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整理作物育种学各论(玉米)试题库答案版.doc

2020年整理作物育种学各论(玉米)试题库答案版.doc
2020年整理作物育种学各论(玉米)试题库答案版.doc

作物育种学各论

玉米育种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玉米自交系:单株玉米经过多代连续自交和选择,最后育成的基因型相对纯合、性状整齐一致的自交后代群体。

2、一环系:从异质杂合的群体品种或综合品种中选育出的自交系。

3、二环系:从自交系间杂交种后代中选育出的自交系。

4、顶交种:选用一个品种和一个自交系或单交种杂交而成。

5、三交种:选用一个自交系与一个单交种杂交而成。

6、双交种:先选用四个自交系分别配成两个单交种,再用两个单交种杂交而成双交种。

7、S型雄性不育系:育性不稳定、配子体不育、恢复基因Rf3表现显性、抗玉米小斑病

8、T型雄性不育系:育性稳定、孢子体不育、恢复基因Rf1和Rf2 表现显性互补、高感玉米小斑病

9、C型雄性不育系:育性稳定、孢子体不育、恢复基因Rf4和Rf5 表现重叠作用、抗玉米小斑病

10、孢子体雄性不育系:指不育系的花粉的育性受孢子体的基因型所控制,而与花粉本身所含基因无关。

11、配子体雄性不育系:指不育系的花粉育性直接受雄配子体本身的基因所决定。

12、测验种:在测定配合力时,用来与被测系杂交的品种、杂交种、自交系、不育系、恢复系等称为测验种。

13、测交种:测交所产生的杂种。

14、轮回选择:轮回选择是反复鉴定、选择、重组的过程,每完成一次鉴定、选择、重组过程便称为一个周期或一个轮回。

15、糯玉米:又称粘玉米,其胚乳淀粉几乎全由支链淀粉组成。

16、普通甜玉米:以su1为基础。在乳熟期,纯合su的还原糖和蔗糖含量增加,尤其是水溶性多糖(water soluble polysaccharide)增多,使支链淀粉变为水溶多糖。

17、超甜玉米:以sh2和以bt1,bt2为基础,sh2突变体子粒的含糖量是普通玉米的10倍,其作用是在胚乳发育过程中阻止蔗糖向合成淀粉底物的转化,故使胚乳中蔗糖含量增加,淀粉减小。能较长期地保持高糖分水平。

18、杂种优势群:是指遗传基础广泛、遗传变异丰富、具有较多有利基因、较高一般配合力、种性优良的育种群体。是在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作用下经过反复重组种质互渗而形成的活基因库,从中可不断分离出高配合力的优良自交系。

19、杂交种:指基因型不同的两个植株个体通过雌雄配子融合所产生的后代,作物育种上的杂交种是指基于杂种优势培育原理生产的高产优质作物品种。

20、马齿型玉米:植株高大,耐肥水,产量高,成熟较迟。果穗呈筒形,子粒长大扁平,子粒的两侧为角质淀粉,中央和顶部为粉质淀粉,成熟时顶部粉质淀粉失水干燥较快,子粒顶端凹陷呈马齿状而得名。凹陷的程度取决于淀粉含量。食味品质不如硬粒型。

21、硬粒型玉米:又称燧石型,适应性强,耐瘠、早熟。果穗多呈锥型,子粒顶部呈圆形,由于胚乳外周是角质淀粉。故子粒外表透明,外皮具光泽,且坚硬,多为黄色。食味品质优良,产量较低。

22、甜玉米:是由于一个或几个基因的存在而不同于其他玉米的一种类型。甜玉米是菜用玉米的一个类型。

23、一般配合力:是指某一亲本自交系在一系列的杂交组合中,对杂种后代的某一性状所产生的平均影响。

24、特殊配合力:是指亲本自交系在特定的杂交组合中对杂种后代某一性状平均值产生偏离的情况.

25、雄性不育系:雌雄同株植物中,雄蕊发育不正常,不能产生有功能的花粉,但它的雌蕊发育正常,能接受正常花粉而受精结实,并能将雄性不育性遗传给后代的植物品系。26、雄性不育恢复系:雄性不育恢复系是指与雄性不育系杂交后,可使子代恢复雄性可育

的品系。

27、雄性不育保持系:当作为父本与雄性不育系杂交时,能使F1保持雄性不育性的植物品系。

28、杂种优势模式:杂种优势模式是指两个不同的杂种优势群之间具有较大的基因互作效应,具有较高的特殊配合力,相互配对可产生强杂种优势的组配模式。从配对的两个杂种优势群组配出强优势杂交种的几率也相应较高。

二、填空题

1、玉米品质目标

高赖氨酸:赖氨酸 >0.4%

糯玉米: 支链淀粉>95%

高油玉米: 油>7%

甜玉米: 普甜玉米糖>8%;超甜玉米>18%

青贮和青饲玉米:绿色体产量达52.5吨/公顷(3.5吨/亩)以上,并且适口性较好;

2、甜玉米与糯玉米杂交,其杂种F1代表为普通型玉米。

杂种F2代呈9粉:3糯:4甜比例。

3、玉米籽粒的色泽受果皮色、糊粉层色和淀粉层色等三个部分的影响,糊粉层色,淀粉层色均有花粉直感现象。

4、小斑病菌的生理小种已确定的有2个即O小种与T小种。玉米对O小种的抗病性主要由细胞核基因控制,玉米对T小种的细胞核抗病性主要由细胞质基因控制。

5、大斑病菌的生理小种有1、2、3、4号4个生理小种,玉米对大斑病的抗性遗传有两种类型,一是主基因抗性,另一是多基因抗性。主基因抗性有两类,一为褪绿斑反应抗性 , 一为无斑反应抗性。

6、目前育种工作中所选育普通甜玉米主要是由su1su1或su2su2基因所控制的,超甜玉米主要是由sh2sh2 基因所控制的,加甜基因se必须是在 su1 基因的遗传

背景下才能发挥作用。

7、栽培玉米种的体细胞染色体数是20 。

8、我国玉米育种和生产上应用最多的四大杂种优势群是改良的Reid 、改良的Lancaster、塘四平头和旅大红骨。

9、美国玉米的最主要种质是Reid Yellow Dent和Lancaster。

10、玉米病毒病可分为:矮化花叶病毒病、其传播媒介是蚜虫,褪绿矮化病毒病,其传播媒介是叶蝉,和粗缩病,其传播媒介是灰飞虱。

11、通常将从地方品种、综合品种以及从改良群体中选育出的自交系称为一环系,将从自交系间杂交种中选育出的自交系称为二环系。

12、在玉米自交系的选育过程中,对进行配合力测定时,早代测定通常是测定选系的一般配合力,中晚代通常是测定特殊配合力。

13、选育自交系的基本材料有:地方品种、各种类型的杂交种、综合品种以及经轮回选择的改良群体。

14、半同胞轮回选择(一般配合力)中所用的测验种是杂交种或异质杂合的群体。半同胞轮回选择(特殊配合力)中所用的测验种是自交系。

15、选育玉米自交系是一个连续套袋自交并结合严格选择的过程。

16、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可分为: T、 S和C三大群。

17、T群不育系:育性稳定、孢子体不育、恢复基因Rf1和Rf2 表现显性互补、高感玉米小斑病

18、S群不育系:育性不稳定、配子体不育、恢复基因Rf3表现显性、抗玉米小斑病

19、C群不育系:育性稳定、孢子体不育、恢复基因Rf4和Rf5表现重叠作用、抗玉米小斑病

三、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

1、玉米S群雄性不育系属于孢子体雄性不育。—

2、玉米C群雄性不育系的恢复受到两对显性互补基因的控制。—

3、玉米胚乳淀粉层颜色的遗传主要受一对基因控制,胚乳色泽有花粉直感现象。+

4、玉米籽粒的色泽主要由果皮色、糊粉层色和胚乳色三个部分组成。+

5、轮回选择中对个体的鉴定方法可分为基因型鉴定和表现型鉴定两种。+

6、在进行相互全同胞轮回选择时,所用的两个群体必须是双穗型群体。+

7、目前玉米育种主要是利用自交系间的杂种优势。—

8、玉米籽粒果皮的颜色存在花粉直感现象。—

9、前甜玉米育种工作中所利用的加甜基因se必须是在sh2sh2基因的遗传背景下才能发挥作用。—

10、选育玉米自交系是一个连续套袋自交并结合严格选择的过程。+

四、问答题(群体改良必考一大题,剩余一个以PPT思考题为主)

1、试述我国玉米育种的总目标。普通玉米和特种玉米的育种目标分别是什么?

我国在当前乃至今后一段较长的时期内,玉米育种总的目标为:大幅度提高产量,同时改进籽粒品质,增强抗性,以充分发挥玉米在食用、饲用和加工等方面多用途特点,为国内市场提供新型营养食品。

普通玉米杂交种:新选育的杂交种比现有品种增产5%以上或产量相当,但具有特殊的优良性状,大面积单产达12000公斤/公顷以上,产量潜力15000公斤/公顷以上,籽粒纯黄或纯白,品质达到食用,饲用或出口各项中的至少一项。要高抗大斑病(春玉米尤为重要),小斑病(对夏玉米应严格要求),丝黑穗病,耐病毒病,不感染茎腐病;

特种玉米的育种目标:

甜玉米:普通甜玉米乳熟期籽粒中水溶性糖含量≥8%,超甜玉米乳熟期籽粒中水溶性糖含量≥18%,穗长在15cm以上,分别符合制罐、速冻或鲜食的要求,单产鲜果穗11250公斤/公顷(750公斤/亩)以上;抗性同普通玉米。

高赖氨酸玉米:要求籽粒中赖氨酸的总量不低于0.4%,单产可略低于普通玉米推广杂交种,不发生穗腐或粒腐病,其它抗性同普通玉米,胚乳质地最好为硬质型;

高油玉米:籽粒中的含油量不低于7%,产量不低于普通推广种5%,抗性同普通玉米;

青贮和青饲玉米:绿色体产量达52.5吨/公顷(3.5吨/亩)以上,并且适口性较好;

3、在玉米自交系选育过程中,如何对选系的配合力进行测定?

测验时期测验目的测验种测验方法

早代测验GCA 群体品种或杂交种顶交法或一父多母法

晚代测验GCA、SCA 、选组合骨干系轮交法

--------------------------------------------------------------------------------------------------------------------------------------------------------- 6、试述半同胞轮回选择的程序,半同胞轮回选择(一般配合力)和半同胞轮回选择(特殊配合力)的区别在哪里?

半同胞轮回选择(一般配合力)和半同胞轮回选择(特殊配合力)的区别

在于:半同胞轮回选择(一般配合力)所用的测验种是异质杂合群体,而半同胞轮回选择(特殊配合力)所用的测验种是自交系。

7、全同胞轮回选择程序。

8、试述相互半同胞轮回选择的方法及程序。

9、试述全同胞相互轮回选择的程序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在开展相互轮回选择时,被改良的两个群体应该是双穗型的群体,同时,被改良的两个群体应该是杂种优势群,并且是杂种优势模式。

10、试述玉米雄性不育系在杂交制种中的应用方法?(三系法以及二系掺和法)

11、如何判断玉米雄性不育系是属于孢子体雄性不育还是配子体雄性不育?

12、试述玉米雄性不育系的类群特点及其在育种、生产中的应用价值和注意点。

13、我国玉米育种工作中的主要杂种优势群及杂种优势模式是什么?(3分)并举例说明。(2分)(补充,14年考题)

答:我国玉米生产上用的四个杂种优势群为:改良Reid、改良Lancaster(Mo17亚群)、塘四平头和旅大红骨。

我国玉米杂种优势模式的概括为:

国内种质×外来种质

硬粒型×马齿型

具体利用的主要杂种优势模式是:

改良Reid×塘四平头郑单958(郑58×昌7-2)

改良Reid×旅大红骨掖单13(478×丹340)

Mo17亚群×塘四平头烟单14号(Mo17×黄早4)

Mo17亚群×旅大红骨丹玉13号(Mo17 ×E28)

14、简述玉米抗病育种的方法

对于质量性状即由一或二对主基因控制的抗病性可通过回交转育的方法将不抗病的材料转育成抗病材料,但是在回交的时候要注意抗病基因的显隐性的问题。其次,可用二环系法选系。对于玉米小斑病T小种的抗性育种。应该选不含有T型雄性不育细胞质的材料进行育种工作。(2.5分)

对于由多基因控制的抗性,抗病育种的方法有:(2.5分)

(1)从地方品种中选育抗病系

(2)用二环系法选系

(3)系统选择抗病系

(4)辐射选系

(5)从群体改良的材料中选育

附PPT思考题

●名词解释:玉米自交系,杂交种

●玉米品种改良的历程?

●玉米病毒病可分为几种?他们的传播媒介分别是什么?

●玉米大小斑病的在我国的发病范围?

●我国玉米育种的总目标是什么?普通玉米和特种玉米的育种目标分别是

什么?

●糯玉米和普通玉米的基因型通常为?

●玉米籽粒颜色通常有那几部分组成?其中哪部分存在花粉直感现象?

●玉米大小斑病的主要抗性遗传规律?

● 名词解释:杂种优势群、杂优模式

● 我国玉米育种工作中的主要杂种优势群及杂种优势模式是什么?并举例

说明

● 名词解释:一环系、二环系

● 简述在玉米自交系的选育工作中,对选系的配合力进行测定的方法 ● 优良自交系的标准、自交系选育过程?

? 杂交种组配中选配亲本的原则? 一、配合力高 二、亲缘关系较远(杂优模式) 三、性状良好并互补 四、亲本自身产量高,两亲花期相近 ? 简述玉米抗病育种的方法 1、多基因抗病系的选育 (1) 从地方品种选育抗病系

(2)利用二环系法选系

(3)系统选择抗病系 (4)辐射诱变 (5)从群体改良的材料中选育 2、单基因抗病系的选育 (1) 回交转育方法 (2) 二环系法选育抗病自交系 ?

试述全同胞相互轮回选择的程序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

试述半同胞轮回选择的程序 ?

半同胞轮回选择(一般配合力)和半同胞轮回选择(特殊配合力)的区别在哪里? ? 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有哪几类?各类特点如何?

1. T 群不育系:育性稳定、孢子体不育、恢复基因Rf1和Rf2 表现显性

互补、高感玉米小斑病

2. S 群不育系:育性不稳定、配子体不育、恢复基因Rf3表现显性、抗

玉米小斑病

(1)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

(2)基因型纯合,表现整齐一致

(3)具有优良的农艺性状

(4)与繁殖制种有关的性状优良

①自交系的花粉量大,散粉畅

②自交系自身产量高

③自交系雌雄花期协调,结实性

3.C群不育系:育性稳定、孢子体不育、恢复基因Rf4和Rf5 表现重叠

作用、抗玉米小斑病

浅谈玉米育种的途径和方法

一、玉米育种的特点 玉米最主要的特征是天然异花传粉,天然授粉群体的田间组成处于高度的异质状态,个体的基因型处于高度的杂合状态,这决定了在玉米天然授粉的群体中,株间表现型比较意义不大,必须通过一定的基因型选择过程才能正确地决定取舍;同时,由于个体基因型高度杂合,造成表型选择不可靠,必须对大量个体做测交或后代鉴定,才能确认表型是否真实遗传。由于这些原因,在玉米育种过程中,一般都要经过多代的选择比较才能育成新的自交系或品种。 现代玉米育种的主流是杂种优势育种,基本途径是先选育纯合的亲本自交系,再将亲本自交系杂交,选育出杂种优势强的杂交种。生产上利用的是F1代的杂种优势。自交系的选育不但要求本身性状优良,还要求配合力高。对自交系农艺性状和配合力的选择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不可偏废。这就大大提高了育种的难度,延长了育种的周期。不仅如此,自交系的性状同杂交种的性状虽然有关系,但仍然有距离,在杂交种水平上还要对农艺性状进行选择鉴定,同时对主要目标性状的杂种优势水平进行比较,最终育成优良杂交品种。 二、玉米自交系的选育 1.农艺性状好。植株性状:主要包括株型和抗倒性。植株性状一般根据穗上部叶片伸展的姿态分为紧凑型、半紧凑型、和平展型;根据株高分为高秆、中秆、矮秆、半矮秆等。 穗部性状:穗部性状一般由穗型、粒型、穗行数等构成。穗型的划分有很多种,最明显的是长穗型、粗穗型、筒型、锥型、纺锤型等;粒型分为马齿型和硬粒型及其各种过渡类型。自交系选育中最好兼顾长穗型和粗穗型的选择。长穗型的行粒数较多,但粒行数较少;粗穗型的粒行数较多,但行粒数不可能很多。自交系的粒行数一般10~20行。12~14行的比较适中。粒型的选择要根据育种目标确定,一般偏硬粒型的自交系组配的杂交种商品性好,偏马齿容易组配出的杂交种产量和淀粉含量比较高。此外,籽粒的大小、粒重和粒色的一致性也需要考虑。 抗逆性:对主要的玉米病害和自然灾害性条件要有一定的抗性或耐受性,以确保种子生产的稳定性和杂种优势的稳定发挥。整齐一致性:要求农艺性状在外

玉米栽培学

作物栽培学试题集锦(玉米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春玉米生育期长,蹲苗时间也较长,一般为(B) A.20天左右 B.30天左右 C.40天左右 D.50天左右2.玉米去雄时,去雄株数一般不超过全田株数的(A) A.1/2 B.2/3 C.3/4 D.4/5 3.玉米蹲苗结束的适宜时间为(B) A.分蘖前 B.拔节前 C.拔节后 D.孕穗后 4.玉米定苗最迟不宜超过(C) A.4片叶 B.5片叶 C.6片叶 D.7片叶 5.玉米苗期的主要生育特点主要是(A) A.以长根为中心 B.以长叶为中心 C.以长茎为中心 D.以分蘖为中心 6.通常认为春玉米播种的适宜时期是5-10cm土壤温度稳定在(C)A. 5-6℃ B. 7-8℃ C. 10-12℃ D. 14-16℃ 7.玉米果穗上的种子发芽率最高,染病率最低的是(D) A.基部的种子 B.顶部的种子 C.基部及顶部的种子 D.中部的种子 8.在下列种植条件下,可以增加密度的是(B) A.晚熟品种 B.土壤肥力高 C.春播 D. 高杆品种9.玉米达到最适叶面积群体的时间是(B)

A.拔节期 B.抽雄吐丝期 C.孕穗开花期 D.灌浆成熟期10.玉米光合势与光合生产率的乘积就是(A) A.群体生产效率 B.叶面积系数 C.光饱和点 D.光和强度11.玉米的需水临界期是(C) A.播种出苗期 B.拔节孕穗期 C.抽穗开花期 D.灌浆成熟期12.玉米全生育期对肥料三要素的吸收量以(A) A.N最多,K次之,P最少 B.N最多,P次之,K最少 C.P最多,N次之,K最少 D.K最多,N次之,P最少13.春玉米在抽雄后至开花授粉前结合浇水追肥的肥料称为(D)A.苗肥 B.拔节肥 C.穗肥 D.粒肥 14.玉米进入乳熟期后养分运输中心是(A) A.果穗 B.叶片 C.茎秆 D.叶鞘 15.夏玉米各生育时期对N、P、K吸收最多的时期是(B) A.幼苗期 B.拔节孕穗期 C.抽穗开花期 D.灌浆成熟期16.与黄色玉米比较,白色玉米缺乏(D) A.蛋白质 B.淀粉 C.氨基酸 D.甲种维生素17.如果有一玉米品种总叶片数为20,幼穗分化到某时期的叶龄为 7.8,则叶龄指数为(D ) A.19.0 B.29.0 C.32.1 D.39.0 18.玉米雌雄穗分化具有相关性,当雄穗进入小花开始分化期时,雌穗进入(A) A.生长锥伸长期 B.分蘖期 C.小穗形成期 D.小花分化期

作物育种学各论玉米试题库答案版

作物育种学各论 玉米育种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玉米自交系:单株玉米经过多代连续自交和选择,最后育成的基因型相对纯合、性状整齐一致的自交后代群体。 2、一环系:从异质杂合的群体品种或综合品种中选育出的自交系。 3、二环系:从自交系间杂交种后代中选育出的自交系。 4、顶交种:选用一个品种和一个自交系或单交种杂交而成。 5、三交种:选用一个自交系与一个单交种杂交而成。 6、双交种:先选用四个自交系分别配成两个单交种,再用两个单交种杂交而成双交种。 7、S型雄性不育系:育性不稳定、配子体不育、恢复基因Rf3表现显性、抗玉米小斑病 8、T型雄性不育系:育性稳定、孢子体不育、恢复基因Rf1和Rf2 表现显性互补、高感玉米小斑病 9、C型雄性不育系:育性稳定、孢子体不育、恢复基因Rf4和Rf5 表现重叠作用、抗玉米小斑病 10、孢子体雄性不育系:指不育系的花粉的育性受孢子体的基因型所控制,而与花粉本身所含基因无关。 11、配子体雄性不育系:指不育系的花粉育性直接受雄配子体本身的基因所决定。 12、测验种:在测定配合力时,用来与被测系杂交的品种、杂交种、自交系、不育系、恢复系等称为测验种。 13、测交种:测交所产生的杂种。 14、轮回选择:轮回选择是反复鉴定、选择、重组的过程,每完成一次鉴定、选择、重组过程便称为一个周期或一个轮回。 15、糯玉米:又称粘玉米,其胚乳淀粉几乎全由支链淀粉组成。

16、普通甜玉米:以su1为基础。在乳熟期,纯合su的还原糖和蔗糖含量增加,尤其是水溶性多糖(water soluble polysaccharide)增多,使支链淀粉变为水溶多糖。 17、超甜玉米:以sh2和以bt1,bt2为基础,sh2突变体子粒的含糖量是普通玉米的10倍,其作用是在胚乳发育过程中阻止蔗糖向合成淀粉底物的转化,故使胚乳中蔗糖含量增加,淀粉减小。能较长期地保持高糖分水平。 18、杂种优势群:是指遗传基础广泛、遗传变异丰富、具有较多有利基因、较高一般配合力、种性优良的育种群体。是在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作用下经过反复重组种质互渗而形成的活基因库,从中可不断分离出高配合力的优良自交系。 19、杂交种:指基因型不同的两个植株个体通过雌雄配子融合所产生的后代,作物育种上的杂交种是指基于杂种优势培育原理生产的高产优质作物品种。 20、马齿型玉米:植株高大,耐肥水,产量高,成熟较迟。果穗呈筒形,子粒长大扁平,子粒的两侧为角质淀粉,中央和顶部为粉质淀粉,成熟时顶部粉质淀粉失水干燥较快,子粒顶端凹陷呈马齿状而得名。凹陷的程度取决于淀粉含量。食味品质不如硬粒型。 21、硬粒型玉米:又称燧石型,适应性强,耐瘠、早熟。果穗多呈锥型,子粒顶部呈圆形,由于胚乳外周是角质淀粉。故子粒外表透明,外皮具光泽,且坚硬,多为黄色。食味品质优良,产量较低。 22、甜玉米:是由于一个或几个基因的存在而不同于其他玉米的一种类型。甜玉米是菜用玉米的一个类型。 23、一般配合力:是指某一亲本自交系在一系列的杂交组合中,对杂种后代的某一性状所产生的平均影响。 24、特殊配合力:是指亲本自交系在特定的杂交组合中对杂种后代某一性状平均值产生偏离的情况. 25、雄性不育系:雌雄同株植物中,雄蕊发育不正常,不能产生有功能的花粉,但它的雌蕊发育正常,能接受正常花粉而受精结实,并能将雄性不育性遗传给后代的植物品系。26、雄性不育恢复系:雄性不育恢复系是指与雄性不育系杂交后,可使子代恢复雄性可育

生理学试卷(含答案)

生理小测试 (考试时间:80分钟,满分100分) 学号:班级:姓名: 一、A型题(题干下方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的答案选 出,并将答案填在试题后的答题栏中。每题1分,共50分) 1.维持机体homeostasis的最重要的调节过程是:( ) A.Neuroregulation B. humoral regulation C.autoregulation D.positive feedback E.negative feedback 2. Na+跨膜运输的方式是() A.单纯扩散 B.经通道易化扩散 C.主动转运 D.经通道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 E.载体转运 3. 锋电位发生的时间,大致与下列哪项接近() A.绝对不应期和相对不应期 B.超常期和低常期 C.绝对不应期 D.相对不应期 E.超常期 4. 骨骼肌兴奋时肌浆中的Ca2+浓度升高,Ca2+主要来源于() A.横管系统 B.终池 C.细胞内 D. 细胞内 E.粗肌丝 5. 有机磷农药中毒时 ( ) A. 乙酰胆碱(Ach)释放增加 B. 乙酰胆碱(Ach)释放减少 C. 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增加 D. 乙酰胆碱酯酶活性降低 E.终板膜上受体结构发生变化 6.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主要是缺乏()所致 A.维生素B12和叶酸 B. 维生素B1和叶酸 C. 维生素B6和叶酸 D.Fe2+和叶酸 7.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与骨骼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区别是() A.去极化速度快 B.振幅较大 C.有平台期 D.复极时程较短 E.依赖Ca2+ 8. 可使血沉加快的常见原因是( ) A、血浆纤维蛋白原减少 B、血浆胆固醇减少 C、血浆球蛋白含量增多 D、血浆白蛋白含量增多 E、卵磷脂增多 9. 在神经纤维resting potential的形成过程中,K+外流的阻力来自() A、膜内外Na+的浓度差 B、膜内外K+的浓度差 C、膜内外的电位差所产生的电场力 D、细胞膜对K+ 的通透性较高 E、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较低 10. 可兴奋细胞兴奋时,共有的特征是产生( ) A、收缩反应 B、分泌活动 C、神经冲动 D、反射活动 E、action potential 11.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发生通常是由于() A.缺少铁 B.缺少蛋白质 C.缺少叶酸和维生素B12

玉米育种的选育方法及程序

玉米育种的选育方法及程序 玉米属于异花授粉作物,易于进行杂交,生产上应用的玉米良种多为杂交种。玉米杂交种是由2个或2个以上相异类型的亲本杂交育成的。按其亲本类型、数量不同,可分为品种间杂交种、品种与自交系间杂交种、自交系间杂交种以及综合杂交种4种。 1 育种的特点 现代玉米育种的主流是杂种优势育种,基本途径是先选育纯合的亲本自交系,再将亲本自交系杂交,选育出杂种优势强的杂交种。生产上利用的是F1代的杂种优势。自交系的选育不但要求本身性状优良,还要求配合力高。这就大大提高了育种的难度,延长了育种的周期。不仅如此,自交系的性状同杂交种的性状虽然有关系,但仍然有距离,在杂交种水平上还要对农艺性状进行选择鉴定,同时对主要目标性状的杂种优势水平进行比较,最终育成优良杂交品种。 2 自交系的选育方法 2.1 常规选育法 这种选育方法就是在分离的原始群体中选择个体自交系,经若干世代按目测自交选择之后,进行配合力的测定,最终选出优良的自交系。在育种规模不大的情况下,常规选

育法,更多地依靠育种者的经验。 2.2 单倍体选系法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自然或人工的诱发、培育的单倍体植株经过人工的染色体加倍或自然加倍获得纯合的二倍体,然后再从中选育优良的单株,成为自交系。单倍体育种一般只需2年就能获得纯合的自交系,比常规方法缩短了育种的周期,对育种家有很大的吸引力。 2.3 辐射与化学诱变选系法 此种方法的诱变机理主要以损伤恢复,在恢复过程中发现有利的变异,因而在选择原始材料上要兼顾遗传基础丰富和抗损伤能力强,在选系过程中要注意淘汰各种畸形株和不利变异,选择突变性状明显的健康的植株。 2.4 分子选系法 所谓分子选系法是在DNA水平上开展的自交系选育,包括转基因选系法和分子标记辅助选系法。转基因选系就是借助遗传转化技术,将一些其他动植物有利的外源基因导人自交系或杂交种内,育成有外源基因控制性状的优良自交系,这种方法对于改造玉米基因库中不具备的某些目标性状是致关重要的。 2.5 自交系的改良 改良自交系最常用的方法是回交转育法。回交转育法就是以被改良的自交系为轮回亲本,以目的基因供体亲本为非

生理学试卷及答案

生理学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1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 A.肌肉收缩强弱 B.腺体分泌多少 C.刺激阈大小 D.动作电位幅度 E.阈电位水平 2.机体内环境是指 3. A.细胞内液 B.细胞外液 C.血浆 D.组织液 E.淋巴液 4.3.静息电位从-90mV变化到-110mV称为 5. A.极化 B.超极化 C.复极化 D.去极化 E.除极 4.有关肝素抗凝机理的叙述错误的是 5. A.去除血Ca2+ B.与抗凝血酶Ⅲ结合 C.抑制凝血酶 D.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大量释放TFPI E.抑制血小板聚集 5.在体循环和肺循环中,基本相同的是 6. A.收缩压 B.舒张压 C.心室作功 D.外周阻力 E.心输出量 6.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主要是 A.反射 B.神经分泌 C.反馈 D.负反馈 E.正反馈 7.从房室瓣关闭到动脉瓣关闭在心动周期中相当于 8. A.心房收缩期 B.心室等容收缩期 C.心室收缩期 D.心室舒张期 E.心室等容舒张期 8.动脉瓣关闭标志 A.心房收缩期开始 B.心房舒张期开始 C.心室收缩期开始 D.心室舒张期开始 E.心舒期末 9.心动周期中主动脉压最低的时期是 A.快速充盈期末 B.等容收缩期末 C.缓慢充盈期末 D.房缩期 E.等容舒张期 10.血浆与组织液相同的是 A.血浆胶渗压 B.凝血因子 C.15%葡萄糖浓度 D.白蛋白浓度 E.血浆晶渗压 11.内源性凝血与外源性凝血的分界限是 A.因子X激活前 B.因子X激活后 C.凝血酶形成后 D.纤维蛋白形成前 E.血管内外 12.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是 A.去极化速度快 B.复极化快 C.复极化2期缓慢 D.有锋电位 E.有不应期 13.左心衰竭时可致 A.动脉血压高 B.肺水肿和肺淤血 C.显著肝脾肿

作物育种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作物育种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1.作物进化的基本因素有: ( ) A. 遗传 B. 变异 C. 选择 D. 漂变 2.作物育种的实质: ( ) A. 遗传 B. 作物的进化 C. 选择 D. 作物的人工进化 3.作物育种学的基本理论是( )。 A. 遗传学 B. 生物学 C. 植物学 D. 生物进化论 4.在人工选择的过程中,自然选择起作用吗? ( )。 A. 不起作用 B.起一定作用 C.起主要作用 D.起有利作用 5.从生态学上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 A. 地区型 B. 地理型 C. 地域型 D. 生态型 6.在育种历史上,大幅度提高了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育种途径是哪些?( )。 A.系统育种 B.抗病育种 C.矮化育种 D.杂种优势利用E.辐射育种 7.品种是人类根据一定地区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创造的一种作物群体,它具有( )。 A.遗传性状的相对稳定性B.遗传性状的相对一致性 C.遗传性状的新颖性 D.区域性 E.时间性 8.作物育种的基本任务是( ) 。 A. 研究作物牲状的遗传规律 B.搜集、研究和创造种质资源 C.培育作物新品种 D.研究育种方法 E.研究种子生产技术 二、填空: 1.作物进化与生物进化无本质区别,它们都涉及、、这几个主要因素。 是植物进化的基础,能够巩固和积累优良的变异,可使变异向有利方向巩固和发展,形成新类型、新物种。 2.作物育种和良种繁育学研究的对象是: 三、判断下面各题的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如果是杂交种,在品种标准中,除说明栽培技术要点外,还需要说明杂交制种技术。( ) 2.农业种子可归纳为三种类型,即真正的种子、类似种子的果实,营养器官。() 3.作物育种学又称为人工进化的科学。它是利用人工创造的遗传变异,而不是 利用自然发生的变异培育新品种。( ) 4.生物进化的三大要素是生存竞争、变异和选择( )。 5.从生态学来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地区型。( ) 6. 品种是植物学上的分类单位。( ) 7.生产上推广使用的品种可分为常规品种和杂种两大类。( ) 四、名词解释 1.作物育种; 2.作物育种学; 3.品种。 五、问答题 1.简述作物育种学的主要内容 2. 优良品种在农业作物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3. 现代作物育种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玉米育种的基本思路

玉米育种的基本思路—记住五句话 张世煌 最近,网友询问玉米育种的基本思路是哪5句话,还有人问循环育种怎么做,我只好复述如下,包括历史经验的总结、理论铺垫和改造我们的育种技术。 一、理论误区和历史教训 在中国现代玉米育种历程中发生过两个重要的历史教训:“狗熊掰棒子”(抛弃优良种质,或喜新厌旧)和“走猫步”(技术错乱)。前者是理论和技术上缺乏自信心的表现,对于把握大量种质资源和遗传改良的能力缺乏信心和能力。后者源于一种灵活多变而看似有效的传统人文精神,但在现代育种技术面前,却忽视了数量遗传学原理,表现出明显的理论幼稚病。这两个现象合在一起,便折射出以经验为主体的育种技术特征。其后果便是理论模糊,思路混乱,技术跟着感觉走。在做了许多调研和参加了一些会议之后,我发现这就是当前很多人对育种技术的理解。包括一些专家教授竟也如此。 玉米育种陷入理论误区,其后果很矛盾,一方面从事育种的人力资源丰富,育成品种数量非常多,另一方面,生产上缺乏优良品种,玉米产量增长缓慢,甚至在九十年代中期以后进入了近50年来增长最缓慢的时期。 比较中国与美国玉米生产的差距,不难看出,中国使用了相当于美国86% 的土地面积和2.3倍的化肥,生产了49%的玉米,产量水平相当于美国的55%。大家都意识到,只有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才能止住下滑趋势,逐渐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并全面提高生产水平。 我国育种者曾经面临生物逆境的巨大压力,当时很强调种质基础的重要性,却忽视了育种技术的导向性和能动性。今天,当我们总结经验教训的时候,认识到不能没有种质改良和种质创新,但也不能忽视育种技术的改进。今后,要尽快地使玉米育种完成从经验到科学的跨越,这取决于我们对数量遗传学知识的把握。除了种质基础和育种技术,还需要一点人文智慧。三者结合才能促进玉米育种技术从经验向科学的转变。 以往的问题出在哪里?育种目标和育种技术方面有过3个理论误区:⑴什么是产量?⑵产量与杂种优势的关系?⑶如何通过自交系提高杂交种的产量?第三个问题的另一种解释(更科学的诠释)即一般配合力(GCA)与特殊配合力(SCA)对杂交种产量的相对贡献。这些理论问题决定了育种目标、基本思路和技术路线的合理性。 我们首先要明确,产量不是空洞抽象的概念,也不仅仅是试验田里玉米果穗的重量,而是如何排除或抗衡农民生产田间限制产量和产量稳定性的那些障碍因素。因此,Duvick把产量解释为抗逆性,品种必须有一定的抗灾减灾,首先是耐密植抗倒伏的能力,然后是耐旱、耐低氮和耐低温或高温的能力。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还有耐湿和耐渍的能力。抗生物逆境也属此范畴,但育种家通常并不忽视对病虫害的抗性。 第二要明确,玉米产量的继续增长与提高杂种优势无关。相反,在过去八十多年里,美国的玉米杂种优势强度在逐渐下降,即玉米产量的进一步增长不取决于杂种优势的增长,而取决于非杂种优势的遗传原因,特别是对生物和非生物逆境的抗性或耐性。这就提示我们,如果在试验田里把育种的注意力放在提高新组合的杂种优势上,可能会在生产上降低投入产出效率,使提高产量变得非常困难或者代价过高。种子公司也不欢迎这类杂种优势很强的杂交种。 根据上面这两条原理不难得出结论,提高杂交种产量的主要途径是不断提高自交系的GCA,而不是

生理学试题及答案大全

生理学(本科) 试 题 ( 专业(类) 日 午考)考试时间: 120 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2分X20) 1、 从物质转运的角度看腺细胞分泌酶的方式是属于( ) A 、通道转运 B 、载体转运 C 、出胞作用 D 、入胞作用 2、维持机体内环境的最重要的调节是( ) A 、神经调节 B 、体液调节 C 、负反馈 D 、正反馈 3、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是由于缺乏( ) A 、蛋白质 B 、铁 C 、 维生素B12 和叶酸 D 、促红细胞生成素 4、下列细胞中吞噬能力最强的是( ) A 、单核巨噬细胞 B 、中性粒细胞 C 、淋巴细胞 D 、噬酸性粒细胞 5、第一心音的强弱主要反映( ) A 、心缩力和房室瓣的功能 B 、主动脉血压 C 、肺动脉血压 D 、心室内压 6、产生呼吸节律的基本中枢位于( ) A 、脊髓 B 、延髓 C 、脑桥 D 、人脑皮层 7、决定气体交换方向的主要因素是( ) A 、气体分压差 B 、气体分子量 C 、气体溶解度 D 、呼吸膜的厚度 8、影响气道阻力的因素主要是( ) A 、气道长度 B 、气道口径 C 、气体流量 D 、气体密度 9、糖尿病人多尿的原因是( ) A 、饮水多产生水利尿 B 、肾小管溶质浓度增加产生渗透性利尿 C 、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D 、肾小球血浆流量增加 10、能够使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通透性增加的激素是( ) A 、肾上腺素 B 、去甲肾上腺 C 、抗利尿激素 D 、血管紧张表 11、引起蛋白尿的原因是( ) A 、滤过面积增大 B 、滤过膜的通透性增大 C 、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 D 、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 12、催产素的主要作用是( ) A 、促进催乳素的分泌 B 、促进哺乳期乳腺分泌大量乳汁 C 、促进非孕子宫收缩 D 、促进妊娠子宫剧烈收缩,有利于分娩 13、锥体系的主要功能是( ) A 、维持身体平衡 B 、调节肌紧张 C 、协调随意运动 D 、发出随意运动 14、排卵发生的时间是( ) A 、月经周末 B 、分泌末期 C 、增殖期末 D 、月经期前 15、参与应激反应的系统是( ) A 、特异性投射系统 B 、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C 、交感——肾上腺质系统 D 、迷走——胰岛素系统 16、肾血流量能自身调节的血压范围是( ) A 、50~100MG B 、50~150MG C 、80~180MG D 、100~180MG 17、牵涉痛的临床意义是( ) A 、判断病因 B 、判断预后 C 、了解内脏痛的性质 D 、协助内脏疾病早期诊断 18、氧离曲线右移的原因( ) A 、体温下降 B 、血液中氢离子浓度下降 C 、血液中的CO2分压下降 D 、血浆的PH 值下降 19、特异性投射系统的特点是( ) A 、弥散的投射到大脑皮层广泛区域 B 、点对点的投射到大脑皮层特定区域 C 、其主要功能是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 D 、对催眠麻醉药敏感 20、排卵发生的时间是( ) A 、月经期末 B 、分泌末期 C 、增殖期末 D 、月经期前 二、填空题(每空1分X30) 1、人体的呼吸过程由( ),( )和( )三个 环节组成。 2、M 受体的阻断剂是( ),N 受体的阻断剂是( ), A 受体的阻断剂是( )。 3、启动内源性凝血的因子是( ),启动外源性凝血的因子是( ) 4、心电图的P 波反映( )的去极化过程,QRS 波反映( ) 的去极化过程; 5、在极化状态时,细胞膜内带( )电荷,膜外带( )电荷 6、神经调节的方式是( ),其完整的结构基础是( ) 7、降压反射属于( )反馈调节,其生理意义是( ) 8、大动脉壁弹性降低时,血压的变化是收缩压( ),舒张压( ) 9、按激素的化学结构差异,可将其分为( )和( )两类; 10、心力衰竭时,毛细血管血压( ),组织液生成量( ); 11、交感神经兴奋时,心室射血量( ),外周阻力( ); 12、细胞受到( )刺激后,必须首先去极化达到( )水平, 装订线内不要答题,装订线外不要写姓名、学号、工作单位,违者试卷作0分处理

玉米种植技术考试题

玉米种植技术考试题 姓名: ______ 考号:______ 一、填空题(45分,每空 3 分) 1、玉米在播种前通过()、()、() 等方法,增强种子发芽势,提高发芽率,减轻病虫害,达到()、()、()的目的。 2、玉米的主要病害有:()、()和(). 3、玉米的主要虫害有地下害虫、()、( )、()、()和红蜘蛛等。 4、浸种一般采用()和()方法。 二、简答题(55 分) 1、简述玉米人工去雄的作用。(10 分) 2、怎样对玉米进行合理密植(12 分)

3、简述玉米的三次追肥的施肥时间和施肥量。(13 分) 4、玉米应浇好哪 4 次关键水(10 分) 5、怎样给玉米进行人工授粉(10 分)

1、晒种浸种药剂拌种苗早苗齐苗壮 2、大小斑病黑粉病和纹枯病 3、蓟马粘虫玉米螟蚜虫 4、冷浸温汤 二、简答题: 1、因玉米在抽穗开花过程中,雄穗呼吸作用旺盛,消耗一定养分,去雄后节省养分、水分,可供雌穗发育,增加穗粒数,去雄还可以改善植株上部光照条件、降低株高、防止倒伏,同时,去雄可有兼防玉米螟的效果。 2、玉米的合理密度受气候、肥水、品种特性的影响,一般地力条件较高,施肥较多,灌溉条件好的密度要大些,植株矮小的叶片上冲的紧凑型品种密度应大些。可采用宽窄行种植,宽行80 厘米,窄行40 厘米。株距可根据密度而定。 3、1、攻杆肥。这次追肥占总追肥量的20-30%,可亩追适合各区的" 沃力"牌玉米专用BB肥30—40公斤。也可亩追尿素10-15公斤(碳铵30-40公斤),过磷酸钙20-35公斤,氯化钾10-15公斤,硫酸锌 2 公斤。宽窄行播种的田块,追肥要追在窄行中间,追近不追远。 2、攻穗肥。追肥占总追肥量的50—60%,最好选用碳铵或尿素。 亩追碳铵65-80 公斤或尿素25-30 公斤,追在宽行中间,追远不

美国玉米育种流程

美国玉米育种流程 农作物科学研究正在成为产业技术链(pipeline)的关键部分。农作物遗传育种研究直接或间接服务于种子产业,这个链条涵盖了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整理,经过前育种研究(pre-breeding)和种质创新,进入自交系和杂交种选育、新品种测试、繁殖和推广等环节。 一、前育种研究 一个国家的玉米育种体系包括政府主导的公益性研究和企业主导的商业育种两部分。公益性机构优先开展前育种研究,包括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鉴定和改良、创新、利用,育种技术的改进与应用。还包括相关的信息服务。 就玉米商业育种衔接来说,即使是满足近期目标,前育种研究大约需要经过3-5年左右时间,才能提供商业育种直接使用的基础材料。前育种研究要常抓不懈,才能源源不断地保障基础种质需求;前育种研究的方向与目标要有前瞻性,至少考虑5-10年以后的育种需求。而外来种质和地方种质改良与利用,则要着眼10-20年以后的技术需求。除了近期需求可由企业自行解决以外,中长期的技术需求属于国家公益性机构提供的共性技术服务范畴。 二、美国玉米商业育种的基本流程 美国玉米商业育种通常遵循一套标准流程及系统升级方法。这套方法适用于所有玉米育种群体后裔系统的选择。每一个自交系统需经过连续6年的产量测试才可能获选,保证其产量优势、品质及稳产性,才有可能成为商业杂交种。测试的对照(Check) 品种都是当地产量最

高,面积最广的商业杂交种。依据公司的财力,销售额及市场分布来决定测试规模。中小型企业的测试规模及重复数比大型公司要小。每一小区长度大约是5米到8米,包括2行,4行或6行。2行区必需把两行全部收获,4行或6行区通常只收中间两行,以消除边界的遮荫效应。6行区也可以收获中间4行。下面以美国中、小型公司测试为例: 早代测试(Preliminary Test): S3到S4 材料。100,000个测试杂交组合,重复1到2次。 初级测试(Pre-Experiment): S5到S6 材料。从早代测试升级8,000个测试杂交组合(8%获选),重复4到10个点。 中级测试(Experiment): S7到S8 材料。从初级测试升级400个测试杂交组合(5%获选),重复20到60个点。 区域测试(Regional): S9到S10 材料。从中级测试升级30 个测试杂交种(7.5%获选),重复80到200。 全国测试(National): S11到S12 材料。从区域测试升级15个测试杂交种(50%获选),重复200到400个点。 商业化测试(Commercial): S13到S14 材料。从全国测试升级10个测试杂交种,在农民田间做条带试验(Stripe Test)。 每个公司都有一套10到20个不等的测试父本,测试父本都是公司里最好的自交系。每个育种家依据育种世代先后来决定到底与几个父本测交,到底要测试一般配合力或特殊配合力。通常早代测试使用2到3个父本,测试一般配合力;一般配合力确定后,再与5到10

生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计30 分) 1. 全身动脉血液变动在80—180mmH范围内,肾血流量由于血管口径的相应变化, 仍能保持相对稳定,属于 A. 自身调节 B. 神经调节 C. 正反馈调节 D. 体液调节 2. 有机磷农药中毒时骨骼肌痉挛的原因是 A. 乙酰胆碱释放增加 B. 刺激运动神经末梢的兴奋 C?胆碱脂酶被抑制,乙酰胆碱在运动终板处堆积 D. 增加了Ca内流 3. 低温、缺氧或代谢抑制,影响细胞的钠-钾泵活动时,将导致 A. 静息电位值增大,动作电位幅度减小。 B. 静息电位值减小,动作电位幅度增大。 C. 静息电位值增大,动作电位幅度增大。 D. 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动作电位幅度减小。 4. 血沉加快表示红细胞 A. 通透性增大 B. 脆性增大 C. 悬浮稳定性差 D. 可塑性差 5. 柠檬酸钠的抗凝机理是 A. 加强血浆抗凝血酶的作用 B. 使血浆中的钙离子成为不易解离的络合物 C. 抑制凝血酶活性 D. 中和酸性凝血物质 6. 甲状腺手术容易出血的原因是甲状腺含有较多的 A. 血浆激活物 B. 组织激活物 C. 纤溶酶 D. 抗凝血酶 7. 某人的血细胞与B型血的血清凝集,而其血清与B型血的红细胞不凝集,此人 血型为 A. A 型 B.B 型 C.O 型 D.AB 型 8. 幼年时期缺乏生长激素将造成 A. 呆小症 B. 巨人症 C. 侏儒症 D. 肢端肥大症 9. 在心动周期中,心室血液充盈主要是由于 A. 心房收缩的挤压作用 B. 心室舒张的抽吸作用 C .骨骼肌的挤压作用 D. 胸内负压促进回流 10. 窦房结作为正常起搏点的主要原因是。 A. 位于心肌上部 B. 0 期去极化速度快 C. 没有平台期 D. 4 期自动化去极化速度最快 11. 室性期前收缩之后常出现代偿性间歇的原因是。 A. 窦房结的节律性兴奋延迟发放 B. 窦房结的节律性兴奋少发放一次

作物育种学各论(玉米)试题库答案版

作物育种学各论(玉米)试题库答案版

作物育种学各论 玉米育种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玉米自交系:单株玉米经过多代连续自交和选择,最后育成的基因型相对纯合、性状整齐一致的自交后代群体。 2、一环系:从异质杂合的群体品种或综合品种中选育出的自交系。 3、二环系:从自交系间杂交种后代中选育出的自交系。 4、顶交种:选用一个品种和一个自交系或单交种杂交而成。 5、三交种:选用一个自交系与一个单交种杂交而成。 6、双交种:先选用四个自交系分别配成两个单交种,再用两个单交种杂交而成双交种。 7、S型雄性不育系:育性不稳定、配子体不育、恢复基因Rf3表现显性、抗玉米小斑病 2

8、T型雄性不育系:育性稳定、孢子体不育、恢复基因Rf1和Rf2 表现显性互补、高感玉米小斑病 9、C型雄性不育系:育性稳定、孢子体不育、恢复基因Rf4和Rf5 表现重叠作用、抗玉米小斑病 10、孢子体雄性不育系:指不育系的花粉的育性受孢子体的基因型所控制,而与花粉本身所含基因无关。 11、配子体雄性不育系:指不育系的花粉育性直接受雄配子体本身的基因所决定。 12、测验种:在测定配合力时,用来与被测系杂交的品种、杂交种、自交系、不育系、恢复系等称为测验种。 13、测交种:测交所产生的杂种。 14、轮回选择:轮回选择是反复鉴定、选择、重组的过程,每完成一次鉴定、选择、重组过程便称为一个周期或一个轮回。 15、糯玉米:又称粘玉米,其胚乳淀粉几乎全由 3

支链淀粉组成。 16、普通甜玉米:以su1为基础。在乳熟期,纯合su的还原糖和蔗糖含量增加,尤其是水溶性多糖(water soluble polysaccharide)增多,使支链淀粉变为水溶多糖。 17、超甜玉米:以sh2和以bt1,bt2为基础,sh2突变体子粒的含糖量是普通玉米的10倍,其作用是在胚乳发育过程中阻止蔗糖向合成淀粉底物的转化,故使胚乳中蔗糖含量增加,淀粉减小。能较长期地保持高糖分水平。 18、杂种优势群:是指遗传基础广泛、遗传变异丰富、具有较多有利基因、较高一般配合力、种性优良的育种群体。是在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作用下经过反复重组种质互渗而形成的活基因库,从中可不断分离出高配合力的优良自交系。19、杂交种:指基因型不同的两个植株个体通过雌雄配子融合所产生的后代,作物育种上的杂交种是指基于杂种优势培育原理生产的高产优质作物品种。 4

美国玉米商业育种流程

美国玉米商业育种流程 作者:曹靖生 农作物科学研究正在成为产业技术链(pipeline)的关键部分。农作物遗传育种研究直接或间接服务于种子产业,这个链条涵盖了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整理,经过前育种研究(pre-breeding)和种质创新,进入自交系和杂交种选育、新品种测试、繁殖和推广等环节。 一、前育种研究 一个国家的玉米育种体系包括政府主导的公益性研究和企业主 导的商业育种两部分。公益性机构优先开展前育种研究,包括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鉴定和改良、创新、利用,育种技术的改进与应用。还包括相关的信息服务。 就玉米商业育种衔接来说,即使是满足近期目标,前育种研究大约需要经过3-5年左右时间,才能提供商业育种直接使用的基础材料。前育种研究要常抓不懈,才能源源不断地保障基础种质需求;前育种研究的方向与目标要有前瞻性,至少考虑5-10年以后的育种需求。而外来种质和地方种质改良与利用,则要着眼10-20年以后的技术需求。除了近期需求可由企业自行解决以外,中长期的技术需求属于国家公益性机构提供的共性技术服务范畴。 二、美国玉米商业育种的基本流程

美国玉米商业育种通常遵循一套标准流程及系统升级方法。这套方法适用于所有玉米育种群体后裔系统的选择。每一个自交系统需经过连续6年的产量测试才可能获选,保证其产量优势、品质及稳产性,才有可能成为商业杂交种。测试的对照(Check) 品种都是当地产量最高,面积最广的商业杂交种。依据公司的财力,销售额及市场分布来决定测试规模。中小型企业的测试规模及重复数比大型公司要小。每一小区长度大约是5米到8米,包括2行,4行或6行。2行区必需把两行全部收获,4行或6行区通常只收中间两行,以消除边界的遮荫效应。6行区也可以收获中间4行。下面以美国中、小型公司测试为例: 早代测试(Preliminary Test): S3到S4 材料。100,000个测试杂交组合,重复1到2次。 初级测试(Pre-Experiment): S5到S6 材料。从早代测试升级8,000个测试杂交组合(8%获选),重复4到10个点。 中级测试(Experiment): S7到S8 材料。从初级测试升级400个测试杂交组合(5%获选),重复20到60个点。 区域测试(Regional): S9到S10 材料。从中级测试升级30 个测试杂交种(7.5%获选),重复80到200。 全国测试(National): S11到S12 材料。从区域测试升级15个测试杂交种(50%获选),重复200到400个点。 商业化测试(Commercial): S13到S14 材料。从全国测试升级10个测试杂交种,在农民田间做条带试验(Stripe Test)。

生理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生理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 1. 腺垂体分泌的促激素分别是、、、 和。 2. 静息电位值接近于平衡电位, 而动作电位超射值接近于平衡电位。 3.视近物时眼的调节有、和。 4.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有、、 和。 5. 体内含有消化酶的消化液有、、 和。 6.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有、、 和。

7.影响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因素有、、和 。 8.影响肺换气的因素 有、 、、 、、和。 9. 胃与小肠特有的运动形式分别为和。 10.影响能量代谢的形式有、、和 。 11. 细胞膜物质转运的形式有、、、 和。 二、单项选择题 1.最重要的吸气肌是 A.膈肌 B.肋间内肌 C.肋间外肌 D.腹肌 E.胸锁乳

突肌 2. 保持体温相对稳定的主要机制是 A.前馈调节 B.体液调节 C.正反馈 D.负反馈 E.自身调节 3.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属于 A.主动转运 B.易化扩散 C.单纯扩散 D.出胞 E.入胞 4. 激活胰蛋白酶原最主要的是 A.Na+ B.组织液C.肠致活酶D.HCl E.内因子 5. 关于胃液分泌的描述, 错误的是? A. 壁细胞分泌内因子 B. 壁细胞分泌盐酸 C.粘液细胞分泌糖蛋白 D.幽门腺分泌粘液 E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 6. 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A.十二指肠与空肠 B. 胃与十二指肠 C.回肠和空肠 D.结肠上段 E.结肠下段 7.某人的红细胞与A型血清发生凝集, 该人的血清与A型红细胞不发生凝集, 该人的血型是 A A型 B. B型 C.AB型 D. O型 E. 无法判断

8. 受寒冷刺激时, 机体主要依靠释放哪种激素来增加基础代谢 A.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B. 甲状腺激素 C.生长激素 D.肾上腺素 E.去甲肾上腺素 9. 关于体温生理波动的描述, 正确的是 A.变动范围无规律 B.昼夜变动小于1℃ C.无性别差异 D.女子排卵后体温可上升2℃左右 E.与年龄无关 10. 血液凝固的基本步骤是 A.凝血酶原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原形成 B.凝血酶原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 C.凝血酶原形成-纤维蛋白原形成-纤维蛋白形成 D.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原形成-纤维蛋白原形成 E.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 11.下列哪项 CO2分压最高 A 静脉血液 B 毛细血管血液 C 动脉血液 D 组织细胞 E 肺泡气 12.在神经纤维产生一次动作电位后的绝对不应期内 A. 全部Na+通道失活 B.较强的剌激也不能引起动作电位 C.多数K+通道失活 D. 部分Na+通道失活 E.膜电位处在去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遗传育种学》简答问答计算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036)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遗传育种学》简答问答计算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036) 盗传必究 一、简答题 1.玉米籽粒的有色与白色皱皮种子与饱满种子由两对基因C和c、Sh和sh决定。用纯合的有色皱皮品系(CCshsh)与纯合的白色饱满品系(eSshSh)杂交,得杂合的有色饱满F,F与纯合隐性白色皱皮品系回交,得下列子代: 有色皱皮21 379 白色饱满21096 有色饱满638 白色皱皮672 问这两个基因的重组率是多少? 答:重组率为重组型配子占总配子数的百分率,即: (638 + 672)/(21379 + 21096 + 638 + 672) = 1310/43785=0.0299=2.99%(15分) 2.请说明自交的遗传效应。 答:(1)杂合体连续自交可以导致后代纯合基因型比例迅速增加;(5分) (2)杂合体通过自交,必然导致等位基因的纯合而使隐性有害的性状表现出来。从而可以淘汰有害隐性个体,改良群体的遗传组成。(5分) (3)杂合体通过自交可使遗传性状重组和稳定,使同一群体内出现多个不同组合的纯合基因型。(5分) 3.简要介绍真核生物的基因调控。 答:目前认为真核基因的调控至少存在对DNA转录的调控和翻译的调控。 (1)转录的调控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首先发生在转录水平上。通过控制转录形成mRNA的速度,来调控基因的表达。转录速度差别很大,含量高的蛋白质的基因以极高的速度转录,而一些稀有蛋白的基因则以极低的速度转录。(4分) (2)翻译的调控真核生物在翻译水平上的调控主要是控制mRNA的稳定性,调节mRNA 翻译的起始。这是--种快速调控基因表达的方式,在高等真核生物中具有普遍意义。(4分) 4.某品种鸡有3种羽色:黑色、青色和白花。已知它们的基因型分别是BB、Bb和bb。大群调查结果,黑羽鸡占0.5,青羽鸡占0.4,白花鸡占0.1。写出计算公式并计算B和b基因频率。 答:p=D+1/2H(2分)q=R+1/2H(2分) p=0.5+1/2(0. 4)=0.7 q=0.1 +1/2(0.4)=0. 3 B基因频率为0.7,(2分)b基因的频率为0.3。(2 分) 5.已知玉米中非甜玉米(Su)为甜玉米(su)的显性,今有一-粒非甜种子,试问用什么方法证明它是非甜纯合体(SuSu)或非甜杂合体(Susu)? 答:将这粒种子种下后人工自交(2分),如果果穗上结的种子全为非甜种子,证明这粒非甜种子是纯合体(SuSu);(3分)如果结的种子出现了甜与非甜的分离,表明这粒非甜种子是杂合体(Susu)。(3分)

玉米育种技术

玉米育种技术 一、我国玉米种质的遗传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杂种优势群。 1、改良Reid Reid Y.D.是19世纪末,由美国Robert Reid和James Reid父子通过对Gordon Hopkins与Little Yellow天然杂交群体精心选择培育成功的品种群体,经过各地育种家选育后,出现Funk、Osterland、Troyer、Iodent、BSSS等衍生群体。国内育种工作者对BSSS选系及美国杂交种选系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良创新,形成了国内的改良Reid群(也有称PA群)。该类群遗传基础丰富,也是玉米自交系改良的重要基础材料。 引入我国较早并广泛应用的是美国BSSS不同轮回选育出的B14、B37、B73、B84及衍生系A632、A634、A635A、NC250、B68、B14A等自交系,并以部分自交系为基础材料,选育出许多优良自交系及杂交种,初步形成了国内系×国外系这一优良杂交组配模式,但由于这些材料大多感小斑病严重,限制了其应用。随着美国杂交种的引入,以其为基础选育自交系组配杂交种,成效显著。如沈阳市农科院从先锋杂交种3147中选育出了5003,铁岭市农科院从先锋杂交种3382中选育出了7922,莱州市农科所从U8(未知名杂交种)中选育出U8112,从XL80中选育了掖107等,在此基础上,莱州市农科所用5003×8112成功地选育出了掖478。此后全国利用掖478组配并通过审定的紧凑型玉米杂交种有超过40多个,如掖单13号、掖单12、掖单17、掖单19、豫玉18等优良杂交种,掖478也成为公认的改良Reid代表系和测验种。此外,国内众多育种单位也纷纷以改良Reid系群为材料,选育出了一系列优良自交系,如登海种业选育的3189、4866、832、8681、8723、DH08、DH13、DH15等,河南省农科院从478变异株选育出了郑58,以及郑30(郑20×掖478)、郑32(杂交种3382)、郑653(5003/综31//5003)等,铁岭市农科院、丹东农科院、辽宁农科院等利用5003×7922选育出C8605-2、丹9046、辽2345、辽5114等,丹东农科院育成了丹446(478×9046)、丹703(9046×丹340)等,此外还有陕西省农科院的K22、武109,河北农科院的冀815、冀15-22,北京市农科院的B尖8、9585,山东省农科院的鲁原92,新乡所的独321等。 该群自交系具有以下特点:一般配合力高,叶片上冲、株型紧凑,穗位较低,茎秆坚硬,花粉量偏小,果穗较长,子粒较长,中间或偏马齿,轴粗适中,根系发达,高抗倒伏,耐密植,制种产量高,较抗丝黑穗、大斑病等病害,适应性广,但近年来感染SCMV、茎腐病、锈病、粗缩病、纹枯病,应重点改良其抗病性(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