些女人似乎也没有什么感情,很奇怪。他竟然还会丢下自己的儿女不顾,执意一个人是寻找他的人生理想,这让我感到很不理解。不过文人思想跟一般人肯定不一样,古人的思想和现代人的思想也不一样,不能拿自己的想法主观臆断。不管怎样这不能改变他就是中国文明千古的一大文豪的事实。 一直以为李白是个豪放派。描绘祖国的大好河山,体现出他的潇洒俊逸;抒发个人的理想抱负,体现出他的浪漫豪迈;表达对亲友的关心思念,体现出他的重情重义。李白无愧于“诗仙”的美誉。李白的诗作能够千古流传,不仅因为这些诗作极高的文学艺术价值,更是因为其中蕴含的作者动人心魄的人格魅力。 其实他也是个落魄的失意的政客。二十五岁时,他离开了家,千里迢迢地去了万里之遥的长安城,找寻他的政治理想。李白毫不掩饰他对功名事业的向往,同时又因为自己绝对无法接受的那些取得富贵利禄的附加条件而弃之如敝屣;他热爱现实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而对其中不合理的现象毫无顾忌地投之以轻蔑。所以李白虽然曾在天宝初年供奉翰林,但因受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后来还因永王事件受到牵连,险些丧命。“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诗中悲愁失意之情显而易见。在其他诗句中李白也时时流露出报国无门的愁绪,却也始终能坚信有“直持云帆济沧海”的一天。而终究没有等到这一天的他也实在是个可怜的政客。

271导学案.第2辑.九年级语文.配SJ版

第四单元 学习目标 预习案001 ……………………………………………探究案001 ……………………………………………训练案043 ……………………………………………学习目标 预习案003 ……………………………………………探究案004 ……………………………………………学习目标 预习案007 ……………………………………………探究案007 ……………………………………………?第四单元复习案009 ………………………………?第四单元过关测试卷047 …………………………第五单元 学习目标 预习案011 ……………………………………………探究案012 ……………………………………………训练案051 ……………………………………………学习目标 预习案015……………………………………………探究案015……………………………………………训练案053 ……………………………………………学习目标预习案017……………………………………………探究案017……………………………………………训练案055 ……………………………………………学习目标预习案019……………………………………………探究案020……………………………………………训练案057 ……………………………………………学习目标预习案023……………………………………………探究案024……………………………………………训练案061 ……………………………………………学习目标预习案027……………………………………………探究案027……………………………………………训练案065……………………………………………?第五单元复习案029………………………………?第五单元过关测试卷067…………………………

影视文学赏析教案

影视文学赏析教案 影视文学赏析教案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辛德勒的名单》的影视配乐、《放牛班的春天》的影视歌曲来了解影视音乐的定义与功能; 2、引导学生感受音色变化所产生的不同情感表现与剧情画面间的关系。 3、引导学生关注影视配乐,初步接触主题音乐这一基本概念,体会主题音乐在影片中的作用。 教具准备: 自制教学课件,音乐设备:电脑,多媒体 一、影视配乐 导入: 师:你喜欢看电影或者看电视吗? 生:………… 师:你记得你看过的电视、电影里面的歌曲吗? 请同学唱唱你们所熟悉的影视歌曲 生:………… 师:那接下来我让大家看这张图片,看大家是否熟悉这部电视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 师:那请问同学们熟悉这部电视的主题歌曲吗? 听音乐《敢问路在何方》

师:那有没有同学能说出几部外国电影、电视剧? 师:在这中间出现的音乐你知道是什么名字吗? 师:今天,李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图片,请大家仔细欣赏。观看完请回答:这些图片发生了什么故事? 欣赏《辛德勒的名单》图片 师:图片讲述了什么故事?欣赏《辛德勒的名单》 生:谈感受 师:很好。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就是“影视音乐”。影视音乐按类别可以分成两类,其中一类是无歌词的,叫做“影视配乐”; 影视配乐中又分为“主题音乐”和“场景音乐” 主题音乐:表达影片主题思想、基本情绪或主要人物性格的音乐。 场景音乐:主要是指某一个单一场景中使用的,只对具体场景发挥作用的音乐。师:那请问我们刚才听到的音乐属于? 生:影视配乐。 师:很好。它来自美国电影《辛德勒的名单》。大家之前有看过这部电影吗?生:没有。《辛德勒的名单》的故事概要主题音乐 师:这位就是辛德勒。他是一名德国商人,也是一名纳粹分子。在二战期间,犹太人的劳动力是最便宜的,因此,

《中国小说欣赏》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中国小说欣赏》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 高二选修) 【教学目标】 1、了解历史演义与英雄传奇两类小说的发展概貌,把 握两类小说的主要特点。 2、了解《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基本内容、主要特色及其在古代小说的地位及意义。 3、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 【教学重点】 1、欣赏所选片段的人物刻画和精彩描写。 2、品读名著片段,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 3、学会多角度分析鉴赏小说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1、结合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理解人物特点,感受人物 形象。 2、理解人物形象,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 3、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和辩证的分析历史人物。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1、初步了解中国小说发展脉络。

2、了解历史演义与英雄传奇两类小说的发展概貌,把 握两类小说的主要特点。 3、了解《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基本内容、主要特色及其在古代小说的地位及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庄子―外物篇》最早出现“小说”一词。 东汉班固《汉书文艺志》:“小说家者,盖出于稗官, 街谈巷语,道听途说之所造也。” 二、了解中国小说发展史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简表 中国古代小说的流变可如下所示: ⅠⅡⅢⅣⅤⅥ 概念:“小说”志怪、志人传奇话本演义小说 时间:汉代结束以前主要魏晋唐宋宋元明清近现代 阶段:萌芽、起源发展成熟变迁高峰 中国小说两大系统:白话(包括长篇章回和短篇拟话本)、文言(包括:笔记体和传奇体)。 中国古典小说的历史发展: 先秦寓言→汉代杂记、史传→魏晋志人志怪小说→唐传 奇→宋元话本→明清长篇章回体小说 章回体小说的形式特点:

《标志设计鉴赏》教案

《标志设计鉴赏》教案 【教材分析】 《标志设计赏析》是现代商业美术课中的重要内容,是高中美术欣赏课中知识性与应用性相结合、提高审美能力与掌握基本技能相结合的典型课题。其中既有对中国内外优秀标志设计作品的欣赏,又有对标志作品的设计思维和方法的剖析。 【教学目的】 1、了解标志设计的基本知识、设计思路和方法 2、了解标志设计的基本审美原则和掌握标志设计的基本技能。 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标志设计的基本审美原则和掌握标志设计的基本技能 教学难点:标志设计的基本设计思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首先让我们假设这样一种情境,我们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旅游,在无法用文字语言交流的情况下,如何尽快找到想去的地方? 学生回答…… 教师明确:其实答案很简单,你自然会去找能够代表这种地方的图形符号,这样的符号就是我们要讲的标志。 (二)基本知识 1.什么是标志 用一种文字或图形来代表另外一种事物的符号。 标志的这种作用与文字产生之前的原始社会采用的结绳记事、堆土记事、刻木记事的作用是一致的。 教师明确:结绳记事盛行于原始社会,“先民结绳以明事”,结绳不同,所寓之事即有别。这应当说是标志的雏形。 2.标志的类别

教师提问:现在,我们大家每天可在不同的场合见到一些标志,请仔细回想,你都见到过哪些标志?这些标志各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确实如,标志存在于我们社会的每个角落,适用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在现代社会中,标志已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视觉符号,它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强大的社会功用,成为一个种文化。 (用微机展示一幅图片,介绍生活中常见的几种标志) (1)从用途上分: 纪念标志:1979年国际儿童年 城市标志:德国基尔城城徽、联合国标志 会议标志:奥运会标志 商业标志:①代表企业公司形象 ②代表企业产品品牌(简单介绍标志设计及艺术设计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公共图形:贴近生活,服务社会,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如:规范人们行为的交通标志和散见于公共场合的服务性标志 (2)从造型特点上分: 具象型标志(特点:形象自然、生动活泼、有直观趣味感。图例为:德国自然出版社标志 抽象型标志(特点:造型严谨、寓意深刻,是把无形的事物转化为有形的可表意的形象。图例为:南斯拉夫进出口贸易公司标志 字图型标志(特点:运用广泛、传播速度快。图例为:加拿大铁路标志(此处点一句中国铁路路徽的异曲同工之妙) 以上同学们认识了标志的类别,但怎样区分标志设计的优劣,是否需要有一种评判的标准呢?而这种标准也正是标志设计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只有在创作中遵循了这些原则,支委会符号人们的一种普遍的审美情感,同时,也才能够符合人们的审美标准,给人以美的愉悦和享受。 3.标志设计的主要原则 简:简明易认,一目了然(采用美国百氏可乐饮料公司标志的五次变革来说明标志设计从繁到简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